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效识字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7 18:11:51

高效识字论文

高效识字论文例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阅读以及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中心目标,尤其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更是培养的重点,而若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识字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识字做好,才能够进行阅读和写作,从而使课程中的知识能够更加易于吸收。与此同时,新课改的实施针对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也需要教师对识字教学进行重视,最终使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能够得到提升。

一、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1.能够为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做好基础

语文不仅仅是简单的表述,而是对各项能力的综合,其中,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便是其重要的内容,而在对语文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认识每一个字,才能够进行文章阅读,才能够理解文章的含义,而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识字之后才能够将文字组合起来进行创作。因此,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基础,应加以重视。

2.能够为其他学科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其他学科与语文之间是存在密切联系的,即使是英语教学也与语文教学之间脱离不了关系,通过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对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认识,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3.能够为今后的学习创造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般学识也需要从识字做起,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而若要对今后学习的能力进行提升,必须要针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文识字教学。除此之外,语文识字教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素养,也是面对今后生活和学习的必要素质。

二、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字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无论是识字教学也好,还是其他教学也罢,若要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汲取知识中富含的营养,必须使学生能够对教学的内容感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授课的语气尽量放缓,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并与教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尽量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学生形成轻松自然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授《比尾巴》一课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期间对各种动物的尾巴进行观察,并制作标明汉字,使学生一眼辨识动物尾巴的同时,能够对汉字进行记忆和识别,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识字的主动性,从而使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

2.可借助简单的字及学生熟悉的字进行语文识字教学

我国汉字及语言博大精深,尤其是汉字方面,拥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并演变而成,其中不乏一些形声形色的字组,在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字来对稍复杂的字进行认识,例如:“千”和“仟”“人”和“仁”等,也可以通过熟悉的字进行字的变化,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字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列举几个结构简单的字,并且保证这些字所有学生都能够认识和熟悉,然后可在选取的这些字上各加一笔,组成新的字,从而使学生对新字进行认识,可以选择“大””日”“土”等字,加一笔之后可以组成“天”“目”“王”等字。

3.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识字

儿童时期,其想象力往往也富有创造性,有些识字的方法可能教师没有想到的,学生可以想到,因此,教師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独特的识字方法给予鼓励,从而使学生能够提升识字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识字时,若与教师的方法存在重合,教师可在学生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建议,对学生的识字方式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语文识字的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能够善于掌握汉字的规律,使学生能够通过规律进行识字学习。

4.加强语文识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师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识字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密切联系,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平时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汉字进行认识,并且还可以通过家长对学生的语文识字教学进行配合,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了解更多更为丰富的汉字内容,从而增加对汉字的认识。例如,学生在假期或是放学在超市、酒店等外部环境中,设计到的一些汉字,都可以向家长以及其他人进行请教,从而使汉字的认知量提升,进而能够促进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使用那种方法进行语文识字教学,都应该从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来完成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教学水平最大限度地进行发挥,最终提升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韦琴.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J].读书文摘,2017(25):22-23. 

高效识字论文例2

教师要合理利用迁移理论来指导语文课程的教学,这不仅能够全面提升知识教学的成效,还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在我国古代就有在学习中用到迁移理论的例子,孔子在教育学生时曾经提出“由此以知彼”“举一反三”等蕴含迁移理论的论述。由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这说明以前学过的知R是现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或者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来推理出新的知识,通过已有的知识推断、判断事物的发展规律。虽然古人发现了学习中迁移的现象,但并没有系统地提出迁移理论,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那么,在小学语文的基础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运用迁移理论呢?

我将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的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语文知识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迁移。第一点是由字到字的迁移,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对字、词的教学,在教生字的时候,有的老师常常会单个单个地教,这样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如果将迁移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常常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教一个字的时候,我们将它的偏旁、笔画、顺序以及组词教会后,就可以把类似的字一并学习,比如说这些字的偏旁不一样,但是另一半都是一样的,如“清”这个词,我们可以联想到“请”“情”“晴”等,它们因偏旁不同而读音不同,但是它们却非常相似,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比学习,让学生更加容易记忆,而且提高了学生字、词的认知程度。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举一”归纳识字方法,如示范教“偏”字,指出“偏”是形声字,左边的“人”表示“偏”与人的住处有关,从而归纳出识字方法:看偏旁,明字义。举一之后,再指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自学其他类似的生字,如僻、础、勉、厕、资、膜等。运用这些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第二点是词语到词语的迁移,词语有褒义、贬义还有中性词之分,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是褒义词、什么是贬义词、什么是中性词,然后运用迁移理论,对词语的词性进行分类,只有辨别词性之后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些词语。第二方面,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这个原则是语言学科必须要坚持

的。语文学科中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的知识,一堂语文课的顺利开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其他学科,因此要利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来促进语文学科能力的迁移,同时提高其他学科的知识水平,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站在语文的角度,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变通的,乌鸦并没有因为现实环境的限制而没有喝到水,而是通过变通来实现了自己喝水的愿望;从另一方面来考虑,为什么乌鸦把小石子扔到细颈的瓶中,水的位置就会上移,由此能顺利地喝到水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生活中的常识,或者说是进入中学后的物理知识来解答,这就达到了学科与学科或者学科与生活常识之间的联系。第三方面,通过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迁移。知识的迁移建立在学生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关于语文知识的讨论,才能够充分促进知识的迁移。也就是说语文学科中,迁移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敢说敢想的能力。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的目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探索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和谐持续发展、动态平衡的课堂教学形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需要老师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和环境,促进课堂的高效率。

小学语文知识的迁移是由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任务决定的,教师要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需要创设形象化的教学情

境,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效识字论文例3

建立长效机制是解决地方高职院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收效甚微的有效手段。

一、端正两种认识,激发持续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动力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激发工作动力的前提和基础。“可有可无论”“与己无关论”是目前各地方高职院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急需加以纠正的两种错误认识。

1.可有可无论。据调查,地方高职院校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有的甚至认为该项工作可有可无。因此就导致该项工作的目标和职责不明确,制度和机构不健全,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工作被动应付,效果不佳。

2.与己无关论。有部分人虽然对语言文字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责任担当,缺少自觉参与意识,老以与己无关来推诿工作。事实证明,没有学院全体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教职工的全员参与,语言文字工作是难见成效的。

因此,学院要加大宣传学习力度,端正这两种错误认识,让每个教职工和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从我做起的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觉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加强三项建设,打牢持续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

1.加强制度建设,为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自身的制度建设。二是将语言文字建设工作尽可能纳入与之有关联的各项制度,比如各种评优评先制度等。要用制度来约束和激励全体师生员工,使他们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

2.加强机构建设,为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为了执行、落实有关工作制度,还要建设好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网络。学院、院系、班级和社团组织都要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各个层面的工作都有组织机构和人员负责推动和监管。

3.加强队伍建设,为工作开展提供人才保障。工作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人才。学院要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热爱语言文字工作的骨干力量,让他们参与培训和管理。要鼓励语言文字功底扎实的教师积极报考部级、省级的普通话测试,积极承担普通话教学及测试工作;要定期对语言文字功底较好的学生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加入各级工作机构,组织和带领其他同学提高规范用语用字水平。

三、抓好三个结合,拓宽语言文字工作的路

1.与课堂教学工作相结合,课内打好学习基础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系统的普通话语音知识、方音辨正的知识及方法,以及汉字书写知识,帮助学生打好规范用语用字的理论基础。当然,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加强训练并将训练成绩纳入平时成绩计算办法。一方面通过训练验证、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来纠正错误的用语用字;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体验,提高学生对规范用语用字的兴趣和信心。

2.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课外加强实践锻炼。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是通过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二是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引导学生重视并自觉参与规范用语用字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能力水平;三是强化监督考核,将用语用字情况纳入活动评分标准及点评内容,并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用语用字。

3.与综合管理工作相结合,补齐语言文字工作短板。地方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用语用字的规范水平相对较低,且提高难度较大。如何补齐这块短板?一是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比较系统的语言文字培训,提高规范用语用字的能力水平,并将其作为学生管理人员的聘用条件和考核内容;二是严把材料制作关,从学院、处室、系部到班级,层层明确责任人,层层把关,杜绝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将用语用字情况纳入行政处室和学生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

四、注重科研工作,丰富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方式方法

积极开展科研,是为语言文字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方法的必然要求。一要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申报省级、部级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了解工作前沿动态,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二要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开展校级课题研究,针对学院语言文字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攻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效识字论文例4

众所周知,由于“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加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确定了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许多老师认为,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识字教学已经不再是教学的重点,以至于在课堂教学中淡化了字词教学,致使许多生字词成为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拦路虎与绊脚石,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我认为,要彻底改变这种不良现象,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高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潜心探究高年级识字教学规律,努力改进识字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师识字教学效率和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一、明确目标,在预习中培养识字能力

作为高年级语文教师,必须明确第三学段学生识字的任务和目标,懂得五、六年级还有500字的识字量,明白高年级的识字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明确高年级识字教学的任务与目标的同时,要积极探寻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与科学方法。

一般说来,学生经过低中年级长期系统的识字训练,业已掌握许多有效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课文中的许多生字词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行解决,教师和学生不应在课堂上为识字花费太多的时间。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识字呢?

首先,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之前,要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他们把读准生字字音、记牢生字字形作为预习的一项硬指标加以落实。同时要对学生在预习中识字的方法作适当的指导,要求他们先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然后根据文中的注音,把生字的音读准;再仔细观察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把字形记住;然后用笔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揣测词语的意思。

为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识字任务,可设计以下识字卡让他们在预习时填写。

学生识字卡

课文题目

生字

读音

字义

新词

用生字组词

写 字

( ) ( )

( ) ( )

( ) ( )

高效识字论文例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15-01

多元智能理论和优势智能理论认为,小学第一学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大脑中事物的画面越丰富,记忆越牢固,语言表达越清楚生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有效地刺激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语言器官,就可以更大限度地开发其语言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尝试将多元智能理论和优势智能理论应用于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汉字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一、在情境创设中发展语言能力

在情境中识字能让学生抓住识字的根本,分散识字的难点,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师可以依据文本的特点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引导学生在特设的“生活”中自主识字,发展语言思维。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识字六・海鸥沙滩军舰帆船》中,将一个个汉字置于海边沙滩的词串语境中,词语间的留白给学生发展语言智能的无尽空间,学生可在词串诵读中强化识字效果。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描绘海边的美景。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看见了蔚蓝色的大海,洁白的海鸥在海面上飞来飞去”“我在金色的沙滩上踩出了一串串小脚印”“我在沙滩上捡到五颜六色的贝壳”“蓝蓝的大海上漂着一艘帆船”。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生的语言丰富而又充满童趣,他们在进行语言活动过程中不仅初步认识了课文的生字,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在进行说话练习时,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习效果也达到了最优化。

二、在实践体验中创新语言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把识字教学贯穿于语言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倾听、用嘴巴去说话,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实践,让思维活跃、语言丰富,从而真正提高识字的效率。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菜园里》一课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到菜市场调查,用彩色画笔在纸上画出蔬菜瓜果的图案,标上名称。学生通过看、闻、摸,对蔬菜瓜果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创编儿歌:“扁豆弯弯青又长”“苹果高高红又圆”“玉米粒粒像牙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实践体验感知,通过模仿课文句式对语言进行了创新,发挥了语言智能的优势,不仅寻找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他们在生活中积累、在探索中实践的学习能力。

三、在拓宽资源中丰富语言能力

高效识字论文例6

教学中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步入高效课堂的研讨中,我们已经走过了将近两个春秋,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初步摸索出了一些教育教学规律,现就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同仁们一起共同探讨:如何构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高效课堂呢?

仇文圣老师曾经这样说过:“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学好语文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基础阶段低年级学生学好语文更是重中之重。不过,有的孩子在学习语文时,不愿写、不愿读、不愿说,使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究其根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没有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实,语文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就会在语文课堂中乐写、乐说、乐读、乐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人教版教材识字的编排,遵循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学生识字的任务较重。而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又十分有限,如何打造高效识字课堂,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下面谈谈我在这几年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可见,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游戏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可以使学生愉快识字。

(1)开火车。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这个游戏很适合课堂上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2)摘果子。所认读的字词在果子的反面。老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两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

(3)大转盘。转盘周围用生字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

(4)大风车。教师先制作一个大风车,在纸板上写上生字。教师先转动风车,请学生读字音并请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一字开花”(扩词)。讲得又对又多的组为优胜。

游戏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还有“帮小兔招架”、“找朋友”、“火眼金睛”等。游戏使用的时机以及时间的长短可以随便控制,在游戏中,枯燥乏味的汉字很容易记住。

2、猜字谜识字

小学生字形分辨能力差,遗忘率高,认清字形、记忆字形是儿童识字的难点和关键。猜字谜识字法把识字教学与我国自古就有的“猜字谜”游戏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把握字形结构、笔顺、笔画的特点,加强对生字的观察、分析。很多汉字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如:八只脚――趴;十八张嘴――杏、束、呆、困;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会;辛辛苦苦说句话,站在两边争论它――辨;辛辛苦苦种个瓜,时时刻刻抱住它――瓣……猜字谜识字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不但能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是两全其美!

3、儿歌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它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一旦记住便终生难忘。在第二册《识字8》一课中教学形声字“睛、晴、请、情、蜻”时,我先复习基本字“青”,然后出示根据几个字的字义相关的几幅图片。每幅图片的下面编了一首儿歌: “加上什么水清清,加上什么表心情,加上什么说声请,加上什么天气晴”,让学生看图、看字、想问题。最后学生回答出:“加上‘氵’水清清,加上‘忄’表心情,加上‘讠’说声请,加上‘日’天气晴”,并编成了这样的儿歌:“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另,在《乌鸦喝水》一课中,有这样两个生字“渴”和“喝”。教学时,把两个生字放在一起出示,让他们进行对比。学生通过细心比较后得出结论:这两个字的部首不同,部件相同。据此编首儿歌:“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加强,语言表达得到锻炼,主动识字愿望得到了提升,课堂识字效率得到了提高。

课堂中多采用图文结合、读演结合、识字与生活结合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二、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

新大纲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

1、读记笔画法

在学生刚掌握一些基本笔画、部首时,可采用“读笔法”,即独体字、合体字的难易部件按书写笔画顺序边“书空”边读出每个笔画名称。如:“方“字的笔画顺序为:点-横-横折钩-撇。

2、部件分解法

以字的结构、掌握的部件和独体字读出每一部件名称的方法,称为“部件分解法”。如:听=口+斤;池=氵+也。

3、字形分析法

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对有关结构单位分合加减,从而逐步建立识字的思维模式。如:全包围的字:国、圆、回;半包围结构的字:远、运、逃、近;上下结构的字:草、落、泉、花。

4、比较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青、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二三册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易记住了。

5、熟字带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

6、偏旁识字法。

在学生学过形声字识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与水有关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狐狸等;这样的形声字有许许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积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了解字义和读音。

此外,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筋想一些合理的方法识字。如“滚”,右边笔画较多,孩子们开动脑筋,很快想出了识记办法:“滚”的右边,是把“衣”拆开,放进去一个“公”,不过,“公”的捺要改成点。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记住了这类难字,并且记得相当牢固。

三、倡导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识字学习参与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等方法,从“音、形、义、情”方面引导学生去探讨,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学会和记住这个字的。 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大力开展学生间的合作活动,如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生生互动”的合作教学形式,凝聚学生集体的智慧,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读准汉字的拼音、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熟练掌握汉字的字形。如,教学“明”字时,让同组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有的学生说“明”与“太阳”有关系,所以是日字旁,有的学生说“明”与“月亮”有关系,所以它的旁边有“月”字等,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就会让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迎刃而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贯穿阅读教学,体现阶段渐进,指导学生巩固识字

如何让学生多识字而不遗忘,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让生字多阶段复现,在复现中巩固识字。

1、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四人围坐,从小组长开始,轮流教读,每个字连读三遍,其他三人跟读三遍,教读者一时不会了或者教错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个可马上提醒或纠正,强化了对字音、字形记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并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领悟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

3、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有“画”这个字,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画竹叶”的“画”和“一幅画”的“画”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知道前者指“动作”,后者指“图画”。再让学生说说谁会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让学生理解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

五、回归真实生活,搭建语文与生活的桥梁

从现实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其中蕴含着“语文即时生活”的道理。这样教识字,不但学生学得愉快,而且也使语文课堂成了一座与生活接轨的桥梁。从而识字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1、由课内到课外。如《在家里》一课学完后,我让学生自己看看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他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然后让家长写上词语卡片贴在物品上,教孩子读读认认,调动家长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帮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识字,孩子课余时间对照实物认字,在无意与有意之中就记住了这些字。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大街上,引导学生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让学生读给大家听;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请家长帮助摘录广告词;开展“家长伴我读书、读报、讲故事”活动等。这样不但巩固了识字,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增大了学生识字数量。

高效识字论文例7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人教版教材识字的编排,遵循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学生识字的任务较重。而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又十分有限,如何打造高效识字课堂,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下面谈谈我在这几年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可见,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游戏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可以使学生愉快识字。

(1)开火车。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这个游戏很适合课堂上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2)摘果子。所认读的字词在果子的反面。老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两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

(3)大转盘。转盘周围用生字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

(4)大风车。教师先制作一个大风车,在纸板上写上生字。教师先转动风车,请学生读字音并请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一字开花”(扩词)。讲得又对又多的组为优胜。

游戏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还有“帮小兔招架”、“找朋友”、“火眼金睛”等。游戏使用的时机以及时间的长短可以随便控制,在游戏中,枯燥乏味的汉字很容易记住。

2、猜字谜识字

小学生字形分辨能力差,遗忘率高,认清字形、记忆字形是儿童识字的难点和关键。猜字谜识字法把识字教学与我国自古就有的“猜字谜”游戏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把握字形结构、笔顺、笔画的特点,加强对生字的观察、分析。很多汉字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如:八只脚――趴;十八张嘴――杏、束、呆、困;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会;辛辛苦苦说句话,站在两边争论它――辨;辛辛苦苦种个瓜,时时刻刻抱住它――瓣……猜字谜识字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不但能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是两全其美!

3、儿歌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它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一旦记住便终生难忘。在第二册《识字8》一课中教学形声字“睛、晴、请、情、蜻”时,我先复习基本字“青”,然后出示根据几个字的字义相关的几幅图片。每幅图片的下面编了一首儿歌: “加上什么水清清,加上什么表心情,加上什么说声请,加上什么天气晴”,让学生看图、看字、想问题。最后学生回答出:“加上‘氵’水清清,加上‘忄’表心情,加上‘讠’说声请,加上‘日’天气晴”,并编成了这样的儿歌:“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另,在《乌鸦喝水》一课中,有这样两个生字“渴”和“喝”。教学时,把两个生字放在一起出示,让他们进行对比。学生通过细心比较后得出结论:这两个字的部首不同,部件相同。据此编首儿歌:“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加强,语言表达得到锻炼,主动识字愿望得到了提升,课堂识字效率得到了提高。

课堂中多采用图文结合、读演结合、识字与生活结合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二、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

新大纲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

1、读记笔画法

在学生刚掌握一些基本笔画、部首时,可采用“读笔法”,即独体字、合体字的难易部件按书写笔画顺序边“书空”边读出每个笔画名称。如:“方“字的笔画顺序为:点-横-横折钩-撇。

2、部件分解法

以字的结构、掌握的部件和独体字读出每一部件名称的方法,称为“部件分解法”。如:听=口+斤;池=氵+也。

3、字形分析法

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对有关结构单位分合加减,从而逐步建立识字的思维模式。如:全包围的字:国、圆、回;半包围结构的字:远、运、逃、近;上下结构的字:草、落、泉、花。

4、比较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青、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二三册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易记住了。

5、熟字带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

6、偏旁识字法。

在学生学过形声字识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与水有关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狐狸等;这样的形声字有许许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积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了解字义和读音。

此外,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筋想一些合理的方法识字。如“滚”,右边笔画较多,孩子们开动脑筋,很快想出了识记办法:“滚”的右边,是把“衣”拆开,放进去一个“公”,不过,“公”的捺要改成点。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记住了这类难字,并且记得相当牢固。

三、倡导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识字学习参与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等方法,从“音、形、义、情”方面引导学生去探讨,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学会和记住这个字的。 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大力开展学生间的合作活动,如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生生互动”的合作教学形式,凝聚学生集体的智慧,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读准汉字的拼音、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熟练掌握汉字的字形。如,教学“明”字时,让同组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有的学生说“明”与“太阳”有关系,所以是日字旁,有的学生说“明”与“月亮”有关系,所以它的旁边有“月”字等,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就会让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迎刃而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贯穿阅读教学,体现阶段渐进,指导学生巩固识字

如何让学生多识字而不遗忘,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让生字多阶段复现,在复现中巩固识字。

1、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四人围坐,从小组长开始,轮流教读,每个字连读三遍,其他三人跟读三遍,教读者一时不会了或者教错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个可马上提醒或纠正,强化了对字音、字形记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并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领悟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

3、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有“画”这个字,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画竹叶”的“画”和“一幅画”的“画”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知道前者指“动作”,后者指“图画”。再让学生说说谁会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让学生理解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

五、回归真实生活,搭建语文与生活的桥梁

从现实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其中蕴含着“语文即时生活”的道理。这样教识字,不但学生学得愉快,而且也使语文课堂成了一座与生活接轨的桥梁。从而识字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高效识字论文例8

关键词:学习迁移;数字媒体基础;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数字媒体技术”是我校信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及应用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各种数字媒体(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数字媒体制作和开发软件,以加深对数字媒体基本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在“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使习得行为可以以各种复杂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新旧知识的相互影响,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将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概括化和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学习迁移理论,并结合“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学习迁移理论,以提高课程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或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或经验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其中,“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学习迁移可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如,学生对平面几何的掌握有助于对立体几何的掌握;学习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期干扰或阻碍作用,如学习汉语拼音后再学习英语字母时常发生干扰。根据迁移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分为纵向迁移和

横向迁移。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掌握了“角”的概念有助于“钝角”、“直角”和“锐角”等概念的学习;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之间的相关影响就是横向迁移。

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

(1) 形式训练说:以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Wolff. C. V.为代表人物的形式训练说把学习迁移看做是通过对学习者的感觉、记忆、思维、推理、意志等各种官能进行训练来实现的;

(2) 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是美国心理学家Thorndike. E. L.和Woodworth. R. S.在其迁移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与形式训练说相对立的迁移理论。该学说认为只有当测验情景与先前的学习情景存在相同要素或成分时,学习迁移才会发生,而且,两种学习中存在的相同要素或成分越多,迁移的作用越大;

(3) 概括原理说:概括原理说是由Judd. C. H.在1908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先前学习中通过对经验的概括获得的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之后的学习中。他解释了学习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遵循共同的原理,而不仅仅是相同的成分,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般原理和经验,并将所掌握的原理和经验运用到今后的学习活动中。

(4) 学习定势说:该理论认为学习方法一旦为学习者所掌握,就会形成一种学习方法的定势,并迁移到之后的学习中去。

近年来,对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学习的迁移方面,1999年著名心理学家Simons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2]认为学习迁移有三种产生方式:一是从过去学习中所获得的先前知识到当前获得新知识的迁移;二是从当前已获得的知识到以后学习知识的迁移;三是从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迁移。

3学习迁移理论在“数字媒体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经验,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学习迁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学习迁移理论在“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及参考资料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掌握“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首要的任务是精选教学素材,选择的标准就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选择包含该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作为教学素材,并结合我校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程特点,选择了实践内容多的参考书目作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辅助教材。

(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

教材和参考资料选定后.只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功效。从学习迁移的角度来说,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学内容具有结构性和一体性,即教学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和合理的逻辑关系,并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这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重构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而构建合理的心理结构,同时也助于学生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断裂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

经过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习迁移的作用,就要求合理组织和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宏观方面,即整体教学章节的安排顺序,还包括微观方面,如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过程的安排。根据学习迁移理论,凡是在先前学习同后续学习之间有相同或相似的内在联系时。就容易产生互相迁移作用。而且在它们之间所包含的共同因素越多,学习迁移也就越容易产生,因此,在对“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上,我们根据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采用先概述课程的总体内容,后重点介绍各种数字媒体技术的形式安排课程,而在讲解各种数字媒体技术时,则按照文本语音图形、图像(静态图像)动画、视频(动态图象)的讲授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来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在课程的教学细节安排上也采取相同的形式,如在“数字图像技术”章节,先介绍图像变换技术,再讲授图像的频域滤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学习迁移。总之,先讲授具有最大学习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突出讲授概括性高、派生性强的主干内容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顺利地进行学习迁移,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3) 讲授学习方法,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用,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学习方法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可以产生较为广泛的一般性迁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并不存在智力障碍,而是因为学习方法不科学,只会死记硬背盲目模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知识空白点越来越多,造成学习中的知识迁移障碍。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根据概括化理论,对所学习内容概括总结得越好,学习迁移就越容易产生。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概括和总结,让学生不仅知晓知识性的内容,还通过练习掌握概括总结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在教学上应用比较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情境中教学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在讲授图像复原技术时,要注意比较该技术与之前讲解的图像增强技术的相同之处是二者的目的均为改善图像的质量,不同之处是图像复原是利用退化过程的先验知识恢复已退化的图像,而图像增强则是利用某种试验性的方法改善图像质量,以适应人眼的视觉和心理。通过对两种技术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两种不同的图像处理技术,产生学习的正迁移。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认知结构理论,在利用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时,原有知识结构本身不巩固,则不但不会产生正迁移,反而可能产生负迁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尽可能圆满结束先前知识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后,再进行后续内容的讲授和学习,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负迁移的产生。总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把认知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使策略教学达到持久迁移的目的。

(4) 根据课程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形式训练学说的观点,学习技能的形成是经过反复训练达到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越高,正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各种软件才能增加感性认识,才能真正领会教师所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演示、辅导上机实验、学生演讲和讨论、上机作业展示及评价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对数字媒体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加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也能够为其以后的学习做准备。[2]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情景,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正迁移。如在讲解数字视频分析技术时,我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即:首先展示一段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安防中的实际应用录像,接着提出该系统如何自动检测出非法入侵者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然后再引出基于图像帧间差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的思想和基本公式,使学生了解该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际应用。而在讲授数字音频处理软件Audition时,我在课堂上演示了多个数字音频素材的处理过程和制作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学习所授的内容。

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再从“学”到“练”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例如:在视频剪辑软件Premiere的实验课上安排同学们两人一组协调合作,对任选歌曲设计并制作该歌曲的MV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作品,经过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后,进行修改完善。同学们在选题阶段就认真讨论,积极搜索素材;在剪辑制作阶段,互相讨论,通过这种训练,使同学们拓展了思路,收集遴选素材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软件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结束语

学习迁移理论在“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过程、讲授学习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顺利进行学习迁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作为这门知识更新快、技术发展迅速的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到基本概念清楚,系统性强,而且要不断地学习,进行自身的知识更新,并在教学过程中反映新技术、新动向,适应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映情况,在授课方法、内容和进度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使“教”与“学”达到趋于完美的结合。

高效识字论文例9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很多学生虽然能写对,单向写好写快却很难,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而“语文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教学则为快速提供了前提条件,现就识字问题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联想的条件,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有关理论研究认为:“在识字教学中,只有把字的音、形、义三个因素统一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儿童在建立音、形、义联系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简单的直接联系和具有智慧性的间接联想。”因此要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首先要创造有利于儿童联想的条件。

1、反复认读。通过多次反复认读,直接建立音、形、义的联系,这是一种简单的联想,也是一种机械记忆,花时间较多。

2、利用环境。利用字所在的环境,引发定位联想,进行定位识字。这就要求学生比较熟悉的背诵所学的课文。有时学生为了读出一个字,有可能把一句或者全篇课文在脑子里过一遍,如“说”字,学生会联想的学过的《柳树醒了》一课中的一句“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读出这个“说”字。

3、利用迁移。通过和已经认识的字在一起出现而引发的联想,例如:学“礼”字,由于学生见过,“旺旺大礼包”这句广告词,学生会根据前后的字进行推测,所以学生会脱口说出“旺旺大礼包”的“礼”字。

4、利用形声。借助生字形成的联想引起的联想。“语文识字”依据识字的教学规律,先学基本字和偏旁部首,指导学生采用部件分析字形的方法学习合体字。例如我在教学“歌”字时,我先向学生出示“哥”“欠”两个单独的字,接着读出来,然后把这两个字合起来给学生一解释,从而引起学生的联想,学生很快就读出了这个字。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记忆字形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记忆字形的方法,也是快速识字的必要手段。

1、部件记忆法。要说清部件,说清方位,一定要用大部件,凡是学过的部件,不要拆散,如“间”可以说成“门字框,日字心”。

2、辩形记忆法。在教学形声字时,先让学生,认识部首和知道部首的意思,即强调形表义。如在教学提手旁的字时,告诉学生凡是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多与动作有关,带“月”字旁的字多与身体有关;带“虫”字旁的字多与昆虫有关。

3、比较记忆法。学新字时,回忆过去学过的字,用它去掉一部分或者加上一部分。在比较中要特别强调不同点,强调关键一笔。如“往”字与“住”字,学生容易混淆,就要强调两个字的不同点。把容易混淆的字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不同之处,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4、编字谜记忆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可以根据字义编一些字谜,如:“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回”字大口套小口,在编字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观察,联想,同时又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小学生字形分辨能力差,遗忘率高,认清字形、记忆字形是儿童识字的难点和关键。猜字谜识字法把识字教学与我国自古就有的“猜字谜”游戏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把握字形结构、笔顺、笔画的特点,加强对生字的观察、分析。很多汉字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如:八只脚――趴;十八张嘴――杏、束、呆、困;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会;辛辛苦苦说句话,站在两边争论它――辨;辛辛苦苦种个瓜,时时刻刻抱住它――瓣……猜字谜识字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不但能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是两全其美!

5、编儿歌记忆法。根据汉字的组字特点,利用一些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意。如:“鸡、鸭、鹅”三个字:尖嘴鸡,扁嘴鸭,我我我,是大鹅。让学生边说边做动作,在游戏中记住了字形。在《乌鸦喝水》一课中,有这样两个生字“渴”和“喝”。教学时,把两个生字放在一起出示,让他们进行对比。学生通过细心比较后得出结论:这两个字的部首不同,部件相同。据此编首儿歌:“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加强,语言表达得到锻炼,主动识字愿望得到了提升,课堂识字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复习联想,巩固识字能力

多次重现是儿童识字联系的有效方法。在学生认读生字时,让学生拿出生字卡片,或者教师说字形,让学生说出学过的那些字。“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人们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根据遗忘先快后慢规律,对学生经常及时地复习和反复的复习,让学过的生字在脑海中重现,提高识字效率。

高效识字论文例10

本课题拟作为“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的子课题。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

1、选题原因

1、江苏省虽然经济发达,在均衡发展教育上努力不小,但教育的不均衡现象仍存在。特别广大农村学生在学习上,不管是知识积累,还是学习方法习惯,还是心理,等有其特殊性。

2、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先进科学。在目标、教科书的编写、评价等方面兼顾了城乡差别的客观情况。但实际教学中,似乎农村学校在目标的达成上,困难更大,问题更多。

3、有效教学,其中之1就是分层教学。如果不忽略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素质是不同的两个层面的话,研究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的有效实施,就是研究该课程在农村高中的分层教学,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和城区学生1样,获得较好的语文素养。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语文课程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5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应用与拓展”特别要求“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适应了这1要求。

2.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规定:“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系列主要有两个模块:《语言规范与创新》和《当代语言生活》。这两个板块都充分体现了选修课程的基础性,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供了保证。可见,研究其有效实施的必要性。

3、农村高中实施教学的现状:

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优质教科书的编写,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的终结。

虽然在设计选修课程方案时已经考虑到了目前我国城乡高中的语文师资力量与教育资源的现状,但实际上,课程标准的理想和实际实施的现状之间肯定存在差距,特别在广大农村高中,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序列两个板块的实施上,存在的问题相对城区高中更为突出。无论是选课、教学安排,还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上,甚至学分的管理上,都或多或少地影响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

4、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规范与创新》是1门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教学内容新、教育理念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新,它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与训练应试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现有条件,变革教育、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切实做到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教学的有效实施。

如何针对农村高中的现状,农村高中的客观条件和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等,遵照有关有效教学理论,以行动研究为主要途径,反思已有的教科书及其辅助资源有否需要修正之处,并探求更有效的教学实施途径,为各地区、各学校根据实际不同情况搞好选修课程的建设提供普适的、可操作的经验,最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实现“1切为了学生”的愿望,这是我们想通过研究达到的目的。

3、课题研究现状

高中新课程标准设计了中国高中教育史上的第1个专门的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苏教版的《语言规范与创新》和《当代语言生活》教科书实际上也是中国高中教育史上的第1个系列的为专门讲授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高中语文教科书。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语言文字应用系列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特别是对苏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系列教科书及其有效教学及评价的全面研究,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作为课题“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的子课题“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有效实施的研究”,也就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4、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的“有效”,1个方面指教科书内容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重要和最实用的语言文字知识,是合格的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能力,更不用说也考虑到了中学生升学考试的实际需要;同时,教科书内容也是适合课程教学的。另1个方面,“有效”更体现在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中学生能够真正变“死记硬背”为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变“题海战术”为灵活地解决语言文字应用的各种问题,变“应试”为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同时,通过课程的教学,让教师通过课改实践,实现教学业务和教学思想的提高、发展。

语言文字应用选修实施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学生的母语素养是否提高。①母语素养是1个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包括志向情操和道德修养、思维和语言的习惯特点、文化视野和知识积累、审美情趣、学习方法乃至言谈举止等各方面。开设选修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熟悉、认同母语文化的优秀传统。②母语素养的水平通常表现为言谈举止文明、高雅、合乎礼仪,思维严密有条理性,口语表达连贯、流畅、富于文采,书面表达规范、清晰、生动等。1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对个人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无形的影响,就会收益终身。③语文选修课要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以母语为载体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能够以理性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高农村高中生的母语素养,也是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既然,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至少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适用的教科书;(2)适用的教学参考书;(3)有效的教师培训;(4)有效的教学活动;(5)科学的评价体系。而在农村高中有效实施的研究工作更微观、更具体。那么,在农村高中有效实施自然就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1)有效处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2)有效的师资调配;(3)有效的教学活动;(4)有效的学分管理。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包含了5个方面:

(1)农村高中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不足或者需要。

(2)有效处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

(3)有效的师资调配;

(4)有效的教学活动;

(5)有效的学分管理。

由于,《语言规范与创新》是语言文字应用序列的核心板块。我们以它及其教学参考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当代语言生活》。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3个基本观点。第1,学习是1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2,学习是1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1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1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3,学习是1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既是1种方法技术,也是1种新的科研理念。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本课题在反思“语言文字应用”序列,特别是《语言规范与创新》、《当代语言生活》在农村高中选修现状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开展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如何有效实施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1步发现和解决有效实施所存在的问题,修正选课、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关做法,为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可行的成功经验,从而为课改的成功增加保障。

6、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问卷研究法、个案研究,访谈、网络研讨等。

首先在有关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农村高中“语言文字选修”序列的选修情况作调查,包括学生、学校、教师3方的调查意见。然后梳理归纳结论,再针对现行选、教、学的弊端,尊重客观事实,探索新的实施语言文字选修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然后形成研究成果,比如教科书及其辅助资料的修订,论文,调查报告等。

7、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 2019年3月-2019年7/8月

1、准备阶段: 2019年3月-2019年7月

设计问卷调查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总结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预期成果: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实验阶段: 2019年8月-2019年12月

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及实证

预期成果:语言文字应用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

3、结题阶段: 2019年1月-2019年7/8月

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1线教师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报告,或专题论文。

8、课题组人员

1、徐德斌:海安县孙庄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教育硕士。

2、许维龙:海安县孙庄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教学、管理与研究经验均非常丰富,有多篇。

3、胡锦珠:海安县孙庄中学语文教师,海安县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发表文章20多篇,其中多是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甚至直接关于教材的,具体如:

(1)《“娥”与“蛾”》(《语文报》)

(2)《“省”字探疑》(《读写月报》)

(3)《文言传记常用字类说》(《读写月报》、《新语文学习》)

(4)《数词在运用中的5种常见错误》(《语文教学与研究》)

(5)《苏教版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中的几处商榷》(教育部继教网)

(6)《从语言连贯性看“惟其所愿”译文》(《语文学习》)

(7)《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献疑》(教育部继教网)

(8)《苏教版选修教材〈实用阅读〉指瑕》(教育部继教网)

(9)《苏教版选修教材〈当代语言生活〉中的失范——兼议苏教版教材应加强的工作》(教育部继教网)

(10)《“潇洒”探究》(《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11)《“初程”是“开头的1段路程”吗?》(《语文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面向城区学校,更应面向广大农村学校。我们不能不承认,城区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知识积累、学习习惯、文化视野(见识)等方面优于农村学生,迫切需要“有效实施”的,是农村学生。只在城区开花结果的新课改不是完整的新课改。甚至可以说,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在1定意义上,决定于农村学校的实施效果。

本课题虽然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刻苦钻研,有序推进,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1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动“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的有效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新课标的推行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谢谢!

2019年2月

新年心情:开门见喜!

(胡锦珠)

前天,也就是2019年2月16日,我打开邮箱,收到1封来信。是南京金陵中学朱德勇老师的。

朱老师负责编写苏教版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我不揣浅陋,不知深浅地提了点建议,没想到朱老师非常重视,还回信答复。

信中说想邀请我参加1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不知我有意否?——受宠若惊!我只能这样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这是我2019年最好的礼物,我想!

去年年底,朋友问我,今年如何?我说,不如意,很多想到且快实现的事最后落空了,感觉没起色。朋友说,你看看你自己有没有比以前好的,有就进步了?不能追求10全10美!也对,我简单总结:去年公开发表文章10篇,特别实现了目标,在上海《语文学习》上发了文章,而且被多家杂志社聘为特约编辑,……但很刻骨铭心的遗憾,就是闯关快成功却失误在细小的环节!!朋友安慰说,这就是成绩,这就是比以前进步之处,应该庆幸!失误的事以后再努力。这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情释然。

现在,面对这份邀请,我激动同时又有点担心,曾经弄个县级课题,现在是省级,挑战极大!好在前天晚上朱老师和我电话联系,1个多小时的谈话,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这次研究,而且关于学术,更有为人出世。

既然接下了任务,就尽力而为,力争搞好!克服不足就是进步。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胡中锋老师说的好“成功等于目标乘勤奋乘方法,用乘是因为1为0所有为0”。我先定目标,然后方法,其次勤奋点,相信1定可以迎接挑战!!

胡中锋老师还说:“1个人有想法容易,但要把想法变成行动就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而行动的结果往往又与最初的想法相距甚远。”警醒之言!

附 《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第1部分

1、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含义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