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5:35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例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决定一个城市园林建设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但吉林市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长远性、科学性、系统性。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往往出现脱节,各相关利益方在利益的驱动下,在建设过程中随意改变绿地系统规划,调整建设用地性质,从而使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滞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

2.生态意识不够强

仍停留在表面美化阶段,有些着重强调草坪,忽视了高大乔木植被,或是乔木种植过于集中,违反了树木的生长习性。但是理论认识上众多的不足和有限的实力之间的差距致使城市优化及改造难以深层次化,必须要提高生态意识,认真分析城市水文、地质、格局和气候,按照景观生态格局的分析方法统计计算,结合整体的绿化用地性质来确定。还需要大量进行相关技术和科研分析手段的运用,例如生态过程分析方法、物种搭配选择等。

二、强化园林绿化管理的对策

1.规范管理园林绿化执法,依法管理绿化

城市绿化园林管理工作必须向着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制绿、依法制绿,有关部门要加快立法,出台切合园林绿化行业特点,利于园林绿化行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便于操作的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使园林绿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地方政府需要及时制定同城市环境法律相配套的地方性园林绿化条例,保证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以法律形式克服人为因素或权力干扰方面的非法律法规影响,抵制非法侵吞或者占用绿化用地。

2.强化建设园林绿化管理,完善管理体制

强化建设园林绿化管理,将当前以突击整治和应急管理为主的管理手段转变成长效跟踪管理方法,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充分掌握全市土地和水源等生态环境现状,协调统一绿化规划建设的管理体制建设,以适应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同城市发展的内在互需关系。管理体制需要创新,首先,要完成管理重心的下移和管理权利的下放,通过各个职能配置的科学调整,实现职、权、利三者挂钩。其次,还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机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任务多,操作复杂,是必须在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与相互协作下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管理体制更为重要的是形成政府多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体系,应对高强任务量且宽广涉及面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制定完善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

3.从实际出发保证生态平衡,科学合理规划

城市绿化规划日趋向生态性、区域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规范城市绿化规划,是提升园林绿化管理的关键一步。部门政府要以当地经济发展为依据,因地制宜,科学组织城市园林规划,既要与城市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又要对广大民众以及社团、法人等各方面的利益给予充分考虑,使园林绿化规划整体更趋于生态化、合理化和具体化。园林绿化管理规划要想做到科学合理必须严抓四大要素:第一,实事求是,把握当地实际的土质、水文、气候及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第二,全面考虑,综合统筹,相关规划要协调相关部门和相关产业;第三,平稳发展,均衡分布,以点带动面;第四,严格依据城市规划设计的程序完成工作。在规划设计时,要遵照有关规范原则,并且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利用规划出的绿化面积,合理安排布局,提升管理者管理园林的规范意识,同时,还必须考虑对原生态进行充分保护。

4.提高园林绿化管理者水平,推行人本思想

作为直接参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实施者,管理者的水平高低与园林绿化公共服务能力、质量的体现有着直接关系、要加强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技术方法与手段的学习与利用,可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城市之间的交流,对于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要积极借鉴,并通过与当地实际情况的结合,转化为适应本地园林绿化发展的有效的管理手段。同时,广大园林工作者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刻意模仿,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而是应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转变观念,更新规划设计理念,坚持探索与实践。

5.提升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多用乡土植物,合理搭配乔、草和灌木

城市园林绿化需要重点把握园林植物多样化种类建设,形成季相的目标,此外依靠不同植物不同的习性和形态更能形成多层次、立体且多彩色景观,提供人们多姿多彩的自然空间。只有多样化的园林绿化才能够引来多样化的昆虫、鸟类及其他动物,继而形成彩蝶飞舞、鸟语花香的意境,整个生态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例2

庐城镇系安徽省庐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3km2,其中城区面积8.7km2,总人口14.36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庐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规划造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挖潜补绿”的园林绿化方针,不断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园林式、花园式的单位、小区、学校层出不穷,使全县园林绿化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庐城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庐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庐江县于2006年荣获安徽省省级“园林县城”的称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庐城镇的园林绿化工作谈一点认识。

1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概况及表现特点

1.1园林绿化现状

自2003年以来,庐江县逐渐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城区绿化面积达356hm2,树木品种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05个,行道树木总量达1.6万余株,地被植物面积从零增加到12.15hm2,庐城的绿化覆盖率增长到29.9%,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8.37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0.5m2增加到7.36m2,初步形成了“绿树环绕、绿草成茵、城在绿中”的绿化格局。

1.2园林绿化特点

(1)规划标准高。庐江县以创建部级园林城市为目标,规定绿地占建设用地面积要达到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

(2)地方特色鲜明。园林绿化充分体现了庐城镇河网纵横、面湖(黄陂湖)背山(冶父山)的特点,即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山体河道、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重点地段为节点。

(3)园林景观全面。园林景观建设有人文特色的自然景观风貌区,如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汤池部级风景旅游区、周瑜墓园等;有城市生活特点风景风貌区,如环碧公园、绣溪公园等;有沿城市干道两侧绿化的景观轴;有沿县河、东大河、黄陂湖沿岸、移湖水库四周的滨河景观带;有各种街心小游园、小广场、园林小品,以及城市入口景观等不同等级的绿色生态景观节点。

2庐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2.1加大投入力度,转变绿化思路

自2006年以来,通过义务植树活动,庐江县共完成种植乔木树种5695株、花灌木64286株、地被植物1010m2、建小游园1590m2,投入绿化资金53.3万元。但绿化树种较少,树木规格偏小,绿化项目少,绿化部位小,而绿化的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审批,合理界定植物数量,丰富植物物种,坚持适地适树,多品种搭配。城市绿化要转变曾经一度“以草坪为主、乔灌花为辅”的模式,走“乔木为主、灌木花草为辅”的路子。既可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为人们提供大量可进入的休闲空间,又可节省大批的管护费用。

2.2强化建管力度,丰富园林景观

2007年庐江县虽然投资1300万元对庐城的绣溪公园和环碧公园进行了新建和改造,但由于管养力度不到位,导致人为破坏严重,需要及时补充绿化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要加强城区周边绿化、城市入口景观美化等;改造军二西路和文昌路的绿化带,因为原来的绿化树种多数已濒临死亡,而且病虫害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美观,而且还为病虫害扩散蔓延提供了种源。2.3开拓绿化空间,提高绿化水平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量,必须挖掘绿化空间。而城市空间却被机关、企事业单位占取相当大的面积。下一步要搞好单位专用绿地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有条件时,还要向立体绿化方向发展。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为抓手,提高庐城绿化率和绿化水平。

2.4突出绿化指标,实现自然协调

园林绿化至少要突出绿量、自然化、多样性、乔灌为主等特点。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数量的主要指标。因此,大绿量则是形成城市绿化特色的第1要素。要编制和完善新区绿化专项规划,对建设项目绿化指标明确规定,对城市公园、街区公园、街头游园定位定量。城市绿化的自然化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管养经费,也符合当前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

2.5合理选择行道树,形成较稳定的城市森林群落

行道树主要栽培在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市民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因其栽植立地条件差,受烟尘及有害气体污染重,受行人碰撞损坏大,受建筑物庇荫、水泥路面辐射强,应选择“耐瘠抗逆、防污耐损、虫少病轻、强健长寿、易于整形、疏于管理”的树种。从景观效果角度讲,应该择“春华秋色、冬姿夏荫、干挺枝秀、花艳果

美、冠整形优、景观持久”的树种。还要考虑栽植地点和环境,城区道路应多以树冠广袤、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选择速生长、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等树种;通道及墓道等纪念场所行道树种的选择多以常绿针叶类为主。

3建议

(1)创建园林绿化城市,必须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和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正确选择和应用树种资源、培育健康的园林树木。

(2)行道树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以方便路人行走和车辆行驶为第一准则,结合景观效果要求,确定适宜的树种、品种。

(3)在植物配置上,既要有乡土树种,也要有引进树种和归化树种。积极开展地带性植物资源调查,以抗风、浓荫、耐旱为城市骨干树种的选择标准,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以乔木为主,选择出一批优良乡土树种和已归化的外来树种,适地适树,扩大种群规模,应用于主要道路、公园等绿地。

参考文献

[1]赵荣园.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探讨[J].黑河科技,2003(4):53-54.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例3

2、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特征和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活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城市园林绿化的优劣是以单位绿地面积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因此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也就是增加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此外,需要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进行更科学、更先进、更合理、更完善的建设。

2.1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是利用技术手段(如3S、BIM等)实现对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系统的网络化、数字化和可视化,实现园林绿化综合信息的采集、管理、流通、共享和应用服务,充分挖掘园林绿化空间信息数据资源,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市民参与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作用,提高园林绿化行业管理决策能力。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建设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一大趋势,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是城市绿化系统建设的目标,更是城市绿化系统建设的方法和手段,其是以园林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计算机应用科学和卫星遥感应用等相关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系统模拟方法和3S技术,研究城市绿化系统模型的集成,可以实现数字化虚拟空间结构与城市实体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步性与信息管理的高效性。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进一步规范各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建设,建立全国通用的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下一步目标。

2.2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建设

随着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逐渐向科学化、特色化、市场化、多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坚持以科学的理念、发展的眼光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模、标准及其特色,把绿色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的主题;走特色化道路,注重园林绿化与民俗风貌的结合,做到园林文化和城市文化的自然融合;积极引入竞争和市场机制,使投资主体多元化,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加强人员管理、加大养护力度,把着力点放在全过程监管上,努力推进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应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新发展和新挑战,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而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建设,要在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监督体制等方面实现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及后期维护上做到更好更长期的发展。

2.2.1、多元化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多元化包括规划引导、舆论导向、政策激励及市场竞争。以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园林绿化法律法规为规范,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绿化意识、环境意识,利用舆论宣传,引导人们保护环境,并以政策激励为方法,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对绿化工程进行捐资,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社会参与度,然后通过市场竞争作为运作机制,开放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经营市场,政企分开、投资多元化的市场化运转机制,实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

2.2.2、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使投资体制多元化,就是要创新城市园林绿化投资体制,建立政府投资以及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多元化投资渠道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强化激励,多元投入,要大规模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就需大量投入保障,而投入的来源需要靠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此外还需努力开辟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

2.2.3、多元化的监督体制

实行法制监管、社会监督双管齐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执法,管理法规要完善,且要严格执行、依法办事,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要形成完善的执法制度和监督机制,使城市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完善法制监管的过程中,还需要社会组织和公众自觉参与,才能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良性循环。此外,需要接受各级政协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及民主监督,发挥媒体的舆论向导和社会监督作用。

2.3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此必然会产生很多的园林绿化垃圾,有效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进行处理和利用主通过焚烧、填埋和堆肥等方式。虽然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置方式已趋向多样化,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弊端。例如,焚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近年来已逐渐被禁止。而填埋与堆肥成为处置园林绿化废弃物过程中最常用的2种方法,但若用填埋法进行处理,运输和处理成本较高,而且这2种方法占地面积较大,自然发酵周期比较长,如果降解和转化不彻底,可能会带来二次污染,同时会引起其他安全问题。因此,将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朝着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增加相应的政策扶持、技术规范和应用标准,就能形成完整的循环体系,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进入一个完善有序的阶段。要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科学发展,园林绿化垃圾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有效利用重视起来。园林绿化废弃物对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土壤肥力、污染物吸附和粉尘控制等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从生态资源的角度看,将园林绿地废弃物资源化,可以优化园林绿地生态系统结构,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城市,促进经济发展,必将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会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3.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缺乏长期性与科学性

城市环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城市虽然已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无法满足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保护及游憩休闲等方面的需求。

3.2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体制仍然不健全,会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状况,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着以罚代管和以罚代法的倾向。因此,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法律和管理体制,使建设和管理体制及法制更加健全、规范和完善。

3.3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意识不高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起步较晚,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较迟缓。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够重视,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落后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例4

为了正确理解土壤退化的概念,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认识:土壤退化的原因:土壤退化虽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引起其退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包括破坏性自然灾害和异常的成土因素(如气候、地形等),它是引起土壤自然退化过程(侵蚀、沙化、盐化、酸化等)的基础原因。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不和谐即人为因素是加剧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土壤退化的本质:就是土壤资源的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土壤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随着土壤退化的不断加剧,土壤数量逐渐减少,土壤质量也在不断的降低。

2城市园林绿地的分布

城市园林绿地的土壤呈斑块状不连续分布,散布于公园、花园、庭院、道路两旁等地域上。这些地域并存着不同时代类型的土壤,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异性,相邻的土壤在发生上可能毫无联系,因此城市园林绿地土壤往往呈现地带性微域分布。其分布范围是人为主观划分出来的,包括公园绿地土壤、隔离带绿地土壤、街道绿地土壤、居民区绿地土壤、单位环境绿地土壤等。

3城市园林绿地退化的特点

土壤生态退化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恶劣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用或二者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土壤生态系统结构破坏,调节功能衰退,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生产力下降及土壤荒漠化、干旱化、板结化、酸化、盐碱化、养分亏缺与失衡等一系列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和现象,被称为“宁静的灾害”。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实质上是土壤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各个子系统之间不协调发展的结果。由于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系统内唯一执行自然“纳污吐新”的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城市土壤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遭受到城市活动和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环境压力,造成城市绿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土壤质量降低。这些变化往往影响到树木、花草的正常生长,从而极大地影响绿地质量和绿化效果。

城市园林绿地土壤受工业快速发展、人口高度密集和强烈的人为活动的影响,虽然其六大功能并不会完成转变或彻底丧失,但在遭受强烈人为扰动和重新堆积后,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的原有性状被破坏,并伴随着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从而形成了城市园林绿地土壤不同于其它土壤类型的特点:自然层次紊乱,成分复杂、侵入体多,物理性质不良,有机质和养分缺乏,污染因素增多,PH值偏高或异常,扎根条件限制。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的这些特点会不同程度地限制其功能的发挥。如土壤污染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污染物积累,造成土壤环境容量减小和“化学定时炸弹”等诸多危险,所有这些特点如果超过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阈限,必然导致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的生态退化。

4土壤退化的后果

土壤退化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其直接后果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土壤生产力和肥力降低;破坏自然景观及人类生存环境,诱发土被破坏、水系萎缩、和气候变化;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而化肥的报酬率和利用率递减,环境污染加剧;人地矛盾突出,生存环境恶化。

5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的生态恢复与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人们对土壤退化的危害及其严重性的认识,同时要制订有关政策,制止助长土壤退化的行为。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化肥,调节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和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防止耕作土壤退化。

合理灌溉。合理的灌溉应是依作物的不同类型和生长期,选择合理的灌溉方法、水量和时间以及使用无污染的灌溉水。

减少土壤的农用化学品投放量。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养分比例失凋、作物养分中毒及地下水的污染;使用农药和化学除草剂所带来的生物链破坏、对土壤的污染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农产品污染。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上壤的退化,而且还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和健康。采用抗性较强的植物品种,做到适时施用农药;适当耕作除草,减少除草剂的用量。

增强环保意识,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效,防止土壤的化学污染。不同绿地类型的恢复实施措施,针对不同绿地的的退化的恢复措施

生产用地。由于常年有产品输出,在起苗时常带走一定量的肥沃表土,根层土壤肥力下降,地力消耗很大。要适当补充养分,施肥改土以增加有机质,才能达到输出优质苗木的需要。

公园、广场、小区绿地。由于人流量大,人为干扰很强烈,行人践踏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对于退化公园、广场绿地的恢复可以通过加设绿地围栏等防护措施,设置围栏后可改变地表结构及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自然含水量,有利于有机质和养分进入良性循环。小区绿地可以将植物凋落物归还土壤,用以熟化土层,土壤性质和肥力就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道路交通绿地。土壤前期受机械压实,后期人为践踏相当严重,树木凋落物被清走,土壤难以进入良性循环。不透气铺装道路,人行道树木生长易受阻,筑路时的渣砾、石灰较多,PH值增高,树木受害,汽车尾气污染等也使土壤难以进土良性循环。可以通过改善人行道不透气铺装,铺装透气砖,增加透气性,加速养分转化,提高供肥能力;逐年减少土壤中的砾质含量,改善其物理性状;在施工中注意熟化土的保存,避免生土覆盖熟土;防止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如汽车尾气含量限制在排放标准之内,尽量排除废渣等碱性垃圾,改善PH值。

针对不同的退化特点的恢复措施:城市绿地土壤的PH值。土壤PH值太高可以用有机物或硫化废物进行改善;PH值太低就可用石灰进行改善。还可以选择一些对酸有较强抗性的植物来改善土壤性质。

重金属含量太高。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可被生物富集。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其自然净化和人工治理都非常困难。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用有机肥通过吸附作用加以改良,也可以施加抑制物(如石灰、磷酸盐、硅酸钙等)使之成为难溶化合物,以暂时降低重金属的转移。此外通过生物改良措施,种植一些吸收重金属的植物,也可达到目的。如蕨类植物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超富集能力。

盐分太高。可以采取灌溉的方法对土壤进行改善,也可以种植植物。它们能从土壤中吸收超量盐分,并在叶子中富集,当它们分解后释放出的盐可以阻碍其它植物生长。但是如果配合干扰行为,即在这些植物开始分解前将其清除,那么这种植物的种植就有助于改善盐碱土壤。

营养缺乏。最切实有效的方法是种植豆类植物,利用其固氮作用来增加营养;另一种方法是施用有机肥料,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逐渐恢复退化土壤的含磷量。

城市绿地土壤是绿化植物的直接载体,土壤质量是城市绿地质量的关键。改良和培育土壤,保持“地力常新”,提高土壤质量,是一项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工作。城市绿地的持续稳定发展首先要解决城市绿地土壤的质量问题。现在,城市绿地土壤处于一种退化状态,后果严重,城市绿化的主管部门应及时地根据城市绿地土壤的分布和退化特点,采取必要的措施,使退化的城市园林绿地土壤恢复到健康状态,做到根据绿地植物的生态要求,选择适宜的土壤;根据土壤的肥力特征和生态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的功能,使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作用、游憩作用、景观作用和灭灾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曹勇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生态对策

[2]钱乐祥、朱鹤健福建土地退化灾害研究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例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决策者重视程度的不同,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多数中小城市经济相对欠发达和环境意识不强,城市园林绿化投入不足,致使城市园林绿化中出现不少问题。笔者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无长远规划,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一些城市绿化树种虽然较多,但植物景观单调,在色彩、季相上无多大变化,缺乏生机活力,难以体现其园林艺术风貌。如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仅占全树种的15%,不能实现季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目标。另外,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树木多以单种成片的形式出现,缺乏运用多种植物来造景,如大片的牡丹、桃林、国槐林、杨树林等,色彩单一,给人枯寂无味的感觉,绿化美化效果不尽人意。园林树种配置形式上,所采用的植物模式以丛植、片植、孤植为主,而列植、垂直绿化等其他植物应用模式少。

(3)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倾向性。不考虑当地的实际、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和树木生物学特性,盲目引进外地树种和重名贵品种轻乡土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造成引种失败和病虫害大发生。

(4)管理水平低。忽视了“三分建,七分管”的园林绿化建设原则,无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粗放养护管理,技术含量低。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单位、居民法制观念淡薄,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着如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景观造景技术,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目前落后于城市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主要原因。

(5)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经过引种,外来物种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程度。如今,蛀干害虫、食叶害虫(如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已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另外,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害虫与寄主、天敌在长期进化中,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打破了这一比例关系,破坏了生态平衡,外来生物无天敌,致使病虫害严重发生和蔓延。

(6)城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等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而地上部分城市空气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以及人为破坏严重;地下部分往往是填埋的建筑垃圾,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树木生长势减弱、抗逆性降低,为有害生物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养护管理又长期跟不上,园林植物病虫害容易暴发成灾。此外,气候异常导致的冻害、抽条、旱灾、涝灾、烟尘、酸雨等自然灾害,会使林木生长势减弱,导致病虫害暴发成灾。据国家林业局报道,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2003长春大面积树木死亡以及2008年发生在云南省、贵州省等地的冻害,都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的。

(7)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害猖獗。随着国际、国内植物的频繁交流,由于进货方式不同,园林植物检疫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致使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我国的不同地区。这些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如近年从国外传入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严重危害我国100余种花卉植物,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黄斑星天牛原先发生在华中地区,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蔓延到我国十几个省份,对我国杨树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这些都是由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和引种不当引起的。

2发展对策

(1)城市园林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城市因气候、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植物种类也不同。因此,依据城市类型,对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生存、生长发育规律,提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树种。

(2)规划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

(3)在城市建设设计上采用多种类型,不仅可以植树、种草、种花、种果、种药,还可利用江、河、湖、海等水面养鱼、养鸭,在林中养鸟,并引进天敌,使人、动物、植物、鸟类、鱼类、微生物和谐相处,形成良性循环的能量、物质的转换。园林规划设计不仅限于观赏为主,不能只顾眼前的效果,还要有长远发展目标,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考虑,留出基础设施用地,避免栽了砍、砍了栽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因此,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要有所转变,要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

(4)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选择的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包括有花植物近30000种、树木近8000种,可扩充造景材料。树种配置时要采取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合配置绿化模式。还要通过垂直绿化实现阳台、屋顶、院墙、围栏的全面绿化,并鼓励巿民养花、植树。为增加“绿量”,应多种叶大浓荫的大乔木,增加乔木比例,乔木下面种草皮,并适当点缀灌木,搞复层立体绿化。此外,要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5)加强宣传教育和园林绿化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创建园林城市需要领导重视,加强领导是园林工作的保证,特别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开展广泛的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实行单位评比和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培养全社会爱护共同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树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例6

2基于季相相宜的关系

城市园林在整体上往往随四季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鲜花也就要与园林季相变化相适宜,力争月月有鲜花应景。比如在春季,鲜花就要与园林整体色态合理搭配,体现出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环境效果;在夏季,城市园林主要是给人以阴凉浓郁的感受,这时鲜花的选取就应该偏于喜阴类。处理好鲜花与园林的季相关系,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生命的思考。

3鲜花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3.1花坛的应用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花坛一般设置地点是广场中央或出入口、道路两侧或中央、建筑物出入口等,因为这些地方是人群进出、聚集的重要位置,能够更好地起到花坛的园林效果。通常花坛都会选用植株低矮、花期集中、株丛紧密、花色艳丽的鲜花进行布置,主要是为了突出花坛色彩鲜艳、轮廓整齐的作用。花坛类型较多,主要是根据使用鲜花种类不同而分类,常见的有草花花坛、混合花坛、灌木花坛等。布置花坛的鲜花材料主要以1~2年生鲜花为主,如万寿菊、三色堇等。

3.2花丛、花群的应用

这类鲜花应用,主要是体现园林景观的自然随和性。将自然风景中野生鲜花散生于草坪山坡的景观借用于园林造景之中。通常布置于开阔的草坪周围,在林缘、树丛、树群与草坪之间起联系和过渡作用[2]。花丛、花群的适用范围较广,还可以布置在自然曲线型道路的转折点,从而产生移步换景的作用,对小型院落、小园路等也能起到良好的点缀效果。布置花丛及花群的鲜花材料主要以1~2年生鲜花或者球根、宿根鲜花,如、仙客来、唐菖蒲等。

3.3水体景观的应用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包括陆地鲜花造景,还需要一定的水体景观,如水池、湖面就需要鲜花进行点缀,体现自然美态。随着园林技术工艺的进步,水体景观形式也逐渐多种多样,出现了创造涧、跌水、瀑布等水景,进一步丰富了鲜花在其中的应用,通过对不同水生鲜花的布置,营造成一个个水景园、沼泽园。布置水景的水生鲜花主要有荷花、睡莲、浮萍、千屈菜等。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例7

1.1数量少

从整体上看,目前咸阳城市园林绿地内以植物造景为主,园林绿地缺乏文化内涵,缺乏景观特色,成为一片“纯”绿化。但这种“纯”绿化的绿地在使用和景观功能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无游憩性场所,无服务性建筑,缺乏园林建筑小品,缺乏办公管理设施,人们只能成为这些绿地的匆匆过客,无法感受园林的魅力和体会园林的意境。例如西渭苑绿地,面积6.7hm2,园内除道路和小面积的铺砖广场外,只有2座公厕、1处自来水管理用房,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匮乏,绿地景观单调,周围的居民只能沿着园路散散步或占着园路跳集体舞,整个绿地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2没特色

因为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时,只注重了植物景观的打造,认为绿化工程建设只是简单的栽树、种草,即使设置一些园林建筑,在设计时也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景观失去特色性,或者说园林中所要营造的意境并没有很好通过这些载体表现出来,使园林景观缺乏自己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再加上缺乏一些细节上的处理,空间尺度比例无当,场所感不强,设计缺乏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使园林建筑样式单一,形式雷同。

1.3缺管理

园林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发生风化、老化现象和一些人为破坏情况,如果后期维护工作跟不上,就会产生建筑破旧不堪,小品残缺不全的现象,成为不能看的景观,不能用的设施。例如建筑上的涂鸦,小品上的残缺,设施上的不全,使园林建筑达不到预期的景观和功能需要。

2几点建议

根据目前咸阳园林建筑及小品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2.1加强规划

首先在绿化设计时,从整体的景观需求出发,在满足一定的功能需要前提下,遵循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的原则,从立意、选址、布局、借景、尺度与比例、色彩与质感入手,强调景观效果,充分地利用和改造环境条件,做到“景到随机”、“因境而成”,确定恰当的设置位置,合适的建筑类型,合理的建筑密度,精确的空间尺度,做到因地制宜,宜亭则亭,宜榭则榭,不多建,不少建,使园林建筑能够融入环境,体现历史、文化内涵,创造艺术意境。

2.2加强建设

高水平的设计只有在高水平的施工情况下,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园林建筑不同于其它建筑,往往其中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对其做法是有严格要求的,特别是一些仿古建筑的修缮工程,施工工艺都有一定的流程,现场复杂多变的情况,这就需要施工者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园林施工是园林的第二次设计,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施工图纸进行适当调整,这些因素都对施工者的素质、水平都有一些特殊要求,只有高水平的队伍才能建设高标准的工程。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例8

1产业化和权益平衡

1.1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1)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城市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装潢市场、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搬运市场等。除了投资者直接受益以外,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由于经济效益的诱导效应,提高了投资主体的“绿化觉悟”,推动了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1.2权益的平衡问题值得探讨

城市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的约束,无论投资者还是非投资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自然空间里均衡地得到享受,由此形成了环境效益普遍性的特点。市民作为纳税者,享受绿化的环境效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某些经济实体因城市的绿化环境使他在经济活动中受益时,他不需要通过市场付出代价,又形成了绿化经济效益外部性的特点。对那些没有依法负担应有的绿化建设任务或没有达到法定绿化数量的单位来说,实际是他们占用了社会的环境资源。对这类单位应该以环境评价、计量为标准,他们应该向社会做出补偿。把外部化的经济成本转向内部化,才能从利益驱动的高度,调动其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样,某些依法进行了环境绿化建设达到或超过法定指标的单位,他们投入了土地、资金,对城市绿地系统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城市环境质量的生产者。政府对这类单位在税费负担方面给以优惠才比较合理。

但是,目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在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状况。多数单位对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现在有一些先行单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计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绿化管理法制化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增加“依法治绿”迫切性,需要以法制保障绿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应该清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城市绿化条例》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修改与市场经济和“入世”不相适应的法规、条例。至少应该研究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面对绿化事业社会化的特点,确立绿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社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

(2)面对绿地面积增加、质量提高的现实,确立全社会发展绿化和维护绿化的法律保障;

(3)对新兴的、发展中的绿化产业,要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相应的中介机制、监管机制。3管理策略

3.1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

“绿线”的划定是实现绿化规划的前瞻措施,维护“绿线”比划定“绿线”更重要。当今实施的“拆房建绿工程”,对当代人来说是个大成就,但需要以数倍、数十倍的投入进行环境重塑。前车之鉴不容忽视,以多少无奈吞下历史的苦果,不要因现在的宽容给后人留下隐患。应该严守规划,从法制出发,像维护“红线”一样,维护“绿线”的严肃性,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制订土地转让、土地借用、房屋拆建等的法制措施。

3.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绿化发展

当今,城市绿化是涵盖城乡的系统工程,近郊、远郊都纳入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多种经营,是城乡一体化大规模发展绿地的基本措施。回顾人类的生产历史,绿化、植树从来就是谋求生存、富民强国的手段。为农业生产者开辟生产致富的道路,是发展绿化的必由之路。在法制建设和绿化管理中,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3养护管理法制化

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同时,兴办绿化养护企业,开发绿化养护市场,实行集约化经营,为社会绿化养护服务。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例9

2果树整形修剪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城市园林绿化不同于一般的植树造林,在进行园林绿化时,应该要依据树木自身特征确定树形。根本要求是使树木能够具备观赏性,因为单一的树形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标准,必须通过人工修剪技术,在树木保持自然美的基础上,结合树木生长特征,将其与周围环境有效融合,创造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环境。

2.1园林板块造型的整形修剪

城市园林绿化中板块的造型大多是圆形、方形、多边形为主。首先,圆形板块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板块造型,既能够被修剪成平面立体圆形,又可以在平面圆的中心位置将其剪成小于原图形的小圆,使其成为2个圆或以上的各种优美形象。另外,也可以在平面圆中心位置将其修剪成一些可爱,具有观赏价值的图案,例如小动物、月亮、星星等。其次,方形板块在修剪过程中,可以按照圆形板块样式进行修剪,还可以由外向内进行修剪,形成台阶样式,增加园林艺术的体积感、空间感、现代感,符合时展特征。

2.2行道树的果树整形修剪

行道树主要指的是栽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行道树能够起到改善环境、为行人遮荫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进行修剪时,具有一些非常特殊的要求,很难有统一标准实行修剪,树冠大小、高矮都要根据树木实际生长情况进行修剪,满足生长要求。在进行修剪时,可以将不同树木按照种类集合修剪,依据几何形状要求,使用修剪技术对树木进行修剪,使其能够有效发挥其功能,为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2.3单株树木整形修剪

在进行单株树木整形修剪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植物本身特征。现代园林绿化中,常常将龙柏、大叶黄杨、小叶女贞一些植株修剪成小动物形状或者是圆柱、长方柱等一些几何形状。另外,对于较大的单株,可以将它们的树冠修剪成祥云形状,使其形状秀美、寓意丰富。工人在进行单株树木整形修剪时,一定要保持植株多枝多叶,一般使用短截、摘心、回缩方式进行修剪。

2.4绿篱果树的整形修剪

绿篱往往枝叶繁盛,修剪时一定要保持其良好的生长形势,可以依据绿篱的特征,将绿篱修剪成为波浪式或者是上升形式。使用这种修剪方法,一方面可以有效防风防沙,另一方面绿篱整体形状可以给人一种起伏跳跃的感觉,视觉冲击感极强;还可以使用尖顶、弧形状等一些造型,予人美好的想象空间。

3果树整形修剪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对果树进行整形修剪时,必须要注意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不破坏树木正常生长情况下,对果树进行修整。首先,对行道树的整形修剪,应该先从整体上把握,有一个大致了解之后,研究其树冠应该被修剪成什么形状,然后根据树木的特征展开修剪。其次,在使用果树修剪技术时,一次修剪的强度不能够过大,这一点需要工人特别注意,不然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修剪活动一定要循序渐进进行。再次,对于一些粗壮的树枝,可以使用分段截枝方式进行修剪,防止树枝折断。最后,对于一些生长较弱的枝条,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倾斜现象时,一定要轻剪,有效缓解其生长态势,平衡其生长速率。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例10

1.1充分利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由于适应性强、易成活、栽培管理成本较低等特点,本应该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在绿化中,一些单位或施工方不重视规划,个别专业人员设计水平有限;一些施工单位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求速度不计生态习性,私自简化施工和管理,降低规格和质量,使乡土植物不能科学配置,浪费了植物资源。因此,东北地区城市绿化必须在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乡土植物优先原则,使乡土树种真正成为东北地区绿化的当家树种。

1.2绿化植物的优化配置行道树或庭园树可选沈阳桧、青扦、白扦、银杏、水曲柳、刺槐、梓树等,因其生长较为稳定且易成活,抗性也较强;景观树可选白腊、栾树等,因其形态可鞠,更适于沈阳地区土质;观赏树可选山桃、稠李,以其挺拔的姿态、粉白的花朵、黄褐的树皮等特点颇具观赏价值;观果造型树可选茶条槭,其红色秋叶造型效果不亚于女贞;传统果树品种可选桃、杏、李、梨等,可使绿化景观更加富有灵活性和趣味性;景观群落如油松攀附地锦———丁香或金银木———剪股颖或白三叶,再视季节配以时令草花,可以极大地丰富景观层次,提高绿化生态效率;林下栽植玉簪等耐荫花卉,或者群植、芍药等,或在乔木群落中混入珍珠梅、榆叶梅、连翘、金银木及绣线菊类、丁香类、藤类等,或者灌木类沙棘柠条、紫穗槐等;京桃、山杏等小乔木与榆叶梅、紫丁香、红刺玫、黄刺玫等或花期长或有香味或适应性强树种配植,乔灌花草的结合,互补有无,优化配置。大型群落景观一般选株高30~60cm且色彩鲜明或花期较长的植物来营造,能够产生丰富的色相和季相变化,使生态效能与绿化、美化、香化、人性化相结合,达到自然生态和美学艺术的高度和谐统一。

2东北地区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除了植物选择和配置的问题以外,园林树木的病虫危害也是导致东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病虫害有美国白蛾、槐树溃疡病、杨柳树腐烂病、丝棉木金星尺蠖、白纹羽病等。

2.1美国白蛾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主。防治方法主要是:(1)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2)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药剂首选生物防治:0.12%藻酸丙二醇酯(藻盖杀)、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液,Bt乳剂4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2.2槐树溃疡病东北地区栽植了很多国槐,尤其是在街道和景观大道的两旁,其枝繁叶茂的美景能够给人极大的视觉享受,但是国槐容易发生槐树溃疡病,造成树干和枝条枯死。针对槐树溃疡病,通常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对新栽培的国槐,要进行树干涂白处理;(2)对于已经在城市生长多年的国槐,如果曾经爆发过槐树溃疡病,刮掉发病树干和枝条的病斑,然后在刮皮处涂抹40%的福美砷50倍液,或者用植物油25份+1份70%甲基托布津液,以避免病虫害再次复发。

2.3杨柳树腐烂病杨柳腐烂病在华北、东北等地区普遍发生。主要危害新疆杨、马氏杨、北京杨、青杨、毛白杨、合作杨、柳树等树木的树皮,严重时造成树木枯死。防治方法:加强树木肥、水等养护管理,增强树势,增加抗病能力;特别是新移栽的树木,要保持好苗木水分,适度修剪,及时浇水养护,促使树木快发芽。树干涂含油量5%蒽油乳剂,或10~20倍的20号石油乳剂,或涂白(生石灰5kg,硫磺粉1.5kg,食盐2kg,水36kg),防止病菌侵入并有杀菌作用。对较大病斑可在病斑上涂蒽油原液,或砷平液,或不脱酚洗油,或3倍的碱水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