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养老培训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5:35

养老培训

养老培训例1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变长,文化程度普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要求较高,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家庭结构的改变,个人和家庭应对养老问题的能力较弱,这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力军,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的保证,为满足养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至关重要,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唐山市老年人养老需求分析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中提出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六个老有目标提出表明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样性,通过调查研究老年群体需求有利于确定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培训目标。

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将老年人养老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一,生理需要。主要是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基本的需要。第二,安全需要。主要是各种保障和意外防止的需要。包括医疗保障、护理和意外事故的防范方面。第三,社交需要。主要是归属于某群体的感情需要,希望爱与被爱的需要。包括老年人对团队活动和娱乐活动的需要。第四,自尊的需要。主要指地位、权利、责任和名分的需要。主要包括老年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保持自己的社会和家庭地位。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指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事挑战性的工作。包括老年人希望继续学习、继续社会工作、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访谈对养老方式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是以“家”为养老平台,以相对固定的社区环境为养老基础,政府、社会、家庭等几个方面的力量在“家”这个平台上施展各自不同的作用。多数老人认为养老的第一依靠是自己,如果自己丧失自理能力时,才会请子女或家政人员照顾,但家庭被视为养老的主要场所。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许多老人对居家养老也存在着很多顾虑:比如养老服务业人员的服务质量难以监督,多数服务人员学历层次较低,没有专业知识,只是基本的物质生活照顾,缺乏医疗护理知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充实等。但对养老机构基础设施不满意,尤其是管理与服务人员缺乏对老人应有的关心和耐心。

综上所述,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点,这样就对提供养老服务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2唐山市养老服务业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5年唐山市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为全市人口的196%,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养老护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养老服务业人员构成情况较为复杂。广义的养老服务业人才是指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根据人员的工作职能,将养老服务人才分为管理人员和护理服务人员两类。管理人员主要包括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护理服务人员包括养老机构专职服务人员、医护卫生人员、家政服务人员等。

21养老服务业管理人员现状及问题

养老服务业人才中,多数管理人员之前所学的专业与养老服务无关,少数管理者毕业于公共事业管理或社会工作专业。管理人员在养老工作中承担着引领组织机构发展、制定规划的工作,对机构的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管理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对养老服务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但也存在观念陈旧、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维持基本的日常经营管理等问题。

22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问题

221人才结构不合理

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且多数为女性,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年龄较大的护理服务人员更懂得老人的需求,能够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年轻人员比例较小也说明年轻人员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意愿不强。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缺乏高学历及年轻的人才。

222专业水平较低

随着各类养老机构的发展,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越来越多。许多待业、失业人员以及离退休的中老年人加入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但从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工作职责和技能要求来看,多数人员学历较低、服务意识淡薄,多数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来进行工作。因此,现存的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专业型人才较缺乏。现有的养老服务业人才无法满足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

唐山市对全市在岗未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进行免费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人体结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常见疾病、营养需求、初级养老护理员工作技能和有关老年人的法律法规。培训结束之后,由劳动人事部门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持证上岗。

223培养规划不完善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业人才构成的主要部分,2000年我国劳动部将养老护理员确定为一个工种。2007年国家公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虽然推行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但它并非强制性的认证机制,也只对技能要求和工作内容做出了划分,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职业道德规范。

唐山市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关补贴;鼓励从事或准备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参加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营养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符合条件人员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可享受每课时5元至8元、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2200元的培训补贴。但是部分机构培训不严格,只在员工上岗前进行几周的简单技能培训,保证工作人员达到基本的工作要求便可以上岗,造成了服务质量低下的局面。

224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偏低,很多服务人员没有法定的工作时间和规范的休假制度。工资、医保、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方面得不到全面保障。再加之行业偏见,多数人认为养老服务是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低,导致养老服务人才流失严重,队伍极不稳定。由于养老服务业人才工作年限较短,流动性较大,养老服务业人才培训难以深度化、持久化发展。

3唐山市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的建议

31建立培养机制

鼓励唐山市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采取订单式培养计划,加快培养专业人才。通过资金支持,吸引学生就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合理规划培养出一批符合不同需要的养老服务人才。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业人才结构,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32健全培制度

专业培训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目前唐山市将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唐山市就业培训体系,实行岗前免费培训。但是养老服务业人员工作的内容多样,养老服务业人才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工作后还应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改善工作态度,更新技能和知识结构。首先,需要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培训工作体系,做好培训规划。其次,丰富培训方式。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介绍经验、分析案例、观摩考察、模拟竞赛等形式,提高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最后,建立培训评估制度。通过对服务人员的理念、知识、行为等方面评估,确保培训效果,不断增强养老服务业人才的专业水平。

33构建激励机制

对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进行科学的考核和激励,以目标定待遇,以实效定奖惩。对养老服务业管理人才,要考核对社区/机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护理服务人员,要根据工作态度、专业技能、服务水平来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作为对各类人员的薪酬、晋升的依据。目前唐山市实施在同一家养老服务组织工作满1年的、满3年的、满5年以上的政府给予数额不等的岗位补贴。此外,还应通过通报表彰等方式,调动人才的工作热情,确保养老服务业人才的稳定性。

养老培训例2

2国外养老护理教育发展概况

有关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业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例如美国在60年代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70年代开始发展老年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高级执业护士(AdvancedPracticeNurses,APNs),他们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研究生学历,经过认证,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的照顾问题。高级执业护士包括老年病开业护士(GeriatricNursePractitioners,GNPs)和老年病学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NursesSpecialists,CNSs)。美国早期有关老年护理的研究侧重描述老年人及其健康需求,以及老年护理人员的特征、教育与态度。目前开展更多具有临床意义的研究,例如:在约束与跌倒、压疮、失禁、谵妄与痴呆、疼痛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美国护理协会每年为上万名护理人员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在养老护理、家庭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国外许多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养老护理领域,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特征。

3我国养老护理教育发展的建议

3.1建立以提高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养老护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社会老年学科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养老护理不仅只是简单的生活照料,实际上还是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人员除了负责日常常规护理工作外,还要为养老机构和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核心能力,即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专业技能、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健康评估、疾病管理、护理管理等核心能力。因此,要逐步建立以提高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养老护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是构建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的关键。

3.2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

逐步建立与养老护理专业培养模式相匹配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技能课程体系是改革的核心。还应进一步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加深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和爱岗敬业的理念,侧重培养养老护理人员的评价和判断性思维,让护理教育课程真正为培育目标服务。我们认为通过建立养老护理教育实训基地,实施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首先要针对老年护理是实践性很强、个性化特点突出、涉及专业内容及领域广泛且复杂,加强技能实训和灵活创新适应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的养老护理学实践教学新体系。将现有养老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老年护理实践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基础与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即各学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新兴学科实验,还包括实验室对在培人员开放,让具有一定能力的养老护理人员早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二是实践教学课程,涵盖了养老护理员所在养老机构和培训院校建立的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结业小结。

养老培训例3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014-01

一、养老服务业

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养老服务业的官方定义。一些学者在研究中根据实际情况作了一些定义。主要如下:

陈谊(2013)在《北京市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一文中认为,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其涉及领域较广,既包括生活业(如老年护理服务),也包括生产业(如老年科技产品研发服务);既涉及传统服务业(如老年旅游服务),也涉及现代服务业(如养老信息咨询服务)。

于戈和刘晓梅在《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则认为,养老服务业是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各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包括传统意义的老年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专项用品开发等外,养老服务还包括老年食品、用品、保健、保险、旅游、文化、教育等诸多产业。

学者赵晓征在《养老设施以及老年居住建筑――国内外老年居住建筑导论》中则提到,“所谓养老服务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当前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促进老年群体和谐相处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培训

张彦、陈晓强在《劳动就业概论》中认为,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技能培养和训练的职业教育活动。以把新生劳动力培养训练成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素质的合格劳动者,把具备一定职业经历的人员训练成适应新的职业岗位需要的劳动者,以适应就业和转换职业的需要为目标。本文所涉及的职业培训是指对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指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劳动能力的培训,使之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和实际技能。

三、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研究现状

目前,尽管学术界对于养老服务所存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对于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培训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的。在中国知网(CNKI)上进行检索,以篇名“养老服务业”进行查询,显示近十年(2005―2014年)的相关文献共有484篇。相同的检索条件下,查找“养老服务业职业培训”相关内容,却仅有8篇。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关于养老服务业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还不成熟,处于起步阶段。

四、开展养老服务业职业培训研究的意义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方面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伴随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养老的压力日益增加,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现有养老机构床位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护理人员短缺,以及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缺失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发展养老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要的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使广大老年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伴随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养老的压力日益增加,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现有养老机构床位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护理人员短缺,以及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缺失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发展养老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有利于推动养老服务职业培训

现有养老服务机构专业护理人员队伍流动性较大,整体技术能力较低,学历水平不高,职业培训不足,也是制约着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有利于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有利于推动养老服务职业培训。

养老培训例4

长期以来供给不足持续制约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根据民政部2016年7月11日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亿,占总人口10.5%。全国各类养老床位672.7万张,每千名老年人仅拥有养老床位30.3张。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养老市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为加快养老产业供给侧改革,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印发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中办发〔2016〕60号),要求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所属培训疗养机构进行分类改革。 2016年10月9日,民政部等11个部委印发《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鼓励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培训中心、疗养院及其他具有教育培训或疗养休养功能的各类机构,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规范方式转向养老服务业。”

因此,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以下简称培训疗养机构)改建为养老机构将有利于盘活公共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养老产业供给侧的改革,推动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

一、培训疗养机构改建为养老机构的难点

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服务机构具有资产规模大、物业类型多、地域分布广、历史背景复杂等特点,同时,这些培训疗养机构大部分建在风景名胜区,内部环境优雅,外部景致美观,改建为养老院的基础条件非常好。但与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的功能配置相比较,这些疗养培训机构改建为养老机构存在如下难点:

(一)建筑格局改造难度大

党政机关疗养机构是按照国家《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设计的,培训中心一般是按照《办公建筑设计标准》或《旅馆建筑设计规范》设计的,初衷是为党政机关主要提供会议、培训、疗养而建设的,而养老机构是要按照《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以下简称《规范》设计。由于设计规范的差异导致党政机关疗养机构的改建存在如下难点:

1.客房数偏少,公共配套多。客房数决定了老年客户居住的人数,也就决定了养老机构的收入量。客房数少就意味着养老机构收入就受限。而公共配套多,一方面改建为其他功能的设施面积大,改造投入就多,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维护成本。

2.客房面积偏小,居住舒适度下降。目前培训疗养机构的客房使用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左右,若老年夫妻两人居住,就显得非常局促,达不到老人生活用房每床14平方米的使用面积标准。尽管有套房,其面积在40―50平方米左右,但数量少。户型面积偏小降低了居住舒适度。

3.平面布局不紧凑,不适合老人生活习惯。培训疗养机构一般布局比较松散,会议、餐饮、娱乐等功能板块之间有距离,没有风雨连廊的设计,不适合老年人生活起居。

4.无适老化设计,改造难度大。目前的培训疗养机构无适老化设计,其设施不适合老年人使用,改造难度大。

(二)消防要求高

根据《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及地方民政部门的规定,培训疗养机构改建为养老机构必须提供消防部门核发的消防备案凭证(建筑面积1000平米以下)或消防验收报告(建筑面积1000平米以上)。自2015年5月1日起国家实施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第5.4.4条明确规定:“老年人活动场所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在独立的建筑内,且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当采用一级、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应超过3层;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应为单层;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高层建筑时,不应超过3楼,同时相对整栋楼的疏散通道,养老院要另外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按照新的防火设计规范,新申办养老院应按照“三层之上不得做养老院”的强制性要求执行,已经批准的养老院按旧标准执行。另外,已取得合法手续开建但尚未竣工的项目,也是按照报批时的要求进行消防验收。这样,即便耐火等级采用一级、二级,培训疗养机构改建为养老机构的最高层数也不能超过三层,那四层以上如何使用就成为新问题,否则消防部门不会出具消防验收报告。

(三)环评验收严

根民政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及地方民政部门关于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规定,培训疗养机构改建为养老机构还必须提交环保部门核发的验收报告、审查意见或环评许可批复文件。由于培训疗养机构的客户主要是零时或季节性入住,但改为养老机构后老人基本上都是常住。因此,环保部门的环评检测及验收会更加严格。

对于培训疗养机构改建为养老机构,除上述难点以外,还存在如下历史遗留问题:

1.土地、房屋权属不清。陪训疗养机构的土地、房屋由于历史原因,相当部分是国有划拨土地,也有部分是集体土地,办理了土地出让手续的陪训疗养机构较少。而对于房屋权属,有些办理了房产证,也有相当部分房产证也没有。这些陪训疗养机构改建为养老机构在建委办理改建招投标手续以及申领养老许可证时均会存在土地、房屋权属不清导致改建无法进行或养老许可证申请存在障碍。

2.职工安置及债权债务清理的障碍。党政机关陪训疗养机构是按照事业单位编制设立的机构。其经费及资产购置均由国家财政支付。但一旦改建为养老机构,这些职工、资产以及债权债务均应由新的接收方接收并承担相应的费用,这对接收方或改建方带来巨大的现金支付压力,并对社会稳定带来影响。

二、改建目标

党政机关陪训疗养机构改建为养老机构是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惠及广大老年群体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以目标客户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项目定位,利用党政机关培训疗养资产合理布局、适老化改造,依托互联网技术连锁化经营,兼顾中高端养老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订制式、专业化、智慧型养老服务,打造舒适周到的居家生活、专业高效的医疗健康、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充实全面的文化教育平台,辐射周边社区,创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无缝衔接的环境,一站式解决老人生活、养老、精神慰籍等问题,实现养老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

三、强化系统设计,落实改建要点

根据《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房屋改建需到当地建设部门履行报批手续,取得核发的施工许可证后才能进场施工,施工后提交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这是办理养老许可证的必备要件。针对培训疗养机构在全国分布范围较广的特点,可因地制宜,在不改变建筑结构、尽量控制改建成本的前提下,并充分考虑目标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按照《规范》(GB50867―2013)的要求进行系统化设计、适老化改造。改造的要点如下:

(一)完善养老功能配置,打造适老化生活环境

对培训疗养机构的改造主要包括室内设施和室外设施改造两部分,室内设施按功能可划分为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健康与医疗设施、娱乐休闲及设施和文化教育设施四部分,这部分是改造的重点;室外设施包括配套的室外活动场地、道路、停车场、绿化景观、风雨连廊等设施。

1.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养老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房间、餐厅、小型超市、洗浴、美容美发等设施,这些设施应配置齐全,同时建立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服务标准体系。

一是房间。根据《规范》,养老机构每床使用面积不低于14平方米。由于培训疗养机构一般每间标准间的套内使用面积约20平方米,单床使用面积约10平方米左右,比规范要求的面积偏小。因此,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在改建过程中可将部分标准间改为单人间或者将两间标准间改建为套间,以增加居住舒适度。同时,为增加老人用房面积,可将原培训疗养机构的部分公共配套设施如健身房、洗浴等改建为房间,并适度增加套内使用面积,这样既可增加总床位数,提高养老机构营业面积,又可减少原培训疗养机构配套设施的维护成本,进而增加养老机构营业收益。

此外,原培训疗养机构房间内卫生间的改造是个重点。根据规范的规定,老人自用卫生间除应满足盥洗、便溺、洗浴的需要外,平面布置应留有助厕、助浴等操作空间,并且浴盆和便器旁应安装扶手,淋浴器位置应在一侧墙面安装扶手。同时,配置小型洗衣机可使活力老人的生活更为便利。

二是餐厅。培训疗养机构的一般为集中式的餐厅,一般设置在一层或二层。而改建为养老机构后,根据《规范》的规定,应在提供集中式就餐的公共餐厅的同时,根据自理能力不同,提供分层的小餐厅,方便老人就餐;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可在房间内设小的餐厅,提供订制餐饮或提供送餐到房间的服务。同时,使用功能上,餐厅布置应能满足供餐车进出、送餐到位的服务,并应为护理员留有分餐、助餐空间;当采用柜台式售饭方式时,应设有无障碍服务柜台。

对于公共餐厅的面积,根据《规范》的规定,公共餐厅的总座位数按总床位数的70%测算,每座的面积按1.5平方米计算。目前培训疗养机构的房间数约在100―200间左右 ,可改建为300床左右的养老机构。如果按300床计算,养老机构的公共餐厅的面积约在315平方米左右,对于大部分培训疗养机构而言,其餐厅的面积都远远超出《规范》规定的标准,因此公共餐厅的改造难度较小。

尽管餐厅改建难度小,但餐饮对老人的重要意义仅次于医疗。因此,针对老人客户,改建后的餐厅,应突出就餐环境多样化、人性化、景观化。同时,应考虑到子女探望时的需要,可改建设置不同装饰风格的中式餐厅,以便提供和子女一同就餐的空间,并且可配置公共厨房,以方便子女探望时给老人做饭、热菜,促进亲情交流。

此外,饮食服务水平也是老人评价养老机构满意度的重要指标。由于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不同老人口味和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等高龄老人,除正常的餐饮配置以外,应针对其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服务,并且能照顾到老人生病时特殊的饮食需求。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提供营养配餐,将养生的观念融入到日常餐饮服务中。

三是公用沐浴间。在培训疗养机构中没有公用沐浴间。而对于年事已高的高龄老人或失能老人而言,公用沐浴间是给他们提供助浴服务的重要设施。因此,改建时,除按照《规范》规定对老年人自用卫生间进行改建以外,公用沐浴间应按总床位数测算,每15个床位应设1个浴位,其中轮椅使用者的专用浴室不应少于总床位数的30%;且公用沐浴间内应配备老年人使用的浴槽(床)或洗澡机等助浴设施,并应留有助浴空间应附设无障碍厕位。

四是小型超市、美发室、快递以及银行、邮局等生活设施的配置。对于养老机构,小型超市、美发室、快递应是标配,但对于培训疗养机构配置不多。在改建过程中,小型超市、美发室、快递以及y行、邮局等生活设施应集中配置,以方便老人生活。小型超市除满足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以外,还应提供老人用品的销售以及代购服务。美发室除有固定场所以外,还应提供上门服务。通过快递邮寄物品已是现代生活的常态,因此应配置专门的快递物品室提供快递服务。

银行和邮局的配置应和周边社区的生活配套结合,避免资源浪费。

2. 健康与医疗设施。一般培训疗养机构配置的医疗设施很少,但医疗条件是老人决定是否入住养老机构的关键要素,许多老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正是因为在家中得不到及时的护理和医疗援助,特别是高龄老人基本上是介助、介护的老人,对健康与医疗的需求更迫切。同时,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也是医养结合的必备要件。

提供医疗服务既需要硬件的支持,更需要专业医疗服务的提供。根据《规范》的规定,改建后的养老机构的医疗保健用房最低面积不低于每床2平方米的标准,即对于300张床的养老机构而言,其医疗保健用房最低面积应不低于600平方米,其中心理疏导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平方米。同时,其设施配置还需按照《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9)执行。由于医疗服务需要投入的成本较高,为谨慎起见,应综合培训疗养机构内外因素后确定医疗服务提供的规模、配置的设施以及具体的医疗服务类型。

一是外部医疗资源。如果培训疗养机构周边具有较好的医疗资源,如三甲医院、康复医院等,这就为改建后的养老机构提供了绝佳的医疗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养老机构自身内部就可降低医疗资源的配置,如仅设置内部诊所,而主要依靠外部的医疗资源为老人提供快速、便捷的急救处置通道,包含及时发现病情、应急救助、转送对接医院等。

二是内部医疗资源与外部医疗资源的结合。若培训疗养机构周边没有好的医疗资源,较远的地方有好的医疗资源,这时就需要建立内部医疗资源与外部医疗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老人健康与医疗问题:

第一,外部医疗资源建立“绿色通道”。与外部医疗资源建立“绿色通道”,为老人配备固定或随身携带的呼叫器,需安排紧急救助的医护人员及急救医疗设施,以及送往医院急救的车辆等设备,为老年提供应急救助,转送对接医院等服务。

第二,内设与医保联网的医务或护理(康复)室。在借助外部医疗资源的同时,改建的养老机构中内设与医保联网的诊室或护理室(院),满足老人急诊和日常就诊的需要。如果有条件设置医院,则设置老人最常看的几个科室,包括全科、中医、小外科、心脑血管、骨科、神经内科等,并且与各周边大医院合作,以保证较高医疗水平。

由于入住养老设施的老人多年龄较大,更有许多老人经历了大病、手术或者受过伤,需要特别的康复练习与照顾,因此可内设康复或护理院,提供康复设施与康复指导及保健服务,提高对老人健康管理的水平。

第三,医疗环境温馨化、服务个性化、健康评估科学化。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老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中高端客户集中的区域,改建的养老机构可设置特需病房,提供安静宽敞、有卫生间、特护和订餐等服务,还可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例如为老人建立电子医疗档案、有专门护理人员陪同就医等。同时,建立科学的健康评估标准体系,为老人提供持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由于一些培训疗养机构建在风景名胜区,因此,改建后的养老机构医疗环境比医院更优美、温馨,更有利于老年客户的养老、养生。

三是内设医院或康复医院与远程医疗相结合。若培训疗养机构周边或很远的地方没有较好的医疗资源,在培训疗养机构建筑面积足够的情况下,可内设医院或康复医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同时,为保障医护水平,依托现代信息平台,与较远的医疗资源建立远程医疗网络,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四是医用电梯的改造。为便于非自理老人使用和用担架或护理床推送病人的需要,加装医用电梯是培训疗养机构改建为养老机构的重要改造项目。按照《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的规定,在实务中,医用电梯应综合输送能力、提升速度、出入口、走廊转角、候梯厅等因素合理选择,目前常用医用电梯的基本参数为轿箱尺寸1600×2400mm,额定重量1600KG,速度1M/S。

此外,若原培训疗养机构普通电梯的井道尺寸满足医用电梯要求,则直接利用原井道即可。若不能满足,则改建方案包括内置和外挂两种方案。内置就是将一组房间垂直打通变成井道,外挂就是在建筑物外墙壁的适当位置新建电梯井道按照医用电梯。相比较而言,内置改建方案改变了建筑的原有结构,且占用了经营用房面积,从综合效益看,外挂相对比较经济。

3.娱乐休闲设施。大部分培训疗养机构都设有健身房、室、保龄球、壁球、乒乓球、台球、户外网球场等设施;有的还配备KTV、小型电影院、高尔夫球练习场以及游泳池和水疗(SPA)、按摩、足浴、蒸汽浴室等休闲、康乐设施;这些设施大部分都不适合老人使用,因此应针对不同客户需求重新进行改造:

第一,可将健身房与康复室合并,用于老人康复理疗。

第二,高尔夫球练习场应该取消;乒乓球、台球、户外网球场等仅适合活力老人,对这些设施的面积应该缩小;室可保留,并新增书画室。

第三,游泳池以及水疗(SPA)、按摩、足浴、蒸汽浴室等由于维护成本较高,应慎重选择。

第四,对于多余出来的休闲、康乐设施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尽量改建为房间,这样可增加接收老人数量,扩大养老机构收入来源,减轻经营压力。

此外,一些培训疗养机构本身就建在国家风景名胜区,具备花园式养生、养老的天然优势。同时,培训疗养机构遍布全国,可建立全国连锁养老基地,为老人提供候鸟式养老、旅居养老服务。

4.文化教育设施。培训疗养机构均配置了不同规格的会议室和教育设施。比如北京小汤山的一个培训中心,配备了13个规模不同的会议室,都配备视频会议系统、同声传译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承接国际远程会议和培训教学。在改建这些机构时,可以利用部分会议设施以及康体娱乐设施改建成老年大学,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通远程教育课程,培养老人的书法、音乐、绘画等发面的兴趣,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但相对于老人的实际需求,这些过多的文化教育设施超出了实际需要,因此,可将大部分这些设施改建为老人用房或办公、管理用房,以提高整个设施的使用效率。

5.室外设施的改造。室外设施的改造主要包括室外活动场地、道路、停车场、绿化景观、风雨连廊等的改造。

一是室外活动场地。培训疗养机构一般都配置有室外活动场地,且面积都远远超过《规范》要求的每人1.2平方米的最低要求。因此改造的重点是活动场地表面必须平整,且排水畅通,并采取防滑措施;同时应设置健身运动器材和休息座椅。场地附近还应设置公共厕所,且应配置无障碍厕位,以方便老人如厕。

二是道路。原培训疗养机构的道路较多的考虑了车行的需要,而且大部分是人车混行,不适合养老机构使用。因此,改造时道路宜实行人车分流,除满足消防、疏散、运输等要求外,关键是要保证救护车辆通畅到达所需停靠的老人公寓出入口。

三是停位。原培训疗养机构的停车位一般没有无障碍停车位。改造时,应设置无障碍专用车位,无障碍专用车位布置在靠近人行通道且进出停车场方便的位置;在无障碍专用车位与相邻车位之间,应设轮椅通道。

此外,应在老人公寓的主要出入口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地,便于老人暂时存放非机动车。

四是绿化景观。一般培训疗养机构的绿化景观都做的比较到位,因此,在建筑格局不做大的调整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以降低改造成本。同时,绿化种植宜乔灌木、草地相结合,并以乔木为主。若有水景,根据《规范》要求,水池水深不宜大于0.6m,并应有安全提示与安全防护措施。

五是风雨连廊。针对培训疗养机构建筑格局一般比较松散的现状,为便于老人安全出行,各建筑物之间都应用风雨连廊连起来,同时连廊设计的宽度应能满足两个轮椅交错通过的需要。

以上是从养老机构经营的角度,对培训疗养机构进行改造的重点。对于细节的改造,比如无障碍设计的细节,如走廊净宽、横向扶手高度、居住用门净宽等应按照《规范》的要求改建。

最后,在改建培训疗养机构时,除对培训疗养机构内部进行适老化改造以外,还应关注建培训疗养机构周边的区位环境及生活设施,这些主要是养老机构所在地的城市级配套,如原来培训疗养机构附近的酒店、餐厅、商场、公园以及公共交通等,这些是为改建为后的养老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的设施或环境,这些设施是“固有的”,不存在改建的问题。但却是选择培训疗养机构改建为养老机构是否适合的标准之一。因此,应尽量选择周边配套齐全、交通便利的培训疗养机构改建为养老机构,以便为未来的养老机构创造好的运营环境。

(二)落实防火要求,确保消防设施达标

培训疗养机构一般以多层建筑为主,按照2015年5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养老机构的经营场所不应超过3层。为达到消防验受的标准,在实务中可采取如下方式解决消防验收问题 :对于建筑层数超过三层的培训疗养机构在消防改造时,可将培训疗养机构的消防分区分成两个区域:一至三层作为养老机构经营场所,该区域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消防设计改造;对于培训疗养机构四层以上的部分,用途可界定为普通公寓,消防按照普通公寓的要求进行消防设计。

1.一至三层消防改造要点如下:一要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同时总建筑面积大于500平米的还必须增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二要确保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1小时;三是相对整栋楼的疏散通道,一至三层另外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2.四层以上部分消防改造及使用的特殊处理。原培训疗养机构的建筑层数四层以上部分作为普通公寓进行消防设计和改造,这与原培训疗养机构的消防要求基本相同,因此理论上无需进行大的改造。但在实务中,不可能四层以上作为普通公寓对外经营。为达到消防安全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平衡,也为经营管理的统一性,建议四层以上除维持原培训疗养机构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外,应按照一至三层的的标准进行消防设计和改造,即相对于普通公寓的消防要求提高了标准,这既便于消防部门进行整体消防验收,也是为今后养老公寓的经营留下扩展空间,即可将活力老人安排在四层以上居住,而一至三层安排非自理老人。尽管这样的使用安排有迫不得已的成分,但这也是培训疗养机构改造为养老机构中一个现实的选择。

(三)提高环保意识,确保环评达标

相对于培训疗养机构,养老机构环评的污水、废气、噪音以及垃圾,与培训疗养机构基本近似,最大的区别就是医疗费水、废物的环评。在实务中,在改造过程及经营过程中,养老机构应重点采取的措施如下:

1.餐饮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化粪池,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然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2.餐厅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沿建筑外置烟道送至楼顶达标排放,且排气口距离最近的居民楼不低于20米;

3.项目选用低噪声设备,将运行噪声较大的泵类、空调等置于地下设备房或楼顶,并对噪声采取相应减振、隔声等综合降噪措施,并布置使其远离居住区;

4.项目产生的一般固废经分类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不外排;

5.对于改建后内设医务室或康复医院等医疗设施的养老机构,在环评中对于医疗设施排放的医疗废水应采用二级处理和消毒工艺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四、出台配套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对于原培训疗养机构的土地、房屋权属不清以及债权债务、人员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建议国家出台相应政策,一次性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一)理顺产权关系,确保改建后的经营场所权属明确

根据民政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及地方民政部门关于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规定,改建后的养老机构必须提供“服务场所的自有产权证明或者房屋租赁合同。房屋租赁合同应包含房产所有者的身份证明、房产证明等必备附件。”。由于一些党政机关的培训疗养机构存在权属瑕疵,而这些瑕疵短期内很难解决,这时可采用与实际控制或管理单位签订租赁合同的方式解决改建后经营场所权属的问题。从长远看,解决权属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国家可针对这些培训疗养机构出台专门政策,将这些资产整体划入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并一次性解决土地、房屋的权属以及相应的税收问题。

(二)清理债权债务,妥善安置职工

对于培训疗养机构的债权债务以及人员,国家可出台专门政策,将这些培训疗养机构整体打包进入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后,由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按照市场化方式清理债权债务,并将清理所得优先用于职工的安置,同时,可对原有职工进行转岗培训,使他们成为养老机构的新员工,解决再就业的问题,保持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S]. (GB 50867-2013).

养老培训例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人口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及其老龄人口健康照料问题已成为21世纪我国及世界共同面临的民生问题,这不仅为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对养老护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养老护理队伍是养老服务行业中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最大群体[1]。然而,目前老年护理队伍建设面临着持证率低、培训内容陈旧、培训覆盖面窄等问题,政府和养老机构应分析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需求,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培训。本文就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如下:

1.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培训现状

1.1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率低 2000年国家《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规定了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90个职业的人员(含养老护理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2]。但由于国家有关养老护理就业准入的规定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地方相关部门对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重视不够,大量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及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人员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据统计,全国现有约100万养护人员,其中95%以上没有执业证书,普遍缺乏专业护理知识[3]。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市持证率为57.4%,其中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持证率仅为43.5%。广州市养老护理员持证率更低,仅为12%。天津市141家民办养老机构中甚至有52.7%的养老护理员连简单培训都没有进行,养老护理员5成无证在岗[4]。

1.2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内容陈旧 培训内容多为生活照料知识、老人安全知识及常见老人疾病的简单护理知识,而老人心理护理及康复、急救知识培训极少,难以满足老人对护理服务的特殊需要。而培训后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护理员认为仍然难以完全胜任养老院的照护工作。专业知识的缺乏不仅不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甚至由于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覆盖面小 目前全国、省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基地主要侧重于养老护理员晋级培训,包括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由于每个级别的晋升条件中都有年限的限制,即对于养老护理员个体而言要经过3-4年才有晋升培训的机会,当然各市、县民政机构也组织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但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评价性,相对于养老护理员队伍规范化建设的需求,培训覆盖面小,培训时间短[5]。

2.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培训对策

2.1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员职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同的老年群体,有不同的养老需求,但我国护理业发展与国际标准水平相比远远不相适应。目前,大部分养老护理人员是直接从社会招聘过来的下岗或农村务工人员,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而养老服务应当是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领域,养老护理员除了需要具备必要的医学、康复和护理知识与技术外,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语言沟通、交往礼仪、社会组织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及行业需求状况,以满足岗位任职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确定整体课程目标,在形式上采用项目组合的方式,每个项目中分为不同的专题,按照项目、专题进行教学[6]。

2.2分析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需求 据调查[7],养老护理人员最希望受到的培训内容为老年人常见疾病基础护理知识,其次是心理护理知识、生活照料知识、康复知识、安全及紧急救护知识。因此养老院的护理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疾病护理知识,来满足患病老人的疾病护理需求。

2.3实施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分层次培训 养老机构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所谓分层培训是指按照不同年龄、等级、能力进行划分的培训教育方式。可充分利用护龄长短或职称、文化等级等属性将护理员进行分批分层次培训。

2.4发挥地方高校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 探索适合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培训方法和内容 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利用医学院校丰富的护理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护生资源,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

3.小结

老年人群是弱势群体,老年人群中约70%以上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自理能力低,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因此,政府和养老机构要重视护理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建立学习型的养老机构,根据老年护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计划,建立一支由护理专家、高学历护士及处于职业生涯成熟期的护士组成的师资队伍,对处于职业起点及低学历或无学历的护理员进行培训指导。

参考文献:

[1]庄梅宝,孙小娅,向敏.养老机构护理员面临问题与对策[J].中国民康学,2012,24(19):2430-2431.

[2]冯金娥,杨丽黎,叶志弘,等.美国护理专业化发展回顾及对我国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02-504.

[3]Hanson CM,Hamric AB.Reflecting on 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advance practice nursing[J].Nursing Outlook,2003,51(5):203-211.

[4]李兵,张恺悌,王海涛,等.关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会建设,2011(1):66-68.

[5]白利民,白婧文.江苏省养老机构护理员专业水平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11,25(8):2090-2091.

养老培训例6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人才的规定:凡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都可统称为养老服务人才。总体来说,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存在规模较小、层次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推进我国养老社会化的过程中,把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政策环境和现实环境两方面来分析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的具体环境。

一、政策环境――宏观指导和政策保证

(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提出六项措施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其中第五条“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明确指出:“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我国当前养老形势严峻,继续教育因其周期较短、灵活方便更适合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开发,继续教育将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职成〔2014〕5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意见,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以及社区工作者将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训的主要对象,通过对这些人员开展培训,将是我国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首先,全市各区县通过民政局内设机构或挂靠民政局等方式设置老龄工作机构,形成市、区(县)两级工作网络;其次,针对老龄问题《重庆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配套措施,为重庆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宏观指导和政策保证;最后,创办“重庆市养老护理员培训中心”,由市民政局和市人事局联合组织养老护理员培训,以促进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

二、社会环境――现实需求和经验学习

(一)全市老龄率高出全国统计值,老龄化程度、高龄化程度明显加快。据《重庆市2013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624.5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8.61%,高出全国老龄率3.8个百分点。重庆市老年人口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老龄化程度增加速度快。从2009年到2013年,全市老年人口从512.99万增至624.52万,增加人数111.53万人,增长率达21.74%。二是高龄化程度明显。全市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8.9万,占全市总人口与老年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2.65%和14.23%。

(二)养老服务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规划效果亟待提高。根据重庆大学“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课题的调研数据看,目前重庆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人才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上,重庆养老护理人员中40-59岁的约占70%;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仅占9%。知识结构上,养老护理人员较多为初高中学历,大专以上约为6%,缺乏高学历人才。第二,专业水平较低。大多数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所学专业与养老服务完全无关,管理中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养老护理人员多是待业失业人员、家政转岗或离退休中老年人,其服务意识浅薄、专业水平较低。第三,培训规划不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在国内比较滞后,有些养老机构只在员工上岗前进行简单技能培训,培训的专业性、连贯性较低,培训规划不完善,难以保证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性。

(三)养老机构重建设轻服务,亟需学习其他地区养老服务新模式。重硬件环境建设,轻软件人才建设。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将硬件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特别是一些高端老年公寓,但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等却难觅踪迹。实际上,养老机构能否长久,关键要看后续服务,而人才又是服务的关键。为解决养老服务人才问题,全国各地都在尝试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据了解,上海银康老年公寓已与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定向培养养老服务人才,以打造一支高水平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即将召开的2014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北京)也将专门设立“养老领域人才培训服务展区”,以展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和教材课件,为健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提供借鉴。

三、结语

重庆地处西部腹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从政策环境和现实环境两方面来看,建立一直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不仅是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可以更新他们的服务观念,改善工作态度,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从而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规划、健全培训制度、丰富培训方式、建立培训评估制度、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养老服务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是实现重庆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基本途径。因此,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养老培训例7

中图分类号:D5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养老事业也越来越关注,对于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才匮乏也更加突显。根据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学员的特点,结合成人学习理论,在培训中针对对不同模块的培训内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级养老员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理论学者Knowles的理论核心概念认为成人是一个独特的学习群体,具有以下特征:成人具有责任感、自我控制力和独立性;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动机是基于自身发展和对现实生活的责任,且为内在动机所驱动;学习目的常常是以问题为中心;渴望知道学习内容的作用。

二、养老护理员职业要求及现状

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2011年民政部修订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其职业道德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都做了要求,在工作要求中根据初、中、高不同等级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初级技能要求为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和技术护理,如给药仅限协助口服给药和协助口服药的保管。文献回顾发现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医学基础知识匮乏,专业技能,缺乏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而对已经进行的养老护理员培训经验总结中,有研究者指出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护理员的素质现状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业务素质比较低以及法制观念淡薄,基本上也未受过专门的养老技能培训,缺乏一定养老护理基本常识。

三、成人学习理论在培训过程的应用

在培训中为了达成较好的培训效果,培养学员的工作能力,根据学员学习的特点,结合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培训内容根据初级养老工作过程划分成:模块一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模块二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模块三清洁卫生;模块四营养需求、饮食与排泄;模块五安全保护;模块六老年人常见疾病及观察、给药;模块七消毒隔离;模块八冷热应用;模块九护理记录。教学中选派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成人学习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注重职业道德塑造

在培训中帮助学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养老护理对于社会的价值,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工作的对象的特殊性,多一些耐心、细心和爱心,及时发现老人的不适与需求,给予恰当的处理,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建立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准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典型案例讲解,树立法律法规意识

针对学员法制观念比较淡漠,对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的特点,在介绍老人权益保障法时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学员加深对老年人权益的认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介绍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常识时,结合案例着重讲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保障老年人的安全。结合学员工作生活介绍劳动法知识,使其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能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贴近工作生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活化基础知识培训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中不少是医学基础知识如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知识专业性较高,而学员的接受能力有限,且学时有限。学员在初次接触专业的医学知识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太复杂了记不得。若是教师照本宣科,则很容易引起学员的抵触情绪,认为老师教的理论性太强,不实用,学习没有太大效果。事实上,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并不是要求学员将每个知识的细节掌握,而是要学员为后续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设定合理的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转换,二次开发教材,最后根据学员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如在讲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护理特点时,并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解剖生理,再讲老年人生理特点和护理特点,而是分系统逐一讲解各个系统的解剖生理、老化改变、护理注意点及其原因。培训过程采用学员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的、通俗的语言讲解,帮助学员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与专业知识之间建立连接,大量运用图片、实体模型,三维动画帮助学员建立感性认识,进而采用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化其理性认识。

4、仿真模拟训练强化技能培训

仿真模拟训练是在预先根据工作任务设定的案例中,运用仿真模拟人,完成一个完整的技能训练项目。根据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岗位要求设计标准案例和考核标准,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操作演示、讲练结合,既直观地展示了技能操作的流程和要点,又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练习环节还设置了提问、讨论环节,以PBL教学法深化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会根据各项操作的注意事项设置问题,由学员讨论后回答;或者学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提一些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普遍性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中讲解,有效地达成技能培训的目的。在培训职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案例中设置的反思环节,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完善学员的职业素质。

四、培训效果

养老培训例8

1、《实施意见》所指对象中处于劳动年龄段内(男性16—44周岁,女性16—39周岁)的被征地人员为就业培训的重点对象。

二、就业培训工作

2、强化政府责任,促进被征地人员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被征地人员就业工作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纳入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充实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力量,配置专职人员,为被征地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平台,组织被征地人员参加各类就业培训。对积极引导组织被征地人员培训、就业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实行考核奖励。

3、大力开展被征地人员职业培训。将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列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的重点对象,由区劳动保障部门为其发放《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手册》,被征地人员可凭册免费参加辖区内五大培训基地或公共职业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工种实用培训,同时对参加并通过职业技能(初、中级工)鉴定的免收鉴定费。持册人员到辖区外指定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一次性给予300元补贴,实际培训金额低于上述标准的,按实际培训金额作为补贴标准。

4、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吸纳被征地人员就业。各级各部门管理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如环卫工、物业管理员、镇村协管员等,要优先安置就业困难的被征地人员就业。同时,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督促指导征地入驻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优先安排被征地人员就业,并与符合条件的被征地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对一次性招收50人以上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办理社保手续的企业,经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认定,给予每招收1人100元的奖励。

三、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象

5、经洛江区劳动保障部门确认符合《实施意见》参保条件(男性16-44周岁,女性16-39周岁)的新被征地人员,可按下列两种方式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是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二是已实现就业的新被征地人员,以员工身份参保。

四、参加养老保险程序

6、参保登记:符合《实施意见》新被征地人员首次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由村(社区)统一填写《参保人员登记表》、《灵活就业人员认定表》,经相关部门审核后,向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手续,并提供以下参保资料:①经确认的《洛江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申请表》及其复印件;②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③《参保人员登记表》、《灵活就业人员认定表》;④近期一寸照片一张。

新被征地人员以员工身份参保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向所在地地税部门和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办理参保手续。

新被征地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格认定由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新被征地人员身份确认按《实施意见》的规定进行确认。

7、缴费标准:新被征地人员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每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数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确定(以当年公布的全省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为准),20__年缴费比例为20%。

新被征地人员以员工参保的,应按月缴费,月缴费基数不低于省政府公布的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不高于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20__年缴费比例为26%(单位负担18%、个人负担8%)。

8、对账单发放:根据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提供的参保人员名册,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每年6月底前负责将参保人员上年度缴费对账单打印出来,交由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发放到参保人员手中。

五、社保费筹集

9、个人负担部分的筹集。新被征地人员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参保人员应按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要求进本文来源:文秘站 行参保,采用先缴后补的办法。

10、区财政负担部分的筹集。根据参保人员享受社保补贴的标准和年限,实行社保补贴“先缴后补”。新被征地人员的社保补贴由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编制全年预算向区财政局申拨,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根据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当年度参保人员的缴费名册确定社保补贴金额,并负责将参保人员个人缴交的社保费中社保补贴按年度一次性拨入参保人员的活期存折(卡)中。

新被征地人员参保8年后,不再享受社保补贴,其按规定应缴纳的社保费由本人全额负担。参保人员每年应该按《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及有关规定及时缴纳社保费,否则,视同放弃参保资格。参保人员参保后如果死亡或愿意放弃参保资格的,应及时按程序向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申报参保减员表。

六、社保补贴标准和申领

11、补贴标准:参保人员从参保的第一年起可连续享受8年的社保补贴。新被征地人员到企业就业,用人单位依法为就业的新被征地人员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50%补贴,期限8年(如:20__年补贴标准900元×8%×50%×12=432元/年);对自行到我区灵活就业窗口缴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新被征地人员,每年政府按照当年实际缴费标准的50%给予补贴 ,期限8年(如:20__年补贴标准1100元×20%×50%×12=1320元/年)(具体补贴标准每年由政府公布实施)。

12、社保补贴申领:新被征地人员必须先按规定及时足额缴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申请补贴时必须提供:①《洛江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申请表》及其复印件;②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③提供社保费缴纳发票原件及复印件(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社保费缴纳发票或个人缴费对账单原件及复印件(由用人单位以员工参保的)。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根据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提供的职工年度缴费数据,确定参保新被征地人员的社保补贴金额,经审核批准后,其社保补贴由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按年度一次性汇入参保人员的活期存折(卡)中。

七、享受待遇

13、退休条件及待遇:新被征地人员退休年龄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并在退休前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可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直至死亡,其养老金待遇按《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

14、其他待遇:参保人员在职时死亡或退休后领取基本养老金不满120个月死亡、出国定居其退保待遇按《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达到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如允许其按政策补交补足15年的,补缴费用由本人负担。

八、其他规定

15、参保对象以前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参保人员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录用为工作人员的;或者户口迁出在外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不得重复参保。

16、新被征地人员以员工参保的,失业后可选择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程序续保。

17、被征地人员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达到《实施意见》参保年龄,不得再参加被征地人员老年养老保障和老年养老补助。

18、本实施方案实施后,如上级有新的政策规定,从其规定。

19、对于实施过程遇到的特殊情况,本实施方案又没有具体规定的,提交洛江区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领导小组研究。

养老培训例9

一、开拓进取、刻苦专研。该同志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业务上,勤于钻研,不断提高业务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并用以指导其本人不断进取。

二、甘于奉献,忘我工作。该同志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甘于奉献,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十多年工作期间,都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得失,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并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各项任务。他在科室的主要职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劳动工资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全辖劳资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检查计划的执行及完成情况,向上级行反馈信息,负责劳资月报、季报、年报及临时性报表的统计、汇总、上报,撰写分析报告,提出工作建议;具体办理职工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的确定,审批、调整、补发,经领导审核后执行;办理离退休工资的测算、调整,经领导审核后,计发离退休工资;负责收集上级行及地方有关劳资的文件、规定、通知,整理、装订备查;做好合同工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是做好养老保险日常工作。每月及时扣缴职工养老金,划入基金账户,按时拨付离退休干部养老金。及时、准确上报保险统筹基金月报、季报、年报和广州分行临时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装订保险统筹机构基金账户的基金传票和相关文件和资料,保管好备查。

三是做好行内培训工作。每月及时上报中支辖内培训动态信息,每年及时制定当年培训计划并且报送广州分行。

养老培训例10

高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是培养登记护士,其毕业生必须在卫生高职院校内完成不少于1年的全职高等职业教育或者1.5年的兼职学习,其中还包括不少于1500个小时的护理实习,作为老年护理方向的实习,多数会在具有政府授权资质的养老机构进行,并且会获得相应的报酬。毕业后通过考核获得老年护理四级证书,可在养老机构如医院的老年病房以及老年护理院执业[3],主要从事老年病人除侵入性操作以外的所有护理工作,如口服给药,疼痛评估及护理,排泄评估及护理等,并接受注册护士的监督与管理。

大学本科阶段教育主要是培养注册护士,澳大利亚的护士注册制度规定,在澳大利亚只有在大学内完成3年的全职学习或6年的半脱产学习,并且获得护理学士学位,才能依法注册为注册护士。根据澳大利亚卫生与福利局2011年8月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初,全澳大利亚共有具备本科学历的注册护士260121人,其中15%就职于老年护理相关机构[4]。供职于养老机构的注册护士主要从事较为高级的护理工作,如静脉给药、伤口评估及护理、心理护理、临终护理等。同时还要对登记护士和养老护理助手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另外,根据澳大利亚护士局的规定,在养老机构工作满24个月即可以申请硕士课程,完成该课程后授予老年护理方向硕士学位,大部分毕业生在养老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医学高校从事老年护理教育工作或政府职能部门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澳大利亚老年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老年护理教育除了完善分级化的老年护理学校教育以外,还建立起了完善的老年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在澳大利亚,老年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主要由其供职单位完成并接受澳大利亚护士局的监督管理。以笔者工作的养老院为例,其老年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主要由入职培训、在职培训、院外岗位培训3部分组成。

1入职培训新入职的老年护理人员必须完成为期2周的入职培训,其中主要包括第1周的理论培训和第2周的实践培训。理论培训主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内容涉及感染预防及控制,晨晚间护理,搬运安全,火警救援,大小便护理,急救护理以及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护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培训。新入职人员必须完成所有理论内容的培训并通过考试才能正式进入下一阶段护理实践内容的培训。第2周的护理实践培训主要是以带薪工作的形式完成的,1周5d,每天8h,由专门的带教老师根据入职培训表全程指导新入职人员一一完成包括老人的搬运、饮食的给予、污物的处置等多项护理操作培训,完成后带教老师签字,将入职培训表格上的项目全部完成后,入职培训完成。

2在职培训所有老年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养老院会根据各个层次护理人员的不同继续教育需求开展培训。例如,针对护理员,养老院安排本院注册护士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内容涉及排泄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痴呆护理、疼痛护理等多个方面。而对于登记护士以及注册护士,养老院每月邀请院外专业人士开展讲座,每个月的培训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如“多文化老年人护理”,“临终老年人关怀”,“老年痴呆病人的特殊化护理”等。另外,养老院规定,每位在职人员每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安全知识培训,其内容主要包括搬运安全和火警救援,旨在保障在职人员在工作期间的人身安全。

3院外岗位培训养老院每年都会选派在职人员参加院外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讲座和培训等。同时,各个养老院之间每年都会有“员工交换计划”,安排本院工作人员到其他养老院工作学习,旨在加强不同养老机构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