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端装备制造业模板(10篇)

时间:2022-11-05 18:12:26

高端装备制造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例1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体系,2009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约14万亿元(约2.2万亿美元,同期美国由2万亿美元下降至1.5万亿美元,日本为1.23万亿美元),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已具备一定竞争实力

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迅速,已形成一定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约占装备制造业的10%左右。二是高端装备自主化有所突破。围绕能源工业、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及航空航天工业等产业的迫切要求,我国已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三是竞争能力初步显现。目前,我国一批高端装备进入国际市场,如新舟支线飞机批量出口,长征系列火箭成功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卫星整星出口实现零的突破。

(二)高端装备制造各领域均取得快速发展

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一是产业规模发展迅速。近10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增长势头迅猛,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二是重点产品有所突破。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一批国家急需、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的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三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销售收入过百亿,进入世界机床产业前10强。四是初步形成多元化投资产业体系。智能装备及基础制造装备是装备制造业中外资进入最早的行业,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比例较高的格局。

2、航空装备产业

我国航空工业经过6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拥有科研、试验、生产、经营的完整工业体系,拥有200多个航空科研院所、工厂和配套单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技术密集、基础雄厚、具有标志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系列航空装备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民用航空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发展呈现新的亮点,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销售情况良好,外贸和转包生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民用飞机型号研制取得重要进展。为了改变民用飞机无机可卖的局面,加大了对新型民用飞机和军机改民用的研制开发。市场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民用飞机研制成功和不断投放市场,民用飞机销售出现良好的局面,几个主力机型获得国内外市场认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民用航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国际合作进展顺利。我国民用航空工业与空客、波音、巴西航空、庞巴迪、GE和霍尼韦尔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入,我国航空工业正由一般供应商向风险合作伙伴转变。

3、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依托原有的工业基础,按照国务院“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总体要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部分产品集成技术已经居世界领先水平、主要产品技术位居世界前列,关键系统、零部件国产化率显著提高,品牌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4、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抓住国内外市场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2009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年产值接近300亿人民币,世界市场份额约为7%,目前在渤海湾地区、黄海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4个具有一定产业聚集度的区域,行业内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我国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浅水油气开发装备建造经验,80%以上的浅水装备实现了国产化,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的国际市场份额达30%以上。近几年,我国承接建造了多个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深水油气开发装备,初步具备了深水装备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发达国家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空前激烈

世界正面临新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变局,各国都在加强国际战略部署,试图在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这将更加挤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2、我国工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端装备的支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方面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自身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装备制造业提供技术更为先进、节材节能更为突出的新型技术装备,为高端装备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高端智能装备和基础制造装备扩展服务对象、提升服务能力、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装备制造业呈现高端失守困局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的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高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仅为5%~8%。其中,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高档数控系统、大部分机器人和工厂自动控制系统依赖进口,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基本被国外垄断,智能装备对外依存度达70%。据统计,2009年装备制造业(不包电子)进口总额高达1746亿美元,绝大多数是高端装备与核心关键基础件、元器件。

(二)基础配套件发展滞后,主机面临“空壳化”

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设备大量进口,核心技术被外商垄断。如海洋工程装备的大多数配套设备依赖进口,部分关键系统被外商垄断。

(三)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缓慢,企业专业化制造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度依赖单机、实物量的增长,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承包、维修改造、回收再制造等构成赢利增值的服务业务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在其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不足10%,远低于国外企业40%左右的比重。多数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设计制造、项目管理以及总承包能力等方面专业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高层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和品牌效应。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目标及重点

(一)发展目标

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使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基础件自主化率达到50%,关键自动化测控部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高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15%。成为世界主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国家之一。

(二)重点发展方向及任务

依托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有基础以及国民经济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需要,应在以下重点方向加快推进。高端智能装备与基础制造装备。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等。航空装备。发展以C9型客机基本型为发展重点的大型客机、以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和新舟系列涡浆飞机为发展重点的支线飞机、通用飞机以及航空设备、航空发动机、维修和服务和转包生产等。轨道交通装备。发展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轨车辆、大型养路机械和列车运行网络控制系统等。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调查与勘测装备、钻探与开发装备、生产与加工装备、储存与运输装备、辅助与服务装备、海上工程作业装备与大型浮式结构物、特种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和关键系统及配套设备等。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营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制定和完善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扶植政策,通过政府采购以及高端装备保险机制,引导和鼓励制造部门和应用部门购买和使用国产高端装备;调整关税政策,充分发挥关税政策在调节产品进出口和保护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制成品”的由低到高的关税税率结构,营造高端装备制造业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制定和实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培育计划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确定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行动计划,围绕产业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建设、品牌培育、产品演进、产业化推进等方面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集中全国优势资源,攻克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从事高端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大型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完善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三)加大财政金融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支持力度

建立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关键共性制造技术、基础性技术和原创性技术开发,支持高端装备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以及应用示范工程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鼓励金融机构以保单贷款、出口订单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融资,以贷款、投资、租赁等方式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

(四)加快企业兼并重组

积极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培育形成具有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国际贸易、投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高端关键零部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实施专业化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例2

作者简介:门贵斌(1959-),男,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0-03

一、概述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它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计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位于产业链的核心等特点。

大连市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具有一百年多的历史,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包括工作母机、零部件、成套设备制造门类较为齐全,基础雄厚,产品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体系。大连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一大批重大装备。自2006年以来,大连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值年均递增26.8%,利税递增43.8%。201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239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1.2%;完成工业总产值3827.5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9.7%;实现利税总额401.4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4.69%,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48.4亿元,占大连规模以上工业的50.2%,实现出货值1181.6亿元,占大连规模以上工业的61.09%。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大连市GDP和大连制造业整体发展速度。已经成为大连实力雄厚的第一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大连而言既是难得发展的机遇,也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做大做强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二、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SWOT分析

1、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市场上这一产业的增长也越来越快。不少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甚至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间接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开始进行战略性收缩和调整,这为大连装备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国内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扶持。2009年,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要实现辽宁沿海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为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又一有力的保障。

大连作为一个开放的港口城市,自建国以来装备工业基础就比较雄厚,规模在东北地区也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为大连市带来了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但也对产业发展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连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高端装备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各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投资建设,尤其是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肥、钢铁基地等一批在建项目和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启动,有力地促进了大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继续蔓延,一些掌握高端和核心技术的国外大型企业陆续受到影响,大连市装备制造企业要充分利用这种机会,积极参与到国际产业机构的调整中来,通过兼并、重组、人才和技术引进等方式,掌握尖端核心技术,提高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连市只有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就能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2、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外部威胁(Threats)

全球总需求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呈现下降的趋势,市场增长速度将会放缓,这就迫使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更多地从外销转为内销,但是国内消费却很难将这一缺口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国内对高端装备虽然有一定的需求,但是市场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和拓展。长期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形成了大量的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产能却严重不足。由于我国在生产力方面的落后,这种低端形势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矛盾。

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推行低碳革命,发展低碳技术,利用新的核心技术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提高其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连市在这一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强了回归企业的态势,影响了大连市的高层次产业转移,阻碍了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内部优势(Strengths)

大连具有装备制造业的七个大类行业,在国家“十一五”期间的16项重大装备项目中具有8项。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船柴厂等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大型船舶、内燃机车、船用螺旋桨、组合机床及自动线、工业制冷设备、互感器等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排行第一。日立、东芝、三洋、松下、西门子、三菱电机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大连投资建厂;中船一重、中国一汽、北方车辆等国内知名企业也纷纷在大连投资。此外,还形成了光洋科技、亿达日平、大正船业、第一互感器等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设计船舶、冶金、机床、轴承等多个领域,成为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的新生力量。

大连市已经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国家和政府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1.5兆瓦变桨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技术,已通过消化和吸收阶段,实现了批量生产,国产化率超过了85%。大连机床集团研发的多项新技术也获得了国家专利,并且与国内外相关单位联合研发国产数控系统,实现了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化。

4、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内部劣势(Weaknesses)

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虽然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其内部也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创新仅限于对产品和技术的改造升级,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缺少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对人才合理有效的利用。很多大企业没有建立结构完善的研发中心,导致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足。中介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不能实现有效的结合,导致成果、技术、人才、设备等不能有效的集成,先进技术也得不到及时的应用,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多数装备制造业都还没有建立一整套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将进一步制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在资本结构方面,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资本结构不够完善。资本运作和投融资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和资源整合,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虽然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但是在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上的产业能力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强大的产业链,这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

5、建立SWOT分析矩阵

三、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1)SO战略

各个装备制造企业要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实行有效的结合,加快各项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变的进程,加快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企业与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在有关的核心技术方面,企业要积极与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相关的实验室,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对关键技术进行共同研发。政府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支持国家培养装备技术人才的计划,鼓励高等院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合作,联合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

此外,大连市要重视技工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利用现有的各类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工人。要定期举行装备制造业的人才交流会,引导各类人才向装备制造企业集聚,为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2)WO战略

大连装备制造业要充分利用国外的技术资源,对国外技术实行引进、吸收、创新的模式,积极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要注重引进学有所成的海外留学生,利用他们先进的思想和高端的技术水平来发展装备制造业。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给大连市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的政策支持促进了大连市资源配置的合理流动,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立规模化的产业园区,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在投融资方面,政府要明确在装备制造业投融资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完善投融资内容,确定投融资范围,调整投融资项目。由于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市场失灵这一缺陷,单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起不到应有的调节作用的,必须同时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共同调节。设立国家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业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开发工作,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保证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平稳快速的发展。

(3)ST战略

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通过过多的消耗资源来追求经济的增长已不是权宜之计,我国在顺应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线方针,即由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现代化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对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必须发展低碳、优质、高效的先进制造业,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大连市集中了国内外一批大企业集团,各个装备制造企业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走全球化经营的路线。虽然目前国际市场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从长远的趋势来看,需求也是相当大的。而我国国内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只要能抓住时机,适当的扩大我国国内需求,就能带动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大连装备制造业在一些尖端技术领域还存在着有待破解的难题,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联合攻关来破除这种技术难题,尽快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国产化,用大连装备来装备大连。

(4)WT战略

目前大连市的大型企业都是规模大,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尤其是一些关键的零部件还要完全依赖进口,在自主知识产权上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通过改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结构,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来解决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政府要尽快出台对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实行减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通过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大企业之间资产重组,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对制造业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实现专业化的分工,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大连市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产业园区的建设也要从能耗型向节约型发展,使大连市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连装备制造企业对进口技术的依存度较大,要通过对国外核心技术的改造升级,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掌握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使其具有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最终能向国外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5)建立TOWS分析矩阵

参考文献:

[1] 宋洋.沈阳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吉林金融研究,2011,(06):16-19.

[2] 孙希有.竞争战略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高端装备制造业例3

地位特殊,需求旺盛

由于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不再是盲目追求速度和产量,而是注重效率和质量,以及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集约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加速技术进步,集约化的物质基础是开发先进、高效的技术装备。

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重任,带动性强,波及面广,其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各产业竞争力的强弱,而且决定了今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用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手段,因此,装备制造业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对装备制造业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从而意味着未来国家将对装备制造业进一步予以政策上的扶持,所以,装备制造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产业热点。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当前装备制造业的厚积薄发,已到了加速释放成长潜能的周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重工业化进入到提速阶段,高铁的建设、风电等新能源业务的后发优势等正在加速我国重工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引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过多年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积累之后,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积累。

此外,目前下游需求的旺盛也将推动着装备制造业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加速成长,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机械化的趋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无论是纺织机械设备还是煤炭等矿产开采设备,都将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需求旺盛周期,这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成长契机。

二是我国大规模的政府或央企的投资。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加大高铁、海洋石油、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特高压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这就意味着随着政府以及大型央企投资力度的加大,这些行业也将面临着旺盛的需求,尤其是海洋石油、高铁等产业,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效应更为明显。

所以,随着“十二五”的来临,我国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从而意味着该行业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投资主题。

走向高端是未来方向

由于,中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国装备制造业无论从管理机制、技术创新能力,还是从企业规模、竞争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技术水平普遍不高,高新技术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借助引进外国的技术。

另一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存在效益和效率不高,同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有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政策的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市场和用户的变化因素,如产品的个性化,客户要求提高,竞争的白热化,市场的多元化等;还有产业内部的因素,同行的产能增加,利润空间减小等;另外,环境压力变大,企业社会责任增大,资源相对紧缺,生产和管理的成本增加,技术工人短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影响和制约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现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指出,目前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高端装备制造业例4

一、引言

2010年9月,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把高端装备制造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将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总体来说,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大国,但还不是装备制造强国,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据统计, 1999-2009年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额逐年增加,2008年高端装备制造业贸易开始进入顺差状态,且顺差规模有扩大趋势;同时,年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0.5%,持续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上,这表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始出现良好的贸易态势(见图1)。与此同时,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如何,国内学者还未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和贸易竞争指数(TC)3个指标来研究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及各行业的贸易竞争力。

二 、 数据来源和研究对象

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产业、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等四大细分领域。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以航空航天产业、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为代表研究高端装备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根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和数据处理的方便性和统一性,笔者按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 REV.3) 对高端制造业各行业归类(见表1)。对我国高端装备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中,笔者选取了1999-2009年间中国高端装备的进出口数据和位于世界前4位的国家高端装备进出口有关数据进行样本分析。数据来源于UNCOMTRADE数据库。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各行业贸易竞争力

(一)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

目前,世界共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与航空有关的工业,但只有大约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与航空直接有关的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雅图、法国图卢兹、加拿大蒙特尔等。1999-2009年,我国航天航空装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美国为航空航天装备出口大国,国际市场占有率年均值到达35.66%,其次是法国、加拿大、德国,中国航空航天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小,不到1%(见表2)。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见表3),1999-2009年,我国的RCA指数和TC指数都是最低的。从RCA指数分析,中国RCA值远远低于0.8,出口没有显示性比较优势,且近几年处于稳定状态,竞争力未得到提升。美国、法国、加拿大RCA值均大于1.25,且逐年增大;其中美国和法国均大于2.5,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加拿大和法国次之。从TC指数分析,中国TC值小于0,出口不具有竞争优势。美国、法国、加拿大和德国均大于0,美国TC指数最高,且数值接近于1,法国其次,近几年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加拿大在2003年达到最高值后处于下降趋势,2009年有所回升。德国TC指数波动较大,趋势不明显。总体来说,中国的航空航天设备贸易竞争力弱,整体发展滞后。

(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目前,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主要集群在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家。1999-2009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逐年增长趋势。德国为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大国,国际市场占有率年均值到达18.21%,其次是美国、加拿大、法国。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年均值为2.72%(见表4)。

表4 1999-2009年主要国家轨道交通装备的IMS年均值(%)

资料来源:根据http://unstats.省略./unsd/comtrade/网站所查数据计算所得。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见表5),从RCA指数分析,中国RCA指数与四大出口国相比最低,且数值小于0.8,出口没有显示性比较优势。2004年开始有稳步上升趋势,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美国、法国、德国RCA值均大于1.25,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且美国和法国近几年处于稳定状态。法国在2003年上升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加拿大RCA指数从1999年的最大值开始减小,贸易竞争力逐年减弱。从TC指数分析,中国TC指数在2004和2005年出现正值,其余年份为负,且数值比较稳定,波动不大,出口不具有竞争优势。美国和德国TC指数逐年增大,贸易竞争力逐年增强,法国TC指数均值最大,且比较稳定。加拿大从1999年指数开始下降,随后TC指数处于负值,比较稳定。总体来说,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贸易竞争力弱,市场份额虽有增长,但贸易竞争力未得到明显提升,美国和德国贸易竞争力在增强,加拿大贸易竞争力在减弱。

(三)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世界船舶产业主要集中于韩国、日本、中国、欧盟等国家。其中,中、日、韩三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年均值分别为8.13%、 18.74%、24.08%,出口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50%。欧盟船舶出口大国主要是意大利和德国,国际市场占有率年均值分别为5.15%、4.96%,出口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10% (见表6)。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见表7),1999-2009年间,我国的RCA指数大于0.8,TC指数数值接近于1,说明我国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方面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从RCA指数比较来看,我国在2005年之后RCA指数逐年增加,且增长幅度大,表示我国的贸易竞争力开始增强。日本RCA指数均大于2.5,且数值稳定,波动不大。韩国RCA指数均大于5,远远领先于其他四国,且逐年递增。德国RCA指数小于0.8,波动加大,趋势不明显。从TC指数比较来看,日本和韩国TC指数数值均接近于1,且数值比较稳定。中国TC指数次于日本和韩国,且从2001年开始逐年增加。意大利和德国TC指数波动较大,趋势不明显。总体来说,中国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方面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且贸易竞争力在增强,但次于韩国和日本。

四、结论

(一)从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水平、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专门化指数(TC)及其变化情况来看,我国的高端装备贸易竞争优势明显低于其他国家,而且可以预测在未来几年我国在高端装备的贸易竞争力优势将会持续保持。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贸易竞争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薄弱,自有品牌少,资金短缺导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结合四大子行业分析比较,目前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贸易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装备的贸易竞争力存在较大幅度的增长。相对而言,航空航天的贸易竞争力在近10年间都未得到有效的提高,说明我国需要加强该行业的生产和研发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三)从出口国家来看,我国高端装备主要出口亚洲的韩国、日本、北美洲的美国以及欧洲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而对非洲的国家出口量很小。

参考文献 :

[1]苏定东,徐康宁.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价值变动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0(1) .

[2]黄先海.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5).

高端装备制造业例5

鹏华盛世创新股票型基金(以下简称“鹏华创新”)成立于2008年10月10日,股票资产配置比例为60%到95%,按照国金基金分类属于股票型产品,截至2010年底基金资产净值6.95亿元。。

今年以来,鹏华盛世创新的业绩提升明显。鹏华创新自2008年10月成立以来正值熊市收尾阶段,鹏华创新围绕着经济复苏积极建仓,在2009年上半年较好地分享了蓝筹股和通胀受益股的投资机会,到2009年下半年在组合中加大了与经济转型、消费和创新相关的行业和个股配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9年全年鹏华创新净值上涨70.14%,在同业中排名中上水平。到了2011年,鹏华创新受益于提前布局装备制造等低估值行业股票,在年初以来的估值修复行情中业绩提升明显.公开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鹏华盛世创新今年以来净值上涨5.39%,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居前。

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业。鹏华创新在去年三季度即开始着眼布局具有估值优势且受益转型的制造业股票,三季度末机械行业的持有比例为35.8%,到四季度末进一步提升到41.5%,尤其是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布局,使得鹏华创新在年初以来的估值修复行情中受益明显。尽管经过前期上涨部分行业的估值已经得到一定修复,但仍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而随着年报、季报的披露,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也有望成为继续推动估值修复行情的催化剂。此外,鹏华创新重点持有的高端装备制造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装备制造高端化将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并有望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接下来围绕新兴产业、扩大内需的政策有望继续推动该类主题投资机会。

鹏华盛世创新基金经理唐文杰认为,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向内生增长转型。中国经济有两大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庞大的制造业产能和人口。过去,制造业和人口大部分服务于出口行业,未来如果政策导向是鼓励消费,逐渐搭建起一个消费以及保障消费的制度框架,那么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将进一步得到加强,中国经济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从外部因素来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过美国,技术实力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目前正加快走出去的脚步,如高铁、海工装备等。目前中国引导经济转型的政策正在向纵深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对内搭桥梁,建立鼓励内需的机制,对外增加高端制造业的出口。在国内经济转型与变化期间,孕育着很多机会,而投资就是要不断地发现变化,评估变化,并在错误的市场评估中找到机会,概括来说投资就是针对结构性变化来进行相机决策。

综上所述,鹏华创新受益于提前布局装备制造等低估值行业股票,考虑到机械行业仍具备估值优势,投资者可对该基金进行关注。

高端装备制造业例6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要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减排力度,另一方面则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美日德俄等工业强国都拥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国际竞争力强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如美国在航天航空、卫星及应用、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德国几乎在所有机械电气设备制造领域、轨道交通装备、光学仪器领域;俄罗斯在航空航天、卫星及应用领域;日本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等领域,都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为什么这些国家能出现如此发达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呢?原因有很多,比如经济体制、资源条件和科技进步等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这些国家非常重视人才和教育,不断加大人力资本价值在产业价值链的比重。

近10年来,全球制造行业已越来越呈现出低高度、大宽度、离散型的技术特征趋势,需要更多的基础性人才和中间应用型人才。不管是现在的竞争,还是未来的竞争,就本质而言是智力资源的竞争。人才和教育两大要素缺一不可。

人才是明天的生产力,教育是后天的生产力,中国企业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这仅是对“高精尖”的科研和技术人才而言。不错,他们确实得到了较好的待遇,但企业基层的工程师和技师技工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待遇?是否真正建立了留得住人才的机制?现在引进人才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支付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就可以招聘人才,但是否留得住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全国人才跳槽的现象比比皆是,众多企业为此焦头烂额。有很多企业在尝够苦头后,干脆不培养人才,而以挖角为主要手段。但为何不反思一下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呢?薪酬不是万能的,但仅靠薪酬是万万不能的。很多企业远离繁华城区,一到晚上就是静悄悄、黑乎乎的一片。交通也甚为不便,周围又缺少娱乐文化设施。

如果不提供足够的生活文化配套设施,如果不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如果不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确实难以留住人才。留不住人才,当然谈不上科技突破创新。但不提升现有的人力资本价值,经济发展方式同样难以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也缺乏持续的激励和动力。

高端装备制造业例7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能生产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行业,由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集合而成。它具有技术高端、价值链高端、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产业链核心的特征,其发展水平能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一、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采购成本控制模型的意义

据《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分析,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过度依赖投资增长;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基础制造水平滞后,部分领域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能源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能耗高等问题。但在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企业能有效地降低原材料成本就尤为重要,而降低采购成本,成为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关键点之一,企业只要降低采购成本,就能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采购成本控制模型,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效率

经济的迅猛发展,伴随着社会资源日益紧缺,使得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一个典型的制造型企业来说,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制造成本中一般要占50%左右,人工成本要占20%左右,其他的各种费用成本占15%左右。如是这样制造企业只要材料成本节约5%,就可以使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7.48%以上的杠杆效用。详见表1:

《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预计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6万亿元以上。假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材料成本占销售收入的50%,在销售收入达到6万亿元时,节约采购成本5%,就可以使国家的税收增长率达到8.37%,国家的税收增加65亿元,企业的净利润可增长17.48%,净利润可增长110亿元。具体数据详见下表2。

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采购成本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成本控制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成本控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但是我们并不能单纯地降低采购成本的总额,应该将其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即使采购成本的发生是为实现生产职能所需,只要不存在费用过剩或浪费的情况。在控制采购成本时我们需要采用精益管理思想,分析采购成本的开支的合理性,如果采购费用的需要随着生产扩大而有所增加,且生产的扩大所需要的,具体数额的增加要结合生产规模扩大的程度来定,防止出现超额增长的情况。总之,要用最小采购成本,实现最优成本管理,以最低成本追求效用最大化。

(二)控制采购成本,可使企业成本管理工程规范化

负有责任的企业,在追求社会价值的最大化的同时,应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在运用精益管理的精髓进行采购成本的管理时,企业应当一切为“顾客”、“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满足“顾客”、“社会”的前提下,尽一切可以减少不能增加顾客满意度的行为,不能增加社会价值的行为,因为,减少支出就能增加社会的财富。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是否到位,应当进行绩效评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职能和特点进行具体的运用,制定采购绩效评估目标,将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然后落实到人,根据目标规定,建立目标责任制,对目标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对执行的情况和结果进行检查考核、奖惩,做到责、权、利、效的统一,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制定采购绩效评估目标时,其评估的内容不仅包括效率和成本、顾客满意度、投入产出比率、服务质量等方面,即减少社会资源浪费额的指标,控制采购成本。这样的绩效评估结果,有利于改进企业各个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同时也让部门对顾客的需求更负责任,有利于降低社会资源的消耗,以促使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工程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控制采购成本,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资源消耗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利用率整体偏低、对外资源依赖度越来越、资源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越来越差。在如此资源供给环境下,控制企业的采购成本,可以减少社会物质产品的消耗,就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在经济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用于采购成本过多,就会牵制企业用于其他方面的资金,就会直接增加企业的负担,从而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或消费能力。因此,企业在制定采购成本预算时,一切不能为企业、社会创造价值的活动均视为浪费,减少其开支,在采购成本预算的执行上,企业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人人都要树立节约的观念,发现预算有偏差时,及时修订。在有限的经费中,尽量减少采购成本开支,以增加企业其他方面的支出,以改善企业的资金投资结构,改善企业的职工福利,增加企业的科研投入,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从而使社会、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采购成本控制模型的构建

目前,物流公司能够迅速、安全、可靠地传递各种信息和货物,网络营销(On-lineMarketing或Cybermarketing)能够迅速地提供满足顾客特有的时间和交付货物要求的服务。因此,企业在控制采购成本时,不仅要依赖于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实行数量折扣经济进货批量模式、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进货模式、存货储存期控制等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型,还要采用存货ABC分类控制、存货周转率分析、准时生产制(零库存管理,JIT)等现代存货管理的模式,更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享受物流公司的服务,制定新的采购模型。

(一)采购成本构成

企业控制采购成本不仅要建立健全采购控制制度,还要建立采购成本控制模型。一般情况下,物资的采购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物资购价、采购费、搬运费、仓储费。购价因采购批量,而有所变化;采购费一般只与采购次数有关,与采购批量无关;搬运费与采购总重量相关,相对稳定;仓储费与采购批量紧密相关。

(二)几个参量的处理

1.采购价格

要以实际价格计量,因采购批量不同而有不同的采购价格,在数学模型中应用的价格必须科学处理。若采购批量在q0以下时,采购价格为pl;采购批量在q0以上时,采购单价为p2;假设实际采购批量为q(q≥q0),则在数学模型中采购单价p可表示为:

依次类推。

2.库存量

若采购批量为q,在一个采购周期中,库存减少量由0变化到q。数学模型中,平均库存量可近似为q/2。

3.搬运费

该项费用包括运费和搬运费,运费与用车次数成正比,搬运费与物资重量成正比关系,不受采购批量、次数变化的影响。

(三)建立采购成本的数学模型

构成采购过程中的年总成本F(q)主要有年物资购价C1、年采购费C2、年搬运费C3、年仓储费C4。在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一定情况下,某种物资年消耗量Q较易估计。假设存料费用率为i,每次采购费C0,单位搬运费为a,单位车辆运费为b,单位车载量为q1。则:

年物资总购价Cl=年消耗量Q×采购价格p

年采购费C2=年采购次数(Q/q)×每次采购费C0

年搬运费C3=单位车辆运费b×车辆数(q/ql)×年采购次数(Q/q)+仓储搬运费Qa

年仓储费C4=平均库存量(q/2)×存料费用率i

也就是求函数F(x)=ex+f/x+g的最小值问题。e、f、g为常数。

该数学模型可根据采购批量对应的不同价格,分段讨论函数F(x)=ex+f/x+g的极小值,比较各段极小值,其中最小者对应的采购批量,即为年采购总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佳的经济批量q0。具体可列表3讨论:

高端装备制造业例8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11-0072-05

一、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制造业的核心部分,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国家布局“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对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这几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能源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能耗高的问题。国际经济复苏缓慢,整体出口环境不利且我国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导致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因此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也面临更大的经营和财务管理风险:在产品方面,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有研发投入高、研发产品成果转化失败的风险;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具有生产周期长、固定资产投资大、营运资金周转期长的风险;外部环境具有市场突变、订单量下降的风险。这么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最终会以财务风险的形式呈现,因此有必要对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在财务风险的萌芽阶段就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质量,防范财务危机。本文通过分析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内外部财务风险影响情况,选择财务风险敏感指标,构建符合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找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了解该行业企业在经营管理环境中的风险易发点,预测财务经营状况,将事中和事后控制变为事前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和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概念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也是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信息密度高,以及产业控制力较高、带动力强、处于产业链核心部分等特点。根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文件,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细分为五大重点领域:高铁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航空装备领域、卫星制造与应用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智能装备业[ 1 ]。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外部原因

1.原材料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但是目前我国高端装备行业自主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较差,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赖国外,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特别是基础设施、基础原件配套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要用到的一些高性能材料比如特殊合金、钢材等,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自主生产的能力,出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原材料、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赖进口的问题。由于自身没有能力生产相关的原材料和生产基础设备、核心设施,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对国外生产这些装备的公司依赖性较大,对这些装备讨价还价能力较差,所以会造成生产成本加大的问题,同时很容易受到货币政策和汇率波动的影响,使原材料或者相关设备的进货价格上升,从而导致营运成本变大。

2.总体市场需求下降

受我国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的影响以及整体出口环境不利的挑战,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市场需求明显放缓,对企业订单管理、存货周转以及产品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生产高端工程机械的企业,由于宏观经济疲软,对于高端工程机械的需求量也有所下降,直接导致很多重工机械生产企业的产品滞销,效益下降,对销售收入和盈利都产生不小的影响。

3.市场竞争激烈,受国外产品打压

国产高端装备在国际市场上普遍受到外商的打压,过去高端装备产品一直主要由外国公司生产,当我国不能自主生产该种产品时,国外公司就会大幅度提高价格,一旦我国企业能生产出同样的产品,国外的公司就会实行价格战,利用我国国产高端装备产品未立足市场的弱点,采用降低价格的策略吸引客户、争夺订单,使得国内企业无法获得订单,导致我国企业不能顺利收回前期的巨大投入。同时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为了能够与国外高端装备产品进行竞争,在产品性能不够优良的情况下也会采取低价策略,这样就会对公司的盈利和投入回收产生影响。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内部原因

1.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较差

高端装备生产具有前期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且存货周转天数较长,同时高端装备的购买费用较大,购买方通常会采用赊购的方式,导致了应收账款上升。大量的存货和应收账款一方面占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最终将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降低企业收益,甚至发生财务危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应该重视营运资金的管理,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提高存货周转率,避免产生资金周转问题。通过对选取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的营运资金周期进行统计,发现企业的平均营运周期达到248天以上,所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非常必要。

2.资本结构不合理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过度负债的现象依然严重,太原重工、中船防务、国电南自等这些大型龙头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超过了70%。企业的高负债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别是短期还款压力加大,容易造成信用危机;另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筹资能力,对企业继续投入和研发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

3.现金流紧张

前面提到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受国外生产商的打压和自身产品价格较高的影响,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收入,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会使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进而导致资金链紧张。

4.研发方面有较高风险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由于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未来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将会加大研发的投入,研发会有失败的风险,如产品研发失败、研发的产品不能很好地投入市场、研发的技术过时等等,会造成资金使用的浪费,加剧现金流的紧张。如果产品研发一直不能得到突破,会使得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销售和市场份额,很有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因此要加强研发方面的管理,提高研发投入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政府近年来也在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财税补贴,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和创新,所以企业要好好利用这样的资金补贴,大力开发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结合前文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以及前人对制造业财务预警的相关研究[ 2 ],本文主要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和非财务指标等方面选择相应的指标来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四、样本选择及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和研究思路

本文在制造业上市企业中对主营业务为高端装备制造五大领域的企业进行筛选,选择样本时考虑了传统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各大财经机构认定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概念股票,剔除最近三年被ST以及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确立了68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其中航空装备领域企业23家,卫星制造与应用领域企业10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领域企业9家,高铁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领域企业11家,智能装备制造业领域企业15家。本文所选择的样本范围是2012―2014年持续经营的沪深两市A股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和各上市公司的年报。

通过对相关企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近年来上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被证监会宣布特别处理(ST)的较少,而且大部分是国企。相对于过去以被ST上市企业作为陷入财务风险的研究对象来说,本文采用EVA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价值创造和经济增加值理论的指导下,将股东利益是否被侵害作为评判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的标准,而且EVA指标也是各大国企衡量管理层业绩的重要指标。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以高端装备制造业EVA值大小为样本财务状况分类的判别标准,从而突破了以被证监会特别处理企业(ST)为财务风险实证研究样本的局限,有利于对ST企业较少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

本文以EVA>0的企业作为财务状况健康的企业,以EVA0的企业作为1组,当年企业EVA

接下来本文用所选择企业2012―2013年的企业样本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筛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将存在真实明显差异的样本数据留下并纳入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然后对筛选出来的指标和2012―2013年的企业样本,利用SPSS Clementine数据挖掘软件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用筛选出来的财务指标构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财务预警模型,再对2014年的企业样本进行预警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二)指标筛选

本文采用K-S检验来检验变量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进行均值差异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有差异的指标为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营业成本/营业收入、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流量/负债和经营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这16个指标。

(三)两组财务敏感指标比较

通过对筛选出来的指标进行两组均值的比较,更能了解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财务亚健康组和财务健康组在这些财务指标中的表现,更好地对财务风险产生的环节进行管理。两组财务指标的比较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1.营运能力方面:财务亚健康组的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整体表现都要比财务健康组差,尤其是固定资产周转率,财务健康组要比财务亚健康组高出70%,说明这些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上要高于财务亚健康组。财务亚健康组要关注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率,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2.盈利能力方面:财务亚健康组的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报酬率和销售净利率明显要比财务健康组差。盈利能力指标一直都是非常敏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这些指标也是投资者投资企业、考察管理层能力的重要表现。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确实受到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虽然还是处于盈利的阶段,但是EVA价值创造能力已经出现小于0的情况,这说明企业不能被表面的盈利所蒙蔽,要和行业内的企业进行对比,发现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及时对市场营销、产品结构、成本费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3.成长能力和销售成本方面:财务亚健康组虽然也有一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但是整体明显低于财务健康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两组的营业成本率都非常高,即使财务健康组营业成本率也都接近70%。由于财务健康组的营业收入增长提高,EVA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前面也说过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原材料和核心设备等成本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上升,所以企业应该关注营业成本控制问题,通过改良设备(增加研发费用投入)或者减少用料、减少管理费用和其他途径,使营业成本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不要让它再持续增长。

4.现金流管理方面:财务亚健康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方面的指标都明显小于财务健康组,这说明现金流量指标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有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虽然仍处于盈利阶段,但是经营现金流量已经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状况,存在较高的风险;很多破产的企业利润并没有变为负值,但是其现金流已经出现了断裂的现象。财务亚健康组要加强现金流的管理,加快回收应收账款,及时发现浪费现金流的环节,避免出现流动性紧张甚至是破产的危机。

(四)BP神经预警模型建立

运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 Clementine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要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导入模型中,将2012―2013年的136个样本作为建模样本,2014年的样本作为测试样本,由于2014年样本EVA分组已知,因此可以判断模型的预警能力。BP神经预警模型如图1所示。

具体建模含义如下:

Estimated accuracy:估计的预测精度本次为81.995%,是基于训练样本集得出的结果。

网络结构:三层结构,输入层有16个输入节点,隐层有3个隐节点,输出层有1个输出节点。通过对BP神经模型输出的样本分类进行手工统计,得到BP神经模型的准确率如表3所示,从结果来看BP神经模型有较高的预警能力。

五、结论

本文以A股市场68家典型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构建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近年来被ST的企业较少,但是在研究的样本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EVA

高端装备制造业例9

国民经济的脊梁

高端装备制造业横跨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这两大领域,直接关系着一些基础产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同时,制造业是工业之本,产业推进,装备先行,因此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其他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处于最基础、最核心的地位。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涵盖的重点领域看,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装备的支撑。比如,在新能源领域,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智能电网,这些行业的发展都需要装备支撑,新能源装备的发展是这些行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在节能环保产业中,节能设备、环保设备的发展是实现节能环保的基础条件。可以看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包含的七大产业中,其他六个产业发展都离不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从而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国民经济的脊梁,把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是国民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在增长轨道的必然选择,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都是重中之重。

中国创造和经济转型的主力军

2009年底,中国商务部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投放了一个时长30 秒的广告,推销史上最大商品——中国制造。在这个于亚、美、欧地区广泛播出的广告中,中国政府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世界合作的理念。而其背后,“中国制造”变身“中国创造”的渴求亦呼之欲出。但现状是,直到今天,我们机械行业的关键零部件如特种材料、精密轴承、阀门、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甚至加工精密件用的硬质刀具和模具都还严重依赖进口。

中国的基础制造能力与中国作为最大的装备需求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国、最大的船舶制造国和工程和机械制造国极不相称。巨大、重复的制造能力面临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寻求产能释放的渠道,寻求新的市场和产业升级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华丽转身的梦想正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和关键,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被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并使得“中国装备,装备中国”和“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理想向着彻底实现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规划》在发展方向上着眼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五个细分行业: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

《规划》预计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6万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培育高装备制造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进重大装备自主化,推进创新能力建设。

在我国经济转型阶段,《规划》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航空航天及海洋工程本身涉及到国家国防及能源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通用飞机、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经济转型中对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消费、缓解城市压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智能装备不仅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必然之路,也是全球装备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更重要的是,我国这些高端装备无论对装备体系的建设还是对基础工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对带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产业发展对资本市场的渴求

装备制造业企业往往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产品盈利能力,这不仅需要巨额改制成本,而且需要获得充足的资金流,用于高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但政府对这些行业的支持更多的是培育这些行业的市场环境和配套能力,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业长期发展的基础;而要获得充足的、持续的资金流,则需要采取其他的对策。经验表明,利用资本市场采用产业基金融资,可以有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持续的支持,使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后的支柱产业。

资本市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具有乘数效应,这就是所谓市盈率的概念,比如政府对一个行业在税收中减免的费用是1000万元,这1000万元变成利润,市场通常会对新兴产业的前途给予更高的预期,通常市盈率都在25至30倍,也就是说企业得到1000万元的政府支持资金,将带来的是2.5至3亿元的市场资金。

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办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主导完成的政策性课题报告就提出,中国将建立支持装备制造业振兴的产业基金。这项基金的来源将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其余部分以社会融资补充,其中包括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产业基金与银行直接贷款的很大不同在于,企业对产业基金使用的自主性会更加灵活。借助产业基金,企业在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能力提高和研发费用连续性方面,以及拓展投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政策引导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社会资本投资于基金——基金再投资于产业,这样既实现了对产业的支持,又隔断了风险,效果很好。事实证明,成立产业基金是走产业和金融协调发展之路的有益探索。

疏通融资渠道才能打通产业的“任督二脉”

高端装备制造业例10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表明,江苏产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着力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攀升,对于促进关联行业技术进步、提升我省制造业整体水平至关重要。跨入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抓住国家支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应对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带来的新挑战,引导我省各个地区装备制造业巩固优势地位、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发展水平。装备制造业是泰州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具有泰州特色“1+3+N”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泰州市已形成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产业体系。

一、泰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规模效益快速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最大支柱产业,产业特点鲜明,竞争优势明显。2011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730亿元,增长27.7%,占全市比重达到45.7%。船舶制造、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减速机、数控机床等行业初步形成集聚效应,船舶、叉车、起重机、汽油机、柴油机、减速机、石油钻杆、电机等一批拳头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尤其是船舶工业,不仅是泰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泰州的出口支柱产业。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通过组织实施国家、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省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我市不断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投入,新型电力装备、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等产业链规模超亿元,节能环保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自动化设备等一批新兴装备迅速崛起,产业链门类和体系逐步完善,上下游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3、优势产品地位突出

十二五期间,我市装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泰州市装备制造业产品已突破1万种,其中钢帘线、微特电机、小型动力机械等产品已经形成一定比较优势,产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其中,钢帘线年产量已跃居世界前三强,微特电机年产销规模国内第一,曙光石油钻杆被誉为“中华第一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二、泰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解决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经济效率不高的问题

依赖资源和资金的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是导致一般产品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形成某些领域的恶性竞争,这样下去不仅是效率问题,而且是扰乱市场秩序、严重阻碍高端产品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于要素大量投入,也导致了区域结构趋同化,盲目追求GDP和地方财政增长,加剧区域内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现象,甚至加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大企业集团不强,缺乏专特精的小巨人企业为之配套

制造能力强、研发能力弱;依赖引进技术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生产产值高、工业增加值低;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弱。

因此,必须通过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改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来解决大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

3、技术创新体系亟待改善,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构成:

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

由此可见,只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后段是不够的。

从上述的构造表明基础共性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使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削弱甚至缺位,已产生明显的不利于整体创新的影响。目前,利用转制研究院所重建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的公共服务平台已刻不容缓,否则会影响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整个战略进程。

4、政府各部门要将国务院颁布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合力执行

对于振兴装备制造业及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政府已颁布的政策可以说是给予了足够的支持,目前的问题是按照统一的目标大家合力执行。

三、对泰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前景展望和建议

“十二五”期间,我市装备制造业将以“高端转型、创新升级”为主线,突出“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优先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传统优势装备产品,不断增强自主设计、制造和配套能力。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和特色装备产业集聚区,做强做大一批大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进全市装备制造业加快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粗加工向精加工、普通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建成长三角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可以选择的领域举例如下,作为培育重点参考:

(1)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成套设备

围绕满足石化、冶金、煤炭、汽车、轻工等行业的转型升级、节能降耗、自动化、智能化需要的装备。

(2)节能、环保与资源开发利用装备

围绕能源安全和二氧化碳减排、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的重大工程所需成套装备,如核电、新能源、清洁煤燃烧、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等。

(3)先进运输设备

围绕航空运输和远洋运输、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国家铁路12万公里客货营运里程建设等项目,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4)智能化的基础制造装备

通过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工艺装备专项的实施,突破数字化制造技术、高档数控系统、高精度轴承及机床功能部件等关键技术,开发先进工艺技术所需的专用装备。

(5)基础件及仪器仪表

围绕国内已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需要,如工程机械行业,改变高档液压元件和控制元件依赖进口的局面。

目前我国的仪器仪表产业非常薄弱,国内需求量的二分之一依赖进口,国外的中高档仪器仪表、元器件和传感器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必须尽快改变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6)国防及新兴产业专用装备

围绕国防建设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努力满足受进口约束的装备的需求。

上述诸领域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要对每个项目分析国内外的状况,确定分阶段的有限目标,制定出各项目的技术发展路线图,增强操作性,选择有比较优势、有较好的基础和资源条件的项目率先突破,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装备制造业仍存在高端化步伐不快、旗舰型企业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加速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时不我待。

(1)坚持创新领先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应作为主要的创新模式;重大、高端装备的技术来源于国外,必须要在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上下功夫。同时,要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处理好制造企业和用户的关系,防止重复引进。“双高”船舶和海工产业基地将以靖江、高港和泰兴等地的相关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船型开发技术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建立部级船舶工程技术中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满足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的品牌船型10个以上、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及设备2个以上。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将以新能源产业园为主体,以薄膜太阳能、大功率储能、动力电池、太阳能装备研发制造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光伏、储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节能减排四大产业。

(2)夯实强大的基础

产业共性技术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基础,共性技术缺位会妨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共性技术属竞争前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公益性,需要政府支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给予财政上的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重产品轻工艺、重整机轻配件、重生产轻基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经过六十年工业化的实践和发展,我国的工业基础仍然很薄弱,难以支持工业快速发展,不得不受制于人,如再不引起重视,将会制约制造业进一步发展。

要把通用基础件(液、气、密)、大型铸锻件、关键特种材料(高档绝缘材料)、控制系统的元器件(包括仪器仪表)、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等作为优先发展领域,通过“十二五”发展期间的努力成绩应该有所突破。

要努力推广标准化战略,这是提升行业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已成为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保障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法规手段。当前要组织大型骨干企业参与并成为标准制定的主体,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参与国际标准活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从而促进自主创新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3)推广绿色制造和再制造

绿色制造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最佳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及排放。

由于制造业是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绿色制造业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装备制造业不单是推广高效、节能产品,还要对铸、锻、焊、热、表面处理五大基础工艺采用绿色制造的理念实现清洁生产。

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推行绿色制造的重要内容。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为原则(4R原则),以低耗低排高效为特点的发展模式。

如在生态制造业园区内,把有条件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付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企业的废气、废热、废物成为其他企业的原料和能源。重视末端治理,开发各类废物回收利用技术,促进回收产业的发展,不但能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扩大了就业面。

(4)加强培养、定向输送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