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产业扶贫汇报模板(10篇)

时间:2022-06-23 08:15:23

产业扶贫汇报

产业扶贫汇报例1

(一)在精准识别后制定了精确规划,市扶贫工作队与乡挂点干部逐户上门采集帮扶对象基本信息,并充分摸清了贫困户的贫困现状、致贫原因、需要帮扶的项目计划,制定并落实了贫困户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计划;

(二)乡里多次召集了各村书记、主任就下一步产业发展召开了座谈会,就各村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与当前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走出各村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的含金量释放出来,做到“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二、产业扶贫下一步具体措施

下一步我乡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发挥各村的优势和资源,挖掘产业特色,做到"一村一法""一户一策":

(一)以井冈山融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驻XX为契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争取2015年在XX新种大棚蔬菜100亩,新种生态蔬菜400亩,通过高效农业的发展来带动XX村、观上村等周边村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二)依托我乡招商帮扶企业XX菌草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我乡XX村、XX村和XX村三个村,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发展食用菌种植,实行贫困户统一种植和分户种植相结合,把这三个村的36户红卡户全部吸收到合作社,并要求专业合作社与所有入股的贫困户签订《贫困户入股协议书》,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除现金入股外,还可以以土地做价入股,享受相关同等收益,所有入股协议书的签订一律通过公证处公证,从法律上确保了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的“两保障”,即本金的保值和利润的保障,这就彻底解决了所有贫困户的后顾之忧。专业合作社确保每户入股的贫困户每年的收益达到股本金的10%以上,让贫困户增收致富;

产业扶贫汇报例2

近年来,xxx镇抢抓脱贫攻坚重大机遇,大力争取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聚焦项目选择和资金效益最大化,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申报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的方式,有效拓宽扶贫资金使用途径,通过创新村民主理财小组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为加快推进产业扶贫注入新动力,形成了企业、集体经济、群众三方共赢的良好格局。

一、项目基本情况

紫薇镇积极引进印江川棉苗木公司,按照“山顶种茶、山腰种果、山下美村”的思路,在官寨村及其周边海拔1000米以下的村发展精品水果种植,着力打造青脆李产业园区。在园区建设中,该镇围统“公司+集体经济+农户+基地”的工作思路,将周边的尖峰村、坝峨村、幕龙村申报的5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统一打包入股到公司,公司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6%返利给3个村,实现3个村每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增加3万元,各村再按照6:4对集体经济收益进行分配,即:收益的60%平均分配给当年脱贫贫困户(政策兜底除外),用于生产发展本金;40%留存作为村集体滚动发展资金。资金入股时间为2018年至2021年,2021年12月返还入股扶贫资金150万元,其中2021年集体经济股权本金150万元和1年所得的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将全部作为村的集体经济资本金继续滚动发展,所产生的收益为全体村民所有。

二、主要做法

(一)选准产业主体,强化合作共赢。一是因势利导入股企业。依托印江川棉苗木公司建设的经果林产业园区,引导尖峰村、坝峨村、幕龙村成立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各村申报5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通过量化到户后,再集体入股到园区企业,打造村集体和园区企业的产业共同体。二是因地制宜做大产业。以川棉苗木有限公司为主体,结合退耕还林政策,打造青脆李示范园区。积极引导农户通过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进行青脆李种植,由公司无偿提供栽培、管护技术,并负责收购加工销售,解决“栽不活”“销不出”问题,促进经果林产业从分散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三是因效施策分配利益。由3个村集体经济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资金入股时间为2017年至2020年,公司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6%返利给3个村,2021年12月返还入股扶贫资金150万元,其中2020年集体经济股权本金150万元和1年所得的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将全部作为村的集体经济资本金继续滚动发展,所产生的收益为全体村民所有。

(二)创新资金监管,强化规范运行。为确保村级集体资金安全规范运行,在坚持“村财乡管”的基础上,创新民主监管方式,推进村民自治和内控管理。一是建立村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由3-7人组成,其中村民代表数量占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报镇纪委和农经站审核,并进行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合格后由村民委员会聘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任期三年,工作表现好的可以连续担任;工作不合格的由村提出意见报镇纪委审核同意,并经原选举人通过后方可变更。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求为人正派秉公办事、熟悉有关农村政策和一般的农村财务知识,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二是突出监督管理重点。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监督村级集体资金的规范使用、集体经济收入分红,以及本村财务制度实施、村级集体资产管护等,并重点围绕不准挪用公款、不准公款私存、不准多头开户、不准瞒收截留、不准坐收坐支、不准私设小金库“六个不准”进行监督。三是健全监督运行机制。建立一年一次年终总结分红会、一季度一次小结会、一月一次党员和村组代表会的“三个一”工作运行制度,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每次会议固定列席,切实履行相关监督职责,有效确保扶贫资金、村级集体经济资金能够“放得出去、收得回来、能享红利”。

(三)打造“三金”农民,强化利益联结。以集体经济为引领,带动群众参与园区建设,有效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实现园区建设与群众增收双赢。一是流转土地得租金。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租赁、转包、转让等方式,按照X500元/亩的标准,把土地集中流转给龙头企业,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产出效益,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让群众有稳定收入。目前,园区流转土地XX亩,涉及XX户。二是资金入股分红金。签订入股合同和完善贫困户红利分配细则,将3个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到龙头企业,将集体经济收益按照6:4的比例进行分配,不断提高贫困群众保底收入。三是进园务工有薪金。通过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拓宽群众就近务工渠道,让群众从传统的种养殖中解放出来,进入产业基地就近务工,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三、取得成效。

(一)村级产业实现规模发展。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对本村闲置和零散土地进行集中统一流转,与园区企业进行合作打造青脆李示范园区,实现产业集中连片和规模化发展。目前,该镇已有茶叶1076亩,建成青脆李核心示范园650亩,无公害蔬菜核心园120亩,生猪养殖场3个。同时,在园区配套种植辣椒700亩,种植烤烟1100亩,实现土地循环利用。并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发展青脆李2000亩,带动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为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资金管理实现安全高效。通过采取村财乡管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双线”监管,最大限度确保村级每一笔扶贫资金、集体经济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更加民主、更加有效,让村级财务“晒”在阳光下,亮了村级“箱底”,明了群众“心底”。如,坝峨村村民XX、XX,因违反本村村规民约,不能参与当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受益分红,在村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下,该2户群众被取消了2017年村集体经济受益分红的资格,把集体经济管理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起来。

(三)群众收入实现大幅增长。通过采取园区企业和集体经济合作共建方式,完善入股分红和利益联结,让农户收入途径变得更宽更广,实现农户流转土地得租金、资金入股分红金、进园务工有薪金,带动3个村群众每年增收XX元,直接受益贫困户XX户XX人。其中,公司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6%返利给3个村,实现3个村每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增加3万元;通过聘用周边农户长期在公司务工,进行产业管护、采摘等工作,年均付出劳务费30余万元;通过流转3个村693亩土地,每年支付土地租金XX万元。

四、下步打算

产业扶贫汇报例3

近年来,xxx镇抢抓脱贫攻坚重大机遇,大力争取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聚焦项目选择和资金效益最大化,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申报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的方式,有效拓宽扶贫资金使用途径,通过创新村民主理财小组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为加快推进产业扶贫注入新动力,形成了企业、集体经济、群众三方共赢的良好格局。

一、项目基本情况

紫薇镇积极引进印江川棉苗木公司,按照“山顶种茶、山腰种果、山下美村”的思路,在官寨村及其周边海拔1000米以下的村发展精品水果种植,着力打造青脆李产业园区。在园区建设中,该镇围统“公司+集体经济+农户+基地”的工作思路,将周边的尖峰村、坝峨村、幕龙村申报的5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统一打包入股到公司,公司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6%返利给3个村,实现3个村每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增加3万元,各村再按照6:4对集体经济收益进行分配,即:收益的60%平均分配给当年脱贫贫困户(政策兜底除外),用于生产发展本金;40%留存作为村集体滚动发展资金。资金入股时间为2018年至2021年,2021年12月返还入股扶贫资金150万元,其中2021年集体经济股权本金150万元和1年所得的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将全部作为村的集体经济资本金继续滚动发展,所产生的收益为全体村民所有。

二、主要做法

(一)选准产业主体,强化合作共赢。一是因势利导入股企业。依托印江川棉苗木公司建设的经果林产业园区,引导尖峰村、坝峨村、幕龙村成立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各村申报5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通过量化到户后,再集体入股到园区企业,打造村集体和园区企业的产业共同体。二是因地制宜做大产业。以川棉苗木有限公司为主体,结合退耕还林政策,打造青脆李示范园区。积极引导农户通过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进行青脆李种植,由公司无偿提供栽培、管护技术,并负责收购加工销售,解决“栽不活”“销不出”问题,促进经果林产业从分散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三是因效施策分配利益。由3个村集体经济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资金入股时间为2017年至2020年,公司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6%返利给3个村,2021年12月返还入股扶贫资金150万元,其中2020年集体经济股权本金150万元和1年所得的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将全部作为村的集体经济资本金继续滚动发展,所产生的收益为全体村民所有。

(二)创新资金监管,强化规范运行。为确保村级集体资金安全规范运行,在坚持“村财乡管”的基础上,创新民主监管方式,推进村民自治和内控管理。一是建立村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由3-7人组成,其中村民代表数量占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报镇纪委和农经站审核,并进行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合格后由村民委员会聘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任期三年,工作表现好的可以连续担任;工作不合格的由村提出意见报镇纪委审核同意,并经原选举人通过后方可变更。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求为人正派秉公办事、熟悉有关农村政策和一般的农村财务知识,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二是突出监督管理重点。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监督村级集体资金的规范使用、集体经济收入分红,以及本村财务制度实施、村级集体资产管护等,并重点围绕不准挪用公款、不准公款私存、不准多头开户、不准瞒收截留、不准坐收坐支、不准私设小金库“六个不准”进行监督。三是健全监督运行机制。建立一年一次年终总结分红会、一季度一次小结会、一月一次党员和村组代表会的“三个一”工作运行制度,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每次会议固定列席,切实履行相关监督职责,有效确保扶贫资金、村级集体经济资金能够“放得出去、收得回来、能享红利”。

(三)打造“三金”农民,强化利益联结。以集体经济为引领,带动群众参与园区建设,有效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实现园区建设与群众增收双赢。一是流转土地得租金。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租赁、转包、转让等方式,按照X500元/亩的标准,把土地集中流转给龙头企业,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产出效益,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让群众有稳定收入。目前,园区流转土地XX亩,涉及XX户。二是资金入股分红金。签订入股合同和完善贫困户红利分配细则,将3个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到龙头企业,将集体经济收益按照6:4的比例进行分配,不断提高贫困群众保底收入。三是进园务工有薪金。通过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拓宽群众就近务工渠道,让群众从传统的种养殖中解放出来,进入产业基地就近务工,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三、取得成效。

(一)村级产业实现规模发展。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对本村闲置和零散土地进行集中统一流转,与园区企业进行合作打造青脆李示范园区,实现产业集中连片和规模化发展。目前,该镇已有茶叶1076亩,建成青脆李核心示范园650亩,无公害蔬菜核心园120亩,生猪养殖场3个。同时,在园区配套种植辣椒700亩,种植烤烟1100亩,实现土地循环利用。并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发展青脆李2000亩,带动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为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资金管理实现安全高效。通过采取村财乡管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双线”监管,最大限度确保村级每一笔扶贫资金、集体经济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更加民主、更加有效,让村级财务“晒”在阳光下,亮了村级“箱底”,明了群众“心底”。如,坝峨村村民XX、XX,因违反本村村规民约,不能参与当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受益分红,在村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下,该2户群众被取消了2017年村集体经济受益分红的资格,把集体经济管理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起来。

(三)群众收入实现大幅增长。通过采取园区企业和集体经济合作共建方式,完善入股分红和利益联结,让农户收入途径变得更宽更广,实现农户流转土地得租金、资金入股分红金、进园务工有薪金,带动3个村群众每年增收XX元,直接受益贫困户XX户XX人。其中,公司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6%返利给3个村,实现3个村每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增加3万元;通过聘用周边农户长期在公司务工,进行产业管护、采摘等工作,年均付出劳务费30余万元;通过流转3个村693亩土地,每年支付土地租金XX万元。

四、下步打算

产业扶贫汇报例4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安排部署,依据我县自身特色,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工程,依托女书文化、瑶族风情品牌优势,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产业发展、美丽农村建设与旅游脱贫的有机结合,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周密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把旅游扶贫工作作为重点、亮点来打造。编制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县旅游产业精准扶贫提升巩固三年规划(2018-2020)》,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了联席会议和信息联通制度,领导小组通过实地调研、会议、电话、短信、微信等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扶贫工作情况,及时作出安排部署,确保了旅游扶贫工作有效推进。积极开发女书园、千家峒、上甘棠、**、松柏紫荆花、源口燕子山等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实现了以永明古城为核心、S325线为轴、零星分布各个乡村游景区为点的“一心一轴四区全境”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2.精准落实政策。结合由省发改委、省旅发委牵头实施的大湘西精品旅游线路“瑶家古风”停车场、特色民宿和家庭旅馆建设项目,扶持奖励各建设实施单位共计440万元。另外,出台了《**县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建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机制,今年县财政预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对旅游扶贫村开办农家乐、民宿的经营户每户给予1—3万元的补贴,对达到四星级、五星级乡村农庄每户给予2万、4万元的奖励。能人通过创办农家乐、农家客栈,采购贫困户的土特产、手工制品,带动贫困户发展,实现增收。

3.夯实基础设施。重点加强旅游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安排财政资金10亿元,重点用于全县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了三线下地、村道、水渠、桥梁、休闲设施等,村风村貌有了较大改观。

4、突出景区带村。以A级景区为重点,实施“景区带村”项目,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高景区建设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提升景区对周边贫困村的带动力。女书园、千家峒、上甘棠、**等景区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涌现出乡村旅游点、农家乐、民宿客栈等旅游新业态近80个,形成了生态观光、采摘体验、民宿民俗、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自驾游营地等类别较为齐全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5.典型引领扶贫。积极创新旅游扶贫思路,创新模式,以**旅游扶贫为试点,采用“党支部+旅游公司+互联网+农户”的旅游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村支两委作为组织者和开发主体,村民变“股民”的模式抱团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典型示范,得到了省旅发委、省扶贫办领导的充分肯定。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列为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公司通过成立农业种植、项目建设、村落整理、农产品加工、民俗文化表演等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聘请劳工种植油葵、水稻等产业,引导贫困户抱团发展。重点组建了民俗文化表演队,开发了民俗游、亲子游、“洗泥宴”篝火晚会等系列旅游产品。2019年,全村共有136户贫困户加入各类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度达90%以上。2019年通过销售农产品、特色小吃,实现销售额近400万元,民俗文化表演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户,通过参与“洗泥宴”篝火晚会表演,平均每人每场获得50元收入。全年全村共接待游客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作难度较大。旅游扶贫是一个长线工程,前期投入大,产出少,涉及到贫困村旅游开发更是因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的约束,显得“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

2、群众发展意识弱。**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县,大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的现象,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旅游是新兴产业,是对外开发产业,扶贫同时更需进行思想工作宣传。

3、社会参与度低。一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这是一项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的公益事项,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

三、下步打算

1.深化思想认识。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扶贫工作,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保持高度一致。特别在精准扶贫工作上,要充分运用好旅游产业这一杠杆,不断撬动旅游产业扶贫,取得扶贫成效的最大化,造福一方百姓。

产业扶贫汇报例5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冬至2019年春,全县新增特色基地9.6万亩,全县特色产业累计达到47.3万亩,其中藤茶7.2万亩、油茶10.5万亩、小水果(含杨梅)8.6万亩,其它21万亩,人均1.5亩,特色产业带动有劳动力贫困户25107户、占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总数的94.95%,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劳动力贫困户10131户、占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总数的80.17%。

(一)种植业。全县现有规模达100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461个,其中,500亩以上基地152个;200至500亩基地192个;100至200亩基地117个。

(二)养殖业。全县生猪出栏200头到500头的养殖户有5户,出栏500头以上的有9户;牛出栏50头以上的大户有1户;羊出栏100头以上的大户有46户;肉鸡出栏2000只以上的有1户,蛋鸡10000只以上的有2户;蜂500箱以上的有3个专业合作社(企业)。

(三)电商。全县供销、商务共有193个电商服务站点,有152个是已验收合格的,其他41个是正在建的。

(四)旅游。全县有州级旅游扶贫试点村11个。

(五)专业合作社。全县备案专业合作社有639家,其中,2019年上半年备案12家。

二、主要措施

(一)突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指挥长的生产发展脱贫一批指挥部,县委、人大、政府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13个县直部门为成员单位,制定了2018年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方案,组织、协调、督办相关项目建设。

(二)突出抓特色主导产业。为了充分发挥我县特色资源优势,编制了《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提出了产业发展“4122”目标(即用四年时间发展产业基地10万亩,实现产业综合产值20亿元,带动2万户贫困脱贫),着力打造“中国第一县”。目前全县产业基地已达到7.2万亩,覆盖全县8个乡镇76个行政村,千亩以上产业村16个。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31家,涉及39个村;全县有重点生产加工企业5家公司基地,建成初加工厂26家。

(三)突出抓政策扶持。先后出台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帮扶项目的通知》《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方案》《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资金使用办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实施方案》《关于抢抓春耕季节推动特色产业到村到户的通知》《关于完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帮扶项目的通知》《关于促进市场营销奖励政策的十条意见(试行)》等政策性文件中明确了对贫困户(易地搬迁贫困户)、市场主体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政策。

(四)突出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作用,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抓手,引导贫困户将土流转或入股到龙头企业,让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实现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紧密链接。全县家庭农(林)场达到1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79家,重点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实现全覆盖。

(五)突出抓社会能人带动。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鼓励动员能人回乡创业,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六)突出抓党建引领带动。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建强村级战斗堡垒,集中整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调整履职不力和不适应工作需要的85个村党组织书记,选派41名县乡直机关党员干部到村担任村支部书记,调整比例达到46%。村书记队伍调整优化后,“领头雁”作用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工作经验得到中组织部高度肯定,于2018年4月在全国组工干部培训班上予以推介。百福司镇木车坝村新任村书记田永贵,带领全村发展胡蜂种苗3.2万窝,藤茶基地800亩,羊肚菌3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过100万元。

(七)突出抓品牌效益。紧紧围绕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研发等加大品牌创建工作力度,目前全县已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注册了地理证明商标;绿色食品认证系列产品达7个,无公害食品认证系列产品8个,4特色农产品获**省著名商标和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

(八)突出抓产业扶贫资金整合。以产业发展为平台,从项目申报开始入手,凡是能整合的涉农资金全部进行整合集中向贫困村产业优势区域投入使用,切实让各类涉农资金对农业产业发展发挥最大效益。2018年统筹用于产业发展资金7133.88万元。

三、主要问题

(一)产业基础仍然薄弱。由于我县耕地资源少,自然资源条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特色产业单一品种规模小、品种多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有差距。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实力弱,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只有2家,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贫困)之间利益链接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金融支持需求有差距。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融资、建设用地等方面与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四、下步措施

(一)深入开展“两消除”行动。围绕整县脱贫攻坚战略,认真落实“特色产业发展到户”、“五个一”要求,全面开展消除产业空白村、产业空白户“两消除”行动,重点发展“两茶一果”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促进贫困户产业增收脱贫。各乡镇产线指挥部、各驻村尖刀班要建立“两消除”档案台帐,大力发展到人到户项目,发展一户,消档一户,确保每个贫困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全县新增特色产业基地6.8万亩,完成烟叶种植面积0.68万亩。

(二)助推产业基地增效。切实落实“建管并重、以管促建”要求,在油茶、茶叶、水果等已建产业基地培管上下功夫,落实“乡镇监管、部门指导、基地所有者主体”责任,扭转“重建轻管、重建不管”现象。要积极组织引导特色产业基地与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开展产销对接。要充分利用定点帮扶、“616”对口帮扶、东西部协作等平台和各自优势,开展特色农产品“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食堂和进社区行动,多渠道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产业扶贫汇报例6

水阳镇位于县城南部,全镇总面积92.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2万亩,辖13村59社3217户1.28万余人。贫困村5个,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730户2531人,2014年实现脱贫223户778人;2015年实现脱贫62户252人(2015年底泰山村实现了整村脱贫,脱贫户62户252人);2016年巩固提高脱贫4个村(刘沟、牟坝、水莲、新柳),稳定脱贫人口205户736人;2017年稳定脱贫79户309人,2018年剩余贫困人口153户477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精准扶贫要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加大支持富民产业发展力度,努力使苗木繁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近年来的扶持培育,全镇发展育苗面积12059亩,主要以园林绿化、经济树种、生态小苗及油用牡丹为主。

二、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到2020年全镇育苗面积达到2万亩),建成两大片区(以新寺宏泰基地为中心的南部苗木片区和以两埋鸿盛基地为中心的北部苗木片区),打造六个育苗专业村(新寺村、两垭村、石滩村、泰山村、滩店村、李坝村),壮大十个育苗基地(禾邦牡丹基地、宏泰苗木基地、泓盛苗木基地、润森苗木基地、永顺苗木基地、龙兴合作社、永森苗木基地、新美新苗木基地、中惠合作社、新柳苗木基地),以园林绿化、特色经济树种和油用牡丹为主导产品,努力把水阳建成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的苗木之乡。

三、发展规模

(一)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全镇共发展苗木面积12059亩,其中,城市园林绿化及花灌木种苗8500亩,生态类种苗4059亩,大户育苗8300亩,散户种植3759亩。其中,1000亩以上规模的苗木基地5家,分别是润森、宏泰、泓盛、禾邦、永顺苗木基地;500亩以上基地5家,分别为中惠、新美新、永森、龙兴、新柳苗木基地。苗木基地覆盖我镇新寺、两垭、石滩、滩店、李坝等村,初步形成了“两点一线”十大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龙头企业渐成规模

通过近年来的扶持培育,已有甘肃禾邦生态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甘肃徽县宏泰实业有限公司、甘肃泓盛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徽县润森苗木绿化有限公司、徽县永顺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徽县龙兴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徽县永森苗木基地、陕西新美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徽县中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积极参与,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三)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宣传引导、行政推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苗木种植品种的发展由造林苗木向珍稀苗木、园林绿化、油用牡丹发展,形成了由单一品种向众多品种、低级向高级珍稀名贵苗木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助推脱贫成效明显

苗木公司及合作社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按照“强产业、带农户、促增收”的总体目标,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带领发展、群众参股等多种途径,实现公司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局面。

四、苗木产业助力扶贫攻坚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按照“做强苗木产业 助推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我镇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方面主要采取了“两入两转”和“两带两加”的工作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土地流转+劳务输转”模式

在大型苗木基地,通过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使农户参与产业发展,苗木企业按照500元/亩的价格流转贫困户土地,并以1000元/亩的报酬吸纳土地流转户在其土地内进行苗木管护,按照“土地流转+劳务输转”双向推动,每亩地可增收1500元,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10000亩,共计增收1500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2017年,全镇5个千亩以上苗木基地全年累计发放劳务资金238.12万元,带动务工农户556户,户均增收4282.7元;其中带动贫困户94户299人。

(二)“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模式

在苗木种植专合组织的建设上,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按照入股土地多少分配股金高低;另一方面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及时申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鼓励贫困户以资金方式入股合作社,苗木种植合作社以不低于农村信用社的同期行息标准为贫困户保底分红,至2017年初,全镇共有287户农户在苗木基地土地入股1060亩,28户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入股57万余元。

(三)“公司+基地”带农户模式

产业扶贫汇报例7

(一)笙得利公司产业项目。双发村笙得利公司,在稳步开拓老产品的同时,不断推出新产品。公司注册了“笙得利”牌商标,推出了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全脂膨化大豆粉、脱脂膨化大豆粉、药用发酵豆饼粉、有机饲料豆饼颗粒、有机杂粮等多个非转基因系列产品品种,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得到了国内大型抗生素制药企业认可,以成为公司产品常年供应签约单位。公司不断的,将产品市场向国外市场延伸,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欧盟、韩国等国外市场,并逐年出现需求量上升的良好势态。企业已成为东北三省非转基因大豆精深加工行业的知名企业,得到了讷河市乃至齐齐哈尔市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认可,成为讷河市大豆蛋白、大豆膨化、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行业的佼佼者。

2019年,笙得利公司新上豆豉生产线一条,安排贫困户进厂务工,预计带动9位贫困户实现月增收1500元。同时该企业积极发挥社会责任,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剪纸艺术,以扶贫、扶智、扶志,助力扶贫攻坚,笙得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贫困户免费进行剪纸技术培训,将贫困户的剪纸成品直接回收和销售,预计能带动4户贫困户参与,户均增收800元。笙得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产业扶贫基金,带动8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分红1500元。2019年,孔国乡未实现产业覆盖的贫困户,将依托笙得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企贷企还户受益进行扶贫小额贷款,贫困户参照企业绩效获得收益,预计覆盖2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

(二)华源家庭农场智能大棚蔬菜采摘项目。华源家庭总投资6000万元,在孔国乡孔国村中心屯,拟建智能化温室大棚150栋,占地面积600亩,分三期工程完工,一期工程6栋已建完。2019年,拟利用省级产业扶贫专项资金进行二三期的建设,以村书记领办合作社与华源家庭农场合作,通过承建承租的方式共同建设经营此项目,项目建成后向市缴纳一定租金,所有租金用于贫困户务工开支和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分红,可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一是在建设过程中和瓜果采摘期,用工人数将达到30人,人均可实现增收1500元。二是对贫困户的贫困程度、是否享受危房改造政策、人均收入多少等进行综合考量,实施等次分红,户均600元、800元、1000元不等。另外,对有意愿自主经营的贫困户进行让利转租,并向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作物秧苗,既扶贫又扶志,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三是若该项目运行良好,不仅带动孔国村贫困户脱贫,还将辐射带动全乡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预计带动1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

(三)隆昌村特色养殖貉狐项目。隆昌村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在外人才来我乡创业投资,在隆昌村六屯建立养殖场与食品加工厂,计划养殖貉子5000只,狐狸5000只,预计可吸纳贫困户15人进入养殖场务工,10人进入食品加工厂务工,户均年收益8000元以上。

(四)德宝村仁信木耳养殖项目。德宝村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柞蚕养殖生产优势,变废为宝,将以往用于烧火柴的柞树枝中刈部分进行粉碎,使用容器袋进行木耳养殖,整个生产流程中,从灌装菌袋到移植到室外大地进行培育各个阶段均可吸纳贫困户务工进行增收。2019年仁信木耳养殖厂将养殖规模从30万袋扩大到50万袋,预计可带动19位贫困户进厂务工,每人每年可增收2000元。

产业扶贫汇报例8

(一)总体思路

按照“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发挥各自在资源、产业和政策上的优势,依托供销社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行业优势,围绕试点贫困县区特色优势产业,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与合作,引导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股权形式精准投入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依靠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示范带头作用,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促进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二)合作内容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依托农头、发展产业、带动脱贫”原则,共同推进县域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县政府与供销集团签订全权委托投资协议,委托供销集团对该项财政扶贫资金行使出资人权利,选择管理规范、经营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行股权投资。县政府统筹协调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定产业精准扶贫投资企业。县政府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负责选择推荐县域内管理规范、经营状态好、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如县域内无符合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可商供销集团推荐选择县域外其他龙头企业参与,带动本县产业发展。供销集团对推荐的企业或联合社进行实地考察后,商县政府确定。对确定的企业或联合社,由供销集团将受托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目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进行投后管理,帮助被投资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引导被投资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带动扶贫的效应及收益。

2、支持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双方发挥各自资源和职能优势,积极支持企业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做大做强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省供销总社所属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与县域相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经济组织开展全面深度合作,支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确保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对企业在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并积极争取中省其它政策扶持。县政府成立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指导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确定企业所实施的产业发展项目,在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统筹各方面资源予以积极支持,并给予相应资金配套和融资支持。优先将企业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县级重点项目管理,推荐申报争取省级和国家政策支持。积极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社建设和发展,对产业发展中土地流转、技术和人才给予协调支持。确定的企业或联合社等享受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共建农产品展销工程。双方以各自资源优势为平台,共同在西安、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建立名优农特产品展示直销网络。省供销社确定由供销集团负责展示直销中心的选址、联系、宣传、推介和管理,为县域内企业在展销中心提供展位、专柜,在供销在线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线上销售店。县政府负责确定牵头部门,组织当地名优农特产品进行展示直销。县政府在该工程建设前期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扶持。

4、支持为农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省供销社支持县政府为农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参与电子商务扶贫工程。支持供销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县政府合作发展电子商务业务。县政府支持县域为农服务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5、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省供销社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才,分别委派到确定企业或联合社担任出资代表、高管人员,完善试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经营管理团队,参与企业日常管理、生产经营和重大决策,提升管理水平。供销集团电子商务公司帮助指导县域电子商务企业编制相关方案、开展人员实际操作培训。省供销社直属学校根据县政府需求,组织开展农民经纪人、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培训。县政府选派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才到确定企业或联合社,参与协调管理,对企业或联合社发展急需人才可选派到省供销社机关、企事业单位交流锻炼。同时,积极组织贫困户等到省供销社三所学校进行培训,提高其脱贫致富技能。

(三)合作机制

省供销社领导与县政府领导双方建立高层沟通机制,进行不定期座谈研究,共商有关重大合作发展事宜,具体事宜由省供销社办公室与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联络。

(四)投资收益

根据《省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资金委托投资协议书》约定,被投资企业具备分红条件时,按照投资资金的比例,投资收益分成达到投资资金5%以内的部分,收益分红为县政府所有,由省供销集团在收益分红到账15日之内支付县政府。超过5%的部分直接为省供销集团所有。

二、工作进展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多次和省市供销合作社衔接洽谈,今年九月份,我县被省政府列为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县。随后,我县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与省供销合作总社和省供销企业集团公司衔接,积极协调推进此项工作。目前县政府已分别与省供销合作总社、省供销集团公司签订了《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合作协议》、《省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资金委托投资协议书》。

产业扶贫汇报例9

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富源县按照四个明确、三个创新、六个抓手“四三六”思路措施,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做到“四个明确”,解决“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

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扶贫对象、明确脱贫责任、明确考核奖惩等措施

二、创新“三项举措”,解决“因病返贫、因贫辍学”的难题

制作“识别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制作识别卡,识别卡成为贫困户的“第二身份证”,贫困户凭此证在县内可享受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率先减免贫困学生学杂费,率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

三、用好“六个抓手”,解决“发展无望、致富无门”的难题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抓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升入实施整乡整村推进项目,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认真抓好农村危房产出重建,实施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县经济刚刚度过止跌回升的攻坚期,产业培训尚需时日.

二是资金筹措压力大.

三是脱贫攻坚任务重.

今后将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坚决完成64个易地扶贫搬迁点、6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确保年底黄泥河镇和2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宣威市围绕全年实现“2个贫困乡、20个贫困村出列和4.3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全民动员、挂图作战,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调整充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出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脱贫摘帽考核奖惩办法》等制度.

二、统筹安排项目资金

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和各类扶贫资金,以12个贫困乡镇和98个贫困村整乡整村推进为整合平台,把所有涉农资金和专项资金优先倾斜、优先整合、优先安排到贫困乡村.

三、多策并举扩大融资

成立宣威市扶贫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向农发行申贷8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并已按工程进度拨付使用.

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由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到省扶贫办、省发改委和挂包宣威市的各部门登门拜访,主动对接,目前,全市共争取到各级挂包单位项目46个、资金7249万元,“四到县”切块资金3564万元,财政扶贫资金4397万元.

五、狠抓脱贫项目建设

宣威150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点已全部落实,其中139个点已全面开工,另外11个点正积极协调土地审批问题,争取尽快开工.

六、扎实抓好建档立卡“回头看”

投入资金1342万元,抽调3721名干部组建1176支入户调查小组,推进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不足.

二是有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难度大.

三是项目资金缺口较大.

今后将尽快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挂包单位帮扶的力量,推进贫困户帮扶计划落实落地,严肃查处落实不力和进度缓慢的人和事.

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一、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双河镇是全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全镇辖21个村街,4.6万人,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5个(春光、六岭、晁仓、许楼、百洋),贫困户1997户、贫困人口4696人,贫困发生率7%.其中一般贫困户711户2288人,低保户贫困户900户2008人,五保贫困户386户400人.2014年全镇减少贫困人口743人,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719人,目前实有贫困户1527户、贫困人口3234人.

二、脱贫攻坚推进情况

按照区委、区政府“三年集中攻坚,二年巩固提升”的总要求和“户脱贫,村出列”的总目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真正把脱贫攻坚摆在突出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队伍.及时召开党政联系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调整充实镇扶贫工作领导组、成立双河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确定各村(街)扶贫专干,明确党委书记负总责,党委副书记主抓脱贫攻坚全面工作;设立镇脱贫攻坚工作站,分管领导担任站长,配备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落实包村联户制度,及时调整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联村干部兼任工作队队长;各村统一成立村级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绘面,镇、村两级书记亲自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目标、压实责任.根据全区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目标,到2017年底实现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到2018年底全镇4500多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基本目标.进一步细化措施,镇党委、政府制定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和“四项清单”,把脱贫攻坚列入镇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压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摸清底子、落实包保.通过为期3个月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退出不符合贫困条件157户418人,新识别贫困人口461户668人,在“回头看”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展精准核查月活动,规范完善贫困户档案资料,建立贫困户9大类管理台账.机关站所全体人员全部包保贫困户,每季度至少一次进村入户开展核查,了解贫困户扶贫需求,与贫困户共商扶贫措施,拟定贫困户脱贫时间,完善《扶贫手册》填写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召开全镇脱贫攻坚推进会,具体部署工作,与21个村(街)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制定《双河镇精准扶贫手册》和《双河镇脱贫攻坚规范档案培训指南》,解读业务培训要点,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纳入学习教育活动计划.印制双河镇到户扶贫政策明白纸和户用扶贫手提袋等,由各驻村帮扶人员入户走访时张贴发放.此外,通过建立双河镇脱贫攻坚网站、脱贫攻坚工作微信群、刷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各级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和相关政策,营造“人人重视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舆论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内生动力”的总体局面未根本解决.

2、诸多客观因素影响扶贫工作难以有成效.全镇贫困人口的存量比较大;村干部对扶贫政策认识不足,思想上还没有真正从“数字脱贫”转为走“精准实”新路子;有些包户干部由于自己所在部门没有项目、资金,无法给贫困村、贫困户带来具体的变化,在扶贫工作上似乎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难以受到村民欢迎.

3、脱贫项目与脱贫计划、实际操作的匹配有难度.如有些村在落实项目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成效甚微,严重挫伤了村级脱贫积极性.

四、今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目标:推动全镇上下全面行动起来,形成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十大工程”全面实施起来,精准帮扶取得新成效;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精准脱贫取得新突破;实现1个贫困村(六岭村)脱贫出列,再减少贫困人口608人.

(二)工作重点:为确保打好年度攻坚战役,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做好建档立卡精准核查工作.确保对象精准,致贫原因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包保责任精准,扶贫手册填写规范,帮扶措施全程记录,完善“四项清单”和年度滚动计划,实现“系统、台账、手册”三线合一.

2、多举措瞄准贫困人口,增强脱贫效果.

一是突出抓好产业脱贫.对贫困户实行分类帮扶,选择有潜在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通过技能培训,干部包户,政策扶持,能人带动等组合手段,编制双河镇产业脱贫发展规划,因户因人扶持发展脱贫产业,扶持贫困户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促进产业脱贫.

二是突出抓好就业脱贫.选择劳动力状况相对较好的贫困户,通过定向推荐,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就业脱贫.特别要发挥中小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优势,提供多种岗位,引导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产业扶贫汇报例10

1、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县烟草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动员大会,明确专人,明确职责,积极做好指导、协调、督办等工作,及时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队和工作小组,扶贫工作队负责对口帮扶新村建设、三万活动、精准扶贫的组织指导、政策衔接、宣传报道等日常工作;工作小组按照扶贫工作队的工作安排入户开展相关活动。

2、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抓手,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五扶指办发〔2016〕2号文件的要求,正处级干部帮扶5户、副处级干部帮扶4户、正科级干部帮扶3户、副科级干部帮扶2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的要求,烟草局机关干部员工43名,对口帮扶麦庄村目标为:到2018年,完成对口51户精准扶贫脱贫销号任务。麦庄村全部脱贫销号麦庄村顺利摘掉贫困帽子。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精准脱贫基础工作,即落实“九个一”工作要求:利用春节到户走访,宣传政策,落实帮扶项目,到户填写资料,通过“连心卡”落实一个帮扶责任人或联系人,确定联系方式,按“扶思路、扶产业、扶技能、扶资金”因户施策;发放了党委、政府统一印发的“公开信”; 在“扶贫手册” 准确填写包括家庭人口、生产资料、产业发展、技能特长、收入来源等在内的所有信息; 摸清贫困户享受过的政策,适用哪种扶持政策、填写帮扶工作记录等装入“明白袋”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将贫困户申请书带回交扶贫办。在入户走访时按要求拍摄一组照片(照片包括贫困户的住房、厨房、卧房、水源地及帮扶责任人与贫困家庭的合影)。每次到户走访、宣传政策、落实项目都拍摄了照片作为到户原始记录,2—5月全局帮扶人员下乡共拍摄照片520张。

2、协助两委班子做好扶贫脱贫战略规划,驻村工作队队长、队员上下沟通,协助、督导村两委制作一张作战图,做到挂图作战;帮助村两委编制《麦庄村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扶贫规划;并制定了近期发展规划,动员全体队员入户核查资料;督导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贫困户对象名单等工作。

3、精准扶贫初见成效,驻村工作队基本做到了扶贫政策清楚、贫困村情况清楚、贫困户基本情况清楚、需求情况清楚、帮扶措施“五清楚”; 做到了扶贫任务到户、政策宣传到户、资金项目到户、信息技术到户、排忧解难“五到户”; 做到了记录贫困户走访日志、记录贫困户家庭情况、记录贫困户的意见建议、记录帮扶的具体措施、记录帮扶的结果”五必记”。 在3月份,烟草局以部门或小组为单位,结伴进村入户,对2016年预脱贫户进行摸底(脱贫标准: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进一步了解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及产业发展情况,宣讲产业发展政策,确保知晓率达100%,与帮扶对象沟通,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在《扶贫手册》、《连心卡》上填写。将《扶持政策汇编》送到贫困户家中,装入明白袋,将具体帮扶措施、入村工作图片等资料以部门为单位及时报送县局扶贫工作队。据统计:烟草局43名扶贫队员到户落实规划需求:发展茶叶面积19亩、蔬菜面积45亩、中药材面积39.5亩、干鲜果面积10亩、花卉花木9亩、养黑毛猪34头,能繁母羊109头、中峰养养殖27桶。这些项目已上报到村集中汇总上传到政府扶贫办。驻村工作队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操作办法汇编》送到每一个贫困户,进行宣传解读,督导、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规划,一对一贫困户项目到户检查,部分验收,现场验收时,完善资料的收集,并配备影像记录验收过程。

4、协助村两委做好其他工作,一是加强 “麦庄村党支部建设”,五峰县局精准扶贫工作队深入麦庄村参加“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活动,“第一书记”高艳为全村党员上党课。讲解《准则》与《条例》,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要求:崇尚遵守党章、维护党章,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的义务和权利。要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争做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二是到村进驻搬迁户搜集、调查核实扶贫搬迁户基本情况,讲解政策并照相合影,参与村委会组织村民大会评审,公开结果张榜公示,相片资料汇总上报。三是帮助麦庄村开展土地确权,到点到户确认六十八户,二百多人,面积三百多亩,资料整理汇总归档。四是参与镇政府开展的《五峰镇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问题线索核查》,到户查看资料,一条一事进行核查。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