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农村低保整改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6 10:37:54

农村低保整改工作总结

农村低保整改工作总结例1

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有效切入点。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历史机遇,切实做好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工作,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明确目标,抓住重点

(一)总体目标

从**年起5年内,平均每年建设高产农田20万亩,投资3亿元;平均每年改造低丘岗地10万亩,投资2亿元。到2013年,建设高产农田100万亩、改造低丘岗地50万亩,总投入25亿元。通过努力,逐步建成一批水利基础设施配套、机械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良、生产效益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高产农田,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综合农业、林业板块基地。

(二)主要内容

实施土地平整工程,规整田块,方便机械化耕作,为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服务;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田间道路建设,提升道路通达度和建设标准,区域道路相通成网,有效地解决农产品运输和农民出行的问题;改造低丘岗地,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耕则耕,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生态环境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归并整治零散村庄,对村庄废弃地和腾退宅基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复垦还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统筹规划,科学设计

各地要依据《**省高产农田**建设规划》,尽快编制我市高产农田建设规划。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年3月底前完成全市高产农田建设规划纲要,各县(市、区)要以全市高产农田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导,在**年12月底前完成本地区高产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编制高产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时,要坚持务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按流域和水系科学布局,将水源、渠系、水利工程、农田结合在一起充分考虑区域内农业用水的供需平衡;要将土地平整与提高地力结合起来,搞好耕作层剥离回填与测土配方,提高耕地质量;要把田间路、生产路与“村村通”工程结合起来,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农业机械下田难等问题;要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骨干渠道建设、大中型泵站改造、水库整险加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旱涝保收;要把零散村庄整治与改水、改厕、改栏、建沼气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结合起来,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要把高产农田建设与订单农业、特色农业结合起来,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各地要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组织其它相关部门及乡(镇、办事处)对辖区内低丘岗地资源进行调查摸底,以乡(镇、办事处)为单位开展普查,查清低丘岗地资源的区位、面积、权属、自然条件、利用现状、适宜用途及改造的主要障碍因素等情况,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相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因地制宜编制县(市、区)低丘岗地改造规划。低丘岗地改造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具体编制工作由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承担。规划要征求发展改革、林业、财政、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意见。

四、整合资源,集中投入

形成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保障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的持续开展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各级政府要为国土资源部门创造条件,预算安排必需的前期工作经费,积极支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投入。同时要鼓励水利、农业、交通、林业、广电、文化、体育、卫生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各部门项目资金按照其用途集中投入项目区用于相关内容建设,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办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产农田和改造低丘岗地。

五、严格制度,强化管理

要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项目建设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等五项制度,严格执行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彻底改变“重项目申报、轻实施管理”的倾向;全面开展检查验收,对弄虚作假或不按进度和质量要求施工、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的项目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停止项目施工、追回项目资金、限制以后项目申报等;对管理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

要搞好工程的后期管护。工程完工后,各地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动群众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管好用好工程设施,落实管护主体、管护人、管护方式、管护措施和管护经费,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工程的最大效益和长远效益。

六、加强领导,落实保障

农村低保整改工作总结例2

一、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上午,柳书记在报告中从三个方面深刻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极端重要性,使我们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我们还可以从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⒈农业和农村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必须。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快发展经济,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和农村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为社会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吃饭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问题,促进粮食生产连续上了几个台阶。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年超过亿吨,粮食供求关系由长期供给严重不足发展到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创造了用世界不到的耕地养活世界人口的奇迹,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是中国农业的最大成就和最大贡献。二是农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测算,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我国农业对工业化的“有形”贡献超过万亿元。目前农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中的贡献率约为。三是农村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据统计,目前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到,在建筑业中占到近。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农民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以上。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仍将是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四是农业为生态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农村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事关全局,非常重要。

⒉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十分必要。由于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从来就是弱质产业。我国人口以上居住在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

首先,从我省的情况来看,虽然我省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目前的小康是不平衡、不全面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趋势日益扩大。××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就已达到元,农村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落后了年以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目前珠三角人均分别是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倍和倍多。

其次,从我市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改观,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二是农村耕地逐年减少。近年我市累计减少耕地万亩,目前全市人均仅有亩,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亩警戒线标准。三是镇级经济实力较弱。全市乡镇可支配财力仅占全市的左右。四是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全市农村人才密度大专以上每万人仅为人,只有城市的十分之一。城乡发展的不协调,使农村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我们只有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因此,建设新农村的问题,是关系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性问题,也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大任务。

二、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两个趋向”论断是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我们制定农村发展战略的重要指针。

从全国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建设和多年的农村改革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财政实力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年预计全国达万亿美元,人均达到美元,全国财政收入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二三产业就业的比重占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从我省来看,对“三农”实施反哺的条件更加成熟。××年,我省总量突破万亿元,人均达到美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占全国;城市化水平达到。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实力的增强,为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我市来看,同样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并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中央和省解决“三农”问题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思路,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为我们建设新农村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经济实力跃上历史性新台阶,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各项储蓄存款双双突破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亿元。特别是随着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投产和中国海油××炼油项目的动工,××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为加快发展县镇经济,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机遇。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思路明确,措施得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大有作为。

三、着力从六个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我们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围绕市委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总体思路和阶段性具体目标,按照柳书记报告中提出的“八个突破、八个提高”的要求,以解决农村“一保五难”为重点,推动全局工作,确保我市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取得明显的成效。版权所有

(一)着力在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上下功夫

我们要以解决“一保五难”为突破口,加大投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市财政将投入万元,用于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各级也要落实配套资金,加快推进。总的要求是:用-年时间,基本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具体任务是:

⒈解决最低生活保障方面。今年,市财政安排万元,用于解决全市低保和五保救济问题,重点解决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元的贫困人口。要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救济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要逐步提高低保标准,今年,龙门、惠东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元、元,提高到每人每月元。到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目前的基础上增长,少部分目前标准较低的地方增长。

⒉解决看病难方面。从今年起年内,市财政投入万元,用于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今年,全市在籍常驻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以上,并在省提高补助标准基础上,市财政补助由每人元提高到元。到年,间中心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卫生站,全市在籍常驻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到年,全面完成薄弱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

⒊解决饮水难方面。目前,已投入万元,解决万村民饮水难的宗工程月底将全面完成。农村改水方面,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每年增加个百分点,覆盖人口增加万人。到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⒋解决读书难方面。今年秋季起免收全市农业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其中,免收农村独生子女户和纯二女结扎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费,对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元家庭和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书费和生活费补助。为此,市财政每年安排多万元,省将补助多万元,各县区负责多万元。同时,到年,全市在补足、配强、优化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按省定标准装备农村学校初中理、化、生实验室间,改造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间、农村小学电脑室间,配备中小学远程教学系统套。

⒌解决住房难方面。目前,全市已完成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剩余户分两年改造完成。市财政每年安排万元,并争取省的资金支持,各县区要安排一定资金,确保到年提前一年完成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⒍解决行路难方面。我市农村公路改造走在全省前列,下来要继续加大力度。力争年前完成全市个行政村公里硬底化公路改造,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标。今年安排万元,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公里。

(二)着力在发展县镇经济上下功夫版权所有

一是要大力招商引资。农村自有资金有限,通过招商引资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利用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县镇工业。要把握当前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机遇,创造条件承接产业转移,把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珠江三角洲的技术、资金、品牌、经营管理等优势结合起来,兴办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产业,不断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增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如龙门县利用资源优势,引进了一批大型水泥项目、旅游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是要加快中心镇、专业镇建设。结合新一轮乡镇撤并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性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乡镇规划体系。要认真贯彻去年全市中心镇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扶持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中心镇的发展。注重培育特色经济和特色城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聚集优势。在继续抓好惠东黄埠、吉隆,博罗园洲、石湾,惠阳淡水、秋长等专业镇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打造更多更具特色的专业镇,使越来越多的城镇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中心,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当前,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仅有家,规模偏小,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为了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今年市财政继续安排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产品和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型、扶贫型、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扩大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

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和高附加值作物,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广泛开展农业科技的培训、教育、宣传、服务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生产水平和效益。突出特色、规模、品牌,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努力争创更多的农业知名品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三)着力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必须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下大力气,多办实事,把基础设施和社会建设投入重点由城市逐步转向农村,加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除要加快推进“一保五难”问题涉及的农村道路、供水、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力争在年前完成宗列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的加固工作,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型水库、分布在乡村的小型堤防工程和排涝泵站等进行全面的维修。同时,加大农田灌区建设和改造力度,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提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要以创建生态示范村和建设绿色生态××为契机,加强农村绿色生态建设,整治农村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农村人居与生产环境水平,努力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建设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村,塑造××农村新面貌。

(四)着力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上下功夫

深化农村改革,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新农村的要求。重点要推进七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要根据免征农业税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和完善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二是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特点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以失地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三是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籍的户口管理制度,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四是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认真落实省批准的《××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实施方案》,稳妥推进新一轮乡镇撤并工作。五是加快县镇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型财政,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政权运转的财力保障机制。六是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市场化改革。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张德江书记提出的土地征用“三条红线”,按照征地补偿上限来补偿农民,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七是推进农村金融保险体制改革。巩固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果,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政策性、合作性和互农业保险体系。此外,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大集体林权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度等。

(五)着力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上下功夫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但目前我市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大部分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一是要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要以省里的“百万农村青年培训工程”为抓手,认真组织实施“××市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扩大智力扶贫,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到年,培训农村青年劳动力万人,每年平均培训万人以上。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二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要进一步改革城乡不平等的就业制度,逐步在县一级实行就业政策、失业登记、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管理的“城乡五统一”制度。近年来,我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累计转移万人,其中去年转移了万人。我们计划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以上,到年,全市新增转移劳动力万人以上。三是继续清理取消各种对进城务工农民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企业,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着力在发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上下功夫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一是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为手段,进一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广泛开展“送文化进农村”、创建“和谐平安社区”活动。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农村的和谐稳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在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免收杂费措施基础上,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使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加强农村教育“四有”工程建设,确保学校要“有符合国家要求的学生宿舍,有符合卫生要求及基本满足学生用餐的饭堂,有卫生、干净的厕所和冲凉房”。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加强在职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留住人才,稳定教师队伍。要按照解决看病难的实施方案要求,抓紧抓好农村卫生设施和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四是重视农村计生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行政策奖励金制、优先优惠制和优待制约并举制,使农村计生对象感到“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此外,要加强农村文体等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从三个方面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全市会议之后,各县区、各镇要尽快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要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认真传达、深入学习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措施,抓好落实。市里已就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刚才,市政府还与县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各县区要根据市里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按照责任书的要求逐项抓紧抓好落实,确保按计划完成任务。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要搞好宣传报道,努力营造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使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深入群众,深入乡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投入。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范围。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形成支农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确保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逐年递增。××年,我市新增可支配财力的一半用于解决“三农”问题,但由于欠账太多,财政投入仍显不足,今年拟将这一比例提高到以上。各县区要做好预算安排,保障新农村建设资金的落实并逐年递增。同时,要发挥金融部门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大社会资金对建设新农村的支持力度。

农村低保整改工作总结例3

一、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上午,柳书记在报告中从三个方面深刻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极端重要性,使我们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我们还可以从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⒈农业和农村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必须。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快发展经济,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和农村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为社会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吃饭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问题,促进粮食生产连续上了几个台阶。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年超过亿吨,粮食供求关系由长期供给严重不足发展到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创造了用世界不到的耕地养活世界人口的奇迹,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是中国农业的最大成就和最大贡献。二是农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测算,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我国农业对工业化的“有形”贡献超过万亿元。目前农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中的贡献率约为。三是农村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据统计,目前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到,在建筑业中占到近。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农民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以上。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仍将是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四是农业为生态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农村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事关全局,非常重要。

⒉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十分必要。由于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从来就是弱质产业。我国人口以上居住在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

首先,从我省的情况来看,虽然我省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目前的小康是不平衡、不全面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趋势日益扩大。××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就已达到元,农村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落后了年以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目前珠三角人均分别是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倍和倍多。

其次,从我市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改观,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二是农村耕地逐年减少。近年我市累计减少耕地万亩,目前全市人均仅有亩,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亩警戒线标准。三是镇级经济实力较弱。全市乡镇可支配财力仅占全市的左右。四是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全市农村人才密度大专以上每万人仅为人,只有城市的十分之一。城乡发展的不协调,使农村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我们只有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因此,建设新农村的问题,是关系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性问题,也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大任务。

二、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两个趋向”论断是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我们制定农村发展战略的重要指针。

从全国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建设和多年的农村改革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财政实力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年预计全国达万亿美元,人均达到美元,全国财政收入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二三产业就业的比重占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从我省来看,对“三农”实施反哺的条件更加成熟。××年,我省总量突破万亿元,人均达到美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占全国;城市化水平达到。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实力的增强,为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我市来看,同样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并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中央和省解决“三农”问题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思路,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为我们建设新农村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经济实力跃上历史性新台阶,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各项储蓄存款双双突破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亿元。特别是随着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投产和中国海油××炼油项目的动工,××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为加快发展县镇经济,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机遇。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思路明确,措施得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大有作为。

三、着力从六个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我们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围绕市委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总体思路和阶段性具体目标,按照柳书记报告中提出的“八个突破、八个提高”的要求,以解决农村“一保五难”为重点,推动全局工作,确保我市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取得明显的成效。版权所有

(一)着力在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上下功夫

我们要以解决“一保五难”为突破口,加大投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市财政将投入万元,用于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各级也要落实配套资金,加快推进。总的要求是:用-年时间,基本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具体任务是:

⒈解决最低生活保障方面。今年,市财政安排万元,用于解决全市低保和五保救济问题,重点解决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元的贫困人口。要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救济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要逐步提高低保标准,今年,龙门、惠东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元、元,提高到每人每月元。到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目前的基础上增长,少部分目前标准较低的地方增长。

⒉解决看病难方面。从今年起年内,市财政投入万元,用于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今年,全市在籍常驻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以上,并在省提高补助标准基础上,市财政补助由每人元提高到元。到年,间中心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卫生站,全市在籍常驻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到年,全面完成薄弱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

⒊解决饮水难方面。目前,已投入万元,解决万村民饮水难的宗工程月底将全面完成。农村改水方面,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每年增加个百分点,覆盖人口增加万人。到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⒋解决读书难方面。今年秋季起免收全市农业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其中,免收农村独生子女户和纯二女结扎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费,对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元家庭和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书费和生活费补助。为此,市财政每年安排多万元,省将补助多万元,各县区负责多万元。同时,到年,全市在补足、配强、优化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按省定标准装备农村学校初中理、化、生实验室间,改造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间、农村小学电脑室间,配备中小学远程教学系统套。

⒌解决住房难方面。目前,全市已完成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剩余户分两年改造完成。市财政每年安排万元,并争取省的资金支持,各县区要安排一定资金,确保到年提前一年完成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⒍解决行路难方面。我市农村公路改造走在全省前列,下来要继续加大力度。力争年前完成全市个行政村公里硬底化公路改造,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标。今年安排万元,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公里。

(二)着力在发展县镇经济上下功夫版权所有

一是要大力招商引资。农村自有资金有限,通过招商引资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利用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县镇工业。要把握当前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机遇,创造条件承接产业转移,把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珠江三角洲的技术、资金、品牌、经营管理等优势结合起来,兴办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产业,不断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增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如龙门县利用资源优势,引进了一批大型水泥项目、旅游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是要加快中心镇、专业镇建设。结合新一轮乡镇撤并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性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乡镇规划体系。要认真贯彻去年全市中心镇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扶持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中心镇的发展。注重培育特色经济和特色城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聚集优势。在继续抓好惠东黄埠、吉隆,博罗园洲、石湾,惠阳淡水、秋长等专业镇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打造更多更具特色的专业镇,使越来越多的城镇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中心,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当前,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仅有家,规模偏小,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为了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今年市财政继续安排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产品和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型、扶贫型、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扩大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

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和高附加值作物,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广泛开展农业科技的培训、教育、宣传、服务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生产水平和效益。突出特色、规模、品牌,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努力争创更多的农业知名品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三)着力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必须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下大力气,多办实事,把基础设施和社会建设投入重点由城市逐步转向农村,加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除要加快推进“一保五难”问题涉及的农村道路、供水、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力争在年前完成宗列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的加固工作,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型水库、分布在乡村的小型堤防工程和排涝泵站等进行全面的维修。同时,加大农田灌区建设和改造力度,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提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要以创建生态示范村和建设绿色生态××为契机,加强农村绿色生态建设,整治农村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农村人居与生产环境水平,努力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建设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村,塑造××农村新面貌。

(四)着力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上下功夫

深化农村改革,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新农村的要求。重点要推进七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要根据免征农业税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和完善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二是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特点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以失地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三是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籍的户口管理制度,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四是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认真落实省批准的《××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实施方案》,稳妥推进新一轮乡镇撤并工作。五是加快县镇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型财政,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政权运转的财力保障机制。六是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市场化改革。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张德江书记提出的土地征用“三条红线”,按照征地补偿上限来补偿农民,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七是推进农村金融保险体制改革。巩固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果,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政策性、合作性和互农业保险体系。此外,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大集体林权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度等。

(五)着力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上下功夫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但目前我市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大部分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一是要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要以省里的“百万农村青年培训工程”为抓手,认真组织实施“××市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扩大智力扶贫,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到年,培训农村青年劳动力万人,每年平均培训万人以上。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二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要进一步改革城乡不平等的就业制度,逐步在县一级实行就业政策、失业登记、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管理的“城乡五统一”制度。近年来,我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累计转移万人,其中去年转移了万人。我们计划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以上,到年,全市新增转移劳动力万人以上。三是继续清理取消各种对进城务工农民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企业,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着力在发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上下功夫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一是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为手段,进一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广泛开展“送文化进农村”、创建“和谐平安社区”活动。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农村的和谐稳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在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免收杂费措施基础上,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使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加强农村教育“四有”工程建设,确保学校要“有符合国家要求的学生宿舍,有符合卫生要求及基本满足学生用餐的饭堂,有卫生、干净的厕所和冲凉房”。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加强在职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留住人才,稳定教师队伍。要按照解决看病难的实施方案要求,抓紧抓好农村卫生设施和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四是重视农村计生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行政策奖励金制、优先优惠制和优待制约并举制,使农村计生对象感到“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此外,要加强农村文体等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从三个方面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全市会议之后,各县区、各镇要尽快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要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认真传达、深入学习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措施,抓好落实。市里已就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刚才,市政府还与县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各县区要根据市里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按照责任书的要求逐项抓紧抓好落实,确保按计划完成任务。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要搞好宣传报道,努力营造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使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深入群众,深入乡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投入。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范围。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形成支农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确保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逐年递增。××年,我市新增可支配财力的一半用于解决“三农”问题,但由于欠账太多,财政投入仍显不足,今年拟将这一比例提高到以上。各县区要做好预算安排,保障新农村建设资金的落实并逐年递增。同时,要发挥金融部门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大社会资金对建设新农村的支持力度。

农村低保整改工作总结例4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上下切实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依托市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增加资金投入,强化基础建设,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培植,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农民稳定增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03亿元,比上年增加3.29亿元,增长1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687元,比上年增加182元,增长12.1%。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产量产值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8.6万亩,比上年下降1%,实现粮食总产41.5万吨,增长1.7%。甘蔗面积89万亩,增长35.8%,产量408万吨,增长25%,农业总产值8.5亿元,增长12.2%。新种茶叶3.43万亩,茶园面积达19.7万亩,增长18.4%,产量8868.6吨,增长27.1%,产值0.92亿元,增长22.3%。天然橡胶总面积达12万亩,增长21.2%,产量6207吨,增长6.8%。

二是优势产业发展强劲,产业水平提高。全*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加快了畜牧产业和林产业发展步伐。全年生猪出栏43万头,增长8.3%,存栏59.6万头,增长2.7%;大牲畜出栏3.5万头(匹),增长12.94%;存栏19.89万头(匹),增长1.7%;家禽出栏328.7万只,增长39%。肉类总产量5万吨,增长11.1%,禽蛋产量1970吨,增长18.5%,牛奶产量1585吨,增长30.5%,实现畜牧业产值6.35亿元,增长9%,畜牧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1.4万亩,实施低产用材林改造项目造林1.79万亩,西南桦等速生珍贵用材林基地、竹藤基地、澳洲坚果等干果基地、石斛等非木质林产品基地稳步推进;完成育苗面积1344亩,产苗木9280万株。实现林业产值3.76亿元,增长10.5%。

三是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增收亮点突出。全年完成冬季农业开发总面积71.24万亩,农产品开发总量41.04万吨,实现农业产值3.63亿元,增长12.4%;开发区农民人均开发收入560元,增长17.6%。优质特色水产品养殖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稻田养殖16.1万亩,池塘养殖3.65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1.44万吨,增长13.5%,实现渔业产值1.25亿元,增长13.5%。随着特色农产品开发,订单农业面积增加,全年共完成订单面积14.34万亩,订单农产品5.21万吨。冬季农业开发和特色水产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四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效益逐步显现。全年新种柠檬、咖啡、麻竹、澳洲坚果、云南皂荚共5.7万亩,全*“一县一品”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基地总面积达29.7万亩,增长24%,实现农产品总量4.75万吨,实现农业产值6954万元。创新产业基地稳步发展,效益逐步显现,成为拉动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五是龙头培育有新发展,带动能力增强。*年,全*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有25家;有重点龙头企业21户。其中: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企业17家。通过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经营机制,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高,实力逐步雄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六是农业科技不断进步,良种良法普及。全*良种推广面积达90%以上。其中:水稻良种率达98%,甘蔗良种率达80%。农机化推广力度加大,完成大田农机作业面积150.61万亩次,有计划地组织了农机跨区作业。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有效地推动了优质农业的发展。

七是扶贫开发扎实推进,脱贫步伐加快。全年实施整村推进135个村,投入资金1680万元。其中:省级扶持64个村,投入资金970万元;*级扶持71个村,投入资金710万元。实施扶贫安居工程5350户,投入资金1605万元。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扶贫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植支柱产业和发展特色产业的信贷扶持力度,产业扶贫稳步推进。实施了两个省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完成了515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安置就业351人;完成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380人,输出1327人。全年共解决2.5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八是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得到实惠。全面落实了中央和省关于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燃油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通过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金额达1120.66万元,人均减负13.31元;兑付各类补贴资金5352.71万元,80多万农业人口直接受益。

九是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加大,农民增收门路进一步拓宽。全年培训农民工13037人,培训后转移输出10212人;全年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2060人,完成省下达计划数12000人的183.8%,比上年增长24.5%。其中:政府组织转移9886人,自发转移12174人;境外转移4405人,省外转移3900人,县外转移5798人,县内转移6826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3089.32万元,增长32.8%。

十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8133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解决了3.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不同标准的高稳产农田2.09万亩;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3181户,完成计划任务的106%,完成节柴改灶1131户,完成计划的113.1%。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全*在10个自然村组织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试点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了扎实起步;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启动了全*殡葬管理改革、国营农场税费改革工作和潞西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深化了供销社、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农村信用社等各项改革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尽管去年我*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明显,但从总体看,当前我*农村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农业正处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爬坡阶段,农民正经历着从传统迈向现代、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艰难跨越,农业农村仍然是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与全省、全国相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更加艰巨,“三农”工作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去年我*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呈两位数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但绝对数依然较低,仅为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50.5元的74.96%,仅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87元的48.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不断扩大趋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环境的差距更为悬殊。农民收入水平的偏低与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仍然是制约农业产业加速提升、农民增收缓慢的瓶颈。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足,水利化程度低,农田灌溉保证率不高,抵御洪旱灾害的能力不强。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偷砍盗伐、乱砍滥伐现象的存在,一些地区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水源枯竭、河流干涸,水资源污染日益加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研究解决。

二、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第五次党代会,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对于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德宏建设显得十分重要。今年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35.5亿元,增长10.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达到1755元;乡镇企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12%。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实现以上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县市要按照*委、*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尽快编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在抓好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全*50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今年*级财政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新农村试点村建设补助。各县市也要根据财力情况,安排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要积极探索符合*情、县市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要将扶贫整村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抗震民居改造、工程移民搬迁、扶贫易地搬迁等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本着“渠道不变、任务不变、用途不变”和“统筹规划、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集中整合各项支农项目资金,扩大全*不同形式、不同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模。

(二)围绕增收,狠抓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要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注重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巩固提高粮、糖、茶、胶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产业、冬季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到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开发潜在产业,努力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全面实施农产品特色基地培育、产品质量提升、名品名牌推进等工程,促进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集约化发展。要按照“基地联动、龙头带动、投入拉动”的思路,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抓好优质稻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粮食产业工程,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50万亩。甘蔗生产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狠抓“吨糖田”、“高优”蔗园建设,实现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424万吨以上,平均单产达5.3吨,甘蔗良种率达85%以上。茶叶生产要在继续加强茶园建设,突破加工环节、强化市场监管、推进品牌建设、完善发展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新种茶叶2.65万亩,使全*茶园总面积达22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万吨,综合产值达1.8亿元。天然橡胶生产,继续抓好热区土地资源与橡胶种质资源的优化配置,完成橡胶种植2万亩,使全*橡胶种植面积达14.5万亩,力争产量达到8000吨,综合产值2亿元。畜牧业生产要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尽快把草山草场、饲草饲料和种源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畜牧产业发展优势,加快草食畜的发展,围绕打造“德宏水牛肉”、“德宏水牛奶”两大品牌,做大做强畜牧业,并在深度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上加大力度,力争肉蛋奶总产量达5.88万吨,增长10%;畜牧业产值达7亿元,增长10%。同时,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产业健康顺利发展。林业产业要继续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重点抓好退耕还林、珍贵用材林等林产业建设,完成11.31万亩造林任务。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经济林果基地,重点抓好柠檬、咖啡、麻竹、澳洲坚果、云南皂荚、魔芋等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基地建设,使柠檬面积达5.2万亩,咖啡达7万亩,麻竹达14万亩,澳洲坚果达4.55万亩,云南皂荚达4万亩。渔业重点抓好特色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完成稻田养殖面积12万亩、池塘养殖面积3.6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7万吨。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努力做到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平有大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大突破,产业带动能力有大提升,农产品原料基地有大发展。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着力培育特色农业基地。积极参与全省跨行政区域的农业产业化原料基地建设,发展特色作物、特色经济林果基地和特色畜产品。二是着力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外引、内联”的原则,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选择瑞丽红瑞柠檬公司、潞西宏天公司、陇川集强麻竹公司、盈江澳洲坚果公司、潞西遮放贡米公司、潞西生态茶叶公司等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前景好、带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在进一步落实信贷和税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给予大力扶持。鼓励龙头企业联基地、联农户,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扩大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数量。重点打造“经瑞柠檬”、“德宏小粒咖啡”、“陇川麻竹”、“盈江澳洲坚果”、“遮放贡米”、“德宏水牛”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四是着力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县市要鼓励龙头企业、供销社、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及农村能人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生产资料、技术指导、注册商标、销售流通等服务。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利方面,今年要重点抓好麻栗坝水库、盈江大型灌区节水配套等续建工程建设;争取盈江回龙河水库、瑞丽江国界河流治理二期工程、大盈江盈江段交汇口防洪治理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增解决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针对山区水源工程建设严重滞后、抗旱水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加快推进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加大山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力度;继续抓好农田建设,确保完成1.9万亩高稳农田和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着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工程,搞好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做好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积极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发展清洁能源,新建沼气池3000户,农村改灶1000户。同时,利用现有网络,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实施“数字乡村”工程,构建覆盖全*的农村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五)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快扶贫攻坚进程。扶贫开发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巩固温饱成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为目标,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力争在整村推进、产业扶贫、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帮扶上取得新突破。一是要按照“五通、四改、三建”的要求,改善农村饮水、住房、道路、通信、电力、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实施好省、*帮扶的202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切实做到实施一个村、巩固一个村、能够自我发展一个村。实施中要统筹考虑生产发展、村容整治和极少数贫困农户安居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要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二是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夯实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三是要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增强和扩大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规模,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力争今年完成培训转移5000人。四是健全完善各级扶贫工作定点联系、挂钩扶贫机制,广泛汇集社会力量,形成更加强大的扶贫攻坚态势。

(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要紧紧围绕增产增效、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减灾增效的要求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型农民培养,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运用。一是要进一步扩大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范围,提高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水平;二是继续推进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工程,整合*内农业科技资源,抓好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新品种选育和高产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三是广泛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农村科普教育,深入实施“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素质提升工程,推动培养新型农民工作迈出新步伐;四是积极推动涉农企业加快科技创新,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向基地农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五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为核心,加快构建新形势下政府主导与农民参与相结合的农技推广新机制,为夯实农业科技基础、优化高效服务农民群众提供条件;六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七是加快以良种良法为主的农业科技进步。实施“种子工程”,抓好农作物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抓好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试验、示范;八是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栽培技术。

(七)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农村民居安全工程建设。从我*地质灾害频发的实际出发,各级政府和国土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真正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深入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搞好地质灾害普查和调查,制定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加强地质灾害报告。各级民政、水利、农业、气象、水文、建设、地震等有关部门要按相关预案的规定,充分履行救灾职责,主动开展抗灾救灾,切实加强沟通协调,合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从今年起,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多方筹集资金,在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和历史上地震多发区,对房屋非常简陋、住房非常危险、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农户住房实施抗震加固改造,确保加固改造后的农户住房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今年,我*要在潞西、梁河、盈江3县市完成48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其中:拆除重建1800户,加固改造3000户。

(八)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今年,要在中央、省的支持下,农业、劳动、扶贫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培训指导、搞好服务,力争完成省下达的培训农村劳动力8000人、新增转移5000人的培训转移任务。*县市也要依据财力情况,相应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投入力度,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要根据用工单位的实际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狠抓培训质量,提高参训农民转移就业的竞争力和稳定率。要进一步落实好中央、省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保护,努力探索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维权组织化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九)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根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的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积极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改革,实现“三建立、两促进”的目标,即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上述任务和目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新理念、新部署上来,更加努力地转变政府职能,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更加有效地贯彻落实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农民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农村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十)加大投入,逐步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村)、“两个主要”(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一个加大”(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的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切实做到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并立足本地实际,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胆创新投融资机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三农”投入不足的问题。今年*级财政预算安排已经进行调整,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2000余万元资金,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发展、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其中*财政筹措新增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570万元,用于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贴息资金100万元,茶叶产业发展贴息资金150万元,畜牧业发展贴息资金200万元,生物资源创新产业(柠檬、咖啡、麻竹、澳洲坚果、云南皂荚、魔芋)发展资金120万元。各县市政府也相应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要建立支农资金整合机制,建立各级政府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支农资金整合协调机构,按照“政策不变、渠道不乱、投入不减、管理不松、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原则,以县市为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把各种渠道投入农业农村的相关支农资金,整合捆绑使用。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开展“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担保方式,加大农村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三农”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农业银行要深入实施金融服务“三农”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资金实力、机构网点以及支农经验丰富的优势和作用,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切入点,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扩大农业贷款规模,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农村信用社要把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运输贮存、农村个体工商户及发展前景好的乡镇企业等,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给予倾斜;农业发展银行要增加对粮油收购、调销和储备业务的信贷支持力度,并由主要支持流通向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其他商业银行也要增加“三农”信贷资金投放,为加快我*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金融保障。

三、抓好会议精神传达贯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会后,各县市、各部门要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制定有效措施,研究提出贯彻意见,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贯彻下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省政府、*政府今年确定的十件实事中,有八件是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承办单位要尽快与省直相关部门沟通对接,落实项目资金,分解下达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制定措施方案,搞好督促检查,确保八件涉农实事办好办实。今年国家将进一步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加大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力度,较大幅度增加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奖励补助,增加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增加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研究政策,准备项目,争取中央和省更大的支持。在抓好会议精神传达贯彻的同时,着重抓好当前的几项工作:

(一)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防汛工作。要围绕为大春生产服务,加快水毁工程修复、灌溉渠系配套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度。汛期即将来临,各级防汛抗旱部门要组织和调动群众,搞好汛前安全检查,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明确防汛责任,落实防汛措施,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二)抓好小春作物后期管理和春耕备耕。当前,冬种作物收获期尚未结束,部分小春作物还处于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结合春耕备耕,指导农民搞好作物收获、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确保冬季农业增产增收。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协调搞好大春生产种子、化肥、农膜、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的调拨供应和支农信贷服务。同时,加强春耕备耕农资监管,保证放心农资供应。

(三)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当前正值春夏之交,是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县市、各有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部署,加大防控力度,狠抓措施落实,确保不因工作失职、失误导致疫情发生,确保境外重大动物疫情不传入我*。

(四)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工作。按照全省林改现场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委*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潞西市林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瑞丽(含畹町)、陇川、盈江、梁河4县市要全面启动林改工作,每个县市先行选择3个乡镇进行林改试点,分年度逐步推进,到2009年全*所有乡镇全面完成林改工作。今年,*级财政将筹措500万元林改工作经费,根据各县市不同情况,对开展林改试点的乡镇、村委会林改工作经费给予适当补助。各县市要严格按照*委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抓紧组建林改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筹措林改工作经费,加快对“两山”、林权纠纷、林地流转等情况摸底调查工作进度。潞西市要在林改试点工作通过省林改办检查验收的基础上,抓紧做好确权发证等后续工作。各级林改办要着手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方案、培训计划等。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全*广泛深入地宣传林改政策和意义,营造全社会关注林改、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的良好氛围,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启动和实施。

(五)做好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相关工作。在省第十八次民政会议上,省政府对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从*年起,在全省范围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形成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机制。全省分为五类地区,其中德宏为四类地区,低保资金除梁河县由省级财政全额补助外,其余4个县市由省级财政补助90%,*县市财政承担配套10%。根据我*实际,*县市配套部分,按*级30%、县市级70%的比例分担。*和县市政府要参照省里的做法,采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追加财政预算和从增收资金中安排等多种方式,认真落实匹配资金,确保农村低保制度的落实。当前,要具体抓好下列工作环节:(1)准确核定保障对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2)科学确定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农村低保对象基本生活。我省将按照月人均补差不低于30元的标准实施保障,低保资金统一从*年1月开始发放。(3)落实配套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推动农村低保工作顺利完成。(4)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提高低保工作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加强宣传教育,切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级民政、统计、扶贫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农村低保制度积极稳妥地实施。

农村低保整改工作总结例5

把农村公共品纳入财政负担范畴。加大转移支付,筹集资金重点保障乡村两级运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优抚、五保户供养、计划生育等方面支出。

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乡村基层组织职能转换和机构调整工作,加大并村并组工作力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改革乡镇财政体制和管理方式,认真研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继续做好乡村债务化解工作。

二、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要继续推进农村“五项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发展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方面,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农业节本增效。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工作与解决“三农”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建立支持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并创新支持方式,在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主要依靠农民自己投工投劳,财政在材料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同时,筹资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安工程。二是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建设县际、县乡公路。三是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将土地出让平均收益的15%专项用于土地开发。四是支持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建设沼气池,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五是严格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加强农村集体土地和征地款管理,解决征地后农民生活保障的问题。六是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林补贴制度,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加大对困难乡镇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较困难乡镇财源建设,同时支持扶贫开发,引导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以贫困村为基本单位,以村级扶贫规划为载体,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投入为核心,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开发。以剩余劳动力转移为重点,整合资金、整合力量集中投人,整村实现扶贫规划目标。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和产业化建设引导性扶持,重点扶持产值达到一定规模的扶贫龙头企业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工作。切实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帮助进城务工农民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增强农民进城的素质能力。要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实施“阳光工程”,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积极创新财政补助方式,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益。

农村低保整改工作总结例6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牵头责任部门:县民政局)。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按规定标准及时、准确、足额发放补助资金,2012年低保标准和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幅度均不低于10%。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不低于172元,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差不低于366元。

2.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牵头责任部门:县民政局)。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不低于5110元,分散供养年人均不低于2310元。(省标准年人均1540元)

3.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牵头责任部门:县人口计生委)。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奖励(特别)扶助;对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的家庭给予奖励;对农村夫妇生育二孩主动结扎的家庭给予奖励;对无单位城乡居民独生子女保健费统筹发放;对计生对象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给予生活补助。确保各项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

4.城市低收入家庭与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牵头责任部门:县建委)。在建廉租房竣工数不少于1552套,廉租房开工不少于1396套,公共租赁房不少于3512套。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保障范围继续扩大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总户数不低于2500户。

5.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牵头责任部门:县残联)。对符合政策规定的265名城镇贫困重度残疾人和1374名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660元。依据应助尽助原则,以实际汇总上报数字为准。

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牵头责任部门:县人社局)。引导城乡居民积极自愿参保,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0万人。

7.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牵头责任部门:县教育局)。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向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和作业本,从秋季学期起免费提供一套印制作业(含寒暑假作业)。继续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

8.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牵头责任部门:县教育局)。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加大统筹力度,完善资助工作机制;确保资助对象认定准确,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9.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农委)。完成新型农民培训任务3464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614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850人。

10.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人社局)。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280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率达到60%以上,使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11.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牵头责任部门:县教育局、县妇联)。确定40个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话、电视机等设施。建设2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添置必要的图书和体育器材。

12.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牵头责任部门:县教育局)。加强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所,改建面积800平方米;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发展6所普惠性幼儿园;创建1所市以上一类公办幼儿园;实施“学前教育券”资助,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完成20%的幼儿教师培训任务。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牵头责任部门:县卫生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不低于55%。市级机构全部实行即时结报,历年资金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25%(含10%的风险金)。

14.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牵头责任部门:县民政局)。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降低起付线,提高救助比例,完善梯度救助办法,完善医疗救助卡的使用办法,提高对重点人群的救助水平,增强医疗救助的及时性,加强政策宣传。全年直接用于救助困难群众看病的医疗救助金不低于医疗救助金总支出的70%,医疗救助金结余不高于全年医疗救助金总收入的10%。

15.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机制(牵头责任部门:县卫生局、团县委、县农委)。对艾滋病、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病人及时进行医疗救治,并对其医疗救治费用按规定标准给予减免。2012年,救治艾滋病病人6人,贫困结核病病人50人,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31人。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和血防能力建设。完成淘汰耕牛15头,聘用禁牧协管员19人,完成血吸虫病重点流行村800座无害化卫生户厕的改造任务。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全县30家农村小水厂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卫生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16.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残联)。完成7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对373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每人每年提供500元基本精神药物治疗费用补助。为63名贫困残疾儿童提供医疗康复训练救助,并适配辅助器具。

17.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牵头责任部门:县卫生局、民政局)。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全县免费婚检人数达5350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人数达2000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

18.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牵头责任部门:县财政局)。积极引导、组织和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规定,积极筹措应承担的保费补贴,确保县级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督促保险经办机构及时查勘、科学定损、快速理赔,努力提高理赔兑现率。

19.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水务局、县建委)。积极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延伸集中供水管网,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解决0.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对县自来水厂进行改扩建,并新增5万吨/日供水设备。(县增加内容)

20.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牵头责任部门:县民政局)。加大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力度,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2012年完成湾沚、花桥两所敬老院改扩建任务,新增床位数10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继续推进农村敬老院规范化达标建设。

21.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农委)。2012年,完工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如国家批复有变化再行调整)。

22.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建委、县市容局)。完成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优先解决住房最困难、经济最贫困的农村困难家庭的居住安全问题。

对已建成的垃圾中转站进行后期管护。

23.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交通运输局)。计划改造13座危桥,完工10座。其中,列在省项目库中的开工8座,完工7座;列在市项目库中的开工5座,完工3座。

24.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牵头责任部门:县财政局)。支持和鼓励农民开展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县财政根据农业人口落实奖补资金人均5元以上,开展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村达到99个,参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农业人口数达225968人。

25.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广播电视台)。完成20个20户以下已通电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

26.“农家书屋”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文广局)。建成2个社区农家书屋。

27.家电下乡(牵头责任部门:县财政局)。提高农村的家电普及率,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的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率达到96%。

28.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牵头责任部门:县文广局)。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设施为基础,依托县图书馆、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完成4个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便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29.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牵头责任部门:县卫生局)。纳入新农合统一管理。

(二)市定4项民生工程

1.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牵头责任部门:县民政局)。结合我县实际,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提高救助水平和救助效果,加强政策宣传,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效率。

2.就业扶持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人社局)。推进创业富民工作,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平台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城乡劳动者等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小额担保贷款不少于7000万元,人数不少于7300人。

3.“菜篮子”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农委、商务局)。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增强蔬菜供应能力,保障群众“菜篮子”消费。

新建蔬菜批发市场1个和直销店1个。(县增加内容)

4、农村小学优化布局改造工程及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牵头责任部门:县教育局)。结合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强化师资、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等方面优化全县农村小学教学点布局,进一步深化城乡均衡教育发展。2012年,改造6个教学点。

完成27所学校教育教学装备任务,其中6所学校完成装备达标,并对、年已基本达标的21所学校进行巩固提高。今年完成城东新城学校(暂定名)规划及部分基础工程建设任务。(县增加内容)

(三)县定10项民生工程

1、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供电公司)。年批复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18台;更新配电JP柜18个;整改10KV线路60千米;整改低压线路33千米;整改3728户下户线。

2012年预下达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33台;整改10KV线路35千米;整改低压线路139千米;整改5192户下户线。

2.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牵头责任部门:县卫生局)。增添县级医院医疗设备,对卫生院环境进行改造,完成40个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开展镇村卫生机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

3.县城文明创建巩固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市容局)。更换康辉路等7个路段的路灯,完成三元路和湾新路等8个地段的下水管网的整治,完成公园等地段基础设施维护任务,完成迎宾大道等路段的道路维护任务,完成世纪大道等地段的绿化任务,完成都市花园等小区的环境改造任务,完成等四个镇特色亮点村的建设任务。

4.城乡公共交通建设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交通运输局)。打通开发区到县城的公交线路,做好公交班车向农村延伸,加密县城公交线路和班次。

5.城市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城建档案馆)建设(牵头责任部门:县重点局)。4月底前完成城市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城建档案馆)规划、设计、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建设方案,组织建设并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6.中小学接送用车安全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教育局)。继续加大对中小学幼儿园接送车辆情况进行专项整治力度,建立并完善接送车辆经营和管理模式、对农村偏远地区接送学生车辆实施定额补助,同时全面设置学校门前交通标识,改善学校门前道路等措施,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7.食品药品安全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重点品种安全评价性检测;对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做好饮食安全保障工作;开展村级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开展农村食品药品两员、餐饮业人员培训。

8.棚户区拆迁改造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建委)。完成南路立交桥等区域的拆迁改造任务。

9.县中医院迁址新建(牵头责任部门:县卫生局)。5月底前完成县中医院新址规划、设计、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建设方案,组织建设并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10.农村公路管护和安保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县交通运输局)。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安保建设,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实施荆十路下穿铁路段改造工程,解决道路“卡脖子”问题,实施140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

二、工作要求

各镇、各牵头责任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完善政策,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实施好民生工程,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巩固推进协调机制。各镇、各牵头部门要将民生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建立健全民生工程长效运行机制。按月汇总反映情况,定期通报工作措施、工程进展情况。要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现场管理,认真组织实施。要上下联动,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二)完善惠民政策体系,落实工程后续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工程后续管养制度,特别是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性住房、卫生服务机构、敬老院、乡镇文化站等项目的后续管理机制,要在抓好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后续管理养护,努力实现民生工程效益最大化。

(三)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加强资金保障管理。县、镇财政要优先安排民生工程资金,足额配套资金,优化民生工程资金拨付流程。要建立民生工程资金专户、实行资金专账核算管理,要进一步加快资金拨付进度,保证拨付进度不低于时序进度。各牵头部门要进一步加快资金支出进度,保证支出进度不慢于建设进度。加强对各项民生工程的资金收支、拨付、监管、报表填报等管理工作,保障民生工程项目资金足额配套、及时拨付、专账管理、账务明晰、监管有力。

农村低保整改工作总结例7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农村低保是省政府民生工程重点实施项目,各乡镇要充分认识低保工作的重要性,把农村低保工作放到突出的位置。针对存在的问题,各乡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要抽调专门力量加大对农村低保存在问题的整改力度;民政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工作,使农村低保逐步走向规范化。

二、加大宣传,畅通举报渠道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法规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农村低保的政策、条件和办理程序。宣传单由民政部门统一印制,发放到乡镇。乡镇要发放到户,每个自然庄要张贴宣传单不少于15张。同时,要公示低保享受人员信息,县、乡举报电话,并设立举报箱,畅通举报渠道。

三、针对问题,认真整改

近期,县政府将开展一次全面的整改活动。此次整改活动从月24日开始至10月5日结束,十月中旬各乡镇将整改情况上报县民政局。

1.对部分乡镇存在未实现应保尽保和仍存在“关系保”、“人情保”的问题,各乡镇要组织力量,深入到户,对未实现应保尽保的低保对象家庭和不符合条件纳入的低保人员,认真核实情况,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坚决予以取消。对符合条件未全户保的,按程序张榜公示,村、镇审核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批。

2.对个人档案与电子档案不相符的。乡镇要抽出专人认真对档案进行核对,及时修正(包括性别、18位身份证号码、享受类别及享受金额).

3.对动态管理调整后,人员类别、信息有变化的,要在低保对象个人档案中动态管理栏中注明变化情况。

4.低保对象没有户口及二代身份证的。乡镇要主动和公安部门联系,协调配合,健全二代身份证信息。

5.《农村低保证》未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的,9月底前要确保发放到户。

农村低保整改工作总结例8

 

 

同志们: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这是贯彻省委、市委、县委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统筹兼顾保障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具体行动。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对全县农业农村、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国土绿化、春耕备耕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一会儿,王书记将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客观看待成绩、正视问题差距,增强做好“三农”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去年以来,我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句话二十字要求,紧扣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美丽乡村“三大任务”,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园区建设示范、经营主体培育、水果蔬菜提质、粮食产能丰产、畜牧养殖振兴、苗木花卉改造、农村环境整治、乡土人才回归、一二三产融合“十大工程”,推进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乡风文明、农村生态文明、农村党的建设“六大建设”,推动农业全面转型、农村繁荣进步、农民富裕发展。

(一)脱贫攻坚实现连战连胜。2816人告别贫困。9个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全部完善,入住率99%。31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拆旧复垦848.6亩,复垦率98%。163户危房改造全部完工。实施到村产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57个,带动贫困户受益1689户,享受产业到户3135户,产业覆盖率96.29%。全县出资为9779名年人均收入低于5500元的脱贫人口购买了16元/人的返贫险,为防止脱贫户返贫“上保险”。发放小额信贷xx66.04万元。发挥扶贫救助基金作用,扶贫救助6万元。实施教育扶贫,帮扶补助97.8万元。

(二)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20xx年度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项目、20x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xx年度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横水郝庄4个行政村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50.5万亩,总产量1.65亿公斤。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亿元,同比增长20.7%。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完成16.97亿元,同比增长7.2%。新建大交500亩草莓园区、义沟桥百亩草莓园区、下柏樱桃园区等30个农业产业园区。新增设施樱桃240余亩、草莓设施近400亩。新认证无公害产品12个,认证面积8.89万亩,绿色食品认证2个(山楂和苹果),认证面积各2万亩。13个美丽乡村创建项目、20xx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5个试点村项目全部完成。在农业科技增量改革上,确立了试点13个,建立起农民与科技人员利益联结机制。在农村宅基地改革上,拆除了xx5户废弃住宅,腾退了154.5亩土地。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完成了xx9个村股权量化。

(三)农村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4.34万人,参保率达 99.5 %,其中农村居民21.6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5983 万人,参保率达 100% ,其中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37xx8 人。征缴保费 2278.3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710元,同比增长9.9%。全县共纳保5886人,涉及农村低保44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兜底2851人。新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5所,正常运营59所。加强技术推广指导和培训服务,实施总投资35万元的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遴选xx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员,指导服务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30个。组织33名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分赴四川农大、运城农业职业学院、省水利职业学院、省畜牧兽医学院的集中培训与农技人员日常培训。今年完成农民培训500人。扫黑除恶纵深推进,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文物犯罪团伙8个。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农业特色不强。樱桃、山楂等农业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未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上做得不深入,在产业链开发、价值链提升、政策链扶持上推进不到位,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与居民消费升级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

       二是农业产业化层级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产品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加工水平和转化增值率不高,缺乏知名度高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更缺乏药用成份提取等高科技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挖掘不足。

        三是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或农户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同时,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四是涉农资金整合不力。涉农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不足,整体协调不够,资金捆绑整合的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五是干部担当作为不够。一些农口干部“拼”的意识不强、“抢”的精神不够、“争”的力度不大、“跑”的劲头不足,谋划包装实施项目的能力欠缺,运用财政资金撬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法不多、方式不活、成效不显。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抓重点攻难点,完成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做好总结宣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咬定脱贫攻坚决战完胜总目标,落实责任、强力推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一要深化思想认识,深入学习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群众意识,站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对一些突出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研究、主动出击,做到不松劲,不懈怠,响鼓重槌,确保攻坚态势不减。

二要压紧主体责任,党政主要领导每月到贫困村调研不少于2次,每月最少召开1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有帮扶任务的县直单位一把手每月到所包村调研不少于1次,做到以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体现看齐紧跟,以决战完胜的实际成效践行初心使命。

三要做好驻村帮扶,在全面收官之年切实做到派驻力量、帮扶投入、驻村时间、管理力度“四个不减”,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各派出单位严格按照“一村一队、一队三人”的要求配足配强驻村干部队伍,各驻村工作队按照“五天四夜”驻村工作要求,落实脱产驻村制度,做到吃住在村。县干部驻村帮扶领导小组要严格落实“红黑名单”“双月评议”“季度交流”机制。财政部门和帮扶单位继续落实帮扶经费保障,落实好驻村帮扶工作经费和生活补助,加大帮扶项目支持力度。组织部门要抓实扶贫干部政策培训,切实提高驻村帮扶干部业务水平。

(二)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突出重点、整体提升

        一要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紧盯剩余的88户253名贫困人口,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控辍保学“一生一案”要求,坚决落实义务教育“县管校聘”管理政策和职业教育国家奖助金。扶贫部门要落实好“雨露计划”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失学、一人辍学。卫健部门要精准实施“三保险、三救助”政策,确保病有所医、应治尽治;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住建部门要做好住房保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0户,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水务部门要严格对照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评价指标,加大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力度。

二要防控特定人群返贫风险。紧盯941人的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抓好动态管理常态化,加强返贫监测预警,落实动态帮扶要求,确保不发生大的返贫致贫问题。紧盯1275人的兜底户,落实好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性政策和健康扶贫、养老保险、残疾人帮扶等综合性政策,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三要提升产业扶贫支撑力度。农业部门要牵头抓好扶贫产业的摸底核查,建立扶贫产业数据库。加强科技人员指导和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群众经营管理能力。扶贫部门要实施好9个扶贫产业项目,以“带贫”为中心,强化经营主体带贫责任,构建“带得稳”“带得准”的产业扶贫带贫机制。供销社要组织产销对接,深化消费扶贫,解决扶贫产业产品“卖难”问题。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确保贫困群众实现贫困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的“五有”目标。

四要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人社部门要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培训力度和培训精准度,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对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技能掌握、就业意愿等全面排查摸底,建档立卡管理;要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精准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做到对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一年培训不少于2次。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走出去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五要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统筹做好拆旧复垦扫尾工作,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防止住新不拆旧。同时加快复垦工作进度,充分利用迁入迁出地资源,鼓励支持搬迁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增加收入。对原有旧房应拆尽拆,应垦尽垦,整体推进“空心房”“空心村”治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六要全面提高脱贫成色。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对照“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要求,对照脱贫标准,对照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20xx年脱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和省委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反馈问题,结合“脱贫攻坚百日行动”要求,全面排查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措施。县直部门不仅要从各自层面、各自领域排查整改问题,还要加强对乡镇的督查指导,推动整改落实彻底到位。

        分类整改,建立“措施清单”。对于“三保障”等直接影响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落实”不到位等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涉及单位要拿出针对性措施,立行立改;对于产业就业支撑不够、内生动力不足等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要有总体安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化解风险,建立“责任清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重点关注产业项目后期管护、小额信贷逾期等问题,持续开展、动态跟进,责任到人。以乡镇为单位,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对涉贫工程项目逐项“过筛子”,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同时,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监管,严格公告公示程序,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三)紧盯精神扶贫本质脱贫,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持久发展

一要发挥主体作用。深化扶贫扶志,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革除“等靠要”懒惰思想观念;精准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选育培训,实行帮扶措施与群众参与挂钩,合理设置公益岗位,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坚定信心,主动脱贫,防止“泛福利化”“政策养懒汉”。

二要革除陈规陋习。教育群众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培育诚实劳动光荣、脱贫致富光荣的社会风尚;规范乡规民约,引导移风易俗,抵制奢侈浪费、大操大办等不良习俗,全力破解薄养厚葬、封建迷信、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建设文明乡风,改善精神面貌。

三要营造浓厚氛围。在普查准备下功夫,组织人员对建档立卡进行清理核实,夯实基础工作,核准基础数据、备齐基础资料,查缺补漏,提炼经验,选好亮点,重点是贫困村、贫困户进入和退出程序资料,做到有备可查、有迹可循,确保工作经得起普查检验。在汇总整理上有成果,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归整脱贫攻坚档案,完成好总结报告、典型案例、数据统计等汇总整理工作。在正面宣传上见成效,抓好脱贫攻坚成就宣传报道,向国家和省市级媒体推送我县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宣传、网信、信访等部门密切配合,对涉贫舆情涉贫信访逐一核处,妥善应对。组织、扶贫部门要选树先进典型,评选推荐脱贫攻坚奖和“双先双模”,对在扶贫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扶贫干部要表彰激励。

三、补短板强弱项,落实农业稳产保供、农民增收总要求,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保增收: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

一要全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打造中条山农旅融合特色养殖农业经济带、呼北线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经济带、紫金山有机旱作农业中药材种植农业经济带;建设以上吕、柳泉、西灌底、东录为主的现代设施樱桃生产集聚区,以郑柴、槐泉、郇王为主的优质山楂产业集聚区,以浍南、大交、磨头为主的优质草莓产业集聚区,以小祁、大角为主的优质中药材产业集聚区,以下柏、范必为主的优质樱桃产业集聚区,以郝家窑、白家涧、陈村、迴马岭、绛北大峡谷为主的农旅融合集聚区,以维之王、隆立康、康园泰为主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以陈村创业园为主的农村电商集聚区,以北步康、上高池、东牛坞为主的有机旱作农业集聚区,以东吴、沟西、路村为主的畜牧养殖集聚区。

二要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创建全国特色农业高科技示范区”这一目标,按照“扩规、提质、强管、增效”的创牌要求,打造10个规模化现代农业园区。积极申报创建绛县山楂、樱桃省域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市级园区2个。创建以小祁为中心的万亩中药材园区,以下柏、范必、史村为主的万亩富硒樱桃生产园区。

(二)补短板:多措并举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一要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和管网老化改造巩固提升工程。争取中央维修养护资金,完成里册、张上、巩村3座水库维护建设,提高水库防洪保安能力。实施磨里峪河沟道防洪治理工程,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抓好槐泉、陈村、涑水、续鲁4个中型灌区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工作。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完成窄路面拓宽工程51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32公里、养护提质工程56公里。坚决打击私挖乱采,严格非煤矿山监管。

二要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启动23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每个乡镇改扩建一所100人以上的寄宿制学校。大力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加强订单式培训,完成农民7509人培训,开拓劳务市场。实施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数字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项目,加大图书下乡活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签约工作内涵建设,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

三要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古绛镇南城村、柴家坡村、尧寓村、大交镇北坂村四个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1xx个行政村配备2000个垃圾桶,改装100个村庄垃圾清运车。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3个乡镇13个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完成4000座农村户用厕所改造。

        以“一拆三清一改”(拆违治乱,清垃圾、清河道沟渠、清畜禽粪污,改变不良习惯)为主要内容,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打造大交镇(涉及北册村、范壁村、续鲁峪村、大交村、么头村)、磨里镇(涉及东官庄村、迴马岭村、西尧村、磨里村、河王村)2个美丽乡村集中连片示范片区,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省级示范村柳庄村建设项目,引领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持续抓好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完成1.3万亩造林任务(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6000亩、封山育林5000亩,重要水源地造林2000亩)。每个乡镇建设2000平米以上的公园,实现全覆盖。开展“一村万树”行动,打造3-5个森林村庄。坚持“建一个园区、修一条道路、绿一片土地”,完成乡镇造林绿化8000亩以上、通道绿化80公里以上、园林村建设25个、凋敝宅基地绿化100亩。

(三)保供给: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生猪产能恢复

一要抓好粮食生产。完成总投资1147万元的20xx年度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总投资2040万元的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在横水、古绛、卫庄、南樊等4个乡镇14个村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建设2.37万亩。

二要稳定生猪生产。加大产地检疫监督检查力度,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强化技术服务,增强生猪产业风险防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大象集团养殖项目建设,力争牧原集团等1-2家大型企业入驻。

三要强化项目建设。实施总投资746万元的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在郝庄、横水、安峪、大交4个乡镇实施秸秆还田8万亩、能源化饲料化利用4.6万亩。推进投资1598万元的“中国好粮油”项目。实施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用活农业部政策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小规模土地流转,建设8-10个基础设施完善、科普采摘旅游、地域特色鲜明,体现观赏性、富有趣味性、突出互动性的家庭农场。加快农村“煤改电”电网升级改造。实施2020年农村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项目,推广生物质锅炉1000户。

四要做好春耕备耕。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调农业、农机、公安、交通等部门,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配件等生产资料调运保供工作。强化重点产业服务保障,组织协调800余台农机投入春耕。开展工作指导,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做好果树、蔬菜、草莓管理以及露地果树修剪工作。全面启动各类灌溉设施,落实农田水利保春浇行动。

(四)抓改革:激活发展动能,全面多点发力,纵深扎推进农村5项重点改革

一要深化农村科技增量改革,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服务,与农民签订合同,收益分成,合理取酬,实现双赢。

二要深化“村社一体化”改革,力争年底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拆除100户废弃住宅。

三要深化农业科技增量改革,以13个试点为示范,推动全县农技人员服务生产一线,支持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

四要深化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改革,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行动,年内培育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3家、县级示范社4家,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服务带动能力。借助农业生产托管试点,申请省级财政扶持资金500万元,完成托管面积5万亩。

五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登记赋码和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工作,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监管平台。

(五)善治理:强化基层党建,导扬社会风化,引领农村社会治理

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树立“抓政治、强队伍、促发展”工作思路,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专项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各类组织向村党组织汇报、带头人队伍建设、示范党组织创建、基层干部关怀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党建促脱贫攻坚八个专项行动,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二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要强化道德滋养,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新时代绛县精神、广泛开展各类先进模范学习宣传。精心选树先进模范典型,开展绛县第五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推进“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实现常住户数40%的创建任务。开展文明乡风活动,大乡镇要建立不低于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乡镇要建立不低于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三要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两会一队”“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农村巷长、网格员作用,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整治力度,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权益。深化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实做细做好各类利益诉求群体信访维稳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农村低保整改工作总结例9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南麓,是重要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市域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人均耕地只有0.95亩,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足够的资金,加之矿区塌陷、占压及村民多占宅基地等影响,致使农村居民点占地规模过大,人均用地多,土地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优势的形成和发挥,阻碍了农村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

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大,人均用地多

目前泰安市共有3597个村,117.99万农村住户,农业人口372.7万人。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大,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60640.5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全市农村人均占用居民点面积162.7平方米,高于国家《村镇规划标准》规定的人均居民点用地上限150平方米。从各县市区的用地情况来看,人均用地最低的是泰山区,为133.93平方米;人均用地最高的是东平县,为168.79平方米。

农村居民点分布散乱,土地利用率低

全市农村居民点规模大小不一,且分布散乱。这一方面把农用土地分割得支离破碎,难以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又使建设用地不能集聚成片,不利于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阻碍了农村居住环境水平的提高。

大部分村庄内部由于缺乏规划,宅基地乱占乱建,造成村庄布局结构混乱,土地利用率低,土地闲置面广量大。有的村内空闲地多,形成“空心村”;有的住户建新不拆旧造成一户两宅甚至多宅现象;有的村民迁居外地仍保留宅基地;多数村庄居住分散,宅基地利用不充分。村庄布局散乱造成土地闲置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大量土地资源浪费,村内公共设施无法合理布局,建设用地结构极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居住条件的提高。

全市“城中村”、城边村问题也较严重。“城中村”土地投资强度低,集聚效益差,对城镇建设的总体布局制约性强;城边村土地非法流转严重,对耕地有很强的蚕食性。

农村建设用地受矿区塌陷、占压影响大

泰安市是矿产资源大市,煤炭等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面塌陷及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村庄建设和村民的生产生活。目前,泰安市采煤塌陷、占压土地面积较大的县区涉及肥城市、新泰市和宁阳县。塌陷、占压土地闲置时间长,复垦成本高,难度大。

二、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析

泰安市被批准为第一批挂钩试点地区后,确立了以加速人口、用地、产业集聚为出发点,“撤并自然村、整治空壳村、建设中心村”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总体思路,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村镇建设总体水平,努力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总结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践,主要有4种模式。

整体搬迁整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矿区塌陷及占压影响严重的农村居民点,通过将塌陷及占压区内的村庄整体迁出,另选新址建设新村,将旧村址整理复垦为耕地。采取这种整理模式最典型的是肥城市。该市塌陷区主要分布在老城、湖屯、王瓜店、石横四个镇,涉及71个行政村,总面积5000公顷。目前已搬迁了18个村,正在搬迁的有5个村。石横镇北大留村2003年下半年开始整体搬迁,目前村民已全部搬进了新居。原村址占地897亩,新村规划占地面积402亩,复垦后可净增耕地495亩。新居民点以建设楼房为主,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采煤企业出资在城镇周围建设多层居民楼,逐步向城镇驻地集中。

这种整理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腾空节约土地的面积比例较大;二是易于实现“三集中”;三是农民的生活质量、居住条件提高较大;四是复垦的难度较大。由于矿区村民相对比较富裕,又有矿山企业的资金支持,该类型的村庄搬迁实施相对较容易,但旧村复垦周期较长,需要资金较多。

拆旧建新整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村内空闲地较多的空心村,通过对旧村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闲置土地,整个村庄改造完成后,可腾出三分之一以上土地,新增耕地质量较好。这种整理模式占全市试点面积的80%左右。根据具体整理情况,又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整体拆旧建新。该模式主要是在原村址外就近规划建设新村。这类村集体经济比较雄厚,能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如肥城市石横镇北高余村占用300亩荒坡地建设新村,腾出土地1213亩,净增耕地913亩,同时建起了公园、停车场、老年公寓等设施,村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成为该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典范。

二是滚动发展拆旧建新。该模式主要是按照新村规划在原村址上由村中心向外扩展建设,或者在村边“撕”开一个角向里延伸滚动建设,或者在村边规划一块启动土地,由外向内搬迁滚动建设。该模式主要以建设平房为主,是当前泰安市旧村改造的主要模式。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不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拆迁户新建房屋投资高、投工多、难度大、实施慢等问题。岱岳区范镇施庄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整理前村庄占地890亩,村内旧宅基、空闲地较多,土地浪费现象严重。村庄整理后占地仅290亩,全村沿街统一规划了商住一体的小康楼,昔日的臭水沟治理成了地下排水渠,小胡同整治成了宽畅的硬化公路,旧宅基、空闲地、废弃坑塘变成了耕地,新增耕地600余亩,人均增加耕地0.21亩,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年增加收入300余万元。

归村并点整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自然村比较多、居住分散的大行政村,按照规划将几个自然村归并到一起集中建设中心村。该模式约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改造的8%左右。这种模式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效果均较明显,但由于涉及多个村庄,村民意见较分散,工作难度较大,应注意在尊重村民意见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整理项目,将原半山坡上的6个自然村搬迁到山下归并为1个新村后,道路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经整理复垦,又腾出土地600余亩。

“城中村”改造整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区内,所涉及的村庄大多处在城乡结合部。泰安市在“城中村”改造方面探索较早,确定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政策扶持的工作思路,以推进旧村改造工作。1996年对岱庙办事处市场社区的改造就很典型。旧村改造前,这里地势低洼,居民住房破烂不堪,改造后,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腾出土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设经营摊位1000个,安置居民及下岗职工1500余人就业,4000多居民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街道、市场规划有序,居民收入日益增加,2004年首批跨入“百强村街”行列。从2003年开始,肥城市全部停止了对城区周围35个村新批宅基地以及在原宅基地上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审批,计划利用3年~5年的时间,对35个“城中村”进行拆迁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居住小区,立体发展,向空中、地下要地,“城中村”全部开发改造完成后可腾出土地1.1万多亩。

三、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采取的措施

泰安市在农村居民点整理探索中,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积累了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验。

加强领导,共同协作

实施挂钩政策,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建设新农村,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障。泰安市注重做到“四到位”,即领导到位、宣传到位、政策到位、监察到位。为保证工作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工市领导为副组长,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农业局、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挂钩试点工作的日常调度。同时,市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资金投入,从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挂钩工作。

强化措施,规范操作

为鼓励村庄归并整理,切实搞好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和各县区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农村居民点整理和新农村建设。全市要求,对腾空后的土地,按照开发整理的相关规范及时进行复垦,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给群众留足实惠。肥城市在城区周围村庄整理中,制定了从拆迁、补偿到安置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开发改造的城中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后,招拍挂土地收益扣除规定成本后的净收益的80%返还村里,专项用于旧村开发改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的生产生活保障。

政策引导,重点扶持

一是对旧村改造中腾出的空宅地,经国土部门立项批准并验收合格的项目按复垦面积1:1置换建设用地指标。该项指标优先用于原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及群众安置,其他节余部分,实行有偿使用。对项目建设单位使用挂钩指标的,向用地单位收取一定的挂钩指标款,专项用于群众搬迁和土地复垦整理。二是鼓励零星村庄农户按规划就近迁入本乡镇试点中心村建房落户,跨村建房的农户在原户口村无住宅或拆除原住宅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偿收回宅基地的,新建住宅用地可享受本村村民同样的政策。三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节余的用地,按照一定的标准补贴给村集体,用于新村基础设施配套。

四、做好挂钩试点工作的对策建议

加强宣传,强化指导

要进一步加强对挂钩试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挂钩试点工作作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拓展城镇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重大。今后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让各级领导、乡镇、村,特别是老百姓进一步了解这项工作,关心、支持这项工作。

强化对挂钩试点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分类指导。挂钩试点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同时由于各地、各村情况不同,实施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整理模式,并加强指导,形成上下配套联动、共同参与挂钩试点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局面。

科学规划,优化布局

实施挂钩政策,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整理规划,做到优化布局,有序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为指导,并与其他有关规划衔接,符合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要求,并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组织实施。在编制整理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如何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合理预测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城乡统筹。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因地因时对居民点内部进行总体平面规划设计,对居民点内部各项用地作出近、远期总体布局和具体规划。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及时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效果作出反应。

完善措施,保障资金

实施挂钩政策,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推动新农村建设,要有完善的政策措施保障。要在国家和省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制定符合本地情况的政策措施,保障挂钩政策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施。完善土地登记,明确土地权属,建立农村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清理多占宅基地,做好新旧宅基权属注销替换登记。对一户多宅和宅基地超标准部分、村内空闲地、户口迁出宅基地空置的,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促使其把超占宅基地及闲置宅基地交归集体统一管理,通过经济手段制止多占、超占现象。

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保障体系,加大对挂钩工作的资金扶持。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保障机制,在“政府补一点,乡村自筹一点,农民投工投劳”常规做法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投入,从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扶持资金,以解决有关村的拆旧费用和整理复垦区的资金问题。

内涵挖潜,提高效益

实施挂钩政策,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走内涵挖潜的路子。新农村是人口相对集中、规划到位、基础设施配套的集居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建设新农村,应当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目标,以增进土地效益为根本宗旨。要逐步将住宅分散、容积率低、占地面积大的居民点集中到一起,挖掘存量,变农村建设用地外延扩张为内涵挖潜方式,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因地制宜,以点带面

农村低保整改工作总结例10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有x个行政村,农业人口近x万人,建设社会义新农村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前期,我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方法,选择了各方面条件较好的x村、x村、x村、x庄村先行试点。试点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村容村貌、村庄建设、人居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我们在全镇还大力实施了“强基固本”、“综治固垒”两大工程。“强基固本”工程以农村“三职”干部工资发放为总抓手,以实施“双向”考核规范化管理和推行“五民主两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为手段,以整治后进村班子为重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村综治办主任工资发放为总抓手,通过实施“建、管、述、评”、“三五”百分考核管理机制和试点村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基层组织基础稳固,社会政局稳定,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一)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目前,大蒜基地达到了x万亩,路林、丰产林达到1.2万亩,奶牛养殖突破1000头;完成了坦山片区3000亩退耕还果基地完成苗木更新和新品种引进,新引进大蒜深加工企业2家,总投资500多万元,年加工大蒜2400吨;新发展浅水藕池10处;新嫁接核桃1000亩;新发展大蒜协会、供水协会各1家。为生产发展提供了较大规模的产业支撑。

(二)公益事业全面推进,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度,目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行政村达到100%,人口参保率达到90%,共筹参合资金92万元。二是加快了村村通自来水步伐。今年投资1100万元,力争完成二处水厂及27个村的管道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三处深井的招标工作,其中万庄深井已经开钻。三是继续完善了村村通公路工程。今年上报计划50公里,目前,所有道路全部开工,已有4个村完成计划,其他村正在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大了村文化大院、街心公园建设力度,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x庄村街心公园已完成规划,翟庄村敬老院正在建设,完成后可容纳160位老年人居住。全镇x个村全部安装了科普宣传栏,30多个村完善了文明一条街建设,实现了主干道绿化、亮化。五是新发展“一池三改”生态家园示范村30个,生态示范户1500户。目前,示范村、示范户已全部落实。六是城镇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投资40万元,在商业街两侧各完成了宽4.5米,长2000米的花砖人行道;对商业街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规范了广告牌匾,清除了乱搭乱建,清理了占道经营,实现退路进厅,规范经营;强力推行门前“五包”,确保整治效果;投资50万元,对街心花园的草坪、灌木、灯具进行更新,完善了文体设施,文化广场地面硬化工作正在实施;抓好了现有垃圾场(池)的改造。把商业街现有的5处垃圾场(池)全部改造为半封闭式垃圾池,减少了垃圾二次污染。

(三)开展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村文明水平和农民素质

一是实施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做到“三清”:即剩余劳动力人员清楚、专业技术人员清楚、弱势群体清楚。二是加快了完善农村文明一条街、科普一条街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有线电视、宽带进村,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三是广泛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新乡风、村风、民风,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加工能力低、综合效益差,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品牌效应,低水平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在此同时,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精深加工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财政专项资金力度较弱。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

(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后劲薄弱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相当部分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很大。省、市、县下拔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经营中时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0%,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0%。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化。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特别是社会保障不足

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一般。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优。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区镇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尚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亟需提高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流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欠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维持,因此村级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只有少部分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极不平衡。部分村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政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快推进。”就我镇实际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注重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村的长效机制,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社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进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农村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引进和兴办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进一步推进新村镇建设步伐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严格规划管理,建新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庄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