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四年级册科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05-31 04:42:36

四年级册科学

四年级册科学例1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自然法庭的听证会

本单元是《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册训练重点为“观察提问——猜想假设——实事证据——模型解释——表达交流”科学探究过程中“实事与证据”这一重要环节。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你曾经……”,“假如我们是……”“听证会”。以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可实践性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初步了解和实践事实与证据的搜集过程。

第二单元 我们怎样呼吸

《我们怎样呼吸》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活动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本单元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调查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人体呼吸、空气污染等相关知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本单元由《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三个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第三单元 植物在成长

《植物在成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单元”。二级目标是:能通过长期实验、观察、记录,认识事物,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了较好地达成二级目标,本单元用一个完整的长期种植活动贯穿始终,由《种子发芽了》、《茁壮成长》和《硕果累累》三组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第四单元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四年级下册的第4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这个单元的“二级目标”是“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围绕培养目标,教材设计了“认识太阳”和“太阳,我们的朋友”两个探究性活动。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机械

《生活中的机械》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由《机械是什么》、《制造平衡》、《我能撬起地球》、《我的滑轮》四组综合性探究活动组成。

第六单元 揭开燃烧的秘密

《揭开燃烧的秘密》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由《火与生活》、《蜡烛会熄灭吗?》和《探究燃烧之谜》三组综合性探究活动组成。

第七单元 飞上蓝天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本单元教学,要结合“飞上蓝天”这一主题,主要训练同学们综合运用以上途径来收集事实与证据的能力。本单元由“谁在天上飞”、“它们怎样飞行”、“飞行的秘密”三组活动组成,它们构成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第八单元 青蛙的一千个朋友

“青蛙的一千个朋友”单元安排了三项教学内容:“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科学小侦探通关记”、“做青蛙的朋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本册中是一个综合能力训练,在今后的科学认知过程中,仅仅是一个开始。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时,要关注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家庭延伸到社会,这是本单元的更高要求。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四年级册科学例2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学生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1、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而在四年级的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声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搜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音乐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相信、着重证据、敢于重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写发展。

四、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各方面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天气变化,向学生进行看图听懂天气变化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1.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建立初步概念。

2.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点,发现其中规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九、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四年级册科学例3

2.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3.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

4.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热的三中传递方式。

5.动手能力:学习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 .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热的三种形态及应用,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我们的食物、水、植物、空气、热,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1 .我们吃什么:从学生对食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饮食与人的健康。(包括1、2、3、课)

2 .水里有什么: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包括4、5、6、7课)

3 .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8、9、10、11、12课)

4 .空气和水: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上升以及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包括13、14、15、16、17课)

5. 热传递: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应用。(包括18、19、20、21、22课)

6 .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 本册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难点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五、 基本措施: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 .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实验安排

1.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2.溶解

3.加快溶解的方法

4.除去水里的杂质

5.根的吸水实验

6.分离叶绿素

7.茎疏导水分

8.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9.气球的反冲实验

10.瓶吞鸡蛋

11.水流有力量

12.热传导

四年级册科学例4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共25个题。答案详见教材。

1.

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

)动物和(

)动物两大类。

2.

)、(

)、(

)属于脊椎动物。

3.

)、(

)、(

)属于无脊椎动物。

4.

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

)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有100

多种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如(

)、(

)、(

)等。

5.

)、(

)、(

)、(

)、(

)属于鱼类。

6.

)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

)。

7.

)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

8.

)、(

)、(

)、(

)、(

)属于鸟类。

9.

)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10.

)、(

)、(

)、(

)、(

)属于哺乳动物。

11.

哺乳动物的脂肪有(

)的作用。

12.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

)。

13.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有没有发生变化。

14.

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和(

)来描述。

15.

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

)。

16.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

)越快。

17.

同一种物体,

运动时速度越快,(

)越大。

18.

自然界中,有些物体的运动速度非常快,适合用(

)作单位。

19.

有些物体乍看上去似乎不动,其实它们一直在(

)。

20.

)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方向。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

)。

21.

当物体受到(

)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

)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作(

)。

22.

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作(

)。

23.

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

)。

24.

利用(

)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

)表示。

25.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先检查(

四年级册科学例5

课题名称

6、云的观测

姓名

郑慧琪

工作单位

唐山市路北区水机路小学

年级学科

四年级科学

教材版本

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主要是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把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了解云的常见种类,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六课,学生在认识了气温、风和降水之后来认识云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也是很有兴趣的。学生以前应该是观察过天空的云,但是并不知道他们的种类和预示的天气,今天的学习正好把他们原来的零散的对云的认识系统化,为他们解惑。更加提起他们的兴趣,为以后更好的观察天气打基础。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导入新课

1、 幻灯出示几张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讲解: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天空的云吗?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知道它们的出现预示着什么样的天气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云的观测》

二、探究新课: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幻灯片阴天、和多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区分。

(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的多少。

(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

学生观察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幻灯片出示几种常见的云。学生根据不同形状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学生观察,汇报结果

3、教师介绍各种云的特点和预示的天气。

4、再次观测,1、出示几种不同的云,然后让学生区分辨别云的种类。

2、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作业:每天观察云的类型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幻灯出示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图片

学生观察了解

让学生观察了解三种不同天气的特点。

幻灯出示几种常见的云

学生观察了解

让学生观察了解云的分类和特点

幻灯出示几种不同的云的图片

学生观察辨别

让学生辨别云的种类。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小组评价:选出观察实验中做得最好的同学并给予奖励。

老师评价:选出观察实验做得最好的两个小组并给予奖励。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四年级册科学例6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7课《沉浮的秘密》

实验目的:

1、

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2、

初步感知“质量相同时,大的物体容易上浮,小的容易下沉。大小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下沉,轻的容易上浮”。

3、

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

发展和保持探究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重点: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难点:分析、解释沉浮的原因。

实验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水槽、空心乒乓球和装了盐的乒乓球各一个。

学生准备:水槽、水、泡沫、橡皮泥、小石头、螺丝钉、木块、塑料瓶等。

实验过程:

一、

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1、

教师手拿两个乒乓球(一个空心,一个里面注满了水)

提问:猜一猜,这两个乒乓球放在装有水的水槽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大胆猜想)

2、教师演示实验。

3、导入新课:看来关于沉浮还有好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沉浮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实验分析,探究秘密。

师:为了揭开沉浮的秘密,老师为大家设计了三个闯关实验,你们有信心闯过关吗?(生答:有)

在闯关之前,老师先提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小组长的指挥,比比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我宣布闯关开始,第一关:我会分类。(课件显示实验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号袋中的物品,先猜测一下这些物体放在水里沉还是浮,把沉在水里的分为一类,把浮在水上的分为一类,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好,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一。)明白要求了吗?好,请小组长打开1号袋,(学生分组活动)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迅速,那你们的这次的猜测又是对还是错呢?下面请同学们把分好的物体一个一个轻轻放进水槽,看看你分对了吗?并继续完成实验记录单一。注意:实验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要把水溅在桌子上了,开始行动。(学生分组实验)

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实验,下面请每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实验结果。(学生汇报)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有关?(要求有学生回答,教师做相应的板书)

师:同学们可真捧,已经顺利闯过第一关,我宣布马上进入第二关:我会思考。(课件显示实验要求:仔细观察2号袋里的物体的特点,完成第二关的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二。)请小组长打开2号袋。(学生分组实验)

师:提醒同学们要想顺利闯关,要特别注重物体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做完实验了,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成果吧。(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做相应的板书)

师:通过实验发现,质量相同时,较大的物体容易上浮,较小的物体容易下沉。大小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容易下沉,质量小的物体容易上浮。

师:两关同学们都顺利闯过了。现在谁能解释刚才老师用乒乓球做的那个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两个乒乓球的质量)。

师:第三关,我有办法。请小组长把3号袋里的橡皮泥拿出来放进水槽,仔细观察,橡皮泥沉还是浮?(生答:沉)请同学们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想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师:你的实验成功了吗?把你们组的实验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汇报)

师:有的小组实验成功了,有的小组实验没有成功,但是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从这样一个个小实验开始研究的。大家今天的表现真棒,为自己鼓掌吧!

二、

联系生活,寻找沉浮现象。

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运用到了沉浮的例子,你能说说吗?

三、

四年级册科学例7

一、知识广场

1.__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_______与_______

2.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_______;拉力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中,表明磁力改变钢球运动快慢的是图_______,磁力改变钢球运动方向的是图_______

4.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中,使小车运动起来是用钩码或垫圈的_____作拉力。

二、判断大厅

1.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无关。()

2.小车从静止到运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3.在用同样的拉力拉小车时,小车的前进快慢与小车的重量无关。()

4.看小车最少用多少个垫圈才能拉动时,正确的做法是从一个垫圈开始,逐渐增加垫圈,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

5.垫圈越多,产生重力越大,拉动小车越快。()

6.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小车越重,运动得越慢。()

7.对物体施加的推力和拉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8.推力的方向总是向前,拉力的方向总是向后。()

三、选择乐园

1.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有关。

A.温度

B.拉力大小

C.车身颜色

2.下列事例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压力使矿泉水瓶变瘪

B.拉力使弹簧伸长

C.力把足球踢出去

3.用推力、拉力和磁铁使小车运动,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

A.推力和拉力需要接触,磁力不需要接触

B.推力和拉力不需要接触,磁力需要接触

C.拉力需要接触,推力和磁力不需要接触

4.我的小车2秒内行驶了60厘米,如果现在想让小车3秒内行驶60厘米,

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加大拉力

B.减小载重量

C.减小拉力

5.通过研究小车,我们发现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就()。

A.越慢.

B.越快

C.越稳

6.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使小球落回地面的力是()。

A.重力

B.弹力

C.磁力

7.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中,我们会用到垫圈、绳

子、挡板。其中垫圈起(

)

的作用。

A.传递力

B.拉力

C.阻挡

8.磁铁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是因为磁铁具有()。

A.浮力

B.重力

C.磁力

四、实验探究

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做的“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的实验记

录表,结合实验记录表回答相关问题。

1.

如上表所示,小车开始运动,拉动小车的力来源于垫圈的______

2.在实验中,绳子要系在小车车头的______位置,才不会使小车跑偏。

3.拉小车的绳子长度约等于(

)

比较合适。

A.桌子的长度

B.桌子的高度

C.桌子的宽度

4.为了实验数据更加准确,计时和放开小车最好是______。(选填“同一

个人”或“两个人”)

5.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______.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9.弹力课时作业练习题

一、知识广场

1.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作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用字母“__________”表示。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将指针调到“_____”刻度处。

4.橡皮筋缠绕一圈和多圈时,所产生的弹力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5.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______。

二、判断大厅

1.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不要超出它的测量范围。().

2.所有有弹性的物体里都有压缩空气。()

3.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上密下疏的。()

4.握力器和拉力器都是有弹性的物品。()

5.当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会消失。()

6.任何物体都有弹性,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

7.被压弯的木头也有弹力。()

8.物体静止时,受到-定的力才能运动起来。()

三、选择乐园

1.弹簧能产生弹力,主要原因是(

)。

A.弹簧形状改变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

B.弹簧是铁做的

C.弹簧里有海绵

2.下列物体已经产生了弹力的是(

)。

A.弹簧

B.拉开的弓

C.弹力绳

3.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借助一个杆子来达到跳高的目的,这时撑杆

产生的力属于(

)。

A.重力

B.弹力.

C.反冲力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伸弹簧的手不受弹力

B.弹力是间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C.汽车减震应用了弹力的原理

5.弹簧在(

)时不会产生弹力。

A.拉长

B.压缩

C.平放在桌面上

6.使用弹簀测力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

)。

A.垂直

B.齐平

C.错开

7.我们对物体()就能使物体运动起来。

A.施加一点儿力

B.施加足够大的力

C.不用力

8.在下列三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A.手对弹簀的拉力

B.跳水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

C.水对球的支撑力

四、看图填空

写出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的名称

五、实验探究

周末,小明给弟弟做了一个趣味小实验。取-一个易拉罐,在内部装上

弹力较强的橡皮筋,中央固定-

-

重物(如图)。实验过程:先将易拉罐转几

圈,然后轻轻地放在水平桌面上,一松手,易拉罐就能自行向前滚动。你能

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0.摩檫力课时作业练习题

一、知识广场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_____。

2.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_____。

3.加深轮胎花纹和抹镁粉都是在_____摩擦力。

4.冬天路面结冰时,路面与汽车轮胎之间的摩擦力会_______,我们给轮胎加上防滑链是为了____摩擦力。

5.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_____;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______。(选填“大”或“小”)

二、判断大厅

1.纸飞机在空中飘来飘去,不存在摩擦力。(

)

2.在生锈的锁里面加点铅笔芯可以减小摩擦力。(

)

3.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

4.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

5.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摩擦力越大越好。(

)

6.摩擦力有害无利,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摩擦力或消除它。(

)

7.船在水面划过时,船与水之间没有摩擦力。(

)

8.下雨了,学校在光滑的地板上铺地毯是为了减少摩擦力。(

)

三、选择乐园

1.在(

).

上水平拉动同-

-辆小车,用的力最省。

A.毛巾

B.木板

C.玻璃

2.下列动物的结构中,可以减小摩擦力的是()。

A.蛇身上的粗糙鳞片

B.斑马身上的条纹

C.泥鳅体表的黏液

3.自行车行驶--段时间后车胎表面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这主要是()

导致的。

A.弹力

B.摩擦力

C.重力

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阻碍运动的

摩擦力。那么摩擦力可以使足球(

)。

A.踢到空中

B.在空中下落

C.在地面滚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5.我们可以用()来测量木块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

A.水平尺

B.弹簧测力计

C.天平

6.“下列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

)。

A.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

B.矿泉水瓶上刻有花纹

C.圆珠笔的笔尖装有小滚珠

7.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A.质量大、表面粗糙

B.质量大、表面光滑

C.质量小、表面粗糙

8.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越快,摩擦力越大

B.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

C.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四、连线魔方

轮胎表面的花纹

链条上加润滑油

增大摩擦力

冰壶比赛中刷冰

鞋底表面的花纹

减小摩擦力

冬天向冰上洒沙子

五、实验探究

在雨雪天气中,有些道路会非常泥泞,一-旦汽车陷人泥中,我们既没有

称手的工具,又找不到其他人帮忙,这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在汽车驱动轮的

前方铺一些沙子、小石子或者干稻草,这样汽车轮子就容易从泥坑里“爬”

出来了。

1.汽车之所以会陷人泥中出不来,主要是因为(

)。

A.汽车的动力不足

B.泥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较大

C.泥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较小

2.当沙子、小石子或着干稻草填满了泥坑后,原本打滑的汽车轮子能够从

泥坑里“爬”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汽车从水泥路驶向冰面,这时轮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会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浮力课时作业练习题

一、知识广场

1.浸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_______。

2.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_________测出浮力的大小。

3.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______到水的浮力。(选填“受”或“不受”)

4.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少,受到的浮力就越_______。

5.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体积大小相同时,______容易浮,______容易沉。轻重相同时,______的容易浮,______的容易沉。

6.各种形状的______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把橡皮泥挖空做成各种______的形状。

二、判断大厅

1.在测量浮力时,弹簧测力计可放人水中。(

)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人在游泳时会感到有一一种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5.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6.把橡皮切成四份,其中的一份放入水中,橡皮

会浮起来。(

)

7.不会游泳的人是因为没有受到水对他的浮力。(

)

8.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重量.大小有关。()

三、选择乐园

1.做小竹筏时,用的竹筷子越多,浮力()。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2.手放在水盆中,我们感受到的浮力是()的。

A.向上

B.向下

C.向四周

3.如果三个物体的体积、形状都相同,放人水中受到浮力最小的是()。

A.木块

B.石块

C.铁块

4.下列行为用到了水的浮力的是(

)。

A.下雨天打伞

B.用救生圈游泳

C.放飞气球.

5.把许多块小泡沫绑在一-起放人水中,它们会()。

A.沉人水中.

B.浮在水面上

C.一会儿沉,一.会儿浮

6.如图所示,两个体积相同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在一-起后

放人水中时恰好能悬浮在水中,这时两球所受浮力()。

A.木球较大

B.铁球较大

C.一样大

7.潜水艇在航行中沉浮自如与(

)有

关。

A.改变轻重

B.改变高低

C.改变大小

8.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原因是()。

A.水桶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

B.水桶离开水面后受到水的拉力

C.水桶离开水面后受到空气的阻力

四、实验探究

下图是探究某物体浸在同一液体中所受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图:

1.利用上图中的_______两个实验可以比较物体浸没在液体不同深度所受的浮力是否相等。

2.按照上图的装置进行实验操作,得到下表中的数据(已知该物体在空气中所受重力为3.

四年级册科学例8

这一次读书活动也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关联: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通过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提出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并能记录、梳理问题。这些书都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二、设计理念

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学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知道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片段、作批注,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

2.利用“小贴士”的功能,了解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解决。

3.通过导读,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2.搜集不同的科普作品资料。

3.制作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提问单元”

1.猜谜语,引出书名: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2.出示目录和单元导语,发现四篇课文的共同点:都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作品。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科技的精彩……

(2)齐读导语。

3.了解“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科普作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扩大社会影响力,展现魅力科学。

4.引导提问。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

(2)生尝试提出问题,互相交流,知道的可以解答问题。

(二)读书有方法

1.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

同学们,拿到一本书,你是怎么读的呢?

预设:

生1:我一口气把书读完,不读完,饭都不想吃呢!

生2:我先看看一本书哪里好看,先看好看的地方,再慢慢看完整本书。

…………

2.小结:阅读也要讲究方法。今天老师先教大家如何认识一本书。

3.认识封面。

(1)一本书的每个部分都能告诉我们这本书的信息。封面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①学生观察自己的书籍封面。

②课件出示不同书籍的封面。

③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预设:

生1: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作家米·伊林。

(相机介绍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生2: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

生3:我从封面知道了出版这本书的出版社。

生4:我从封面知道了这是一本科普读物。

…………

(2)小结:通过看封面,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题目、作者、出版社、译者等信息。

4.认识目录。

(1)你会看目录吗?目录有什么作用呢?

(2)出示书籍目录。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

(4)小结:目录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书籍的内容,还可以让我们快速检索喜欢看的内容。

(三)欣赏片段,感受语言特色

1.介绍课本内容。

作者在这本书中,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对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2.课件出示选段。(教材中《十万个为什么》的选段)

3.学生自由读。你喜欢这段文字吗?为什么?

预设:

生1:作者讲的都是科学知识,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

生2:作者像在跟我们讲故事。

生3:作者的话一点儿也不深奥,不难懂,一看就明白了。

…………

小结:是啊,作者站在一个求知欲旺盛的孩童的角度,把好奇的眼光停留在居室内的几个角落: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每日常用常见、平淡无奇的事物顿时绽放异彩,引出一个个为什么:水为什么能灭火?我们为什么要喝水?……擅长讲故事的米·伊林就这样以文学的手法来表达科学知识,二者融为一体,活泼生动的语言为各种问题送上精确的科学解释。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原来读书可以按顺序读,也可以按你感兴趣的程度自己排序读。下面,请你们自由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再次感受语言特色。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在阅读科普作品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科技术语呢?如果有,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可以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也可以做上记号,通过查字典、询问老师、查资料等方法解决)

2.谈谈阅读感受。

3.小结: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呢?我们还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可以在书上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也可以圈画自己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在侧边栏写写批注。假如你有一定的感受,也可以写下来。

4.拓展阅读:

(1)介绍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2)介绍其他的优秀科普作品。

(3)读书时,运用学到的读书策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准备参加知识竞赛。

2.阅读其他优秀的科普作品。

(六)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计划阅读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

四年级册科学例9

这一次读书活动也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关联: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通过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提出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并能记录、梳理问题。这些书都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二、设计理念

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学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知道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片段、作批注,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

2.利用“小贴士”的功能,了解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解决。

3.通过导读,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2.搜集不同的科普作品资料。

3.制作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提问单元”

1.猜谜语,引出书名: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2.出示目录和单元导语,发现四篇课文的共同点:都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作品。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科技的精彩……

(2)齐读导语。

3.了解“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科普作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扩大社会影响力,展现魅力科学。

4.引导提问。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

(2)生尝试提出问题,互相交流,知道的可以解答问题。

(二)读书有方法

1.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

同学们,拿到一本书,你是怎么读的呢?

预设:

生1:我一口气把书读完,不读完,饭都不想吃呢!

生2:我先看看一本书哪里好看,先看好看的地方,再慢慢看完整本书。

…………

2.小结:阅读也要讲究方法。今天老师先教大家如何认识一本书。

3.认识封面。

(1)一本书的每个部分都能告诉我们这本书的信息。封面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①学生观察自己的书籍封面。

②课件出示不同书籍的封面。

③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预设:

生1: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作家米·伊林。

(相机介绍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生2: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

生3:我从封面知道了出版这本书的出版社。

生4:我从封面知道了这是一本科普读物。

…………

(2)小结:通过看封面,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题目、作者、出版社、译者等信息。

4.认识目录。

(1)你会看目录吗?目录有什么作用呢?

(2)出示书籍目录。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

(4)小结:目录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书籍的内容,还可以让我们快速检索喜欢看的内容。

(三)欣赏片段,感受语言特色

1.介绍课本内容。

作者在这本书中,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对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2.课件出示选段。(教材中《十万个为什么》的选段)

3.学生自由读。你喜欢这段文字吗?为什么?

预设:

生1:作者讲的都是科学知识,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

生2:作者像在跟我们讲故事。

生3:作者的话一点儿也不深奥,不难懂,一看就明白了。

…………

小结:是啊,作者站在一个求知欲旺盛的孩童的角度,把好奇的眼光停留在居室内的几个角落: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每日常用常见、平淡无奇的事物顿时绽放异彩,引出一个个为什么:水为什么能灭火?我们为什么要喝水?……擅长讲故事的米·伊林就这样以文学的手法来表达科学知识,二者融为一体,活泼生动的语言为各种问题送上精确的科学解释。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原来读书可以按顺序读,也可以按你感兴趣的程度自己排序读。下面,请你们自由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再次感受语言特色。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在阅读科普作品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科技术语呢?如果有,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可以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也可以做上记号,通过查字典、询问老师、查资料等方法解决)

2.谈谈阅读感受。

3.小结: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呢?我们还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可以在书上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也可以圈画自己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在侧边栏写写批注。假如你有一定的感受,也可以写下来。

4.拓展阅读:

(1)介绍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2)介绍其他的优秀科普作品。

(3)读书时,运用学到的读书策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准备参加知识竞赛。

2.阅读其他优秀的科普作品。

(六)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计划阅读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

四年级册科学例10

一、教学目标

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引导学生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亲历养蚕的过程。

经历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的过程。

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蚕由“卵蚁蚕幼蚕”的过程。

教学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

三、材料准备

蚕卵、放大镜、记录用表、鸡蛋、虫卵图片、青蛙各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引入不同卵的异同点纸盒中装入一些蚕卵鸡蛋放大镜各种动物及卵的图图出示“装蚕卵的纸盒”,创设情景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生命(小动物),让你们见识一下(猜猜看是什么呀?)。设问:这些卵是生命吗?设问:你知道的与蚕卵相似的生命还有哪些呢?教师出示一枚鸡蚕,提出观察要求:蚕卵与鸡蛋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呢?教师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重点从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认识蚕卵相对鸡蛋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简单涉及各种卵的构造相似以及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的环节相相同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简单观察盒子,猜一猜。)学生打开盒子,观察蚕卵。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蚕生命演变的已有知识角度认识蚕卵与生命的关系。学生谈一谈。学生小组对比观察。学生交流反馈。师生对话。让缺乏自主运动能力的生命体(蚕卵)与学生已有的生命概念形成冲突,创设情景。将蚕卵与学生更熟悉的禽蚕、蛙卵等联系起来。通过蚕卵与鸡蛋的对比帮助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活动,使观察也更具目的性。从鸡蛋等学生熟识的生命变化形式来认识蚕卵可能扮演的生命角色,对于不熟悉蚕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合适的。

讨论蚕宝宝出世前的准备设问:你知道在我们出世前,妈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设问:小鸟出世前,鸟妈妈会为小鸟做哪些准备?(侧重)设问:在蚕宝宝出世前我们该为它们做些什么准备呢?教师归纳学生的想法,出示一些学生该做的主要工作。(可以参照教科书中间部分的话。)了解督促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谈一谈。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阅读了解。课外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及时做好记录。创设情景,迁移至要为蚕宝宝的出生做好准备。明确工作,为课后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

从卵中诞生的小生命设问: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有一条小蚕诞生了,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在学生的交流中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⒈你有没有刚出生不久的照片,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你们照一张照片呢?你想拥有这样的照片吗?⒉出生后,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照顾你的?你怎么照顾蚕宝宝呢?(食物、安适的“家”等等)⒊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我们还应该做哪些重要工作呢?让学生设计一个观察记录方案。出示老师的建议。(可以参考教科书建议)学生各抒己见。一定要使学生明白,除了对小生命的情感关心之外,我们的记录和饲养是科学观察记录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小组讨论,预设方案。交流方案。学生了解老师的建议。学生设计记录表。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条蚕出生后,也可以放在出生前的讨论时明确。让学生明确在蚕宝宝出生后该做些什么。

讨论观察记录的一些技巧蚕的模型设问: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观察和记录的?设问:你用什么好办法可以把蚕宝宝各时期的样子记录下来呢?教师教习测蚕体长的方法。学生发表想法。明确图画、照片可以记录下蚕的样子;测量、放在尺的刻度上照像可以记录下蚕的体长和大小等等。学习一些观察与记录的技巧

延伸记录表教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学生说说打算什么时候进行记录和观察。使学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可爱的蚕宝宝(共二课时)

魏塘镇第三小学谢小立

教学目标

能将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和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

注重对观察现象的进行思考,并尝试做出解释。

训练学生对蚕进行一些简单的专项探究活动(如:如何吃食物的)。

⒋尝试联系其它动物的特征认识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蚕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难点:对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尝试进行理解,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

材料准备

蚕、桑叶、二周左右的观察记录、放大镜、有关蚕一生的记录片、一些生物不同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交流各自饲养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学生观察记录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蚕、桑叶谈话:我们的蚕宝宝出生已经有两个星期了,说说这两个星期中,你们是怎样照顾它们的?教师对学生辛勤的饲养工作进行肯定,同时设问:在这两个星期中,你以现蚕宝宝有哪些变化?教师抓住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内容进行着重讨论?⒈两个星期中,⒉你的蚕宝宝长大了多少。出示学生或教师准备的“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适时切入蚁蚕的体色特点,设问:蚕两周中,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供两周来蚕体色的主要照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蚕应是在几天左右拍摄的。⒊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么吃桑叶的?谈一谈自己在蚕宝宝出生后的两周中都作了哪些事情?学生查阅自己的观察记录,向同学交流自己两周来的观察发现。学生交流。阅读统计图,说说蚕的体长变化情况。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认识。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时间允许,让学生给蚕喂一喂桑叶,尝试计算一下。引出教学活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不知不觉的两周中,自己付出了了不起的爱心,还对两周的饲养活动做一个小结。随机抓住学生的交流情况深入探讨蚕的生长发育情况。进一步回忆蚕的生长变化情况。暗示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可以观察的东西很多。

幻灯或小黑板⒊蚕的蜕皮过程。抓住学生的交流,设问:()、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你认为蚕为什么要蜕皮呢?出示一段蚕蜕皮的录像。(依据各自学生的交流情况而定)小组依次讨论问题,并交流各自观点。学生观看。对蚕比较独特的生长发育形式有初步的印象。弥补自发观察的不足。

观察蚕宝宝的身体蚕、放大镜谈话:各组细心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先计划一下怎样观察,比比哪组发现得多。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提出一些学生忽视的方面进行再次观察。让学生给自己的蚕宝宝画一张像。学生观察。让一些小组将蚕放在展示仪下交流自己小组的发现,对重要的或独特的发现说说是怎样观察的。学生动手画一画。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的方法观察。通过画对蚕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小结与延伸设问:你认为我们的蚕宝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根据?谈话:时刻注意留心自己有蚕宝宝,有什么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及时与同学交流,看看他们是否和你一样细心。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事物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选择在蚕上山的时期。)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其他动物宝宝是什么模样一些动物的图片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动物?设问:图中哪一种动物与蚕宝宝最相近,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学生比一经这些动物母子之间的相似与不同点。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比一比,说一说。初步感知昆虫的具有“变态”特征。

吐丝前的蚕宝宝快要结茧的蚕宝宝设问:许多同学都认为毛毛虫与蚕很相象,那蚕也会变成像“蝴蝶”一样的动物吗?再设问:蚕宝宝什么时候变成“蝴蝶”一样的动物呢?出示一些蚕,设问:这些蚕什么时候结茧呢?你有什么根据?谈话:每对就快要结茧的蚕宝宝你有什么想法吗?视情况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讨论:()、蚕宝宝的肚子里本来就有丝吗?()、吐丝后的蚕宝宝在茧子里做什么呢?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情况。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蚕会结茧。学生观察手中的蚕,细心的学生可能会从蚕的胸部变透明了,嘴中有少些丝吐出推测出蚕就要结茧了。也有可能学生的个别蚕已经开始结茧了。学生提一提,师生共同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测。

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录像播放一段蚕农为蚕宝宝上山结茧作准备的录像。学生课外为自己的蚕宝宝结茧做些准备。学生观看。

布置后继观察与研究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蚕是怎样结茧的。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新世纪学校汤斌

教学目标蚕蛹是蚕的一身中又一种生命形态及其特点。

了解蚕茧是蚕一生变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培养学生对蚕茧的观察能力,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自己动手抽丝。

重点对蚕蛹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抽丝

教学准备学生:蚕茧、小剪刀、手电筒、竹签

教师:热水、小碗

教学思路

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蚕的前一段时间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刻的印象,自然的过到本节所学的内容——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在学习新知的时候,围绕着两个活动进行,第一个活动围绕着“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进行。在活动之前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学生观察蚕蛹的变化的过程,注意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另一个问题是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状做出猜测。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二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在这一活动中,我打算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第二步指导学生拉蚕丝活动。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老师应对拉丝方法做适当指导。在两个活动完成以后,再对所学知识做以适当拓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一、导入新课(分钟).上节我们学习了“可爱的蚕宝宝”知道蚕前一阶段的生长过程。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当蚕宝宝住进自己的新房以后,.猜测一下蚕宝宝的形状仍是原来的样子还是发生了变化。.既然大家的猜测不.一样,.那么我们就想办法来看一看到底蚕宝宝变成什么样。.请大家用剪刀把蚕茧剪开进行观察。.蚕宝宝变样了没有.板书课题.学生思考回答(名学生)(分钟).学生讨论回答(分钟).学生想办法。讨论并回答(分钟).学生用剪刀剪开蚕茧观察(分钟).学生回答(分钟)

二、观察蚕蛹(分钟)既然蚕宝宝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变成了蛹。那请大家想一想这一节课重点研究了什么?板书蚕茧请大家把自己的蚕蛹放在比较安全的位置进行观察,讨论,小组长做好讨论记载准备发言。教师来回巡视做适当指导。教师指导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预以评定。请大家想一想蚕蛹和宝宝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蚕茧里面还有什么东西?蚕变成蛹以后是否还会变成其他的形状呢?教师小结。(是否变成其他形状是我们下一节要研究的内容。)请大家画一个蚕蛹。.生答:(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小组长记载。(分钟).学生汇报,并把蚕蛹放在实物投影上予以说明。(分钟).学生思考回答(分钟).学生观察回答(分钟).学生思考后回答(分钟)(分钟)

三、观察蚕茧(分钟).刚才我们对蚕蛹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蚕宝宝的房子我们还研究不.够,.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蚕宝宝的房子——蚕茧。(板书).请同.学们把一个完好的蚕茧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观察,并要求汇报。(教师适当点拨应用眼手耳对于蚕茧的长度可以用尺子量一下。).蚕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选一个蚕茧试把蚕丝抽下来。大家想容易吗?.请大家想办法怎样使蚕茧变得容易抽丝?.指导学生抽丝。(点明蚕丝是极细的纤维容易断,请大家小心地绕在木板上。看谁的断头少。)..学生观察蚕茧。(注意应用各种器官)(分钟).学生交流回答(分钟).思考回答(分钟).生答.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当指导。(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抽丝(分钟)

四、拓展延伸(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讨论蚕丝制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喜爱?.学生归纳。.学生讨论。(如有时间请学生回答,.如没有时间做为课外讨论)

小学科学三下年级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四课时蚕的生命周期

陶庄镇中心小学杨玲燕

一、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对蚕卵、蚕宝宝、蚕蛹、蚕蛾等蚕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用蚕的一生的发展变化与其他动物相比较,发现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并且能坚持不懈地做好观察、描述和记录。

组织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内容

三、材料准备

学生对蚕宝宝一生所作的记录。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