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矿井安全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0-13 13:03:32

矿井安全论文

矿井安全论文例1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缺乏。受煤炭行业工作艰苦、环境偏僻等固有印象影响,矿建相关专业学生对进入煤炭行业具有排斥感,许多学生毕业后转入其他行业,或者即便进入煤炭行业也因无法适应环境而选择离开。加之部分矿建企业人员关系复杂,对专业人才不够重视,提供的待遇与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匹配,难以吸引高校毕业生,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增大了矿井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难度。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偏差。施工单位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矿井建设作业人员多为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综合素养较差,安全意识薄弱,且可塑性差,培训工作开展难度大且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成效,导致矿建企业培训意愿度低,忽视培训工作,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业务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形成恶性循环。

1.2安全文化建设薄弱

矿建企业的安全导向有误,安全管理让位于经济利益。矿井建设项目的主要目标为进度、成本、质量控制,多数企业为尽早达产获利,要求施工方尽量缩短工期,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管理容易被忽视。矿建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或形同虚设,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管理及作业人员怀有侥幸心理,致使安全技术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贯彻,原有的安全隐患虽经多次整改但仍然存在。

1.3安全投入不足

施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安全投入难以在短期内见到收益,且安全收益表现为事故减少、财产损失减少、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难以被直观计量;同时矿建单位往往被拖欠大量工程款、生存压力大,致使安全投入动机不足,技术、设备、工艺难以得到及时更新,甚至出现装备老化严重、处于不安全状态的情况,留下安全隐患。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利用不足,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安全管理的手段十分落后。

1.4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涉及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多方单位,容易导致安全责任不明确甚至丢失。监理工程师配备不合理,现有监理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实现对矿井建设项目全环节、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管。此外,缺乏必要的手段对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和隐蔽工程进行检测实验,致使监理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2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对策

2.1强化引导、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高校及其他资源,吸收具有理论素养或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并重点培养,唯才是举,为技术与管理人才成长提供充足舞台;对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提高其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狠抓作业岗位培训。采取“以师带徒”、“技术比武”等各项活动,细化岗位培训工作,让所有作业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应知应会技能知识和安全常识,培养其发现和处理隐患的能力。

2.2营造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建企业领导层应树立“安全零借口”的理念,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实施“安全零借口”管理。推动员工的思想由“要我安全”逐步向“我要安全”转变,使员工树立好“一切事故可避免,一切危险可控制”的安全理念,营造好安全生产环境,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文化观念,使安全生产的思想深入人心,安全理论得到充分的贯彻。

2.3加大安全投入

树立“无人则安,人少则安”的理念,加大安全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尽可能地以机械化作业替代高危、高强度作业的劳动用工。矿井建设施工企业应当编制设备投入计划,及时维修更换老旧设备,通过推广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来保证安全施工。与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对威胁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的难点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如加快研发相关探测技术、探测设备,实现对采空区、积水区和火区范围的超前探测,从而为矿井建设工作创造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

2.4加强安全风险控制

从矿山建设项目系统安全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分析可能引发灾害的各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将矿建系统风险降至最低,从根源上消除危险的发生。如在建设初期,便应该收集矿井地质、水文、气象、周边老窑采空区等涉及安全问题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此外,应建立健全安全评价系统,对于工程项目中可能面临的重大威胁,应编制合理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方案。

2.5完善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等。切实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单位及政府相关部分的安全责任,针对具体的安全隐患,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总监理工程师押证制度,建立各级岗位责任制,以及相应的考核与奖惩制度,激发监理工作热情,杜绝监理工作中的敷衍行事和弄虚作假行为。

矿井安全论文例2

2加强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提高矿井工人的综合素质

频繁出现的一系列矿井安全事故跟较低的矿井员工素质息息相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涵盖矿井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危险性比较高,福利待遇比较低,难以吸引素质较高的人才;矿井采掘重点以粗放式的为主,生产技术不够先进,煤矿企业对矿井工人的要求不高。为此,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应当提高广大员工的职业素质,强化安全生产观念。以改善矿井工作环境、提高矿井职工的福利待遇等策略吸引素质较高的人才,并且从整体上提高矿井工人的综合素质,以使越来越多的矿井工人可以在煤矿企业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提高矿井的安全系数。

2.2创建和完善安全监督监察体系

目前,矿井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体系已经在我国形成,根据目前的基础设施,创建和完善矿井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体系的策略是:第一,创建我国有关矿井安全生产的垂直管理体系,由中央至地区的一系列机构对矿井的安全检查进行同步管理。第二,更加深入地建设监察队伍,提高监察工作者的工资,确保监察工作者权利的行使,创建一支技术先进、作风正派的安全监察队伍。第三,对监察工作者进行强化培训和教育,主要是针对强化安全监督和发现安全隐患等环节,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及案例分析使监察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得以提高。第四,做好矿井安全生产监察工作者的思想工作,各个级别的监察工作者与监察机关应当结合发展的要求,对法律所赋予的职责进行履行,确保有法必依和从严执法。第五,对安全监察工作者应当确保有过惩罚以及有功奖励。

2.3强化追究安全职责

创建严格的职责系统,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一个级别监督一个级别,以及一个级别负责一个级别,一层一层地将安全的压力传递下去,让所有的人群都体会到自己的安全重担,遵循一定的原则,切实追究职责。只要是矿井出现的一系列事故,不管事故的大小以及所导致的人员伤害和后果的程度如何,都应当根据相关的“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的工作者参加追查会,在调查、分析和追究的基础上,对相关职责工作者进行追究,不可以纵容。以组织有关工作者进行学习型追究的形式,在分析事故的基础上,探究事故的原因,且将一定的整改策略制定出来,防止相同事故再一次出现。追究事故的责任工作者,具有警示的功能,有教育意义,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4创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

创建安全生产管理视频信息系统,可以借助远程服务,为专家咨询、应急救援、事故处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服务带来高效和便捷的服务。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式,创建覆盖范围比较广的信息系统,能够对矿井的一系列特大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处理,可以使得矿井事故的应急响应机制得以健全,从而大大地提高指挥救援的效率,最终使得长时间决策而导致的风险最小化。

矿井安全论文例3

1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分析

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二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三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2%。

2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

2.1思想因素

思想决定行为,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在于思想上认识不足。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造成投入不到位,或者设施设备投入到位,而随意减少瓦斯检查和管理人员,或使瓦斯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工资低下。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出现漏检、虚报等。特别是在近两年煤炭行情利好的情况下,许多煤炭企业一味的扩大生产能力,增加煤炭产量,而不能够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第一”的观念淡化,因此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2.2技术装备因素

随着以高产高效为基本特征的集约化生产技术的采用。已有的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及装备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矿井重大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①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②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缺乏相应的装备支撑;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运用于集约化生产技术条件下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2.3培训考核因素

随着监控技术升级,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煤矿的管理人员知识更新,新技术新标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制性的培训和学习是提高员工素质,减少操作失误,发挥高新技术设备性能的关键。

2.4资金投入因素

在前几年,由于煤矿的经济效益不好,许多煤矿企业降低了安全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通风系统及配套设施不完善、“一通三防”监测系统不完善和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近两年煤矿效益好转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投入,安全投入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2.5管理因素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多变。再加上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受到人的经验、知识和责任心的限制,所以管理因素也是瓦斯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3防止瓦斯爆炸基本措施

从瓦斯爆炸条件看,氧气的浓度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因素之一,但在煤矿井下一般不存在氧气浓度低于12%的情况。因此,搞好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体现在两个方面:严格监控矿井各区域的瓦斯浓度、杜绝火源和演习预案。

3.1控制方法

(1)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通风是排放瓦斯最主要的手段。做好通风安全技术管理是防治煤矿主要事故的先决条件和关键环节。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井下所有工作地点有足够多的风量将井下涌出的瓦斯及时冲淡并排放出井外,避免瓦斯积聚,所以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爆炸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

(2)搞好瓦斯抽放,降低煤层瓦斯涌出量,抽放瓦斯是防止瓦斯积聚的有效措施。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瓦斯涌出量变得越来越大,通过通风的方法来使瓦斯的浓度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范围内,从技术和经济角度两方面来看,都是不合理的。瓦斯抽放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瓦斯,还能够降低煤层的瓦斯涌出量。实行瓦斯抽放是控制采掘空间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积聚。也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根本措施。

(3)加强瓦斯日常管理对于突出矿井,还应做好瓦斯突出预测工作。瓦斯日常管理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瓦斯日常管理就是建立巡回检查瓦斯制度,就是要瓦检员不间断地下井检查通风情况和瓦斯的浓度,当发现局部积聚瓦斯问题时。要即时处理。

3.2监测方法

(1)人工检测检查,传统的使用光干涉瓦斯检查仪检查人员必不可减少,每班的瓦斯检查员不仅是沿一定线路定点定时检查瓦斯,而且可以沿途对监控设施的完好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比对光瓦和传感器数值,最大限度的降低瓦斯浓度超限的几率。

(2)瓦斯监控系统能够实现连续监测瓦斯,及时掌握瓦斯浓度的变化,同时也可能为事故应急救援决策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人对瓦斯的监测是一个间断性的过程,有其必然的缺点,而事故发生的特点是一个随机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单纯依靠人来管理瓦斯,显然不能够达到控制瓦斯浓度的目的。所以,建立瓦斯监控系统,对控制瓦斯的浓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杜绝火源是防止矿井瓦斯爆炸一个基本条件

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在井下要杜绝一切非生产火源,严格管理和限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火源、热源。

矿井安全论文例4

一、福建省煤矿基本情况

(一)煤矿基本概况

目前,全省共有煤矿332个。其中,省属国有煤矿28个,乡镇煤矿304个(占92%)。主要集中在龙岩、三明、泉州等3个设区市。有新罗、永定、永安、大田、永春等19个产煤县(市、区)。

(二)福建煤矿特点

1、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福建省煤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差。断层、褶曲发育,且基本是薄和极薄煤层。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瓦斯含量低。均为低瓦斯矿井,无高瓦斯或瓦斯动力现象矿井。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煤层基本无自燃倾向。

2、乡镇小煤矿多,办矿起点低,落后现象严重。福建小煤窑开采历史悠久、数量多,据统计,开采初期小煤矿数量总计有4000余处,在2001年的煤矿清理整顿中,关闭了1970处非法小煤窑,在2004年的全省煤矿专项整治中,又关闭无证非法煤矿(井)1444个。截至2005年颁证前,全省各类煤矿还有469个,其中乡镇煤矿406个,而且挂靠各类井(硐)、系统438个。乡镇办矿起点低,历史欠帐多,矿井开采前期,装备和工艺十分落后,技术管理薄弱,无序开采的现象突出,事故多发,2005年,全省百万吨死亡率达6.21。

3、乡镇煤矿基础薄弱,水害问题突出。福建乡镇煤矿是在七、八十年代“有水快流”、扭转“北煤南运”的历史背景下,由“夫妻硐”、“朋友硐”发展而来。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虽经多次专项整治,但是在2005年颁证前,水害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一是矿井布局不合理。水害防范难度大。在同一井田内、在不同标高有多个乡镇煤矿,矿与矿上、下重叠,形成“抽屉式”开采,矿与矿之间没有规范的开采顺序,也没有留置隔离煤柱,对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是勘探程度低,水文地质资料欠缺。多数乡镇煤矿勘探程度低,水文地质资料及矿井水害分析程度不高,小煤窑及其采空区没有实测图纸,地质资料,各类图纸资料不全。其分布及积水空间难以摸清,水患较为严重。

三是水害防范意识低。多数乡镇煤矿业主文化水平低,对水息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技术力量和探放水设备配备不足,在水害防治方面的投入也还不到位。

四是容易引发较大水害事故。在我省顶板、瓦斯中毒窒息和水害等三大事故中,水害是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最大因素。据统计,2001―2005年福建省共发生各类透水事故10起,死亡31人,其中,较大及以上事故4起,死亡21人,2005年5月28日龙岩市新罗区发生1起重大事故。死亡10人。

(三)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基本情况

2005年以来,我省开始实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后,总计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435本,已注销生产矿井安全生产许可证65本。目前全省现有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总计370本,其中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38本,生产矿井安全生产许可证332本。

二、突出重点,严格标准,立足防范较大事故,认真做好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工作

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我们进一步细化标准,制订下发了6项颁证管理办法和通知等文件,严格执行颁证程序,以颁证为契机,坚持“突出重点,严格标准,淘汰落后,立足防范较大事故,提升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原则做好颁证工作,促进煤矿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一)突出水患重点。立足防范较大事故

针对福建煤矿水害突出的特点,颁证时,我们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达标的基础上,细化防治水标准,提高颁证准入门槛,把住水害治理关口。立足防范较大事故。首先把矿井水害调查论证作为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必备条件严格审查,凡是矿井水害专项调查不清,论证不充分、结论不明确,没有配备探放水设备的煤矿,一律不予颁证。

一是要求各类煤矿企业“必须开展矿井水害普查工作,必须将矿井和周边的老窑和采空区及积水情况调查清楚并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井上下对照图,并建立水文地质档案”。对水害调查不清或未建立水文地质档案的煤矿,一律不予颁证。 二是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对矿井水害调查资料进行审查论证,确认矿井“水息调查清楚”。并由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查签字、部门盖章。对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论证不充分或结论不明确的煤矿,一律不予颁证。

三是水息调查材料必须经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论证复审合格。对未经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论证复审或论证复审不合格的煤矿,一律不予颁证。

四是严格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审查。规定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必须专题评价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水害危害程度,防治水机构、人员、措施和设备配备等,要求评价报告论证充分,评价结论准确、可靠。对安全现状报告不全面、不充分或评价结论不准确、不可靠的矿井,一律不予颁证。

由于采取以上措施,提高了颁证标准和门槛,促使煤矿企业争相加大加快安全投入,纷纷聘请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认真开展矿井水患调查和防治水专项治理,积极改造、完善矿井排水等系统。有效消除了矿井水息,提高了矿井抗水灾能力,极大的提升了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二)坚决清理挂靠井(硐)口,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矿井安全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TD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338-01

煤炭是我国所有生产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经过多年的长期的开采,其矿产资源已经大幅度的降低,其煤矿的布局也有了变化,随着生产开采能力的不断提高,开采的深度也在不断加深,而开采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高。矿井通风系统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一些矿井通风系统的问题上,有许多的人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及办法,但是由于我国大小煤矿分布较广,环境条件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一些想法和办法并不是很有针对性,在某些方面上一定会有欠缺之处。煤矿矿井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和灾害防治的基础。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灾害的防治。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矿井通风系统结构的安全性。正确地评价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以消除和减少危险,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

一、 通风系统的重要性

煤矿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而非稳定的动态系统。特别是最近这些年,由于煤矿通风系统出现失误导致的一些重大事故,经过对这些事故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事故都是由煤矿通风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提高煤矿通风系统安全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要严格排查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在以往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和及时排查问题,以通风系统稳定性为主要工作,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一些其他的安全问题,确保系统通风稳定可靠。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对于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防灾、抗灾的能力相对较大,为了能够提高煤矿抵御灾害的能力,一定要观测落实,已风定产,的方针进行通风管理,为煤矿安全监察评价检查提供技术支持方案。煤矿通风系统的必然条件包括,通风系统的结构要合理完备,要求整套系统稳定可靠,且可以控性比较强,这样可以利于瓦斯的排除,防止煤炭自然,能够完全的控制自然灾害的事故发生,还能够及时的消除其它原因引发事故。

二、 通风系统的安全性

煤矿通风系统需要具有参数稳定可靠的能力,其煤矿通风系统的主要工作能力是指井下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样才能够维持供应所必须要求的清洁风量。全省产生中煤矿通风系统的重要性不需要在重复,严格的控制其工作能力。由于受到采矿作业的影响,一些煤矿通风巷道都会出现老化和变形的问题,往往由于通风系统设施老化和突发的状况,以及风机突然停止工作,这个时候通风系统的参数就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因素必将会影响到正常运行的动态系统,随着煤矿井下开采工作的进行,采取都会有准备、投产、结束与接替相关的工作变化,另外在开拓延伸和通风构筑物等诸多的问题都会引起通风系统网络结构发生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的问题都会影响煤矿井下通风的参数。

三、 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技术措施

1、要保证能够有足够的通风能力。在满足各个用风地点的风量要求,必须要有一定的富余能力。这就要求矿井呗的通风阻力要尽可能的小一些,还要经常检查矿井内的风量的大小,使矿井的有效风量和外部漏风在规范的范围内。3-5天之间最少要进行一次对矿井通风阻力的测定和通风机的性能鉴定,并且进行分析和解算,来保证能有足够的通风能力。

2、完善通风检查制度和风流检测手段。通过检测和监测对井下各个工作地点的风量分配及风流中有害气体浓度,做到早起预测,提前预防,把一些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提高对矿井内有害气体的危险性认识。在矿井内有许多有毒有害的气体,这些有害的气体种类繁多,并且其含量不断的在增加,导致矿井内氧气降低,这样就会造成人员呼吸困难、喘息、心率加快、甚至窒息导致死亡,其次,一些有毒的气体可使人员中毒死亡,比如,我们经常接触和了解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一些有毒的气体,再者,矿井内的瓦斯、氢气、浮游煤尘等,它们在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一旦遇到火源就会发生巨大的爆炸力,另外,在浮沉招标可导致尘肺病的发生。以上各类的气体对人都存在严重的危害性,特别是对在矿井下工作的人员,这些问题会给工作人员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四、煤矿矿井通风安全评价结论

通过对煤矿矿井基础资料、测风数据、通风系统、自然风压等内容进行评价评价、计算和判断,我们可以进一步对矿井开拓开采对矿井通风的影响因素、井下各用风地点对保障矿井通风系统的影响因素、影响矿井通风的矿井灾害因素进行排查防范,判断矿井自然风压对矿井通风的影响程度,采取措施对矿井低风速区域、高风速区域进行有效管理,对矿井漏风地点、大小、危害性质等作出细致的说明,进而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评价系统。

总结:

综上所述,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重要的系统之一,随着我国煤矿事业在不断的发展,煤矿通风更多的是伴随着安全问题,煤矿通风系统是整个矿井生产的核心,不能够及时的有效的做好矿井通风系统,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重大的事故的发生,在矿井通风系统中,通风系统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从而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矿井工人生命安全的手段,是一项长期而永恒的工作,是矿井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煤矿企业应该去不断的提高通风技术水平,企业自身及相关监管部门也必须要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完善管理工作,研制和开发适应井下特殊生产活动的煤矿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理论、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矿井通风系统安全问题,这对于抑制安全事故特别是特重大事故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谭允祯,李春华,杨德玉,张东俭,苗素军. 矿井(煤矿)通风系统安全度[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01:23-26+18.

[2]吴风国.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

[3]卢平,朱卫国,姚尚文. 地方煤矿矿井通风系统技术改造分析[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6,05:32-36.

矿井安全论文例6

1、通过认识实习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更好的结合实际,通过实习,对煤矿各生产环节进一步认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回采工艺、掘进工艺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3、实行实习改革,为学生设立调研课题,对煤矿生产实际进行调研,提高学生的调研、沟通和撰写材料的水平和能力。

4、通过对矿井各个生产系统的学习、实践和调研,增强对煤矿各生产系统的了解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下一步进行采区设计和矿井设计奠定基础。

5、通过现场人员授课让学生了解现场矿井生产技术,并针对实习矿井特殊的开采条件来学习煤矿特殊开采方法。

6、通过在矿区的学习和生活,了解矿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通过在矿区现场的实习和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7、通过参与煤矿的生产实际,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并为实习矿井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实习时间

XX年8月20日-XX年10月5日

三、实习地点

xx矿业集团xx分公司、xx矿业集团xx分公司

四、指导教师

刘x、陈x、康x

秦x、张x、张x

五、实习班级、人数

采矿10-1、2班,共计73人。

六、实习进程、形式及内容

1、 实习形式

学生采取“分散独立”的方法,以班组为单位深入现场,聘请现场的主任工程师为实习兼职教师,在实习中,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实习时间安排

结合生产实习大纲安排实习事宜,详见《采矿工程XX级认识实习具体安排》。

3、 实习内容

实习手段主要有地面工业场地参观、井下参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课、观看矿山教育电教片、现场工程技术图纸、规程、文件以、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以及对矿山企业发展的了解等。通过矿区的现场实习,对矿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调查,对矿区形成较深刻的认识;

实习主要包括矿井概况、井田开拓、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采煤方法、矿井运输及提升、矿井排水、矿井通风、安全等部分,可通过以下具体内容来完成以上实习内容。

(1)参观矿区地面建筑和生产系统,了解矿井地面工业广场的布置,包括绞车房,主扇风机房,和压风机房,地面煤炭装车系统;

(2)矿井概况(包括地质部分):听矿上地质技术员讲课,查阅矿井地质报告说明书和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中矿井概况部分,看地质图件,下井参观。

(3)井田开拓部分:听矿上采矿技术员讲课,查阅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和开拓图,下井参观主要包括井筒、井底车场,主要硐室,主石门和大巷及各种设备型号。

(4)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听矿上采矿技术员讲课,查阅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图,下井参观。

(5)采、掘部分:听矿上采矿技术员讲课,查阅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和掘进作业规程,参观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主要了解采煤工艺系统、各地点设备的配置;掘进工作面了解掘进工作面的打眼、放炮、装岩、支护等生产工艺过程,了解煤巷、岩巷的施工方法,施工设备型号、性能及作用,了解掘进通风方式及局扇的性能。

(6)矿井运输及提升:听矿上工程技术人员讲课,查阅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运输和提升部分,地面参观。

(7)矿井排水:查阅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排水部分,下井参观。

(8)矿井通风与安全:听矿上通风技术员讲课,查阅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通风部分和安全专篇,下井参观。

(9)计划、组织、安全、技术、经济指标:查阅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经济部分,到矿机关各科室收集资料

(10)对实习矿井进行专项调研,针对煤矿现有生产系统、采煤方法、支护方法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莲 山~ 课 件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形成专项调研报告。学生可以分成4-6组,每组设立不同的调研课题,在每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形成人人有题目,题目人人参与的局面,以提高实习效果。

4、 实习报告

矿井安全论文例7

关键词: 管理;煤矿企业;矿井素质管理

Key words: management;coal-mining enterprise;coal-mine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027-02

0引言

煤炭企业在我国能源生产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由于煤炭生产条件艰苦,安全问题相对突出等原因,造成我国煤矿企业人才仍然比较短缺,员工文化素质仍然较差,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

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员工素质、解决煤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创建和谐矿山成为煤矿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科学地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要向管理要安全、要效益、要发展、要和谐。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煤矿的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面临的安全问题,引入了本质安全[1,2]管理模式,并且把安全评价应用到管理中,并据之加强了安全监管力度;针对煤炭企业发展中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和社会矛盾问题,提出了建设和谐矿井,建设绿色矿井等管理模式[3~6]等等。但这些管理模式均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有效解决当前煤矿企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因此,我们通过系统理论,对煤矿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用矿井素质来综合评价煤矿企业各个管理环节,把煤炭企业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矿井素质管理,有序的改善企业生产条件,提高员工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等各种问题。

1矿井素质管理

矿井素质管理运用系统的理论和辩证的思想,分析并解决煤炭企业发展面临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等各方面问题;通过矿井素质综合评价,掌握矿井素质现状及制约煤矿发展的重点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做到矿井管理定量化,促进矿井素质不断提高,从根本上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有效推动企业全面发展进步。

矿井素质管理是在目标管理[7,8]基础上提出的,是以提高矿井素质为目标的新型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概念由德鲁克于1954年率先提出的,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强调参与和自我控制,注重成果。矿井素质管理以提升矿井素质为目标,同样强调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和管理者进行最终成果控制,但其目标制定、实现目标过程的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的判断都要通过矿井素质系统的综合评价来确定[9,10]。因此矿井素质管理是系统的管理方案,同时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实现矿井素质提高目标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和依据,尤其适用于煤矿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员工素质相对较差的企业现状。

矿井素质管理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矿井素质评价了解煤矿企业现状,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矿井素质管理的目标;然后,根据评价确定制约矿井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据此进行目标分解;再次,通过矿井素质评价,分析实现各分目标需要的人员、资金、物资等资源,据此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用,进行过程控制;最后,评价矿井素质提升程度,分析其与管理目标的差异,据此修订下一个管理周期的目标和控制过程,实现矿井素质的持续提高。

提升矿井素质是矿井素质管理的核心,矿井素质评价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矿井素质评价是根据矿井素质的构成要素,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企业的矿井素质指数。矿井素质指数是反映矿井素质的定量评价指标,直接反映了矿井素质现状,可作为矿井素质管理的定量与定性目标。

矿井素质管理有利于解决煤矿管理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人才选拔利用和奖惩问题,员工利益保障问题,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等。因此,企业实施矿井素质管理,实现矿井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管理者从综合、长远的角度,分析煤矿企业管理所面临的管理问题,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方针与办法,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矿井素质管理目标确定

制定煤矿企业的管理目标,是矿井素质管理的关键问题。确定科学的煤矿企业的管理目标,有利于明确企业发展重点和方向,统一企业各级管理和执行人员的认识,合理的调配资源、任用人才、提升执行效率,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煤炭企业生产系统比较复杂,面临的管理问题也很繁杂,确定科学的管理目标,便于管理者从企业杂乱的管理环节中,定位重点、寻找主次顺序。

煤炭企业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比如生产、安全、员工收入,员工素质提高,资源扩展,等等。从诸多问题中确定有利于企业全面发展的、切合实际的管理目标比较困难。

我国煤炭企业所面临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是矿井素质不高,只有通过提升矿井素质,才能从跟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矿井素质管理以提升煤矿企业矿井素质作为最终管理目标。

矿井素质评价是确定矿井素质管理目标的核心方法。通过矿井素质评价,可准确反映出当前的矿井素质状态,分析矿井素质不高的原因,识别矿井素质相对较弱的要素,以提升这些要素作为矿井素质管理的企业的分目标,进行资源的调配和人才的任用,实现矿井又快有好的全面发展,促进矿井素质提升。

通过矿井素质评价,煤矿企业管理者可以将企业的长远目标逐步、有序地划分阶段目标,实现短期分目标的具体化,从而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现目标。不断地提升矿井素质是煤矿企业的最高管理目标,是没有尽头的,是要在整个企业生命周期过程中不断的努力来实现的。为便于实现企业最高目标,需要将其划分为阶段性目标,再细化到具体的分目标,以不断完成分目标来使煤矿企业朝着最高目标不断接近。

为了制定矿井素质管理目标,需要准确了解矿井素质现状,和制约矿井素质的因素,矿井素质评价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矿井素质评价是通过研究矿井素质各构成要素,及其对矿井综合素质的贡献,确定矿井素质水平,并分析制约矿井素质的主要因因素。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条件相结合,可以制定出矿井素质发展的长期目标,阶段目标和分目标。矿井素质管理的目标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矿井素质管理目标的确定和调整以矿井素质评价为依据,因而评价过程也要随之不断进行。为减少工作量,根据管理目标制定的需要,制定分目标是可以进行局部矿井素质评价,如以提升企业安全状况的安全目标的评价,以提高企业素质劳动力的评价,为改善员工生活环境等的评价等等。

3矿井素质管理的过程控制

保障矿井素质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管理活动都是过程控制。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高效地生产经营,健康、持续的发展,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人、财、物资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保障企业资源的供给及其有效的调配,是保障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投入的资源越多,实现管理目标越有保障。一个企业通常都有很多需要实现的分目标,而可利用的人、财、物等企业资源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无限的目标,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的难题。

矿井素质管理的过程控制,就是根据矿井目标,对人、财、物、技术条件及管理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保障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维持企业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实现煤矿企业安全、健康、稳定的发展。过程控制也通过矿井素质评价来实现,借助评价手段找到制约矿井素质的主要因素,评价各种资源配置方案对矿井素质因素及总体素质的影响,优选最佳的资源配置方案。

现以保障安全生产目标而进行的矿井素质管理为例进行说明。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永恒的主题,如何有效的保障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一直是煤矿企业关注的焦点。要从根本上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必须全面提高矿井素质,进行矿井素质管理。首先,对矿井生产中影响实现安全目标的各种要素评价。如评价人员素质及人员配置、安全资金配置、安全技术、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等对安全影响程度,找到控制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及相互关联情况。然后,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地改善条件,降低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尤其是关键制约环节的影响。促进矿井素质提高,使矿井安全生产更加有保障。例如,评价发现人员素质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员工素质提,加强员工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其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从而遵守安全制度,主动预防事故发生;评价发现管理制度方面的不足,可以强调制度的完善,严格制度的实施和执行;评价发现技术装备方面的不足,可通过加强安全技术及防护设备的引进等等。各种资源的配置既不是无限的,也不单纯的投入越多越好,而是根据评价结果和矿井条件,进行合理分配的,因而管理措施立足实际,可全面提高安全水平。

矿井素质管理通过矿井素质评价,明晰各个管理环节的相互影响及作用,方便煤矿企业各组织机构间开展协作,建立一个和谐友好的企业,使资源得到合理调配,资源配置的优化,实现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矿井素质管理过程控制是全面协调地控制,有利于营造公平、民主的经营氛围,改善企业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稳定社区环境,维护员工利益,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4矿井素质管理的修正

企业在管理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受到活动自身及外界因素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偏离预定目标,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效果。因此过程控制的再修正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评价管理活动效果,反馈到目标制定环节,进而调整阶段目标及分目标,再反馈到过程控制上,对资源配置和奖惩等管理措施进行调整,矫正执行过程中目标的偏离,实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矿井素质指数是评价矿井素质的定量化指标,是实现矿井素质管理控制修正的重要依据。矿井素质管理是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的矿井素质,就是考察矿井素质指数的提高程度。矿井素质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的调整修正,也就是意味着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矿井素质管理,对矿井素质评价后发现出现了新的制约矿井素质提高的薄弱环节,致使矿井素质指数难以进一步提高,则需调整资源配置和过程控制管理,实现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矿井素质管理的修正还反映在对评价指标的调整上,矿井素质随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断的变化,因此制约矿井素质的因素及其制约程度也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及时调整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企业实际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管理的目标和过程控制,促进矿井安全、高效发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实现矿井素质不断提高。

5结论

5.1 矿井素质管理是以提高矿井素质为目标的新型管理模式,强调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和管理者进行最终成果控制,是系统的管理方案,同时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实现矿井素质提高目标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和依据,尤其适用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员工素质相对较差的煤矿企业现状。

5.2 矿井素质管理包括管理目标确定、过程控制和管理修正等重要环节,通过矿井素质评价确定管理目标,并进行过程控制,优化人、财、物和管理等资源配置,促进矿井素质全面提高,实现企业安全、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东科,杜春宇.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构建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91~93.

[2]徐正权,宋学锋,吴志刚.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的诠释[J].煤矿安全.2007,(09):74~78.

[3]范国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安全高效和谐矿井[J].中国煤炭工业,2010(01):58~59.

[4]赵鹏飞.创建绿色环保生态持续矿井建安全高效和谐发展企业[J].中国煤炭工业,企业管理,2010,(01):24~25.

[5]马立伟.创建五优矿井推动矿井安全和谐稳定高效发展[J].中州煤炭,2009,(05).

[6]白银亮.论企业形象的意义与作用[J].企业文化,2008,(4).

[7]彼德・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矿井安全论文例8

依据矿井充水水源及水源进入矿井的途径和方式,矿井水害可划分为五种,即地表水水害、老窑水水害、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及岩溶水水害。矿井水进入矿井的方式有渗水、滴水、淋水、突水(涌水、溃水)。其中因井巷或工作面与含水层、被淹巷道、地表水体或含水的裂隙带、岩溶带、顶板冒落带、构造破碎带等接近或沟通而产生的涌水或溃水事故,由于来势猛、时间短、水量大,故称突水。突水灾害的突发性强,人身伤亡大。

1.矿井生产阶段煤矿防治水工作基本任务

(1)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勘探和观测工作,查明矿井的各种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的规律,写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并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的需要,不间断地提供水情资料和年、季、月水害情况预报。

(2)查清矿井及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的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的资料,以便结合矿井具体条件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3)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在受水害威胁的地区,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4)建立健全井下防排水设施,根据矿井可能发生水害事故实施水害防治工程和增加排水能力。

(5)根据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时围岩性质及岩层移动特征等因素,合理留设各种防水煤柱。

2.煤矿水文地质资料对矿井生产的影响

(1)对矿井安全的影响。水文地质资料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安全。如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制定防治水措施的重要依据,其资料的准确性将对矿井的安全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2008年12月26日某矿32100工作面,由于对工作面西侧F913断层的导水性估计不足,在工作面采至其附近时突然出水,出水量达到500-4090m3/h。造成矿井淹井,2个月后才恢复生产。

(2)对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影响。矿井须搜集、调查和核对其范围内正在开采的小煤矿和废弃老窑情况,并在矿图上标出其井口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出水地点的水情变化等。做好一切预防透水的准备工作,确保矿井安全。如某矿2006年11月26日,其井田内一小煤矿因采断层煤柱突发02水,最大突水量达700m3/h。该矿立即采取防治水应急预案,由于防范得当,才避免了淹井事故。

(3)对采区、采掘巷道及工作面布置的影响。水文地质资料直接影响到采区设计、采掘巷道布置,并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如某矿2001工作面,原设计走向长880m,切眼位于矿界煤柱线上。由于临界小煤矿采掘情况不详,所以运输巷掘至距原设计切眼140m处便打钻探测,当打到70m时探到老空并有积水涌出,随即留设防水煤柱并重新布置开切眼。减少储量10多万t,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4)对地质储量的影响。地质储量是否准确,不但对采区、采掘巷道布置产生影响,还对采掘接替、设备选型等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实际储量比提供的储量小,那么将会缩短工作面的生产周期,造成采掘接替紧张,并造成设计巷道和所选设备的浪费;如果提供的地质储量比实际储量小,则实际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反,必将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如某矿2005工作面,在未摸清其南侧F916断层的位置及导水性的情况下,便留设了防水煤柱。后在开采三分层时在运输巷打钻70余米尚未揭露该断层。由于接替紧张,也为了避免资源更大的损失,工作面运输巷在钻孔处扩大了45m,增加储量6万t。但是后来的小煤矿开采证实,该断层还向南偏移100余米,且断层不导水。由于地质资料不清留设防水煤柱过大,造成20多万t的储量损失。

(5)对水文预报的影响。水文预测预报是指导煤矿井巷施工和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可避免重大透水事故的发生;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指导安全生产。如某矿在2502工作面回采期间,对其上部的2202工作面老空水进行疏放。

在对老空区的开采及范围等各原始资料不清的情况下,盲目对老空区积水作出估计,预计老空积水8000m3,而在实际放出了25000m3后,积水仍未放完,不得不又掘一条1500m长的专用泄水巷来缓解工作面排水压力,累计共疏放老空积水431553m3,造成工作面2个月不能正常生产。

3.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防治水工作的基础,是保证煤矿正常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地质勘探及防治水工作方面,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安全高效生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生产与建设过程中的装备、工艺、技术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可是矿井开采越来越深,受矿井水害的危险越来越大,煤矿突水事故频繁发生。针对我国目前煤矿水害及其防治技术现状,应该提高新条件下煤矿水害防治技术与装备,形成适合新的地质与生产条件的水害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和监控体系,以改变目前煤矿水害频繁发生的局面。

(1)组织专业矿山水害防治技术队伍,对我国近几年以来所发生的重点水害全面调查、分析和研究总结,找出新条件下煤矿水害频繁发生的原因、特点、趋势、规律及主要问题,做出矿井水害论证报告和水害隐患评估报告,编写今后矿区防治水工作的基本纲领性文件,为矿区水害安全工作提供决策基础资料。

(2)结合目前矿区采矿模式及采矿特点,重新评估矿区水害特点、水害类型、水害模式和水害威胁程度,重新形成新条件下矿区水害调查和评估研究报告;并针对不同水害类型的矿井,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水害安全保障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用以指导矿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为矿区水害安全工作提供决策技术支持。

(3)建立矿区水害防治技术研究中心。这一中心将适时分析研究水害问题,不断创新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和相关手段与装备。依托各高等院校,将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加强在下列方面的煤矿水害防治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①新的采矿条件下矿井突水机理研究。随着开采的不断延伸,多年来沿用的突水系数理论已不足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②新的采矿条件下煤层隔水底板的防突水效应研究。过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水量和水源,而对突水通道,尤其是煤层底板隔水层的防突水效应研究工作很少。随着深部开采疏降难度的加大,深入研究煤层底板隔水层的防突水效应,进而充分有效地利用隔水层的自然防突水能力。

(5)建立由技术专家、抢险和特种救护人员共同组成信息化和专业化的矿山水害快速反应队伍,以应对矿山水害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工作。 [科]

【参考文献】

矿井安全论文例9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064

0 引言

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用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行业,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基础。矿井通风与安全工作则是对煤矿安全生产起保证作用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矿工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煤炭工业的发展。井下开采的过程中,新鲜风流的质量以及合理有效的供给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最关键环节,所以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量计算以及选用合理的通风设备及动力装置是必不可少的。

1 矿井通风风量的计算

矿井通风量计算的主要目的在于要使计算出的风量可以满足矿井足够新鲜风量的供给,其风量的大小应以可以冲淡、排出矿井中的有害气体及粉尘、使井下空气中风流的质量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要求为目的,最终使矿井内具备适宜工作的空气环境,从而起到预防伤害和爆炸事故,为井下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为国家资源和财产提供保障。矿井通风的设计是矿井设计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精心考虑仔细设计,以满足设计效果的要求。

矿井用风的计算:

在进行矿井用风计算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采煤、掘进及其他地点的实际需风量的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为矿井的总进风量,单位:m3/min;

为采煤工作面的实际需风量总和,单位:m3/min;

榫蚪工作面的实际需风量总和,单位:m3/min;

为各硐室的实际需风量总和,单位:m3/min;

为除采煤、掘进等以外其他井巷实际需风量总和,单位:m3/min;

指的是矿井通风系数,通常在1.2~1.25进行选择。

2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矿井通风阻为的计算需考虑到沿着风路各段巷道的摩擦阻力,要计算出通风容易期和困难期的总的摩擦阻力,从而得出矿井的总阻力;局部阻力,容易时期按摩擦总阻力的15%考虑,困难时期按摩擦阻力常以20%为准,由此可算出通风容易期和困难期的通风总阻力:

通风容易时期总阻力:

通风困难时期总阻力:

式中:―通风容易时期矿井井巷通风总阻力,;

―通风困难时期矿井井巷通风总阻力,。

3 矿井主要通风设备选型

(1) 计算通风机风量。由于井口防爆门的风门处有外部漏风外,风机风量应大于矿井风量,由此计算出容易时期;困难时期。

(2)计算通风机风压。

1)由于本设计选用轴流风机,其通风静压和矿井的自然风压共同用于克服矿井通风系统总阻力、通风机附属装置阻力,通常可根据要求风硐通风阻力不得大于100~200Pa,常可将取120Pa。

由此计算出容易时期:;困难时期:。

2) 计算通风机工作风阻。

(3) 确定通风机型号。根据困难和容易时期的理论风量及风阻,决定选取FBDCZ(B)-10-NO-28型轴流式通风机。

(4)求通风机的实际工况点。因为根据、和、确定的工况点,即设计的工况点不一定恰好地所选择的通风机特性曲线上,必须根据通风机的工作阻力,确定其实际工况点。

(5)实际工作通风机工况点分析。由于通风机的实际风压、风量与理论计算值之间存在差值,必须通过各种调节方法使通风机实际风量及风压满足矿井生产需要。调节风量、风压的方法有:①通风机变频调速实现风量、风压匹配;②在通风机与矿井连接处设置闸门,通过改变闸门高度实现风量、风压匹配;③利用理论计算数值选择通风机,再将所选通风机所提供的实际风量高出的部分回分验算,最终实现风量、风压匹配。

4 结论

我国是个矿难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矿井的五大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设计中对重大方案进行了必要的比较和选择。在设计说明书中完整地阐述了本设计各生产系统的选择和设备的配置情况,并在重要的、关键的方案作了技术比较,各项技术决策均有理论依据,并附有一定的数据和资料。

设计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通风》、《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等资料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通风系统和局部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能有效地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的所需风量满足要求,保证正常的生产需要,基本能够满足低成本、高产出、安全合理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矿井安全论文例10

矿井地质是一门探索性、适用性都非常强的技术科学。无论是在矿井建设阶段还是矿井生产阶段,都直接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矿井地质工作是矿井生产的先行,可以保证矿井生产有计划持续地进行和矿井资源的合理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扩大生产规模,延长矿井寿命,增加服务年限。矿井地质工作贯穿于整个矿井生产的始终。矿井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生产、指导生产和监督生产,并且回收残矿资源。

1.安全工作与矿井地质工作

煤矿生产建设,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规范和程序进行,而矿井地质工作所获得的资料和成果,是制定这些规范的主要依据和前提条件。对井田内煤层的赋存状况、结构、性质、厚度变化、瓦斯、水文特征等矿井地质资料准确掌握,提出完善合理的设计,保证生产建设快捷高效、安全有序地进行。生产过程安全系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本身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否完善、准确地反映了生产过程中所将遇到的实际情况。比如,由于地质资料不清,未能预见到煤层中存在有陷落柱或者有岩浆岩侵入,容易造成瓦斯爆炸或透水事故,这是典型的由于地质基础资料不清而导致的直接事故,一个科学的设计其主要标志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利用率,缩短工期,保证生产,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要提高设计人员素质,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全面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资料的准确性。

2.矿井地质条件变化与采矿活动对井下安全的影响

2.1防止矿井水灾事故的发

水灾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严重的基本特征,甚至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给矿井造成毁灭性的灾难。防治这类事故的有效手段,除了在防排水设备,配套设施这些硬件上提高认识以外,更要在加强矿井地质工作的另一个分支——水文地质这个软件上下大功夫。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其中包括勘探和生产过程中各种水文资料的积累整理、以及综合相关理论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一系列过程,使我们对一定区域内的主要含水岩系及其水文特征,主要含水层的含水性随季节、年度及降雨量的变化而递变的规律等客观事实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从宏观上指导我们的设计和生产布局;同时在生产实际中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以及情况不甚明了的老塘、旧巷等采取超前打钻探放水,实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施工原则,就能在大局上掌握控制水患的主动权,大大降低发生矿井水灾事故的概率,减小其危害程度。

2.2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瓦斯爆炸、煤矿瓦斯突出等瓦斯事故是煤矿发生重大恶性事故的表现之一,它具有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高等突出特点。抑制和消灭瓦斯事故在煤矿安全工作中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过去,在处理和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把工作着眼点完全放在“一通三防”等侧面,而忽视甚至放弃对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瓦斯地质工作的研究和投入,其结果是对瓦斯灾害仅仅限于被动防御,而缺乏有效的预见和超前规划,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2.3防止由于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在煤矿企业中,生产必须遵从既定的程序和规范,也就是必须按照设计施工。而矿井地质工作所获得的资料和成果是制定这些设计最主要的依据和条件。只有对一个区域的煤(岩)层产状,结构、性质、厚度及其横向变化、瓦斯情况、水文特征、火区及岩浆岩侵入等矿井地质资料掌握准确,设计部门提出完善、合理的设计才有可能。这种完善、合理性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能保证生产在快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而安全是其中的核心。生产过程安全系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本身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施工过程中所将遇到的实际情况。

2.4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另一类常见事故。虽然近些年来由于先进技术的采用和管理方式的改进,这类事故发生的比例及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在一些不发达地区、非国有煤矿特别是个体小煤矿中,顶板事故依然是制约其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很多,比如工艺落后,生产工序不符合实际情况;工人素质差,掌握技术、执行措施不到位;开采的地质条件限制,地质构造影响等。其中与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有关的顶板事故占有一定比例。

3.加强矿井地质管理工作的策略

3.1做好已完工工程的编录及管理

矿井地质素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矿井生产矿量出矿质量的可靠性,地质技术人员应该严格技术要求,及时对掘进巷道进行地质编录,编录内容要完整齐全,如实反映煤层的基本情况,为指导生产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做好质编录对矿井生产有重要意义。

3.2加强地质现场管理

地质管理人员必须深入现场,对矿井的采掘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熟悉设计施工图纸设计的要求、施工的目的于任务。掌握煤层三要素等参数,特别是突遇地质构造时,地质人员应第一时间赶到施工地点进行编录,掌握构造的参数及变化,并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绘制新发现的构造点,并对构造进一步分析、判断和研究,最后提供给设计部门做设计调整使用。特别是关注特殊巷道施工的特殊性,如井底车场、采区车场或采区轨道中巷等原则上要求近水平施工,以有利于巷道的运输及管理,尽量避免巷道起伏,增加不必要的绞车数量。这就要求地质技术人员在充分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现场,实测煤层坡度、走向、倾角及沿途所遇到的地质构造情况,直接为设计人员提供现场第一手资料,并保证提供的地质资料精度满足设计要求。为安全生产提供最基础的地质资料。

3.3加强矿井地质管理

对于生产一线收集的原始资料进一步整理是矿井地质工作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与研究,探讨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规律,指导生产,为生产服务。做好室内地质管理是矿井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地质工作,地测人员要及时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地质资料是矿井生产建设的主要依据,其完善程度和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矿井企业地质技术管理的重要标志。这些基础地质工作,保证了图件和数据的真实有效,为矿井日常生产合理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

4.结论

矿井地质管理工作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严格控制着矿井生产的各项指标,关系到整个矿井的服务年限和矿井生产接续安排,因此必须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加强对资料的收集编录和整理,尽快实地测量矿井所有的工程,绘制矿区综合地质图件,进行综合地质研究,发挥矿井地质在矿井生产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庆贵.基于矿井地质的探采对比方法[J].科技创业家,2013,0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