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教育核心论文

时间:2022-05-23 04:29:40

摘要: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黄炎培先生曾经指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办职业教育,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职业学校必须同时与社会经济结构相匹配,与社会生活相配合,才能兴旺发达”。本文研究的“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指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也就是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教育核心 教育论文 教育

教育核心论文

教育核心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 引领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其障碍,提出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外部氛围和内部氛围。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过程中存在的外部障碍

1.1.1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使人们思想观念呈现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物质生活方式决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了,经济体制的变迁和创新过程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们强化了自主性,但是相对有一些观念淡化了,如党的观念、组织纪律观念等。现实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使人们逐渐由传统的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由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这种变化是深刻的,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成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障碍。

1.1.2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使人们的思想活动和价值观念呈现复杂性和选择性在社会转型时期,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多种文化价值观念出现,使传统的社会理想受到冲击,功利价值文化观念兴起,导致超功利主义理想缺失。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特征通过“四个多样性”的变化表现出来:文化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性的要求发生矛盾;功利主义的社会文化潮流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绝对意识形态性的要求发生矛盾;价值选择的困惑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发生矛盾。”’有了多样性,社会才有活力,没有多元的价值取向,社会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但是,多样性与有序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多样性必须以有序性为前提,无序的、无节奏的多样性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在促进多样化的同时,在全社会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推行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也正是由于现实中思想观念的多元性,更需要一种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思想来构筑全体人民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彻底性、批判性和开放性历史地承担起了这一使命。

1.1.3社会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思想观念呈现出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社会变迁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阶层,除原有的工、农、知识分子外,现在呈现出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他们的身份也时常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使人们受益大小、多少、先后都是不同的,在现实中存在着人们受益的差别,有时甚至是不公平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不同的。比如对现实中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人们关注的是收入分配的机制是否合理,对于腐败和非法致富,已经造成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个问题如果不彻底解决,必将导致人们在心理上将现实不尽人意的状况扩大,很多人处于下岗、流动、分散、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对前途感到信心不足,对命运感到不好把握,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在最大限度地包容、整合其他群体的价值基础上,保持其统领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们克服思想局限,消除不良心理,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价值取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过程中存在的内部障碍

1.2.1官本位和金本位的思想局限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化所谓“官本位”,是人们的价值追求在于做官,人生价值评判的标准在于官职的大小或官阶的高低。“官本位”观念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泛化到社会各个领域,官职和“级别”成为人们评价人生价值的最高尺度,常常异化为成功人士的一种最高奖赏,“官本位”的泛化,容易使党员干部放弃宗旨,淡化岗位责任,怀着谋求官位从而获得特权和个人实惠的目标和心态,挤进党员和干部队伍,给党的队伍素质提高带来潜在的挑战。金本位的另一替代语就是拜金主义。在经济活动中,一些人采取欺诈手段,搞假冒伪劣,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在政务活动中,部分政府官员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这些都是金本位的具体表现。市场经济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产生的利润最大化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反映到人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

1.2.2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在部分群体中存在的失落心里以及弱势群体中存在的仇富心理都不利于核心价值的内化目前,社会弱势群体中躁动不满情绪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仇富心理的滋长蔓延。具有仇富心理的人由不自觉地漫视经济改革,敌视经济发展,有的甚至破坏经济建设。仇富心理的存在时时下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与时代精神相违背的。若任其发展,必将不利于社会凝聚力的形成,不利与把广大群众引导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并最终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仇富心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克服。

2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外部氛围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外部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坚持宣传有广度,又要坚持教育有重点。要努力做到:

2.1各级教育部门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放在第一位,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氛围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重视

学生的个人利益与现实需要,不注重对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导向,轻视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从而导致教育内容与学生价值观相脱离,使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价值观冲突的问题。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发生的新的变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缺乏丰富性、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对人们在生活、思想中遇到的困惑,缺乏有力的解释,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多样性的思想道德需求。对此,我们要大力扶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要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科学客观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说明,着力培养一大批扶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鼓励他们进行新的探索。

2.2社会主流媒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形成积极向上的意识舆论氛围利用广播电视和红色网站来进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唱响主旋律,反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建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网站,加强网站信息的管理,增强防御能力,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潮i新闻舆论部门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努力成为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

3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内部氛围

3.1理论基~flt: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要掌握群众,就必须有说服力,理论要彻底才能有说服力”马克思主义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放在首位,这一价值定位不仅凸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还要注意吸收中国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发展之上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一些合理的成份,才能更加彻底更有说服力。

3.2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核心内容。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为实现个人理想刨造条件。共同理想是以个人理想为基础的,共同理想包含着干百万人的个人理想,共同理想的实现要靠社会成员个体的努力奋斗。因此,要引导人们努力在追求共同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追求,要教育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3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总书记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新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把民族传统精神刨去其阶级局限性,挖掘其普遍涵义。把它们置放于和谐社会构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社会实践中去重新改造、丰富和发展,赋予其时代内涵。这是一个肯定一否定一新的肯定的辩证发展的过程,也是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进行整合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人民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进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平等、竞争、效率观念不断增强扶贫济弱、公平共享,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学、法洽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3O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支撑、价值引领和力量源泉。

3.4价值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念,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基本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给道德领域带来深刻复杂的变化,传统的道德体系受到剧烈的冲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判断提出了基本准则。它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树立了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佳确把握了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要求,也为之真正被广大群众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育核心论文: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幸福教育,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让习惯养成贯穿于学校管理和师生工作学习的始终,精心培育每一名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适应教学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和以质量为中心,规范创新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特色意识,注重建立学校品牌。

1.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从孩子所具有的独有天赋来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会成为大器人物。所谓大器人物,就是充满了道德感和责任感,能够创业和服务于社会的某个领域的能工巧匠或大家巨子。人人生而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做人的权力和尊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存价值,才能把每个孩子打造成大器人物。

2.校魂: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有两层涵义,第一,要创设生动、活泼、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第二,要为孩子的学习奠基,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为孩子储备一笔能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享用的精神“财富”,使之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人生的辉煌。

3.管理法则:用“习惯养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实施“精雕细琢、终成大器”。

4.校训:教有特色,学有特长。

5.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

6.教风:关爱人、相信人、发展人。

7.学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8.培养目标:培育品学兼优的幸福孩子,打造中西合璧的大器人物。

9.学校追求:打造“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就是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的教育——让问题孩子变成正常孩子,让正常孩子变成优等孩子,让优等孩子变成大器孩子!

10.学校理想:实施“幸福教育”,打造中国的“巴学园”。“巴学园”才是孩子心灵美丽的圣地,情感发育的沃土,人生幸福的摇篮!

“一”是一个特色,即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确立习惯养成

教育特色为主题,坚持用习惯养成教育成为校园特色文化,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内涵支撑,成为师生行为的准绳。以课程设置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读书、学习、卫生、文明礼仪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

“三”是三个亮点,即围绕小学生“发标准音、写规范字、读经典书”的基本功开展。一是突出英语教学;二是强化学生规范书写,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规范正楷);三是加强诵读,大力开展经典诵读和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引导和教育孩子在小学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富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在家庭有孝行、会自理、能担责任;在社会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

1.诚信乐善——德;博学多思——智。

2.蒙养玉成必作细:——“蒙养玉成” “必作于细”

“蒙养玉成”在蒙昧之时即施行教育,把握教育最佳时机。教育要以培养正道为重。小学生犹如璞玉,经过教师的精心打磨,才能成为温良美玉,成为品正志高、博采广识之人。

“必作于细”它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尽精微,才可致广大。对于学校来说,要想加快学校健康发展,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精做细,才能打造学校特色,铸就学校品牌。

3.立品养正渐成习:——“立品养正”“书香成习”

立品,即树立高尚的品行。高尚的品行始于童蒙时期,浸于言行之中,成于点滴积累。对于教师来说,要以道德引导道德,即注重自身修养,修师德、树师品,潜移默化地将美德深植于学生心中。养正,即涵养正道之义,指对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

渐成习,原指书香成习:知识散发馨香,书趣引人入胜,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定 会让人受益终身。学无涯,知无尽,只有求索不息,才能有所收获。学校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希望通过一系列的 活动,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也引申到我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小学阶段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

4.胸藏文墨怀若谷:——“胸藏文墨”“虚怀若谷”

在苏轼 《和董传留别》中有“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后人经常把“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放到一起。而“胸藏文墨”分别表示满腹经纶,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和素养;“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胸襟宽大得像山谷一样。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很多意见。

此句表示做一个有较高文化学识、胸有大志且宽宏大量的大气之人。

5.敏而好学终大器:——“敏而好学”“终成大器”

《论语》中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句。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终成大器”原有大器晚成之意。

此句表示的意思是聪明又喜欢学习、勤奋学习,最终将会成为有用之才,一定会取得人生的成功。

2011年10月10日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幸福教育,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让习惯养成贯穿于学校管理和师生工作学习的始终,精心培育每一名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适应教学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和以质量为中心,规范创新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特色意识,注重建立学校品牌。

一、核心理念

1.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从孩子所具有的独有天赋来看,每个孩子都是天

才。只要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会成为大器人物。所谓大器人物,就是充满了道德感和责任感,能够创业和服务于社会的某个领域的能工巧匠或大家巨子。人人生而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做人的权力和尊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存价值,才能把每个孩子打造成大器人物。2.校魂: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有两层涵义,第一,要创设生动、活泼、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第二,要为孩子的学习奠基,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为孩子储备一笔能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享用的精神“财富”,使之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人生的辉煌。

3.管理法则:用“习惯养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实施“精雕细琢、终成大器”。

4.校训:教有特色,学有特长。

5.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

6.教风:关爱人、相信人、发展人。

7.学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8.培养目标:培育品学兼优的幸福孩子,打造中西合璧的大器人物。

9.学校追求:打造“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就是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的教育——让问题孩子变成正常孩子,让正常孩子变成优等孩子,让优等孩子变成大器孩子!

10.学校理想:实施“幸福教育”,打造中国的“巴学园”。“巴学园”才是孩子心灵美丽的圣地,情感发育的沃土,人生幸福的摇篮!

二、学校办学特色

“一”是一个特色,即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确立习惯养成

教育特色为主题,坚持用习惯养成教育成为校园特色文化,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内涵支撑,成为师生行为的准绳。以课程设置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读书、学习、卫生、文明礼仪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

“三”是三个亮点,即围绕小学生“发标准音、写规范字、读经典书”的基本功开展。一是突出英语教学;二是强化学生规范书写,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规范正楷);三是加强诵读,大力开展经典诵读和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引导和教育孩子在小学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富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在家庭有孝行、会自理、能担责任;在社会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

三、门厅校园文化

1.诚信乐善——德;博学多思——智。

2.蒙养玉成必作细:——“蒙养玉成” “必作于细”

“蒙养玉成”在蒙昧之时即施行教育,把握教育最佳时机。教育要以培养正道为重。小学生犹如璞玉,经过教师的精心打磨,才能成为温良美玉,成为品正志高、博采广识之人。

“必作于细”它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尽精微,才可致广大。对于学校来说,要想加快学校健康发展,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精做细,才能打造学校特色,铸就学校品牌。

3.立品养正渐成习:——“立品养正”“书香成习”

立品,即树立高尚的品行。高尚的品行始于童蒙时期,浸于言行之中,成于点滴积累。对于教师来说,要以道德引导道德,即注重自身修养,修师德、树师品,潜移默化地将美德深植于学生心中。养正,即涵养正道之义,指对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

渐成习,原指书香成习:知识散发馨香,书趣引人入胜,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定 会让人受益终身。学无涯,知无尽,只有求索不息,才能有所收获。学校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希望通过一系列的 活动,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也引申到我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小学阶段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

4.胸藏文墨怀若谷:——“胸藏文墨”“虚怀若谷”

在苏轼 《和董传留别》中有“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后人经常把“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放到一起。而“胸藏文墨”分别表示满腹经纶,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和素养;“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胸襟宽大得像山谷一样。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很多意见。

此句表示做一个有较高文化学识、胸有大志且宽宏大量的大气之人。

5.敏而好学终大器:——“敏而好学”“终成大器”

《论语》中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句。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终成大器”原有大器晚成之意。

此句表示的意思是聪明又喜欢学习、勤奋学习,最终将会成为有用之才,一定会取得人生的成功。

教育核心论文:浅析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论文关键词:武德,武术德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文摘要:传统武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现出民族文化的普遍品格,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根基、鲜明的大众特色、丰厚的文明底蕴,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因此传统武德文化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基础上,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对习武人群进行科学的、必要的、及时的武术德育教育,这将有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更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景背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前言

武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伦理思想的哺乳与规范下,形成了武术之人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又是武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德。武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现出民族文化的普遍品格,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根基、鲜明的大众特色、丰厚的文明底蕴,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塑造伟大民族品格和文明人格的阳刚文化。

1 正确地认识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历史性与坚持马克思指导思想

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矛盾性和两重性,它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将部分消极、保守、落后封建武术德育教育思想带入社会主义社会活动中,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武术德育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踢除掺杂其中消极、保守、落后封建思想道德,而取其积极、进步、革新思想道德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武术德育教育体系,才能构更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合理地分析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约束性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传统的武德文化是武林先辈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创造出的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精髓,积淀和凝练了丰富的武术伦理思想道德,构筑了中国传统武术德育教育的文化核心,它不仅具有个人体现武术伦理规范的主体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从习者在整个社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内在秩序,注重在武术活动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时的秩序规范。它历经了历史潮流的洗涤,接收了历史社会的过滤、承载了历代人物的结晶,以一种“下位层次文化”即俗文化的积淀、社会意识的潜流,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与风俗习惯融为一体[3],共同构成从武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3 深入地挖掘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教育性与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用“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不为功名利禄,只为民族自由的心声;近代武术家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的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以过人的胆识、矫健的身法、精湛的技术,击败了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使他们不敢在中国的舞台上耀武扬威,大振中华民族的国威。

4 全面地总结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革新性与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武术的发展永远离不开改革与创新。历史上武术改革与创新风起云涌,如王朗苦习螳螂两臂捕食之法形成螳螂拳、霍元甲顶着严父的打骂创立了迷踪拳,李小龙冒着“欺师灭祖”罪名创立了截拳道,太极拳的从无到有,再从有到陈、杨、孙、武、吴、李、赵等各种风格,逐步发展成太极拳系列,可以说每一拳种成熟的背后都凝练了武林先辈们改革与创新的成果,结晶了武术先辈们精益求精的尚武精神的精华,最终才造就了武术文化的辉煌与灿烂。

改革与创新是当前时代主题,也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因此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下进行武术德育教育,必须要全面地总结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革新性,教育习武之人及与武术有关联的人群,要以武术的发展为己任,摈弃传统武术德育教育中的固步自封的宗派思想、为我独尊的霸道思想、报仇雪恨的复仇思想、杀富济贫的英雄思想,弘扬博采众长的求精思想、不与争锋的忍让思想、冤家易解的和平思想、普渡众僧的救世思想。这将有利于坚持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

5 科学地整合传统武术德育资源中的约束性与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武德”一词是中国古代军事伦理思想术语,用以约束和规范军人的言行。据《韩非子•五蠹》的记载:尧舜时代,有三苗不服,禹准备攻伐,舜说:“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这说明在尧舜时代,就已经重视了“武”与“德”的结合,并上升到“道”高度。“禁暴”说的是要团结互助,“戢兵”说的是要安国兴邦,保大说的是要顾全大局,“定功”说是要论功行赏,“安民”是要安居乐业,“和众”说的是要宽以待人,“丰财”说是要勤俭节约。这是我国最早的条款性的武德标准,短短十八言,却意味深长.

6 结语

武术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元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广大一线的武术教员要清楚地认识到武术德育教育是武术教育中一项长期而艰巨且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基础上,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对习武人群进行科学的、必要的、及时的武术德育教育,这将有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更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景背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教育核心论文: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展现出来。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核心能力 培养措施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黄炎培先生曾经指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办职业教育,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职业学校必须同时与社会经济结构相匹配,与社会生活相配合,才能兴旺发达”。本文研究的“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指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也就是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理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与普通本科教育在培养类型上明显不同。其基本理念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黄炎培先生曾经把职业教育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生产力之准备”。高职教育要把握教育方向和社会需求,旨在向高职学生传输生存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其最终获得职业资格和职业岗位做好铺垫和准备。

2.高职教育是一种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我国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设计要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满足行业市场人力资源流动的整合需求,实现岗位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相对接,保持“零距离”。

3.高职教育是一种伴随职业者执业过程的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社会对于劳动者的技能需求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劳动者具备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还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及生产效率。另外,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多,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大,社会就业压力明显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就业的情况,为了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劳动者就必须不断地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所以,这种教育应伴随职业者职业的全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职业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界定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就业和职场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国际职业教育领域通常将职业能力(skills)分为专业能力(hardskills)和职业核心能力(soft skills):专业能力体现在具体职业所需要的具体职业能力,它决定职业者能否胜任某一专业、某一特定岗位;职业核心能力也称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所有职业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具有共性的东西,是可应用到任何领域使用的技能,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基本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个大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革新的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等 。

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措施和实施途径

1.以主题思想教育为引领,将教育与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我们坚持把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细化、内化到专题报告和主题教育活动中去,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各种主题团日活动营造氛围因势利导。开展

式多样的教育实践平台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在打造实践教育平台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科技惠农”“助学支教”“社会调查及挂职锻炼”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积极性,帮助学生们走进社会,更好地去了解社会。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活动,将专业知识与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做事。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良好体现,对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人文精神的培育及科学素养的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和各二级学院的专业特色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如开设人文讲堂、科技讲座、文艺演出,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和创新需求,打造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的科技社团。

3.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强化规范管理,以安全稳定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为加强公寓组织建设,把党建工作和团建工作带进公寓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在学生社区建立社区党校、团校、基层团组织,建立和实施大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通过开展系列公寓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公寓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树立典型,学习先进。

4.进行专业教育、职业道德和创业就业教育,注重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第一,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在不同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与职业礼仪、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演讲与口才、道德养成教育、信息检索等素质拓展系列课程。第二,高职院校应当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开发教学案例、创新考核办法作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开展就业、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参加各类岗前培训,提前体验就业压力和职业工作,定期组织毕业生参观就业基地,了解用人信息和企业用人标准,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在适应职业岗位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能力技能的总和,作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伴随人的终身。未来的劳动者要想在职业发展中获得主动权和选择权,就不能只关注某个具体企业或生产线上的单一技能,所以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放在通用技能和核心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在探索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措施和实施途径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探索和寻求新的培养措施和实施途径已经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寻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教育学生,以科学的规范管理服务学生,以优秀的榜样事迹激励学生,以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学生,以创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

教育核心论文:试论体育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核心价值

论文关键词: 体育院校 图书馆 教育职能 核心价值

论文摘要: 文章首先从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性展开论述,阐述了当代图书馆特别是体育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核心价值,得出了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素质教育,对目前体育院校如何利用图书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0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学校特别是体育院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提供专业教育服务向现代的素质教育过渡,原有的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亟待于提高。

1当代体育院校大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体育院校学生基本素质问题体育院校的学生多数是从体校、运动队特招而来,与综合性院校学生相比,文化素质偏低,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他们大多注重本专业体育技术学习,而忽视了理论学习。因此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有待加强和改变,应将原来僵硬的被动的服务模式变为主动多样的服务模式,以正确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正确应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体育院校体育类专业特点体育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的限制,开设课程注重专项体育技能的学习,缺乏系统深入学习自然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知识的时间和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教学实践重复性强,体力消耗大,休息和娱乐时间较多,学生性格好动难静,静心下来读书相对比较困难,系统地学习阅读社会科学书籍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这与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相悖逆。

1.3 体育院校的培养现状传统观念认为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只要学好本专业知识就算合格,这种观念早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是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单一的知识结构、狭窄的能力范围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本身已经不再是单纯技能竞赛,体育本身愈来愈多地渗透文化因素,体育正在成为一种文化事业而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这种趋势客观上要求体育院校大学生必须掌握更多的人文科学知识,这也是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说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是人类的素质高低的重要条件。

2体育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核心价值

体育院校图书馆是为体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机构,其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体育学院图书馆教育的核心价值为素质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它表现在人们的言谈举止之间,它于不知不觉之时流露于你的眼神、表情和姿态,甚至从背后看去也能充沛显现。”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是课堂教育所不可能完成的。它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而人文知识的学习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些对体育院校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体育院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人文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而自主学习能力又比较差,因此图书馆在引导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提高责无旁贷。

2.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体育院校图书馆通过推荐新书、宣传优秀图书,开展书评,组织专题读书等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良好的书籍来了解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所包含的智慧。通过一些生动有效、健康活泼的教育可以引导体育院校大学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和科学认识事物、理性分析事物的基本方法,正确面对社会中流行的各种思潮和现象,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社会。

2.3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体育学院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料和文献,教师通过图书馆的参考文献,可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通过阅览专业书刊资料,既可消化和充实课堂学习内容,又可开阔视野,加深对其主修专业的理解;图书馆还通过对知识的挖掘、整合与揭示,促进知识传播,提高图书馆的阅读利用率;同时促使教练员的教学观念转变及创新,为培养新型人才发挥作用。

2.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了知识广博、富有创造力的更高要求,因此教育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智力的提升和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加强宣传,使学生及时了解馆藏文献,并通过《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等方式的教育,培养学生掌握文献资源的使用方法,具备检索利用文献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使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具备搜集处理文献和信息的能力,并掌握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方法,打好终身自我教育的基础。

2.5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等体育院校是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三位一体”的专业院校,其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专业突出、知识全面、有较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图书馆一方面优化馆藏资源,不仅向读者提供体育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文献资料,还提供与之相邻的非专业知识、文史知识及科技情报信息等,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图书馆还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如跟踪形势及当前社会热点,在馆内或校内适当地方设置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专题周刊栏目,扩大知识渗透面和力度,使学生通过一系列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适应社会成为合格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打下良好基础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职能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而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的核心价值是素质教育,它通过向读者提供服务,正确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实现自身综合素质地提升。

教育核心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成人教育

摘要:大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思想觉悟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近年来,随着上任之后,对高校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先进的理念就融入进了其中,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典型的代表。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1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高校成人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涉及到了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弘扬中国传统优良美德,提高公民素质贡献力量。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手,探究了其融入高校成人教育的一些内容,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成为当前党和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二十四个字,涵盖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方方面面。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对于整个社会层面上说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的信仰,经过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我国先后形成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结合我国的实际的新思想,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上任,我国对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也就形成了这个八字箴言,将我国所要追逐的社会理想准确的表达了出来。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针对我国的社会风气而言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经过上述的解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出,这二十四个字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思想道德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最为青春洋溢,富有激情的群体,他们思想开放,想法多元,做好大学的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涵盖思想政治的各个方面,利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对大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成人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步伐也在不断的深入,在这种大形势下,我国的思想和文化也受到了世界的影响,而高校是各类思潮的聚集地,加之大学生的思想都比较活跃,所以,做好高校成人教育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我国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这二十四个字的分析和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规范好他们今后的人生航向。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出现了很多思想问题,尤其一点就是崇洋媚外的思想非常严重,目前有大量的学生认为国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比较差,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一心就是想去国外发展,认为国外的什么东西都要比国内好,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心理,也是属于爱国主义思想缺失的典型表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词就是爱国,也是国家和党对于全体中国人的要求。所以,我们在高校成人教育当中一定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在以后成长成才之后报效祖国。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其他的二十二个字也是我们在教育当中应当充分结合的理念,像诚信、友善等等,都是高校学生应当有的传统美德。但是,在高校中仍旧有许多现象证明了现在的学生对于这一方面还是比较缺乏的。比如说,在考试当中,有很多学生为了获得高分数而作弊,投机取巧,这些恶劣的行径都是不诚实的表现,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当中因为缺乏诚信而寸步难行。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我国的高校成人教育当中非常重要,我们要结合相关内容,积极的对学生开展教育和引导,规范他们走好人生的重要一步,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在我国造成的影响力却是非常大的,近年来,我国逐步意识到了高校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加入了新的内容,新的理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典型内容,但是,目前,这项内容的推动还是有一定的阻碍的,高校成人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4.1信仰教育缺失

所谓信仰教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对学生的道德信念和政治信仰进行树立,让大学生在纷繁的社会当中始终保持本心,提高自己,回馈社会,报效国家。但是目前,在大学校园当中,知识技能的教育是占主要位置的,而信仰教育,学校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是错误的行为,信仰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更别说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了,所以说,大学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具有正确向上的信仰,指导自己的人生走上正轨。

4.2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

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新一代的大学生受到了多种思想的冲击,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个多元社会的背景下,学生很难保持住本心,更是对一些外来侵蚀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这是非常危险的,这些思潮给学生带来的负面的影响,让他们觉得享乐才是人生的第一目的,而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给彻底抛弃了,同时,一些非主流的思想压过了主流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成人学生,他们兼具有社会人和学生的特征,更容易受到多元思潮的影响,这都是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顺利开展的,同时,这些思潮有很大一部分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所以,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会不自然的受到这些思潮的影响,从而导致教育的效果非常差。

4.3学校和教师对于社会价值观的融入不够重视

高校成人教育主要是依托于学校和教师的,所以说,学校和教师对于这项工作是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将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目前,在很多高校当中,很多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些因素导致了高校中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也很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所以说,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效的开展教学。

5在高校成人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成人教育出现的问题,我们要采取切实可信的措施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融入到成人教育当中,进一步的规范目前大学生的诸多不良的行为,为大学塑造风清气正的学风和校风,让学生在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更好的成长。

5.1高校和教师要给予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的重视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给予的重视比较多,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在高校的教育中,我们要做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但更为重要的是成人思政教育,通过思政教育,可以更好的规范大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而在高校成人教育中,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的融入到其中,找到二者的共同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得到心灵的升华。

5.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融入理论教学

普通高校成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成人学生进行系统、全面、深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内在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通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是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干的普通高校成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教材体系向适合成人学生的教学体系转化,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转变,使成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有针对性。

5.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融合,激发情感共鸣

实践教学是普通高校成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普通高校成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通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即要建构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普通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可感性。要消除实践教学环节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根据成人学生特点,适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深度挖掘实践教学的载体,采取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发挥实践教学的认知导向和价值导向的育人功能。

6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对我国提出的要求和殷切希望,而大学生作为我国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更有责任和义务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成人教育当中,我们要把这一重要的内容充分的融入进去,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树立正确的三观,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艳超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教育核心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与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的密切起来,多元化、多层次的新思想以及新事物涌入我国文化环境中,使得我国一些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迅速的接触到这些未经筛选过的新思想以及新文化,容易使得正在构建完整价值观体系的大学生走入歧途,影响到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加强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我国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据指导教育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主要意识形态。大学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集中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大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教育性,这就使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浓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式,受到了我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支配。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拟定一个正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要的教学指导依据[1]。

(二)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主导地位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指导,使得我国大学生必须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作为武装自己头脑的重要武器[2]。并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用民族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重要的精神指导,引领大学生构建辨别是非的重要能力,使得大学生的思想中,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意识形态,始终坚定党和国家制定的发展路线。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要指导思想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时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开展日常教学互动的主要理论依据以及指导思想,大学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马克思李宁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要充分的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方向起到的决定性作用[3]。从而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活动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充实教学内容的主要指导思想。同时教师要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环节里,引导大学生学会辨别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观点。

(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

我国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理向的集中诠释,而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要能够辨别大学生是否能够自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能够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作为自己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从根本不上影响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前景[4]。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国家发展角度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使得我国大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现实目标性。

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与时俱进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互动,因此,教师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与时俱进,要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指导依据[5],要全面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环节中,从而与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相结合,实现全面教人、育人的教学理念。

(二)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大学教育应当积极的整改现有的教学模式,逐步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氛围,将固化、无趣的理论课堂教学氛围向和谐、实践课堂教学氛围转变。要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创建和谐教育环境,以此提高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教师在校园中积极创建文化校园环境建设,使得大学生在浓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精神状态[6]。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大学教育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使得我国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作者:贺宇姣 单位:西安医学院

教育核心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兴邦的本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在这种体系的引领下不断创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全面发展。文章主要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加强校园良好风气建设,培养出大批高标准的四有人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校是孕育人才的摇篮,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教育者必须抓紧创新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工作,紧跟时代的创新步伐,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

1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原则

1.1应以人为本

当前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这种理念深入人心,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中不断展现自我,能够全面的发展。

1.2尊重差异

每位大学生受家庭、环境、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影响,其思想认识上有着不同的理解,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因。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尊重这些差异,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并对学生存在的困难进行帮助,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根本,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建立和谐校园文化,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无压力的塑造完美自我。

1.3创新原则

当前我国发展坚持以创新为原则,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源泉和不竭动力,高校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该以创新为原则,根据不同区域和学生差异,制定最为合适的创新教学方式,教学要有目标,突出重点和方向,不能强求一致但必须要有实效,坚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突出教学特色。教育工作者也要对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达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制定创新教学的有效制度。

2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创新途径

2.1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主渠

所有高校都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所以就应该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其它科目为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细微渗透。在理论课堂上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大旗,大力宣传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让学生充分理解认识这些思想,坚定信仰。也要向学生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让学生知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我国快速发展为经济强国,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奋斗力。也应该详细讲述“八荣八耻”内容,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感染力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其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宣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为原则,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校园的道德规范。高校可以经常举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会。对于图书馆、公寓、食堂等都可以通过创新方式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通过举办校园读书节、校园合唱赛、寝室文化活动等突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涵,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做人,一身正气,使校园充满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中。

2.3积极实践,亲身体会

高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了解中国国情以及生活的不易。可从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一是,鼓励学生到社会上进行调查;二是,高校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周密的“三下乡”、“四进社区”以及志愿服务等活动。三是,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3小结

大学生是推动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群体,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理论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国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让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合格的四有人才。

作者:胡方能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核心论文:思想政治教育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具有政治觉悟、综合素质能力学生最为有效的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于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丰富效果,并增强了政治理念引导的作用。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论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与分析,能够进一步明确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确定教育方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失效性,真正起到捍卫文化使命与思想认同的责任。因此,本文从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角度出发,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联系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传播策略,旨在为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引言

我国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主流意识的认同必须要借助于有效的教育和传播机制,才能够在复杂的思想文化环境中,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唯一与确定,但是社会环境中始终有一定的消极因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着困难与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家的价值追求、社会的价值追求和个人的价值追求为基础,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保障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是对时代和制度价值的反映,是人对生命、理想的最终诉求,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思想引导,并激发其思想品德实践的教育措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以人为本,将个人的精神诉求与社会的发展实现有机的结合,从而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隐含价值往往不能够在社会中予以落实,这必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以更加明示和通透的教育表现来引导社会大众的行为,从而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了我国思想特质和精神内容,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能够避免价值追寻过程中的迷茫,使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能够受到启发,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使命,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1]。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一,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具体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明确我国始终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义,努力实现经济水平的提升,不遗余力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而我国坚持以社会民主和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途径,并加强了文化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主人翁意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第二,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基本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导人建立争取的自由价值观,促进人的自由且平等发展,并健全社会制度,以公正社会和法治意识来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第三,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在的价值标准,个人必须高度认同国家,始终保证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方向上的一致,并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以诚实守信和团结友爱参与到社会公众事务和管理中,实现自身人格的提升[2]。

四、思想政治教育论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

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诸多的挑战,则更加需要在实际的教育中,采用正确的传播策略,从而实现教育效果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优化:第一,利用教育的解读功能,对价值观的内在属性进行论证,以实例验证和分析的方式,对于价值观的内容进行本质上的分析,从而实现价值观理论的普及。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渗透价值观内容,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框架中,将价值观的理念和精神实质进行有效的分解,以教学常用的方法对价值观进行传播。第三,需要面向不同群体制定不同方向的传播策略,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并与西方思想等进行对比,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辨识能力,以更加良好的思想教育成果参与到社会实践中[3]。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还对其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因此,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对价值观的内在属性和精神实质进行分析,并注重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不断推动国家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有机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发展。

作者:汤卫华 单位: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

教育核心论文:成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摘要:

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在职社会人员提升学历接受高等教育的职责,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这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成人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成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

成人教育即是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录取,取得成人高等教育资格,修完高等教育相应专业层次的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在职人员提升学历与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为进一步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与效果,需要成人高等学校明确培养的目标和合理的原则,构建起科学的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由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以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是我国终身教育的根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1有利于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人教育学生是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贯彻落实,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2有利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可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教育学生中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践行中去,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1.3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

成人教育的办学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素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也是检测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标准,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促进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4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让更多的人领会、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1.5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需的优秀人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需要大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成人教育,让成人教育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人生目标,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确保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旺发达。

2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关系到我国终身教育的质量与方向,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如下:

2.1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非常丰富的人生价值导向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能以正确的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成人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2.2引导成人教育学生领会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意义,以自觉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2.3确保成人教育办学正确的政治方向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质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成人教育的方向,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导向,解决了成人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2.4促进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成人教育办学受到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办学功利性强,对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通过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真正推动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开展。

3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需遵循如下原则:

3.1政治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成人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中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以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统一思想,让成人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3.2价值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原则。价值导向是成人教育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关系到培养的学生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中,应更加重视正确价值导向的原则,才能确保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续教育中的贯彻与落实。

3.3实效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杜绝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重视实际产生的效果,真正使成人教育学生能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检测的标准,即注重实效。

3.4科学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原则。无论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是评价体系的构建,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才能使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并产生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只有与教育规律有效结合才能符合实际并为大众所接受。

3.5创新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务实创新的原则。评价体系既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检测指标,又是成人教育办学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和指挥棒,有关成人教育的执行部门必须以评价体系作为依据,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以务实创新的态度推进评价体系的构建。

4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构建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就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中落实开展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应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等)、学生的学习效果、社会反响和评价、工作开展的特色与亮点等方面来进行。

4.2评价建议

无论是哪一个等级的评价,评估组必须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评价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整改与进步。所以,给出的建议必须科学合理,有利于办学单位整改与提高。

4.3评价周期

每一项评价体系都必须跟上时展要求,对于评价周期,建议五年评估一个周期,以更好地促进各单位在成人教育中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4.4调查对象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对象的选择面要适度扩大,调查对象应包含老师、学生、办学管理者、社会人员、企业等用人单位等;同时,调查对象的抽选要科学化,要科学使用随机抽选等方式选择调查对象,提升调查的代表性。

4.5评价计算原理

评价结果的计算是依照观测点得分乘以该观测点的权重得出对应二级指标实际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对应一级指标实际分值;五个一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总分。

4.6总体调查与深入调查

以上调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总体评价,因此评价的指标层级相对不多,评价的观测点主要重在反映总体情况。实践中,为了深入掌握和了解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和评价的观测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5小结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成人教育是重要的力量,在成人教育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办学质量。

作者:戴春平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核心论文:大学生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内容摘要】

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大学时期是个人思想、心理、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独立思考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本文以某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以期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仪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我国每一位公民的严格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礼仪与道德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两者之间相互促进,有着一致的内在价值契合。

一、大学生的礼仪道德教育

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礼仪与道德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礼仪道德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礼仪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之间的沟通手段也在日益改变,交往的范围逐渐扩大。信息化的时代对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礼仪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有些学生虽然身在高等院校接受着高等教育,但是培养出来却是高分低德,智力与道德水平完全不协调,知情意行都不合格,试想,如果是这样,我们的社会会变成怎样一种混乱状态。礼仪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成功之路》和《成功的策略》这两本书中,都推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由此可见,交往中的礼仪道德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礼仪道德教育以及践行方式

(一)修订教学大纲,明确礼仪道德教育的方向。礼仪道德教育的承载性,在以往的课程中这一功能不是很明确。对于道德教育的落实,一些高校仅仅是将其放在嘴巴上,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甚至礼仪道德教育完全被忽略。因此,高校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当提出明确的礼仪道德教育目标,使礼仪道德教育具体化,着力培养学生的礼仪行为与道德习惯。

(二)改善教资队伍,确保礼仪道德教育顺利进行。加强对学生的礼仪道德教育不仅仅应该只是纳入教学计划,一支强有力的教师德育队伍也是十分必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也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断对学生礼仪道德教育进行渗透,这样就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礼仪道德水平。

(三)用好第二课堂,延伸礼仪道德教育宽度。大学里会有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以穿插礼仪道德教育的实践,这样可以寓教于乐,从而增强礼仪道德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团会,讲座,主题教育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明白礼仪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学生要学会先做人,后做事。通过社会实践以及校外实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规范自身的礼仪道德行为。

三、某高校二级学院在践行礼仪道德教育方面的尝试

(一)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深化主题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依托主题班团会、党支部会议、年级大会等为载体,在大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从理论的角度传播德育的重要性。某高校二级学院在展开礼仪道德教育方面积极尝试,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以校园文化活动为途径,导向价值观。校园活动是高校发挥意义和作用的主要途径,具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校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大学生的目标模式。某高校二级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讲座、展示等为载体,就业指导课专门开设就业礼仪文化、精神素养教育课程等;基于学院外语专业的特殊性,努力构建完善的学院“一院一品”英语角活动,在实践中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更加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自主传承民族精神。另外,组织开展宿舍设计大赛、毕业友谊篮球赛等活动,在学生活动中传播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学生自发的“节约粮食、光盘行动”宣传活动,影响力颇大。

(三)以管理制度为规范,贯彻落实教育。某二级学院在积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当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礼仪道德教育贯穿到实践当中去,结合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项目,学院在受奖助大学生中展开以感恩回馈为目的的义工教育,要求受助大学生完成校内10小时义工活动;为积极展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某二级学院规范了第二课堂社会道德实践教育,要求全体学生利用寒暑期完成“靠近你、温暖我”社会道德实践,深入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当中,例如空巢老人、低保家庭、孤儿院、养老院等。将教育内容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失为是一个较为合理完善的方式。

四、高校学生工作加强大学生礼仪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通过传统精神教育,增强在校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的精神;完善其美德,如:包容、宽容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社会公德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感意识都有所增强,多数的青年学生在观念上也都是能够真正认识、认同和遵循公共秩序,并且对于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认知也足够有深度。然而在具体践行上,这一意识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德意识等却出现偏低的现象,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不能达到一致。尽管大部分青年、大学生的公德修养都能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但也不乏一些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为众人所耻,恰恰是这一部分人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意识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功能,校园内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尽管看上去范围很小,但其影响度却是很高的,会影响学生公德意识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养成教育的教育效果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公德教育的时候,应注意以社会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

(三)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充实现代科学知识。一方面,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讲座、社团活动、科技节等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为在校大学生创造出一个适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氛围,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多举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借鉴试点高校经验,结合本校的特点,具体分析,计划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式,践行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逐步引向深入。加强大学生的礼仪道德教育不仅对学生的修养与发展有深远意义,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高等学校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准着力点,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切实有效的活动,为国家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提供更多更强的建设人才。

作者:吉颖 魏红燕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育核心论文:工程教育核心课程群建设初探

摘要:

在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各项要求的基础上,以青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对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的设置及教学内容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新构建的核心课程群体现了专业特色,并将认证标准落实在课程教学环节中,为快速提升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借鉴,为青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奠定基础。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

随着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高等学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中,应届毕业生数量和历届毕业生数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创新意识强、应用能力强、能迅速创造生产力的人才数量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的水平。世界经济论坛的《2012-2013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指出,美国高校工程专业毕业生中八成以上的人能够立刻胜任工作,国内只有一成左右毕业生能迅速投入实际工作。因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工科院校中,课程体系的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衔接较差,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为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工科教学质量,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开始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后续又跟国际接轨,开展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此项专业认证工作对于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工程教育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协会)组织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的教育界学术专家和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以该行业工程技术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资格为要求,对工程技术领域的相关专业的工程教育质量进行评价、认可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2]。关于工程教育学历互认的3个国际性协议中,《华盛顿协议》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方最多,是世界范围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目前,国际上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华盛顿协议》为核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的国际协议体系[3]。2013年,“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在韩国首都首尔举办,在此次大会上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预备成员,由此,我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得到了《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认可[4]。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目标是保证和加强毕业生培养质量和促进高校通过修改教学计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5]。为此,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这是目前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的最高认证标准,该标准包括两部分:通用标准和补充性专业标准。其中通用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七项内容。这些内容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设置等具体实践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引。

1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旨在评价该专业所有学生是否达到认证规定的基本要求,具体评估如下因素:教育———从招生入校到专业学习,从指导教学到素质教育,从学分积累到就业服务等多方面举措;培养———适应环境发展特别是环境污染变化的趋势,加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学———贴合社会、企业对新入职环境专业学生的实际要求;支撑———根据要求优化配备各类支撑力量,如教师、实验环境、实践环境等因素的合理配置。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在“培养目标”部分明确规定专业应该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而且,专业认证支持学校的办学自主性与特色性。各工程教育专业应根据自身的优势、所在的区域及自己的人才培养面向,制定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各自的优势特色[6]。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和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基于青海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盐湖化工方向的优势地位,目前青海大学盐湖化工专业已经成为化工学院的带头力量,已初步建立以盐湖化工为基础的教育体制,因此在环境工程专业教育发展之始,就确定了“理论实践并重”的培养方针。在充分考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不断坚持“寓教于践”、“赋学于实”的原则,力争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与环境相关的工程专业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工厂、企事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环境监测与评价以及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宽口径、高素质、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环境工程核心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因此课程体系与内容也必须体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包括人才培养的水平与特色。环境工程是近年来新兴发展的新学科,和化工、动物、植物、微生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土壤等细分学科紧密结合、不能相互割裂。这个特点决定了环境工程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因此,在工程教育认证的整体规划和要求下,平衡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的比重,加以与之适应的辅助支撑工作,不仅可以满足教育认证的宏观要求,而且可以加强毕业生的理论与实际的融会贯通,在简单的实验、实操的基础上,快速适应实际工程、现有工艺,迅速做到从学校到社会的华丽转身。

2.1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纵观目前全国的高等院校,除了较早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少数几个高校专业体系设置完善、起点较高,其余高校此专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与当今社会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严重脱节。国内基本情况如下:基础课程设置类似,差别较小;专业课各自为政,差异明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部分知识高度统一且缺乏更新,实践部分验证类偏多而设型类缺少。目前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存在如下三方面问题:(1)专业基础课结构不合理:有的课程内容之间有重复,有的课程开设时间不够合理,还有的课程学时设置不够合理。另外课程设置中水污染专业涉及的课程较多、占据重要地位;而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理性污染等处理与控制的课程偏少。(2)实验课程结构不合理:验证性实验较多,且均偏重单纯的分析测试,体现工程原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较少。专业课程设计及认识、生产、毕业实习所占学时比例过小,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及图纸质量较差,表明实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3)教师工程实践背景欠缺:大部分教师均为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引进,完全没有工程实践背景,进校后也较少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校企合作基本未有效开展。教师队伍工程教育经验不足,必然导致学生工程设计教育的效果较差。

2.2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设置探索

在前期收集资料、高等学校和企业调研,并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的基础上,教学团队不断探索,确定了以《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为核心专业基础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评价》为核心专业课;《环境化学》、《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给排水管道工程》、《环境法学》、《清洁生产》、《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的青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重新设置后的专业课优化体系与毕业生应有的知识结构形成了更合理的对应关系。

2.2.1根据毕业设计倒查,解决课程设置问题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对毕业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从近年青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效果可以看出,固体废弃物方面的内容学生掌握的不够好,设计垃圾填埋场时出现了很多问题。根据此问题追溯倒查发现,有的课程内容重复,如水处理方面的课程重复较多、比重偏大;而固废和物理污染等内容偏少。《固体废弃物与噪声控制》只有32学时,目前固体废弃物讲授26学时,噪声6学时。此类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直接反应在毕业设计的焦点问题中。因此,在修订2016级培养方案时,我们教学团队经过充分的讨论并与行业专家论证后,将《固体废弃物与噪声控制》课程更名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并将噪声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纳入新开设的《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在实行学分制的前提下,课程学时不断被压缩,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优化教学内容,将知识精华传授给学生,也是教学团队一直长期努力解决的问题。例如“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管理学》、《环境规划》、《环境学导论》和《清洁生产工艺》中教学内容有重复,浪费了有限的课时。以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我们将《环境管理学》和《环境规划》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环境规划与管理》,《清洁生产工艺》更名为《清洁生产》并不再讲述“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课程开设的顺序,也根据修订好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如《环境监测》是核心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开设在三年级第二学期,造成了很多基础概念学生都没有学过,就直接开始专业课学习的不利局面。此次将开课学期调整到三年级第一学期,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此外,《专业英语》《环境规划与管理》等课程的开设时间也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选修课的设置并做到与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相协调。

2.2.2追踪学生就业薄弱点,调整专业教学重点

通过追踪发现,毕业生就业后应聘到化工、热电、机械等行业中,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的能力普遍严重不足。根据此问题倒查,发现目前实验设置还不够合理,主要还是偏向于水处理方面,大气污染监测及控制的实验过少。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中也主要偏向水处理技术和垃圾填埋技术的相关内容,对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关注度不够。目前我校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两门课程设置的理论课时均为48个学时,教学方式仍以典型的课堂模式为主,教学中教师以黑板板书平面向学生讲述,至多借助PPT、MULTIMEDIA等方式展示所有平面或过程变化,或者演示简单案例,复杂的3D设备、多维化学过程则无法详尽解释。因此,学生和老师之间无法形成有效沟通,并且无法形成时间、空间、性状等重要的直观印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十分有限。而这两门课程都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在理论基础上涉及水和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如何防控;在实践基础上涉及污染防控装置的工艺设计、及指标计算等知识,建立毕业后实际分析、处理液体和气体污染的能力。这两门课程只是在《专业实验》课程中安排了相关实验,而且目前实验设置还不够合理,主要还是偏向于水处理方面,大气污染监测及控制的实验过少,针对性严重不足。因此,教学团队需要不断整合已有实验资源,在新版《专业实验》教学大纲中增加了大气污染控制实验的学时数,培养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实践能力。如何在有限的实践学时内增加学生到大气污染控制企业实习的机会,不断努力寻找可以合作的大气方面的实习企业,是教学团队今后需长期努力解决的问题。

2.2.3继续开展实习实训,不断拓展学生视野

环境工程专业课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本身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后才能在授课中举一反三,形象生动的完成讲授;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后才能在指导课程设计时知识面宽广,真正能够从实际出发指导实践。推进校企合作,是达到较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目前青海大学校企合作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特别是环境工程方面的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学生实习等表面工作,深度的知识合作、技术合作和科研合作并未有效开展。因此,任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也仅仅依靠教师个体的努力,在授课中两者的联系深度、广度也参差不齐。体制化、流程化的校企合作已经迫在眉睫,急需在课程群建设工作中尽快开展。继续拓展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基地、工程实践的平台。建立与我省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企业和环保公司互动,优化完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方向;并邀请行业或企业等外部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定期修订。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加强毕业生“校门到厂门”的迅速转变,实现从学术型人才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迅速转型。

2.2.4核心课程教学软件完善

在工程实践类课程学时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学校拨款购置了环境工程类的课程实训软件(水污染处理技术方面),教学团队也在不断努力丰富课程设计案例,编写课程设计内容,修订专业实验指导书,这些举措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软件,为后续开设大气及固废污染与控制方面的综合实践类课程做好了基础的准备工作。

2.3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内容优化

按照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与认证标准的要求,开展对青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优化工作,突出与目前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相结合,并融入创新精神,将现有课程体系中理论基础课与污染防控技术一一对应,相辅相成。青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现开设的课程中,《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经典理论内容与技术发展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三门污染控制课程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学、气候等学科内容,三门课程需要在各个不同学科的理论课基础上实现延展,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对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结合省情与实际应用,改变传统重理论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例如,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压缩“概述”和“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两章的内容,删去与《环境学导论》和《环境化学》重复的教学内容;压缩“大气污染气象学”和“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内容,移在后续开设的《环境评价》课程中进一步学习;增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除尘装置”的教学强度,减少其与《化工原理》中重复内容的讲授;将教学重点放在“常用除尘设备设计及选型和废气吸收、吸附、催化设备设计”上,为后续增设“燃煤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装置设计”、“脱除烟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吸收塔设计”等课程设计题目打下基础;将“工业通风”部分内容引入“除尘管道系统设计”章节,增加相应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以《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为例,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在《环境学导论》中要加大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及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的介绍,压缩“绪论”等部分的课时。对《环境监测》课程方面,注重讲授基本原理在实践方面的应用,淡化一些复杂的模型、化学反应,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专业实验》中需开设一些综合设计型、开放型的实验,在原有水污染控制实验的基础上,增加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及物理性污染与控制实验的学时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层出不穷的恶性污染事件,表明我国目前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治理任重道远,经济社会对水资源保护、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表明高校对环境工程人才的培养需要进一步贴近现实社会的要求,同时也进一步突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在充分考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化工结合环境、理论结合实际、基础结合创新、教学结合育人、学习结合生产,成为了新时期教学团队面临的巨大机遇与挑战。我们教学团队在继承先前摸索实践十余年的宝贵成果之上,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构建了专业核心课程群,实施了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完善,以期提高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凸显工程应用在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突出地位,树立工程应用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意识,发挥其在企业应有的实际作用。优化后的环境工程核心课程体系将充分实现青海大学教书育人的宗旨,“送出校门,送入社会”,环境工程毕业生在走入社会之际就能成为出色的环境保护工作者,在精益求精的创新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老师们在追求成为“育人工匠”的同时,必将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环保工匠”。

作者:陈莉薇 王晓 严刚 赵玉杰 盛莉 王晓宁 单位:青海大学化工学院

教育核心论文:成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摘要:

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在职社会人员提升学历接受高等教育的职责,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这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成人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成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

成人教育即是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录取,取得成人高等教育资格,修完高等教育相应专业层次的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在职人员提升学历与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为进一步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与效果,需要成人高等学校明确培养的目标和合理的原则,构建起科学的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由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以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是我国终身教育的根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1有利于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人教育学生是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贯彻落实,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2有利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可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教育学生中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践行中去,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1.3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

成人教育的办学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素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也是检测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标准,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促进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4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让更多的人领会、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1.5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需的优秀人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需要大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成人教育,让成人教育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人生目标,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确保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旺发达。

2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关系到我国终身教育的质量与方向,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如下:

2.1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非常丰富的人生价值导向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能以正确的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成人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2.2引导成人教育学生领会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意义,以自觉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2.3确保成人教育办学正确的政治方向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质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成人教育的方向,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导向,解决了成人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2.4促进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成人教育办学受到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办学功利性强,对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通过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真正推动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开展。

3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需遵循如下原则:

3.1政治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成人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中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以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统一思想,让成人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3.2价值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原则。价值导向是成人教育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关系到培养的学生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中,应更加重视正确价值导向的原则,才能确保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续教育中的贯彻与落实。

3.3实效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杜绝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重视实际产生的效果,真正使成人教育学生能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检测的标准,即注重实效。

3.4科学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原则。无论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是评价体系的构建,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才能使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并产生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只有与教育规律有效结合才能符合实际并为大众所接受。

3.5创新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务实创新的原则。评价体系既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检测指标,又是成人教育办学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和指挥棒,有关成人教育的执行部门必须以评价体系作为依据,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以务实创新的态度推进评价体系的构建。

4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构建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就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中落实开展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应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等)、学生的学习效果、社会反响和评价、工作开展的特色与亮点等方面来进行。

4.1评价建议

无论是哪一个等级的评价,评估组必须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评价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整改与进步。所以,给出的建议必须科学合理,有利于办学单位整改与提高。

4.2评价周期

每一项评价体系都必须跟上时展要求,对于评价周期,建议五年评估一个周期,以更好地促进各单位在成人教育中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4.3调查对象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对象的选择面要适度扩大,调查对象应包含老师、学生、办学管理者、社会人员、企业等用人单位等;同时,调查对象的抽选要科学化,要科学使用随机抽选等方式选择调查对象,提升调查的代表性。

4.4评价计算原理

评价结果的计算是依照观测点得分乘以该观测点的权重得出对应二级指标实际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对应一级指标实际分值;五个一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总分。

4.5总体调查与深入调查

以上调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总体评价,因此评价的指标层级相对不多,评价的观测点主要重在反映总体情况。实践中,为了深入掌握和了解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和评价的观测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5小结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成人教育是重要的力量,在成人教育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办学质量。

作者:戴春平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核心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教育

【基金项目】

本论文系河北金融学院“红色梦之队”团队(团队成员:邢艳霞、王茜茜、周佳伟、刘美萱、张林栋、叶新茹、余珊、郭肖晨、郗梓辰、张琪强)社会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大学生调研和实践宣讲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义,对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

十八届五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定义方面,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明确提出“三个倡导”价值理念,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制度取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定向导航作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国家治理对公民个体的价值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上述三个方面为国家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起到了定向导航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助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中贯彻和传播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然途径。作为青年大学生,积极参加精神宣讲活动,既能极大的发展和锻炼学生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又能服务社会。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践行、培育和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有机融合,不断为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进而有效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2.有利于全面塑造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

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为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多个方面对我国未来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的同时还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祖国新生力量的青年大学生有理由站出来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更快更强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可以深化其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义理解,从总体上把握主题主线,紧扣时代脉搏,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目标。同时有利于强化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创新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大学生得以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不断修正自我方向,使其有能力承担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任。

三、以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助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实路径

1.深入借助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精神宣讲等有效宣传平台。

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是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磨炼意志的有效方式,更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应该选择合理并且有效的途径进行精神宣传,建立社会宣讲长效机制,把学校更好的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基地,在大学生群体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研活动,深入社会,为国家尽力;通过精神宣讲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员更多的了解党的精神,充分了解中国梦,更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更好培养扎实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人和未来接班人。

2.借助网络宣传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量爆炸的今天,为了进一步助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借助网络论坛、微信平台、微博网站等新兴媒体巩固和宣传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成果,创新实践和宣讲形式,提高实践和宣讲手段,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引导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网络宣传平台宣传引导的重点是青年学生,少年强则国强,引导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导向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才能从根本上升华整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提高所有国民的精神素养。由此可见,网络宣传平台不可忽视。

3.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成果。

学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摇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高校应当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盘活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着重加强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在硬环境上,应当借助校园物质宣传设施,着力提高和宣传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的影响力和成果,借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力。在软环境建设上,应当着力同学优良的学风、校风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借以巩固和扩大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的重要成果,不断提高其育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总之,以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为有效平台,助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应当不断创新和深化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的形式和手段,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

作者:邢艳霞 王茜茜 王伟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会计系会计学

教育核心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公民休闲教育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公民休闲文化生活,不仅有助于公民确立科学的休闲价值观,而且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路径,更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本性的价值诉求。在当前普遍化休闲时代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休闲;公民休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普遍化休闲时代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公民休闲文化生活,不仅有助于公民确立科学的休闲价值观,而且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路径,更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本性的价值诉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有助于公民确立科学的休闲价值观

公民休闲教育是指以科学的休闲价值观念为指导,引导公民在自由时间里提升自己的休闲意识和休闲能力,科学地安排休闲文化生活,培养正确的休闲价值判断能力,以提升公民的休闲生活质量、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休闲文化日益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的社会背景下,公民的休闲意识和休闲生活方式不仅反映公民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而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征与集中体现。据调查,当前我国公民的休闲文化生活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休闲意识比较薄弱,休闲观念相对陈旧;休闲活动层次不高,多倾向于娱乐消遣性活动;休闲时间利用不合理,休闲知识和休闲技能贫乏等基本现状。[1]因此,如何开展公民休闲教育,帮助公民确立科学的休闲价值观以促进公民自由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是在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所建构起来的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主流价值系统。作为一种主流价值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伦理规范,而且是公民日常生活领域的基本道德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公民休闲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公民确立科学的休闲价值观。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公民休闲文化生活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公民休闲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本质上就是以一元化的主导思想统领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从而确保公民休闲教育坚持科学的思想指导。在社会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公民休闲教育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确保休闲文化生活的社会主义方向。其次,公民休闲教育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才能构建起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凸显时代精神的休闲文化发展机制,由此生成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和时代精神风貌相统一的休闲文化样态。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公民休闲文化生活提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公民休闲教育中,能为公民休闲文化生活确立高尚的道德准则,能有效抵制休闲文化生活中的庸俗低级和消极颓废倾向,由此克服休闲异化现象,从而确保公民拥有健康、文明、高尚、活泼的休闲文化生活。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有助于公民确立科学的休闲价值观,对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是实

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路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基本路径,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是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一个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活化是当前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基本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活化本质上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思想为指导,以现实生活为中心,以提高公民生活质量、完善公民个体人格、促进公民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公民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富含教育价值的生活资源,使公民在生活体验中受到教育与熏陶”。[2]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文化逐渐成为人们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文化样态。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大众文化样态,休闲是一种具有独特的文化精神底蕴的生活方式或生存状态,这种独特的精神底蕴不仅依靠知识、教养、品行、美德、智慧给人以内在力量,而且是人的内在生命品质的真正体现。[3]因此,公民休闲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关注自我德性发展与个性成长的日常生活教育。在当前普遍化休闲时代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的基本路径。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其本质来讲是来源于人们日常现实生活世界的,只有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才能不断夯实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生活根基,才能最终实现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价值整合、文化引领与实践批判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基于公民丰富多彩的休闲文化生活之上,以公民休闲文化生活为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紧紧围绕公民休闲文化生活来进行,从而建构起一种面向公民日常感性生活世界的“德育生活化模式”。“德育生活化模式主要指德育要以生活为载体,教育与学习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生活需要”[4],让公民在日常生活体验中接受基本的道德要求。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回归日常现实生活,建构“德育生活化模式”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基本路径,因为日常生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根源。此外,“主流意识形态要起到社会引领作用,也必须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为民众所认同。”[5]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对于克服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片面化、抽象化、形式化的弊端,实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具有现实意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彰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本性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的基本路径,而且彰显其人本性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本性的价值诉求在于其能够正确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规范人的社会行为、促进人的德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是简单地把握和理解其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而是通过现实生活为基础,在实现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践行的基础上引领社会风尚和促进个体德性发展,以此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本性的价值诉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公民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提升自我创造力、道德判断力与社会凝聚力。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基础上,更要充分关注公民的现实感性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只有诉诸公民的现实感性生活世界,聚焦公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公民个体德性的不断发展,才能充分展示和体现其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本性的价值诉求必须与公民日常感性生活融为一体才能实现其理想目标。因为公民个体生命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抽象的科学世界,而在于富有人性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公民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个体生命的内在灵魂和核心,不在于思想政治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心灵的感应。[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论与公民的休闲文化生活实践相结合,从根本上能够为公民的日常休闲文化生活提供价值导向,在公民日常休闲文化生活中促进公民的人格完善和德性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凸显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的建构理念,使其能顺应人的现实生活需要,体现人的主体性、实践性,从而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本性的价值诉求。

作者:王永明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