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2 11:46:48

教育

教育例1

郑也夫认为,“糟糕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谋。教育政策有问题,学校的管理有问题,家长则是配合政府和学校逼迫学生,最后导致整个民族培养不出有创造力的人才”。邓晓芒指出,“我们的中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把儿童往高考的独木桥上赶。大学教育多半成了一种职业培训。有的连职业培训都不如,只站在那里做培训状,纯粹是为了混文凭”。项贤明认为,“在我们的学校里,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们几乎都在辛辛苦苦做三件事:记―练―考”,就是记笔记、记诵,练习,考试,结果是把学生培养成一流的“录音机”。邓晓芒认为,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除了书本知识之外,主要是两点:第一点是服从,也就是无条件服从地位比自己高、权力比自己大的人;另外一点就是潜规则,从小就培养孩子要懂得潜规则。

如此规训的结果,就是大学生失去思考能力。彭景涛总结了大学生不会思考的表现:一、写文章和说话没有中心论点;二、尽管发言时没有中心论点,但总是超时。他滔滔不绝,而你又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三、他在文章和发言中,会提到许许多多的观点,而这些观点都是中学时代学到的抽象结论,且其中大部分是道德或意识形态结论;四、他提到的这些观点之间,经常没有逻辑联系。我想补充的是,就我这些年的经历来看,不仅相当多的大学生(特指本科生)是这样,一些(硕士)研究生也是这样,如何是好?!每念及此,惶恐不安之情,真无以言表。而且,诚如彭景涛所说,没有思考的能力,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逃避思考,拒绝思考,尽量使自己处于不思考的环境中,这才是更让人忧心的。

教育例2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08

回想走过的18年班主任之路,我把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分成了两大类,即“教”式教育和“育”式教育。

一、“教”式教育

2000年,高一新班中有一个名叫雒甜(化名)的男孩,第一周内累计迟到三次,课堂上睡觉两次。每次发现后我都是耐着性子询问原因并给他讲道理,可收效甚微。第二周的一个晚自习课上,我发现他在座位上发呆,我走到跟前他都没发现。可当我再次转进教室的时候,他竟然又拿着一面小镜子照着梳头。我顿时火冒三丈,就把雒甜叫到讲台上面向全体同学,一手拿着镜子一手拿着梳子,让他给大家演示刚才的动作。可就是这一演示,他甩手出门,我怕出意外就紧随其后,将他叫到了教研室,进行了一番说教后让其继续上晚自习。本想着平安无事,结果第二天早上雒甜没有了人影,不知去向。尽管最后人是找回来了,可是我的这次教育失败了。

这种没有任何章法的“人治”随意性很大,完全取决于班主任的一时之念。对学生批评、表扬往往因班主任当时的情绪或对学生潜在的主观印象而表现出程度的差异和方式的不同,班主任心目中的“红人”犯了大错,也许会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那些有了不好印象的“黑人”即使犯了小错也可能会小题大做,出现严重的“教育不公”现象。对于“红人”的一再迁就,长期以往“红人”也可能会变成“黑人”,相应的“黑人”可能会变得更“黑”,我想“坏蛋”可能就是这样炼成的吧。这就是最低级别的“教”式教育。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教育连最基本的头痛脚疼都没能医好,还能指望达到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品质和洗涤心灵的效果吗?这才让笔者明白了简单的“人治”是不可取的。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有一整套严格的班级奖惩制度。学生做了好事或是坏事,都有相应的奖惩制度,赏罚分明。所有的教师一直认为这样既可以弘扬正气又可以抵制邪气;既可以惩戒本人,又可以杀鸡儆猴。今年所带的高三理六乙(2)班有个男同学,张林。有老师告诉我,只要把张林抓在手里,那考个二本是没问题的!一打听才知道张林虽然聪明,但可以算是个“无恶不作”的“问题学生”迟到、旷课、酗酒、上网、打架是家常便饭。于是我就对他重点观察,经常鼓励,以防旧病复发。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张林没有出现任何纪律问题,虽然英语成绩差,但在笔者的英语课堂上反应特快,回答积极。按照班规还给他加了不少的分。更让笔者吃惊的是九月底的月考,张林的成绩真得突飞猛进,两个班进步名次达到了60名。笔者把张林的有关的情况告诉了各位科任教师,让他们与自己共同关注培养。

张林也成了师生心中的“知名人士”。课堂上只要他有小动作都会被教师发现,都要说上几句。结果这一个多月来从未出现过的一个“老毛病”――旷课又出现了,没过几天,有教师说张林好像参与打架。落实发现,他在调节两帮学生的矛盾而没参与打架。一番说教之后,就让他回教室。可就在他转身的时候,笔者发现他口袋里面好像装着手机。没收来细细地查看,结果发现他最近周末进KTV和酒吧。这还不算是最严重的。在一节生物课上,由于张林头枕在胳膊上,而受到教师的批评,就睡没睡觉的问题与教师发生了争执。尽管笔者使出浑身解数给他讲道理,让其明白不管怎么讲,教师都是为了他的学习,教师的出发点绝对是没有错的。可到下午上课前,张林找我说:“老师,我不想补习了。”

通过这个案例说明,尽管我对班级管理由“人治”改进成了“法治”,在班规的框架束缚下,在我的威慑下,张林在学校可能没有人酗酒、打架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毫无疑问都是“法治”管理的结果。我们主要精力放在了管人上,而在管心上下的工夫还远远不够。

教育不仅是一种行为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转变,是思想上的一次洗礼。思想教育得当,是一个良好的转机,从而指挥其行为上来一次大的转变,否则适得其反。就像洗澡一样,用四十五度左右清水来洗澡如沐春风,让人舒适,再加适量的沐浴露则洗得更干净,而温度不适合的情况下,可能没人愿洗这个澡,尽管出发点同样是好的。各科教师对张林的重视关心根本没有错,可是重视的“温度”太高,望生成龙之心太切,结果好像是让张林跳到泥塘里面洗澡一样。不但原来的脏东西没洗掉,而且又弄了些赃物,愈洗愈脏!我们班主任好心办坏事,或给自己惹上麻烦甚至官司的例子不胜枚举,值得我们班主任认真反思。我们班主任不能把自己真地当作是辛勤的“园丁”,因为我们“修剪”的是学生不是树木,我们的“修剪”要让学生认可并接受才能有效。

二、“育”式教育

2003年,高一(3)班有一个叫马燕(化名)的女同学。经常和同桌邻桌发生矛盾,以至于她的周围怨声载道,但她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刚和别人争吵完,她又若无其事。无尽的“官司”让我头疼。有一天,她前面一个女同学罗丽(化名)找我哭着说她的钱包让马燕偷了。经过一番调查,笔者还原了事情的真相。下午自习课上,罗丽的钱包掉到了地上,马燕捡起来藏在了自己的桌箱里想吓吓她。结果罗丽吃完饭回到教室找不见了钱包,旁边看见的同学说是马燕拿走了。坏就坏在这会儿马燕还没到教室。等马燕进来时,罗丽就破口大骂说马燕偷了她的钱包,马燕被冤枉就干脆矢口否认,假戏成真。笔者想既然她的“慢性病”有恶化的迹象,那我就给她开了一剂猛药。第二天,我就让马燕下午一点半到教研室找我。她人很聪明,我还没问几句,她就避重就轻委屈地说“我跟她玩了一下,她就骂我。”“那人家的钱呢?”我问。“她为什么骂我?”她反问我,情绪有些激动。我假装很生气,严肃地说,“她错是她错,你错是你错,你不能把她的错看作是你犯错的必然理由……”原来,她将空钱包扔在了五楼楼道里,钱当然是作为对自己被冤枉的补偿了。笔者知道火候还不够。她对奶奶很孝顺,我就故意刺激她,“我给你奶奶打电话了。”后话还没来得及说,她马上情绪失控,两眼圆睁哭着对我大吼:“我犯了什么错?你为什么要告诉我奶奶?……”到后来,她的怒吼声渐渐得小了,低着头轻轻地抽泣着,小声说“我奶奶经常生病。”我盯着她一言不发,等到她牢骚发完,情绪稳定,火候差不多的时候,才平静地说:“我没有告诉你奶奶。”她猛地抬起头想从笔者的脸上看出我的话到底哪一句才是真话,随即破涕为笑,恍然大悟地说:“你没有我家号码,我家装上电话没几天。”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多了。她终于接受了我的观点:凡事都要换位思考,不能自私自利。最终认错、道歉并归还了钱。从那以后她的确在慢慢地转变。

这一案例说明要想真正转变一个学生,必须从思想上转变,只靠班规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当然我们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要将学生的思想摸得准摸得透,要从更深的、更细微的层面去触碰学生的心灵,使其能够有一个自内而外的转变,而不只是在外力束缚或压迫下违心地改变自己外在形态而内心却依然我行我素。

教育例3

1、实际上早在1992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教育就被明确列为第三产业,而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教育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构成教育市场,交换的商品是教育服务,这与传统意义上服务企业的性质完全一样。尽管由于教育服务产品的受益具有社会性和私人性,但这种复杂关系并不影响教育的产业性质。因此从产业分类学上把教育看作产业是不成问题的。

2、从需求方来看,社会和家庭居民有强烈的教育消费需求愿望,教育产业化呼之欲出。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大国,到2020年将达到16亿,这就决定了教育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和拓展空间。而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从居民的消费比例看,教育消费的年均增长速度是20%。中国青年报社几年前做过的一项社会调查中表明:85.6%的家庭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而我国目前高等教育18-25岁青年毛入学率不足10%,我国的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而越来越多的人期待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这也导致基础教育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家庭对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千方百计为子女选择一所好学校以争取高考的胜利。另外近几年,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费出国留学,按每人每年1.2万美元的低限计算,至少每年在教育上以3亿美元的增率在流出。教育的巨大需求为教育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教育产业化是缓解我国教育经费不足增加教育供给的途径之一。按同龄青少年毛入学率计,研究生教育我国仅为0.4%,本科生为4%,专科教育为7%,高中段教育为34%,初中段为85%,小学净入学率为99%。2020年要达到本科生10%,专科生20%,高中段65—70%,九年义务教育95%以上,没有通过教育产业化增加教育供给,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和各级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办学模式单一、办学体制僵化、教育机构冗员严重、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状况。在这些公办教育机构中沉淀着相当数量的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若通过教育产业化手段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方式整合这部分沉淀着的教育资源存量,其增加教育市场供给的潜力是相当大的。其次,改革开放后,民办教育教育异军突起,至1999年底,全国有民办幼儿园24643所,民办小学1806所,民办普通中学1702所,民办职业中学689所,民办中等专业和技术学校1036所,民办高等学校20所,分别占相应学校比例的13.2%、0.28%、2.1%、6.9%、12.6%和1.9%,已初步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基础教育到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较为完整的民办教育体系。另外各类培训机构21309所,年培训量达600万人次。大大地满足了社会的受教育需求。

二、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困境

总的来说,由于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影响以及在深层次上我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作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首先,教育投资尤其是政府教育投资增长缓慢,总体水平偏低。按照世界有关标准,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500、600美元时,他们的平均教育预算应分别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2%、3.5%、4%。但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数字,1994年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中,中国仅为2.2%;世界平均水平为5.2%;就连一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也分别为3.9%和3.0%。即使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经过这几教育投资的高成长,现在教育预算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仍不足5%。我国以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4%的财力,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口22.9%的庞大教育体系。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

其次,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甚高的情况下,投资基础教育能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而我国自7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急剧扩大,初等教育相对萎缩。在国家教育事业经费中,初、中、高三级教育投入的比例,90年代初为35.22:36.22:21.47。高等教育在有限的财政教育拨款中超过20%,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从使用效率看,高等教育规模有限,毛入学率仅为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而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投资相当于培养60个小学生和25个中学生,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因此这样的国家教育投资在结构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另据权威部门统计,从1994年到1996年,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中财政预算内拨款的比重从59.85%下降到54.37%,其中农村学校下降到52.63%。义务教育经费支出中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小学从59.85%下降到51.92%;初中从56.44%下降到49.44%;义务教育中政府拨款的比重比非义务教育的还要低,是政府拨款比重不尽合理的一个方面。

还有,我国现有的财政预算体制对教育发展不利。我国的基础教育原则上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义务教育在财政支付方面实际上由县、乡政府负担。但国家并没有实际的财税政策支持,以增加县、乡政府相应的财政支付能力。如1996年在全国义务教育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0.04%,非常之低。县、乡政府往往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的投入,而且在实际使用中还到处被挪用挤占,所以真正投入到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中的费用少之又少。

三、积极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尽管从理论上说教育产业化有充分的依据,教育产业化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解决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现实中某些条件离教育产业化相距甚远,如果操之过急,可能欲速不达。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1、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从整体上把握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市场化,即是在政府干预下的市场化。既然政府的作用是为了克服市场的缺陷,那么教育产业化在引进市场机制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保证教育自身目的的全面实现。政府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运行制度,并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监控机制,包括法律、规章制度和政策,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手段。只有当政府具备很大的监控能力以后,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协调作用才能真正到位。

现阶段教育产业化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里的公平是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即无论是在宏观层次上还是在微观层次上,只要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和教育条件改善,我们都可以视为公平程度的提高。如果从相对意义上来理解公平,即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扩大视为不公平增加,那么,在微观层次上教育产业化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加剧。但是,追根究底,这种不公平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所致。要做到完全的、高水平的公平,那只能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政府有能力为任何一个人提供足够的教育机会和完全平等的优良的教育条件下才能实现。所以,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现实的选择。

2、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自身属性与特点,对各类教育进行组织与管理。

教育例4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在全县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的热潮,在领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取得实效。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推动和落实“三个优先”,即: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抓好教育民生工程落实,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确保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的落实和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力争全县20*年教育投入达到1.5亿元。安排4300万元,提高公办义务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标准,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对民办学校义务教育学生免学杂费进行补助,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进一步完善乡(镇)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把教育工作列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3.全面推进依法治教。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教育行政审批,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完善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

4.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加强教育宣传力度,突出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我县教育惠民政策、教育系统先进典型的宣传,加强对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20*年教育工作意见》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在教育经费拨付和学校建设、征地、规划等方面继续提供各项优惠和保护政策。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履行工作职能,认真做好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为学校和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学校安全、保学控辍、教育质量等方面的职责,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做好改水、改厕和校园美化、绿化、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夯实教育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5.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在“两基”国检和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检查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把提高普及率和巩固率作为“普九”工作的重点。全面落实保学控辍“双线责任制”,确保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0%,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关心特殊教育,提高特教水平,视力、听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

6.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按省示范性高中建设标准,加快新会昌中学建设进度,在全县开展“我为新会昌中学建设出一份力”活动,确保新校区首期工程顺利竣工并交付使用,做好学校整体搬迁工作。要以新会昌中学启用为契机,示范、带动会昌二中、私立英才学校高中部的发展;继续扩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进一步做大我县高中教育规模,力争使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普通高中招生2600人,在校学生达到7500人以上,努力在高考质量和特色办学上打造我县高中教育品牌。

7.做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按省示范校标准建设职业学校,实现职校招生400人、在校学生*00人以上,力争在20*年前达到国家示范职业学校标准;初中、高中毕业生参加实用技术培训达90%以上,完成40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37名公民职业培训计划。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扩大与长珠闽等发达地区的联合办学。县内各企业要积极为职校学生提供见习、实习条件,在招聘员工时优先聘用本县职校毕业生。办好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加强与县内企业合作,开展针织、烤烟种植、脐橙栽培等技术培训。抓好成人学历教育,继续实施农村“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一名中专生”工程。

8.规范民办教育与学前教育。继续落实扶持民办教育的有关政策,将民办学校的师资培训、师生表彰奖励等纳入公办学校范畴统一安排;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高民办学校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县幼儿园、六一保育院、富佳幼儿园等示范性幼儿园的幅射和带动作用,培植农村骨干园、特色园,力争全县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75%,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0%。抓好幼儿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做好幼儿教育分类定级工作,规范收费管理,整顿办园秩序,坚决取缔非法办学、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幼儿园。

9.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筹措校建资金5000万元以上,用于新会昌中学、会昌二中、希望小学、会昌小学、县幼儿园、第三小学等县属学校和农村学校危房改造等教育设施建设。认真实施国家中西部地区农村初中建设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危改项目。按“一校五部”规模筹建珠兰示范学校初中部、职高部、成教部和学前部,加快万亩中药材扶贫基地开发进度,确保20*年前完成初中部建设。

*.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制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工作方案,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活动。抓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阳光体育运动等专项督导检查。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11.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大对违反师德行为的查处力度,严禁在职教师私自办班收费和组织有偿家教。本学年至少召开2次青年教师座谈会,加强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贯彻实施《会昌县中小学教职工管理暂行规定》,做好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将新增教师编制分配到教师缺编相对严重的乡(镇)学校。全面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严格规范教师脱产进修管理,对擅自离岗的教师一律予以解聘。制定出台教师职称进岗指导性实施意见,规范学校职称岗位评聘管理。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机制,按一定比例对考核落后的教师予以待岗处理。加强校长队伍管理与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校长考评方案》,继续开展校长考学、述学、评学活动,全面落实校长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落实教育奖励政策,县财政预算内安排40万元用于教育奖励;实施对边远山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政策;认真做好教师节期间评选、表彰全县200名“三优”教师和150名新“三好”学生工作;关心外地教师的生活,努力为外地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12.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做好20*年新教师的引进及在优秀代课教师中招考聘用正式教师工作,全县补充教师250人。县财政预算内安排教师培训经费50万元,继续选派一批县教研员、县骨干教师到外地跟班学习,组织部分农村教师到县城跟班学习。举办好各种教师培训班,力争使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达*0%。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水平,力争使全县小学教师专科学历比例达50%、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45%、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5%。

13.扎实推进“新农村、新学校”建设。将农村中小学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确立办学新理念,创办办学新机制,构建学校新环境,塑造学校新风貌,创造学校新成绩,建设学校好班子”为目标,做好校园及周边“三清三改”工作,提高校园绿化、美化、硬化和亮化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上新台阶。做好全市合格学校评估的准备工作和文明学校、德育示范校评选,以及特色办学经验交流与推广工作。

14.全面开展“融入教师,走进课堂,贴近学生”活动。大力倡导教育系统机关干部和中小学校长深入基层、走进课堂、融入教师,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切实为教师办实事好事。校长要深入一线,走进课堂,坚持任课、听课、参与教研,坚持落实教学常规、带头教改。校长、教师要贴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把学习的主体地位、快乐成长的幸福、全面发展的权利还给学生。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15.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阵地作用,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开展送戏、送电影进校园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6.加强学校体、艺、卫工作。认真实施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开齐、开足各门艺术课程,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改善学校卫生设施条件,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筹措1500万元建好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体育中心。

17.加强教研和教改工作。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举行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课改经验交流会,做好课改总结和经验推广工作。发挥教研室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作用,构建与新课改相适应、城乡互动的教研模式,抓好全国、省、市重点实验课题的研究。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百节优质课”评比活动,并将获奖情况列入县“三优”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的必备条件。启动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切实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服务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

18.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县教育主管部门、教研机构和各中小学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树立全县教育一盘棋意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小学应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初中要狠抓优生培养,为高中学校输送更多的优质生源;高中要注重研究迎考策略,力争实现高考上线人数有新突破。

五、解决教育热点问题,营造和谐教育环境

19.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加大对农村办学条件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照顾。认真实施县城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管理、考核制度。继续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通过校长互访、教师互派、定期开展培训和教学研讨会、上示范课、讲座等方式,建立帮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制度,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

教育例5

一、教育歧视的概念

1、教育歧视的概念

教育歧视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后天努力无关的个人特征的评价。根据这个定义,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要看他后天的努力程度,而不是他的天赋,家庭出身,民族,性别,身体上的先天特征,国籍或所在地区等因素。如果这些与后天努力无关的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得到了正的或负的价值,就可以说发生了教育歧视。

2、教育歧视的表现形式

(1)学校歧视

从小学开始,便按成绩的好坏,被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差生,而“优等生”则理所当然地加入少先队,当学生干部,“差生”则几乎与这些“荣誉”无缘。到了中学,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学生按考试成绩分成快班和慢班,考试分数高地学生进入快班,考试分数低的学生进入慢班。学校对快慢班的教育,教学管理侧重点不同,对快班是抓学习成绩,培养优等生;对慢班是抓纪律保证学生在校不出事,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学校安排任课老师优先考虑的是快班,快班的任课老师往往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相对较高,而慢班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2)教师歧视

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常常有失公平,对“差生”有歧视现象。一是座位安排上的歧视。有些教师不是根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而是依据学生的考试名次。第一名首先挑选座位,第二名次之,依次下去直至最后一名。二是课堂提问上歧视,由于“差生”往往对老师的课堂提问不能较好地回答,甚至连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有些教师认为提问“差生”是浪费时间,索性就不提问或少提问“差生”。三是在作业批改上地歧视,有些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业时往往不像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那样认真,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干脆就不批改。四是教师在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理上的歧视,老师对“优等生”往往“手下留情”,而对“差生”却严格“依法办事”,甚至“从重处理”

(3)同学歧视

由于“优等生”倍受老师青睐,常常受到表扬,有很强的优越感,觉得比别人高出一等;“差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感到抬不起头。目前大中小学教育仍是竞争式和淘汰式的,所以“优等生”往往很不情愿将知识讲给别人,不愿和“差生”做朋友,怕耽误时间。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

二、教育歧视产生的原因

造成歧视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部分教师的素质不高。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办法简单是造成歧视的主要原因。一所学校的办学成绩好坏,只看学校的学生升学率。一些教师缺乏教学工作研究的积极性,特别是当前农村教师待遇低下,工作量大,以及下岗的压力,使教师缺乏忠于职守的动力,少数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减少。

1、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

在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下,有的学校实行快慢班制度,大多是无奈的选择;在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下,因为老师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才出现对“差生”的种种歧视;也正是学校,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成绩就是一切”,因此才会出现“优等生”瞧不起“差生”的现象。

2、经济地位差异以及城乡文化差异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一个人的经济实力,成为其能力的标志,也一定程度的影响着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也因为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同,城乡孩子在生活习惯,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上都会存在极大的差异。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低收入的家庭,他们在贫困中挣扎,这些家庭的孩子因生活贫困,自尊心常常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伤害。另外,来自农村的学生经常会受到城市同学的排斥和老师,学校的不公正的待遇。

3、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职业压力更大,这就造成了中小学教师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不久前,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的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问题。过大的压力和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很容易使教师的言行过激,做出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理智的行为。

三、防治教育歧视的措施

1、完善教育制度,实现教学民主

(1)树立正确的教育民主思想:

现阶段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德,对人才层次德要求也是多层次的。这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学校教育来适应。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的教育目的观应抓住时代需要和可能去培养多层次的,适应力强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些思想将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教育,认识学生,做好教学中的针对性。

教学民主思想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地师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要以乐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更要把学生当成发展的主体来对待。在教学中坚持发展性,启发性原则,采用诱导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潜力,要相信个体的可发展性。

(2)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是规范,这是法治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教育法,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规定实质上是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和学生作为公民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是师生关系就能改变这种关系。

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是平等,自由地参与,只有这样教学才有高地效率。主要体现在教学互动上,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要求师生围绕教学内容、方法的互动,另外教师的引发诱导行为,然后由学生反应,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应予以评价。互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发展。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

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追求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豁达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更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自身的人格丰满。政府,社会和学校也应当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大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增长教师知识和提高教师能力的力度,为教师职业素质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适应时代的发展,探索新时期教育教学规律

今天的时代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实际上也是学习的时代,任何一个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开放的时代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教育已经不再是唯一途径,教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已有的书本知识上,但在其他领域,教师的优势则不是很突出,在某些方面,学生可能具有超越教师的优势。学生向教师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应提倡教师向学生学习。

另外,素质教育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因而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教育教学方法,都应该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激励和自主为动力,以培养不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素质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歧视性教育的发生。

3、采用法律手段

教育例6

二、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择好结合点再进行。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教材特点,吃透教材,分析教材各环节的教学特点,充分考虑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有序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中长跑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接力跑培养了的集体主义精神;跳跃项目、各种器械体操培养了学生的勇敢精神;排球、篮球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败不馁、胜不骄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努力去研究教材中的多种教育因素,依据不同项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保护器材、布置场地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为别人服务的思想;通过跨栏、体操项目培养学生的果断、勇敢、机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由以上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应当尽量挖掘教材内的德育因素,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时机,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在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三、进行文明行为教育,提高学生体育道德水平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明行为教育,提高学生体育道德水平,是体育教师首要任务。常言说:“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身教胜于言教。”所以,体育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表率的作用是无穷的。中学体育教材本身就有很强的思想性,所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深含于教材的德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要“寓德于体”。

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增强战胜困难与失败的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学校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而意志品质的培养,又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施。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带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参加大强度的身体训练时,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参加某些体育竞赛活动时,则应重点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

五、进行德育渗透要做到内容具体化

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从小事做起。

1.篮球教学。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去训练,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与教进行充分结合,否则体育课堂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教育例7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教育原本是以成长为中心的,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德、智、体、美是儿童发展的完整结构。德育是教育之本,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康的情感。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都要重视德育教育。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短、科目繁多、来源分散、年龄差别大,成为了校外教育工作的主要缺点,一旦辅导教师对德育教育的实施时间掌控不好,就形成综上所述诸多情况而造成校外德育教育盲区的存在。德育教育在校外教育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方式与方法,作为一名从事校外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多年的积累、挖掘和总结,总结出适合各专业特点的德育教育经验,以便实现校外教育的育人目标。笔者现将对校外德育工作的感受和总结,与教育工作者们一起分享。

一、在常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常规教学中应当给予重视,校外教育更应当被置于首位,因为只有德育过程做到了知、情、行的统一,才能获得预期的德育效果。校外教育机构要积极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各学科各显神通,形成德育进课堂的大氛围。各个专业的教师要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各自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各个专业的教师,在授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完成本节课的专业知识内容,又要挖掘知识内容中的教育因素,授课时,应力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例如:在舞蹈课上,学习舞蹈《炸油香》,了解宁夏特色小吃,通过舞蹈动作表现炸油香的程序,和面、揉面、搓面等,体会制作本土特色美食的方法;学习舞蹈《岩画》,了解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贺兰山岩画;在体育类课程上,教师要对学生们进行正确面对输赢的教育,跆拳道的练习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用来欺负弱者;棋类的对弈,能开发思维,静心思考;乒乓球的学习能灵活四肢,培养肢体协调能力……教师在传授技能技巧、引导兴趣发展时,更要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熏陶、所学专业中的习惯养成和品质拓展。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二、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为从源头抓起德育教育,银川市青少年宫经常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公益性家庭教育讲座,在家庭教育讲座中,采取有针对性、强化重视、合理建议的方法进行指导。第一,理性施爱,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真正的爱是理智的爱,是有原则、有限度的爱,要培养孩子具备面对困难的坚强精神,对人对事的感恩情怀。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药家鑫”事件,给所有的家长敲了一记警钟,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成为重中之重。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教育影响。立足于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教育孩子遵守规则,能正确面对挫败。第二,认识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在青少年宫里经常看到的画面是:教室门口的走廊里坐满了家长,下课孩子出教室,家长们立刻冲上去喂水、喂零食、脱衣、擦汗,甚至陪着去洗手间。家长们在关注孩子兴趣发展的同时,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尽量让孩子腾出更多时间学习书本知识和特长练习,在其他事务上用的时间越少越好,忘记了手与脑的配合,忽视了双手运动对大脑细胞的有效调动,即“手巧”促进“心灵”,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手眼脑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促进身体的协调。通过家庭教育讲座的开展,不仅给予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观点,还让家长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父母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独立的人格面对世界。

三、树立传统美德,重视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校外教育机构要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感恩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例如:银川市青少年宫多年来与民族综合福利院(前穆斯林孤儿院)手拉手,建立“天使妈妈”爱心团,组织家长和孩子们去福利院进行捐赠、交流活动。孩子们自己亲手制作礼物,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每人准备一句暖心的话,与福利院的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说说心里话。借助母亲节的契机,以感恩为主题,开展了“为妈妈扎染一条围巾”的公益性扎染活动,在专业老师的引领下,亲手为自己的妈妈做一条扎染围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感恩、博爱等传统美德传递给学生,让孩子们拥有感恩之心,懂得孝敬长辈、尊敬师长,懂得体谅他人,懂得珍惜,懂得付出和回报。

四、激活传统节日活动的文化价值

校外教育机构要多开展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民族风情内容的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以整合,通过开展了解节日来历、节日习俗、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开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节日来源,了解相关传说故事和古诗文,动手学做特色美食等。例如:银川市青少年宫十几年来坚持春节送“福”活动,教授孩子们写各种各样的“福”字,了解“福”字的演变历史,把“福”带回家,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在活动中,还让学生进一步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将“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

五、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作为校外教育的辅导老师,他们既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推广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航者。教师对校外教育单位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他们的一言一行和思想品德皆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的心中,教师是学生们最崇高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把教师的榜样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辅导教师,首要的就是以身作则,一方面是加强自己的品德素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另一方面努力提升并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榜样和表率。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利用师德教育资源,加大师德教育的力度,不断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师德精神。组织研讨活动、开展座谈会,讨论如何将师德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每年选送一批教师外出培训,回来以后进行分享、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不断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其次,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一名优秀的校外教师应该能负责一两门课程的指导,比如:钢琴教师能胜任电子琴的课程,声乐教师可以担任合唱指挥,美术教师可以进行书法、剪纸、手工教学等。银川市青少年宫每年举办一次“教师基本功汇报展示”活动,对所有专业教师进行基本功检阅,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专业技能。对于管理层的教师,每学期安排20节课的听课任务,做好听课笔记,并在学期末汇总,进行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新理念、新模式”的素质教育对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喜欢学生,要保护、呵护、爱护学生,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事业心。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积极语言与学生对话,关爱、引导、宽容、耐心等待学生。让整个教育过程和谐、愉悦,从而享受教育幸福。

教育例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抓好课程改革工作。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突出品德教育、能力培养、体质增强等关键环节。各地要积极培育“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典型,并在区域内不断总结推广,使“轻负担高质量”成为当前全省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课时

各中小学要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任何学校、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擅自调整课程计划。严格上下课时间,学校和教师不得早于8:00组织学生上课,下课不得拖堂。规范教学用书管理,供学生使用的教学用书只能在《浙江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范围内征订。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降低文化课考试难度,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学校的名次,绝不允许出现学校按学生考试成绩与学生座位、学号挂钩的现象。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各种类型的“实验班”、“提高班”、“创新班”等。

贯彻“健康第一”理念,保证体育锻炼时间。各中小学校要认真落实好调整后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要求,确保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的集体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削减、挤占体育课时和体育活动时间。积极推行以学校为单元的学生体质状况定期公布制度,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关键性指标,纳入教育强县(镇)及学校评估指标体系。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结合实际认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社会有关方面为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便利。各地各校要积极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多种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素质。

三、严禁节假日集中补课,保障学生休息活动时间

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除在周六上午可组织初中毕业班和高中毕业班学生进行集中文化课补习外,学校不得组织其他年级中小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中文化课补习。周六上午组织初中、高中毕业班学生进行集中补课的,学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实行“大小周”制度的学校,可在不增加教学时间的前提下适当调课。学校不得将校舍场地出租、出借给社会机构或个人用于中小学生文化补习。鼓励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不收费的、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四、严格招生管理,完善招生制度

各地要加强对中小学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精心组织,规范招生,共同维护良好的招生秩序。严禁小学、初中通过考试方式招生。所有公办小学、初中一律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在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一定比例时,应通过“电脑摇号”等随机方式招收新生,不得以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式选拔新生。各中小学不得提前组织招生,不得以各种形式争抢生源,不得随意扩大招生区域、招生数量、扩大班额。各地中小学原则上在本地范围内招生,如要跨县招生,必须经学校所在县(市)和生源所在县(市)教育局共同同意,报设区市教育局备案后才可组织招生;如要跨设区市招生,必须经学校所在设区市和生源所在设区市教育局共同同意,报省教育厅备案后才可组织招生。

把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做法,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遏制初中择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要积极推行这一做法,并逐步扩大分配比例。从今年秋季开始,三年内将分配比例提高到重点高中招生数的50%以上。在分配重点高中招生名额(含直升生人数)时应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

五、优化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

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是落实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需要。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应以县(市)为单位组织进行。开展抽测工作不得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得借教学质量监测之名,组织区域性、全科性统考。每年抽测学生数不能超过学生总数的1/3,测试学科不得超过总科目数的1/4,同一学科只能抽测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同时抽测的科目不能超过2科。

要正确运用抽测结果,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测试结果对学校、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排队,不得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不得将抽测结果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要组织力量对抽测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学习成绩在后的20%学生分布较多的学校要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切实解决教学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帮助学校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德育导师制”的要求,明确辅导教师,开展针对性的个别帮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各地各校要了解掌握学习成绩在后的20%学生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后20%学生与前20%学生之间的差距变化情况、后20%学生的学校分布变化情况,研究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和促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断进步。

六、加强教师培训管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要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特别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的培训和研修,通过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提高。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执教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以爱生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教师的职业行为管理,严禁在职教师参与节假日文化补习班的教学和管理。各地要将“减负”的规定和要求纳入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师德考核范围,作为评职、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七、落实“减负”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健全中小学“减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减负”的主要管理部门,中小学校是“减负”的主要责任单位。校长作为学校“减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贯彻、严格执行“减负”规定,对本校的“减负”工作亲自部署、严格检查、抓好落实。

加强督查,建立健全“减负”的监督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督导指标、督导方法,从有利于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设计指标,完善对学校、学生的评价办法。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减负”作为监管和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督查力度,督查结果要与教育强县评估、年审、复查等挂钩。

加大对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减负”规定的人和学校,要依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凡查实有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学生课业负担的确过重的地方,是教育强县(市、区)的将建议取消其教育强县(市、区)称号。

教育例9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的基本属性和通过人的社会实践积累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是科学的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这个社会的人应具有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即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和培养世纪人才需要,是现代社会每个个体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是关注性发展的教育,体育教育的开放性与活动性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客观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可能性,组织教法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上,把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教育教学应围绕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协调发展进行,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塑造个性品格,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游戏竞赛的时候,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她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接力跑和球类等集体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敢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健美操和体育舞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间的交往是一种能力,未来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协调配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协调好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既要养成学生服从命令的习惯,更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学生个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应着重培养学生妥善处理好与其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增强合作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竞争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为步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体育中的各种竞赛,是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教师通过比赛和游戏教学,充分调动进取意识,超越自我。

在体育比赛中,胜利与失败并存,对学生胜负观教育尤为重要。胜不骄、败不馁,在胜利中找不足,继续前进;在失败中找到教训,以顽强的毅力去争取胜利,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法,应多提问,积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技术,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人体能力存在差异,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等,往往有一些同学不能跟上教学的节奏,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负担。作为教师应及时细致地发现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差生的某些细微的长处,有意识的让其展示特长,树立信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六)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人的基本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性等方面,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全面的发展这些基本素质,而不能单纯地或过分注重发展一种素质。

(七)加强体育文化素养。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进行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外,应加强体育保健、自我评价、医务监督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理论的熏陶,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文化品位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

(八)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来,如何科学的进行自我锻炼,就成为当前人们的迫切需要。体育教学应充分适应当前形势,要把青少年课余自我锻炼习惯的培养当作一个重要课题来开展,只有在学校期间打下自我锻炼的基础,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我们的全民健身运动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实施素质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一)科学的政治教育理论基础。

首先要掌握哲学的科学理论,了解教育的各项法规,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其次,要全面掌握教学理论,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开展体育教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广博的业务知识。

从理论到实践能全面掌握体育教学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具有较强研究能力,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努力掌握一切最新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

(四)多元化的文化素质。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众多学科交叉关联。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掌握体育本身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加强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修养,以便在教学中能做到语言丰富,讲解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号召力,从而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教育例10

>> 教育人问 教育与育人 感悟教育人生 2013教育人物 学校教育树人育人 教育人生幸福路 教育的原点:育人 等 教育人永葆清廉本色 做个平凡的教育人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 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 美术教育育人浅谈 热爱教育 精心育人 教育人生 追求卓越 教育从育人善根开始 高职教育 重在育人 周俊的教育人生 育人教育无处不在 以情育人,教育无痕 高校育人三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Q 林日新:

杜郎口搞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种新型的互动教学方式。据说用这种教学模式中700余学生只有2个没考上省重点。这种教学改革真的很神奇吗?然而,三年来,我们学校用同样的方式搞课改,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老师们感到很困惑,小组讨论法学习,学生纪律反而没有传统位置的好管理,这难道是因为生源问题,还是老师没有学到杜郎口的精髓?

杜郎口的老师是否也曾遇到过如此困惑?

A 张校长:

不是生源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生源肯定比你们的生源还要差。我觉得应该还是没有学到精髓,但是这精髓问题我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最好是你们到我们杜郎口来看,来实地了解。如果非要在这里做一个有效的解答的话,我建议你去看我们杜郎口的官方网站,其中学生管理栏目有许多内容,可以借鉴。

Q 王自强:

作文首先需要大量的材料。但限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得到的材料往往有限。所以,我想,利用综合性学习这个渠道,把综合性学习与习作二者结合是一个途径。请问,如何整合综合性学习和习作教学?需遵循什么原则?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策略?谢谢。

A 蒋岭:

教师应该抓住课堂生成时机,适度诱导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潜能,比如开展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竞赛、为课文配插图等等。教学不只是停留在传授现成的知识结论上,而是教给学生发现、掌握知识的方法,这就更需要加强教师的指导:导读,读文本,吟诵文本韵味;细读课文,边读边议,边读边思,抓住关键语段,体验行文、构段的精妙;精读课文,品评语感,欣赏文章精华,把握作品的写作手法;导思,就是教师指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文本的价值,获得新知,形成自能读书、自能习作;导路,就是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感知文本文学味,让学生获得创作思路。

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也好,综合性学习也好,他们内心的“兴趣意识”是完成任务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兴趣,调动他们自身的各种心理因素,推动儿童向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去探究。通过“趣”,儿童才有观察、联想,也才有实践操作的兴奋点。

写作一般要经历“从仿到创”、“从放到收”的过程。这个过程顺应了儿童的习作心理和学习规律。生活的素材来源于哪里?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收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几方面融合,实践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应对学生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做出足够的重视与提示。

Q 张连河:

现如今,升旗制度是基层学校中一项常规性的制度,也是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可是许多学校的升旗制度流于形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国旗下讲话的内容许多都是网络上“复制”过来的,发言主题多是不切合学校实际、“大而空”的,是言不由衷的;发言的时候,往往存在“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现象;您觉得如何才能使升旗仪式不走过场、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A 卓立:

学校应向学生强调,每周的升国旗仪式,本身就是非常重要、严肃的活动;学校也应把每周最重要、最荣耀的事情放在升国旗仪式上,向师生广而告之。

在我的学校,只有表现最出色、最值得大家推崇的学生或是老师,才能发表国旗下的讲话。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往往要提前通知,演讲者要准备几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Q 八里:

一个校长如果退休了,但仍然还想为教育事业发挥余热,最好的方式您认为是什么?

A 凌宗伟:

呵呵,读书,写作,游说,启蒙。

读书,思考就是反思;游说,启蒙就是呼吁与栽培,形式可以是写作、建网站、办读书会、演讲等。

Q 潘璋荣: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退休了么?如果退了,他退休后的基本社会活动内容是什么?

确实是退休了。但估计魏老师迫切想过一种清净的退休生活,因此我们一直未能接通他的手机。抱歉。

Q 姚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