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银行基层工作经验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6-30 02:53:31

银行基层工作经验总结

银行基层工作经验总结例1

思想认识不够清晰。首先, 相当数量的基层行内审工作人员受审计理念及思维定势因素局限,认为绩效审计对于进行成本核算的企业公司很有必要,而对于人民银行这样的财政预算单位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其次,人民银行自身对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及工作实践客观上滞后于外部审计,使多数基层行主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片面认为内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即“查错纠弊”。工作实践中很少涉及较高层次的绩效审计。

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是专业化程度不高。基层行内审从业人员大多由不同业务部门调整补充而来,虽各有业务专长,但审计科班出身并具备较高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依然是凤毛麟角,内审队伍整体专业化程度偏低。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三是实战经验欠缺。基层行多数内审人员虽实践能力强,现场作业经验丰富,熟悉传统审计技术,但由于基层行绩效审计实践活动很少,绝大部分审计人员无绩效审计经历和经验,缺乏现代审计技术,对管理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能力还不强,因此直接影响审计效果。

制度安排明显滞后。一是人民银行尚无绩效审计的准则及相关规范,对绩效审计的总体规划、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以及审计形式、范围、频率等均缺乏制度安排,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绩效审计在基层行的推广实践步伐。二是由于人民银行各业务部门的绩效实现过程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从而衡量和评价被审计事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方面的指标、标准也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审计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没有以制度形式确定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及审计标准,致使当前尝试开展的个别绩效审计报告自成体系,缺乏对社会效益的分析说明,往往侧重于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内控管理,鲜见如何增加社会效益贡献值等内容。

如何护好航

加大宣传力度。思想有多高,行动就有多远,作为“保驾护航”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可通过内部网络、自办刊物、专业论坛等平台多场合、全方位宣传绩效审计,及时公布国内外最新内审发展趋势及动态,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内审干部把握形势,寻找差距,充分认识内审工作转型的迫切性和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银行基层工作经验总结例2

岁月留痕,往事可忆。我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

我XX年参加工作,XY年正式从事金融工作,过去的十几年里,从基层做起,立足会计岗位,不仅系统的掌握了财务会计制度,还积累了比较全面的银行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XZ年跳槽到ZS银行天津分行会计部,主要负责会计结算管理,参与制定、梳理、执行各项会计工作计划和相关规章制度,监控全行结算业务运行情况,分析会计统计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和化解柜面业务操作中的风险,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另外还配合领导合理进行会计岗位分工,开展一些新员工、新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09年到天津NS银行同年加入到合规管理部这个团队。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今天,我来参加竞聘的岗位是“fxq管理岗”,是因为感觉自己不仅能够做好这项工作,而且能够出色完成。我的自信来自以下几方面优势:

第一,熟悉国家相关的金融政策法规和商业银行运营知识,熟悉fxq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银行业务及其运作方式。

我xy年进入到银行,从事过出纳、会计、清算、综合到财务管理等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在近十年的基层工作期间,无论是在会计业务的事前的核算、还是在会计监督的事中管理,都坚持合规的原则,十年基层工作不仅高质量、高效率地处理各项业务的核算手续,而且无一差错事故,维护了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可以说这十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这一路走来让我系统的学习了国家相关的金融政策法规和银行的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实践积累,眼界宽阔,思路清晰,组织协调能力强。

XZ年到XQ年到ZS银行天津分行会计部三年分行管理工作,让我学会了如何执行与协调,学会了对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整合,可以说,从一个经办员到一个中层管理员,我完成了业务知识的原始积累,完成了业务经营由前台向后台的自然过渡,完成了一系列角色转变。

尤其是在NS银行总行机关这三年里,对金融行业监管的要求更加熟悉、理解的更加透彻,加之,自己的工作岗位又需要同各基层单位进行协调、配合、沟通,自己在处理上、下级单位相关工作协调关系方面能摆正位置,理顺关系。特别是接手fxq工作以来,面对我行在此方面的差距,面对监管机构要求的提高,面对基层意识薄弱等困难,能够正确处理好与人民银行等fxq监管机构、与我行上级领导、与我行其他部门及基层营业机构等各方面的关系。在整个fxq工作中所应起到的上传下达、收集汇总、分析报告、组织协调的作用;今年在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又顺利召开了史无前例的fxq领导小组会议,在实践中自己的综合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敬业奉献,肯于吃苦,潜能无限。

我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岗位,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自加入到合规部以来,特别是我行改制期间,大到出台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小到公文的标准化,都能潜心学习、研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自己加班加点,精心准备材料、深入基层,充分征求意见,缜密思考,为拟定、评审制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011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十九年头,从事金融工作的第十七个年头,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自觉学习和不懈努力,坚持多学、多看、多听、多实践,从一点一滴做起,我已经成长为金融工作岗位上的一名老将,在工作中能够独挡一面,自树一帜,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已经能够让监管认可、领导放心、同志们满意。

如果领导们信任我,让我能够竞争上岗,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工作:

第一,加强个人修养,坚持诚实正直的职业操守,做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自己更要加强学习,勤练内功,坚持高素质、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继续提高个人修养和业务素质。另外还要时刻高度关注行业内管理的有效做法,保持敏感性,把握利用一切机会,跟踪研究,向同行学习,充分借鉴,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二、团结同志,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协作发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有团结,工作才能形成合力。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营造造一个团结融洽、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环境。做好内外沟通与上下协调,多和大家交流思想和,虚心真诚地听取同志意见;勤思考、勤总结,不仅仅要能够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还要能在回过头的时候,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反思,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尽量使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真正做到忙而不乱,紧而不散,条理清楚,事事分明。

在工作中尊重部门老总的核心地位,维护老总的威信,多请示汇报,多交心通气,真正当好正职的参谋助手;要围绕领导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团结协作开展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

银行基层工作经验总结例3

(一)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实施

经营战略实施过程,即战略分析、选择、实施和评价、调整的过程。美国学者罗宾斯其把经营战略过程分为六大步骤,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针对经营战略而言,其涉及四方面的关键要素,即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价和调整。

图1 战略管理过程

实施是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最终目的,是经营战略价值的彰显,在实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第一,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迫使体系结构与经营战略相一致。第二,合理分配关键性资源,确保资源配置与实际需求相统一。第三,制定与经营战略相对应的政策和程序。第四,增加实践活动,促使经营战略得到完善。

(二)评价调整

战略评价,即以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为依据,对经营战略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行审视。具体而言,在评价经营战略时,需考虑三方面的内容:首先,选择合适的评价时机。战略评价属于持续性活动,基于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应以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为依据,适当提高战略评价活动的频率。其次,合理选择评价指标。最后,重视数字化,以先进的评价手段为媒介。

战略调整,即以商业银行的发展变化为依据,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经营情况以及经营理念,及时调整已制定的经营战略,为经营战略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供保障。其中,战略展望、目标体系、长期发展方向以及战略执行等均属于调整范围。

二、工商银行基层行外部经营环境与内部条件

(一)外部经营环境

第一,政治法律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指与商业银行经营存在直接与潜在影响力的政治力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国家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均属于政治法律环境,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第二,经济环境。一般而言,经济环境,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等。近几年,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呈迅猛发展趋势,致使我国工商银行基层行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社会文化环境。若以物质文化环境为出发点,我国经济和技术水平均有显著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有较大程度上的变化。若以制度文化为出发点,随着改革开发的实施,我国体制改革取得较大发展。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制度下,迫使企业经营自主权得到发展,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若以精神文化为出发点,基于人们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有所转变,精神追求成为人们消费的新对象。

第四,技术环境。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影响,金融领域的技术呈不断向前发展趋势,进而影响金融银行的经营战略。针对工商银行而言,“科技引领”是工商银行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是工商银行处于领先地位的保障,是提升工商银行经营战略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条件

第一,内部资源条件。基于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基础上,工商银行不断借鉴吸收国外银行先进管理理念与经验,以岗位价值为依据,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先,坚持纵向可进退、横向可交流的基本原则,构建多通道岗位职级体系,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途径,实现职业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其次,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经营绩效为依据,建立整体式绩效考核机制,规范绩效评价机制和管理流程,引导员工重视绩效,促使其更好地为工商银行服务。最后,以岗位价值和业绩贡献为出发点,完善薪酬分配制度,采用以岗定薪、以绩定奖、以能定资的方式,迫使具有现代气息的薪酬分配理念得到强化。

第二,产品结构分析。人民币、外币以及工商总行规定范围内是工商银行基层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大致可分为七大类,即公存款业务、个人储蓄业务、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公司贷款业务、电子银行业务以及银行卡业务。

三、工商银行基层行特点与经营战略发展

(一)工商银行基层行特点

(1)组织结构。标准化是银行强调的重点,不管是业务办理流程,或是经营管理活动,均需严格的操作流程为基准,坚持职务专门化的原则,以正规的制度和规则为标准,开展工商银行经营战略活动,其中,行长责任制是银行实施的责任制度。针对工商银行基层行组织结构,其存在机构重组、人员分流等问题。

(2)业务经营。基层行具备自己的业务经营特点:第一,存款是立行之本。存款是商业银行基层行的首要任务,是支撑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工商银行基层行的立行之本是广泛收集社会闲散资金,提升存款率。第二,贷款是兴行之本。据统计,商业银行基层行的利润大部分来源于贷款业务,是推动商业银行基层行发展的有效动力。第三,中间业务是新增长点。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基层行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致使中间业务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属于基层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经营战略发展

银行基层工作经验总结例4

随着人民银行系统内、外部集中采购相关规定的逐步细化和完善,对于强化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规范集中采购行为提供了制度保证。但是,由于人民银行业务固有特点及采购项目的特殊性,基层行在部分采购项目的实际操作中,面临效益、便利、合规三者难以平衡的问题,影响集中采购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研究探索基层行如何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便于实施集中采购且更好地实现效益目标,对促进集中采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影响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效益的因素

(一)职责履行不到位

一是职责分工不明确。基层人民银行由于机构设置的综合性,使采购部门职责难以准确划分。实际运作中存在以行长办公会代替采购管理委员会,采购办公室大多由会计、后勤、科技、办公室、内审、纪检等部门人员兼职的现象。这种多向交叉的状况造成了职责分工不明确,履行不到位的问题。二是采购运行不独立。集中采购过程中,由于采购领导小组实行行政领导(行长或副行长)负责,因此相对弱化了采购管理委员会作为采购领导机构的作用,使运作缺乏独立性,职能形式化。三是部分基层行未严格执行“财权与事权分离、管理与操作职能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集中采购各环节之间职责不清、权责不明、协调机制不顺。

(二)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是采购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办法》中对内审、纪检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作了相关规定,但并未明确各自的监督重点及检查的方式方法,可操作性不强。二是采购部门与验收部门未分设,难以有效发挥监督作用。现实中存在集中采购的具体操作者兼任验收者的现象,很难发挥监督检查职责。

(三)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集中采购是一项贯穿计划、采购、管理、验收等各环节的系统工作,对采购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目前,基层行采购管理委员会、采购办公室、评审库的人员主要由业务、后勤、法律等部门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其专业技术职称大都是经济师、会计师和工程师,缺乏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且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家评审工作的系统培训。

(四)集中采购环节多,突发性需求难满足

一是采购过程长。集中采购须经过采购申请、需求论证、编制计划、汇总申报、采购实施、签订合同、采购验收和款项结算等一系列程序,整个过程需要几个月时间,有的工程项目甚至跨越年度,极大地影响了集中采购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核批环节多。规定要求计划外的临时性应急采购要实施报审核批。在实际工作中,突发性事件并不鲜见,如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大宗商品的突然报废、新系统的上线等都形成临时需求。由于核批环节多,可能会影响基层行的正常工作开展。

(五)参与竞争供应商少

一是采购招标公告范围小。有的基层行从方便维修和售后服务等角度出发,不向外地招标公告,使外地的许多客商无法获得招标信息,不能参与采购招投标。二是采购招标规模小。一些客商虽然获悉了招标信息,但出于招标规模、成本费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不愿参加投标,造成参加竞标的单位较少,以至于有的基层行在组织部分集中采购项目时,出现了投标单位不达3家,出现流标现象。

二、提高集中采购效益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组织,保证职责履行

基层行应建立独立的集中采购部门,改变目前采管不分的状况,使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财权与事权相分离;管理者、执行者、使用者相分离;招标人、评标人、使用人相分离;采购、验收、付款相分离,从源头上切断商业贿赂的渠道。

(二)完善监督,加大检查力度

一是规范集中采购行为。建立请购、审批、确定采购方式、制定采购方案、实行公开采购、签订采购合同、验收、付款等一系列操作程序,使各个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二是加强对集中采购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对采购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上级行要定期对下级行集中采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确保采购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大采购活动透明度。对采购事项、采购价格、中标单位在全行范围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

(三)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应建立稳定的专业队伍。基层行要建立并保有一支相对稳定、责任心强、素质较高、能够吃苦的采购队伍,努力提高采购工作质量。二是对评审专家库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哪些人员精通法律、哪些人员懂得谈判技巧、哪些人员熟知电子设备、哪些人是基建工程师、哪些人是计算机网络工程师等,当需要对某采购项目进行评审时,可以有重点的抽取专家进行评审。同时,可考虑扩大专家库成员选取范围,适当邀请外部有经验有能力的专家进入专家库。

(四)创新方式,增强采购效益

一是要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基层行采购工作特点实行“抓大放小”的采购模式,对基建维修等大宗项目,严格实施集中采购,对数量少、金额小、时间要求紧的采购项目可以灵活选取分散采购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灵活选用集中采购方式。具体是优先使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谨慎使用邀请招标采购方式、灵活运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限制使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规范使用询价采购方式。通过几种方式的综合应用,更好地实现提高采购效益,节约资金成本的目标。

(五)加强教育,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集中采购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作为管理层的领导者还是最终执行者的基层操作人员,若风险防范观念淡薄、防范意识较差,就极易形成风险隐患,因此需要强化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六)建立完善的采购工作评价机制

开展采购工作绩效评价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改进采购工作方法,有助于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提升采购效益,人民银行应探索建立适合于本单位实际情况的采购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机制。要研究制定采购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法,定期对已完成的采购项目进行“回头看”,分析采购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综合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银行基层工作经验总结例5

近年来,中央银行内审转型工作持续深入推进,逐步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模式转变。而绩效审计以其应用范围广泛、审计方法灵活、评价效果易于接受等特点,在提升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价值,提高审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转型实践,基层中心支行尝试从风险、内控、绩效和治理角度分析审计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取得了一定的转型工作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央行内部审计方法和体系。现以盘锦市中心支行绩效审计实践为基础,总结绩效审计的基本做法及工作启示,以供借鉴。

一、绩效审计概念

绩效审计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审计类型,一般归纳为是对组织活动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审计,又称“三E”审计。

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合规性审计,从性质上,绩效审计范围广泛,需要大量的判断和说明。绩效审计必须有广泛的调查和评价方法可供选择,运用与传统审计完全不同的知识来开展审计。绩效审计的特征在于其所研究问题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在法定权限内,绩效审计必须是能够自由地从不同角度检查所有的政府活动。

二、主要工作思路

近几年来,盘锦市中心支行深入探索绩效审计转型模式,先后开展了征信管理绩效审计、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审计等审计项目,现就支农再贷款绩效审计的主要模式予以举例说明。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客观评价目标业务管理效果,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设立了基础性指标;以经济性、效率、效果审计调研为审计工作内容,设立绩效性指标。设计指标时,在充分考虑基层央行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业务法律和规章、上级行下发的相关制度、办法的效果,促进部门有效履行职责为目标的同时,更突出“3E”特征。一是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从制度建设、执行有效性两个方面建立合规性指标,通过基础性指标,客观评价目标业务管理效果;二是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调研为审计工作内容,构建绩效性指标,充分考虑所选择的投入是否反映了资源的最优化调配和使用,既定目标是否得到实现,实现效果评价等;三是建立参考调整型指标,考虑上级行及本行内部考核情况,以定性分析为主,建立评价工作效果、工作软控制环境的调整性指标,作为绩效指标的必要补充。

(二)绩效审计及评价方法

为了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审计项目实施在调阅资料、现场检查等合规性检查基础上,还要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绩效审计信息,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绩效性审计结论。

1.按照绩效审计需求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

支农再贷款绩效审计时,为获取评价管理效果的第一手资料,采取集合方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审计信息。在调阅支农再贷款业务管理部门有关支农再贷款管理基础性资料和台帐进行审核的基础上,综合采取了实地走访、现场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获取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的基础信息。通过与业务实际相结合,运用恰当的审计调查方法,获取了全面、深入的信息,取得了预期的调查效果。

2.审计评价突出绩效审计特征

支农再贷款绩效审计的效率性评价主要从支农再贷款发放、到期回收及时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效果性评价主要评价支农再贷款使用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社会效果主要从支农再贷款需求满足率,农村金融机构、农户和涉农企业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经济效益主要从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经营利润和农户及涉农企业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取得的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经济效果评价,主要从农村金融机构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实际收益、农户及涉农企业使用支农再贷款获取的实际收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3.绩效审计评估方法

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审计评估方法是根据支农再贷款业务特点,综合运用目标实现分析法及过程分析法,设计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及审计标准,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单个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赋予标准值,以百分制计算。根据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分情况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实际分值,以此分值评定货币信贷管理部门对支农再贷款业务管理绩效结果。

三、几点建议

(一)深入开展审计转型工作试点,积极拓展转型领域

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是通过找准试点性绩效审计切入点,在充分的审前准备前提下,根据不同的业务特征,可侧重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某一方面开展专项绩效审计试点,进行评价,实现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目标。为贯彻人民银行关于深入开展转型实践,积极拓展转型领域,加强转型成果总结固化与推广应用的总体规划,基层央行可采取同样的方式持续推进绩效审计,不断拓展转型领域,积极开展风险、内控和治理角度的审计转型试点工作,积累经验,总结转型成果。

(二)强化内审转型审计理论研究,指导审计实践

审计转型是人民银行内审工作2011-2013年规划重点,是一个全新的审计领域。对审计转型的探索实践,需要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基层人民银行在积极从事绩效审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的同时,应以内审人员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学准则、找差距、促转型”活动,扎实推进内审部门学习型组织建设,密切跟踪国际内审理论与实务发展趋势,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审计经验,通过内审工作转型业务理论培训,提升基层人民银行内审人员的从业能力。

(三)总结内审转型实践经验,推动成果的广泛应用和共享

基层央行应及时总结内审转型实践经验,加强信息调研力度,推动转型成果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共享。同时,建议总行开发相应的审计转型评价应用系统,制定审计转型工作中比较成型的审计操作指南或手册,下发《人民银行审计转型工作方面的指导意见》,使审计转型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努力实现业务审计标准化。

银行基层工作经验总结例6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机制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如金融机构缺乏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在关键岗位,缺乏具有国际经验的管理人员,在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体系。因此,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的劣势

1.人员安排缺乏充分的自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因产权不清,政企不明,经营机制不合理,股权结构单一,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制和员工级别的行政化,形成了较浓厚的官本位意识。由于一般管理者大部分是来自官员或从内部选拔,与市场竞争选拔机制相差甚远,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员工明显缺乏竞争力。

2.人力资源定价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员工的工资标准及水平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效益脱钩,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别和职称。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工资按公务员相应的等级和标准进行发放,而丝毫不考虑企业的经营效益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区之间的差别,同级的员工之间工资水平一样,没有把人力资源定价标准统一到市场化的绩效定价上。在员工的工资收人中,各种津贴、补贴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且基本上是平均分配,使员工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处于无激励机制状态下,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自我创新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不足,约束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

3.人才流失趋势堪忧据银监会2005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95家营业机构,其中88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此外,外资银行还在我国设立了213家代表处。据不完全统计,在华设立的外资商业银行中60%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骨干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到2006年底,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将突破地域和数量限制,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并且将以高薪、出国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在国内大量寻找管理和专业人才。而国有商业银行在选才、任用、工资分配、传统的用工形式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管理方面存在种种弊端,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骨干、外派学习归国人员等优秀人才流向外资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造成大量客户关系和社会关系流失。

4.机构庞大,冗员现象严重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被分配到银行中,并非按综合素质由银行选择过硬的现代营销管理人员、客户经理和国际化人才。人员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新型业务的开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虽然目前四大国有银行总的经营利润较为乐观,但是,员工和机构网点仍然存在冗员过多、机构过多等问题。相对于花旗集团242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员工约27万人、人均年利润约89629.63美元而言,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和机构网点的成本高、人均利润低、平均网点营业利润低,缺乏科学化、合理化、效能化的组织结构。

5.监管力度不够,不良资产隐患较多由于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总分行制,组织结构垂直型,造成总行对下级的员工监管稽查力度缺乏,造成一些员工容易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金融犯罪。如2005年3月31日《南方周末》披露的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在某项目上,由于银行内部人员与房地产商黑箱操作,导致房贷被骗6.4亿元,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二、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的路径选择

1.实施竞争的人才市场机制

(1)建立公正透明的招聘制。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实现用工形式的社会化和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化。一些高级金融人才(首席信贷风险官、个人金融产品总监、技术总监)通过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并进行业务能力考试。而对于一些简单的劳动的人员(保洁、门卫、后勤保障)可以通过合法正当的中介机构进行选聘。员工的工资水平应由同类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决定,直正做到以岗定薪.易岗易薪.同时实行聘期管理.根据不同的级别.聘期为二至五年。

(2)实行关系明晰的合同制。通过金融市场的公开竞争挑选的合格员工,应签订劳动合同,使权利、义务和雇佣关系得以明确,为调整与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奠定制度基础,真正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在员工合理流动的基础上保证骨干队伍的稳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做好劳动合同变更、续订、终止和解除等各项工作。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对于经培训仍未能竞争上岗的员工,企业可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2.培育新型的经理人市场

建立以客户经理为核心的经理人市场,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对现代金融和国际竞争的高端管理人才的短缺问题。以汇丰银行为例,汇丰银行给客户经理的任务是:联系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各种关系;做好客户的财务参谋;研究分析客户的需要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协调和争取银行的各项资源(即产品);及时解决客户的需要;了解竞争银行的客户策略,及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管理、服务客户为银行赚取合理的回报;通过分析客户需求,努力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客户经理制中,对客户经理要求的条件之一就是能得到银行各协作部门的支持与尊重,对银行各种产品和运作过程有相当的专业知识,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领导才能。据了解,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经总行批准已率先推进公司客户经理制,从制度上明确了客户经理需要承担的职责范围和应享有的待遇和权力,吸引了一批拥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理论知识水平的营销专才。

3.推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1)员工激励与约束。行为科学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员工不仅是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进行活动的“经济人”,而且还是具有社会方面、心理方面需要的“社会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出色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不断提高工作绩效,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思路。这一理论的满意因子能够带来满意的因素,如成就、责任感、提升等;不满意因子是能消除满意的因子,如工作条件、薪水等。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选择激励手段时,衡量是不是最好的手段的标准就是看哪一因素占的比例大。一般情况下,员工最关心的是满意因子,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部应该注重员工的业绩考核、反馈,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和进行职位的调换或提升与降职情况,从而使员工的不满意因子向满意因子转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客户、员工、股东是商业银行生存的三要素。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职称晋升(或晋级)形式对员工给予认可,如设立首席经济学家、利率分析师、汇率分析师、债券分析师、股票分析师、财务总监、高级审计师、技术总监、主任工程师等专业技术序列。这些级别尽管没有相应的职务权利,只是对员工在银行的工作经验、资历、业绩的承认,但却是对员工价值的肯定。

欧洲银行业十分重视对员工激励约束的经验值得借鉴。如东方汇理银行就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科学、有效的员工考评机制。一般来说,员工考核分为4个等级,很好、好、满意、不满意,人员分布分别为10%--15%、50%、25%-30%、10%。从薪酬制度看,也分为4个等级,即最高层、高管人员、经理层、一般员工,工资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灵活奖励三大块组成,越往上,工资越高。最高层年薪能达到20万欧元,一般高管人员10万欧元。当然,也有很多约束条款,如必须忠诚于银行,为银行创造至少8倍于自己收人的利润,自身个人业务集中在本行办理等等。

(2)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激励机制最常见的是给予经理人“绩效分红”或“按业绩赠送股份”,保证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目标趋于一致。同时公司内部设置监督系统,以免自身的绩效受到他人影响。当然,在企业的经理人既没有市场化,也没有职业化的情况下,全面地推行股权激励,不仅有失公平,而且也容易产生权力寻租现象。股权激励要注意对象与环境、方式与手段、稳定与灵活、目标与绩效,做到比例适当。

(3)董事会的激励与约束。董事会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董事会对公司负领导责任,无须介人日常作业程序。从外资银行董事会的经验中总结,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的董事会应该做到:选择并更换总经理;代表股东权益;提供高层管理当局建议及咨询;提供监督管理当局和公司绩效的控制技能。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违规处罚手段要多样化,其检查评定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审核机构、公众舆论媒体等作用,以实现市场化约束。

4.改革现行的薪酬制度员工所获得的薪酬是对员工过去工作努力的认同和补偿,也是他们对未来努力工作得到报酬的预期,激励其在未来也能努力工作之时,薪酬早已超出了本身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国外很多知名银行都允许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绩优良的员工享有公司的股票、收人期权、利润分成以及种类繁多的“自助餐式福利”待遇。这种措施对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密切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同一性和交互任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吸纳和稳定优秀人才至关重要。花旗集团正在逐渐推行EVA模式,员工薪酬的基本结构包括工资、奖金、长期激励(包括股票期权计划和限制性股票计划两类)、福利(包括各种保险、养老计划、401K账户、公益利、其他福利措施)。另外,花旗提倡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银行整体利益密切挂钩,积极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如果国有商业银行采用EVA模式也可以使员工个人的收人同全行的经营效果挂钩。同时,有利于减少各年度的报酬不稳定和员工的短期行为,这样可以培养员工的长期观念,防止人员流失现象的继续发展下去,真正地留住人才。

5重视员工培训与培养各级银行领导者是银行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价值取向最直接、最权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面对激烈的银行业竞争格局,需要不断地更新金融知识,保证全行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多角度、多层次地强化员工岗位培训、岗位提升培训、职业发展培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鼓励自主、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帮助员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可将高中级管理人员(如支行行长、总行部门经理、营销经理、客户经理)、业务骨干(如产品经理、风险经理、研发人员和科技人员)、操作层的管理人员(如管理人员、专业骨干和技术能手)和关键人员分类培训或送到国外进行专业强化培训。要侧重进行国际金融业务、法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及外语培训,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如2003年以来,建设银行在香港培训中心举办了“国际业务培训”、“百佳客户经理培训”、“风险管理高级培训”等境外培训,推荐优秀员工参加了英国大使馆组织的奖学金项目和人民银行“金融英语证书考试赴港进修”项目,赴建设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参加在岗培训,以提高专业理论素养、提高业务实践技能和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客户经理、执行会计师等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人员的培训等,这些尝试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必要的积累和经验。低层次职员,主要学习银行基本知识和本身从事岗位的业务、操作知识;中层次职员,重点学习银行业务知识和会计知识等;高层次的职员,主要学习如何发展银行业务、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对银行有效的管理等,一律考试合格后上岗。

6.完善员工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进考核评价体系的再造,逐步建立起严格监督、依法规范、充满活力考核体系,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企业文化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合理配置,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在考核工作程序中,要坚持把握好考核预告、民主评议、结果反馈等关键环节,注重考核工作业绩。花旗集团“九格方图”经验值得借鉴,它将绩效与潜能的理念结合在一起,根据绩效和潜能两种考核结果,将员工分别放在九格方图不同的格子里,通过九格图甄选出来的优秀员工进人管理者后备行列。首先接受为期3天的课堂式的银行基本知识培训,然后进人轮岗培训阶段,学习如何提升专业水平并使自己成为一个银行家。

银行基层工作经验总结例7

网点作为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基础平台,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直接决定了客户的心理体验,其综合经营管理能力更是决定了他的长远健康发展。特别是面对外资银行逐渐进入中国、一些区域性商业银行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拓展经营范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压力和竞争压力更加增强。据此,做好商业银行网点的综合性经营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一、国内银行网点综合性经营管理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网点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规模效率低下和经济结构单一。究其根源,是各商业银行多年来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营业网点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却忽略了对其结构的改善及经营质量的提高。虽然此种现象在近几年人民币国际化及亚投行成立的大环境下有所改观,但对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依然没有深入改革,转型工作依然没有落到实处。这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灵活度也有明显差异。

目前最明显的表现是,网点经营结构单一,即使是在相对较大的营业网点,同一窗口、同一柜台,依然无法提供本网点的所有金融产品全方位服务。因此,使得原本就相对稀缺的商业银行资源无法优化配置,利用率就无法明显提高,不能产生相应的规模效率。传统的商业银行网点,特别是在一些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方面,无法得到优化与提升。表象是商业银行的单项功能较高、渠道效能相对低下,人员综合专业水平不高、资源共享程度不够;其实质是商业银行网点综合性经营管理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普及,网点的人工服务没有及时满足人们对银行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的心理需求。

二、国外银行网点经营管理的情况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不仅标志着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后的第五大世界货币,更加标志着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得到明显提高。此外,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正式开业,加速了中国通过确立货币国际地位引导国家地位的内涵表现。相对于国外一些银行网点经营管理所走过的历程和经验,我们依然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借鉴。

(一)物理性网点是渠道重点

上世纪80年代左右,欧美国家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纷纷缩减物理性网点的建设,加快网络银行的建设步伐。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运营成本虽然有所下降,但银行的盈利却没有增长,顾客与银行的关系日渐疏远,忠诚度明显降低,满意度不断下降,金融产品的销售成功率逐渐降低。因此,物理性网点的渠道建设再次回归国外银行业的重视。

(二)银行业务模式不断重塑

传统银行业务的中心是储蓄与贷款业务,而当前的银行业务更多的是注重个人理财的咨询和金融类产品的销售,银行业的利润来源重心逐渐有了明显的改变。目前国外银行中冠有客户服务官、个人金融顾问、金融规划经理或个人银行家的销售顾问或销售经理基本占到各银行网点员工总数的65%以上甚至是更高,这些销售经理通过提供咨询服务逐步实现了产品的销售,保证了银行利润的获取。

(三)内部环境设置不断优化

网点内部环境设置成为研究的重点。过去更多的是注重坚固性和安全性,目前国外银行更多的是注重透明开放的展示性与对客户私密保护性的均衡。这种一切从客户角度出发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的达到良好的交互性与服务效果。同时,在内部分区方面开始更加注重功能分区的合理性,通常必备的五个分区包含了柜员区、自助区、顾问销售区、客户等候区和产品展示区,通过合理的分区旨在合理优化人力资源,减轻柜员压力,促进产品销售的最大化。

(四)扁平化管理方式是主流

为了优化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和基层执行力,扁平化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国外银行业管理方式的主流。这种扁平化的管理,在一些国家甚至只分为总行和网点两级,总行负责经营决策、信贷审批、产品研制、技术支持与后勤服务,网点则负责具体目标的执行及产品的销售。这与国内总行、分行、支行的管理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三、我国商业银行网点运营模式不适应性的具体表现

(一)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银行基层工作经验总结例8

正月十五之前,就把大家请来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深化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进一步挖掘和总结团组织与农行合作过程中取得的新经验,找准在全国层面推动这项工作的路径和方法,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项俊波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专门前来参加这次会议,并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不仅表达了总行领导对这项工作给予的极大关注,还给我们作了非常好的工作辅导。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使我们很受启发。刚才,几位与会代表介绍的各自做法和建议很有价值,我们将认真研究、吸收。

去年8月以来,团组织与农行合作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和很重要的实效,成绩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农行对这项工作给予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的专业化支持。在此,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对项俊波董事长及全国农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感谢共青团组织第一线的团干部在试点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借此机会,我谈两个问题。

一、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的背景考虑

20*年,总书记提出共青团要履行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基本职能。履行服务青年职能,必须从实现青年普遍性的、带有共性的利益诉求入手,从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寻找结合点。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就是我们经过认真思考论证而选择的服务青年的一个有效载体。

1.从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考虑。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长期性战略课题。今年2月3日,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明确要求。总的来看,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也很大。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总计超过2000万,而每年仅能吸纳900至1000万就业,农村还有1.5亿劳动力要转移,供求矛盾突出。多数学者都把就业问题作为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来看待。党中央提出解决就业问题要靠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以及动员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就是社会力量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我们通过小额贷款工作每年帮助50万名青年创业,以每个创业者平均带动2个人就业的较低标准计算,就将再带动100万人就业。这既符合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目标,也能够真正实现为党政工作大局服务的务实的工作目标。

2.从共青团履行职能要求考虑。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四项基本职能,要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组织青年方面,全团在用最大的决心和力度解决基层存在的长期薄弱的问题,包括地市以上领导机关干部到基层驻点工作、每年向中西部2068个县各派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探索乡镇组织格局创新等。引导青年,主要解决思想内容的针对性和传播路径的适应性问题。服务青年方面,经过全团多年的探索,结合广大青年最普遍利益诉求,我们提出要把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服务青年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其中重点做三件事情,一是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二是创业小额贷款支持,三是农民工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既要看到创业活动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同时又要看到一定的就业技能、就业经验的积累,对青年创业的促进作用。青年创业,一靠意愿,二靠能力,三靠条件。中国人的创业意愿并不是普遍高涨的,清华大学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年直接创业和就业以后再创业的比例为4:129。在有意愿的创业青年中,还要进一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素质问题,二是条件问题。根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分析,在所有的创业条件中,一定的资金支持是最普遍性的创业条件问题。所以,我们要选择创业小额贷款工作作为切入点。

3.从金融深化角度考虑。我们经过研究、观察以及对各种文献的分析,中国的金融深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金融深化有几个领域可以关注,比如,消费信贷问题、创业金融支持问题、担保方式创新问题、广大农村的金融供给问题,等等。我们考虑,与共青团工作相关的创业金融支持,特别是担保方式创新问题,可以深入研究。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是把创业金融支持、创业金融产品设计、担保方式创新,以及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综合起来解决的一个切入点。

二、开展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键环节

1.要找准共青团和银行双方工作目标和利益的切入点。工作目标要长期推动,必须有合理的机制设计。小额贷款对商业银行来讲,贷款成本高于大额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到双方的工作目标和利益的切入点,需要非常认真、严肃、坦诚的沟通和交流。农信社与团组织合作有其利益机制,他们通过对初创型创业者支持过程,可以培育、挖掘未来成长型客户,而且其工作对象主要在农村,与共青团组织在农村的组织资源优势有互补性,有利益机制的内在结合点。因此,在与农业银行合作方面,团组织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商业银行的基本规则,注重商业模式的合理性,特别是基层团干部要善于尊重农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工作目标要求和利益机制,研究好每一个层级合作的切入点,互相考虑对方的目标进行设计。共青团在这项工作上主要考虑的是根本政治目标和总书记提出的四项基本职能,这里渗透的重要性原则就是普遍性准则。

2.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开展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既要强调工作目标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工作可行性和操作性,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在面上的整体性推动,又要特别注意地区差异、干部素质差异、合作主体差异。同样一个地区,团县委书记关注点不一样,情况就不一样,金融知识、敏感程度不一祥,合作成果也不一样。各级团组织要建立和完善真实准确的统计机制,这是党性原则,也是共青团组织对农村青年真正用感情去做工作的基本前提。不能满足于数据,要满足于工作的实效。

3.要健全合作的组织体系。必要的工作共识一旦形成,在全国层面的推动就必须有整体性。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在团中央和农业银行总行层面形成的共识,以及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效,要迅速转化为各级合作组织的共识。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在一定层级内确立团组织和银行的合作机制是推动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农业银行设立了专门的三农金融部门,业务单独设置,考核单独进行,并且正在完善农业银行的区域组织体系,农村共青团在各个合作层级都要与之衔接。如果完全靠团县委书记与农业银行县支行行长个人之间的理解、认知、默契、配合、信任,最后由友谊再到利益并不容易,这需要很长的过程。因此,上级组织要重视组织体系建设,把规范性的组织体系设计作为合作机制确立下来。

4.要明确科学的合作主体层级以及对应的合作程序和工作边界。合作关系确定后,团组织和银行在省级、地市级、县级等不同的主体之间合作主体、边界、程序要进一步梳理,双方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功能区分,对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要进行控制,设计出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才能具备普遍性。第一、二轮的信息收集由团组织负责,之后由银行自行专业判断,应该会产生规模效益。总之,在总结试点经验时,要格外关注合作主体、工作边界和工作程序问题,下级组织要积极探索实践、创造经验,上级组织要搞好抽象、归纳和理性提炼。

5.要努力探索新的担保方式。担保方式创新是小额贷款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我国《商业银行法》1995年出台,2003年进行过一次修订。在目前的《商业银行法》框架下,担保方式还有进一步创新、完善的空间。比如,刚才介绍的三户联保,为什么选择三户,团组织如何操作。再比如,免担保信用贷款中重点要考虑哪些因素,共青团组织在挖掘这些因素方面采取的措施、手段有哪些,这些都值得双方深入研究和探索。另外,在引入保证保险方面,要有整体制度考虑,程序上平等主体介入越少越好,操作方法越简单易行越好,同时还要考虑操作成本和普遍性问题,否则会被实践否定。目前,农业银行在支持农村金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发了很多农村金融产品,包括惠农卡;在担保方式上,团组织要注意听取农业银行现有工作的考虑,研究团组织在担保创新中的作用发挥机制。

银行基层工作经验总结例9

【关键词】

反洗钱;基层银行;转型;实践

1 基层银行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反洗钱认识不足

人民银行2003年3月1日了反洗钱工作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基本建立了我国的反洗钱制度框架。但一些列制度的传达,贯彻执行却层次不齐,经办人员的反洗钱意识不强,对反洗钱工作与业务拓展关系的认识不到位,在业务拓展压力下,很可能为了业务发展忽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

1.2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反洗钱工作需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而各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规范、不严肃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制度建设不到位。一些内控制度建设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反洗钱预防、监测、分析、报告体系,停留于发文件、谈学习的层面,办法制度出台多,实质性开展工作少,管理层面布置多,基层网点落实少,总体要求多,可操作性差。二是了解客户程序不到位。了解、掌握客户真实信息本应是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实际上,金融机构在执行制度上难以严格,对客户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不好过细地去核实,主要原因来自“三怕”:一怕失去客户,影响存款;二怕客户刁难、打击报复;三怕投入成本、影响效益。因此,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了解,仅限于客户开立账户时应提供的资料,很难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关联企业、主要资金往来对象、营业范围等进行真实地了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准确判断客户资金的性质,导致“可疑交易”有关规定成为摆设。三是储蓄实名制执行不到位。部分基层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网点,在储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争取市场份额,存在对存款实名制执行不严,放松对个人存款有效身份证件的审查,放松大额现金支付等现象。有的为逃避人民银行的监督,甚至自行为客户编制身份证号码,造成客户身份无法确认,使反洗钱工作失去可靠的基础。四是现金管理不到位。我国是现金使用大国,特别是在地市级以下地域,现金的提取和使用在现实生活当中基本没有限制。不说居民个人、个体工商户,即便是具有一定规模、财务相对规范的中小企业,仍然普遍存在大量使用现金交易的现象。当前,虽然银行卡得到了广泛的推行,但因办理和使用银行卡环节较多,费用较高,结算工具和手段又比较落后,结算渠道不畅,致使城乡居民现金结算仍居高不下。

1.3科学技术手段有待提高

钱犯罪目前已公认为上游犯罪,洗钱手法和犯罪手段日渐更新,洗钱手段更加智能化、高科技化。而当前,我国的反洗钱由于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尚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与商业银行账务核算系统、支付系统和《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相对接的支付交易报告和监测系统。一方面,基层人民银行还没有相应的软件用于分析监测,对大额支付交易和可疑支付交易,只能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统计、搜集,工作量大,效率低,差错多,无法做到对大额、异常支付交易进行及时的监测、记录、分析。另一方面,虽然建立并实施了大额可疑资金报告有关规定,由于没有相适应的技术手段跟上,没有建立良好的监测网络平台,难以对交易资金和具体的业务进行综合分析,直接影响了反洗钱工作效率。

1.4反洗钱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不熟悉与其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工作,业务处理随意性大,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而且,受业务水平和工作内容的限制,基层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缺乏经验,与反洗钱工作的要求差距很大,对反洗钱工作较难适应,在金融机构信息共享机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对犯罪分子所用的现代金融支付工具,在异地、跨行频繁地进行资金运作,凭借自身水平,更是难以断定其行为是否属于洗钱。

2 基层银行反洗钱工作的操作实践探索

2.1加强反洗钱法律制度、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反洗钱人员素质,建立专门的反洗钱人员队伍

反洗钱工作的推动力度与法规政策的执行管理度极大,关键需要一批具备对反洗钱理解认识到位,具有专业技能,能够将制度推广,执行下去的人员队伍。鉴于此,建议基层网点成立有基层网点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业务技能熟练的经办人员任成员的反洗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支行反洗钱工作,组织反洗钱制度学习,实践操作经验交流,严格考核反洗钱执行程度。

2.2健全反洗钱控制制度

一是严格执行人民银行、总行制定的反洗钱制度,制定结合自身实际易于操作的执行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制度,让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反洗钱工作考核力度,增强反洗钱认识,提高反洗钱制度执行程度。三是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督促制度,及时检查反洗钱工作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推广好的做法,指出不足之处,及时提供改正措施。

2.3按照人民银行的要去,加大员工、客户的反洗钱宣传力度

首先,通过印发反洗钱资料、利用电子屏幕宣传、开展反洗钱专题培训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舆论导向,提高我国整体开展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让商业银行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洗钱的危害及对银行业务的影响,认识到自己在反洗钱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参加反洗钱工作的自觉性,通过宣传教育让基层银行了解中国反洗钱工作的现状和未来的工作方向,增强参加反洗钱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4在反洗钱工作的源头、主要途径做好分析、检测、汇报

反洗钱在源头做好客户身份识别,有效的在银行前台、ATM机、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三个渠道关口检测、控制,必将有效的提高反洗钱质量,为向“风险为本”的反洗钱转型做出有效的探索。一是充分利用好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提高居民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利用效率,在源头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二是利用总行提供的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自动采集检测系统,实现与大额支付系统及各金融机构的账务系统连接,真正落实实时网络监控,增强反洗钱监测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及时向人民银行汇报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监测、跟踪、报告系统。通过将支付交易监测系统、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的“三位一体”化,实行对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监测及报告的实时化,全面避免基层金融机构收集、统计、分析支付交易信息难以及手工操作随意性大、差错率高的弊病,便于反洗钱中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采取行动,切实提高反洗钱的工作效率。

3 结论

基层银行网点反洗钱实践中,在源头做好客户身份识别,有效的在银行前台、ATM机、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三个渠道关口检测、控制,必将有效的提高反洗钱质量,为向“风险为本”的反洗钱转型做出有效的探索。同时,我国反洗钱工作推出时间不长,工作经验尚缺乏,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还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加强学习、交流,在人民银行的组织下,积极学习,共同努力,反洗钱工作也将逐渐制度化、规范化,风险管理水平也将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晓灵.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释义.中央银行新法规手册.2007.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汪旭.论新形势下银行业的反洗钱工作.武汉金融,2007,武汉出版社.

[3]孙玉刚.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时代周刊.2009.深圳金融出版社.

银行基层工作经验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f2017)01-0003-09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上市公司高管频频出事,违规事件层出不穷。如国美电器的单位行贿案件、公司的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案件、中国民生银行金融反腐案件、中国工商银行违规贷款案件等,暴露出国内大型商业公司的控制和监管问题。公司高管为何明知故犯?公司的监察机构为何未能防患于未然?

在中国公司治理框架下,监事会是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常设监察机构,执行监督职能。监事会与董事会并立,独立地行使对董事会、总经理、高级职员及整个公司管理的监督权,确立了“二元制”公司治理模式,实施平行监督制度。2013年两会期间,交通银行监事长华庆山接受采访时提出,绝大多数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监事会工作可以用两个字“虚置”解释,特点被总结为小型化、兼职化、托管化、分权化,即监事人数少且多为兼职,监事会事务常被委托于董事会秘书处理,监督权被独立董事和董事会中的审计委员会分割,体现为职位虚置和权力架空。有学者将“虚置”归因于制度上对监事会独立性规定的缺失,以及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殊性威胁着监事会职能的行使。面对监事会的“虚置”困境,如何进行监事会功能和效率的改善及运行机制的完善成为关注的热点。

从微观谈经济民主是指某经济组织或劳动组织的组织决策和管理权力是以执行决策人的意旨为基础的一种企业制度。蒋一苇认为经济民主使劳动者的思想得到解放,自由联合和决策参与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提出至今,经济民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门议题,但是从经济民主理论的视角剖析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尚待补充和完善。此外,德国共同决定制度作为以经济民主理论为基础的企业制度代表,成为德国经济保持优势地位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德国社会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本文基于经济民主视角,尝试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平行分析三个案例:中国民生银行的案例、中国工商银行的案例、德意志银行的案例。通过交叉对比和三角验证,为中国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功效改善及运行机制的完善提供具有效用导向的建议。

二、理论基础

(一)监事会“虚置”研究

20世纪末。中国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在模仿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有学者将其归为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并存的混合监督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并没有完全替代计划经济的影响,转轨的中国经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转轨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从源头导致监事会监督权力的低效,监事会制度尚待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消化,形成适合本国公司治理模式的监督机制。

知情权和参与权是监事会履行职能的两大重要途径。由于法律责任规定的不完善,监事会缺乏独立性、地位不高等原因,中国监事会的两大职权不能被完整地行使,即监事会的权力分散或失效。有学者对中国16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总结出中国公司内部除监事会之外的三股监督力量,分别是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独立董事。多重力量共同起到监督职能并没有完全解决现代企业中的委托问题,相反监督权力的分散造成监督职能效率低下。与权力分散相近的是权力失效,有案例透露监事会在日常工作中要受到董事会的牵制,也有为维护企业信誉和形象出现的保护高管的“替罪羊效应”。换言之,监事会在公司内部的地位受到特殊因素的影响,监事会虽然发挥着对公司经营实施全面监督的作用,但其监督作用并不明显。

为解决中国监事会形同虚设的问题,学者们也纷纷提出改良方案,赋予监事会特殊任免权、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提高监事整体素质、加强风险管控等。此外,学习国外治理经验的呼声也未曾减退。然而,改良方案的实施效果似乎并不如人意,中国监事会在公司内部虽作为董事会的平行权力机构,但没有实权,这才是监事会行使监督职权的瓶颈所在。

(二)经济民主理论

从实践角度看,经济民主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工人合作运动;从理论角度看,经济民主起源于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合作主义思想。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催生理论的深化和完善,并引发实践对理论进行新一轮检验,目前微观层面的经济民主更加受到实践领域的关注。企业经济民主理论又被称作工业民主理论,胡国栋和王晓杰称其为企业民主,是微观企业组织中的经济民主展现形式。企业经济民主理论认为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不再是资本雇佣劳动而是劳庸陀蹲时荆劳动者应享有平等的决策参与权和剩余索取权,劳动者自由联合成为生产的主体。该理论兼顾了企业发展的公平和效率问题,使得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得到极大调动、创新能力得到极大发挥。

经济民主是一种基于道德和理性层面的理想尺度,就这种明显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企业制度而言。理论往往先行于实践。顾琳和粟静认为虽然经济民主可以缓和劳资矛盾、提高经营效率,但在“资强劳弱”的现状面前,员工的经济民力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保障。这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劳资关系应是相互对立还是合作共融?马克思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可以解释。劳资的“合作”和“博弈”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相互转化实现和谐的劳资关系。经济民主的重点就在于“合作统一”,劳动者不再是雇员而是组织公民,所有的经营者都能在工作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特殊阶层与普通劳动者一样,他们只是负责企业的整体协调工作,受全体劳动者监督。

除经济民主视角之外,企业契约新说、产权新说、资产专用性风险说等理论也被用于研究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的议题。员工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契约新说强调通过“多边契约”、产权新说强调通过“股权的分散”、资产专用性风险说强调通过“专用资产的投入”保障利益相关者需求。然而,经济民主更加强调劳动者的主动性、自治性,员工基于道德和理性带动整个企业公平和效率的提高。选择经济民主理论作为本文的研究视角,源于理论传递的民主精神,劳动者在参与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实现”,无需凭借外部因素的作用,源于内心的责任和使命才是引导行动的力量。

(三)德国共同决定制度

所谓共同决定制度是指雇员通过民主选举选派自己的代表进入公司管理层来参与公司决策的一种制度。共同决定制度以经济民主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强调民主的首要含义就是参与,通过民主参与塑造民主的企业文化,员工在民主文化的熏陶下感受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并通过实际行动赋予管理者更高水平的回报。在众多实行共同决定制度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是最典型的代表。德国的共同决定制度是德国社会遵循的共识和传统,对德国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具有深远意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至今,德国共同决定制度经历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形成典型完善的制度体系,成为共同决定制度不可复制的代表。德国共同决定制度分为员工委员会共同决定制度和监事会共同决定制度,其中监事会共同决定制度将对中国监事会的制度设计和功效改善提供借鉴经验。

德国监事会的地位高于负责执行的董事会。监事会不再是独立于公司经营的一部分,它监督着公司的经营活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安排,参与到公司的决策之中。从表1中德监事会制度规定的多维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监事会制度尚未形成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规定,从各项标准的实施情况来看,中国监事会制度更加偏重于企业自身的规定和设计,企业的自主性很强;而德国的国家法律规定层面的设计占据突出地位。从监事会的人数、构成、地位、任职资格和制度规定等方面来看,德国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度远远高于中国的设计。

(四)研究思路

本文选择经济民主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德国共同决定制度作为实践样板,将知情权和参与权这两个影响监事会职能发挥的渠道作为变量,进行监督权力象限分布的分析,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治理框架,把经济民主理论背后蕴藏的理性和道德层面的价值内涵、德国共同决定制度的精髓融入到中国监事会未来发展的实践,尝试通过跨案例研究验证新制度框架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三、理论构建

(一)监督权力的象限分布

监事会能够高效运行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权力的大小,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大小是评价监事会职能有效性的两个关键要素。在监事会成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当时,信息的开放程度可以是较高的透明度也可以是较低的透明度;参与权的行使可以是高度参与也可以是低度参与。然而,不同的组合搭配会产生不同的监督效果,决定着监事会运行效率(如图1所示)。

权力集中(第一象限):信息透明度和监督者参与度都较高,真实掌握企业经营问题的背景下,切实中肯地做出决策,实现决策效率和效果的双优势。此时,监事会拥有至高的权力并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监督和经营一体化,带动整体效率提高和道德风险降低。

权力失效(第二象限):信息透明度较高但监督者参与度不高,本象限体现出的监督权力失效可以更加通俗地解释为监督者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监督者可以全面掌握企业现存问题并做出合理判断、提出意见,但决策执行受到上级的阻碍。长此以往,监督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造成权力失效。

权力分散(第三象限):信息透明度和监督者参与度都不高,受到专业知识的局限或既得利益者故意粉饰经营报告的影响,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同时受到参与度不高的影响,监督和质疑的声音无法得到重视,监督权力被忽视,成为一种“形式监督”而非“实质监督”。企业正常的运行又少不得监督职能部门的存在,因而新的权力行使者出现,造成监督权力分散化。

权力盲区(第四象限):信息透明度不高但监督者参与度高,这种权力盲区会给企业带来灾难。决策制定者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很难是完全正确的,因而权力的背后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智囊团为行权者出谋划策。

中国监事会的权力水平多集中在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权力分散和权力失效成为普遍态势。多个监督主体并行导致权力分散,股东利益至上占据高点导致权力失效。权力分散的改进将逐步过渡到权力失效,权力失效的改进将逐步过渡到权力集中。权力分散是由于权力无法得到真正的行使而不断被分化,需通过改进体制机制明确监督权力主体。然而,面对股东利益至上的背景,明确的监督权力主体进一步受到大股东的制约掉入权力失效的困境。权力失效是由于监事会与大股东地位差距导致的,唯有缩小地位差距,才能使得监督主体拥有主动权,发挥实质监督作用。根据文献综述的理论回顾和监督权力象限分布分析,本文在中国现有治理结构上进行调整,尝试提出一种更加合理的运行机制。

(二)研究理论框架

在理论的回顾和权力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经济民主视角下改进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如图2所示):①在权力地位上,本文将监事会的公司地位进行微调,从“与董事会并行”到“位于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实现并行结构下监事会公司地位的提升,有助于监事会更好地行使监督权力。②在监督职权上,监事会拥有知情监督权、决策参与权、独立问询权。对董事会进行决策参与和执行监督,对经理层职责的履行进行独立问询。监事会的决策参与使董事会的决策和执行更加透明,便于监事会针对经理层对于决策的贯彻落实进行监督,有助于提出正确的改善意见。③在成员构成上,本文借鉴德国股东监事和职工监事并存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入外部监事。改进后的监事会拥有三个分流的监督嗔来源。股东监事由股东大会选任,传达股东大会精神:职工监事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任,代表广大职工利益;外部监事由监事会选任,为监事会的监督决策提供支持建议。④在比例结构上,借鉴德国的《煤炭钢铁员工共同参与决定法》,监事会成员中,股东监事和职工监事应占有相同比例,各占40%的监事会总人数。外部监事作为公司的外部支持人员,在监事会中构成比例相对低一些,占到20%的监事会总人数。⑤在运行机制上,蒋一苇在经济民主的论述中提到了劳动者在真正的自由下形成劳动者联盟,以“劳动公约”推动民主制的运行。新的治理结构框架下,监事会将订立“监察公约”,监事会的运行机制应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监事会不仅对股东大会负责还要对职工代表大会负责,享有选任和解任外部监事的权力。监督与执行的共同决策受到全体劳动者监督。⑥在独立性上,股东监事是公司的所有者,更加关注公司的持续发展,在权力和财务方面受到的牵制较小,具备监督独立性的基础。而现行的职工监事没有摆脱管理层的经济约束,董事会的薪酬委员会决定职工监事的薪酬标准,职工监事迫于压力难以行使监督权力。在经济民主视角下改进后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职工监事的薪酬标准由职工代表大会下设的薪酬专项资金委员会制定,实现财务独立。职工监事执行轮岗任期制,由全体职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并且职工代表大会有权通过仲裁委员会罢免不作为的职工监事,实现权力独立。每一位职工监事通过决策参与树立组织公民观念,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外部监事根据年底绩效实行一次支付的薪酬模式,作为公司外部人员没有公司内部管理层之间的利害关系牵制,便于独立行使监督职权。

四、研究设计与案例选择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及案例企业的选择

本文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将案例进行归类,遵循复制法则,平行搜集三家银行的案例材料。德意志银行是德国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双层董事会制度是公司治理领域的典型,其监管董事会的地位与中国监事会形成强烈的对比。一般而言,使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可避免围绕个案总结对事实的关键影响因素的混淆。结论更具说服力。与德意志银行相对应,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有独资银行的代表,与德意志银行具有相类似的社会地位,可比性较强。同时,为了避免国家控股特殊性带来的研究偏差,本文还将中国股份制银行的代表中国民生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交叉对比。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在中国社会的关注度很高,为信息的搜集提供便利。

此外,监事会“虚置”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的现实问题,案例涉及高管内部腐败问题,不能获得一手资料,仅能搜集媒体资料通过三角验证的原则还原事实。作为研究者无法控制研究对象,符合案例研究适用的情形。同时,本文从“为什么”和“怎么样”出发,探索为何频繁出现监督不力的治理问题,以及公平和效率并存的运行机制应该是怎样的。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策略

案例研究提倡不同途径的资料相互印证,形成证据三角形。本文多渠道收集资料,形成稳定的证据三角形,还原有说服力的事实。本文以主流媒体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大量总结案例的新闻报道材料。将材料进行时间上的整理和排序,通过前因后果进行第一轮的验证,对案例形成初步的认知。为了增强二手数据的信度,进一步收集学术论文、期刊杂志、企业家访谈视频、会议记录、企业年报等资料进行验证。当资料之间出现矛盾时,从广泛收集的信息中找到更为客观的结论。

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资料间的相互印证之后,进行案例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将案例与理论框架的分类进行归类总结,从中国工商银行的权力分散、中国民生银行的权力失效到德意志银行的权力集中,经过描述和总结探讨中国情境下监事会运作新模式,以及基于经济民主视角结合德国共同决定制度的实践经验,验证创新治理结构中监事会地位变更合理性,并得出研究推论。

(三)案例概述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独资银行,该监事会作为一个与董事会平行的机构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监督。公司监事会、董事会、独立董事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委会均具备O督权力,监事会的作用被削弱。本案例可以追溯到2003年,中国工商银行尚未入市,国家审计署查出其违规贷款金额多达69亿元,案件涉及336名员工。2003年的审计风暴过后,2012年和2014年中国工商银行违规贷款再露头角,涉及金额上百亿元,案例背后映射的内部监管不力,值得深思。中国民生银行是中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监事会是主要的监督机构。2012年,“民生式创新公司治理”提出监事会对董事履职评价工作负最终责任,以强化监事会职能。然而,实际情况并没有按照创新工作模式运行。2015年,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行长因涉嫌银行政商腐败被带走协助调查,随后辞去行长职务。面对强大的政商势力,监事会没能在事件发生前发挥其监督职能。高管出事使得中国民生银行股权结构重新洗牌,危机重重。德意志银行是德国最大的银行,也是世界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在双董事会的治理结构下,监管董事会参与到公司的决策和监督过程,形成一个垂直管理的系统。德意志银行从一战后遭遇的清算危机、二战后被拆分到现阶段的流年不利“巨亏事件”,系统风险和经营风险给其带来巨大考验,风雨飘摇中仍在砥砺前行。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

(一)权力四象限定位及不同监督权力模式成因

中国工商银行是在“三会一层”的背景下,有多个监督的主体,监事会的职能和权力被分散;中国民生银行监督权力分散程度不高,但监事会地位不占优势的事实较为突出;德意志银行的监督董事会居于高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决策,形成独具特色的垂直监督体系。

中国工商银行监察机构权力分散的成因归集为以下两个:首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代表,中国须对一切企业进行一般性行政管理,如经济计划指导、经济行为监督等,国家控股的大企业需要设立党委会施行监督。其次,中国公司治理不断借鉴国外经验,探索自己的公司治理模式,学习英美的独立董事、日本的平行模式、德国的职工监事,形成混合公司治理模式,监督职能被分散。

中国民生银行监察机构权力失效的成因可以归集为以下两个:首先,作为中国股份制银行的代表,中国民生银行股权集中于十大股东,股权集中比例达到54.61%,导致监事会在公司中的话语权较为薄弱,监事多为兼职担任,成为形式上的一份工作。其次,非国有控股的中国民生银行也无法避免丧失一些政策上的优势,为争取优势不得不政商联合,监事会在此面前更加位微言轻。

德意志银行监察机构权力集中的成因可以归集为以下两个:首先,德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政治传统主张联合,认为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主张多党制,工人阶级要通过议会多数掌握国家权力,建立一个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和社会民主的社会。在这种传统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理念影响下,德国企业的监督机构出现了股东代表和员工代表联合掌握监督权力,形成权力集中模式下权力监督的合法路径。其次,德国证券市场不发达,德意志银行受到银行机构大股东的控制,进而产生了劳资双方的博弈。德意志银行的监督董事会拥有一半的监事是员工代表,避免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权益,以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

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监事会的权力分散、位微言轻导致执行偏差和行长专权。引发了违规贷款、等公司治理问题。德国的职工参与、共同决策强化职工的监督作用,为监事会注入原动力,实现监督及时、行动有效。

推论1:每种监督权力模式的演化都存在历史合理性,推动监事会整体效能的改善,参考经济民主视角下改进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图2③④),改进监事会的构成比例及权力来源。

(二)公司股权结构及薪酬激励的差异

从股权结构角度看,中国工商银行属于国有控股银行,公司高管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任命。因此,中国工商银行缺乏人格化的股东,国家是具有控制地位的大股东,股东权益最大化意味着国家政府权益最大化。这样的界定使得公司高管成为公司的控制者,如果公司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必然导致管理层的委托问题。此外,中国工商银行的薪酬激励遵循国家规定的等级工资制度,个人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没有必然联系,管理层缺乏对公司未来进行长远规划的热情。

中国民生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等10位大股东,股权结构明晰。董事会成员和银行行长成为银行的掌舵人。掌舵人在经营中产生委托问题,使得中国民生银行一度成为“高官夫人俱乐部”。中国民生银行采取了薪酬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方式,但每年高管薪酬披露显示,监事薪酬远低于董事薪酬标准。

在德意志银行的股权结构中,机构投资者占据了80%以上的股权,德意志银行股东代表大会每年一度在德国不同城市举行。任何股东都有权参与股东大会,针对议程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有权提交重大相关问题和提议。德意志银行的监管董事会成员薪酬由固定报酬和可变报酬组成,其中可变报酬与公司绩效挂钩成为德意志银行薪酬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激励相容。

中国工商银行缺少人格化的股东使得股东的威慑力难以发挥,属于典型的控制权和经营权分离,管理层工作透明度不高,执行与决策的偏差未被及时发现。中国民生银行的政商腐败勾结更是由于决策执行不透明导致的。德意志银行利用股权集中的优势规定公开的经营方针,强化知情权、问询权的作用,防控腐败滋生。此外,从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的监事薪酬看,监事工资标准相对权力平等的董事显示出较大差距,薪酬标准的制定者正是公司董事,监事会财务不独立的处境较为尴尬。

推论2:规避管理层的执行偏差和逆向选择,应强化监事会职权的作用,参考经济民主视角下改进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图2②),实现决策公开、执行透明、问询独立。

推论3:财务独立性的缺失影响监督权力的行使。参考经济民主视角下改进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图2⑥)。

(三)监督机构有差距的地位和职能

从监事会地位角度看,中国工商银行监事会与董事会在公司处于同等地位,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执行监督职能。监事会仅执行监督职能不参与企业决策,审核董事会上交给股东大会的财务报告、营业报告和利润分配方案等财务资料,发现问题聘请审计师进行复审。虽然公司治理细则规定,监事会依法享有知情权,中国工商银行也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监事会知情权,但没有具体刚性的规范。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与监事会也是平行权力的两个机构,但实际运行机制不能保证监事会的平等地位。监事的薪酬水平远不如董事会成员和行长的薪酬水平,监事会权力的行使受到董事会和行长的牵制。公司的经营绩效掌握在董事会和行长的决策之中,而监事的薪酬与绩效挂钩,监事境遇较为尴尬,监事会应有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难以真正落实。

德意志银行监管董事会地位高于管理董事会,双层董事会制度形成直垂直权力结构,监管董事会决定管理董事会成员的任命和解任,在实际公司治理的过程中,监管董事会对于管理董事会的行为更具威慑力和监督执行力。最具特色的是监管董事会与管理董事会一起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就信息对称性的角度,监管董事会能够及时掌握公司的经营信息,并真实地向股东大会汇报。

推论4:改善中国监事会“虚置”运行的现状,需改进现有的治理框架,参考经济民主视角下改进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图2①),提高监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

(四)不同的公司经营目标

从公司经营目标看,中国工商银行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范,坚持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由于中国工商银行为国家控股银行,应坚持国家、政府利益最大化。由于国家作为大股东处于一个较为抽象化的地位,政府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力并不能与真实的股东大会产生的效应相一致,这样的中国工商银行无法真正地做到坚持自己的经营目标:国家利益最大化。同时。公司利益相关者多抱有“搭便车”的心理,从国家控股保障中获取收益而非真正关心公司长远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坚持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保障投资人(储户)的投资收益。中国民生银行非国有控股,为自身的长远发展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企业形象也涉及到高管团队的整体形象,这种观念为公司高管建立了保护屏障,监督机构不会轻易质疑高管的经营管理,成为“虚置”的高层机构。

德意志银行由机构投资者绝对控股,但其经营目标并不是保证机构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德意志银行追求利益相关者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并兼顾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在保护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立足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可以调动债权人的积极性。在公司绩效不佳时,债权人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对管理层的行为提出警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公司管理层也不会纯粹关注股价的高低,而是权衡各方利益,促进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推论5:公司经营目标影响着监督机构的工作原则和运行机制。避免以经营目标为盾牌的违规行为,参考经济民主视角下改进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图2⑤),制定“监察公约”,兼顾多方利益免受侵害。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我们不可否认国家之间国情的差距及股权结构的差距,但在中国公司监察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方面可以借鉴和发展其他国家的理论和规范。本文通过对中德公司的跨案例比较,得出四个结论为监事会的功效改善提供借鉴经验。

(一)完善监事会立法,明确运行机制

立法的完善可以为中国监事会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作为国有控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拥有其公司章程下相对条理清晰、权责明确的监事会治理细则,但这样的规范细则相对于国家法律而言不具有更高的权威效应,与其他公司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公司自行设计的监事会治理细则在措辞规范和准确性方面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有些既定的标准虽然符合国家法律规范但并没有具体的解决措施,导致制度的失效。因此,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细则,将由公司自行规定的权力收回,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

(二)提高监事会地位,加强监督职能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赋予监事会和董事会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在人员构成和设置上并没有体现出权力平等,独立董事和监事还存在监督权力交叉的现象。本文提出的经济民主视角下改进后的公司治理结构,期望通过对监事会法律地位的微调来提高监事会的监督执行权。在未来的公司治理实践中,应逐步提升监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也期待人民今后的立法决策能使监事会的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改革监事会的薪酬计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