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在线对对联模板(10篇)

时间:2022-04-23 09:14:53

在线对对联

在线对对联例1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111-02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互联网+”概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首次出现,为互联网与包括医疗、教育、物流、金融等在内的传统行业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所谓“互联网 +”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正在引发干部教育的全面变革:教学环境由线下的教室课堂变为线下线上融合;教学资源由纸质的教材资料变为海量的在线资源;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

1 “互联网+”对干部在线学习的影响及促进

1.1 “互联网+”对传统培训工具和手段的提升

近年来,关于信息技术的各种新技术、新概念和新的业务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终端等技术和产品引领了新一轮技术革命,也带动了智慧地球、移动学习、即时通讯等管理模式、学习方式和交友手段的创新。同时,这些新技术、新应用为干部在线学习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传统的干部远程教育、在线学习通常是简单地收看网络上的录像或点播有关的学习课程,中间根据所看的内容回答一些问题,再完成一份学结或测验。这种学习的最大不足就是缺乏互动性和主动性,信息的传播多数是单向的,即使是双向的,也大多拘泥于形式,很少深层次的沟通,学习的效果也无法进行评估。而“互联网+”干部在线学习,就是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新的培训工具及其对原有多媒体等工具的优化集成和互联联通。在信息化的引领下,通过新增的互联网培训工具和手段,将大大提升干部在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由于“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性和大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原有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可以通过优化集成,大大地提高干部在线学习的可操作性、互动性及实效性。

1.2 “互联网+”对传统培训方法和模式的影响

当前,干部的在线学多是在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单位统一安排的培训框架下,规定干部每年必须完成学习的课程及学习的时间,干部在完成必修课的基础上,由学习者个人根据的需要在网络上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学习者除了在网络上收看教学视频,还在网络上与辅导教师进行互动提问,在论坛上与同学讨论问题。这种网络教学模式只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搬到网上,从本质上仍然是已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传统培训方法和教学模式,虽然在干部的远程培训和在线学习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现在已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信息流动更快,信息传播更广,数据收集更细致、范围更大,数据分析更具体、更多元,决策建议也更加依赖数据说话,更加科学,相应的技术变革、产品推新更快。因此,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推动干部在线学习的不断发展,必须改进我们的培训方法和模式,使之多元灵活,再造现行的培训流程和机制,进一步整合培训内容和资源。

1.3 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培训思想和理念的冲击

“互联网+”不仅仅是对于我们看得见的经济社会生活的改变,更关键的是对我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全新变革。互联网思维就是思维要走出局限、实现突破,摒弃封闭、迎接开放,破除守旧、拥抱创新。因此,许多传统的思想和理念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下也应该迎接开放、创新和实现突破。传统的干部培训思想和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要方式的一次性的教育,培训的效果取决于传授或获得知识的多少。对于干部教育,单一知识的获取固然重要,但是干部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自身的发展才是最主要的,也就是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因此,在新时期,培训的思想要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强调单一知识向强调全面能力转变。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树立终身学习、智慧学习的理念,一次性的学习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干部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终身学习、智慧学习将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现状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为规范培训工作,加大教育力度,专门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点明党政干部网络培训量化指标。[1]目前,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多个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已建设完成。

1)全国性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

“中国干部网络学院” 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主办的、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的部级干部网络培训和管理平台,主要满足全国所有干部参与在线学习的一个开放平台。“中国求索网” 是由中共中央党校求索音像出版社主办、以干部教育课程资源提供为主的干部教育学习服务平台。平台包含有以专题学习、理论学习、党风党建等主题的六大板块,每年更新课程八百多学时,从而保证课程的全面性和及时性。[2]“人民公仆网”是由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以公务员为主体在线学习平台,采取远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国际和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合,构建远程和面授相结合的混合式干部教育培训新方式,是公务员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分享经验的网上培训主渠道、主阵地。

2)直辖市、省级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

“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 是我国最早、最大的省市级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目标是建成可持续的、能广覆盖的开放式在线教育学习平台。“北京干部教育网”是覆盖北京全市,集学习、管理、交流、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干部教育培训服务平台。“红色学府网”是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主办的,以“知识学习”、“互动研究”、“模拟实训”一体化为主线,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建设成为一个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特色明显,实用性强,吸引力大的在线学习平台。“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在线学习平台已经覆盖全省 21 个地级市,注册学员 15 万多人。

3)市级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

大连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由大连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共同建设,成功实现了网络、师资、课程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市3万余名领导干部可免费上网在线学习。[3]深圳、厦门、成都等地市也在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覆盖了当地的全部干部。

2.2 当下干部在线平台建设中的误区

当前,无论是国家还是省市都非常重视干部的在线学习,基本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也具有地方特色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最新的互联网思维的视角下,仍然存在不少误区:

1)有的地方用传统课堂、线下培训理念来建设在线学习培训平台,缺少变革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简单将线下课堂做法搬到互联网线上,线上是线下的简单复制,结果线上效果还不如线下好、不受欢迎;思想观念上还停留在网络学习只是辅助手段,造成重视程度不够。

2)没有解决好技术和内容、线上与线下、学习与工作、资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往往将两者独立开来,缺少立体融合。

3)用办新闻网站的思维办网络学习培训平台,没有充分发挥数据库和多媒体的技术优势,缺少创新思维;建“死”数据库,缺乏对数据的分析挖掘,没有发挥数据库的真正优势。

4)缺乏网络知识呈现技术研究,缺少多样性、便捷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缺少吸引力。缺乏知识组织技术研究,缺乏逻辑性、层次性,不方便、效率低。没有发挥出互联网学习助手的作用,内容之间缺少关联不成体系,没有形成系统化、逻辑化和体系化,难以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

5)在平台的建设方面,投资比例不均衡,比较重视软硬件投资,忽视内容建设,特别是内容的展示方式和提供方式缺少创新;重视传统PC端建设、轻视了现在飞速发展的移动端(智能手机、PAD)的建设。

3 新时期发展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借助云平台、云服务为平台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对于那些已使用多年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均不同程度地遇到设备老化、设备运维压力大;带宽资源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智能移动接入;网络安全挑战等问题。对于那些新建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也存在一次性投入建设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无法预测以后平台的使用规模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云计算技术可以方便地解决以上问题。基于云计算的云服务平台是互联网服务平台最基本的核心技术,就好像我们用水电一样,按用量计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租用服务,而不再需要自己重复进行硬件的建设,同时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不断变更平台需要的各种硬件资源,比如增加网络带宽、存储空间等。所以,借助云服务平台建设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应成为必然趋势。例如浙江省的 “红色学府网”对服务器的运维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人员又相对匮乏,于是它的技术运行平台就借助阿里巴巴公司的“阿里云”平台解决后台管理问题,不仅节省构建多台服务器的巨大成本,还免去了服务器宕机、维护、性能等风险。

3.2 共建共享,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

硬件平台搭建起来后,可用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就是干部在线学习平台是否成功的关键,就好像衡量一个图书馆成功的标志,不在于它的面积有多大,而在于它的藏书有多少一样。而干部的学习教育与国民普及基础教育有根本的区别,学习的重点在于干部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习的资源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有时效性,同时能为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因此,虽然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是好的学习资源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信息网络和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所以,只有发扬互联网共享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在线学习平台都将自己的优质学习资源拿出来共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习资源才会成倍地增加,从而解决优质资源匮乏或重复建设的问题。比如如果“中国求索网”将中央党校的名师名课资源、“人民公仆网”将和国际合作用于国家公务员培训的优质资源及各省市各具地方特色或优势的精品课资源取出来共建一个大的学习数据库,通过网络的互联、平台的互通和数据的互取,参与的各个平台都能享用,必将大大提高各地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软实力。

3.3 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的智慧学习

干部在线平台的建设要着眼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潮流,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整理培训数据,着力构建干部在线学习的新模式,既适应了干部学习的差异化需求,又为管理者培训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首先,通过大数据综合分析干部个人经历、所在岗位、以往学习情况等多方面的信息,以及个性化学习需要,以信息推送为主

要技术手段,自动跟踪、及时推送急需的学习资源,充分满足学员在不同阶段、不同岗位的学习需求。随着个人学习经历的不断积累,在逐步形成个人的在线学习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大数据分析为导向实施精准培训。改变以往“一锅煮”、“大杂烩”的方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应用,通过分析干部的参训率、学时学分、干部反馈信息等培训量的记录,分析干部个体参训知识储备结构,了解干部哪些方面的培训还欠缺,有针对性地调整培训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实现组织需求与个体需求的有机统一,实现个性化的智慧学习。通过运用大数据,动态了解干部在若干年内的学习知识储备,还能为组织部门将其作为管理考察使用干部的参考依据,使干部学习培训与干部管理使用有机结合起来。

3.4 在移动互联网中实现碎片化学习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是“互联网+”时代的标准之一。多数干部日常工作非常繁忙,较少完整的连续的时间进行学习,只能利用一些间隙时间进行学习,移动学习自然成为解决工作与学习矛盾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根据新时期、新形势下干部学习的新特点,充分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平台建设应该重视移动学习的需要,多开发些微课程,让干部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个人的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学习。

参考文献:

在线对对联例2

中图分类号:O65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331-02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植物油与猪肉是否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植物油与猪肉的农药残留量是影响其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全球对于植物油与猪肉农药残留的最大残留量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是植物油与猪肉含有较高含量的油脂,这对农药残留的测定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并且对检测仪器有很强的污染,因此需要在农药残留前将油脂除去。

常用的除油方法包括了固相萃取、液液分离、固相微萃取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操作相对复杂,只能对农药进行选择性的萃取。目前GPC凝胶渗透色谱已运用到了多种样品的处理,能够有效地去除干扰油脂与色素,但常规GPC属于离线处理,速度较慢,操作复杂,还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因此应用存在一定的限制。新型的在线凝胶渗透色谱-串联气质联用法(GPC-GC-MS)则适用于复杂基质的分析,有机溶剂用量不大,能够有效去除干扰、降低噪音并改善色谱,同时也减少了人为误差,使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重现性。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备仪器、试剂

GPC/GCMS-QP2010Plus在线胶渗透色谱-串联气质联用仪、全自动均质仪、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往复振荡器、漩涡混合器、0.001g/0.0001g分析天平、PSA粉末、C18粉末、有机滤膜(0.22μm);试剂:PSA、LC18、Carb/NH2、OasisHLB(各浓度均为500mg/6mL),2000mg/12mL ENVI-18、甲苯、环己烷、丙酮、乙腈、Dr.Ehrestorfer农药标准品。

1.2 标准溶液配制

称取适量农药标准品溶于丙酮,配制成浓度为1000mg/L的标准储备液,并置于冰箱-30℃保存。根据测定的要求,配制标准工作曲线溶液(使用空白样品基质溶液进行配制)。

1.3 样品提取

将猪肉去筋,切成小块,称取待测样品5.000g置于50mL离心管中,然后加入蒸馏水8mL,乙腈10mL,采用全自动均质仪进行提取,1min后加入无水硫酸镁、氯化钠各4g,漩涡混合并振荡,振荡时间为20min。然后进行冷冻离心,14000r/min,5min,取1mL乙腈层用于净化。

1.4 样品净化

植物油净化时在1mL乙腈层内加PSA粉与C18粉各100mg,然后混合1min,并冷冻离心,14000r/min,5min,取上清液在有机过滤膜上过滤,然后采用在线凝胶渗透色谱-串联气质联用法测定。动物组织净化时在1mL乙腈层内加PSA粉与C18粉各150mg,混合1min,并冷冻离心,14000r/min,5min,取上清液在有机过滤膜上过滤,然后采用在线凝胶渗透色谱-串联气质联用法测定。

2 在线凝胶渗透色谱-串联气质联用法测定条件

色谱柱流动相为丙酮:环己烷=3:7,流速0.1m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40℃;检验波长为210nm;在线收集时间3.5-5.5min。色谱柱升温程序为,开始温度82℃,5min后按照8℃/min程序升温到300℃并维持7.75min;载气为纯度在99.999%以上的氦气,流速1.75mL/min;采用不分流PTV进样,开始温度120℃,5min后按照100℃/min程序升温到250℃并维持31min。

3 结果

3.1 净化组合选择

为了方便样品净化,本试验采用乙腈进行提取。乙腈提取不仅溶入油脂少,加入水后对样品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样品分散也非常均匀,而加入无水硫酸镁与氯化钠后样品的整个提取状态变得更加均一,有利于后续的净化操作。PSA与C18是两种常用的净化剂,PSA能够有效地去除脂肪酸,而C18去除维生素、甾醇与是色素的效果较好。为了避免净化剂直接加入提取液造成基质干扰物的吸附,降低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因此本试验设计了9组净化剂组合进行提取液净化效果的对比,具体见表1。结果发现,植物油(花生油)在第5组,即加入净化剂PSA与C18各100mg时,净化效果最佳,除杂后的色谱峰形最好,回收率高、稳定,满足仪器分析要求。猪肉样品在第9组,即加入净化剂PSA与C18各150mg时,净化效果最佳。因此对植物油样品净化选择净化剂各100mg,猪肉样品净化选择净化剂150mg。

3.2 基质效应

在进行农药残留测定时,需要考虑到基质效应,由于基质效应对某些待测物的准确定量定性存在严重的影响,因此测定时必须引起注意。基质效应产生原因有很多,比较复杂,因此农药残留测定中很难将其影响从根本上进行消除。相关研究指出可采用基质净化法、空白基质配制标准液和同位素内标法等对基质效应进行清除或者补偿,本试验为了能够对基质效应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对测定的影响,采用的基质配制标准液的方法。

3.3 相关性分析

分别配制55种农药的系列混合标准溶液,浓度依次为0.01 mg/L、0.02 mg/L、0.05 mg/L、0.10 mg/L和0.20mg/L,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发现,当农药的质量浓度为0.01mg/L≤c≤0.20mg/L时,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2均≥0.991,S/N≥10(比信噪比)将55种农药成分测定的低限范围确定在了0.005mg/kg≤LOQ≤0.03 mg/kg。

3.4 样品回收率

本试验中的加标回收率实验采用的是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对植物油、猪肉空白样品添加55种农药混合标准液进行回收。加标浓度为0.05mg/kg,共平行处理6份,对样品的回收率与精密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样品的回收率在55%~125%之间,标准偏差1.8%~8.1%。

4 讨论

农药的作用在于对危害农业、林业的昆虫等进行预防和消灭的一类化学合成物质,种类很多,根据化学组成与结构包括了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以及拟除虫菊酯等等;同时还可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以及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等。农药的应用能够为粮食增产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尤其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每年的病虫害都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农药的使用能够使粮食的损失减少约250亿公斤,因此在增加农作物产量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农药的使用也为粮食安全、环境污染造成了一定的风险,近年来,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不断加重,因此农药的使用量也在不断的增大,喷施的农药或者环境中农药残留都造成了农作物中农药的残留,由于农药会引发癌症、畸形和突变等,当含有残留农药的农产品被人长期食用,就会在体内造成积累,导致慢性中毒和疾病,并且对下一代造成影响。因此,农药残留受到了全球的高度关注,许多国家也对农药残留最低限量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凝胶渗透色谱法是选择不同孔径多孔凝胶做固定相进行不同大小、形状分子的分离,样品中的色素、油脂等大分子杂质比农药优先分离,而农药分子量一般小于500,该方法常用于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净化,净化效果好,并且柱子可重复使用,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对脂类、色素等大分子杂质复杂基体的净化与浓缩。而凝胶渗透色谱法也常与GC/MS和LC/MS联用,进而能够实现农药残留的快速分离与分析。色谱法是农药残留检测中最主要的检测方法,包括GC气相色谱、气质联用法、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等。采用色谱法进行农药残留分析具有较高的分离效能、选择性与灵敏度,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农药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该方法较为常用,也是国际公认的一种检测方法。其中气质联用法是能够对复杂的样品进行分析,准确的判定目标化合物。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标准质谱图能够检索,信息丰富,由于色谱图结合了目标化合物的质谱图,因此能够准确对农药残留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效果具有优势。

本试验中对样品的净化采用了改进的QuEChERS方法,并采用在线凝胶渗透色谱-串联气质联用法对植物油与猪肉的55种农药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将55种农药成分测定的低限范围确定在了0.005mg/kg≤LOQ≤0.03 mg/kg,样品的回收率则在55%~125%之间,标准偏差1.8%~8.1%。

参考文献

[1] 吴卫东,吴凤琪,万志刚等.在线凝胶渗透色谱-串联气质联用法测定植物油和猪肉中55种农药残留[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11).

[2] 吴凤琪,聂冬锐,沈金灿等.快速溶剂萃取在线凝胶渗透色谱-串联气质联用法测定大豆中53种农药残留量[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11).

在线对对联例3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22-02

前 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信息技术在室内设计中也得到了深入的应用与融合。使室内设计在设计交流和设计工具上都更加的先进、便捷,同时要推动了室内设计的设计模式的创新以及设计内容的提升。信息化网络平台设计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室内设计人员与(教师)业主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室内设计相关信息的共享,帮助设计者提高设计质量,加大设计效率。本文对常见的室内设计信息化技术所涉及的软件进行概述和分析,并与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在线设计软件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教改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有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室内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1.主要室内设计软件

1.1 传统室内设计软件概述

通过传统室内设计软件对建筑室内施工和安装进行设计,可以快速的反映出室内设计施工图、效果图,运用计算机软件可以设计出一个虚拟仿真三维模型,使平面图以及立体图直接生成,免去了手工绘画的麻烦,并且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建筑物三维渲染效果,这有利于设计师考虑的更加的全面。传统室内设计中应用到的最基本的软件是AutoCAD软件,主要应用于二维平面施工图设计,其中PhotoShop软件也是进行平面设计所经常涉及的软件。在进行室内设计时,立体软件的应用使设计的成果更加的立体、真实,常见的立体设计软件有3DMax、草图大师以及Revit。立体设计后对设计初成果进行实际图案染色时应用的软件有Lightscape以及VRay软件。这些软件各有各自的独特性能,合理的运用这些软件进行室内设计。

1.2 传统设计软件功能特点

AutoCAD软件是目前应用最基础的绘图软件,该软件常常被用来设计文档、详细绘制以及简单的二维基础设计,在设计上它具有完善的平面图形设计功能,对图形可以任意的编辑和修改,并可以对图形的格式进行任意的修改,在图案的开发和文档的再次编辑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二次定制,随着软件的逐步更新,该软件可以和其他软件通用,并且支持多操作平台、多硬件设备。在一些细节上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天正建筑是AutoCAD软件的二次开发的升级版,它的折叠式菜单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鼠标的点击次数,各种功能图标颜色鲜明,给使用者以舒适的感觉,在功能设计上提高了软件的运行效率,比如在为夹点编辑功能、在位编辑功能、对象选择预览以及对象定位动态输入功能都较以前的软件更加的先进、便捷,在布尔运算功能、柱子对象的夹边拖动功能等功能上进行改善,并且新增了功能管理界面、组合门窗、图名标注、图形导出命令完善了AutoCAD的制图功能。

3DMax软件是基于PC系统上的一种三维动画制作和渲染的常用软件,在室外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在室内设计主要是利用其单帧的渲染效果以及室内装修设计的环境效果,3Dmax软件还可以和mental ray和Renderman等高级渲染软件联合使用,这样可以达到分布式渲染,提高了渲染的效果。PKPM软件主要应用于建筑材料的预算,它可以对建筑的二维平面图进行预算,对复杂的结构框架进行辅助设计,并负责各个拐角接口的设计和预算。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不是学会这么多软件就可以的,而是根据这些软件的功能特点对这些软件进行灵活运用。

2.基于VR技术的互联网+”在线设计软件与传统软件的比较研究

2.1VR技术的发展现状

VR即Virtual Reality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意思,该技术又称人工智能环境技术是一种涉及了多项技术的综合技术,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图形技术、人体仿真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显示技术等技术)。在室内设计中,运用VR技术可以将设计师心中的创意制成一个高度逼真的三维图面,这个三维图面是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进行模拟的,用它设计出来的效果,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真实的感觉,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现在已经能在嗅觉、触觉、听觉上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使人们能够像身临其境一样的虚拟仿真模型去感受设计成果。萨瑟兰是最早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真实环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互动而不是传统的利用显示屏给人们构造一种视觉模拟,他利用阴极射线管制作了一种头套,使体验者初步感受到了计算机技术对虚拟环境的构造。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VB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图像制作以及硬件技术上有了关键性的进展,该技术现已在航空航天、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VB技术的逐渐成熟,现在在更多领域已经开始应用,室内装修 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该技术给客户以逼真的家居设计体验,使客户能够更好的选择自己想要的设计成果,传统的三维设计对于一般的客户来讲,很难看的懂设计图纸,以及施工草图,通过这个软件可以更加直观的给客户看到设计成果。并且VR技术更加有利于信息的共享。

2.2 VR技术在室内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家居室内设计的设计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居住者获得满意的设计效果,设计师运用VR技术可以将设计的成果更直观的呈现给客户。随着信息技术与室内设计的不断深入和融合,使室内设计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但是利用VR技术进行室内设计所涉及的软件更多,设计的工序更加复杂,加大了设计的成本以及设计的时间工期。

VR技术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目前我国室内设计人员掌握VR技术的比例很小,很难做到大部分设计师能够懂得VR技术。并且VR技术涉及到更多先进的设备,以及高端的计算机硬件设施,目前设计室的硬件设备仍然不能满足虚拟模拟体验的要求。目前VR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还不太广泛,一些专业的设备仍需要继续的开发。

2.3 基 于VR技术软件的互联网+”在线设计软件与传统设计软件的不同分析

VR技术的应用使消费者更加容易获得自己想要的设计成果,提升自己的家居环境质量,但是由于VR技术发展起步晚,并且技术还不够成熟,目前在室内设计的应用还比较少。VR技术在计算机上更加直观的模拟出来设计的效果图以及手绘的效果图,传统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可以制作出直观的三维图形,并且利用渲染软件进行修饰和渲染,使观看者从多个角度去看设计效果但是观看者无法准确的把握设计空间尺度,通过VR技术将设计方案制作成虚拟环境,使客户在虚拟的空间里去体验,可以让他们把握空间尺度,更有效的感受居住装修后的环境。虽然这有利于客户对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仍然需要传统的平面施工图,而传统的三维空间设计,设计出来的平面图以及立体图更有利于施工方对空间尺度的把握,利于他们的施工。

利用传统的渲染技术对家居设计所涉及的材料进行拼接,这样客户虽能大概看出材料的颜色,但是却不能感受到材质是否舒服,通过VR技术,客户对材料的触感、视觉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一款材料。VR技术可以模拟更加逼真的场景,这解决了电脑效果图无法显示灯光的光线效果、冷暖效果以及空间效果,使设计师可以更加全面的考虑到客户的需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室内设计的结合,室内设计信息化的工作效率逐步的提高,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使家居设计更加的具体真实,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线设计软件不断地更新,使制图更加便捷化。VR技术较传统的绘图技术来讲更加真实,使观看者更直观的去感受设计的空间尺度以及材料质地。但是在真正施工时,仍然离不了传统的平面制图软件。其实设计人员主要的不是掌握多少设计软件,而是灵活的运用这些软件设计出有创意的、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案。

参考文献:

[1]丁亮.基于Moodle平台的室内设计专业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2015,13:142-144.

在线对对联例4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能有效地减小接地电流,使接地故障电流自行灭弧并减缓故障点恢复电压的上升速度,对系统的绝缘水平要求大大降低,也有利于人身安全,在配备可靠、灵活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跳闸装置后,能有效切除永久故障,成为在配电网中广泛应用的主要接地方式之一。然而,为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两段母线并联运行或在配电网负荷合环转供电期间并联运行成为系统常出现的运行方式,由此导致的消弧线圈并联运行成为电网运行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影响自动补偿消弧线圈并联运行性能的主要因素有电容电流的在线测量方法和消弧线圈的调谐方式。本文主要从消弧线圈调谐方式的角度讨论消弧线圈并联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分别就不同调谐方式自动补偿消弧线圈并联运行的情况进行了讨论。提出通过配置不同调谐方式的消弧线圈并设置其调节状态,以解决消弧线圈的并联运行问题,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1 消弧线圈的调谐方式

消弧线圈的调谐方式分为“预调式”和“随调式”两种。预调式在系统正常时测量系统的电容电流,并将消弧线圈调节到对应位置,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零延时进行补偿,可利用机械调节或电气调节完成。该方式需要并联或串联一个阻尼电阻以防止系统正常运行时可能发生的串联谐振。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需要将阻尼电阻短接以避免输出阻性电流并保护电阻本身,故障解除后需要再接人阻尼电阻。随调式在系统正常运行时测量系统的电容电流,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调节消弧线圈至对应的位置:当接地故障解除时,又立即将其调节到远离补偿工作点。由于在系统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处于远离谐振点运行,因此可以避免串联谐振的发生,不需要设置阻尼电阻。

调谐方式直接影响消弧线圈在电网正常情况下的阻抗值,因此。也直接影响自动补偿消弧线圈装置在并联运行状态下的工作方式。

2 并联运行时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

自动补偿式消弧线圈并联运行时的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X1、R1表示1#消弧线圈,X2、R2表示2#消弧线圈,Xc为系统对地电容,U00为不对称电压。

2.1 预调式与随调式并联运行的情况

由图1分析可知,若1#消弧线圈为随调式(R1=0),2#消弧线圈为预调式,考虑到随调式消弧线圈远离谐振点,理论上可以认为系统正常运行时X1=0,不影响预调式消弧线圈的稳态参数测量,测量结果为并联系统的总对地电容Xc。而预调式消弧线圈的调节响应时间远大于随调式消弧线圈,故可将预调式处理为固定电抗器。在X2小于Xc时,随调式消弧线圈测量的是预调式消弧线圈补偿后的电容,大小为2#消弧线圈阻抗与系统对地电容Xc并联后的阻抗值,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的实际残流与目标残流偏差较小。因此,这种方式的并联运行受自动测控系统的影响较小,但需要注意X2与Xc的容量比例,避免出现X2>Xc导致测控系统无法测量的情况。

2.2 预调式与预调式并联运行的情况

当1#、2#消弧线圈均为预调式,且二者电抗调节时刻不一致时,理论上仍可将两台消弧线圈分别处理为固定电抗器,在线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与上述随调式消弧线圈所测相同。但在转供电过程中,系统电容会随联络线的投运而相应地改变,此时,现有的预调式消弧线圈装置都能快速地反应于这一变化,从而出现测控系统同时动作的情况,并会造成消弧线圈进行反复的调节,影响补偿的效果。且转供电的过程一般较短,出现该情况后,可以认为自动消弧线圈已不满足有效熄弧的要求,有关单位提出的碰撞理论,通过整定测控系统不同的动作时间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仍未能彻底改善地区配电网中不同厂家消弧线圈装置的并联问题。

考虑到合环运行初期,系统电容电流变化不大,任一台消弧线圈的剩余容量基本能满足这一变化需求,因此,转供电可以在有条件的装置中设置测控系统不同的动作时间,而在无法实现这一方式的情况下,将剩余容量较小的装置设为手动调节状态以避免反复调节的情况。

2.3 随调式与随调式并联运行的情况

当1#、2#消弧线圈均为随调式时,系统正常运行时X1=0、X2=0,故不影响各自的稳态参数测量,此时,两台在线测量系统测量结果为并联系统的总对地电容Xc,从而造成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输出补偿电流过大,影响补偿效果。因此,若无法解决两装置间互联信号的通信问题,则该并联运行方式受测控系统的影响最大,目前在实际运行中只能测算并联后容量较大消弧线圈所能补偿的最大电容电流,断开容量较小的一台消弧线圈,可能情况下将部分线路转由其它母线供电,断开容量较小的一台消弧线圈,即采用单补偿方式。

2.4 地区配电网的实测数据

根据地区配电电网自动补偿消弧线圈的配置情况,以及配电系统运行方式的分析,对福州电业局内采用自动补偿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市区主要变电站的并联运行情况进行了实测,表1列出了该局110kV鼎屿变、王庄变牵手运行时消弧线圈自动测控系统、C12000电容电流测试仪和偏移电容法得到的测试数据。表中鼎屿变、王庄变采用预调式自动补偿消弧线圈,偏移电容法、C12000测试仪测量采用退本侧消弧线圈的运行方式测量并联运行时的电容电流数据。

由表1可知,在并联运行过程中,采用偏移电容法C12000测试仪测量的系统电容电流都有效地反映了联络线的电容电流,但阻尼电阻的存在使得预调消弧线圈被处理为固定式消弧线圈后,以上三种电容电流测量方法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均与实际电容电流有较大的偏差。由于阻尼电阻一般与系统不对称度以及消弧线圈的容量成正比,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对 称性好、补偿容量小的系统进行转供电操作,以避免消弧线圈并联运行过程中测控系统出现过大的测量误差,影响补偿的效果。

3 并联运行需注意的问题及建议的方式

自动补偿消弧线圈实现并联运行时,消弧线圈的控制装置应能自动转入并联运行方式,完成自动补偿的目标:当母联、母分或联络开关转运行状态后,自动测控系统应能快速跟踪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准确测量并联运行时的电容电流值,并控制经补偿后电网在单相接地故障时残流,以满足单相接地故障时有效熄弧的要求。

由本地区配电网和几个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配电网的调研情况,以及消弧线圈装置研制单位的技术报告分析,实现这一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同一变电站中,现有的消弧线圈装置多通过引入母联、母分开关的辅助结点来实现装置的联机运行,但对于不同变电站之间并联运行的情况,无法引入互联开关的辅助结点。我们可以通过RTU远传信号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虽在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对于地区供电企业以及目前消弧线圈装置的技术条件,在实现上存在更大的困难。通过对并联母线注入信号等方法能实现类似引入辅助结点的效果,但需要解决小信号的响应问题。

在配电网中,合解环转供电时间一般控制在30min之内,而为保证经济运行以及有效地控制系统潮流,还要求尽可能缩短合解环转供电的时间,最短有时仅为数分钟,因此,要求消弧线圈的测控系统在并联运行过程中必须快速地反应系统的变化并完成调节动作,以保证补偿电流的有效输出,特别对于并联运行中的预调式消弧线圈应保证具备较小的调节响应时间。

并联运行的工作原理和我局配电网的电容电流实测结果表明,预调式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测控系统的测量误差,因此,有效地解决阻尼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改进电容电流的在线测量方法也是解决并联运行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合对几种可能出现的并联运行情况和现存在问题的分析,以下从配电网日常运行的角度对消弧线圈装置的并联运行提出几点建议的运行方式:

(1)对于频繁出现合解环操作的母线,应合理配置不同调谐方式的消弧线圈,优先考虑调谐方式为预调式和随调式的消弧线圈装置并联运行,并在控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并联过程中将预调式消弧线圈改为手动状态,以提高调节响应时间。同时可以减少测量误差。

(2)由于预调式消弧线圈装置出现时间早,且具有调节响应时间要求不高、故障时能够瞬时输出补偿电流的优点,因此在采用自动消弧线圈接地的配电网中多配置该调谐方式的消弧线圈,两种预调式消弧线圈并联运行的情况也最常出现,转供电应选择具有同型号消弧线圈补偿装置的母线之间进行,以通过引入母联信号方式或设置不同调节响应时间避免消弧线圈的频繁调节,对于不同型号的消弧线圈,并联时应将调节裕度较小的消弧线圈置为手动调节状态。单台消弧线圈容量能够满足并联后系统电容电流补偿要求时,应通过远方控制开关,断开小容量的补偿装置。

在线对对联例5

1. 220KV母线接线方式

220KV母线常用的接线方式有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双母线母联兼旁母开关接线、单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220KV母线近期规划一般采用双母线单分段接线,远期规划采用双母线双分段接线方式。双母线单分段接线除有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扩建方便优点外,较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还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因此现在新建220KV母线主要采用双母线单(双)分段接线。

2. 220KV双母线倒母线操作顺序优化与危险点

2.1 母差互联、母联改非自动、TV二次并列之间的顺序与危险点。

2.1.1 母差互联有2个作用:(1)当两把母线刀闸同时台上时,母差的2个分差回路电流都不平衡,无法正常工作,但2条母线的总差电流是平衡的,因此必须改单母方式,利用总差保护。(2)母联断路器改非自动后,若单母方式,任一母线故障双母线都Os跳闸,若不改单母方式,任一母线故障后都要启动母差失灵,跳开非故障母线,切除时间长(延时0.2s),对系统安全不利。

2.1.2 母联改非自动的作用:热倒母线时母线刀闸是先合后拉,若母联跳开,会造成带负荷拉合刀闸。TV二次并列的作用:当2把母线刀闸同时合上时,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也会自动将TV二次并列,但切换继电器接点容量小,TV二次环流可能对它造成伤害,因此手动将TV二次并列,采用的是大容量接点。若先将母联开关改非自动,后投入母差互联压板,在这两步之间任一母线发生故障,则母差保护先切除故障母线,然后靠母联失灵延时0.2 s切除非故障母线。故母差互联压板投入应在母联改非自动之前。

2.1.3 若先将TV二次并列,后母联改非自动,芷这两步之间若母联跳开,就是分开运行的2个系统,2条母线之间有电位差,此时电压高的母线将通过Tv二次回路向电压低的母线充电;在这两步之间任一母线故障后母联跳开,则通过TV二次并列回路向故障母线反充电,TV及二次并列回路可能都将损坏。故母联改非自动应在TV二次并列之前。T

因此,最佳操作顺序是:母差互联、母联改非自动、Tv二次并列。

2.2 母线刀闸位置变化、TV二次切换的危险点。

倒母线操作对刀闸先合后拉之后,要检查母差保护装置(如BP2B、RC5915)刀闸位置指示灯的变化是否正确:要检查线路保护装置上二次电压切换指示灯变化是否正确:同时还要检查计量装置上二次电压切换是否正确。若母差保护装置上刀闸位置指示灯指示不正常,将不能判断母线的运行方式,当母线发生故障时,母差保护将不能正确判断小差电流,母差保护可能误动作;若线路保护装置二次电压指示灯指示不正确或者熄灭,则线路保护失压可能误动作;若计量装置二次电压切换不正确。则计量装置不能正确计量。

2.3 恢复母差互联、母联改非自动、TV二次并列之间的顺序与危险点。

(1)若先恢复母差互联,后恢复母联改非自动,在这两步之间任一母线发生故障时,则母差保护先切除故障母线,然后靠母联失灵延时0.2s切除故障母线,故恢复母联改非自动应在恢复母差互联之前。

(2)若先恢复母联改非自动,后恢复TVZ,次并列,在这两步之间若母联跳开,就是分开运行的2个系统。故恢复Tv二次并列应在恢复母联改非自动之前。

(3)因此,这三步操作的最佳顺序是:恢复TV二次并列、恢复母联改非自动、恢复母差互联。

2.4 拉开母联断路器的危险点。

扑母线上配备的是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为了避免母联断口电容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造成谐振,拉开母联前应先拉开电压互感器的刀闸。若有一条线路或主变未切换至运行母线,则拉开母联会造成误停运线路或主变负荷,负荷重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到系统稳定。因此,拉开母联开关前,一定要确定母联电流为0,并确定停运母线上全部刀闸均在分闸位置。

2.5 倒主变时,主变后备保护跳相应母联、分段的调整危险点。

主变202开关典型方式时上II母运行,此时主变后备保护跳母联223、212压板投入,跳分段213压板退出;若主变202开关倒至m母运行时。主变后各保护跳母联223、分段213压板投入,跳母联212压板退出。若主变后备保护跳相应母联、分段不调整,则主变后各保护可能误跳母联分段开关,扩大停电范围。

3.220KV双母线倒母线操作危险点的防范措施

3.1 组织措施。

每次倒母线操作时要认真组织全班人员进行危险点讨论与分析,并安排熟悉倒闸操作的人员担任操作人和监护人,并考虑操作人和监护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良好。填写好操作票后,严格执行三次审核程序后并签字,并将写好的操作票与主接线圈仔细核对。操作时,严格执行监护复诵制,监盘人员要认真监视主接线图上运行方式的变化,随时关注操作。

操作完毕后,要全面检查复核所操作一、二次设备状态,特别是保护压板,空气开关等的核对。

3.2 技术措施。

倒母线操作顺序中的危险点,对于带负荷拉合刀闸的防范措施就是将母联开关改非自动;对于母联改非自动时母线故障不能0s跳双母线的防范措施就是母差互联压板投入;对于电压切换继电器接点损坏的防范措施就是将TV二次并列切换开关投入;对于母差保护误动的防范措施就是认真检查刀闸位置指示灯是否正常,如果刀闸位置指示不正常,则要将母差保护刀闸位置强制开关切至强制接通位置,二次电压切换不正常则需要求专业人员及时处理;对于误停运线路或主变的防范措施就是拉开母联断路器前检查停运母线上所有刀闸确在分闸位置并确定母联电流为0;对于谐振的防范措施就是拉开母联之前先拉开TV的刀闸;对于主变后备保护误跳开关的防范措施就是及时调整主变后备保护跳相应母联和分段开关压板的投退。除以上防范措施外,在母差保护装置上粘贴运行提示卡,提示内容为倒母线操作的主要步骤,当值班员在母差保护装置操作时,能够看到正确的操作顺序,及时提醒操作人和监护人。

3.3 安全、技能培训。

加强值班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值班员的安全风险辨别意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认真研究双母线操作中的事故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倒母线操作,必须在培训中经常练习填写倒母线的操作票,使每个值班员牢记倒母线的步骤,通过提高值班员技能水平来保证操作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本文就双母线接线倒母线操作的各个危险点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实践证明这些防范措施是有效的,能够保证操作的安全。

参考文献

在线对对联例6

一、220kv母线接线方式

220kv母线常用的接线方式有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双母线母联兼旁母开关接线、单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220kv母线近期规划一般采用双母线单分段接线,远期规划采用双母线双分段接线方式。双母线单分段接线除有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扩建方便优点外,较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还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因此现在新建220kv母线主要采用双母线单(双)分段接线。

二、220kv双母线倒母线操作顺序优化与危险点

(一)母差互联、母联改非自动、tv二次并列之间的顺序与危险点

母差互联有2个作用:(1)当两把母线刀闸同时台上时,母差的2个分差回路电流都不平衡,无法正常工作,但2条母线的总差电流是平衡的,因此必须改单母方式,利用总差保护;(2)母联断路器改非自动后,若单母方式,任一母线故障双母线都os跳闸,若不改单母方式,任一母线故障后都要启动母差失灵,跳开非故障母线,切除时间长(延时0.2s),对系统安全不利。

母联改非自动的作用:热倒母线时母线刀闸是先合后拉,若母联跳开,会造成带负荷拉合刀闸。tv二次并列的作用:当2把母线刀闸同时合上时,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也会自动将tv二次并列,但切换继电器接点容量小,tv二次环流可能对它造成伤害,因此手动将tv二次并列,采用的是大容量接点。若先将母联开关改非自动,后投入母差互联压板,在这两步之间任一母线发生故障,则母差保护先切除故障母线,然后靠母联失灵延时0.2 s切除非故障母线。故母差互联压板投入应在母联改非自动之前。

若先将tv二次并列,后母联改非自动,芷这两步之间若母联跳开,就是分开运行的2个系统,2条母线之间有电位差,此时电压高的母线将通过tv二次回路向电压低的母线充电;在这两步之间任一母线故障后母联跳开,则通过tv二次并列回路向故障母线反充电,tv及二次并列回路可能都将损坏。故母联改非自动应在tv二次并列之前。tv反充电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因此,最佳操作顺序是:母差互联、母联改非自动、tv二次并列。

(三)母线刀闸位置变化、tv二次切换的危险点

倒母线操作对刀闸先合后拉之后,要检查母差保护装置(如bp2b、rc5915)刀闸位置指示灯的变化是否正确:要检查线路保护装置上二次电压切换指示灯变化是否正确:同时还要检查计量装置上二次电压切换是否正确。若母差保护装置上刀闸位置指示灯指示不正常,将不能判断母线的运行方式,当母线发生故障时,母差保护将不能正确判断小差电流,母差保护可能误动作;若线路保护装置二次电压指示灯指示不正确或者熄灭,则线路保护失压可能误动作;若计量装置二次电压切换不正确。则计量装置不能正确计量。

(三)恢复母差互联、母联改非自动、tv二次并列之间的顺序与危险点

若先恢复母差互联,后恢复母联改非自动,在这两步之间任一母线发生故障时,则母差保护先切除故障母线,然后靠母联失灵延时0.2s切除故障母线,故恢复母联改非自动应在恢复母差互联之前。

若先恢复母联改非自动,后恢复tvz,次并列,在这两步之间若母联跳开,就是分开运行的2个系统。故恢复tv二次并列应在恢复母联改非自动之前。

因此,这三步操作的最佳顺序是:恢复tv二次并列、恢复母联改非自动、恢复母差互联。

(四)拉开母联断路器的危险点

扑母线上配备的是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为了避免母联断口电容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造成谐振,拉开母联前应先拉开电压互感器的刀闸。若有一条线路或主变未切换至运行母线,则拉开母联会造成误停运线路或主变负荷,负荷重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到系统稳定。因此,拉开母联开关前,一定要确定母联电流为0,并确定停运母线上全部刀闸均在分闸位置。

(五)倒主变时,主变后备保护跳相应母联、分段的调整危险点

双母线单(双)分段主接线如图2所示,

主变202开关典型方式时上ii母运行,此时主变后备保护跳母联223、212压板投入,跳分段213压板退出;若主变202开关倒至m母运行时。主变后各保护跳母联223、分段213压板投入,跳母联212压板退出。若主变后备保护跳相应母联、分段不调整,则主变后各保护可能误跳母联分段开关,扩大停电范围。

三、220kv双母线倒母线操作危险点的防范措施

(一)组织措施

每次倒母线操作时要认真组织全班人员进行危险点讨论与分析,并安排熟悉倒闸操作的人员担任操作人和监护人,并考虑操作人和监护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良好。填写好操作票后,严格执行三次审核程序后并签字,并将写好的操作票与主接线圈仔细核对。操作时,严格执行监护复诵制,监盘人员要认真监视主接线图上运行方式的变化,随时关注操作。操作完毕后,要全面检查复核所操作一、二次设备状态,特别是保护压板,空气开关等的核对。

(二)技术措施

倒母线操作顺序中的危险点,对于带负荷拉合刀闸的防范措施就是将母联开关改非自动;对于母联改非自动时母线故障不能0s跳双母线的防范措施就是母差互联压板投入;对于电压切换继电器接点损坏的防范措施就是将tv二次并列切换开关投入;对于母差保护误动的防范措施就是认真检查刀闸位置指示灯是否正常,如果刀闸位置指示不正常,则要将母差保护刀闸位置强制开关切至强制接通位置,二次电压切换不正常则需要求专业人员及时处理;对于误停运线路或主变的防范措施就是拉开母联断路器前检查停运母线上所有刀闸确在分闸位置并确定母联电流为0;对于谐振的防范措施就是拉开母联之前先拉开tv的刀闸;对于主变后备保护误跳开关的防范措施就是及时调整主变后备保护跳相应母联和分段开关压板的投退。除以上防范措施外,在母差保护装置上粘贴运行提示卡,提示内容为倒母线操作的主要步骤,当值班员在母差保护装置操作时,能够看到正确的操作顺序,及时提醒操作人和监护人。

(三)安全、技能培训

加强值班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值班员的安全风险辨别意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认真研究双母线操作中的事故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倒母线操作,必须在培训中经常练习填写倒母线的操作票,使每个值班员牢记倒母线的步骤,通过提高值班员技能水平来保证操作的可靠性。

四、结束语

本文就双母线接线倒母线操作的各个危险点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实践证明这些防范措施是有效的,能够保证操作的安全。

在线对对联例7

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为了满足地铁车辆的跨线运营、车辆的救援、车辆的大修等功能,一般需要在两条独立运营线路之间建设联络线,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网络之间的贯通性和完整性。信号系统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沈阳地铁1、2号线信号系统采用浙大网新公司基于CBTC模式集成研发的系统,正线联锁采用美国安萨尔多公司研制的Microlok Ⅱ联锁控制器。下面以沈阳地铁1、2号线为例,讲述联络线信号系统联锁间的接口内容。[1]

1联络线概况

沈阳地铁1号线与2号线的接口位于青年大街站,联络线全长425米(两道岔岔心间距)。1号线岔心0米至165米的范围内为2‰的下坡;165米至344米的范围内为34.87‰的上坡;344米至2号线岔心425米的范围内为3‰的下坡。为了实现信号系统的安全、可靠性,2号线与1号线在联络线上分别设置接车信号机S1008与S1713。联络线的无岔区段T1004轨道继电器设置在2号线,由2号线青年大街设备集中站的计轴主机控制,1号线计轴点C1717通过室外复用方式将信息传给2号线计轴主机。

图1联络线信号平面布置图

2接口设计原则

联络线之间采用继电电路接口方式,联锁关系按照查原理设计,原理如下:

(1)联络线的作业都是由两条线路的调度员或车站值班员人工办理,如果一方已向联络线排列了进路,另一方不能再向联络线排列进路。

(2)正常办理进路时,接车线路先办理自联络线的接车进路,发车线路再办理向联络线的发车进路。接车线路自联络线的接车信号开放后,发车线路向联络线的发车信号机才能开放。

(3)当接发车进路办理完毕,若要取消进路,必须待发车线路的发车进路人工解锁后,接车线路的接车进路才能人工解锁。

(4)各线路均有对方线路接车信号机的显示状态和T1004轨道区段的空闲/占用状态。当联络线作业完成后,本线路道岔40秒后会自动转到定位。

3接口内容

3.1 接口信息

1、2号线进路包括接车进路和发车进路。在1、2号线信号设备室分别设置照查继电器、列车信号复示继电器、引导信号复示继电器、轨道复示继电器等。1、2号线互相传递敌对照查、信号机状态、轨道区段状态等安全信息。1、2号线之间传递的安全信息有:

表11、2号线之间传递的安全信息表

3.2 接口原理

1号线输出继电器的状态在2号线设备室中通过安全继电器(JWXC1700)进行复示。采用双断方式向对方提供复示信号,复示继电器的直流电源24V由本线路提供,接口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联络线信号平面布置图

(1)照查继电器。ZCJ的作用是禁止同时建立1、2号线向联络线办理的迎面敌对进路,保证行车安全。1、2号线信号设备室分别设置1号线接车信号机S1713ZCJ和2号线接车信号机S1008ZCJ。1号线接车信号机S1713ZCJ吸起,表明1号线没有办理进络线的进路,此时2号线可以办理进络线的进路;S1713ZCJ落下,表明1号线办理了进络线的进路,此时2号线不可以办理进络线的进路。2号线接车信号机S1008照查继电器同理。

(2)黄灯继电器。当1号线办理接车进路,W1709道岔开通弯股方向,1号线接车信号机S1713开放黄灯,S1713信号机黄灯继电器BHR吸起,同时将信息传递给2号线,对应2号线设置的S1713列车信号复示继电器LXJF吸起。当1号线没有办理接车进路,S1713信号机开放红灯,对应2号线设置的S1713列车信号复示继电器LXJF落下。2号线接车信号机S1008黄灯继电器同理。

(3)引导继电器。进路内方区段有故障时,如果列车已经进入始端信号机前的接近区段,并且不存在红灯灯丝断丝情况可以建立引导进路。1号线接车信号机S1713开放红黄灯,S1713信号机引导继电器CHR吸起,同时将信息传递给2号线,对应2号线设置的S1713引导信号复示继电器YXJF吸起,如果进路内方区段故障恢复后,信号机自动转为黄灯。2号线接车信号机S1008引导继电器同理。

(4)轨道继电器。1号线将有岔计轴区段ST170709状态信息传递给2号线,ST170709轨道继电器吸起,表明计轴区段空闲;ST170709轨道继电器落下,表明计轴区段占用。2号线向联络线办理发车进路时,检查ST170709计轴区段为空闲状态时方可办理。1号线向联络线办理发车进路时,检查ST1002计轴区段为空闲状态时方可办理。[2]

3.3 作业流程

1号线联锁和2号线联锁之间通过继电器接口传递信息,按照敌对照查的联锁关系来保证行车安全。当办理1号线发车进路时,1号线联锁检查相关联锁(联络线空闲,敌对进路未建立,终端信号机红灯灯丝状态)条件,条件满足时,进路锁闭,信号机开放,并将照查信息传递给对方,对方收到照查信息后,不允许再向联络线发车。

当办理列车从1号线至2号线转线作业时,2号线青年大街站行车值班员先办理联络线至2号线的接车进路,S1008信号开放后,1号线青年大街站行车值班员再办理1号线至联络线的发车进路。当列车完全出清1 号线发车进路的所有区段时(包括区段T1004),1号线联锁使1号线接车信号机S1713ZCJ(T1004ES)吸起。

四、联锁关系详解

1、联锁进路表

2、联锁表讲解

以办理一号线至二号线转线作业为例,先排列一号线发车进路S1711S1008,再排列二号线接车进路S1008S1002。

(1)始端:进路的始端信号机名称,S1711、S1008为进路的始端。

(2)终端:进路的终端信号机名称,S1008、S1002为进路的终端。

(3)排列进路的始端按钮:进路的始端信号机,S1711A、S1008A为进路的始端按钮。

(4)排列进路的终端按钮:进路终端的反向信号机,S1713A、S1004A为进路的终端按钮。

(5)信号机显示:进路建立后,进路始端信号机的显示,Y代表黄灯,S1711、S1008均开放黄灯。一、二号线正线联锁规定:在非CBTC环境下,道岔开通直股方向,进路始端信号机开放绿灯;道岔开通弯股方向,信号机开放黄灯;禁止列车进入,信号机开放红灯;在CBTC环境下,信号机开放蓝灯。

(6)对应信标:进路始端信号机关联的动态信标,一、二号线正线列车正向运行的信号机设置动态信标,反向运行的信号机未设置动态信标,S1008信号机对应的动态信号是DT1008。

(7)进路末端锁闭:进路末端区段的方向锁闭,T1004为向东锁闭,T1002为向北锁闭。

(8)进路内的道岔:进路内列车或车列经过的道岔。S1711S1008进路经过的道岔W1705/W1707开通直股方向,W1709道岔开通弯股方向,道岔区段为ST170709,ST170709且为向东锁闭。S1008S1002进路经过的道岔W1002开通弯股方向,道岔区段为ST1002,ST1002且为向北锁闭。

(9)进路中的区段:列车越过进路的始端信号机到终端信号机停车所经由的计轴区段。

(10)保护区段锁闭的道岔:为防止列车闯红灯冒进信号,将保护区段中的道岔锁闭在规定的位置。

(11)保护区段:考虑列车运行安全,根据列车的基本进路设置前方保护区段。

(12)保护区段解锁时间:为保证行车效率,列车在终端信号机前停车后,保护区段按规定时间进行解锁。

(13)本联锁区敌对信号:本条进路的敌对信号。S1711S1008,S1008S1002进路建立后,与之相敌对的信号机禁止开放。

(14)相邻联锁:指的是相邻联锁区在进路的末端建立的敌对条件,Microlok向相邻联锁区发敌对条件,禁止相邻联锁区向本联锁区排列进路。S1008S1002的相邻联锁区是市府广场站,敌对信号机是S0910。[3]

(15)接近锁闭:信号机开放后,列车占用接近区段,进路为接近锁闭。S1711S1008进路的接近区段为T1703,S1711信号机开放后,列车占用T1703区段时,若此时欲取消进路,进路延时解锁,延时解锁时间为60秒。S1008S1002进路的接近区段为T1004,延时解锁时间为70秒。

(16)自动进路:本两条进路不具备自动进路功能。自动进路请求(ARQ)是正常工作的ATS /LCW工作站故障后自动产生的。自动进路请求只会在相应的接近区段被占用且无反向进路时产生。产生该请求后,进路在检查所有安全条件后方可建立。

(17)自动通过:本两条进路不具备自动通过功能。当自动通过功能有效时,列车在通过进路后,进路会重新建立并开放信号。这样在正常列车运营的情况下,该功能会减轻行车值班员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建立同一条进路的负担。进路的自动通过用在列车正常运营的默认方向进路中。

(18)引导信号:进路已经被请求和锁闭,安全信号请求被建立,但是当进路或保护区段进路中有一个区段或多个区段被错误占用,使得信号继电器落下,此时可以使用引导信号。本两条进路具备开放引导信号的功能,当T1703、T1004两个区段错误占用时可以开放引导信号,信号机同时开放红灯和黄灯。

(19)紧急停车:本两条进路不具备紧急停车功能。通过按压现地控制盘(LCP)和站台区的紧急停车按钮可以实现紧急停车功能,关闭所有发车信号机和进入站台的最后一架接近信号机,目的是使得列车在禁止信号机前停车。紧急停车复位功能通过按压现地控制盘(LCP)的紧急停车复位按钮实现。

(20)扣车:本两条进路不具备紧急停车功能。通过按压现地控制盘(LCP)扣车按钮实现扣车功能,将取消站台的发车信号,目的是使停靠在站台的列车延迟发车。扣车复位功能通过按压现地控制盘(LCP)的扣车复位按钮实现。

(21)屏蔽门:本两条进路不具备屏蔽门功能。信号开放时必须检查屏蔽门关闭并锁闭条件或PSD盘上屏蔽门旁路条件。如果发车进路已经建立后,屏蔽门关闭并锁闭信号或屏蔽门旁路信号丢失,进路的始端信号机将关闭;如果联锁未收到屏蔽门关闭并锁闭信号或屏蔽门旁路信号,此时排列进路,如果其他条件具备,进路被锁闭,但信号不会开放。

(22)其他联锁:S1711S1008进路具备场联功能。

5、总结

沈阳地铁1、2号线信号系统正线联锁的接口设计按照敌对照查的联锁关系,不仅保证了行车安全,满足了车辆跨线作业的能力,方便行车人员的操作,更保证了整个信号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

参考文献

在线对对联例8

分类号 B842.3

1 引言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是一种指向未来活动的记忆,分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指记住看到目标事件或靶线索时要去做某事: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指意向在将来某个时间点或某个时间段执行完成。前瞻记忆包含两种成分:前瞻成分(prospectivecomponent)和回溯成分(retrospective component)。前瞻成分对应执行某种行动线索的觉察,即线索识别;回溯成分对应执行意向行为的回忆,即意向提取。事件性前瞻记忆的提取过程包括先注意到靶事件、将靶事件作为意向行为的线索,然后促使特定的意向行为从记忆中提取,最终完成计划要做的事情。

对于意向提取过程,Moscovitch提出了自动联结理论,认为如果靶事件与前瞻记忆任务所产生的记忆痕迹存在交互作用,人们就会快速地提取并完成前瞻记忆任务而无需认知资源。这种相互作用主要依赖于线索引起的联想程度。研究发现,靶线索与意向行为的关联性越高,被试的前瞻记忆意向行为的完成水平越高,支持了自动联结理论。

对于线索识别过程,研究者们提出了两种观点:监测观和自动激活观。监测观认为,靶线索受到注意是因为注意资源在不断用于监测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靶线索。Smith的预备注意加工和记忆加工理论证明了当告知被试需要执行前瞻记忆任务时,即使前瞻记忆的线索尚未出现,被试仍会进行预备注意加工,这种认知过程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自动激活观认为,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会耗费许多注意资源持续监控处于激活状态的环境线索,靶线索受到注意是因为线索的显著性刺激注意聚焦。Einstein和McDaniel的研究发现,靶线索的显著性(如靶词的频率,字体,大小等)更容易将注意从进行中任务转换到意向行为中,提升了执行意向的优先级。McDaniel和Einstein提出多重加工理论,认为前瞻记忆的提取过程在不同程度上既依赖于自动激活加工过程也依赖于策略加工过程。策略加工过程需要注意活动的参与,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前瞻记忆的提取过程;同时,注意系统对一些重要的和不寻常的刺激做出自动反应。

但是,上述研究多立足于前瞻记忆的总成绩,忽视了前瞻记忆两种成分对提取过程的影响。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反映了前瞻记忆提取的两个过程――线索识别和意向提取。从前瞻记忆两种成分去分析,可以从整体上探讨前瞻记忆的提取过程,解释不同因素对前瞻记忆不同提取过程的影响。基于多重加工理论,本研究假设,意向提取上,当靶线索与提取意向之间的关联性较高时,进行注意监控消耗的注意资源较少,前瞻记忆的意向提取趋向于自动加工;当靶线索与提取意向之间的关联性较低时,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对环境中的靶线索进行监控,意向提取趋向于策略加工;线索识别上,当客观线索的特征比较显著时,引发注意系统自动加工:当客观线索的特征不显著时,需要较多的注意资源以监控前瞻记忆的执行。

本研究将从靶线索与提取意向之间的关联性和客观线索特征的显著性两方面分别考察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在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中的作用。本研究的实验逻辑是:采用基于双重任务的实验室研究范式,操纵分心水平以控制个体的注意资源,考察靶线索与意向行为之间的不同关联程度对前瞻记忆的提取的影响;在控制注意资源的条件下。操纵靶线索的区别性,观察其提高前瞻记忆完成水平的情况。

2 实验一

2.1 目的

通过引入无分心、低分心与高分心三种不同程度的分心水平来控制注意资源,考察靶线索与意向行为具有不同关联程度时,前瞻记忆的提取过程是否受注意资源限制的影响。

2.2 方法

2.2.1 被试和实验设计

被试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90名,其中男46人,女44人,年龄范围从18到23岁。所有被试均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并且以前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本实验采用2(关联程度:高关联、低关联)×3(分心情况:高分心、低分心、无分心)被试间设计。被试随机分配到6个实验组中,每组15人,分别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2.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选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日常物体词90个。其中人工物45个,自然物45个,人工物为人们制造出的物体,自然物为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物体。低难度分心刺激为100以内的一位数和两位数,高难度分心刺激为三位数,范围在100~400之间,其中一半数字能被7整除,另一半数字不能被7整除。选取“花盆”、“书籍”、“大海”作为靶线索词,呈现位置固定,分别出现在第22、45、78次试验呈现中,非前瞻记忆任务目标词的呈现顺序随机。用inquist3.0制作程序,在电脑屏幕上呈现实验任务。所有词语和数字为白色,背景颜色为黑色。词语呈现在屏幕中央,一位数和两位数随机呈现在词语的左右两边,三位数随机呈现在词语的左边或右边。数字呈现大小与词语相同。

2.2.3 实验任务

进行中任务 判断词语是人工物还是自然物,人工物按“人”键(F键),自然物按“物”键(J键)。低分心组被试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同时,报告屏幕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相加之和,高分心组报告屏幕上的三位数能否被7整除。

前瞻记忆任务 当呈现靶线索词“花盆”、“书籍”、“大海”时,立即按空格键反应,然后大声报告靶线索词所对应的词语。靶线索与报告词语高关联组:看见“花盆”,报告“浇花”:看见“书籍”,报告“学习”;看见“大海”,报告“冲浪”。靶线索与报告词语低关联组:看见“花盆”,报告“冲浪”;看见“书籍”,报告“浇花”;看见“大海”,报告“学习”。

2.2.4 实验程序

实验为个体单独测试,呈现指导语后要求被试复述指导语确保其理解实验任务要求。10次练习实验(不出现靶线索),接着进行5分钟的游戏时间,以避免前瞻记忆任务保存在工作记忆中。随后开始90次正式实验(不再呈现指导语)。主试记录报告任务的结果,电脑记录被试在靶线索出现时成功按压空格键的比率以及按键反应时。前瞻成分成

绩为个体正确识别靶线索的比例;回溯成分的成绩为识别到靶线索后正确报告对应的词语的比例。比如,一个被试正确地从3个靶线索中识别到2个线索,回忆起1个意向,那么被试的前瞻成分成绩是0.67,回溯成分成绩是0.5。用spss16.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下同)。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1 不同条件下正确率比较

对前瞻成分成绩进行2(关联性)×3(分心水平)被试间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靶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主效应不显著,F(1,84)=1.370,p>0.05。对分心水平主效应显著,F(2,84)=15.031,p0.05。结果表明,前瞻成分受到分心干扰的影响,前瞻成分参与对环境中的靶线索进行监控的加工过程,注意资源限制会损害对靶线索的识别。

结果显示,靶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主效应显著,F(1,84)=93.306,p

2.3.2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比较

对前瞻记忆按键反应时进行2(关联性)×3(分心水平)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结果显示,靶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主效应不显著,F(1,84)=2.951,p>0.05;分心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2,84)=33.782,p0.05。结果表明,投入到进行中任务的注意资源越多,对靶线索的反应越慢。

3 实验二

3.1 目的

采用实验一的高分心水平任务,提高靶线索的物理区别性,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靶线索区别性是否可以促进前瞻记忆任务的完成而不受注意资源限制的影响。

3.2 方法

3.2.1 被试和实验设计

被试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60名,其中男30人,女30人,年龄范围从18到23岁。所有被试均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并且以前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本实验采用2(关联程度:高关联、低关联)×2(分心情况:分心、无分心)被试间设计。被试随机分配到4个实验组中,每组15人,分别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3.2.2 实验材料

除了“花盆”、“书籍”、“大海”的颜色均为红色,与进行中任务的词语颜色不同以外,其他均与实验一的材料相同。分心任务材料为实验一中高难度分心任务材料。

3.2.3 实验任务和程序

实验任务和程序基本上与实验一相同。分心组被试在判断词语是人工物还是自然物的同时报告屏幕上的三位数能否被7整除。看见靶目标词语时立即按空格键然后报告相应的词语。主试记录报告任务的结果,电脑记录被试在靶线索出现时成功按压空格键的比率以及按键反应时。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1 不同条件下正确率比较

对前瞻成分成绩进行2(关联性)×2(分心水平)被试间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结果显示,靶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主效应不显著,F(1,56)=1.037,p>0.05。分心水平主效应不显著,F(1,56)=1.037,p>0.05。相较于实验一,靶线索区别性显著提高了前瞻成分的成绩,促使不同分心水平的靶线索识别基本达到相同的水平。

对回溯成分成绩进行2(关联性)×2(分心水平)被试间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结果显示,靶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主效应显著,F(1,56)=21.234,p0.05。关联性与分心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56)=0.019,p>0.05。结果表明,在靶线索区别性条件下,回溯成分成绩主要由靶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决定,而不受注意资源限制的影响。

3.3.2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比较

对前瞻记忆按键反应时进行2(关联性)×2(分心水平)被试间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结果显示,靶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主效应不显著,F(1,56)=0.185,p>0.05。分心水平主效应不显著,F(1,56)=2.557,p>0.05。与实验一的前瞻记忆按键反应时结果比较,靶线索具有区别性时,按键反应时显著降低,说明靶线索区别性降低了对注意资源的需求。被试更快地由环境驱动从进行中任务转换到靶线索。

4 讨论

4.1 前瞻记忆两种成分的影响因素探讨

本研究发现,靶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对回溯成分成绩有显著影响,而对前瞻成分成绩无显著影响;对靶线索无区别(实验一)与靶线索有区别(实验二)条件下的前瞻成分成绩和回溯成分成绩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靶线索的区别性对前瞻成分成绩有显著影响,而对回溯成分成绩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得到了前人研究的支持。Cohen等人通过检验数据加工和概念加工两种加工方式对前瞻记忆两种成分的影响是否不同,West和Craik通过对老年人和青年人在知觉和语义两种线索条件下的前瞻记忆成分进行测量,均发现前瞻成分对线索知觉特征的变化更加敏感,回溯成分对于线索与意向的语义联系变化更加敏感。

前人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容量不同或者进行中任务对注意资源需求变化时,前瞻成分比回溯成分更加敏感。在本研究中,通过分心任务操纵进行中任务的注意资源后,发现注意资源限制对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均有显著影响,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同。由于本研究操纵的因素与前人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果。Smith和Bayen以及Marsh和Hicks的研究均要求被试在完成进行中任务的过程中看到靶词按压指定的键,没有对意向行为进行特定的操纵,在变化进行中任务的注意资源负载后,注意资源限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线索识别上,因此得出注意资源需求变化对前瞻成分的影响更加明显的结果。在本研究中,操纵了靶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根据自动联结理论,当靶线索与意向高关联时,线索与意向联系的良好编码所产生的记忆痕迹有足够的交互作用,所需的认知资源较少;当

靶线索与意向低关联时,人们不易将线索与记忆痕迹联想起来产生交互作用,所需的认知资源较多。靶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受到认知资源的影响,因此在本研究中限制注意资源后,靶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不同时意向提取的表现也不同,使注意资源限制对回溯成分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4.2 靶线索与意向关联性不同时前瞻记忆提取机制探讨

本研究认为分心水平越高,进行中任务难度越大,投入到进行中任务的注意资源越多,转换到前瞻记忆任务中的注意资源就越少。控制注意资源后,根据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的成绩可以考察线索识别和意向提取过程对注意资源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分心水平越高,按键反应时越长,前瞻成分成绩越差,说明需要一定的注意资源监控靶线索的出现,支持Shallice和Burgess提出的注意监控系统的观点,即个体监测执行意向行为的线索,将注意力转移到意向行为中。进一步提高靶线索的显著性,发现靶线索的区别性极大地促进了对靶线索的识别,使被试能够更快地识别到靶线索而不受注意资源限制的影响。靶线索具有区别性会引起被试的额外注意和警觉,从而导致对靶线索的强制性加工,降低了被试自己发动的必要性。也就降低了对认知资源的需求程度,促进任务更多地由环境驱动完成从进行中任务到靶线索的转换,支持了自动激活观。

研究发现,前瞻记忆的回溯成分成绩只在靶线索与意向低关联条件下受到注意资源限制的影响,而在高关联条件下并不受其影响。孙瑶和周仁来通过控制进行中任务难度发现。进行中任务的难度是决定策略加工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如果注意资源不充足,策略加工过程受到限制,那么策略加工主导的前瞻记忆成绩就会低于自动加工过程主导的前瞻记忆,而不占用注意资源的自动加工不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靶线索与意向低关联时意向提取更加倾向于策略加工,而靶线索与意向高关联时意向提取更倾向于自动加工。

在线对对联例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1&ZD159);暨南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

作者简介:覃成林(1962-),男,土家族,湖北来凤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研究;黄小雅(1990-),女,河南南阳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4-0001-06收稿日期:2014-03-16

一、引言

2013年,中国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超过了1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络中的四纵线路基本建成并投入营运。在运营业务方面,高速铁路还增加了快递业务,具有了部分货运功能。从已经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来看,高速铁路正在以其高速度、公交化的运营方式改变着中国城市之间的交通格局,进而对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产生重要的影响。毫无疑问,高速铁路发展会增大沿线城市之间的客流,并直接或间接地增大它们之间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客货流,从而增强了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徐玉萍,2011),从而推动区域的一体化进程(林木西 等,2013),整合区域发展(易海峰,2013)。受此影响,高速铁路沿线城市或区域的经济增长将加速(张楠楠 等,2005;陶希东,2010),城市或者区域之间将出现一体化发展趋势(张学良 等,2010),形成高铁经济带(杨维凤,2010)。但是,高速铁路究竟对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的高速铁路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在高速铁路影响下,沿线不同城市之间经济联系是否存在差异?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必要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因为,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够准确地判断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情况。否则,我们就难以科学、准确地判断高速铁路发展对沿线城市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高铁经济带形成等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拟根据高速铁路发展的情况和国家高速铁路建设规划,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回答上述所提出的三个问题。

二、文献综述

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早已为学术界所关注。已有研究基本上证实了高速铁路有利于增强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Gutierrez 等学者(1996)的研究表明,高速铁路促进了欧洲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而推动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Sasaki等学者(1997)则发现,日本新干线与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Blum等学者(1997)认为,高速铁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连接在一起的城市带转变为一个扩张的功能区域或者是整体经济走廊。

那么,高速铁路是如何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产生影响的呢?一部分学者选择了从经济联系的形式或者因素角度进行解释。罗鹏飞等(2004)认为,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沪宁地区各城市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增强沪宁沿线区域发展的空间整体性和经济整体性,促进京沪交通经济带“网络化”地域结构的形成。骆玲等(2010)对日本新干线做了研究,认为日本新干线促进了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技术的传播,进而增强了沿线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郭万清(2011)则认为,高速铁路将促使城市发展模式从单个城市的孤立发展模式,走向多个城市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的新的发展时代,加速城市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另一部分学者则选择了从交通区位条件变化的角度进行研究。Gutierrez 等学者(1996)研究了欧洲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和区域通达性的影响,认为高速铁路可以改善区域内节点城市之间的通达性,促进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罗鹏飞等(2004)以沪宁地区为例,探讨了高速铁路影响下沿线地区可达性的变化,初步得出了不仅沿线地区可达性将发生深刻变化,而且邻近区域也受益匪浅的结论。张莉等(2013)使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模型、潜能模型和吸引力指数模型,分析了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的区域可达性变化,发现沪宁城际高速铁路通车后,区域间的可达性得到较大改善,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和发展。从这些研究文献中,不难看到,这些学者都使用了可达性这个分析工具去研究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其基本逻辑是,高速铁路通过缩短交通时间距离,增强了沿线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从而促进了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解释路径都是有效的。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看,在无法获得客流及其他要素流动数据的情况下,使用可达性分析工具研究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是一种好的选择。除了可以克服数据不易获取这个难题外,使用可达性分析工具还可以比较好地反映高速铁路影响沿线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本质――缩短交通时间距离和增加联系的频率,并且可以获得关于沿线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总体认识。

我们注意到,关于我国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研究基本还处于说理的层面,具体进行数量分析的文献不多见。因此,本文拟使用可达性这个分析工具,根据目前高速铁路的运行情况和国家的高速铁路规划,就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进行定量的分析,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分别计算在高速铁路影响下,沿线城市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水平的变化,通过比较来分析可达性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考虑到在计算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强度时,计算式中都包含了基于高速铁路的时间距离,因此,不宜建立回归模型来分析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度城市的可达性。这里,仅考虑高速铁路对可达性的影响,所以,采用的是高速铁路决定的沿线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具体的计算式如下:

Li=∑nj=1tij×GDPj∑nj=1GDPj

式中,Li为i城市的可达性水平。Li的值越小,说明i城市的可达性越好;反之,亦反。tij是i城市到j城市的最短旅行时间,以“分钟”为单位。GDPj表示j城市的GDP总量,以“万元”为单位。

在经济联系强度测度方面,我们采用以下计算式:

ECIi=∑nj=1ECIij=∑nj=1PiGi×PjGjD2ij

式中,ECIi(Economic Contact Intensity)为i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反映i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本文计算结果以十亿为单位。ECIij代表i城市与j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Pi、Pj分别代表i、j两城市的人口规模,以万人为单位。Gi、Gj分别是i、j两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以“万元”为单位。Dij为i城市到j城市基于铁路网络的最短旅行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三)高速铁路对沿线枢纽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

我们对表2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速铁路影响下,“四纵四横”8条干线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显著增强,但各干线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高速铁路网络中,枢纽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对于沿线区域及高速铁路网络覆盖的所有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各个枢纽城市在高速铁路网络中的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其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趋势亦存在差异,因此,我们推测这些枢纽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将存在差异。

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干线上共有12个枢纽城市,自北向南分别是沈阳、北京、石家庄、郑州、济南、徐州、武汉、长沙、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表3显示,从总体上看,随着可达性改善,枢纽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都有了显著提升。首先,2020年12个枢纽城市的可达性均值由2011年的903.24减少到282.65,下降了68.71%。这个下降幅度比全部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可达性均值低了8.51%(参见表1)。相应地,其经济联系强度均值从2011年的1957.41上升到29071.54,增长了1385.21%,而且,比全部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均值高出约1.01倍(参见表1)。其次,枢纽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绝对差异没有随可达性绝对差异的缩小而缩小。2020年,枢纽城市的可达性标准差虽然由2011年的202.21减少到43.19,下降了78.64%,但其经济联系强度标准差却从2001年的1603.24增大到21046.34,扩大了1212.74%。第三,随着可达性提高,枢纽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相对差异明显缩小。2020年,枢纽城市可达性的变异系数从2011年的0.22下降到0.15,减少了31.75%。相应地,其经济联系强度变异系数从2011年的0.82下降到0.72,减少了11.61%。

表4显示,12个枢纽城市的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强度呈现出同向变化。与2011年相比,2020年郑州、石家庄、广州、沈阳的可达性绝对值分别降低了70.73%、71.12%、70.63%、73.78%,在12个枢纽城市中可达性改善最为显著。与之相对应,其经济联系强度增大幅度也很大,分别增加了4747.27%、

表3高速铁路对沿线枢纽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

时间测度指标2011年可达性经济联系强度2020年可达性绝对值变化经济联系强度绝对值变化均值903.241957.41282.66-68.71%29071.541385.21%标准差202.211603.2443.19-78.64%21046.341212.74%变异系数0.220.820.15-31.75%0.72-11.61%

3874.09%、3660.59%和 2675.29%。比较而言,南 京、上海的可达性分别只降低了66.09%、65.51%,在12个枢纽城市中变化幅度最小,所以其经济联系强度分别只增加了858.72%和 690.00%,增幅也是最小。

表4高速铁路枢纽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变化

时间测度指标2011年可达性经济联系强度2020年可达性绝对值变化经济联系强度绝对值变化沈阳1389.16 279.24 364.20 -73.78%7749.732675.29%北京782.31 3490.31 279.72 -64.24%38413.521000.58%石家庄883.02 453.92 254.97 -71.12%18039.263874.09%郑州786.00 1715.46 230.10 -70.73%83152.844747.27%济南829.04 1944.28 253.16 -69.46%20690.93964.19%徐州720.35 1849.50 236.34 -67.19%20135.59988.71%武汉745.87 745.22 265.38 -64.42%11448.021436.19%长沙864.48 2636.36 276.07 -68.07%43081.301534.12%南京806.75 2178.12 273.56 -66.09%20882.03858.72%上海878.56 6011.18 303.04 -65.51%47488.31690.00%杭州919.30 1752.02 292.98 -68.13%21482.631126.16%广州1234.10 433.29 362.45 -70.63%16294.343660.59%

五、结论和思考

本文的研究表明,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可达性变化与其经济联系强度之间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这意味着高速铁路可以通过改善沿线城市的可达性而增强其经济联系强度。从总体上看,高速铁路发展将增强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特别是促成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相对差异缩小,但没有导致其绝对差异缩小。对于“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干线而言,在高速铁路影响下,8条干线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均显著增强,但各干线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各干线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绝对差异均有不同程度地扩大,同时,除了京沪线与沪汉蓉线,其余6条干线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差异都趋于缩小。同样,12个高速铁路枢纽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亦随可达性的改善而明显增大。其中,郑州、石家庄、广州、沈阳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幅很大,而南京、上海的增幅最小。

因此,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将不断增强,将产生三个重要的影响。一是,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要素吸纳能力随之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其中,高速铁路枢纽城市在这方面的表现将更为明显。二是,高速铁路沿线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随之增强。特别是,“四纵四横”8条高速铁路干线沿线将因一体化水平提高而真正形成全国重要的经济带。三是,在高速铁路影响下,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有可能快于非沿线城市,不利于它们之间缩小经济发展差异。此外,需要注意到,因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变化存在不同的差异,具体表现也将是复杂的。鉴于这些可预见的变化,我们认为,国家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更好地发挥高速铁路对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其中,完善非高速铁路沿线区域与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消除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编制和实施以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等,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参考文献:

郭万清.2011.高铁时代的泛长三角区域城市协调发展[J].江淮论坛(1):13-17.

林木西,崔纯,范双涛.2013.高铁在推动大东北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J].经济纵横(4):77-80.

林晓言,陈小君,白云峰,等.2010.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影响定量分析[J].铁道经济研究(5):5-11.

骆玲,曹洪.2010.高速铁路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罗鹏飞,徐逸伦,张楠楠.2004.高速铁路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研究――以沪宁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4(3):407-411.

覃成林,朱永磊.2013.区域通条件改善与沿线城市人口增长――基于铁路提速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9):92-98.

陶希东.2010.高铁时代中国大都市圈发展战略重建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6):11-15.

徐玉萍.2011.高速铁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12):62-65.

杨维凤.2010.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6):38-43.

易海峰.2013.“高铁时代”东北地区经济整合探析[J].企业经济(5):143-146.

张莉,朱长宁,曹莉娜.2013.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35(1):82-87.

张楠楠,徐逸伦.2005.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4(3):32-36.

张学良.201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吗――兼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3):60-77.

张学良,聂清凯.2010.高速铁路建设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J].现代城市研究(6):7-10.

BLUM U, HAYNES K E , KARLSSON C.1997.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The regional and urban effects of highspeed trains[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31(1):1-20.

EMILIO O, ELENA L, ANDES M.2012.Territorial cohesion impacts of high-speed rail at different planning level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4:130-141.

JAVIER G.1996.The European highspeed train network: Predicted effects on accessibility pattern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4(4):227-238.

KOMEI S, TADAHIRO O, ASAO A.1997.Highspeed rail transit impact on regional systems: does the Shinkansen contribute to dispersion?[J].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31(1):77- 98.

(编校:家伟)

Highspeed Railway and the Economic Contact Changes of the Cities along the Lines

QIN Chenglin, HUANG Xiaoya

在线对对联例10

今年我区共有乡级界线联检任务4条,共涉及、5个镇(街道),12个村,边界线总长39.915公里,实地共埋界桩7颗,其中单立三面型界桩1颗,方型界桩1颗。边界线自勘界以来持续稳定,没有发生边界争议和群众性事件。

二、联检经过

年7月10日,在全区乡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部署会议结束后,我区立即成立了联检工作组,并开始联检工作。在每条界线联检过程中,联检人员均能认真参照《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在内业联检中,认真审查图纸资料,对照协议书边界线走向说明和附图进行逐段核对;在外业联检中,实地核对界线两侧的地物、地貌,并对所埋设的7颗界桩逐个实地检查,完成了以下工作:1、清除界桩周围的杂草及其它遮挡物。2、查看界桩是否有损坏和移动,界桩方位物是否齐全。3、用红漆对界桩上的文字进行重新描绘。4、为每个界桩拍摄了彩色照片。5、填写界桩联检表。

检查结果显示:界线实际情况与协议书的表述和附图的标绘一致,界线两侧地物、地貌无明显变化,界线实地走向清晰可辨。7颗界桩中有5颗界桩完好,埋设稳固,位置不变;余下2颗界桩:灵川—东海2号界桩已丢失,灵川—华亭1号界桩被移位。

对丢失和移位的界桩处理结果:10月21日,按照有关规定对丢失的灵川—东海2号界桩重新制作并在原地重新树立;对移位的灵川—华亭1号界桩重新恢复到原位。

三、主要经验

1、提高对联检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联检是《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规定的政府负责管理行政区域界线的行为,是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通过联检有助于巩固勘界成果,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

2、加强对界线联检工作的领导,全力抓好联检计划的实施。我区对联检工作十分重视,召开了联检专门会议。会议要求领会和贯彻执行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精神,强调依法治界原则,维护毗邻镇(街道)行政区域界线的法定性、严肃性和稳定性。并对区内联检计划进行周密部署,落实人员、经费、交通工具和工作设备。

3、加强毗邻镇(街道)间的联系。联检工作是一项协同性很强的工作,加强各镇(街道)的联系、沟通有助于联检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各镇(街道)联检工作人员经常就时间调整、行走路线等各种问题交换看法和意见,使联检工作稳步推进。

4、加强界桩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界桩是行政区域界线上的永久性标志,为了有效地管理维护界桩和边界线标志,毗邻镇(街道)对界桩和界桩方位物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自然或人为地移动破坏。

5、做好联检成果资料的归档工作。将联检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文件及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建立一套完整的联检档案,纳入行政区域界线档案管理,形成一项长期性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工作制度。

四、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