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提升在线学习效果研究

时间:2024-03-12 10:42:11

摘要:在教育大数据与远程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学习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教学还能革新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系及方法,推动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开展与有效落实

关键词: 在线 学习 效果

提升在线学习效果研究

引言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网络教育平台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在线学习作为教育数字化、信息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已经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2015年,教育部通过颁发《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构建拥有高质量的、大规模的“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合的在线课程。2017年艾媒咨询通过颁布《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指出我国在线教育规模将达到2810亿元,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突破原有的教育规模,达到3545亿元。现阶段在线学习已经渗透到国民的工作学习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与建设的新方向。但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线学习学习效果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泛在学习、在线学习及移动学习依旧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在线学习行为的角度出发,优化当前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的联系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在线学习逐渐成为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深入分析在线学习行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究出在线学习效果提升的方法、途径及策略。我国学者在深入分析在线学习效果的过程中,认为在线学习行为具体指学生在由计算机网络创设的虚拟环境中,通过平台提供的服务和资源,进行交互活动与自主学习的总称。其定义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动机,选择在线课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而广义是指学生从网络平台获取所有数据信息的过程。本研究所探究的在线学习行为是建立在狭义层面上的,是学生在教学目标指引与驱动下,为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交流互动所生成的“行为”。根据理论探究能够发现在线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课程访问、资源学习、测试学习及讨论学习等类型。不同在线学习行为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利于提升在线学习的效果。而为更好地提升在线学习效果,我们需要从不同类型的在线学习行为的角度出发,探究其与在线学习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是课程访问行为。课程访问行为包括访问次数、学习时长等内容,当访问次数与学习时长越长时,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越高。其次是资源学习。资源学习行为所包括的要素是观看视频数量、视频观看时长、重复观看率以及拓展性学习行为等。这些行为越明显,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越高。再次是测试学习。测试学习所包括的要素为测试浏览时间、测试完成时间、测试提交次数等内容。通过实证分析和调查发现,当学生提交的测试次数越多时,说明其测试修改的次数越多,所获得的成绩也就越高。最后是讨论参与行为。具体包括讨论时长、讨论次数等因素,其显著程度与学习效果成正相关关系。

二、学生在线有效学习行为的分析

我们通过分析和探究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能够发现,“在线课程关注程度”“在线时长”“学习频率”越高,学生在线学习效果越明显。但为更全面地提升在线学习效果,我们还需要从有效学习行为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通常来讲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因实践经验而产生的在“心理、能力、行为”等倾向上的持续变化。有效学习是针对低效学习和无效学习而讲的,具体表现在对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追求上。从当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有关有效学习界定还不够统一。不同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解,譬如鲍银霞(2019)认为有效学习主要指学生主动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对理论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而马玲(2020)认为,有效学习具体指学生可以有效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正确的学习策略来进行自主地、积极地、主动的学习,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其中有效学习应包括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两方面的有效性。即一方面应体现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会学”,一方面应体现学生能够利用其所获取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我国部分专家和学者还认为,有效学习应属于一种适应性学习,而非理解性学习,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性和主动性。学生不能为了获取知识而学习,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思考,促进自身的发展。由此可看出,测试学习、资源学习、课程访问及讨论参与,还不能作为有效学习的“直接判定”,但在某种层面上,可以反映出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教育工作者应让学习过程拥有自主性、学习结果拥有实践性;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提升在线学习的质量。譬如只有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课程学习,课程访问时间、频率才会有所提升;学生才能观看更多的教学视频、获取更多层面的成长。但除了自觉性,教师还需要从独立思考的层面,优化在线学习行为。因为学习积极性只能作用在知识获取的“量”上,而非知识获取的“质”。因而要想提升在线学习行为的“质”,教师必须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学习兴趣”等层面出发,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拓宽知识获取的维度;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果。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说,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才能得到真正地、切实地提升。

三、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表现分析

在线学习效果一般表现在理论知识吸收、应用、能力提升及各项素养的增强上,通过培养有效学习在线行为,学生能够获取较高的学习效果。但我国很多院校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在线学习效果提升的速度缓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学生对在线课程的关注程度不高

首先是课程访问频次。结合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在线学习平台的数据发现,学生在参与在线学习初期的积极性较高,每天都会频繁地访问在线学习页面。然而随着在线学习平台的不断应用及网络教学活动的持续推进,在线访问次数却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次是学习时长。在线学习时长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并且章节测试、文档阅读、视频观看都会延长在线学习的时间。然而根据实地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平均每周的在线学习时间为5.3个小时,每周的在线时长不超过1小时,表明学生在较短的在线学习活动中,很难充分完成教师所颁布的学习任务。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课程的关注程度有限,难以积极投入到在线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影响到在线学习效果的提升。此外,在线学习模式对学生兴趣激发的持续性不高,学生难以持续地、全面地投入到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对此教师应从学习兴趣培养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在线课程的关注程度。

(二)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较低

首先是课程参与人数。在线学习参与情况影响着课程开展的整体质量;决定了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持久性。通常来讲,在线直播是在线学习的重要表现方式,可以深化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且还拥有针对性、反馈及时及形式多样等特点。譬如在QQ直播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评论,调整教学方向。而在抖音直播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弹幕,深化与其他同学的互动,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到学生所存在的共性问题。然而不少教师却发现,学生参与直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上线率普遍较低。并且很多学生都表示网络直播的互动响应率低下,直播时长较长,不愿意继续参与到直播教学的过程中。其次是章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和章节测试通常是在“在线学习平台”上进行的,当学生完成在线学习后,教师会通过发布在线测试、课后任务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程度。但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所提供的数据能够发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持续走低,特别在“在线学习时间”超过3个月后,作业完成率只有80.41%。

(三)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较差

首先是自主学习能力差。讨论学习、资源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能够帮助教师在有限时间内指引学生获取更多有用的、丰富的、优质的知识。但通过分析资源学习数据及讨论学习状况能够发现,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致使在线学习效果不高。其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一心多用。很多学生在资源学习、讨论学习的同时会进行其他与学习无关的行为,譬如吃零食、听音乐、观看抖音视频或者聊天等。这种一心多用现象,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的质量,难以确保学生充分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其二是时间分配问题。学生学习规律性较差、单次学习时间有限、学习间隔期较长,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将线上学习作为临时的任务,难以正确地看待在线学习过程。其次是独立思考能力差。独立思考能力差主要体现在学生仍然以教师讲授为导向的“行为”。教师要求学生做什么,学生才做什么?不能从问题的本质出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很多教师在“讨论学习”阶段能够发现,学生所讨论的、反馈的问题,都局限在教师所框定的知识范围内,并没有进行延伸和拓展。在线教学效果也不高,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还难以充分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四、影响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比较滞后

在线学习是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重要举措,可以切实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伴随在线学习体系的构建,很多学校教师却没有从“互联网+”的层面出发,更新教学理念,致使传统理论灌输、知识填鸭的教学思想,沿袭到在线教学的不同过程和环节中,进而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突出,学生对在线课程的关注度下降。并且在某种层面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用于在线教学的发展特点,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对在线学习过程产生厌烦感。譬如教师在直播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一味地阐述课堂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记忆和理解,容易出现“缺席”“溜号”等问题。

(二)忽视对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通常是教师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所制定的,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指引”。然而在信息时代及在线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重点、重心依旧局限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范围内,并没有从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培养的角度出发,重构教学目标体系,使各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及教学体系都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来开展。导致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自主性不强,难以全面地、充分地参与到资源学习与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此外,在学习能力培养上,很多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只要能够自主地、独立地进行资源学习,便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汲取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积极性不高。很难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分析及独立思考的形式,深化理解知识、利用知识、掌握知识。此外,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导致学生养成一切跟着“老师走”的习惯及思维定式,很难拓宽知识汲取的广度和宽度。

(三)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的不完备

首先是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的“使用体验”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特别在大数据时代下,学习平台每天都会涌入大量的数据信息,导致教学平台经常出现“登录困难”“延时明显”“稳定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让学生分心,使学生难以全身心地参与到在线学习的过程中,进而降低了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其次,资源不够完善。学习资源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积极性及参与课堂教学兴趣的关键因素。然而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很多教师普遍存在资源形式和种类较少,扩展性内容缺失,并且主要以文字内容、课件内容为主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维持和提升,影响到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而在独立思考层面,很多教师并没有开发出,可以激发学生“疑问”“好奇心”的学习资源。即教师所建构的学习资源,缺乏相应的“提问性内容”。没有在学生观看教学资源后,向学生提出与之相对应的问题,导致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五、提升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首先是教学理念,为充分提升在线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师有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及时地满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好角色定位工作,即从教学主动者,向学习服务者、支持者的方向转变。使“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素质”成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其次是教法改革。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应从学生课程访问、资源学习、讨论学习、测试学习等角度出发,优化教学方法。譬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间的相互监督、相互竞争及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的积极性。而通过任务驱动、问题驱动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带着问题访问课程页面、浏览学习资源及参与讨论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入游戏教学、翻转课堂、微课学习、混合式教学等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充分地融合起来,使学生获取知识、内化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过程,更加自然、顺利及有效。譬如在翻转课堂的支持下,教师能够将在线学习作为知识汲取的关键,让学生更加注重对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当然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革新中,教师应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及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理念纳入其中。譬如在教学理念上,应以能力培养为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非记忆。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在线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在线学习的效率。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通过“竞赛”教学法,提升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重视程度。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自主地、独立地参与在线学习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新设计在线教学目标体系

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应被纳入现代教学目标体系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行为,突出在线教学的时代性特征。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首先应考虑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特点及学生需求满足情况,随后设计出涵盖兴趣、能力、知识及素养的目标体系;随后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设置阶段性的子目标体系。譬如在知识目标上,应设置出信息接收、分化组织及问题解决等三个层层推进的目标机制。其中信息接收应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了解的过程,分化和组织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而问题解决应是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在能力目标上,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譬如第一阶段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特定的自学目标。第二阶段,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自学目标。第三阶段,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提高学习任务、目标的完成质量。而在兴趣和素养培养上,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学习资源,确保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意愿,能够潜移默化地获得人格、道德及专业等层面上的教育。然而在教学目标体系设置中,教师还需要优化传统的评价机制,确保各项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譬如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融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融合;课堂评价与网络评价的融合,教师能够对教学目标实现情况,有充分、具体、全面地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不同的在线教学目标,制定出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让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三)完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

首先是设备完善。齐备的网络设备、通畅的网络线路及先进的信息技术,都能提升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总体体验,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效率。然而在此过程中,学校应加大对在线教学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及物力投入力度,通过构建领导小组机制,确保在线网络设施设备的完善。当然为更好地提升在线学习效果,学校还应引入各类信息技术。譬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这样,数据分析过程能够充分地渗透到学生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让在线学习过程拥有“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特点。其次是资源建设。在教学资源建设层面,教师应确保资源类别的齐备和丰富,不仅要包括文字资源、图片资源,还要包括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当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视域下,教师还需要构建拓展性资源、实践性资源等资源类型。唯有如此,教师才能通过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教学资源建设与革新中,教师还需要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兴趣培养等层面出发,完善资源体系。譬如在教学资源体系构建时,教师应在文字、图像、影音等资源内,嵌入与其他教学资源相关的问题,指引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指引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延伸课堂知识学习的维度。这样学生能够使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延伸到知识的实践应用与问题解决中,切实增强在线学习的整体效果。当然教师要想提升“资源学习”的实效性与有效性,还需要在资源体系中,嵌入自测系统,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行为。

六、结语

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为切实提升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教师必须从硬件设施、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角度出发,优化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提升学生的课程访问、资源学习、讨论学习、测试学习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在线学习的过程中,推进现代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琪琪,钟起,徐雨洁,陈丽丽,孙吴烽.本科护生网络素养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在线学习效果比较[J].护理学报,2022,29(2):62-67.

[2]王雪,张蕾,杨文亚,卢鑫,徐文文,高泽红.在线学习资源如何影响学业情绪和学习效果———基于控制—价值理论的元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5):82-93,102.

[3]卢时光,余博,黄靓.大学生学习习惯对在线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749个样本的在线问卷调查[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0(4):100-106.

[4]林春桃,章月萍,苏宝财.疫情下在线“教学交互”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基于1086份大学生调查问卷[J].福建商学院学报,2020(4):78-87.

[5]崔佳.大学英语在线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探究[J].校园英语,2020(31):73-74.

作者:龙丽芳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