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模板(10篇)

时间:2022-05-02 08:00:47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例1

天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释义: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2、《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3、《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释义: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5、《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释义: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6、《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释义: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7、《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释义: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8、《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例2

怎样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呢?这就需要弄懂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的。一般来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的手法,或者说是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神态描写等,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情志,使之血肉丰满。侧面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或他人言行等,起烘托或衬托作用。诗词中更多是运用景物来侧面烘托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古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并不像小说、散文中那么详细、具体、鲜明、直白,在篇幅短小、寥寥数语的古代诗词中,诗人往往通过一个肖像描写或情感字眼,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神态、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我们在解读此类诗歌时,要善于明辨和决断,应迅捷辨认出诗中描写人物形象的字词。如《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就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前两句重在写形,后两句重在写神,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伶俐的山村小孩形象。诗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也跃然纸上。有的诗中写形象的词语并不明显,就需要我们去深思挖掘出描写人物形象的“隐性”词语。如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解读这首诗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表现动作神态的词语,如首句中的“逐”,就刻画出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的形象。次句中的“立”字,勾勒出诗人在春风中、夕阳里欣赏美景的姿态。其次也要善于抓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如第三局中“最爱”,则是直抒胸臆,把是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中的悠闲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通过解析这些信息,我们对这首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例3

【中图分类号】G623

新课标背景下的古代诗歌鉴赏,要求学生真正进入一种鉴赏状态,充分调动考生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从而进入诗歌作品,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鉴赏古代诗歌要拥有厚实的文言文基础,鉴赏时运用文言储备,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即整首诗歌抒写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社会、生活的见解。

做到对古代诗歌的整体把握,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诗题。题目中交代诗歌所写对象以及诗歌的题材类型,分析诗题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倾向。二是诗眼或诗歌的关键词句。古人写诗歌讲究炼字,锤炼一个好字好句使全诗的意境以及思想情感凸显而出。三是注意诗歌隐性信息。隐性信息有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背景信息,背景信息是诗前小序或诗后的注解。这些交代诗人创作动机及创作经过。四是熟知传统意象及典故。例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五是把握诗歌的结构及运用的手法。诗歌先写景后写情,把握诗歌的主旨要看最后议论抒情句。诗歌手法要了如指掌,它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

新课标高考卷诗歌鉴赏题考查两项内容:一是鉴赏题,二是评价题。我们如何鉴赏和评价呢?下面从两个方面阐明一下:

一、诗歌鉴赏

(一)感知形象。诗歌形象包括事物、景物、人物。把握诗歌形象特征,透过形象本身领悟“象”外之意,善于想象补充,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感知形象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二是角度,即注意从色彩、动静、虚实、远近、高低,各种感官角度分析意象。

(二)品味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义引中义即诗歌语言的深层意义。品味语言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炼字炼句,诗歌讲究精炼,一字千金,某个经锤炼后词语或句子中包含着深刻的意义,深远的意境,丰富的情感。二是作者的风格,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烈奔放、古朴清纯、轻灵飘逸等。像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要了如指掌。

(三)领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即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手段方法。诗歌技巧它包括:一是修辞手法,经常使用的有比喻、拟人、衬托、对比等熟练掌握修辞手法的作用。二是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用典等。三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其中经常使用的有描写、抒情。描写分为白描、细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古代诗歌鉴赏题从以上三个方面拟题考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回答诗歌形象时要分三步答,即描绘诗歌图景(象)——概括意境特点(境)——剖析作者思想情感(情);回答诗歌语言题时,炼字炼句题要先答表层意思,然后再答深层意思,深层意思指诗歌意境、诗歌思想情感;回答诗歌表达技巧题时,回答出使用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及产生的艺术效果。注意当针对整体考查诗歌表达技巧时,要从表现手法入手进行阐述,针对某个句子拟题时要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阐述。

二、诗歌评价

诗歌评价就是评价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内容。要能准确地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要把握诗歌的分类,不同类别的诗歌其思想内容也不同。诗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咏物言志类。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之物,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咏物的目的为了言志,通过分析所咏之物的形状、色泽、特征,然后深入到对其神韵、品格的把握,最后上升到人生态度、美好理想、生活道理的阐释。经常使用的表达技巧有比喻、拟人、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托物言志等。表达的思想内容一般是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另外,鉴赏咏物言志诗要掌握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意象。

(二)边塞征战类。以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其他边塞问题为题材的诗歌。鉴赏边塞诗歌要知人论世,把握诗人的生存年代。唐代,是盛唐时期的诗歌一般是豪迈奔放,希望建功立业的感情基调,是中晚唐的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悲壮、惋伤;宋代,写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边塞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一是描写边塞生活、边塞苍茫雄奇的风光;二是表现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三是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给人民带来灾难,表达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的反战主题;四是表现报国无门的郁闷心情。

(三)咏史怀古类。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或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歌。鉴赏诗歌要明史实、联现实。咏史怀古大多都是为了抒发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情怀。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一是揭露统治者与人民对立的本质,揭示人民受剥削压榨的地位,同情人民疾苦;二是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借古讽今、批判现实;三是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四是对自然永恒和人事变迁的慨叹。咏史怀古诗的经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有以景衬情、正反对比、借古讽今、用典。

(四)即事感怀类。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内心感慨的诗歌,其中包括别离、贬谪、思乡怀人等。一是别离诗。多写离愁别绪、依依不舍,此外也有寄托深挚友谊,表达豁达胸襟以及自己的志向的。二是贬谪诗。写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以及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庶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此外还有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三是思乡怀人。叙写羁旅之苦,抒写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和思念;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悲怨愤慨之情;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五)写景抒情诗。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借以表达情感的诗歌。鉴赏写景抒情诗要明确三步,即象——境——情。其具体方法是:寻找诗眼和主旨,最后议论和抒情;没有议论抒情句,景物特点要心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手法变化多;色彩角度和修辞,衬托动静和虚实;意境本由形象生,通过意境看心胸。写景抒情诗的思想内容:一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二是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三是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四是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五是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要做到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具体诗歌,“面”指的是以上总结出的不同题材类别诗歌的思想内容。“点面结合”指在回答问题时既要从以上的不同题材类别诗的思想内容出发,恰当运用鉴赏术语,又结合具体文本,从实际出发,组织答案,就会要点齐全、规范严谨。诗歌鉴赏不外乎整体感受、鉴赏、评价这三个方面,只要我们掌握其规律,把握其方法技巧,辅之以训练,就能大大提升鉴赏水平,增强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例4

对于每天抄写的古诗,起先规定的范围是“小学生必背古诗”,然后,学生根据情况也可以适当增加,一般每天一首,但是要归类背诵。如学完描写春景的古诗《春日偶成》和《江南春》后,一段时间都要求学生积累背诵描写“春景”的古诗,依此类推,再来背诵描写“夏天、秋天、冬天”的古诗。如果学完“送别诗”,就要求学生搜集背诵“送e诗”。此外,还有“思乡诗”“爱国诗”“边塞诗”……这样,学生就要根据内容先去搜集查找,而且自己必须先了解作者,弄懂诗意,然后推荐给大家,还要给大家作简单的讲解。这样,学生通过当一次小老师,让自己得到了自主搜集处理信息和言说表达能力的锻炼,背诗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 课内外结合,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

古诗内涵很丰富,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学生朗读古诗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吟诵中体味、感悟诗的韵律,领略古诗语言的音韵美;通过理解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例如:教学《池上》和《小儿垂钓》时,我抓住两首诗的共同点,都是写小孩子的诗。先引导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然后,每一首诗都抓住一两个关键词进行教学。如《池上》中抓住“偷”字,《小儿垂钓》中抓住“遥招手”一词,让学生给它们换词,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体会诗人在语言上的锤炼,追求语言的艺术境界,感受古诗描写孩子的天真、活泼。最后,再次引导学生吟诵时,配上音乐,启发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在想象中还能让他们体味到古诗文语言的美。

课内得法,益于课外。学生学会了品读古诗的方法,课外积累背诵起古诗来,就会有章可循。学生拿到一首古诗,首先,也会先读几遍;然后,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弄懂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诗句,要求学生勤于查阅工具书,或以“能者为师”,虚心求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了诗意,学生积累吟诵起来自然就想象到了诗中描绘的画面。如学生吟诵了描写小孩子的古诗《所见》《四时田园杂兴》后,交流时,学生都体会到诗中所写儿童的活泼、可爱。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例5

古诗词鉴赏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古诗词的文体、格式以及韵律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容时,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对古诗词非常感兴趣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感悟古诗词的内涵,但一些不喜欢古诗词的学生却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教学经验,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的学习效率。

一、以探究形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词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且与现代文学作品的表达习惯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需要先熟悉相应的释义。教学时,教师通常会直接给出释义。这种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产生倦怠的情绪,之后的古诗词鉴赏自然无法顺利进行。要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完善导入模式。探究模式通常都用于开放性较强的学科中,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在古诗词鉴赏课堂中应用探究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离骚》这篇诗歌的篇幅较长,且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具有多种内涵,与学生现在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难以理解其中的一些内容。而传统的“释义―阅读―翻译―解析”的古诗词鉴赏模式很容易走入教学误区,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将“探究模式”引入古诗词鉴赏课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鉴赏学习,如第一组学习第一章“被贬”,第二组学习“反思”,第三组学习“再试”等。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小组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分组学习后,学生可以在讨论中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且有更多的时间攻克诗歌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积极探究中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与感悟,为今后学习古诗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作者在写诗词时十分留心观察与自己主观情感相符的景物,并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由此达到诗情画意的协调统一。在鉴赏此类古诗词时,教师应先带领学生诵读古诗词,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水平。

例如,在带领学生鉴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教师可先讲解一下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生活经历,这样学生自然能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诗,进一步体会其写作特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能体会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展现的是因为土地贫瘠,野草遍地,作物荒凉的景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了作者早出晚归的生活,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总有明月相伴,可以称得上是怡然自得;“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几句描写了田园耕作的艰辛,其中“衣沾不足惜”这句诗看似平淡,但结尾处,作者说“但使愿无违”却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他人同流合污,更不愿意在这样污浊的环境中迷失自己,向往返璞归真的生活信念。整首诗语言平淡,没有进行太多修饰,而正是平淡的语言,才能够体现出诗的意境美。

可见,在带领学生鉴赏古诗词时,通过反复朗诵和分析,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创作时的心境,从而激发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会品味古诗词语言

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诗词更是其中的精华,因为古诗词虽短小,却蕴含丰富的情感内涵,因此细细品味诗古词语言是鉴赏古诗词的重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阅读的过程也是缘意学文的过程,品味鉴赏古诗词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文”的过程。新课改对于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照语境来揣摩诗句含义,体会诗词的表达效果。此外,还需学会鉴赏诗词,感悟作品形象,品味诗词语言。”笔者认为在鉴赏古诗词语言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第一,把握古诗词的语言结构。在鉴赏古诗词时,学生先接触到的是语音符号,通过语音符号来把握语义。从接受的角度看,语音节奏就成了学生认识古诗词的表层形态。

第二,认真阅读古诗词的遣词造句。古诗词中的遣词造句都精炼且含蓄,具有深远的意境。词句的选择与组合,加上不同修辞的运用,是古诗词语义构建的单元,同时也是将情感融入语言的重要方式。从某种层面看,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环节。例如,《过华清宫》中,“长安回望”写出了皇帝本应该留在京城处理政务,但为了讨好贵妃,却去游山玩水,于是便有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描写,“绣成堆”这几个字用得非常传神,概括了骊山的风景,而“红尘”则描绘了送荔枝的艰辛。在《过华清宫》开头,作者并未提到荔枝的事,所以学生初读时并不了解为何“山顶千门”要打开,直到最后才知道“一骑红尘”居然是为贵妃送荔枝。

第三,品味古诗词的体式结构与表现手法。古诗词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形态包括层层铺垫、巧妙过渡以及起承转合等。古诗词的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如联想、情景交融等。例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就充分做到了情景交融,上片描写景物,下片抒发感情。按照写景的顺序来看,是从仰视转为俯视,动静结合的方式来描写景物。

四、开展综合练习,提升鉴赏能力

在古诗词鉴赏中,除了鉴赏方法与技巧,还需要多开展综合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入手,将古诗词鉴赏向课外延伸。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例6

2拓展学生的思维,了解诗人的表达方式

自古以来,诗人对春天的描写都是以“杨柳”、“春风”为题材进行描写。《咏柳》中抒写的是柳树,运用比喻、拟人等的修饰手法,无形之中赞美了春天。例如诗中将高高的柳树用碧玉女进行修饰,“碧玉”一词形象的形容了柳树的晶莹、翠绿,深刻的突出了柳树的颜色的美。还有第三句中的“不知”一词使用了发问的口气,诗人明明知道是春风裁剪的细叶,但是运用的发问语气将春风描写的更加形象化,从而增加了《咏柳》的情趣。若想拓展学生的思维可在上课之前为学生举例一些有关春天其他诗人的古诗作品,例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一句中体现出了沐雨之后的柳树显得格外的清新、青翠、淡绿;戴叔伦,唐代的诗人写的“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一句中将纤细的柳条比如“丝”;清代时期的高鼎写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从中描绘了一幅莺飞草长的季节中醉柳拂堤的画面。这些诗人所描绘的画中都主要是抓住了柳条的纤细长的特点,使读者诵读之后难以忘记。学生在学习完这些古诗之后将其的共同点进行总结:古诗中所蕴含的特点是诗人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将自己的真实感情融合于实物中,加之深厚的生活体验,丰富了其想象,加强了观察的细致。这样还能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3结合实物,加强练习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例7

“读经典,学作文”正是根据古诗文的这些特点,结合当前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着的“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将诵读古诗文与小学生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古诗文作为材料提供给学生做作文练笔的材料;运用古诗文的写法和技巧,指导学生作文。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难题。新大纲中明确的指出的:“语言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想其用意也在于此。

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范文。诗作中诗人所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走向。可以说现在写文章所运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诗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认真摸索古诗文的写作运用规律,归纳古诗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古诗文的写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作文。限于本人的阅历有限,还未见过相关内容的文章,加之古诗文的内涵的博大精深,不敢妄言,只能罗列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古诗《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仅仅五句28个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马致远就是以这样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我们将这种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归纳为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一――景物衬托法。

2.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文。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终于幻化出一幅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作者在这通过梦境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我们将这种写法归纳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二――梦境展示法。

3.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的是由于安史之乱漂泊在外的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把这种通过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归纳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三――动作暗示法。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例8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29-02

古诗本是先人前辈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古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结构成为文化史上独特的风景。因此鉴赏古诗也成为了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对于古诗鉴赏,学生往往会望而生畏。学生普遍觉得古诗鉴赏理解难、做题难、得分难。其实只要学会阅读古诗,理清古诗鉴赏的考题解题思路,许多问题也就引刃而解了。

一、初步把握古诗鉴赏的方法

我认为古诗鉴赏的思路是有章可循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答题这两方面的规范训练提升古诗鉴赏能力。我主要将古诗鉴赏切分为两个阶段,阅读阶段和解题阶段。

【阅读阶段】:

阅读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以句子为单位,从标题开始带着两个基本问题“写什么、为何写”来进行阅读理解诗句。若有注释,要特别注意关键信息的提示。

1. 看诗题

诗题是诗词的关键,可谓其眼睛。处于对全诗内容集中概括的统领地位。大多数诗题,或直切诗的内容,或触及写作目的及缘由,或标明诗的体裁,或点名地点、人物、时令,或揭示情感特质等。我们可以综合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确立对古诗的大概认知。这个过程是初步确定诗人“写什么”的过程。

2. 看注释

注释和小序是古诗中隐藏信息的地方。在一些古诗的前面有小“序”,或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或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注释往往提供了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有的解释用典出处,帮助了解古诗手法,甚至还有的暗示题目的答案。这部分信息了解的过程可以帮助理解诗人“为何写”这个问题。

3. 看意象

古诗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古诗所描写的意象,即古诗中所描写的形象或人或物或景或事。准确把握诗中的每一个意象及这些意象的动静、色彩、虚实等外延特征成为读懂古诗最重要的一环。而古诗中有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掌握了一定意象的积累对古诗阅读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帮助学生积累。看懂意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处理了写什么这个最基本的古诗问题。

【解题阶段】:

古诗鉴赏的考点按高考大纲其实不外乎考察这几个方面,主要包括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次是考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我按照一定的出题思路给古诗的解答寻找捷径。我将解题阶段大致分割如下:

1. 认真审题,弄清题干考查的基本知识点,我将之分为三点

【写什么(内容概括)、为何写(抒感)、如何写(表达技巧)】。(下文中我将具体阐述这三方面)

2. 找到正确的角度,结合文本,分点规范作答。

二、深化解题思路的不同要领

在整个阅读古诗的过程中阅读阶段和解题阶段还可将其进行细分,让学生充分掌握解题过程和思路,从而在古诗鉴赏这一类题上做到不失分,要得分。

不同基本知识点的思路及答题要领:

1. 写什么

叙事:交待了……

内容概括:描写:描写……的或景或场面(寻找诗文中的关键意象)

抒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 为何写

情感总结必须要具体化:抒发了对……的……情感(对象具体化)

抒发了因……而……情感(原因具体化)

古诗常见情感:忧国忧民、思亲怀乡、离愁别绪、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悠游闲适、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等。

3. 如何写

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描写: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对偶、反复、设问、双关等)

其他手法(衬托、联想想像、对比、白描、欲扬先抑等)

写人(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白描)

(侧面描写:环境(景物)烘托人物形象)

写景(正面描写:选择典型景物或场景;远近、上下观察角度的变化;视听嗅等多角度、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虚(想象、联想、回忆、梦境);(实细节描写、白描)

(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象征)、即事抒怀、用典、借古讽今、想象(从对方落笔)等。

②行文结构技巧

开头诗句:呼应题目、总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营造氛围。

结尾:呼应标题、总结全诗、点明主旨、深化主旨。

注意:与上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质朴通俗、含蓄凝练、简洁明快、辞藻绚丽、委婉含蓄等。

三、运用解题思路规范答题

当学生在看懂古诗和把握了一定解题思路和技巧后,这还远远不够,知识要在实践中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在平时的解题中让学生形成这种思维的习惯养成,并做到答题规范。在日常的讲解中教师要帮助其形成这种习惯。并且懂得举一反三。

【典型例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指导】

按照之前的古诗阅读解题步骤进行指导。

首先对古诗进行赏析,看诗题明题材。其次在阅读阶段分析中赏析每句句子,主要从写什么这个发面进行分析。也即从诗词中抓意象从描写、叙事、抒情这三个角度思考。

其次具体解题。问题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问题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审题看,第一问考的是写什么(景物特征)和为何写(抒感)这两个大类,第二问则考查了如何写(抒情手法)和为何写(抒发感情)。

解答思路:1. 概括季节景物特征。从原诗中寻找能传达景物特征的意象分析特点,再明确要用形容词进行概括,并且一般选择双音节词,比如萧瑟清冷、孤独寂寞、雄浑壮阔等。这些形容词是要能够准确反映景物特征的。2. 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此题主要从抒情角度分析。再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要表达具体(情感具体化),务必要答出如喜悦、悲凉等具体情感。

【参考答案】

送魏万之京

李颀

阅读阶段: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写什么:叙说与友人离别之事,描写了秋季之萧瑟清冷

为何写:渲染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写什么:嘹唳的雁声使人觉得惆怅凄切

为何写:抒发因友人即将离别之愁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写什么:描写长安关城的秋色和傍晚所闻的捣衣声

为何写:抒发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直抒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解题阶段:

1.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审题:写什么 为何写

答题思路:1.找准意象,并用准确的形容词总结特征。

2.情感具体化

答案:“微霜”“鸿雁”点出深秋时节萧瑟清冷的特征

诗人送别时因友人将要离别而悲秋难抑的愁情

2.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审题:如何写 为何写

答题思路:1.抒情手法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例9

唐代诗歌中关于体育文化的描写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例10

美学的表现形式多样,传统美学主要的传播方式为诗词歌赋,其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人物情感和内涵。《诗经》在女性美学的探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描写女性的诗篇在总诗篇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本文针对古代文学《诗经》中渗透的女性美学展开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一、《诗经》的基本内涵

《诗经》的主要整理者是孔子,春秋末期,《诗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诗经》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国风,第二部分是雅,第三部分是颂,其中雅又有大雅(31首)和小雅(74首)之分,颂又可进一步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主要用作各自朝代祭祀乐歌。作品中不仅颂赞了真善美,而且批判了传统陋习。除此之外,《诗经》记录了商周时期较多的民俗活动、民间传说以及重大事件,其史料价值较高[1]。

二、古代文学《诗经》中女性美学分析

(一)外在美

1.容貌美。《诗经》中针对女性容貌展开描写的篇章较少,大多是利用衬托手法对女性容貌进行侧面描写,其中正面描写女性容貌的典范诗篇是《卫风・硕人》,描写女性容貌的诗句主要有“肤如凝脂”、“齿如瓠犀”、“美目盼兮”,意思分别是:女性皮肤犹如玉脂、牙齿犹如瓠瓜籽般整齐、眼睛明亮。庄姜夫人被如此比喻之后,其庄重典雅的女性形象被完美彰显。其中《周南・桃夭》是对女性容貌进行侧面描写的诗篇,每章诗句都以“桃之夭夭”开头,间接描述了新娘的娇美容貌。

2.形态美。《诗经》中不同诗篇对女性形态美的描述不尽相同,《卫风・硕人》用三部分描写庄姜的形态之美,从她的出身、自身资质、出家盛况等方面能够看出古代女性的审美观念,从“硕人其颀”这一诗句中可以看出,古代女性以身材健硕为美。《陈风・月出》对女性形态的描述与《卫风・硕人》中的描述具有差异性,“舒窈纠兮”、“舒夭绍兮”等诗句描述了女性体态具有轻盈性的特点,古代将优雅窈窕视为女性形态美[2]。

(二)内在美

1.勤俭持家。《周南・葛覃》中“施于中谷”、“维叶萋萋”、“维叶莫莫”、“薄浣我衣”、“归宁父母”等关键诗句的大致意思是:由于新媳妇过于思念父母,为了能够早日回到娘家,仍坚持做好本质工作,积极主动的做着换洗工作。诗中全面塑造了勤劳、孝顺的女性形象。《大雅・思齐》中周姜、太姒、大任这三位女性是广大妇女学习的榜样,她们不仅能够在国事上贡献力量,而且能够在家庭中照顾好子女,井然有序的处理家庭内部事务。

2.热爱劳动。《诗经》中较多诗篇的诗名含有“采”字,初中语文课本中学过《采薇》,除此之外还有《采苓》、《采绿》、《采葛》等,这其中有的是药材,有的是食物,还有的是原料和染料。古代妇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采摘完成后,还有对采摘来的物品进行加工,进而满足实际生活需要。例如,《郑风・缁衣》中,主要讲述了妻子为丈夫亲手做衣服一事。又如《魏风・葛屦》中,讲述了农村妇女为了维持生计,在忽视丈夫鞋子的情况下,坚持为贵族家庭做鞋和衣服。从中可以看出,在古代,女性劳动美只能在贫困妇女中体现,社会上流人士的女性是不需要劳动的。

(三)情感美

1.被弃之女。《诗经》中描写被弃之女的诗篇较多,其中典范诗篇是《卫风・氓》,女主人公对狠心丈夫进行无情揭露,并向旁观者倾V自身的婚姻状况。《邶风・日月》中主要讲女主人公不理解丈夫的薄情,女性只能被动接受事实,却没有主动摆脱命运的勇气。由此可见,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同时,也证明了女性与男性间的依附关系。

2.追爱之女。《诗经》中虽然描述女性追求爱情的诗篇较多,但是不同诗篇中女性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较为直接、勇敢,有的较为间接、含蓄。《邶风・静女》中,从“爱而不见”、“彤管有炜”等诗句中能够看出,女性在爱情面前是积极主动的,这与以往传统的爱情思想不同,女性为了爱情能够大胆追求。《郑风・子衿》中,从“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心”等诗句中,能够明显感觉到,诗篇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含蓄、委婉的,本诗采用倒序以及比兴等手法描述女性情感,主人公将心仪对象的衣饰作为思念寄托,等待爱情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澎湃,进而塑造了娇羞、婉约的女子形象[3]。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诗经》中有关女性美学的描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探究意义和借鉴意义。《诗经》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经典文学作品,主要原因是《诗经》来源于现实生活,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对于读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诗经》篇章中对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体态、外表以及内心情感等进行了细致描述,进而有利于我们掌握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当地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