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人民调解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3-01-28 07:14:34

人民调解工作思路

篇1

一、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成效

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正式实施。一年多来,基层司法所以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大力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这一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大法,把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履行维稳的首要职责、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工作[1]。

(一)调整策略,把握主动,筑牢矛盾调处“第一防线”。

一是调整静态守候为下沉走访指导,变“半年”、“年终”考核为每周、每月定时走访指导,及时改变“小机关大官僚”作风。二是抓好信息排查,把握主动,调处结合,打好有准备之战。三是抓好一般纠纷调解,力求就地化解。

(二)关注特殊,把握重点,创新思维,突破陈规,依法依规和解,确保群众合法权益。

二、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形势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人们各种观念的转变,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个别人思想陈旧,道德观念淡薄,世俗与法制的较量此起彼伏。

由于一些旧的传统和不良习俗在较长时间内还不能彻底消除,与在新的政治经济下催生的科学文明进步观念形成新的力量对比,构成矛盾纠纷:一是法律规范与社会行为的不规则之间的矛盾,个别人因为不懂法或故意利用法律的边缘特点,以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他人权益进行侵害和影响,如赌博行为、地痞行为、损坏公物或他人财物等行为导致纠纷;二是道德约束与个别人公德意识缺乏之间的矛盾。道德观念淡薄的行为往往在不违法的条件下对他人利益造成影响,这是社会发展进步与部分人思想僵化保守导致的矛盾,大量的婚姻纠纷、家庭纠纷、邻居纠纷层出不穷。

(二)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导致的新型矛盾。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一些法律法规已在较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变化需要,有些法律法规所保障的公民权益与社会实践需要保护的公民权益存在不对称性,在法律有所不及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来调解矛盾纠纷,是对人民调解的一个重大考验。

(三)思想认识和工作机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要求,大调解系统担当的实力单薄。

近年来,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虽然已逐步被各级领导所重视,开展了很有成效的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形势和其它维稳力量的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出现了弱化的势头。一是认识有偏差。个别调解员对社会矛盾纠纷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本社区的矛盾掌握不及时,不到位。二是调解机制不健全。有的地方没有摆正人民调解工作位置,调解人员心中无目标,工作无压力,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小纠纷不想调,大纠纷调不了,可能使小纠纷酿成大矛盾,大矛盾引发大事端。

(四)人民调解员的素质能力与人民群众诉求的现实期盼存在差距。

人民调解员虽有较强的基层工作经验,但法律知识和文化水平并不较高。事实上,随着城市化推进的深入、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成因复杂化、类型多样化、主体多元化、范围广泛化、总量扩大化、规模群体化、当事人寻求解决纠纷的方式激烈化等新特点。即便调解人员具有大专文化程度也是难以应付的[2]。个别调解员对法律掌握甚少,仍会在工作中出现超出人民调解的范围、随意调解的行为;调解人员对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界限不清;个别调解员撰写的调解协议质量低甚至违法,以致被法院所撤销,这些都大大削弱了人民调解制度的效用发挥。

(五)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组织保障不够有力。

人民调解法第九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推选产生”。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居委调委会贯彻执行人民调解法不到位,调解员“进”“出”随意,新手入行较为普遍,具有三年以上调解工作经验的人员极少。人民调解员队伍业务培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形成制度,调处业务能力提高较慢。由于工作特性处于应对突发,工作不定时,责任重大,非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多,调处对象极端行为频发,时常遭遇极端行为威胁,影响调解员身心健康,调解员爱岗敬业精神受到影响。

三、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对策和思路

篇2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45-02

创新是调研工作的本质要求,网络时代下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提高调研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党群关系的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调研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使网络技术在党群关系建设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中国共产程》中,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这是我们党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态度的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就是要求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这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正确揭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指明了正确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坚持这一工作方法,就要大力弘扬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切身利益问题。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1]。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

二、做好党的群众路线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搞好调查研究也是组织工作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紧迫要求[2]。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十做出的重要部署。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紧紧围绕“转变作风,为民服务”的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全覆盖深入细致的调研,才能摸清群众对当前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最不满意的问题;摸清群众对党员干部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什么;摸清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服务单位等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发展群众路线,进行了许多新创造,形成了许多新认识,积累了许多新经验。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调研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值得研究。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是好的,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改革调研体制,创新调研方法,能够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的心声,为党群关系的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调研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使网络技术在党群关系建设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网络时代下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

改革开放3O多年,我们正赶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现代通信技术和多媒体在我国迅速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信息高科技的强有力的支持下,Internet将人类的文化传播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人们所称为的网络时代。所谓网络时代是指信息的采集从网络上取得,信息的也可以拿到网络上去进行。它对传统的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和信息分析及信息公布的方式形成很强的冲击。

网络作为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新成果,世界上任何政党都可以利用信息交流技术进行调研宣传教育工作。我们党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加强和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的心声,为党群关系的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调研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使网络技术在党群关系建设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一)调研思路创新

思路的贫困是发展的障碍,调研工作应该在思路上取得突破。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确立阶段,随着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碎片化、垃圾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网络时代下党的群众路线调研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课题,深入调查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在这个大背景下,领导干部要想提高驾驭全局的水平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做出科学决策,圆满完成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离不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人们常讲:“宣传有纪律,研究无。”调查研究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因此党的群众路线调研工作要敢为天下先,打破习惯性思维方式,站在实践和为民的高度上,创新思维,拓展思路,保证调研工作既有深度又富有创意[2]。

(二)调研方法创新

创新方法是提高调研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调研样本采集困难、调研费用昂贵、调研周期过长、调研环节监控滞后等一系列问题的进一步暴露,加之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完善,目前中国网民数量不断递增;在线调查具有高效便捷的特性,质量的可控性也不断增强,网络调研便呼之欲出。我们认为较之传统的调研方式,网络调研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四点。其一,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调研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调研方法所得到的调研结果相对滞后这一难题,使得调查结果更具时效性。其二,调查者不与被调查者进行任何的接触,可以较好地避免来自调查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调查结果更具真实性;其三,在网络上进行调研,无论是调查者还是被调查者,只需拥有相关设备就可以进行。若是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调研者只要发出电子调查问卷,提供相关的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对访问者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这不仅十分便捷,而且会大大地减少调研的人力和物力耗费,缩减调研成本[3]。因此,党的群众路线调研工作要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减少调研经费的支出,减轻基层的麻烦,来加强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党群关系的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如建立党建网站、网页,利用网络建立空中教室和党群、干群联系通道,利用手机群发技术,在必要时向群众传递党的信息,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形成互动式调研,开辟微信、微博、QQ群、论坛,就某些专题上网征集意见[4]。

(三)调研成果创新

创新调研成果,提高调研的成效。如果成果太多太杂,会扰乱调研者的思维,不知道决策从何入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目前群众路线的调研成果,存在单纯的就调研抓调研,调研成果转化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泛泛议论多,深入分析少;罗列现象多,揭示规律少;重定性轻定量,重结论轻联系。所以调研统计首先要处理好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关系,对于复杂问题,要定量分析,用计算机语言说明。其次,还可将调研成果在政府网站、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专栏上刊载,利用网络进行宣传,从而使人们通过网络也能了解调研结果,加强参与感,提高满意度,进一步扩大调研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多方位地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

(四)调研队伍创新

信息调研工作关键在人。稳定和高素质的信息调研工作队伍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保证。网络时代下,调研队伍创新是群众路线调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一是要按照“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标准配齐配强信息队伍。要求各部门应有专人负责调研工作,定期召开信息调研培训,提高信息调研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更新知识结构,能熟练使用OA办公软件,以适应信息网络化、管理科学化的新形势[5]。二是调研队伍应结构合理,最好配备计算机、管理学等专业人才,协助调研组搭建各种网络平台、处理分析调研数据,以利用其专业知识,充分发挥网络调研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业奇,蒲小明.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J].党的生活,2013,(2):24-25.

[2]黄燕明.做好新形势下的调研工作[J].新长征,2010,(8):5-7.

篇3

群众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必须首先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真正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定走群众路线,真正具有亲民爱民的高尚情操。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前提和先决条件。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是对待人民群众的看法和态度问题。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上,坚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亲民爱民思想,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树立群众观点,看似老生常谈,实则是一个很现实很迫切的问题。现在党群干群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方面往往在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群众观念的淡化、弱化甚至动摇、丧失,与民争利,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甚至为政不廉、贪污受贿。这是当前群众最不满意、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发党群矛盾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确立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接受监督意识,进一步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归功于群众的群众路线,把群众观点和亲民爱民之情化为自觉的信念和行为的准则,变成做好群众工作的动力和能力。坚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树立亲民爱民思想,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今天,我们同样必须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把解决好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这是做好群众工作,营造和谐党群关系的最现实、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

二、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做好群众工作,不仅要坚定群众观点,要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更要有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现在党群干群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既与某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没有重视群众工作,不去做群众工作有关,也与一些地方和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有关。必须以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为突破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既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我们党的科学工作作风最主要的是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的科学工作方法最主要的是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就是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意愿,与群众打成一片而不是脱离群众;服务群众就是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利益,帮助解决群众思想意识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民谋利而不是与群众争利;宣传群众就是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发展规划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决议,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和信任,化解群众的不满情绪,与群众站在一起而不是与群众相对立;教育群众就是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批评和纠正群众错误和落后的思想行为,主动团结群众、适应群众而不是推开群众,不能让群众来适应领导。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弘扬亲民为民的新风正气。

我们党的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就是集中解决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问题。这“”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必须构建和完善群众工作网络,特别要重视完善基层工作网络。基层是广大人民生活生产和工作的地方,是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合最紧密的地方,因此,基层既是社会矛盾包括党群干群矛盾产生的源头,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重视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群众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基层民间组织直接联系群众的优势,做好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等凝聚人心的具体工作。

篇4

根据县委办发[20__]202号文件精神,__乡党委高度重视“三问”活动,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抢抓机遇促增长,集中突破上水平,改善民生保稳定”总体要求,紧紧围绕谋划20__年工作思路,采取召开座谈会议、发放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群众等方式,深入开展了“三问”活动,由领导干部带队,进村入户到企业,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积极谏言献策,广泛征求村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针对群众当前所想所盼,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交乡党委集中研究,提出解决办法,为推动当前工作,进一步优化明年工作思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全面完成了“三问”活动的工作任务。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创新载体,全面动员,激发干部职工群众参与全乡重大决策的积极性

全县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班结束后,乡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乡机关干部大会,传达了会议精神,对认真贯彻落实樊书记讲话精神和深入开展“三问”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统筹安排。为了确保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乡党委、政府就“三问”活动提出了“三不、四查、四提高”的总体要求。“三不”就是问政于民不能走过场,问需于民不能躲避矛盾,问计于民不能忽视群众智慧;“四查”就是查工作思路的错于否,查群众生活的困难程度,查矛盾纠纷的产生规律,查干部作风的虚与实;“四提高”就是提高工作思路的科学性,提高稳定工作的长期性,提高群众救助的针对性,提高干群关系的协调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调研活动。一是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精神及“三问”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指导思想,指导全体干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并结合实际,深入分析乡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体干部开展“三问”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组织召开了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学习宣传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开展“三问”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主要内容,全面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三问”活动当中来,鼓励群众建言献策,共谋发展。三是结合乡情实际,按照活动要求,围绕20__年发展思路,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切实做到了四个深刻理解,深刻理解全乡“退二进一,退二进三”转型发展战略,深刻理解全乡“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工作机制,深刻理解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干部能力新标准,深刻理解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服务经济、环境经济、知识经济”的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统一了全乡干部群众的思想,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三问”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合理安排,深入调研,深入开展“三问”活动

篇5

指出科学的领导工作方法在于扎实做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发扬钉钉子精神,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群众路线方法是我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传家宝,相关重要论述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继承和深化臻于完善。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方法改进领导干部工作方法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

一、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改进领导干部工作方法的基本内容

概括说来群众路线方法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其一领导干部须养成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服务于人民群众之需,摆脱“官本位”思想,杜绝、形式主义、奢靡之风,保持谦虚、务实、廉洁的工作态度。其二领导干部需形成科学的认识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密切联系群众,克服主观主义,避免脱离群众,从广大人民群众当中认识社会生活实际作为领导干部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其三领导干部需养成科学的工作方法,尊重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当中的主体地位,既要领导群众,更要宣传教育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学习群众。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改进领导干部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价值取向:

一切为了群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一步预言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也就是说不论从共产党人的宗旨还是从应然的社会形式来看,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的方向,即“一切为了群众”。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一切为了群众”内在统一。一切为了群众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目标价值取向,马克思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物质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物质的发展。明确“一切为了群众”的意识具有提纲挈领、正本清源的作用,指导领导干部改进工作方法服务于人民群众。

(二)认识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群众路线方法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巩固执政地位、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工作路线。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但不是一劳永逸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自始至终接受人民的监督。其次,群众路线方法是我们党掌握群众之需、掌握基层实际的工作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者,他们是社会生产力的物质载体,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人民群众的实际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政策环境,掌握人民群众的实际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础,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我们领导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最后,群众路线方法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取得共识的工作方法。同志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ENTURY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三)实践方法

其一,依靠群众。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创造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着社会变革和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承担者,一切社会发展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一切社会变革也都需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完成。其二,学习群众。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实践者,人民群众当中存在着丰富的有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又领导干部个人受知识结构、生活经历、认识水平、性格特质等的影响具有相当的局限性,领导干部必须谦虚向群众学习,进而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础上归纳出治国理政的规律。其三,宣传教育群众。美国科学家德加•沙因首先提出了“复杂人”人性假设,认为人民群众的意见是多样的,他们的意见和动机是相互作用的,而生活条件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又会促使意见和动机的变化。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给领导干部的工作增加了困难:群众意见的甄别、统一认识。经领导干部甄别、归纳、系统化后的群众意见可以在领导干部反复的宣传教育下达到统一群众意见的目标。其四,领导群众。我们党执政,实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

二、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改进领导干部工作方法的基本要求

(一)为民务实清廉

为民是领导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领导干部的“为民”思想要求他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他们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他们养成先人后己的“公”心,要求他们做好人民公仆,剜除“官本位”思想。务实清廉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的“务实”作风就是要求他们在工作当中恪尽职守、敢于担当,杜绝夸夸其谈、主观主义、形式主义。领导干部的“清廉”作风就是要求他们在工作当中严于律己、依法执政,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正确认识公共权力的属性,杜绝权力滥用、、沽名钓誉。

(二)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实事求是精神、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经常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有益于我们深切了解群众需求、获得实践经验,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克服主观主义,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基本要求如下:一是确定调查对象和主题,有的放矢就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漫天乱飞,如此这般调查研究的成果就是系统化的。调查对象和主题确定以后调查成果的内容框架就确定下来了。二是笼统了解调查对象和主题的情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对调查主题和调查对象不做基本的了解,那么现场调查的深入性和有效性就会减弱。三是设计调查思路,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每条路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效率、收获是有所差异的,所以领导干部要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调查思路。四是安排人员组织该调查,包括参与人员及其职责、时间、路线、联络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后勤保障,安排人员勾画出该调查的全程图,领导干部要做好监督、促进工作。五是指挥调查研究的实施,领导干部要总体把握调查的进程、效果,确保各参与人员“查有所获”。六是交流与总结,在调查末尾领导干部要促进参与人员之间就该调查互相交流学习,得出调研报告。

(三)发扬钉钉子精神

反复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找准目标、攻坚克难,坚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搞形象工程,面对民生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达到“刻苦钻研解困境,锲而不舍谋出路”的境界。基本要求如下:一是瞄准问题、掷地有声,就是领导干部工作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问题根源、难点、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迎难而上,不“绕圈”、不插科打诨,不“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开足马力、锲而不舍,就是领导干部工作要全心投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主动组织各方资源狠抓各项工作的难点、重点,反复琢磨问题的解决之道,少空谈、多实干,少浮夸、多求真,少偷懒、多勤奋。三是攻坚克难、踏石留印,就是领导干部工作遭遇难题和困境时不退缩,发扬坚韧不拔、求真务实的精神直至问题的解决,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划清界限,稳扎稳打把工作做出成效,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领导干部工作为他们带来的实惠。

篇6

司法行政承担的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职能,每一项工作都关乎民生。因此,作为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放在首位显得尤为重要。实践群众路线前提就是要强化服务群众意识,重点是创新服务,关键是扎扎实实服务于群众。

1、实践群众路线,前提是“想”。只有勤思敏想,才能敢为人先、超越自我。思想惰性是危险的惰性,观念落后是致命的落后。要重点解决服务群众“不去想”、“不敢想”、“想不到”的问题。所谓“不去想”,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天度日,满足现状。所谓“不敢想”,就是固步自封,思想僵化,怕担风险。所谓“想不到”,就是学习不深,研究不透,眼界不阔,思路不宽。人们常说“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实践群众路线,就是要我们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服务意识。司法行政工作无论从自身的工作性质还是工作对象来看,都具有鲜明和广泛的群众性,司法行政系统各级机关、领导干部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中必须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贯彻群众路线,千方百计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实践群众路线,重在创新。放开眼界,才能集聚力量、争先创优,才能开拓工作的新局面。目前对照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受行政体制上的影响和制约,在思想观念上、工作做法上还不够尽善尽美。在工作中,有些同志给自己套了“紧箍咒”: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司法行政部门是弱势部门,无能为力,难有作为,发展思路不清,创新意识不足;有的党员干部坐井观天,自视清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欠缺;有些同志胸无大志,满足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以上存在的问题都是我们在群众教育实践中需要着力破除的弱点和死点。坚持以开放的胸襟、开阔的视野、开明的观念推进创建示范。要跳出司法行政看待司法行政,实现围绕中心,向上争力;要跳出“一时一域”审视行业资源、职能优势,实现加强协作,向外借力;要跳出单位局部放眼系统,实现上下联动,内部聚力。就是要从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到工作举措,各个层面、各个条线坚持学先进、超先进,创示范、作表率。

3、 实践群众路线,关键是“做”。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发展和超越。实践群众路线贵在行动,我们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岗位的一点一滴做起。创建“平安高淳、法治高淳”,是我区司法行政工作实践群众路线的一个有效载体,需要我们基层司法行政高度重视、统筹推进,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处室用心抓,形成行之有效的推进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在推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抬高学习标杆、提高工作标准”贯彻于实践群众路线全过程、多环节,一项一项地抓落实、见成效,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新一轮司法行政工作的生动实践,努力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二、如何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司法行政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司法行政工作承担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职能,与民生息息相关,渗透于群众工作的方方面面。基层司法行政的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各项业务工作,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根本职责,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独特优势,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必须践行群众路线,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根据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实践群众路线的重要作用。

1、抓住重点,推进法制宣传教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的持续推进,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应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基层公务人员的法治观念、服务理念,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和聆听群众呼声,融洽干群关系,理顺群众情绪,减少决策盲目性和行政随意性,从政策源头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学会用法治思维管理社会事务,用法治方式处理社会问题,强化和完善解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法治机制,使法治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制度化手段,实现群众工作向法治化、长效性管理转变。二是,加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部分群众仍然存在学法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维权意识不够等突出问题,要通过大力宣传法律知识,丰富群众大脑,提高公民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培养公民意识,使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依法履行义务,遇到矛盾纠纷主动通过法律途径理性地解决。通过全民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实施,着力营造法治环境,提高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

2、突出难点,抓 好特殊人群管理。社区矫正和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加强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服务,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服务,消除他们仇恨社会、对抗社会的心理,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是社会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司法行政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责任。要正确把握以下环节:一要建立健全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落实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管理、矫治、考核、奖惩、解矫制度,做好因人施策、一人一策、科学矫治,根据其原犯罪类型、年龄、服刑期间的表现和家庭生活状况等情况,分别确定帮教等级,实行分级管理,提高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减少、预防再犯新罪。二要大力加强社区矫正组织队伍建设。根据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需要,配齐配强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矫正队伍素质。三要协调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和完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重点加强对工作无着落、生活无接济以及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的服务、帮教和协调安置以及管控工作。

篇7

社区警务和群众路线,一个是警务工作模式,一个则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乍看两者相差甚远,毫无瓜葛,可稍一分析,便得知两者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甚至某些层面高度一致。就社区警务的理念来看,与党的群众路线内涵和精神完全一致,不谋而合;应当说两者在思想和理念、行动和实践等方面高度一致。可见,我国施行的社区警务战略的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公安机关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的具体行动。

一、社区警务理念与群众路线内涵

(一)社区警务基本理念

就社区警务的基本思想理念来讲,王太元教授归纳如下几点:一是以犯罪与社会一体化、权利与义务一体化、警察与公众一体化、警务与社区一体化的四个一体化认识;二是以预防为主和警民合作的两大原则;三是以社区为导向、服务为导向的、治本为导向的三个导向;四是以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工作社会化、治安对策前置化的四化特征。可见,社区警务是本着“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基本理念,警务立足社区,警力下沉,深入辖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加强警民联系,警察与公众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力争辖区群众理解、支持、信任警察,进而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实现警察与公众一同预防和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一种警务工作模式或理念。

实践表明,如果社会治安问题光靠公安机关一家治理,其结果公安民警累、政府开支大,却对违法犯罪“打不胜打,防不胜防”,治安成效甚微,使得公安工作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面对这些问题,警务界进行了反思,推行了社区警务,并将这一问题很好的予以解决,使公安工作跳出了尴尬境地。社区警务认为社会治安问题纷繁复杂,治安问题来自社会,要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必须依靠社会,依靠群众,只有依靠群众治安工作才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只有依靠群众才是破解难题的一招,才能够争取民心,赢得民心,稳定民心,治安问题才得以顺利解决,警务工作无往不胜,公安工作迎刃而解。

社区警务的依靠社会、依靠群众,和辖区群众一道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理念,是党的群众路线精神引领我国公安实践、指导警务改革的现实写照。

(二)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内涵

公安机关坚持群众路线,就必须准确地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党的群众路线是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中群众路线科学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各项事业的立足点;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事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只有把党的事业放在一切依靠群众的基点上,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党的各项事业的胜利完成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二、社区警务理念与党的群众路线精神相一致

(一)社区警务的“预防理念与治本思想”与群众路线的“一切为了群众”精神一致。首先,社区警务对警察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了反思,通过深刻认识“立警为公,执政为民”的公安为谁的问题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宗旨的问题,明确了公安工作基本手段和目的,即打击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手段,创造平安社会才是目的。“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新时期群众路线的表述,可见社区警务理念与群众路线精神一致。

(二)社区警务的“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基本理念与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精神一致。社会治安纷繁复杂,光靠公安机关一家,打不胜打,防不胜防。认为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解决复杂的治安问题,应依靠辖区群众,建立群防群治机制,才能使警务工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基于这一认识,社区警务提出民警从办公室走出来,深入辖区,跟辖区群众打成一片,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于是动员、组织和宣传群众,使得警察与公众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警民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共同预防和解决辖区治安问题,保一方平安的基本工作思路。党的群众路线精神强调党必须依靠群众,群众工作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三)社区警务的警察与公众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从群众中来”精神一致。社区警务强调警察与公众形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以往警察与公众的管理与被管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警察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凌驾与公众之上,而是警察基于警民关系一体化认识和“警民一家”思想主导下,放下身段,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强化服务群众意识,深入辖区,入户走访、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和疾苦,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上述表明社区警务思想与群众路线的精神高度一致。

(四)社区警务的警察立足社区的理念与“到群众中去”的精神一致。通过社区警务理论模型――“社区警务树”很好的阐释社区警务中关于依靠群众、深入辖区、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社区警务树”的模型中公安工作比作是一棵大树,我们工作的目的便是长好这棵树,树上开许多“治安”之花,结很多“平安”之果。于是为长好这棵树,首先要认清这棵树长在土壤,做好树底下的工作,如松松土,浇浇水,加加肥,只有这样才能把树长好,于是会开治安之花,结平安之果。这一理论模型表明公安工作只有深入辖区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才能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公安工作才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旺盛的生命力,让公安工作之树长青不老,开满治安之花,结满平安之果。

总之,公安机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民警深入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织密维稳防控网络、形成群防群治格局,筑起维护稳定的天罗地网、铜墙铁壁的过程,而社区警务正是公安机关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过程。

篇8

(一)坚定解放思想。去年以来,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历届局党组打下良好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解决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取得了“五个新”的显著成绩。可见,解放思想是解决制约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问题的根本动力,也是继续开拓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率先推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提出“四句话,三十二字”的新思路、开展“民生问题标本兼治”“五个一”工程、开展以“活力司法”为载体的队伍建设、开展以“中心组学习”为载体的思想建设等等,一系列经验和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目前,我们解放思想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勇气揭自己的短,怕影响自身形象;二是要求他人解放思想,不敢把自己摆进去;三是解放思想“见物不见人”,停留在口头上。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把解放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好。结合我市司法行政实际,继续解放思想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全系统干部职工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和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大讨论活动,冲出思想上的“大山”,走出思维上的“围龙”,冲破影响司法行政工作的各种障碍,破除阻碍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思想束缚。二是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全系统干部职工要做到有胆量更要有见识,在敢想、敢干、敢闯、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把握司法行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更宽广的眼光和思维来谋划工作全局,保持与时俱进,务实工作的作风,发扬拓荒精神,敢于突破不合时宜的做法和规定,使我们的决策、措施、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三是领导带头,勇于实践。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克服思想状况与解放思想要求不相符的各种差距,敢于把自己摆进去,敢于揭露矛盾和不足,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发扬“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人精神,真正做到“尽心尽力而问心无愧、尽职尽责而问责无过”,使解放思想真正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到具体行动、促进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上来,实现解放思想“见物又见人”。

对坚定解放思想,各单位要把握大局,提高认识,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围绕市委和省厅关于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的要求,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促进全市广大司法行政干警正确把握现状,正视思想、工作差距,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用新的视角、新的理念、创新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方法,解决影响我市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定工作思路。局党组提出的“围绕中心,开展服务;理顺关系,完善设置;突出重点,擦亮亮点;开拓创新,提升司法”的工作总体思路,是在充分调研论证、审时度势、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解放思想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上级领导认可和同志们拥护的思路,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是符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的,与党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是一致的。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定这个工作总体思路,围绕这“四句话、三十二字”来继续推进我市司法行政工作。

围绕中心,开展服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省厅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理顺关系,完善设置。就是要积极理顺上下左右和内部关系,加强向上级的请示汇报,加强上下左右沟通联系,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突出重点,擦亮亮点。就是要找准*司法行政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普法教育、人民调解、劳教工作、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作为突破口,把公证、律师、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和仲裁等亮点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切入点,全面抓好落实,促进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提升。

开拓创新,提升司法。就是全系统要解放思想,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拓创新,积极为司法行政事业出谋划策,寻出路、想办法、解难题,不断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根据这个工作总体思路,我们要抓好“一、二、三、四、五”的具体工作安排的落实。“一”是提出一个奋斗目标。市局党组提出要通过2至3年的努力,争取实现被司法部荣记集体一等功的目标。因此,每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二”是明确两个任务。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干部干警职工都要明确司法行政的“四大职能”,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把司法行政的“软任务”做好做实;要明确抓好劳教所劳教人员管理、教育和司法干部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严格组织好新一年报考国家司法考试考生一系列工作,把这三项司法行政的“硬任务”做好做细。“三”是成立三个机构。市局成立的“形象司法”、“基层司法”和“活力司法”三个工作领导小组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推动职责任务的全面落实。“形象司法”领导小组要以办好《*司法》刊物为重点,继续深入宣传法律法规和司法行政的职能、职责、任务,全方位宣传在司法行政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树司法行政新形象,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的知名度。同时,要继续筹措资金完善市局办公大楼、大院的维修整合,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和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司法形象。“基层司法”领导小组要全面开展工作重心下移活动,以开展民生问题标本兼治活动为载体,以镇级司法所为平台,全面实施“领导挂镇、法制教育、干部培训、法律援助、调解纠纷”的“五个一”工程,积极开展服务基层活动,切实提高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使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活力司法”领导小组要继续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文娱、体育竞赛活动,适时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和交流学习活动,争取输送一批同志外出学习,拓宽同志们的视野,提升同志们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把全市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成为团结协作、充满激情、富有活力的群体。“四”是开展四项活动。一是完善机制,开展“人民调解”活动。二是重心下移,开展“服务基层”活动。三是干事创业,开展“奉献司法”活动。四是树好形象,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这四项活动,各部门都要根据自己的职责任务,在年初订好方案,做好规划,认真抓好落实。“五”是实现五大提升。我们要通过做好各方面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切实做到“提升*司法形象、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提升法律保障能力、提升法制宣传效果、提升法治理念素养”。

(三)坚定开拓创新。做强做大司法行政工作,彰显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和功能,关键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在于把握好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在于找准工作创新和业务拓展的发展方向,在于服务“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于增强做好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们要坚持“全面践行以人为本、服务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工作方针,不断开拓创新,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创新劳教工作特色,确保“三安全”(执法安全、队伍安全、场所安全)。劳教工作要全面落实安全稳定长效机制。以“四无”为目标,加大落实“五个优先”(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解决、优先落实、优先保障)和“四项机制”的力度,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的功能;不断提高改造挽救质量。要突出推进劳教工作的改革,继续创新管理模式,探索新形势下劳教工作改革发展的新思路。要理顺戒毒康复基地管理模式,拓展戒毒康复基地功能,加快戒毒康复试点工作的进程,进一步扩大戒毒康复区域。开展专门机构与群众相结合的戒毒康复调查研究,推动实际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与戒毒康复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不断提高劳教干警的综合素质和文明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劳教生产,强化劳教生产的矫治与习艺功能。

创新普法形式,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要创新普法教育的形式,将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活力司法”活动与普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宣传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制度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重点宣传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重点宣传与民生问题相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教育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广泛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针对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继续深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探索与个协、私协等行业协会合作推进法制宣传的新路子。要加强依法维权、依法宣传教育,开展刑事和治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积极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抓好社会管理者的普法工作,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完善普法的考核考评机制,开展“五五”普法的中期检查和《广东省法制宣传条例》实施一周年的检查,进一步硬化普法的措施制度。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开展专业法宣传。继续发动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和基层调解组织参与普法活动。

创新法律服务方式,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法律服务是我们司法行政的一项重要职能。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经济发展好中求快,民生状况持续改善”,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为我市“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要充分发挥律师管理部门的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管理,切实提高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发挥律师在参与市、县政府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局长(主任)接访群众工作中的决策建议、法律咨询等作用,推进律师参与涉法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单位法律顾问工作。为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正确规范和处理好各种法律关系和问题、招商引资提供法律服务。公证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公证业务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公信力,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市局新批准成立的司法考试和鉴定管理科要尽快启动,开展各项工作,司法鉴定管理工作要尽快建立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鉴定行为和鉴定机构内部管理。抓好*年国家司法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提高学校教学影响力。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大力发展法学教育,争取设立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分教处的大专班,培养更多合格的法律专业人才。要充分发挥好市局司法干部培训中心的作用,把全市司法行政干部培训工作办好、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发挥效能,争取设立粤东地区司法行政系统首授和晋升警衔的培训基地。

创新机关服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进一步抓好政法信息网建设,完善局域网功能,建立视频会议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四)坚定服务民生。中央和省、市历来都非常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去年市委提出“民生问题要标本兼治”,今年又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发展好中求快,民生状况持续改善’主线,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市2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深入实施‘四个*’发展战略,全力谋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教繁荣、生态巩固、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突破,努力争当全省民生纾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排头兵,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秀美的新*”的工作总体要求。我们要切实把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基本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要继续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调解”工作,促进和谐*建设的意见》和本局《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加大力度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完善现有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企业、行业、专业市场、经济区域等人民调解组织的建立、拓展和完善;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在珠海召开的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召开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在我市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效衔接机制,最大限度地引导当事人采用调解的方式消除矛盾纷争。要以开展“五个一”工程为契机,广泛开展涉及民生问题矛盾纠纷的调解。要创新人民调解理念和方法,善于坚持群众路线,善于运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善于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善于与有关部门联合调处,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开展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所所结对”活动,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专职调解员队伍,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大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解决好人民调解员补贴,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要把法律服务工作的重心更多地向参与社会管理、服务民生转移。要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工作者增强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职责。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资源,探索建立以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法律服务为主体、以乡村、社区法律服务为基础,实现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服务三结合的公益性法律服务体系。

法律援助要在“民生状况持续改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法律援助工作通过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法律帮助,使打不起官司的人一样享受法律的公正,同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平等地进入司法程序,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要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对象条件的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进一步畅通困难群众特别是农民工、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和提供便捷有效法律援助的渠道。使法律援助在“民生状况持续改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认真探索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要以提高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能力为目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落实帮教力量和措施,重点加强流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落实相关政策,把帮教与扶助结合起来,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安置、就业等实际困难。

积极推进律师、公证服务进社区、进乡村。要指导和督促律师切实提高刑事案件辩护率和辩护质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规范司法鉴定执业活动,建立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评估制度,完善投诉举报制,确保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要继续加大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力度。坚持建设、管理、工作和服务并重。要全面完成司法所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责能力,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配齐配强人员、装备,提高司法所建制规格,确保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服务解决民生问题上有阵地、有人员、有保障、有落实、有成效。

(五)坚定四个加强。去年,市局党组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加强学习、加强修养、加强团结、加强实践”的总体要求,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以“四个加强”为总要求,切实加强全系统干部干警职工的思想、作风、组织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我们队伍的战斗力,增添我们队伍的整体活力,激发干部职工爱我司法的热情、干我司法的激情和奉献司法的豪情。

加强学习。要建设学习型机关,以加强学习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抓好党的*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二次、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和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把学习贯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不断提高运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驾驭司法行政工作的能力。要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持之以恒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形象教育,培养职业操守,增强职业光荣感。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加强司法行政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基本技能学习,成为司法行政工作的行家里手,能够熟练地运用政策和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的能力,提高适应业务工作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加强健康情趣知识的学习。要学习文学、史学、哲学,学习健康向上、有益身心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陶冶情操,提升人格魅力,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

加强修养。要重点加强党性修养、人格修养、职业修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讲党性、讲正气、讲纪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明辨是非、淡泊名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严格遵守制度,加强自我约束,始终做到自重、自省、慎独、慎微。保持文明行为,待人接物热情大方、举止文明,大力提倡文明礼貌用语,言行得体,坦诚和善。保持机关良好秩序和办公室环境清新整洁。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市委、市政府保持一致,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局党组决定的事项要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使我们全市司法行政干部干警职工始终成为上级要求和局党组决定的忠实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加强团结。要加强科(股)室团结、全局团结和系统团结,积极营造司法行政系统团结协作的氛围。要培育团队精神,科(股)室成员之间做到互相体谅、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科(股)室之间在工作上要通力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发展。要促进局机关与领导机关、基层机关的和谐,创造系统团结的新局面,树立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同时要搞好与其他各部门的协调,借助外力宣传、发展司法行政工作,使我们司法行政系统能够更好地担负起新形势下的重任,实现工作目标,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9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十以后,全党自上而下广泛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前,集中教育活动基本结束,并取得预期效果。但我们尚需要更加深入地探析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全面推进这一传统执政资源和优势的巩固与发展。

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首先是要讨论分析为什么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其次是要讨论分析如何更好地实践群众观点。前者着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后者着重解决能力与方法的问题。认识是前提,能力是基础,方法是关键,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为什么要始终牢固坚持群众观点

正确的思想观点是一切方法的前提。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既有观点问题,又有方法问题。首先是要正确认识“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这是价值判断的前提。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已是相当丰富的,笔者认为有两个层面的讨论显得更有意义:

首先,立足于“当代”进行讨论。这个“当代”是讨论的时空背景。新的历史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多种考验,面临着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多种危险。因此,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就必须继承、巩固、发展我们优良的执政资源。坚持和发展群众观点,推进群众路线的深化发展就是内在地契合着这一要求。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现在我们重新认识这一“传家宝”的当代价值,重新确立当代条件下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让这一“传家宝”凸显时代光芒。

其次,立足于本质内涵上进行讨论。群众观点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但从本质意义来理解,群众观点与权力观、执政合法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有着内在的联系:

第一,群众观点是正确权力观的前提。群众观点与权力观之间是什么关系?“群众与权力的关系的发展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①群众观点是正确权力观的前提。曾经提出:我们党和政府的权力来自哪里?他也鲜明地和正确地回答:我们的权力来自于人民。这一回答确立了人民的权力主体观。也就是说,我们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主体,人民委托我们行使权力,因此必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在权力观问题上存在着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将自己置于权力的主置,进而导致权力的官僚化和权力的异化。提出“权为民所用”,提出“权为民所赋”,并强调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就要求要切实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牢固坚持权力来自人民、权力为人民服务,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正确权力观。

第二,群众观点是执政合法性的核心。“政党一经产生,必然与其代表的那部分群众发生重要关系,即我们所说的党群关系。”②坚持正确的群众观点,其实质是要着力解决好党群关系问题。党群关系是执政合法性的核心问题。现实层面中党群关系的确存在一些危险现象,出现了“油水关系”、“蛙水关系”甚至“火水关系”,这些都是权力异化的特殊表现,并将消解党的执政资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是具体的、历史的和发展的,绝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已经发生显著改变,文化的世俗化、腐败现象以及新兴阶层的出现和利益团体的分化构成合法性的隐患。这也意味着党群关系面临新的考验。执政合法性的本质是群众的认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执政之基。执政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必须珍惜并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解决好党群关系,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关键就是要坚持“执政为民”,以真正改善党群关系,充分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人民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强大动力和广泛支持。

第三,群众观点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关键。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高度重视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倡导通过整风的方式、通过改造思想来加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围绕“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对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问题进行一系列深刻的论述。、、对加强和推进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来之人民,服务于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关键是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始终保持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样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获得人民的支持。

如何增强群众工作的能力

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贵在知行合一,我们不仅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更要解决好实践运用问题。群众工作是具体的、现实的,在实践上首先表现为我们有没有能力做好群众工作,这是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的重要基础。如果“本领恐慌”,没有能力做好群众工作,那也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更无法持久地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在实践上关键是要求切实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尤其是要增强群众工作的影响力、执行力、把控力、凝聚力和公信力。当前,群众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传统的和已有的群众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改革创新,以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增强群众工作的能力方法和路径很多,当前要重点增强以下四种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调查研究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调查研究可以是一种方法,更可以看作是一种能力。做好群众工作,首先是要从问题出发,充分地调查研究,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实情,切合群众实际。调查研究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调查研究的目的、步骤、方法、效果以及结果运用等等必须予以重点关注和缜密细致的考虑。调研研究既是一种能力,更反映一种作风,切忌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必须沉得下来、潜得进去,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效果。

决策能力。决策决定方向,决策决定成效。曾经指出,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正确的决策是保证工作方向、取得工作成效的关键。我们通常说“决策失误就是最大的失误”。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不断提高决策能力,这样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决策能力具体可以表现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所谓科学决策,就是要科学设定决策程序、采取科学决策方法,建立决策纠错和责任追查机制,这样才能达到正确决策的效果。所谓民主决策,就是要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拜人民为师,广泛听取群众、基层干部、专家学者以及专门咨询研究机构的意见,而不是仅从自己的主观思想和个人判断出发,从以往的经验出发。为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各级领导干部就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听取各方面意见,让群众敢讲真话和实话。所谓依法决策,就是决策的整个过程都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制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对保证决策正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决策法治化是在依法治国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凡属重大决策,都要严格保证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和合理合规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

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呈现出频发性、多样性、复杂性、阶段性等特征:民众需求层次进一步扩展;社会不信任扩大、固化;群际冲突增加,社会群体更加分化;阶层意识强烈影响社会心态和社会行为;群体行动和群体冲突增加;社会共享价值缺乏,难以形成社会共识等等。做好群众工作,落脚点和归宿是要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有效地化解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以及各种现实的矛盾和问题,诸如住房、生态、医疗、养老、交通、市场运行和市场监管等等。特别是要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只有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才能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增强了信心。因此要主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建立健全群众利益沟通协调和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地处理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矛盾问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充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当前尤其要着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有化解矛盾和纠纷的“智商”,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更为开放和灵活的态度搞好社会沟通;要有化解矛盾和纠纷的“法商”,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有化解矛盾和纠纷的“情商”,善于沟通,把矛盾控制在源头、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

组织宣传和服务能力。组织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具体体现,组织能力集中体现为了解群众的能力、深入群众的能力、发动群众的能力、依靠群众的能力和带动群众的能力。宣传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工作,能通过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环境氛围塑造等有效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各种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方式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皈依感。为群众提供充分有效的服务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解决民生为根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领路人。

怎样掌握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

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认识是前提,能力是基础,而方法则是关键。群众方法丰富多彩,要把握好以下三种方法:

善于结合。结合就是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是加强执政党与群众联系的关键。”③群众工作不是单一或者是唯一的工作,它只有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等各项工作有机融合,才能够积极发挥其作用。只有能够广泛地渗透到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才能达到其工作效果。在群众工作方法上往往有两个错误的认识:一种是以群众工作替代其他工作,一种是以其他工作替代群众工作。实际上,群众工作和其他工作都有其相对独立性,他们有着相对独立的目标、特有的任务和特殊的运行规律,互相之间不可替代,只有统筹兼顾、有机融合、广泛渗透,才能最终达到工作效果。结合还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各地区、各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广大群众的实践更是丰富多彩的,利益需求更是广泛多样的,只有深入群众、贴近实际,紧密联系实际,紧密贴近群众,从现实的情况、具体的利益需求出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样才能尊重群众,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并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善于引导。用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内容和方式教育引导群众,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要确立好引导的内容,尤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真正走进大众的思想深处,让群众理解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理论的内涵,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要选择好的引导方式,尤其各级党政机关要切实改变文风和会风,面向群众的文件、制度和工作语言朴实易懂,便于理解执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少讲“官话”、“空话”,多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交心交流。要创新引导群众的载体,坚持传统载体与现代传媒方式的有机结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各种现代化的传媒方式更加快捷高效,要善于利用这些新颖的信息传播方式搭建更加高效的引导平台。同时,无论采取何种教育引导方式,都必须把握好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教育引导的内容要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群众实际需要,提高现实性和针对性。二是教育引导的形式上要新鲜活跃、喜闻乐见,“普通话”与“地方话”有机结合,群众易于理解掌握,增强教育功能和吸引力。

善于沟通。沟通协调是一个领导方法问题,更是一个责任意识问题。任何领导的组织实施,都需要沟通协调。沟通协调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适应环境、促进发展,有利于统一思想、变现目标,有利于改善形象、树立威信。广大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具备较高的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能力,掌握与群众沟通协调的方法,做到会沟通、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服务群众的能力。具体就是要善于与群众进行情感交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善于用群众乐于接受的语言进行沟通,善于掌握与群众沟通的新手段和新技能,善于解决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讲究与群众沟通的艺术,灵活应对不同的沟通对象,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当前,我国社会不同阶层与群体之间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仅存在着一定的、具体的利益矛盾,具有沟通协商的基础条件。这就决定我们在联系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把沟通协调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在平等、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基础上,充分沟通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

(作者为江苏科技大学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的群众路线的当代价值及实施路径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13DSB005)

【注释】

①[德]艾丽亚斯・卡内提:《群众与权力》,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2页。

篇10

(一)精心研究,制定方案。在县“四群”教育工作启动后,我局对“四群”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四群”工作,成立“四群”教育领导组及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四群”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措施和工作要求,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为开展“四群”教育创造必要条件。

(二)及时召开动员大会。于20__年1月4日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全体干部职工39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__县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明确了“四群”教育“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群众观念有新增强、机关作风有新转变、维护群众权益有新举措、解决问题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的目标要求。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结合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届党代会、州、县、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部署上来,并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及时将工作重心下移,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增进群众感情,增强执政为民、发展为民、服务为民、落实为民意识,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三)开展好春节前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走访慰问和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局领导分为两组带队分别到东山乡干海村和余食朗村进行走访慰问,以贫困户、孤寡老人、贫困老党员等急需帮助的群众为重点,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党的温暖带到他们的身边,并给他们带去了慰问金(0.4万元)。本次工作共走访群众151户。

(四)开展好村情民情分析会和民情恳谈会、群众大会。一是由局领导带队分别到东山乡干海村、余食朗村,组织村两委、组干部、老干部代表、老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致富户代表召开了村情民情分析会,找出了各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准了今后发展的路子,进一步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由驻村联络员到自然村、组召开民情恳谈会,深入了解掌握群众所想所难,做好民情民声的收集上报。目前共召开民情恳谈会等会议22场次。

(五)深入开展走访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挂钩联系的127户农户进行了走访,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党的温暖带到他们的身边。在走访活动中,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各挂钩联系户家中和群众交心谈心,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了解他们的想法、困难和问题,并把各户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细化记录,以户为单位形成了详细的民情日记,并常记心中,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记群众之难、解群众之忧”,并制作民情联系卡254张及时发到群众手中。走访完成后,每位干部职工都认真细致地填写了各联系户的民情台帐(共127套),并实时更新动态,随时掌握了解联系户的情况。直接驻村工作,和村、组干部一起分析各农户存在困难的原因,特别是贫困户,找准他们贫困的具体原因,并结合各户实际,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做到“一户一分析、一户一方案”,努力帮其解决贫困问题。走访中干部职工共撰写民情日记32篇,收到意见建议16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2篇高质量的村情民意调查报告和2篇发展思路报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联络员撰写调研报告7篇。找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拟定了一条符合村情的发展思路,创造了多条解决群众增收致富的经验。

(六)为挂钩联系村做实事好事,解决困难问题。在民情分析会和走访过程中一致认为解决进出村道路状况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针对这一实际,我局深入各自然村现场调研道路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意向性明确了年内可以建设或改善的路段,力争为挂钩联系的两个村各争取一项交通建设项目。我局挂钩联系的两个村都属于山区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工作经费较为紧张,为此我局从仅有的工作经费中挤出2万元给予各村1万元的经费补助,确保“四群”工作的顺利开展。上半年共解决困难问题8个。

(七)及时组织召开“四群”教育工作专题学习生活会。在加强学习,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局精心组织,于3月21日召开了“四群”教育专题生活会。局领导、驻村联络员、局“四群”办全体参加了生活会。生活会议由单玉井局长主持,所有与会同志对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原因、下步整改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了差距、分析了原因、明确了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全局工作。

(八)切实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强化 宣传教育,倡导文明祭祀;加强火源管理,开展隐患排查;做好扑火准备,减少火灾损失;加强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森林安全;大力扶持林区公路建设,改善林区交通;做好县、乡公路两侧的护林防火工作;支持、配合“四群”挂钩联系村的护林防火工作。

(九)支持、配合乡、镇、村的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深入开展“干群手拉手抗旱先锋行动”,精心组织,深入到挂钩乡、镇、村了解旱情,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尽力解决挂钩乡、镇、村的困难。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经局务会议研究,由局长负责联系禾甸镇,刘文华副局长联系余食朗村,严珑彬副局长联系干海村;给予两个村各0.7万元的资金用于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援助物资计0.74万元(其中桌椅一套0.4万元,化肥2吨50袋0.34万元。)。

(十)做好挂钩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县委的安排我局“四群”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挂钩联系村同为干海村和余食朗村,我局派驻两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四群”工作联络员兼任)。指导员驻村后深入农户走访了解困难问题、召开会议听取意见建议、查阅资料了解村情民俗、实地查看调研基础设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质量的发展思路报告和调研报告,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目前争取项目2个;争取资金补助1.2万元;撰写发展思路报告2篇,调研报告2篇。

(十一)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结合交通运输局工作实际,我局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局长亲自抓,负总责,按“本部门能解决的自己解决,涉及多部门的配合主要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的原则,有力推进问题的解决。目前涉及的矛盾纠纷和问题总体态势稳定。

(十二)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干部素质得到较大提升。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带头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核制和社会监督评议制等制度,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各项工作可得开展。

(十三)配合支持挂钩联系村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努力提高村组干部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意识,积极推进村委会和治保、调解、农技协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夯实群众工作的基层基础。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严格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决定行动,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会议传达与读书学习相结合,传达模式与网络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思想基础。

(二)领导垂范,以点带面。

在工作中局领导坚持以身作则,在学习教育、走访群众、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援助资金物资、协调项目等方面率先垂范,带动全体干部职工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四群工作中,有力地推进了四群工作的实施。局领导驻村时间累计54天,一般职工驻村时间累计136天。走访慰问活动中最远、最困难的群众都是局领导挂钩联系,并以最大程度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三级联动,合力推进。

在工作中以联络员为桥梁,县、乡、村三级联动,做好联系沟通协调,四群工作有序推进。按照县委部署派驻的两名联络员深入走访调研,发现村、组、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向局领导汇报;局领导结合我局实际,有能力解决的直接解决,能协调解决的明确责任领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并通过联络员及时把处理情况与乡、村进行对接;村、组结合各自实际,提出困难、问题、发展思路,向挂钩单位和乡党委、政府汇报,请求协调解决;乡党委、政府与挂钩单位共同分析存在困难、问题和发展思路,共同提出解决方案,共同争取项目、资金、物资。

(四)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通过四群教育活动的开展,全体干部职工转变作风求真务实,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目前320国道改造和连接线公路建设,楚大高速公路__段__立交桥改扩建等项目申报工作稳步推进,清华洞至水目山景区旅游公路正在测设中,红象路油路工程顺利实施,通村通畅工程完成招投标进入施工准备阶段,覆盖城乡的路网更加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规范化推进,路政管理进一步增强,运输市场稳定有序,__县地方公路养护中心建设、招商引资、协税护税、节能降耗、旅游产业发展、禁毒、艾滋病防治、安全生产、能源建设项目、城市综合管理、维稳、应急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目标责任工作扎实有效。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通过近段时间的努力,我局“四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不够。二是由于我局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任务多,人力有限,深入村、组、农户的时间不够,投入“四群”工作的时间有限。三是我局挂钩联系的两个村都是山区贫困村,工作经费严重不足,虽然我局从局工作经费中给予两村一定的补助,但由于两村经济薄弱,运转仍然困难。四是部分职工对“四群”工作的理解认识还不到位,对“四群”工作没有热情,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进一步加强“四群”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靠的方案和措施,并狠抓落实,把我局“四群”工作进一步深化,以“四群”工作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围绕“八个一”工程重点做好以下几项:

(一)继续深入调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调研报告、发展思路报告,为群众创造一条增收致富的新经验。

(二)力争把好事实事计划全部完成,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