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人民币升值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5:58:39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例1

人民币汇率稳定了近1年后终于显露升值迹象。3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63,虽然较上一交易日仅微涨1基点,却是自2009年5月25日以来的最高纪录。专家表示,人民币汇率已悄然走上升值通道。

于此同时,外界正在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2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接受美国《商业周刊》专访时,称今年全年他都将“劝说”中国让人民币升值。

3月15日,一个由130名美国国会议员组成的团体,联名致信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财政部长盖特纳,敦促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汇率问题采取制裁措施。议员们要求财政部在4月15日的主要贸易伙伴国汇率制度报告中,正式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并要求商务部对此类“蓄意操纵汇率”的国家征收反补贴税。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表示,中国最终将认识到,有必要转向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这对中国及其贸易伙伴都很重要。”

面对美国的再次施压,中国政府表示,坚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总理强调,人民币币值没有低估,中国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反对各国相互指责、甚至使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一国的汇率升值。商务部也多次强调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性,称贸易顺差不是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中国拒绝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

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是政治、经济、外交的交织体,尤其是政治,占了主导地位。汇率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折射,近来美国对达赖访美和对售等问题的处理,已经破坏了中美之间的信任。中国不能以和美国对抗的两强态度,亦不能以一个弱者的姿态;要摆正心态,该争则争。因此,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应该保持稳定的态势。

他以“三段论”分析人民币升值过程。第一步是海外言论的“黑云压进”,接着就是第二步中美双方的口水仗,但是口水仗最激烈的时候并不是人民币升值的时候。等到第三步美国的“消毒”之后,人民币汇率才可能有更灵活的变动。所谓“消毒”,就是说美国在口水仗结束后,肯定要对其负面言论“消毒”,随即少提汇率问题,挽回自身正面形象。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任期间,人民币的加速升值过程就是如此。

一位资深投资者认为,中国政府现在反对人民币升值,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意义,待到外界压力变小,人民币升值或许会提上日程。他认为,人民币升值只是个时机问题。

Tips:家庭资产中的外汇不宜全换成人民币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首席外汇分析师赵蔚认为,由于我国当前的外汇政策还不允许个人自由兑换外币,对持有大量外汇现汇的家庭而言,是否全部变换成人民币应是一个慎重的决定,从长期而言,保持多币种的资产配置也提高了家庭整体资产的抗风险能力。所以关于结汇,投资者可根据自己家庭情况,将部分多余闲置外币兑换成人民币。

Tips:机构看人民币升值

高华证券认为,预计未来12个月内人民币兑美元将有5%的小幅升值,但政治等因素使得人民币升值的确切时间更加难以确定。

天相宏观研究组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在2010年下半年升值的预期比较强烈,我们认为4月底至5月前后是值得关注的升值启动点。目前NDF市场预期人民币升值约3%。

湘财证券认为,预计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在3%-5%之间,我们认为这一升幅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已是其可承受范围的上限。我们会重点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对行业造成的影响。

Tips:

人民币升值受益行业举例

房地产:值得注意的是,据日本、韩国经验统计,汇率的变动大体上是和房地产价格成正相关关系。中信建投首席宏观经济研究员魏凤春表示,由于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市场并换成人民币,对于房地产市场,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上升自然引起价格的上涨。通过持有房产,外资可享受房价上涨和汇率上升的双重收益。

人民币升值例2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率变革人民币二元难题

一、引言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话题早已不新鲜,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与日剧增,“人民币升值论”呼声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

上个月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人民币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也做出了规划,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拓宽使用渠道,提高收益水平。

如今,中国已从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并重新驶向高速发展的轨道。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测算2010年中国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

然而,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国通货膨胀率的高涨,今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轮番出台各种紧缩性货币政策,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20%,这是央行今年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前,中国人民银行于2月24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中国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5%的历史高位,是自2010年以来央行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面对内外经济的失衡,以及不断膨胀的国际舆论压力,人民币汇率外来走势意义非同一般。

二、人民币汇率变革历程

纵观历史,中国在变革人民币汇率制度上一直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开放至今,人民币汇率主要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变革。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

1994年: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从人民币汇率近五年的走势图可以看出,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处于不断的升值之中,到2008年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进入2010年后,随着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又开始呈上升的态势,截止到今年4月15日, 1美元可兑换6.5301元人民币,达到历史新高。

三、人民币二元难题

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美日等主要贸易国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是硬通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物价普遍上涨,面临通货膨胀的危险。这就产生了人民币的二元难题,即人民币对外面临升值的压力,但对内又面临货币贬值和长期通货膨胀的压力。

人民币的二元难题的产生根源是我国的汇率制度和利率制度,即人民币的二元结构造成的。二元结构是指人民币一方面肩负着维持汇率稳定和平抑国际收支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肩负着调控国家经济发展,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决定基础不能要考察对外部门,还应考虑对内部门。可以说,人民币的二元难题因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一体化造成的典型的米德冲突。一方面,外汇占款持续上升,央行很难通过政策工具进行冲销,回购本币以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一体化,因此以汇率调节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调整内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间丧失,内外均衡难以同时达到。

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以下就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四利四弊”进行详细的分析。

四大益处

第一,有条件的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在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的情况下, 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的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 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这样, 对于广大居民而言, 消费进口产品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对于一些企业而言, 如果其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 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 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 从而提升企业利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大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 那么人民币升值则不利于进口。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于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的积极影响是有条件的。

第二,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第四,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鉴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迅猛势头和日益增多的贸易顺差,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对此,简单地说“不”,看似振奋人心,实则于事无补。因为这会不断恶化我国和它们的关系,给我国对外经贸发展设置障碍。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急剧增加,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人民币适当升值,不仅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而且能够树立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四大弊处

第一,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其盈利水平与本外币的汇率水平密切联系。在出口产品国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本币相对于某一国际结算用外币升值的话,则意味着企业与以前相比出口换回的本币数量减少, 企业利润下降, 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 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 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 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 有的几乎为零, 面临着生存危机。

第二,失业压力会加大。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出口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而这些出口企业中, 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 这样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劳动者将面临着失业的压力。

第三,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的进入, 造成中央银行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 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 流动性过剩; 同时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其产生的“ 财富效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 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第四,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2010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8473.38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假如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可兑换货币升值10%,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五、结论

我们应该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对人民币的升值问题进行利弊的权衡。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人民币升值短期弊大于利,长期利大于弊。

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绝对是弊大于利的。当前,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确保我国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必要手段。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靠出口来拉动,且扩大内需也需要一个过程,贸然减少出口,大量的外向型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破产,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我国内部需求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前,外部需求依然会是支撑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重要动力。如果大幅调升人民币汇率,大多数出口之中小企业恐濒临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使刚复苏的经济再次陷入危机。而此次的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使汇率更具有弹性,也将使人民币在短期内不具备大幅升值的可能性。

从长期来看,如仍维持现状,保持汇率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受到较大损害;导致国内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导致相对价格扭曲,加重经济失衡程度等。

总体说来,在长期中中国保持一个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至关重要,而人民币的汇率管理要提倡三性:渐变性、内生性和可控性。中国保持一个弹性的汇率制度这不仅对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对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长期健康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在长期内,人民币在经济的可适度范围,小幅升值、弹性浮动将是利大于弊的。不过,在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有其必要性的。所以,在我国相关改革完成之前,名义汇率在短期内的大幅升值,不仅仅无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反倒可能带来许多无法应对的潜在风险。我国应顶住国外压力,加快汇率制度改革步伐,尽快建成更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驾驭好人民币升值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晓杰,高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6

[2]石磊. 美元贬值并不必然推动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J].国际金融, 2009;11

人民币升值例3

一、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对于日本、美国等其他国家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认为中国的低廉商品大量涌入别国,对其国内产品出口造成积压,欧美和日本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减小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二)内部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GDP在世界GDP所占份额日益上升,是人民币升值的一个根本原因。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国家,必然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出口产品大部分都是低附加值产品,而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二、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利润率

人民币升值后,如果我国商品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不变,人民币价格下降,尽管我国的出口将不会变化,但是企业的利润率会有所下降;如果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以外币标示饿的价格上升,出口将随之减少,企业利润下降。

(二)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改善贸易结构

人民币升值其产品的价格下降,相同的资金可以进口更多的资源,增加企业进口的原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进口增加虽然短期虽然会造成贸易逆差,但长期来看,人名币升值可能会促进产业升级、调整出口结构,为我国改善贸易结构,走向世界带来机遇。

(三)人民币升值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

虽然我国是出口贸易大国,但是出口产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很小一部分为高新技术产品,大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来自于加工贸易。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理论上,一个国家的汇率上升使该国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而外国商品的本币格下降,从而进口增加,出口减小,,本国出现贸易逆差,减少贸易顺差。此外,还可以调整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技术含量高产品代替生产附加值低的产品,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升值会提高我国相对外国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成本,等量外币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下降,所得的利润减少,从而使外商对我国的投资减少。如果在人民币升值之前,把外币换成人民币,投资者就会获得与升值幅度相应的收益。通过对股票和房地产的投资,不仅会获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还会获得增值收益。以投机为目的的流入资本,会导致出口贸易顺差被高估,加剧外部的不平衡。

五、人民币升值的调控

1.出口企业应该改变以前的做法,例:低劳动成本、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同时努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应该增强风险意识,能够更好的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人民币升值例4

尽管结束了与美元的挂钩,人民币的更快升值似乎在可见的未来不会发生。

在中国官方的立场上,为了避免强势人民币对中国出口(以及就业)的打击,升值必须在中方自行决定、逐步推进而且可控的情况下实施。而目前这种将人民币与一揽子货币挂钩的汇率管理措施,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银行能够灵活控制人民币升值过程而设计的,通过制造对美元汇率的双向波动来遏制投机者赌人民币升值的单向交易行为。

当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已经大幅缩小,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也进一步减轻之时,人民币的升值本应更早更快地启动,但这一进程的延迟令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平衡经常账户所付出的代价更大。而如今中国正面对着一个两难困境。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中国2009年度的出口增长比前一年下降了34%。在2010年前七个月,中国的贸易顺差为840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2%。这种大幅下降的局面令中国政府不敢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害怕可能对贸易平衡产生长远影响。

但中国人民银行也不敢持续买入美元。因为他们知道美国财政状况以及外部贸易平衡的迅速恶化可能诱发美国人用美元贬值的方式来减轻债务负担。人行买入得越多,未来中国国家财富的损失可能就越大。

对此,中国政府必须在保护出口部门和维护国家财富之间取得平衡。而政府所面对的两难困境在于国民会切实并迅速地感觉到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下降的影响,而中国外汇储备价值蒸发所导致的国家财富损失将由全社会来承担,且不会那么快被感受到。

此外,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特别是工资水平――已经实现了人民币的稳步走强,并在某种程度上减低了名义升值的需要。没错,商务部官员最近宣布希望能看到2010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但他们可能不太会用人民币升值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短期内人民币汇率都不会发生太大的波动――除非发生了某些重大事件。

与此同时,货币升值对贸易的影响作用不应被夸大。从2005年6月到2008年8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18.6%,兑美元则升值了16%。在2006年到2008年间,中国的年度出口增速达到了23.4%,超过进口增速19.7%。

影响贸易平衡的因素很多,汇率只是其中一个。对中国来说,全球需求所带来的收入效应比汇率所带来的价格效应大得多。中国贸易顺差自2008年年末开始的下降,主要来自于全球增长的放缓以及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如果人民币汇率可以浮动,是不是就能实现经常账户平衡?答案可能是否定的。随着人民币的快速升值,资本净流出可能增加,而日本在1985年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正是经历了这一幕。结果是,贸易支付差额将在某个汇率水平上达到均衡,但经常账户的顺差(虽然变得更小)依然会继续存在。

人民币升值例5

社会期许快速集中,自1994年起滋生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到2010年已如噗噗作响的高压锅。人民币汇率,已然成为横亘在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无法绕过的一道“卡夫丁峡谷”。

烫手的汇率

人民币升值的腾腾热气,主要由美欧堆柴煽火所致。

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多次参加国际性金融高峰会议后发现,欧美在反思金融风暴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线性共识:危机源于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失衡――消除危机根源在于国际贸易再平衡――先采取贸易保护主义_让人民币升值一揽子解决。

更让美国“恼火”的是,原本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大船绳索相连的人民币这条小船,在2008年金融海啸中重新锚住了美元这艘航空母舰。在随着美元同轨摆动中,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实现升值。这一方面使得中国继续对美国保持巨大的贸易顺差优势;另一方面,让美国汽车等产品相对于欧日这些竞争对手,在中国面前失去价格优势。

面对10%的失业率和日益临近的中期选举,美国国会议员们展开宣传机器,直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百分之二三十,正是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导致美国240万人失业。

议员舒默牵头组织130名两党议员,要求财政部4月15日点名汇率根本性失当的国家。

美国国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这个时机点,正是中国经济的敏感点,这令两国利益形成巨大冲突。

许维鸿认为,2010年中国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解决新增千万劳动力就业问题和4万亿元刺激政策是否形成坏账问题。

“这两个问题需要保持出口增长来最终解决,而上半年是出口关键时期。”西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表示。

“也就是说,最快也要6月份的外贸数据出来之后,再决定对人民币如何进行调整。”许维鸿判断。

美国的急躁和指责,引来中国的强硬反弹。中国商务部愤怒地表示“奉陪到底”。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教授直言,美国的压力进来后,使得我们原本要动的汇改没法动了。

美国高盛首席经济学家、“金砖四国之父”吉姆・奥尼尔也于4月1日撰文提醒,假如华盛顿当局和其他一些国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保持沉默,中国的决策层会更渴望通过引入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来纾解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通胀压力。

在经历强硬对峙的无谓消耗后,4月上旬,中美陡然变得和颜悦色。先是奥巴马政府宣布推迟决定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之后4月8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闪电访问北京。

方式的回转,是向市场基本面的回归。北京大学教授薛兆丰表示,汇率实质是一个市场买卖行为。经济波动本身无法避免,可选择的只是通过哪一种指标来反映这些波动而已。要么是物价波动,要么是汇率波动。汇率波动对做国际贸易的人不利,物价波动对靠存款过日子的人不利。“但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是基于操作便利的权衡,与什么啊、面子啊、阴谋论啊都没有关系。”

经济学家茅于轼进一步解释说,外汇是一种既要出售又要购进的商品,不存在损人利己的汇率,也不存在损己利人的汇率。

“这个时候双方只能是磋商。比如说可以给你一个说法,人民币不是控制不动,而是会保持一定灵活性。”王剑辉说。

随着5月底在北京举行的第二轮美中战略经济对话和6月底20国峰会的来临,人民币汇率的压力连绵不绝。目前,中国“金砖伙伴”印度和巴西也首次发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信号。《纽约时报》与《华尔街日报》分别称中国或将很快在汇率方面采取行动。

但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对操作手法提出了极其高难的要求:既要达到对美国国内政治有个心理安慰,又要防止经济上热钱进来埋伏。

灵活性的空间,依赖于对真实汇率的认知。迷乱的升值标准

人民币名义汇率是人民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目前,6.8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按照这个名义汇率来购买美元,进口企业觉得除了少数诸如大飞机之类的高精尖产品之外,其他几乎无论买什么回到国内都不合算。也就是说,在现行汇率制度下,中国人大部分是用不起美元的。中国2.4万亿美元的外储只能由央行及中司自己想办法在国际市场上保值增值。

一个均衡汇率的理想图景是,出口公司换回来的美元能够毫无障碍地卖给进口公司,进口公司愿意收购这些美元并全部用于进口,此时就意味着交换的彻底完成。

这个图景要求对汇率不进行强制干预,也不进行大量的外汇储存,而是让百姓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保存与兑换,这样的汇率才能使出口与进口达成平衡,此时的汇率才是真实的。

但人民币兑美元升到多少是合理的,这个问题却是歧见纷呈。或许在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之前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答案。

一个理论上的视角是,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测量购买力平价的一个简单而幽默的例子就是巨无霸指数。这个指标由于《经济学人》杂志的使用而闻名于世。《经济学人》杂志每半年将麦当劳在各国的分店中卖的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进行比较。在今年3月最新公布的“巨无霸指数”中,美国的巨无霸汉堡价格3.22美元,而在中国的巨无霸价格是1.41美元,约合人民币9.61元。《经济学人》据此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了56%,换句话说,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应该是1个美元兑3元人民币。

不过这种方式在统计学上具有欺骗性,例如可以通过精心选择所用的商品获得对某国有利或者不利的结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一度反问,中美汇率为什么不用汽车价格来进行比较,那可证明人民币真实汇率应该是1:20或1:30。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光表示,尽管很少有人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调整汇率,但还是普遍承认,从长期来看,汇率的走势与购买力平价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

考察人民币真实均衡汇率,还有“利率平价说”。该观点认为:两国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价约等于两国间利率差。其原因在于,当本国利率低于他国时,投资者为追求较高收益,会将资金调至他国。这使得他国货币因需求剧增而升值,投资者为避免可能遭受的汇率损失,会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同时卖出他国货币,买进本国货币,从而使得低利率国家货币远期汇率上升,高利率国家货币远期汇率下跌。这种情况会持续到两国收益相等时才会停止,此时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根据路透报价显示,经换算,目前美元在中国境内一年期利率高于美国境内2%左右,并有拉大趋势。若外汇管制放开,人民币汇率有2%的升值空间。

随着金融资产(股票和债券)贸易的迅速膨胀已使由商品和服务贸易产生的货币交易相形见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银行,在制定汇率政策或预测汇率变化时主要采用资产市场价格。

这种观点认为,驱使名义汇率升值的主要途径是全融市场预期的力量,而不是传统商品贸易盈余所带来的汇率升值压力。国际资本充分预期到人民币有可能大幅升值,自然会卖出外汇资产,买入人民币资产以图增值,同样导致外汇供给大增,人民币需求大增,面临升值的压力。

不同汇率决定理论的合理性,让中国陷于政策困境。从购买力平价角度,得到的是西方对中国的施压,从利率平价角度,考虑到加息对热钱涌进套利有刺激作用,中国对资产泡沫难采取重拳,从资产市场角度,国际资本的强悍投机性,令中国对资本项目管制不敢过于放开,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为此受阻。

对于上述审视人民币真实汇率的角度,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2007年曾撰文表示,从理论和实践看,最有说服力的均衡汇率应该是对应着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或动态平衡。

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易纲认为,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调整的最优路径为,从2007年的2622亿美元顺差,分三年,每年减少500亿美元,到2010年时将降至1000亿美元左右。

但2008、2009年的中国贸易顺差未得到易纲所希望的调整。显见,既有汇率制度并未促进贸易良性发展。

升值减压

虽然汇率决定理论各不相同,但所映射出来的人民币名义汇率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似已难有反对意见。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保守心态自然泛起。目前中国货币当局已积极采用零碎手段削减升值压力。

一是压制对人民币的需求。央行首先已于2007年取消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强制结售汇要求,将原有的结售汇制度改为自愿开设外汇账户、自愿拥有外汇、自愿买卖外汇。

但在人民币存在明显升值压力的前提下,公众手中的外汇已经成为烫手的山芋,只有及早结售汇脱手,才能有效避免汇兑损失。自愿结售制未能阻止外汇拥有者抛售外汇。

北京大学一位经济学者透露,央行正在酝酿出台控制结售汇制度,对结售汇行为采取强行限制。

其次,通过放松外汇管制,增加人民币海外供应和对美元的需求,舒缓人民币上升的压力。从去年开始,中央各层面鼓励海外投资把人民币推向国外,如增加个人出国购汇额度,允许私人财产汇出,允许社保资金境外投资等。

再次是,不让人民币汇率升值,但却提前让贸易顺差减少甚至出现逆差。海关总署4月10日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顺差为144.9亿美元,减少近八成,3月份当月逆差72.4亿美元。外贸逆差为6年来首次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从宏观整体来看,这些减压手段对升值压力仍杯水车薪。光表示,热钱滚滚,外汇供给仍不断增加,外汇供给方面的问题解决不了,要消除升值压力是困难的。

然而,顺差及外汇储备增加的大格局难以短暂扭转。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王建说,当下与我们同时代的资本主义不再是课本中那个“倒牛奶”的资本主义。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生产不足型的虚拟经济过程中,已进入商品贸易持续逆差格局。美国的日用消费品市场,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进口。

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出口产品因是价廉物美的生活必需品,欧美对此需求弹性很低。即便人民币适度升值,这些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也不会有多大变化,或者是也难以改变逆差。

此外,通过物价上涨转移汇率压力也已到临界点。

人民币的币值增长在真实产生,它不在名义汇率的升值上显示出来,便在物价上鼓出包来。为维持固定汇率,面对外贸企业和商业银行拼命大量卖出美元,央行只能买进。买进一个美元,央行支出618个基础人民币,乘数效应下,投放1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到了社会上就变成了4万多亿元。

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表示,目前,中国资产价格已呈现泡沫,管理已呈刻不容缓之势。这意味着,升值的内生性力量将更多从汇率之口冲出。

升值利弊混战

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巨大鸿沟,使得很少有人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后果心里有底。

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可以列出一大箩筐: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国内企业对境外投资能力加强、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减缓通胀压力等。

据中金公司测算,对中国的25个行业而言,如果人民币升值5%,只有5个行业的利润率会有所下降(最高下降1%),而有1g个行业的利润率将有所上升(最高上升2%)。其中石油加工和天然气生产行业、金属加工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和金属采矿行业的成本分别降低2%、1.3%和1%。对于外汇敞口较多的行业,如银行和保险业,也能从人民币升值中增加估值并进行海外扩张。至于研发投入较高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增强其购买外国技术的能力。

国外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比国内响亮。国际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呼吁“人民币升值一次到位将通胀转嫁出去”。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说,人民币升值有望避免房地产泡沫。人民币走强会提高普通中国人的购买力,同时还会提醒企业更多地按照本土市场的要求关注未来的投资和产能,而不是为了出口进行生产。

然而。升值的坏处同样也可以搜罗一筐升值将造成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倒闭或利润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大就业压力、外汇储备缩水。

商务部与出口行业协会最近进行了密集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调研测算。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测算,如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约占到中国出口总额六成的家电、汽车、手机等机电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显示,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出口利润普遍在5%左右,而规模以下企业毛利率就2%左右。日用陶瓷企业能承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在1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测试结果显示,目前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平均纯利润率在3%至5%,有的企业利润低于3%。汇率方面带来的损失是刚性亏损,无法通过与客户协商、改善供应链管理等方法消化。如果人民币升值1个百分点,企业利润也将减少1%。

机电商会的报告还认为,如果人民币汇率变动频繁,还将促使加工贸易占比逐步提高,并通过进口高端电子器件来替代自主品牌建设、技术创新。

在经济学家张五常看来,倘使人民币升值2%,企业就无利可图,那说明,这家企业其实早就应该倒闭,它此前所以还能盈利,并不是美国人给了它利润,而是全国人民通过通货膨胀养活了它。

背后的道理是,比如一件商品在国内的成本是0.8美元(把人民币折算成美元),卖得1美元。结汇以后,国内的人民币总量不是依据财富增长增加了0.2美元,而是1美元,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大大超出了实际财富的增长。这实质上就稀释了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由全社会承担。这是一种隐秘的通货膨胀。

不过张五常反对人民币大幅升值,他在最新著作《货币战略论》提到,这会是一个灾难性的发展:先进之邦把较为富有或有学识的炎黄子孙拉上去,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会把中国的劳苦大众拉下来,结果贫富两极化无可救药。

利弊的比较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为人民币币值低估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大大超过了升值可能增加失业而带来的机会成本。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被夸大了”,社科院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直言。

2009年底,张明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中国出口的短期收入弹性约为2.34,而短期价格弹性约为-0.65。这意味着决定中国出口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外需变动,而非人民币汇率变动;其次,在中国的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人民币升值在提高了最终出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降低了进口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成本,这意味着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在显著压缩成本的前提下通过降价来应对升值。

汇率弹性几何

“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大势所趋,人民币汇率弹性化宜早不宜晚。”张明的观点直截了当。

但如何升值,如何弹性化,各方争论得口水四溅。

理论上,人民币汇率机制演变有四条路径:一是恢复人民币兑美元在事实上的爬行,盯住汇率机制下的逐渐升值,就像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那样;二是―次性大幅度升值(例如10%~15%以上),使人民币与美元在一个高位上重新挂钩;三是真正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四是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

若汇率实行自由浮动,自然是人民币大幅上涨。但中国缺乏消化人民币大幅升值压力的能力。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仍较高,内需尚未有效扩大,在此状况下一次性大幅升高人民币汇率,将使绝大部分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濒临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更有甚者,在人民币升值言论甚嚣尘上之时,如果出现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趋势,会促使大量国际热钱借着资本项目监管漏洞,涌入中国资本市场,一旦热钱获利之后大幅流出,将使中国流动性失控。

此外,天量美元外汇储备的处理还没解决。

若采取第三条路径,人民币真正与“一篮子货币”挂钩,这是“联系汇率”的一般模式,意味着人民币的货币发行量就跟外币发行量钩死了。但人民币的国际接受程度不如欧元、美元,比拼只能给中国带来更多通胀。此外,目标货币容易被国际炒家串联操纵,压迫欧元升值以间接压迫人民币升值而图利。

第二种路径为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斌和光等人持有,主张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一次性升值10%,升值后的人民币汇率保持年波动率上下3%的自由浮动区间。此外,兴业银行研究部也大胆预期,2010年人民币会升值5%~10%。

一次性升值的依据是,能更好地减缓或消除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减少投机资本冲击,减缓通胀预期和现实的通胀水平,增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但这已被商务部等部门新近的外贸行业压力测试所不容。

西南证券研究员邵宇告诉记者,货币当局一直奉行“稳定为主、调节为辅”的管理浮动制,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民币汇率都将是实际目标导向的,在人民币真正走向自由兑换之前,其对美元汇率水平不会有太大的浮动。

就在人民币汇率依旧浓雾弥漫之际,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增添了三名新委员。一些专家和市场机构依据三位新委员的观点,分析中国将在不久后退出盯住汇率政策,转而采取“篮子、区间、爬行”的汇率形成机制。并进而预测,未来三个月内,中国政府很可能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每日上下波动区间从0.5%扩大至1%。假如一切运转良好,则这一波幅将进一步扩大到3%。

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答复记者时也提出了汇率目标区域制度,即确定汇率的中间点和一个波动范围。在初始阶段,波动范围可设窄一点,最后目标区域是正负3%。

但张五常认为,放开上下限的办法并不对,因为在人民币期货币值远高于现值的今天,人民币只会浮到上限,不会浮到下限。此外,以“一篮子外币”为锚,导致的浮动空间也相当小,没有想象的大。因为“篮子”里的一种外币兑人民币可以大跌,但如果其他外币跟着跌,首跌的外币就会升上来。整个“篮子”的外币一起跌,那么效果是兑人民币完全没有跌。

邵宇预计,在2010年与2011年间,人民币汇率出现的小幅政策性升值,水平不会低于6.45人民币/美元这个由换汇成本划定的基准。

人民币汇率调整取向狭小的幅度,深层原因是央行受制于多重任务。摆在中国央行面前的是,时而要稳住汇率,时而又要稳住物价,时而还要稳住就业。

而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历史表明,任务越多,表现越差劲;任务越单纯,表现越出色。解放货币政策难题

国际社会有一个共识: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能兼顾,只能牺牲其中之一而保证实现另外二者。

在资本自由流动大势所趋下,坚持固定汇率,不仅使中国丧失了灵活运用“汇率”这个战略手段,也使得中国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性。

基础货币的增长不是依据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数量安排的,而是被动地由外汇流入量所决定的。

此外,加息本来是为了抑制货币需求的利器。但在固定汇率下,利率变动对宏观需求的影响力在中国发生了逆转。其理由是,人民币利率越高,热钱的投机风险就越小,流入量就越多,相应导致中国央行从外汇占款项下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因此加息的结果反而变成了造成货币供给增多的因素。

易纲近期撰文强调,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不可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此,中国的问题是要在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之间做出选择,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要在稳定和效率之间进行权衡。从长远来看,资本自由流动和浮动的汇率制度将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要让货币政策摆脱被汇率政策“俘虏”的地位,需要央行精兵简政。

“央行就管一件事:本币币值的稳定。”张五常撰文说,所有货币主义者的共识是,一个负责任的中央银行,会把严格地控制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胀为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

在近20年间,张五常坚持不懈地提出,管住人民币价格的方法是,货币供应量应立刻以三十至一百种在市场上有清晰、即时成交价格的物品价格指数为锚,其他一切浮动。也只有这样,他国才没有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了。

人民币升值例6

剑拔弩张的美国

2010年1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要求人民币升值。时隔一个多月,3月12日,奥巴马发表演讲,再次呼吁中国依市场需求调整人民币汇率。同日,美国经济研究所举行了一场题为“汇率操纵,美国应如何回应”的人民币汇率研讨会。“研讨会观点一边倒,变成了人民币汇率‘批斗会’。”一名与会中国专家说。

美国纽约州参议员查尔斯・舒默也参加了“批斗会”,2005年,他第一次提出“舒默议案”威胁说“如果人民币不升值,那么所有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将被加征27.5%的汇率税”。会后数天,他公布升级版“舒默议案”,要求启动立法程序,再度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

“我认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人民币升值话题给予回应。他以2009年37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情况为依据,其中有16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是增长的。欧盟地区的出口总体下降20.3%,但是对中国的出口只下降1.53%,其中欧盟国家之一的德国对中国出口多达760亿欧元,刨历史最高。美国出口下降17%,然而对中国的出口仅下降0.22%。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成为欧美的重要出口市场。

认为,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世界经济极为困难的时期,人民币并没有贬值,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4.5%。在这期间,2009年。中国外贸出口下降了16%,但是进口只降低了11%,顺差减少了1020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中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起了促进作用。他强调说,人民币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月15日,由美国130名两党议员组成的团体敦促奥巴马政府立即采取行动,以解决中国“操纵汇率”的问题。议员们在致财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的一封信中表示:“不能低估中国操纵汇率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保持其汇率被低估相当于为中国企业提供补贴,并令与之竞争的外国企业处于不公平的劣势。”

议员们敦促商务部动用美国反补贴法应对中国的汇率操控,并要求美国财政部在4月15日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控国。虽然在奥巴马就职后不久,盖特纳曾宣布总统认为人民币汇率纵,但其一直拒绝正式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者的标签。该信函称,骆家辉应以汇率操纵为由,让商务部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关税。议员们表示,这些行动包含在一项全面计划之中。根据该计划,美国不但要对中国采取外交努力,而且还要联络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一同行动。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控国之后,美国财政部应同IMF和其它国家合作,就其汇率体制问题同中国进行协商。上述议员们还表示,若谈判无果,奥巴马政府应考虑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

中国商务部强硬回应,以中国有顺差、美国有逆差为依据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是没有道理而且毫无意义的。“贸易顺差问题不是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说,美国经济尚未恢复,并强调美国经济应当发展起来为依据指责人民币汇率是没有道理的。希望美国在克服危机影响、振兴经济的时候,应当成为自由贸易的倡导者而不是阻碍者,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而要求别国货币升值,这是利己主义的一种表现。中国也会进一步扩大从各个国家的进口,扩大内需和国内市场的成熟。把汇率问题政治化将无助于各方协调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共克时艰。

美国继续施压人民币升值。3月底,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题为《拿下中国》的文章中声称,鉴于中国通过低估人民币汇率维持贸易顺差,美国应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进而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附加关税,最终迫使人民币升值。

克鲁格曼在文中说,美国不乏逼迫他国升值货币的手段。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美国深陷越战泥潭,1971年8月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数月后德国、日本等国被迫升值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以换取美国取消附加税。1985年,美国基于相似的借口故伎重施,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对美元在随后的十多年间持续大幅升值。他还在文中强硬断言:美国不用怕中国抛售美元资产,因为如果美元因此贬值,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元资产将缩水,美国出口却会因此受益。

3月23日,美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所名为《中国不平等贸易导致工作岗位流失》的报告称,中国“操纵汇率”是导致美国对中国贸易长期出现逆差的重要原因,进而造成美国在过去8年里流失了2407Y个工作岗位。

这份报告把众多职业流失的重要原因归结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报告指,自中国在2001年进入WTO后,中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对美国出口长期保持了20%-30%高增长速度,双方贸易逆差迅速扩大。2008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从2001年的830亿美元升至创纪录的2680亿美元,2009年则回落至2260亿美元。

对于中美贸易逆差不断增大的现象,EPI报告认为,人民币汇率难辞其咎。报告指,当中国出口变得越来越多,人民币应该升值时,中国却保持一个低汇率水平;另外。中国为了进一步降低人民币币值,大量收购美元和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和债券。

报告认为,中国政府人为地让人民币被低估,实际上是在补贴中国出口。除非让人民币升值40%,并取消其他扭曲贸易的政策,否则美国贸易逆差和失业情况将愈演愈烈。

“温和低调”的盟友

美国正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大动干戈,打算给中国贴上所谓“汇率操纵国”的标签之际,与它携手并肩数年紧盯人民币汇率的传统盟友们却显得温和低调。

2003年起,中国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整体国力的快速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势不可挡。在此背景下,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随之升温。人民币汇率问题一时间成为外国政要来华访问时必谈的话题。

2003年2月,在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上,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提案要求,效仿1985年的日美《广场协议》让中国的人民币升值,从此点燃了一场长达数年的人民币汇率博弈。这场由日本率先挑起的人民币汇率争端,话题焦点是“人民币汇率存在严重低估,中国向国际市场大量倾销廉价产品,导致全球出现通缩紧

缩”,日本方面据此要求中国签署“广场协议”式的文件。随着日本经济出现了久违的复苏时,中国出口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日本已经不再高调谈论人民币的升值问题。有日本官员还表示,中国在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前,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称,有关国家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无助于国际贸易问题的解决。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在北京与国务院总理会晤时发表了类似观点:英国主张自由贸易,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不应向中方施压。

较之美国,欧盟国家的态度之所以相对缓和,一方面由于欧元汇率并不高,另一方面欧盟更愿意看到人民币汇率缓慢调整,而非急剧变动。由于受希腊债务危机拖累,欧元兑美元汇率自2009年11月以来已累计贬值约10%。对人民币的比价也相应走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欧盟对人民币升值的需要。

当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均处于艰难复苏的过程中,苦于内需不振,它们纷纷将推动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扩大出口上,压迫人民币升值无疑可以挤占中国的出口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打开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在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正是中国市场为欧盟出口提供了支撑,欧盟官方数据显示,欧盟去年除对中国出口增长4%外,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均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有所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欧盟所关心的不只是人民币汇率,还有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研究所所长让・皮萨尼费里指出,在人民币、美元和欧元三者的互动中,如果人民币不再紧盯美元开始升值,那么从经常项目账户来看欧元总体升值压力会得到缓解;但由此带来的一个可能后果是中国减持美元资产,增加欧元资产的比重,那么从金融账户来看欧元又将面临升值压力,两相抵消,说不定还会加剧欧元对美元升值。皮萨尼一费里说,正因为如此,欧盟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态度模糊。他认为,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于欧元的影响将取决于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幅度和节奏。因此欧盟主张人民币汇率改革要渐进,以免引发欧元急剧升值。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与美国在策略上有所区别,但欧盟打着后危机时代调整全球经济失衡的旗号,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愿望也比较明显。

最近几年,欧盟多次派出由欧元集团主席、欧洲央行行长和欧盟委员会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组成的所谓欧元“三驾马车”访华,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在2009年11月于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上,欧盟就此施压未果。按照计划,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4月底率代表团访问中国。这是旨在强化欧盟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的《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新组成的欧盟委员会首次访华。欧盟委员会代表德古特透露。在随代表团访华时,他将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立场。说服中国认识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做贡献也符合中国利益。“人民币被低估,使中国的出口更具有竞争力,我希望北京在未来几个月接受人民币升值。”

联合国贸发会报告称,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的做法无助于解决全球贸易和经济失衡问题。’全球另两大更具影响力的政府间金融组织的立场则迥异。世界银行17日中国经济季报重申,人民币应考虑升值。同一天,IMF总裁卡恩在欧洲议会下属的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会上发表演讲时再度强调,人民币在很大程度上仍被低估。此前卡恩曾预计,人民币可能于未来数月升值。

没有终止的博弈

3月22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面对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针对中国很可能被列为货币汇率的操纵国”的提问,国家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直陈中国政府对于汇率以及贸易问题的一贯立场――人民币汇率没有低估,并且一国货币升值对调节贸易作用有限。“美国已经把这个问题政治化了,这本来是一个经济问题,汇率是一个国家内的问题,而不是两个国家之间所讨论的问题。”陈德铭表示,如果汇率影响到了贸易,那么应该从多方面角度来衡量。

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境外代表时,针对当前中国面对的一些发展问题表达看法,有意识传达出信号:一方面间接呼吁美国不要在贸易和货币问题上采取对抗姿态,另一方面暗示具体问题的分歧不会妨碍中美关系向前迈进。面对美国政界要求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未点名美国的情况下指出,此时需要的是“冷静和清醒”。他呼吁“世界上所有负责任的国家,世界上所有有良知的企业,都不要打贸易战和货币战。因为那对应对困难于事无补,反而消耗合力。现在需要的是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相互合作。”

中美为汇率、贸易唇枪舌战之际,中国的外贸3月份出现了72.4亿美元的逆差,终止了从2004年5月开始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事实上,自2009年10月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呈逐月减少的态势,当年lO月份贸易顺差为240亿美元,11月份为191亿美元,12月份为184亿美元,2010年1月份降至142亿美元,2月份则跌至76亿美元,两月总顺差额同比下降50.4%。此外,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顺差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将近八成。

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说,由于中国贸易结构中的外商投资加加工贸易是产生顺差的主要原因,长久来看中国对外贸易还以顺差为主,这种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随着进口的需求高于出口,中国顺差规模将逐步缩减,对外贸易更加平衡。

3月24~26日,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率团访美,在这3天的时间里,中方旨在与美方探讨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分析指出,预料中方此次将就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问题等与美方交涉,可以视为中国启动的新一轮贸易外交,钟山此次访美是中美就经贸问题新一轮谈话的开始。

钟山分别与美国商务部、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国际贸易委员会、国务院、财政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会谈,并会见部分美国国会议员。访问期间,还就中美贸易平衡、贸易摩擦以及与贸易相关的其他问题与美方进行沟通、磋商和交涉,增进相互理解,力争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彼此关注,化解经贸摩擦。

正当外界期待中美之间人民币争端,将有望通过对话解决时,美国纽约州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和共和党参议员葛兰姆,又发表观点称,将推动美国国会尽快采取行动,对促使人民币升值的两党议案进行投票。其中舒默还明确表示,他将敦促国会在“5月前就上述议案进行投票”,不论奥巴马政府是否在4月15日的财政部报告中正式将中国归入汇率操纵国。“5月前”这一时间点,也早于将在5月下旬进行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24日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听证会,会上有经济学家指出,上述做法不仅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问题,而且将损害美国的长期利益。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经济学家菲利普・列维当日出席听证会时指出,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采取单方面措施,如给中国贴上“货币操纵国”的标签、对中国实施惩罚性关税

等,这样的做法将引起一些负面的政治反应。而依靠多边外交途径解决贸易问题才符合美国的长期利益。

列维认为,在美国经济历经严重衰退、面临高失业率的情况下,政府或许难以坚持长期目标,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政府保持“长远眼光”十分必要。他说,美国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鼓励中国更多参与国际金融体系并承担相应责任,二是采取激进做法,使国际金融体系面临分崩离析的风险。很多目前讨论的政策貌似对美国有利,实际上却会损害美国的利益。美国应该显示更多的耐心,继续通过多边外交方式争取最大的利益。

在3月24日的听证会上,部分国会议员和学者继续指控中国为促进出口和经济增长长期低估人民币币值。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管伯格斯坦声称,人民币币值至少被低估25%至40%,但他并未列举这一论断的依据。

听证会上,有议员对美国采取过度“激进”政策可能引发贸易战和货币战表示担忧。与伯格斯坦一样支持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的经济学家弗格森,要求美国政府在有关问题上格外谨慎,防止在全球引起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令各国竞相贬值货币。

他还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在全球经济复苏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在目前全球经济尚未完全走出低谷的情况下,过度打压中国可能“扼杀”复苏势头,结果将给全世界带来更大的危机。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华盛顿发表的一次演讲中说,人民币升值并非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良方。钟山强调,中方认为不仅应当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也应保持美元货币政策的基本稳定。钟山呼吁美方和各国携手,维护公平自由的贸易环境,共同做大国际贸易的“蛋糕”。他警告,如果只想扩大自己的出口,同时打压其他国家的出口,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害人害己。

趁着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正在华盛顿访问的时机,白宫发出了迄今为止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最明确的信号:美国不能强迫中国改变其汇率政策。美国财长盖特纳在接受美国电视媒体采访时发表的上述言论,也与部分美国议员和学者近日在人民币问题上发出的“噪音”形成鲜明对照。作为美国政府在汇率政策方面的“一号人物”,盖特纳表示,他并不担心美国会与中国发生贸易战。

4月7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6.8259,人民币汇率创下10个月新高。此后两天出现小幅调整,人民币汇率仍未走出6.82的水平线。年初以来,美元中间价已连创去年以来的新高。此前一天,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人民币兑美元6个月期报价创下2008年8月以来高点,一年期人民币买入价收于6.6311,这显示海外引发对于中方或将允许人民币升值的猜想,海外机构推升人民币NDF报价。

4月8日,刚刚结束访问印度的美国财长盖特纳“出乎意料”地出现在北京,同国务院副总理进行会谈。除了会同商谈汇率问题。即将在5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预料也会成为两人会谈的话题。和盖特纳分别领导两国对话的经济部分。

国家主席应邀于4月12日至13日,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会议内容却“调转炮口”到汇率问题上。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国家主席重申“为了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中国应该试试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时,的回应则是,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就业问题。“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但是“需要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统筹加以考虑,尤其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

美国当地时间4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在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时,发表了被外界视作其迄今针对人民币的最强硬言论。他表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美国应该继续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但伯南克不赞同纽约州参议员查尔斯・舒默主张的“国会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议案”的解决方法。美国财政部原定15日认定中国是否涉嫌操纵汇率,但这一计划随着中美关系近期的回暖而被推迟。

伯南克说:“人民币汇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应该继续朝向更灵活汇率制度的方向向中国施压。灵活的汇率制度能够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问题。除了放松汇率管制,他们还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以此创建内需型经济。”

同一天的IMF半年度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也建议,中国等拥有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能够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顺差,包括重新对本国货币估值、扩大内需及建设更成熟的金融市场等。报告指出,如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政策部署,这些措施不会阻碍经济增长。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金砖四国”一词的首创者吉姆・奥尼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指出,提高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在巴西举行的BRIC峰会将讨论在四国间推动本币贸易的议题,如果人民币汇率不灵活,四国本币贸易无从谈起。”

人民币升值例7

人民币升值是减少全球不平衡进程的一部分,但人民币升值这个行为本身只能解决整个问题的一小部分。

对中国来说,时机很重要。升值人民币,同时采取包括放宽利率、增加工人工资等其他措施来帮助重新平衡中国扭曲的国内经济,都是推动中国经济朝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的一部分,但这些进程不会一夜之间发生。

全球贸易大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现在看来越来越有可能。华盛顿必须认识到,人民币问题只是造成美国国内经济不平衡的一小部分原因。美国政府真正需要做的是一些困难的经济选择,迫使美国人减少消费,增加投资。美国政府还必须明白,对中国来说,只有逐步的调整才是可以接受的。中国则必须认识到其国内工业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失业有严重的不利影响,它的贸易伙伴们对其可以有理论充分的投诉,并且它们对中国的反应愈加失望。当中国还是个很小的经济体时,它可以这样行事,但是作为如此庞大的经济体,并有着史无先例的巨大贸易盈余,却还要求一个小国的行事特权,就未免有些不负责任了。

摘编于2009年第12期 总第85期

汇率问题的第三条路

如果中国能在产业政策上放开手脚,那它在允许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也会直接促进制造业。这样一来,对工业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便会从国外消费者转移至国内消费者。

中国的货币低估及巨额贸易顺差对世界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可能引发美国及欧洲保护主义的强硬反击,同时影响发展中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复苏。如果任其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将摩擦不断。但解决办法绝非某些专家所说的那么简单。

许多官员和专家都声称人民币升值符合中国自身利益。他们说,归根结底,中国经济无法继续依靠外需和出口来保持快速增长;他们还说,总体仍贫穷的国内消费者只要多消费少储蓄就能改善生活。于是在他们眼中,中国的决策者就立马沦为十恶不赦的货币操纵者,不但是非不分,简直损人又害己。

然而事实上,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带来严重打击。中国历来都采取“推进工业化”这一简单有效的发展模式。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中国为此实行了多种政策手段。高关税、直接补贴、外资企业国内含量要求,投资鼓励机制及其他众多产业政策都能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然而,入世后中国运用这些传统政策手段时不免捉襟见肘。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关税大幅下跌,其他诱导机制也一一取消。现在货币低估已成为最重要的替代方案。

从竞争性货币中获益的不只是中国。对所有发展中国家而言,货币低估都是经济增长的强效推进剂。或许是中国经济的农业传统领域与现代工业部门之间生产力差距过大,这种促进关系在中国尤为明显。

货币低估与传统的产业政策不同,问题在于它将演变成贸易差额:一方面为贸易生产提供补贴(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却征收国内消费税(偶尔为之,但不足取)。事实上,中国近十年前一直保持的经常账户适度失衡从2001年开始便大幅加剧――而那年正值中国加入WTO。

WTO规则在产业政策方面对中国进行了诸多限制,那么人民币一旦升值,中国将为经济发展付出多大代价?据我粗略估计,结果将是立刻达到均衡。汇率上升25%――约与眼下人民币低估幅度相当――将至少减少中国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即便从中国超常的增长态势来看,其影响也是巨大的。

最重要的是,如此程度的经济放缓将使中国无法达到8%的经济增长目标,而这似乎是中国领导层眼中避免社会动荡的必要条件。8%这个数字到底如何得出仍不得而知,许多专家认为中国社会政治在低得多的增长率前依然能应付自如。但即便不考虑政治意涵,这台有史以来最强劲的扶贫引擎一旦大幅降速,也将是悲剧性的。

而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中国保持货币低估,则要面对全球宏观经济重大失衡以及美国等其他国家强烈的政治对抗;如果提高汇率,面临增长放缓以及国内政治社会不安,后果可能会超出倡导者的预计。

于是我们只剩下第三条路:重写WTO规则。如果中国能在产业政策上放开手脚,那它在允许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也会直接促进制造业。这样一来,对工业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便会从国外消费者转移至国内消费者。

虽然无法面面俱到,但别无他法。产业政策的巨大优势在于改善结构促进增长的同时避免累积贸易顺差。要想调和中国工业化的不断需求与世界经济较小经常账户失衡要求之间的矛盾,这是唯一的出路。

摘编于2010年第1期 总第86期

升值前夜

中国政府没有太多的时间犹豫了,2010年3月初,有消息称中国商务部、工信部正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人民币压力测试。至3月中旬又传出财政部派出调研组赴广东、浙江、江苏及上海进行范围更广的人民币汇率压力测试的说法。

事实上,中国国内对于应该怎样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还缺乏共识,这让中国的汇率决策变得更加复杂。简单地让人民币自由浮动,或让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都不在考虑之列,因为这会对出口商造成沉重打击。所以,2005年7月,中国选择了一种让人民币渐进升值的政策。时至今日,中国依然没有一揽子解决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走向他国的大方略。

人民币升值例8

但是,人民币并非解决当前全球经济问题的关键。中国经济虽然增长迅猛,但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球总GDP的约3.5%;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虽在扩大,但依然只占全球贸易总额的约5%。正如许多西方经济界人士所指出的,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和复苏乏力与人民币汇率没有必然联系,而应归于它们的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西方国家将自身经济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过低,显然是不公平的。逼迫人民币升值表明他们不愿为自身经济存在的问题承担责任,而是将中国当做替罪羊。

人民币升值例9

快速增长是短周期现象

200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劳动生产效率快速增长,依据笔者对数据的解读,这是一个短周期现象。就是在经济周期从底部向上恢复的过程之中,由于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快速提升,同时就业又没有同步放大,在这个背景下,所计算出来的劳动生产效率就会有快速的增长,但是这个增长本身是不可持续的。

等到经济周期恢复到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以后,随着就业开始逐步扩大,这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基本上就会停下来,所以目前我们看到的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在周期性恢复的早期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周期现象,很难理解为它如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样,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趋势。

美元汇率反弹非系统性反转

如果劳动生产效率的恢复是周期性的话,美元汇率在前一段时间的反弹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所呈现出来的周期性恢复。因为美国经济比市场预期恢复得更快,所以带动了美元汇率在一段时间之内快速走高。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接近40年的时间来看,美元汇率本身只有两个半周期,而美国经济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周期显然要更多。这说明从美元汇率长期趋势来看,短周期的因素对它的影响是可以基本忽略的,而影响美元汇率长周期的因素实际上是剔除短周期因素以后的结构性的劳动生产效率的快慢。另外当然还有货币政策的影响,即货币供应的总体松紧程度。从这些因素来看的话,认为美元汇率系统性的反转,证据并不非常充分。

人民币升值压力依旧

涉及到人民币汇率问题,我们同意这样一个看法,大概从2008年以来、至少是2009年三季度以来,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至少在非常低端的市场上,工资正在呈现非常快速的增长,并且这种工资快速增长在2010年以来很可能在加速。我们并不认为同期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有同样快速的增长。

实际上,我们倾向于认为在这段时间,中国的一部分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明显被削弱。从3月的数据来看,低端产品的出口增长出现了很大滑坡,轻工业用电量出现非常大的收缩。另外,在中国沿海地区用工荒已经到了相当紧张的程度,企业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接长期订单,也没有足够的把握能以比较合适的工资招到足够多的工人。这些草根层面的证据清楚地表明,工资快速的增长正在对中国一部分出口行业的竞争力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即使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名义汇率不升值,人民币自身的实际有效汇率也在快速升值。所以从中期来看,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这样的判断可能是不成立的。但是,如果我们从短期的角度来看问题,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的原因,不排除人民币汇率在未来3到6个月会与美元脱钩,并重新缓步升值。

关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判断,我们一直以来倾向的看法是中国政府在对美外交问题上一般不结城下之盟。但是容易注意到近来中美关系表面上的缓和,以及美国财政部推迟汇率评估报告。这可能显示,关起门来以后中美的双边磋商应该非常密集,中国政府目前所承受的压力可能空前的大。看起来政府对汇率政策进行调整,所需要等待和选择的主要是时机,这也许会在3个月之内,应该不会拖到2010年年底。

人民币升值例10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国际化 相互关系

一、人民币升值

何为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也就是在国际市场上,花同样的钱可以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在国内市场上并不明显。

以上数据表明,自2005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人民币不断升值,尤其是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那么,是什么原因迫使人民币不断升值呢?

第一,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必然随着经济增长、综合国力的提高而成为坚挺货币。人民币的强势流通,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导致了人们对人民币的过度需求,人民币不得不面临升值压力。第二,国际“热钱”的不断流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国外投资者到国内投资办厂。全球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面临着低增长和通货紧缩,而中国经受住了危机考验,经济发展呈现高增长、低通胀态势,这使外国投资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国,追逐高利润,使得人民币面临升值预期。第三,美元不断贬值带来的压力。布雷顿深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动摇,由强走弱;相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此为依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上升,日渐走强,促使人民币升值。第四,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的长期高额增长,支持着人民币升值预期。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毫无疑问,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最直接也最重要。升值有利于扩大进口,同时也会抑制出口。由于升值对我过经济的影响普遍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比如,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国际经济、本国财政收入等,这里就不再阐述。

二、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提出,在强烈呼吁国际货币格局变革的今天,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世界的焦热点。

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发挥计价、结算、价值储藏等职能,是国内职能向国外职能的拓展。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个课题被提上国际议程,是有其原因的?

第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综合国力、国际经济地位不断上升,2010年末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促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不断上升,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第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雄厚的外汇储备,良好的财政状况和低负债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经济支撑和信誉保证。第三,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发展,人民币可用于直接结算、计价的范围扩大,比如在亚洲很多国家尤其是东盟一些国家都很愿意使用人民币。我们签订很多的双边的、多边的贸易协议,这种协议不使用美元,而是用人民币来进行结算计价。由此,人民币已享有“第二美元”、“小美元”之称,有些国家甚至把人民币作为第二国际储备货币。第四,遭受金融危机后,美元不断贬值,出现了美元霸权地位可能丧失的论断,大多国家也有放弃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趋势,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契机。第五,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并深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永恒主题,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尽管如此,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人民币国际化不满足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首要基本条件,即可自由兑换,虽然我国已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未完全实现,也就是人民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自由兑换仍存在障碍;其次,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由国际货币市场决定的,即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必须实际有效,币值稳定坚挺,达到一个均衡的水平;第三,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还必须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作支撑。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开放、不够发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就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一个地区、区域、世界的长期发展过程。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后,对我国的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可以促使人民币以各种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融资与投资;可以拓展我国宏观调控的空间,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拓宽了本币金融市场在广度、深度方面的潜在空间,使本国金融机构从中获取更多的相对优势;还可以取得一定的铸币税收入,即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可以降低汇价风险,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和外汇储备结构调整。然而,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 中国政府或多或少将承担一部分平抑世界经济波动的责任,这就会影响货币当局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三、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分析

从以上对人民币升值与国际化分方面的介绍与分析中,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及国际经济地位不断上升的必然结果;它们或多或少都与美元贬值及其国际货币地位不断下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除此之外,与西方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等方面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然而,这些关系都是显而易见的,或者说是不用花多少工夫就能得出的,这里,我将主要分析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国际化在效果(影响)方面存在着什么关系?

一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也就是分歧。比如说在出口方面,人民币升值,出口导向型行业将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我国商品原有竞争优势的减弱,从而抑制我国商品的出口,对我国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当然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于我国这样一样出口大国,负面影响是主要的);而人民币国际化对出口的影响却与升值背道而驰,人民币的国际化,促使在国际商品、贸易交易过程中在很大程度可直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或者支付,也可进行计价、投资,这样就减轻了出口的负担,即厂商的成本降低,就算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厂商也是愿意出口,即人民币国际化会促使国内产品出口。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与国际化的效果是相反的。但是,这种对立的关系仅仅是次要的,对立的程度远小于统一的程度。

另一方面,它们是统一的,即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则是最主要的,最具指导意义的。

首先,人民币升值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升值后,就代表着需要更多的人民币投入流通领域,即货币供给量在其需求上升的情况下必须增加,达到货币均衡,抑制通货膨胀预期。具体表现在:一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更值钱了,这样就会增强企业的跨国并购能力,提高国内外居民的消费欲望,促使其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从而加速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二是随着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办厂的数量不断增加,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一些生产力过剩但又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或者行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和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就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找寻出路,进行投资。如此,升值就会促使其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从而进一步增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数量,间接带动国内产结构的升级;第三,人民币升值,说明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也就是有着良好的货币信誉。近年来,人民币币值稳定且坚挺,它一般不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相对于其它货币,如美元、日元,人民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能够保值,持有更安全,为国内外大量投融资者、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所青睐。这些都促进了人民币发挥其世界货币的职能。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导致人民币不断升值,而这种效应将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消失。人民币要加快国际化进程,其升值预期难以削减。原因在于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人民币币值稳定坚挺,反映市场均衡汇率。当前,我国资本项目虽然渐进地实行可自由兑换,但实际上仍处在管制下,而在资本管制下的汇率水平与真实汇率水平相差较大。根据大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当前人民币汇率水平高于均衡汇率水平,这就导致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将长期存在。然而,当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将缩小,甚至为零,也许就如美元一样,但绝不会重蹈美元的覆辙。

总之,人民币升值可以促使人民币贸易职能、投资职能和储备货币职能的实现,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利于人民币币值稳定,反映市场均衡汇率,推进我国贸易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伏安,林衫.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现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选择.金融研究.2009.

[2]王东.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国际化问题分析.开放导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