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新财务审计模板(10篇)

时间:2024-04-18 16:13:20

高新财务审计

高新财务审计例1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1.高校内部审计的概念

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是指负责高校内部审计的专职人员,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定期,定量的审核检查,并对检查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以确保其资料的合规性,并针对审计活动出具相关审计报告。高校设立的内部审计单位一定要具有独立性,这样才能良好的起到监督学校经济活动合法性的作用。

2.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

由于高校自身的经营性质,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财务预决算的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四个方面的内容收入审计主要是对高校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审计,审核内容主要是看有没有合规票据,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是否设立专用资金户等等。

支出审计主要是对高校支出的经费进行审计,审核是否存在乱开支的现象,是否存在挪用专用资金的现象,是否存在购买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等等。

财务预算的审计,主要是对高校经费预算进行审计,主要审核高校是否存在经费超出预算的状况。通常每个高校都会设定经费预算标准,不经批准不得超出该标准。

经济责任的审计主要是针对离任责任主体的审计,主要审计离任前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新制度内容分析

对比新旧会计制度,我们不难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在会计主体,会计师职责,资产管理,负债风险控制,财务监管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明确和调整,这就使得高校财务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第一,会计计量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营业税改增值税,高校的计税依据,计税方法,以及税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的税负,从而影响高校的经营活动。此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高校的会计计量更加真实可靠,更能准确的反应高校的资金运转情况。

第二,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的会计核算方法更加明确细化。如新会计制度下,适当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并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相应的核算,弥补了旧会计制度下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现状(因为旧会计制度下不计提折旧)。此外还细化了会计核算科目,如累计折旧,高校会计核算还新增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内容的核算,并新增行政管理支出等会计科目,使得高校会计核算更加细化。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分析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类别,审计内容,审计职能三方面的影响,下边我们将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审计类别

根据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高校内部审计的类别可以分为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财务预算审计以及经济责任的审计。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下,由于新增政府收支,国库集中支付等内容,相应的审计内容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强调了财务预算审计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对于预算的收入,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把关,并根据新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审计也纳入到相关的流程中,以确保审计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审计报告的范围应该相应的进行扩充,除了对原有审计内容进行评价以外,对于高校的效益,风险等也要作出相应的评估。

2.审计内容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收支内容更加细化,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收支方面审核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新财务会计制度进行逐条审核,如审核财政补助收入,科研教育收入,经营收入等等,以确保账目的规范性,合理性。对于高校的支出,要区分经营支出和事业支出,其中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支出又包括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以及离退休支出五个部分,进行审计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其相关内容。对于年末的结余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以防止账实不符的情况。而对于一些其他的支出,如对外捐赠,转让,报废等行为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审计,以防止出现乱支出的现状。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另一审计重点就是对于资产的审计,重点审计资产的折旧,即固定资产折旧归于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的折旧归于累计摊销。

3.审计职能

旧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对高校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相应的监督,从而提高高校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促进高校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旧会计制度下强调的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但是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于审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强调审计职能的防范性,它要求相关审计部门进行角色的转换,即由原来的监督职能向管理职能进行转变,不是仅仅督促高校部门的活动,而是引导高校进行正确的决策。这就要求高校审计要建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以及风险防范制度,在内部审计的程序上加以控制,进而做到为高校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高校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将高校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审计工作,是每个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它不但可以起到监督企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的作用,还能帮助企事业单位防范风险。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会计制度,审计工作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含义。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时代已经到来,高校相关财务部门应该仔细领会新会计制度的宗旨,结合各高校自身的情况,适时调整自身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审计流程等等,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作用。

参考文献:

高新财务审计例2

2013年1月1日起,由财政部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制度兼顾了财务、预算、资产等管理的需要,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新制度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对高校内部审计产生重大影响,也必将对处于转型时期的高校内部审计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新制度的特点分析

(一)高校财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明确了高校的教育补偿机制,财政部门对高校在预算拨款资金的使用方面日益注重绩效考核和评估,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可以准确地反映高校的资产负债状况及项目运行成本,反映高校的资金运行全貌。

(二)加强了预决算管理

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全口径综合预算。另外新制度把基建会计纳入统一核算,提高了高校预算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三)固定资产计量标准提高与计提折旧,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新制度使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不再背离,使之更加符合实际。

(四)严格限定对外投资经营活动

新制度规定,高校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明确了教育与经营分开,规避了高校投资的风险性。

(五)突出了财务监督的重要性

专设“财务监督”一章,关注高校的资产变动状况和资金使用效率,将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分开核算,增加对财政资金的掌握,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为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必然选择构建良好环境。

(六)重视防范财务风险和绩效评估,财务报表体系多元化

财务报表的结构更加透明,更简洁地反映高校的财务变化状况,有利于减少内部审计工作量,发挥内审的审查作用。

二、新制度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实践应把握的重点

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开展效益和管理审计,评价内部控制质量和管理水平,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定位服务导向型,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既要行使监督评价与鉴定的职能,又要行使咨询控制的职能,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高校开展内部审计拓展业务范围,推进组织内控制度建设,开展效益管理审计及内控风险审计等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开展效益审计

从某种意义上讲,效益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的延伸,积极开展以提高办学效率为目的的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是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一个有效渠道。高校如何增加办学经费和建设资金,如何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效率最高效益最佳的地方,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1.新制度的实施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政策依据。因原制度在预算执行结果、财务风险防范、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缺少相关规定,给审计工作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比如新制度实施前高校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运用固定资产经营补充教育经费的现象,在实行新制度后都能真实完整地得到反映,新制度的修订适应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将高校教学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收入与费用分开核算,基建会计并入高校会计进行核算,这些变化将高校所有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反映,为核算生均成本、人均费用比率、人均经费收入等指标提供了政策依据。

2.高校应根据新制度的精神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确定教育成本,加强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旧制度无法正确估算的教育成本,新制度在这方面作了很大调整,将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中,像资产损耗、费用折旧等,都是对高校收支多元化的正确处理,对高校教育成本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比如在支出管理基础上,将与效益相关的费用,利用权责发生制归集分配,按专业、学生层次分类核算,通过纵向或横向比较促进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内审人员应与学校各成本中心和资产部门加强沟通,逐步细化成本核算,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具有教育特色的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

3.加强对人财物资源配置方向的效益审计。人员经费、专项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等是学校资源配置的重点方向,在这些领域普遍存在资源浪费、资金效益不高的问题,因此将这些领域作为高校效益审计的内容能够取得明显效果。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效益审计:一是开展预算效益审计,以零基预算为基础,强调预算激励机制,强调项目的绩效考核机制,这些变化要求审计工作全面分析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为学校决策和管理提供建设性、前瞻性的信息服务。二是围绕重点资金、重点项目进行审计,例如:设备采购、科研资金、基本建设资金等,这些项目在保证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加快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及合理性难以界定,如果管理控制不到位,就会出现效益低下、浪费甚至腐败的问题,加强对这些项目的审计尤显重要。

目前湖北多数高校仍然处在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的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应该在继续做好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思路,有选择性地在一些项目上增加效益审计的分量,将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效益和管理上来。同时高校应借鉴政府效益审计经验,结合政府审计的3E目标,积极开展高校效益审计理论研究,提出开展效益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探索符合高校特点的效益评价准则和指标体系,推进审计成果的运用,发挥效益审计的效用。

(二)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

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确保高校组织管理规范化和防范风险的基础。内部控制审计一直是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业务,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大多还停留在内控测评阶段,还没有普遍开展基于高校业务管理、增强高校风险防控、保证高校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的内部审计。新制度明确要求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更侧重高校自身财务情况的审查,一方面起到了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优化了内部控制的审计环境,另一方面推动了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为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制度依据。这些变化要求:(1)审计工作将审查的重点落脚到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管理,而非单纯的数字汇总汇报。(2)推进内部审计开展集约式规模审计,由内审部门牵头,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监督资源,发动纪检监察、财务、人事、基建等多个部门参与到联合审计小组,由被动防御向主动积极控制为主转变。(3)开展灵活多样的内部控制审计,从形式上既可以开展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也可以与其他审计业务相结合,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等业务结合,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基于高校目前审计部门任务重、人员少的现状,可以开展一些专题的内部控制审计,如开展规章制度建设情况的专项审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专项审计,针对二级学院内部控制的专项审计等。总之,通过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建立完善资金的使用与约束机制,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地使用各种手段,提高经营效果和效率。

现代内部审计在经历了财务导向――业务导向――管理导向等3个阶段后进入了风险导向阶段,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以组织的整体风险评估作为目的,更加重视审计的事前规划,一是审计工作重心前移,及早确认风险,二是审计关口前移,使内部审计由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事中和事前审计相结合。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新制度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能够有效地解决原会计制度无法突破的瓶颈问题。例如,新制度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确保任职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更为准确、客观地反映出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的财务状况。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后,审计人员以“虚提”折旧和摊销后的资产,评价经济责任人任期内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应该比较客观。1.建立风险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向以管理审计为主,以离任审计转向任期内审计,由事后的评价转向事前的预测和始终的控制,将是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实务的发展方向。2.拓展审计方法,采用账目审计与账外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系会议制度,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等,客观地评价负责人的经济责任。3.正确处理和运用审计成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之成为干部使用、监督、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努力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

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不仅仅停留在对过去业绩的评价,更是在推动高校内部控制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方面不断发挥作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客观评价高校领导的任期责任,进一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不断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重大事项的科学民主决策。

(四)推进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

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推进从单纯的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向建设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竣工及决算的全过程审计转变,加大基建修缮审计中内部控制审计的分量,对各阶段的管理情况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实现建设资金效益最大化。新制度规定基建并入学校大账,消除了多个会计主体,消除了基建贷款本金利息的分渠道核算现象,消除了基建完工固定资产长期不结转的现象,这一系列改变都将对全过程审计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转型过程中应运而生,其成功实践又进一步促进高校内部审计转型。

(五)开展后续审计和推行审计公示制度

后续审计是内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建立后续审计制度是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的一种新思路。在后续审计中,审计人员对被审计部门采取纠正落实后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分析查找影响审计目标实现的因素,促使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在被审计单位得到正确落实和采纳,确保审计工作成果得到转化,使内审工作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现代内部审计的核心理念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审计意见落实率。审计公示制度把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强化了审计监督效果,促使内部审计行为更加透明规范化。高校可以通过板报、网页、公告等形式让审计风暴的范围更为广泛。作为褒奖进步、揭露问题的手段,审计公示不仅是高校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审计效益最大化的途径。

(六)创新审计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计算机审计是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履行审计职能的基本要求,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运用较多的还是传统的查账,审计调查、系统分析、审计抽样,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审计运用意识不强。高校财务核算电子化及管理的信息化,不仅对会计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审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内审人员要了解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和财务、审计软件,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更为关键的是内审人员要能够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内部审计转型实践是一个多层次循序渐变的过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在传统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先进技术把效益审计、管理审计、风险内控审计及责任审计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提升专业素质,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积极探索审计转型的方式和途径,突出重点,积累经验,稳妥推进,充分发挥现代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高新财务审计例3

(二)高校财务审计的难度较大随着新时期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高校的活动已经不再限于以往单纯的科研教学活动,高校在发展经营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新的经济活动,经济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然而,目前高校的财务审计工作水平还有所欠缺,财务审计的难度较大。例如,从目前很多高校财务审计开展的实际来看,高校的项目审计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零星修缮项目,资金量不大却需很多工程人员和部门参与,财务审计工作非常琐碎,导致财务审计面临很大的困难。

(三)高校财务审计体制改革滞后我国高校的财务审计体制改革滞后,成为财务审计工作开展以及财务审计效果发挥的根本。财务审计体制改革滞后主要表现在资金使用、预算管理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等诸多方面。尤为突出的是,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审计机构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在进行内部审计等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干预,其独立监督的作用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高校审计目标的实现,影响了高校的审计工作质量。高校需要从审计体制改革和创新方面加大力度,切实发挥财务审计的管理作用。

(四)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素质高低是财务审计工作能否得到切实开展的重要保障。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都集中在对财政收支资金的审计方面,导致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比较单一。新时期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审计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财务审计人员应对新形势的能力不足,暴露出专业技能缺乏、综合素质低下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财务审计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审计意识高校要树立正确的财务审计意识,转变审计观念,为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高校的管理者要意识到新时期财务审计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性,为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动教师、学生和其他工作人员积极配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高校要从观念层面上对财务审计工作进行改革,提升财务审计工作的前瞻性,将以往的事后财务审计向贯穿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型财务审计转变,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完善财务审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审计工作重点为了适应新时期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将财务审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首先,高校要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采购等活动,完善传统的高校财务审计管理体系。同时,高校扩招后,学生和师资数量的增加也对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也要基于这一背景,不断完善财务审计管理体系;其次,针对目前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高校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以保障资金的合法高效使用为中心,运用预算、审计等方式维护高校的财经纪律,对审计工作的内容及方面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开展高校的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实现高校的财务审计目标。

(三)加强财务审计的制度和人员建设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健全的制度以及合格的人员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首先,高校要加强财务审计的制度建设,针对新时期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对财务审计及管理工作中的具体程序设计、步骤安排以及方法研究等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工作在高校各项经济活动中的监督、评价、引导及管理等作用。对于已经制定的制度,高校的领导以及其他人员要积极遵守,将制度落到实处;其次,高校要加强对财务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高校要加强对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的引入力度,尤其要重视对兼具财务管理、金融、计算机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等人才的引入,为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人员基础。高校还要加强对财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在思想意识和工作理念上保持较高的水平;另外,高校要完善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将财务审计的工作质量与个人的奖惩予以挂钩,健全奖惩机制和约束机制,为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高校财务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是导致财务审计工作无法高效开展的根本原因,因此,高校一定要提升财务审计部门的地位,科学设置财务审计部门机构,为财务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奠定基础。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审计机构人员的独立性和审计工作的自主性权威性得不到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高校就会面临较大的审计风险。笔者认为,高校将财务审计从财务部门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审计处室,并由高校校长直接领导。同时,提高财务审计部门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将财务审计部门领导纳入高校的决策层。另外,高校的财务审计部门在人员、经费、活动等方面要与被审计单位相独立,只有如此其才能够独立的行使审计监督职权,不受被审计单位以及其他领导的干预,真正发挥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更好地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

高新财务审计例4

(一)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主动性。根据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拥有300张病床的医疗机构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且配置专职审计人员,并且对审计机构与人员的职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结合工作实践发现,很多医院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其职能却没有发挥出来,更多的医院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迎接上级相关部门检查的虚构部门,而不是站立在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角度出发的,结果导致医院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深入的医院的管理领域,使得医院的财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比如医院收支虚假问题的出现就是财务审计工作不主动造成的,很多医院将卫生部门拨入的科研经费纳入到“其他应付款”科目中列支。结果导致不能对医院的科研经费具体进行审计监督。

(二)财务审计的工作范围比较狭窄。医院的资金使用情况不仅关系到医院的正常发展,而且还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比如国家为了缓解老百姓的就医难问题会对医院进行一些财政拨款,同时也会对医院的医疗设备等进行更新支持,因此医院的财务审计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严格的审计可以将这些资金用于国家预期的方法上,但是目前医院的财务审计范围却比较狭窄:一是医院财务审计的方式比较狭窄。医院在财务审计时将工作重心放在事后的监督审计方面,而忽视了对事前、事中的监督审计,结果导致一旦医院资金出现风险迹象后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导致风险的发生,医院资产的流失;二是医院的财务审计停留在监督层面,而没有扩大到风险管理、效益评价以及责任分析方面。

(三)财务审计人员的能力有限。随着医院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财务核算模式对财务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的能力比较有限,他们不能适应现代医院财务工作的要求,造成内部审计自身能力差的原因:一是医院管理者对财务审计工作的不重视,没有将财务审计作为一个独立性的机构看待,导致财务审计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度不高,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无关紧要,为此就会在工作中出现消极态度;二是对财务审计人员的在职培训缺乏新的理念。目前我国对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仍然停留在传统财务监督的层面上,而没有对财务人员的综合技能进行综合培训;三是财务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比较有限。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财务审计人员也要学会利用计算机系统对财务现状进行审计,但是很多人却不懂得计算机系统知识。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影响

从总体来看,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适用范围更加全面,旧的《财务制度规则》只是适应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而新制定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则适应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同时强化了医院的预算管理。新颁布的规则更加强化了预算管理,对医院预算管理的规定更加具体、详细。其中该规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增设了“财务监督”。具体到57、58、59条中规定的内容。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医院审计工作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丰富了医院自筹审计的内容。新的规则增加了医院审计科目的内容,比如对“现金”科目的审计由原来的只审计资金的使用流程,到现在需要审计资金的使用目的、制度以及新旧制度现金科目的衔接问题等;二是收入和支出审计的内容变化。

三、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下提高财务财务审计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规则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规则制度是规范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规则制度开展重点审计。一是要开展物资购销比价审计。医院要对物资采购、销售环节进行严格的物价控制制度,通过比价控制审计对医院的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以此降低医院成本的支出,缓解就医者的费用负担。比如对医疗器械等设备的购买要进行综合物价对比,以此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要对临床科室进行绩效审计。医院要重视临床科室的绩效考核,采取成本核算法对医疗项目进行核算,并且将传统的事后审计前置为事中审计,以此强化临床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意识。

(二)加强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地位。基于当前医院审计部门职能缺失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稳定的内部审计关系。医院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要组织全员的工作人员学习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且将制度学习与贯彻落实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根据医院的年度项目计划,对全院的科室职能进行划分与沟通,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医院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尤其是医院的一把手要高度重视财务审计工作,形成下上协调作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模式;二是整合医院资源,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医院要对全院科室资源进行整合,比如医院要对所有的固定资源进行整合,在保证现有医疗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职能科室之间的整合,构建以内部审计机构为核心的审计中心,以此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三)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意识。造成内部审计工作不积极的很大原因就是医院的内部审计意识比较缺失,因此医院要提高财务审计意识:一是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很多时候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的根本原因就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不高,因此医院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审计意识;二是医院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岗位考核,将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纳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并且将不符合内部审计工作岗位要求的人员清理出内部审计的队伍中;三是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在职教育培训,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将最新的知识灌输给财务审计人员。

(四)创新医院财务审计的内容。针对当前医院在审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医院审计内容还不全面的问题,在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度下,医院审计要不断丰富其内容,扩大审计工作的范围,将涉及到医院所有业务的活动都要纳入到医院的审计工作中:一是医院要加强对“小金库”的专项治理。“小金库”的设置,不仅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加剧医患关系的进一步紧张,因此医院要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对医院科室的奖金分配、会议费用以及各种业务培训等费用进行严格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进行限期整改;二是加强对经济合同的审计监督。医院的物质采购是有着严格的规则制度的,因此审计人员要从强化合同内容方面入手,对合同的订立、条款等进行严格的规范;三是做好风险预警与内控建设。医院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通过预警机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高新财务审计例5

(一)在体系上进行独立

事业单位与传统的行政单位不同,与市场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市场经济的特征。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与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合并在一起的,这势必会影响到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因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要在体系上进行独立,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独立性,改变传统的预算会计制度,实现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会计记账方法的变革

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记账主要通过收付的方法来进行的,这种方法是在严格的制度要求下进行的,没有明确财务的责任和义务,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相违背。因此,要采用权责发生制,通过财务账目、记账规则的制定,与发展的市场经济相适应。

(三)统一会计科目

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分为自收自支、全额、差额等三套会计科目,这三套科目,有自身的独立性,也有一定的相融性。会影响到会计工作的效率。因此,新的会计制度摒弃了这三套会计科目,建立了一套会计科目,极大增强了会计科目的准确性,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2]

二、新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把握行政性收费、资金缴拨等环节

在新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中行政性收费、罚没权限、资金缴拨等工作是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重点,所以应该从这些环节中的收费票据的领取、使用、保管为突破口,对财务进行审查,抽查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避免出现个别人员扣留企业资金的问题。

(二)做好财务审查、内控测试、风险评估的环节

事业单位与行政机构不同,各个单位具有不同的功能,工作人员的组成情况也不尽相同,编制情况也比较复杂。这个给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查、内控测试、风险评估的环节带来巨大压力,也是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关键。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核人员要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职能和人员编制情况,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收支管理的制度,并做好风险评估,减少财务管理的风险。

(三)重视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鉴证和审计意识的提高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人员并不能认识单位财务审核工作的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鉴证和审计意识的不高,认为这二项工作并没有进行的必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使事业单位的很多部门并不是十分配合日常的审核工作。为了促进二者的实施,需要对财务审核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积极的宣传,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控制鉴证和审计意识。[3]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应该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理念、改进审计手段和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事业单位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应该不断更新事业单位制度下财务审计理念,结合时代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设计工作进行全新的认识,将财务审计工作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结合财务审计的特点,不断改进财务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将效益审计与项目审计有效联系在一起,对事业单位进行的工作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审计模式。

(二)建立财务审计的保障制度,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

对新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审计是财务审计机构最主要的工作职责,事业单位审计机关的财务审计质量对于接下的设计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为了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需要建立财务审计保障制度,严格按照财务审计标准进行工作,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对财务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

高新财务审计例6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财务审计运作模式,这是企业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财务审计运行模式不仅可以保证财务审计职责的执行效率,还可以增强领导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进而当审计部门提出意见时,领导的重视下,采纳意见并积极地解决问题。对于企业内部传统的审计模式,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随着企业的发展,适应时代的变革,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也得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企业财务审计运行模式的工作现状

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在财务审计运行方面,由于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所建立的审计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同时恶性循环,组织地位不被重视,缺乏相应的运行机制,导致审计工作的困难。

1、财务审计范围的局限性

我国大多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多是指财会工作,而关于其余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内部预算控制制度并不算在财务审计的范围内,这并不利于财务审计的工作,为其增加了很多的工作困难。因此,即使大多的企业内部制定了相应的部分审计财务制度,但是在实施的范围上来讲,还是比较缺乏的,大大地影响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运作。

2、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不被重视

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在财务审计的建设上往往是不重视的。迫于要求,建立了一些财务审计的规章制度,但并未按照其实行。在财务审计工作上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大多企业认为,财务审计工作就是自找麻烦,在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可有可无,而且占用了人力物力,也不能为企业创造很大的价值和直接利益。有的企业甚至审计人员也是兼职的,审计工作长期是消极怠工,造成审计机构的不稳定,不被重视。

3、财务审计地位不明确,权威性受限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并没有明确企业财务审计机构隶属什么样的部门,在企业中处于什么地位,由哪些人员组成;因此,各个企业道德财务审计机构设置都是各有各的特色。有的企业的财务审计机构直接由行政部门负责,有的由财务会计负责,直接汇报总干事或者副总干事,又或者直接由企业组织架构中的董事会、总经理等全权掌控,自我监督,自我运作。很多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使得财务审计地位不明确,缺乏权威性,形同虚设。不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期以往必定对于企业是恶性循环,丧失其存在的功能性。

二、财务审计基础工作创新分析

1、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制度

任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财务审计工作方面还是其他工作方面,都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同样要做的是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制度。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准则是保障企业运作的前提。创新财务审计工作机制,制定财务审计工作者工作守则,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强化工作机制。制作财务审计工作执行标准,明确其职权,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实施执行,使得财务审计功能有效发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对财务审计人员进行考核监督,更加有效地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2、建立专业专门的审计工作管理机构

由于我国各个财务审计工作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因此徇私舞弊、消极怠工的审计工作时有发生,不仅不能发挥财务审计功能,同时降低了企业内部财务运作的效率。缺乏一定的管理和监督,造假现象也成为了常态。建立专业的专门的审计工作管理部门,从对审计工作者进行时时的培训、抽查、考核外,加强财务、出纳等管理人员的财务审计的概念以及工作机制的认知。从而进行规范化管理,不仅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执行、有效监督,而且最重要的是完善企业的财务审计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财务审计提供有效的信息,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运作。

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创新

一个企业内部具备良好的审计工作机制,适合的财务审计运行模式,一定是具备优秀的财务审计人员。因此如果一个企业要加强财务审计的管理创新工作,审计人员的管理必须跟得上企业的创新要求。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创新是企业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培训、交流,提高专业素质,保证不断提升预算执行绩效,发挥最高的效益。创新工作思维、使用新科技,结合互联网思维,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的创新,为企业的高效率高收益运作保驾护航。

4、重视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地位。

在企业内部,长期以来审计人员的地位是不被重视的,并且审计工作人员并没有什么实权。因此企业要转变思想,重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财务重要的举措,提高审计工作者的地位,挖掘其潜力,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可以增强财务审计人员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明确财务审计工作的定位,科学管理。只有提升、重视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地位,财务审计部门才会真正发挥其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完善创新企业财务审计的方式

一个企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先进科技的发展,一个不与时代共进退的企业始终是会别淘汰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组成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是不断改进与创新的。想要提升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各项工作,保证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企业财务审计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必行之路。因此转变陈旧的落后的财务审计模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范围,将财务审计工作全面细化,整合优化资源,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企业财务审计执行程序创新分析

1、财务基础审计创新

在审计的基础工作上,从对审计工作者思想工作做起,让其重视审计工作,理解、接受财务审计思想。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按照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做好对工作内容及文件的记录,并对基本的工作任务进行审查。确保基础的工作记录是正确的、可信的。

2、财务流程审计创新

在企业内部运行财务审计模式一段时间后,分析财务审计工作在流程操作方面对企业各个部门的影响,此时审计工作已经被审计工作者接受,审计工作趋于稳定。审计流程的分析,可以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提供导向,提供一定的指导性。

3、财务流程绩效审计创新

此阶段是企业内部成员基本熟悉审计系统多要求的流程,重点向逐渐转向分析、改善环节,以审计相关的各项制度为基础,对企业财政审计工作进行缺点分析,并确定改进措施。例如判定审计过程中执行环节出现问题,则只需要加强遵循审计即可;财务流程过程中的审计工作,更有利于对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

4、财务目标审计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了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目标化,将目标分为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分析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财务审计要求,只有将目标明确细化,在审计工作上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将目标一步步实现。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小部门发展,审计部门亦是如此。创新财务目标审计工作,将财务审计工作发展为企业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1、提升内部审计组织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企业内部的审计管理运行模式,首先选用优秀的审计工作者,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特点,选用计算机、工程、管理和法律等专业人才,结合审计人员的比例结构,建立一个专业的优秀的审计团队,提升审计组织的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2、重塑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采用“董事会负责制”,就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部等,一级对一级负责。不同的审计管理模式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创新管理模式,将管理模式实现最优化,为企业的发展增砖添瓦。只有严谨的良好的管理运作模式的实施,企业内部的审计组织地外才具有权威性、才会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高新财务审计例7

2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尤其是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该意见的出台为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提供了参照,有效的提高了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但是基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高校在财务收支审计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2.1高校财务收支审计观念淡薄

虽然基于反腐倡廉以及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的审计观念不断增强,但是基于财务新形势的变化,高校在财务审计中仍然暴露出审计观念淡薄的现象: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审计意识淡薄。例如国家出台了诸多关于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但是高校在具体的实施中却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甚至部分高校管理者忽视审计工作,认为审计工作属于表面工作,不予重视;另一方面高校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往往会采取朦胧的工作方式。例如对于高校存在的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现象不予制止。

2.2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全局性不够

基于高校财务收支来源较多,例如学生的学费、政府的拨款、银行信贷以及企业支持等这些资金数额比较大,因此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资金的管理。但是事实上高校对于资金的收支审计往往侧重事后审计,也就是对资金的使用票据等进行审计,这样对于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而言没有实质性的价值,因此事后监督审计难以及时制止错误的使用方式,无法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2.3高校财务收支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是提高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然而实践中高校在财务收支审计监督机制建设上存在缺陷:一方面是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机制不健全。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实行,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制于高校管理者,因此很多时候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不选择“同流合污”。例如去年查处的高校腐败问题,属于典型的从高校管理者、财务处长以及审计人员的连串犯罪;另一方面高校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例如高校财务收入部门的岗位权限设置不合理,造成相关人员的权力过大而缺少约束,容易出现腐败。

2.4缺乏高素质、强专业的审计队伍建设

基于新形势变化,高校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高校审计人员不能熟练的应用互联网设备,无法满足“互联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很多审计人员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对高校的财务进行审计,而关于财务风险以及财务工作水平提高等问题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待提升,在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下部分审计人员仍然不懂得收敛,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国家利益。

3新形势下高校财务收支审计问题的解决路径

基于高校所面临的新形势,高校必须要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水平,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提高高校财务收支审计的观念

基于新形势新要求,高校要营造审计氛围:一方面高校的管理者要从自身意识层面入手,树立审计意识,重视审计工作,并且为高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高校管理者要组建内部审计工作小组,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同时还要赋予内部审计人员一定的职责,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要提高审计意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从事自己的审计工作;另外高校也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增强职业道德素质,让审计人员自觉遵守“八项规定”、“三严三实”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新要求,坚定信念、纯洁思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自律意识,端正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审计工作中去。

3.2创新高校财务收支审计模式

一是继续推进内审工作全面转型,由真实性、合规性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的财务审计与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变;二是以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为重点,积极开展内控制度审计和管理效益审计。同时高校在做好各项常规性审计工作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对教育部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复审,督促问题尽快整改;根据高校的实际况制定出完善的解决对策,并且切实落实到行动中。

3.3完善审计制度,公开高校内部的财务

针对高校中存在的利益关系问题,高校要构建独立性的审计部门,例如将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职务晋升等与审计质量相结合,降低高校管理者的权限,避免出现因考虑管理者因素而不能公正客观的对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当然作为关键的还是要健全高校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将财务审计结果通过高校的网站、财务报表等载体进行公布,从而让社会、师生及时了解审计结果,实现高校审计的全面监督。长期以来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的问题成为高校财务舞弊出现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会计规定对收入、支出等信息进行披露,尤其是要对科研费用的预算和核算等财务信息进行公正披露。

3.4构建高校财务审计的评价体系

高校审计评价体系需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应该循“方法科学、内容全面、制度规范、操作简便、客观公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该体系可以由评议指标和基本指标构成,评议指标是用来判断影响财政效益非定量因素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定性分析结论。基本指标可以反映评价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能够形成初步结论。为了使现代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需求得到满足,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健全财务审计体系。由于现代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对师资力量的需求,以及基础设备仪器和建设购买等活动,需要完善传统高校的财务审计评价体系,来使高校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财务审计管理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对高校的财务审计活动做出有效的指导和规范。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是基于新常态发展提高财务管理的重要选择,通过强化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能够实现高校的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必须要正确认识财务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财务审计新规范新要求落实财务审计整改工作,做好相关审计工作为高校的长远发展而保驾护航。

作者:吴微 单位:辽宁省审计厅

参考文献

[1]施鹏飞.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6,(5).

高新财务审计例8

财务审计,作为一项传统的审计项目,是农村信用社加强财务管理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途径,也是其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财务会计部门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确保内部财务资金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实际工作要求相比,农村信用社的财务审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审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财务审计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财务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审计目标局限,审计项目的制约了财务审计

1.传统的财务审计目标制约了财务审计的最终目的。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被审计单位遵守各项财务制度和有关法规及保证财务活动的安全、合理、高效。而目前的财务审计目标仅是以合规性、合法性的查错纠弊审计为主,对财务行为的合理性、效益性和财务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尚未涉及,不能从制度和管理的高度查找漏洞,及时、准确地反映各项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这样的财务审计目标从源头上就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使财务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2.审计项目的安排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农村信用社自内审部门成立以来,对财务管理方面的审计基本上是以专项审计的形式进行,很少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专项审计内容单一,只能反映财务管理工作某一个方面的情况,对一个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情况无法做出全面的评价。同时,在开展全面审计、离任审计和履行职责审计等综合性的审计项目中,尽管也涉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审计,但因这些项目的审计内容较多,财务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审计内容,且受审计人员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审计中难免有所侧重,或不能全面、细致的进行检查,审计结论往往较为笼统和模糊。

(二)内审部门组织管理体制限制了财务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信用社现行的内审工作,业务上归口上级社管理,具体工作的开展仍是在本级领导下进行,内审工作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也在本社管理。这种管理体制造成内审工作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对同级财务审计工作的制约作用表现得尤其明显。财务工作是一项全行性的、较为敏感的工作,涉及单位和个人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审计人员在开展财务审计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比其他同级审计项目都大,既有来自主管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员的,也有来自单位“一把手”和有关职工的。

(三)现行预算管理方式不完善,导致部分财务审计问题整改不力。由于信用社内部的预算管理方式的缺陷,无法做到合理的预算安排,致使年终结账时,不得不违反财经纪律,按照指标情况人为调整账务,造成不合规列支、相互挤占费用等现象;还有的行为避免人为调账,采取更改支出实际内容、重新开具变通发票来处理账务,造成财务核算信息失真、虚列费用等现象。受预算指标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影响,还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

(四)审计方式和手段过于传统守旧

近年来,各银行和企业财务工作逐步朝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而农村信用社在财务审计工作中仍然以传统的审计方式为主,审计手段陈旧,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审计工作。

二、提高财务审计质量的建议

(一)引入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理念,提高财务审计目标在对各项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等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角度来审计财务内部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查看各项资金是否以最低的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产和资源,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预算编制是否可靠,设备物资是否有效使用,是否存在浪费和资源闲置的现象等等。通过提升财务审计的层次,有效促进资金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最终达到提高财务工作效益的目的。

(二)财务专项审计和综合审计相结合,全面反映财务工作整体水平一般情况下,任何一项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无论管理方式还是业务发展都有其稳定性和延续性,财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因此,内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周期对辖内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审计,同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有重点地开展专项审计。

(三)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异地互查制度,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异地互查的方式开展财务审计,尽量避免审计人员与被查单位之间存在利害关系,确保财务审计工作自主、独立地进行。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总体水平,真实、全面地反映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财务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四)加强审计分析、反映,强化审计监督,促进财务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一方面,对那些因财务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财务审计问题,发挥内审部门的服务、咨询职能,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另一方面,对那些打着“财务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合理”口号人为造成的问题,要切实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通过审计结论跟踪检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审计回访制度以及审计成果转化考核制度等,加大对审计所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力度,切实使内审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落实,保证财务审计的高质量。

(五)加强审计方法和手段创新,切实提高财务审计效益,创新和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一是创新审计手段,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实施审计。二是推广内控测评、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现代审计技术方法。三是建立内审日常监督制度,加强对财务事前、事中的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1]王宝庆.审计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王双正.我国农村信用社问题讨论综述[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5,(7).

[3]杜德春.关于对内部财务审计及对策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10).

高新财务审计例9

关键词:

企业;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创新研究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自身的发展,必须要做好内部的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其内部财务审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财务审计的运行模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只有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才能保证企业审计部门有效的执行任务,并提高企业领导对相关工作的重视,从而更好的进行创新和改革。如果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提出意见,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从目前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其运行模式上有着很多的不足,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引起重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改革创新,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也应该做相应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内部财务审计运行和管理也在加强。但由于部分企业在内部财务审计运行过程中,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和不足,或是没有将自身的情况和当前的社会环境相结合,这就导致建立的内部财务审计模式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内部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内部的管理人员和领导对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企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使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始终不如意。经过分析得出,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审计范围具有局限性

在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单一,致使财务审计范围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我国的财务审计多是指普通的财会工作,不包括企业的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预算控制等也不包含在内,这就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单一性。当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其他的经营管理活动和预算控制等就出现一定的混乱现象,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给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制约着财务审计工作的进行。因此,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也制定了相应的运行机制,但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由于其范围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日常的运作。

2.企业的领导不重视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

近年来,很多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企业对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较为看重,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财务审计机制。但在很多中小型企业中,管理人员对财务审计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企业只是形式化的建立了一些财务审计的机制,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没有严格额按照指定的机制来实行,或者表面化的实行。因此,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在内部财务审计上存在很多的问题,甚至是将所有与财务相关的事务直接堆在一起来处理,处理财务的审计人员也是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没有专门的审计人员来进行管理。很多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的财务工作没有必要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着不仅会浪费人力资源,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利益和价值,只要做好企业的会计工作即可。这就造成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财务审计人员对工作也较为消极,导致企业的审计机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3.财务审计的地位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权威性

从目前来说,我国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有关企业财务审计方面的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企业财务审计机构应该属于何种性质的部门,如何在企业立足,处于何种地位等,也没有规定财务审计部门的组成人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拥有那些权利,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等,这就使得市场上的企业所建立的财务审计部门各具特色,每个企业审计人员所具有的权利也不同,犯了错误也没有相应的惩处机制来进行约束。在很多企业中,内部财务审计部门都是由财务会计来负责,但有的企业又是将财务审计部门划分到行政部门,或是部分私营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直接由管理人员和领导来进行,实行自我监督和运作的模式。这些都是由于我国没有具体的规定,在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因此,在市场上的很多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财务审计制度,或是制定的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等,导致财务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明确,实行的过程中也没有按照制度来进行。这种情况的持续发展,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是一种恶性循环,甚至在后期会破坏企业内部的某些功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财务审计运行中基础工作的创新分析

1.完善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制度

企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己在社会的地位,促进自身的发展,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要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必须要明确企业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将每个人的职责分清楚,有条不紊的做好企业的每一项工作。没有制度的企业看起来自由,但实际上如同一盘散沙,内部的管理上也会越来越混乱。因此,要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则,尤其是在财务审计工作上,需要不断的加强管理,并积极的创新,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要做好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制度的创新,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守则,对上岗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其责任感,明确审计人员的职权,要求审计人员严格的按照企业所制定的规则来执行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财务审计的功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企业要对财务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提高其工作能力,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

2.建立专门的审计管理机构

在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中,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导致很多企业中出现财务造假、的现象,并且审计人员消极怠工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财务审计功能的发挥,并对企业内部财务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我国企业应该制定专门的审计管理机构,定期的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抽查,检查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等,并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审计工作的认知和重视,使财务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能够正确的认识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对待财务审计工作,以提高企业财务审计的效率,保证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机制的正常运行。规范化的制度和管理不仅是对企业财务审计运行的保障,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整个企业工作的质量,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加强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管理

在任何企业的发展中,要向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与正常运行,都离不开优秀的各类人才,只有保证企业拥有高素质、高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样,企业要建立健康的审计运行机制,首先要有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因此,要实行企业财务审计的创新,首先需要财务审计人员在管理上和思想上进行创新。财务审计人员要及时的了解当前社会的最新动态,掌握市场上的各类信息,关注时下的各类企业的发展状况等,再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并进行管理。对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模式的创新而言,财务审计人员的管理创新是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企业财务审计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获取信息信息,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以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4.完善创新企业财务审计的方式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如果企业不与时俱进,积极的进行创新,那么将会很快的被社会所淘汰。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在工作方式上必须有所转变,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工作。因此,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改变传统的审计方式,运用新型的技术来完成企业的各项财务工作,提升财务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保证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对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利用网络技术等新型技术来整合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

1.提高财务审计组织的地位,加强其权威性

前面我们提到,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地位不明确,权威性不强,是企业财务审计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此,要提高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首先要提高财务审计组织的地位,明确其责任,加强组织的权威性。这就需要企业选用一批素质较高的优秀的审计人员,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审计人员的选择,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团队,提高企业财务审计的地位,并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权威性。

2.创新企业财务审计管理模式

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采用“董事会负责制”,就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部等,一级对一级负责。不同的审计管理模式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创新管理模式,将管理模式实现最优化,为企业的发展增砖添瓦。只有严谨的良好的管理运作模式的实施,企业内部的审计组织地外才具有权威性、才会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明确划分审计管理职权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审计是较为重要的部分,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审计的管理,明确的划分审计管理的职权,并规定其业务范围,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只有明确财务审计的职责与业务,做好财务审计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多其所需求的信息和资料,以便于企业做出判断,全面了解企业当前的状况。审计管理职权的明确,不仅能够使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还能有效的促进财务的监管工作,因此,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运行模式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其管理模式,完善相关的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在企业的发展中,科学的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对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创新其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王童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昕.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经济,2015,No.37515:54-55.

[2]俞米娜.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构建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No.13204:207.

高新财务审计例10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主要是审计人员依据相关法律对单位内部的财务预算、计划等进行监督和审核。财务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缺少独立性,审计部门职能无法完全发挥;审计工作流程不规范,无法有效监督单位的财务活动;审计人员工作意识不强,对自身所在岗位没有足够重视。新形势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内涵和意义

1.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内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就是内部审计部门按照国家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核、管理,包括年度财务计划审核、财务活动预算、财务活动收支审计、资产资金投资审计等[1]。1.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意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制度,合理界定经济活动范围。通过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遏制徇私舞弊现象,消除经济活动的负面因素,有利于行政单位中经济责任的履行和落实,为国家审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保护国家资产和资金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面临的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呈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2]。外部化特征明显。内部审计部门是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部门,能够规范经济活动,为纪检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法制化要求明显。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缺乏法律的强制约束。近几年,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明确了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强化了内部审计工作法制管理。独立性要求日趋明显。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在行政工作中流于形式,无法在单位各项事务开展时发挥客观的、独立的评价和建议作用。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提高。能否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审计部门工作能否高效开展。内审工作有复杂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验[3]。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创新策略

3.1明确内部职责划分,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具体审计工作,在单位各项事务开展时发挥客观的、独立的评价和建议作用。第一,内部审计应以管理目标为导向,在明确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扩展审计的范围,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其它部门,规范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并向管理层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领导层的相关财务决策提供参考建议。第二,审计部门应发挥联动效应。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工作的范围已经从单一的财务活动审计扩大到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向深层次进行延伸,在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反馈、审计计划制定等方面与国家审计工作保持同步,最大化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第三,应进一步强化审计结果在工作中的应用。内审部门应定期对财务活动和财政制度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上报相关问题。3.2完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提高综合素质。一项制度的落地、一个部门的运转最终都是由人来贯彻执行的。在财政审计工作改革升级的新形势下,应提高内审人员的全局观和大局观,提高职业道德,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内审工作的内容和面向的群体有复杂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法律、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因此,应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内审工作培训课程,通过网络教学、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指定工作技能较强的内审人员定期向其他行业人员支援本单位的行业知识,丰富整个审计行业的工作知识储备,提高审计部门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应对本单位审计工作从业人员进行选拔,扩展内部晋升渠道,将适合审计工作的优秀人员编入审计工作队伍,通过一定的奖惩机制,鼓励审计人员对现有工作进行创新,对于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应将优秀资源对其予以倾斜,提高进修和深造学习机会。3.3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审计部门职责。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中的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现有的审计法律规定由于法律层级较低,无法控制审计工作中的潜在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应积极推进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各级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明确领导部门对下级机构的责任,对无法履行审计义务的、审计效率不高的部门进行取缔或合并。另外,应将内审工作并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日程中,定期进行工作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审计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为领导干部的考核、聘用提供参考依据。3.4丰富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科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实现财务审计信息的内部沟通交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规避潜在的审计风险,保障审计工作质量。以互联网为依托,还可以建立全国性审计系统,促进各行业审计专业知识的传递,促进各领域审计人员的沟通交流。除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应调整审计工作的整体思路,从注重事后处理转向注重事前预防,将审计工作贯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领域,强制审计人员参与单位的决策过程,从根本上杜绝行政资源的浪费,避免徇私舞弊情况的发生,保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资产安全。

4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则是重中之重,审计工作质量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新形势下,应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策略,明确内部职责划分,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完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