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4-04-11 16:11:22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例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092-01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对高校科学研究投入的经费也逐年增长,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层次,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课题项目,但在科研课题经费的日常管理中比较宽松,认为科研课题项目由个人努力争取而来,科研课题经费在经费核算上属于预算外收入,对其项目开支范围、开支比例等无限制性规定,造成支出结构的极不合理,过多的交通费、通信费、招待费,甚至与科研无关的旅游、家庭日常开支也在科研课题项目经费中开支,高校仅对科研课题经费按一定比例提取管理费,并对获得研究项目的项目组,可以按项目经费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劳务费作为申请项目的一种鼓励。

由于成本效益的意识淡薄,偏重于科研课题经费申请后到账的经费收入总额,对科研课题经费的使用未考虑到全成本核算。虽然对项目提取了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但学校为其提供的仪器设备、房屋占用、水、电、气等成本费用是否与项目提取的管理费相符,这难以准确地计算,最终导致未真实地反映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本。

2.科研课题经费购置的资产管理不规范。高校通过科研课题项目实施所形成的固定资产,除科研合同中明确规定使用用途的以外都必须纳入学校统一的资产管理。由于科研课题项目组成员以为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由个人争取,与学校事业经费无关,科研课题项目所购置的设备仪器虽然名义上在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但仍为科研课题人员私人所有,使得许多设备在项目期间由个人保存,而结题后或项目负责人变动未及时清理与移交,使得资产仍滞留个人手中。另一方面由于各个课题组均各自为政,经费使用权归各个课题负责人,导致各个课题组对相同设备重复购置,有些设备又闲置不用,造成资源浪费。

3.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对科研课题项目的预算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性,科研经费完全根据课题组的意愿进行分配,导致了课题预算不准确,支出的弹性较大,从而导致结题不结账。另外,多数高校往往把重点放在项目及经费的争取上,而忽视了结题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有的沟通协调不畅,使得科研课题结余资金未能进行分配,造成结余经费仍由课题组进行自由支配,占为己有。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针对科研经费使用上出现的系列问题,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科研经费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等,细化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具体项目、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别对项目支出中的招待费、劳务费等实行严格的比例控制,与本项目无关的内容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以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高等学校科研课题进行全成本核算,科研活动过程中的水费、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房屋占用费等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摊,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本,减少科研项目支出所挤占的高校事业经费。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例2

针对我国课题制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目前主要是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效率方面,在国内研究学者之间掀起了一股热烈的讨论,讨论的主要视角是基于导致科研经费使用低效的主要原因。饶毅和施一公等人认为我国的科研经费由于分配产生的问题严重制约中国课题研究的发展,而主要原因是由于文化层面和体制层面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研究学者刘波认为我国课题制的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主要存在着预算不合理和人员费用分配和归类不可科学等问题。而本文则是对目前实行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进行探究,分析该制度下对课题制产生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原因等,针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性的对策。

一、认识现行经费管理制度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进行了科研体制的全面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产生了我国目前实行的主要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并且是伴随着课题制的出现和发展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课题制体系制度的重要内容。课题制是属于我国科技计划发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于1999年被提出并且首次试行在我国的科技计划项目中。财政部和科技部等四个联合部门共同了《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该规定要求属于国家财政拨款的科技计划研究必须要按照课题制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在这一时期,专项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办法随着课题制的管理制度的发展而产生,成为科技计划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的科研计划根据该制度进行效仿和实施。关于目前存在的关于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出现低效的问题与课题制的施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探究我国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必须要将全面的相关因素进行考虑。

二、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主要实行的是全额预算的管理制度对课题制的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基于这个管理制度之下的管理程序实施涉及了科学家部门、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参与和审核,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合法、合理的预算和监督把关,让科研经费得到高效合理的使用。虽然课题制的科研经费涉及到众多部门的联合参与,但是在决策方面还存在着主要的问题,特别是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方面。

(一)经费使用问题

1、忽视对科研人员劳动投入的肯定

科研人员与之相关的费用比例问题成为课题制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产生的问题被质疑和讨论频率最多的问题,主要讨论的内容有科研人员的预算费用比例和科技计划支出的经费等问题。科技计划主要用于科技人员的相关支出费用主要是专家的咨询费用和劳务费,其中专家的咨询费用是不能支付给参与该科技研发计划、计划项目和相关的研发人员,并且要求支付课题研发的劳务费用应该控制在总项目研发经费的15%之内。根据研发课题的不同依托单位在劳务费用和人员费用也有对应的严格规定。目前针对科技计划关于人员劳务的支付费用中没有能够找到针对高校或者是科研院校正式的在编人员可支撑行劳务费用支付的相关条目或规定。

2、科研设备费用的消耗

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由于对科研费用的形式化。不灵活使用也是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浪费和低效的主要原因。设备费用指的是在研究科研课题的过程中对专用的仪器、设备试制或者购买、对外单位的设备仪器进行租赁和对本单位的设备仪器进行改造和升级这个过程所产生的费用综合。科研费用的消耗主要表现在在进行科研计划费用申请、使用过程,扩大设备费用的预算比例以获得更大的科研经费比例,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经费拨款的滞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很多的科研项目在年末的财政结算中出现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过多的现象,出现“有物没有人”的问题现状。

3、科研项目管理费的不合理支出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项目管理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是产生经费使用问题的一个方面。科研项目管理费指的是在研究课题的过程针对所使用单位的房屋、设备、仪器、供暖、水电和相关的管理费用主要的支出补助。由于针对科研项目管理费用是按照总额控制的主要管理办法,实行分段累计推算比例的方法计算费用,以达到控制科研课题及其依托单位使用资金的额度,但是所以在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在管理费用中回扣不同比例的资金扣除,此外还按照原先的列支的管理,导致科研人员无法正常展开相关的工作。

4、缺乏科学的结余经费处理办法

不同的课题研究展开的实际情况会产生一定的项目结余经费,按照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 规定要求年度结余的课题经费可以转至下个年度使用,然而有的项目因为临时终止,但是相关的财务部门和项目管理的部门没有能够很好地对结余资金进行处理,或者是不按照管理办法进行处理等,使得项目经费的利用率低下,甚至出现严重浪费的情况。

(二)经费管理问题

1、不合理的科研经费分布

科研经费的不合理分布主要表现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费分布比例不平衡和部分发达地区的研发资金过分集中等问题。根据对国家的科技课题的实施调查中发现,发达地区的课题研究专家对目前过多的研究课题产生抱怨,不仅占用了自己大量的时间进行申请、检查和评审等过程,很少有时间进行实际性的科研研究,而相反的是欠发达的地区面临着缺乏课题研究和项目经费等尴尬境况。

2、科研项目的评审制度欠缺

不管是或大或小的科研项目在经过申请之后都要进行相关的严格的复杂评审过程,然而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针对科研项目的评审和考核趋于形式化,这不仅加重了管理人员和科研部门的负担,还加重了课题研发项目组的工作负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上对课题项目进行评审和评估的人员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评审规范,甚至出现科研专家利用自身的身份要求获得更多的课题研究。

3、项目科研经费划拨滞后

对课题制的科研经费的划拨和管理主要是财政部和科技主管的部门负责,由于国家的科技年度计划与国家财政预算两者之间存在和时间和管理上的差异,使得在划拨课题研究经费的过程出现了不相一致的滞后现象。

三、提高课题制经费管理水平的措施建议

(一)重视科研相关人员的劳动投入

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关于参与科研项目执行活动的相关人员的收入机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适度加大科研及相关人员的费用份额,取消传统的不合理的科研人员获取相关劳务费用的人员规定,从实际出发建立科学的按照劳动成果获取报酬的机制,促进科研活动的公平式展开,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和创新的活力。

(二)建立有效的经费预算管理和协调机制

在进行实际的科研活动过程中,要基于项目的实际需要从而建立有效的经费预算管理体系,以期能够适应由于市场多变的因素而对课题的经费预算带来的影响,实现科技资源和科研经费的优化配置。其次还要建立有效的科技研发的信息服务平台,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和划拨的程序,从而解决课题制科研经费划拨滞后的问题[3]。

(三)强化课题依托单位的权责力量

课题的依托单位作为科研合同的重要一方在课题的实施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题制科研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给予依托单位适当的管理和监督权利,并积极强化他们对课题科研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权利,使得其发挥真正地第三方作用,并积极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相应的管理责任。

(四)完善法律法规和实施规定

按照国家科研经费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建立健全关于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条例,规范课题制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行为,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力度,对出现违规或违法使用课题制科研经费的现象,应给予相应的惩罚,尤其是针对出现运用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取国家相关的科研经费的人员或组织行为进行严惩。

总之,课题制的科研活动从申请到顺利完成都需要有利的科研经费做强大的支持后盾,因此,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是一项必须谨慎细致进行的工作,要贯穿到整个科研项目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分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和发挥科研经费的实际作用,促进课题制科研活动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例3

1 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工程研究总院作为集团所属研发机构,在2015年获得集团科研课题审批立项的数目占集团34家下属各子集团公司的21%,是集团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因此选取工程研究总院作为典型的系统需求设计对象。我在对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的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科研人员过多承担课题经费的预算编制、经费申请工作,经费管理意识较低。虽然政府科研机构已经把科研经费预算明细划分得十分细致,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加大了经费的管理难度,科研人员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在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及科研经费申请划拨的工作上。这样势必造成科研效率低下、科研成本增加。其次,不同课题反复采购类同的设备,经费利用率低,容易造成浪费。

科研经费相关操作依靠人为既定流程执行,相关审批周期较长,经费管理难度大。目前,总院没有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所有的表格、单据全部依靠打印后的纸面进行填报及签章。对于经费预算编制的审核也是通过集中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审批效率低下且管理人员无法对预算编制的全局进行控制。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工作不够专业。由于没有专业化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支撑,科研人员仅注重科研项目进展而忽视了对经费的合理使用;财务人员并非管理科研经费的专门机构,对于科研经费的预算、核算等环节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

2 系统功能设计

2.1 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目标

根据对工程研究总院的调研,集团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有:经费预算制定管理、经费支出管理、经费统计管理、经费预警推送,系统必须能够做到精准预算、经费管控、量化成本,实现科研经费使用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统计管理模式。

2.2 经费预算定制管理

经费预算制定管理主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降低预算制定难度,增加预算制定的准确度。首先,在搭建系统前,科研人员与财务一起根据近几年的科研课题经费使用的实际情况加以总结提炼,配合系统开发人员生成一套科研课题预算编制模板。在新建每个课题项目时,系统可自动化生成科研课题的项目经费预算表,并且可以根据各类课题的类别选择不同的预算模板进行预算编制的预定义,这样就可以减少科研人员制定预算的难度。预算经费模板可以分为:项目年度预算表、资本性投入预算表、国内差旅费预算表、国际差旅费预算表、技术服务费预算表等。此外,系统可以生成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科目与财会科目的关系映射。国务院各部委下达的科研课题“预算收支科目”与财务部门执行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内容存在着一定差距,导致财务部门按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与按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批复的可比性差[1]。所以,我们有必要去建立一个模型,即把各类课题的经费预算科目与企业会计科目之间的逻辑分别加以映射,并建立数据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样就可以增加预算制定的准确度。例如:预算科目中的能源/动力费,对应会计科目中的水费、电费;预算科目中的境外专家来华合作交流对应于会计科目中的招待费等等。

2.3 经费支出管理

根据国内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校的调研,一般经费支出管理模式有四种:①从财务总账系统(全面预算系统、网上报销)中取出项目经费支出数据;②由财务人员按月填报各单位项目经费支出台账;③项目负责人按月或季度上报项目经费支出报告;④科研人员填报项目经费支出申请、科管、财务确认。从目前总院以及集团下属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看,基本都使用第四种方案。根据本人对工程研究总院的需求调研得出科研经费支出审批流程,目前实际涉及到整个经费支出流程的人员角色有:经办人(课题经费负责人)、综合办审核人员、部门领导或课题负责人、总院科研经费管理员、财务主管、总院领导、出纳等。整个审批流程环节较多,设计人员较广,流程效率低下,间接影响科研人员的研发效率。因此,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系统必须能够改进整个经费支出流程的流转效率。例如,取消付款凭证的填写工作,改为请款人从系统中填报相关信息后,系统直接生成简明的付款凭证表格,提交后系统自动流转到下一相关人员审核/审批。此外,系统有一个重要功能:系统自动提醒请款人目前该项科目的剩余金额并且可以方便查询历史支取经费的金额,即请款人此次填报的金额不得高于剩余金额,这也省去了请款人、经费管理员、财务人员反复核查该项科目经费是否充裕。此外,系统还将提供经费支出余额提示功能,该功能经常在课题结题节点使用。

因此,系统必须实现基于科研预算的费用控制管理,通过网上报销的手段,实现经费支出的实时控制,在费用申请、报销、分摊环节提供预算管控模型,确保科研经费按预算支出。在系统的费用申请页面中,系统可以直接反映出当前课题中某个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保证科研人员输入的金额每次都是有效的,从而提现了预算编制的指导性。

系统可以严格跟踪和汇报相关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和支出情况,从项目立项开始就必须有监管人员实时跟踪记录。对于项目实施^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隐形项目支出经费都要保证手续齐全,并严格按照企业的流程和规范来进行,并通过建立监督机制,确保科研项目的经费处于可控制的状态。[2]

2.4 预算调整管理

为了加强科研项目实施费用的管理,更好得控制科研课题实施成本,上海市科委以及建工集团都有一定的相关规定,例如:项目(课题)预算总额调整,承担单位变更应当报市科委批准;项目(课题)总预算不变,由承担单位进行审批等。

为此,系统应该提供预算调整的申请及审批功能。为了简化整个预算调整的流程,所有申请材料必须都从经费管理系统中抽取数据,并让申请人上传预算调整的事由,包括分析数据、图表等科学依据的附件资料。根据本人对工程研究总院的需求调研得出 科研经费调整审批流程:部T科研经费管理员申请->总院科研经费管理员审核->课题负责人审批->公司领导审批->总院科研经费管理员调整预算。

3 系统建设的意义

承担科技研发的企业和机构建设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意义非常重大。第一,系统强化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责任。各科研单位基本都颁布了自己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规章制度长期存在纸面化,人为干扰因素较多,真正能够严格落实较少,其中责任人也比较含糊,追责不到位。系统建立后,不仅可以是整个科研经费管理流程规范化,也能使流程中每个环节的操作人员落实到位;第二,课题经费分配使用更加合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由于系统中可以快速查询到每笔经费支出的额度、项目、时间,因此可以查询、经费余额警告提醒、支出占比提醒等,做到事前提醒,事后分析,资金严格按计划预算使用,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三,系统使得整个集团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透明公开,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单位可以结合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公开,逐步推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度的提升。公开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有所区别,包括在科研共同体范围内的公开以及向全社会的公开。可以公开的事项包括:科研经费的配置、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科研机构的投入产出情况、科研人员承担项目、产出与申请奖励情况等[3]。

4 结语

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还将与支出相关的合同进行关联,实现科研经费到款与科研合同之间的有效衔接。后期还可以考虑与集团的财务系统接入,减少科研人员以及财务人员工作量。当一个科研课题完成后,科研经费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迅速做出财务报表,并进行相关财务指标分析,为科研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当系统建成后,不但实现了信息共享,并且在科研人员、财务人员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科研与财务的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例4

一、加强课题经费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

课题经费是科学研究单位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没有课题经费,科学研究就无从谈起,而课题经费运转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科研的出成果和出人才。经费管理在整个科研项目的进程中如影随行。首先是课题的申报,在课题申报期间,要进行课题经费的预算;在课题执行过程中,需要按批复的预算进行经费支出的核算和控制;课题完成后要进行课题验收,而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又是进行整个课题验收的前提,财务验收不通过,课题验收就会一票否决。为了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多出成果和人才,提高科学研究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和规范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二、课题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目前科学研究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题经费预算编制随意或编制虚假预算

按照国家科研项目申报的有关规定,在课题项目申报期间,课题的经费预算,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课题负责人只是按自己的意思自行填报预算,什么内容想多开点,什么内容想少开点,都由自己说了算,或者干脆编制一些虚假的预算,套取国家资金,因此预算编制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课题预算的编制原则即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三个原则相去甚远。

2、在课题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一个全盘监控

在课题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情况,比如:科研课题经费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的内容进行核算,或者没有预算的内容也在本课题中支出了;课题在上报课题经费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时,出现没有完成当年预算执行进度的情况;课题尚未结束,但是在年终进行课题结转成本,收入与支出相抵,结余要结转到下年度时,出现了经费超支现象等等。以上种种原因,造成课题负责人无法全面了解和控制预算的执行进度,无法了解课题经费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一个能够全盘监控的执行者,那么课题经费就很难能够按预算执行了。

3、课题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较大的偏差

科研项目立项后,课题经费一经下达,就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但在课题经费的实际支出中,会出现与预算不符,产业较大偏差的问题。由于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是自己的课题,经费支出的自在自己手中。因此在课题经费下达到本单位财务部门时,课题主持人并没有将课题的合同和预算书送到财务部门备案,而财务部门只能按课题组报账的内容进行财务核算,根本无法与预算进行比对,无法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等到课题结题验收,进行财务审计时,才发现有的科目开支多了,有的科目开支少了,或者是超范围使用经费等等,这时要调整也来不及了,极大地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开展。

4、课题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与课题财务核算科目不一致

在课题下达的预算书中,详细规定了课题的开支范围,但是课题规定的开支内容与财务核算科目是不一致的,课题的财务决算报表设计也是根据预算书中规定的开支范围而设的。在课题中期上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结题时填报财务决算验收报告的时候,就出现了无法直接从财务账目中取数的问题。课题财务决算报告要求是按预算书中规定的开支范围编制报表,而本单位财务部门都是按国家规定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核算的,那么在填报过程中,就要对原始的财务账目进行调整归类为按课题预算中规定的的开支科目,才能将数字填写到报表中。在调整的过程中,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三、科研单位课题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课题预算编制,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由于课题人员对国家规定的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方面不了解,而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的专业知识也存在欠缺,任何一方单独编制预算都会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在课题编制预算期间,需要财务部门参与,和课题人员共同完成预算的编制。财务人员可以从财务方面的角度看问题,提出符合财务制度的预算;而科研人员则从课题研究需要完成的目标出发,拟出符合科研发展方向的预算,最后二者再进行综合协调,最终制定出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预算。

2、在课题实施期间,需指定一个课题执行人,对课题进行全盘监控

在课题实施期间,需要指定一个课题执行人,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实时全盘的监控。课题执行人是财务部门和课题主持人的之间的联系人。在课题执行过程中,课题执行人应根据批复的预算书,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课题预算执行进度,定期向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经费支出情况。课题执行到哪一步,需要开支什么内容,课题执行人、课题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三方都要及时沟通信息,保证课题按执行期有序地进行,杜绝弄虚作假,截留、挤占和挪用课题经费,违反规定转拨、转移课题经费,超预算、超标准、超范围使用经费等等现象的发生。

3、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每一个课题分别设置一套课题经费支出辅助明细账

课题经费下达到课题承担单位后,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课题主持人应将课题的合同和预算书复印件送到财务部门备案,由财务部门按照规定的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并参照课题预算书中规定的开支金额,办理课题经费的支出。同时在每个课题的课题执行人手中,设置一套课题经费支出辅助明细账。课题经费支出辅助明细账按预算书中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设置明细科目,课题的每一笔开支,财务部门除了记入本单位账户外,还要同时分门归类记入辅助账中,由课题执行人实时监控经费支出情况并定期与财务部门对账,定期将经费支出情况汇报课题主持人,如出现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较大偏差时,可以及时进行调整,保证课题实际支出在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内,确保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4、统一和规范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课题财务核算科目

为了避免课题在填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结题财务决算验收报告时取数的困难,避免填报的随意性,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应统一规范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课题财务核算科目,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对经费支出及时归类整理,这样才能通过预算对课题经费支出进行控制,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四、结束语

科学研究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分析了存在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和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只有加强和规范科学研究单位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课题经费使用效益,才能提升科学研究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科研研究单位能够争取更多的科研课题,研究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涌现出更多的高端科技型人才,并将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娟,科研预算方法及财务管理研究,会计之友,2007.9

[2]赵建华,浅谈课题经费预算管理与支出控制,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5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例5

“精细化”的实质是“精益求精”,是认真做事,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个环节。“精益求精”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早在西周时期,《诗经・国风・卫风》就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歌颂美好生活,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南宋思想家朱熹说过:“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是管理学之父泰勒提出的现代工业管理理念。1911年,泰勒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精细化管理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日趋复杂,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生产协作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于是,包括决策理论、运筹学、系统工程在内的很多理论被引入经济管理领域。这些理论和方法以决策过程为着眼点,特别注重定量分析与数学的应用,以及系统结构与整体协调,所以被称为管理科学。后来,日本的精益生产思想对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形成也有相当的影响。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运用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手段,把考核指标数量化,让各级组织精确高效、协同运行的管理方式。简单地说,就是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规范化,规范化的事情程序化,程序化的事情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己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为了提升科研竞争力、发展科技生产力,在科研管理活动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使科研管理、科研服务做到精确高效、协同运行,把复杂且难以程序化的业务做到简单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精细化的科研管理模式,促进科研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科研效率。

科研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树立精细化理念”

当前,社会科学的应用性研究,常常受到社会环境、方针政策、时间节点等因素影响而经常发生变化,但科研管理部门却较少进行适时性跟踪服务,往往不能与时俱进地修订相应的课题管理制度,还“按照惯例”固守经验化、模式化、陈旧的管理方法,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扮演“传声筒”角色,无法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化服务,无法实施科研过程的质量控制,无法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创新。

为了保护科研声誉,为了监控科研过程,为了提高科研质量,应该树立科研精细化理念,要实行科研精细化管理。在制定科研管理制度的时候,要让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全面把握和领会精细化管理的灵魂和精髓,营造精细化管理氛围和文化。以精细化管理为指导,培养“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意识。科研管理者在研究部署科研规划时,要确立精益求精理念,充分考虑科研人员的需求和能力,真正把学校要求和科研人员实际能力及课题研究需要相结合,形成切实可行的课题管理措施。科研人员要准确领会、精确贯彻学校科研管理要求,在课题研究中真正负起责任,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科研精细化管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

高校科研管理精细化是动态的,和企业管理精细化有较大的区别。科研精细化管理的方案设计是根据科研人员素质及课题难易程度而定;企业管理精细化中的“格式化、程序化”要求并不适合高校科研管理。

在学习借鉴企业管理精细化理念的时候,应该考虑“人”(即科研人员)的因素,科研人员是有思想的劳动者,在制度化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格式化”和“程式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阻碍科研创新发展。因此,在制定科研精细化管理制度的时候,应该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着眼于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才能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科研精细化管理实践要“加强协作”

科研精细化管理实践是系统工程,涉及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负责人三个方面,需要三方沟通协调,共同完成科研管理目标。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处负责科研课题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管理。科研处关注课题申报、立项、结项验收、成果鉴定等,关注课题论证、课题级别和课题经费;财务处关注科研经费开支情况,如开支合法性,开支项目结构比例等。课题负责人一旦获得课题立项,不得不关心如何搜集发票报销科研经费,自然分散了科研精力。由于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课题负责人之间沟通协作不到位,客观上割裂了高校科研经济活动的整体性,影响了科研经费的合理高效使用。

因此,要建立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负责人三方既分工又协作的联合管理制度,共同实现科研项目研究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与监督,在保证科研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做好科研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杜绝浪费和流失。

科研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制定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是保证高校科研管理规范化、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提高科研水平、保障科研竞争健康有序、公开公平的有效措施。科研管理制度是科研管理的工具,是科研管理的依据。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精细化的科研管理制度是高校科研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精细化的科研管理制度,涵盖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精细化的“课题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研工作量考核制度”。

1.精细化的课题管理在于“过程管理”

课题管理精细化是科研管理的中心任务。课题管理,是指科研管理部门监管课题申请及课题研究过程的措施。要制定精细化的课题管理制度,就应该实行“过程管理”,把课题管理过程细分为若干个环节,如“课题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成果推广、建立卷宗”等。

实行“规范、精确、细致”的精细化课题管理模式,使粗放式课题管理向精细化课题管理发展,做好课题“前―中―后”三期管理,使课题从“立项―实施―结项―推广”形成完整系统。让课题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都要有相应的目标来约束和考核,让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明确课题研究应当“怎么做” “做到什么程度”,达到“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为科研课题费精细化管理做好“进程安排”。

课题前期管理的重点是“课题申报”。在申请课题方面,科研管理者要与课题负责人的目标一致,双方都能积极配合。科研管理者应该创造条件帮助课题申请人做好课题论证。现在,许多高端课题都实行“限量申报”,科研管理部门应该组织人员“优选”课题、择优申报。 课题中期管理的重点是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有些课题负责人在获得立项课题之后,便开始松懈,甚至自己不主动参与研究,而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搜集发票报销科研经费上面,既影响了科研成果质量,又影响了高校科研声誉。为此,科研管理部门应该要求课题负责人制订“课题实施计划”。科研管理者依据“课题实施计划”进行过程管理,实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月报制度、半年度中期检查制度、年度总结评估制度。科研管理者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批准支取科研经费。课题后期管理的重点是“结项评审”。认真对照申请书(项目任务书)预定的研究内容,检查课题是否基本按照原定的研究目标完成,数据是否真实可靠;邀请专家评审课题研究成果,确保提交高质量的结项报告。

2.精细化的科研经费管理在于“进程考评”

科研经费,是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并取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障。科研经费是经费提供方委托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管理的专项经费。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中心任务,科研经费管理活动是多方联系的桥梁,它联通“经费提供方―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需要多方协作,但现实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活动往往缺少协作。

一是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活动缺少协作。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部门一般只重视每年争取到科研课题的数量及课题级别有无突破、科研经费多少及成果鉴定,而不跟踪、评价科研经费使用情况,把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全部推给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则只注重经费收支核算,也没有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科研经费到账情况、开支情况,从而导致科研课题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分离。

二是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科研工作既有体力劳动也有脑力劳动,最根本的是脑力劳动。但在我国现行的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的管理办法中,并不包括科研人员劳动报酬的项目。在我国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根本无法体现科研人员脑力劳动价值,使得课题负责人在繁重的科研劳动之外,还必须搜集大量发票,用来报销科研经费以支付非课题组成员的劳务费,否则无法报销科研经费或可能被认为是违规使用科研经费。

三是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意见不一。一些偶尔获得科研经费的高校,通常都把科研经费汇入高校财务管理账户,委托科研和财务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导致部分管理意见分歧。例如:科研管理部门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认为在科研经费中可报销的设备费有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相机、录音设备等;而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财务管理制度,认为“涉及政府采购目录的设备须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其原因是混淆了“在科研经费中报销”,还是“在高校财务中报销”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政府采购走程序需要很长时间,而课题研究时间紧迫,常常出现课题结项了,而设备尚未采购,影响了课题研究进程,甚至影响课题成果质量。

四是科研经费管理需要“制度创新”。近年来,有些科研实力强的高校还设立了“科研经费管理专用账户”,他们通过修改高校内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体现科研劳动的价值和科研经费开支的实际情况,增设了“项目实施费”报销项目,用于支付课题参与者的劳动报酬和非课题组成员的劳务报酬,避免了花费时间搜集大量发票的传统做法,集中了科研精力,但与现行的上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符,仍然处于“合理不合法”的境地,有可能被审计部门认为是“违规使用科研经费”。

五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改革”。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与课题研究开支存在不一致,其主要原因是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种:立项课题研究经费、学校配套经费、委托课题研究经费、合作课题研究经费等;课题研究类型多样: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等;课题研究方法不同: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由于课题类型和研究方法不同,所开支的项目经费也不同。通常科研经费提供方对经费使用要求缺乏统一明确规定,而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往往按照高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统一管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如项目经费预算与实际开支不符、经费监管措施难到位等。

因此,我们可借鉴“目标管理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课题研究失败问责制度”反向约束科研人员的科研行为。根据课题负责人编制的“课题实施计划”,进行“科研进程考评”,把科研经费报销的“项目管控”转变为“进程考评”。制定合情、合理、合法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设立科研经费专用账户,实行科研经费包干使用;加强科研处、财务处、课题负责人联动协作机制;强化科研过程管理,根据科研进程考评,报销科研经费;实施人本政策,允许结余科研经费挂账待用;实施“课题研究失败问责制度”。追讨失败课题的科研经费,真正实现科研经费包干使用,赋予课题负责人一些自,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科研人员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科研过程精益求精,浓缩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建立严格的科研信誉机制和科研诚信体系。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例6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17

随着政府对企业科研工作支持力度的加强,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一方面,这些科研经费为企业的科研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另一方面,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管理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常见的几个财务规范化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常见问题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按照政府部门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一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有些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报销了不属于该课题预算范围内的费用,比如该课题没有预算燃料动力费,这就意味着不能报销水电和气费,但实际报销时却出现了这一类费用。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企业超出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报销费用,比如招待费、办公用品等,按规定,这些费用是不允许用科研经费支付的。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具体核算时,混淆各类核算项目应该核算的内容。比如:某公司内部对科研形成的产品做了一个测试,测试所用的材料应列入材料费,做账时却列入了测试化验加工费,这样核算是不正确的。另一种情况是做账时没有分具体核算项目。某一个科研课题的经费到账后,财务为其设置了专门的明细科目用于核算相关费用,但未设置反映支出类型的明细核算项目,做账时,课题所有支出都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这就看不出支出的费用是材料费还是其他费用,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很大困扰。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在理想状态下,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与科研任务的完成进度应大致相当,但由于有一些课题的经费下拨时间晚于任务开始实施的时间,就造成了课题的一部分支出使用了企业的其他经费进行垫支,未计入项目经费中,直到项目经费到账后,相关费用才能计入其中。另一种情况,执行科研任务时,实施任务的主体没有关注经费使用情况,经费一到账就用掉很多,科研任务进行到中后期经费不够用。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一些企业使用了科研经费,在记账时,未将科研经费单独列出,而是把科研经费混淆在企业的期间费用或生产成本中,到项目检查的时候,再根据需要把用于科研课题的费用以自制账表的形式列出或调账。仔细检查会发现,这些科研费用在多个关联度不高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中反映。具体表现为:如果要求企业在一两分钟的时间内将账上的该科研费课题的支持经费用找出,往往做不到。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如果一个科研项目除牵头承担单位外,还需其他合作承担单位一起完成,那么在订立科研任务合同书时,主管科研课题的政府部门就会与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都签订任务书。在编制项目预算申报书的时候,也需要编制包括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在内的各个单位的具体预算。这个科研课题的全部经费会由政府部门全部下拨到牵头承担单位,然后再由牵头承担单位按任务书签订的金额分拨给合作承担单位。实际操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课题外拨科研经费的对象不是当初签订任务合同书时候的单位;有些外拨经费的金额与任务书不同,或者多于任务书所列金额,或者少于任务书所列金额。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相关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有些企业认为科研经费管理的大部分责任应落实到课题负责人身上,与企业没有太大关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企业往往不注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很少。由于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习不够,责任意识缺失,对怎样合理合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企业就不会有太多关注。

(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制度,甚至出现了缺失的情况。一些小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内部管理制度只是照搬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一些大框架,而没有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细则;一些企业则是制定有比较细致的制度及管理办法,但具体操作时并未执行;更有内部控制糟糕的企业,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缺失了相关的办法规定。如此一来,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就产生了很大的随意性。

(3)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没有根据科研课题的具体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未仔细筹谋规划,甚至简单按比例分配各支出科目经费预算,只以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国家科研经费为目的,在用好科研经费方面欠考虑。一些企业的科研课题预算编制完全由课题组成员完成,缺乏与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造成了课题经费预算不能完全切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局面,既影响课题经费的申报,又影响课题经费的使用。

3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1)强化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感,加强学习,落实具体管理责任到个人。企业应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是法人负责制,不只由课题负责人责任。企业应定期组织科研课题管理人员学习,学习国家及地方的科研管理办法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财务人员,还要加强财经法规及财务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如果企业科研课题很少,管理科研经费时,可在财务人员中指定专人管理科研经费,从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日常科研经费报销、到科研课题中期检查至验收结题整个阶段,都参与进去。要注意,财务人员参与科研经费管理,不能免除课题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如果企业科研课题较多,则可以在课题组另设“课题管理秘书”,从事某几个课题的具体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定期与财务人员沟通,财务人员可只从大的方面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和控制。

(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企业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能够落到实处的财务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各类制度。企业可在财务以外设审计人员,定期对科研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企业拨给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也应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资料,如科研经费明细账、凭证及合同等,以便于了解合作单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防止重大问题的出现。

4建议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需明确哪些费用是科研经费不允许报销的,比如单独的招待费、办公用品等可用单位日常维持费用支付的,不能列入科研经费;应在提取的间接费中支付的费用,如实验室日常水电等,不能再列入科研经费的其他支出科目中。同时,要根据科研任务需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支出经费时认真核对预算。科研工作带有实验性质,经费的使用不可能一丝不变的按计划执行,如果执行中遇到了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有时是可以调整预算以适应实际情况的,但需按相关政策法规办理。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企业应根据国家及地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拟定本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设置各个核算明细科目或项目。首先,在设置明细上,企业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设置明细科目,然后在明细科目下设置材料费、设备费等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材料费(或其他费用)”。查看明细账时,就查看该××课题的科目明细账。另一种做法,就是以材料费、设备费等支出科目做明细科目,在明细科目下以科研课题名称做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材料费(或其他费用)/××课题”。查看某一课题的使用明细,可通过查看某一核算项目(即××课题)的项目明细账来实现。同时,明确科研课题需用到哪些经费,哪种支出该如何归类。举个例子,本课题组成员到外单位参加会议发生的费用应计入课题差旅费,而不是会议费。这一点处理好了,会大大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企业应拟定好科研工作计划和科研经费使用计划,并经常自我检查,确保两者大致相当。对于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要及时下拨,不能拖到最后才拨出。同时,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只靠企业自身。如果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能及时下拨前补助项目的科研经费,就能杜绝企业所谓的用自己的经费垫支科研经费的情况。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单独核算不是要求企业为这个科研项目去单独建一个账套,而是在企业现有的账套中,用单独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来实现对这个科研课题的明细核算,让企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如果企业在多个不相关的明细科目或核算项目上核算该课题的支出,又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找出该课题的所有支出,这就不是单独核算。有一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如果企业在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时,把这个课题任务中的多个步骤进行分解,分给该企业内部的几个实验室完成,同时将课题经费在主课题下分成几个子课题,相应的子课题经费给相应的实验室,单位始终统一管理,通过主课题及子课题的明细科目汇总(不涉及其他科目),可查看到该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这种情况,不可武断地认为没有单独核算科研经费。注意,单独核算不只针对国拨专项经费,单位自筹经费也应单独核算,并且要与国拨经费分开。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课题牵头承担单位拨给课题合作单位经费时,应仔细核对预算,若合作单位名称变更、拨出经费变更,需上报拨付科研经费的政府部门批准。同时加强对本企业外拨科研经费的监管,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相关会计资料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课题合作单位也应积极配合课题牵头单位的管理工作,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实际操作中,对科研经费的完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正是这样,作为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的我们,更应加强学习,不断思考,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例7

第二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地方拨给的科技三项费,重大专项研究费,气象科研事业费(扣除研究机构包干部分),国家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单独拨付的气象科技发展研究的经费。

第三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的管理,根据经费来源分为国家气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两级管理。属于国家气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投资的研究课题由双方共同管理,并协商确定某一方为主。对于列为国家气象局的研究课题,承担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要按本办法代行管理工作。

第二章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计划的制定和组织管理

第四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实行计划管理。国家气象局根据全国气象科技、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制定相应的全国重点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根据各自的气象科技、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制定相应的气象科技研究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能在近期内投入业务应用的课题要有明确的使用单位。

第五条:年度实施计划中的研究课题,国家气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在每年一月底以前年度的项目指南。落实研究课题时,采取招标和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协作的办法,择优落实承担单位和承担者。

第六条:课题的主要承担者,一般需是从事这方面研究或实际工作的具有助研(工程师、讲师)或以上技术职务的科技人员。初级技术职务的青年气象科技人员作为课题的主要承担者,必须由两名副研(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上同行专家或单位推荐。参加课题的研究人员必须做实质性研究工作,不得空挂名。

第七条:准备列选的研究课题,一般要进行可行性论证。个别确已成熟的课题亦可不进行论证。

可行性论证的重点是:审查课题的内容及主要指标,计划进度及完成目标,试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评估预期科技成果的水平和科技意义及审查课题预期成果转化业务应用的可能性和实际效益;审查经费额度和预算。可行性论证工作由下达任务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主持。采取书面的或者会议的形式进行审议。

第八条:经过批准的课题一律采取合同制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下达任务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主管人员和领导,承担单位的主要承担者和领导,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主管人员,分别代表甲、乙、丙三方签订科技研究课题合同。管理部门按合同条款拨付经费,检查执行情况和成果验收。承担单位和所在科研管理部门应将资助课题纳入各自的研究工作计划,承担单位要在人力物力等必要条件方面予以保证,使课题能按合同要求如期完成。

第三章拨款方式和经费管理

第九条:根据课题性质和要求,有以下三种合同制:

1、承包合同制:主要适用于有明确的科学技术指标,便于核算经费额度和成果验收的课题。承包合同制的课题达到合同要求结题以后,剩余经费全部归研究单位,经费不足时由研究单位补贴。

2、责任合同制:主要适用于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但科学技术指标弹性大或者一次核定经费有困难的课题。对责任合同制的课题一次核定总经费预算控制指标,执行时根据年度进展情况每年再核定下达经费。课题结题后,剩余经费全部归任务下达的单位调用。

3、有偿合同制:主要适用于近期可取得经济收入的应用性和开发性的课题。课题结题并取得经济收入后,课题承担单位要按合同规定偿还全部或部分课题经费。有偿合同制的课题,需要课题承担单位上级部门同意并承担保证按合同规定偿还的责任。

第十条:课题研究经费由管理部门按年度计划拨付,承担单位要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准挪用,年终结余结转下个年度使用。

每年1月15日以前,课题主要负责人要向下达任务的单位填报上一年度“气象科技研究经费年度决算表”,在11月底前填报本年度的“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进展情况表”,同时提出下年度计划和课题经费预算。对于逾期不报的,将停拨课题预算经费,其后果由课题负责人承担。

第十一条:课题研究经费使用范围如下:

研制新产品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费,小型专用检测仪器仪表费,产品性能试验费、设计费、加工费、研制协作费;

中间试验和推广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安装费、考验费、试验消耗费和人员培训费;

各种科技研究过程中所需的资料费、计算费、室内外试(实)验费、野外考察费、旅差费、临时工工资、科技活动会议费(可行性论证会、成果鉴定会、技术组会等),交通运输费。

第十二条:课题负责人在课题进行期间,在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条件下,有权按计划和预算支配和使用课题经费,课题承担单位应尊重课题负责人的这一权限。

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有权有责监督和检查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对于违反财务制度的开支要予以制止和纠正并及时向上级反映。

第十三条:严禁课题承担单位乱立名目滥收费。更不得利用各种内部收费办法将部份科研经费转化为所谓的“预算外收入”。

凡是由国家、地方科委、计委、经委通过国家气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下达的课题或国家气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直接下达的课题都属于纵向课题。纵向课题在气象部门内部协作仍属于纵向课题。

第十四条:课题承担者由于能力不及或其它正当理由而无法继续进行课题的研究,经过同意可中止课题,其剩余经费全部退回原下达课题单位。

擅自更改课题内容或科学技术指标,或由于课题承担单位安排不当课题承担者无时间保障,或其他无正当理由,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者,科研管理部门有权中止课题,同时根据情况收回部分或全部课题经费和设备。

第十五条:课题结束后,课题承担者要提交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决算。

第四章气象科技成果管理

第十六条:课题研究结束后,课题承担者须进行认真地总结,整理出完整的数据、资料和图纸,写出课题总结报告,并附上有关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上报下达任务的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进行初审,并根据课题性质和初审情况确定是否可以结题和进行成果的验收。

第十七条:有关科技研究成果鉴定详细内容参见《气象科技技术研究成果鉴定试行办法》。

第十八条:气象科技研究成果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其推广权由下达任务的单位行使,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者有责任承担交流、推广的义务。下达任务的单位半年内若不组织推广,承担单位可自行转让。收入的分配按《气象科研系统技术市场管理试行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结题后,由课题承担者向所在单位和下达任务的科研管理部门上报档案材料各一份。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例8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973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大陆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和承担相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专项经费优先支持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及优秀团队依托单位承担973计划任务。

第三条 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 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专项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国家确定的、由973计划承接的重点研究任务,保障其经费需求,避免分散使用。

(二) 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三) 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和课题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 973计划项目预算由课题预算组成。根据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和973计划特点,课题年度预算纳入科技部部门预算管理。

第五条 科技部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项目(课题)预算安排情况、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首席科学家、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课题经费开支范围

第六条 课题经费是指在课题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直接相关的、由专项经费支付的各项费用。

第七条 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一) 设备费:是在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 材料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 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 差旅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 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课题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事先报经首席科学家审核同意。

(八)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九)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十)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973计划及其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十一) 管理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课题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课题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第八条 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三章 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第九条 项目申报单位在申请立项、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的同时,应当编制项目概算。结合重大项目的综合评审和研究专项的复评,应当对项目概算进行独立的咨询评议。咨询评议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决策和控制项目总预算的重要依据,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条 项目确定立项后,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应当会同首席科学家组织课题承担单位编制前两年课题预算。

第十一条 课题预算编制要求:

(一)课题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课题研究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课题预算编制时应当编制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

来源预算除申请专项经费外,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课题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等。

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课题的,应当同时编列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

(四)课题预算书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五)编制课题预算时,应当同时申明课题承担单位的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以及从单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并针对课题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的方案。

第十二条 课题预算由首席科学家协助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后报送科技部。

第十三条 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课题预算评审或评估。科技部建立预算评审专家库,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第十四条 科技部对预算评审或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并按程序公示。对于课题预算存在重大异议的,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复议。

第十五条 科技部提出项目(课题)前两年预算安排建议报财政部批复后,下达项目(课题)前两年预算。批复预算的项目(课题)应当纳入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分年度滚动安排。

第十六条 科技部根据预算批复,与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签订前两年项目(课题)预算书,作为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依据。其余年度的项目(课题)预算,结合中期评审评估的结果,按照以上程序进行编制、评审评估、审核批复和签订预算书。

第十七条 项目(课题)年度预算由科技部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报送财政部。

第十八条 科技部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预算,将课题年度预算下达到课题承担单位,并抄送项目第一承担单位。

第四章 预算执行

第十九条 专项经费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核批:

(一) 项目(课题)预算总额、课题间预算调整,应当按程序报科技部审核、财政部批准。

(二) 课题总预算不变、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课题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由项目专家组民主决策,并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协助项目承担单位提出预算调整申请,报科技部核批。

(三) 课题支出预算科目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课题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执行;其他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提出调整申请,经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审核同意后报科技部核批。

第二十一条 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对专项经费及其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第二十二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禁使用课题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二十三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课题经费年度决算。课题经费下达之日起至年度终了不满三个月的,当年可以不编报年度决算,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的年度决算中反映。课题决算由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会同课题负责人编制。课题决算由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后,于每年的4月20日前报送科技部。

第二十四条 在研课题的年度结存经费,结转下一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课题因故终止,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协助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后报送科技部,由科技部组织进行清查处理,结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收回科技部,由科技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首席科学家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或课题承担单位变更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科技部批准。

第二十六条 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国家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专项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专项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科技部对专项经费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973计划项目进行中期评估时,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财务检查或评估。专项财务检查或评估的结果,作为调整项目(课题)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项目完成后,首席科学家协助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及时向科技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财务验收是进行项目和课题验收的前提。科技部负责组织对项目和课题进行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 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 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 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 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 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 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 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项目通过验收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课题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科技部,由科技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科技部应当结合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三十三条 专项经费管理建立承诺机制。课题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课题负责人在编报预算时应当共同签署承诺书,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信息虚假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三十四条 专项经费管理建立信用管理机制。科技部对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中介机构和评审评议专家在专项经费管理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

第三十五条 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专项经费、不及时编报决算、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课题承担单位,科技部将会同财政部予以停拨经费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终止项目或课题。对于未通过财务验收,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以及不按照规定及时上缴结余经费的,科技部、财政部可以取消有关单位或个人今后三年内申请国家科研项目的资格,并向社会公告。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单位和个人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科技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国科发财字[1998]508号)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国科发财字[1999]280号)同时废止。

科研经费的原则纵向科研经费实行预算管理,执行国家相关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范围和开支比例规范使用科研经费。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例9

科研经费拨款是从有关主管部门取得的科学研究经费,科研经费拨款收入按全校课题申请和立项情况预计可以取得的收入来确定。高校社科科研经费是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包括财政及科研主管部门经费拨款、横向课题经费等。社科科研经费收入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支核算,同时按课题进行项目管理。

理工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问题已被很多学者所论及。前些年,由于社科经费本身的数量少,所以在高校科研活动中财务管理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高校社科经费出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高校社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也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高校财务部门应尽快调整理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整体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引导和支持。

一、财务部门在高校社科经费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社科科研研究是高校科研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在科研中作用的认识不改变,会影响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进展,也很难实现整个高校科研环境的转变。通过实证考察和研究,笔者认为高校社科经费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如下的弊端。

(一)课题项目支出容易出现问题

一般而言,高校社科经费的运作方式一般是由个人申请课题经费,实行课题组负责制,在管理上要求也不是很严格,高校只是将管理费扣去,剩余的部分由课题组支配,以支撑科研研究。这样高校社科经费的管理模式实质上是课题组负责制,各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就掌握了开销的审批权,并将此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权力,以至于财务人员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要求报销时,有些老师甚至产生抵制情绪,财务人员在两难选择中被动工作,无法更好地行使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课题组的负责人掌握了整个社科经费的主动权,项目支出上存在漏洞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如今,不少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拿到科研经费后,只要他认为与其科研活动有关,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同科研项目的经费混用,容易出现科研人员为了部门或个人利益实施短期行为,获得研究经费之后,科研活动尚未进入实质阶段,经费就已经使用完毕。这样的结果是实现了部门或个人效益,却破坏了学校的科研声誉以及长远的科研发展。

(二)社科科研经费的立项经费的核算不够科学

现在的高校特别是名牌高校都很重学术,积极鼓励学术的发展,教授治校也是世界范围内的趋势。社会的整体环境为科研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宽松的科研政策在倾斜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高校的科研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科研经费的核算意识还没有在大范围内形成。马俊涛在《论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一文中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当前,由于受到高校科研体制、观念、管理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高校科研经费成本的核算意识比较淡漠。由于科研经费成本项目核算的有关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因此,一般学校的财务部门不能够准确的核算各科研项目的实际支出成本。学校的一些公共资源,如图书馆等无偿为课题组提供了服务,通常没有被计入成本中,许多时候,而与科研项目相关的从事科研所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工资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由学校事业费用中开支,从而造成了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不准确”。可见,在整个环境之下,社科经费的核算意识并没有形成。同时,社科经费与理工科的研究经费有着很大的不同,社科经费中有很多支出内容不能量化,或者量化的经费数额很有限,这更增加了科学的难度。

(三)社科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益较难衡量,制度约束力较低

社科经费的产出一般都是无形的智力成果,相对理工科科研成果而言,更模糊和难以界定。鉴于此,社科科研经费的运作更应建立在科学预算、规范支出的基础之上,但是制度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在这方面并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许多时候,需要依靠道德的张力来约束高校社科经费的运作。

(四)财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合作有待加强

学校各行政部门之间需要互相配合,高校社科经费的财务管理不是财务处一个部门的事情,除了财务处之外,还需要社科处、人事处等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只是财务处一个部门进行管理和运作是无法成功的。陈德辉在《高校科研财务管理规范化研究》中进行了描述:“对科研经费这种特殊的专项资金,财务部门根本没有力量对本校每年申报的科研项目的信息资料,做大量而细致的收集整理工作,没有时间去做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分析、结题成果推广运用的效益分析等工作,更谈不上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所以容易造成财务部门与科研业务管理部门的脱节现象,出现科研经费已用完,科研课题还没有结题,而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又无法控制的局面。”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社科经费的财务管理

高校社科科研的质量和水平与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财务工作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了推动高校社科科研的进展,我们需要积极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有关制度和措施。

(一)树立先进的高校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理念

1.改革高校财务报销的有关参考系数,将脑力劳动成果的重要地位予以显现。现在大多数高校社科经费的报销账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调研费(含长途差旅费、住宿费等)、资料购置费、劳务费(主要是文字的输入和材料的整理等)、主持人工作经费(含通讯邮寄费、办公用品费、交通费、资料打印等)、餐费(小型会议交流)等几项。所有的项目的本质特点都是一个可供报销的内容都被“物化”。“物化”有个好处就是一目了然,便于审核。但是,这似乎与科研的本质有所违背。高校社科科研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本身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脑力资源的占用。然而,脑力劳动的耗费却没有在财务管理中得到应有的显现。在报销的名目中,本来是作为辅的材料占据了报销的绝大部分内容。事实上,社科科研研究在并没有多少辅助材料的情况下,课题成果仍有可能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社科科研研究的辅助材料过多,也并不能说明这个课题研究有多么重要。我们在大学校园里倡导尊重大师,并不是尊重大师所拥有的多少辅东西而是他的脑力劳动成果。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许多费用都是发生在边远落后地区,有些是在乡村访谈老艺人的费用、民间手抄本、皮影的购置等许多费用没有办法取得正式发票,按照财务规定不能给予报销,这些费用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消化,给此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财务管理工作者介入社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领域

高校社科科研经费的申报是个人,经费划拨到课题组应用于学术研究。但这并不代表这部分钱就是属于课题申请人个人的。课题组依托的单位是学校,资金的指向首先是学校,然后才是课题组。学校有权利和义务对这部分经费的合理使用进行监管,以免学校的荣誉遭受损失。那种认为课题经费一旦交给某个课题负责人,单位不能监管的想法应该得到根本的改变,“假集体,真个人”的行为实质上是将自己凌驾于学校之上。而科研人员出了问题,影响最严重的是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要介入科研经费的运作,在高校内部建立监督机制对科研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将科研经费的使用列入学校内部审计监督的范围。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计,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及时纠正。财务部门对社科科研经费的使用实施有效监督,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只有让每一次社科科研经费的运用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才会彻底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加强科研经费核算分析工作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之所以不能对高校社科经费进行有效的监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对社科经费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审计。科研课题研究的过程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无人考虑科研成本的高低。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类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经费审批程序,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盲目性、随意性。科研经费的支出和报销要由科研课题负责人、经办人、验收人签字,单位财务部门进行监督。

高校年终清理时主要是账目清理和预算项目清理。年终清理工作做不好,应进入年度的收支或资产、负债,没有进入当年会计账,决算报表数据就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科研课题结束后,要按规定及时结题。科研课题验收结题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办理财务结算手续,认真清理账目,按规定处理结余经费,对课题组继续占用课题结余经费的错误做法应及时制止。对科研经费的资金使用状况予以关注和分析,比如在年终及985项目规定的结项时限前,高校现金流出量迅速增加等状况,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把握科研经费的运作,为学校高层提供更多角度的财务分析材料。刘燕在《如何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一文中提到:“对单位所有课题当年的课题经常收入与支出分析。分析课题纵向经费收入、横向经费收入各占当年课题经费总收入的比例,各课题经费的收入总额及人均经费收入额,分析课题经费支出中设计费、外协费、工资、管理费、材料费、试验费、专用费、设备费等各项开支的结构与数额,以便充分了解各类课题的经费运转情况和经费支撑度, 为课题结构调整, 选择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布局提供财务信息。”

(三)引入项目风险管理

科研经费虽然是项目主持人申请并由其负责的,但是如果出现风险,损失最大的是学校的声誉。主持人与学校相辅相成,主持人依托学校的科研平台,学校以科研人员为体系。对科研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引入项目进度考察,关注项目经费使用进度和项目完成进度的配比情况。对项目进行财务管理,充分考虑项目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通过多部门系统配套的管理,避免科研人员的寻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实现学校科研活动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俊涛.论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04):42-44.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例10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125-01

科学研究工作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科研人员、设备器材、试剂材料、科研经费,而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条件,是推动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随着国家、地区、医院对科研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和经费的大量投入,促进了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而如何管理好、使用好科研经费成为医院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课题主持人三方不得不关注的事情。

一、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具有它的独特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立项时,财务部门未参与科研课题预算编制。申请立项时,科研部门与课题主持人更重视任务的编纂和时限,对于预算编制未引起高度重视,凭以往经验编制项目预算的情况多,待任务书下达后,只按项目要求将预算送达财务部门存档、执行。

2.过程中,科研课题实际开支与预算编制存在差异。研究过程中一个观念的转变、物价的变动都会导致实际研究与下达的任务书不吻合的情况,使实际开支与预算产生差异,财务把关严,经费不能开支,势必影响课题研究进度;财务把关不严,或透支,或超支,又会给结题后审计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结题后,科研部门与课题主持人存在未及时通知财务部门结算课题情况。课题计划结束时,科研部门与课题主持人更重视业务手续的办理,而忽视经费报销结转事宜,往往是委托事务所进行审计时才匆忙办理结算、结转手续,没有严谨计划导致通宵达旦翻阅原始凭证和打印报销清单。

二、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目标

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使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课题主持人三方知晓课题进程、经费流向;提高课题主持人对科研经费的自与支配权;强化先审后批制度,优化经费报销流程,提速经费报销的时间;明晰三方职责,既相互配合,又互不干扰,促使科研经费后审的简单高效。

三、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方法

1.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财务部门科研经费管理人员必须吃透《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精神,既要从宏观上熟悉预算编制原则,又要从微观上把握成本与产出的效益,同时还要向科研部门、课题主持人传递科研经费合理编制项目预算的必要性与科学性,强调预算编制的权威性,杜绝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课题主持人编写任务书时,财务部门必须参与指导整个课题的预算编制及审核,包括劳务费、设备器材和试剂耗材购置费、学术交流费、办公费、交通费、协作费等费用的占比及金额;任务书审核通过、经费下达入账后,应及时通知科研部门、课题主持人,将课题项目进行编号并发放项目课题经费卡,同时将预算限额录入会计系统;课题进行中,严格按照预算要求审核报销各项经费。

2.基于医院内部网络开发科研经费管理查询系统。将会计系统与科研经费管理查询系统相关联,科研部门、课题主持人可通过查询系统权限及密码,实时查询科研项目的名称、性质、目标、人员、预算方案、经费收入、明细开支、结余金额。科研部门还可通过此系统监督课题进展情况与经费使用情况,而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过程跟进随时掌握课题结题情况,从而做到及时通知课题主持人办理整个课题的结算。利用网络技术把预算编制――经费收入――费用支出――结算整个过程透明化,有利于三方同时做到心中有数,也便于三方进行必要的沟通。

3.提高课题主持人对科研经费的自与支配权。贯彻先审后批制度,优化报销流程。课题项目的费用支出只要都在各分项的预算范围内,会计审核后符合报销要求,经课题主持人签字同意,持科研经费卡便可报销,不必再经科研部门审批,除大额和特殊支出以外。但是,管理报销的科研助理按项目要求应相对固定,不能经常更换。

4.规范大额和特殊经费开支的报销流程。对大额的(比如大型设备仪器),特殊的(餐费、对外劳务费)经费开支,除了财务部门审核,课题主持人签字同意外,须经科研部门把关,对于大型设备仪器招投标、购买、合同签订、付款、出入库登记应进行全程跟踪;对于餐费标准、陪餐人数,劳务费发放人员的核定情况应给出相关意见。

5.建立医院科研经费内审制度。依据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对于任务完成过半,经费支出超过2/3的课题进行相应内审。科研部门考核评估课题项目进程,财务部门考核预算执行率和合格率,按照经费报销明细核查每一个报销凭证,重点审计超范围开支经费是否具备业务部门同意预算调整的审签单;试剂耗材出入库单是否齐备;大型设备器材固定资产登记情况是否完整;外请劳务费的发放金额及标准。对于超范围超标准的经费开支,财务部门应冻结此课题项目,同时出具通知书责令课题组及时清退,待整改完成业务部门同意继续开支后方可进行后续经费的报销。

6.及时清理已结题课题。某项科研课题结题后,科研部门应及时告知财务部门,同时通知课题主持人尽快办理财务结算手续,做好会计事务所的委托审计准备。审计通过后,做好课题项目的注销,对于需返还经费做好审签工作后及时退回;对于勿需退回的结余经费结转到同一课题主持人的科研经费卡名下。

参考文献:

[1] 何升萍.医院科研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14(1):157-158

[2] 徐辉,罗林枝,徐苓.北京协和医院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改革初探[J].中国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4.6,17(2):91-92

[3] 徐冰,胡晓红.论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5,12:21-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