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供应商管理理念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3 17:46:18

供应商管理理念

供应商管理理念例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并且企业供应链运作方面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此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实际角度出发,对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概念;联系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5-0146-02

当前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电子商务现在开始由时尚化日渐向生活化方位转移,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但是電子商务之所以成功且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后台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以电子交易方式在全世界方位内进行且完成的各类商务活动和交易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简而言之,电子商务便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集产品买卖和付款以及服务等于一体的经济活动。

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务总体目标一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创设销售网络结构体系;二是企业可以提供不同类型商务活动全面数据信息内容,处理企业生产以及销售环节中的信息收集困难等问题;三是减少企业进入市场的若干环节,助力企业拓宽本体市场,从根本上提升商品销售效率;四是降低企业销售成本,科学有效地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五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便利,以网上谈判形式为彼此促成合作;六是为企业一方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七是方便顾客网络检索所需商品种类与详情。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主要是指由供应商和制造商以及仓库和配送中心等所组成的物流网,其类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是基于客户需求的供应链,二是基于销售的供应链,三是基于产品的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则是指调整和完善供应链活动,供应链管理对象便是供应链组织以及期间产生的“流”,集成和协同是核心应用手段,最为主要的目标便是满足客户需求,之后在此基础上强化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供应链管理的实质便是深入供应链体系之中,囊括不同增值选项,将客户所需产品在正确时间点,根据正确的数量和优质的质量、合理的状态,最终送达指定目的地,最大限度上去降低经济成本。

1.供应链管理将所有节点视为统一整体,然后达成全过程战略性管理。老旧式管理手段,一般都是将企业职能部门作为基础,但是由于企业和企业间、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间的目标迥异,所以就会相继产生诸多矛盾和冲突,企业和企业间、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间此时便不能有效发挥功效、履行职能,所以难以达成整体目标。供应链管理,会将物流和信息流以及业务流等方面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始终,整个物流囊括在内,从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直至产品运输以及储存等,这些都涵盖其中。其间,处在各个节点上的企业一定要实现信息共享和风险承担、利益共存,要站在战略层面去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之后方可达成整体高效管理。

2.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管理特点甚是突出。需知,供应链关键的核心便在于集成思想和集成方法,从供应商端开始,会经由制造商和分销商以及零售商、客户这些全要素和全过程,然后形成集成化管理样态,这是一种新型管理手段,会将不同企业统统集成在一个供应链里,然后提升供应链水平和质量,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最为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全局最优化发展局面。

3.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库存”愈加明显。传统库存思想理念表明了,库存是保障企业生产和企业销售的必要手段,是一种必要成本。所以说,供应链管理让企业和其他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达成了库存转移,企业库存成本得到科学合理的降低。此时,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成员间要通力合作,形成战略互助关系,要做出快速反应,从而更好更优地节约投入成本额度。

4.供应链管理遵循“客户至上”的原则,此为供应链管理的经营方位。无论是供应链节点中企业数量多少与否,也无论企业类型如何、参与程度深浅,之所以形成供应链,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始终都是核心导向。正因为客户和消费者需求的存在,供应链才会应运而生。唯有让广大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得到有力满足,供应链的发展空间才会变大,未来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内在联系

当前,全球每天都会有数以亿计的交易活动产生,每笔交易均为供应链体系中紧密相连的业务活动,最为常见的就是虚拟市场和跨过客户需求分析、资源供给、科学安排、新产品研发、策略型资源获得、产品加工生产,诸如此类,均会被纳入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范畴中。由上可知,由此所产生的信息量之庞大、之繁杂,管理难度必然比一般流程下的供应链管理更高。

1.电子商务是供应链管理的集成驱动器。电子商务让供应链上的成员方可以紧密合作、积极交流,将供应链概念合理地进行延伸,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客户都会从中受益。这是一种全球化的协作样态,所涉内容繁多,包含了需求预测内容和产品设计内容以及商品外购、服务客户等内容,为进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发展平台,使得供应链管理朝向变得愈加动态化和柔性化以及虚拟化,供应链管理持续竞争力倍增。

2.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理论依据。企业建立电子商务模式,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建立是第一位的,要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作为核心依据,之后在此基础上使用新型技术模式进行崭新的管理方案制定,将供应链管理视为和电子商务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运行环境,并且要将供应链管理看作是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的发展平台,这样才能实现全球化的电子商务发展。

3.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之间的整合。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立足于全球性的供应链体系,这给基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优异的管理平台,让供应链管理不仅仅被限制在企业内部和区域里,形成慢慢延伸至全球化的一种供应链体系,最终形成一种跨企业合作模式和跨区域合作模式。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法宝,需要在不断探索发现中去找寻渗透渠道、整合办法,最后渐入佳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化电子商务系统建立是大势所趋,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根基,面对全球化供应链的信息沟通、处理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平台出现,信息交流矛盾和资源共享问题才能够被一一化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也会变得愈加融洽,存货效率会得以提升、资金流动也愈加流畅。不仅如此,业务处理速度和客户需求响应速度也会双向提升。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法宝”,实践阶段,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主要关系。

电子商务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企业物资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利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物资采购和管理,采购信息准确、全面,方便决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增加效益。

关键词: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物资管理

电子商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基于信息化市场的扩张,凭借其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与延伸,逐渐成长并成熟,成为当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营销模式。很多传统企业从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快的成长速度的立足点出发,将原有管理模式和销售业务与电子商务进行互补结合。

一、企业物资管理的特点

目前,信息化是物资采购管理业务的基石。传统物资采购方式不仅采购效率低,而且供应商也难以满足采购部门的要求。而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企业得以推行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从而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随着行业规模逐渐壮大,随之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物资管理与监管成本。在业务流程中,除了要完成信息化和确保对物资信息进行保密处理之外,还需要实现电子商务价值最大化,简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从而真正提高采购电力物资的效率。

二、采购环节

2.1采购申请和审批流程

采购环节最初需要进行编制需求(采购)计划和提出采购申请。采购部门主要参照采购计划进行物资采购,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若编制的采购计划偏离实际需求造成物资短缺或过量,甚至无法跟上生产进度,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为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可从三方面着手加强管控: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参照实际需求编制采购计划。第二,基于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现有库存量,通过物资管理平台合理布设采购计划,避免过量采购或物资短缺。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具有它的优势所在,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所以怎样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物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盲目的使用不仅不能方便物资的管理工作,还有可能因为管理混乱引起物资供应和管理问题,造成工程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发生问题,酿成大错。所以,加强网络物资信息收集、网络询价议价、采购运输、到场配发等环节,是企业和物资采购人员应当加强的。若企业缺少一套相对完善的物资请购制度和审批流程,就无法合理控制采购量,可能会破坏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采购申请指的是企业生产经营部门基于物质需求和采购计划提出采购申请。主要管控措施为:首先,确立物资请购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授予相应归属部门请购权,厘清各关系部门的权责范围,明确请购流程;其次,请购人员和部门必须根据成本预算和市场行情提出采购申请,依照规定办理请购手續;再次,负责审批请购单的管理部门必须按成本预算严格审查请购单,检查采购申请是否与采购计划和生产经营需求相符,采购内容是否健全,物资量是否超预算等,如采购申请超预算或与上述要求不符,可不予审批。

2.2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采购方的生存和发展与供应商的实力、行业信誉和产品质量息息相关。为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且与其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要坚持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和相应的评估制度,在政策方面适当给予优秀供应商一定的优惠,确保供货源稳定可靠,促进企业经营生产活动可持续发展。

2.3控制采购价格

第一,完善采购定价机制,通过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途径,对所采物资进行合理定价。第二,采购部门必须深入剖析大宗物资的成本构成,通过市场调研,时时关注其价格波动情况,并根据其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分析其供求关系和市场行情,构建采购价格数据库。

2.4建立采购合同内部审查制度

一是审查采购合同的内容。检查合同内容是否严密、完整,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当事人的姓名、住所;合同价款或报酬;双方约定的地点、期限、履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二是审查采购合同产生的过程。合同产生过程的审查实际是对合同产生的必要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如审查采购方式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审查采购计划、物资定价和资金分配过程;审查供应商选用及开标过程。三是审查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重点审查验收环节和结算环节的工作流程,也就是审查采购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是否与采购合同中的具体要求相符,是否根据规定预留了质量保证金等。

三、验收环节

健全采购验收制度,规范验收流程,是该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首先,采购、验收两大部门必须相互分离。其次,规范验收流程。指派专人或指定验收部门对照请购单和合同条款逐一核查物资规格、品种、质量和数量,审核通过后编制计量报告、验收报告及验收证明,并办理接收手续。再次,及时上报存在问题的物资,深入调查问题根源并妥善处置。最后,健全退货管理制度,明确告知退货的条件和手续,规定货物出库、退货款回收等相关内容。

四、付款环节

供应商管理理念例2

在加入斯凯孚后的6年间,鲍泰诚认为他所领导的团队正在成长为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采购和供应链组织。

“我们最大的强项,就是已经在全球四大区域(欧洲、美洲、印度和中国区)建立起了优秀的团队,确保推动跨部门团队能够精准地参与。这个优秀团队还可以让我们真正地建立一个需求驱动的供应链,而且真正有世界级采购运营的结果。今天陪同我的这位杨文生先生(斯凯孚中国区采购总监)就是我们在中国区优秀团队的领导者。”

与此同时,他也始终要求他的团队持续保持谦逊的态度,从而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的理念,并将其转化为运营策略,支持业务的发展。

在鲍泰诚看来,“一个企业要想在全球经济不断变化的今天始终保持活力和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地变化和改进。”

把需求放进供应链

一直以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愈发激烈的商业竞争已经变得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演化成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用“得供应链者得天下”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在鲍泰诚看来,随着现代商业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这里所指的传统供应链概念已经显得有些过时。“我们的愿景是建立一个以需求为驱动的供应链。”

当前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市场变化的频率开始变得越来越快,变化的幅度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当企业面对发展程度不一样的区域时,出现在面前的会是一个不同速度的世界。当一个全球化的企业要在很多区域同时操作时,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同时管理两个甚至三个不同速度的供应链。

显然,过去那种依靠高库存量或硬性供货周期的传统供应链并不能胜任这一点。所以,在供应链中就要引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概念,将客户需求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力之一,将供给者的“推力”和需求者的“拉力”结合到一起,使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具有很强的弹性和灵活性,可以随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从而形成需求链管理的概念。

“现在,大家都知道消费者才是供应链的指挥者。”

但是,从供应链到需求链的进化,并不仅仅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

事实上,为了研究需求链的概念,斯凯孚一直跟多所世界优秀的大学合作。其中,一个来自美国华裔知名教授的“AAA”需求链概念获得了鲍泰诚的认同。在这个概念中,需求链的特点要具有“敏捷性、适应性、协调统一性”。

“要想做到这三点,就需要斯凯孚与供应商建立起非常顺畅一致的合作基础,从而以一个整体来响应客户的需求。”

有效管理供应商

在以客户需求为驱动的管理体系中,供应商成为了需求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斯凯孚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和挑选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

“衡量供应商的好坏,我们用五个字母来代替,即QCDIM(质量、成本、交货、创新、管理),这也是我们对全球供应商实施的统一评定原则。”

但这还远远不是鲍泰诚想法的全部。

在采购与供应环节,斯凯孚在全球使用NSDC(新供应商供货模式)和S&OP(销售及运营计划)系统,通过互联网络,全球供应商能逐步、及时地获悉终端市场变化对订单及出货的影响,以便供应商及时调整短期计划和中长期的生产规模和运营计划。

不仅如此,2008年斯凯孚为了着手在全球加强可持续发展计划,还颁发了针对供应商和分包商的《斯凯孚行为规范》。

整个《斯凯孚行为规范》共分为商业操守、工作操守、社会操守三个部分,涉及到环境、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的事项,都从质量审核表中独立出来,与斯凯孚对供应商的其他行为标准共同形成系统而严格的问题列表,对于供应商审核涉及的不同领域进行问题分类,使之更加规范和细化。

同时,鲍泰诚还计划要求斯凯孚主要高能耗供应商在2016年之前都进行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而该标准将会帮助工厂、经营设施或组织的能源管理建立起一个框架,以协助企业进行能源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成本支出及改善环境效益。

正是这些近乎“苛刻”的要求,构成了斯凯孚“负责任采购”的理念,而“负责任采购”管理,又可以将供应链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不能满足条件的话就一票否决。”

但是,在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斯凯孚的高标准严要求却显得有些吃力。仅在中国,斯凯孚就有近上百家的主要供应商,其庞大的数量和各异的能力,足以使全球统一高标准严要求的实施成为一场噩梦。

同时,由于理念上的差异,有些供应商认为,其与斯凯孚之间是供给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而斯凯孚推出的种种高标准严要求对于他们来说成为了一种约束和负担。

在中国“分步走”

对于鲍泰诚来说,“为难”供应商并不是他的本意。

“在我们的企业文化和DNA里,增加价值不仅体现在我们和顾客之间,也同样体现在我们和供应商之间,只有帮助供应商收获利润的同时,我们才能收获自己的利润,供应商也只有在盈利的情况下才可能不断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投入。”

为此,斯凯孚在中国选择了“分步走”的策略。2009年斯凯孚首先对中国的一部分直接材料供应商进行了审核,随后又在2010年面向更多家供应商进行审核,而最终目标是覆盖所有主要供应商。

陪同鲍泰诚采访的斯凯孚中国区采购总监杨文生介绍说:“在这期间,斯凯孚专门派驻了一线技术人员和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人员以及负责任的采购和可持续发展专员与供应商进行交流,实地评估风险,发现供应商关键性问题,由斯凯孚人员在现场帮助采取纠正措施,向供应商提供质量、生产流程,环境、安全、公平用工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供应商管理理念例3

一、零售业主管应具备的销售理念

在零售业工作中,主管要始终以企业的经营理念为宗旨,以为企业创造利润为使命,以上级的要求结合自己的销售理念努力达成各种目标为自我要求。同样可用供应商的思维,从关注营销价值链来关注本部门的运营,即以以实现渠道价值、消费价值、品牌价值为理念开展工作。

渠道价值:在视觉上搞好商场艺术陈列,使商品本身所蕴含的“自我推销力”结合人为促销力、服务力使商品通过商场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渠道环节管理,并通过一定技巧带领团队开发团购会员,找到有效出货方式,实现商场与消费者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渠道价值理念。

消费价值:运用商品管理,服务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商品力、企业形象(对于主管来讲主要是通过员工的工作过程进行企业形象的维护)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使消费价值理念得以体现。

品牌价值:努力去完善商品结构,改进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具备良好性价比的商品,良好的增值服务,将卖场从心智上推进会员心中,产生品牌效应,使消费者用良好的口碑相互宣传,产生重复购买、帮助销售的行为,这是作为一个主管应去实现的品牌理念。

二、怎样去实现这些理念

从具体实践上讲,怎样用上述理念去引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主管应有自己的营销策略,并要坚持从理念、策略去经常性的反省工作,并寻求创新。

在实施营销策略过程中,主管应以实现所管辖部门毛利最大化为目标:即在通过关注消费者、开发会员实现销售必须完成的前端毛利的基础上,努力搞好员工管理工作,提高团队执行力,使服务投入产出比合理,控制营运费用。与供应商合作争取后端毛利,并搞好库存优化管理,使营运资本在本部门得到最优化运作,从而实现毛利最大化。

要突破这些,在营销策略上就要以销售和服务为本、以数据管理为手段,结合销售理念去实现。

1、销售——用4P进行零售运营(以酒饮类为例)

商品力

搞好酒类、饮料不同类别的商品组合、理货、陈列工作。在不违背陈列原则(整洁、艺术、方便购买、指导销售、安全)的前提下,据商品配置表、陈列图、运用艺术陈列(动感、量感)搞好商品本身自我展示,从视觉上为满足和创造需求去做好最基础的过程管理工作。

在所管辖产品大类中(假设以酒类、饮料为例)运用品类管理,二八原则,搞好主力商品、辅助产品、关联商品,高、中、低档商品的组合。用ABC法管理商品结构。如在饮料类别中,功能饮料中哪些是人气产品,哪些是利润产品;果汁饮料中哪些是发展产品,前景,主管看好。在酒类中,哪些是在旺季来临前或在来年会冒出的产品;哪些是应该淘汰的产品。这些都要结合POS数据、EOS或者EDI数据交换系统时刻分析。商品部主管还要经常性进行数据分析的是:

仓库存货比例与卖场内存货结构比的关系

评估商品是否合理运转,力求控制营运资本,使企业投入本卖场运营资本不会因为本部门的库存而挤占资金。

市场占有率与销售增长率的关系

经常性分析或与供应商主管交流其产品在卖场周围有效销售半径内的市场占有率,并与卖场的销售增长率进行比对。评估商品的生命力,生命周期,为争取前端毛利做好预测与准备。

各品类所占卖场空间的结构比与其毛利率的关系

评估各类商品,各品牌的单位面积的贡献情况,从而与采购部沟通,优化商品配置或采取措施,向供应商争取后端毛利。充分运用卖场空间。

各厂商提供不同规格产品周转的次数与毛利率的关系

科学合理的评估供应商厂品的利润贡献,以此与供应商共同找到症结所在。

时刻把握酒类、饮料的结构,周转速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是主管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必须做的基础工作。

渠道

有了商品管理理念后,怎样找到使商品流通的道路。这时主管应会运用渠道理念指导自己工作。运用好渠道本身所蕴含的控制力、报酬力,首先搞好源头基础管理工作,使渠道原动力(卖场内商品力)更有力后,应与供应商主管多交流并结合对行业的认识与把握,寻找更多、更好的出货渠道,努力发展会员,拓宽渠道。

要实现消费价值,价格与促销是催化剂、是武器。

价格管理

价格是最敏感的因素,因涉及定价方法与策略和物价政策,笔者简要谈将怎样管理价格:

a、做好商场内部价格签、价格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使会员价格明确。

b、外部通过访价搞好情报管理。

c、针对市场环境、竞争者、季节、节气、突发事件(如非典)、库存、适时迅速反应与有关部门沟通实施价格调整,促进消费。

促销管理

在坚持促销原则的前提下,搞好促销计划管理,促销主题规划。充分利用促销的方式:销售促进、人员促销。当然在广告促销与公关促销中,主管应献计献策并参与。并将企业公关促销、CI企业形象整合用来凝聚团队的向心力及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成就感。

针对促销的创新性,笔者结合曾在A啤酒企业L办事处为提升品牌力,曾借助当地最大零售商DZ量贩这一载体进行品牌宣传(案例略)。其思想是视“卖场媒体化”,利用卖场人气宣传品牌(策划出“大张旗鼓·**竞饮争霸赛”)双方取得很好的合作。如果零售业主管能多争取与供应商联合促销,吸引供应商在卖场统一规划下进行“媒体式宣传”,或者开展由第三者参与的间接式过度性促销,例如怎样将通信领域整合起来,对提高其销售业绩将有很大的帮助,但要注意的是你必须有你的思维并要参与到供应商的宣传策化中,在笔者的工作中,有很多零售业的主管不具备这种想法,只是一味强迫厂方要去做,事实上收效不是很大,浪费厂方资源,影响厂方投入的积极性。除了促销的创新性,对于促销的预算、预测以及评估改进,零售业主管应比供应商主管关注的更多。

另外笔者还提出一点,笔者曾在工作中总结的跟进式促销,对于零售业主管同样适用。当发现市场上竞争对手对会员、消费者实施策略时,在未预测到和来不及策划时对竞争者利益重大的促销,要迅速实行跟进式政策,先封杀,后采取策略并分析未预测到的原因。这也是确保销售业绩的方式。

2、服务:以员工和消费者为导向

服务应视为营销策略除销售外另一重要策略,尤其是在零售业显得尢为重要,服务好坏直接影响其商誉,服务管理是主管在帮助企业建设品牌中最直接的参与方式。主管应注意团队对品牌的建设作用,员工的一言一行直接面对顾客,对品牌杀伤是非常大的,在零售业更为突出。

员工——品牌最直接的传播者

员工是企业的细胞,是建设品牌,整合企业形象的基石,同时他们也是我们的第一消费者,在服务管理中主管可用4C理念指导自己工作,指导好员工做好理货与促销及消费者的服务,更好的满足需求;搞好会员、消费者因需求而需要的沟通;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控制实现需求所需的成本;增强员会的工作主动性,使会员需求得到及时的便利服务。在实际过程中,

以标准流程为导向对理货、促销员、业务员进行过程管理;

以制度为导向规范员工行为;

以绩效评估、精神激励来刺激员工进取、学习;

以现场管理、晨会、OJT式培训,检查改进工作。

供应商管理理念例4

一、引言

传统质量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产品、服务及过程,对企业内部流程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人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相关学者与实践者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关注的焦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开始强调通过整合上游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下游顾客及顾客的顾客,以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Kaynak和Hartley,2008)。已有实证研究表明,质量管理的有效运用对供应链整体绩效及单一企业绩效具有显著影响(Robinson和Malhotra,2005;Flynn,2005)。因此,如何在供应链情境下实施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与提升绩效的关键。

本文基于文献的系统梳理,从供应链质量管理内涵、供应商质量管理、供应链设计与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未来值得关注的几个方向,以期有利于国内学者了解和掌握国外供应链质量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二、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质量管理(SCQM)源于早期的供应链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理念、思想及方法在供应链情境下的拓展与延伸。基于文献回顾不难发现,SCQM的整合研究并不多见,对其概念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综合已有研究(Robinson和Malhotra,2005;Foster,2008;Kuei等,2008),SCQM是指通过供应链渠道成员之间的协调与整合,以实现顾客满意并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以及单一企业绩效的过程。基于流程的视角,SCQM主要包括供应商质量管理、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以及顾客质量管理3个层面。它不仅关注过程技术与方法,而且强调渠道价值的创造(为中间及最终顾客创造价值),这从其发展演化过程,以及不同阶段关注点的变化亦可看出,见图1。

基于对于供应链质量管理内涵的不同认识,众多学者开始对SCQM的研究主题及构成维度进行探讨。例如,Robinson和Malhotra(2005)基于文献分析提出,交流与合作活动、过程整合与管理、管理与领导、战略以及最佳实践是其4个研究主题;之后,诸多学者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拓展与完善,见表1、图20Kuei等(2008&2011)提出全球SCQM概念框架的4个维度,即供应链能力(产品质量、交付可靠性、供应商-购买商信任、运作效率、交付价值与客户创新)、关键成功因素(顾客关注、信息系统质量、供应商关系、外部关注的过程整合、供应链质量领导)、战略组成(质量管理文化、技术管理、供应商参与、供应链结构设计、战略规划),以及供应链质量实践、活动、计划(供应商-购买商质量会议、质量数据与报告、供应链质量办公室、供应链优化、政策部署)。总之,供应链质量管理内涵的界定与维度的划分为后续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供应商质量管理

目前,供应商质量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Curkovic和Handfield(1996)较早分析了IS09000和波多里奇奖标准在供应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对北美314个企业调查数据的对比验证,认为波多里奇奖标准提供了一个实施供应商质量评价较为全面的框架,IS09000标准难以测量质量管理的一些关键领域,如战略规划、员工参与、质量结果和顾客满意。基于此,后续研究逐步提出了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相关标准与参考指标。比如,Chin等(2006)开发了基于web的供应商管理与评价系统,提出管理供应商质量的评价准则(战略联盟、供应商发展、供应商监控)和关键因素(购买商-供应商合作关系、技术和信息分享;外包战略、潜在供应商评价、供应商激励;供应商绩效测量、供应商绩效提升)。Lo和YeUng(2006)提出供应商质量管理的3个维度、10个关键因素,即:供应商选择(质量文化、质量系统)、供应商发展(直接参与、信誉、采购实践、购买商-供应商互动)与供应商整合(战略方向、购买商-供应商关系、运作、联盟)。

(二〉供应商行为对质量与绩效的影响

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必须提高供应的可靠性和质量,由此导致外包及与关键供应商战略联盟的形成。Kannan和Tan(2004)发现供应链联盟者和未联盟者在对待供应商和质量管理的态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企业绩效的关键维度具有直接和显著的影响。Lai等(2005)认为,稳定的关系与供应商质量承诺正向关联,当供应商对购买企业的供应确定性感知较强时,这种联系较强,资产专有性和交易频率对此没有影响。Prahinski和Fan(2007)则从供应商角度探究了交流质量的作用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评价内容和频率会影响交流质量和供应商承诺,供应商承诺对交流质量和供应商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总体来看,目前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相对比较零散,供应商行为对质量与绩效的关系路径与影响机理尚不清晰。

四、供应链设计与优化

髙效的供应链设计是供应链管理成功应用的前提,而产品、服务及过程质量对供应链的长期成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在保证以致提升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供应链的设计与优化,巳经成为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最近十年来,这一分支的发展更加迅速。例如,Lee和Whang(2005)将TQM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和运营设计,从而以低成本实现较高的供应链安全;Rong等(2006)通过模拟食品质量退化,提出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应用于食品供应链生产和分配计划的制定;Batson和McGough(2007)借鉴质量工程学思想,构建供应链质量模型用于质量预测与质量改进;Vorst等(2009)基于食品质量、可持续性和物流不确定性的考虑,提出食品供应链重新设计的仿真模型;Das和Sengupta(2010)提出基于质量约束的供应链设计模型;Franca等(2010)基于质量风险和利润最大化双重考虑,引人了多目标随机供应链模型,对供应链质量、利润和顾客满意进行综合评价和优化;Hung(2011)结合作业成本法和经济激励方案,运用0-1目标规划模型提出全球供应链质量管理最优激励体系;Xie等(2011)运用博弈论思想,分析竞争性供应链结构设计和质量改进策略的选择机制;Dai等(2012)基于产品质量和保修范围的双重约束,提出运用单周期模型在集中、分散两种情境下对供应链进行优化;Wang和Li(2012)提出将动态产品质量(食品货架期)定价模型应用于易腐食品供应链的设计,以减少食品损坏和最大化零售商利润。

总体来看,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供应链初始设计,以及后期优化与改进两个阶段,侧重于质量管理理念与相关模型的应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该方向研究出现两个重要特征:首先,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质量管理理念与数学、经济学、运筹学模型的融合,以拓展研究思路与研究视角;其次,引人时间维度,开始关注供应链全生命周期内的设计与优化问题。

五、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未来的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深人探究。

(一)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概念框架。供应链质量管理内涵与外延的清晰界定是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的基础。现有研究对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内涵及其维度构成尚未达成共识。诸多学者大多都是根据各自需要,借鉴甚至是照搬传统质量管理要素,然而在供应链情境下的适用性值得商榷,因此,未来的研究迫切需要构建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概念框架。

供应商管理理念例5

中图分类号: TL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面对国内核电建设不断发展的外部形势和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自身多项目、多基地核电建设的内部管理特点,研究和实践供应商管理理念和方法是推动核电建设不断发展、保障核安全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核电工程建设领域,核心供应商资源短缺,供应商培养周期长、难度大,新供应商成长缓慢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有必要加强和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设,摸索出一套适宜核电工程建设需要的供应商管理模式和方法。

通过对供应商评价、认证等管理规范的研究和具体实施,有助于提升供应商管理水平,增强资源掌控能力,突破采购瓶颈,全面提升核电工程总承包能力。

1供应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企业实践

供应商管理的理论基本上全部来源于企业的管理实践,其本身缺乏相对完整和体系化的理论架构。一般在管理学研究中,我们将供应商管理的理论放到供应链理论的整体框架中分析研究。对于供应链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哈理森(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菲力浦(Phillip)和温德尔(Wendell)认为供应链中战略伙伴关系是很重要的,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Philip W.Balsmeier and Wendel J.Vois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Time-Based Strategy Industrial Management, September/October, 1996 38(5) pp24-27.]

供应商管理的概念经过众多企业的不断实践,已经比较清晰和明确,一般将其定义为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求而进行的对供应商的选择、培养、认可、评价、关系管理、淘汰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广义的供应商包括所有可能为企业提供物项或服务的组织,针对这些供应商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可以纳入供应商管理的范畴。

核电行业的领导企业法国AREVA公司和EDF公司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建立的全面的规范和流程,其核心是供应商准入规则和合格供应商库的维护工作。在准入制度方面,它们设计了一套相似的规则体系,主要依靠一套详细设计的客观调查问卷和专业化的评审人员完成供应商的评审认证工作,依据标准规范的专家评审是其准入制度的精髓和核心。合格供应商库的维护实际上是准入制度的延伸,也是企业资源掌控和构建市场的必然要求。供应商库的构建和数据变化实际是体现了企业供应商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结果,也是这些工作结果转化为企业知识的和资源的工具。

2核电工程建设领域供应商管理的特点和现状

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大、周期长,项目复杂,在整个工程建设期参与方非常多,供应商队伍非常庞大。供应商管理是整体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核心能力的体现。

核电工程供应商与一般工业企业供应商相比,具有很多特点。首先,核电工程供应商范围非常广泛。其次,核电工程供应商介入工程时间长,参与度高,对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有重大影响。第三,供应商水平参差不齐,新供应商成长缓慢。第四,核心资源供给不足,市场争夺激烈,特别是核电专有设备、核心设备、核电专业施工和安装工程等领域,供应商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成为限制核电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

核电工程建设项目供应商资源的特点决定了供应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三对矛盾是:对核心重要供应商资源需求强烈和供给不足的矛盾;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和供应商成长缓慢的矛盾;供应商总体数量庞大和管理资源有限的矛盾。为解决上述矛盾,核电工程供应商管理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内外部资源有限、核电行业高速发展的形势条件下,必须集中优势管理资源,解决主要矛盾,满足核电工程对质量、进度和成本的要求。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是核电工程供应商管理的核心理念。

以分级分类为核心,按照管理效率优先的原则设置管理方案和流程是解决核电工程建设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必要途径,在具体管理实践中,我们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和理念来设计供应商管理的整体体系和原则。

3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的供应商管理实践

3.1供应商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框架

工程公司作为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已经基本建立起供应商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程序办法,结合招投标采购和合同管理流程形成了对供应商进行信息管理、资格管理、绩效管理到关系管理的全范围、全过程的管理体系。

按照以分级分类为核心的供应商管理理念,我们对核电工程供应商按照不同的侧重建立了基本的分级分类思路。首先,按照产品价值和市场状况两个维度分类,形成“四角模型”如下图所示:

供应商除了具备上述分类模式形成的类别特性,还具备一定的级别特性,任何一家供应商进入一个市场都存在初步试探、逐步进入、学习提高的过程。在核电行业的不少领域,由于对供应商的综合要求非常高、供应商参与度非常深,这个过程显得特别重要。为反映供应商在核电行业的能力素质特点,应设置供应商级别模式,将一个供应商从进入、成长到成熟的各个阶段的特性以供应商级别的方式显现出来,比如划分为潜在供应商、合格供应商、合同供应商和战略供应商,并实施以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3.2 供应商认证与准入机制

工程公司供应商认证准入的主要手段是资格审查。资格审查本来是招投标采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工程公司的采购实践中,我们扩展使用了资格审查的概念,不仅适应于招标采购项目也可以用于非招标采购项目,而且资格审查结论具有有效期。这种方式实际上赋予资格审查准入认证的功能,而通过资格审查的供应商相应具备了某一类采购项目的合格供应商资格,可以在有效期内直接参与同类项目的投标。这种实践做法有效的扩展了资格审查的功能和适用性,在目前核电项目批量化建设的形势下,对提高采购工作和供应商管理工作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3.3 供应商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对供应商管理的效果至关重要,评价体系使供应商管理的各项工作形成闭环反馈,对前期的认证准入和后期的发展培养提供了依据,可以指导认证准入和发展培养的完善和改进。

目前工程公司已经基本建立了涵盖供应商整体表现的合同后评价体系和标准,设定了量化的评价指标,形成了程序化的工作制度。评价工作也直接与供应商合格资质的延续和中止联系起来,经过近两年的实践,逐步起到了供应商评价应有的作用。

工程公司合同后评价的核心是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合格供应商经过采购项目的招评标、询价或谈判最终取得合同的,即成为合同供应商,由于核电工程项目采购执行周期长,多数设备供应和施工承包合同均需执行数年,因此,合同后供应商评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供应商绩效评估是对合同供应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合同义务的履行程度和我方对其整体履约行为的满意程度的全面评价,通过对供应商的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过程质量控制水平及最终质量结果,协同配合能力和响应速度,到货或完成里程碑的及时性、符合性、完整性,文件出版的进度和质量,现场服务水平等要素的量化评价,确定其整体项目承担能力和合同履行能力,为后续采购项目的供应商资源规划、供应商的引入培养、延续合格供应商资格提供依据。

3.4 战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关系管理

核电工程建设的核心设备制造和核心施工安装供应商必须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多个项目的实践才能建立成熟稳定的生产制造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及与之配套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更深刻的认知和认同核安全文化。这些供应商是核电工程建设市场的稀缺资源,是各个核电业主和总承包单位争夺的对象。掌控这些核心供应商资源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多种途径开展供应商关系管理,建立和谐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必然的选择。

建立战略联盟的合作方需要具备业务领域或竞争优势的互补性,在核电行业来讲,全行业的参与者包括核电业主(投资者)、核电AE公司、主要技术方、核心设备及施工安装供应商、运营商等,其中核电AE公司和核心供应商的联盟对核电产业长远发展,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国产化、国内核电企业进军国外市场都具有推动作用。各核电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建立和强化战略联盟关系,既包括交叉持股、合资等资本运作手段,也包括联合竞标、长期供销合同等商务手段。战略联盟成员最终可享有优势资源保障、长期合同、共同开拓市场等权利。

4结语

毫无疑问,供应商管理规范的建设实施是我们实现建设国际一流核电AE公司愿景的重要条件,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在此方面一直进行着艰苦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加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思考我们面临的供应商管理问题,不断创新、持续改善,为实现企业愿景做出相应的贡献。这也是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迎军,柳茂平.战略管理.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3] (美)巴罗.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控制.王晓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 马士华.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与策略.综合运输,2002(10)

供应商管理理念例6

一、引言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金融海啸余威尚存,随着供应链成为当前企业运营的基础,真正的竞争早已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逐渐演变成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已经意识到身处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于整条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实现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针对供需一体化也有部分的研究比如贾涛,陈志刚,徐渝三人针对存在部分延期付款情况下的供需一体化库存模型进行了研究;杨瑾,赵嵩正,王娟茹则针对供需一体化协同控制的供应链库存模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研究的供需一体化与以上研究有所不同,本文研究的供需一体化主要针对的是供需一体化的理念在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以下简称3PL)的MRO业务中的应用前景。

二、关于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

本文涉及的供需一体化概念是指在3PL的服务过程中使其整合上下游资源,扩大职能范围,在服务过程中承担起三重角色,即针对需求方的采购代表角色、针对生产方的销售代表角色以及针对流通过程的物流代表角色,通过“三个代表”角色的实现,使3PL达到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上下游对接,达到产品供需一体化的效果。

三、关于MRO业务

MRO,是英文Maintenance、Repair and Operations三个词的缩写,指工厂或企业对其生产和工作设施、设备进行保养、维修,保证其运行所需要的非生产性物料,这些物料可能是用于设备保养、维修的备品备件,也可能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相关设备,耗材等物资。

中国作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世界制造业中心,据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估计其MRO年采购总量上接近3000亿人民币,中国市场足以让MRO供应商们垂慕了,现在MRO分销正如春笋般破土而出。MRO物料的采购正日益得到企业的重视,MRO采购对整体采购成本控制与节省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总体上,中国MRO采购和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MRO采购日益得到企业的重视。MRO采购不仅对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起重大作用,它对成本控制、利润的影响不可忽视。

MRO产品具有以下八个显著的特点:属于生产必备品、物料品种多、需求批量小、采购频率高、管理难度大、供应商分散、不同供应商产品质量差异大、价格透明度低。这些特点要求MRO的供应商和采购商具备相当的柔性,也就直接增大了MRO物料采购与销售的难度。由于MRO业务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是工业供应链条的管理难点所在,所以本文将尝试将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运用到MRO业务中来,接下来做具体阐述。

四、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在MRO业务中的应用

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在MRO业务中的具体应用方式简单介绍如下。

1.采购代表角色。3PL是下游工业企业在MRO物流方面的采购代表,接管工业企业的MRO物料的采购活动,由于下游客户众多,3PL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可以取得采购的批量优势,达到供需一体,积水成渊的效果,这样可以为下游企业节省大部分的采购成本。

2.销售代表角色。3PL是上游供应商的销售代表,3PL与上游MRO物料供应商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供应商,同时商定好相关MRO物料供应价格,然后签订长期的采购供应协议,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采购的批量优势,同时为MRO供应商提供相对稳定的销售源,降低供应商的销售成本,双方各取所需。

3.物流代表角色。3PL在MRO物料的供应链上又是一个物流代表,因为3PL在从MRO物料出厂到进入自有仓库到配送至下游工业企业的全程物流活动中3PL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集中采购、物料配送等都可以为整条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的降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前景分析

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具有很多其它服务理念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如果将这一服务理念在具体应用中适当改进然后借助3PL的服务优势应用到MRO业务中将对解决MRO业务的管理难度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具体说来供需一体的理念如果应用到MRO业务中可以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改善整条供应链的运行状况。

1.商流方面。商流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起点,没有商流一般不可能发生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应用了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后,3PL首先经过考核和选拔确定好上游MRO供应商的名单,与此同时需要掌握好下游MRO需求企业信息,这样3PL将可以对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下游需求方的需求进行有效地管理,达到生产匹配需求,以应对MRO物料种类繁杂,供应商众多带来的麻烦,使得3PL真正起到了采购代表和销售代表的角色作用。

2.物流方面。通过3PL实施供需一体化的MRO服务理念,相当于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质量上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整条MRO供应链可以充分利用3PL的资源和物流服务优势,提高了整条供应链反应速度的同时,可以将整条供应链上企业的库存控制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内,降低了库存成本的同时,可以使供应链上所有企业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活动,不断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物流服务水平,同时为整条供应链的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保证。

3.信息流方面。由于3PL在整条供应链上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因此整条供应链的信息流通起来将会更加的顺畅,不仅将提高整条供应链的信息传递质量,而且可以大大降低信息的获取成本,使之更多的转化为整条供应链的利益。

4.资金流方面。资金流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包括应收账款过多,资金链紧张等无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通过3PL实施供需一体化的MRO服务理念,可以大大提高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彼此信任程度,大大提高了货款支付率,同时使得整条供应链在必要时可以进行资金的周转互助,提高了整条供应链应对风险以及突发状况的能力,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

依托3PL推行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是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它顺应了MRO物料采购的发展趋势,满足了上下游需求的同时可以帮助3PL实现整合供应链资源,优化供应链整体效益,为工业制造企业提供专业的MRO物流服务的需求。

供应商管理理念例7

关键词:

供应链;采购管理;变化;策略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不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以便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旨在形成集体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采购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支出的主要部分,其在企业营运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采购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从而扩大企业产品的盈利空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盈利水平。

1供应链下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变化分析

1.1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在原来的企业采购过程中只是与供应商形成简单的买卖关系,但是供应链下的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改变使企业与供应商产生了共同利益,其关系也更加的可靠。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不断压低供应商价格的采购方式,而是在市场中寻找更多的供应商,实现分散管理方法。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分享数据库信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条件下,减少企业库存,降低企业采购所占用的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1.2企业采购驱动发生了变化

企业以往的采购活动主要是依据企业的库存数量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仓库缺货。但是供应链下的企业采购活动主要是以生产订单需要为主。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形成了订单生产模式。企业根据生产订单合理确定订单需求,并且以此作为采购的驱动力,正式开展采购工作,从而有效减少库存,减低采购部门的成本支出。供应链下的企业采购工作与客户需求相联系,提高了采购工作的科学性,减低采购成本支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1.3采购管理重点发生变化

在以往的采购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即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不足,没有对供应商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同时对客户需求以及市场变化无法快速做出回应。供应链管理理念下的采购工作以“适时需要”为准则,改变了过去“为库存而采购”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企业采购工作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这种采购模式也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既提升了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实现供应商的利益要求,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在供应链下,利用信息共享的优势,及时将企业需求反馈给供应商,提高采购产品质量,也可以在新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引入供应商管理理念,从而有效保证新产品的开发进程以及质量。

1.4采购流程发生变化

在企业以往的采购过程中为了降低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利润,企业采购流程涉及许多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这种采购流程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采购流程过于烦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二是采购流程涉及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许多企业内部部门的联系性不强,信息流通能力较差,会影响采购管理的畅通性,提高采购管理成本。但是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流程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简化了采购审批流程,提高了采购效率,同时对于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也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供应链下,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或是客户与供应商的联系加强,有助于提升供应产品质量、保证供货效率,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生产加工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5库存管理发生变化

受传统采购方式的影响,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只是独立的买卖双方,并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与供应商都会保证一定的库存来应对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大的库存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供应链下的企业库存,与市场终端、企业生产、供应商都紧密联系起来,实现适时存储,在保证企业正产生产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采购管理策略

2.1供应链条件下扩展采购职能

首先,科学合理地设置采购结构。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发展和行业特点的需要,打破传统观念中“大而全”的采购局面,设置科学合理的采购组织结构。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完成采购活动,实施采购低成本策略,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其次,确立基本的采购准则。采购准则的设立是企业规范采购行为的基础。企业需要日常采购中吸取经验,逐步将采购过程中的权责落实到位,做到每一项采购工作都责任到人,采购流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检查与监督。再次,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优秀的采购人员,在良好的教育背景作支撑的前提下,还需要具备分析、沟通、协调、决策层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企业要建立跨职能的采购团队,一批高素质的采购人员是采购组织中必不可少的。因而企业需重视对采购人员入职前的选择和入职后的持续培训。最后,采取先进的采购模式和管理理念。先进的采购管理模式能否在企业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思想的突破和企业的创新精神,先进的采购模式很难在企业实施。企业可利用电子载体,实现与供应商、客户之间信息的传递,保证采购活动顺利执行。通过电子信息的应用,抛开过去传统的采购流程,增加有价值的电子化沟通,通过电子化采购流程的应用,优化供应链重要环节,实现成本的降低及效率的大幅提高。

2.2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上文中已经提高,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已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对保证企业生产,降低供应链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企业与供应商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从而对产品价格、生产效率以及其他服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供应链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企业的供应商。在对企业的供应商进行分类时,可以依据供应物资的价值以及重要性方面进行合理的分类,以便更好地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企业为了降低采购工作的风险,企业必须对供应商的综合实力以及信用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直接排除;其次,还要进一步评价供应商的技术技能、生产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并且将最终评判结果作为企业供应商选择的重要依据。

2.3构建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不仅仅包含单个的生产企业,还涉及供货公司、运输体系以及市场终端的管理,供应链上拥有多个环节,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做到信息共享,及时了解企业的状况。因此构建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企业供应链高速运转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管理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将企业数据与链条上游的供应商共享,并且在物流中心以及库存点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将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及时地通过信息系统表现出来。同时,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及时体现市场终端的生产需求,将生产企业、供应商以及市场有机联合起来。

3结语

综上所述,采购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采购管理工作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合作竞争优势,实行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本文提出了具体的采购管理策略,旨在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实现供应链下企业利益的最优化。

供应商管理理念例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不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以便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旨在形成集体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采购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支出的主要部分,其在企业营运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采购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从而扩大企业产品的盈利空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盈利水平。

1供应链下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变化分析

1.1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在原来的企业采购过程中只是与供应商形成简单的买卖关系,但是供应链下的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改变使企业与供应商产生了共同利益,其关系也更加的可靠。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不断压低供应商价格的采购方式,而是在市场中寻找更多的供应商,实现分散管理方法。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分享数据库信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条件下,减少企业库存,降低企业采购所占用的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1.2企业采购驱动发生了变化

企业以往的采购活动主要是依据企业的库存数量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仓库缺货。但是供应链下的企业采购活动主要是以生产订单需要为主。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形成了订单生产模式。企业根据生产订单合理确定订单需求,并且以此作为采购的驱动力,正式开展采购工作,从而有效减少库存,减低采购部门的成本支出。供应链下的企业采购工作与客户需求相联系,提高了采购工作的科学性,减低采购成本支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1.3采购管理重点发生变化

在以往的采购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即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不足,没有对供应商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同时对客户需求以及市场变化无法快速做出回应。供应链管理理念下的采购工作以“适时需要”为准则,改变了过去“为库存而采购”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企业采购工作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这种采购模式也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既提升了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实现供应商的利益要求,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在供应链下,利用信息共享的优势,及时将企业需求反馈给供应商,提高采购产品质量,也可以在新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引入供应商管理理念,从而有效保证新产品的开发进程以及质量。

1.4采购流程发生变化

在企业以往的采购过程中为了降低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利润,企业采购流程涉及许多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这种采购流程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采购流程过于烦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二是采购流程涉及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许多企业内部部门的联系性不强,信息流通能力较差,会影响采购管理的畅通性,提高采购管理成本。但是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流程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简化了采购审批流程,提高了采购效率,同时对于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也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供应链下,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或是客户与供应商的联系加强,有助于提升供应产品质量、保证供货效率,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生产加工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5库存管理发生变化

受传统采购方式的影响,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只是独立的买卖双方,并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与供应商都会保证一定的库存来应对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大的库存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供应链下的企业库存,与市场终端、企业生产、供应商都紧密联系起来,实现适时存储,在保证企业正产生产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采购管理策略

2.1供应链条件下扩展采购职能

首先,科学合理地设置采购结构。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发展和行业特点的需要,打破传统观念中“大而全”的采购局面,设置科学合理的采购组织结构。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完成采购活动,实施采购低成本策略,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其次,确立基本的采购准则。采购准则的设立是企业规范采购行为的基础。企业需要日常采购中吸取经验,逐步将采购过程中的权责落实到位,做到每一项采购工作都责任到人,采购流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检查与监督。再次,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优秀的采购人员,在良好的教育背景作支撑的前提下,还需要具备分析、沟通、协调、决策层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企业要建立跨职能的采购团队,一批高素质的采购人员是采购组织中必不可少的。因而企业需重视对采购人员入职前的选择和入职后的持续培训。最后,采取先进的采购模式和管理理念。先进的采购管理模式能否在企业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思想的突破和企业的创新精神,先进的采购模式很难在企业实施。企业可利用电子载体,实现与供应商、客户之间信息的传递,保证采购活动顺利执行。通过电子信息的应用,抛开过去传统的采购流程,增加有价值的电子化沟通,通过电子化采购流程的应用,优化供应链重要环节,实现成本的降低及效率的大幅提高。

2.2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上文中已经提高,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已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对保证企业生产,降低供应链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企业与供应商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从而对产品价格、生产效率以及其他服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供应链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企业的供应商。在对企业的供应商进行分类时,可以依据供应物资的价值以及重要性方面进行合理的分类,以便更好地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企业为了降低采购工作的风险,企业必须对供应商的综合实力以及信用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直接排除;其次,还要进一步评价供应商的技术技能、生产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并且将最终评判结果作为企业供应商选择的重要依据。

2.3构建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不仅仅包含单个的生产企业,还涉及供货公司、运输体系以及市场终端的管理,供应链上拥有多个环节,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做到信息共享,及时了解企业的状况。因此构建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企业供应链高速运转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管理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将企业数据与链条上游的供应商共享,并且在物流中心以及库存点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将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及时地通过信息系统表现出来。同时,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及时体现市场终端的生产需求,将生产企业、供应商以及市场有机联合起来。

3结语

综上所述,采购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采购管理工作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合作竞争优势,实行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本文提出了具体的采购管理策略,旨在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实现供应链下企业利益的最优化。

供应商管理理念例9

一、前言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动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网络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是效益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循环周期的缩短,电子商务为改善供应链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手段,它的出现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目前,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供应链管理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二、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1.促进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合作伙伴可以自由分配物流任务,达成一致协议,供应链各成员的义务和责任不在像传统供应链下那么死板,由于在利益上,合作伙伴达成一致协议,这样节省了物流时间,大大增加了合作的效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网络成员追求大规模定制,联合开发新产品,在市场和客户范围上重新划分。采用Internet技术的供应链集成,是大规模的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出,增加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完全更新了传统的供应链。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形成的供应链是积极响应式的,它能够迅速适应环境,紧跟电子商务模式的变化,竞争优势也从传统供应链下的物资实例转换到电子商务供应链下的速度和知识的优势,供应链管理的范围不再仅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几个业务流程,而是扩展到协作企业间形成的完整业务流程。B2B电子商务促使供应链管理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提高企业竞争力。

3.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电子化的供应链权力下放工作随环境变化,富有个性,给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整条供应链同步规划与执行,企业员工必须有较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多变的环境需要员工自发的工作。

4.为顾客提供了全新的用户介面。顾客能够在Internet上浏览自己所需商品的信息,然后进行性能和价格的比较;智能的收索引擎能使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质量最好而价格却相对较低的商品,顾客还可以通过参与竞标、拍卖等其它多种电子式的网站活动来购买自己满意的商品。

三、电子商务中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

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管理方法,当前从管理角度看供应链管理还存在如下问题:供应链管理涉及不同的纷繁复杂的经济实体,业务活动及其互动过程,特别是同不确定性和变动性极强的电子商务结合在一起,极大地增加了供应链管理复杂性以及系统风险,破坏了企业之间合作的可行性和广泛性的现实基础;当前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动机和意识十分薄弱,妨碍了实时的数据和信息在供应链各环节进行超越组织边界的交流和共享,从而降低了供应链系统的协同;现阶段各种电子商务商务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不很成熟和完善,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电子商务中,由于许多企业往往重视供应链中的价格、数量、时间等直接的物质指标,忽视了知识管理工作,造成企业宝贵的知识资本的流失;许多企业往往不愿意与合作伙伴共享技术信息,其原因之一是缺乏知识产权的有效评价机制和保护机制,从而导致企业之间共享动机的明显不足。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应对策略

1.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网络模型。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模型的优化要更加注重核心企业的网络关系,注重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与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客户、客户的客户及一切向后的关系。还要考虑连接性和时间这两个关键指标,提高直接数据交换的能力。在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完全连接关键点和精心分离关键点两种方案,实现供应链管理网络结构模型及其优化。对于两个相似度较大,便于同时管理的关键点,采用完全连接关键点的方法,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减少信息冗余,提高生产运作的效率。而对于关联度相对较弱,需要分散处理的关键点,则采用精心分离关键点的方案。

2.优化供应链网络管理理念。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应该实现需求理念的优化,尤其注重基于消费者需求理念的优化。

一方面,企业对市场进行粗略观察,预测市场需求,收集分析关于消费者未满足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启动供应链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利用电子商务的环境收集消费者信息,与链中其他成员分享有关消费者和客户、可利用的技术以及物流方面的机遇和挑战等信息,开发解决顾客问题的产品和服务,执行最优的物流、运输和配送方法,以消费者期望的形式交付产品和服务。这样,将企业生产的推动和消费者需求的拉动两者服务方式相互交融,实现了信息横向和纵向的结合。建立信息平台,实现各企业的纵向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及时传递,促进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需求理念的优化。

3.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模式。开发和设计新的简单易懂、运作方便、应用方位广泛的商务模式并运用于供应链管理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开发具有普遍理解性的商务语言,需要对购货清单,支付手段,商品目录信息,营销信息,产品的技术参数,商品目录查询界面,价格查询等经济交往的界面过程进行标准化,从而可以供应链的效率和整合程度。对计算机语言进行一定的标准化,使得网络信息内容便于计算机理解和处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整合,从而不但有利于对网络系统进行基于信息内容的搜索,而且可以被人方便地找到和理解,而不再是基于关键词的搜索。开发知识挖掘与共享技术可以促进数据,技术诀窍与知识在供应链范围内的创造,扩散和利用,因而对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供应商管理理念例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发生着变化。21世纪的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单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协同的方式,将企业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供应链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讨论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概念,然后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分析,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概念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如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第二种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化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第三种概念采用增值链的方法,是一种范围更广的观点,如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通过分析供应链的定义,我们认为供应链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链参与者: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运输商等;(2)供应链活动: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送达客户;(3)供应链的三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4)供应链的拓扑结构:网络、链条、网链。

同样供应链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如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陈国权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在这里我们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以6r为目标对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网链结构上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应将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集成的过程,该集成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初始阶段、职能集成阶段、内部集成阶段、外部集成阶段。在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集成以后,已经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企业结构,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力求达到整个供应链全局的动态最优目标。

2. 敏捷供应链。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都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借助敏捷制造战略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当代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

3. 绿色供应链。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由于公众、法规及环境标准的压力,环境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面对这种压力,企业必须重新调整供应链流程,把环境问题融于整个供应链过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为了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供应链的设计。设计和运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fisher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即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型产品(functional products);反应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边际利润高、需求不稳定的革新型产品(innovative products)。

5. 供应链伙伴选择。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能力的协同,来有效地实现各种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供应链的伙伴选择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提前期、加工能力、运输距离、企业信誉、批量柔性、技术实力、资金状况等。大多数关于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在本质上是定性的或实证的,考虑经济上的重要性,定量分析就非常适用。目前,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主要分成三类:线性加权方法、数学规划方法、统计/概率方法。

6. 供应链库存技术。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vmi是以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该方法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jmi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它强调供需双方同时参与,相互协调,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可消除供应链上的需求变异和放大现象。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能同时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其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

7. 供应链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edi、基于internet、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工作中的人为错误,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

8. 供应链建模技术。研究供应链建模技术,建立相应的供应链模型对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各项分析和决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供应链建模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设计法、近似方法、基于仿真的方法。网络设计方法一般使用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来描述和求解问题模型,建立的模型可以覆盖供应链管理中的所有决策领域,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模型存在着求解困难的问题,另外模型考虑随机因素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近似方法主要用于供应链多级库存问题,研究在考虑多级库存情况下建立库存控制策略及确定控制参数,该方法在降低库存、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等方面都相当重要,但它忽略了非平稳随机因素的存在、忽视了生产和运输问题等。基于仿真的方法可用于分析全面的供应链模型,由于不存在数学求解上的问题,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包括结构上的和参数上的随机性,比较适于评价现有策略。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就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来看,供应链管理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总结近几年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 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主要应用的信息技术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取代传统的商务手段。这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供应链的重构与优化。供应链的重构与优化是目前另外一个得到广泛研究的领域。为了提高企业供应链运行的绩效,适应市场的变化,增加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优化与重建,以获得更加精细的、敏捷的、柔性的企业竞争优势。供应链重建的原则应该是从市场竞争全局出发,站在供应链系统的高度,为提高竞争优势,实现工作流的快速响应和敏捷通畅,调整企业内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3. 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有较大差别,在绩效评价上也有所不同。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应该考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供应链绩效定义,如何应用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为企业的业务提升服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处于初创阶段。建立系统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各子系统的绩效必将是未来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