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学前班语言教学重难点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2 14:55:33

学前班语言教学重难点

学前班语言教学重难点例1

1 二外西班牙语教学现状

尽管西班牙语优势明显,但作为二外,也具有其他语言二外课程的教学特点及难点,如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多、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难度等(王春英:2010)。而西班牙语作为近年来的新兴学科,国内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学生考研选择面较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国内西语教材单一造成二外学生只能和专业西语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学习难度较大;而国内大部分高校由于研究生教学师资限制,不支持西语作为其二外考研选择,因此立志考研的学生大多会选择日语、法语相对门槛较低的二外专业,而选择西语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兴趣或就业形势,而没有考研压力的学生大多难以坚持长达一年或一年半之久的“枯燥”、“较难”的新语言学习。

1.1 从学生角度分析

西班牙语与英语虽同属于印欧语系,但西语属罗马语族,英语属日尔曼语族,两者语言形式、思维模式有较多处不同,而英语专业学生已习惯汉语及英语思维的表达方式,初学西班牙语时有较多不适应和不理解,而西班牙语和法语、德语一样,包含名词阴阳性、动词变位、形容词性数一致等语法特征,记忆过程较为枯燥,并在初学阶段容易弄混,影响学习积极性。

二外课程开设时间多为大二下学期,虽然选择西语作为二外的学生知晓国内西语的就业优势,但作为大二学生,还无法切实地感受就业压力,因此,西语的就业优势只能帮助学生做出学习西语选择,而无法转化为学习新语言的动力。以及二外教学无外教环境及课程偏难等缺点,造成学生几个月后西语学习兴趣减退,对西语课程不再重视。而语言学习是连贯性非常强的课程,一旦遗漏几个语法点,造成知识断层,将难以继续之后的学习,更加迫使学生放弃既“不重要”又“听不懂”的课程。纠其原因,是学生尚未弄清二外学习的目的及教学手段单一造成的被动学习后遗症――兴趣缺失,导致学生课上效率低下。

1.2 从教师角度分析

由于师资有限,二外的课堂中学生人数有时可达30-40人,这对于语言教学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如何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教会学生一门语言并帮助其锻炼口语、听力能力,将非常考验教师的耐心和水平。而学生对二外课程的不重视,导致课下不复习、课前不预习,从而使得教师难以进行下节课程的学习,教师上课积极性受挫,而教师为了赶进度,不得不继续讲新内容,从而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思路,教师上课更加乏力的恶性循环。为班级人数众多、学习积极性较弱的学生上课本身就具有难度,而在课上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的想法则更是遥不可及。

2提高西语二外教学效率的应对策略

2.1 调整教学重点

不同于法语、德语等有专门的高校二外教学大纲,英语专业的西班牙语二外教学并没有确立出明确的教学目的、内容、安排等等,因此,到目前为止,各高校的西语二外教学都是根据各自的情况独立制定教学大纲、安排课?r分配。但在制定各自教学大纲的同时,应考虑到二外教学的根本目的,虽然由于教材的限制,只能使用西语专业教材,但毕竟由于教学时间所限,不应一味地照搬西班牙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权衡利弊,有所偏重,相比较于专业学生,二外学生应更注重语言的应用,而不应对语法知识过于严苛。

语音、语调是任何语言类专业学生初级阶段必需打牢的基础,更是学生今后语言应用的门面,但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更加注重语言的书写成绩,口语、听力等实践型能力较弱。另外,学生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很难找到提高自身口语能力的有效方法,练习口语的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学生在对西班牙语兴趣缺失的情况下,很难自主寻找机会练习口语,使得语言学习局限为简单的西班牙语单词背诵和会话朗读,且带有较浓的中式腔调。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练习语音,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初期阶段,教师应当着重注意学生的发音,强调舌头在口腔内放置的位置、发音口型,区分清浊辅音、是否咬舌咬唇等,并帮助学生辨识不同位置所发声音的微妙区别。另外,教师应监督学生对单词中每一个元音的发音,务必要求学生将每一个元音都发饱满,不能因为单词太长,会因为要加快语速,而将元音弱化或变音,如将二重元音“ue”发成“e”音,或将“e”发成“ei”音。学生在语音学习初级阶段较易忽略“音准”,“偷工减料”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语音作业,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明确指出错误的发音事例,让学生加以区分,帮助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发音。汉语拼音将中文声调明确标出,而西班牙语中的“字正腔圆”却需要学生通过大量听力练习及模仿进行感知,因此,教师应通过对学生音调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语调与标准语调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校正自己的发音。

2.2 分小组练习

小班教学对语言学习的好处不言自明,但由于师资所限,大部分高校无法做到为二外学生提供小班教学的环境,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资源帮助学生创造练习口语、应用语言的机会。分小组练习,顾名思义,是将每个班里的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组6~7人,进行口语训练。在每单元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拿出至少一小时的时间进行分组口语练习,每学期口语练习进行5~6次。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要求每人轮流提问一个问题,提问后,可指定任何一个人回答,但回答内容不应只是“是”、“有”这样子简单的肯定、否定回答,应相应地丰富回答内容,如提问“你今天有课吗?”“有,我今天上午有4节课”,“你今天去学校吗?”“不去,我今天不去上课,我去看电影”。问题问完后才能指定人回答,不同的问题回答人可为同一个学生,其目的是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认真练习。教师应为每组分配大约10分钟的口语教学时间,旨在调整学生的语音语调,帮助学生熟悉句型、变位等,并监督学生互相提问,答疑解难,并同时带动口语练习的气氛,为他们纠正细小的错误。

2.3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除了交际功能外,还承载着这个国家的民族内涵。洪堡特语言世界观理论强调,语言的内蕴形式是一种语言的个性,语言结构具有民族的特点,是民族的思想表达方式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杨启光:1995),因此,通过西班牙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西班牙及拉美人的文化特征及民族性格,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与国外友人进行对话,避免因文化误区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二外学生课时较少,所学的语言知识还不足以帮助其感知西班牙人的思维和做事风格,因此,教师应利用课上时间,适当地介绍西班牙语国家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做事风格,推荐有趣的西班牙语电影,间接帮助学生了解西班牙及拉美地区人民的思维方式,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2.4 对教师的要求

学前班语言教学重难点例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74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英语这门世界通用语言成为了高中学生学习的重点。英语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难度颇大,因为其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语言运用,而英语又是一门需要经常练习的学科,但是目前来说学生对于英语进行运用的实际语言环境较为缺乏,造成英语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英语语言对于农村中学高中生而言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像中文那样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无法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来对英语进行学习;2.英语属于一门语言学科,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是极为漫长的,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积累,所以无法像数理化学科那样进行快速兴趣激发的教学;3.农村中学高中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长,最早的也是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对英语进行学习,这同城市的W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进行英语学习相比,农村中学高中生学习的时间起步较晚,这就造成了其农村高中生学习英语效率较低。

正是这样一些原因,导致了农村中学高中学生的英语起点相对较低,且在具体的学习中缺乏对英语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无法对英语学习提起兴趣,甚至是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厌恶感。本文就以具体的农村中学高中英语教学为例,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看如何通过分层次教学来点燃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一、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

由于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能力和认知的差异,具体会在学习成绩上得以表现,因此学校为了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为了便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简单的对学生进行了分班处理。一般而言,学生会按照一定的成绩判断来进行分班,班级共分为三类,分别为尖子班、重点班和普通班,教师会根据对应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借此来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层次教学,这是学校和教师充分对学生的差异进行考虑后的结果,为了根据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学习引导,简单的将学生进行按能力层次分班,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具有针对性,使得每一类学生及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为全面的发展。分层次教学的核心就是要面向全体的学生,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予以正视,让教师通过对教学层次的区分来实现教学的稳步推进。

二、进行分层次备课

众所周知,教师学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了直接的主导作用,这就充分的说明了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分层次教学就要先从备课分层次开始。具体到实际的农村中学高中英语教学之中,尖子班的学习积极性最高,重点班次之,而普通班的学习积极性最低。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针对三种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备课,以此来合理把握学生的不同水平,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教师要先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以此来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设置,尖子班的学生要求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并能够将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让知识被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重点班学生的能力要求要相对较低一些,要求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较为熟练的掌握,并能够对知识进行一定的迁移即可;而对于普通班的学生,那么要求就可以说是这三者中最低的,只要求学生掌握所需的基本知识及将英语语言进行简单运用即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备课教案上就体现出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对学生的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让尖子班、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学生能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让普通班的学生可以努力够到“桌子上的菜”,重点班的学生可以在“饭桌上吃饱”,尖子班的学生可以“吃的既开心又愉快”。

三、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农村中学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将分层教学付诸实践,这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尖子班的学生而言,教师要能够适当的对学习难度予以增加,使学生能够受到更具挑战的教学,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致最高点,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进而把学生的学习心态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对于重点班的学生而言,教师要能够将学习的难度进行维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加,一边让学生能够在学懂相关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尽量的得到一定程度的能力拓展;而对于普通班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较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让学生能够先树立起对英语学习的信心,然后再进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体验到一定的英语学习成功感。

四、布置分层次的作业

学前班语言教学重难点例3

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由于受地区和城乡差异、招生渠道、生源成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在英语各项技能方面的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综合水平参差不齐。该差异不仅存在于各区域和高校之间,还存在于同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甚至同一专业或班级之间。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推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势在必行。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Krashen的“i+l”理论

“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理论中Krashen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时才能习得语言。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即为“i+l”,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超过学生的现有水平(即“i+2”),他就无法理解;语言输入如果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他就无法进步,语言输入只有稍微高于i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要设定略高于学习者目前语言水平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过渡到“i+l”的水平上。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各高等院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较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教学的实际需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这实际要求对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最根本的改革,也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以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筒称“我院”)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来探讨分级教学实施过程。

(一)教学对象分级

在每年的9月份,新生入学报到后,我院组织大学英语入学考试。试卷命题结合高考英语大纲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涵盖词汇、语法与阅读。试卷力求科学严谨,以保证考试结果的信度与效度。入学英语考试成绩如下(满分100分):

通过入学考试成绩来看,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巨大,全校平均成绩偏低,60分以上学生不到总人数的25%。根据考试成绩,结合我院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并根据学生的分数段,将学生分为A、B两个级别,进行分类授课,分类指导。

入学学生的英语成绩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上表分班情况来看,A级班数量逐年减少,B级班数量呈递增趋势,也给教学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分级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立两种教学类型,即应用能力A类、应用能力B类。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开展教学改革,教学贯彻听说为主的原则,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的信息交流。

应用能力A类学生: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简单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简单交谈;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掌握中心思想,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短文,内容基本完整、达意(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要求:PRETCO)。应用能力B类学生:能掌握简单的日常英语交流方式,掌握约1800个基本词汇,能听懂日常简易英语谈话,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能看懂简易读物,理解大意并基本表达自己看法。

(三)教材教法分级

我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实施1.5年教学模式,共计约196学时。鉴于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从分班成绩来看,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入学测试成绩在60分以下,故在教材的选用上,根据不同级别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选用合适的教材,A级班以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为主,B级班以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式教学法为主。目前A级班以《前景基础英语》第4册和《前景实用英语》1-2册作为授课教材。而B级班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语言基础基本为零――词汇量很小,基础语音语法知识薄弱,阅读能力低。这就要求所选教材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基础语音语法知识,够简单实用的日常对话及初级听力练习,相应的语言练习和初级写作及实用写作操练。故B级班以《前景基础英语》1-3册作为授课教材,从基本的语言知识学起。

(四)重点难点分级

A级班授课重点:基础综合课――语法、篇章结构、写作技巧、阅读技巧等;听说课――听力输入、就规定话题设置演讲活动、会话、复述等训练;写译课――写译技巧、基础写译训练。A级班授课难点:篇章中生词、难句、长句及习语的掌握;各种体裁应用文写作格式;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演讲、复述、场景模拟对话等课堂活动。

B级班授课重点:基础知识课――基础语音复习、基础语法、基本词汇,初步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等;听说课――初级听力输入;就规定话题编写简单的对话,进行会话、背诵等训练;写译课――写译技巧、基础写译训练。B级班授课难点:发音纠正、基本语法构建、语感的形成、对话表演的操作及参与;部分应用文写作格式与常用表达的熟练使用;词汇量的积累,初步阅读能力的形成。

(五)教学策略分级

教学策略的选择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学生英语基础、基本技能及学习风格等,授课进度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互动方式和练习形式的设计要把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考虑在内。教师在授课中,必须根据不同级别的学生,根据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基础,设定科学有序的教学步骤。

A级班以“能力提升”为主,注重听说能力,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B级班以“基础能力”为主,以慢进度、多重复、重操作、多反馈为特点,教师更多地关爱、鼓励学生,帮助其建立自信。在B班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能力B级考试水平以后逐步向A级迈进。各层次教学均需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各展所长。

(六)教学评价分级

建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内的表现,更加关注课堂外的学习活动。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来评价A、B级班的教学效果,A级班主要考核A级通过率;B级班主要考核提高率(即B级班通过学习达到A级水平的比率),以口语考试测试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通过考试来检测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改善评价体系。

(七)动态管理分级

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后,两个层级的教学和管理的重点不同。对学生的测试评估实行动态管理,鼓励学习好的学生拔高能力,鞭策学习落后的学生积极进取。每学期末,A级班成绩后10%的学生与B级班成绩前10%的学生对换,实施两个级别的滚动教学与管理。经过近四年的尝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和求知欲望,对消除不良学习风气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活跃课堂氛围,消除焦虑感

通过分级教学,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改善,调整了学生的心态,充分激发学生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让其他成绩中下的学生组成B级班,确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要求作为学习起点,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焦虑感,使之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习动机。

(二)提升学生内驱力,重塑自信心

给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起点,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级教学。尽可能使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大量接触“i+l”,即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在适合其认知能力基础上获取知识,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和内驱力,树立自信心和成功感,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应尽可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趣的活动,使其产生自信心和“乐学”的积极情感,更好地吸收语言知识点。

(三)重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力

分级教学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采取不同的考试评价体系,建立广义的课堂,使大学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拓展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教学测试更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学生参与课堂热情高,教学效果好,解决了因学生英语底子薄弱而造成的英语课堂授课难的问题,完成了教改目标,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进一步的英语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改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

从我院近四届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来看,英语语言基础十分薄弱,甚至有近10%的学生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初一水平。如果按照原来的授课模式,教师将很难展开课堂教学,教学进度无法推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通过分级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大大改善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困境,教师在A级班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为主,在B级班以基础知识讲授、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为主。

(五)夯实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基础

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程,必须为后续的专业英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院民航运输专业、酒店专业、机电专业和海运专业均在大学英语课程后,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如民航专业英语、酒店管理英语、机电英语等。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夯实了英语基础,为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拓宽了道路,能更好地满足行业的发展和需求。

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特色分析

(一)教学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

Krashen的“i+l”理论和因材施教原则为分级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课题组成员查阅大量的资料,在全校2009级、2010级学生中抽样调查后决定实施英语分级教学。自2011年以来,已完成2011级、2012级、2013级三届学生的分级教学,2014级正在有序进行。整个过程科学严谨,分级教学组织有序,英语A级过级率是分级前的两倍,教学质量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符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解决了高职英语教育的困境和难题。

(二)听说贯穿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英语分级教学侧重语言交际性,着重提升学生的听说技能。我院于2012年12月开设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口语考试,以检测学生的听说技能。每次口语考试通过率达50%,有效地促进了英语的听说教学。举办多种英语活动,如举办英语演讲、单词记忆大赛、电影配音、英文歌曲大赛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近3年的海南省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2014年我院学生获得“海南省英语导游服务技能”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三)实现英语课程教学新模式

分级之后,使用不同的教材,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用书,学生能使用更贴近自我水平的教材,更有利于自我学习。同时,实现了“课程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以促进学习为主要目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后,学生可以利用学院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外语系语言实验室,查阅英语类资料,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建立了广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英语授课不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英语能力。

(四)打破专业限制,实现动态管理

实施分级之后,摆脱了传统的自然班级教学与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精细化,每学期A、B级班约10%的学生进行班级对换。在开学第一课,学生填写“大学英语课程信息表”,由任课教师管理。在此管理模式下,教师可全面掌控各分级教学班级的教学状况。课堂突破自然班,使得学生接触的同学更多、更广,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广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班级的学习动态,也可以更好地鞭策自己。A、B层级学生的滚动,也可以为班级带来新的面孔,提升课堂活力和新鲜度。

(五)建立英语教学评价新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的最终效果需要通过评价来体现。我院把英语教学内容、英语证书和职业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以A级班英语通过率、B级班英语提高率、高校英语应用能力口语考试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相结合的评价新体系。从近三届毕业生来看,A级班通过率保持在45%以上,B级班提高率保持在10%以上,口语通过率保持在50%以上。麦克思在2014年我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指出,社会企业认为我院学生的职业能力高于同类院校学生。把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纳入教学评价中,把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挂钩,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

五、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思考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英语的教学水平,改变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困境,为当前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改革思路。针对日益下降的生源质量,分级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但是任何一种改革,都有其负面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分级教学产生出现了造成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给教师教学与管理增加了工作量等问题。作为高校的教学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时刻跟踪学生学情,适时作出调整,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秀芬,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2] 高照.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课堂心理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2).

学前班语言教学重难点例4

前山中学是我市香洲区所属的普通完全中学,原来是一所农村中学。该校的教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历来偏低,属于本市层次低下的学校。因香洲区是省内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首批实验区,前山中学与区内其他学校一样,从1990年秋季开始初中就使用沿海版英语(乙种本)教材。该教材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新大纲的要求而编写的一套全新教材。这套教材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度调低,它的编排体系、它所要求的教学方法与统编初中教材有很大的差别。学习这套教材的学生上了高中,如果采用统编教材,必然在教学内容上难以衔接;在教学方法上开倒车。为了使教材、教法改革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为了探索与九年义务教育衔接的新编高中教材在普通中学的教学路子,为今后全面使用新教材提供经验,市教研室、香洲区教研究和前山中学的领导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决定采用刚刚出版的中英合编高中英语新教材进行教学实验。这一举措得到了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鼓励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编审室和省教研室英语科的大力支持。人民教育出版社用快件寄来了教材,省教研室英语科同志亲临本市前山中学帮助制订实验方案,并在实验的几年中,多次深入实验班听课,与实验班教师共同备课,及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二、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的目标

(1)实验班高中毕业会考成绩要略高于对照班。

(2)三年实验结束后,学生的各项学习目标要达到大纲要求,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方面,尤其是听说能力方面要略高于同类学校。

(3)实验班学生在高考中英语科要取得本市中上层次的成绩。

(二)实验班的条件控制

(1)教材不变。作为课堂教学,三年要自始至终坚持只使用这一套教材。

(2)师资不变。选用教学改革意识较强的何少莹老师任教(何老师教龄8年,大专学历,正进修本科)。实验班教师工作量与非实验班教师相同,任两个班英语课(另一班也使用新教材,因该班以职业教育为主,课程设置不同,并且因转学生较多,学生人数变动较大,不作为实验班)。

(3)课时不变。按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授课。

(4)生源不变。高二毕业会考后,高三按文理分班,但英语按原班上课。

(5)对照班的选择。选取市里另一所普通中学一个使用统编教材的普通班为对照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生源、师资、设备等教学条件大致相同。199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实验班的英语平均分和及格率分别为62.5分和54%,对照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分别为64.5分和56%,对照班的成绩略高于实验班。

三、实验过程和效果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组成了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外语组长、实验教师组成了实验小组,还聘请了省教研室英语科的同志担任实验指导,制订了实验方案。三年中,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每学期都召开一次会议,总结实验情况,提出进一步实验意见,并在经费上支持市、区教研员和实验老师参加人教社所主办的新教材一级培训。

在实验中,我们着重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好高中新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实验领导小组组织市和区的教研员、任课教师并邀请省教研室英语科的教师在1993年暑期一起学习新的高中教学大纲。明确新大纲的教学目的:“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要达到这一目的,新大纲要求“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把传授语言知识转变到提高语言的能力上来。

(二)学习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教研员和实验教师都认真通读课本和教师用书,了解教学内容,明确了新教材十分重视培养思想情感和提高文化素质,强调交际性;在结构上,采用循环式编排方法,常常把同一个语法项目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这有利于语言教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我们认识到用好新教材,关键是改革教学方法。我们的做法是:

(1)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步骤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教师用书中所倡导的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和巩固五步教学法,并明确在每一教学步骤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在复习步骤中是强化记忆者,重点选择前面的教学内容,进行口头训练,然后转入新的教学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在介绍步骤中是示范表演者,贯彻整体教学的原则,用规范的英语,借助手势、动作、表情以及有关教具介绍和解释新的语言材料;操练步骤中是组织者和指挥者,高中课本中的语法结构较复杂,句子较长,通过机械性的操练,使学生把句子说正确、记牢,提高语言的准确性,甚至能独立完成某项交际性的活动;练习步骤中是裁判员、监督者和监听者,帮助学生尽可能学会用语言表达实际意义,尝试独立地运用语言;在巩固步骤是学生的好帮手,帮助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书面作业和进行写的活动,在高年级则把重点放在复习巩固课文内容。

(2)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质量新教材在语法、词汇等方面降低了要求,并充分注意到高中英语课的基础性和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困难,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知识教学。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不断接触语言知识,复习旧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新的内容交替进行。就定语从句这个语法项目而言,任课老师通过测试进行比较发现,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比她所任教的前两届高三学生掌握得要好。新教材的听说和阅读内容的编写很注意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教师可按学生的接受能力施教。在教法上,可以根据各层次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别提出稍高的要求,使之“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如在组织语言操练时,引导能说单词的学生说句子;引导能说单句的学生将句子连贯起来讲,引导能连贯句子的学生复述段落和短文。通过两年的教学,实验班高二毕业会考成绩比使用统编教材的同校历届生高;也比对照班高,请看如下统计数据:

95年前山中学实验班与对照班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对照表

(附图{图})

(3)坚持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英语教学必须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每单元的4课中,第1课都是教学日常交际用语,有情景对话,我们努力设法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采取各种形式由机械性的简单句操练过渡到扮演角色的对话,最后过渡到一些交际活动,并配合笔头上的练习。有不少学生在街上能主动与外国人打招呼,给他们指路,进行简单的交谈;平时能为亲友写一些英文信封,翻译一些简易的英文信件。

(4)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使用课堂用语,用英语组织教学,坚持听课文录音,做听力训练,坚持每课进行听写练习;在口语训练上也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上好对话课外,还充分利用教材里的阅读材料进行问答、复述等形式的练习,就连写的练习也常常经过口头练习,然后笔头完成。

阅读技能是通过教科书和练习册中一系列的练习来培养的。阅读技能主要指的是,通过读能抓住要点,理解文章的内涵,吸取书面信息等。新教材所提供的阅读课文和它的整体教学方法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课文WinterSleep一文被新旧教材都采用。旧教材传统的教法是用6~8个课时按课文顺序分块进行讲解和语法训练,分析句子,罗列例句,模仿句型反复进行汉英互译等练习,几个课时后,学生才对课文全貌有大概的了解。而新教材在教师用书中则建议采用整体教学法,先通过看图学会说冷血和热血动物的名称,然后根据如下3个问题,通篇阅读课文,在两人小组讨论后找出答案:

1.Whichtypesofanimalhibernate?

2.Whichtypesofanimaldonothibernate?

3.Whichanimalshalf-hibernate?

第二步,要求两人小组讨论另外7道题,这些问题多数是以Wh-开头的特殊疑问句,通过2~3遍的阅读共同找出答案。第三步,要求教师收集各小组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归纳。第四步,这时教师才帮助学生理解语法重点、难点。第五步,完整听录音及复述课文,做配套练习。第六步,引导学生做写作训练:Writedown

atleast8thingsabouthibernationfromthetext.

这样,阅读教学的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了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效果明显。除了课文之外,每个单元还提供900~1000词左右的阅读训练。对于这些材料,我们根据班上学生的程度、能力,分别布置他们精读、泛读或免读。

新教材对写作技能的训练也十分重视。学生用书中,写作是按句子、段和成篇文章三个层次来练习的,在练习册中也有大量写的练习。凡属于写的练习,我们都重点抓紧抓好,力争全部批改,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写的技能。

由于我们抓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训练,侧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实验班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我们曾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听力和阅读测试。听力测试为情景反应50题,找出意思接近的句子15题,对话4段,短文2篇,由外籍老师录音,语速为每分钟110词,读一遍;阅读测试的难度与实验教材大致相当,内容为短文3篇。测试时间一共45分钟,结果如下:项目听力(55分)阅读(45分)总分(100分)班级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成绩平均分44.939.232.429.477.469.1优秀率(%)361627165240合格率(%)9684888410092

从表中可知:1.从听力成绩看,实验班学生的听力比对照班学生强得多;2.从阅读成绩看,实验班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对照班学生的水平略高一筹;3.从平均分看,实验班学生听力与阅读的总体能力比对照班的学生强。

(三)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教材重视培养思想情感和提高文化素质,能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教材具有时代感,信息量大,融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于一体,根据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确定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16个话题编写课文,内容丰富。我们力争把这些材料教活,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思想素质。如在教对话时,通过听录音和表演,培养学生说话和气、待人有礼;在教KarlMarx这一单元时,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讨论如何向马克思学习,学好英语;在教NoSmoking,Please这一单元时,组织学生讨论吸烟的危害,长大了不要吸烟;在学习SavingtheEarth这一单元时,引导学生认识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人们熟悉和关心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互相交流观点,开展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把语言看成活的东西,看成有用的交际工具和了解自然、了解世界的工具。而且教学又生动活泼,学生更喜欢学习了。96年初,我们就“英语学习的兴趣”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统计显示如下:

调查很感兴趣感兴趣一般不感兴趣班别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实验班422047.61433.3819.000对照班45613.31431.11737.8817.8

从表中可知,使用实验教材的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明显浓于对照班的学生。并且在“所有功课中你最喜欢哪一门功课”的问卷中,回答是“英语”的,实验班占82%,对照班占28.9%。

&n

bsp;(四)坚守实验条件,坚持走自己的路,树立信心迎高考

前山中学是我省唯一的新教材实验学校,孤军作战,又找不到课外的练习题。高一上学期,我们很担心这样的教材是否能应付高中毕业会考和高考,而且还了解到外省不少试验学校为了应付高考,既增加课时又同时使用统编教材,搞“双保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召开研讨会,全面分析了前山中学的现状,达到共识:普通中学学生基础差,不可能吃透两套教材。如果两套教材都搞得半生不熟,只会适得其反,实验也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全心全意用好新教材,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依旧根据新教材口语和书面语紧密融为一体的特点,坚持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训练,做到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先于写,使四种技能互相促进,又侧重在阅读方面的训练。我们也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了一些单元题和综合练习题,又从目前高考复习的茫茫题海中筛选了一些练习题作为补充练习材料。但最根本的是熟悉教学内容,用好教材所有的配套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已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其中包括大量的高考应试题型训练。上学期,我们又对新旧两套教材的内容、95和96两年高考英语考试说明、高考的几个主要题型和分值进行了对照,列表如下:

(附图{图})

通过比较可见,新教材在听、读、写等方面的训练量大大多于统编教材,这些训练不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而且符合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教材富有弹性,便于因材施教,必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1996年实验班的高考成绩有力地验证了新教材的优越性。请看下表:科目英语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单位前山中学503441456469433全市文史类外语类477465472468456

此表是用标准分统计的,从表中可知,前山中学实验班的英语科成绩明显超过了其他各科成绩;与全市文史类和外语类考生成绩相比,在其他各科成绩都低于全市平均分的情况下,英语科成绩却高了26分。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师资培训,使教师尽快适应新教材的教法是搞好新教材教学的关键。我们首批实验教师接受的人教社一级培训,是搞好我们这次实验的有力保证。从总体上说,我国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不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如果没有接受业务上的再学习和教学法的培训;如果对新大纲的内容、新教材的结构不了解,是很难胜任新教材的教学的。

(二)充实教材配套材料

学前班语言教学重难点例5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同时还要透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文化交际意识,并提倡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发展为中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英语课堂教学浅谈

一堂课时间虽短,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微观教学过程。就提高一堂课的教学效率而言,教师应该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这三步下足功夫。

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备课包括备教材,充分研读教材、挖掘知识内部联系,精当安排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结合等;备学生,把握自己班级学生的性格、学习特点、语言水平以及学习需要等,结合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备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建立在教情和学情的充分认识上,根据学生真实情况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法上,提倡“后教法时代”,应该遵循“教有学法,教无定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迷信于一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课中,准确及时地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设计。不考虑真实的课堂情况,死搬教案的上课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毕竟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情、学情的主观认识上,与真实的情况难免有偏差。所以,在真实课堂上教师应针对学生对课堂的实际反应,对原有设计进行适当深化或者精简来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学生在学习教学重点与难点时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障碍;如何处理课堂“突况”等。

课后,教师应及时地对教情和学情进行总结和反思。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表现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效果如何,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包括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分析问题原因并尝试提出修改或者优化方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亮点”、灵感或者想法,及时记录,善于和理论比较结合,力求升华,为以后教学和反思行动研究提供素材和经验。

二、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学似乎一直存在着投入多产出少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经历以及目前的英语教育形势,笔者认为当前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大班授课制约教学效果。按教育部核准的53人一个班,中国的班级人数是国外的两倍多。即使在像师大附中这些教育资源充分的学校每班也有将近40个学生。班级人数过多,必然导致教师的关注不能到达每一个学生身上,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以及个体的表现机会相对减少,有些课堂活动因学生人数太多而得不到充分展现,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但是针对当前中国的教育现状,实行小班上课似乎不大现实,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使学生多参与到英语课堂学习中。

学前班语言教学重难点例6

1.大班英语教学的优点

第一,大班英语教学可以节约师资。大班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实行大班英语教学,一个老师带130个学生一周的工作量,相当于普通班级三周的工作量。这样,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备课和搞科研,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大班教学宽松的课堂气氛。多数学生认为大班课人多,气氛活跃,容易激发个人积极思维,上大班课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而小班上课,学生经常神经绷得很紧,压力很大,害怕被提问,上课有时就是一种负担。大班课学生的积极参与,对培养分析、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必不可少。

第三,大班上课增强竞争意识。大班上课有时一个班可以是不同系别的学生在一起,这样不同班级的学生坐在一起,暗地里较劲,更加促进学习。

2.大班英语教学的缺点

伴随着大班英语教学成为必然趋势,大班英语教学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下述缺点。

第一,个体接触有限。由于班级大人数多,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与每个同学都有直接的语言交流,导致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没有充分了解。这样缺乏交流的教学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纪律难以保证。由于班级大人数多,给人以拥挤的感觉,同学的活动空间相对减小,大班人数多,避免不了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睡觉、看小说,甚至迟到、逃课等现象;因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去维持课堂秩序。因而可能导致教学纪律混乱的现象。

第三,某些学生的低效率学习。在一个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大班中,教师提供的作业对一些学生来说很简单,而对另外一些可能又过难。举例来说,在笔者的精读课上,当给出一个题目让大家讨论时,其中一些学生可以侃侃而谈,而另外一些宁愿做忠实的听众。

二、大班英语教学的对策

1.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大班课教学要达到此教学目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把英语语言交流作为授课真正目的,尊重学生,提倡学生自学。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来组织教学。外语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不以学生的需求来组织教学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只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习效率才会达到最高。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应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只有语言学习者主动参与才能掌握所学语言的指导思想。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一方面能保证学生最大量使用英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也感觉自己不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枯燥单调感,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方法有:

轮流做每日汇报。学生轮流做课前5分钟发言,内容不限,可以是英语小故事,时事评论或者笑话、谜语等。发言完毕,就内容给出适当的评语总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独立完成,并对存在的发音问题或语法错误提出建议。

分组讨论。首先,教师就课文内容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然后,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每小组选派1~2名代表作为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并作为重点发言对象,就本组所讨论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难解的问题。而后,教师就本课的内容和讨论的题目进行总结。

2.全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保证大班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大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总结经验,提高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在百分之百的时间内抓住百分之百学生的注意力。但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内容,学会抓住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是可以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抓住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的。这就需要上大班课的老师主动与学生交流,学会做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努力创造一种责任共担的课堂环境。带领他们树立信心,渡过难关。让他从你丰富的知识中了解异地风俗,从你幽默的言谈中放松疲惫的神经。

其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能够以教育理论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巧教活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英语大班型课堂教学质量。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在大班课堂教学中,合理适时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极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利用,极大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环境落后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能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综合使用使学生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完成了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英语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且创造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3.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国学生学英语的难点之一就是缺少一种操练语言的环境。每周仅仅几个小时的课堂英语输入与操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除了组织好课堂教学,外语教师应努力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

一是定期邀请外语教学专家或外籍教师举办英语知识讲座,介绍英语学习方法,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及文化背景知识。举办英语角活动,举办英语知识比赛,英语翻译与写作、演讲比赛,英语读书比赛、英语演唱赛等。二是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录像片和教学片,或是电影、电视;出版校园英语期刊,鼓励学生踊跃投稿,培养学生英语写作兴趣。三是利用学校广播站开设英语调频台,向学生播放各种英语材料、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等,训练学生的听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总之,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也促进了语言学习,提高了运用能力。

公共英语大班授课是目前许多大学里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从教学实践和师生的调查中,不可否认它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并被相当一部分师生所接受。通过尝试,大班教学在提高讲课的生动性、科学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必将呈现出喜人的变化。合理规模的大班教学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和教学手段,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缓解英语教师和教室及设备不足的矛盾,最大限度的实现现有外语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必将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学前班语言教学重难点例7

本次调查研究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对象为2010级和2011级浙江双语班学员。浙江双语班共有学员1 233人,对其下发问卷354份。问卷根据学员汉语水平分层次发放,其中初级班132人,中级班134人,高级班88人,被调查人数占全部人数的28.71%,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在课题组指导下现场完成,有效率为100%。在问卷整理过程中,有21名学员由于语言能力问题,把单项选择当成多项选择回答,他们的问卷在统计中作删除处理。第二阶段调查主要对阿克苏地区的库车、新和、温宿3个县的7所初中、小学的218名双语教师进行问卷和访谈。问卷共发放218份,回收212份,回收率为97.24%,回收问卷全部有效。

两次问卷调查内容的重点不同,对浙江双语班学员的问卷侧重了解他们对双语培训的需求和困难,对学校在职双语教师的问卷侧重了解他们对实施双语教育的困惑。

二、调查内容和结果分析

新疆地区的双语教育为“少数民族学校中使用汉语教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1]。浙江双语班是针对阿克苏地区所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旨在让全部符合条件的教师通过接受两年脱产的双语培训,能成为一名双语教师,改用汉语教授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为此,笔者的调查从教师培训成长的角度着手,侧重从学习动力、方法、困难等方面展开。

1.教师参加双语培训的动力

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机,学习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个体内部。外部的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活动以外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动机,它是由外部的一些刺激人为地影响学习者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在问卷中,笔者对浙江双语班学员参加培训的动机的动力源进行了探究与合理的分析。

(1)内部动力

对于浙江双语班参加双语教师培训的内部动力源,笔者从学习汉语的“兴趣”、培训过程中的“乐趣”、学习者自身对汉语学习的“求知欲”,以及是否相信自己“能学好汉语”四个方面出发进行调查。数据表明,学员对学好汉语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98.87%的学员“想学好汉语”,72.88%的学员表示“能学好汉语”。这说明从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中小学教师对少数民族地区将全面实施双语教育的精神已全面领会,并在思想上已认同“通过双语培训使自己成为一名双语教师”的举措。

但高度的一致性并不能真正说明参训教师的学习已完全达到自发程度,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学员时常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如学员寒假作业完成情况统计的数据中,68.1%的学员没有完成读写作业,35.3%的学员没有完成听力作业,认真完成口语、听力、读写的学员分别只有32.1%、30.6%、12.9%。以上数据说明,教师群体作为一个有知识的群体,“明理”显得容易,但要认识转化为行动,还是要依靠引导与激励。

(2)外部动力

双语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多地反映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而不是教师作为个体自身求知的反映。所以,外部动力对教师的培训学习似乎更有意义。数据表明,教师参加双语培训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些压力有的来自自身,但更多的是来自周边环境,如社会、学校和家庭。有72.32%的学员参加培训是想得到双语合格证;有98.02%的学员认为培训要有合格奖励的机制,这样做可以产生正强化,也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高。

(3)培训学习动力分析

综合调查问卷的数据和访谈情况表明,虽然争当合格双语教师已成为绝大多数浙江双语班学员的共识,但从学习的实际行动看,培训学习动力还不够。尚有8.76%的学员参加培训属于被学校派遣学习,出于无奈,学习起来“随大流,没有动力”。因此,建立合理且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是保证培训进程、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建立培训激励机制的方法上,要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员所在学校、培训院校的多方参与,政策激励,教师考核、考评以及培训评价要多方联动,使外部动力的正强化和教师成长的内部需要相结合,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汉语学习的方法

中小学教师双语培训的方法与模式应得到关注。为了解受训教师期待的培训模式和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笔者就“培训类型”“培训评价”“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1)关于培训模式与评价

关于“怎样的培训类型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双语培训”,学员比较一致地认为,到汉族学校实习的方法效果会明显,其次才是脱产两年的培训(见表1)。

在访谈中,校长们还谈及了当前培训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认为去浙江、上海等地培训比在本地培训更有效,因为环境不一样。同样道理,校本培训的效果就更有限了,但如果到本地的汉族学校实习培训,效果就会超过一般的脱产培训。

关于“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培训学员的水平”,数据表明,有81.31%的被访者认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代表不了学员参加培训后的真实水平(见表2)。有的教师HSK考试已达到八级,但汉语教学的能力仍然没有什么进步。这与学者李泽林提出的“双语教师培训≠HSK等级考试”相一致。这也充分说明,在双语教育的一线,教师和培训班学员已十分明确“双语教师培训的基础是汉语言学习,但绝非等同于汉语水平考试或普通话培训”[2]这一道理。

(2)对学习难点与方法的认识

在汉语课程的学习上,笔者对调查数据按难易程度不同赋值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见表3),大部分学员认为最重要的学科是“口语”,一些学员能听懂教师和同学的话,但复述起来就十分困难,至于专业汉语概念的复述,难度就显得更高了。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上要增加口语课时,并不断创造让学员开口说话的情境。对于参加培训的新学员,还要注意发音的训练。

开口说话是学习第二语言和应用第二语言的最好方法。一些学习成功的学员在访谈中告诉笔者:他们成功的方法是“生活中,与汉族人大胆交谈;学习上,坚持预习和复习;遇到疑惑,通过汉语沟通解决”。

3.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民族教师学习汉语的困难较多,有学习者自身的困难,也有工作生活环境中的困难(见表4)。浙江双语班学员面向的是3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其中85.31%的人已婚并有子女,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突出。另外,第二语言学习存在相对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语言学习会变得困难。一般来说,超过17周岁再学习一门外语,无论怎样训练都不可能把它当作母语来使用了[3]。浙江双语班大多数学员在26周岁以上,已失去了最佳语言学习期,学好汉语尤其艰难。下面主要从学员的视角分析他们学习的主要困难。

(1)学习环境问题

浙江双语班在培训期间,常有学员因家庭困难(如亲属生病、孩子上学等)而影响学习。笔者在调查中设计了“目前影响您培训学习的主要因素或困难”的问题,让学员根据困难程度排序,答案却是“没有学习语言环境”排在第一(见表4)。在统计时,笔者还专门对汉语水平高的班级和汉语水平低的班级进行对比,结果完全吻合。这充分说明,在培训院校内,汉语言环境已成为制约学员培训学习的最大障碍。

语言学习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会产生效果,这些环境既包括课堂教学有意识创设的环境,也包括课堂教学以外的生活环境。学习者在一定环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才能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4]。因此,当前浙江双语班学员对学习环境的认识和期待,是培训院校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2)存在心理压力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教师对能否从民族语言教学转型为汉语言教学所形成的心理压力应受到关注。如表4所示,“家庭困难”和“担心受训后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心理焦虑”分值十分接近。一般认为,家庭困难可以物化,且容易克服和解决。而对将来汉语教学的“心理焦虑”是精神上的,它不仅会影响学员在校的培训学习,还会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三、几点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数据分析,阿克苏地区在双语教育的实施和双语教师的培训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推进双语教育创造了条件。

第一,要重视加强培训学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师德素养,提高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成长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否则就会产生混日子的思想。教师只有把实施双语教育看成是国家兴旺、民族进步的大事,才会形成“学习汉语”的内部动力。

第二,建立健全双语培训的激励机制,强化外部动力的作用。一方面要政策到位,目标明确,对刻苦学习、成绩显著的学员进行重奖。另一方面,要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院校、学员所在学校齐抓共管的督查机制,加强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

第三,完善双语培训的课程计划,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的难点。要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在师资和设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

第四,顺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关心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因工学矛盾而引起的后顾之忧。要注重对学员心理疏导,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五,积极探索双语培训的评价模式,改变只以汉语水平考试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采用口语交流、课堂教学模拟和综合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还要关注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想学汉语、学好汉语的内驱力。

本文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11年度立项课题“浙江援助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ZC125-02)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儒忠.新疆双语教育的界定[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

学前班语言教学重难点例8

【关键词】区内西藏班 C语言任务驱动 教学探讨

一、区内西藏班创办和发展的基本状况

为了促进祖国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保障国家的安全和边防巩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内地部分省、市开办区内西藏班,开创了通过内地办学定向支援民族教育的新模式。这也是利用内地发达地区的经济、教育优势,组织内地发达地区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支援力度的有效政策和重大举措。〔1〕

举办内地班在西藏和新疆的各族人民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积极响应,报考内地班、到内地求学,已成为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共同愿望。区内西藏班毕业生已经成为促进西藏两个文明建设和加强西藏基层政权建设的中坚力量。〔2〕

二、区内西藏班学习 C程序的现状

C语言是一门应用广泛的计算机语言,是高校大部分计算机系专业的必修课程,属专业主干课。同时,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在学习 C语言。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程序设计的基本组织方法,通过上机,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C语言既可以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又可以用来开发应用软件。掌握好 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不但能为学生学习好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编程思路和技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利用 C语言编写软件的能力,为培养有较强软件开发能力的计算机本科生奠定良好基础。〔3〕但在目前区内西藏班的教学中还存在着问题,有待改革和探讨。

1.民族学生在跨文化教育中的不适应和学习困难

从学生的民族成分看,区内西藏班的学生中有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汉族等,这说明内地班的教育对象具有多文化、多民族的背景,具有教育语言、文字的多样性。这些学生从小生活在本民族的文化氛围中,在思维、语言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他们从遥远的边疆来到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内地和沿海城市,会感受到地理的、人文的、气候的、饮食的、服饰的差别。这些差别汇集在明显的民族文化差异中,这就决定了区内西藏班的办学模式呈现出跨文化教育的特点,其性质属于跨文化教育的性质,因为“所谓的跨文化教育,也就是指对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受教育者的一种教育。”〔2〕在跨文化教育的环境中,学生自然地产生了一些不适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讲,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成员成长的文化土壤是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越大,跨文化教育难度也越大。西藏班的大多数学生生长在边疆的民族地区,学生在来内地之前一直置身于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中,这种文化体现在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艺术形式、民族风俗习惯、民族生活方式、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等各个方面。来到内地学生所置身的环境与原来生长的文化环境截然不同,于是就出现了“文化中断”现象。“文化中断”现象是指民族学生到内地学校后,与本民族文化环境的暂时中断,这种文化中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与体验,影响到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比较与判断,最直接的是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2.区内西藏班基础差

对于区内西藏班来说,大部分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都还很不熟练。在这种情况下,学习 C语言对于他们来说就有很大的难度。作为一门实用的编程语言,C语言以其强大的编程功能,自由灵活的编程风格,获得了广大编程人员的广泛青睐,但是这些优点恰恰成了初学者的最大障碍。对于大多数的初学者,特别是区内西藏班,灵活的语法结构使他们望而生畏,繁琐的细节使他们头晕脑涨。再加上 C语言往往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或者是大一的第一学期开设,此时学生还缺乏对计算机结构的全面了解,对于和计算机硬件尤其是和内存结合很紧密的一些概念,学生基本上很难理解和掌握。C语言作为一门高级计算机语言,还是有很多的难点的,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很抽象,尤其指针、链表。没有一定的基础,盲目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谈 C色变的情况。〔4~5〕

3.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点

传统教学模式是采用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的方法,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灌输,容易产生厌烦心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忽略了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注重帮助学生构建所学课程的认知结构,致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只是孤立地记忆各章节涉及到的概念和语法规则,即使到课程结束也不能深入理解课程的要义和精华。

4.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语言,但目前的实践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学生不明确上机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内容不清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相应的实验要求,考核中上机没有一定的比例,这样,语言课就成了单一为了考试的一门课,其结果是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实践操作也不会做。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大胆的转变了过去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以提高学生能力、素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杜绝了满堂灌的单项式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进行创造思维的广阔空间。为此,我们制定以下一些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区内西藏班学生对 C语言的学习兴趣,通常教师首先会找一些已学课程如数学方面的问题,通过编写 C语言程序来实现求解,使学生体会程序设计的用途和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教师还会介绍一些趣味性算例,如“鸡兔同笼”、“水仙花数”等,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家积极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打好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中把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即“算法”)当作授课的重点,〔4〕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正确思维模式。

由于学习 C语言的对象基本都是刚从西藏高中升入内地大学的新生,对于程序语言没有任何基础,所以对他们来说,要适应 C语言这门学科,必然需要一个过渡时期,也就是入门阶段。在这一阶段,同学们通常会感觉到困难和压力。他们有这样一些反馈意见:“我很想向老师请教 C语言的问题,但是我甚至不知道应该问些什么,有力无处使的感觉。”等等。这些就代表了学生在入门阶段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产生恐惧、反感及放弃心理的一个时期。

那么教师在该阶段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跨过 C语言的门槛,带领大家进入 C语言的殿堂。

2.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

西藏学生虽然理论基础较差,但他们模仿能力十分强。针对区内西藏班的这个特点,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对过去的学生上机调式程序的能力较弱,我们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组织有关教师精心编写了上机测试习题,直接挂到校园网上,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安排上机答疑,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使学生的编程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学好一门语言除了理解语法规则和掌握算法思想外,最重要的就是多编程、多上机、多调试。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每节上机课,上机前都根据教学计划,有系统地布置上机实践作业,让学生明确上机任务,编写好上机调试的程序,使学生在每次上机实践中有收获。在布置实践作业时可以采用综合训练(大型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运用程序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改革了过去语言课学习成绩的计分方法。

3.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

案例教学法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在校学生接触实际比较少,没有实际开发软件和工作经验的特点,我们采取逐步引导的方式,使学生适应并且能够配合教师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针对一个实际的案例,从问题的提出、分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终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全面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然后,教师提出与之相似的案例,由学生当主角,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在设计过程中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老师给予及时的纠正。这样,学生不但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锻炼了能力,而且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4.借助计算机网络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挂到网上,利用校园网的第二频道,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给学生辅导答疑,网站提供了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条件,教学网站的应用,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指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增强了学生学习 C语言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我们学院,建设了《西藏民族学院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由几位资深 C语言教师专门网上辅导答疑。

四、总 结

注重以科研为捷径、以勤奋为基础,探索出符合民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实际的路子,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尽快找到制约学生学习进步的症结,让民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在发展中获得自信、在自信中早日成才。“小坡度、低难度、勤复习、快反馈”的教学思路、“品德修养中自律、学习发展中自主、生活服务中自理”的综合培养实践、“赏识教育”的做法、“分层施教、个别辅导”的策略等都在内地办学中取得了局部性的成功。在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确定之后,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搞好科研工作,丰富教学内容,将科研中最新的动态反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韬 .西藏内地西藏班(校)办学 20年成果丰硕〔 N〕.西藏日报,2005.8.8(1)

2 李波、黄忠敬、陈进林 .内地西藏班民族教育下政策执行工具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 2008.8.23(1)

学前班语言教学重难点例9

1 引言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英语教师严重缺乏,大班教学暂时还不可避免。在大量补充教师来源之前,大力提高大班教学效果也许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难题,多媒体教学手段纷纷被应用到独立学院外语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既符合语言教学和学习的特点,又能够弥补和增强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无疑会缓和独立学院师生比例失调的矛盾,节约教学资源。但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英语大班各自的特性要求相关的教学要件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其中就包括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内容重新调整。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需求和水平、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性等要素对媒体进行取舍,并形成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2 大学英语教学和大班授课

国内外研究证明,班级大小跟教学质量之间无直接的关系。因此英语教师往往对大班教学褒贬不一。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的教师认为大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多,语言练习机会少,同教师的交流少;②课堂纪律有时难以控制;③教学效果差,四级通过率底;④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程度和进度;⑤课堂教学空间小,不便于组织师生互动活动,难以活跃课堂气氛;⑥教师批改作业负担加大等等。肯定和支持大班教学的教师认为其有一些好处:课堂环境轻松,气氛活跃,学生没有压力,不用担心点名,班上总有人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大胆发言;能够增加竞争意识,可以博采众长,结交朋友等等。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大班教学不失是缓解当前外语教师严重不足的无奈之举,更何况目前大班教学是否能达到教学效果仍然难以确定。

不只独立学院,即使对于部分高等学校来讲,传统的大学英语课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教学活动采取深入细致地分析课文范本,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操练常用句型,注重语言的正确性。教学步骤以教师讲授生词开始,然后介绍语法,逐句地讲解课文,为巩固新的单词、语法和重点和难度句式,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或是布置作业。勿庸置疑,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它对打好学生的外语基本功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学英语的开设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最终目标。课程设计以实现这个目标为原则。为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部分学者已经开始着手有关如何提高英语大班教学效果的方面的研究。如王建新等人提出四条策略:①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②提高讲课的主动性,以激情讲课;③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合理控制教学信息量;④应用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合理安排讲课和练习。

3 大班英语课多媒体教学现状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外语课堂教学去也是教育部大力提倡的。为了更好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到外语教学中去,各高校包括独立院校纷纷采用多媒体教学,开展相关调查和研究。研究认为,多媒体技术在大班英语教学中使用有如下优点:①多媒体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学生能够学到纯正的发音;②多媒体图文并茂,画面动感,学习内容易记难忘;③便于提供真实材料,操作灵活,资源共享;④加大了授课量,节省了师资;⑥有助于学生自学;⑦学生焦虑度降低等等。同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①教学量过大。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目的是避免写粉笔字,电子教案成为手写教案的翻版,授课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忙于作笔记,学习非常被动:②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组织教学;③教学材料选择不合理,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差,上课容易走神;④多媒体配套设备不全,功能难以充分发挥;⑤课件形式设计、内容安排、难度等忽略学生实际水平和个体差异等等。

Kenneth等人(p61)认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活动。那么就英语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可靠的“蓝图”。采用多媒体手段的大班英语课堂教学重要一环就是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媒体的选择一般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教学条件而取舍(p246)。而多媒体的实际运用主要是根据教学结构设计预先安排好的步骤进行。而教学结构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的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的规定,确定多媒体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安排师生活动形以式及活动程序。

4 多媒体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我们认为,在大班英语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是必要的。发挥多媒体技术授课的关键是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结构设计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涉及的教学媒体和方法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安排,形成特定的结构或模式。大班多媒体英语教学结构的设计就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学生,特定的教学环境的前提下,我们必须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等教学要素,对多媒体的使用进行组合,保证能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多媒体大班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前提是,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授课对象。教学活动目的是将教学目标实现到最佳程度。董宏乐的对比研究显示:不同层次的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施行措施不尽相同。大部分的非重点院校和地方院校(包括独立院校)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功利性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四级通过率,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乃至唯一任务是通过四级考试。多媒体的选择必须依照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充当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因此多媒体的选择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的教师发现,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根据学生平时的反映、课堂表现与最后的反馈意见,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的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可能将产生更佳的效果。因此对教学法的选择上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做出选择。具体来讲:语言结构部分以示范教学法最佳,对话部分以情景教学法为佳,阅读和写作部分以语法翻译法为佳,互动活动部分以任务型教学为佳。最佳的教学方法要求使用最佳的多媒体组合。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中,教师必须对教学法及其需要的多媒体组件做出最佳选择。对输入和多媒体手段的选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教学中的输入不应该是手写教案的翻版,必须符合多媒体大班英语教学的特点。输入内容应该主要是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不可理解的输入,而不是可理解的输入,因为我们坚信显形教学比隐形教学更有效。认知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显示:语境因素是理解的另一关键因素。多媒体技术运用非常便捷地创设相关语境。遗忘是造成记忆困难的直接原因。而造成遗忘的原因不是时间因素,而是语料在短时记忆种会互相干扰,即前摄和倒摄的作用。通过再现教学内容和设计相关语境,多媒体技术的采用无疑会非常方便地达到克服此类干扰目的。英语课堂上投射的教学内容必须是在课程结构计划时经过教师精心选择的。重点单词、句型结构和情景的合理再现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的媒体再现方式应该根据需要做出最优取舍:教师讲解语言结构部分时应该采用图片、幻灯片等形式引导词汇和语法结构;对话部分应通过教师文本讲解和媒体播放录音形式讲授;阅读和写作部分多采用投影方式显现重点和难点。

学前班语言教学重难点例10

中图分类号:H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56-04

1 西班牙语准固定语教学难点

Colocación一词20世纪70年代由Seco(Corpas Pastor,1997:61)正式引入西班牙语。但是在外语教学领域却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慢慢受人关注。21世纪初,准固定语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著名学者,如Ignacio Bosque(2001;2004),Alonso Ramos(2002),Mu?oz Nú?ez(2007) 等都对其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Gómez Molina(2004),Marta Higuera García(2006)又从对外西班牙语教学角度阐述了各自的教学构思。然而,针对不同的学生,这类短语表现出来的特点与难点却不尽相同。

Colocación这类词组,西班牙语中有,英语中有,汉语中当然也有。它不同于谚语、俗语等固定语,在教学中常常被忽视,但在日常语言使用中的出现频率却不亚于固定语,“它的组成成分可以变换,且表意平常,有点像词的一般自由组合”(刘叔新,2006:225)。刘先生提出的“准固定语”概念,比较贴切地指出了这类短语的特点,比“词汇搭配”这个名称要好,因为在我们看来,短语的colocación是作为主体存在,并非一个搭配行为。

在外语教学中,准固定语无法回避,一方面学生犯错频率高,经常是汉语思维配上西语组合,令人啼笑皆非;另一方面,它应该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彰显学生语言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经掌握,便可把语言的魅力潜藏于字里行间。在对外语教学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研究这一语言现象的重要性日益体现。但是,教授这类词汇组合,却是一个难题,这需要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也要考虑到汉西文化差异以及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多种影响。

西班牙语准固定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构成的组合,“动词+名词”,“名词+形容词”以及“动词+副词”的组合是准固定语最常见的三种句法结构,此外,“名词+名词”(palabras clave关键词, ciudades piloto示范城市)和“动词+ 形容词”(resultar/salir ileso 毫发无损)组合是西班牙语中较为特殊的两种句法结构:在前一种结构中,第二个名词事实上扮演了形容词的角色,因为名词属性,所以在形态上仍需保持不变,不发生屈折变化;而后一种结构,主要是和少数半系动词1或者可以允许带双重补语的动词有关系。准固定语组成成分之间,尤其是两个实义词之间,存在着一种制约关系,这种制约比自由短语或固定语都要复杂,也恰恰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1.1 形式上的制约

西班牙语是一门十分讲究“形式”的语言,因此,学生需要准确掌握每个词的特点:动词的属性(及物、不及物),名词的属性(阴性、阳性)……如果涉及词组,则需要更加谨慎:pedir la cuenta(结账)中冠词la是需要的,可以是定冠词也可以用不定冠词,但hacer(se)(la)cuenta(设想)中冠词则可有可无;medir las palabras(说话有分寸)中的名词palabra必须用成复数,而在tomar la palabra(开始讲话)pedir la palabra(请求发言)中却要求单数。如果学生只关注词义,而忽略了短语的构成形式,使用时就容易张冠李戴,错误频出。再如,preocuparse这个词后面常常与por和de两个前置词搭配使用,但语义不尽相同,preocuparse por是“担忧”,而preocuparse de则是“关心”,这类例子数不胜数,所以,在这一层面上,西班牙语准固定语的形式和意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2 语境上的制约

构成准固定语的成分是要经过挑选的,在语言形式正确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和语境的匹配度。“弹吉他”常用的短语是tocar la guitarra,但是在某些语境,我们会看见ta er la guitarra,二者的含义相同,只是ta?er“常用于弦类乐器弹奏”的附加义使动词的使用更加精准,也更加文雅。不难发现,后一种搭配常用于文学性作品或是比较正式的文本。再则,阅读报刊时,经常读到“某国总理结束一周的访问,启程回国”,西文常用emprender el viaje a su país,是因为emprender 用比empezar(开始)或是iniciar(开始)更符合语境,略有“打道回府”的意味,属于书面语。可见,这里不是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是语言使用是否恰到好处的问题是语言魅力的体现。

1.3 语言习惯上的制约

还有一些准固定语,其中词语的选择不是语言本身的要求,也不是在词汇陪义上的区别,只是人们习惯于使用某一个词,于是便约定俗成,耳熟能详了。就好像我们常说 tomar las pastillas(吃药),而非comer las pastillas,常听到tomar una cola-cola(喝可乐),而不是beber una coca-cola.这种习惯也体现在地域上。西班牙申请签证叫pedir el visado,但在拉美的西语国家,却说pedir la visa;西班牙人常说conducir el coche,但墨西哥人可能会说manejar el coche……历史让相距千里的两地共同使用着同一种语言,而各自的发展又给这种语言注入了不同的元素。西班牙语的这种多样性在准固定语中就表现地十分突出。(如表1)

因此,“形式”与“意义”孰轻孰重的问题上,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是西班牙语准固定语教学需要关注的。我们曾在80名二年级学生中开展过一次调查,来了解学生对语言“形式”的重视情况。调查的内容分为两项,首先是辨别使用频率极高的10个动词的及物或不及物属性,然后以翻译形式考察学生对这些动词的运用能力。结果如右表所示,第一项的情况不是十分乐观,而在第二项中,89%的错误正好和动词属性密切相关。在西班牙语中,及物动词可以带直接宾语,而不及物动词则需要借助前置词才可以带补语。动词的属性如果掌握不好,直接会影响到准固定语的正确使用。表面上看是前置词使用不到位,但本质上还是动词的属性掌握得不好。

在我们看来,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的西班牙语本身就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屈折性是它的一大特点,而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却是典型的孤立语,意合是它最大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中国学生在学习西班牙语时,会碰到不少形式上的问题。我们学习语言,一要使用准确,二要运用自如,这样才能通过沟通,促进民族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再简单一点说,我们要教会学生使用地道的西班牙语,而非让外国人似懂非懂,连蒙带猜才懂的蹩脚外语。在这种需求下,“意义形式兼顾”理念便应运而生,在不忽视语言形式的同时,强调语言的整体运用,是一种分析式教学。

2 “意义形式兼顾”理念

“意义形式兼顾”理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是对“只重视形式”或“只重视意义”教学理念的改进。从传统教学法到交际教学,再到任务教学,我们不否认强调交际能力的正确性,但是,并不等于轻视语言“形式”。“意义形式兼顾”理念正好合二为一,而在准固定语中,“形式”有一定幅度的变化,并与意义联系紧密,前者稍有变动,整个词组的含义可能大相径庭。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学者把该理念运用到对外英语教学,而对外西班牙语教学中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针对中国学生的教学模式则更少。

“意义形式兼顾”,顾名思义,注重意义的同时,不忘形式,常常与“以形式为中心”和“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提并论。“以形式为中心”是以语言的形式为出发点,进而设置课堂教学,因此,看似一个合成过程,语音,语法,语义等板块各成体系,逐一练习,挨个击破。语法-翻译法(Gramática traducción)是其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而“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忽略形式上的特点,重点从语言交际着手,在整个过程中对语言形式采取不干预态度,以直接法(Enfoque Natural),浸入式教学(Inmersión)较为常见。

在我们看来,两种理念各有道理,受众不同,而成效各异,所以,二者的结合正好可以互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将该理念运用到西班牙语准固定语的教学当中,我们建议将交际作为平台,师生互动,构建20分钟准固定语教学模式。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词汇教学不能单一地强调形式,否则,只会僵化教学过程。尤其针对准固定语这类灵活度较大的词组,我们不主张死记词汇表,而是建议教师和学生平等合作,先从“意义”入手,通过自由对话引出词汇;以语义为单位让学生搜集词汇;阅读文章后找出词汇等等,然后不要忘记强调形式特点。这个过程能把被动变成主动,也符合“意义形式兼顾”理念。教员创造环境,学生完成任务,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也正符合后现代教学理念。

3 “意义形式兼顾”与准固定语教学

在我国现行的西班牙语课程大纲中,精读课和阅读课是两门最基础的课程,如果将“形式与意义结合”理念运用到这两门课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课程名称就可以大致知道两门课程的授课内容。精读课重在语法的讲解,阅读课重在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两门课又有一个共同点,即扩充词汇。在我们看来,精读课很容易偏“形式”而轻“意义”,阅读课则容易重“意义”而轻“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形式与意义结合”理念正好对症下药。

事实上,准固定语并不适合系统传授。“频繁使用”是这类词组的一个特点,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师生的“准固定语意识”。

准固定语本身并不难,涉及到的句法问题,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明白,所以,不妨从教学初级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注意这类频频出现的短语,在精读课、阅读课甚至试听课上用20分钟(按一次课90分钟为标准)打造一个准固定语教学模式,到了中级阶段稍作修改即可。

准固定语可以当做词汇教学的一个教学环节,在文章阅读后的词汇扩充阶段,在课堂上安排20分钟时间,学生了解这类词组,过程并不复杂(如图1)。

语义扩展阶段,一般小语境环境下通过师生交流,借助语义场扩展准固定语。我们以“饮食”为主题加以说明。首先,通过阅读,或视听,或自由对话(不计算在20分钟内),让学生列出一批准固定短语:tomar un café,preparar una paella, picar tapas…然后就所列短语,让学生参与进行归类,教员可以对主题词汇的形式特点进行分析(包括词汇属性特点,词组句法结构特点等);接下来,在分析词义的同时,借助语义场丰富准固定语储备,学生参与完善语义场并自己完成词汇选择。在初级阶段,形式描述作为整个过程的一个过渡,简单但不可或缺(如图2)。

语义场还可以引入文化元素。上述语义场1中的paella是西班牙特有的海鲜饭,taco是墨西哥玉米卷,而语义场2中infusión是西班牙人常喝的花草茶,有安神和养胃的作用,cuba libre则是一款有名的鸡尾酒“自由古巴”。通过中外文化元素对比,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词义。

学生一旦具有了“准固定语”意识,到中级阶段,就可以从语义开始,然后进入深度扩展。所谓“深度”主要包含两个版块:准固定语与语境(B1);准固定语与修辞(B2)。前者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不同语境下,选用合适的准固定语,甚至按语境,整理出一批常用的准固定语;后者,则能让学生体会中西准固定语中修辞的异同(如图3)。

介入语义场时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与时俱进。固定语的形成一般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但是准固定语则不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了很多的词汇组合,只要频繁使用到一定程度,准固定语就出现了。“绿色经济”,“正能量”,“土豪金”等现在都不是什么生僻的说法了,只是世界性话题“绿色经济”在西语中同样存在economía verde,2012年流行词“正能量”energía positiva在西班牙语或许到不了准固定语的级别,因为它的流行受地域的限制,但作为普通词组,西语国家的人一听马上也能理解,但“土豪金”和中国文化有关联,很难在西语中找到对应。所以,跟紧随时代潮流,课堂上适当加以引导,对学生正确积累和使用新词汇就会有帮助。

4 结语

西班牙语准固定语教学重在培养意识,需要在正确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使用适当的方法,循循善诱。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就应该引入准固定语,然后到中级阶段继续深化。“意义与形式兼顾”理念恰好也很适用于这两个阶段。再加上准固定语本身“形式”与“意义”兼备的特点,该理念能够积极地服务于这类短语的教学。当然,如何将理念运用于实践,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20分钟教学模式仅是沧海一粟,通过短短20分钟,力图增强学生对准固定语的敏感度,并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外的词汇收集、整理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Alonso Ramos,M.Colocaciones y contorno de la definición lexicográfica[J].Ligüística espa?ola actual,2002,24(1):63-96.

[2] Bosque,I.Sobre el concepto de‘colocación’y sus límites[J].Ligüística espa?ola actual,2001,23(1):9-40.

[3] Bosque,I.REDES[Z].Madrid:Ediciones SM.2004.

[4] Gómez Molina,J.R.La competencia léxica en el currículo de Espa?ol para fines específicos (EpFE)[C]//In Cuesta,R.& Robisco,J.& Ruiz,M.(et al.).Actas del II Congreso Internacional de Espa?ol para Fines Específicos[C]//Madrid:Ministerio de Educacion Y Ciencia del Reino de Espa?a,2005:82-104.

[5] Higueras García,M.Las colocaciones y su ense?anza en la clase de ELE[M].Madrid:Arco/Libros,2006.

[6] Koike,portamientos semánticos en las colocaciones léxicos[J].Ligüística espa?ola actual,2002,24(1):5-24.

[7] Long,M.L.& Robinson,P. La atención a la forma:Teoría,investigación y práctica[C]//In Doughty,C.& Williams(eds.).Atención a la Forma en la Adquisición de Segunda Lengua en el Aula. Madrid:Edinumen,2009:29-56.

[8] Mu?oz Nú ez,M? D.Colocaciones y restricciones léxicas:criterios de diferenciación[C]//In Bertolotti,V.& Caviglia,S.& Costa,S.(et al.).Estudios de Lingüística Hispánica[C],Cádiz: Servicio de Publicaciones de la Universidad de Cádiz,2007:177-198.

[9] 刘叔新.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2006.

[10] 马联昌,周为民.西班牙语词汇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12.

[11]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2] 赵士钰.汉语西班牙语双语比较[M].上海: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