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4-02-03 17:05:27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例1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77-01

文化创意产业拥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通化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脚下,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具有可观的基础条件,因此通化市要充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在本地的稳健发展。

一、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通化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新生力量,2016年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共实现产值约35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2%,在全市GDP中的比例约为4%,吸纳就业人数3万余人。在看到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以生产文化创意产品为主,在文化创意消费方面存在着营销手段欠缺的问题,导致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和消M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制约了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因素

(一)积极因素。1.基础条件。通化市区位条件优越,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在通化市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通化市政府在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以及文化娱乐等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均得到了良好发展。2.人文资源。通化市是我国高句丽文化以及满族萨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化市在高中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聚集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二)消极条件。1.专业性的组织和人才储备不足。通化市虽然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但专业性的文化创意队伍以及人才数量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相比仍较少,制约着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化市高中等院校对于文化创意人才缺乏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2.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在整体发展中呈现出整体调控不科学、发展不协调的状态,政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机制与扶持政策缺乏科学规划和明确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缺少联动效应,分散存在,没有形成经济型链条。

三、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议

(一)政府科学引导并加大扶持力度。通化市政府部门应在充分了解和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本地经济结构中的支撑产业。

(二)坚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发展战略。政府部门将对松花石以及集安玉等优势资源和企业进行组织协调,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促进品牌文化创意产业的壮大。

(三)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通化市可以将本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以及金融业融合发展,进而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规模,形成具有通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四)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既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具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通化市政府部门及文化企业要通过组织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展览会等活动,为该领域的人才交流提供平台,通过优厚的条件吸引其他地区及海外等具有先进视野的文化创意产业优秀人才,为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储备充足的力量。

(五)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政府部门要在不断改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由政府主导建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本地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

四、结论

通化市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既面临着优越的基础条件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也受到专业性组织和人才储备不足以及缺乏科学统筹规划等制约。本文认为通化市要通过科学引导并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坚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发展战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软环境建设等措施,促进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花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04):26-35.

[2]王丽芳.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6):52-53.

[3]董菊华.关于促进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5,(05):16-17.

[4]董晓日.万寿岩“动漫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与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0-11.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例2

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十分热门的词汇,上世纪九十年代创意产业就在全球掀起了一阵改革热潮。文化创意产业来源于个人创意和才华技巧展示等,在开发和运用文化知识产权的同时,能够和地方经济产生互动。文化创意产业属于高投资、高利润的产业。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新兴产业,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它每天创造的价值高达200亿美元,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产值递增的速度达到5%。由此看来,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一个创新发明或者理念,也是一个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并且有着广阔产业背景的产业,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2002年杭州的一家化纤厂停产后将厂房对外出租,低廉的房价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和设计师,他们给这个废旧的厂房起了一个新潮的名字:LOFT49,这一举措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随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各种文化产业区,这股文化创意风潮迅速席卷祖国大地。目前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热门产业,仅上海市就有十几个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上海市第十二毛纺厂的旧厂房中已经注册的广告公司超过一百家。北京市计划在近几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将北京打造成全国的创意文化中心,北京现有的数字娱乐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型创意产业集散地。

上海市2004年举办了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也于2005年在北京举办。杭州的LOFT49在两年时间内集中了18家颇具规模的创意设计公司,2004年一年的总产值就超过1.5亿人民币。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其他中心城市也出现了很多专业创意设计公司,形成了一条“中国人设计”的发展轨迹。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学术界等也在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理念。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所在城市的产业发展、产业基础和区域位置等,创意文化产业应该有其特有的定位。但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存在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哄而上、盲目跟风等现象。(2)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结构、整体职业结构等因素的限制,同时也存在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传统教育无法提供创意环境等问题。(3)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创意人才匮乏,拥有大批创意人才是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创意来源于人,培养优秀的创意人才以增强创意产业高端人才的集聚,是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统计表明,上海世博会上多媒体设计人才的缺口约有八万余人。同时多媒体设计的领军人物也非常稀缺,严重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程。(4)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构筑清晰的产业链和产业外延,其中知识产权在产业链上的价值最大。很多文化作品没有发表前不具有任何市场价值,一旦发表后就被赋予了一定的版权价值,同时受到产权保护。但作品的版权价值一般很低,只有在产业链的流动中被制成电影等衍生品,将版权价值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发,才能有效提升作品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创意”实现更大的财富价值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文化创意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上海市于2005年成立了创意产业中心,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创意产业发展指南,同时改造利用废旧厂房建立起一批有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2005年上海市创意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超过上海市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产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为上海市的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该产业从业人数约有44万余人,占到全市总就业人数的5.0%。2006年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新建了14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全市总产业园区增加到48个。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有70余家,年产值高达3000亿元。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文化创意产业也将成为上海市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重点项目。

2006年北京市认定了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其中包括中关村创意产业基地、北京798艺术区等,并且制定了每年划拨5亿元用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计划。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吸纳了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入驻。2008年北京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迎接奥运会的到来,并且挂牌授权了第二批共11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这11个文化创意集聚地是从46个申报基地中挑选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首都的产业政策和城市定位。目前北京市已经有20多个文化创意集聚地,对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发展的核心部分。我国的其他经济发达城市,例如深圳、长沙、武汉等,也相继建立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深圳市的发展目标是在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值达到本市GDP的11%。

3 结语

在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兴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充分结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战略特征,正确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符合其行业特征,更好地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以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例3

为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就应当从其自身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来进行研究,而其主要的特征内涵则包括了以下几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旅游业的协调结合

从现代旅游产业的文化发展情况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文化底蕴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所在,而旅游的经济结局又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在生产中,与环境相融合,从而达到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协调发展中,完成对文化创意领域内部的创新建设,这对于定量的区域描述来看,都成为了创意产业阶段的一项重要组合结局。而具体的信息产业表现,其创新的体现,就在于对空间协调作用的补充,并以此来完成对互动界面之间的联系贯彻,从而更有效的实现对文化创意的有效改善。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调统一特征

旅游产业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撑点,也是文化创意表现的一项重要体现。在这一类的文化旅游发展中,经济产业是一切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做好对旅游产业的需求性创意建设,就成为了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结构。对于这一协调发展的形式来看,国内外的发展行情为我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首先从世界旅游产业的发展状态来看:第一,将旅游业与文化的五行产业进行联系促进,可更好的缓解对旅游产业的有序建设,并可完善对文化传播形式的改善;第二,在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产恶意的增速,应高于旅游产业的增速,且更为稳定,同时也会带动后续的旅游产业发展;第三,在稳定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显著促进,在旅游业与稳定的发展阶层上,也更好的促进了对旅游产业的更新完善,这在产业的创新水平上,也都极大的提升了产业的和谐发展力度。因此,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协调性,就在于其在创建过程中的经济依靠作用,通过协调发展,从而更进一步的完善了对基层结构形态的有效创建。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结构

本次的研究数据,以2000—2014年期间的湖南旅游局调研结果来进行对比分析,经湖南旅游局对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设计,从具体的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当地文化创新设计的结构,从而进一步的完成对创意产业的有机化研究。在此研究的过程中,对其分布结构的研究对以下的集中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一)指标分布体系

从现代旅游的产业本质来看,旅游的本质就在于对资源的凭借标准,并根据旅游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确定规划目标,实现对旅游服务的满足,并争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合理经济效益配合。就目前的旅游产业生产水平情况来看,应用单一的指标风阀进行旅游业内部的产业比认证,并根据旅游投资的比例进行控制,即为指标体系的调控手段。在旅游业的出口分布研究中,根据实际的旅游产业水平研究,进一步实现对现有设施的内涵管理,从根本的结构建设角度上完成对基本信息的创建完善,从而实现旅游产业水平的稳固发展,并结合实际生产理念进行景观、社会文化、经济以及人口四个层面的多个指标进行创新改建,并依据文化的产业创意进行经济全球化背景内部的核心创建,从而实现在文化创意领域内的产业化运营管理。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全球性发展行情来看,创新就是其生产的核心动力,并通过技术上的革新创新,从而实现在产业的运作形式上的文化因素创建,并完善对产业新型行情上的创作建设,实现对广播影视音像技术上的革新。就当前的文化发展策略来看,对于检测所得的测度信息,也存在数据上的指标定义失调,分析抑制的数据指标信息,并进行信息策略上的再调整,实现对产业影响规模上的调控,对于影响因素的调整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创新产业值指标,就需要建立在对产业就业机会上的调整,并以此来研发对投资项目金额的调控。

(二)产业布置的分析因子

在进行产业的布置中,针对其产业分布的因子进行分析调整,分析其因子所产生出来的原始数据信息,并根据统计信息来进行变量上的信息认知。结合实际的生产变量依据对隐藏性的因子进行分析。在产业分布的变量关系中,对于因子的布置情况,在原始的数据上,存在一定的矩阵关系,这在因子个数的应用中,就需要根据载荷的矩阵规律完成其不同因子的排序分析调整,从而更进一步的实施对信息的分析。

(三)协调模式环境下的信息模拟判别

从旅游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形势来看,理想的状态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例如从旅游产业的文化创意产值空间进行调度,即可有效的完善对差距信息的补充,从利益以及协调的显示生活发展情况进行文化的创意产业建设,既能够在显示生活的发展基础上完成对创业结构的改善,同时也可达到一个二者相互协调的理想数值,对于后续的模式建设发展,都能够极大的促进其设施的发展建设。其定义的协调发展环境,就应从不同的学者以及定量研究体系上实现对协调度的认知应用。在应用信息的模拟分析中,其定义域的协调度分析,主要以C=(X+Y)/(X2+Y2)1/2为基准,其中X为产业的综合生产水平,Y则代表创意产业的水平指数,C则为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生产水平结果。依据已知的X、Y值分布变化情况,在协调过程中,主要分以下几类结果:创意高于综合水平,阻滞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高于综合水平,产业过剩;发展基本满足经济需求,出现增长;旅游业高于文化创意,初夏时期产业过度,增长过快;创意与文化系稳定发展实现了和谐发展策略。

三、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今后发展策略展望

依据湖南省近年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对于综合指数的运行计算,存在一定的模式缺陷,但总体来说,符合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路线。其产业的分析展望如下:

(一)湖南的旅游综合指数分析

从湖南近年来的旅游综合指数来看,其创意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展望,就需要结合实际的算法来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应用SPSS16.3统计软件来进行本次的综合指数分析,其中数据的卡方矫正则以t或X2来检验,当P<0.05时,表明其增长具有统计意义。而从行业的转型结构来看,在综合信息的分布上,也存在以下几点差异。首先,在旅游业的影响因子中,导致其主要诱因发生改变的主因,在于入境旅游人数与入境旅游人均花费的比率上,而在这一形式的个性变化中,从业人员与游客之间的因子分布,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改变。就湖南近年来的旅游产业水平调整变化结构。

(二)湖南旅游产业文化的创意生产综合指数验算

为完成进一步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调整,从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规格上进行全面的掌控分析,并完成对软件程序的全面指标管理,选取合理的数据因子进行调控后,根据文化的创意反应环境进行特征分析。并根据其文化的创意类型进行综合文化特征分析,结合实际的生产依据进行创新产业领域内的综合评价分析后,其作用效果,即可得到有效的管理调整,这对今后的信息认证来说,均具有较好的完善效果。

(三)旅游产业的空间文化分布

为达到湖南省旅游产业认证,从协调的空间差异形态上,完善对省内数据的空间分析,并根据湖南省的州市环境产业应用,从而实现对文化创新产业的综合指数控制,并依据湖南省的信息调度,从而实现对省市情况的分布监管。根据湖南省的经济分布结构来看,从产业的量化生产来实现对经济旅游的有效发展,并促进乡镇的和谐发展。通过政府的文化发展鼓励,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对环境的改善,实现就产业向新兴产业的完美转型。结束语通过文化创新产业的合理布置,并结合旅游产业来实现对经济形态结构的转型,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中,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根据省内部的经济产业发展形态进行考察创建,依据相应的空间分布形态架构进行领域内的创建分布调整。第二,依据现有的产业分化情况建设有效的经济发展区,根据文化创意的产业领域进行协调调整,从经济的便利形态进行推动发展,并结合经济的供应渠道实现新型文化产业的全面推动。伴随着现代经济的非发展,文化经济的发展目标,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发展目的,结合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调整,必然能够极大的推动我省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登佐,瓮晶波.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113-114.

[2]易华,易小云.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17(06):98-101.

[3]陈国生,彭文武.湖南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效应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荆楚学刊,2015,(4):41-48.

[4]阳琴,陈国生,王成云等.湖南传统出版产业与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5,(03):180-181.

[5]吴小平.株洲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刍议[J].科技广场,2014,(04):219-223.

[6]肖雁飞,赵佳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81-82.

[7]彭希林.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背景分析[J].文教资料,2015,(10):54-56.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例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十七大报告可以看出国家十分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1998年英国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定义。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就是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包括广告设计业、建筑业、艺术设计业、工艺品设计业、时装设计业、电影和音乐、互动休闲软件、表演艺术业、出版业、软件开发业、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

200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公布:全球创意核心产业每年产值达6000亿新元,并且以7%的速度增长。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重要经济组成部分。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年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是仅次于金融业二大产业,是就业人数最多的第一大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是美国第二大产业,其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25%,美国的电影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的动漫产业超过电子业和汽车业,占GDP总量的20%,日本的动漫占国际市场的62%;韩国的游戏占国际市场的6%,占GDP总量的15%,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75%都被韩国控制。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无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被国际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科技、经济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当前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改变传统经济结构发展瓶颈的产业,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发展。

二、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3%左右,而欧洲的平均在10%~15%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巨大。

2000年,我国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开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迅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范围从最初的几个国内著名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辐射到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文化创意行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建立了环渤海地区创意产业园区、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园区、珠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园区等。

1、国内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就全国范围来看,北京、上海两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早,充分利用各自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发展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据测算,到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值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国家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旨在促进各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各地政府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发展创意产业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保护和促进本地动漫产业的发展,以期来带动本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各个城市建立了至少15个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并且成功举办了多次大型的动漫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江苏、杭州等省市的动漫产业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很多大城市都建立了创意产业园聚集区,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

2、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创意产业是新兴的高端、高效、高知识、高文化、高技术产业,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发展创意产业。有些地方发展创意产业的条件还不成熟,不立足本地实际盲目跟风发展创意产业,花费巨资和大量土地建立大型产业园区,同时又没有大量创意企业入驻,造成很大的浪费,不仅不能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反而成了本地发展经济的负担,所以,发展创意产业,只有当本地经济达到一定的水平时,立足本地文化,挖掘本地特色,才能通过发展创意产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2)产业趋同化现象。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导致各地的创意产业出现产业趋同现象,这样不仅加剧了竞争,而且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各地要依据本地经济文化的特点,挖掘特色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独一无二的特色产业。这样不仅可以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而且容易形成本地的特色和品牌,另外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建设也要突出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标志。发展特色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

(3)创意人才严重缺乏。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的创意产业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缺乏是个很明显的现象,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前提和关键,人才的缺乏会制约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创意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务之急。在纽约,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占该城市全部从业人员的12%,这个比率在伦敦是14%,在东京是15%,而在北京却不足1%。

3、侵犯知识产权现象严重

知识产权是创意创意产业的生命线,但目前国内创意行业中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屡见不鲜,知识产权得不到有力的保护会严重影响创意产业的发展,保护创意企业的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顺利发展的关键。

三、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

1、政府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制定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引导扶持促进创意企业的发展

政策扶持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利保障,虽然目前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还比较薄弱,政府还要加大力度针对当地创意产业的特点制定适合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避免政策盲目性和无针对性。制定长期稳定的发展策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市场监管,合理规划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提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提供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保护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2、立足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开发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例5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十二五”规划要在中原经济区建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河南省借此东风也做了相应规划与设计,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有市场前景,关联程度高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集中区域和民族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本地支柱产业。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将为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河南作为我国文化资源大省,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从夏到宋3000多年里,河南始终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形成了政治文明的鼎盛和辉煌。中国古都河南占其四,悠久的历史锤炼锻造出底蕴丰厚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根、正道、正宗、正统”,这里的根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等是发展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古至今河南孕育了众多有影响力的名人,有思想家老子、列子、韩非等;军事家苏秦、司马懿、岳飞等;水利学家孙叔敖;文学家韩愈、刘禹锡、“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等。

现代河南文化发展更是百花齐放。中原地区出现了姚雪垠、刘震云、二月河等全国闻名的作家,作品先后被搬上大荧屏,代表作有电视剧《雍正王朝》,电影《手机》、《一九四二》等。丰富的中原文化资源, 未得充分开发的文化遗产,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孕育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奠定了扎实、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增长速度快,有发展潜力。2007年~2010年间,河南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分别是15.5%、15.1%、15.9%,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明显高于其他生产总值,分别高出全省同期GDP增长3.4%、4.4%、3.7%。文化创意产业也以较快的速度发展。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为14311家,从业人员达到43万人,实现增加值338.7亿元。(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局)近年来全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实现较快发展,已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00家,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4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424家。

当前,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产业结构升级为创意设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河南省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催生了巨大的创意设计市场需求。业态模式创新为创意设计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依托“互联网+”,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众创空间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内容和形式革新。科技进步为创意设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信息科技、纳米科技、生物技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科技、新能源与环保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激发了创意设计发展活力,提升了服务层次和水平。

产业园区较多,各具特色。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已经逐步形成依托城市、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态势,截止到2012年底,河南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家(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区、镇平县石佛寺镇玉文化产业园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园区、禹州市神钧瓷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家,10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示范基地52家,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6家,省级文化产业特色乡镇34个、特色村41个,国家认定的中国民间文化之乡23个。①文化产业集聚区21个,文化企业达8000 多家。

以郑州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园区覆盖广告会展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演艺业、现代传媒业等。“洛阳牡丹名满天下”,洛阳充分发挥其传统的牡丹文化和河洛文化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开封大力弘扬宋文化,修复开封古城墙,营造清明上河园园区,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区。安阳依托殷墟甲骨文文化,发展以殷商文化、文字文化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南阳借三国文化,中医传统文化优势,打造镇平玉雕、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卧龙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政策扶植加大,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在《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河南省提出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实施意见》;2013年印发《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河南省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实施方案》;2015年8月出台了河南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这些政策的制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中长期规划和健全的政策扶植体系。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快,势头良好,也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与优势,但和上海、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总量偏小,比重偏低。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近年来表现不俗,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发展缓慢,2010年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367.13亿元,仅占河南省GDP的1.6%。《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提到,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左右,到 2020年达到 7%左右,河南目前的发展低于3%的全国平均水平。文化创意产业在GDP所占比重更小。2010年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为14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05%;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为163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9.6%。河南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GDP的比重上远远低于其他省市,增加值总量也偏小。河南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

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合理开发。河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过于强调规模、数量、效益导致重复开发,表面开发,甚至恶俗开发的现象屡屡出现。未能对文化资源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未能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和方向;未能充分开发出拥有鲜明地区、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甚至为资源只做表象之争,例如老子故里之争,安阳曹操墓之争等。这不但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相反使整个产业沦落到恶性竞争,低质发展。

传统产业占主导,创意类产业偏弱。目前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核心层”长久来看在文化产业中的比例趋降,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层”发展迅速。 但是总体而言,文化创意类产业的地位尚未超越传统产业。 2010年河南文化产业“核心层”、“层”和“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加值之比为34.8∶19∶46.2。②河南各地区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只限于传统领域,基本环节,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环节与内容开发不够;产业链未能得到很好的延伸与整合;高端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作品严重缺乏;跨行业协作整合力度不够,这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企业规模小,带动辐射效果不佳。河南除了有中原出版传媒、河南日报、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河南影视制作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外,还有开封清明上河园公司、小皇后豫剧团等民营文化企业。但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拥有行业带动效应和辐射的大企业集团,龙头骨干企业。和桂林的印象山水、新浪、华谊兄弟等知名企业、创意品牌相比,河南创意文化企业在发展上任重道远。

文化投入不足,企业融资困难。2004年到2009年,河南文化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0.36%、0.33%、0.28%、0.29%、0.34%、0.32%,全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 0.4%、0.39%、0.39%、0.4%、0.4%、0.39%。人均事业费方面 2004 年到2009 年,河南省在全国排名分别为31、31、31、31、30、30,连续数年排名全国倒数第一。③虽然文化产业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但是资金短缺依然是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河南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小、观念落后,发展重复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只能通过自己的积累成长,导致资金短缺、管理不善,加以认知和政策上的限制,和资本市场很难形成有效对接,企业融资困难并缺乏融资途径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专业人才匮乏。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创新人才培训体系与平台。在国际大都市纽约,有约一成的就业人员直接或间接从事相关文化创意产业。中国部分发达地区所占比例不足千分之一。河南更是缺乏相关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将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的人才。而能将创意文化、中原文化和产业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则更少。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突出中原优势,打出中原品牌。充分利用中原文化资源,依托中华姓氏、宋文华、功夫文化、甲骨文文字、轩辕故里等根亲文化资源优势。发掘民间工艺、民间演艺、民俗文化,比如开封汴绣、禹州钧瓷、平顶山汝瓷、洛阳唐三彩、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棠溪宝剑;浚县的民俗、宝丰的魔术演艺、镇平玉的文化、濮阳的杂技等。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武林风》便是利用河南丰富的戏剧、武术文化资源而创办,获得巨大成功。

建立大中原、大文化理念,结合区位优势,出台依托中原文化整合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长期规划图。加大财政投入,吸引民间资本,把具有示范性、能够展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工艺艺术,文化名城和文物遗存丰富的地区项目列为财政支持对象。针对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出现的同质开发、无序竞争、低质开发、失当开发等现象,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对项目进行深入了解,统一协调。

重视创新驱动力,转变发展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转变以往重规模,轻结构;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摸索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以科技和创新为驱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具有自主产权的数字出版基地,扶持具有中原特色高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更多新型、有创意、贴近百姓的文化精品。通过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形成一个合理、高效的产业链和所有权结构;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科技的结合;通过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实现产业链的延伸,高附加值环节的拓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转变到高科技创新驱动和产业整合升级的模式上来。

整合资源、培育知名品牌和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支点、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一方面加大对龙头骨干企业,知名品牌的扶植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创新,研发,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导示范作用,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跨地区、跨行业整合重组,实现集约化、大规模的管理,重点发展一批有核心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自我驱动发展的大型产业集团。另一方面,也应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市场中的大多数,能迅速贴近消费需求,鼓励私人资本和企业发展深度对接。发挥文化创意产业贸易组织、协会的中介作用,扩大资源共享,优势组合,优势互补。

拓宽投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现有文化创意企业多属于微小型企业,资金不足是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政府可以引导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评估机制和信息平台,企业需要融资时,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迅速获得融资。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经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消除资本市场与文化市场的种种障碍,促使社会资本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金融产品。促进银行和企业的合作,展开对话平台,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形成政府引导、投入,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多渠道产业融资机制。

实施创意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人才支持。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可以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优势资源。针对重点产业项目的特定人才需求,鼓励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培养计划,增设与文化创意专业相关的课程、讲座,鼓励整合艺术设计、科技、管理、营销及法律学科领域的课程。重点培养创意设计、数字传媒、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营销、研发、财务、谈判、法律、资产评估和品牌经营等高层次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和文化创意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和企业进行对接,针对市场制作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执业素质,提前与职场接轨。加大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归,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重点吸引文化创意领军人才及精英团队。以海纳百川的心胸,打造河南文化创意产业智库。为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繁荣提供智力支持。

全面掌握文化创意产业营运状况,以研究为基础推动行业发展。官方统计数据对分析和理解文化创意产业有相当的重要性,有必要发展一套特定的统计框架和方法,作为制订政策的基础。政府统计部门在企业、专业组织及学术机构的协助下,制定一套为文化创意产业而设的统计方法,并进行一次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以全面掌握个别行业的营运情况,创意产业与整体经济的关系,其他行业的创意劳动人口,以及相关机构的创意活动等。每年更新各行业的主要数据,并每三至五年进行一次详细研究,以紧贴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可以拓展内需、促进经济、带动文化文明认同与发展。由此,掌握文明进程的脉动,厚植软实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作者为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软科学“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2400410848)

【注释】

①韩啸:“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及对策”,《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2期。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例6

中图分类号:[F235.99] 文献标识码:A

1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分析

1.1 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在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中,认为因创意人才供给不足而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员约占四成;管理者中认为创意人才非常缺乏和比较缺乏的占比达到八成。而与总量不足相比,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更为突出。

首先是缺少高端原创人才。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多数人才属于复制型或模仿型。这种人才结构导致原创产品很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其次是缺少管理人才。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高增值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其产业组织形式既有分散的个别劳动,又有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和集中的社会劳动,创意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独立性,创意工作过程难以监督。这些特点,给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严峻挑战。

最后是缺少经营人才。将创意产业化,需要能将创意内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人才。实践证明,创意人才往往不具备市场经营才能。现实中,从业人员往往是有内容知识的不懂技术,而懂技术的又缺乏内容知识。

1.2 开发途径不完善

目前,我国创意人才的开发途径主要是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从学历教育看,大专院校虽然设有美术、广告、影视、艺术等相关专业,但由于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创意理念刚刚被人重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缺少对创新能力的塑造,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被企业抱怨为“没有创意”。

对于某些新兴的创意产业,如游戏、动漫等,高校中还很少设有该类专业。据统计,全国近两千所大中专院校中,设置游戏相关专业的只有北京电影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创意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意的教育模式,如果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不改变,纵有各种创意专业和院校,也无力解决创意人才的短缺。

1.3 薪酬、考核体系不合理

从业绩考核方面看,仍有许多企业采用传统的只重结果的考核办法,简单用产出和投入等财务指标来衡量创意人员的工作业绩,结果导致整个企业充斥着短期行为,无法生成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意产品。

相对于产业工人和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文化创意人员的工作方式和群体特征明显,这是因为科研技术人员是用脑力创造财富而不是用手工来创造财富的群体。

文化创意人员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值,他们的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是工作业绩较难衡量。创意工作是通过脑力劳动实现的,工作难度大,失败的风险大,付出的辛苦多,创意产品的价值很难在短期内体现,有时甚至看不到结果。

其二是工作时间无法估算。表面上看,创意人员与其他人一起按时上下班,而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时间远比正常上下班时间多得多,常常把休息娱乐时间毫不吝啬地投入到创意工作中。

其三是工作的智力含量高但往往管理职位低。创意人员在企业内部具有较高的技术权威,但其工作特点决定其职位往往处于较低的级别,如果不采取合理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很难树立创意人员的权威,显示他们的社会价值。因此,沿袭传统的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已难以满足创意人员的要求。

1.4 管理模式不配套

从管理理念看,社会对创意人才特质的认识尚未同步,部分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创意人才,影响了创意才能的发挥。《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创造性人才的描述是:“与常人相比,他们有时显得很幼稚,有时则很文雅;有时有破坏性,有时则很有建设性;有时更疯狂,有时更理智……”这一描述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创意人才,但能基本概括创意人才的群体特征。

2 选择有效的培训方式与薪酬激励机制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招聘人员困难,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小、产业整体薪酬竞争力低是重要原因,而企业现在的培训中企业内训是主要的方法,培训的是主要的是业务知识技能,利用课堂讲授,网络培训,师带徒等方法,并且浮动工资所占比例偏低,不能达到有效的激励。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企业要选择选择有效的培训方式与薪酬激励机制:

2.1 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教育和研究机构之间,联合组建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培训网络,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和研究机构的创作力量和资源,逐步建立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2.2 以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依托,整合教学资源,建设教育培训、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实施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计划。

2.3 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国际交流。以高校和各专业机构联合互动为主体,加强国际间和高校间学生交流互换、合作办学。实施文化创意人才海外培训计划,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优秀人才。

2.4 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工作。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引导和鼓励企业采取高薪聘用、兼职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造就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2.5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设立奖励资金,对文化创意产业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创业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在租房补贴、购车、购房、社会保险等方面落实待遇,鼓励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作为股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这样可以激发员工潜能,使个体有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自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工作的强烈的愿望。

2.6 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整合区域教育培训资源,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培训、考核市场化机制。加强对培训项目、培训证书和培训机构的管理。

3 固化与升华企业培训效果

现在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企业搞培训,一次培训活动一般也就是一两天时间,希望受训者能够实现脱胎换骨般的期望变化是很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而要让培训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应该有效对培训效果进行固化与升华,这也是成功培训的一个关键。文化创意产业一般适合采取企业内训的方法,固化与升华培训效果,需要培训师与受训者的协同,作为培训管理者与组织者应该充分发挥两者在固化与升华培训效果中的作用。

从培训师而言,培训师的培训内容设计与培训实施应建立在认真正确分析培训需求与培训对象的基础上。培训过程应该充分调动受训者互动参与、交流研讨,而且培训应聚焦于企业实际与解决问题,并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对受训者的牵引,与受训者一道提炼出问题解决方案与思路,充分贯彻与培训与辅导紧密结合。此外培训的结束不能意味着培训师工作的结束,培训师还应该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与反馈,并给受训者进行有效地指导与建议。

总之,固化与升华培训效果是培训师与受训者的共同责任与使命,也是培训组织与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大力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实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能力开发计划,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素质要求,针对性的开发课程,并组织产业中最优秀的讲师开展培训,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例7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5日

一、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和后工业时代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国外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和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扶持其发展。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社会经济全方面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转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兴盛,开拓了创意产业新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尚没有达成一致,例如它在美国叫版权产业,在英国叫创意产业,在日本、德国、荷兰、韩国等国家叫文化产业。虽然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同,但在内涵与外延上却有相似之处。

创意产业的萌芽最早出现于1912年,当时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使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上述两位学者虽明确了创意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并对其做出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引起世界的关注源于英国“创意产业”的提出。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为了继续保持英国经济的增长,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即“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并将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互动休闲游戏软件、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交易市场、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种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学者霍金斯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等4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该定义大大扩展了创意产业概念原有的内涵,把以科学、工程或技术为基础的部门中所有以专利为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囊括其中。

哈佛大学凯夫斯从文化经济学角度定义创意产业,并力图构建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他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提供与文化的、艺术的、娱乐的附加价值相联系的商品与服务的产业。按照凯夫斯的分类,创意产业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

此外,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界定。如王缉慈从创意产业的主要来源出发,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金元浦认为,创意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集群理论。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如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等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的有机整体。

迈克尔·波特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区域内由于产业集聚而出现的产业集群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的集聚程度大大增加,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集聚点的产业集聚现象。Landry(2000)提出了“创意城市”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对城市环境引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城市外在影响提升的吸引力,从而“重塑城市形象”;二是催生城市内在布局优化的牵引力,从而“重绘城市”。另一个由产业集聚延伸出的概念是由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的“创意阶层”。他认为,当具有新鲜想法的创意阶层以组织或区域的形式聚集时,价值和财富随即产生,这些资源就形成了区域的“决定性竞争优势”。Florida进一步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定义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群体,其核心是雇佣从事自然科学和工程、建筑和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等领域的人才来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或新的有独创性的内容。

(二)价值链理论。1985年,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认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及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其实,产业价值链不仅存在于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而且也存在于不同企业的相互协作之中,特别是随着产业内部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不同企业围绕价值创造活动形成了相互协作的上下游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价值链。

刑华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增值环节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多样性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所包含的相关行业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发展领域,产业功能不断延伸,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过程,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整合创造了条件。

四、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研究

(一)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状况。作为全球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在政府引导下,英国创意产业增长速度居全球首位。十多年来,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居全球之冠,并与金融业一起成为英国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据官方统计,过去10年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了93%。英国自1997年以来,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大大超过传统工业2.8%的增长率,是其他传统产业的3倍,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统计资料显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发展策略。

(二)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措施

1、完善法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命脉。为此,英国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和制度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1993年颁布《彩票法》,1996年颁布新的《广播电视法》,以及《著作权法》、《电影法》和《英国艺术组织的戏剧政策》等等,从而在制度上确保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持续繁荣。

2、科学规划,多头并举,大力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政府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近年来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积极的推动政策相契合。政府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方面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在全社会的发展。

3、资金保障,重视人才。创意产业从业者多为中小型企业,甚至是以个人工作室方式存在,资金是中小型创意企业创办与发展的关键。英国创意产业发展中往往会遇到缺少资金、研发投入不足、无力开拓海外市场等问题。因此,政府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业者,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免埋没了许多创意构思及商机。

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要靠对青少年的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视、开发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五、结论及启示

(一)几点结论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尚无统一确切的定义。虽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时间毕竟有限,许多研究还基本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整体比较零散。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

2、缺乏统一的统计标准。目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范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各个国家的统计口径就存在很大差异,无法进行直接比较,更为重要的是,当政府在决定是否支持某一产业部门时,由于缺乏具体数据和统计资料而难以进行抉择,因此给政府的公共政策选择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从本质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积累为根基,对知识作为最具活力、最具价值创造力、最具可持续的生产要素的广泛认同,其核心是基于“创意”。

(二)对我国的启示

1、创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国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创意产业的推动。没有创意产业,制造业将永远是艰难的OEM(又叫定牌生产和贴牌生产)。英国的经验表明,创意产业能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其次,创意产业在增加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强调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意是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重要部分。另外,发展创意产业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于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因此能够有效地把商业、技术、创造和文化等要素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原有产业创意化,产业联动效应强,污染低,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创意产业事关一个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政府必须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出面进行宏观规划和协调,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政策,方能引导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建军,葛宝琴.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9.

[2]侯晓雪.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概述[J].新闻传播,2009.9.

[3]约·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Howkins J..The CreativeEconomy:How PeopleMakeMoney from Ideas[M].London:Penguin,2002.13.

[6]Cave R.Creative Industries:Cont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 Press,2004.

[7]吴庆阳.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经济师,2010.8.

[8]王缉慈.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续)[J].前线,2006.4.

[9]徐延.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07.4.

[10]Porter,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l.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11]Landry,C.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M].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8.

[12]Florida,R.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Leisure,Community,and Everyday Life[M].New York:Basic Books,2003.

[1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4]邢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2.

[15]梁燕君.英国创意产业对我国的启示[J].中外企业文化,2009.10.

[16]林菊香.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0.

[17]李淑芳.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传媒产业,2010.6.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例8

当今社会,全球文化创意经济快速发展,根据《2013 创意经济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在创造经济价值、就业、国际贸易方面的贡献尤为明显,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就曾披露,2005 年的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总值达到 1.3 万亿美元,对全球GDP 的贡献超过 7%。据统计,2009 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 4.2 万亿美元的产值,五年间的平均增速超过 25%。2013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报告指出 2011 年世界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贸易总额达到 6240 亿美元,在十年内增长了一倍以上,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8.8%,值得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方面的增长速度尤为突出,达到年均增长 12.1%。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愈加重要的位置,也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复苏、扩大就业空间的重要支柱型产业。

目前,全球众多国家及地区都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上议程,我国也在不断提高对文化创意产业及贸易的关注度,十报告中提到要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确立了扩大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文化贸易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创意之都”的发展目标,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进出口贸易、盈利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正是提高北京“软实力”、“文化创意”的必经之路。近几年北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正全面优化空间布局,并在 2014-2020 年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两轴、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北京文化软实力有了显着提升,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性明显增强。在国际贸易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各项国际活动在北京召集举办,吸引了全世界对中国、北京的关注,同时依托众多金融机构、文化创意型企业在京的聚集,以及国家文化贸易口岸、艺术交流中心、空港保税区等服务机构的支撑,北京文化贸易规模大幅上升、文化创意产业交流更加紧密,逐渐成为北京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首先各国家地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及服务的定义、分类各有不同,在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前需要对其内涵、涉及范围进行分析。其次,目前关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的研究,缺少对其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支持,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框架体系。因此本论文借鉴现有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并结合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存在的差异,分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的独特性,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走出去”以及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提供理论支持。

1.2.2 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大多数自然资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其对各产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弱,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低能耗、高效益的特点,能够在出口贸易过程中高度整合、传递文化价值和创意观念,能够提高附加值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十二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2012 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首次突破 1万亿元,实现增加值 2189.2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12.3%。2013 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 2406.7 亿元,增速为 9.1%,高于 GDP 将近 1.5 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 10022 亿元,同比增长 7.6%,全市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35.3亿美元,同比增长 15.7%,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支柱产业已经排到了第二位。然而作为尚处在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中国及北京在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方面都存在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为主的不利现象,缺乏品牌优势,附加值、利润率较低,因此对中国及北京国际影响力的推动作用不显着。

鉴于此,本论文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总量、贸易差额、增长速度等数据指标进行研究,科学合理的分析影响该产业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探讨克服目前贸易劣势、提高贸易规模的策略。本文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增强北京“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而加快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步伐,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

第 2 章 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理论综述

2.1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研究与界定

2.1.1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30—40 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作品中,这些作品痛斥艺术商品化,认为艺术商品化将为资本主义和流行文化产业的兴起提供意识形态上的合法性,含有消极色彩。这些悲观主义观点还基于:文化和经济互相敌对,两者有完全不同的逻辑所推动,当我们试图将两者融合时,文化的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

然而,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许多学者开始意识到,商品化过程未必会导致文化表现的衰退,相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文化产业”一词不再带有原先的贬义色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文化产业”一词,并将其定义为:将文化的概念符号、创新思想与产业的各种功能相融合,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是在 2004 年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中,将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表述为“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3]。文化产品不仅广泛存在于音乐、美术、着作、时尚设计以及影视制作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在发展中国家大量的文化产品还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2.1.2 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一词是由英国首次提出,1997 年 5 月为振兴经济,英国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在 1998 年的《创意产业专题报》中定义了创意产业:以个人创造性为投入、以知识产权为产出、以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为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国家及 学者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2001 年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如何从创意中盈利》一书中,从经济视角提出了创意经济是由: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种行业构成的。

.........................

2.2 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国内诸多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其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额的实证分析,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水平、人均购买力、语言、教育水平、文化距离、地理距离等因素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白远(2010)从我国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力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情况,指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一个出口大国消费小国。张颖(2010)分析了我国创意产品出口现状的特点,同时借鉴国外创意产品出口的理论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创意产品走出去的政策建议。曲国明基于RCA、TC 指数,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在创意产业方面竞争力的差异,提出中国目前文化创意产品还未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竞争力水平不高的现状。曲如晓、韩丽丽(2011)提出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贸易流量的影响方式,认为贸易对象国之间较大的文化距离会阻碍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许陈生、程娟(2013)认为在国际化程度高的进口国家,文化距离会给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造成阻碍。顾乃华、夏杰长(2007)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北京、上海、广州的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列我国前三。

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对外贸易,但对各省市的相关情况的研究并不多见。金元浦(2006)认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适应北京城市的新的定位,在国际城市的竞争中建立新的基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打造文化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高端品牌形象的必要战略。徐瑾(2009)认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贸易存在逆差,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扭转逆差的政策建议。尹秀艳(2009)认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以更加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盈利水平逐渐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提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程度低,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比重不合理阻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出口贸易,并从政策、人才、海外推广等方面给予建议。张炜、姚海棠(2011)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及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专利授权数量、科技研发投入,使用外资情况、文化创意企业资产总额,高技术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胡艳超(2012)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收入、文化创意产业资产额、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和人均文化产业经费等因素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

......................

第 3 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 14

3.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的基本情况概述 ........................ 14

3.1.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 14

3.1.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 .............. 16

第 4 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影响因素 .......................... 37

4.1 引力模型构建 ........ 37

4.2 变量选择 ............................ 38

第 5 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应采取的策略 .................... 45

5.1 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引导居民消费习惯 ..................... 45

5.2 重视本土文化保护 高效利用文化资源 ................ 45

第 5 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应采取的策略

基于以上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的分析,结合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出口贸易增长的相关建议。

5.1 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引导居民消费习惯

首先,北京需要提高经济水平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定的消费基础。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效率对发扬中华文化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前文提到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能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规模,同时,居民人均购买力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相关,这说明政府应重视经济增长,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的购买力提升有助于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不断升级。

其次,北京需引导居民消费观念,提高精神文化欣赏水平,尽量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通过具有创造性、文化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传递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如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基于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改善产品及服务,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使日本文化在本国与海外市场获得较高辨识度。通过增加文化娱乐设施基础建设,降低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的进入门槛,转变现有消费观念,提升消费者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及服务质量优化,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能够 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规模。

......................

结论与研究展望

本文以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及服务的结构层次为基础,分析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水平,通过 SWOT 分析及构建引力模型的方式分析影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最后为提高出口贸易规模、国际竞争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本文概括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在于“文化”与“创意”的高度融合,指出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比同行业普通产品及服务更具核心文化内涵,附加更高经济价值,应作为北京大力发展的朝阳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例9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100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207- 04

近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合计10313.6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仅次于金融业,是北京第二支柱产业。本文将基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的政策建议。

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整体现状

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 205.2亿元,比2011年增长10.8%,增速明显下降,比2011年回落了6.4%,但依然高于GDP增速。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比2011年提高0.1%(VK 图1所示),仍稳居第二支柱产业地位。2012年全年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计达到15 575.2亿元,比2011年增长20.3%,实现收入合计10 313.6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4.4%。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吸纳就业平均数达到152.9万人,比2011年高出12万人,就业形势良好。

从增加值增速情况看,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增速达到14.2%,仅次于广播、电视、电影领域增速的15.3%,文化艺术领域增速也达到11.8%,均高于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增速的10.8%。其他辅助服务领域实现负增长为-3.2%,说明其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重要性降低。

从就业来看,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是吸纳就业的最大行业,平均就业人数69.8万人,占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就业人数的45.7%,远高于其他领域。其次为其他辅助服务和新闻出版业,平均就业人数分别为16万和15.6万,占比分别为10.5%和10.2%,但其他辅助服务业就业相比2011年呈现负增长为-5.4%。

从资产情况看,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资产总计达到6529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计的41.9%;其次为广播、电视、电影,资产总计1570.7亿元,占10.1%。从资产增速上看,艺术品交易增速最快,达到76%,这也和国内快速增长的艺术品需求有很大联系。

从收入看,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收入最高,为3 888.1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合计的37.7%。其次为其他辅助服务行业,收入1 370.8亿元,占比13.3%。排名第三的是广告会展业,收入1 256.8亿元,占比12.2%。其他依次为新闻出版,旅游、休闲娱乐,艺术品交易,广播、电视、电影,设计服务,文化艺术等行业。

从收入增速看,2012年艺术品交易领域的收入增速最快,达到43.4%,其次为广播、电视、电影,增速为22.9%,旅游、休闲娱乐增速也达到20.2%。此外,设计服务增速19.8%,新闻出版增速16.9%,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增速16.3%,这3个领域的收入增速也都高于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增速的14.4%。而其他辅助服务业呈负增长为-3.5%,说明其对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长的重要性降低。

1.3 产业发展模式现状

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文化传承以及现代的城市建设,针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制定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集群发展”的发展模式。即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尊重市场自由、鼓励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多层次、多角度地参与其中,促进全方位的发展渠道的形成;再一方面通过市场与政府的双向结合,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内部企业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

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突破2 000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人民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在北京居民对文化创意产品消费的带动下,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形成了多个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北京 798 艺术区、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中关村科技园雍和园、中关村软件园、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北京 DRC 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等。集聚区的形成,一方面彰显了市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伴随着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向多元化、自主选择性和多样性的趋势发展。北京的文化创意产品消费市场可以起到很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带动全国创意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文化消费潮流的革新。政府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通过制定各项政策,积极引导资金投入,并对文化创意产业内企业进行市场开拓性的引导,促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现有发展模式的形成。

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情况上来看,由于体制、产业、政策、资金、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制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来看存在以下几点:

2.1 投融资体系落后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企业建立初期及成长期的早期,政府的引导及优惠政策尤为重要。而当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不足,税收等优惠政策缺乏合理的政策标杆。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评价机构、担保机构尚不完善,财政资金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每年的专项资金被少数套利企业所占据,资格审查上缺乏监督,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还未能形成,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倍增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利用。现有的状况是政府投资是投融资体系的主力军,不能有效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投资的热情,落后的投融资体制,加剧了文化创意企业资金的缺乏。

2.2 产业内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程度低

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于科技和文化的结合。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内科技型文化创意企业中,主要是存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融合的方式主要是简单地叠加,尚未形成要素融合,两类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人才、环境等仍处于分裂格局。科技型企业主要是以技术研发为主,主要利用文化内容作为广告宣传。文化型企业主要是以数字技术为媒介,增强了产品的传播能力和推广力度。两者的运营方式和所需要的资金、人才、环境等要素,仍然沿袭各自的传统方式。目前,融合后的成熟产品仍然分布在两个领域里。其中,在文化领域主要是演出、影视制作、文化展示和宣传等,用现代灯光、音响和多媒体的普及增强了销售能力,但基本未改变文化行业原有的规则和产品性质;在科技领域里,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增强了文化内容的传播广度和使用方式与频度,产品形式、运营模式和销售方式都已经突破传统方式,但仍然遵从科技运营模式,大部分科技文化型企业缺乏将文化要素和科技要素进行渗透融合的内生模式。

2.3产业集聚区协同效应差

对于产业园区来讲,文化创意企业公共聚集形成产业集聚和完整的产业链,最终集聚效应能产生1+1>2的效果。但是,目前部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聚集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数量并不多,有些非政府主导的商业型文化创意产业园,迫于盈利压力,往往会招纳一些非文化创意类企业的进驻。这样,就会导致产业园仅仅是局限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没有真实产业集聚的效果,并会破坏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大生态环境。

由于部分集聚区内部管理水平较低,集聚区内的企业更为强调自身的利益,不愿意与其他企业分享信息等资源;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规模较少,不愿意与为其提供智力支撑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进行合作;部分企业仅贪图短期利益,缺乏长远意识,也不利于血统效应的形成。

3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对策

基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政府和产业的角度提出完善投融资体系、推动产业内资源整合,推动合作共赢、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吸收引进高素质人才的针对性建议,以此提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绩效。

3.1 完善投融资体系

(1)注重间接融资方式创新,拓宽融资渠道。间接融资是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贷款的行为,主要包括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商业汇票贴现等。在我国,银行贷款是文化创意企业间接融资的最主要方式,而我国银行体系却未能给文化创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足够的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处于大型商业银行不愿贷款,中小金融机构无力贷款的两难境地。当前,注重间接融资方式创新,对于拓展融资渠道,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鼓励民间资本积极进入,丰富资金来源。民间资本是市场嗅觉最灵敏的投资资源,将其引入附加值高的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可以缓解文化创意产业资金压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民间资本获得良好的投资渠道,取得高额回报。

(3)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降低融资难度。解决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能力,关键在于要解决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高等方面的问题。北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经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为进一步向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仍需不断完善。

3.2 推动产业内资源整合,推动合作共赢

(1)机制融合促进资源整合。①鉴于资源主要集中在体制内的现状,建议通过体制内外资源共享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②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体制内机构的创新,实现体制外的资源共享。比如推动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合一”,是自愿在体制内外充分流动,增强体制内的创新动力。

(2)平台建设促进资源整合。①政府引导积极搭建展示、交流、合作、共融共赢的平台,不断开拓各行业、各环节、各部门、各产业的合作领域;②通过税收、奖励、资金扶植等措施,支持多种行业应用的统一平台建设,用扶持平台建设代替企业扶持;③打造影视制作、新媒体、数字出版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内科技与文化的融合;④为企业搭建人才交流和储备平台,增强要素资源共享;⑤建立跨界、跨部门合作工作平台,开展跨界资源交流与共享,推动多领域合作。

(3)组建企业梯队,培育创新组合。①通过公平竞争机制,打造航母型企业,并通过政府引导和公共服务,鼓励这些企业在平台商业运作模式进行创新,为更多企业参与创新提供平台支撑;②培育一批旗舰企业,为这些企业在关键技术方面的创新和应用提供服务,并鼓励这些企业为其他企业进行文化、科技融合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③为优质企业创造创新氛围和条件,使这些企业具有稳定的资源和人才队伍,专心制作精品,增强后续竞争力;④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规范一批配套企业,使这些企业为优质企业、旗舰企业和航母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和配套服务,并保证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性,关注微小企业的利益诉求,保护企业权益和竞争力。

3.3 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

(1)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不是一种可以遍地开花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不够发达、产业水平相对较低的条件下,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有着相当的难度。因此,必须明确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所必备的条件,全面考察北京区域内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和特色文化等条件,从城市发展与产业布局的战略层面决定创意产业的时机和路径。

(2)文化创意产业依托的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地理区位的相对集中,还要求在生产和创作上要相互匹配和协调。因此,应该统一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规划,引导从事相关的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到统一的区域内发展。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分类特征,分类型、有步骤地实现产业集聚。

(3)文化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凸显和产业集聚规模效应的发挥,有赖于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的优化。因此,应当打造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链,强化分工与协作,将产业上游的开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下游的市场营销及衍生品的开发集聚到一定区域内,形成整个行业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已形成一定产业优势和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的区域流动,从延伸特色产业链入手,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鼓励优势企业的衍生、裂变和被模仿,在现有的龙头、优势企业周围,就近实现产业集聚。

[1] 冯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 胡艳超.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2012.

[3] 孔令刚,蒋晓岚.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7(6).

[4] 蒋三庚,张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5] 厉无畏.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例10

【关键词】

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发展

1 河北民间文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省的民间艺术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虽在个别地区已见成效,但更多的地区及其艺术品种仍停留在自娱自乐、自生自灭的阶段,甚至有的品种正在面临着后继无人、即将灭绝的危机。河北省尚未形成较明显的区域中心态势。从产业格局分布状况来看,河北省的新兴文化产业开发不足,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均衡,地区产业结构有趋同现象。这些使得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不均衡,多元化开发不足,产业资源未得到合理配置,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我省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产业化发展形式还是非常严峻的。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促进河北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产业链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河北省推行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利条件

在河北省推行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诸多的便利的条件。河北省地形多样,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河北民间艺术的地方戏曲、民间歌舞、民间美术、特色工艺、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这些民间艺术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至今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像冀东皮影、乐亭大鼓、蔚县剪纸、武强年画、衡水内画、曲阳石雕、易水古砚、固安柳编等河北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不仅在当地称为一宝,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我省民间文化的许多优秀元素,也完全可以和时代生活气息相结合,寻找到创意价值的空间,打造出新品,让它与千百万大众生活有关系,然后利用市场的机制,找到资本和技术,成为市场所接纳的产品。地处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可以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与京津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对接,积极引进京津的优质、名牌创意企业,借鉴其先进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河北省传统制造业发达,转型升级的要求迫切,相关专业市场较为发达,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河北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实例

我省大部分民间文化面临着断代危机,同时也有成功的民间文化创意产业案例。以曲阳石雕、唐山皮影、乐亭大鼓为例为我省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提供一点启示。

3.1曲阳石雕产业化之路

河北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保定市曲阳是中外闻名的雕刻之乡,雕刻艺术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对传统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曲阳打破传统观念,引入产业化发展策略。

2011年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旨在建成“中国雕塑文化产业基地”和“世界雕塑文化艺术之都”,国家对于产业化经营的支持与鼓励,大大促进了曲阳石雕的产业化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品牌、版权保护不力,造成了大量的仿制现象;产业化规模大,产值却不是很乐观,作品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造成了被市场不认可,销售受阻;影响曲阳石雕的发展另一重要因素就是缺乏高素质人才,很难吸引外地知名石雕人才。诸多因素造成了曲阳石雕产业化发展之路缓慢,仍需要多方配合,促进曲阳石雕产业链健康发展。

3.2唐山皮影迎来辉煌发展的未来

唐山皮影,由来已久,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唐山皮影走出国门。先后到美国,摩纳哥、荷兰、日本、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及香港、澳门、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并获得赞誉。由于技艺的传承,唐山皮影曾有一段时间发展缓慢。

2006年春晚,《俏夕阳》的亮相,让唐山皮影声名大噪。这是唐山皮影进行品牌炒作的第一步,也是成功的一步。唐山皮影已不再是个人小团队的演出,而是发展成为组织有计划的创意文化产业。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唐山皮影剧团在宝钢大舞台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奉上了精彩绝伦的演出,同时演出分为汉语和英语两个语种,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对唐山皮影文化的宣传起到了促进作用。除了演出之外,唐山市博物馆还设有专门展示皮影文化的展厅,这是普通大众深入了解皮影文化的端口,各类皮影纪念品的的售卖,也是皮影产业链逐渐健全的体现。

3.3乐亭大鼓的繁荣与发展

乐亭大鼓与唐山皮影、评剧并称为“冀东三支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在唐山民间文化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归根到底都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道路的结果。

目前,乐亭大鼓与乐亭旅游业紧密相连,形成产业链发展的态势,集商业演出与公益宣传于一身,促进了乐亭大鼓的繁荣与发展。同时,政府积极保护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了14个乐亭大鼓原生态保护村,并进行公益演出,培养人们热爱乐亭大鼓文化的情感;乐亭大鼓书场,将民间爱好者自娱自乐与专业的观赏结合起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乐亭大鼓少儿基地,为乐亭大鼓的创意文化产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培养当地继承人的同时打破传统地域限制,引入竞争机制,广泛吸收县外优秀人才。乐亭大鼓的产业化发展大大促进了唐山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我省民间文化必走的发展之路。

4 总结

事实上,民间工艺创作和创意产业本身就是息息相通的,其根和源就是文化。一些地区已开始在实践中成功地将自己的民间文化艺术进行了开发,逐步走向产业化道路,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否成为新的经济动力,关键在于文化创意。如果能够通过文化创意对其进行市场化开发与传播,树立起河北省的民间艺术品牌形象,不仅能够从新的角度探索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对其加以有效保护,从而振兴燕赵文化,增强燕赵人民对自我文化的认同和对故乡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必将促进河北文化产业的构建工作,有效地推动河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京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R].2007

[2]刘宝成.刘宝成VI设计作品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3]袁剑雄.文化资源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