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4-01-25 15:49:20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例1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及其结构关系中,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人的心理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起着维持、调节、控制、统合等作用。心理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就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项活动中去。心理是思想的基础,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因此,心理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其它内容的实施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其它各育相辅相成。只有准确地把握心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及关系,并落实到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目前,学生心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已被社会各界及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着学生心理教育健康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忽视主体的差异性。一些心理教师习惯于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自居,忽视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对学生不进行认真调查及心理测评,不进行综合素质摸底,对他们的基本情况、智力状况、个性特征与气质类型、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以及职业能力倾向等不仔细了解。在心理教育中,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和目标要求学生,使用单一的雷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不能有的放矢,使教育带有很大盲目性,缺少针对性,脱离了学生的教育实际。

第二,课程和教育割裂,方法单一。心理教育在有的学校变成了一个脱离德育、智育、体育的单独领域,使之从完整的教育中被割裂、抽离出来,仅仅靠单独的课程、配备专业的老师,或设立单独的机构来实施,这使得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变成了某一门课的任务,某一个或某一些教师的任务,造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的脱节。同时教育方法局限于课堂讲授、心理辅导与咨询几种。并且有的学校的心理教育采用心理咨询与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让学生错误的认为心理教育就是给学生诊治心理疾病的,把心理教育的老师看成是心理医生,学生怕被当成有心理疾病的病人,不敢找老师沟通,心理教育被人为的设置了障碍。

第三,心理教育的师资水平、考核机制有待完善。有些心理教育教师自身存在心理素质问题。学生的素质是由教师本身的素质来培养和塑造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键在于教育者是否有健康的心态。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不少学校没有素质较高的心理教师和建立起心理教师的考核机制。因此,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和健全心理教师考核机制,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二、强化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

1.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作前提,进行自我教育,树立心理教育新理念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前提,学生的主体意识表现为有较强烈的内在的心理需求和外在行为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自我教育就是以自我意识为基础,自己对自己实施的主动教育。自我意识强的人,对自己的认识比较得体,其心理发展就比较健康、比较完善。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所谓的自我教育,就是指个人主动地提出道德修养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的过程。它是个人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总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离开了自我教育这一环节,任何教育都是无法奏效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剖析,全面正确地评价自己,善于“以人为镜”,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自己。

2.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系统,发挥合力作用

首先,要注意培养多层次的合格的心理健康的师资队伍。心理教师要政治性强、业务精、作风正派,要具备咨询素质及相应的知识结构。以心理学工作者为主,配备适当教育、管理人员、医务工作者壮大心理咨询队伍,使他们善于观察、分析和诊断学生的精神状况,并能给予实质性帮助。其次设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门诊。负责对那些自感问题较多或有较明显的人格障碍,不能自我调节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再次应按照《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完善人格、开发潜能。

3.对学生进行教育调查和心理测评,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对学生基本情况、智力状况、个性特征与气质类型、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以及职业能力倾向等进行综合素质摸底,建立每个学生的个性档案。在对学生的个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系统记录后,可以使教师比较科学地了解学生,以使心理教育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积极创造条件,运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测评,以便于对学生心理问题早发现、及时干预和跟踪服务。

4.积极营造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心理教育应以教育辅导模式为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到各个教师的教育观念中,让广大教师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大力开展有关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同时也可以用信箱、信件等进行书面方式的心理辅导,学校有校园网的可以设立相关心理辅导网页或论坛,开通“心灵之窗”电子信箱,进行网上心理辅导。利用学生会或社团内刊物、校园广播站和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加强心理教育宣传,创设良好心理氛围。努力帮助青年学生把握内心世界,化解心理冲突,为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打下长久而全面的基础。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目前大部分学生的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心理教育知识的并不多。他们中有不少人,不了解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主动多与学生家长联系,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让家长遵循青年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尤其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再次,要呼吁媒体和社区配合学校教育。只有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积极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付长海.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求实,2004,09.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例2

按照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现行课程的设置,对于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逐步确立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高中阶段,法律意识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对比较薄弱,而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的任务,几乎完全让给其它德育渠道。

因此,在高中阶段,学校的道德、法律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论支撑,难以在初中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加以提高。实践证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政治教育解决的是政治立尝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问题;思想教育是从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道德教育是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观的指引下,解决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问题;法律意识教育则是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在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基础上解决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而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也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既是价值观念、道德内化的结果,也是它们的表现形态。因此,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当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同其它必需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调查表明,90年代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高中学生的头脑,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众多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多种价值观念互相碰撞的新形势下,人生有支柱,前进有目标,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根据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在改革教材编写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按照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实把加强基储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储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切实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以应付升学为中心的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4.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例3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生产任务的日益繁重,企业职工比重持续增加,如何更好地解决他们的思想诉求,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职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已成为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广大企业职工中积极开展思想调查活动,为及时了解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指导企业职工各项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有针对性地结合企业职工关心的个人发展、学习培训、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婚恋问题、青年活动等方面,将对调查内容进行认真统计和系统分析。继承和发扬我党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使企业职工调研研究出一些能够供领导决策参考的有价值的意见,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和反映企业职工的“社情民意”,把企业职工的客观情况、实际问题搞清楚,在今后的工作中,依照调查中呈现出的凸显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企业职工中存在问题的思路和建议,让调查研究结出力求解决问题的硕果,增进企业职工幸福指数上升。

创新机制,建立高效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有机部分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整体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在熟悉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则、优良传统和中国国情等之外,要紧跟现实发展,充分增加改革新形势下现现的新内容,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避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中的讲者累、听者烦的局面。成熟的教育机制是一个系统组织,它包含保障机制,成长动力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等。高速公路建设企业要确立各级党委对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统一领导、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创建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储备一群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引导,不断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环境,优化人才晋升机制,优化人才培训环境,通过必要的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职业生涯规划、情感激励等多种方法手段,提高企业青工组织归属感,将激励企业青工实现个体目标和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的整体目标密切结合,进而转化为促进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生产力。健全机制的强大动力为企业职工成长成才搭建成长舞台,引导他们把自我价值实现同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发展紧密联系,使其在服务高速公路建设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实现其成长成才的目标。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例4

在政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科教学对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各种思潮对他们的成长影响较大,如何让他们增强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政治教学中重视思想引导可以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在政治教学中强化热爱生命教育

生命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没有生命,一切都将化作空谈。纵观当前许多地区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意外死亡事件频频发生,思想走极端的青少年也时有出现。因此,在青少年中强化热爱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在《生命只有一次》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生命,引导他们回顾从父母十月怀胎到一步一步拉扯自己长大,为自己付出许许多多的汗水辛劳,引导他们在生活中珍爱自己的生命,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不仅对于自己,对于自己整个的家庭、亲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他们一起回顾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怎样规避生活中的一些风险,同时引导学生增强心理耐挫能力,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无论承受多大的压力,都要勇敢地撑起人生的各种锤炼,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对人生的希望,教育他们做珍爱生命的楷模。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强烈的人生意识、生命意识,做生活的强者。

二、在政治教学中强化遵纪守法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法规是维系整个社会政策运转的重要约束,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青少年法纪意识淡漠、容易触到红线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强化法纪方面的教育,使法纪成为学生心中不可逾越的红线,时刻警醒自己、要求自己,在法纪规定的范围内学习生活、为人处事。在《筑起“防火墙”》教学中,笔者和学生一起回顾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法律,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明白自己哪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除此之外,笔者还运用负面案例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搜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种类型案例,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同龄人违法犯罪案件来教育他们。一失足成千古恨,运用多媒体演示犯罪嫌疑人的痛哭流涕诉说的场景时,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震撼是极大的,让他们深刻明白只有守好法纪的红线,守好人生的底线,不触碰法律的高压线,才能幸福地成长与生活。法纪意识在他们脑海中形成极其深刻的印象,并将伴随他们学习生活的每一天。

三、在政治教学中强化自强自立教育

当今初中生成长于丰厚的物质条件下,他们更应当成为志存高远、内心强大的新一代。在学习生活中,有些学生受到家庭是过度关爱,自强自立能力不强。特别是进入初中阶段以后,面临的学习压力更大,生活需要更强的自理能力,他们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教师要结合教学强化这一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锐气,在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自我。在《优良的意志品格》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正面的典型。他们学习勤奋,毅力顽强,遇到困难绝不低头,用学生身边的典型教育引导学生,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更明显。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向这些先进的典型学习,并审视自己身上存在着哪些缺点和不足,大家相互点评,本着开诚布公的原则指出不足、帮助改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敞开心扉和他人进行交流,既认真审视自己存在的不足,又善意地帮助别人指出缺点,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成长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在政治教学中强化人生理想教育

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理想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没有理想的一代是悲哀的,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够让他们人生有方向有目标,内心更强大。在《放飞理想立志成才》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放眼世界,放眼国家未来的发展,使学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发展的迅速及多极化趋势,对中国崛起既有产生的不利影响,又面临难得的机遇,有效增强他们作为青少年一代的时代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民族和国家的崛起联系起来,谈自己的理想,谈自己将来所要承担的建设祖国、报效社会的责任,使学生在人生目标上更明确。学生在笔者的启迪引导下,对自己的理想信念有了更正确的认识,也逐步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纷纷表示要将自己实现人生理想和当前抓好学习、提升品质等方面结合起来。人生理想教育使这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拨开云雾见天日,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在政治教学中强化感恩反哺教育

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要求,针对当前社会上有些心怀叵测的人乱发议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言论,教师一定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学会甄别。例如社会上有些人员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党,他们完全忽视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片面放大一些社会个案丑陋现象。对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懂得感恩党、感恩政府。在《万众一心奔小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康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丰富的信息量帮助学生认清这些社会上那些错误观点的本质,从而强化学生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在政治教学中重视思想引导,能够让学生的人生发展明确目标方向,更有利于他们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侯东峰.试析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怎样凸显人文精神[J].华夏教师,2016(07).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例5

企业职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关系到企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们国家能否以足够的人才优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常抓不懈的工作。它是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培养企业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源泉,强化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就像腾飞的巨龙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信息化的社会中,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搞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保持促进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强化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搞好强化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要想保持可持性的发展,必须调动保持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让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职工能够积极认真地工作,乐于为企业做出奉献,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每一位职工,职工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每一个职工都做到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企业,把企业的发展当成自己重要的责任,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的改革创新,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既关系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也关系到社会安定有序、和谐发展。强化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对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

二、现阶段强化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首先,政府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科学导向作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做出极大的贡献。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认真贯彻相关的方针政策,高度重视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市场经济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普遍性,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有效的促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性、开放性的特点,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土壤。职工可以站在平等地位的条件上,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式,就必须重视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四,职工的良好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企业职工,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抓住机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需采取的几项措施

首先、强调理论先行。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地发挥理论的作用。只有先进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例6

高等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否在高校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大学生教育工作开展的成败。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特别是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其长期的、本质的素质发展的塑造人的功效。

一、人文关怀

1、人文关怀的涵义

何为人文关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了阐释。有的学者认为,从哲学意义上说,“关怀”是对他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他人权利的尊重。还有的学者认为,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尽管学者们对人文关怀有多种理解,但归纳起来,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文关怀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内涵。因此,实施人文关怀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

首先,重视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开发人的精神动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不是向受教育者灌输一些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而是注重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激发人的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使人自觉地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从而在内心获得一种提升境界、完善人生的动力。”[1]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其次,重视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现展的必然诉求。

在教育过程中切实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建构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必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主体性哲学的指导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随之建立,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重新确立起来。但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突出教育者的主体性,把教育者当作唯一主体,把大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忽视作为客体的大学生的主体性。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转向是时展的必然要求。[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的现状

1、出发点和立足点缺乏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其长期的、本质的健全人格、完美人性与素质发展的塑造人的功效。另一方面,过分强调道德规范对人的外在制约作用,忽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从而把受教育者看成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客体。

2、过分突出施教者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过分突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其权威,采取强化灌输,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主观愿望出发,使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双边关系”成为教育者的“单打一”,忽视了大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理解和内化过程的重要作用。他们在束缚、压力下而不是在心理自由的状态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故而很难形成有效的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认知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失去了学生主体定位,也就失去了文人关怀的根基。

3、忽视学生的自我需要,失去了人文关怀的回应机制。

人文关怀是一种情感付出的社会活动,施教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者的主体感受,必然形关怀的回应机制。但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却忽视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指向、不同强度的需要。倾向于向学生进行抽象而空洞的正面说教,而对学生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讲不清讲不透甚至干脆回避;当涉及到某些“阴暗面”的东西时,不能够从理性的思维和正确的角度进行评析,真心实意地去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三、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策略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或者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充分肯定人,充分实现人的心灵自由、精神解放。在这样的哲学观念下,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强调德育对人的转化,硬性地要求人无条件地、机械地按照道德规则行事。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而向对话式转变。使受教育者双方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相互磋商。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2、尊重受教者的主体地位,塑造独立人格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学生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动性的发挥,同时,强调塑造独立人格。如同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地过滤人格品质中那些被动性、狭隘性等消极因素,提升他们人格品质中的优秀元素,培养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参与、主动创造的精神。

3、提升精神品位,丰富青年学生的心灵世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构筑精神家园。换言之,引导大学生构建精神家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归宿点。从学生个体的精神内核来看,培养高尚道德,构筑精神家园,其具体体现就是构筑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倡导在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突出构筑精神家园的重要性,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故,对于接受教育的大学生而言,构建精神家园是一种需要和权利,对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管理人员而言,是一种责任与义务。

因此,我们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教育的主体应强化思想教育的人文关怀,使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祖国才能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成为美好的现实。

参考文献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例7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是全方位、多渠道的,而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应发挥主渠道作用。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市场经济带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其德育功能,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呢?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围绕分数做文章,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严重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要强化德育功能已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能把德育首要问题当作临时性的口号或应急性的措施来看待,而要当作教育的长远大计来理解,结束口头上的重视、思想上的轻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明确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全面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握好思想政治课,使思想政治课从备课、上课、考试等一系列的环节都服从于德育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走出“误区”,还原其德育功能。

二、要正确地处理传授知识与德育的辩证关系

如何摆正传授知识与德育的位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强化德育意识、实现德育功能的前提。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德育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所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而且对他们的政治行为、道德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和各种社会现象,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由此可见,传播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德育的基础,而德育则是传授基础知识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知识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既教书又育人,把知识教学纳入德育轨道,建立起以德育为核心的知识教学体系,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定位。否则,离开知识教育讲德育,或者离开德育进行知识教育,都只能把思想政治课引入歧途。

三、要始终把握正确的德育方向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现阶段我们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正面临着纷繁复杂、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面临着富有挑战性的、千变万化的未来,如果缺乏崇高的理想、正确的道德信念,那就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作出正确的选择,很难把握和处理今天和明天以及社会与人生的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灌输”的方针,以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人生观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法律纪律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点和根本来抓,使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坚定的人生信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例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发展大变革

Keywords: The ide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作者简介:史薇,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0级研究生

郭宏伦,男,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中国的发展,始终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如何正确面对面对国内外众多的复杂局势,并且在复杂多变的局势当中深化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充实新一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理解

“大变革大调整”的说法,最早出现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之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并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1 在当代形势的发展下,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指出,“大变革”则是对于大变化的应对和态度,要主动设计而不是被动接受;“大调整”则是对于以往取得成功的战略、经验、政策,在新形势下要做调整,而且幅度比较大。2这就说明在历史时期,最大的特点,便是变化二字。正是这种变化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维稳的重要作用。

二、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 在变的环境下强调稳,以稳促变,稳定国内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

在现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国内面临着经济、政治体制等多方面调整发展的急速变化,国外又面临着众多压力,在这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始终保持工作重点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保持社会变革中所需要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社会的变革不会引起人民的恐慌,才能实现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二) 打破敌对势力假借复杂局势、利用分裂中国人民的肮脏企图,提升危机感

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对于中国的“西化”、“分化”活动。在应对国际局势中,如果我们仍以单一的、表面的方式进行理解必然会丧失作为当代中国人应该有的危机感。前几年发生的“”、“”事件便是实例。然而分化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武力对抗,更夹杂着西方“软”武器――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产品、公民意识等等――的进攻,这种进攻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讲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帮助中国人民认清形势,分清敌我,提升面对国际局势的危机感,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力量交叉中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产生身为中国人与国家的“政治共鸣”,更加坚信对于党和国家的信任,积极投身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三)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政治教育之所以重要,在于引导全民的政治取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团结一致实现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必须对全民进行必要的政治培养。这种政治培养,其特征在于普遍性、基础性、方向性,致力于在全民当中培养一致的政治认同。这样才能维护党的统治,最终实现人民的利益。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意义所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三、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当如何应对

(一) 满足受教育者的正当需求――物质基础

空谈理论并不能解决问题,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终将走向一潭死水。强调满足群众的正当需求,这是与单一空洞的说理教育相对而言的。如何让受教育者真正的信奉并最终信仰我们思想政治的理论,关键还是要靠教育工作者、党员先锋队、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实现了群众的基本要求,并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增强理论教育的说服力,让人民群众在满足自身基本需要之后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发展精神空间,从而真正的提高民众的政治认同和政治素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 形势和政策教育――关键动力

运用好形式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手段,特别是在现在民族团结意识被激发的时刻,与一般时刻相比更容易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针对在校生,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每半年印发一次。这种因时制宜的措施十分切合实际,不仅让青年学生更加深了对于形势政策的理解,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知识修养,深化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将政治理论和政治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

(三) 健康的宣传工作――形象保障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监督中,媒体良心、新闻伦理便是不可或缺的。

发展变革调整,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忽略的重要过程。在社会转型期间能够稳定社会,协调各方,才能及促进国家繁荣稳定,提高社会的凝聚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为振兴中华民族贡献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涩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news.省略/newscenter/2007-10/24/con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例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96-02

新课标下的课堂要求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最重要且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前的升学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有人总结德育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的地位。从而导致有些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我们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政治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政治老师非常有必要也应该利用好自己的课堂,强化德育。

一、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现状

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到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那将会在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有些学生迫于考学的压力,忽视了课堂上德育的接受和消化,侧重于知识的吸收和技能的培养,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做题的机器,忽视了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更是有情感的人。有些政治教师对于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只把自己看成一个简单的科任老师,忽视对学生应有的道德教育,甚至错误地认为道德教育只与班主任、学校有关,与自己无关。同时,学校方面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时,也偏重可量化的有形的教学成绩,但对于抽象的很难用数据来衡量的育人方面,则明显忽视。有鉴于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起的作用,重新审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该肩负起的道德责任,重新审视道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真正把提高德育工作目标落到课堂教学的实处。

二、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的重要性

(一)德育对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

德育是整个社会形成正确价值体系的基础,学校的德育更是基础中的基础。道德教育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助于把这种正能量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德育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正视生活中碰到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才能坚定信念,造福社会,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成为一个更完整意义上的人。因此,德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德育对政治课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影响学生发展主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类。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对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品质的培养更具有深远和持久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思想政治课不仅要面向高考,更要与育人相结合。

俗话说: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德育在成才的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位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因此,对于政治老师而言,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我们的应有之义。

三、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的途径

(一)规范课堂言论,正确引导

在学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政治老师作为学科老师,由于其专业特点和优势,更应该成为学生道德养成的领路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一定的“向师性”,对老师的语言、行为和思维会进行模仿和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观点、立场和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观点和原则,所以,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时刻规范自己的课堂言论,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师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坚定和正确的政治立场,避免在自己的课堂上出现模棱两可的甚至是不正确的政治倾向及观点,以免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比如,有位政治教师的课堂言论就值得商榷:这位教师在讲授“国家利益”这个知识点时结合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日两国面对历史的不同态度。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搜寻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并且引用了国际社会各方意见,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其中既有中国的立场、日本的立场,也有第三方的立场。一节课下来,学生了解到许多中日之间关于历史问题认知的知识,可是教师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捍卫我国政府的观点正义性和正当性上面,也没有放在批驳日本方面观点的荒谬性上面,而是将重点放在不同观点的呈现上。听课的学生非常投入,但是有的学生开始窃窃私语、疑惑不已:两国观点到底谁更加正确谁更有理啊?这位政治教师忘记了几个基本事实,一是无论是政治教学还是德育教育,都是有立场的。缺乏正确的立场政治教学或教育,都是失败的;二是我们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政治立场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任何模糊,都将误导他们的思想,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二)结合教材知识,以理促德

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教材有着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这也是宝贵的德育资源。政治教材的德育资源涵盖面广,有经济方面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就业观;有哲学方面的,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政治知识方面的,引导学生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有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学生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坚持先进的文化,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等。德育当然离不开说教,但是德育不能仅仅是说教。政治学科知识可以为德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比如说,我们结合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来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肯定比空洞地宣讲诚信更有效果;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国家利益的相关知识,学生也能更加深刻地领会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实质。如果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把学科知识看成是一个个知识点,一个个考试内容加以传授的话,不仅使自己的政治课失去了本身应该具有的生命力和价值,也浪费了政治教材本应该就具备的德育功能。政治教师,必须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来梳理课本上的德育素材,自然而然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用透彻的讲解,真诚的情感打动学生,使各种德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德育追求并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三)用心演绎发挥,把握德育合适时机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现有的政治教材内容组织教学,但是有智慧的教师不会拘泥于课本教材,而是会根据现有教材内容用心加以演绎发挥,为德育德育寻找合适的时机。在一次政治课堂的观摩课上,三位老师同课异构高一经济生活《股票、债券和保险》。三位老师凭借自身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艺术,课堂设置非常漂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效果非常良好,几乎分不出孰高孰低。但是就在最后一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上课的老师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说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投资渠道,可以让我们手中的闲钱钱生钱,但是不要忘了,我们社会的所有财富都是怎么产生的呢?”学生略加思考过后几乎同声回答是劳动。老师稍作发挥,课堂的德育功能一下子就得到了强化,让学生明白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最光荣,要热爱劳动和尊重所有的劳动者。正当我们认为这节课可以完美收官的时候,这位政治老师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当有一天我们通过劳动和理财积累了一大笔财富,我们又可以做什么呢?”这个时候,课堂上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学生围绕金钱观、职业观和社会责任感展开了有益的研讨。应该说,崇尚劳动以及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并非《股票、债券和保险》这节内容所必须强调,但是老师在此处演绎发挥却是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无疑可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四)拓展课堂时空,寓德育于现实生活

政治学科除了较强的理论性,还呈现出了较强的政治性。上课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生上课容易感觉枯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甚至反感上政治课,这就更谈不上教学和教育的效果了。克服这种现象,我们要丰富我们的政治课堂,可以突破45分钟的限制,突破教室的制约,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公益劳动等形式,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在文化生活中,讲到《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内容时,笔者就思考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掌握知识,进而提升情操。所以在上这一课之前,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了社会实践作业,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我们无锡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他们的现状,并出谋划策如何能让它们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发展。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例10

二、拓展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完善相应服务机制

2.1将学生进行学习动力教育与就业目标挂钩

2.1.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和就业教育

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建立专人负责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重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的工作,充分发挥窗口单位的服务作用。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工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顺利就业。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F.Drucker)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鼓励创业是带动就业增长的主要措施”。在未来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职业院校还要教育学生以“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荣辱观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职业是社会的需求,是社会以及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学会从小事着手,克服“劳心者治人”的认识误区,在职业生涯中磨练自己的顽强的意志,勇于实践,努力创业,在艰苦奋斗中获得人格提升和升华。

2.1.2建立健全校企互动平台和信息反馈机制

成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的教师根据实际生产岗位需求共同制定用人评价标准,形成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系统化教育资源体系,使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深度整合,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实效性。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建立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的质量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对毕业生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指导等措施,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推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3.2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构成是多元化的,而思想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少数民族学生在经过文化环境的改变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冲突,因此,在这一阶段,思想教育需要将民族心理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心理卫生教育和引导,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2.2.1重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作为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寓于民族心理结构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之中。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文化模式可以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特点。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民族文化在其成员心理上的投射,可以说,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的放大,是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因此,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抓住抓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心理典型的心理特点,充分掌握他们的文化、角色以及人际关系冲突等问题,积极探索全方位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多种教育形式于一体的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2.2完善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少数民族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庭和自我实现的特殊群体,他们背负着社会、家庭环境和学校的多重希望,面临的学习、就业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和其他大学生群体一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一阶段是心理发展以及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及时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一是开展专门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讲座,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等;二是建立专职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在班级、寝室指定专门心理委员,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联系制度;三是在校医院设立心理门诊,专门负责学生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