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4-01-22 15:08:22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例1

现在各单位炒股成风,很多单位领导向网管下任务,要求封掉炒股软件。封股票软件一般采用封端口和IP,但炒股软件各不相同,甚至有些软件特意开发了某些功能来避开封锁。下面笔者从网管的角度来简单谈谈如何封股票软件。

1 封股票行情分析软件

股票行情分析软件有很多种,通达信和华泰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专业版Ⅰ)使用的是TCP7709端口;和华泰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专业版Ⅱ)使用8601端口;大智慧使用22223端口;钱龙旗舰使用9000端口,如果网管关掉以上端口,这些行情分析软件均无法使用。

下面特别提一下的核新绿色通道功能,核新绿色通道是核新软件公司专门为股票软件绕过防火墙的封堵而开发的软件产品,核新绿色通道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核新绿色通道系统由绿色通道客户端与转发主站构成,正常情况下客户端应用程序(比如2005)把请求数据交给绿色通道客户端,转成http协议后经80端口传至转发主站上,转发主站立即转成正常的数据格式再提交给应用程序对应的主站端程序(比如行情主站)。应用程序主站在收到请求后把结果数据通过原通道先交给转发主站,转发主站再次将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并转给装在客户机上的绿色通道客户端,由绿色通道完成最后一次格式转换后把数据送至应用程序客户端。因此,其数据是从80端口出去的,不能封。

从其工作原理分析,绿色通道转发服务器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封掉了它,数据传输的链条就断了。那如何知道这个转发服务器的IP呢?打开嗅探器SNIFFER软件,运行并设置绿色通道,采集所有由本机发出去的数据包,如下图所示。

200.200.200.61是笔者的电脑,这台电脑频繁地与211.100.23.208通信,因此判断211.100.23.208很有可能是核新绿色通道的转发服务器,试着封掉这个IP,再运行绿色通道,不能用了,成功了。

2 封股票交易软件

虽然证券公司很多,但一个地方通常只有几家,因此只需要一个一个地封掉就行了。海通证券、东海证券、华泰证券的股票交易都使用8002端口,封掉这个端口,就有效地封掉了这三家的股票交易软件。但中信建投的股票交易软件比较麻烦,下面具体说明。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例2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63-02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让农民尤其山区农民跟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和营养观念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倡绿色消费,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影响其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像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发展农业,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现如今,人们对山区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然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的山区,辛辛苦苦丰收的生鲜农产品滞销现象频发,农民“丰产”却难“丰收”现象,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波动、产销信息不对称现象层出不穷,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流通途径的改善。

一、河北省邯郸涉县山区绿色农产品现状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隶属河北省邯郸市,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华北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社等11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长期驻扎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基地之一。涉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由于特殊的山区环境的影响,核桃、花椒、柿饼、小杂粮、品种多样的农家干菜、笨鸡蛋和经过加工的核桃油、花椒油等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并不断出口韩国、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经营、销售一条龙的管理和精准的决策,产品的质量不能有效提高,消费者所需的品种和产品数量不能均衡,对消费者市场不能准确分析,因此,大部分山区农民的产品滞留家中,并未有效地提高生活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样本推断总体方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直接面对山区农业客体的全部数据,集成各方面的原始数据,反映事物的全貌,通过数据的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挖掘以及可视化分析,利用Hadoop大数据平台,给出山区农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和预警系统的精准决策。

二、大数据推动山区绿色农产品监测预警全面变革

农业数据主要集中在农业环境与资源、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农产品营销和农业管理等领域,山区农产品的1亩山田在一年产生的数据平均约为15G(环境和土壤类传感器检测每10min采集一次数据、市场监测数据、销售信息、市场反馈信息、统计监测及农情视频数据等),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将全面揭示信息流的流量、流向,并对农产品全产业链的过程进行模拟,针对关键节点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动态预警和精准调控。其形成的信息流贯穿于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监测和分析的内容更加细化。我们不但要抓大,抓住主打绿色产品核桃、花椒、柿子等大宗山区农产品,也不能放小,小杂粮、酸枣、农家干菜、笨鸡蛋等小宗产品也不容忽视,防止“过山车”似的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稳定。

2.数据获取技术的快捷性。农业物联网、无线网络传输等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监测数据的海量爆发,在山区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基于温度、光照、湿度、降雨量、土壤养分含量、pH等的传感器以及植物生长监测仪,能够实时监测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状况。GPS定位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实时监控农产品的流通全程。移动终端可以实时采集农产品的价格信息、消费信息,引导产销对接,维护市场稳定。

3.增强数据分析智能化。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大数据时代的核心能力,个性化推荐算法,智能模型库、算法库将成为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方向。未来大数据与云计算结合将成为重要的趋势,从凌乱纷繁的数据背后找到山区绿色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轨迹。

三、建立大数据环境下山区农产品的营销数据库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例3

进入21世纪以来,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的制造以及产品的营销等各方面都注入了绿色的元素。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也更加慎重,不但要关注供应商在行业中的地位、企业的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所提品的质量、价格、交货等方面,还要关注供应商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方面等等,关于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指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和探讨。Dickson首次分析出23项评价供应商的指标,并将质量、交期与过去业绩作为前三位指标;Roberto Maria Grisi等学者提到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指标包括价格、交货、质量、环境竞争力、环境管理系统、绿色形象和环境影响七个方面,并采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评价;王能民研究了绿色制造模式下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决策的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邱玥、宋焕斌等三人从财务价值、客户满意、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资源投入及绿色环保6个维度提出了全面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绿色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的建立

绿色供应商的评价指标的设立与传统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不同,首先,供应商应该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上对绿色制造这种模式认同,其次,供应商应该具备相应的绿色创新能力。因此,评价指标的设立要考虑以下一些原则:(1)匹配性原则。指标设立时,不仅要反映供应商本身素质的指标,还要能反映与企业规模、企业地位相匹配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绿色理念在企业和供应商之间需要有较好的平衡,这样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对绿色制造具有实际意义。(2)可比性原则。建立的各项评价指标,在供应商之间要具有可比性,这样有利于对多个候选供应商进行比较,择优选择。(3)动态性原则。供应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能够反映供应商潜在竞争力的变化,尤其是供应商在绿色产品的创新、持续竞争力的提升、合作关系的健全等多个方面。(4)科学实用性原则。绿色供应商各评价指标的设立应尽可能科学实用,对供应商的评价具有实际的使用意义,设立的指标跟企业相关联,能为企业所用。(5)灵活可操作性原则。企业所处的环境、供应商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因此,指标的设立要兼顾灵活可操作性原则。根据指标设计原则,绿色供应商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如表1所示。二、绿色供应商选择指标的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的主要方法有直观判断法、成本比较法、ABC成本法、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等。考虑到绿色企业指标使用的灵活性,本文采用评价小组综合打分来确定权重的方法,即V={V1,V2,V3,V4,V5},相应的分值为{5,4,3,2,1},组员以采购、质量、研发和工程与供应商合作关系密切的部门为主,组员需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且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以下对各指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做分析。(1)企业实力。企业实力由5个指标组成。企业规模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综合实力,通过评估企业成立的时间长短、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设备、人员数量规模等,来考察供应商的企业规模与企业所要求的是否相符,该指标由专家打分评出。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反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与行业内标杆企业作比较,可以得出企业所处的地位,该指标由专家打分评出。财务能力考核企业财务的稳健状况,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收益来体现。产品质量反映了企业对流程管理和质量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企业的产品直通率和抽检合格率两个指标来评估。价格竞争力是企业控制成本的直接反映,价格竞争力通过与行业中标杆产品的价格比较来评判其竞争力。(2)企业潜力。企业潜力由4个指标组成。研发能力通常根据年度研发费用投入占年度销售收入的比重来衡量。创新能力通过本年度新产品投入以及新技术使用的数量与上年度新产品投入和新技术使用的数量进行比较来衡量。绿色理念,从上年度产品中所含绿色理念的比例与本年度产品中所含绿色理念比例来比较。(3)灵活性。灵活性由2个指标组成。生产柔性反映了企业在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否有力应对的能力,可以通过从企业生产计划调整的灵活度和所需时间的长短来进行考核。产品交货周期可与标杆产品的交货周期相比较,交货周期越短,说明灵活性越高。(4)稳定性。稳定性由3个指标来评估。质量稳定性反映了产品在客户中的使用状况,可通过产品的年返修率来评价。年返修率由年返修产品数量占年销售数量的比重来确定。管理层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管理层的稳定可通过调查过去三年中管理层人员的变动比例来衡量。员工稳定性可以用年度员工流动率来衡量。(5)合作与服务。合作与服务由5个指标组成。在选择供应商时,管理层的参与程度反映了供应商对合作的重视程度,在现场评审时由评审小组打分进行考核。信息的公开程度体现在供应商对于经营战略、成本分摊、财务状况、销售预测、新产品开发等信息的公开程度,是反映长期合作意愿的程度。交货准时率通过交货准时的物料数量占所有交货的物料的数量的比值来衡量。交货合格率通过交货合格的物料数量占所有交货的物料数量的比值来确定。服务响应速度通过客户的满意度的百分比来体现。(6)绿色环保。绿色环保由4个指标组成。是否具有ISO14001认证体系是绿色环保的基础。企业对废气排放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采取了绿色环保的生产环境,对于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料是否有正常的处理渠道,尤其是那些电子物料是否按照环保的要求去处理和处置。这些都可以通过评审小组在现场审核时进行打分评估。最重要的是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供应商是否已经考虑了产品中零部件今后回收和处理的问题,是否采用了绿色环保的元器件,产品包装是否可回收再利用,其回收再利用的程度如何。

企业为达到绿色环保,提高供应链管理绩效,需要选择合适的绿色供应商,而供应商选择过程中指标的确定非常重要,本文通过绿色供应商指标的构建对企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 考 文 献

[1]Dickson G W.An Analysis of Vender Selection System and Decisions[J].Journal of Purchasing,1966(2):5~17

[2]Roberto Maria Grisi,Luigi Guerra,Giuseppe Naviglio.Supplier Per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例4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设计方法的创新

1、绿色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建筑学专业学生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对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未来有着导向作用。目前国际绿色建筑行业水平整体领先,在校建筑学专业学生及教师对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也越发关注,同时引发行业内对绿色建筑技术的深层次思考,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设计大赛,可促进国内外建筑学专业学生之间在绿色建筑领域的交流。

建筑学专业在读学生把对未来绿色建筑的设想在竞赛作品中呈现出来是绿色设计理念最好实现路径。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使用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冲击,竞赛要力求低能耗、低排放、无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以达到建筑与技术的最完美结合。

2、建筑性能模拟技术的绿色教学方法

将信息技术引入绿色教学,诸如通过计算机处理现场条件的数据,分析数据的结果,充分显示多媒体计算机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巨大发展潜力。如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是建筑领域的一次革命,麦格劳-希尔将其定义为“创建并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的过程”。再如在设计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Ecotect软件,对太阳辐射、热工学、光学、声学等建筑设计各阶段的全面技术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对用于采光分析的Radiance,通风分析的Airpak等软件进行介绍,此外Revit、Design builder等量化软件的应用,可使学生的设计作品更直观和有深度。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手段的优势,为绿色设计教学注入高科技力量。所以基于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解决方案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和利用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和推敲,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当前常用的建筑性能模拟软件及其主要功能见表1。

运用建筑性能模拟软件能够在设计的各个阶段为设计师提供数据支撑,推动设计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建筑设计是分阶段进行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设计内容,并且随着设计的深入会有不同的专业参加到设计过程中,相应的建筑性能模拟也应该分阶段进行。首先应该明确建筑设计各阶段的设计目的,确定和设计过程相对应的模拟过程,最终实现两个过程的协同工作。

二、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

1、设计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除了常规的带领学生完成场地踏勘和分析外,还针对绿色建筑设计课题的特点设置案例分析、软件学习和专题讲课的教学内容。

1.1案例分析

为使学生尽快对绿色建筑有直观的认识,这一环节是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国内和国外各一个绿色建筑实例作详细解析和研究,从所选建筑当地气候、生态策略、技术手段等方面作深入分析,并将结果整理成演示文件,安排专门的教学时间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接受较多的知识。

1.2软件学习

在设计开始前对学生集中进行软件培训,设计教学中主要使用Ecotect软件,同时还对用于采光分析的Radiance、通风分析的Airpak和噪音分析的CadnalA1等软件进行介绍,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学软件并运用于辅助设计。

1.3专题讲课

因为绿色建筑在本科教学中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普遍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不够深入和系统,教师还进行了几次专题讲课。课程一是绿色建筑概论,首先是对绿色建筑的相关背景知识、基本概念等进行讲述,使学生对绿色建筑有初步的认识,了解自然环境和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可再生资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了解绿色建筑设计的工作步骤。课程二是绿色建筑技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绿色建筑观念后,结合实际案例对常用的绿色建筑设计手法和实用技术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在设计中不再“无计可施”。课程三是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讲解,包括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的LEED评价体系等,让学生对绿色建筑有更全面的了解。课程四是建筑物理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带领学生重温建筑物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使学生在运用软件分析时对得到的各种数据心中有数,进而对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指导分析。

2、设计中期阶段

在设计阶段一开始就强调从绿色建筑角度出发来指导设计,更关注理性化的设计推导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技术策略的均衡应用,从而达到设计方案生态效益最大化。

在设计阶段的前期,运用Weather Tool工具对建筑所处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得到项目所在地的温度、湿度、风力风向、适宜朝向等基础数据。学生通过气候分析,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再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等情况设计出草图,在软件中建立初步模型进行分析。建议学生在方案前期考虑几种不同的布局模式,然后分别建立模型在软件中从日照、采光和温度等方面通过数据进行直观的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方案布局合理性和周围环境对建筑影响情况的认识。

在方案构思阶段有了初步的设计思路之后,可建立简单的模型,对方案从日照、通风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经过多方案的比较,找出建筑的最佳布局和组合方式,进行深入设计,如图1所示。通过对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不同规划布局形式进行风环境分析,得出最佳的布局模式。在确定建筑布局之后,对建筑内部空间和技术细节进一步深化,对房间布局、遮阳方式、开窗方式和大小、是否应用附加阳光间和是否增加室内通风井等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建筑性能模拟技术能够为以上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图2为对窗户遮阳设计进行的模拟研究。

在此阶段教学中,邀请建筑结构和建筑设备等方面的教师参加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方面的技术支撑;同时,邀请各专业的老师参加毕业设计中期评图,和学生对方案进行当面沟通,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指导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深化。要求学生根据绿色建筑评价的相关标准对方案进行自我评价,发现问题,进而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工作,设计逐步推进,逐步形成最终方案。最终方案的形成要避免过分强调技术的倾向,因为技术不是方案的全部,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建筑与环境协调和建筑文化属性等方面的因素。

3、设计成果阶段

在最后一个月的最终设计成果阶段,要求学生在设计中不仅要体现一个最终的设计方案,还应该通过图表说明方案逐步分析深化的过程,使学生在设计阶段中得到的照明、采光、通风分析和噪声分析等图纸能直接运用到正图中。同时还要求对在设计中使用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进行专题说明。通过绿色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了绿色建筑概念,初步掌握了如何入手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能熟练运用辅助设计软件。

三、教学总结

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构建完整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模式,整合各个相关专业的知识。学生应在本科阶段加强数字技术的学习,除了掌握传统的AutoCAD、SketchUp等软件外,还要引导学生在本科中高年级时学习Ecotect等分析软件,并在设计课程中进行运用,在实际使用和交流中得到提高。在绿色建筑设计教学中将设计理念和实际操作结合十分重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亲自去了解材料、设备,甚至参加建造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能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认知、适应和影响能力。绿色建筑涉及建筑学以外多个学科的知识,绿色建筑教育需要多领域专家参加到教学过程之中。

结束语

以上对绿色建筑教育的实践只是对绿色建筑教学的初步探索,还需要继续开展更多的实践和研究,加强同国内外院校间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先进经验,通过实践逐步构建完善的绿色建筑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徐宏,孙明来.关于绿色建筑设计及节能改建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11:121+205.

[2]张丹.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02:213.

[3]唐中义,何浩.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J].价值工程,2014,11:123-125.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例5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章编码

绿色理念是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从而在调整人类行为的同时保证自然生态环境能够进行良性循环的一种重要理念。从宏观上讲,绿色理念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整个自然的平衡都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种理念之下,交通工程建筑的环保性与生态性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了积极实践绿色理念这一队伍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人类在公路建筑与自然环境这两者之间探索出的一条新道路,在学科建设上,直接促进了建筑学与生态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在实际应用上,为生态保护的全面发展与交通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平台。

一、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理解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大背景下不断发展的,是工程建筑行业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工程建筑行业紧跟国际形势与国家政策的直接表现。由于交通工程自身的复杂性与工程实施过程当中的观念、地域等差异,当前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缺少较为统一、详细的认识,但就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而言,有三个方面是比较明确的。首先,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为人类的出行带来便利之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类出行提供必要的、安全的、方便的交通工程建筑,让人们能够在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下出行。其次,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对资源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尤其是对于一些资源消耗较高的材料或者具有不可再生性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从而在节约资源这一环节去实现交通工程建筑的绿色理念。最后,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时间利用之后对周围的空气、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造成污染与破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降低与控制。

二、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与交通工程的专业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与生态学、社会学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再加上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使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具有更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其评价效果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关系着其评价效果的准确性,因此要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较为细致的划分,可在对WBS方法的运用之上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层的评价分解,可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个层次。具体来讲,一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环境影响;资源消耗;建筑材料”,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全球环境和区域环境;能源消耗和土地资源;材料选择和循环利用”,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全球气候影响;国土资源保护,区域生态保护;自然能源利用,能源节约措施;土地利用,土地负荷;有害物质含量,材料对生态的影响;材料的环境负荷,材料再生性”。

三、加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数据库组件的建立

在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需要对其进行信息化的升级,进而使整个体系更加完整、高效。其主要途径有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工具的升级,总体思路为将数据库作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核心,让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整个平台运行的关键所在,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而且能够直接提高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扩展性。可使用开发工具,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作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库组件。具体来讲,项目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存储数据的数据源,连接数据库的连接对象,为数据库的读写与输入提供机制的r数据适配器以及对详细信息进行整理与存储的t数据集。

四、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系统框架

以数据库组件为核心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已经确立,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对用户界面进行美观、友好、和谐的设计,让各种类型的大量数据能够在多种结构之上进行连接,从而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模型进行完整而合理的建立。详细来讲,整个模型以外部数据为开端,将该数据输入界面后在后台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然后在数据系统的作用之下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分析以及比较等多种内容,然后再通过数据输出界面将评价指标值进行输出,最后在综合评价模块这一环节输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综合评价结果。从这一详细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出,智能化是整个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划分标准与系统特点,该体系是在数据库这一核心平台之结合借口技术等多种功能而进行评价工作的评价体系。如此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在智能化与系统化的结构与特点之下,不仅可以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进行较为全面与较为准确的评价,而且能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和谐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和谐与长久发展、为世界的生态平衡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五、总结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不仅能够为人类的出行带来便利之处,而且能够对一些资源消耗较高的材料或者具有不可再生性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此外,在长时间利用之后对周围的空气、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造成污染与破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降低与控制,诸如这些特点都是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价值所在。本文主要是在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智能化系统设计,智能化与系统化是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数据库技术则是该系统当中的重要应用,数据库技术应用的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体系的质量高低,因而要在智能化理念的支撑之下对数据库技术进行充分的、恰当的使用,为整个评价系统的建立与优化提供必要的依据与支撑。本文当中所提及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的确立与构思仍是较为初级的设想,仍然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例6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增长时期,每年新建建筑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绿色建筑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1] "十二五"跨入第二年之际,我国正以前所未有力度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在欧美纷纷将绿色建筑作为新一轮科技创新主要方向的大背景下,我国将发展绿色建筑作为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谋求经济增长的新突破口。中国的建筑规模正以每年20亿平方米速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达到社会能源消费总量3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能源消费领域,而目前中国带有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总面积不足4000万平方米,未来发展绿色建筑空间巨大,为此,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一文,明确对星级绿色建筑的财政补贴,从二星级的45元/O,到三星级的80元/O,这将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建筑环境工程师、建筑设备工程师提出挑战,更重要的是对建筑师的挑战。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节约能源,降低建筑能耗。在决定建筑能量性能的各种因素中,建筑的体形、方位及围护结构形式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2]

因此建筑设计对建筑的能量性能起着主导作用。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在能耗方面会有巨大的差别。单凭经验或者手工计算,很难正确判断建筑设计的优劣。目前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复杂的数据计算和实时的动态模拟是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障

1 BIM与绿色建筑概述

1.1 BIM概述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为:建筑信息模型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在这里,信息不仅仅是三维几何形状信息,还包含大量的设计信息,如建筑构件的材料、面积、体积、数量、机电参数、价格等相关数据和经济指标。

1.2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1) 引入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在我国,伴随建筑业迅猛发展的是国内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淡水、天然材料、可耕地等正走向枯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建筑垃圾产生量也大幅增加。

(2) 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在建设和使用流程上对环境负责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筑的生命周期是指:选址、场地改造、建筑设计、建造、运行、维护、翻新和拆除。

绿色建筑设计的关注和影响对1.3 BIM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1)BIM提供绿色建筑设计分析的平台,BIM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重新整合了建筑设计的流程,其所涉及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恰好是象。

(2)BIM所包含的各种绿色分析软件给与绿色建筑各种强大的数据支持.

如通过对Revit建立的信息模型,在方案阶段可以通过导出DXF文件进入ECOTECT做可视化分析及日照分析;导入RADIANCE做采光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导出GBxml标准文件进入IES做舒适度分析;导出STL文件进入STAR-CCM+做风环境分析。

2绿色建筑与BIM的应用

2.1 规划阶段的选址与场地分析

场地分析是研究影响建筑物定位的主要因素,是确定建筑物的空间方位和外观、建立建筑物与周围景观的联系的过程。在规划阶段,场地的地貌、植被、气候条件都是影响设计决策的重要因素,往往需要通过场地分析来对景观规划、环境现状、施工配套及建成后交通流量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及分析。传统的场地分析存在诸如定量分析不足、主观因素过重、无法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等弊端,通过BIM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对场地及拟建的建筑物空间数据进行建模,通过 BIM 及 GIS 软件的强大功能,迅速得出令人信服的分析结果,帮助项目在规划阶段评估场地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从而做出新建项目最理想的场地规划、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建筑布局等关键决策。

2.2 方案设计阶段的能量分析

在方案论证阶段,项目投资方可以使用 BIM 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布局、视野、照明、安全、人体工程学、声学、纹理、色彩及规范的遵守情况。BIM 甚至可以做到建筑局部的细节推敲, 迅速分析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需要应对的问题。方案论证阶段还可以借助BIM提供方便的、低成本的不同解决方案供项目投资方进行选择,通过数据对比和模拟分析,找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帮助项目投资方迅速评估建筑投资方案的成本和时间。对设计师来说,通过 BIM 来评估所设计的空间,可以获得较高的互动效应,以便从使用者和业主处获得积极的反馈。设计的实时修改往往基于最终用户的反馈,在 BIM 平台下,项目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比较容易得到直观的展现并迅速达成共识,相应的需要决策的时间也会比以往减少。

2.3 施工建造阶段的冲突检测、施工模拟及工程量统计。

2.3.1施工冲突预先检测

随着建筑物规模和使用功能复杂程度的增加,无论设计企业还是施工企业甚至是业主对机电管线综合的要求愈加强烈。在CAD 时代,设计企业主要由建筑或者机电专业牵头,将所有图纸打印成硫酸图,然后各专业:将图纸叠在一起进行管线综合,由于二维图纸的信息缺失以及缺失直观的交流平台,导致管线综合成为建筑施工前让业主最不放心的技术环节。利用 BIM 技术,通过搭建各专业的 BIM 模型,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不仅能及时排除项目施工环节中可以遇到的碰撞;中突,显著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更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由于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左 管线综合平面右 管线调整避让

2.3.2 施工进度模拟(Revit +Navisworks四维施工模拟)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施工项目管理变得极为复杂。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经常用于表示进度计划的甘特图,由于专业性强,可视化程度低,无法清晰描述施工进度以及各种复杂关系,难以准确表达工程施工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将 BIM 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 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4D 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 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此外借助4D模型,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中将获得竞标优势,BIM可以协助评标专家从4D模型中很快了解投标单位对投标项目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作出有效评估。

2.3.3 工程量统计

在 CAD 时代,由于CAD无法存储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计算工程项目构件的必要信息,所以需要依靠人工根据图纸或者CAD文件进行测量和统计,或者使用专门的造价计算软件根据图纸或者CAD文件重新进行建模后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统计。前者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而且比较容易出现手工计算带来的差错,而后者同样需要不断地根据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及时更新模型,如果滞后,得到的工程量统计数据也往往失效了。而BIM是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可以快速对各种构件进行统计分析,大大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和潜在错误,非常容易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的完全一致。通过 BIM 获得的准确的工程量统计可以用于前期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估算、在业主预算范围内不同设计方案的探索或者不同设计方案建造成本的比较,以及施工开始前的工程量预算和施工完成后的工程量决算。

2.4 项目运营阶段的运行维护模拟

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建筑物结构设施(如墙、楼板、屋顶等)和设备设施(如设备、管道等)都需要不断得到维护。一个成功的维护方案将提高建筑物性能,降低能耗和修理费用,进而降低总体维护成本。 BIM 模型结合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空间定位和数据记录的优势,合理制定维护计划,分配专人专项维护工作,以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对一些重要设备还可以跟踪维护工作的历史记录,以便对设备的适用状态提前作出判断。

2.4.1疏散模拟(右图)

2.4.2热环境及能耗优化分析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从2D CAD 转向基于BIM 技术的三维信息转换,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利用BIM技术,建筑师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创建包含建筑全部信息的虚拟建筑模型,在设计的任意阶段将其直接导人相关的能量分析软件中,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能量分析结果,从而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优化建筑性能,充分利用BIM 技术来保障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前在采用BIM技术的3D建筑CAD软件与建筑能耗分析软件的结合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一些主流能量分析软件无法直接导人虚拟建筑模型,不支持IFC数据标准等。但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开发者、使用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并在进行研究和开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综合利用BIM和建筑能耗分析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将越来越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会上的讲.

[2] 薛志峰等.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曾旭东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CAD技术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刊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例7

0 引 言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共有242条通航河流,航道总里程达 km。推进湖北省节能低碳的绿色航运有助于将长江经济带建成绿色生态廊道和黄金经济带。

船舶是航运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建立湖北省绿色船舶运输评价指标体系,从而科学引导船舶节能减排是湖北省实现航运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措施。

1 湖北省船舶运力发展现状

2015年,湖北省拥有各类船舶艘,其中:客运船舶721艘,4.3万客位;货运船舶艘,运力达739.13万t; 拖船110艘,功率达到5.6万kW。船舶总运力较2011年增长14.6%,货船平均吨位较2011年增长38.5%。“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抓住国家船型标准化政策机遇,共拆解(改造)艘船舶,新建大长宽比示范船8艘。

虽然近几年湖北省运力结构有较大优化,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阻碍着湖北省船舶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船舶运力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化、大型化的船舶占比较少;另一方面,船舶标准化程度较低,一些能耗高、污染大的船舶仍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节能船型等高技术含量船舶占比较少。[1]

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1 代表性原则

建立绿色船舶运输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许多方面,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使评价体系能够简单明了地体现绿色船舶运输的本质特征。

2.2 可操作性原则

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应当易于测算,统筹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将绿色航运的内在要求转化成可以测评的指标。

2.3 科学性原则

相关指标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科学性,绿色船舶运输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相关数据来源应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2.4 针对性原则

相关指标的设计应当切实考虑湖北省内河航运的实际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确定评价指标及标准。

3 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国务院及交通运输部的关于交通节能减排文件要求,将绿色船舶运输工作划分为结构、管理和技术等3个方面。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根据船舶运输的工作属性设计指标,将指标分为4个一级指标:能耗统计、排放监测、技术升级和管理优化;12个二级指标:营运船舶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能源利用率、环保能源占比、单位换算周转量CO2排放量、生化需氧量(BOD)、固体废弃物排放、新技术产品项数、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度、船舶运输节能减排资金投入比重、船舶运力利用率、船舶维修保养、节能减排机构设置完善度。

3.1 能耗统计指标

(1)营运船舶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 营运船舶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是指各种类型营运船舶的实际单位换算周转量能耗与其相对应的单位燃料消耗限额的百分比。

各类船舶单位燃料消耗限额见表1。[2]

(2)能源利用率 能源利用率是船舶在营运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总量占供给能源总量的百分比,用来衡量船舶能源的利用水平。

(3)环保能源占比 环保能源占比是船舶所用绿色低碳型能源占全部消耗能源的比例。

3.2 排放监测

(1)单位换算周转量CO2排放量 由于消耗标准煤的燃料约排放2.67 t CO2,关于单位换算周转量CO2排放量的计算将采用该折算系数计算:

(2)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是微生物分解船舶生活污水中的有C物而消耗溶解氧的量,用来反映船舶生活污水性质。

(3)固体废弃物排放 固体废弃物指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3.3 技术升级

(1)新技术产品项数 新技术产品项数是指1年内的绿色船舶运输新技术开发和推广以及新产品推广项目数量之和。

新技术产品项数=新技术开发项目数 + 新技术推广项数 + 新产品推广项目数

(2)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度 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是用来反映对老旧、高能耗船舶及设备的淘汰或者更新的程度,即已调整的船舶、设备数量之和与需要调整的船舶、设备数量之和的比值。

(3)船舶运输节能减排资金投入比重 资金是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船舶运输节能减排资金投入比重是船舶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总额占船舶运营成本的百分比。

3.4 管理优化

(1)船舶运力利用率 船舶的运力利用率越高,船舶在运营过程中的绿色度就越高。船舶运力利用率是营运船舶在一定时间段内实际完成货物周转量与船舶最大货物周转量的百分比值。

(2)船舶维修保养度 船舶维修保养度越高,船舶运营过程中的绿色度就越高。定期对船舶及其机械设备进行一定的维修和保养,可以使其工作状态处于最佳水平,减少航行阻力,有利于船舶保持最佳的油耗状态,从而减少CO2等气体排放,也有利于避免船舶漏油事故发生。

(3)节能减排机构设置完善度 节能减排机构设置的完善度越高,其员工的职责分工越明确,船舶运输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就越顺利。

4 评判准则确定

参照国际公约,国家相关法规、标准以及相关文献,设定湖北省船舶运输绿色水平的评价准则(见表2)。[2-4]

5 结 语

构建湖北省绿色船舶运输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湖北省绿色船舶运输的发展水平,从能耗统计、排放监测、技术升级和管理优化等4个维度来反映湖北省绿色船舶运输的发展水平,科学引导湖北省航运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绿色发展管理,提高湖北省绿色航运的竞争力,同时为航运业的绿色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谢金武.湖北省水运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J].交通科技,2005(3):117-120.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例8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大背景下不断发展的,是工程建筑行业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工程建筑行业紧跟国际形势与国家政策的直接表现。由于交通工程自身的复杂性与工程实施过程当中的观念、地域等差异,当前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缺少较为统一、详细的认识,但就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而言,有三个方面是比较明确的。首先,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为人类的出行带来便利之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类出行提供必要的、安全的、方便的交通工程建筑,让人们能够在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下出行。其次,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对资源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尤其是对于一些资源消耗较高的材料或者具有不可再生性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从而在节约资源这一环节去实现交通工程建筑的绿色理念。最后,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时间利用之后对周围的空气、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造成污染与破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降低与控制。

    二、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与交通工程的专业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与生态学、社会学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再加上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使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具有更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其评价效果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关系着其评价效果的准确性,因此要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较为细致的划分,可在对WBS方法的运用之上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层的评价分解,可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个层次。具体来讲,一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环境影响;资源消耗;建筑材料”,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全球环境和区域环境;能源消耗和土地资源;材料选择和循环利用”,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全球气候影响;国土资源保护,区域生态保护;自然能源利用,能源节约措施;土地利用,土地负荷;有害物质含量,材料对生态的影响;材料的环境负荷,材料再生性”。

    三、加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数据库组件的建立

    在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需要对其进行信息化的升级,进而使整个体系更加完整、高效。其主要途径有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工具的升级,总体思路为将数据库作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核心,让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整个平台运行的关键所在,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而且能够直接提高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扩展性。可使用开发工具VB.NET,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作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库组件。具体来讲,ADO.NET项目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存储数据的数据源,连接数据库的连接对象,为数据库的读写与输入提供机制的r数据适配器以及对详细信息进行整理与存储的t数据集。

    四、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系统框架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例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将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在这一背景下,金融机构在参与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新常态下发展绿色经济的本质要求。目前,由于银行仍然是我国金融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关注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探索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对其自身盈利能力影响,构建高效的绿色投融资体制将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绿色信贷与银行盈利能力相关研究综述

绿色信贷在国外常被称为环境融资或可持续融资。Sonia Labatt,Rodney R.White(2002)认为环境融资是为了提高环境质量、转化环境风险而进行的融资行为或过程。环境问题主要以三种方式影响银行业的发展,分别是政府出台新的规章制度造成银行贷款的损失从而影响银行收益、法庭判决银行信贷对象的损失所带来的直接风险和银行处理争议性项目所带来的环境信誉风险。为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风险,银行必须在发放贷款和制定投资策略的过程中加入衡量环境问题的标准。Monaghan,S(2003)指出把赤道原则作为商业银行信贷投资活动的行为准则,是解决银行绿色信贷投资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保证银行收益性的有效手段。E.J.Cilliers、E.Diemont等(2012)将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可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促进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Robert Richardson(2014)通过研究认为银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且成本不一定是最高的,在实施绿色信贷的手段下甚至还可以提高收益。

国内方面,马萍、姜海峰(2009)认为绿色信贷作为银行的一种社会责任,在短期内会使银行的边际成本有所增加,但从长期看,由于体制、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革新,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会最终使得银行的收益增加。李爽爽(201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政策执行力度与其经营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银行可以通过积极落实绿色信贷政策以减少他们的信誉风险,从而间接对其经营绩效产生正面影响。李程等(2016)根据我国16 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评价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目前对商业银行绩效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负向的影响,可通过提高绿色信贷收益、降低绿色信贷成本和加大不实施绿色信贷的惩处成本来提高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积极性。

从以上研究综述可以看出,国外对绿色信贷和银行盈利能力研究大多采用定性方式,且认为绿色信贷有利于提高银行盈利能力,而国内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虽有定性、定量分析,但由于研究的角度、阶段不同,结论不尽一致。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就现阶段绿色信贷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找出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路径。

三、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本世纪以来,尤其是2007年之后,随着国内一系列促进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绿色信贷逐渐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银行机构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相关绿色信贷政策,履行自身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将绿色信贷作为自身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积极投身于绿色信贷业务实践。

(一)绿色信贷平稳增长但增速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截至2015年底,我??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8.08万亿元,较去年增长6.46%,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13%。其中,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01万亿元,较去年增长16.42%,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68%。2007-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年均增速达5.89%,但与同时期各项贷款年均增速17.42%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二)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及项目数稳步增长

2007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及所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呈逐年增长态势,贷款支持的节能环保项目个数也呈稳步上升趋势。

如图1、2所示:由图1、2可以看到,除2012年由于统计口径及披露体制的原因,数据出现明显偏大外,其余年份商业银行的节能环保项目贷款及支持的节能环保项目个数均呈稳步增长态势。

(三)绿色信贷创新力度加大但业务发展不均衡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如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碳交易预付账款融资、排污权质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顾问等多款创新产品和服务,并于2015年10月22日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等值1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这是上市中资金融机构首单绿色债券,也是亚洲发行体首单人民币绿色债券。中信银行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2015年分别与北京环境交易所开展债券承销和节能量交易项目保理融资业务,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绿色能源行业、绿色信贷、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产业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浦发银行依托“五大板块、十大创新产品”,致力于建立低碳产业链全覆盖的绿色信贷产品服务体系。但与国际上现存的绿色信贷产品相比,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关产品仍不够丰富和全面,且在机构间发展不均衡(如表1所示),绿色信贷产品在我国仍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四)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缺乏强制性约束

尽管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信息披露,公开机构绿色信贷发展情况及绿色信贷战略、政策等,对存在重大耗能和污染风险的项目和企业授信情况等及时进行披露,以接受利益相关者和市场的监督。但现实情况是,除大部分上市商业银行能够执行这一要求外,其余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没有对相关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公开。排名前14位的上市商业银行虽然都通过一年一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绿色信贷的相关信息进行官方披露,但信息披露程度仍不尽相同,如表2所示。由于信息披露制度不存在强制性要求,信息披露标准缺乏统一性,使得政府、监管部门、媒体和社会各方监督管理的作用难以发挥。

四、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内外部因素,选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被解释变量,绿色信贷比率(GLR)、核心资本充足率(CCAR)、贷款拨备率(LPR)、总资产(TA)、存贷比(LDR)为解释变量作为影响银行盈利的内部因素,赫芬达尔指数(HHI)、银行业地位(CBGDP)为解释变量作为影响银行盈利的外部因素,具体指标含义如表3所示。

(二)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6)》有关银行排名,考虑到数据披露因素,本文以排名前14位1上市的商业银行作为代表,收集整理2010-2015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各家银行的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

(三)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首先检验变量数据的平稳性。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主要分为相同根检验和不同根检验,本文在相同根检验方法中选取LLC检验,在不同根检验方法中选取PP-Fisher检验。

由结果可知,该面板数据中的所有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因此可以直接进行实证分析,不会导致伪回归出现。

2、模型的选取。用面板数据建立模型通常有三种,即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为选择合适的模型,首先进行F检验和Hausman检验。F检验可以在混合估计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中做出判断,Hausman检验可以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做出判断。

(1)F检验。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混合回归估计:

从回归结果可知,R2=0.464712,修正后的R2也仅为0.415409,表明回归模型拟合优度一般,模型整体解释能力不强,残差平方和S1=1.519431。

由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估计结果可知,R2=0.811388,表明拟合优度良好,模型整体解释能力较强,残差平方和S2=0.535381。

将两个模型的残差平方和代入F检验的判定公式中,计算F统计量的大小。

由F检验判定结果可知,判定值大于F统计分布临界值,因此应建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2)Hausman检验。建立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

从检验结果可知,概率P值为0.0042,在1%水平下显著,检验值W=20.089215大于相应的卡方分布的临界值,因此应该拒绝原假设,建立固定效应模型。

由于固定效应模型又分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时点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时点固定效应模型三类,考虑到本文所构造的面板数据具有个体多而时间少的特性,因此最终选取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3、模型建立。综合上述指标选取及检验结果,建立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函数,方程如下:

5、实证结果。由上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用来衡量绿色信贷能力指标的绿色信贷比率的系数为0.007237,这表明绿色信贷比率GLR每变化一个单位,将带来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同方向变化0.007237个单位,即绿色信贷比率与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绿色信贷比率的增加将带来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不断增强。而且,绿色信贷比率GLR的t检验值为4.10733,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说明绿色信贷比率对平均总资产回报率的正向相关关系影响较强。但同时也应看到,绿色信贷比率的系数还比较小,说明绿色信贷规模的增加,能带来商业银行盈利增加的幅度较小,这可能与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开展时间较短,而绿色信贷投放项目一般周期较长,其盈利效应短期内难以体现有关。

从个体固定效应系数来看,排名靠前的中国工商银行(ICBC)、中国农业银行(ABC)、中国银行(BOC)、中国建设银行(CCB)和交通银行(BCM)的系数均为正,而其余银行均为负数,说明绿色信贷的规模与商业银行贷款总规模是匹配的。由于大银行具有规模效应,绿色信贷规模的增加并不会过多挤占其正常项目贷款,其通过扩大绿色信贷规模,能够较快实现经济效益。而相对较小的银行,在短期内绿色信贷业务是与其利益冲突的,增加了其经营成本,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收获绿色信贷带来的收益。

6、结论分析。从实证结果来看,现阶段绿色信贷业务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呈现正相关关系,且与银行贷款总规模相匹配,但对银行盈利能力的拉动度还需进一步挖掘。因此,商业银行应将绿色信贷作为银行一项长期发展经营战略,完善绿色信贷长效机制建设,推进绿色信贷业务调整,以有效实现银行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平衡。

五、发展绿色信贷提高?y行盈利能力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环境污染责任,可效仿发达国家立法明确规定如果出现环境问题不仅要追究污染企业的责任,还要对其提供信贷支持的商业银行追究责任。同时,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惩处力度,促使商业银行意识到对污染型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可能会承担的高风险。

2、出台统一明确的相关标准。出台详细的行业分类目录,保证商业银行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出环境友好型企业和污染型企业,进而更有效地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制定规范的企业能耗测量及环境评估标准,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对贷款企业进行后续环境监控。出台统一、明确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参照标准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具体标准流程。

3、加大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力度。政府各级环保部门应密切关注企业遵守环保法律和规范的情况,加强对企业污染环境行为的监督,提高信息收集和的清晰度和透明度,建立健全企业环保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机制,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实践提供参考。

4、完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建立绿色信贷贴息机制和担保机制,出台更多的绿色产业优惠政策,促使商业银行在贷款决策时考虑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因素,加大对绿色项目的支持力度。

(二)商业银行层面

1、提高责任意识。制定针对性的绿色信贷内部政策和细则,把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经营管理战略层面,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生态环保领域,进一步推动自身和整个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例10

一、文献述评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主要被归纳为出行者特性、出行特性和交通工具特性三个方面(Bowman et al.,2000:1;宗芳等,2007:48),其中出行者特性主要包括出行者的年龄(Palma et al.,2000:43)、性别(Abane,1993:4)、收入水平(陈团生,2007)、教育水平(Sinha,2003:331)、职业(Wan et al.,2009)、家庭结构(岳芳,2008)和小汽车拥有量(Limtanakooi et al.,2006:36);出行特性主要是指出行距离、出行目的、耗时性、出行紧迫性、出行时间(Guo et al.,2002;Jungyul,2005:36;解放日报,2011);交通工具特性则主要是指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经济性(万菲等,2012:306)。

但有关绿色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却不多见,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方面,Tilly Line等人认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年轻人出行方式意愿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驾驶的欲望、价值观、自我形象、社会感知和对交通方式的情感态度,同时,虽然他们意识到气候变化,但对出行方式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仍然不够。他们宣称尽管现在有部分人选择远离小汽车,采用环境友好型出行方式,但并不是因为气候变化,而是被迫的(Line,2010:238)。我国学者许芳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绿色出行行为理念、家庭属性、交通管理水平、出行方式服务水平、出行特性等五个方面(许芳等,2011:104),而黄树森等人结合北京市的研究,提出出行者属性、交通特性、出行时间和出行地区特性为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黄树森等,2008:124)。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专门研究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这一变量范畴的文献还很少见,关于各影响因素对绿色出行行为的作用机制,现有的研究文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针对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进行研究,探索影响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及其作用路径。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由于绿色出行行为属于一个全新范畴,目前理论界还缺乏相应的成熟研究,即还没有成熟的测量量表和理论假设,特别是中国理论界的研究还不多见。进一步说,绿色出行行为这一议题还不完全清晰,需要进行探索性的质 化研究。鉴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Ground Theory)方法,对原始定性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使之概念化和范畴化,然后通过持续比较、进一步浓缩,在各个概念、范畴要素之间建立联系,最终形成理论框架。扎根理论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主轴编码(Axial Coding)和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Glasser,1967),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N2YC36.jpg

图1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图

(二)数据收集

基于扎根理论这一探索性的质化研究方法,本文利用开放式问卷对代表性城市居民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在深度访谈中,我们采用问题聚焦访谈法,即访谈者在访谈中通过建立参与性的对话方式,引导访谈对象从自身角度出发,将访谈内容聚焦于访谈主题(岳婷等,2013:34)。本文将一对一的深度访谈时间设定为1个小时左右,以给访谈对象提供相对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表达余地。在正式开展访谈之前,访谈者首先向访谈对象说明访谈的主题和注意事项,并做交流讨论。本文所用访谈提纲如表1所示。

(三)样本选择

基于扎根理论和研究目的,本文采用理论抽样的方法选择访谈对象(王建明等,2011:4)。由于质化研究要求访谈对象对访谈主题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将访谈对象限制在本科及以上学历、对绿色出行行为有一定认识、思维活跃、信息丰富的20~45周岁的中青年个体。同时,依据理论饱和准则,本文共选择32个访谈对象,其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

N2YC63.jpg

N2YC64.jpg

三、研究数据分析及模型构建

将访谈记录进行整理,我们得到近5万字的访谈记录。然后随机选择2/3(22份)的访谈记录进行扎根编码分析,另外1/3(10份)的访谈记录进行扎根理论饱和度检验。在扎根编码过程中,我们严格依据Strauss & Corbin的扎根编码技术程序进行操作,以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Strauss,1990)。同时,为了避免编码者个人偏见对编码结果的影响,提高编码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在编码时采用编码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过程中,首先是对访谈资料的译码,要求对原始资料进行逐字 逐句的编码、标签和登录,以通过持续比较分析获取初始概念。其中标签选择时,我们尽量采用访谈对象的原话,并从中直接命名概念或抽取相关概念,以尽可能消除编码者个人偏见影响。为深度挖掘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对访谈记录中比较简单的以及过于模糊的回答予以排除,最终共得到500余条原始语句及相应的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数量庞杂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叉,笔者选择重复频次在3次以上的初始概念进行范畴化。同时剔除个别前后矛盾的初始概念。表3反映了本文对原始访谈记录的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范畴化的结果即为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本文最终得到32个初始概念和25个范畴。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对每个范畴仅选择有代表性的原始访谈记录语句和初始概念予以罗列。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就是发现和建立各个概念范畴之间的各种联系。主轴编码中,研究者每次只对一个范畴进行深度分析,围绕这个范畴进一步探索相关关系,分析每一个范畴在概念层次上是否存在潜在相关关系,因此称为“轴心”或“主轴”。通过主轴编码,本文最终梳理出六大范畴。出行者心理意识——对应范畴环境认知、责任感知、行为感知;社会规范——对应范畴群体压力、面子因素、社会风气;出行特征——对应范畴出行距离、出行目的、出行耗时、出行紧迫性;交通工具特性——对应范畴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舒适性;制度技术情境——对应范畴城市交通管理制度、奖惩机制、宣传教育和公共交通系统完善性。

N2YC65.jpg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也称核心式登录,是指从主范畴中挖掘核心范畴,系统建立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之间的联结关系。本文通过对主范畴和其他范畴与绿色出行行为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其联结关系如图2所示。我们确定“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这一核心范畴,围绕这一核心范畴,将其与其他范畴之间的联结关系确定为出行者属性、出行者心理意识、社会规范、出行特性、交通工具特性和制度技术情境等六大因素影响城市居民的绿色出行行为。其中出行者属性和出行者心理意识是内因,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本文将其界定为前置因素。而社会规范、出行特性、交通工具特性和制度技术情境等四个情境因素是驱动强化因素,其影响前置因素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方向和强度。本文将此联结关系架构定义为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检验是指在不获取额外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某一个范畴特征,以作为停止采样的鉴定标准(Fassinger et al.,2005:156)。本文的理论饱和度检验用预留的1/3的访谈记录进行。结果显示,模型中的范畴已发展得足够丰富,对于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六大范畴均没有发现新的范畴和关系,主范畴内部也没有形成新的构成因子。因此,我们认为本文所构建的绿色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在理论上达到饱和。

N2YC37.jpg

图2 绿色出行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四、模型阐述

从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出行者属性、出行者心理意识、社会规范、制度技术情境、出行特性和交通工具特性,但具体影响因素对于绿色出行行为的作用机制、影响路径不同。下文将对此进行具体阐述。

出行者属性是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内因,即前置因素,因不同的属性使得出行者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态度和具备不同的行为能力,直接影响绿色出行行为的产生。

根据行为心理学和行为教育学原理,心理意识决定行为动机,出行者的心理意识决定其心理偏好,进而促进行为的发生,因此出行者的心理意识也是其产生绿色出行行为的前置因素。在先前的一些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心理意识等同行为,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心理意识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即意识不等于行为,有相应的意识不一定产生相应的行为。本文从深度访谈中发现,心理意识与绿色出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取决于心理意识的强弱。如果城市居民对于绿色出行行为的意识很薄弱,那么其实施绿色出行行为的可能性则几乎为零。另一方面,本文从深度访谈中得到启发,出行者心理意识的强弱又取决于其心理意识的形成方式。如果出行者的心理意识形成来自于亲身感受或出于个人情感,则其心理意识会很强,而如果来自于书本说教和硬性规定,则其心理意识就会相对较弱。

出行特性和交通工具特性是影响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内部情境因素,是绿色出行行为的驱动因素。社会规范和制度技术情境是影响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外部情境因素,是绿色出行行为的强化因素。笔者通过深度访谈和扎根分析发现,内部情境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对于前置变量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但因调研样本在年龄和学历方面存在一定限制,故本文重点讨论情境因素对意识—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从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调节效应受到意识强弱的影响,当城市居民的心理意识较弱时,情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就会相对较强。另一方面,调节效应也受到情境因素强弱的影响,当情境因素的强度很强时,其调节效应也会相对较强,反之亦然。

五、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