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模板(10篇)

时间:2024-01-11 10:47:33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例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儿童保健学(child health care)是以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为基础,研究儿童身心健康、生存、保护与发展的综合性医学学科。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越来越高,社区卫生保健越来越深入,儿童保健医学将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儿童保健内容也将成为重点教学内容。目前一般医学生的实习都在医院,并没有安排专门的儿童保健实习内容,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内涵不足,医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效率低。②激发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③教师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实用性卫生人才。④⑤⑥对其教学改革的探讨,⑦⑧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如何让教学内容生动、别致?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归纳总结出理论?如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⑨直接在幼小机构中开展儿童保健实践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1 儿童保健内容的要点和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1)儿童保健内容包含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托小机构儿童年龄多在1~12岁之间,是儿童生长发育较为稳定时期,儿童生长发育常见考查的指标有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胸围、皮下脂肪厚度、牙齿发育、血压、心率等多项,具有儿童特征的发育特点,都是儿科教学的重点内容。传统方法都是在教室讲解公式,如果改为实践教学,可操作性强,对学生相关内容教学影响深远。操作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对一个班的儿童进行测量,将结果与年龄结合起来,学会统计学处理和线性分析,充分理解均值、方差等统计描述方法,大大加深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2)儿童保健内容包含营养、饮食要求。托幼机构的儿童饮食一天至少有两餐以上在托幼机构进行,其营养成份的计算,在营养相关教学内容中,也是重点。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短周期(一周)计算营养是否失衡,需要补充哪些食物。设计相应的计算表格,教师协助指导计算方法。这样医学生对儿童营养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能学到更实际的营养知识和营养配膳方法。

(3)儿童保健内容包含疾病筛查。幼儿时期常见疾病的筛查和保健,也可以在托小机构实践中进行,如龋齿与牙周病、寄生虫、视力低下与近视、脊柱弯曲异常、肥胖与营养不良、贫血、沙眼等,这些疾病的筛查技术要求不高,设备一般教学单位都能提供。对儿童进行常见疾病筛查,加深了学生对常见疾病的理解。

(4)儿童保健内容包含心理、运动发育规律。儿童心理运动发育,包括语言的发育、粗细动作的发育、感知觉的发育、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想象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性格的发展等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部分。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如动作的发展、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等,能加强学生对“虚幻”的心理学术语的理解,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也可以从幼小机构学习到不同年龄段幼小儿童的教学特点,包括设施设备的要求、幼小儿童教学方法、体格锻炼的方式等等。

(5)儿童保健内容包含儿童交往能力。儿童的气质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也是儿童保健教学的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儿童保健内容既有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也有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相结合,既有躯体保健和心理保健,也有正常状态和疾病筛查,既是临床工作内容,也是社区工作内容。 (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56页)

2 儿童保健内容教学在幼小机构进行的方法

(1)把幼儿园、小学等设定为教学单位。通过文件或协议的形式,把相应区域内的幼儿园、小学等定为教学单位,明确教学改革需求的实际意义,取得托幼机构的支持。(2)合理分解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制订好实践内容的计划。根据专业的要求不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明确的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内容分解和学时分配,并完成考核。(3)加强教学单位之间的学习与合作。医学与教育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小教师对儿童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儿童发展原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医学生也能看到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理论在幼小教学中应用。(4)可以学会简单科研课题的开展。部分简单、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横向或纵向调查,让医学生学会初步的统计知识,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儿少卫生学科研课题。(5)可以与幼小机构实行教学互助。可以利用医学教学资源,为托幼、小学儿童开展人体认知方面的实物教学,解答儿童对身体方面的疑问,开展幼小机构的第二课堂。

3 在幼小机构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1)与幼儿机构教师充分交流,积极学习。教学开展前,要充分与托幼教师交流,明确教学内容和目的,取得支持和合作。(2)要指导学生与幼儿交流的方法。要求实习中不穿白大褂,尽量穿有卡通图案的衣服,或者粉红色衣服,得小朋友的认可。与小朋友说话,要注意语气、语速,交流时要下蹲保持与小朋友平视水平。提倡以参与游戏的方式,加快与儿童的亲近感,有利于实习顺利进行。(3)以合理的参与形式,带着儿童保健实践内容为目的,融入幼小教学课堂。这样的实践教学,不能走马观花,要相对长时间与实践对象相处。(4)加强实践学生的考勤与考核办法。新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大多数医学生的兴趣,但仍然可能存在不愿参与的同学。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后,使学生实习内容的针对性强,设计一定量的作业进行检查,加强考勤考核。

走出传统课堂,把儿童保健课堂教学改革成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⑩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尊心与自信心,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为医学人才的培养做出努力。

注释

① 石淑华,黎海芪,潘建平.儿童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② 李晓南,池霞,童美玲,等.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探索与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84-85.

③ 王丙增,张宏,张旭亚.基于素质教育的儿科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2):84-85.

④ 刘团会.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0):750-751.

⑤ 王群.新职业教育形势下的儿科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17:246.

⑥ 刘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儿科教学质量初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 (17):234-235.

⑦⑩张忠浩,马兰,崔红.儿科教学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1756-1757.

⑧ 黄小勇,史海燕,惠清法.谈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1309-1310.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例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儿童保健的要求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提上了一个新台阶,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做、怎样做好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方面,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对此有了明确的要求。

儿童早期是儿童体格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容易发生各种营养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儿童心理行为的问题也往往在这个时期种下根源。营养性疾病如近年来的肥胖儿童的增多,其中城市儿童肥胖高于农村,尤其对幼儿园儿童体检时表现的更为突出。另外,儿童口腔龋齿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都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等心理问题与有直接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向“社会形态-心理-生物医学标准样式”的转变,儿童保健也应在三个水平上进行。①增进性措施,也称一级或基础预防;②防病于未发之前,称二级预防,如新生儿缺陷病的筛查;③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及时彻底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称三级预防。要做到以上三个水平的保健,要求我们做好儿童系统化保健管理。

1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进行0-6岁儿童的系统化保健管理

1.1 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生后,医院为新生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出院后1周内,村级保健人员到产妇家中进行访视新生儿。了解出生时的基本情况、是否进行预防接种,是否进行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观察产妇居住条件,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大小便情况、睡眠情况、是否出现黄疸、脐部是否感染、口腔发育是否正常等。同时为新生儿测量体温、测量体重、身长,检查囟门大小,听诊心肺是否正常等体格检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发育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护理知识和常见新生儿疾病预防和指导。查验新生儿疾病筛查证明和听力筛查证明,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告知家长到儿童出生的医院做这两项筛查。对于异常情况的儿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1.2 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月后,村级保健人员到产妇家中进行随访。测量体重、身长,进行发育评价,观察新生儿的喂养情况、睡眠情况、大小便情况、黄疸、囟门大小等情况,同时进行发育评估。

1.3 婴幼儿健康管理 村级保健员分别在儿童3、6、8、12、18、24、30、36月龄时到儿童家中随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重、身长,进行发育评价,同时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的添加时间和种类、心理行为发育,疾病预防、口腔保健与龋齿预防、及常见疾病的健康指导。同时建议儿童家长带儿童去附近医院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8个月时进行儿童DDST检查一次。

1.4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村级保健员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保健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的测量,视力筛查,口腔检查,心肺检查,腹部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同时对儿童的膳食情况、患病情况等进行询问和指导。建议儿童家长带儿童去附近医院每年血常规检测和肝功能检查。

1.5 健康问题处理 村级保健人员对在儿童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给出科学的建议。

2 对村级保健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1 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村级保健人员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2.2 从事儿童健康管理的村级保健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乡村医生证),并接受县级妇幼保健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同时要有责任心和耐心,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

2.3 从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村级保健人员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预防接种,村妇联等多种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做好儿童的健康管理。

2.4 加强宣传,向儿童父母告知具体的服务内容,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儿童健康服务。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例3

作为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医师,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医疗保健工作,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并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使保教工作人员及入托儿童学习、掌握卫生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保障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1.确定保健医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健康教育是集体儿童机构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健康教育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对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医师位居从属地位,因此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不得力。为保障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必须将保健医师纳入管理的地位,做到有职、有权、有责,使其在集体儿童机构的各级人员和家长参与的健康教育机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确保健康教育有效地进行。

2.发挥保健医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的整体管理

2.1 健康教育要纳入集体儿童机构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实施目标管理。保健医师根据总体计划制定健康教育专项计划,确定目标、内容、措施和考核标准及方法。年终或期末以儿童健康为中心,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2.2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在园(所)长直接领导下,由保健医师、保教人员、工勤人员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组建健康教育指导组,统管园(所)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监督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

2.3 适当增加集体儿童机构保健医师的编制名额。中型以上的集体儿童机构以配备2-3名保健医师为宜,其中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保健医师负责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保证教材的购置和宣传器材的供应。有计划地选派保健医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保健医师的业务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

3.保健医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实施科学求实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3.1 保健医师要在健康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儿童身心健康为中心,通过先进科学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体现。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做到全面、系统性和儿童健康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与季节发病特点相结合,园(所)教学与家教协调一致。力求实效,最终达到减少疾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3.2 结合儿童和家长的需求及文化层次特点,采取通俗易懂、形象具体、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使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效果。

4.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效果评价

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是健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为此保健医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4.1 儿童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收集是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基础。集体儿童机构不同于学校,儿童入出、中途调班、插班、休学等情况较多,变动性较大是集体儿童机构的一大特点。如果基本资料不全,儿童健康状况统计数据不准确,势必影响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教育目的的研究。基本资料的主体是儿童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以儿童入园(所)前的体格检查为基础,然后将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分析资料、计划免疫登记、儿童个人病案归入健康档案。儿童体检须在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疗单位进行,并做到相对固定。

4.2 保健医师于每学期末按照不同年龄组或班级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是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统计分析可采用图表形式,将儿童的体重、身高、视力、牙齿保健、智力、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客观结论,有的放矢地制定和修改健康教育计划,最后经健康教育指导组讨论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例4

在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起步晚,但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不断和国外同行互访交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教学设置不断完善,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取得长足进展。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原则

(一)科学性

在科学性原则下,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科学制定目标,科学选择内容,科学确定方法。教师学会研究和观察儿童,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帮助其学习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培养良好习惯。

(二)主体性

对任何年龄段儿童展开健康教育时,都应将儿童作为教育主体,通过儿童自我内化发挥作用。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教师应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地位,不断引导、督促和鼓励儿童,体验感受周围世界[1]。设计组织健康活动时,需结合儿童需求和兴趣,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选取教育内容,尽量选择儿童感兴趣的,促使儿童主动、积极参与,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三)发展性

开展健康教育时,既要为儿童现实发展考虑,又要为儿童终身发展负责。教师应结合儿童现阶段发展水平,制定发展目标,在两者间形成发展区,绝不能只顾现实发展,而忽略了终身发展,为儿童日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四)差异性

教师必须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独立、唯一的个体,在教育需求及兴趣爱好方面有明显差异,避免用相同标准要求全部儿童。在教育时,重视个体差异,集体教育活动中穿插着区角活动或个别活动,使每个儿童都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满足其需求及兴趣,确保其快乐、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意义

《纲要》指出,必须将促进儿童健康和保护生命放在工作首位[2]。通过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方法,有组织、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帮助儿童强化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积极、良好的生活及行为方式,使儿童更好、更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前期作为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儿童器官、系统和功能发育并未完全,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防病能力和抵抗能力差,加上年龄小,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在环境适应方面较弱,极易受到伤害,迫切需要帮助。加强健康教育,鼓励儿童主动、积极的参加健康活动,有利于提高儿童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培养健康意识和健康态度,进一步培养健康生活及行为方式。健康问题是人的一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任何年龄段都要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信心,不能忽视健康知识学习。学前期是健康教育奠基阶段,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前期儿童生命质量,对提升一生生命质量及生活品质有重要意义。身心健康是促进学前儿童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儿童审美发展、智力发展和品德发展有极大作用[3]。通过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身心健康,形成良好品德。各种有趣、新颖的教育活动,也可满足学前期儿童好动、活泼心理特征,纠正不良习惯和行为,体验及创造健康美。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教育原则及目标确定内容,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互相依存,实现健康教育最终目标。教育内容应重视儿童生活体验及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其适应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能力;所选内容应符合时代气息,体现最新教育思想及理念,贴近儿童健康趋势和现状,有的放矢,将目标转为现实,促进身心健康,做到全面育人。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认识身体、自我帮助、我在长大和爱护家园等方面。(1)认识身体:长相、各身体部位名称及功能养护;基础运动能力,包括走、跑、钻、爬、跳、攀、投和平衡;基本身体素质及体育兴趣,培养定期运动习惯,使体型匀称,姿态优美;主动与他人玩游戏、参加比赛等。(2)自我帮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整理玩具、整理衣服、穿衣服和叠被子等;掌握基本生活技能,进餐、洗漱、着装、入厕和睡眠等;掌握自我保护知识,如何正确使用水、火、电等,如何避免伤害,受伤后急救措施。(3)我在长大:体验来自社会、教师和家长的关爱,同伴之间的友谊;培养友谊感及爱心;学会面对成功和挫折,乐于与人相处,学会尊重、关心别人,培养坚强品质及健康心理;增强自主感及自信心。(4)爱护家园:从小事做起,爱护图书和玩具,节约水电,不乱扔垃圾,热爱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及行为。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方法

为了完成健康教育内容,实现健康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育手段及途径。科学选择和运用教育方法,对教育成果有直接影响,并影响儿童正确观念、良好习惯及兴趣的培养。教育方法分直观类、语言类和练习法三种。(1)直观类:包括情景表演法、动作系统法、现代媒体法和模型教具演示法等,其中现代媒体有电脑、电影、幻灯、电视、投影、摄像和录音等[4]。(2)语言类:包括讨论评议法、讲解法和口令指导法等。(3)练习法:包括情景创设、游戏、感知体验和比赛等。现代媒体法是现阶段应用较广的方法,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体,使儿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食物,例如不洗净水果或不洗手,病菌侵入人体的过程。在心脏知识教育中,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生动形象的展现心脏和血管构成循环往复生理现象,使儿童清楚了解人体生理及解剖知识,形式活泼、直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健康教育效率及效果。

结束语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儿童行为习惯及性格养成密切有关,涉及儿童生理、心理和文化素质养成,直接关乎儿童能否全面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学前期健康教育作为儿童教育重点,积极关注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进新思想和新方法,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及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文强.关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9:27.

[2]林园.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6:75-76.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例5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整个生命周期之中最为重要的全面发展阶段,婴幼儿时期发育状况的好于坏将会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孩子早期教育的进行,甚至能够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1]。目前,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注意这个问题,所以世界对各界幼儿的健康问题均会给予了高度关注。如何使得每位孩子赢在起点,是所有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有问题时采取看书自行解决的人数高达半数以上,还有其他途径。但是,总体而言,很多家长并未接受过正规的培训与学习。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80名婴幼儿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男44名,女36名;本组所有婴幼儿定期进行保健,接受膳食、疾病防治以及早期教育等方面的指导。于出生10个月时,对缺血性贫血等相关指标采取常规检查,并对婴幼儿添加辅食的时间加以记录。将本组婴幼儿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婴幼儿在一般资料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早期教育方案按照不同年龄儿童智能发育的不同领域,制定出由易至难,采用渐进发展的训练方式。研究对象每周进行一次集中式的训练,并由家长陪护。课程内容同时演示给家长看,并布置若干家庭作业,以促进其在家中进行复习与巩固。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大运动、精细化运动、感知觉、感觉统合以及音乐律动等。在训练时,应该配备相应的训练工具与教具等。

1.2.2家长讲座以及调查情况每隔一周进行一次育儿知识讲座,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具体规律、体操、指导三浴锻炼、喂养以及辅食添加等,目的为激发家长进行早期教育的积极性,且使得婴幼儿保持健康的体魄,尽可能少患病,利于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1.2.3效果评价对照组与观察组婴幼儿于训练之前进行一次性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工具为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量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化运动、语言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五个方面[2]。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体格对比分析见表1。由下表可知,两组儿童体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身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儿童的早期智能发育受着遗传因素与后天条件的制约,而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条件,或者说“真正的要求”就是非常丰富的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刺激,这种刺激,将从根本上改变大脑的微结构和整个大脑的性能。这就为我们进行儿童早期教育、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几年,在我院保健科的幼儿无论从疾病控制、儿童健康成长、孩子的早期教育开发都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对于足月孩子,首先其健康问题是可以肯定的[3],但本月对近几年的儿童保健进行了抽查式的对比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儿童体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身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后发育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例6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的30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奇偶数字法将300例儿童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中,正常健康儿童139例,亚健康儿童11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为(4.2±0.8)岁,亚健康儿童的疾病类型:腹泻3例,感冒2例,消化不良6例。对照组中,正常健康儿童137例,亚健康儿童13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为(4.5±0.7)岁。亚健康儿童的疾病类型:腹泻3例,感冒4例,消化不良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者儿童家属均事先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同意儿童参与。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常规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儿童保健,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机体保健等;采用儿童保健社区干预管理模式对试验组实施儿童保健,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中心: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作为工作中心,将儿童家庭作为基本单位,将社区作为服务范围。明确社区儿童对社区保健的需求,并将需求作为导向,建立以家庭与社区相结合的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给予儿童保健指导。

(2)明确服务对象:社区儿童保健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健康儿童,也包括亚健康儿童,对健康儿童实施社区保健的目的是降低儿童疾病发生率,对亚健康儿童实施社区保健的目的,是促进患儿疾病早日康复。

(3)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于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前,采用家访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儿童的详细资料,并为社区儿童建立社区保健档案,了解不同层次儿童对社区保健的需求,并根据不同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④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嘱咐儿童家属定期带儿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根据检查结果给予保健指导和追踪管理,对哺乳期儿童严格做好新生儿母乳喂养指导和护理指导。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实施心理发育咨询、营养指导、性启蒙教育、生长发育监测。对儿童家属进行儿童多发疾病、常见疾病、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鼓励儿童家属咨询保健知识,推进社区儿童保健又好又快的发展。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的预防接种率、亚健康儿童转归率及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问卷中共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十分满意人数×1+满意人数×0.9+不满意人数×0.5)/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疫苗接种率、亚健康儿童转归率比较

统计发现,试验组儿童的疫苗接种例数有139例,其疫苗接种率为92.7%、46例亚健康儿童的转归例数为43例,其转归率为93.5%,而对照组儿童的按时接种疫苗例数108例,其疫苗接种率为72.0%,43例亚健康儿童的转归例数有29例,其转归率为6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本次共为两组儿童家属发放300份满意度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统计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得出,试验组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87.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本次研究通过对试验组儿童实施儿童保健社区干预管理发现,该儿童社区保健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与常规儿童社区保健管理模式比较,该儿童社区保健管理模式加强了对社区内基础设施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例7

评课内容的定位:基本维度和核心话题并行

2007年第11期《学前教育研究》吴巍莹《充分发挥评课活动的功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讲到:幼儿园评课的基本维度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师幼互动等方面进行,具体表现为: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特定年龄班的发展规律,是否对幼儿构成了认知挑战;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是否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教学活动中实际达成的目标与预设目标是否一致,这种不一致是否合理;2.教学内容是否符合特定年龄阶段幼儿的接受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否存在一致性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是否存在超载或匮乏现象。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既有的生活经验,是否能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3.教学组织中各环节是否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环节之间是否清晰合理;教学节律是否适宜;时间安排是否科学;环境和材料是否能最大限度的支持幼儿的学习;4.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晰、准确,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西考教学策略的使用是否能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发会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现场反应调整教学策略;教师是否对幼儿的现实需要、兴趣、活动投入度、遇到的具体问题给予关注或有效的忽略;教师的评价是否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5.幼儿是否高投入地进行活动;师幼互动是否积极有效;师幼之间能否对彼此的反应给予有效的反馈;同伴之间是否有充分互动的机会,幼儿是否形成和巩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针对肥胖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2006年2月《中国儿童保健杂志》陈曦、邱行光、杨式薇、黄艳春、杨闽燕《7岁一下儿童单纯性肥胖因素分析》中讲到:婴幼儿的肥胖主要是不良饮食行为造成的,而儿童饮食习惯在很大方面只从婴儿期延续而来,婴幼儿饮食行为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家长的养育观,只有成人具有正确的态度,才能培育子女有良好的习惯,所以儿保工作者要加强对家长进行营养知识的教育,且应通过政府职能利用社会宣传栏、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向大众宣传肥胖的危害性和合理、科学、均衡饮食营养知识和行为培养知识;另方面广大妇幼保健工作者要把防御、降低婴幼儿肥胖作为己任,通过孕期保健指导孕妇合理饮食,防治巨大儿出生,通过婴幼儿系统管理和定期体检,辅导家长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体重增长偏离和肥胖儿童及时管理,定期检测体重和食量变化,使儿童体重回归到正常范围,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例8

婴幼儿是小儿神经系统与心理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婴幼儿的可塑性较强,发展潜在能力较强。在这一阶段适当的刺激能够有效促进小儿心理神经的发育,对小儿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层儿童保健门诊服务不断发展,对婴幼儿保健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对婴幼儿保健中早期健康教育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婴幼儿保健工作对儿童发育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参加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化管理的婴幼儿50例,孕周为37-41周,胎儿出生时体质量为2500-3400g,在围产期均未出现合并症的高危因素。将首次体检时自愿接受早期健康教育服务,并能够根据指导进行保健训练的婴幼儿25例,作为观察组,将其余进行常规体检的婴幼儿2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婴幼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婴幼儿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入选时平均年龄为(38.8±1.5)天;观察组婴幼儿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入选时平均年龄为(37.3±1.2)天。两组婴幼儿的一般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差异不明显,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婴幼儿根据传统的标准体检模式进行体格检查。对照组婴幼儿接受早期健康教育服务,6个月前每个月1次,6个月至12个月每两个月检查1次,1岁至2岁每3个月检查1次。早期健康教育服务的内容包括:①早期教育,进行系统化训练方案的制定。由专业小儿保健医生进行项目教学与动作示范,根据婴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定,对发育相对落后或延迟的方面进行针对性强化指导。②健康教育:为婴幼儿家长开设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婴幼儿、母乳喂养、婴儿辅食添加与影响、早期教育、心理保健与疾病预防的内容。

1.3评价方法两组婴幼儿均在1岁时进行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质量。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单位以χ±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

2结果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例9

一个人在生长过程中,其认知素质及性格等是受到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作用而形成的,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童对社会适应能力更强,并将殷切的希望寄托在其身上。而早期综合发展技术,对于儿童保健起到良好的作用,其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目前已经在很多研究中表现出较好的成效,因此,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的80例儿童进行观察,探讨在儿童保健过程中采用早期综合发展技术的应用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早期综合发展技术概论

早期综合发展技术是针对早期儿童,也就是8岁以下儿童,而因为3岁以内阶段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阶段,因此,一般来说,儿童早期发展涉及到身心两方面发展,早期综合发展技术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给儿童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以促进其快速生长,并强化其身心素质,提高未来社会适应能力。

2 早期综合发展技术在儿童保健中应用的主要途径

第一,让对照组的80例儿童接受正常的儿童保健,并每隔三个月测量其体格发育情况。而观察组儿童则在此基础上为其建立系统的档案,并对每一个儿童进行体格及心理素质评估,根据评价智商情况的五项内容由专业人员为其制定符合儿童个性的早教计划,对于儿童来说,专业人员的帮助,对其早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其专业技能及素质可以产生各种干预效果,如直接或间接干预,甚至综合干预。因此,为了更好促进儿童发展,应该通过专业素质人员的帮助,来采取一系列身心素质提升的训练。另外,3周岁以下的儿童,还需要对儿童母亲做出科学引导。

第二,进行营养干预。在婴儿四个月之前,给予婴儿纯母乳的喂养方式,而辅食一般在六个月后再添加。婴儿为一个月到一年的,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并注意让儿童多晒太阳,这样有利于吸收更多的钙。对于四个月到一年的婴儿,应补充适量铁剂。还需要进行健康指导,邀请儿童保健专家到育儿培训班展开讲座,指导家长如何喂养婴儿,并了解相关的睡眠保健知识以及预防婴儿疾病的措施。

3 应用效果评估方法

在评估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过程中,应确保评估内容的科学性,因此,在采用评估方法的时候,需要评价的内容有两项,一项是智力发育情况,一项是体质发育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第一,事先将制定好评估内容,通常来说,需要评估儿童体质发育情况,通过测定80例儿童在半年内身高增长概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第二,可以通过观察儿童心理行为,并采用CDCC或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其智商情况。

4 应用实施效果讨论

经过早期综合发展技术的应用,观察组儿童发育商跟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5 结论

儿童智能发育程度,主要是受家庭环境以及遗传、行为等综合影响的,大脑发育最快,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使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应根据小儿身心发展规律,给予其一定的训练,以最大发挥其潜能,并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纵观美国等国家经验,家庭早教中,社区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三岁以下的儿童一般是在家庭中生活,因此,将其作为基础进行社区儿童保健,有利于促进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展开,有关儿童保健的专家,应该利用社区服务,不断推广家庭早期教育措施,并做到早教与保健工作的结合。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家长也起到一个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使家长更好完成这个角色,促进儿童保健工作的进展,可以让家长定期到一些儿童保健的专业机构去接受教育,听取各种儿童保健讲座,并接受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参加各种儿童保健培训,并可以跟其他家长进行经验交流与沟通,在沟通中及时发现自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不断提高儿童保健技能。在对儿童体质发育情况作出评估的时候,可以通过采取一个时间点作为参照,或者通过测定儿童在某一时期内身高增长概率来评估。

在最近几年,经过多项研究均表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技术的应用,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因此,目前很多家长都积极参加到儿童保健专业机构中,充实自身知识,并提高育儿能力,同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儿童身心素质都得到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在本研究中,经过早期综合发展技术的应用,观察组儿童发育商跟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可见,早期综合发展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桂荣,宋媛,黄敏,邱克,朱庆庆,陆艳红.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推广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2):124-125.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例10

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个不同等级的3所医院的儿科护士,就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找出医院儿科儿童保健教育的薄弱环节和误区,为今后加强儿科护士儿童保健教育的培训,提高儿童保健教育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医院的40名儿科护士。其中工作5年以下13名、6-10年11名、10年以上16名;学历:中专10名、大专22名、本科8名,年龄20~48岁,平均31.55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4-5],选取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儿童保健相关知识,设计成调查问卷,共设计6个问题,每个问题给出多个选项答案。

1.2.2 判定标准 (1)依据《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儿童体检:①1岁以内:3个月一次;②2~3岁:半年一次;③3~6岁:一年一次;(2)儿童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4个月[6];(3)含铁量较高的食物:鸡肉、猪牛羊肉、豆腐、绿叶菜[7];(4)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基础免疫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5)疫苗最常见的反应为发热、硬结[8];(6)肺炎疫苗主要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依据疫苗说明书)。

1.2.3 调查方法 分别向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的40名儿科护士发放问卷(三所医院儿科护士人数分别为12名、13名、15名)。采用打钩的形式答卷,40份问卷全部有效。依据判定标准,(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题选对4种食材为正确,选对2~3种食材为基本正确;(4)题选对5种疫苗为正确,选对3~4种疫苗为基本正确;(5)、(6)题选对2项为正确,选对1项为基本正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由表1可见,这40名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简单的儿童体检时间的知晓率较高,平均达到了78.33%;对儿童保健中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次之,为55.0%。

2.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儿童保健中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则较低,如基础免疫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30.0%;最常见接种反应,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27.5%;而对含铁食物的了解也较差,回答没有完全正确的,基本正确率仅为27.5%,欠缺较多,且存在着较大误区。

表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例) 错误(例) 正确率(%)

1岁体检时间 28 12 70.0

2~3岁体检时间 34 6 85.0

3~6岁体检时间 32 8 80.0

辅食添加时间 22 18 55.0

表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

(例) 基本正确(例) 不正确

(例) 正确率

(%)

较高含铁食物 0 11 29 27.5

基础免疫 4 8 28 30.0

最常见接种反应 6 5 29 27.5

肺炎疫苗 5 25 10 75.0

2.3 不同年龄对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儿童体检及添加辅食的时间,除了31~40岁的护士对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较低为59.1%,其余人员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达到了66%以上。通过对上述各年龄段回答正确人数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各年龄段之间对体检时间及辅食添加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同学历对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专学历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辅食添加时间知晓率低为40.0%;本科学历的护士对1岁以内儿童体检的时间知晓率较低为55.6%;而大专学历的护士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在70.0%以上。由此可知,中专和本科的总知晓率与大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同年龄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由表5中可知,将正确和基本正确都视为正确来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护士对儿童保健中贫血的食补指导、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主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这部分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低,说明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较欠缺。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了解太少,且有较大误区。从表中可得出,≤30岁和31~40岁这两个年龄段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差异不显著(P>0.05);≤30岁和≥41岁这两个年龄段差异不显著(P>0.05);而31~40岁和≥41岁的护士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则有显著差异(P

2.6 不同学历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在表6中,通过对不同学历的护士进行儿童保健中较高含铁食物、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常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内容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专学历的护士知晓率明显高于本科学历的护士(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健康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各医院普遍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且许多医院还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健康教育的形式已被广大护士、患者广泛接受。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掌中宝,家长对儿童保健越来越重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儿童保健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儿童家长除了在科普书中、网上获得一些儿童保健知识外,更希望从专业医务人员那里获得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知识。对于健康儿童家长来说,主要从儿童保健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保健知识;而对于住院儿童的家长,仅能从儿科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极少的保健知识,因此,医院儿科所提供的儿童保健教育严重不足。

护士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主体,儿科护士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儿科护士和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不同,且未建立沟通机制,儿童保健教育内容、标准又不一致,直接误导了儿童家长,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方面,很容易使家长产生迷茫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情绪,进而使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的机会。例如,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注射过肺炎疫苗(7价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23价肺炎疫苗统称)的孩子得肺炎,一些家长就错误地认为肺炎疫苗可以预防所有肺炎,因此而出现不满的情绪,儿科护士由于缺乏对此疫苗的了解,无法纠正错误的观点,也无法对相关疫苗进行宣传,使得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体质较弱的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预防相关肺炎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儿科护士对相关喂养知识的缺乏,不能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就使得儿童贫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