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0 09:47:32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例1

儿童保健有利于增强小儿体质,有利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培养品德优良、智力发达、体格健全的下一代[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坚持社会大l生观念,坚持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会为范畴,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健康服务,其中社区儿童保健尤为重要[2]。

1 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政策分析

1.1强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儿童保健管理中的作用 2001年,国务院颁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环境四个方面指出了儿童发展的目标和工作措施[3]。2009年修订了《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同年实施《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规范》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内容及要求。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基层和社区为基础,妇幼保健机构为依托,相关医疗机构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管理体系[4]。为社区儿童保健提供适宜的服务模式,发挥社区作为儿童保健管理的基底作用,为社区儿童提供可及性的、连续性的、整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势在必行。

1.2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管理的内容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6年版)》征求意见稿要求,满月后的随访工作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从胎儿出生到满3岁,医疗保健机构应对儿童进行定期检查、保健指导和追踪管理[5]。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也是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要素[7]。目前我国社区儿保开设的常规项目大致有新生儿访视,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防治,营养检测,托幼机构保健指导。《规范》中对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制定了儿童保健管理技术规范。

1.3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管理的要求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确定了社区儿保的考核指标,即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明确儿童保健覆盖率在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逐步提高儿童尤其是流动人口中儿童保健的覆盖率[5]。

2 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探索

为确保“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服务的落实,探索以儿童健康为中心的规范的、系统的新型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以便提供便捷的、整体的、连续的服务。经多年发展,国内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基础设施、设备硬件等基本达到要求,但由于儿保医师水平和设施配备的限制,很多儿保项目无法有效开展,我国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6]。儿童保健工作技术内涵提升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以激励机制为切入点,尝试开展多种服务模式改革,建立新型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值得研究和借鉴。

2.1建立专业儿童保健管理团队 孔桂花[8]、李静[9]等人提出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儿童保健管理队,全科医生负责全面管理,承担儿童保健的初筛、体检、家庭评估及疾病诊疗等工作;预防保健医生负责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服务;妇幼医师负责初步评估、疫苗接种登记、新生儿随访(兼产后访视)以及资料的整理和上报;心理医生负责家长心理咨询、幼儿精神评估;社区护士负责信息录入、社区儿童联系、回访、满意度调查等;居委会工作人员负责社区联系、宣传、满意度调查和信息反馈等。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高效协作,有效地开展儿童保健管理工作。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例2

免费向全区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明显提高,年全区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0%。

二、项目范围与职责

(一)项目范围:辖区内居住的0-6岁散居儿童及3-6岁托幼机构集体儿童

(二)职责

1、区卫生局

制定辖区0-6岁儿童保健项目工作方案和考核评估标准,并进行发动、组织实施和定期督导;组织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师资培训;组织区妇幼保健所对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培训、指导;组织购买、发放相关宣传材料等资料,定期收集汇总相关工作信息。

2、区妇幼保健所:

(1)加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对社区保健及信息管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并协助区卫生局做好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督导和考核。

(2)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业务培训及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协助区卫生局组织购买、发放相关宣传材料及开展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

(4)开展0-6岁儿童保健服务项目。

(5)做好辖区高危儿网络管理工作,接收并管理社区转诊的高危儿,并落实逐级转诊制度。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与区妇幼保健所、医院、社区卫生站建立工作联系,配合区妇幼保健所按照妇幼信息管理要求上报儿童保健信息。

(2)开展0-6岁儿童基本健康体检项目,并为辖区内新出生儿童进行访视,做好工作信息登记、上报、录入和分析工作。

(3)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4)针对儿童保健相关问题,开展儿童保健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常见疾病防治等知识的宣传并设有宣传栏。

(5)协助区妇幼保健所开展儿童疾病调查、死亡调查工作、质量控制等工作。

(6)指导相关社区卫生服务站协助开展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工作。

三、服务项目及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访视项目

1、承担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所

2、服务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由居住地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按照《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保健指导及咨询,将访视信息记录在《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中,并告知家长下次访视的时间、地点、方式和要求。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月或出生后42天,在区妇幼保健所进行随访,同时为儿童建立保健档案(包括登记册、《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儿童保健手册》),分社区进行登记编号,对婴儿进行体格检查、营养评价、发育评估等,提供母乳喂养指导、常见疾病防治及健康咨询指导等。并告知并分诊到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系统保健体检,纳入到社区基本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儿童保健手册》由家长携带保管。

(二)0-6岁散居儿童免费基本健康体检项目

1、承担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所。

2、服务内容:

(1)散居儿童健康体检时间分别在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4岁、5岁、6岁时,共11次。

(2)6-8个月、18个月、30个月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

(3)按照市区相关要求对高危和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并落实转诊制度。

(三)3-6岁集体儿童基本健康体检项目

1、承担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所。

2、服务内容:

(1)为3~6岁集体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

(2)服务内容包括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3)按照市区相关要求对高危和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并落实转诊制度。

四、服务要求

1、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2、从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预防接种系统以及日常医疗卫生服务等多种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并加强与托幼机构的联系,取得配合,做好儿童的健康管理。

4、加强宣传,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5、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时间相结合。鼓励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对其进行体重、身长(高)测量,并提供健康指导服务。

6、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7、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

五、项目执行时间

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

六、项目督导与考核

1、区卫生局医政科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和管理,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经费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考核等。

2、区妇幼保健所负责项目的实施,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信息管理等,按照标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开展半年和全年督导检查,采取抽样方式开展考核评估,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并将检查情况上报区卫生行政部门,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安排挂钩。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自查和评估服务状况。

4、区卫生局于11月上旬组织区妇幼保健所对项目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开展居民评估调查。

5、考核评估主要内容和指标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例3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制定了“儿童保健服务规范”,规范的实施对明确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提高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保障儿童获得基本保健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需求和意识明显增强,医学科学的发展也对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委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自2006年8月开始修订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经多次调研、讨论和征求各地意见,于2009年10月30日定稿。2009年12月17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作为在基层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利用现行社区进行儿童计划免疫的有力条件,承担起全科医生社区儿童健康维护的任务,逐步实现全科医学赋予全科医生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等服务目标。

范围

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职责

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与科学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当地儿童保健工作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适应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或协助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收集和上报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

内容

胎儿保健 动态监测胎儿发育状况,为孕妇提供合理膳食、良好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指导,避免或减少孕期有害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

新生儿保健 新生儿出院前,由助产单位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评估,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次数≥2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进行,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访视内容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

建立儿童保健册(表、卡),提供定期健康体检或生长监测服务,做到正确评估和指导。

为儿童提供健康检查,1岁以内婴儿每年4次,1~2岁儿童每年2次,≥3岁儿童每年1次。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咨询和口腔卫生行为指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

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咨询。

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及转诊工作,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指导。

开展儿童五官保健服务,重点对龋齿、听力障碍、弱视、屈光不正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防治。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要求

专业机构 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机构必须为卫生行政部门已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

专业人员 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业务用房

县(市)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 儿童保健管理用房:开展儿童保健群体工作和信息资料管理业务,房屋面积各≥15 m2;儿童保健门诊用房: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向合理、符合儿童特点;应设立分诊区和候诊区,总面积≥100 m2;儿童健康检查门诊诊室≥2间;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根据当地儿童保健需求、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业务量配置用房,面积参照本规范执行。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儿童保健相关专业门诊,根据业务工作量参照本规范执行。

各专业门诊设施设备 根据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配备必需的基本设备和设施。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例4

通过实施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婴幼儿健康保障水平,使体弱儿及时得到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具体目标是年度辖区。

1、新生儿访视≥90%;

2、儿童健康管理率≥90%;

3、儿童系统管理率≥90%。

二、范围和对象

范围:辖区2镇,9个办事处。

对象:辖区内0-36个月所有居住儿童。

三、服务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等。对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其出生时身长、体重,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情况等。对其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个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特别是2、4、5、15月龄时。随访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这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儿童6-8、18、30个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重度贫血等发育异常儿童分析原因,及时转诊。

5、儿童健康管理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相结合。每次预防接种前,均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评估。同时为满足生长发育监测的需要,除上述规定的访视和随访时间外,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应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上。

四、服务要求

1、掌握信息,访视建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要及时掌握本辖区的儿童出生情况,获取婴儿出生信息,在婴儿出院后7天内进行第一次家庭访视,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并收回第一次服务卡。

2、按时随访,定期指导。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时开展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和满月后婴幼儿的8次随访服务。每次服务后填写相应随访服务记录表,并收回相应服务卡。对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及体弱儿要实施专案管理,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及时转诊,定期随访。

五、组织实施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将其纳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统筹安排,全面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一)明确职责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通过孕产妇保健、预防接种、门诊等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0-36个月婴幼儿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做好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体弱儿的初筛、转诊和随访服务,按时统计上报有关信息。

2、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协助承担辖区内儿童保健服务任务。

3、妇幼保健机构

区妇幼保健院是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要根据辖区实际,细化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结合儿童保健常规工作,对本辖区开展的0-36年月儿童健康检查服务工作实行专项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定期开展检查、考核与评价。

(二)设计、印制婴幼儿保健手册

《婴幼儿保健手册》和保健服务卡是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记录载体,是反映儿童健康管理业务开展程度重要凭据。区妇幼保健院要按照国家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统一设计、统一编号,登记发放,严格管理。

(三)保障服务能力

1、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机构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从事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

2、设儿童保健室、诊断室。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例5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33-01

引言

儿童期的健康可以影响人一生的健康,并且儿童保健服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样也是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的预防与保健服务逐渐提高,根据市场的要求我国很多地区成立了城区防保中心,并且这些社区防保中心正在更新服务理念推行多种服务模式,为儿童保健模式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儿童社区保健服务模式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社区内对儿童开展保健工作一直是通过三级妇幼保健网运转来开展的,其中乡村医生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要操作人,乡村儿童医生是村镇保健的主要承担者,这种服务模式为保健事业的发展和普及奠定了基石的基础。随着人们对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建,人们逐渐对保健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保健的数量而是对保健的知识和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当前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系统质量的要求的保健服务的开展为保健模式的进一步开展为服务模式的拓宽和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其中对被服务者也是一种服务于主动服务的关系的转换。

但是我国的乡村儿童保健模式的形式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乡镇级卫生院推出的服务保健模式在各项保健工作中实施的服务模式有别于村级的服务模式,乡镇儿童卫生服务院的具体工作主要由乡儿保健医生负责卫生院组织其他防保人员配合,村级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由乡村医生对儿童在每个月需要体检的儿童发放相应的通知,并督促儿童定期到卫生院进行检查。村级保健服务的开展为扩大保健覆盖面建立群众保健意识提供了可能。乡村级保健模式的服务的提高也是儿童保健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方向。

2 儿童保健服务的模式理论思路和运行机制

2.1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理论思路分析

当前我国儿童保健所遵循的原则是儿童保健和全科诊疗相结合试点验证与全面推广相结合。为了全面落实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任务为技术服务提供相应的保证和合理配置工作人员、探索儿童健康规范、连续、系统管理的服务模式是为社区儿童提供更加方便、高效、优质服务的基础。

2.2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

组建儿童保健管理团队并给这个团队安排儿科医师、妇幼医师、护士工作人员。这个团队中的主治医生具有一定的儿科背景不仅可以实施儿科的保健工作计划,还可以对相应的工作进行组织、实施、评价和总结,同样团队中的其他工作人员要具备能够对儿童进行监看体检、技术指导和监看日常门诊出诊的技能。其中妇幼保健医生还要能够复杂初步评估、疫苗接种、新生婴儿产后观察等方面的上报工作,护士要负责儿童的健康问卷调查、协助儿童健康体检、资料录入和全科护理工作。这种模式开展的基础是预防接种因此每周都需要规定一定的日期为儿童开展预防接种及儿童保健服务。预防接种团队工作人员要根据各自的分工做好本职工作例如妇幼医生要做好产后的观察并且每周安排半天的时间与儿童保健团队成员到社会进行预防接种与健康体检工作的查漏工作,团队中的成员不仅要有明确的分工还有协同合作,这样可以提现医师和护士工作的特点。

3 创建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举措分析

3.1优化儿童保健工作的流程

试点前社会卫生中心儿童保健工作主要由计划免疫登记处和预防接种室两部分组成。家长首先要带儿童到计划免疫登记处进行登记并接受健康状况评估,然后再到接种疫苗工作处进行健康体检。在这流程中健康体检需要最后进行,所以初步健康评估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极少部分儿童健康的特色状况,疫苗接种时就会出现安全隐患。试点后儿童保健工作流程进行了部分改善场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计划免疫登记处、儿童保健室、预防接种室。具体的操作流程为妇幼医生在计划免疫登记处对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的评估,并开出相应的免疫计划和儿童体检处方,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预约下次接种的时间。家长凭体检收费单到儿童保健室,然后儿科医生根据体检状况检查对儿童的发育状况进行相应的评估,健康检查后如果没有其他的疫苗接种禁忌家长就可以带儿童到接种室进行接种,如果医生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则需要报上级医院进行审批。整个流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疫苗接种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保健服务的安全。

3.2增加儿童保健服务的时间

在儿童保健模式中预防接种的当天从以前的每周2 d增加到每周4 d, 健康检查和指导也由试点前平均每人3m in增加到试点后的8~ 12m in。服务时间的增加, 极大地延长了社区儿童的单位保健时间, 儿童保健医师有充裕时间为社区儿童提供个性化服务, 使儿童保健工作能够做得更细、更好。

3.3推出儿童保健服务的系统管理模式

根据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儿童保健服务试点前的管理模式是4:2:1方式改革后的试点变为了9:3:2的管理方式。其中对1岁以内的儿童健康体检检查9次、1-2岁的儿童健康体检3次、2-3岁的儿童体检2次。健康体检次数的大幅度增加,一部分家长可以接受新型的儿童健康管理方式,这点充分说明了儿童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儿童保健服务意识逐渐受到了家长的重视。

3.4扩大儿童保健服务的范围和项目

根据儿童的不同层次的保健需求,应该对常规服务项目进行增加并对一些具有选择性的项目进行更改和删减。改革后的常规项目检查主要包括计划免疫、生长发育检测、母乳喂养和营养指导、抚触教育、神经心理发育评估、贫血筛查、意外伤害预防指导等。选择性项目主要包括听力筛选、微量元素检测和康复训练等项目。试点前儿童保健服务的常规项目开展的比较少,主要包括预防接种及简单的健康检查,家长普遍感觉简单的健康体检意义不是很大所以很少有家长愿意参加体检。试点后儿童的保健服务工作内容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有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项目例如听力筛选而且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这些都使家长感觉到儿童保健医生的保健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很多家长主动接受健康体检。

3.5强化体弱婴儿的专案管理

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对体弱婴儿的管理来体现的,并且也是试点验证中心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所以,社会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改建要对体弱儿构建新型的专门档案并及时通知家长带儿童到社会康复中心进行健康检查,从而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意见。同时加强双向转诊工作,这样可以使体弱儿童得到连续的更好的健康照顾。

3.6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中的主要工作人员除了要由团队的队长的负责督导外儿童保健团队还需要统计每天的工作量,并于第二天早晨交接班时汇报工作情况并做好周报和月报。并通过内部监督的方式做好儿童保健工作的多重监督工作,从而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3.7改善服务环境

根据疾病预防和控制理念疾病诊治和预防保健的工作场所必须严格分开用以减少健康人群的交叉感染。医院要与社区的有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争取能够为社区开设专门的保健用房专门为儿童的保健服务工作使用。同时科室在设置上要注意人性化的特点,在预防接种室和儿童保健室之间留有一定的等候区,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增添儿童娱乐设施营造温馨的服务环境。

4 结语

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是保证儿童健康的重要医疗条件,因此各级行政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和状况做好调研工作,把新型服务模式的改善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提高儿童的保健水平。

参考文献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例6

【中图分类号】R181.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54-02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生命为全过程,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于一体的综合、连续、经济、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1] 儿童是家庭的重要的成员,儿童的健康可以决定人一生的健康,儿童保健服务与管理水平又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儿童的生存状况与健康水平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目前有3.6亿儿童和青少年。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2]。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全民素质的提高。儿童卫生工作正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社区儿童保健的重点是通过健康教育、咨询预防接种及儿童生长发育筛查等措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及正常人格的形成,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减少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患病率,提高儿童的总体健康水平。

新中国成立前即开始探索初级卫生保健模式,70多年前我国就建立了县、区、村级三级卫生机构,首创了三级“医学卫生保健网”。目前全国98的市辖区和93的县级市都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原则是:“政府领导、部门协调、街道负责、卫生部门实施行业管理。”

1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管理体系

1.1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其第一线接触点,两者共同组成社区卫生服务的网底,二三级医疗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双向转诊制度的运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以解决常见病诊治以及社区预防保健为主要职能。

1.2笔者所在的地区是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南京市近年来一直执行的是《母乳喂养随访回执》制度。每一位在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分娩的产妇,婴儿出生后,其家属必须持《南京市母乳喂养随访卡》和《江苏省孕产妇保健管理卡》到产妇产后休养地妇幼保健机构开具《母乳喂养随访回执单》后,方可获取婴儿的《出生医学证明书》。包括户籍不在当地的流动儿童。笔者所处地区,农村人口占主力军。由于农村传统的封建思想,一些农民还抱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另外,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机会的增多,和国家诸多的利民政策,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所以本地区农民生二胎的机会增多。这种怕政府超生罚款的畏惧躲避心理和农民务工人员流动增多,给孕产妇的系统产前检查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可能造成部分母子的生命安全隐患。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方面创造条件,通过多方渠道宣教,提倡生男生女一个样。另外,告知他们是否超生和接受母婴保健服务是两个概念,他们同样可以享受到体贴入微的母婴保健服务。原则上要他们必须持系统、规范管理的孕产妇保健卡,才可以在本地区接产医院分娩和索取《母乳喂养随访回执单》。本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接到接产单位反馈信息的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出具《母乳喂养随访回执单》后,会立即通知各相应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即时去产妇休养地随访。与此同时,每月通过与计生部门,计免预防接种部门,派出所,开村医例会等多渠道沟通,杜绝计划外超生,外地出生等可能遗漏儿童,保证他们接受优质、全面、系统的儿童保健服务。

1.3目前本街道共有11个行政村,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名村医担任新生儿访视工作。他们通过医学继续教育,均具有医学中专或大专水平。区级妇保所通过专业培训访视人员,统一发放新生儿访视包。包里面配齐必要的设备。婴儿秤,皮尺,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表,脐带卷等。让村医初次对随访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和母乳喂养宣教,发现异常情况即时向街镇级或区市级转诊。每个儿童入户访视不得低于2次,即时知道新生儿的体重和身体状况,从而了解他们的喂养和营养状况。对于出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或患有先天缺陷或先天疾病的儿童,酌情增加随访次数。

1.4社区儿童保健医师平时做好0―4岁儿童生命监测追访工作,即时掌握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生存和儿童异地转入和转出情况。每月定期例会,按时向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杜绝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对辖区内所掌握的儿童每月活产数分男女上报,按儿童保健管理4.2.1程序进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预约。即时通知他们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儿童保健医师的健康管理。发现满月没有及时接受到儿童保健服务的儿童,逐个电话通知,保证每一个儿童,包括外地户口的流动儿童接受到全程优质的儿童保健服务。

2儿童社区保健的特点

2.1服务对象: 儿童保健的服务对象是0~7岁儿童,以正常人群为重点,进行群体保健工作。具体任务是:(1)保护和促进小儿整个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2)早期发现身体、精神和性格的异常,并提出有效的矫正和治疗的方法;(3)找出异常的原因,进行人群的疾病控制和个体儿童的预防方法,达到增强体质、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2.2服务特点: 儿童保健提供的服务是生命准备阶段的服务,内容从胎儿期保健、婴儿期科学喂养技巧、幼儿卫生常识、幼儿日常照顾、幼儿智能发展等一系列的管理到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为青年阶段打下基础。

2.3服务内容: 儿童保健提供的是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工作内容主要是以社区为中心对儿童进行定期检查、保健指导和追踪管理,严格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及护理指导,普及社区母乳喂养知识,对社区儿童进行心理发育咨询,性启蒙教育,营养指导,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儿童体检,儿童多发病,常见病,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家庭环境指导,计划免疫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儿童保健工作。从最基本的称体重,量身高,到较高层次的智力发育,行为指导。常规项目包括生长发育监测、母乳喂养与营养指导、计划免疫、贫血与维生素D缺乏症筛查、微量元素的检测、心里行为发育评估、一些器官功能的检查(如心脏、大脑、肝脏等)、缺点矫治与康复训练等项目[3]

3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从普及健康教育开始。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儿童时期缺乏自卫能力,其健康易受到营养、疾病、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因此保障儿童身心健康、防治各种疾病、进行早期教育等,是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如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创作儿童保健的相关影像资料与电子网络,印制多种儿童保健知识小册,宣传单,利用各种相关会议、举办家长学习班等,普及儿童保健知识,增强群众保健意识,更新观念,让广大家长及群众理解及主动配合儿童保健工作。

4提高儿童保健医师的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

现阶段六合区各街镇从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的17名医师,虽然40以上通过后天学习获得中级以上职称,但第一学历大多是以中专为主。而且几乎没有一位所学专业是儿童保健专业,这样的一批儿童保健队伍,对儿科专业以及相关的边缘学科知之甚少,对解决儿童保健服务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如促进心理健康、肥胖儿童干预,亚健康的问题等)难以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4]。不能满足广大家长日渐增长的儿童保健需求。加上现在上级妇幼保健机构不断规范的儿童保健考核指标和各项新的指令性任务,有的儿童保健医师疲以应对。在基层单位,由于医务人员编制不足,一些儿童保健医师甚至还要兼职一二做别的工作。如:计划免疫,慢性病电脑录入,健康教育宣教,结核病防治,居民死因管理工作等等,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更谈不上技术交流以及对健康教育,发育行为等边缘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笔者呼吁政府职能部门多给予儿童保健医师关爱,各卫生部门协调,减轻他们的工作任务。同时加速儿童保健队伍的建设,邀请有经验的医师,积极开设有关儿童保健知识方面的讲座,提高儿童保健人员的认识水平。举办在职人员提高班、专业培训班,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学一点理疗,心理、语言及作业治疗等临床应对技能的知识,提高其综合能力并改善儿童及保健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儿童保健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监测和干预中的质量,以适应高水准的,较深层次的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5]

参考文献

[1]刘湘云 陈荣华 赵传言 儿童保健学[M]. 4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 165-166

[2]丁宗一.我国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 J ] .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7):481-482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例7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72―02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0-6岁儿童实施健康管理是辖区内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之一。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一个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开展好儿童基本公共服务是国家和居民个体的总体要求。

1实施方案

1.1对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0-6岁儿童由村卫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其中新生儿在访视的同时建立健康档案。

1.2村卫生室按照儿童系统管理要求定期为辖区内儿童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包括体格检查和营养评价、健康指导。

1.3乡镇卫生院按照0-6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关要求在不同的年龄段提供相应的五官、化验检查服务。

2质量控制

2.1乡镇防保站依据县卫生局年初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标准每季度开展对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的监督指导工作且要有监督笔录。每半年对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比。有考核表、考核成绩单、考核总结。

2.2县级妇幼保健站每季度到乡镇防保站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指导工作。留下监督笔录、指导意见的同时现场培训服务相关技术。

2.3县级妇幼保健站参加县卫生局组织的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组。参与对0-6岁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有考核表、考核成绩单、考核总结。

3服务成果

在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我县20个乡镇逐渐完善了相关检查设备的购置和人员配置。现在已有20个乡镇防保站及18家乡镇卫生院,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2个村卫生室初步具备了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承担起了全县近2万名0-6岁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有力地保证了儿童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有力地保证了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逐年提高,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顺利开展,降低了婴儿死亡率。

4存在问题及讨论

4.1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沟通不力。村医督导儿童到乡镇卫生院做相关五官检查及化验检查不到位;乡镇卫生院坐等儿童上门再开展服务。健康服务不同于疾病治疗,在人们心目中医院、村卫生室就是治病的地方,有病了才去医院、村卫生室。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没能及时了解医院、村卫生室也是防病的重要机构、场所,也没能充分认识保健的重要性,保健意识较薄弱,导致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不顺畅。面对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儿童健康知识咨询、讲座、面对面讲授等多种宣传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儿童保健意识和保健水平。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应拓展服务模式可借助村委会、村卫生室的强大号召力采取入村、入户的健康检查方式来开展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4.2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儿童监护人宁可花钱到县级、市级甚至省级医院给孩子做健康检查也不愿到村卫生室、乡镇医院免费给孩子做健康检查。监护人认为我们乡村两级医疗保健部门硬件设施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完善、有个别服务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改变现状的根本手段是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能力。的确,我们在正视不同地区医疗资源差异的同时也应明确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仍是预防保健的主体。随着国家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使得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备得到免费配置,人员配置趋于合理,服务模式正由治病向防病的工作重点转变,使:人”的因素凸显的尤为重要。这首先要转变医疗保健机构管理人员的观念。首先,管理者要明确预防保健工作是日常工作的重点,工作重心要放在防病上而不是治病上。只有管理者工作思路清晰了才能指导科室工作人员开展相关服务。其次,具体工作人员也要将工作重心向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转移,通过主动自身学习和参加上级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儿童保健服务技能,拓展服务范围是开展好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

4.3管理档案不完善。目前我县儿童管理档案包括《农村0-6岁散居儿童管理档案》、《辽宁省儿童保健手册》、《居民健康档案》。这三种档案的管理内容相辅相成,有效促进了儿童健康服务的开展。但由于部分儿保医生责任心不强或工作量太大不能及时开展健康检查,不能及时记录、登记服务结果,导致儿童服务信息缺失或记录不准确,没能达到服务管理目的,失去健康检查意义。解决的方法一是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人员加强责任心,二是加强对基层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监督、指导,定期考核。

儿童健康服务及质量控制网络

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后卫生院服务能力基数对比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例8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的30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奇偶数字法将300例儿童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中,正常健康儿童139例,亚健康儿童11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为(4.2±0.8)岁,亚健康儿童的疾病类型:腹泻3例,感冒2例,消化不良6例。对照组中,正常健康儿童137例,亚健康儿童13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为(4.5±0.7)岁。亚健康儿童的疾病类型:腹泻3例,感冒4例,消化不良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者儿童家属均事先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同意儿童参与。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常规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儿童保健,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机体保健等;采用儿童保健社区干预管理模式对试验组实施儿童保健,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中心: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作为工作中心,将儿童家庭作为基本单位,将社区作为服务范围。明确社区儿童对社区保健的需求,并将需求作为导向,建立以家庭与社区相结合的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给予儿童保健指导。

(2)明确服务对象:社区儿童保健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健康儿童,也包括亚健康儿童,对健康儿童实施社区保健的目的是降低儿童疾病发生率,对亚健康儿童实施社区保健的目的,是促进患儿疾病早日康复。

(3)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于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前,采用家访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儿童的详细资料,并为社区儿童建立社区保健档案,了解不同层次儿童对社区保健的需求,并根据不同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④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嘱咐儿童家属定期带儿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根据检查结果给予保健指导和追踪管理,对哺乳期儿童严格做好新生儿母乳喂养指导和护理指导。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实施心理发育咨询、营养指导、性启蒙教育、生长发育监测。对儿童家属进行儿童多发疾病、常见疾病、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鼓励儿童家属咨询保健知识,推进社区儿童保健又好又快的发展。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的预防接种率、亚健康儿童转归率及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问卷中共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十分满意人数×1+满意人数×0.9+不满意人数×0.5)/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疫苗接种率、亚健康儿童转归率比较

统计发现,试验组儿童的疫苗接种例数有139例,其疫苗接种率为92.7%、46例亚健康儿童的转归例数为43例,其转归率为93.5%,而对照组儿童的按时接种疫苗例数108例,其疫苗接种率为72.0%,43例亚健康儿童的转归例数有29例,其转归率为6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本次共为两组儿童家属发放300份满意度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统计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得出,试验组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87.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本次研究通过对试验组儿童实施儿童保健社区干预管理发现,该儿童社区保健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与常规儿童社区保健管理模式比较,该儿童社区保健管理模式加强了对社区内基础设施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例9

.完善制度,细化管理: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我院各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组织领导,由马正林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冯廷兵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责任人,各包村医生以及村卫生所负责人为具体工作执行人,负责中医药健康服务日常工作的落实。

落实好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工作:今年4月份开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重点做好辖区人群中65岁以上老年人档案中增加中医辨识内容,同时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内容,具体完成发下工作指标:

1.

掌握辖区内65以上老年人口现状,根据规范要求,每年为

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管理率暂定80%以上。

2.

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到年底完成中医药体质辨识占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80%的计划,并将结果录入电子档案系统。

3.

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健康干预。

4.

对辖区0---6岁儿童进行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等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2)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5.

对辖区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药健康服务不少于一次,每年进行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随访,进行证候辨识,传授简单的中医药保健技术,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糖尿病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健康指导。

6.

所有中医药服务,均做好资料收集与录入告知服务人等工作,对查出的疾病进行分析与治疗指导。

三、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考核

我院将根据绩效考核方案,不定期对包村人员以及辖区村卫生所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要求及时时完成全年任务,年度进行2次考核,结果与年度经费挂钩。

为进一步落实好中医治末病,根据国家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内容,制定20xx年度辖区内重点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计划:

一、完善制度,细化管理:

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我院各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组织领导,由马正林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冯廷兵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责任人,各包村医生以及村卫生所负责人为具体工作执行人,负责中医药健康服务日常工作的落实。

二、落实好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工作:

今年4月份开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重点做好辖区人群中65岁以上老年人档案中增加中医辨识内容,同时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内容,具体完成发下工作指标:

1.

掌握辖区内65以上老年人口现状,根据规范要求,每年为

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管理率暂定80%以上。

2.

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到年底完成中医药体质辨识占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80%的计划,并将结果录入电子档案系统。

3.

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健康干预。

4.

对辖区0---6岁儿童进行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等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2)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5.

对辖区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药健康服务不少于一次,每年进行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随访,进行证候辨识,传授简单的中医药保健技术,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糖尿病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健康指导。

6.

所有中医药服务,均做好资料收集与录入告知服务人等工作,对查出的疾病进行分析与治疗指导。

三、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考核:

我院将根据绩效考核方案,不定期对包村人员以及辖区村卫生所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要求及时时完成全年任务,年度进行2次考核,结果与年度经费挂钩。

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体医务人员、住院病人等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文明素质、

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

一、建立组织机构,

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是开展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为了稳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院将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医院实际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抓,我科直接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辖区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行为形成率,提高对慢病、孕产妇、儿童管理率;降低传染病、地方病、慢病发病率;促进医院对健康的广泛支持、突出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如下:

(一)

利用我们专业人员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

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将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幼托机构等单位纳入健康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与管理。

1

、各科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墙报等),每月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12期

,内容新颖、充实);

2、各村卫生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每两月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6期

,内容新颖、充实),由保健科专职人员对每期刊登的内容在固定时间内进行摄像,

并留档。将各科室、各村卫生室出刊次数,内容质量纳入年终考评体系,严格按照健康教育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3、对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在院内宣传阵地,并及时分发到各村卫生室。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对全院医务人员、村医、社区等单位相关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季一次,以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广大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

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

>70%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对门诊就诊人员开展口头宣传、发放教育处方等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1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④每年对病人、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

结合我院卫生活动安排,对居民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对农村包括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地方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咨询和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农业劳动中特有职业危害知识宣传;开展饮水饮食、家庭急救与护理等家庭健康教育;卫生法规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每年4次或以上。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利用3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

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乳腺疾病、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毒品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深入农村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和家庭消毒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结合;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时间安排内容医院可根据本院情况进行修改)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服务手段,是医院职能所在,是控制医疗费用,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医院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保障工作的.人力、物力、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和管理制度。

(二)健全网络、抓好培训。

要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能力,对广大居民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三)利用医院资源、推进健康教育。

要建立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抓落实,以点带面,加强检查指导,扩大受益面,提高有效性、针对性;提高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住院病人、辖区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

三、总结评估。

每年对各卫生室、

健康教育工作进行4次检查指导。并通过年度考核、知识测试等形式做好总结评估,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推进健康教育。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财政部《关于做好20xx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计生发〔20xx〕171号)文件的要求,根据省卫生厅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卫中医发〔20xx〕26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项目目标

(一)

总体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步建立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协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适合我市市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提供免费、安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提高老年人、儿童重点人群的健康水平。

(二)

年度目标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xx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计生发〔20xx〕26号)文件的要求,20xx年我市的目标是:全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30%,一是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二是为3岁以下的儿童家长提供中医药健康指导。

二、

项目实施范围和人群

全市范围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三、项目内容及服务流程

(一)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1、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2、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3、服务流程。

(1)中医体质信息采集

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逐项询问居民近一年的体验、感觉,查看舌苔和舌下静脉及皮肤情况等,将信息在相应分值内划“√”。

(2)中医体质辨识

按照体质判定标准表计算出该居民的具体得分,将计算得分填写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体质辨识栏内。根据得分,判断该居民的体质类型是平和型抑或偏颇体质,并将体质辨识结果及时告知居民。

(3)中医药保健指导

针对老年人不同体质特点,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

(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2、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3、服务流程

(1)预约儿童家长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2)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3)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四、

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

各县(区)卫生局具体负责本辖区项目的组织管理,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指导和绩效考核,推进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对项目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考核。

(二)

各级中医医院为技术指导单位,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项目师资培训与绩效考核。

(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直接负责为其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录入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分别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档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五、

项目实施要求

(一)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及日常诊疗时间。

2、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3、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人员应当为接受过老年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专门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4、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5、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

6、每次服务后要及时、完整记录相关信息,纳入老年人健康档案。

(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

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2、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3、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4、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六、项目执行时间

20xx年的执行时间截止12月31日。每年为一个周期年度,具体时间按照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文件执行。

七、项目监督评价

(一)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作为重点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考核项目,纳入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对考核不达标者限期整改,如限期整改仍不达标者,取消该机构从事项目工作的资质。

(二)各级中医医院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进行督导考核。县(区)级每年不少于2次,市级每年不少于1次。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安排挂钩。

(三)督导考核主要内容:项目实施计划制定、组织管理、资金管理、人员培训、服务数量、服务质量、信息管理、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

(四)主要评价指标。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例10

本次建档工作卫生院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由卫生院组织,乡村医生配合组成两个工作组,采取以整村推进、先集中建档后查缺补漏的工作方法,确保建档对象无漏建、重建现象。在建档工作中要求:一是乡村医生务必按照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并参与中医药建档工作的开展;

二是卫生院工作人员对建档工作认真负责,确保建档工作质量;

三是以往未建档的老年人和0-3岁儿童一律建立居民建立档案和中医药健康管理建档工作一同进行,确保各种表格的完整性。     

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老年人健康管理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截止2017年7月10日,全乡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已辨识544份,覆盖率达到28%以上。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267人,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67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已服务110余人;孕产妇中医药健康管理已服务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