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模板(10篇)

时间:2024-01-10 14:58:48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例1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成才的需要,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大力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梯度课程体系模式和“模块固定、学分必修、课程选修”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加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综合素质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工程中的渗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创新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在深入研究并考察其他院校的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突出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特点,面向学生的职业人生和终身教育,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坚持科学与人文并进的原则,分析确定了学院学生应具有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法律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等内容。根据财经商贸类学生成才需要,突出强调了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应用技能教育,把宏微观经济学作为学生必修课程,把心理学、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礼仪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作为选修课程模块,把学生品德考核分列入学生日常考核当中,旨在全力构塑起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竞争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将网页设计、个人理财、金融实物、营销实务乃至汽车驾驶作为课程内容,使各专业学生都有机会学习,促进学生跟上时代步伐,拓展职业技能。

根据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依照学生入学成绩差距较大,素质良莠不齐的状况,采用了“模块固定、学分必修、课程选修”的新型教学模式。即根据综合素质教育内容确定了“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教育”、“文学与历史”、“哲学与思维”、“艺术与审美”、“心理素质与职业生涯”“通用职业技能”、“经济与管理”、“数学与自然科学”、“体育与军事”九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下设3-7门不同的课程,每个模块下的课程又划分为综合素质核心课(必修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两种形式,利用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应模块的教育。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照顾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在此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综合素质拓展项目和综合素质讲座两种形式作为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的补充,从而形成了含有综合素质核心课程、综合素质选修课程、综合素质拓展项目和综合素质讲座四个梯度的课程体系。

二、总体规划,系统实施,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塑

学院出台了由“综合素质教育基本原则”“综合素质教育基本内容”“综合素质教育实施途径”“综合素质教育保障措施”等七个部分组成的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为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系统的规划。以梯度课程体系的实施为基础,以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职业综合教育,重构健全人格养成的课程观念,以诚信、尊重、合作、创新、敬业与创业等综合素质养成为基础,进行了现有课程的整合,并从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指导等方面加强了综合课程建设,专业教育中进行了人文教育的渗透。

实施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考核体系。为保证我院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综合素质选修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项目开设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实施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证书》制度,测评学生综合素质成绩,颁发《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证书》,归入学生个人档案,开发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认证系统》,从而实现了综合素质证书认证的电子化、网络化。进一步制定了《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综合素质选修课管理办法》,加强了对综合素质选修课程的管理。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全方位多系统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的整体实施。

三、引入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个性化成才提供条件

在综合素质核心课程和综合素质选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综合素质拓展项目,从而建立了以核心课程为主、选修课程为辅、素质拓展课程为补充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是在充分挖掘学院教师特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小课堂,具有时间上和课程开设上充分的灵活性。学生需要,教师能开的课程可以每学期都开设,上课学生减少,教学效果差的课程随时取消。目前,学院已开出适应不同专业及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拓展训练课程39门,包含地理、艺术、人文、科技、体育等诸多领域,每学期参与学生不少于5000人,已成为学院育人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践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三结合综合素质教育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将校园文化活动系统化,构建了包含文明道德安全法纪等主题教育活动,以“读经典名著”“观经典影片”和人文素质讲座为核心的人文教育活动,征文比赛、辩论赛、运动会项目、越野赛项目、书法大赛、各种体育、文艺比赛等文体艺竞赛活动,以学院“科技文化艺术节”“技能大赛活动月”“读书月”等学术活动为载体的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和各种社团活动等6大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活动组成的特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吉明.以《学会做事》为载体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第33期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例2

G633.95

一、职高学校培养学生的现状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教育也在逐步的开展和深入中。我国对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减弱,在新型教育模式下,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逐步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较小,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学生的课堂效率普遍偏低,教师水平较弱,上课不爱回答问题,走思现象严重。另外,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与老师沟通能力较弱,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应加大对学生的管理,才能使得学生能够认真积极认真的思考自身所出现的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职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教材的更新导致与原始脱轨

如今的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新教材使用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创造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并且以此来适应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但是殊不知旧版教材的使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最基础的经验和指导,所以说新教材的利用并没有达到政府想要的教学效果,也没有发挥其有效的教学作用。所以说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中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一点点的来改正,这样才能让教育事业才会发展的更好。

2.教师教学注重教材忽略实践

教师在进行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对教材的过度重视往往忘了在进行备课时穿插需要学生自主进行的理论实践,教师只把备课的重点放在教材的分析和讲解上,却没能了解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自主进行实践和研究。教师的这种备课方式,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师的授课方式不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充分理解,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教师十分注意并强调学生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并没有出现理想的授课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3.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低

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培养综合素质时感觉枯燥无味、复杂难懂,这固然是学生对与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学习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学生在开始时就对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之后就会在遇到复杂难理解问题的时候一味地持躲避和退缩的,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缺乏自主探索和的勇气和决心。所以说只有避免高中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低的这一主要问题,教育事业才会在发展过程中更具有魅力。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做法

1.促进高职学生的健康发展。

没有生命,哪有教育?对职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应该深刻的体现生命观教育的一系列感悟,应该让学生积极地树立生命至上的意识和责任意识。教导学生爱惜自己,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努力使学生自身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体制下的中国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实力和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自我素|和专业的技能。

2.高职学生应正确树立生命观和价值观

在高职学生身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例如:责任意识的缺乏,对感情问题,就业问题和学习问题的消极对待,对生活生命的无视和不珍惜,缺乏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面对自然灾害没有自我保护能力,遇到挫折一蹶不振等等。最简单基本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责任都有在一些学生身上体现,使之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伤害和意外。在许多人为之惋惜的时候反向思考,受到了高职教育的学生,面对危险,没有防范之心,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也说明高职教育在综合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疏漏和弊端。因此,应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树立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使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应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现阶段的高职学校的教育观念和生命观念。建立健全教育的章程和准则,以为学生的生命教育安全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综合素质为发展目标,对管理实行人性化,服务化,标准化。是学生的生命情怀得以释放。使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生命至上意识,热爱自然,以积极饱满的态度对待生活。

4.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高职学校中,教师扮演着传递者的角色,学生的许多意识和能力跟教师的能力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高职学校的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生命安全的意识,以身作则,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和生理的平台。增强自身教育能力,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为其营造舒适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和学生积极地进行交流和分享,例如:人生感悟、生活经验、如何进行生命安全的防范、怎样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这些都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例如:专家讲座,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专业考核,职业测评。

5.增加教育课堂的开设时间、数目及方式。

高职学校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建立综合教育的课程。所以说,高职学校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的教学,它是于专业技能和身心健康发展于一体的综合学校。在这之中,首先可以在现有的政治课程中增加生命教育课程。其次,按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制定一些关于生命安全的选修课程,使专业系统的教育知识和应对生活的能力得到掌握和提高。也可以在其他的有代表性的课程中穿插生命安全知识,使之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总结:在现实生活中,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在高职学校的教育中,对于生命观的理解与普及更是重要。笔者认为,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只有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要重要很多。

参考文献:

[1]赵赞民;构建内涵丰厚的职高素质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4期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例3

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它的校舍、环境,也不是看它的教学设施或设备,关键是看教师队伍的水平,看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样,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做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呢?

一、具备文史哲多元学科综合性知识结构

语文是文科类综合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独立性和兼容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综合知识的基本特征。这种整体特征,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各种文科知识的同时,自己要尽可能多地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事实上,语文学科不只是一种综合性知识体系,更主要的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的构建。只有把握住语文学科这种多元综合性的特征,我们才能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求得语文教学在课堂结构、教学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大的突破。语文教学必须从理论上宏观上转变观念,放在动态中去研究,在发展中寻求规律,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质和价值。语文教学的个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把单纯提高学生的读写应试技巧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和谐发展。以上语文教学的特征和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实质上也是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在知识结构上追求多元化,单科突进或偏科的做法,是不能适应综合性语文教学的。目前,语文教师在高等教育阶段主修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接受哲学、历史、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系统教育,因此,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如何加强继续学习,扩大知识面,改善已有的知识结构,是适应语文教学的必需。

二、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就是把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课内语文教育和课外语文教育、学校语文教育与家庭、社会语文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搞好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必须在课堂外下工夫。大语文教育观的理论,要求教师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发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以课堂为轴心辐射关涉语文的全部活动领域,促成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块语言环境的有机统一。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素质教育“全方位”育人,培养“全人”的教育宗旨。大语文教育观更多地注重教育的实践,这是语文教师在高等教育阶段无法从课本上学到的,只有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有可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语文教师必须从教育实践出发,结合教育学、人文科学的相关理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丰富教育经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提高贯彻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现代教育思想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应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二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协调性、全面性、统一性和兼容性。三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具有愉悦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发展性。要达到以上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必须从应试教育的轨道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活动,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它的危害:一是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二是教育内容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诸方面,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规律。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只有把握住语文学科的多元综合的特征,尤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质,才能使语文课上得生动形象、灵活机动、游刃有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完成由学校语文、考试语文向社会语文、应用语文的转变。

四、通过创新性学习,提高素质

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是搞好教学的中坚力量。教师担负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塑造下一代的崇高使命,也是探索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力量。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自己先要开展自主创新性的学习,围绕素质教育和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

语文教师的在职继续学习,要注重探索与建构自主创新性教育体系。首先要拟定“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的教育目标。充分运用课程教材内容中的潜在教育因素,以自主创新性学习为尺度,调整、补充与拓宽、充实新的综合性知识。其次要借助一系列学习中介要素,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对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优化组合。针对语文综合性多元性的特点,学习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中介要素进行。科学实验证明,全面学习可使大脑两半球协同参与,有利于言语和非言语学习形式的紧密结合。再次,要调动各种教育因素,拓宽教育的空间,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也要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开展阅读、交往等实践活动,逐步养成探索性学习的习惯。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例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素质教育就成为改革的推动力。素质教育就是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当前小学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在社会方面,人们用考分和升学率衡量学生的素质水平,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考分是最靠的素质;在学校方面,有些学校教学设施简陋,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方面,当前小学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队伍。这些问题,与素质教育的评价不合理有关。笔者尝试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和策略解决这些问题。

一、模糊评价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模糊评价是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事物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给出事物获得某个评语的可能性,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多因素决策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首先,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种多因素的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或能力体现在许多方面,在对学生评价时,仅考察少数几个方面是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的,必须同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要先确立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而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学模型,最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例如学校对其学生进行年终考核,就需要了解每个学生这一年中的考勤情况、学习情况、劳动情况、道德品行等,然后再进行综合考虑,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结果。

其次,小学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是一个模糊评价的问题。除了需要对小学生某一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外,还需要对小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以及平时表现进行评价。因此,小学素质教育更需要根据小学生目前的情况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效果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最后,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模糊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形成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使素质教育评价有章可循,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二、模糊评价理论在小学素质教育评价中的运用思路

1.确定评价因素集U

小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有德育素质(身心健康、集体观念、诚实守信和文明举止)、能力素质(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和学习成绩(每学期各科的平均成绩)。

2.确定评价因素权重A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判时,不同的情况对各因素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对每一个因素要有一个相应的权重。它可由专家评议组评议决定,同时权重分配集必须满足归一性和非负性的条件。可利用层次分析法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将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我们可以得到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本研究确定的分配权重如下:

一级指标的评价权重值为:A={A1,A2,A3}={德育素质的权重值,能力素质的权重值,学习成绩的权重值}={0.26,0.23,0.51};

二级指标的各项评价权重值为:A1={A11,A12,A13,A14}={身心健康的权重值,集体观念的权重值,诚实守信的权重值,文明举止的权重值}={0.33,0.25,0.22,0.20};A2={A21,A22,A23,A24}={组织能力的权重值,实践能力的权重值,团结协作的权重值,创新能力的权重值}={0.22,0.31,0.18,0.29}。

3.确定评价集W

德育素质、能力素质的得分由教师打评语,本模型设定的评语为优、良、中、较差、差,即评价等级W={w1,w2,w3,w4,w5}={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95,80,70,60,50}。

4.一级评价矩阵

以第一个评价指标德育素质U1为例,设其单因素评级矩阵为R1,即

R1=r1,1 r1,2 r1,3 r1,4 r1,5r2,1 r2,2 r2,3 r2,4 r2,5r3,1 r3,2 r3,3 r3,4 r3,5r4,1 r4,2 r4,3 r4,4 r4,5r5,1 r5,2 r5,3 r5,4 r5,5■

其中ri,j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以此类推可得到“能力素质”R2模糊评价矩阵。因为不同评委的权威性及其认识具有差异性,因此除了考虑微课程的指标权重外,还需要综合不同评委的表决权重,此时可采用加权平均分进行计算考虑评价专家组的认识差异,以建立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得出最后的综合评价结果。

三、结论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待确定客观事物的分析与评价,模糊评价应用于小学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较新的评价模式,将模糊评价方法用于小学素质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将小学素质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并求出评价矩阵,最后进行归一量化处理,这样可以客观、全面地获得准确的评价结论。

参考文献: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例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1)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时期,不免存在一些人生态度和价值取舍的问题,如个人主义等。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如果没有很好的修养,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资源,比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对为人之道提出了标准,“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是为人处事的方法,我们可以借此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内在精神动力。当代的大学生即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于国家应该有着深厚情感。但是在当今大学生中,激动人心的“民族”、“国家”、“理想”等信念渐渐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光彩,更多地崇尚个人主义,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与无节制的自由。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关键,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3)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富有价值导向作用。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广泛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形成良好校园氛围的基本条件。它引导着学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正确地辨别是非、真伪,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其次,传统文化教育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行为参照,如:古代君子风范就能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标杆形象,引导约束自我行为,敢于为信念牺牲自我利益。

2 传统文化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

在一定文化环境中就会受一定文化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质就是以文化熏陶来达到育人的目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以大学生为中心,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根本目的。同样都是育人,传统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之间就存在密切关系。

(1)传统文化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源泉。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吸收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形成的,呈现出稳定的共同心理状态、精神意志、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是历代传承积淀下来的具有深厚历史感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资源。一方面,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2)综合素质教育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继承和创新。我们知道,虽然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些内容,而且要让它成为我们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课直接利用的内容。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也必须以现代生活和文化为基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结合当今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不断发掘传统文化新内涵,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传统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物质与精神基础;另一方面,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而产生的理论、使用的内容以及所达到的成果,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 传统文化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结合的实践路径

3.1 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全方位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

在日常生活环境营造方面,张贴历史名人画像及经典名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楼等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场所;利用书法艺术搭配诗词歌赋装点校园建筑物;给建筑物、道路配以有传统文化意味与内涵的名字等等。因为这些丰富的思想不盲从流行,经过历史的淘洗,不会流于浅薄,而且丰富多样。构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外部氛围,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式的转变。

在校园活动开展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包括:在辩论、朗诵、演讲、书法等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组织民俗活动,展现民族风俗与心理,感受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2)图书馆中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馆藏丰富,供广大学生阅读学习。(3)高研院定期推出传统文化相关研究的报告讲座,为深入了解文化内涵提供便捷之门。(4)不定期的名家讲座为学校增添了传统文化氛围。切实做到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3.2 营造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

随着各种思潮涌入高校,带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对内教书育人,对外有足够的影响力影响社会风潮。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促进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形成,然后影响在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3.3 扩大选修范围,积极编写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读本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选修课程建设,选修课发挥起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作用。在重庆大学的人文素质选修课中,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的课程所占比例为三分之一左右。

如何充分发挥选修课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呢?首先,在选修课的制定上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选修范围,用文学欣赏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用传统文化通识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其次,在选修课的课程制定上,力求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并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时间学习。与此同时,编写适合现代大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读本。例如:用传统文化解读当今社会热点,以古喻今;适当运用时兴语言,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传统文化与广大学生喜爱的形式(如动漫)相结合,换一个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新的阅读方式(如微博)进行教育与宣传。勇于尝试,力求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来吸引大学生,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中汲取营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资助项目:——重庆大学“党的十精神研究”专项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长胜.高校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构建研究[J].语文学刊,2013.

[2] 刘彦力,李鑫慧,孔敏.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

[3] 吴维娜.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例6

[作者简介]孙丽华(1962- ),女,江西九江人,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北京 101149)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090-02

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决策者和专家的共识,各国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十分重视,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作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2005年,同志发表《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近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毕业等于失业已成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一些大学生的素质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各高校想方设法改革现行教育方式,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要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高校推行的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媒体频频报出有关大学生的负面消息,批评他们缺乏责任感、使命感,急功近利;有用人单位反映一些大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缺乏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缺乏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等。可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综合素质的内涵

各类研究对“综合素质”的内涵尚无统一界定,通常人们所说的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文化知识、专业水平、思想道德修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素养的总和。人的综合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的生理、心理和外部形态以及内在涵养的比较稳定的特点,是指人所具有的认知、分析、处理事物的潜能,它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四大方面。我国高校学生手册上标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包括品德、成绩、文体和能力四个部分。有学者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更具体的分类,即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这七个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当人类发展到了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为迫切。

二、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毋庸置疑,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对其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直接关系,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会对人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虽然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方式、知识领域、逻辑思维甚至是个人的性格方面都会有不小的差异,但是,不同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相似的人生体验,它们帮助学生做好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储备,即不同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共同要求和从业人员自身所应具备的条件。无数成功者的实例证明,很多人在非本专业的职业领域中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成就,究其原因,是他们通过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的学习和训练,获得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有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无论大学生选择什么职业,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都会得到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和发挥。

(二)综合素质的要素及相关能力培养

世界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作为大学生,除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就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如真诚、勤奋、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行等。从近年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的就业信息反馈来看,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选人时更看重德行,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大学生首先应该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的理想和信念,使之真正成为人生方向和前进的原动力。

2.加强法律意识。当代大学生应当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特别是要着重培养权利与义务观念。

3.提高科学素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培养科学的认知方法,在获取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客观冷静的内在品质,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尊重事物发展规律。要具有较高的现代人文素质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

4.广泛涉猎文化知识。这包含文学、哲学、史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人文知识。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谈到文化素质教育时曾说:“培养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文化修养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和欣赏好的文艺作品得到提升,古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即是这个道理。

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包括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它是在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质和能力等的心理因素,可以支配人的行为和能力。有意识地克服自卑情绪,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6.夯实专业技能素质。牢固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掌握能适应本专业一定阶段内的发展趋势的专业技能。无论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什么职业,基础专业技能的掌握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跨界优势。

7.锻炼强壮体魄。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有健康的体质、强健的体魄、较高的身体耐性和灵活性等。2004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提醒大学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争取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形成坚忍顽强的体格和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大有裨益。

(三)积蓄社会实践能力

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不仅要兼顾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发,也要注意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即人际沟通、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开拓创新、团队合作、敬业等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是一种隐性的作用力,也是一种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形成独特的竞争力。许多用人单位表示,毕业生所具备的硬件往往不相上下,而决定其不同的是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学校和学生们往往比较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实用科目的学习,却忽视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这些容易被学校和学生们忽视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很多人找工作和职场发展的无形障碍。因此,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前提下,走向社会、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尽快适应社会的最直接的途径。

国外一些知名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如世界排名第二的西班牙IE商学院金融专业。它在伦敦和华尔街设置专业实习基地,授课者大都是世界知名金融机构的CEO,给学生们传授最新、最实用的信息和知识,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地通过社会实践去了解社会、适应环境,以期在工作之后快速地融入工作环境。

(四)树立正确就业观

一些大学生没有正确的就业观,不能正确看待自我。其表现为对岗位、职务、薪酬期望过高,只问用人单位能给自己什么,不考虑自己能为企业和社会做什么;在求职过程中,一经失败便一蹶不振。树立正确就业观,不是唱高调,不是一味地讲奉献,正确的就业观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正视就业市场竞争。只有在正确的就业观指导下,大学生才能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及自身的特点,确立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择业方向和目标。正确的就业观能促使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换角色,爱岗敬业,勤奋刻苦,踏实工作。因此,大学生要充分了解就业市场信息,沉着、冷静应对困难,实事求是地衡量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求职路上的障碍。

(五)提高求职技巧

求职技巧是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秘诀。用人单位都寻求具有良好的专业和综合知识的人胜任某一特定岗位,但是,这些为绝大多数求职者所拥有的专业和综合知识,必须通过特殊的技能展示出来,即求职技巧。求职技巧涵盖面广,包括听说及书面沟通技巧、多视角分析问题的技巧、现代化办公设备运用技巧、人际交往技巧、跨文化沟通技巧、组织策划技巧等。一旦了解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具体要求,求职者就需要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组织材料和语言,精心设计自己的简历、求职信和面试,以有效地展示自身的知识背景。求职技巧有助求职者直接、有效地将自己的才能和素质展示给潜在的雇主,它所涉及的能力不仅在择业时需要,也是贯穿整个人生职业生涯的成功关键。要正确评估自己对这种技能掌握的程度和存在的差距,督促自己不断改进,同时逐渐完善自己的求职资料,如简历、求职信和面试问答等,这将大大增加求职的成功机会。

深化综合素质教育是顺应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适应新世纪人才市场竞争的必需,它既是高等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又是需要长期探索、深入实践的过程。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突显竞争优势,必须在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把握主动,取得成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市场压力面前,接受了多年正规教育的大学生们,尚属有较强竞争力的人群,如果加上全面的素质训练、正确的就业观和适当的求职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非不可企及的目标。总之,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对策和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贾永堂.大学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审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美)肯・詹逊.成功职业生涯的自我营销:如何在中国就业市场赢得竞争[M]. 陈颖峥,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4]彭苏勉.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评:体系研究及系统实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5]彭绪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例7

・ 中图分类号:G64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热荩高等院校在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培养,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原则,突出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思想道德培养,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实现。然而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中的德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存在部分问题,导致高等学生德育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一、现阶段高等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现状

1.不完善的建设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据相关统计学调查,在高等学校中有60%的学生不清楚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意义,这充分说明了高等学校没有认真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评价组织的建设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现象,相关步骤以及评价标准存在问题,评价相关操作监督力度不足。特别在对应届毕业生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没有对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出于主观因素对毕业生的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美化处理,导致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德育综合素质无法进行客观的分析,无法有效开展人才选拔。

2.评价主体单一,导致学生自我评价不被重视

大部分高等学校对于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相对比较固定,通常是由学生的教师或者是班级管理者进行评价,这就导致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存在主观性,缺乏比较客观的评价[1]。并且,大部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都是由教师作为主体开展的,没有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使得德育综合素质自我评价形式化,无法成为就业单位选拔人才的依据。

3.评价标准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大部分高等学校在进行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时,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对于此没有统一的认识,并且导致了评价结果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大部分高等学校将学生在思政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成绩作为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没有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对相关规范的遵守情况,也没有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以及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中专业素质以及道德思想方面的评价。“重理论轻实践”容易导致高等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出现偏离,导致学生不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2]。

4.评价结果反馈渠道存在问题,影响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对学生德育水平的总结以及评价者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其通常与学生评奖评优存在一定的关联,导致了学生产生对德育工作产生偏见,甚至弱化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推动学生管理的积极作用,影响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建设的相关意见

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参与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学生德育工作的建设。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需要保持一定的客观性。全面的评价必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德育课程学习成绩、日常纪律的遵守情况、实践活动中的德育综合素质表现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且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不是对某一阶段的评价,而是要贯穿在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涯中。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在进行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思想与专业操作水平进行评价,从而让德育综合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此外,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兼备理论结合实际,对学生实践成绩评价的同时,结合某一次社会实践对其德育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3.明确评价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需要经过评价准备、实施以及汇总这三个流程。在评价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并明确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的意义、目的以及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重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动其能够更加认真完成各方面的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实现德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完善反馈渠道,加强师生交流

建立完善的评价结果反馈渠道,让学生对自身的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解,教师要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指导,在评价结束后,以座谈会或单独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意见反馈,让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任职,并指导学生如何纠正缺点,保持优点。可以通过校报刊载、网站发表等渠道对优秀学生事迹进行宣传,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结束语

只有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才能够充分发挥德育评价工作的引导和激励的作用,重视德育工作开展的结果并注重过程,重视现象的同时将实质掌握,是现代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思想教育、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活动,并将日常行为纳入德育考核中。而学校也要秉持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视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生活,不断创新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提高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接受度,锻炼自身的能力并为德育教育提供机会,同时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德育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能够实现德育工作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突出,实现德育工作内涵的丰富,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例8

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结构从单一化模式向多样化模式演化,这一趋势使高等教育必定要有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实现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多种形式办学,大学人数的剧增,上大学不在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更多承担着理想和现实矛盾的冲突,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更多面临着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这些现实情况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校园恶性事件频出,社会、学校、家庭太多注重学业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也是提高高校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高校普及公共艺术教育能使非专业学生更多的了解人类艺术的遗产,扩展知识领域,丰富生活。它的有效实施,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知识能力的拓展、操作能力的锻炼、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综合素质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有益补充,也是培育良好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健全了人格,培养了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赞扬了美,乐意把美的东西吸收到灵魂深处作为营养,自己的性格也会变得高尚优美。学习民俗文化和国外优秀艺术,增强学生艺术修养和爱国精神,艺术作品自身的强大感染力和渗透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了人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情感等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培养了综合素质的发展。

高校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行为的一种教导,是培养学生内心感情世界的一门艺术,学习、欣赏及解读艺术作品,丰富了知识,净化了灵魂,提升了人格,对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和补充的作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素质塑造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人的精神内涵,符合艺术教育的本质及党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和人际交往关系等能力产生了有利的导向作用,起到了净化和提升综合素质的作用。

公共艺术教育中通过艺术审美,受教育者对艺术的形式,艺术言的学习和领悟,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和训练,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语言的感受、领悟、情感心灵接受洗礼、净化,培养起一种超越现实功利主义的人生态度。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传递给受教育者的是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了开明的性格,完善了人格,树立了责任感,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情感,学生以这种情感去认识、理解、感悟并最终创作艺术,这样的特殊性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塑造了大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课程的结构设置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已成为当今高校衡量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人才必备的条件。公共艺术教育要求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净化学生的灵魂,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学生的心灵在接受美的洗礼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起到健康的教育作用。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过程中,心理素质教育业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各高校的教育现状和教育现实来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还远远没有达到“高等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水平、层次、内容、管理、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有待于完善和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美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从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到现在全国全面实施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独立,而是以一种教辅的形式存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解决,以达到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例9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之一。综合素质评价要确保评价的诚信度、评价的公平公正、评价的等值等,首先要从教师思想根源抓起。教师功在平时,平时要留意观察并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优点、发展状况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以学生为主体,保证评价记录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凭借主观印象或感情用事。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态度,受教师职业道德的约束,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直接体现。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强调“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评价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的评价态度就是“认真负责”。具体讲:教师在工作上要认真落实评价规范,决不能敷衍了事,在行动上,也要科学规范。在学生面前,教师没有个人行为,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监视之中,应随时注意保持以学生为主体,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学生客观参与评价,确保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生本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归根到底还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要想成为社会的人才、国家的栋梁,就不能仅以分数来衡量自己的能力,而应该把更多的眼光放在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评价上。这种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各方开放式的评价平台。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所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面交流,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发挥出各自主观能动性是教师评价改革的关键。为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观念,优化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真正主体性。

学生参与评价的内容应比较丰富、形式也更应灵活,比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特长制作等。教师可以独立或者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此评价活动。在学生参与评价的活动中,描述性语言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素质,有利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另外,学生参与互相评价有利于群众监督,反映出评价客观、公平的原则。

三、学校加强对“教师监管学生时的连贯性评价”的监督力度

学校对教师监管学生的连贯性监督,使得评价的内容总体比较具体、客观、科学,基本能检验出学生一个阶段全面的发展状况,但也有一些评价内容值得商榷,例如,“维护社会公德”对学生来说未免脱离实际;“独立思考”、“想象力丰富”、“敢于质疑”等主观性很强的评价和“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也难免流于空泛,且具体评价起来可操作性不强。学校对教师监管学生时的连贯性评价进行监督,同时应注意以上问题,另外,发现教师的违规操作、不公平评价,要保证有一套严密的惩罚制度,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综合素质评价的“度”及监管制度的“严谨”。

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奖惩制度,不仅有利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而且有助于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教师在评价中有违法行为的,根据违法的性质和情节的不同,分别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这对于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的提高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害及损害后寻求合理合法的救济途径和方式,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和保证。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例10

【中图分类号】G640

前言: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不断扩招,中职学校要想招到足够的学生,不得不采取抢生源的方式招生,中职学生的素质受到很大影响,然而中职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等技能型人才,因此,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一、通过开展特色教育,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学校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情感教育、点化教育及行为教育等方法,既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又可以保持师生间关系和谐。

1、加强情感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情感教育在中职学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教师用真心、诚心、爱心来关心学生、呵护学生,非常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只有通过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才能以情感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只有好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通过点化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或一个手势,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都是非常大的,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每个学生的日常表现。一旦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可能通过点化教育的方法,及时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如遇到特殊情况无法当众解决时,需要过后单独与学生沟通,通过细致耐心的讲解,让学生从心理接受,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开展好行为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通过开展行为教育,言传身教的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方面学会自我管理。首先中职学校的教师要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要做到为人师表、以德治教,通过自身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学生,结合每名学生的自身实际对其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细致观察,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让学生的自身素质在细微之处得到提高。

二、加强班主任的教育与引导,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是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良好的素质教育可以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人生观及世界观。班主任的职责是在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技能素质几个方面,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

中职学校班主任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采取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教育同时进行的措施,通过主题班会、召开家长会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1、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开设主题班会时,班主任老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思想道德教育计划,通过讲述人物典型事迹感染学生,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轮流讲述先进事迹,好人好事,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通过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班主任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家庭素质教育工作的优势,把思想品德教育带进学生家里,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共同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例如,当中职学生在生活上或学习上出现异常时,班主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出现异常的原因,与学生家长协同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和社会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

中职学校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传播校园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扬创新精神,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中职学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管理工作,如班级管理、社团管理、校学生会工作等,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演讲比赛,联欢会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知识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定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班级管理交流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与社会志愿工作,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社会志愿工作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学生懂得付出与奉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中职学校要以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为宗旨,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敬老帮困、环境保护、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者活动,使学生学会奉献,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总之,中职学校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创新素质教育手段来实现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表明,通过开展情感教育、点化教育,个性教育等教育方法,同时加强班主任的教育与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和社会工作,可以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阳意峰;浅谈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10期

[2]刘存绪;邱兴四川省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调查报告;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