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社会责任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2 10:16:43

社会责任重要性

社会责任重要性例1

社会责任竞争力成就中小企业高成长

成长企业中,美国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Market)就是成功的代表。全食超市成立于1980年,专门零售天然、有机食品,凭借健康环保的食品品质差异化战略和高售价策略,在巨头林立的零售业中走出新路,2010年末名列财富500强第284位,公司自1991年纳斯达克上市起算,以27%的营业额复合增长率高速成长,而同期沃尔玛的复合增长率仅为5.7%。多年以来,全食超市逐步将社会责任理念注入到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真正成为公司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全食超市树立起了高质量的商品形象——全食的商品就是天然和有机食品,是安全和营养的保证。公司对于商品的选择和标识,都显而易见地体现出对于天然和有机食品的推崇。全食超市的天然食品经过最低限度加工、几乎不使用人工化学添加剂;有机农作物里,不能包括基因改造农产品,不使用长效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对于有机牲畜,给予其健康发育的条件和人道待遇,以有机饲料喂养,给予充足的阳光和户外空间,不使用抗生素和生长激素;对于食品加工过程,尽可能保持营养的完整性,防止辐射、基因修改和添加人工防腐剂。

其次,全食超市于2010年开始试点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超市为顾客提供健康咨询和饮食建议,这种附加服务有望提升健康食品超市的品牌形象和客户黏性。

第三,全食超市从2010年起在野生海鲜的销售中给予明确的生态影响评级,绿色级别表示这类海鲜供应充足并且不会破坏生态环境,黄色和红色级别的海鲜捕捞对生态的影响加重。对于节能减排,全食超市的表现也广受称赞,积极采购风电能源,并且在多个超市楼顶铺设太阳能发电设备。

再者,公司为了对上游供应商给予资金扶持,于2005年启动了全食小额贷款基金会(Whole PlanetFoundation),这个非盈利组织为发展中国家处于贫困阶段的农民提供机会勤劳致富,运营资金来源于公司的销售额和顾客的捐赠,迄今为止为20余个国家的近10万人提供超过1200万美元的贷款。

我们看到,全食超市的天然有机商品属性,是一种独特的、差异化的竞争路线,很难被同业完全复制。围绕着这一属性,全食超市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对消费者、供应链、环境等各方面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从而在美、英、加等地快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开店数量迅速增长,单店毛利稳定在高位。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不是讲故事,不是作秀,而是成为全食超市的优质品牌形象、持续的竞争优势和重要的轻资产,最终成就了二十年高增长。

“大象”公司的社会责任战略转型更具影响力

社会责任战略对于大企业而言,可能意味着业务的深刻转型和对整个社会的推动,影响力和贡献度更大。通用电气(GE)的成功经验也许值得借鉴。

通用电气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跨国公司,在130多年的发展史上,公司经历过多次成功转型,其科技创新和研发实力出色,公司的管理能力也广受推崇。作为一个庞大的综合体,其业务涵盖了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水处理和安全技术,到医疗成像、金融、媒体和工业产品等等。管理奇才杰克韦尔奇卸任之后,GE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2005年以来,公司投入巨资推动“绿色创想”(Ecomagination)和“健康创想”(healthymagination)战略,重点解决目前人类最关注的三大难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现在,GE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贡献,成为大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其品牌形象较以往更加令人尊敬。

“绿色创想”从全球环境治理的迫切性出发,围绕客户在环保方面的巨大需求,以提高能效为主要目标,将盈利与节约能源相结合,为全球企业提供盈利性环保解决方案。时至今日,“绿色创想”成为通用电气具有标志性的品牌内涵之一,成为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来源,也成为推动全球企业变绿的重要推手,其在经济和社会意义上所取得成功远远超出预期。

经过数年的培育,绿色创想产品种类从2005年的17种增加到2009年的90种,并且已经渗透到GE的各个主营业务模块:

上表根据《GE公司2008年绿色创想年度报告》整理

从财务绩效方面看,绿色创想产品对GE的贡献越来越大。2005年至2009年,GE的年销售额从1363亿美元增长到1568亿美元,年均增长不过3%;而其中,具有环保优势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给GE带来的收入从50亿增长到180亿美元,增速超过30%。如果把绿色创想的业务分拆出来,就可以再造一个排在财富500强第130名的公司。根据GE设定的“绿色创想”2015年阶段性目标以及未来五年的追加100亿美元的投入力度,绿色创想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速将两倍于总体收入增长,可以说GE未来的增长动力主要就是来自于绿色产业了。

受到“绿色创想”成功的鼓舞,GE又在2009年推出了“健康创想”计划,投入巨资加强医疗技术研究,目的是为民众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全球经济发展至今,环境、能源、医疗成本等社会问题已日益突出,GE正是看准了这一商机,以其已有的与民生有关的业务优势为基础,加上“绿色创想”和“健康创想”两条清晰地主线,将自身的经营重点与各国政府的想法、环境和社会矛盾的解决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了一个大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对于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对于地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社会责任也是一种企业的竞争优势

社会责任重要性例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099-02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于自我之外的他者和社会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包涵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职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和环境责任感等。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21世纪的中国是以当代大学生为主导的,所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特别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在当代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世界各国都颇为重视,显而易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可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否能够完成千秋伟业和民族的复兴关键在于青年一代人才的较量,关键在于是否可以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其必须对集体、国家和民族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为祖国奉献和牺牲的精神。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意识形态长期并存并持续较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颠覆和破坏逐步演变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渗透,这更具有隐蔽性和破坏性。面对这种新的形式和格局,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一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武装自己,不断加强实践和锻炼,肩负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重大历史责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合理运用这些特点,是大学生接受有效的社会正面教育的引导,对社会的良影响有免疫力和判别能力,从而有助于其正确的价值体系的建立。所以,大学生群体如果没有了社会责任感,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没有了希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关系着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成败。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包括大学生对他人、社会群体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只有具备这些责任感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自愿成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去西部支教、创业等支援西部建设,不畏艰苦和偏远,把青春奉献给祖国的西部;在城市日益繁华的今日,大学生主动放弃城市现代化的生活,到农村到基层把所学的文化知识用到需要的地方,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我们应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人与人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示范作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自身的优势,他们掌握着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在创造和传承人类文明,所以他们不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也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大学生接受了多年的基础教育,具有良好的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基础。所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优势主要通过其示范作用来体现。高等教育是科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交融荟萃之地,是社会责任感建设的理想示范区,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遵循的基本准则、学习榜样和行为的楷模。大学生通过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和志愿者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展示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良好形象,为和谐社会提供榜样。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参与促进作用。市场经济有其与生俱来的缺陷,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主体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缺少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只顾自身利益,那么他人的利益就会受到侵害,这种追求金钱和物质的恶性循环势必会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而和谐社会更是空谈。在金钱万能拜金主义的驱使下,社会道德遭到巨大的考验,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人对社会的不满和人对自然的伤害,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将来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时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发展,也要关注他人的利益,互惠共赢,共同发展,做到人与人和谐共处,相互信任。个人的良性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无限生机,从而可以更好地回报社会,实现人为社会做贡献、社会为人服务的良性循环。二者的和谐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水到渠成。所以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青年一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要努力做到回报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真正做到人与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长远的影响作用。当代的大学生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构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如果当代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将更加融洽;如果当代大学生能够把回报社会、贡献社会作为其追求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那么人与社会的关系将更加和谐;如果当代大学生能够从自身做起,承担起自身对环境的责任,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人与自然将会和谐发展。所以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研究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下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已捉襟见肘,仅仅从一个角度来实现教育是不够的,在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我们应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实践中寻求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更有效的对策。

1.从学校教育的整体性来看,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根据当今社会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特点出发,把集体观念融入到教育中去。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集体生活中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体现,应多安排学校的集体活动,多与同学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以及和人沟通的能力。要针对大学生所处的心理年龄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实施,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上,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胜心,对于来自他人的劝诫有抵触情绪。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以对话为主,说教为辅,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懂得运用已形成的正确价值导向和事物本身相结合,学会去分析、去判断,自己去说服自己,去解决探索新问题、新知识。学校教育也要打破老师高高在上的教育模式,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适当地引导,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素质。

2.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看,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下,产生具有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和监督意识的公民,并让公民在生活中争取自由捍卫自己的权利。作为21世纪新公民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也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大学生具有社会主人翁精神,做社会的好公民,运用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去改造社会、贡献社会。权利意识增加的同时,社会责任感也逐步增强,由于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局限性,所以国家要花大力气净化社会环境,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法制体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脚踏实地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价值。

3.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一种意识形态,其形成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所以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有所改变。当代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应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例如,勤工俭学、社团活动、义务劳动、西部支教和志愿者服务等可以使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锻炼大学生自主的生存和生活能力,真正了解国家需要哪些人才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杜凯.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6)

2.戴树根.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J].求索,2003(3)

3.马恒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责任感[J].吉林教育学报,2002(2)

社会责任重要性例3

中图分类号:GG416文献标识码:A

The Importance of Enhancing Young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YAN Tao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for young students to based on society and Career success in the future. Only having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others, social and national can youth to constantly ascension realize their life valu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social responsibility played to youth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the fate of our country, then summary some effective waysin the new period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

Key wordsyoung students;social responsibility;importance

青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希望所在,梁启超先生曾饱含激情的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加强青年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为此,教育者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把社会责任感教育放在首位,不仅要教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本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白在享受各种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履行相应的义务。

1 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对于青年学生思想观念、能力发展、政治修养等方面的完善都有促进作用

(1)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有助于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使“愤青”变为“热青”。愤青是愤怒青年的简称,专指那些以网络为据点,把自己对社会、国家的不满表露无遗,但又不从自身出发的城市知识青年。对社会仇恨是愤青的一种普遍心理,社会各种不良现象被他们夸大,他们高扬“民族主义”的旗帜,反日是他们的口号。而热青是则是热血青年的简称,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代,热青都给人一种奋发向上、充满激情的感觉。热青们的血液是沸腾的,因此他们常常抑制不住的为社会、国家、人民做贡献,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雷锋是他们中间的典型。热青们是国家前进的支柱,承担了建设国家的重任。

尽管愤青和热青只有一字之差,但反映的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当愤青们在网络抱怨的时候,热青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有利于帮助愤青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走出网络,改变只说不做的不良习惯,履行对社会的责任,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热血青年 。

(2)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是青年实现人生价值,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源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有对社会多做贡献,为他人多服务,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青年学生正处于长知识和提高各方面能力,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莫过于将自身的发展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融为一体,时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青年学生只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养成为社会奉献的责任意识,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观念,才能在步出校门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3)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是青年认清国内外各种形式,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的保证。“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新时期加强青年社会责任感教育,有利于青年学生认识到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一定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拥护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只要紧紧围绕在党的领导下,每个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我们就能实现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

2 青年学生能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1)革命战争年代,是一大批有责任的青年站在时代的前沿,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英勇牺牲。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青年学生的愤怒,爆发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 “五四”爱国运动。在总结了中国革命和“五四”以来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后说:“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对青年的这些历史性评价,在不同时期从不同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的印证: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青年学生成了运动潮头的先导,1925年的五卅运动,青少年学生是革命运动的先锋队,昆明学生为了争取民主的“一二一”反内战运动,上海人民争取和平的“六二三”大游行,青年学生也总是站在第一线。正是这群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学生站在时代前列,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英勇斗争,才换取了今天我们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

(2)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的发展仍离不开青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们又以饱满的建国热情,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对此肯定地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这样”。邓小平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满怀希望的说道:“中国青年不但一定能够亲眼看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成,而且还要把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向共产主义社会。多少年来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伟大理想,将要在你们年轻一代的手里成为光辉的现实。”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他又指出:“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1998年5月,在参加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的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会时强调指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

(3)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创新的社会建设理论,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自1921年建党以来对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与再总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而青年学生作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当把握时代脉搏和新时期主流价值观,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道德修养,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3 新时期加强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几种有效方式

进入21世纪初期,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对外开放更加全面,各种思想不断交织,相互冲击,给主流价值的传播,特别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时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1)发扬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让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他人先进事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固有品质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见贤思齐”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榜样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新时期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要加大先进榜样的激励作用,注意提高榜样教育的针对性,那些在道德、创业、生活、政治、甚至在平凡岗位上做出成绩的人都可以成为榜样。另一方面,在榜样的宣传教育中,要选择那些贴近生活,易于学习的榜样,让榜样生活在现实生活而不是远离社会,具有可学性,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信。

(2)加强社会实践,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养成社会责任感。“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将是一事无成”,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社会、认识不足、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式。社会实践有很多种,当前青年学生参加实践的主要形式有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调研调查以及勤工助学活动。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例,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志愿者们在奉献社会的同时既提高了自己的的能力,又增强了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加深了与百姓的联系,自觉产生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年在感动中培养责任意识。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灵魂所在爱国主义对于一个国家。 爱国主义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生动的事例感动他们,让他们懂得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经受住自然、历史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一直保持着伟大民族的生机和活力,就是因为中国人民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明确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虞花荣,奉仰聪.论邓小平对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5).

[2]邹霞.新时期榜样教育的审视与重建[J].教学与管理,2010(12).

社会责任重要性例4

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市场的自我调控作用,通过市场自我功能的发挥达到很好的协调性,促使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国家引导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其对于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市场发展出现问题时候予以纠正,国家的引导让市场的经济发展日渐完善。也正是因为此,国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注意,尤其在因为国家对社会经济介入过程中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探究其相应的解决措施,构建相应的法律责任体系应当日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1经济法律责任的社会性特征

法律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调节性,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进行经济调节的法律更是如此。其虽然是对经济内容进行调整,但是因为其规范的局限性,仅能对部分经济行为予以管控,其仅能针对纳入其视野范围内的内容进行调整配置,对于很多视野范围外的内容就无法进行调整和规范。这就决定了经济法律责任只能是针对法律部门进行责任体系的构建。经济法律责任也就成为违法经济行为所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总称。通过法律特征能够让经济法律责任与其他责任进行更好区分。经济法律责任具有权利本位性,这让其与行政责任能够很好地区分开来。行政责任更加注重国家本位性,其所主要考虑的是行为是否侵犯了国家利益,这就让经济法律责任的社会性得以更好体现。依照当前社会法制理念的深入,社会公共性已经日渐成为法律所关注的内容,也是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经济法律责任的社会性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其依托于社会的需求和利益的维护,这就要求经济法律责任具有公众性,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具有公平性,能够让责任的划分更加明晰;具有全局性,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2完善经济法律责任的建议

2.1完善经济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为了能够更好地完善经济法律责任,首先需要的便是对其构成要件的完善。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经济法律责任主体,也就是其责任主体应当是具体的承受着,其与经济具有重要的关系和利益的连接,接受经济关系的调整,其主体不仅局限于自然人,同时也逐渐向着集体、团体等责任主体转变。而且,如果责任人为团体责任人或者集体责任人,其法人不仅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还需要承担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相关责任。其次,经济法律责任要注重做好公平责任的划分,尤其对于“过错责任”的认定要明确,通过过错责任来认定主体的主观方面,从而强化经济受害人的救济和对经济侵权人的赔偿。第三,对于经济主体的违法行为来说,其不仅需要承担因为过错而承担的经济法律责任,同时也需要针对其因为无因管理给受害人所造成的损害而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包括因此而产生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如果没有具体的损害结果,责任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和赔偿责任。第四,经济法律责任同样注重因果关系的构成。但是,对于经济法律责任来说,其一方面需要承担因具有因果关系而造成的损害结果,另一方面还要赔偿虽不具有因果关系,但是因为行政责任或者其他责任所需要给付的受损害人的赔偿责任。

2.2增强经济法律责任的惩戒性赔偿。经济法律责任绝非简单的责任的承担,其内涵中还包括一定的惩戒性质。而这个惩戒性质则成为经济法律责任的重要支撑内容。对其予以完善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将彰显私权属性、用于弥补损失的经济责任补偿机制有机的结合体现公权属性、用于警戒违法行为的经济责任惩戒机制,由此可以凸显经济法律责任的社会性质,能够让其对其自身的社会属性予以重新配置和优化。尤其在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基础上,更加需要对其中的“退一赔三”规则予以深入应用,其限制应当予以扩大,及保障消费者自身权益,也促使相关企业、主体更好地履行自己责任。其次,经济法律责任重的惩戒范围还要进一步扩大,其需要通过规制的经济法律行为更好地平衡消费者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利益,更加需要通过范围的拓展达到对企事业单位更好的要求和规范。第三,为了更好地规避可能存在的民事问题,防止民事赔偿机制的局限性,还需要就赔偿的细则予以规范,对赔偿的数额予以范畴内的限定,从细节着手做好责任的完善。其中在进行商品本身价值考虑的基础上,还需要就消费者因为受到损害所支出的时间、精力等其他成本计算在内,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2.3强化经济法律责任多重机制间的配合。经济法律责任因为具有的社会性,让其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其与很多其他责任和承担形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其予以考虑的时候要从其公法责任、司法责任、综合性等等方面予以多角度考虑。并且,从一定角度上来说,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甚至是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重合,充分表现了责任承担的综合性。比如,在企业所产产品侵犯了受害人权益时候,其针对当事人所需要承担的是民事责任,同时如果其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不达标,还需要同时承担行政责任。如果法人从事不法行为造成该结果的产生则还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不同的角度可以让我们了解其所违反的一种或者多种法定义务。因此,在进行相关法律机制构建过程中就需要做好多重化的机制设计,尤其在制裁方式上,其涉及到财产、人身等等方面,如何均衡其责任承担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也同样需要规定在相关的法律制度范围内,对于其责任设置予以明确规定,保证其范围的拓展性和延展性,做好不同责任主体之间的衔接、配合和协调,真正做到责任的无缝连接。

经济法律责任的社会性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主题。相关人员还要对其意义予以正确认识,通过其责任的完善,明确和机制构建,达到更好地应用效果,让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社会稳定性方面产生巨大价值。通过经济法律责任社会性的认知,让法律责任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法律责任的重要性,为构建新时期法治国家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卫学莉,李丽静,杨帆.从监管到治理:企业食品安全社会责任法律促进机制的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6(30):257.

[2]伍琳.论经济法的社会性特征[J].企业导报,2015(22):75-76+90.

[3]顾非.浅谈经济法律责任社会性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10):344.

社会责任重要性例5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财富分配不公、歧视或虐待员工等一系列问题,也恶化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评价一个企业不能仅限于其财务状况的好坏及经营成果的大小,还要看它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及相关机构相继出台政策,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披露社会责任履行的信息状况。而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声誉和形象,引入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逐渐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潮流,其发展呈“井喷”态势,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逐渐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当中。但是,不乏一些投机分子实行“面子”工程,欺骗夸大宣传,杜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此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和实施的必要性

会计和审计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会计的核算需要审计来监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一门新兴的分支,对企业经济活动给外部造成的社会成本加以计量和披露,而社会责任审计则是对会计产生的信息,遵循一系列的准则和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再确认,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需求推动了社会责任审计的进步,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则是社会责任审计发展的根本原因。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国审计学界于80年代中后期将“社会责任审计”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并进行了各种研究。陈金池(2005)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工具,它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后果,提出审和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督促各方面的工作,保护各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阳秋林和李东生(2006)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专门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社团和社会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审计,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前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后者依据委托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可以从经济学中外部性的角度论证。英国经济学家皮古首次提出了“外部效应”的理论,即某一生产者(消费者)的行动直接影响到另一生产者(消费者)的成本(效用)。他认为,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的同时对他人造成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经济体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免费受益,相反,负外部性是经济体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害而不会承担社会成本,无论是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都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比如,富士康为了增加产量和缩减人工成本,制定严苛的业绩考核制度,给员工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最终有了“十九跳”的骇人新闻。这些企业在为自己创造财富时,往往会造成其他人的损失,产生外部成本,由企业之外的公众或者政府来买单,这显然很不合理。因此,要尽量使外部性内在化,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纳入日常成本核算体系中,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是,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会逃避责任,这就要求社会责任审计应运而生,通过规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具体标准和奖惩制度,监督和审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将强加给社会的外部成本转化成由自己承担。例如,国家规定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低标准,这样既鼓励企业采取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又保护了员工基本的生活权利,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指标

对社会责任进行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因为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情况不同可以参照的标准不同,企业社会责任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规范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可归纳如下:

1.企业对自身经济成果的评价

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否认企业经济利益目标的重要性,任何企业不获得利润就无法正常经营下去,更无法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应该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增加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从平等投票权和了解信息的权利等方面进行评价;增加对企业职工的社会责任,从薪水报酬、福利待遇、五险一金、工作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增加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从产品质量性能、售后服务、广告的真实程度及顾客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企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企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生态环境等。审计内容包括产品绿色程度、资源利用率、排污量、污染治理情况等方面,选择具体的定性、定量指标,衡量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并在财务上反映出企业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支出及成效。

3.企业对政府、社会公众影响的评价

审计的内容包括为是否合法纳税,为发展公共事业、市政建设、文化教育事业提供财务支持和捐赠;扩大社会就业机会,为失业者、妇女、残疾人提供的财务救助。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稳定、社会和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现状和建议

1.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借助于法律手段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最有效的约束方式,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法律法规,虽然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二十多部法律,但不成系统,难以用于实际指导社会责任审计。

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审计的立法工作,完善社会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可循,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我们可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针对特定的问题和方面制定特定的法规,规范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方式,并逐步连成体系。除此之外,社会责任审计成功与否,更重要的在于执法的正确性与执法的力度。由于全面推行社会责任审计成本巨大,基于委托理论,企业个体无法承担这“额外的负担”,可以采取以政府审计为主,民间审计为辅的监管模式,选取部分国有企业试点,汲取总结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2.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标准不健全

由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需求越来越高,对信息的规范性和公正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我国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和审验标准尚未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和审计的实际操作无据可依,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无法可靠地计量和综合地比较判断。法规规定,社会责任审计只对企业的将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目标、参与程度及是否符合计划进行监督,但对企业社会责任是否承担以及承担多少则完全由企业自己决定,审计机关没有权力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承担,只能通过社会公众的购买力影响供需关系,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有效性和公正性。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近600多份,尽管我国企业逐步披露了一些相关责任会计信息,但报告还十分不规范和不完整,社会责任审计还无法进行,只停留在舆论监督的层面上。因此,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明确细化审计的标准,依靠政府审计的先进性和强制性,调整产业政策来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和声誉。

就全球来看,我国制定的社会责任认证标准与国际准则不统一,不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制定标准可采取“求同存异”的策略,对于国际普遍认可的SA8000社会责任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修订。

3.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环境审计的冲突和重复性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虽然与一般审计处理问题的重点不一样,但是都是属于审计的范畴,在研究理论和审计程序上有一定的共性,可以相互借鉴。目前,我国将财务报表和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独立核算和审计,鉴于社会责任审计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还要支付额外的成本,企业往往选择避重就轻,支付一小笔钱来掩饰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过程,这样不仅造成了重复审计和资源的浪费,而且降低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就目前情况而言,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环境审计的耦合和分离。从长远来看,考虑到政府审计资源有限,企业将是承担社会责任审计的主力军,社会责任审计终将成为企业审计的一部分。因此,尽快将社会责任审计纳入到一般审计体系或企业自我评价绩效机制中,在现有的审计规则中增加一些新的规定,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审计,还可以节省一笔单独审计的成本。当然这依托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与常规会计核算的融合程度,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刻不容缓。

4.审计人员职业水平和素质不合格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指标评价、审计方法、责任界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财务审计方法和技术,还要求他们具有相关的社会责任标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然而对于所有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来说,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不足,为审计过程中的职业判断和职业怀疑带来巨大的挑战,增加了审计风险。

因此,在制定社会责任审计规范标准时,也要加强从业资格的考核力度,增加对审计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审计的独立性,降低审计风险。

5.企业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虽然现在企业社会意识有所提高,但尚未形成一种习惯和社会风尚,部分企业管理层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目标中,或者虽然表明目标但缺乏实际行动。因此,在我国大多数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中,增强企业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管理层业绩考核体系中,属于企业内部管理范畴,法律只能规定,却无法强制实行,但是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纳入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之中,这样政府和社会公众可监督其执行状况。

参考文献:

[1]李雪平著.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

[2]吴丹红.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实践和理论根源探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6.

[3]孙榕.我国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2007.

社会责任重要性例6

作者简介:张国民(1984-),男,天津人,奉化市供电局客服中心,助理工程师;杨建立(1989-),男,浙江奉化人,奉化市供电局客服中心,助理工程师。(浙江 宁波 315500)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99-02

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而言日益重要,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修课。[1]同志曾在APEC会议上提到:“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责任观念,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完善经营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排名》中显示,中国的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三家企业进入了100强,依次位列55、84、87位。与2007年的排名相比,国家电网上升了14位。为了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国家电网还专门设置了社会责任部门。此外,电力企业还在积极探索建立社会责任评估体系。

一、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指标内容

1.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特征

(1)基础性特征。在国民经济中,电力属于支柱产业,具有基础性的特点。电力企业能否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决定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说这种基础性也体现为国计民生的基础性。社会的用电量不断增长以及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提高,促使电力企业必须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加快电力设备的升级,同时还要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以保证电能的安全可靠使用。

(2)环境特征。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较多,首先是人口压力大,自然环境脆弱;其次是我国还处于粗放型经济,环境监管面临着诸多考验。电力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发电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会有废水、废渣、废气的产生,其环境特征尤为突出。另外,我国正在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电力企业也在努力做到用最少的资源产出最大化的电能,同时保证排放不超过国家标准。

(3)自然垄断特性。电力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是提供单一物品或服务的行业,如果此行业有几个企业进行竞争,则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重复浪费或者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因此形成一家公司或极少数企业的概率很高,这种行业被称之为自然垄断,这是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自然垄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固定投资很大,而边际成本很小,即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4)公益性特征。电力行业的基础性特征、环境特征以及垄断性特征,决定了其具有特殊的公益性特征。电力企业具有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应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职业公益性。电力企业具有环境特征,使得人们对其公益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的自然垄断性要求其履行更多的公益性社会责任,这是自觉公益性。

2.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的问题

(1)节能减排工作艰巨。在我国,电能大部分靠燃煤生产,但在燃煤发电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废气,同时电煤质量下降也影响了发电厂的节能减排。因此,对小火电和自备电厂节能减排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通过市场调节节能减排的手段不多,虽然新能源发电技术日趋成熟,但实践应用效果不佳,主要是成本过高。

(2)电力产能不足。全国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电力产能持续上升,电网建设投资稳定增加。但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高负荷用电地区,高峰用电时电力仍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3)电价整体不高,弱势群体用电困难。近年来,销售电价开始征收政府性基金和附加费用,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全国电价平均水平开始慢慢上涨。虽然国家对弱势群体(如福利院、偏远农村)的用电进行了照顾,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市场的因素使得一些电力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3.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内容

(1)责任管理。责任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责任治理;责任推进;责任监督;守法合规。责任治理需要提升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规划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以达到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的目的。责任推进主要是在促进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如组织企业员工进行社会责任培训、推动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责任监督指标是从企业利益相关方获得反馈,来考察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和绩效情况,并向社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守法合规包括遵守国家制定的行业规范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由于电力企业的危险性,其在这方面管控较严,因此可以给满分。

(2)市场责任。企业是市场的核心基础,必须充分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同时企业又有义务履行市场责任,以保证相关市场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达给企业利益相关方。企业市场责任是评价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包括三个方面,即客户责任、合作伙伴责任和经营责任。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和运营的过程中要履行市场责任的三个方面。其中,客户责任是电力企业市场责任的重要部分,包括客户信息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客户反馈等方面。[2]合作伙伴责任涉及责任采购、反不正当竞争以及合同执行等方面。经营责任涉及企业的成长性、收益性、安全性和经营关系管理等方面。

(3)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的主要贡献。包括三大主要评价内容:职能责任、员工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指标。职能责任指标主要考察电力企业响应政府政策、税收贡献、就业贡献等内容。员工责任指标主要考察电力企业对员工成长与发展的规划、员工基本权益和利益的保护、员工信息管理以及职业病预防等方面。[3]安全生产责任指标主要考察企业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由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责任的重要评价内容。

(4)环境责任。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节能减排以及环保管理两个方面。环保管理指标包括环保制度建设、环境认证、环保投入、绿色采购、环境公益等内容,其中环保公益作为电力企业进行环保管理的内容被纳入环保管理指标。节能减排指标考察企业的节能管理、节能技术、绩效表现、可再生能源应用、循环利用、降低三废排放、三废综合利用以及减少温室气体等情况,同时国家不断出台鼓励清洁能源的政策,电力企业的绿色采购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评价内容。

(5)其他情况。一是综合分析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获奖情况;二是掌握对电力企业报道的负面信息;三是考察电力企业社会责任创新管理。

二、电力企业社会评估体系

1.评估体系理论基础

三重底线观和利益相关方理论是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的主要理论基础。其中,利益相关方理论是研究与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理论基础,利益相关方是指某些特定的团体或个人,其能够影响企业快速发展或受企业发展影响。[4]在三重底线理论的观点中,企业不能把利润当做唯一的目标,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要对环境以及社会负责,企业行为要满足经济、环境与社会三条底线。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客户、员工、供应商、社区等,则企业社会责任是对这些利益相关方以及环境的责任。

根据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特征,利用三重底线观和利益相关方理论构建了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理论模型(见图1)。从图1可看出理论模型是一个稳定的闭环三角结构,其中责任管理处在核心位置,市场责任是基础,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分布在两翼。

2.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结构

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可分为3个层次(见图2)。第一层次包括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第一层的责任管理下面又有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责任治理、责任推进、责任监督以及守法合规;市场责任下面包括经营责任、客户责任、伙伴责任3个二级指标;社会责任由职能责任、员工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构成;环境责任下面包括2个二级指标,即环境管理和节能减排。图2只列出了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指标内容,第三层次是由12个二级指标分解的40多个三级指标组成。

3.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评分步骤

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分析评估体系中各项一级责任指标内容,得出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四大版块的相对重要性,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指标的不同权重。

(2)对二级指标的实质性进行分析,并为各级具体责任指标赋权。

(3)调查分析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状况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情况,以此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下的每一个指标进行评分,各级指标得分之和就是一级指标的得分。

(4)根据第2步和第3步得出的一级责任版块评分和权重,采用公式(1)计算出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指数的基本得分。

(1)

式中,Aj为电力企业一级责任版块的评分,Wj为该项责任版块的权重。

(5)根据电力企业的其他情况得出调整项的评分。

(6)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指数最终得分为基本得分加上调整项得分。

三、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加速转型,整个社会对电力企业的道德标准和社会形象的要求不断提升,对电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对电力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中的表现进行评估不仅是对电力企业的一种监督,帮助电力企业了解自己,发现不足,还可作为电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使消费者及时了解电力企业的表现,同时也会激励电力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盛斌,李秉勤,胡博.公司社会责任、跨国企业与东道国政府的作用[J].南开学报,2009,(5):115-125.

社会责任重要性例7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很多企业不明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许多企业不愿意履行社会责任,更有甚者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不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二)立法关联度低,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国家已在《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中对企业社会责任作了相关规定,但是这种分散立法的方式使得各法律关于社会责任的规定关联度低,还出现立法重复、空白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发展。另外,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中宣示性、原则性规定过多、对违责任的企业缺乏有效监督和合理处罚,使得这些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足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有限。披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披露的内容不全。目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披露社会贡献和员工福利的信息较多,但这些信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为各利益相关者服务。其次,披露的形式单一。会计基础型主要是在会计报表内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但不单列社会责任项目。而非会计基础型文字叙述较多,比较性数字信息太少,满足不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最后,披露的可比性差。信息披露的方法简单,定性结论多,定量分析少,前后对比较少,导致信息的可比性不强。

三、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

1984年,弗里曼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国家、社区、媒体、环境等。随着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及一些损害利益相关者事件的发生,股东至上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声讨。企业的很多经营决策都需要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研究表明,当企业满足预期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时,股东的经济效益会得到提高,同时企业的整体价值也会得到提升。

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这意味着企业若履行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便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企业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息息相关。例如,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金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否则员工没有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影响企业的盈利。企业还要承担必要的社会公益责任,因为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消费者也更愿意与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打交道。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提升企业的价值是刻不容缓的。这就需要满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也就意味着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往往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企业而言,管理者的作用不容忽视。对管理者而言,要重视自身正确思想理念的树立,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管理要了解社会责任的战略价值,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文化。

(二)加强社会责任的立法

针对我国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特点,完善我国相关立法制度。第一,建立起以《公司法》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再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部门法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第二,应对违责任的企业予以处罚,以此来约束企业,促使其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三)开展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选活动

从2001年起,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观察报》社发起了“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活动,提出最受尊敬这个概念,倡导企业关注利益目标之外的事,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弱势群体等,希望借此帮助社会营造一个企业重社会责任、重诚信的氛围,为营造有信誉、讲责任、重道德的商业社会做一些事。同时帮助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树立卓越的社会形象,赢得更多的尊敬。所以社会各界可以通过举办类似的评选活动让企业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的重要性,激励并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四)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

第一,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披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改善生态环境、社会福利、商业道德、人力资源,企业收益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相关部门应规范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形式,要求企业加强在会计基础上披露社会责任成本信息,防止信息失真。第三,上市公司自身应不断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加大货币性信息披露。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五)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

第一,通过以新闻媒体、消费者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多渠道监督方式督促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第二,建立社会责任诉讼制度,对违责任的行为提出诉讼,促使整个社会形成积极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氛围。

参考文献:

社会责任重要性例8

总结和回顾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5类一级评价指标,19类二级指标,66个三级指标的。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员工权益保护;慈善公益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最早由美国的谢尔顿(Oliver Sheldon)于1924年在其著作《管理的哲学》一书中提出,但时至今日,仍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世界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国际劳工组织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出于自愿承担的某些超出法律要求的义务。欧盟委员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自愿基础上,把对社会及环境的关切整合到其经营运作以及与其利益相关各方的互动过程中。

尽管表述不同,但目前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有一些共同的看法,一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大多高于国家法律的要求;二是认为其性质属于企业的自愿行为;三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各个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此认识也各不相同。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其实就是企业责任,只是它涵盖了企业的各种责任。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佐治亚大学的阿奇・B・卡罗尔。卡罗尔(Archie B. Carroll)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社会希望企业履行的义务,社会除了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还希望其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是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方面。第二种观点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责任的一部分。企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企业的经济责任主要以企业股东的利益为关注对象。是企业传统的和固有的责任。企业的法律责任是法律规定企业应负有的责任,与经济责任实际上是有交叉的。道德责任是企业应当对自然及社会等履行的遵守道德及维护道德的责任。社会责任的内涵必须承认和尊重企业的其它类型的责任。第三种观点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界定。

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化

虽然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如前文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内容并不明确。近些年国际上兴起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的研究和实践,以使企业社会责任更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全球当时有近300个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影响较大的是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该标准由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制定。SA8000颁布后,很快获得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跨过公司的支持。除SA8000之外影响比较大的还有:美国的公平劳工协会(FLA)标准、全球负责任的服饰生产(WRAP)标准、英国的道德贸易行动(ETD)标准、德国的外贸零售商协会(AVE)标准、荷兰的清洁服装运动(CCC)标准等等。这些非政府组织标准一般都成为第三方认证标准,但没有一个标准是公认的权威标准。

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我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和权威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选择是评价和量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必要前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通用性原则。通用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既要反映反映我国企业特殊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普遍客观要求,又要使得评价指标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2.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之间应相对独立,指标之间不能兼容或重复,严格拒绝自相关。

3.可获得性原则。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复杂性、评价视角的多维性、评价标准客观性与主观性并重的实际,要求指标要直观、简单、易于判断,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否则就难以获取。

4.相对完整性原则。相对完整性是指所选指标要能基本涵盖各类不同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的主要方面。

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在总结和回顾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成果,界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调研和实证分析等方法进行筛选和提炼,本文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特点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共分员工权益保护(权重为40%)、利益相关者责任保护(权重为32%)、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权重为12%)、社会公益及慈善活动(权重为8%)和和社会责任管理(权重为8%)五类一级评价指标,十九个二级指标,66个三级指标。

员工权益保护所为比重最大。员工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本,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不仅要让员工在物质上,而且要在精神上得到更大的满足,获取快乐工作的环境,获得教育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条件。员工权益保护评价因素下,分为劳资关系(权重为8%)、劳动报酬(权重为8%)、健康安全(权重为6%)、培训及发展(权重为6%)、社会保障(权重为6%)和民主管理(权重为6%)六个二级指标。其中,劳资关系评价因素包括全员签订劳动合同(权重为2%)、无使用童工现象(权重为2%)、招聘、任免和解雇过程中无歧视现象(权重为2%)和无强迫用工现象(权重为2%)四个三级指标。劳动报酬评价因素包括是否执行政府最低工资标准(权重为2%)、能够按时足额发放薪酬(权重为2%)、已经建立起员工薪酬增加制度(权重为2%)和发放加班工资(权重为2%)四个三级指标。健康安全评价因素包括工作设施和条件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权重为2%)、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权重为2%)和提供固定休息场所(权重为2%)三个三级指标。培训及发展评价指标包括建立相应的文件规定培训机制(权重为2%)、能够保证培训经费(权重为2%)、提供岗位培训及建立公平的升迁制度(权重为1%)、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展学历教育培训(权重为1%)四个三级指标。社会保障评价指标包括依法参加各种社会保障体系(权重为2%)、按比例缴纳社会保障费用(权重为2%)、提供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的必要福利(权重为1%)和对员工生活中的困难提供额外帮助(权重为1%)四个三级指标。民主管理指标体系包括依法成立工会(权重为2%)、为工会提供经费支持(权重为2%)、支持工会的各项活动(权重为1%)和有争议调解制度和办法(权重为1%)四个三级指标。

利益相关者责任保护评价因素分为股东(权重为6%)、债权人(权重为4%)、顾客(权重为6%)、供应商(权重为4%)、竞争者(权重为4%)、社区关系(权重为4%)和政府(权重为4%)七个二级指标。其中,股东责任评价因素包括股东享有法律赋予的一切基本权利(权重为2%)、连续三年为股东带来利润(权重为2%)、向股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权重为1%)和对股东合理分配利润(权重为1%)四个三级指标。债权人责任评价因素包括及时足额归还欠款(权重为2%)和按商定的用途使用贷款(权重为2%)两个三级指标。顾客责任评价因素包括为顾客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服务(权重为2%)、产品/服务价格合理(权重为2%)、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权重为1%)和建立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的制度体系(权重为1%)四个三级指标。供应商责任评价因素包括要求供应商具备合法资质(权重为1%)、将社会责任要求纳入采购合同(权重为1%)、促使供应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权重为1%)和制定合理采购价格并按期付款(权重为1%)四个三级指标。竞争者责任评价因素包括依法公平竞争,杜绝价格联盟(权重为2%)和尊重竞争对手,主动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权重为2%)两个三级指标。社区关系责任包括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权重为2%)和为社区提供就业机会(权重为2%)两个三级指标。政府责任评价因素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及政策(权重为1%)、按时主动纳税(权重为1%)、杜绝商业贿赂(权重为1%)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权重为1%)四个三级指标。

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评价因素分为环境保护(权重为8%)和可持续发展(权重为4%)两个二级指标。环境保护人保评价因素包括依法获取原材料,不超标使用有害物质(权重为2%)、生产过程中排放达标(权重为2%)、依法回收处理废旧产品(权重为2%)和没有受到环保部门的处罚(权重为2%)四个三级指标。可持续发展评价因素包括使用可再生原材料与能源(权重为1%)、有追求零排放的规划和措施(权重为1%)、对废旧产品进行综合再利用(权重为1%)和资助或自愿研发对废旧产品处理新技术四个三级指标。

社会公益及慈善活动评价因素分为公益活动(权重为4%)和慈善事业(权重为4%)两个二级指标。公益活动评价因素包括鼓励员工参加志愿者及社会公益活动(权重为2%)和直接赞助公益活动或项目支出(权重为2%)两个三级指标。慈善事业评价因素包括每年有公益及慈善活动经费预算(权重为2%)和公益捐赠的兑现程度(权重为2%)两个三级指标。

社会责任管理评价因素分为社会责任战略管理(权重为4%)和社会责任目标管理(权重为2%)两个二级指标。社会责任战略管理评价因素包括目前公司已经有完善清晰的社会责任理念(权重为1%)、企业发展战略中有社会责任的表述(权重为1%)、有专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的办公室及主管(权重为1%)和编写社会责任报告(权重为1%)。社会责任目标管理评价因素包括员工的发展、健康及安全指标(权重为1%)、产品安全指标(权重为1%)、节能减排指标(权重为1%)和社区参与指标(权重为1%)。

社会责任重要性例9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从消费者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营销领域中发生的危机事件有日益增强的趋势,企业以前的社会责任表现会为其提供免于危机伤害的“保护伞”或减缓危机伤害的“缓冲剂”作用。因此,若能验证危机情境下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正面效应以及其存在条件,无疑会为企业主动实施社会责任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许多学者就企业社会责任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尽管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但得出的结论基本类似,即高水平或积极的社会责任会带来高的购买意愿。如Mohr & Webb(2005)通过设置消费情景,研究了两类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公益事业和环境保护)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会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积极影响;相比于高水平的社会责任行为,低水平社会责任行为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向[1]。实际情况也佐证了理论研究结果,如在2002年进行的一项针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89%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非常重要,并表示会通过转换品牌、拒绝购买企业股票,惩罚那些被认为不负责任的企业(Blumenthal & Bergstrom,2003)[2]。

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也类似,如谢佩洪、周祖城(2009)在研究中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会对消费者的企业认同、企业声誉,以及购买意愿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而且还通过企业声誉、企业认同等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间接影响[3]。本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在危机情境下同样适用,企业发生危机前的社会责任表现会留给消费者或好或坏的印象。由于这些社会责任表现是构成消费者企业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危机发生后,消费者会根据以前信念来决定其后续行为,由上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H1: 在危机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相比于消极社会责任活动,若企业采取积极社会责任活动,会产生较高的购买意愿。

(二)危机严重性感知、社会责任与购买意愿

产品伤害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发现良好的企业声誉可以对处于危机中的企业起到保护作用,即良好的企业声誉能够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水平,减缓消费者购买意向的下降(Siomkos & Kurzbard,1994)[4]。由此可以推测作为企业形象、企业声誉构成部分的企业社会责任,也能对危机中的企业起到保护作用,减缓甚至消除危机对企业的不良影响。

随着顾客对危机严重性感知的不同,顾客的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也会呈现出差异性。当消费者认为危机不严重时可能会原谅企业的过失,而当消费者意识到危机非常严重,甚至超过消费者所接受的心理底线时,无论以前企业表现如何,消费者很有可能无法原谅企业的过失。一些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危机严重性这一变量,如Brown & Beltramini(1989)在对服务产品的研究中发现,即服务失败严重性越大,则顾客抱怨倾向就越大,负面口碑也越强[5]。Hoffman et al.(1995)在实证研究中也有类似发现,即服务失败严重程度与服务补救成功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服务失败程度越严重,则补救成功率就越低[6],由上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H2: 危机严重性感知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相对于低危机严重性感知,消费者的高危机严重性感知会削弱社会责任水平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

(三)社会责任支持、社会责任与购买意愿

消费者自身特征会对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活动的效果产生很大影响,由于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认识差异很大,这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看问题视角不同的原因。一方面,有些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能主动承担其社会责任,而有些消费者则不能;另一方面,对企业应否承担社会责任看法也各异。如Webb & Mohr(1998)在研究中提到一些消费者,对企业将一定营业额捐献给非盈利组织或慈善事业的做法持保留态度[7]。社会责任意识强的消费者,在个人消费过程中会更加关注整个社会的福利、环境保护、社会资源保护等问题,同时对提品的企业在道德方面的问题(如是否违法雇佣童工、工人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等)也会予以关注。

Sen & Bhattacharya(2001)通过实验法证实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评价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企业正面的社会责任信息相比,消费者对企业的评价更易受到负面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关系会受到消费者对社会责任活动支持度的调节作用[8]。Bhattacharya & Sen(2004)认为匹配度和社会责任支持度对消费者反应会产生交互影响,只有当消费者支持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且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有高的匹配度,并且企业产品质量高,而消费者又不会为社会责任活动额外支付溢价时,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才能呈正相关关系[9],由上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H3: 社会责任支持度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高社会责任支持度消费者相对于低社会责任支持度消费者而言,社会责任水平与购买意愿之间关系较强。

H4: 社会责任支持与危机严重性感知二者交互作用,对社会责任水平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作用。

(四)顾客认同、社会责任与购买意愿

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牢固关系部分来源于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正是基于消费者自我概念和社会身份而产生的,它们驱使消费者与特定的组织发展出一种关联性(Bergami & Bagozzi,2000)[10]。以往认同理论主要应用于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关系的研究,但正如Scott & Lane(2000)所指出的,不只是组织成员有寻求认同感的需求,一些不隶属于组织的人员也有对组织产生认同感的需求[11],认同理论也可以被应用到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学者们把消费者感觉到的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或者说消费者感知到的自己特征和企业特征之间的契合程度称为顾客认同(Sen & Bhattacharya,2001)[8]。顾客认同感可能会驱使消费者作出有利于企业的行为,如忠诚、口碑等,即这些消费者反应变量可以视为顾客认同的结果变量。

顾客认同也是消费者社会责任反应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和变量,消费者从对企业社会责任联想的一致性感知中获得了自我定义需求的满足,当消费者认为他对企业的认同感具有持续性、独特性,并且能够提高自己的自尊、彰显自己个性,或者通过购买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产品能提升自己形象时,更有可能与企业取得认同。如Sen & Bhattacharya(2001)认为在企业社会责任对顾客企业评价的正向影响中,顾客认同起到中介作用[8],这种认同感有助于满足消费者自我定义的需求。Bhattacharya & Sen(2003)提出了一个关于“消费者-顾客认同”的概念模型,认为消费者对顾客认同水平越高,越容易对企业产生有利的消费者反应,如高忠诚度、高产品试用率与产品推介,以及好的口碑等[12]。Marin & Ruiz(2007)提出了一个企业认同吸引力模型,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支持会对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契合度产生正面影响,进而对企业认同吸引力产生影响[13]。在Maignan & Ferrell(2004)提出的概念模型中,顾客认同感是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一个重要结果变量,并且顾客认同还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行为变量中起到中介作用[14],由上提出以下假设:

H5: 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顾客认同产生正向影响,相比于消极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会增强消费者的顾客认同感。

H6: 社会责任支持度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与顾客认同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相对于低社会责任支持度而言,高社会责任支持度会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与顾客认同之间的关系。

H7: 顾客认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顾客认同度越高,消费者购买意愿就越高,反之顾客认同度越低,消费者购买意愿就越低。

H8: 顾客认同在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五)危机严重性感知、顾客认同与购买意愿

Bhattacharya & Sen(2003)指出在一定承受范围内,消费者对企业认同水平越高,其对企业负面信息方面的抵御能力就越强[12]。但当超出消费者承受范围时,消费者对顾客认同水平越高,消费者对企业负面信息的反应会越强烈和持久,尤其是当这些负面信息与认同感有关时。

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能为企业带来利益,但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能为企业带来潜在的危险。Bhattacharya & Elsbach(2002)发现当个体认为其个性与组织特性发生冲突时,会导致个体自我概念与组织自我概念相分离,进而产生组织失调[15]。可以推断当危机超出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很有可能与危机发生企业也产生“分离”现象。顾客认同感的这种双刃剑性质还表现在对企业要求不断升级上,Dutton & Dukerich(1991)认为当外部变化威胁到产生认同感的消费者的自我意识时,他们可能会抵制企业,并游说企业与其最初的身份保持一致[16]。通常来说企业为了取得消费者的认同,通过使消费者融入组织,企业会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消费者的影响力。有时候消费者之间的认同感要超过对组织的认同感,这时消费者会联合起来向企业施加压力。总之,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企业拥有更强大的影响力,进而会减少企业的自利。因此,基于同样的道理和逻辑,当企业危机严重性增加,甚至超出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时,社会责任支持度对购买意愿的正面影响也会发生逆转变化,由上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H9: 危机严重性感知对顾客认同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高危机严重性感知消费者相对于低危机严重性感知消费者而言,即使顾客认同感强,社会责任水平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也较弱。

综合以上假设,本研究提出以下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设计

(一)实验设计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采用2(企业社会责任水平)×2(危机严重程度)二因素被试间随机实验设计来收集调研数据。其中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和消极的企业社会责任。所谓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积极主动承担本身义务之外的社会责任行为;消极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所从事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自身身份、地位不相符,低于公众的期望,甚至未履行基本的社会义务。另外,危机严重程度包括危机严重程度高和危机严重程度低。为了鉴别社会责任水平是否真正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设计了控制组,针对控制组的问卷不涉及任何企业社会责任信息。

(二)实验情境

实验情境的设计根据Mohr & Webb(2005)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消费者去运动品商店购买运动鞋这一实验情境进行改编[1],考虑到若采用现实中存在的企业名称或品牌,消费者很可能会受以前所接受信息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调研数据的质量,因此采用虚拟企业名称。实验情境为虚拟被试去一家运动品专卖店购买运动鞋,情境中企业社会责任内容选择环境保护、赞助慈善事业和员工社区公益活动三项;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操控通过虚拟的“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中的排名来控制;危机事件严重性程度通过产品质量事件来控制,高危机事件用运动鞋核心部件出问题来表述,低危机事件用运动鞋鞋帮开胶事件来表述。

(三)实验过程

在实验研究中,学生样本因其同质性可保证实验结果较少受意外因素干扰而经常被选为被试对象。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进行预实验,以检测实验情境的设计是否合理。共有27名大学生参加了预实验,发现被试对企业社会责任两个水平的感知差异显著(MCSR积极=621,MCSR消极=302,p

在进行正式实验时,将阅读材料分两部分让被试阅读。首先让被试阅读情境材料(不包含A企业运动鞋出问题一段),然后让被试填写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支持度、顾客认同等变量的测项,接下来再让被试阅读关于A企业运动鞋产品出问题的材料,然后再让被试填写关于危机严重性、消费者购买意愿等变量的测项。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模型的逻辑性,顾客认同测项必须在危机材料展示之前填写,最后共有240名大学生参加正式实验。

(四)变量测量

量表构成如表1所示,采用7点李克特量表进行评分,“1”代表“完全不赞同”,“7”代表“完全赞同”。

社会责任重要性例10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概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责任会计是由美国会计学家戴维首先提出来的。他发表的《社会经济会计》一文中,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意味着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观点。标志着社会责任会计最原始概念的形成。在其基础上,戴维在1973年,再次发表了《会计职业和社会进步》一文,文中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原始定义雏形进行了修改和填充。文中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社会企业行为,对公共部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结果”观点。该论断的提出,大致勾画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结构,并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研究方向。社会责任会计,在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定义与特点

社会责任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是对会计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社会责任会计作为缓和企业和社会之间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媒介,积极监督企业履行其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对企业效益和社会成本进行量化分析,实现社会净贡献的最大化。

社会责任会计异于传统企业责任会计。传统企业责任会计侧重于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整理和反馈,对经济效益方面的数据敏感。而社会责任会计更侧重于对社会贡献和企业收益两方面进行考虑。传统企业责任会计注重对公司利润收益单方面的研究,忽略了公司对自然环境破坏成本的核算。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则是基于企业社会两个方面思考,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责任会计的延伸,社会责任会计扩张了传统责任会计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深度。

(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企业社会责任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目标是基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进行思考的。首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作用对象是企业,作用是监督企业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其服务对象是社会和国家,帮助国家监管完成其应尽的责任。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其总体目的是以社会作为出发点,实现社会净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应用来协调社会成本和企业利益之间的矛盾,在减少社会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运营收益,全面提升社会资源和企业两方面的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则是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考虑定义的。具体目标包括企业有义务维护生态环境,带动地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待遇,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社会责任会计通过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环境信息等方面的披露监督企业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企业在生产开发中有义务降低其社会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其次,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包括企业有义务制定员工待遇方面的关怀政策,同时企业的产品质量也受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监督。

(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和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对传统企业责任会计的延伸和发展,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遵循传统社会会计的假设。其社会责任会计假设是指企业对其社会行为负责需要对其自身经济性进行考核报告,社会责任会计还要反映企业对外部产生的非经济性。社会责任会计不能与传统责任会计的计量方式等同。传统责任会计由于企业阶段性收益报告的需要,更侧重于对企业成本盈利等数据的统计,采用的计量当时式多为货币计量。而社会责任会计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因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社会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企业的社会贡献等因素是无法用货币来量化的,因此在最后核算出的净社会效益会出现些偏差。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原则有社会性原则,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披露相结合的原则,可控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预警性原则。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原则相互结合,对社会成本核算和社会贡献的评估更加准确,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净社会贡献最大化。

二、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论证

(一)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成为企业发展长远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有利于企业通过社会责任编制报告中所反映出的生产经营问题加以解决。社会责任会计充当了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晴雨表,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漏洞进行预警。然而当下部分中小型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性。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和实施在监督促进企业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积极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企业与社会的互动过程的同时也更好的树立企业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提升品牌知名度,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将企业阶段性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社会贡献进行了整合。企业实施责任会计具有极强的可行性,首先企业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不仅是在监督企业本身履行其社会责任,同时也充分调动着每一位员工积极投入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因此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有利于员工对企业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条件,促进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其次,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促进了企业在社会贡献,员工关怀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有利于吸引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机遇,同时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跳槽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优质的人力资源。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实施

(一)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理论研究并不成熟,加之我国政策和相关法律上细节上的不完善,当下社会责任会计在整个会计行业中的规范性有待提高。社会责任会计,作为社会和企业中间的制衡点,在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环境和自然的利用保护,进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然而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性,企业内部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报告的审核力度不够编译过程敷衍了事,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因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为在整个会计行业中处于弱势地位。

(二)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问题及原因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从政府和社会的角度来看,辅助政府对企业运营状况,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审核和筛选,同时也起到了督促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作用。对企业而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和实施,有利于企业通过社会责任会计的报告内容,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社会责任会计在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也会增加大众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为企业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社会责任会计在当下的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实施和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缺乏一套完善科学的社会责任会计制度。制度和政策上的缺失,为部分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也没有对可乘之机。首先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整个行业都没有统一且约定俗成的制度,导致各个企业责任会计报告缺乏规范性和企业财务报表的规范简洁形成了鲜明差距。社会责任报告内容上缺乏规范性,五花八门的信息类别和庞大的信息处理量加剧了政府对企业的审核难度,同时不能将有效的黄金信息点进行提取和处理。其次我国的审核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就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从企业自身来说其信息的披露方式不足。部分企业强制披露敷衍了事,对事物的分析如同隔靴搔痒,其自愿披露的披露指标也只是简单的股东指标等。并且,目前国内的企业大多都没有独立设置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在社会成本方面审核力度不强。诸多问题使得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实施过程滞待。

四、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对策

(一)完善社会责任会计行业制度建设,形成科学的社会责任会计体制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该行业目前没有形成相对科学系统的体制。一是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体制的研究,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的基础。二是学习西方国家在该方面的经验,社会责任会计在西方诸多发达国家应用广泛,适当的学习西方国家经验能避免在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上少走弯路,同时西方国家的经验总结也能为我国的社会责任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三是社会责任报告在格式上要制定统一的格式规范,有利于政府对企业信息的了解与掌握,监督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四是要对企业的披露要素和披露指标进行明确的规定,打破当下社会责任报告中模糊不清的情况。

(二)完善原有的披露方式,促进披露趋于多元化

当下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文字叙述和图文结合等方式编制报告,由于信息繁多空洞,因此我国政府在对企业信息的了解和把握方面,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企业单方面也没有对数据进行季度性规律性的总结和分析,缺乏能直观反映社会规律和市场占有率等特征鲜明的折线图、树状图、扇形图等来辅助文字加以解说。其次,企业责任报告中的数据来源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部分企业责任报告中的数据往往一笔带过,报告的数据内容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待考察。比如部分企业的责任会计报告对其举办的公益慈善活中的受益学校、受益者、捐助资金等重要信息进行补充说明。因此其活动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有待考证。监督企业对报告中的数据来源、采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成为完善提高企业信息披露不足过程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审核力度

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对企业实施发展长远战略,起到了一定的风险监测功能,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并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然而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性。如何改革当下的社会责任会计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审核,成为推动社会责任会计制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部分企业承担在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发展水平较低的背景下,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因此政府可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的监管,企业自身也可以成立内部检查小组,重点对企业产品质量,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审核,双管齐下,并应用相应的赏罚制度,从根源解决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低的难题。

(四)填充责任会计披露的信息含量,细化披露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还存在着部纰漏,部分企业利用法律间隙逃避社会责任的机会。虽然部分上市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但在报告的具体内容上,做了很大的改动使责任会计信息内容流于形式。同时企业上交的责任报告也只是为了满足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敷衍了事,在某些方面,其措辞更是泛泛而谈。因此填充责任会计的信息含量,细化企业披露内容,保证披露内容在有依据可寻的基础上,对披露内容进行分析与解读,从根本上杜绝社会责任报告内容上的空洞和浅显。

五、总结

社会责任会计站在社会利益的角度,对企业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参与督促企业整个生产运营过程中,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职责,保证该地域,经济和社会两者间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区别于将企业效益收入作为参数的传统会计,更侧重于对社会效益数据的统计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特点简而言之,就是对传统会计的延伸和扩充,其衡量层面由原有的企业利益上升到社会利益,同时也将企业会计衡量控制的内容从狭义的经济责任提升扩展到广义的社会责任。

企业通过对社会贡献和社会成本的综合分析,统计并对结果加以披露,通过及时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从而为企业带来长远的效益。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作为企业一项长远的发展战略,在企业进行合理决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翟永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4(14)

[2]郭月好.我国推行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