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3 09:24:00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例1

建筑行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现阶段,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互联网、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促使各领域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与施工效率,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产期稳定发展。

1智慧工地系统的具体特点

智慧工地系统是在智慧理念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建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系统。智慧工地系统具有专业高效化、数字平台化以及应用集成化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环境管理、人员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1)专业高效化。智慧工地系统立足于施工现场生产活动,真正实现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与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合,集成管理工程项目各项信息资源,为其提供专业管理与决策支持,有效解决施工现场业务问题[1]。(2)数字平台化。智慧工地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要素、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建立一个虚拟数字空间,使其与实体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映射关系,积累大量数据信息资源,通过深入分析数据结果,有效解决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管理与技术问题。系统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平台,切实保障数据的实时获取、共享,增强各部门协同工作能力。(3)应用集成化。智慧工地系统完成各类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基础目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引用目的,满足工程建设施工需求,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智慧工地系统的关键技术

2.1大数据技术

随着互联网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不断优化和改进,全球数据总量逐渐呈爆发式增长,人们每天可以从中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对于现代社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工程建设地点不同,其施工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更重要。在深基坑建设施工过程中,地下环境比地上环境更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地下周边环境较阴暗[2],一定限度地加大工程建设出错概率。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深基坑内信息,能够让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土体结构的稳定性,优化工程施工方案,有效避免塌方安全事故发生。建设地上建筑时,应注重保障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通过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数据,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2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及先进机械施工设备中,可以有效提升智慧工地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单位通过智能化技术管理工程各项施工阶段,能够促使工程建设整体施工效率不断提升。针对目前发展情况,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3],能够有效减少施工材料资源消耗,节省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缓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2.3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管理人员严格把控整体施工进度和施工数据的精确性。建设单位可以结合工程建设施工情况,统一调配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促使工程各项施工环节有机契合,有效避免工程施工进度延长,减少资金成本消耗过多的不良情况,为施工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工程施工数据监控力度

施工安全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管理内容,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施工的关键因素。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借助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提升工程施工数据的实时监控效率[4]。全方位监控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发现任何安全隐患问题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相关人员应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收集与处理施工数据,切实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严格把控建筑工程造价成本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技术和设备多等特点,会给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和压力。成本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运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材料利用效率。将传感器、人工智能等装置安装在施工人员防护设备或机械施工设备上,可以通过对工程建设整体施工阶段的全面管理[5],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此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减少工程后期维修成本。

3.3建立健全工程监督体系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优势,对建筑工程项目顺利竣工拥有指导与监督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促使建筑企业创新发展。(1)全面监督和收集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满足信息化工程管理实际需求。(2)有效整合全体员工信息资料,确保其带证上岗。(3)建立科学、完善的员工评估系统,对建筑企业动态管理效果以及管理人员个人诚信进行评估,通过深入分析系统自主计算的数据结果,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使建筑企业长远发展。(4)合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6],将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施工的全过程监控,确保工程监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详细性,为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数据依据。(5)管理人员可以借助智能化检测手段,全面掌握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以此减少施工安全隐患发生概率,促使建筑工程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3.4周界防范红外对射

建筑工程施工范围较大、施工工序较长,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住宅区以及公路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应积极做好周界防范工作,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避免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建筑工程造成破坏,延长工程施工工期。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重点管理施工区域、材料和设备放置区域、员工生活以及办公区域。借助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在施工现场周边安装全方位的防范红外对射装置,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红外电子技术实时监测防范区域内是否存在入侵行为,存在入侵行为时,装置会进行自主报警提示具置,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竣工。

3.5电气无功补偿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会使用多种机械设备,部分设备结构较为简单,长时间运行容易出现运行效率过低的不良问题。建设单位需要应用电气无功补偿机械设备开展工作,并对其不断进行改良和完善,以此提高设备用电效率。电气无功补偿系统主要包括智能控制器和隔离开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设定控制器运行功率因素指标,并在后期施工中及时采集功率因素数据,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系统功率,使其与设定指标保持一致,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设备质量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3.6实时监测绿色施工进度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各项施工技术不断深入,对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控制施工污染方面,我国相关部门提出了全新的绿色施工理念,在许多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推动下,绿色施工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工程建设各个施工环节的污染监测,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符合相关施工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灰尘、噪声、垃圾等污染对周边居民区及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4结语

将智慧工地系统合理地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提升工程管理质量与效率,规范工程建设施工工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确保建筑工程顺利。为了有效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建筑行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效用价值,促使建筑工程质量和工程施工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超民.探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15):208-209.

[2]张庆喆,贾培海,崔志磊,等.研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与装饰,2020(33):26,28.

[3]孟昊,张鑫,孙福强.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3):1322.

[4]黄赫.智慧化工地系统在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2):1934-1935.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例2

中图分类号:X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自IBM 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到2010年正式提出“智慧城市”愿景,“智慧城市”在中国落地,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与300 多个城市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将建设"智慧城市"列为战略目标的城市已超过100个,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宁波、杭州、武汉等。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600至800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 亿元。工信部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产业,加快推动以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即以物联网为基础,基于数字城市之上,利用和融合更为先进的技术,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使物与物、人与人相互联通,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城市,提高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智能安防是核心的应用之一,它的关注面和涉及面也是最大的。

政企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就是为了响应国家要求,满足政企客户的各种安防需求的高可定制性防范监控和管理系统。系统以消防设备、系统联网为手段,以防火、防盗监控为核心,整合其他相关安防系统,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有效解决安防区域内的安全保障问题。

2、系统介绍

政企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属于“安防监控”领域,它顺应当前国家建设平安和谐智慧城市的要求,以防火、防盗、监控为核心,基于物联网发展的需求、安防产品以及技术在物联网实现过程中的应用,采用GIS、定位追踪、视频智能识别、智能分析、智能检索等技术手段,通过整合消防、红外、门禁、视频、车辆定位等安防资源并统一管理和监控,建立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满足广大政府机关和企业各种安防需求的、高可定制性的安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政企智能安防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多接入的数据呈现和整合分析,通过集中的视频监控、防火、防盗、车辆定位监控,统一的告警处理流程,以及完善的数据分析报表等功能,提供分析实现事件的前移,起到预警、早发现、早处理、降低风险的目的,甚至可以通过研判,提供一些预案。它的应用可达到指挥统一、反应及时、作战有效的目的,实现安防工作从“事后控制” 向 “事前预防” 转变,从而显著提高技防水平、突出人防关键地位,有效解决安防区域内的安全保障问题,实现安防产品的智能化。

系统设计

考虑到政企客户的系统总体规模均不大,易用性、可定制性要求高,所以系统拟采用B/S架构。

(1)系统特点:

多模式架构建设;

集中式信息管理;

模块化系统结构;

全网络数据传输;

高定制系统应用;

闭环式告警处理;

专业化管理流程。

(2)系统功能:

集中的视频监控服务;

防火、防盗告警服务;

统一的告警处理和电子派单流程;

用户管理功能;

电子地图功能;

报表审计功能;

安防档案功能;

用户定制功能:人员/物品动态定位跟踪,高清视频智能分析ETC。

(3)系统创新点:

在告警数据呈现时通过GIS地图进行告警定位;

告警区域提供实时视频显示功能;

可定制提供人员/物品动态定位跟踪,高清视频智能分析等功能;

车辆GPS定位功能:通过政企内司乘人员手机或车辆内置GPS模块,对车辆进行精确定位跟踪;

车辆管理功能;

车辆运行轨迹回放功能:查询车辆在指定时段内的运行线路轨迹;

车辆活动越界告警功能:设防状态下,车辆移动超过设定范围,将会触发告警。

(4)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告警准确率为100%;图像分辨率不低于352*288像素点;告警从现场发生到系统呈现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0秒;视频监控能查询录像记录不少于15天,其它安保告警历史数据不少于半年;车辆GPS定位功能可以实时(5分钟内)显示车辆位置。

(5)系统功能结构:

系统的核心是“防火、防盗”,通过技术手段将管理范围内的消防、红外、门禁、视频、车辆定位进行联网监控,并统一管理。通过整合安防资源,提高技防水平、突出人防关键地位。

安防告警管理:实现安防报警的联网,核心是“消防联网”;

告警处理: 实现“法规遵从”并且“高度自动化”的报警处理流程,流程的核心是人,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辅助、规范报警处理人员的动作;

用户管理: 实现安防相关人员的统一管理;

报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查找安全隐患,根据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安防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管理。

系统采用B/S架构,架构模型如下:

系统采用先进的B/S体系架构,适应当今技术发展方向。监控终端免装客户端软件,用户通过浏览器直接浏览,不受监控地点的限制。监控终端数量不受限制,施工与维护简单。整个系统的报警数据集中到中心数据库管理维护,安全稳定可靠,后期程序升级和数据维护只需在中心进行,不再需要到各终端的现场,节省了用户的维护成本。

市场前景

在国务院2012年6月的《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信息化水平,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共享,推广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试点示范项目,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根据《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支持包含智能安防等9大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

日前,住建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即将开始试点城市申报,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将正式从蓝图走向实践。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加深、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安防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智能安防监控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领域,势必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广大政府机关、企业作为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对安全防范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的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辅助管理防火、防盗等安防信息,通过提升技术手段来加强安防的管理。这也为智能安防监控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结束语

随着国内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暴露的城市问题也在不断增加。智能安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智慧城市领域具有重大意义。政企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可帮助政企客户以较小的投资建设具有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管理性的系统,使客户可以专注于服务和业务的发展,不再为安全防范而烦恼,从而为政企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专业化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也为及时有效的处理安防告警提供了保障。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例3

中图分类号:T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096-02

我国作为一个矿业大国,金属矿业的整体水平落后于矿业发达国家,还大量存在开采方式落后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极大破坏等问题,矿业技术水平提升缓慢,装备研发能力不强等。有效提升科技含量、集约资源开发、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矿山企业至关重要的迫切课题,是矿业智慧发展的未来方向。

1 智慧矿山的发展

矿山生产模式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原始阶段,即主要通过手工和简单挖掘工具进行矿产采掘活动,无规划、效率低、资源浪费极大。二是机械化阶段,即大量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矿产生产活动,机械化程度较高,但仍无规划、生产较粗放、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三是数字化矿山阶段,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作业生产,采用信息化系统作为经营管理的工具,实现数字化整合、数据共享和互操作,但仍面临诸多系统集成、信息融合、数据存储与分析等复杂问题,而且核心仍围绕扩大开采量,对绿色开采、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不够重视。四是智慧矿山阶段,通过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矿山具有人类般的思考、反应和行动能力,实现物物、物人、人人的全面信息集成和响应能力,主动感知、分析、并快速做出正确处理的矿山系统,人为的因素将降低最低程度,矿山企业的人财物产销存等能协同、自动运作,实现矿山企业的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通信、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各项技术的成熟与融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与反馈机制,为智慧矿山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在芬兰、加拿大、瑞典等发达国家已为此目标发展了20多年,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

2 智慧矿山的特征

与以前各阶段相比,智慧矿山具有如下特征。

(1)可持续。前三个阶段的矿山生产模式都重在矿产生产的管理,呈现出从单一提高矿产生产效率到综合提高矿产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整体效率提升的发展趋势。到了智慧矿山阶段,不仅关注矿山生产,更综合考虑了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协调、企业与人的协调、资源开采与环境的协调,关注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从而使矿山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周期。

(2)自动。矿山生产模式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生产工具的发展过程,智慧矿山利用遥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矿山运作的自动、实时感知;并能将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和归类处理,形成基于特定场景的响应处理,形成接收、分析、响应的闭环过程,具备了生物智能。人工参与的程度反映其智慧发展的程度,有学者称“无人”是智慧矿山的终极标志。

(3)整体协同。强调各系统的开放、信息的整合、运作的协同,发挥矿山管理的整体功能。具体体现如:自动采集矿井中的特定气体指标、实时进行分析,并根据历史数据和设定阀值在超量指标时及时发出警告甚至启动紧急救生装置等;根据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平台收到的订单数量、产品规格指标等,定期分析并反馈到生产部门,根据历史产销关系、产品指标与生产配方关系等数据,相应控制生产数量和生产冶炼配方等,实现产销平衡等等。

(4)随时随地。原始阶段的生产地点局限于生产作业现场的单点,局限于生产作业现场的特定环境条件;机械化阶段的生产地点可扩展到生产作业面,并拟补了特定环境条件的局限性;数字化矿山则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操作,生产操作地点可以扩展到信息化所能达到地方;智慧矿山则通过卫星地理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移动互联、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随身智能融合服务。

3 智慧矿山的顶层体系

智慧矿山总体上体现为三大体系,就是智慧生产体系、智慧人文体系、智慧管理体系。智慧生产体系,主要基于数字化矿山,采用新型信息技术实现远程遥控、无人值守、自动机械化的采选等生产过程,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开采效率;智慧人文体系是关注矿山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安全监测、人员定位、工作时长管理、自动化安全及健康预警响应,降低安全事故,提高员工健康保障;智慧管理体系是关注矿山生产经营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矿山资源情况,动态平衡产供销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开采,提高矿山的服务期限和价值。

3.1 智慧生产体系

智慧生产体系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管理系统、生产执行系统、数字化的生产设备系统。

(1)矿山地质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矿山地测采三维系统,关注矿山地质勘探、矿石储量、矿石质量情况的掌握,并建立平顺的采剥和采掘计划,实现优化开采设计,降低开采损失贫化率,降低采矿成本。以矿山三维建模为核心的矿山测量、矿山模型、矿山资源管理、采矿设计的矿山全生命过程管理,对应着地质资源信息从产生、加工、统计分析、指导生产这一地质资源信息的生存期间内的各个环节,通过真三维模型构建矿区工程的结构、形态特征以及空间展布,使矿山工作者可以直观、清楚地观察目标,通过平移、旋转、缩放、虚拟漫游、剖面显示、融合显示、动画显示等可视化操作,动态研究其内部细节,并与地测空间信息数据库、地质编录智能分析系统集成,支持各类地测平面图件绘制、地矿三维建模、品位及储量计算等工作,实现地质资源信息在地测采环节间的无缝流转。

(2)生产执行系统主要管理现场生产过程,覆盖矿山现场生产、质量、设备、仓库、检验、计量等多个环节,强化职能部室、矿、选厂、冶炼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管理人员根据人财物各种资源的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合理组织生产,协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管理方面,主要满足生产业务单元生产计划、现场调度、现场作业管理、生产数据收集的需要,通过系统的建立,强化现场生产制造的业务执行,实现自动下达生产计划,自动收集现场生产数据。在计质量管理方面,强化了全过程质量管理原则,集称重、采样、制样、化验等工作流于一体,支持质量标准及检测规则制定、各生产阶段的质量检查、产成品的质量合格信息等质量过程,实现全公司质量信息共享及产品生产质量数据全程可追溯。在设备管理方面,支持建立责、权、利和谐统一的设备管理体系,突出设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实现设备信息共享。在标准管理体系上,以设备编码、人员岗位管理为主线,设备管理四大标准为核心,实现设备安装、点检、检修、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

(3)数字化的生产设备系统主要实现生产现场的数字化、自动化机械作业,一方面,要能通过数字指令实现对矿区采选冶过程的机械作业;另一方面,还要能通过数字信号与后台控制系统、生产执行系统进行信息集成,及时获知生产状况,控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智慧无人机械开采工作面系统、智慧充填开采工作面系统、智慧炮掘无人工作面、智慧运输系统、智慧提升系统、智慧供电系统等。

3.2 智慧人文体系

一是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大量减少矿区艰苦环境下的现场作业人员,提高生产过程的技术要素,从体力型到技术型过渡,从职业上提高职工素质,大大改善队伍结构和员工待遇水平。二是持续关注现场生产的职业健康,改变艰苦行业、高危行业的环境条件,提供健康、安全的生产环境,保障人身健康。在矿山生产企业中,职业健康与安全包含了:环境、防火、防水等多个方面,主要包含如下子系统:智慧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系统、智慧环境监测系统、智慧防灭火系统、智慧爆破监控系统、智慧冲击地压监控系统、智慧人员监控系统、智慧压风系统、智慧通风系统、智慧排水系统、智慧水害监控系统、智慧视频监控系统,智慧应急救援系统,智慧污水处理系统等等。这些子系统提供安全生产的各类条件,通过各种仪器设备对各类环境指标数据进行实时的自动监测,并能对超出预警界限的指标发出自动预警,特殊情况下还能启动人身应急救援系统,从而构筑起一套完整的人文保障体系。

3.3 智慧管理体系

智慧管理体系是运用信息技术,有效集成矿山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对人、财、物、产、供、销进行综合管理,全面整合生产经营各类信息,提供管理决策支持。从管理运营角度有效整合矿山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协同上下游关系,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实现从资源的合理开采、节约消耗、有效销售,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智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ERP系统所覆盖的人力、财务、供应链、设备、项目、供应商、客户关系等方面管理等,以及办公自动化、造价管理、知识管理、审计监控、科技项目等职能化管理方面,还有,基于各个方面的经营数据基础上通过经营分析模型构建的决策支持系统,形成各层级管理人员开展经营管理的综合体系。

纵观矿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金属矿业面临着绿色开发、深部开采、智慧采矿这三大发展主题。智慧采矿是矿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是矿业向知识经济过渡的产业形态,是新世纪矿业发展的前瞻性目标,还有一系列的技术难题有待解决,需要在持续探讨和应用实践中逐步创新求解。

参考文献

[1] 王李管,刘晓明,黎常青,等.数字矿山技术平台总体规划[C]//王李管.数字矿山技术发展与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3-9.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例4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88-02

1 前言

医院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地吸纳和完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医院信息化就慢慢建立起来了,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医院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单机应用、部门级局域网、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在数字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医院现代化的进程,医院的智慧建设成为客观需要。智慧医院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医疗行业的一个具体应用,是当数字化医院达到功能覆盖全面、系统运行稳定的程度后逐步实现的。所谓“智慧医院”是医疗机构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互通信技术,通过打造以电子病历(EMR)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就医患者、医务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领导管理层、流程制度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院智慧化。

2 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架构

2.1 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

目前一些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的三甲医院已经开始了智慧医院的建设。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是由吉安市委市政府出资建设,委托上海市东方医院经营管理的一家公立三级医院。在医院建设过程中,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参考沿海发达城市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充分调研,以建设绿色智慧医院为总体目标,利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自控技术、现代通信与节能技术,向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就医环境。自医院开工建设以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已初见成效[1]。

2.2 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

智慧医院通过信息集成及通信协同实现人、物、系统之间的高效沟通协同,是医院优化医疗、后勤资源配置,持续为医护人员、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的高效生态系统。根据目前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医院建筑设施建设、业务流程、科室分布等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2]:(1)即信息化基础设施。(2)业务数据传输及集成。(3)临床数据集成平台。(4)以病人为中心的前台作业平台。(5)后勤运营管理平台。五大部分需相互依存、数据共享、信息融合,实现五大部分总体集成,才能体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

3 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及功能

3.1 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应满足医院内高效、规范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应为就医患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均等性等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医院“设备智能化、网络互连无线化、办公无纸化、医疗数据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等功能。

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为例,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设施,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这是智慧医院的信息传输系统;(2)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数据存储中心、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这是智慧医院的公共数据存储、信息交换及运营支撑平台;(3)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主要是包括综合安防系统、防盗报警、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电子巡更、广播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等;(4)多媒体集成系统,主要包括手术示教系统、信息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3]。

3.2 智慧医院的功能

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智慧医院所扮演的角色来看,信息化基础设施具有以下功能[4]:

(1)智慧医院基础数据的采集者。医院信息化的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收集,就诊患者的数据、医务人员的数据、智能设备的实时数据以及其他临床数据的采集都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2)智慧医院信息的传递者。基础数据采集之后需要传送到各个应用平台进行分析,否则采集的数据所携带的信息就失去了作用。而信息的传递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中的综合布线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实现。(3)智慧医院智能设备的监控者。各种智能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管理中,这些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等需要得到有效监控,而信息化基础设施就能实现以上功能。例如空调能耗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4)智慧医院安全的守护者。医院作为一个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医闹事件层出不穷的社会环境下,日益严重的安全防范形势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综合安防系统可以实现室内、室外无死角监控。每个护士站均布放报警系统,重要区域实现了入侵检测系统。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医院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4 关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每个医院建设的规模、需求、解决方案以及施工单位的实力等不一致,造成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为例,建设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5]:

(1)建设前期工程规划与设计注重全局,忽略细节。在前期规划过程中,方案设计考虑系统比较全面,各个子系统在功能上能满足要求,但是各个子系统的内部方案考虑不全面,有些设计脱离了施工现场,造成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必须变更,从而引起预算增加。例如:整个医院由四栋大楼组成,且楼与楼之间间距较大,楼与楼之间互联设计采用多模光纤;各个楼层弱电间重要接入设备没有设计UPS供电;弱电间没有防雷接地;灾备机房没有配备UPS;重要业务没有采用双链路等。(2)难以制定准确的工程建设计划。由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各个科室的需求随时会更改,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变数,很难制定准确的计划。例如:某个医技科室临时更改信息点的布置和数量,造成工程返工和浪费;后勤保卫部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监控点位及要求,室外管路建设因冬雨期无法施工造成工期后延;无线网络设计方案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无线信号在某些区域较弱,导致需调整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3)各个专业工种的配合协调比较困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强电、给排水、暖通、装修、净化等专业有交叉面配合,而每个专业的现场负责人、施工方案不一样,进度计划安排不同步,各个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缺乏联络和沟通,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各专业相互扯皮,甚至会破化其他专业已完成作业面。(4)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信息化基础设施子系统较多,专业性很强,因此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能力、经验、业务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工程招标时中标单位低价中标,由于中标单位中标价远低于市场价,货源得不到保证,造成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施工缓慢,施工过程中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5 PDCA应用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管控方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或者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其内在含义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采用以上四个步骤循环往复,保证目标持续改进的过程。

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由四栋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约为11万m2,所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必须要在7个月内完成所有子系统的建设,使医院满足开业条件,这一要求使进度控制从项目开始之初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该项目能在预定的期限内高质量地顺利完成,项目业主在进度控制中引入PDCA循环理论,以便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实施动态管理。

(1)计划(P)。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建设之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包括建设业主、使用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分析各个领域的需求,同时对信息化系统实施的医院进行参观学习,然后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整个项目工期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每种进度计划类型明确负责人、完成时间、具体措施、完成目标。实施计划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管理人员批准后予以实施。建设业主以该计划为依据,日后对项目进度进行动态的跟踪控制,以便及时提出改进措施。(2)执行(D)。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计划严格执行任务,建设业主、监理工程师建立现场解决问题机制,将办公地点直接设在施工现场,积极发现问题,对已发生影响进度计划的问题及时处理。协调信息化基础设施施工单位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面,保证场内的正常的施工秩序;严格执行材料、设备进场报验制度,保证施工质量;监督施工工序,做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及时确定现场签证;处理合理的工程进度支付凭证,确保施工单位施工流畅性,提高施工单位积极性。(3)检查(C)。建立现场巡查、不定期抽查、周例会调度机制;检查项目实际进度是否已经超出的计划,并判断其在整个网络计划中对后续项目及总进度可能造成的影响。若超出,要求施工单位提出改进方案并要保证方案严格执行;保证项目各子系统实施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排除对项目不利的人员或限制他的权限;发现项目存在的风险,尽早进行规避和做好应急预案,向领导决策层报告项目状态、项目进展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4)处理(A)。在处理阶段应对第一阶段施工情况以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施工计划实施有效的修正,在确保无误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的程序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性。此外还应当将本阶段乃至整个PDCA循环中尚未有效完成的计划接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之中,进行二次循环。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系统将会成为未来智慧型医院的有利保障。完善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PDCA循环的使用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管理方面更加科学有效,使项目进度处于一种动态管理中,通过每一次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高了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工程建设费用、工期、质量、安全达到预期,建设成真正的智慧医院。

参考文献

[1]史洪飞.总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初探[J].解放医学院学报,2013(5):522-523.

[2]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2010(2):1-4.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例5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7)03-0057-06

大数据时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促使生产和生活领域的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也对当今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此时代要求相呼应,以智慧化技g推进党建科学化的“智慧党建”也就应运而生了。目前,全国多地的党务部门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了多个“智慧党建”信息化平台。在“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中,如何确保达到党建目标和预期效果,实现“智慧党建”平台标准化成为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重大任务和时代命题。

一、“智慧党建”平台标准化的内涵和作用

(一)“智慧党建”标准化的涵义

所谓“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①。标准化则是共同且规范的重复性准则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从标准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标准化的特点:一是准则性,即它是经过多次论证和实践检验后,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的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二是规范性,即它是指导工作可重复性使用的规范文件。

参照标准化的定义,党建标准化建设就是以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目标,对党建工作相关的制度、规章、工作流程等进行规范化设计,最终形成一套可以指导党建实际工作的指南和量化考核标准。

“智慧党建”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手段,“智慧党建”的标准化就是围绕党建核心目标,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为设计初衷,对“智慧党建”的建设目的、建设制度、建设流程和建设模块进行科学化、规范化设计,并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用于指导各地“智慧党建”建设工作实际。

(二)“智慧党建”平台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各地开展的“智慧党建”建设实践来看,有的偏重于教育功能,有的偏重于服务功能,从功能到形式都有很大差别,影响了“智慧党建”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因此,实现“智慧党建”的标准化,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有助于明确目标,确定边界。“智慧党建”既不是党建工作的“另起炉灶”,也不简单是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或网络化。从各地已经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智慧党建”工程来看,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一些网站和APP访问率低、更新慢等。因此,“智慧党建”首先需要用标准化建设来明确“智慧党建”的建设目标。“智慧党建”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它是以党建目标为核心的,实质上是“党建+N”在新形势下的一种体现和扩展,核心是党建。此外,通过标准化来明确什么符合“智慧”的标准,不是建立了网站或者APP,就可以称之为“智慧党建”,达到智慧,应该有明确的标准,符合一定的功能,特别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党建工作的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最后,标准化建设能够解决“智慧党建”建设实践中的一些边界问题,如法律边界、安全边界、管理边界等。

2.有助于优化流程,精细管理。长期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是管理的模糊性和粗放性。以党员教育为例,传统模式下,很难评定一次教育活动党员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教育工作是否做到位更是难以考量和评价。“智慧党建”为党建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智慧党建”建设自身的流程和管理的规范性需要标准化建设来保障。标准化建设可以明确“智慧党建”的建设流程和管理流程,实现党建标准化过程可控、结果可知。

3.有助于完善机制,科学考评。互联网时代,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网络、直播、APP、大数据分析等,众多的载体层出不穷。“智慧党建”建设既要把握时代脉搏,又要“不忘初心”。这个“初心”就是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因此,面对不同区域、不同主体建设的形式多样的“智慧党建”工程,如何科学评价,指导“智慧党建”工作不会偏离轨道,这样就需要标准化建设把党建工作标准的执行与考核结合起来,在建章立制、确定标准的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智慧党建”平台标准化体系设计和建设方案

(一)总体体系设计

“智慧党建”是新时期党建实践领域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促进党建工作更加智慧化。因此“智慧党建”的体系要紧密结合党建工作整体布局,总体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

(二)功能体系标准化建设方案

“智慧党建”平台系统需要在功能上加以明确,确定在“大党建”系统下“智慧党建”应承载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据此进行科学设计,才不会偏离总体目标。该体系是以党建大数据库为支撑的六大功能系统,如图2所示:

1.信息管理功能。信息管理功能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党员和党务工作进行数据化管理,以实现信息资源效能的最大化。该功能依托于党建大数据库实现。

数据库是“智慧党建”运行的重要基础。“智慧党建”数据库应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子数据库:一是党员、党组织信息数据,包括党员信息和各级党组织信息;二是党组织活动数据库,包括各级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和网上党支部的建立;三是资源数据库,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党员教育资料、网络学习资料以及各种相关软件资源等。

建设标准应包括:第一,覆盖面,即各类信息的覆盖占比、信息的完整性;第二,准确性,即各类信息的准确率;第三,时效性,即各类信息是否能够及时更新;第四,共享度,即各类信息在不同党组织之间的共享程度,是否支持党员和组织对信息的上传、下载等。

2.教育传播功能。教育传播功能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更丰富、生动的进行党员教育。首先,通过网络、手机移动端、手机报、手机电视、微信、微博、直播等新型传播阵地,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其次,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实时性传播特点,结合社会热点事件,第一时间展示客观的事实和真相,进行正能量传播。

建设标准包括:第一,内容丰富度,即教育传播内容是否满足党建教育要求,是否结合时代和区域特点等;第二,形式多样化程度,即是否合理使用各种传播载体;第三,开放性,即是否具有开放、互动的党员教育培训网络,在网络平台可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第四,结果追踪性,即是否建立教育效果评价、反馈、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客观体现教育效果。

3.党务管理功能。党务管理功能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党员管理渠道,提高党务工作效率,可以更便捷地进行党务工作的动态管理。首先,实现党务管理的智能化,运用网络技术,通过新型媒体平台简化繁杂的党务工作;其次,提高组织管理的覆盖面,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口袋党员”管理难题;再次,可以利用网络互动模式、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一种党员积极主动地关心和参与党内事务的网络互动模式;最后,推进不同组织层级之间的党务信息系统互通互联,为各级组织实施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服务。

建设标准包括:第一,覆盖面,即智慧化覆盖到党务管理的程度,是否包含常见的党务管理内容,如党员管理、党务办公系统、党费收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第二,便捷性,即替代传统纸质管理的程度和操作的便捷化程度;第三,精细化程度,即是否能够生成统计、分析、量化管理等功能;第四,管理动态性,即是否能够建立动态信息管理,如网上组织关系转接、流动党员管理等。

4.公共服务功能。公共服展δ苁侵竿ü在线缴纳党费、网络问政、党员咨询、党员信息上报等模块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高效性。

建设标准包括:第一,互动化程度,即是否有互动化平台,收集党情民意;第二,参与度,即党员和群众对平台的使用频率和覆盖范围;第三,服务满意度,即使用者对平台系统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

5.决策支持功能。决策支持功能是指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舆情监测、预警、主动推送、自动上报等职能,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服务。

建设标准包括:第一,分析能力,即能否根据数据库实现信息的自动统计、主动推送、自动校验、汇总分析等分析功能;第二,决策能力,即能否形成发展趋势、舆情预警等基于基础数据分析的决策报告;第三,反馈能力,即能否支持对相关信息的分类自动推送和上报。

6.集成创新功能。“智慧党建”应是提供了一个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网络媒体、数字媒体等现代传媒融合创新的平台。

建设标准包括:第一,集成化程度,即能否依托党员信息卡实现对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各项党内生活的动态化记录和全程管理;第二,协同化程度,即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活重点项目的协同化和接入性,如与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系统的对接;第三,创新性,即系统依托“云技术”,能否支持自身开发制作、整合网络资源和党员共享上传等方式,创新形式和途径。

这六大功能既是“智慧党建”规划和建设时指导功能设计的框架,在满足六大功能基础上,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和个性化;也是评价和考核不同地区“智慧党建”系统是否达到“智慧”层面的重要标准参考。

(三)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方案

管理体系标准化是指以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流程、统一的标准实现各级党组织相关“智慧党建”管理流程在平台系统内的编、制、修、订、废等全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

可以充分借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原则和理念,使党建工作形成全程闭环管理,按照PDCA的工作流程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

1.规划设计标准化。规划设计上要做到“凡事必有规定”,需要制定“智慧党建”平台规划设计导则,明确设计目标、设计方案范围、设计审批流程、设计指引等。

2.执行标准化。执行上要做到“执行必有记录”,需要制定“智慧党建”平台操作指南,明确操作人员职责和权限、内容审核流程和权限、系统更新和维护规程、不同业务的操作规程等。

3.检查标准化。检查反馈上要做到“执行必有检查、检查必有反馈”,需要制定“智慧党建”平台检查和反馈流程,明确定期检查的时间、人员职责、关键节点、检查记录形式、反馈形式等。

4.纠偏标准化。纠偏是指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

(四)技术体系标准化

技术体系标准化是指以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架构体系为基础,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一致性、一体化和可扩展性。由于党建工作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在推进“智慧党建”建设过程中需要研究建立开放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数据采集的统一化。采集党员和党组织基础数据是“智慧党建”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可为今后大数据分析、个性化服务奠定基础。从系统性和整体性考虑数据采集问题,要建设统一的数据标准化体系,这样一方面解决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汇总、传递问题,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整合;另一方面使数据分析更便捷、更深入。关键要解决数据采集的内容标准化、格式标准化、存储标准化。

2.技术标准的规范化。技术标准应涵盖系统应用、数据保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技术标准制定需要考虑如下问题:一是完整性和灵活性,既要根据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合理制定本区域的党建信息化系统建设内容,考虑功能的完整性;也要注重功能的创新,允许信息化领域和技术手段的拓展,整个体系应该是开放的,可升级、可不断完善的。二是标准规范统一,“智慧党建”建设要遵循一系列技术标准规范,包括开发系统、数据存储、信息安全、应用程序、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网络安全体系等诸多方面。因此,要规划统一、规范的系统架构,在安全前提下,实现跨层级、跨组织的信息化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三是系统安全稳定性,技术标准制定时应合理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安全规划,实现监测与预警功能,在突发事件下,能够实现快速响应和启动灾难恢复系统。

(五)“智慧党建”平台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三位一体”的“智慧党建”平台标准化体系架构,设计四级指标绩效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各指标以量化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以指导性指标为主、约束性指标为辅,体现平台的统一性和灵活性。后期可通过专家意见并结合试点试评,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逐渐完善指标体系。

三、“智慧党建”平台标准化建设实施路径

“智慧党建”平台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科学规划、试点推进、分步实施。

(一)加强调研,明确标准化项目清单

调研工作是“智慧党建”前期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方面要调研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传统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明确“智慧党建”的建设目标;另一方面要对“智慧党建”工作的瓶颈和风险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党建标准化工作的着力点,明确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的重点、难点及亮点,有针对性地、最大程度地厘建工作标准化项目清单。

(二)出台一套规范化的规章制度

制定“智慧党建”标准化规章制度,可从三个层面设计体系:一是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从国家和省区市宏观层面制定远期总体发展规划,与党建总体目标相结合,重点解决“智慧党建”标准化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制度体系等问题,为“智慧党建”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性和方向性建议;二是制定近期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从省、市、县级中观层面制定近期、中期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突出地方特点,针对党建实际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智慧党建”发展基础,重点解决“智慧党建”的发展重点、建设路径、保障措施、重点工程等问题,为“智慧党建”的落地施提供操作性建议;三是制定专项制度,如运行制度、考核评价标准、快速响应制度等。

(三)总结各地试点经验并组织绩效评价

“智慧党建”标准化工作可以结合“智慧党建”在各地的试点建设进行经验总结和示范工程建设。选取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组织、不同主体进行示范工程建设,区域选择上建议考虑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建设的差异性;不同层级组织建议考虑省市、区县和基层党组织的需求特点;不同主体建议从企业、学校、社区分别选择不同的试点。通过试点建设,一方面积累“智慧党建”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对试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评测“智慧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并完善标准化体系。

(四)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编制标准化指南

通过试点探索和经验总结,明确“智慧党建”标准化工作的实施重点和实施路径,建议编制具有操作指导意义的标准化指南,指南应明确“智慧党建”的建设目标、建设内涵、体系构成以及各部分需要具备的功能和达到的效果,还应设计统一的标准化评价体系,用于评价、指导“智慧党建”工作在各地的落地实践。

四、“智慧党建”标准化建设保障体系

(一)进行“智慧党建”顶层设计,明确建设主体和职责

“智慧党建”应建立覆盖全党的统一平台和系统,有效进行资源整合,并纳入党建的日常工作体系。因此,“智慧党建”的首要任务是进行顶层设计规划,明确领导主体、建设主体、对接部门;从中央、省、市、县、基层单位各级组织的具体牵头部门及职责划分;明确不同层级的平台功能,建立起贯通各级组织部门,链接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人事部门的“智慧党建系统”。

(二)建立多元化的经费保障体系

“智慧党建”是一项系统性、高成本的长期工程,无论是系统开发、平台构建、设备购置还是后期运营维护管理,都需要一定的开发和运营资金投入。因此,要建立健全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建议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充、社会筹措为辅的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②。

(三)建立规范统一的标准化制度体系

制定“智慧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 具体包括:建设目标、原则、依据、相关规范、建设指南、管理手册、技术规范、运营标准、工作标准,设计党建管理工作质量控制相关的准则和方法,形成以规划体系为纲领、以技术标准和运营管理标准为支撑、以工作标准为基础的“智慧党建”工作质量计划管理方案。

(四)建立复合型干部队伍

“智慧党建”需要多层次、多专业的人员,特别是既熟悉党建工作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建设上需要结合“智慧党建”目标要求,组建熟悉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和新媒体的开发型人才队伍;熟悉网络监控、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的网络管理人才队伍;熟悉市场开发、客户需求、沟通协调的市场开发人才队伍。应该建立一支由政府职能部门专职人员为主体,社会化专业公司为补充,网络运营商为合作对象的人才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强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运营维护队伍,不断提高系统管理、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

注释:

①国家标准GB/T 3935.1―83,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②夏行.论“智慧党建”的“江北实验”及其发展战略构想[J].领导科学,2013(3):39-42

参考文献:

[1]夏行,方永军. 网络环境下“智慧党建”的理论模型构建及实现路径[J].领导科学,2011(12):40-43.

[2]刘红凛. 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1):34-40.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例6

1.用户行为的时效性问题。基于用户行为的智慧服务模式,其重点在于用户行为信息的及时获取和更新。用户在阅读过程中是不断成长的,其兴趣爱好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图书馆必须实时监测用户的行为需求数据,以确保服务策略和内容随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动态调整。

2.信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不论哪个行业都面临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很难解决的问题,即信息安全问题。在基于用户行为的智慧服务模式中,图书馆需要收集众多的个人行为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进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问题。因此,图书馆应依据用户智慧服务需求,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选择性地采集、过滤与使用,以确保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

3.信息资源标准问题。基于用户行为的智慧服务模式,需要对图书馆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对资源中的每一条单元信息,赋予特殊的信息标识,类似唯一标识符系统,以方便用户进行统一检索,这就需要对资源信息制定相应的标准。每一条单元信息,需要涵括固定的字段信息,并且按照相应标准,对每个文献或数字资源进行加工,形成完整的资源库。在制定标准时,需要区别各类文献在类型、载体上的不同,在实现资源库文献类型多样化的同时保证资源数据加工有标准可依。

4.智慧馆员制度建设问题。目前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尚未建立资格准入制度;虽然近年图书情报专业的研究生得到大量扩招,但也难以适应专业要求高的理工科类的智慧服务需求。此外,智慧馆员的服务时间和空间也不固定,工作量难以考核。在此环境下,如何调动智慧馆员的积极性是智慧服务的又一难题。

2 智慧图书馆构建途径的实现

智慧化图书馆的总特点是以人为本。智慧化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主要是以资源集成为基础,从而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和人的相互联系。这其中包含图书管理员与信息资源的互相连通、用户与信息资源的互相连通。通过采用这种强大的集成化服务和智慧化管理,能实现管理员和资源、用户和资源的紧密互联互通。以现达的技术为依据,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智慧化图书馆时时刻刻展示以人为本的中心原则。

1.利用电子标签实现图书的精确定位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图书馆的各项技术也在不断开发与发展。因此,图书馆可在的馆藏信息中标注文献的具体位置和寻找路径,使标志系统与系统相结合,建立文献定位导航系统,进而通过形象的方式引导读者找到所需的文献。同时,开发智能手机中的导航技术,利用网络,以方便读者进行阅读。这些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都有利于图书馆向智慧化发展。

2.设置图书智能盘点子系统

流通部人员流动量大,流通部大部分老师的工作和劳动的附加值较低。然而,智能馆藏管理系统却可以用自动化辅助模式取代低附加值的操作工作。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约了人力资源。

3.馆员是图书馆智慧化的主体

即使已经实现智能化馆藏管理,但是也需要馆员的积极工作加以实现。馆员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因此,应设立人性化的考核制度,鼓励并表彰服务业绩好的馆员。同时,促进馆员树立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营造一个共同协作的环境,使他们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此外,还要加强馆员的培训,丰富馆员的知识,提高馆员的技能

4.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性;二是图书馆网络及阅读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关于用户隐私数据,图书馆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技术保护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防止图书馆对用户行为隐私数据的绝对垄断。而对于网络及阅读终端设备的安全,图书馆一方面应通过对阅读终端设备“可信度”的实时评判与优化,提高阅读终端使用者隐私保护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应举办相关的信息安全素养课程,提升用户和馆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5.统一数字资源加工标准

图书馆海量数字资源包括音视频、图形图像、电子书、文档等,这些数字资源格式不一,而用户需求的数字资源也是多方面的。如何?⒄庑┬问讲灰坏淖试凑?合到统一的资源检索平台中,使用户只要通过一次检索就可以获得所有类型的目标资源,对此,图书馆应统一数字资源的加工标准。具体地说,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元数据和对象数据加工标准,形成区域甚至与国家数字资源加工标准相吻合的标准规范,为未来全国范围内的数字资源共享作准备。

6.设置自助借还模式

采用自助借还机,可以同时对多本书进行借还,极大地提高了流通效率。当然,读者需要熟悉和学习自助借还等新型模式的使用,这就要求馆员对读者进行培训和辅导,从而使读者能够迅速适应自助借还模式

7.通过对资源的深度挖掘来提高智慧化服务

数据挖掘就是对知识的挖掘和发现,即在大量的知识信息中挖掘出隐性的知识,从而发现崭新的、潜在的有效资源。数据挖掘需要依据所选目标,根据具体用户的要求,依靠先进成熟的技术,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途径来分析和研究海量的已经积累的资源信息,最终得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科资源、面向课题的资源以及其他需要的资源等。如今,在海量的知识环境中,文献资料也越来越多,人们要获取所需信息,就不得不查找海量信息文献,相关人员想要有效利用文献资源也越发困难。所以,图书馆只有深度挖掘文献资源,自动分析和归纳信息,在用户难以查找、分析、选择、判断应用文献资源时有所解答,才能适时提供有效的智能化服务。

8.通过加强技术在应用中的驱动作用来提高服务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例7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63(2014)01-0085-03

0引言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发达国家近年来开始普遍关注“智慧城市”的研究[1]。在我国,国务院总理曾在2013年7月12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所谓智慧城市,是指基于物联网、传感网、移动互联及云计算等诸多智能系统,并由其面向未来而营造的最理想的城市形态[2],这些智能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城市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生命线管理、智能票证管理、智能政务、智能电网、智能楼宇、智能医院、智能家居、智能家庭护理、智能个人健康、智能数字生活和智能食品药品管理。其中,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智慧城市”中,人们将能全面了解到“菜篮子”中的食物来自哪块土地、运输过程中经过了哪些环节。因而,对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展开深入研究,并增加研究投入,已然引起了众多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亟待收获更多的实效研究成果。

近年来,苏丹红、禽流感等事件的相继发生,表明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仍存在缺陷,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很难立刻追本溯源,做到实时控制和迅速召回[3]。因此,应适时研究智慧城市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并利用其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进行合理监控,同时进一步对流入市场的不合格食品进行有效追溯,从而达到控制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以及提供食品安全最大限度保障的重要作用。

1食品个体标识

根据国际标准,食品安全追溯是指可追踪食品的来源、生产、销售和物流等各方面相关信息[4]。而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则是能记录和追踪食品的来源、生产、销售和物流等信息的系统,也就是利用该系统能够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记录和追踪[5]。而要对食品个体进行追踪,就要首先对食品个体进行标识。目前,条形码是标识食品个体的有效手段。条形码种类繁多,使用较为频繁的主要有一维码和二维码。一维码广泛应用于各类商品中,但密度低、信息量小,不能对食品的相关属性进行详细描述。二维码即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比一维码更多的信息,且安全性和稳定性均要优于一维码,使用范围已经覆盖食品追溯、数码凭证、产品推广、站点互联、文件下载、导航与定位等领域。因此,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可借助“二维码”来标识食品个体。

2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设计

在智慧城市中,食品的种类丰富多彩,不同食品的原料、生产、物流及市场也不一样。为实现对智慧城市食品安全信息的有效追溯,就必须对食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安全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传递、存储、处理及输出,此时就需要农牧人员、研究人员、加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专家和用户的多方通力合作,因此这就形成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具有多个子系统的复合系统。

2.1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流程

在智慧城市中,用户能够利用Web查询系统追踪食品的供应商、物流、生产加工、采摘出栏、农残病疫和种植养殖等信息,查询有多少用户买了同样的食品,并查看用户的反馈信息,还能拍照、上传照片和发表评论,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2.2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总体结构

根据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需求,可将其分为农牧基地管理系统、加工包装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Web查询系统和用户餐桌反馈系统等五大子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图1 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流程

图2中,农牧基地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种植管理、农残检测、采摘记录、养殖管理、病疫检测和出栏记录等功能,能够记录、管理和查询农牧基地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中既包括了种植品种、种植地、肥料施放、病虫害、农药施放、农药残留检测和采摘等信息,也包括了养殖品种、入栏、养殖、迁移、饲料使用、防疫、药物使用和出栏等相关信息。以肉牛养殖为例,在肉牛出生后,为其安装二维码耳标,采用激光在耳标上定制其品种和出生地等初始化信息,并存储到农牧基地数据库中;在养殖过程中,亦需不断记录养殖、迁移、饲料使用、免疫注射、检疫和出栏等信息,进一步存储到农牧基地数据库中,直至出栏。将来若有需要,即可利用该系统追溯全部的农牧基地信息。

图2中的加工、包装管理系统则主要实现屠宰分割、加工包装和二维码标识功能,并能够记录、管理和查询食品的加工和包装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屠宰、分割、检验、加工和包装等信息。该系统还能够将农牧基地、加工和包装信息写入二维码并生成条码标签。以肉牛屠宰分割为例,通过二维码耳标识别肉牛个体,在屠宰前,进行肉牛宰前检验,并将相关检验信息存储到加工包装数据库中;在屠宰过程中,记录屠宰过程的相关信息,相应存储到加工包装数据库中;在分割过程中,还需记录分割环节的相关信息,其后存储到加工包装数据库中;而在包装过程中,系统则根据加工、包装过程中记录的相关信息重新生成包装二维码。日后若发生查询需求,则可利用该系统追溯检验、屠宰、分割、加工和包装等相关信息。

图2中的另一重要的物流运输系统主要实现食品装载管理、车辆调度、运输监控、GPS信息采集和温度信息采集等功能,能够记录、管理和查询物流运输相关信息,主要包括食品装载、车辆增减、驾驶员增减、车辆调度、GPS定位、温度监控和运输监控等信息。以牛肉物流运输为例,发车前,扫描包装二维码,记录货物、数量、车辆、车次、驾驶员和目的地等初始化信息,利用GPS技术设计最佳行驶路线,并存储到物流运输数据库中;发车后,不断记录时间、路径、堵车和故障等信息,实时采集车厢温度、湿度等信息,通过车载设备发送至物流运输服务器,运输监控系统对接收的GPS数据进行解析并存储到物流运输数据库中,直至到达目的地。一旦有问题发生,均可利用该系统追溯物流运输相关信息。

另外,Web查询系统主要实现食品信息查询和用户反馈查询功能,能够查询食品的农牧基地、加工包装、物流运输和用户反馈等信息。

用户餐桌反馈系统主要实现上传照片和发表评论功能,用户可以利用该系统上传食品照片以及发表评论,并能分享到人人、微博和QQ空间等。

3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实现

在智慧城市中,食品的农牧基地、生产加工企业、物流运输企业、销售网点和有关用户均呈现数量众多之势,且食品追溯所需的很多信息也都是跨地域采集的,如此一来,若只利用单台服务器将难以实现跨地域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处理、传输和汇总。因此,系统实现时就要根据系统功能,分别设置农牧基地、加工包装、物流运输、Web查询和用户餐桌反馈五大类服务器。其中,农牧基地、加工包装和物流运输服务器要根据企业数量和地域差别分别设置若干服务器,而Web查询和用户餐桌反馈服务器则只需各设置一台即可满足需要。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

系统基于物联网相关技术设计和实现,通过采用激光刻制二维码,并利用二维码扫描枪、摄像头和手机等设备采集食品二维码信息,再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农牧基地监控,其后通过GPS等技术进行定位,同时利用GIS技术在电子地图上进行跟踪。此外,还需利用GPRS技术进行远程无线通信,依托互联网传输数据,而且又利用Web技术和基于XML的EDI技术实现多服务器联合查询,由此而完整实现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

系统基于ArcGIS 10开发平台,利用SQL server 2008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来开发实现。又由于系统基于B/S构架,因此客户端可以是联网的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笔记本和PC机等各种机型。

4结束语

利用本文设计的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用户在购买商品前,可以用手机扫描食品二维码,查看相关食品信息。若想进一步查询更多信息,可以点击二维码中的网址链接,即可登录Web查询系统,进行更为细致的查询,包括农牧基地、加工包装、物流运输、其他用户上传的照片及评论等信息,以此来判定是否购买。在购买后,还可上传食品照片和发表评论,为其他用户提供购买参考,必要时也可举报食品安全隐患。因此,该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在智慧城市中“从餐桌到农牧基地”的食品安全追溯。

参考文献:

[1]王广斌,崔庆宏.欧洲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研究:内容、问题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3(7):123-128.

[2]顾新建,代风,陈芨熙,等.智慧制造与智慧城市的关系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5):1128-1133.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例8

管理困境,以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最为令人堪忧。为了迎合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实现社会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智能化,以“智慧消防”为核心理念,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充分应用于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已成为消防安全领域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现阶段,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国家与政府加大了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相应的法律法规与配套的技术规范纷纷出台,消防产品的功能与消防技术的实用性不断完善,预防火灾的建筑消防设施的技术层次得到了较大提升。从整体来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较之以往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就近年来各地火灾的数据与情况而言,社会消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涉及社会单位的火灾事故频频发生且屡禁不止,直接反映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具体看来,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值班人员消防业务生疏、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管理不足、消防警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2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结合的可行性

所谓物联网技术,就是以既成协议为基础准则,将信息传感设备作为媒介,实现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目的在于实施信息的通讯与交换,完成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其核心是互联网技术,所依托的信息传感设备包括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智慧城市理念是借助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关键信息进行预测、分析和整合,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型的运行和管理[1]。其导向是城市公共安全、环保、城市服务、工商业等领域的需求,前提条件是城市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处理。本质上,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层次的反映,因而兼具集中性与系统性。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对智慧消防进行充分应用,可以强化社会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质量与维护的全面性,进而全面提升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与智能化,有助于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的相关技能,缓解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实现社会公共的消防管理信息与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移动办公与远程监管模式的构建。

3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物联网消防安全监管平台

物联网消防安全监管平台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前端联网设备、报警监控网络、监控中心系统等。借助该平台,可以及时并准确掌握设备运转、火灾形势、人员巡检等具体情况,同时平台还提供火灾监督查询及用户服务功能。物联网消防安全管理平台的主要优势为:第一,反应迅速,对危险源反馈及时。该平台系统的各种传感器和视频图像会在第一时间将各单位的危险情况进行反馈,并依据危险情况与等级进行分级分色显示;第二,险情获取与火源定位准确。该平台以GPS定位系统与GIS信息系统为主要工具,可以在第一时间定位火灾现场并提供最佳的灭火路线,同时会提供火灾现场周围消防设施的具体状态,为消防人员灭火节约时间;第三,工作监督严格。该平台可以实时地清晰反映各单位消防自检与消防执法人员巡查的情况,凭借传感器与视频的物联化,可以避免打卡后脱离岗位的问题。

3.2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借助有线、无线通讯网,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各建筑物内独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借助GIS信息系统的定位功能,以视频监控联动的方式实现各社会单位的火灾实时监控,同时集中管理消防设施,提升消防设施管理的科学性与标准化。而视频监控的应用不仅可以在PC电脑终端进行观察与视频录像,还可以借助手机APP软件,实现移动性监控,以提高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的实时性,打破监控的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设置以应用层的用户需求为核心,其用户主要包括监控指挥中心、公安消防管理部门、联网单位等。监控指挥中心的用户是整个系统的中枢,因而其有权限应用系统中的全部信息[2]。其功能主要包括实时火警监控、联动视频监控、GIS定位、消防设备管理监督、值班人员巡查等;借助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公安消防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定位火灾位置,并结合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消防监控。其功能主要有实时火警联动、消防设备管理监督、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询等;联网单位不仅是消防服务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监控对象,对其来说,该系统的功能包括考勤管理、消防设施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询、消防知识与技能学习等功能。

3.3智慧消防平台

所谓智慧消防平台,其基础支撑是对互联网、物联网、数据融合、云计算等进行综合应用的新型信息技术,主要针对数据的搜集、储存、分析等环节,通过适应消防管理体制与各种消防管理应用而构建的一种平台。其功能在于实现预警自动化、救援智能化和业务管理精细化,以其功能的实现为基本原则对智慧消防平台进行构建。智慧消防平台的构建需要对如下重点项目进行建设:第一,火灾预警自动化。构建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消防报警设备、消防用电、消防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建设高空瞭望视频监控系统,对化工、人员密集建筑区等进行严格监控。同时需要开发并应用区域火灾分析评估系统,依据火灾风险的高低进行安排预防火灾的实施部署;第二,灭火应急救援智能化。该系统以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作战人员变成模块化系统、消防移动智能指挥等为基础保障。其中尤其需要明确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有赖于预案实施与火灾中的横向互联及纵向贯通,如此才能保障信息搜集的顺畅性。第三,部队管理精细化。应用该系统的目的在于规范消防部队的培训与管理,包括各级官兵的培训与模拟训练,与消防车辆的管理。其中以消防车辆实时管理系统为侧重点,将GPS、GIS、RS、“北斗”等定位系统综合运用,实现消防车辆的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

3.4智能巡检

智能巡检系统是将物联网应用到城市消防设施巡检中,充分应用并发挥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网络的功能。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消防栓信息维护、消防栓巡检展示及巡检数据分析三部分[3]。其中,消防栓信息维护主要基于Android平台,利用移动终端对消防栓进行注册,然后通过编辑与整理,将有效数据信息发送到服务端;消防巡检展示可以实现GIS展示、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消防栓巡检、地图可视化;巡检数据分析主要是将一定时期内的巡检信息与数据依据选定维度展开分析与处理。该系统可以拓展消防设施之间和消防设施与巡检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有助于降低人工参与度与操作度,对实现消防巡检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智能巡检系统可以将消防设施巡检的业务范围拓宽,促进消防设施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4智慧消防项目设备结构图

由其结构可以得知,智慧消防系统以物联网为技术依托,并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消防疏散通道、消防车道、控制室人员在岗状态等方面的监测初步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

5智慧消防的应用趋势与前景展望

智慧消防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大大缩减了消防工作的管理成本,弥补了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故障率高、数据处理方式落后、值班制度执行不彻底等问题,同时赋予建筑消防设施智能化、自动化,实现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然而,通过实地考察,在目前智慧消防运行的系统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对不尽责行为不能做到定性与定量处理;系统应用终端普遍以PC计算机终端为主,不能广泛普及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重点单位的应急疏散演练模型与灭火预案的开发相对比较流于表面[4]。总而言之,智慧消防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依旧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有待相关职能部门与研究企业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完善系统的功能与实效性。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例9

近年来,国内水电行业都在开展智慧企业建设,推动传统能源企业管理革命性变革,以“智能自主、人机协同”为目标,在电站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科技与电厂运营管理深度融合,通过整合运行管理历史和人工经验,构建“运行智能、巡检智能、操作自主、人机协同”的全新水电生产组织形态与管理模式。如何在我司全面应用,实现智慧水电智能自主运行管理方式,形成具有新时代特点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本文调研的主要方向。

一、智慧企业的概念

智慧企业是在企业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应用之后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是先进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智慧企业建设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转型升级,完成与"互联网+"社会生产力的和谐对接,还能进一步释放企业员工的创新创效活力,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智慧水电站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清楚掌握发电流程、提高发电过程的可控性、减少人工干预、及时正确地采集发电过程数据,从而科学地制定发电计划,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智慧水电站把VR、大数据等运用到工业领域,方便监控现场、事故预报与诊断,实现了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跨越,改变了以往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了从人工决策到类机器决策的过程。

二、我国智慧水电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8 年 5 月 8 日至 9 日,在北京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举办了2018 年智慧电厂(第一期)论坛。论坛得到广大电力企业、科研院校和信息科技公司的积极响应,来自燃煤电厂、 燃气电厂、水电厂、核电站等基层电厂的代表,大唐集团公司和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参会都超过了 100 人。华能、华电、国电投、中广核、国投电力、华润电力、京能、中能建等,都有很多下属电厂派员参加。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电规总院、西安热工院,以及其他各电力集团公司科研院、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大学、东南大学等都积极派人参会。通过两天的报告交流,论坛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大唐南京发电厂、大唐泰州热电公司、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燃气热电有限公司等单位就智能发电和探索建设智慧电厂的实践作了详细的介绍。

2019年12月17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智慧企业发展论坛”在浙江省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智能自主 全面赋能”。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涂扬举出席,并代表智慧企业推进委员会《智慧水电企业建设指南》,从此拉开了智慧水电企业建设新篇章。

目前,大渡河水电公司通过探索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流域梯级电站群自主运行、远方操作、智能巡检等成套关键技术,建成了首个“自感知、自运行、自学习、自决策”的梯级电站群。2020年10月08日,由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大坝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水库大坝和水电站智能建造与运行学术交流会上,大渡河公司被授予梯级水电站群智能运行创新实践基地。

瀑布沟水电通过建立生产知识图谱,借助5G传输智能安全帽采集到的实时视频,运用现实感知模型计算人员精准位置,姿态动作及环境风险。并结合安全管理业务流程和认知图谱,实现人员、设备安全。借助环境感知辅助降低操作人员的精神压力,让云计算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智慧大脑,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大岗山水电通过运维生产管理模型的建立,解决现行运维管理模式与智慧电厂建设的不平衡性,建立全面融合制度、机器、设备、人员的新型管理方案,提高运维管理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规划能力及自主决策能力。

猴子岩水电运用流失算法,通过机组振摆、水头、有功、导叶开度等数据进行建模,针对大量生产数据未得到有效利用、应急人员对机组运转特性存在盲区、智慧发电控制策略有死区、设备状态评估无前瞻等痛点进行水轮机运转特性在线辨识。

大渡河水电通过整合大渡河公司水文、水工专业领域现有技术及数据资源,结合流域各区域的降雨地灾预警需求特点,构建集多源气象信息融合预报、降雨地灾关联预测、预警信息功能为一体的降雨地灾预警模型。

大唐亭子口水电采用5G水下机器人搭载清淤和巡检作业设备,可以在不排水的条件下,替代人工水下作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诸如此类的给设备赋能、将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至水电生产、管理中的案例比比皆是。目前我国智慧水电建设开展的热火朝天,智慧水电的建设日渐成熟,大渡河水电、大唐、华能、华电等水电企业已走在智慧企业建设道路的前端,推动智慧水电企业建设也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三、我司在智慧水电企业建设中的现状

从嘉陵江流域水电企业目前情况来看,电厂的运行管理仍然在沿用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电厂仍未能形成厂级的统一数据平台,实时数据与相关管理数据无论在存储管理还是应用方面都是割裂的。运行大多仍根据定值曲线自动调整,未进行优化,检修方面也仍在沿用定检定修。设备巡检工作采用人工巡视+工业电视巡视。水情调度采用人工预测,主观判断为主。从冷端优化、运行优化类到故障早期预警、设备可靠性评价等检修类应用仍处于分散应用状态。金沙公司初探了“联合调度”,提出了建设嘉陵江流域集控中心,其它大多数电站仍依靠提升自动化程度或信息化程度的形式推进,仍未能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距离实现智慧企业相距甚远。

四、传统生产运行中的不足

传统的水电生产运行采用人工巡视,多班组值班制度,检修方面沿用每年定检定修,管理采用多人分工管理模式,还是以水为天、靠水吃饭的调度模式,这些传统的水电运营已无法满足社会进步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也体现出了多方面的不足,例如:

1、传统的检修工作缺乏针对性,导致检修并不彻底,安全隐患无法全面排除,还可能会反复停机、停电检修,检修期间弃水风险较大,检修工期较长,造成资源的浪费,检修成本的增加。

2、传统的巡视工作,主要采用人工巡视,每天有3次固定路线和多次临时机动巡检任务。每次巡视耗时1-3个小时,人均步行2万多步,巡检人员的责任心差异、技能水平高低、巡检范围与频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巡检质量。人工巡视也只能看到设备外表,来主观的判断设备运行状况。对设备掌握有很多不确定性,同时人工巡视效率不高且存在漏巡风险、巡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数等。

3、传统的班组值班、多人分工分散式管理模式,需要大量人员,造成人工成本的增加,管理成本的增加,信息传递不及时等现象。这种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还受管理人员个人情绪及管理水平的影响。

4、传统的水情调度,依靠收集上游电站放水计划进行粗狂式调度,未能精确考虑气候变化引起的水情变化、用电负荷变化等诸多因数。在降低耗水率,增加发电效益上略显不足。

五、建设智慧水电企业的优势

智慧水电企业,以“智能自主、人机协同”为目标,在电站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科技与电厂运营管理深度融合,通过整合运行管理历史和人工经验,构建“运行智能、巡检智能、操作自主、人机协同”的全新电力生产组织形态与管理模式。

面对传统水电生产的不足,智慧水电企业的建设能解决传统水电生产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例如:

1、建立集控中心,进行集控管理。集控管理是一种全自动智能化管理方式,转变了以往的多人分工班值管理方式,实现了无人值守管理,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简化了运行管理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

2、采用“无人机+巡检机器人+工业电视”相结合的模式,辅以智能传感器系统,实现在厂房各区域精准可靠地移动、跟踪、定位,并根据探测的可见光、红外光及气体、声音、振动、温湿度来识别和分析异动故障。机器人智能巡回取代传统水电站人员走动式巡回,由机器人完成一系列自动化定向操作,完成对生产现场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及结果处理等全过程,减少人员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全面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管理,强化现场智慧安全管理。采用智能钥匙等管理手段,实现现场权限管理精细化,给正常操作带来便利,提高事故操作及时性,减少运行操作失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实现智慧检修:以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智能决策为要素,由数据中心、算法中心、应用中心和服务管理系统等构成。数据中心对设备状态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形成设备特定状态的变化曲线,提供判定参数。算法中心对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挖掘和处理,对设备各个状态作出状态评判,及时作出趋势预警,实现风险自动识别。应用中心根据算法中心的预警,对故障点进行精准定位定性,结合趋势变化,提出检修策略,有效避免设备过修或漏修。服务支持系统依托精益检修标准体系,自动完成检修方案、物资材料准备、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

5、实现智慧调度:传统的水电站以水为天、靠水吃饭,这也是几代水电人难以突破的行业技术瓶颈。在创新技术的支撑下,智慧电站可以采用流域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建立了高精度水情预测预报及电力调控体系,构建基于降雨、径流、大气环流指数时空场的多因子集,创建大数据驱动的高精度水情气象耦合洪水概率预报技术,结合多时空尺度流域汇流耦合预报模型,提高预报水平分辨率。同时,基于多层控制模型簇的梯级电站实时负荷自动分配的方法,建立自适应复杂洪水情势的流域泄洪闸门智能调控系统,实现流域调度由单机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转变,实现嘉陵江流域全年负荷调节零干预。通过调节拦蓄洪水,成功应对汛情,调蓄大洪水,确保上下游沿河两岸地方防汛安全。通过定量降水预报、洪水资源化利用、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经济调度控制等先进研究成果的应用,实现增效目的。

六、我司应当如何开展智慧水电企业建设

智慧水电企业建设主要实现业务量化、统一平台、集成集中、智能协同四部分。一、业务量化:通过科学设定标准、量化工作任务,实现精益化企业管理;运用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各类信息数据,实现对企业各种要素的动态感知。二、统一平台:运用无边界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创建员工协同工作、数据实时交换、信息实时处理的信息化基础平台。三、集成集中:通过整体规划、系统整合、数据集中、集成运行等策略,消除业务系统分类建设、条块分割、数据孤岛的现象,构筑企业级统一服务平台。四、智能协同:在相关数据、平台、应用的支撑下,实现人、系统、设备之间的高效协作;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自动风险识别和智能决策管理。

1、智慧水电平台框架

(一)、智慧水电平台框架组建思路

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更先进、更高效是智慧水电发展的必然需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5G应用等技术赋能电力企业,智慧水电建设必然离不开这些技术,其中物联网构建人机交互的新环境,特别是移动边缘计算。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说,水电站的智慧水电平台重点是要以设备的智能巡检,故障精准定位排查,系统协同联动来确定主要目标,以自动化控制为基本点,以数据的共融共通为核心点,依托大数据分析或者是智能化分析等技术手段来引导水电站整个管理模式的自我演进,形成更加科学的新型管理模式。由此智慧水电平台,要从水电站的生产过程、业务流程、物理对象、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将水电站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业务进行量化,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以及高速的传输网络来完成海量数据的互联互通,这些都是构建的物理环境,进一步在物理环境上要达到多维分析、态势感知、趋势预测、远程控制、风险预警等集成的统一平台,再将其与云端的智能电厂平台对接,实现监测、数据、运检、调度、算法等于一体,实现云端的智能协同。

(二)、智慧水电平台框架组成

可以将智慧水电平台划分为三个层级,包括云端智能协同层,数据集成层以及水电站物理层。

云端智能协同层应当是一个综合分析平台,要集成数据、算法、监控、运检、调度等功能,并通过接口兼容集中管控的管理大屏、移动设备、数字化门户等。它是一个典型的云服务架构层,包括资源层、中间层、共享服务层以及接口层,资源层包括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池,属于底层,主要包括各种硬件设备,如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物理资源层之上还有虚拟资源池,用虚拟化技术将硬件当中存储的资源汇聚的一个虚拟的资源池当中即云端,中间层为系统开发和测试提供接口,共享服务层主要提供应用软件,接口层则主要提供不同权限用户访问云端的接口。

数据集成层,核心是数据库,它属于云服务架构当中的虚拟资源层,统辖地图数据、安全数据、检修数据、设备数据、运行数据、水文检测数据等等,实现方法也比较简单,可以采取网格技术来实现数据集成。在数据集成上描述模型提供聚合形式,这个模型是一个数据空间加上它的聚合空间。解释模型将描述模型揭示的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义,然后预测模型利用已知的关系推测出更多的描述信息。在数据的集成当中相互关联的数据库实际上可以很容易被归纳在一起,创建一个单一的虚拟数据库,或者称为异构数据库系统,而实际上每个数据库在加入异构数据库系统之前本身就拥有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种数据库方案并不需要改变原来的数据结构,可以使数据整合方案更简单经济。而该技术下的关键是中间件层,中间件层和每一个后台数据库用其自带的接口连接,将分布的数据库映射为一种统一的虚拟数据库模型,应用就可以利用该虚拟数据库去访问需要的信息。

水电站物理层主要是依托物联网技术在水电站布置各种智能化前端设备,包括传感器、监控视频终端、自动化控制装备等等,通过这些设备以及网络来实现水电站水工建筑、水利机械设备、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等的智慧互联。

2、智慧水电平台建设思考

智慧水电系统平台符合我国城市大脑和大数据战略布局和整体规划要求,实现对水电站的基础信息管理,实现生态流量的实时监测与分析;整合行业信息资源,整合水电站基础信息、现场图片、基础地理、地形数据、遥感数据、全景图等,实现多源、多维、多态水电数据支撑;利用移动端和手机APP 实现对电站信息的动态反馈。

从技术层面来说,现阶段有很多技术可以实现智慧水电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丽水市投运的智慧水电系统平台,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支撑平台、智慧水电信息系统、移动端APP。又比如浙江宇丰水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运的水库工程标准化运行管理平台、智慧水电标准化运行管理平台实现了大屏幕切换显示,实现了状态监控、视频监控、水位监控等大屏幕显示。实现了电气主接线、状态监控界面、报警光字牌、视频监控画面、油气水画面、水位波动和报警画面、水电站文化风景图、安全运行时间等通过手机界面随时随地查看,提高了整个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水电站安全云巡检、水库大坝安全云巡检,手机终端查看巡检记录、巡检报告、设备异常情况等。

可以看到数据已经成为水电站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资产,未来智慧水电必定会大量依靠专业数据中心来进行管理,电厂职工角色必定要逐步转向大数据开发、维护与应用,而大数据的应用最关键的是给管理和决策做支撑,因此要实现数据采集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打通水电站各业务子系统、应用子系统,形成数据的网络集成,为不同场景提供所需数据,从实时以及历史数据当中进行可视化的大数据分析,其中关键点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数据分析的基础,为了推动智能化分析,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现阶段机器学习有很多种实现方法,比如自适应增强方法。采用全数据链闭环反馈自适应模式,对水电系统的核心要素、重点目标、线上线下位置、状态、数据、关联、分析等数据进行全面挖掘分析和智能化分析应用。

七、我司建设智慧水电存在的问题

1、智慧水电投资建设方向及预期效益评估。在港投集团层面上,关于在智慧电厂怎么投资,在哪个电站投资以及预期的投资回报是什么的决策,仍然缺乏这种类型的评估。

2、如何为港投集团和嘉陵江流域打造智慧电站。在单个发电厂中建设智慧水电项目会影响较少的历史数据样本,单独的设计和设计差异以及模型选择的差异。准确实现数据驱动型业务的智能场景非常困难。依靠现有的数据平台无法实现,需要更大数据样本的支持。

3、在港航公司及港投集团层面,智慧电厂的建设不能成为新的数据岛。为了进行规范化,集约化的管控,建设智慧电站项目,必须做好管理和数据共享。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例10

1引言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信息时展的重要产物[1]。如今物联网技术在我国众多行业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日益增多的建筑物与复杂的建筑环境使得消防安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态势[2]。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城市消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消防安全工作中,可自动识别危险源、及时报警火灾、实时监控消防设施装备、有效利用消防数据等,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指挥的精准性以及救援的高效性,从而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必要保障。

2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被人们称为信息科技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技术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和重要基础,并融入了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自动的收集获取,增强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物联网技术是根据约定的协议,借助信息传感设备实现任何物体与网络的连接,使各物体之间能无障碍地进行信息交互,进而对物体的动态进行智能化识别、跟踪、监测,以便人们更好地掌握物体运行情况,同时进行综合化管理的技术。

3智慧消防概述

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以往的消防工作模式落后,对消防事业的发展形成制约。消防建设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面对城市消防安全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如自动化的火灾防控、智能化的灭火工作指挥、精细化的消防管理等,再加上消防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消防便产生了。智慧消防作为一种全新的消防工作模式,能更好地解决消防安全问题,是现代消防体系的进一步升级,在防火灭火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有效促进消防安全工作效率的提升[3]。智慧消防是指借助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最新技术,配合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的运算进行火警智能研判,提升信息数据的传递效率与利用率,形成火灾监控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实现消防智能化,从而增强火灾防控、应急救援能力,大大降低火灾发生率。下面将以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架构为例进行分析介绍。

4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分为三层,即系统感知层、网络传输层与用户应用层。系统感知层的关键点是传感器检测,网络传输层的关键点是无线传输网络、控制网关节点、服务器搭建,用户应用层的关键点是数据库处理与用户交互设计。只有处理好这三个环节,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与城市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的有机结合。(1)系统感知层。系统感知层是物联网用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重要的基础能力层。其是由多种传感器或者进行信息采集的感知终端组成的,是物联网的最基本部分也是核心部分,作用在于识别物体与采集信息。主要运用的技术有射频技术、无线网络组网技术以及新型传感技术等。对于接入物联网中的感知层由基本感应元器件,比如RFID标签和读写器、监控摄像头、GPS定位设备、二维码识读器,还有各类传感器等元器件再通过感应器组成网络。比如一般系统感知层需要建立一个射频识别系统,该识别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以及中间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可以安装在物品的表面或者内嵌在物品内层,标签内存储着物品的基本信息,以便于被物联网设备识别;读写器有三个作用,一是读取电子标签中有关待识别物品的信息,二是修改电子标签中待识别物品的信息,三是将所获取的物品信息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中央信息系统的作用是分析和管理读写器从电子标签中读取的数据信息。(2)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是连接系统感知层与用户应用层的桥梁和纽带。网络传输的方式多样,有有线传输以及Zigbee、WIFI、NB-IoT、LoRa、4G等无线传输方式,考虑到建设成本、部署方式、产业规模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等,可以采用NB-IoT技术方式,将建筑物内外的各种消防设施监测节点所采集的消防数据传送至云计算平台,并通过云数据库、负载均衡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处理。负载均衡能将用户访问流量、各类消防设施传送的信息数据请求,依照一定的原则分配到多个云服务器实例,实现资源有效分配,避免单个服务器承载过量,造成资源负担。云数据库能提供一种安全、稳定、可靠且可弹性扩容的在线数据库服务,能在容灾、备份、恢复、监控、迁移上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跟自建数据库相比,其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即开即用、无软硬件投入、无运维成本、快速部署、数据可靠安全、自动备份、系统托管、高资源利用率等。(3)用户应用层。用户应用层其能处理网络层接入的信息数据,实现人机交互,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通过用户电脑端,消防监管单位可对消防设施的状态信息进行监测,并及时对预警、报警信息进行反馈,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可对建筑地址、报警单位的消防设施进行快速查询。因此可结合系统功能的需求来设计网站中各模块,如用户管理模块、数据监测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地图管理模块等。1)用户管理模块具有登录管理、权限管理、用户增删与信息修改等功能。用户在登录系统之前需进行用户名、登录密码方面的设置。用户可包括在系统、消防监督、建筑物、消防灭火救援、消防设施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具有修改用户信息、建筑物信息的功能。消防监督管理人员可按照属地分别设置管理权限。建筑物管理人员能接收到各种建筑物各类消防设施的预警信息或报警信息。消防灭火救援管理员能在管辖区域内,通过系统查询火灾发生地点与最佳救援路线。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人员可在设备管理栏中录入、查询消防设施维护的相关信息。2)数据监测模块具有实时查询报警历史记录、实时监测图表数据等功能。3)设备管理模块的作用是针对消防设施的使用情况,若参数超出了设置范围,则会向建筑物管理人员发信息提醒,使其到现场查看解决问题。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人员也可去现场排除、检查消防设施的故障。4)地图管理模块的功能是在获得百度地图API密钥之后,实时更新显示百度地图中各建筑物的定位,以便相关管理人员实时查询各种信息数据,及时进行地图导航和灭火救援。

5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消防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5.1应用于火灾防控预警

火灾防控可以规避火灾风险、降低火灾发生次数,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部分。物联网技术可帮助实现火灾防控预警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1)对消防水源的实时、远距离监控。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无线通信设备、传感器安装到消防水池水箱、消火栓等这些部位。传感器可以对水流速、水流量等信息数据进行监测与收集,并将其发送到消防应用云平台上。消防指挥中心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获取准确的消防水源状态信息,还能借助GPS系统、GIS系统等在百度地图上快速确定消防水源的位置,以便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2)对消防设施的远程监管。建筑物中通常配置完备的消防设施,消防设施的完好性及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火灾扑救工作的开展。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消防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消防部门可以将智能传感器安装在喷淋管、消防泵、烟感器等各类消防设施中,这样可以实时确定喷淋管的压力、消防泵的状态、报警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对其进行及时性、针对性的处理,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同时,借助智能视频监控设备可对消防安全通道的占用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收到信息数据异常报警后,监管人员可结合疏散指示牌与应急灯的告警,及时展开相应的救援工作。(3)建立智能楼宇系统。将监控传感设备安装到每幢楼的消防设备中,针对每幢楼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传感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马上向管理系统平台发出警报,同时管理人员会通过无线设备接收到相应的信息。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则报警器会立即向消防人员发送信息,以便消防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准备工作。(4)基于视频分析的隐患验证。一方面对楼宇具体报警点位进行梳理,与建筑内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做到具体报警点位远程监控,时时查看现场情况。另一方面与烟火AI算例模块进行整合,早于建筑内的火灾探测器感知危险发生,为隐患发现和小火处置提供前端感知。

5.2应用于灭火救援指挥

(1)对各建筑物建立身份系统。处于不同区域的每个建筑物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比如结构、改造、使用、配备的消防设施等信息。运用物联网技术,可针对建筑物的全部信息设置相应的电子标签。当火灾发生时,工作人员会通过终端设备对火灾信息、建筑物状态进行了解,以便为消防人员及时提供信息;消防人员可以及时熟悉辖区建筑物的受灾情况,通过建筑物内部的温度传感器迅速得知火灾现场的温度,以展开有效的救援工作。倘若报警人员对报警信息不了解不熟悉,那么指挥人员会从建筑物身份系统中明确火灾发生的位置,并展开扑救。(2)对消防参战力量进行智能化、合理化的调度。运用物联网技术对视频监控系统加以完善,可以帮助指挥部实时掌握消防车辆的通行信息,并快速判断火情,对水带铺设、分水阵地等做出正确的分析抉择,对消防救援工作进行更好的调整。(3)对消防人员的生理信息进行监控。火灾现场可能存在有毒的烟气,这会对救援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在救援设备中安装传感设备,实时监测处于火灾现场的消防人员的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便进一步的指挥调度。

5.3应用于消防资源管理

为实现对消防资源相关信息的动态管理,一方面可将物联网技术与无线通信、GPS技术相结合,针对消防车与消防人员进行电子标签设置,然后将其与管理中心进行无线连接,从而建立起消防装备管理系统。通过在消防车上安装车载终端装置,并对相应模块进行信息采集,可以确定车载装备的状态、类型及数量,从而为消防救援做准备。对于消防车的位置,无线网络可以将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将电子芯片接入消防员的工作服中,可以更好地获取消防员的具体位置及分布。另一方面可运用物联网技术对灭火药剂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对于不同的火情,消防部门可结合灭火药剂的性能进行规范化使用,而且可避免使用过期的灭火药剂。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门也可以结合灭火药剂的分布地点与储备量进行合理的调度,从而提升灭火药剂的利用率,有效避免灭火药剂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