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智慧交通治理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5 14:47:32

智慧交通治理

智慧交通治理例1

2015年,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结合,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活力,创造一种新的形态,因此“互联网+”的本质是融合与创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进行“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居家养老”等各方面的建设,“互联网+城市=智慧城市”也不甘落后,成为发展的热潮。

1智慧城市内涵

1.1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对城市中的人、物、环境等进行感知,将城市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互联互通,以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1.2智慧城市的特征

1.2.1大数据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没有了数据,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收集、整合城市的交通、资源、环境等各项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作出相应决策。1.2.2融合性“互联网+”的本质是融合与创新,“互联网+城市=智慧城市”是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城市的治理相结合。智慧城市一方面要运用技术,另一方面要利用智慧治理方式,通过二者的融合,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感知和实时观测。1.2.3智慧化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实时、动态地监测城市的人口、交通等情况,并由此作出预测、发出指令,对城市的各种情况与需求作出智能回应,通过在网上及时互动,做出智慧决策,实现智慧治理。

2“互联网+”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城市治理带来新思维,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全面感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能切实解决人们的交通、住房、医疗等问题,使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遍布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城市的管理也将由“经验治理”迈向“智慧治理”,能有效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2.1智慧政务

智慧政务是电子政务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以公民为导向的互联网思维,通过在网上进行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沟通与协作。一是推进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后,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浏览政府的网站,了解相关信息,而政府部门也可以实时进行网上受理,实现与公民的双向互动。二是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挖掘并分析相关政务信息、网络舆情、网站留言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实现精准化治理。

2.2智慧医疗

对病例进行电子化处理,既便于医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时获得临床经验,又可以建立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实现病例的重复利用,也可以使居民自行上网查询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就诊信息,且可实现在线挂号等,最终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通。此外,大数据的使用,不仅可以使医院通过数据库对病人的群体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而且又可以对每个病人进行具体诊断,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正确的处置方案,对症下药。

2.3智慧交通

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交通流的增加,交通问题成为各大城市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运用数据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并结合先进的智慧治理理念,对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建立全方位、实时、高效运转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对交通的可视化及实时观测,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的管理效率,促进城市交通体系的高效运转。此外,交通部门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交通APP等,及时道路通行状况,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2.4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通过一些智能传感产品,养老部门能随时对老人的健康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当老人发生不适时,相关服务机构和子女能通过手机软件等接受信息,及时对老人进行救助。可见,智能养老产品的出现,推动了智慧养老的发展。

3“互联网+”时代智慧城市建设路径选择

3.1加强信息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但也为其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智慧城市涉及城市的多个信息系统,因此,必须加强对信息的管理。一是安全规范网络空间,合理使用互联网,以防信息泄露;二是开发防护软件,以保护信息不受黑客、病毒等的侵入;三是对信息进行辨别,及时公开可以共享的政务信息,保护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四是改变“信息孤岛”现状,各部门、各领域应加强信息交流,进行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实现信息的重复利用。

3.2培育高科技信息人才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又需要信息人才。因此,对高科技信息人才的培育尤为重要。政府工作人员应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并提高网络管理能力,以满足电子化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官员。智慧官员还要具有相应的利益协调能力,能合理分配跨部门的信息、资源等。除此之外,政府官员要有责任伦理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范围内合理地进行技术操作与服务,避免冲突,以确保智慧城市顺利建设。

3.3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

“互联网+”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改变“信息技术决定论”,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如果单靠信息技术,就很难实现回应公民的诉求,城市的建设也会不完善。将治理理论引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能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治理方式,对城市的规划、建设、资源、环境等进行更好的管理。例如,整体性治理可以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避免城市治理碎片化;数字治理理论,一方面整合城市数据系统,相关数据的开放促进了信息共享,在推动智慧政务的同时,完善了公民参政的渠道,实现城市善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政府信息系统的整合与互动,对公民进行“一站式服务”。

3.4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深水区,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面对信息泄露、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网络空间不合理等,我们应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让智慧城市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与此同时,在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外进行交流,借鉴国外经验。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符合本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兆柱,马文娟.“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探析[J].电子政务,2016(6).

[2]张爱平.“互联网+”引领智慧城市2.0[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6).

智慧交通治理例2

(一)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人民生活正由小康向比较富足的现代生活迈进,对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强。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矛盾:一是城市规模扩张与城市管理精细化发展的矛盾;二是公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感知与政府主动服务的矛盾;三是信息采集、传递的变革与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矛盾。团结湖街道是朝阳区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老年人比例最高的街道,因此在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方面的矛盾更为突出。

(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带来了人们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这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新的科技手段。团结湖街道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模式,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努力尝试促进信息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机结合,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创造出有区域和时代特色的智慧型社会治理新模式。

(三)响应中央号召符合时展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对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项目做法及经过

(一)开发七大智慧终端,打牢服务基础

1、团结湖街道智慧信息机

在原有“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基础上,整合完善社区便民服务网、社区服务热线和知识库构建了“搜寻方式简便、服务功能集成、响应速度快捷”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开发研制智慧信息机。将距离较远的政府办事机构,以图、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现到了广大居民面前,通过多方视频互动交流,拉近了居民与社区、与街道的距离,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目前,智慧信息机已覆盖到街道所有社区、大型商场超市、邮局、写字楼等人员流动比较大的场所。信息机自投放以来总点击量已达500万余次,日均点击量8000余次。

2、“智慧团结湖”手机平台

覆盖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便利服务、特色服务等内容。进一步拓宽覆盖面、提升使用率、培养忠诚度、增强凝聚力。着重掌上平台在中青年人群中的普及,完善智慧网格功能,积极培育线上线下活动,形成良好互动,建设熟人社区,推进诚信邻里文化。借助街道短信宣传平台向辖区内2460名中青年群体推送“智慧团结湖”掌上平台下载地址,目前累计下载量约1万人次,活跃用户2000余名,对促进居民社区自治,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动新模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3、“微信、微博、微群”三微一体服务平台

一是在全市率先实现以微博方式回复网格案件,将街道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引入了新渠道。二是实现便捷的与辖区居民、社会单位进行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交流,目前,三微平台与居民互动交流15300余次,得到了辖区居民的高度认可。三是大大吸引了年轻群体投入社会服务管理的热情。街道利用三微平台定时更新辖区内各项活动信息、便民信息,开辟了一条为民服务、与民互动的新通道。

4、智慧网格与交通综合管理系统

在辖区易拥堵路段和区域投入电子感应监测设备,极大地提高了辖区交通出行的效率。系统由综合应用子系统、信息服务中心和指挥控制中心三部分构成。综合应用子系统分为智慧网格采集系统、网格与交通监测系统、事件报警系统、人口特征比对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信息系统。

5、智慧安防系统

可随时监控监测辖区安防情况,并与公安、应急等部门做到信息联动。一旦居民家中发生破门破窗事件,系统将自动向设定人发送警报。极大地增强了辖区居民的安全感,使地区治安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6、“一号定位”系统

将辖区内1769个线杆、电杆标号,与视频监控系统连接,居民可根据标号位置信息报警或者获取基于精确位置的服务。自安装使用以来,监控系统发现并处理环境卫生问题270余件;因火灾、车辆丢失、盗窃、民事纠纷等问题案件,派出所调取指挥中心监控录像120余次。

7、“3D团结湖智慧家园”系统

建设了全面覆盖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七大需求,采集街道1000余点位,拍摄尽万幅照片,具有全景导航功能的3D团结湖智慧家园服务平台;建设了以公共文化服务和市民文化展示交流为主的3D团结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包含人口文化、党建、社区文体活动、个人作品展示、视听、服务大厅等7大场馆,展出街道及社区活动照片3000余张,14位书画爱好者个人作品160幅;建设了以市民、文体队伍文化交流、辖区人口文化展览、街道整体风貌展示为主的3D团结湖公园文化漫游平台。自3D团结湖智慧家园平台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已达11000次,很好的丰富了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二)构建四大智慧平台,社会治理智慧化

1、搭建街道党政群工商共治大数据科学决策智慧平台

对辖区人、地、事、物、组织基础数据,社区居干工作记录,老年人、残疾人、年轻群体等不同层面居民诉求数据进行深入地挖掘分析,科学制定为民服务措施,真正做到数据为人服务、数据为工作服务。通过深入地数据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让街道的社会治理工作更有针对性,2013年街道推出的2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广受居民好评,真正解决了辖区民众所需所想。

2、搭建各方和街道、社区的互动智慧平台

利用辖区内的智能服务终端:智慧信息机、掌上团结湖、3D团结湖、微博、微信、智慧居家养老等信息化便民终端,充分搭建起辖区居民、社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平台,让街道和社区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各方的动态和问题。2013年共有2万余人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与街道、社区互动,其中掌上团结湖志愿服务团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服务1500余人次。通过各方互动及时有效地为辖区居民、社会单位和社会组织解决需求和所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街道和社区层面的社会治理效率。

3、搭建居民和党员、人大代表互动智慧平台

利用智慧党建、智慧人大等信息平台更加充分地发挥辖区党员与地区人大代表的作用,更加有效地为地区建设和社会治理出谋划策,并解决了一部分超出街道职能层面的问题,累计为地区居民解决各类难题600余件。通过带动党员和人大代表的积极参与,对地区社会治理工作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4、搭建智慧养老助残服务智慧平台

街道建立了智慧养老助残中心,并在辖区范围内大力推广智能设备的普及和使用。通过打造公建民营、社会组织运作的智慧养老助残居家服务平台,全天候全方位提供四个方面服务:一是安全报警,依托部署在家庭内的固定、移动设施,借助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如家庭视频监控(子女可远程察看老人在家活动情况)、红外线防入侵、烟感防火装置、自动断天然气阀门等设备,让居民享受安全、智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二是紧急救助,如使用者出现紧急事件而家里又没有人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一键紧急联系服务中心或相关工作人员;三是健康监护,利用健康监控系统的相关设备,使用者可每天自行检测身体数据,如心电图、脉搏、血氧、血压、血糖等,检测完毕数据自动传输到监测平台,医生及家人通过数据平台可远程察看其日常体态数据,一旦数据异常,做到及时干预;四是生活服务,例如家里水管破裂、下水道堵塞等简单生活需求服务时,只要按下设备上的按键就能获得相应服务,从而大大减轻老人的负担。

三、项目成效及反响

街道通过“智慧建设”促进了地区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对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一是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群众凝聚力不断加强。智慧信息机拉近了政府办事机构与居民的距离,直观、便捷,提高了居民办事效率。掌上团结湖手机平台和微信、微博、微群“三微一体”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推进诚信邻里文化,开辟了社会动员的新方式。2013年冬天的扫雪铲冰活动,因其组织发起方式独特,北京日报头版进行报道,还有交通公益岗、每周的捡拾白色垃圾等志愿活动和社区文体活动,也通过手机平台组织居民参加,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热情。

二是提高了社会管理效率,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引入物联网垃圾分类系统,提高了环卫部门清运垃圾的时效,街道成为全市首批垃圾分类所有社区均达标的示范单位。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动态保障辖区交通管理,及时引导车辆调整行进路线,避免拥堵,节省时间。社区安装的智慧安防系统与公安部门联动,有效提升了综合安保能力。

三是探索了居家养老的新方法,特殊人群服务更加贴心。智慧社区建设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需求,让他们也能共享智慧社区建设成果。一键通电话和动态健康监护仪,成为独居老人的“家庭保姆”,有效保障独居老人人身安全,使不在身边的子女不再担心老人发生意外时不知情。系统曾监测到有的老人突发心脏病,并协调120紧急救护,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得到了老人及子女的由衷感谢。一号定位系统,成为初到辖区人员的向导,提供了即时便利服务。

四是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居民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3D团结湖智慧家园平台,突破了辖区地理空间窄小制约的难题,不仅使居民能身临其境感受地区文化及生活资源,也为辖区书画手工爱好者作品展示和各类文体队伍搭建了活动展示的舞台,除了视听盛宴,还能享受美食,远在海外的同胞可随时“回家”看看,满足了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

四、项目讨论及评论

智慧交通治理例3

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人口、环境、交通、能源、通讯、安全等方面都出现了各种新问题,从而产生庞大、关系复杂的数据。智慧城市就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所建立起来的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有机结合。

智慧城市建设的任务就是从这些繁杂的数据中挖掘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提取有效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预测、科学建模,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构建城市运行的综合信息化管理体系,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提升城市资源的协作开发和高效利用水平,增强城市聚集经济、人口的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二、认识到大数据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

智慧城市的发展,就是要汇聚城市人口、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交通等数据信息,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的城市治理新方式。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处理、整合、共享、挖掘、分析和应用,不断了解城市运行情况与发展态势。通过创新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加强统筹,注重实效,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做到:

1、加大前端智能感知设备的建设部署。例如智能水表、电表、路灯、垃圾桶等等,拓展城市数据来源。

2、建立大数据开放机制。建立数据采集、传输、应用等环节,建立端对端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推进政府数据开放,交换访问接口、安全保密等共享标准的制定。

3、推动大数据的应用。依托大数据平台,一方面针对开放交易的数据,经过清洗、脱敏处理,形成标准化的数据;另一方面在政务、企业云、旅游、交通等具体应用上进行自主运营,通过画相建模、人工智能学习等进行大量的应用。

4、推进城市互联、构建智慧城市群。通过跨境电商、智慧物流、智慧园区、智慧旅游等应用,加快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数据交流,以数据流带动信息流、文化流,促进智慧城市群发展。

5、打造大数据的生态圈。加强各行业顶尖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大数据分析领域,建立从数据源、大数据基础设施、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可视化、到数据运用的大数据生态圈。

三、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推进我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五点建议:

一、提升我区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是城市信息化、智慧化的基础,并对智慧城市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区应立足当前网络建设现状,充分调动通信运营商积极性,加快城市光纤建设和农村地区宽带改造,不断拓展无线网络覆盖面,打造泛在、高速、安全的无线城域网,探索部署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同时支持电信运营商在宁河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对外提供云服务能力。推进政务内外网改造升级,提高政务主干网络带宽,加快政务网络向14个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延伸。扩大4G网络覆盖范围,提高4G网络服务水平。通过推动宽带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和支撑我区信息消费水平,探索信息消费在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新发展。

二、注重民生领域,打造我区智慧应用体系。按照十三五规划,我区应面向医疗卫生、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等需求,探索建立物联网应用试点,深入推进我区重点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推进民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制造”计划,促进传统企业设计、生产流程再造,打造绿色安全生产模式。建设开放共享的宁河基础信息资源库,有效提升产业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水平。

三、加强部门协调,跨部门联动打破信息孤岛,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建议全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促进各部门资源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将物联网技术融入镇域改造和城镇化建设中,建立全区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网格化管理手段实时、动态管理城镇民生的方方面面,实现我区运行的全面和谐。考虑到我区地域广阔、农业人口众多、社会管理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等状况,建议可以循序渐进,先选择基础好的芦台、潘庄镇等区域先行启动试点,结合民生服务建设社区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和运营管理中心,首先让“微城区”区域实现“无微不智”的管理服务,继而推广到全区。

四、加强自主研发,突出我区特色,体现我区个性。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充分学习吸收其他城市的有共性的解决方案,根据自身基础优势和实际需要,加强自主研发,努力打造建设智慧宁河的特色牌和创新牌。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树立智慧宁河应用项目标杆,引进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技术研发,做到智慧城市核心技术可控,确保信息安全,同时提高科研水平。

五、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我区产业发展,实现智慧产业化。紧抓“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全市五大战略叠加机遇,充分把握宁河撤县设区重大机遇,发挥宁河自身长板和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天津、京津冀、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格局,打造产业生态圈,形成区域开放协同发展新格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培育相关智慧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转型新路径

治理创新”培训班心得体会

赴滨海新区参加干部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大北涧沽镇 冯学芬

7月6日参加了区委组织部安排的赴滨海新区党校第四期的学习培训,培训课程是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龚维斌主任讲授的《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听了龚主任的课,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通过进一步的上网查找资料学习,认识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工作要与时俱进,需要转型,需要新的路径。

党的十提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向共同治理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建设理论新的探索。

“互联网+”的出现给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在全方位地变革社会治理的思维方式和治理方式,政府与多元社会主体实现合作管理、形成治理合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是治理转型的新路径。如何以“互联网+”的思维来构建具有宁河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型现代治理体系,切实“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是推进“政社互动”的形势所需。结合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有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分享:

一、变革治理理念

新时期社会治理转型面临思维上、方法上、技术上和体制上等多方面的挑战,只有不断增进对“互联网+社会治理”的认识和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打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一是强化“有限政府”理念,规范站位。实施合理的“权力让渡”,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组织的自我调节功能,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市民等“多元参与”复合共治新机制。二是强化“责任政府”理念,职能归位。梳理“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明确教育、公共就医、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慈善救济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事项,通过构建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来服务社区群众,实现政府职能归位。三是强化“服务政府”理念,群众本位。强化民本意识,建立各类自治组织,健全收集了解社情民意的“情报站”;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畅达民意,切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二、夯实治理基础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对由政府行政主导或“单中心”模式的公共服务带来新挑战,打破现有管理模式、明确部门权力边界、转变政府职能势在必行。一是实现政务服务垂直下沉。按照“民生首位、方便群众、功能下放、管理下移、人员下沉”的原则,将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社保、民政、卫生、计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司法、调解等民生服务和社会服务职能“下沉”至乡镇、社区。增设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等办事类服务中心,将政府服务、便民服务、社会化服务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二是实现管理服务扁平运行。区、镇政府的内设科室按照社会、经济“二元制”进行调整,专设以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为主的社会建设科、社会管理科和公共服务中心,提升了服务居民的精细化水平;将经济发展职能分离、设立镇级投资服务中心,提升服务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双加强”;新增设“大联动”管理服务中心,通过构建“扁平化”的运作机制,彻底打破过去“社区-镇、街道-区政府(部门)”层层上报的管理模式,使各种社会事务集中在镇、街道或社区一级的“大联动”服务管理机构得到有效处理和回复,实现居民“诉求、要求、需求”不出社区。

智慧交通治理例4

一、引言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目前已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不断伴随着相关的城市管理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化的力量来创新性给予解决。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陆续会出现一系列治理方面问题,包括:城市治安落后、交通拥堵、环保卫生差、教育发展滞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为解决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智慧城市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手段,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效管理、科学管理、智慧化管理,不断促进提升城市管理、城市治安、地方生活等整体水平。

二、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城市管理为核心,构建一整套从基础通信层到智能应用层的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城市涵盖城市管理的诸多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旅游、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城管等,充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管理高效运转,形成良性的智慧生态城市模式,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三、智能应用规划的思考

(1)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控制化技术构建综合性一体化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包括移动GPS/GIS主控系统、企业用户子系统、移动服务门户、GPS车载终端、用户远程终端及移动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实现全城市内人员、车辆、道路的全方位、实时性、智慧化管理,有效疏导交通拥堵,提升道路运营效率,降低交通故障,减少单位资源能耗,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高效服务于市民交通出行和运输行业的广泛需求,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2)智能旅游系统。运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推动旅游业转变,构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旅游行业体制机制,对满足旅游者需要的旅游全过程实施信息化应用。建设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和无处不在的旅游体验服务;加快信息化改造,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实施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加快旅游定位服务系统和旅游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涉外旅游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大旅游产业数字化改造,构建网上体验旅游、影视基地旅游、特色自助旅游及旅游电商服务等智慧化旅游体系。

(3)智能医疗系统。智能医疗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移动通信技术、位置定位服务、视频通信和传感技术,构建医疗信息化通用服务平台,搭建医院与患者、医生与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患者更方便的了解医院的医疗资讯和专家的出诊时间,并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服务,围绕患者搭建了医疗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该系统构建市民医疗资料数字化管理模式,统一化管理城市医疗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管理、共享医疗资源,服务于患者、医生、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等对象,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进而提高医疗运营效益。

(4)智能教育系统。智能教育系统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统一整合校园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设备,通过校园全部资源的数字化改造,构建一个育、培训、科研、学习、实践、生活等校园活动为一体化的智慧化系统。通过构建统一的身份验证系统、数字化校园门户、移动教学服务系统等,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化,进而提升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构建高度信息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

(5)智能城管系统。智能城管系统是运用城市万米网格单元化管理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充分结合城市部件配套管理,构建一套网络精细化管理、部件精准匹配管理、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综合治理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城市管理资源数字化改造,实现资源整合管理,围绕城市管理的全流程各个环节,明确城市管理主体及目标的相互匹配,实现了管理流程化、流程数字化、资源精细化,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政府实施公共服务措施的效率,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束语: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深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运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围绕城镇化建设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搭建一批成熟的智能应用系统,促进城市智能应用水平提升、智能产业升级、智能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率明显提高,城市管理配套的资源统一配置管理,城市管理能耗成本明@下降,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参 考 文 献

智慧交通治理例5

 

为落实2021年市委1号文和《南京市关于加快应用场景开发建设2021年行动方案》(宁新产业办〔2021〕1号)要求,2021年全市将1000个应用场景,其中下达我区80个以上应用场景的目标任务,为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应用场景一般是指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对新技术新产品有应用需求的各类工程、项目。通过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可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和迭代升级,助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在搭建主体上。应用场景可分为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类别,不完全由政府主导,更强调政府“搭台”,企业“出题”和“答题”。搭建主体可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企业等各类主体。

——在技术应用上。通过对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八大产业链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系统性解决方案完成搭建,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落地验证或迭代升级。

——在项目特质上。应用场景必须具备开放性和吸附性,通过对外合作,完成场景建设。通过场景建设,对外输出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在建设方案上。应用场景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建设方案和投资主体,经过论证项目切实可行,一般为在建项目,或者已经具备建设实施的基本条件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

二、主要目标

加快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先进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培育和壮大新增长极,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成果应用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有力支撑更高水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建设。2021年,围绕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80个以上的应用场景。

三、重点任务

(一)围绕产业发展,开发一批经济数字化应用场景

1. 拓展数字化制造场景。加大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八大产业链应用场景开发力度。围绕数据采集和感知、高清视频、机器视觉、精准远程操控、现场辅助、数字孪生等六类典型应用场景,鼓励制造业企业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实施企业内网升级工程,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应用5G、IPv6、TSN、工业PON等新技术部署企业内网,实现生产设备的广泛互联和数据互通。加快促进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未来网络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各园区)

2. 拓展数字化文旅场景。结合零售、餐饮、出行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大应用场景开发力度,助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兴服务经济发展。围绕内容创作、设计展示、信息服务、消费体验等文化领域关键环节,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高清视频、5G、VR等技术应用,促进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深挖采集重点旅游区域基础数据,导入VR、AR能力,建设以社交媒体为主导的营销渠道,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智能服务。(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商务局,区委宣传部,各园区)

3. 拓展数字化消费场景。提升潮流街区数字化消费场景,激发数字消费潜力。积极引入新零售新服务业态,打造汇集5G应用、刷脸支付、网红直播为一体的新消费商圈,建设环境舒适、购物便捷、科技感强的网红街区,塑造城市消费新形态。推广直播线上带货等新场景,推动无接触服务向住宿、生鲜零售、物流、金融等应用场景延伸。(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园区)

4. 拓展数字化金融场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金融行业运转效率、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建设数字金融平台,丰富平台应用场景,持续优化平台各功能板块,将平台打造为以技术驱动、生态共建、数据融合、价值共享为特色的数字金融平台。引导金融行业在智能客服、智能身份识别、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能量化交易等业务中,拓展“人工智能+金融”应用场景,形成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精准化的风险控制系统。(责任单位:区金融监管局,各园区)

(二)围绕城市治理,开发一批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

5. 智慧政务。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重点推进电子证照、电子档案、数字身份等居民个人信息的全链条共享应用。打造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与企业精准匹配,推出数字化服务企业的应用场景。强化新技术在“互联网+”监管领域的应用,推动实现线上监管和“非接触式”监管。(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发改委、信息中心,各园区、街道)

6. 智慧警务。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打造智慧警务应用生态和智慧家园平台,推进智能安防建设。推进政法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以及执法监督、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管理等全方位联动应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前沿科技为重点,构建符合现代警务机制和社会治理要求的新一代智慧警务体系,做强智慧警务支撑。(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建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各园区、街道)

7. 智慧交通。聚焦汽车自动驾驶与交通安全、智慧公路建设、城市交通靶向治理等领域,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技术在智慧交通的应用示范。实施数据驱动打造“新型公交都市”行动计划。聚焦智慧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等典型应用场景,围绕智慧车辆、智能维护、智慧建设、智慧制造等,推动机器人、环境智能感知及控制、智能安检、北斗导航、5G、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在轨道交通项目中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建设局,各园区)

8. 智慧生态。积极参与全市生态环境智慧应用平台建设,健全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支持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污染源监管等领域关键产品研发与集成示范应用,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积极建设“智慧园林一张图”。(责任单位:区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城管局,各园区、街道)

9. 智慧应急管理。建设城市安全综合应用系统,开展城市风险多变量预警分析模型研制和城市风险源标注。开展危化品全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形成企业安全信用脸谱,深化建设应用,强化指挥信息网安全边界防护,推进融合通信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信息中心,各园区、街道)

10. 智慧城管。建设城管大数据运行管理平台,推进系统同构、数据同构,提升协同治理效能、问题预警发现能力和处置效率。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等关键产品研发与集成示范应用力度,科技助力垃圾分类。建设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及城市安防、交通管理的智慧灯杆,拓展智慧停车、智慧井盖等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城管水务集团,各园区、街道)

11. 智慧建设。构建建设工程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建设工程全流程、全区域、全要素监管。推动先进技术赋能城市建设和建筑业应用场景的开发。(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城建集团,各园区、街道)

12. 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改造。加快交通、水电气热等市政领域数字终端、系统改造建设。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业应用,推进车站、社区、商场等重点区域5G基站和配套网络建设,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扩容,推动家庭宽带千兆、百兆接入普及。推进工业、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物联感知设施部署。探索开展无人机、机器人运转所需配套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建设局、城建集团,各园区、街道)

(三)围绕民生服务,开发一批民生数字化应用场景

13. 聚焦社区生活。开展“美丽家园”行动,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车牌识别、人脸识别、区域管控、异常行为分析等方面融合应用,推进住宅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安防监控设备增设和改造。逐步提升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利用智慧家园(智慧物业)管理平台,实现政务服务协同化、业主自治在线化、居民生活便捷化。(责任单位:区房产局、公安分局、新城房产集团,各街道)

14. 聚焦医疗健康。在医疗健康领域引入人工智能、5G、区块链、物联网、身份认证等技术,加快推进“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围绕医院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诊疗等关键环节,加快预导诊机器人、语音录入、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技术布局,推动医院内部流程再造,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拓展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影像读片、病症筛查、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各园区、街道)

15. 聚焦现代教育。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开发开放。推动未来教室建设、综合素质评价、在线学习、学业测评、体能测评、校园安全、招生和培训等方面的智能化工作,逐渐形成教育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教育环境,推动场景示范应用。(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各园区、街道)

16. 聚焦智慧房产。以全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为契机,着重打造市场监测、租赁监管、智慧物业、智慧房安等智慧房产重点示范子项目应用,协同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责任单位:区房产局,各园区、街道)

17. 聚焦智慧水务和电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水务业务深化融合,基本完成智慧水务总体框架搭建,统筹推进水务调度、排水管理、河湖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建成智慧水务平台。鼓励面向智能配电网的5G技术融合应用,实施智能化管理,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各相关园区、街道)

18. 聚焦智慧文体。不断提升文化科技融合建设水平,发展数字出版、游戏动漫、影音娱乐、小视频、直播等一批文创应用场景建设。丰富工业设计、工艺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多元化场景内容。(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各园区、街道)

 

附表:1. 重点应用场景项目登记表

2. 重点应用场景项目汇总表

附表1

重点应用场景项目登记表

应用场景

项目名称

 

应用场景

所在区域

建邺区

应用场景

所属领域

¨产业发展:(具体细分领域)

¨城市治理:(具体细分领域)

¨民生服务:(具体细分领域)

¨其他领域:(具体细分领域)

应用场景

搭建单位

 

 

搭建单位简介

 

注:不超过150字

 

搭建单位性质

¨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 ¨其他(请注明)

搭建单位联系人

姓 名

 

手机号码

 

应用场景简介

注:不超过200字

应用场景

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和可行性分析

二、建设思路和目标

包括对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对本地新技术、新产品的集聚与使用等。

三、建设主体及建设内容

四、进度安排

五、资金概算

六、保障措施(其它)    

可另附页

照片

请提供搭建单位宣传图片1-2张,应用场景项目图片1-2张,照片不小于1MB,照片不要复制在WORD文档中,连同该表放在同一文件夹中一并提交。(如有视频,也可提供)

附表2

重点应用场景项目汇总表

序号

应用场景

所属类别

具体细分领域

应用场景建设区域

应用场景项目名称

应用场景

搭建单位

项目起止日期

项目投资额       (万元)

应用场景概述(不超过200字)

欢迎合作

的方向

是否有本区企业参与(具体合作情况)

是否应用南京市创新产品(产品名称及使用情况)

联系人

联系

方式

1

城市治理

智慧

政务

XX区

XX

单位全称

2020.03-

2023.03

3000

例: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支撑,建设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加快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项目建设将为南京市软件企业提供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应用机会。

……

 

例:1、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2、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

3、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

4、数字孪生技术

……

……

……

XX

填:手机号码

2

 

 

 

 

 

 

 

 

 

 

 

 

智慧交通治理例6

以人为本、智慧宜居的升级版城市化之路

佛山市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增长的制造业城市,在中国宏观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佛山市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建设人文宜居、经济发达、产业竞争力强的人本城市。佛山市政府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人本佛山”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智慧城市的理念有着深刻的认同和理解,也有着在国内领先的实践。政府对于把佛山建设得更加智慧的承诺十分强烈。正是这些原因,使佛山成为了今年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个入选全球“智慧城市大挑战”项目的城市。

当前,在佛山这样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制造业中心城市,走以人为本、智慧宜居的升级版城市化之路不但是势在必行,而且为佛山市经济产业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经过考察,IBM团队认为佛山可以从食品安全、水治理、智慧交通和产业转型这几个关键领域切入,大幅度的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居住满意度和民生水平,并在促进经济转型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IBM大中华区华南区总经理郭仁声对此总结说:“食品、水、交通和产业转型这四个关键领域,不但是涉及民生福祉的关键领域,是包括佛山在内全国众多城市面临的关键民生挑战,而且也蕴藏着激发创新和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能量。佛山具有特殊的基础和禀赋,完全可能在这几个领域先人一步取得成就,建立强大的高端服务产业,并为其他城市的民生建设和产业转型树立范例。”

“人本佛山”升级之路,可以以食品安全、水治理和智慧交通为切入点,以产业转型为手段,在建设智慧佛山的同时打造强大的高端服务产业链。具体来说,报告建议佛山市通过在水源地部署水质监督设施,整合智慧水管理系统,协调不同水源地的事故警报信息及事件,比如从监控和数据采集设备、生产企业、社交媒体、摄像头等地传回的信息,以此加强总体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市民对水质的信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追溯;提出建立统一的交通管理系统,预测交通需求,优化交通处理能力,优化交通控制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减缓交通堵塞问题。

IBM团队相信,在这几个领域的突出成就能够帮助佛山大幅度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树立“人本佛山”的品牌,与此同时吸引人才和高端产业来到佛山,从而帮助佛山建立更为繁荣活跃的市场经济,打造更强大更绿色的新产业结构。

高价值服务业是支撑城市升级的关键

高价值服务业,特别是高端IT服务业是支持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结合佛山市的具体情况,报告提出了一种政企合作模式(P3,即在市场机制之下,政府及公共事业部门与企业合作),既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建设方面的优势,又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和效率优势,能有效孵化和推进佛山高端服务业、特别是IT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积累,支撑IT整合、业务分析和ERP,从而进一步支持核心和新兴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种在国外有成功实践的政企合作制模式把政府在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方面的强大能力与民营企业创新和高效率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双方合作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主导下取长补短。专家相信这种合作制模式能够给一直以来“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争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做大蛋糕、做强产业的过程中实现双赢。

报告最后建议佛山建立统一的智慧城市管理机制,成立管理委员会,以人本城市为目标与落脚点,以实现关键成果指标为途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以标准化的共享数据、商业分析工具及便于操作的数据门户作支撑,确保管理机制顺畅运行。

智慧交通治理例7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1—数据集成是城市运行运营数据集成平台建设的核心、规划和设计运行运营集成数据的管理,实现能将供水、供热、供气等专项业务运行运营数据的存储、查询和提取等数据管理。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2—智慧教育: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3—智慧医疗:数字医疗解决方案致力于为运营商打造个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平台,为终端用户和医疗机构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平台的一侧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专业医疗健康服务;另一侧是终端用户,他们可灵活地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接入,实时获得各种医疗服务。运营商充分利用其网络资源和社会影响力,支撑该平台的运营。通过信息化手段,该平台将支撑起丰富多样、跨地域、实时的医疗健康服务,如慢病管理、紧急救助、孕婴保健、区域医疗等等,从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缓解“看病难、贵”的问题。推动从治疗到预防的医疗模式转变。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4—智慧物流:随着电信行业的转型和国家政府对物流信息化的推进,物流信息化行业市场日趋成熟。面对物流企业需求多样化、灵活多变、快速响应等需求,传统的物流行业业务系统对客户关系管理,车辆调度、定位、跟踪等工作很难做到定向有效。随各种信息化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数字物流解决方案基于无线网络、移动终端、PC 终端的应用托管和平台服务,为物流相关企业提供语音、数据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的“一站式”综合信息化服务。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5—智慧社区:公用通道及电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不间断监视各部位的情况;小区内部环境的监控,保证小区环境的整洁,及时发现非小区业主长期无故滞留;周边防范对人员的非法进入及时报警;可视对讲提供住宅小区住户与来访者的音像通讯。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6—智慧交通是指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城市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城市电子收费系统、城市成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让人、车、路和交通系统融为一体,为出行者和交通监管部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大动脉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应用解决方案依托有线和无线、固定和移动网络资源,强大的ICT服务能力,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通过与业内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合作,为交通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升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

智慧交通治理例8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01-02

现阶段,“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在国内逐步得到关注和重视,未来城市建设与智慧电子网络等结合将更为突出,智慧城市建设将是重点体现。智慧社区建设是城市智慧化的重要环节,随着新技术、新的管理方式以及先进经验的引进,其已经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选择。基于当前吉林市社区管理薄弱,社区服务不够深入,社区参与意识不强等状况,综合国内外智慧社区典型培树经验的基础,有的放矢地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对策探索。在借鉴国内外智慧社区典型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典型培树分析,建设有针对性的智慧服务平台。提出植于政府宏观调控下,构建新型管理方式,发展智慧服务理念;同时结合社区社会层面,通过建设社区信息服务中心等多功能服务系统,整合社区资源,切实调动社区的积极性;从社区自身来说,社区内智慧平台建设应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服务体系,创建智能服务系统。

目前,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以及其治理模式还处于探索时期,成功运行的只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部分社区,智慧社区建设促进了现代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变,也创新了社会治理观念、手段乃至内容,终将为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供契机。

一、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研究现状

(一)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内涵

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其定义是基于街道、镇、村等地理区域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智慧的服务,提升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的体验度和感受度。因此,智慧社区建设首先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突出为民、便民、惠民的基本要求,通过智慧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打造安全、便捷、宜居的社区;其次要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并做好与市级层面社会事业、公共服务项目的衔接工作,减少重复建设;最后探索智慧社区的建设模式和运维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合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二)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基本概况

智慧城市综合了资源多样化、信息交互无障碍化以及信息程序的自动运行化等特点,以实现城市便捷、高效发展和运行为目标。我国从2012年12月开始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工作,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进行试点开展。2014年12月底,在试点的基础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达90多个,涉及了全国大部分省份,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密切联系智慧建设的受众――社区和社区居民。智慧社区建设,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经验借鉴有限,有必要进行必要的探索与研究。

社区是城市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更是党和政府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注重的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提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要率先从社区入手,基层社区的创新管理与建设事关我国发展的根本,随着社区的拓展以及新要求的提出,社区管理模式改革迫在眉睫,结合新时代下新型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社区管理职能要不断提高,管理模式要进行创新,服务平台也应拓展和创新建设。基于这样的基础下,将“智慧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作为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并在全市部分社区启动了智慧社区建设,是吉林市进行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深入研究的根本所在,一方面可以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对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研究,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

(三)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研究的内容

1.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建设

在基于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进行应用、整合和再造,通过主动感知和网络互连的方式,建立吉林市智慧社区生态化服务和运行平台。

2.智慧社区的系统化建设

智慧社区强调信息的采集、互通、处理和应用的系统化,通过建立一套符合智慧社区要求的现代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的社区公共服务系统。

3.智慧社区的治理化建设

主要是把社区中各主体,即政府公共部门、社区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围绕社区公共事务充分协商的互动过程,综合建构智慧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和基层共同体的发展方向,转变到以社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培育社区共同体,重构社区共同体。

二、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培养措施

根据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吉林市现阶段要结合社区智慧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网格化策略探索。

(一)信息基础设施“树”的网络化

吉林市要基于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的原则,依托通信运营商全面开展智慧社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对通信质量和服务的要求。

当前,吉林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光纤宽带网、无线局域网、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以及应用终端等五个方面着手开展,为社区居民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上网服务,保障通信质量,为广大社区提供高清电视、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业务的能力,并借助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社区屏等多种载体,面向不同群体和推送具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信息。

(二) 生活服务“树”的便利化

吉林市要以社区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推进社区生活服务建设。

吉林市的生活服务树主要从生活信息、便捷服务开展,汇聚社区周边生活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社区居民,积极创新为居民服务的方式、方法,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 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树”的信息化

吉林市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完善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广覆盖、易使用的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提高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树”主要从社区管理、医疗卫生、社区文化、关爱救助、教育体育以及交通出行六方面着手实施。结合家庭医生制度,创新社区居民就医模式,为家庭医生提供随访、诊疗服务的信息化支撑,并建立完善的预约挂号服务流程,实现实时查看联网医院挂号就诊情况,同时为社区居民建立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电子健康档案,以及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实现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健康监护等,构建社区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社区文化中心的公益文化服务功能,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加强关爱救助信息管理,助力社区帮扶救助和养老助老工作的开展。关注社区学生教育和居民体质,营造社区和谐教育、健康环境,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创建有序、便利的出行环境。

(四)小区管理智能“树”的建设

吉林市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打造安全、舒适、高效的智能化小区,主要做好居住区周界、重点部位和住户室内的安全防范,提高居住区整体安全防范水平,可以通过访客对讲、周界防越报警、闭路电视监控、电子巡更、管理与监控(物业运营管理、公共设备监控和小区门禁管理)、车辆出入与停车来进行管控。

(五)家居生活智能“树”的建设

吉林市可以引用先进技术,实现家居生活设备设施和家庭生活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使居家生活更加舒适、安全、低碳,主要从家庭设备监控、家庭安全防范入手,利用各种探测工具和手段,对居家环境进行监控,保障人身和家庭财产安全,提升居家生活品质和安全。

三、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探索的意义

智慧社区是一种全新的社区生态模式,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它需要结合到社区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社区管理等一系列基层社会治理,进行创新建设。吉林市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来重构社区新型管理和发展建设,结合存在的背景和发展的时代性,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智慧社区建设研究的理论意义

智慧社区在吉林市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视角,纵然有理论研究和学术分析基础,但

真正的因地制宜的研究依然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原有的部分理论概念不能适应新型信息时代背景下社区管理。因此,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需要通过网络背景下,结合网络管理理论,依靠多元治理理论进行合作和自我契合。通俗来说,就是结合时代和信息发展要求,进行新型治理拓展,以更便捷、高效服务和管理为目标。

2.现实意义

智慧社区是社区的高级阶段,在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重构“线下”现实社区和“线上”虚拟社区的结合体。把政府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和个人等都囊括进智慧社区平台上进行互动和协商,共同参与治理社区公共事务。

首先是,政府通过信息化平台技术,建设一系列的智慧服务平台,更加高效地提供了社区服务,可以更全面地把握整个社区的服务建设,及时提供社区的必要服务,通过技术化手段进行监控和分析。

其次是,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把社区资源全面整合,把社区的卫生、人文、教育、信息化搜索以及电子商务都进行互联共享,促进了社区的网络化和服务化。

最后是,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形成社区治理合力。通过打造现代化社区“智慧综合体”,创造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空间和平台,从而为拉近社区成员之间的距离,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通过此课题研究,分析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典型培树的优势和未来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化时代基层社区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智慧交通治理例9

国家顶层设计已全面完成。2015年7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了积极推进“互联网+”的重要意义,也明确了未来几年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工作目标和要求。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б饧》,提出要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同时要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指导意见》还强调要综合利用各类监测监控手段,强化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气供电、防洪防涝、生命线保障等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管理分析,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

省市配套政策已陆续出台。2016年1月份,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要加强城市智能化管理,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完善城市地理信息、交通通信、社会治安、环境管理、市容管理、灾害应急处理等智能化信息系统,全面实现“智慧城市”管理。2015年,杭州市也出台了《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市委办发[2015]32号),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

杭城建设基础已基本具备。近年来,杭城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已建成并投用使用了智慧环保、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公安等一系列智慧项目,有力提升了社会管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杭城及各区开展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率先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滨江)开展试点工作,通过一年的建设,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经验。

加快平台建设,实施城市综合管理的四大重要意义

加快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美丽杭州”建设的新路径。社会治理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切实加强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基层组织和技术保障,能够确保各项工作“接地气”,是推进“美丽杭州”建设的重大举措。

加快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回应群众期盼的新要求。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巩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真正体现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加快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水平的新举措。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推动政府由过去多级多头管理转变为市、区、街、社四级联动运行,优化流程、减少环节、减少扯皮,使民意诉求直达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能够有效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变革,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加快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适应科技变革的新课题。当前,科技手段已成为创新发展的首要选项,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让信息在平台上高速运行,让信息社会的优势充分体现在服务基层上面,为社会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多措并举,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建设

组建高位管理机构

明确承担智慧城市综合管理的相关机构,该机构应作为城区政府的直属单位,并根据工作需要配置合理的人员力量,赋予高位的监管 和协调职能,其主要任务是: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维护,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指挥模式的探索与完善,运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运行过程的监督与指导,运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区级各部门存量和新建信息化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区级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整合的组织和协调等职能。该机构应下辖三大分中心,具体功能如下: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为目标,及时、全面了解城市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标,实现智慧决策。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完善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以高效率的跨部门、多领域、智能协同办公,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应急值守、指挥调度、应急数据库、应急评估、移动应急等功能在内的政府应急综合管理平台,联动公安、消防、交警、城管、执法、环保、安监等应急联动部门的应急分平台,确保实现多部门协同作战,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效率,充分展现智能高效的应急能力。

民生管理服务中心。建立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整合已有的社区信息系统,建立经开区民生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多屏的社区民生服务。完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成果数据推送,对公众、企业开放,提供政务类咨询服务、大数据分析推送等便民信息服务。

建设综合管理平台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总体框架应为“1+7+N”,即在一个统一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基础上,构建公安、交警、交通、环保、市场监管、应急、城管等7个应用系统,“N”为城区根据各自实际自行拓展的系统。具体平台的构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向切入:

提升城市日常运行管理水平。充分运用智能视频、传感器等技术,提升各类城市运行基础设施和动态事件的实时感知能力,准确获知城市体征,不断提升城市日常运行管理能力。

提升公共服务与互动水平。通过整合现有交通、旅游、环保、气象、城管等便民服务资源,建设面向市民和游客的便民服务及互动平台,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双向互动,引导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方向转变。

提升城市应急处置水平。在城市内涝、重大公共事件等应急状态下,借助视频监控及融合通讯等技术,通过部门间高效联动,实施统一指挥和调度,实现城市应急处置水平的提升。

提升科学决策分析水平。探索引入“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城市各类信息资源,挖掘城市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特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治堵、治水、治气、治废”等难题破解,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开展机制体制创新

建立和完善城市日常管理、应急指挥、公共服务和辅助决策机制,探索城市管理“高位监管和基层自治互动”的模式,应实现“三个统一”。

统一受理接入。实现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作为对外的统一门户窗口,建立面向全体市民的服务机制,通过整合城区各类热线,如政务服务热线、各类终端APP和新媒体、各类视频监控探头和智能视频传感应用,建立多渠道资源的对外接入体系,形成一个服务号码、一个终端APP、一个城市公众号的智慧城市受理门户,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优化为民服务手段、及时解决市民关心问题,提高市民对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统一工作协同。实现相关信息的及时移送和任务的快速派遣,确保城市管理各业务部门的协调有力、高效运作。提升城市运行管理者的全面监督以及各部门间的联动办公效率,从而整体提升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强化“网格化”管理,搭建基层智慧管理平台,建立市、区、街、社、网格五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在城市综合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统一考核评价。基于统一受理介入、统一工作协同和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将监督评价的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综合管理中,实现对历史数据按期或实时的统计,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撑体系。通过系统建设,实现完善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

强化资源整合力度

解决信息“碎片化”和“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区域内各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融合,是智慧城市综合管理的基础,因此城区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存储、计算等资源,探索构建市、区统一的云计算平台,作为承载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基础设施,同时最大化发挥原有信息化硬件的效用。要基于人口、法人、GIS、经济运行等数据库,建立区级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数据中心,作为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数据源,并构建配套的行业数据共享、更新及使用机制,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促进数据顺畅安全流动,保证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重点要建立视频、GIS、人口、企业四大数据库。

视频:建设统一的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规范的接入及共享服务规范,并在原有已整合的大量视频资源基础上,增加高清监控视频覆盖面和智能分析视频探头,全面整合各部门及社会面视频资源,实现全智能、全方位、全时段监控,对预设事件的预警和报警等功能。

GIS:在充分共享城管、公安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图层的基础上,建设1:500矢量数据,数据包括道路、绿地、水系、建筑物等,进行违章建筑、视频监控、违章停车点、积水点、地下管网、城市家居等信息采集更新,按照业务需求,进行采集数据的分类、分层和编码。

人口:人口库的构建以公安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主要汇集民政、人保、卫生、计生等部门的人口关联信息为补充,并将居民身份证号作为唯一标识。整合人口要素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资源。建设人口信息共享交换平_,实现实时查询、对比、引用、核实。可在“一张图”中检索定位、查询阅览经开区人口信息。

企业:以工商、国地税的企业信息为基础,主要汇集质检、国税、地税部门的企业法人信息,以工信、人保部门的企业法人信息为补充,并将质检部门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唯一标识。建设开发区企业法人信息数据库、规范标准体系,对本地区的法人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推广新兴科学技术

在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中,要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强化对城市的综合管理和对市民的综合服务,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效率。通过应用智能感知设备以及智能视频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桥梁、路灯、井盖等城市管理基础设施以及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能力。要在市政府统一电子政务云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云计算理念和技术,逐步实现传统技术架构向云计算技术架构的过渡和升级。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城市管理相关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管理”和“分类共享”的数据中心。

发挥综合管理绩效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具体项目建设中,要积极树立标杆,充分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地区实际合理安排项目,确保建设完成一个、投入使用一个、发挥实效一个。发改、经信和财政部门要在项目立项审批、资金保障和技术指导上给予支持与配合;在智慧项目建成后,市、区要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开展项目应用,并根据试点情况继续完善功能,成熟后全面推广。相关行业的智慧项目要确保在所属领域全面应用,并落实相关工作机制,确保发挥实效;公共服务性质的智慧项目要引导全体市民主动应用,并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优化政府为民服务质量,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拓宽建设融资渠道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及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浙江省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浙发改法规〔2014〕570号),主动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杭州市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通过PPP(公私合营)模式,在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逐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各城区(县、市)政府(管委会)要严格按照现行财务政策,制定具有切实可行性的实施细则,规范社会资金的参与方式和参与范围,强化过程监管,确保PPP模式在推进杭州市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中取得新的成效。

平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五大成效

实现“大监管、大服务”。通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实现城区对辖区内各类问题及案卷的统一监管,考评统计各部门的问题处置情况,确保各部门各个业务问题处置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面向区内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实现部门协同联动。通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实现多个部门协同办公,及时处置问题,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实现城市前置管理。通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及时全面了解城市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

智慧交通治理例10

作为贵州改善物流营商环境、降本增效、规范管理、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贵州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后,将向政府、园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站式”集约化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破除物流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和“信息隐患”,实现运力与货源的有效对接,降低全社物流成本。

“智能交通云”正是贵州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运用大数据探索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探索。随着部门数据不断开放,电子政务逐渐完善,业务流程大力优化,服务效率全面提高,贵州正跑出智慧政府转型升级的加速度。

在探索智慧政府治理转型升级的答卷中,贵州初步形成以抓数据“聚、通、用”提升政府“决策、管理、服务”能力的大数据应用模式。

进一张网办全省事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政府部门意识到“数据是一种财富”,伴随而生的是严重的“数据小农意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导致一个个“信息孤岛”产生,不仅让百姓深受其苦,也让政府自身的社会治理水平受到制约,极大地影响政府的协同管理和应急响应。

智慧政府离不开数据开放,政府数据资源的整合是智慧政府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政府开放数据形成的生态圈,则将有力地推动智慧政府又好又快发展。

专家认为,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的协同共享、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是大数据治国的关键和难点,必须解决政府各部门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等问题。

对于以大数据战略行动后发赶超的贵州而言,只有打通政府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渠道,才能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014年,“云上贵州”平台应运而生。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的统一云计算平台,“云上贵州”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迁云”行动,不断打破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和“数据孤岛”,使彼此互联互通。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完成省市两级481个应用系统“迁云”和58个应用系统新建。其中,7朵云完成新建应用系统13个,“迁云”127个,完成100%迁入“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工作目标;政法平安云、智慧教育云、智慧人社云等18朵云,已完成应用系统新建34个、“迁云”153个,占计划“迁云”系统总数的92.7%,超今年目标计划要求12.7个百分点。其余33家省直部门或单位,已完成应用系统新建5个、“迁云”65个,占计划“迁云”系统总数的69.9%,超今年目标计划要求近20个百分点。

“迁云”行动的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搬家”,而是实现数据由“聚”到“通”再到“用”的过程,把分散在部门的数据统一汇聚到一个平台,统筹存储、统筹规范、统筹交换、统筹安全,奠定数据应用的基础。

与此同时,贵州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化、成体系地实施电子政务云建设。

基于互联网而构建的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是贵州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事务、商务公共服务的总出口,目前已通过整体迁移和数据迁移两种方式,实现了186个省直部门、市(州)级政府和县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

基于电子政务外网构建的贵州省电子政务网工作平台,则为全省公务人员工作、学习、管理、交流的总入口,目前已覆盖省市县乡5100个单位,注册人数17万余人,全网信息和发起工作事项133万余条,访问量近500万人次。

在此基础上,贵州建成与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贵州省电子政务网深度融合的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实现了与其他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有机衔接,以及事项的前台受理、后台办理,拓展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初步完成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任务,进一步提升了政务服务质量与实效。

“通过这些平台打破信息壁垒,整合全省有效资源,更好地为百姓服务,让他们‘进一道门办全部事,进一张网办全省事’。”贵州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荣说。

大数据助力政府转型升级

随着新一轮的信息技术与产业、经济和社会的深度融合,大数据正成为“未来的新石油”。

面对海量、动态、多样的大数据,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

大数据时代,如何推进社会治理与政府职能转型,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这个课题乃大势所趋,只有掌握先机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2012年,贵州便开始布局构建智慧政府。

这一年,贵州先后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同城化、三网融合、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领域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2014年开始,大数据在贵州进入快速发展期,也为贵州利用大数据进行政府治理能力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和基础。

在2016大数据产业峰会上,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表示,在大数据思维引领下,通过数据化记录、网络化连接、融合化分析、实时化反馈,可以建立起一整套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精细管理、精准服务体系,从而全面推进法治、创新、廉洁、智慧和服务型政府建设,逐步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陈刚认为,当前社会整体仍处于体制转轨、经济转型、心态转变的关键期,政府治理面临着新挑战、新情况。大数据思维和手段的运用,将成为政府治理能力加快现代化的最重要、最有力推手。

人们逐渐看到,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已然是大势所趋,一个以大数据倒逼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新世界”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