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9 10:10:09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学校体育的地位逐步提高,在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促使了身心的健康,同时对培养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充分表现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心理等方面。

1.校园体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及作用。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学校体育在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和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的主体是青少年,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好、意志品德等在体育活动中都能最充分地表露出来。(1)校园体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时时体现出严密的组织形式、严谨的竞赛规程规则、严格的技术规范;个人的意志应服从集体的需要,只有符合并遵守体育规则,个人的行为才能得到认可和发展。(2)校园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校园体育活动中有很多运动项目都是以集体竞赛的方式出现的,而集体项目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又在于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统一行动,即使是一些以个人为单位参加的竞赛项目,也都与集体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协调配合、统一行动必须以积极的、健康的道德情感为基础,这种道德情感是共同的责任感、荣誉感的精神升华,是集体主义的情感基础。如球类项目获得优胜,从来就代表着集体的智慧,集体的荣誉,它渗透着参赛的每个队员及教练员的共同汗水。

2.校园体育文化在智育中的地位及作用。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我毕生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或许更多热爱体力劳动,当手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感到特别愉快,我衷心希望青年们能沿着这条唯一能保证人类幸福的道路继续前进”。巴甫洛夫所提出的道路,正是体力与智力结合,手脑结合,全面发展的成才之路。人体素质的提高,会改善智力条件,对学生的智能、学习成绩产生一定影响。体育锻炼不仅能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确保身体健康,更能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经大量的实验证明,经常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人脑的质量和皮层的厚度,增强大脑的功能,而且能养成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灵活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以及良好的注意力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并为智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体育活动可增进人体健康,提高大脑抗疲劳能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意大利著名医学家戈尔季说过:“朋友你只将塞满的木柴拔动一下,火焰立即就冒上来,木柴便能熊熊燃烧起来。”读书和研究科学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劲的死啃书本,那就会把脑子弄僵了,我们也应当象烧柴一样,随时拔动木柴,通过拔动获得新鲜的氧气,使它燃烧的更充分。(2)校园体育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在各种体育游戏中,学生之间相互联系、合作、对抗,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奋进的高尚道德品质,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组织、判断、记忆能力。

3.校园体育文化在美育中的地位及作用。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体格的强壮,动作舒展;还有利于磨练学生顽强、坚韧、自信、勇敢、机智等品质。(1)校园体育塑造学生的形体美。国内许多调查表明,学校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校园体育,已对学生的身体发展造成了萎靡、迟钝、怯懦的感觉。对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在校青少年学生来说,通过体育锻炼能使他们的体格强壮,体形优美。例如体操能培养学生身体的柔韧,动作的舒展;舞蹈能使学生的身材变的更加完美;球类运动能使学生们在运动中得到各种动作体验等。(2)校园体育塑造学生的人格美。体育以对抗和竞赛为内容,便于磨练学生顽强、坚韧、自信、勇敢、机智等品质。而校园体育是以进步和友谊为目的,便于培养学生坦诚、宽宏、谅解、互爱等品质,以及使学生在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观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说,校园体育的这个过程就是在鼓励学生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从而在体育行为的磨砺和体育精神的陶冶中,渐渐地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定向,以完成人格的升华。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格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2

在韩语中,存在很多具有韩国特色的表达。还有很多俗语也是独具韩国特色的。比如“”直译为“咸兴差使”,如果直译会让人不知所云,意译的话也难以找到一个与之相对应的俗语。事实上这个俗语取自韩国的历史典故,语源即是李成桂、李芳远父子的故事。朝鲜王朝的第一代王李成桂对连续两次爆发的“王子之乱”感到非常痛心,于是愤然将王位让与“定宗”后,去了咸兴(地名)。定宗仅在位一年,后让位于“太宗”,太宗为了缓和父亲的怒气,排除几批使臣,都被李成桂杀死或者扣留。后来,人们就用“咸兴差使”这个词来表示一个人出去办事后就不见踪影,杳无音讯,一去不复返。韩国人很忌讳一个数字4,而且喜欢单数,不喜欢双数。为什么呢?因为在韩语中,4读作“”,与“死”同音;双读作“”,与“丧”同音,故韩国人对这些是极其在意的。曾经有个学生第一天到单位报到,韩国上司派给他的任务是到房产中介去给即将到来的新任部长租一套房子,学生很开心地为新部长选了一套装修华丽的三居室。回去给领导报告,领导很满意,最后问了一句:“几楼啊?”学生说:“四楼。”领导盯着他看了一会,直接朝着人事部大吼了一声:“重新招人!”然后就再也没有跟我们的学生讲话。学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辞退了。学生还觉得很委屈,四楼多好啊,房子装修好、上下楼还方便。可是他不了解在韩国楼房直接是没有四层的,足见韩国人对这一数字的敏感程度。虽然在中国4也不是一个受人欢迎的数字,但是在公寓楼尤其是高层的销售过程中,三楼、四楼的高房价还是显示了人们对这一楼层的认可度的。韩资企业或者单位招聘,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但说实话年龄也是考虑因素,他们不愿意招收比现有职员年龄更大的职员,因为年龄和入社年限如果不能捋顺,也就是说年龄小的人反而是先辈并且职级更高的话,他们认为会不好管理。因为在韩国存在着严重的等级制度,企业虽然注重人才,但是需要论资排辈的。中韩两国人都喜欢喝酒,但是酒桌文化差异很大。在韩国,看见别人的杯子空了时,必须马上给其倒酒,因为杯子空了是招待不周的表现,给别人倒酒时,用右手拿在瓶子标签的位置,像是在遮住标签,表示“用这样的酒招待您,真是不好意思”,给长辈倒酒的时候,要用右手倒酒,并且用左手扶住右手臂,古时候是因为担心(韩服)的袖子沾到酒菜,如今也是表示礼貌的做法。别人来给自己倒酒的时候,要保证杯中无酒,如果杯子里剩的有酒也不礼貌的,并且接了酒之后要马上喝,不能放在一边。接长辈倒的酒,要用双手表示尊敬;如果是接年龄差不多的人倒的酒,要用右手接,左手放胸前。在长辈面前喝酒时,要将上半身轻轻转到一边。如果长辈坐自己的对面,就转向旁边喝;如果长辈坐自己左边,就转向右边喝。看了这么多的韩国人酒桌礼节,是不是觉得很繁琐?以后跟韩国人喝酒的时候,要注意一些,这样会让你更好地融入韩国人的企业生活。

2.培养了无礼的毕业生

以前下企业锻炼的时候,我曾深入多家韩资企业,与人事部门及单位领导了解用人情况。有些单位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出质疑,说有些韩语学生在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不用敬语、没有礼貌。有的说有些学生对韩国习俗、礼仪太缺乏了解,基本的常识都没有,见面喜欢招手,也不鞠躬,太随便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由于有些学生没能很好地领会韩国文化才导致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无礼”的印象。

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调动学习兴趣,提升语言技能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它与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息息相关。所以,当我们学习语言的时候,了解它的渊源、出处,形成深层的认知,可以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在学习韩语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了解大韩民族的文化。而且,与大韩民族历史相关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比起单纯的韩语语言教学更能激起学生的学历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更利于培养学生韩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利于形成更融洽的职场关系

现在的职场人士压力都比较大,很多时候会通过工作外的娱乐活动来解压,尤其是在韩国,晚上聚餐、喝酒、唱歌是常有的事。这种文化习惯直接影响到了在中国的韩资企业。就像前面讲到的韩国特色的饮酒文化一样,如果能够很好地予以把握,绝对可以为你的职场生涯锦上添花。

三、文化教育的途径

1.观看视频影像资料

现在韩剧在中国依然有着非凡的号召力,每一步上新的韩国影视剧都能有不错的收视率,而且网络上的原声视频更是深受喜爱韩语的人们的追捧。视频网站上输入词条“韩国电视剧”,就能出现上千部韩剧,足见韩剧在中国的流行程度。除了韩剧,一些韩语教学视频也出现在很多韩语学习网站上,这些都有利于大家更直观的学习语言、理解韩国的本土文化。

2.参加社团活动

由于韩剧在中国的热播,韩国文化也引起人们的兴趣。富有韩国文化气息的韩国文化社团深受人们喜爱。韩国文化社团通过邀请韩国外教或者韩企里的高管做讲座的方式,让人们亲眼见证视频影像中的韩国文化;社团还经常通过韩服走秀、紫菜包饭大比拼等活动让人们直接体验韩国文化活动。这些都是于无声中对韩国文化的一种渗透与传播。

3.教师言传身教

韩国文化包罗万象,文化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学生最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不可能每一位韩语学习者都走出国门,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了解、熟知韩国文化,并对中韩文化差异有一定研究,这样才利于将韩国文化自然而然地引入课堂中的韩语教学,提升韩语专业学生的韩国文化素养。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全国各地中小学、大学都相继开展了艺术教育,在理论上,我国新幼儿教育大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已经意识到普及性的艺术教育重点在于情感体验、个性化和主体性的培养,而不在于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艺术教育专业化可以放在艺术院校,对于普及型的艺术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情感体验、创造力、想象力等,但是根据笔者在艺术馆和各地博物馆的工作经验来看,艺术教育并没有真正从专业技能培养转移到情感体验和生活化的培养,这也导致了各地艺术馆、博物馆成为“网络红人”拍摄聚集地,还有一些地区古建筑修缮审美缺位的现象出现,本文试图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在民间的传承与教育,开辟一条艺术教育新形式。

一、何为艺术教育“生活化”

艺术教育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专业性艺术教育,旨在将专业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之成为专业艺术创作者、表演者、教育者,另一种是普及型艺术教育,旨在将艺术历史流派、评价、欣赏和理解等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鉴赏力、情感体验能力,本文主要针对普及型艺术教育来谈艺术教育的“生活化”。山东大学学者岳友熙之处现代中国艺术教育存在“四化”:艺术教育技能化、艺术教育德育化、艺术教育机械化、艺术教育边缘化,忽视艺术教育“生活化”,“生活化”即将艺术融入生活领域,教导学生如何欣赏美、体验美,“生活化”艺术教育重点在于场景融入化、空间地域特色化、亲子互动化、开放性交流化。

(一)场景融入化

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根据自身研究,提出儿童的主要认知方式使具象思维,主要靠感觉和模仿来认识整个世界,这也意味着儿童(5-11岁)学习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即场景影响,青年期(12-18岁)人们思维能力大幅提升,在社会互动形式中,暗示和模仿同样是最重要的社会互动方式,所谓场景融入即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下,例如传统节日、生日等对个人富有意义的场景中,开展艺术学习,学习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性,即带领孩子阅读相关艺术书籍、绘本等等,另一种是实操性,在云南省大理市熹洲自治区城北村,父母带孩子去进行扎染体验式活动是当地一大特色,在当地一些重要节日中,父母会和孩子一起通过学习和体验扎染,让孩子自己亲手制作专属于自己的扎染服饰,在今后的生活中,孩子穿上自己扎染的服饰便会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艺术和生活便结合在一起。

(二)地域特色化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有不同的习俗文化,我国民族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民间艺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和普及,集美大学学者杨广敏认为中国民族文化长期处于自生自灭、受到漠视、被西方艺术理念笼罩的状态下,民间优秀艺术文化传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专业技能上培养,应当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开展地方特色化教育,例如云南省大理市非物质文化扎染、制作茶饼等等在正式的教育课程系统中没有得到重视,大部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依托于私人机构。

(三)亲子互动化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容置疑,柴志明和冯溪屏学者主编的《社会学原理》中提出,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父母的教育方式通过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对儿童的行为规范、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产生重大影响,艺术教育的亲子互动是不可忽视的,在怀孕期间,准父母给胎儿进行音乐或是其他形式的胎教、在孩子成长期间进行的互动等等,都会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鉴赏力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儿童倾向于模仿成人的行为,在艺术教育中,不能只依靠学校或是专业教师,家庭的陪伴和互动更能让孩子形成对美的欣赏和体验。

(四)开放性交流化

学校或是一些补习机构作为专门的教育组织,不应当知识传授相关知识,更应当采用开放式的方式,例如只给主题——快乐,让孩子们用美术或是音乐的形式将这种感觉表达出来,而不只是通过僵化、刻板的教授来传递知识。

二、艺术教育“生活化”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教育学者注意到了“生态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中国人口基数大,教育资源相对较为稀缺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先采取“生活化”艺术教育,在此基础上推行“生态式艺术教育”,“生活化”艺术教育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对孩子自身发展而言,“生活化”艺术教育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鉴赏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态度还有相关优良性格品质的形成有着紧密联系。之后是“生活化”艺术教育能从根本上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从而减少如今美术馆、博物馆变为“网络红人”拍摄聚集地的现象,也能减少由于人们审美能力缺失而导致的文物古迹景观被破坏的情况,最后,“生活化”艺术教育能增强人们对于国家文化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建立在了解并掌握文化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真正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而不是以西方艺术理念作为范本,生搬硬套。

三、如何推行艺术教育“生活化”

艺术教育“生活化”的推行首先组织学者编写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教材,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系统化、科学化地集合起来,各地教育部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各地本身所特有的文化进行调整,形成各地因地制宜的艺术教育,再者是重视家长的艺术教育培养,学校可以通过不知相关作业或是开家长会的形式,教导家长如何和孩子互动,进行更好的艺术教育,而不再是家长将孩子交给补习班老师就一走了之,社会上也应当重视艺术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定期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相关艺术工作坊或是艺术沙龙等活动,在艺术教育领域,我国要走的路还有很长,“生活化”艺术教育是对先当下艺术教育的突破,也是未来中国艺术教育方向。

参考文献

王任梅、边霞2012《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变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两个纲要的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第2期。

岳友熙2007《论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出路》,《甘肃社会科学》第6期。

柴志明、冯溪屏2005《社会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4

从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体育学科特点要求体育教学方式与理念的创新和改变,除了要保障体育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循序性、综合性之外,还应该融入文化教学,为学生创建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而茶文化恰恰能够满足大学体育创新改革的要求,将茶文化融入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1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

1.1人文性

现代社会将各种文明的现象综合了起来,统称为“人文”。茶文化是现代人类文明中最主要的核心部分,为了将这种文化灌输到大学的思想当中,需要将茶文化与大学体育教学相结合,确保人类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一种全新的文明形式。茶文化注重对人的重视,在对现代文明进行教育的同时,确保学生以体育运动为中心,全面发展个人素质和优秀文化素质,保证在运动的过程中,具有智慧、理性的思想,让现代茶文化作为运动的宗旨,并在不同项目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看不同的体育项目,并按自己的能力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尽可能的展现茶文化中具有的人文情怀。

1.2循序性

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不断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对各种知识进行积累,才能拥有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了保证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各高校需要以学生体育文化为中心,在宣传和进行各种体育理念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可以耳濡目染的受到各种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并在体育运动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由于现代体育教学活动充斥着各种文化理念,因此,这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不可以揠苗助长。学生需要有理念的进行钻研和探寻,在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上,找到能够支撑项目的文化内容和基本理论,并不断地吸收和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对体育项目的探究任务。

1.3综合性

现代体育项目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十分严格,学生必须具有综合性体育素质,才能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收获预期的效果。高校在制定不同体育制度的同时,需要符合各大体育赛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十分严格,才能保证学生具有高素质体育运动精神,能够拥有应对不同紧急情况的能力。学校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完整的体育运动器材,比如建立露天运动场所或者设立室内体育馆,满足不同体育项目需求的同时,让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体育项目的锻炼。为了保证满足学生在各大体育赛事活动的要求,学校需要组建不同的体育科目,比如:足球、篮球比赛,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多多磨合,保证良好的团队合作,才能在比赛中稳操胜券。还有,学校可以按照学生要求开设不同的舞蹈、健身、太极、瑜伽等课程,让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喜欢的体育项目,保证体育活动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原则。

2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2.1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由于我国的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将茶文化基础理论应用到教学系统中,保证系统内容的完整性与成熟性。针对现在传统的教学系统和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学到单一的体育项目,而没有了基础的文化作为支撑,让体育活动显得更为枯燥。将茶文化作为新型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以后,可以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体育精神,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体会茶文化的精神导向与精神理念。首先,高校开展不同体育的项目时,需要以茶文化为基础,让体育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随着对茶文化的逐步理解和深入,变得更加具体。其次,茶文化可以有效保证体育运动爱好者拥有良好的运动形态和运动体质,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积极的运动思想和饱满的运动热情,才能促使运动员在各大赛事中取得傲人的成绩。

2.2促进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我国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形成了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对茶文化进行学习的过程,也是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宣传的过程。我国拥有着璀璨的华夏文明,为了保证茶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定期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教育课程,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可以学习到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第一,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开展茶文化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同时,饮茶还可以让学生及时补充在运动过程中流失的营养元素。学生在学习茶文化以后,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保证对茶文化内涵正确理解和认识的同时,深入浅出地对茶文化进行弘扬。第二,学生在运动时还可以将茶文化中的亲人、爱人思想作为基本理念,遵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让比赛更加公平、友爱。

2.3拓宽学生的知识而塑造其良好的品格

由于茶文化中融入了儒家、道家等思想,因此,体育运动员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中所蕴含的宽己待人、严格做事的思想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体育运动精神和思想品格。茶文化中还包含了对各种茶艺、茶道思想的展示,满足了学生精神文化需求,也拓宽了学生对茶文化的掌握和了解境界。随着学生对茶文化认知度的不断深入,茶文化也渐渐地被各高校学生所认可,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茶文化学习理念,学生通过学习这种怡然自乐的淡泊、质朴的精神内涵,养成了宽以待人、平等待事的处事风格,这对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平等、冷静的运动心态,重塑学生的人格,提高个人修养。

3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3.1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

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教学模式,茶文化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形成了一种冲击,并促使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不断完善,为体育教学增添了一股全新的文化力量。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中,学生显得更加懒散,对体育运动变得更加消极,而融入了茶文化以后,学生由于有了更好的精神寄托,因此,更渴望通过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并与文化内容相呼应的目的。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学框架,让学生在有效的接受茶文化教学理论的同时,可以保证对体育教学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不应低估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能力,可以设定有阶段的茶文化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的进步与发展。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运动需求,开展不同阶段的茶文化教学课程。其次,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的茶文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适当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完善茶文化教学内容。

3.2完善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硬件设施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需求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已经逐步完善相应的体育教学设施和配备。为了全面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专业的训练场地和完整的训练器材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随着更多与茶文化有关体育设备的引进,增强了学生运动的兴趣,也保证了学生的运动质量,同时,可以统一发放与茶文化有关的体育教学教材,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接受专门的茶文化体育教学课程。学校还可以建立不同的品茶场所,按照学生的要求选择更具茶文化气息的茶壶、茶台、茶盏等茶具,保持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由于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课程,学生还可以在课下,通过查询电脑资料学习茶文化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茶文化素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体育运动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的文化课与体育课同步进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型、综合型人才。

3.3加强茶文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工作

茶文化在被应用到体育教学的初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但这并不是首次进入校园,之前也有过多所高校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公开课程,教师也是沿用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整体的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开展了全新的茶文化教学课程,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在保证满足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需求的同时,让茶文化的内容可以积极活跃课堂气氛,重塑茶文化在学生眼中的形象。首先,需要有一段时间融合茶文化与课外体育运动项目之间的过程,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茶文化理论的同时,可以按照茶文化中的体育运动思想进行项目的选取,让学生时刻具有良好的运动心态。其次,由于在开展茶文化教学课程时,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因此,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更好地借鉴茶文化运动精神,让与茶文化有关的教学方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便可以将茶文化进行继承和弘扬。

3.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

学校在开展以茶文化有关的体育教学课程以后,学生可以不受课堂有限时间的限制,在课后,学生可以组织一定的团队进行相关的体育训练,还可以在团队中进行与茶文化有关的交流,保证茶文化思想可以贯穿到整个生活当中,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茶文化思想理念,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增设《品茶文化》、《茶叶历史》等多种课程,学生在了解这些基础茶文化知识以后,可以听取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讲座,或者观看茶艺表演等节目,保证对茶文化有更深层次的探究和理解。学校可以开展茶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学生通过课下自行组织和了解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并建立答题的团队,竞赛活动形式多以抢答、限时答题为主,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茶文化知识。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与茶文化有关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让学生可以切身地感受到来自茶文化的魅力,并由衷地产生对茶文化的敬佩之情。研究茶文化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对我国大学体育创新改革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以及体育教学的创新有所帮助。

作者:王友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卫国,冯科,王鑫.论茶文化嵌入式日常体育教学过程研究[J].福建茶叶,2016(4):262-263.

[2]向玉山.论茶文化在体育文化构建与传播中的功能机制研究[J].福建茶叶,2016(9):272-273.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5

一、交通文化内涵

交通文化,存在于交通战线各领域的工作活动中,她具有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必然带有鲜明的交通工作特点。交通文化是交通人员在其工作中所形成的具有共性被大家认可的一套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干部教育中的文化建设是通过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理论强、业务素质高、广大群众信得过的管理队伍,来引领行业和实现交通建设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交通文化是几代交通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一个具有群体特色的文化体系,具体包括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和交通理念。交通文化内容丰富、辐射面广,其核心内容就是交通系统和交通建设的价值理念,它主导和支配着交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交通文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新时期交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交通文化是一个行业时代的要求。二十一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交通文化将是交通战线在现今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整个管理领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行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其具有生命的活力,创新的动力;才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和社会存在的价值;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和谐社会服务的基础。

2、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交通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进的交通文化可以代表交通事业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可以统一信念、规范行为,达到共同的发展愿景。健康的文化都具有教育感化功能,可以使交通干部形成健康向上、开拓创新的群体意识。交通文化建设还有利于满足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交通干部的综合素质,最终激发江苏交通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我们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3、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交通部门的良好品牌和形象。优秀的交通文化是良好形象形成的基础。在先进的理念引导下,意识层面的内容可以促使人的行为方式向好的方面逐步转变,从而有助于打造出良好的“交通品牌”,可以全方位地改善交通形象。近年来,交通战线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事迹和人物,像“雷锋车”组、“李瑞班”组、交通服务明星等,很好地诠释了交通的风貌及价值观。因此,要把交通文化建设的过程,变成交通品牌的打造过程、良好形象的塑造过程,从而使我们的交通形象表现为服务一流、管理一流、有内涵、有品位的一支先锋队伍,使我们的交通建设在经济社会中既有良好的形象又有深入人心的品牌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江苏交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三、干部教育培训中如何体现交通文化建设元素

交通文化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塑造过程,要想取得成效需要有力的措施和明确的步骤来推进。

1、领导重视文化建设,塑造共同的价值观。省交通行业宣传教育中心是省厅干部教育、党员及行业培训的基地。近年来,到中心参加培训的人数不断增加,最高每年达6000多人次。中心在培训规模有了较快、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的同时,领导也清醒地认识到要保持持续发展,必须要融入新的“元素”—文化建设。必需自觉、自信、自强地搞好文化建设,必须要以文化建设来引导人、统领人、培育人,也只有文化建设出彩了,中心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和动力。优秀的交通文化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要靠我们的管理者有意识的培育和建设。中心领导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在各种场合宣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所带来的巨大精神财富。他们表率示范,身体力行,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体现着共同价值观,从而带领员工为中心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团队凝聚力。

2、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机制。在倡导“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更应该重视短期和中长期培训中交通文化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机制,激励交通干部积极参与认知交通文化,营造交通文化,理解交通文化,共同接受交通文化的熏陶,形成人人终身学习,自觉钻研管理和业务技能的氛围。首先省交通宣教中心有责任对每一个参训人员宣教和帮扶他们理解交通文化的内涵及意义,使他们通过教育培训对交通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作为。另外,对参训人员建立培训档案,颁发证书,留下痕迹,以利考核和激励继续学习。使他们回到单位后影响更多的人,把学到的知识及感受到的文化传授给其他同志。这样一来,既扩展了宣教中心的课堂,又传播了中心的文化。

3、紧扣交通文化建设主题,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省交通宣教中心在干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培训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一场课堂教学互动、一次演练体验、一个展览展示、一次现场教学活动,以及参观交通建设工程、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教师聘请、课程设置、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教学评估,不断总结、优化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利用我们的教育资源,结合交通实际采取联合办学,送学到基层,把交通服务品牌引进课堂等方式,开展培训,形成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增强了交通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交通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激励交通人为江苏交通的大发展争先创优。

交通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要运用各种文化建设的手段,以人为本,来教育、引导、鼓励和熏陶交通人。通过教育培训,文化建设创新,培养出有利于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群体意识和价值理念。教育培训部门有义务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甘当铺路石,使我们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在创新文化的引领下,为大交通的大发展培育出又多又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6

1.英语的语言地位对于母语文化的必然需求。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但是每个国家之间的文化都有所不同,尤其是中西方之间的文化更是差异巨大。在全球化文化交流中,各国之间的文化有排斥,也有统一和渗透。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全球化是各国文化相融合的必然结果。它包括世界上各国的文化,以不同的形式,或者互相融合,或者互相排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这种流动的实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与认同,文化的融合与渗透,文化的自主与互异。英语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国际性语言,它在国际范围内所得到的认同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虽然学习英语的人有着不同的母语文化背景,但是他们在实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进行了第二次诠释和理解。所以,在我国的英语教育中,母语文化是所有学习者都必备的素养。

2.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母语文化的必然需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以社会的发展程度为依据的。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中国和世界都处于隔绝的状态。英语教育尤其如此。但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法律、风俗习惯等也随着英语语言的学习而逐渐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所以,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英语教育不再是单方面的语言、文化学习,而是一个输入文化与输入文化的过程。英语学习者不仅仅要学习外国的文化,更要充分理解自己国家的母语文化。通过自己的对外交流,让其他国家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英语教育中有两个问题必须要重视,首先是英语学习者一定要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自身的母语文化;其次能够用英语来顺利地对这两种文化进行翻译和理解。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外语学习早已经不仅仅是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而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顺畅转换。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的一种情况是对于对方的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者因为无法正确掌握英语的文化而导致交流无法进行,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英语学习者必须要把跨文化学习作为英语学习的重心。

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母语文化的必然需求。

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每一个英语学习者都必须要培养的能力。但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并不是仅凭空喊口号就可以培养起来的,它需要对母语文化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所以,教育者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等深入了解和掌握。学习他国文化是的基础是掌握自身民族的文化知识。对于母语文化的掌握和学习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习者只对于目标语言文化感兴趣,对于母语却兴致缺缺,甚至排斥看不起母语文化的话,那么他将无法在外语学习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学习者只有将目标语言文化与自身的母语文化进行对比,理解,找出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这样才可以培养学习者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二、在英语教育中进行母语文化教育的措施

1.要明确母语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

在长期得教育过程中,人们都将母语文化视为外语学习的一种障碍,因为母语文化的消极方面会对外语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观念导致母语文化的重要性没有的应有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母语文化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交流工具,我们不仅仅可以通过英语来吸收他国的先进知识,而且也可以运用英语来弘扬本国传统优秀文化。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7

在一次针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按重视程度给传统节日排序的题,大部分学生按照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的顺序排序。端午竟成了学生眼中相对不受重视的传统节日,而将圣诞节和端午节相比,一些学生更喜欢圣诞节。今天,部分年轻人不重视传统节日而喜欢过洋节,不重视传统手工艺而崇尚西方的科技产品。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每每看到这样的现象或听到这样的报道便很揪心。笔者不愿看到漠视乃至忽视传统文化艺术的现象愈演愈烈,不希望传统文化艺术只能成为人们脑海里的模糊记忆,而人们徒留悲叹和深深的惋惜。笔者希望尽最大的努力通过美术课的教学传递重视传统文化的信息,感染、影响学生,让他们在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道路上有所作为。笔者认为,重视传统文化艺术应该从学校、从课堂抓起,让学生形成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识,尊重、呵护传统文化艺术。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不应仅仅照本宣科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应该有所作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有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华被尘封在角落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更看重的是效率、品牌、时尚。而传统文化艺术很古朴、很稚拙、很耐人寻味,它才是真正的中国味道,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笔者认为,教育者有必要在课堂上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结合课本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在长期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品德修养,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艺术。如何在学校美术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笔者的看法如下:

一、在教师队伍中提倡再学习的必要性

现在一些教师从教后在具有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已无心继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学识,更谈不上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再加上本身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难以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代表了强有力的文化力量,所以必须加强教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再学习。现在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痴迷于中国的京剧、武术、书画、皮影、剪纸等文化艺术。一个伟大的民族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云“技进乎道”,对于教师来说,技就是教学技能,而道就是文化,教师的教学必须以文化为基础。教师学习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只有这样,其才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

二、在教学过程中让传统文化艺术与教材相结合

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在建筑中我们看到故宫的布局严谨、左右对称、色彩绚丽、庄严神圣、前朝后寝等,处处体现了天子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还有民居,如北京四合院,通过体量、布局、空间、色彩等体现了自然、等级、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比。而西方人在建筑中更多体现的是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具体表现有修剪得非常整齐、壮观的树木苗圃以及高耸入云的尖顶等,严谨的计算和度量也体现出他们严谨的思维与科学观念。这就是东西方人的思维差异。教师在关于建筑的课堂上向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既让学生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及其对建筑的影响,又能深刻剖析教材、拓宽教材的知识面。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8

1.多元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文化是对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等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发展。多元文化即多地区文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形成多元文化社会。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多元文化特征。

在护理工作中,工作的对象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和生命观点的不同认识,对死亡的理解不同及对护理的不同需求。

2.现代护理文化的发展方向

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现代健康概念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单一的疾病护理向的整体护理发展,护理不能仅局限于医院而要走进社会、社区及家庭。护理职能的范围包括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赋予护士教育、管理、研究等多种任务,甚至提供高质量的临终护理等。因此要求护士文化知识要有全面性及多元性。

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的直接产物是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已纳入到现代护理模式的内容;部分医院都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传统的护理教育和护理模式仍占相当比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更新观念,改变目前护理教育模式。将护理教育与治疗、预防、康复及保健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标准、知识的结构、具备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除了进行疾病护理,还要有社区保健、健康教育的意识并要求掌握其内容。也要具备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能用中西医结合手段为服务的对象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从多元文化的观念出发,对我们目前的护理教育模式、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有一个较全面的改革。

3.我国护理文化现状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中医护理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不同,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基础有着截然不同。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的前提是要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点。中医护理有两个特点:整体观与辨证护理。其中整体观与系统化整体护理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可谓异曲同工。辨证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的辨证所进行的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而辨证护理的有效完成离不开中西医结合,是二者互补的结果,包括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以及在护理程序过程中运用的中西医结合方法等。而中医的技术操作如穴位注射、拔火罐、按摩、针灸等简便易学又行之有效,既能减轻病人痛苦、也能解决实际问题,它是西医护理操作所不可替代的。将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并加以推广应用,对提高护理的质量和价值有很大影响。

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对健康与疾病、生死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饮食习惯等。因此,要对不同民族提供相应的护理,就要研究他们不同的民族习俗,了解他们的需要,以人文、地理等知识来缩短相互间的差距,达到有效的沟通。

4.加强多元文化教育,推动护理文化向纵深发展

目前用于指导我国护理实践和研究的护理理论大部分来自西方,像护理程序及整体护理模式等。而理论的产生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环境及实践基础上发展而来。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传统医学仍在不断地发展,对护理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着我国特有的护理类型―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目前,在我们国家中医院内,大多都是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它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与西方的文化兼容性。

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要开展这一层次的护理,就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护理教育。护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打破狭隘的办学观念,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国际型人才观,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9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缺失。

1、不懂怎样尊重别人。

现在的学生,在平时的与人交往中就几乎不尊重别人的感受,用时髦的词叫“非主流”吧应该?在课上随意扰乱课堂秩序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为人方式,歪风邪气盛行,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孔融让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尊敬师长”等许许多多的优良传统,都不复存在。

2、不知如何诚信待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而现在的学生对于诚信来说,越来越不在乎,越来越不当回儿事,小到上课迟到,旷课,作弊等,大到对人对事接物等,关于“诚信”二字,根本不放在心上,把这种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内涵都抛之脑后,淡薄人性!

3、脆弱的心灵承受。

在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下,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公主”“王子”,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从小经受的挫折也相对很少,抗打击能力太差,如果脱离了自己的依赖对象,那么整个人都不知所以,脆弱的心灵让现在的学生更容易逃避现实,沉迷虚幻的网络之中。其实针对这种现象,也是说明现在的学生正缺少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势。

其次,由于缺失传统文化教育而造成的问题。

1、文化素养不够造成的问题。

在现在的学生中,通过谈话交流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素养略知一二,虽然稍作了解,但也只是表面上的,肤浅的了解,并没有真正领会到精髓所在,更没有真正把握传统文化的重点!因为学生不具备自信的原因,一般高职毕业的学生在面对就业择业的问题时,缺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使自己迷茫不前,搞不清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弄不明白自己的未来计划是什么,还有很多学生只会抱怨自己在学校学的知识太少,但他们不能明白的其实即使他们对传统文化素质的缺失。

2、缺少美德教育造成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美德教育方面也是比较缺失,主要表现为现在的孩子感恩、诚信的思想较弱,很多孩子在与人交往中,造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不善听从他人的建议,与老师、同学之间表现极度冷漠;不懂如何尊重别人及其劳动成果;对自己的父母缺乏孝心等。人性淡薄,没有感恩之心。

3、对自己的生活思想错位造成的问题。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是指做人应有的人生态度、生存理念。真正聪明的人应该学会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不要总是依赖别人,要学会靠自己“自强不息”,面对坎坷的人生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从而实现自身的目标与价值。在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领悟到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从而让生活思想错位,造成不必要的问题。

再次,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应怎样看待传统文化教育。

1、让学生学会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继承传统文化精华。

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国自古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宝贵知识,我们现在的年青一代有责任,有义务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培养学生学会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取精华,弃糟粕”,结合现代的文化素养,更好的梳理加固,认真的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永远传承下去。

2、让学生学会新旧结合,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传承,但对于时代的影响,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善于结合现代的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做出有益的补充,不能原版原套,墨守成规,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进行有益的改革,结合时代气息,不断发扬光大!

3、让学生学会张弛有度,弘扬传统文化。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础,是每一个人取得别人尊重,赢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对于目前的社会而言,假如我们都具有这种条件,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也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教育家孔子提出道德是立国之本,大学中也曾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千年前的中国人的祖辈们都能把个人修为与治国平天下相关,那么在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在高等教育职业院校中,更应该主张倡导学生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弘扬下去!

第四,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素养提高的具体办法。

1、创造古色古香的阅读氛围。

利用高等院校的各种条件设施,开展各种适合学生的阅读活动,“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阅读能力,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渗透优良的传统美德!

2、开设各种以渗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

为了更好的让我们的高职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选用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方法,运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调动学生们参加的兴趣,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区,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自主形成优良的品质美德!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69-01

什么是文化素养?通俗地说,是一个人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政治、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数学、外语、文学、语言与写作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学识水平。无论是学习音乐、从事音乐创作或音乐教育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我们承认音乐人才的选拔有其特殊性,重视音乐天赋是学习音乐必不可少的客观的物质条件,强调音乐素质是发展音乐才能的第一客观因素,但并不是否认或忽视文化素养对学习音乐、发展音乐才能所起的重要作用。恰恰相反,随着现代化教育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素养是学好音乐、全面发展音乐才能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人的天赋条件和音乐素质再好,如果文化水平较低,文化素养不高,其音乐才能的发展,不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有的甚至是“大器不成”,难以造就。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演唱演奏家等,无一不是由于他们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渊博的文学、哲学、美学、历史、绘画等方面的知识,才使他们的音乐天赋和音乐素质获得全面、高水平的发展。与此相反,在音乐院校,极少数学生经过较严格的专业考试,在天赋条件和素质上都不错,但入学后在专业学习上却进展缓慢,成绩平平,有的甚至多门功课落后,成为“差等生”,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文化水平较低,文化素养不高。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任何一门学科,哪怕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都有其区别其他学科的质的规定性。它既有自身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发展规律,又有其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多方位发展的要求和趋势。要全面地认识、掌握和发展一门学科,首先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去学习前人在本学科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从而通过这些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去认识它的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音乐这门古老、美妙、特殊的艺术尤其如此。从原始人类简单哼出的第一声“劳动号子”,到现在人类创造的由电子数码控制的激光音乐,人类的音乐知识宝库中,不但已经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文字和音乐财富,而且音乐与文学(特别是诗词)、数学、哲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历史以及绘画艺术、戏曲艺术、舞蹈艺术、建筑艺术、体育等学科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