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风险分析的含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4 14:43:52

风险分析的含义

风险分析的含义例1

一是对工程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复杂关系,任何个人或参建方都不可能了如指掌。

二是工程项目各组成部分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例如,当工程项目进度拖延时,有时可以通过增加人力夺回失去的时间,但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增加人力不但不能加快进度,反而会拖延进度。

三是工程项目总是处于变化之中,难得出现平衡,即使偶尔出现,也只能短时间维持。

四是工程项目处于一种复杂的环境之中,不但有技术、经济性问题,还有一些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极强的、非技术、非经济性问题,因而项目结果往往是综合权衡或折衷的结果,而非项目计划的实现。

工程项目的投资有不同的阶段(开发策划阶段、前期工作阶段、建设阶段、经营阶段),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风险,并且工程项目风险大多数会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而变化,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风险性质、风险后果也不一样。工程项目大量的风险存在于工程项目的早期,而早期决策对工程项目后续阶段和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影响也非常大。我认为,工程项目风险就是为实现工程项目目标的活动或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危险。为消除或有效控制工程项目风险,必须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科学的认识和分析。

二、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一)风险分析的含义

风险分析又称风险估计、测定、测试和估算等,因为在一个建设项目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分析可以说明风险的实质,但这种分析是在有效辨识工程项目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对己确认的风险,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量测其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的大小,对风险按潜在危险大小进行优先排序和评价、制定风险对策和选择风险控制方案有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较多采用统计、分析和推断法,一般需要一系列可信的历史统计资料和相关数据以及足以说明被分析对象特性和状态的资料作保证;当资料不全时往往依靠主观推断来弥补,此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掌握科学的项目风险分析方法、技巧和工具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工程项目风险和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含义,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风险事件发生可能的结果范围和危害程度。

3、风险事件发生预期的时间。

4、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等。

(二) 风险概率分析的概念

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所以风险是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而风险分析就是分析风险的性质、估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降低其不确定性。因此,风险与概率密切相关,概率是分析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基础。

风险概率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定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确定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一般有三种方法:根据历史资料确定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利用理论概率分布和主观概率法。一般来讲,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应当根据历史资料来确定,但当项目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确定风险事件概率分布时,也可以利用理论概率分布进行风险分析。通过概率分析,可以定量地确定项目从经济上可行转变为不可行的可能性,从而判定项目的风险程度,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三)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过程

1、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资源、工程项目需求和风险管理计划调节风险分析过程,其方式类似于控制风险规划过程。

2、 过程输入

风险分析是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并依据风险对工程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而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级排序的过程

3、 过程输出

按优先等级排列的风险列表及其趋势分析是风险分析过程的输出。一个按优先等级排列的风险列表是一个详细的工程项目风险目录,其中包含了所有己识别风险的相对排序及其影响分析。

4、 过程机制

分析方法 、分析工具和风险数据库是风险分析过程的机制。机制可以是方法、技巧、工具或为过程活动提供结构的其他手段。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后果的危害程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均有助于衡量风险影响和风险的排序。

三、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一) 风险评价的含义

风险评价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据风险对工程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项目风险分级排序的过程。它是在工程项目风险规划、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工程项目风险的系统评价模型,对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工程项目的关键风险,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依据

风险评价的依据主要有:

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识别的成果。已识别的项目风险及风险对工程项目的潜在影响需进行评估。

工程项目进展状况。风险的不确定性常常与工程项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有关。在项目初期,项目风险症状往往表现得不明显,随着工程项目的实施,工程项目风险及发现风险的可能性会增加。

工程项目类型。一般来说,普通项目或重复率较高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程度比较低;技术含量高或复杂性强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程度比较高。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于风险识别的数据或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进行评估。

概率和影响程度。用于评估风险的两个关键方面。

(三)风险评价的步骤

风险评价可分为三步:

首先,确定风险评价基准。风险评价基准就是针对每一种风险后果确定的可接受水平。单个风险和整体风险都要确定评价基准,可分别称为单个评价基准和整体评价基准。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

其次,确定工程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工程项目整体风险水平是综合所有个别风险之后而确定的。

最后,判断项目风险水平。将项目单个风险水平与单个评价基准、整体风险水平与整体评价基准对比,判断项目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进而确定该项目是否应该继续进行。

风险分析的含义例2

一、实体现金流量法与股东现金流量法

实体现金流量法是以企业实体为背景,确定项目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用加权平均成本为折现率评价项目可行性的方法。股东现金流量法则是以股东为背景,确定项目对股东现金流量的影响,用股东要求的报酬率为折现率评价项目的方法。任何一个利用了负债筹集部分资金的公司投资项目都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评估同一项目的可行性。即站在公司实体的角度和站在股东角度,虽然从原理上讲两种角度评价的结论没有性质上的差异,但却常常使理财人员混淆其在应用上的差异,并因此而得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在实际应用上述分析技术时,往往容易忽视不同分析角度存在的对应关系,以至于作出错误的判断,如将股东内含报酬率与企业实体下的加权平均成本(此中包含债务资本成本)进行比较而得出该方案比临界点状态更有吸引力结论,或将债权人内含报酬率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比较而得出该方案比临界点状态要差的结论。

对于股东权益来讲,由于其利用负债融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受杠杆作用就必然比原始现金流量的风险大,这就需要一个较高的风险调整贴现率,即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股东权益成本)将会提高。而对于债权人来讲,债权人的利息是相对稳定而低风险的。因此其现金流量的风险低,债权人要求的报酬率(债券资本成本)也就低,就公司实体来讲,其现金流量的风险介于股东权益和债权人之间,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含义就是要保证每个资本供应者都获得等值于其机会成本的收益。如果注意到现金流量与相应折现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则无论采用股权现金流量还是实体现金流量评价项目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必须指出的是,股东现金流量法的主要问题是:

1.股东权益的内含报酬率会随着所用杠杆作用的大小而变动。

2.由于采用负债融资,股东现金流量的风险将会包含财务风险,股东要求的报酬率(股东权益资本成本)不但受经营风险的影响而且受财务杠杆的影响。一方面我们要考虑负债融资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股东权益报酬应随财务杠杆大小发生变化,但是要估计股东权益成本应随杠杆作用变动多少,却是十分困难的。

而站在债权人角度考虑采用债权人现金流量评价项目的主要问题是:债权人的终极目标是保证其债权本息的安全性,其对投资索取的现金流量仅是本息。而对投资的“剩余价值”并不关心(除非影响到他们的本息安全性)。因此也就无法从此角度考虑投资的真正价值,或投资对股东财富的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较好的办法是将投资和筹资分开考虑,首先站在公司实体的角度评估投资本身的经济价值,而不管筹资的方式如何,如果投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大于加权资本成本,即能产生正的净现值,然后再去处理筹资的细节问题,筹资只是如何分配净现值的问题。

二、名义报酬与实际报酬

在估计投资的现金流量时,若存在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则又会出现实际资本成本与实际内含报酬率,名义资本成本与名义内含报酬率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决策时,投资者通常无意之中已将通货膨胀因素包含在资本成本(或贴现率)中而在估计现金流量时,却未专门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不当的匹配的结果是使公司作出投资决策时过于保守,尤其是关于长期资产的决策与评估。

通货膨胀下的资本预算的关键是始终只对同类的量做比较。当现金流量是名义值时,应对应名义贴现率,而当现金流量是实际或稳定币值时,应对应实际贴现率。 

从上述分析来看,从原理上讲,只要注意内含报酬率与资本成本间的对比关系,两种比较结果都不会影响投资的选择,但在实际应用中,较好的办法还是利用名义现金流量计算的名义内含报酬率与名义资本成本进行比较作出选择。若使用实际资本成本与实际内含报酬率比较不仅增加计算量,而且因为其复杂性也会增加出错机会。

三、期权价值的作用

期权是指不附带义务的权利,它是有经济价值的,在财务上,一个明确的期权合约经常是按照预先约定的价格买卖一项资产的权利。

广义的期权不限于财务合约,任何不附带义务的权利都属于期权,就资本预算而言,通常在决策者选定了某一项目后,并不会就此袖手旁观,任由事情的发展变化,而是在其有能力改变项目的情况下,充分施展其“后续选择权”(即期权)。控制项目效益的发展或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如:将投资推迟至较后日期的期权,在需求变动时改变经营规模的期权,当原材料价格变动时改变投入构成的期权以及在最初的投资成功(或失败)后继续(或放弃)投资的期权等,在每种情形下,管理者可以改变投资的性质与范围来对最初决策时未知的新信息做出回应。由于这种权利并不附带义务,因而能增强投资价值。

1.管理者运用贴现现金流量评价项目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作出一些调整和选择,如放弃或推迟决策或根据前面投资情况决定是否扩大投资,这些行为都可能增加投资的实际价值。

2.对投资项目动态选择的过程实质上是管理者充分利用期权调整投资价值的过程,由于期权价值增加项目的净现值。因此对期权的选择有助于管理者正确应对高风险高盈利的投资机会而不至于盲目低估投资价值。

四、忽视风险分散化效应

如果企业每年有很多各自独立的投资项目,投资者就应从投资组合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项目的风险调整贴现率而不是孤立地考察并度量每个项目自身的风险,因为按照投资组合理论,即使每个项目的风险程序都较高这些项目组合在一起,单个项目的大部分风险也不能在企业内部分散掉。

从企业整体角度看,新投资项目自身特有的风险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内部其他项目和资产的组合而分散掉一部分;而从股东角度看,一部分风险又能被企业股东的资产多样化组合而分散掉,所有这些都应是在合理确定项目贴现率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第一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风险分析的含义例3

一、实体现金流量法与股东现金流量法

实体现金流量法是以企业实体为背景,确定项目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用加权平均成本为折现率评价项目可行性的方法。股东现金流量法则是以股东为背景,确定项目对股东现金流量的影响,用股东要求的报酬率为折现率评价项目的方法。任何一个利用了负债筹集部分资金的公司投资项目都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评估同一项目的可行性。即站在公司实体的角度和站在股东角度,虽然从原理上讲两种角度评价的结论没有性质上的差异,但却常常使理财人员混淆其在应用上的差异,并因此而得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在实际应用上述分析技术时,往往容易忽视不同分析角度存在的对应关系,以至于作出错误的判断,如将股东内含报酬率与企业实体下的加权平均成本(此中包含债务资本成本)进行比较而得出该方案比临界点状态更有吸引力结论,或将债权人内含报酬率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比较而得出该方案比临界点状态要差的结论。

对于股东权益来讲,由于其利用负债融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受杠杆作用就必然比原始现金流量的风险大,这就需要一个较高的风险调整贴现率,即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股东权益成本)将会提高。而对于债权人来讲,债权人的利息是相对稳定而低风险的。因此其现金流量的风险低,债权人要求的报酬率(债券资本成本)也就低,就公司实体来讲,其现金流量的风险介于股东权益和债权人之间,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含义就是要保证每个资本供应者都获得等值于其机会成本的收益。如果注意到现金流量与相应折现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则无论采用股权现金流量还是实体现金流量评价项目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必须指出的是,股东现金流量法的主要问题是:

1.股东权益的内含报酬率会随着所用杠杆作用的大小而变动。

2.由于采用负债融资,股东现金流量的风险将会包含财务风险,股东要求的报酬率(股东权益资本成本)不但受经营风险的影响而且受财务杠杆的影响。一方面我们要考虑负债融资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股东权益报酬应随财务杠杆大小发生变化,但是要估计股东权益成本应随杠杆作用变动多少,却是十分困难的。

而站在债权人角度考虑采用债权人现金流量评价项目的主要问题是:债权人的终极目标是保证其债权本息的安全性,其对投资索取的现金流量仅是本息。而对投资的“剩余价值”并不关心(除非影响到他们的本息安全性)。因此也就无法从此角度考虑投资的真正价值,或投资对股东财富的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较好的办法是将投资和筹资分开考虑,首先站在公司实体的角度评估投资本身的经济价值,而不管筹资的方式如何,如果投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大于加权资本成本,即能产生正的净现值,然后再去处理筹资的细节问题,筹资只是如何分配净现值的问题。

二、名义报酬与实际报酬

在估计投资的现金流量时,若存在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则又会出现实际资本成本与实际内含报酬率,名义资本成本与名义内含报酬率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决策时,投资者通常无意之中已将通货膨胀因素包含在资本成本(或贴现率)中而在估计现金流量时,却未专门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不当的匹配的结果是使公司作出投资决策时过于保守,尤其是关于长期资产的决策与评估。

通货膨胀下的资本预算的关键是始终只对同类的量做比较。当现金流量是名义值时,应对应名义贴现率,而当现金流量是实际或稳定币值时,应对应实际贴现率。

从上述分析来看,从原理上讲,只要注意内含报酬率与资本成本间的对比关系,两种比较结果都不会影响投资的选择,但在实际应用中,较好的办法还是利用名义现金流量计算的名义内含报酬率与名义资本成本进行比较作出选择。若使用实际资本成本与实际内含报酬率比较不仅增加计算量,而且因为其复杂性也会增加出错机会。

三、期权价值的作用

期权是指不附带义务的权利,它是有经济价值的,在财务上,一个明确的期权合约经常是按照预先约定的价格买卖一项资产的权利。

广义的期权不限于财务合约,任何不附带义务的权利都属于期权,就资本预算而言,通常在决策者选定了某一项目后,并不会就此袖手旁观,任由事情的发展变化,而是在其有能力改变项目的情况下,充分施展其“后续选择权”(即期权)。控制项目效益的发展或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如:将投资推迟至较后日期的期权,在需求变动时改变经营规模的期权,当原材料价格变动时改变投入构成的期权以及在最初的投资成功(或失败)后继续(或放弃)投资的期权等,在每种情形下,管理者可以改变投资的性质与范围来对最初决策时未知的新信息做出回应。由于这种权利并不附带义务,因而能增强投资价值。

1.管理者运用贴现现金流量评价项目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作出一些调整和选择,如放弃或推迟决策或根据前面投资情况决定是否扩大投资,这些行为都可能增加投资的实际价值。

2.对投资项目动态选择的过程实质上是管理者充分利用期权调整投资价值的过程,由于期权价值增加项目的净现值。因此对期权的选择有助于管理者正确应对高风险高盈利的投资机会而不至于盲目低估投资价值。

四、忽视风险分散化效应

如果企业每年有很多各自独立的投资项目,投资者就应从投资组合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项目的风险调整贴现率而不是孤立地考察并度量每个项目自身的风险,因为按照投资组合理论,即使每个项目的风险程序都较高这些项目组合在一起,单个项目的大部分风险也不能在企业内部分散掉。

从企业整体角度看,新投资项目自身特有的风险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内部其他项目和资产的组合而分散掉一部分;而从股东角度看,一部分风险又能被企业股东的资产多样化组合而分散掉,所有这些都应是在合理确定项目贴现率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第一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风险分析的含义例4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1-0025-0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建设更加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的保障,因此本文分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

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念及流程

1.1 风险评估概念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指的是对网络环境和信息系统中所面临的威胁以及信息系统资产和系统的脆弱性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对风险的判断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入手。

1.2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需要经v一个完整的过程:1)准备阶段,此阶段需要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目标以及方法等;2)实施阶段,分别对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等展开一系列的评估;3)分析阶段,包含量化分析和对风险的计算。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风险评估的实施阶段和对风险的分析阶段所起的作用比较重要,其中包含了几项比较关键的技术。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

风险评估和控制软件主要包含6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而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则是分为4个主要的模块,漏洞管理、风险分析和评估、威胁分析、漏洞管理和检测等。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

2.1 资产管理技术分析

资产评估主要是对具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开展的评估,这些资产包含有形的文档、硬件等也包含悟性的形象和服务等。风险评估中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进行资产评估。评估过程中应该确保资产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兼顾威胁。具体评估方法为:1)对资产进行分类,资产往往来源于不同的网络和业务管理系统。所以需要对资产按照形态和具体的用途进行相应的分类;2)对资产进行赋值,对所有的资产进行分类之后,需要为每一项资产进行赋值,将资产的权重分为5个不同的级别,从1到5分别代表不同的资产等级。资产评估并不是需要根据账面的价格进行衡量而是以相对价值作为衡量的标准,需要考虑到资产的成本价值,更应该明确资产评估对组织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的资产评估过程中,商业利益、信誉影响、系统安全、系统破坏等都会对资产赋值产生影响。

2.2 威胁分析技术分析

威胁是客观存在的,可能会对组织或者资产构成潜在的破坏,它可以通过途径、动机、资源和主体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威胁可以分为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分为不可抗因素和物理因素,人为因素可以分为非恶意和恶意因素。威胁评估步骤如下:1)威胁识别过程,需要根据资产所处的实际环境,按照自身的实际经验评估资产可能会面对的威胁,威胁的类型十分多样化,包含篡改、泄密、物理攻击、网络攻击、恶意代码、管理问题等。2)威胁评估,在威胁识别完成之后就需要对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威胁评估句式需要根据威胁的种类和来源形成一个类别,在列表中对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义,现将威胁的等级分为五级,威胁等级越高,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表1为威胁赋值表格。

2.3 脆弱性识别技术分析

脆弱性识别包含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涉及到各个层面中的安全问题,而漏洞扫描则是对主机和网络设备等开展扫描检查。针对需要保护的资产进行脆弱性识别,找出所有威胁可以利用的脆弱性,再根据脆弱性的程度,及可能会被威胁利用的机会展开相应的评估。对于漏洞扫描大都需要依赖扫描软件,当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强大的扫描工具,可以扫描出绝大多数当前已经公开的绝大多数系统漏洞。可以使用Nessus客户端对系统的漏洞情况进行扫描,此种扫描工具包含了比较强大的安全漏洞数据库,可以对系统漏洞进行高效、可靠安全的检测,在结束扫描之后,Nessus将会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输出信息。输出的信息包含存在的漏洞情况,漏洞的详细信息和处理漏洞的建立等。

2.4 风险分析和评估技术分析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除了进行资产评估、危险评估和脆弱性识别之后需要对风险进行相应的计算。采用科学可行的工具和方法评估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并根据资产的重要性评估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所产生的影响,即安全风险。风险值的计算需要考虑到资产因素、脆弱性因素和威胁因素等,在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之后再计算最终的风险值。

风险值的计算公式为R=F(A.T.V)=F=(Ia,G(T,Va)),公式中风险值为R,安全风险计算函数为F,资产为A,脆弱性为V,威胁为T,资产的重要程度为Ia,资产的脆弱性程度为Va,脆弱性被威胁利用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L。将公式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模型化转换,可以得到图1。

2.4.1 评估要素量化方法

本文论述两种量化评估要素的方法:1)权重法,根据评估要素中重要程度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权限值,在经过加权治疗后得出最终的量化值。2)最高法,评估要素的量化值就是评估要素的最高等级值,公式为S=Max(Sj)

2.4.2 计算风险值的方法

根据计算风险值的模型,采用矩阵算法来计算风险值。分别计算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影响值和最终的风险值。风险事件发生值=L(资产的脆弱性,威胁值)=L(V,T),风险事件影响值I=(Ia,Va)。

2.4.3 风险评估结果

在综合分析完成之后的评估结果就是风险评估结果,这项结果将会成为风险评估机构开展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包含:风险计算和风险分析。风险计算是对资产的重要程度及风险事件发生值等进行判定;进而得出判定结果;风险分析是总结系统的风险评估过程,进而得出残余风险和系统的风险状况。

3 结论

风险分析的含义例5

一、风险管理的内涵

1.风险的含义。风险和危险是不同的,风险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而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风险,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使之不发生,甚至带来转机。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的风险: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具体地说,风险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1)事件(不希望发生的变化);(2)事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3)风险的影响(后果);(4)风险的原因。

2.风险管理的含义。风险管理涉及各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从表层上分析,风险管理就是对生产活动或行为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从深层上研究,风险管理是指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评价等风险分析活动,对风险进行规划、控制、监督,从而增大应对威胁的机会,以成功地完成并实现总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管理人员,客体是生产活动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大型、复杂的生产活动过程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风险负责人。

二、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几个阶段:

1.风险规划。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风险其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于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风险管理策略、预定义角色和指责、各项风险容忍度、工作分解结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风险规划过程的运行机制是为风险管理过程提供方法、技巧、工具或其他手段、定量的目标、应对策略、选择标准和风险数据库。其中,定量的目标表示了量化的目标;应对策略有助于确定应对风险的可选择方式;选择标准指在风险规划过程中制定策略;风险数据库包含历史风险信息和风险行动计划等。

2.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面临的、潜在的)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的结构不确定性。亦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后果做出定性的估计。该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明确风险来自何方(确定风险源),并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应是一项持续性、反复作业的过程和工作。因为风险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任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改变原有风险的性质并产生新的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不仅要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统计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特征及规律。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3.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大小)、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的严重性。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将各种数据转化成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进而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排序。在确定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决策准则后,可从决策角度评定风险的影响,计算出风险对决策准则影响的度量,由此确定可否接受风险,或者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降低或转移风险。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概率分布的叠加模型(CIMM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影响图分析法、风险当量法等。

4.风险处理。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有效处理风险,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后果大小三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

5.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处理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监控风险实际上是监控生产活动的进展和环境,即情况的变化,其目的是:核对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控制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在风险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然后及时反馈,并根据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处理,同时还应对每一风险事件制定成败标准和判据。

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有:审核检查法、监视单、风险报告等。

三、总结

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寿命的动态过程,与管理的四个阶段,即启动、规划、实施和结束阶段密切结合,渗透在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之中。在企业有效开展风险管理能够促进各单位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能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能够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大胆创新、探索性地恰当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成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风险分析的含义例6

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控制抽样风险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的最新成果,将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分类、聚类及离群点挖掘等应用到审计风险管理中去。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减轻CPA的负担,而且还能提高审计风险控制的水平。

一、KDD技术的分类

数据挖掘是数据库研究中的一个极富应用前景的新领域。对于数据挖掘,可做出不同的分类模式:(一)依据所挖掘的数据库的种类进行分类。若挖掘系统从关系数据库中发现知识,则相应系统为关系数据挖掘系统。其它数据库系统如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演绎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时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异质数据库、主动数据库、遗留数据库和互联网信息库均可作为挖掘系统挖掘的对象。(二)依据挖掘知识的种类进行分类。数据挖掘系统可以发现几种典型的知识,包括关联规则、特征规则、分类规则、聚类规则、离群数据挖掘、数据总结、偏差分析、序列模式分析、趋势分析、回归分析等。(三)依据采用的技术进行分类。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主要有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决策树方法、邻近搜索、规则归纳、方法等。

二、关联规则的挖掘

关联规则的挖掘是数据挖掘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关联规则的挖掘问题可形式化描述如下:设I={I1,I2,…,Im}是由m个不同的项目组成的集合,给定一个事务数据库D,其中的每一个事务T是I中一组项目的集合,即T I,T有唯一的标识符TID。一条关联规则就是一个形如X Y的蕴含式,其中,X I,Y I,X∩Y=Φ。关联规则X Y成立的条件是:1、它具有支持度s,即事务数据库D中至少有s%的事务包含X∪Y;2、它具有置信度c,即在事务数据库D所包含X的事务中,至少有c%的事务同时也包含Y,关联规则的挖掘问题就是在事务数据库D中找出具有用户给定的最小支持度Smin和最小置信度Cmin的关联规则。挖掘关联规则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子问题:1、找出事务数据库中的所有大项集,大项集是指支持度不小于用户给定的最小支持度的项集。2、利用大项集生成关联规则。目前大多数研究均集中在第1个子问题上,因为这个问题的主要挑战性在于数据量巨大,所以算法的效率是关键。

三、特征规则的挖掘

在数据库的原始概念层,数据和对象往往包含很详细的信息。人们希望能将大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总结概括,并将其在更高的概念层次上呈现出来。如:经销商们可能希望对一些销售活动中的交易集合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得到更一般性的描述。这就要求数据挖掘系统具有数据概括的功能。数据概括是将数据库中的大量相关数据从较低概念层次抽象为较高层次的过程。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数据概括:1、数据立方体法;2、面向属性的归纳方法。

四、分类规则的挖掘

数据分类是指在数据库的各个对象中找出共同特性,并按照一定的分类模型对它们进行分类。为了构建这样的一个分类模型,需要一个样本数据库E作为训练集,E中的每一个元组与大型数据库W中的元组包含着同样的属性集,并且每一个元组有一个已知的类标识。分类的目标是首先分析训练集数据,利用数据的可用特征为每个类建立一个精确的描述或模型,然后把这些模型用作对数据库W中其它数据进行分类或建立一个更好的描述,即分类规则。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基于决策树的分类方法、统计方法、粗集方法等。

五、聚类规则的挖掘

聚类是数理统计中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它的任务是把一组个体按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其目的是使得属于同一个类别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尽可能大,而不同类别的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尽可能小。它与分类分析不同,聚类分析输入的是一组未分类的记录,并且这些记录应分成几类事先也不知道。聚类分析就是首先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合理地划分记录,然后再确定每个记录所在类别。在统计方法中,聚类算法一般分为基于概率的聚类算法和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两种,如欧氏距离等。基于概率的聚类算法在挖掘海量数据集合时效率非常低;而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在数据挖掘领域应用则相当广泛,而且其基本思想是属于同一类别的个体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而不同类别上的个体间距离尽可能大。

六、KDD技术在审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审计风险管理是人们对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衡量、控制等一系列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审计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评价与估计、审计风险处理。这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详见图1所示。

风险分析的含义例7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02

[中图分类号] TP391;F2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05- 05

1 引 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逐步融入市场,出现了高校银行贷款规模过大、学生学费欠费数不断增加等问题,可能会引发高校的财务危机。由于高等教育的准公益性、准公共性和高校的非营利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其最终的责任承担者。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即对高校负债状况和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其事业发展的能力进行的综合评价,不但是高校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也是避免高校财务危机和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综合评分法[1]、层次分析法(AHP)[2]、因子分析法[3]、功效系数法[4]和数据挖掘方法[5]等。随着高校财务月报系统数据的逐步积累,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帮助发现和有效利用财务数据中隐含的业务运行规律知识,为教育部和财政部相关主管部门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支持。聚类分析[6]作为一种常见的数据挖掘方法,由于不需要先验知识,因而可以用来发现数据库中未知的对象类,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针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个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各指标上的具体取值,然后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各高校的指标取值情况确定高校的财务风险等级。

2 高校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无论采用何种分析方法,高校财务风险分析主要是基于一系列财务指标进行的,因此设计一个科学的、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十分重要。本文将从指标体制设计框架和指标体系具体构成两方面进行阐述。

2.1 指标体系设计框架

本文按照高校财务实际运行过程,从4个方面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具体如图1:①高校运营能力,反映高校在运营过程中高校合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完成预期目标的能力,这类指标不理想,表明高校管理存在问题,有发生财务风险警情的可能性;②高校收益能力和③高校偿债能力,由于高校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可能在运作资金的过程中进行银行贷款等操作导致财务风险,高校收益能力分析和高校偿债能力分析就是分别反映高校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所体现的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和高校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④高校发展潜力,根据高校运行一段时间的表现,分析高校的发展潜力,反映了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个学校发展潜力不足,说明其未来财务风险将会加大。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则是根据高校在上述4个方面的表现,将高校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2.2 指标体系具体构成

针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每一个分析子主题从指标名称、指标含义、计算公式和指标评价4方面进行描述。其中,指标评价为“正向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表明高校在该分析主题方面表现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反向指标”表示指标值越大表明高校在该分析主题方面表现的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强。

2.2.1 高校运营能力分析

高校运营能力分析是指对高校利用教育资源完成预期目标能力的分析(表1)。

2.2.2 高校收益能力分析

在高校规模快速扩张,事业发展与资金供给矛盾突出的今天,经营学校已成为高校管理者的共识。因此,一个学校收益能力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其发展速度和竞争能力(见表2)。

2.2.3 高校偿债能力分析

高校如果不具备较高的偿债能力,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很脆弱,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较高(见表3)。

2.2.4 高校发展潜力分析

高校管理者不能只局限于当前学校的发展状况,还应为长期的办学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增长储备良好的支撑条件,提供持久的发展潜力(见表4)。

3 实例数值分析

3.1 聚类原理

聚类(Clustering)是数据挖掘的一项重要任务,用于发现数据中未知的对象类。[6]这种对象类划分的依据是“物以类聚”,即考察个体或数据对象间的相似性,将满足相似性条件的个体或数据对象划分在一组内,不满足相似性条件的个性或数据对象划分在不同的组。通过聚类过程形成的每一个组称为一个类(Cluster)。

现有聚类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分割聚类方法、层次聚类方法、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和基于网格的聚类方法4类。[6]其中,分割聚类方法是聚类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首先随机选取几个对象作为聚类的原型,然后迭代将对象加入与其最相似的原型所在的类,直到满足某种条件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聚类方法是k-means方法。

3.2 实验准备

实验数据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财务月报系统,该系统是教育部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步伐、加快实现教育财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该系统可以更方便及时地了解直属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经费收支情况,更便利地进行各种数据汇总和财务分析工作,为教育部财务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实验使用SQL Server按照高校财务风险指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1年6月份在各个指标方面的取值情况,然后利用SPSS Clementine软件提供的k-means方法,根据高校在财务风险4个方面的指标取值情况,对高校进行聚类。Clementine不但可以对对象进行聚类,也可以显示各聚类变量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7],有助于增强聚类结果的可解释性。“三分法”是经验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因此本实验将聚类个数设定为3类,旨在获得高、中、低3类。

3.3 实验结果分析

首先,根据直属高校该月在高校财务风险4个方面指标取值情况,分别对4个子分析主题进行聚类(见表5)。

以高校运营能力分析为例,根据高校在其6个指标的取值情况,聚类得到第一个类包含71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1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4所学校。进一步查看各指标在各类的取值情况,显示对于高校运营能力聚类,各个高校在“经费收入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固定资产增长率”指标上的取值差异对聚类结果作用不大,而在“经费自给率”“自筹经费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重”“投资基金占事业基金的比率”指标上的取值差异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因此进一步查看各高校在这些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的指标上的平均取值,可以看到,聚类-1包含的高校普遍经费自给率较低(0.14)、自筹收入占比一般(0.07)、对外投资风险较小(-0.02),聚类-2包含的高校普遍经费自给率一般(0.22)、自筹收入占比一般(0.07)、对外投资风险过高(42.44),聚类-3包含的高校普遍经费自给率比较高(0.49)、自筹收入占比较高(0.17)、对外投资风险较小(-0.25)。因此,综上分析,聚类-1代表高校财务运营能力“中”,聚类-2代表高校财务运营能力“低”,聚类-3代表高校财务运营能力“高”、财务风险最小。

同样,采用类似的方法对其他3方面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其中,根据各高校在收益能力3指标的取值情况,聚类得到第一个类包含73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1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2所学校,其中“资产收入比率”和“净资产收入比率”的取值差异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根据各高校在偿债能力7个指标的取值情况,聚类得到第一个类包含23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27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26所学校,并且除“流动比率”指标外,其余各指标的取值差异均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根据各高校在发展潜力5个指标的取值情况,聚类得到第一个类包含29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43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4所学校,除“其他资金动用程度”外,其余各指标的取值差异对聚类结果均影响较大。

最后,仍采用同样的方法,根据各高校在个财务风险指标上的取值情况进行聚类(此时评价中“正向指标”表示值越大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反向指标”表示值越大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小)(见表6)。结果第一个类包含35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4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37所学校,分析可知,聚类-1代表高校财务状况较好、发生风险等级“低”,聚类-2代表高校财务风险“高”,聚类-3代表高校财务发生风险等级“中”。最后将财务风险分析4个方面和财务风险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财务存在风险的高校。

4 结 论

本文针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个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从高校运营能力、高校收益能力、高校偿债能力、高校发展潜力4方面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各高校在各指标上的取值情况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类,从而获得高校财务风险等级情况。由于本文仅是针对高校某年某月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分析,考虑到高校财务状况也会根据时间变化,因此下一步研究将根据高校在一时间段内的财务情况序列对高校财务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1]岳正华,蔡彬. 基于综合评分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分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 (12):9-11.

[2]张文耀.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4):116-118.

[3]黄文雅,周娉. 因子分析法在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13-16.

[4]黄海波, 刘飞虎.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警情测度模型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90.

风险分析的含义例8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火灾风险评估概念的内涵,综述了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目的,介绍了国内外较新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论文关键词:城市区域 火灾风险 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因而,火灾风险(fire 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 risk analysis, fire risk estimation, fire risk evalua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 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 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

风险分析的含义例9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源头。根据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了安全事故的等级: 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经济损失一般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如果安全事故发生必须查询原因、处理责任人、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安全事故,绝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定发生安全事故决定不能够逃避责任或者是试图掩盖事实,应该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将发生的实际情况上报相关部门,把安全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防患,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预测和识别

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预测中我首先要理解风险量。风险量是指不确定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因素发生的概率,既然存在着事情发生的概率那就是可以控制和预测的。怎么样预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要根据建设施工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依靠科学方法进行判断,注重运用科学理论依据转变凭靠施工经验来判断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专家学者通过了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怎么样预测施工安全风险的方法。这些论文方法实际运用效果都是相对成熟的我国很早就开始了运行用,建筑施工企业结合项目运行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预测风险。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就是对风险情况进行认知,研究那些因素可能形成风险因素或者已经存在风险的因素,在综合考虑消除或者降低风险,最终达到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运行的目的。

二、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预测和识别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的。通过对施工安全评估与分析达到可以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进而发现施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施工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要以科学知识为理论基础,运用安全风险预测和识别出来的数据和事实来评估。运用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建立模型,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全方面、立体式、多角度的评估、现在比较成熟的评估方法是 AHP 法,该方法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三个级别是Ⅰ级严重风险 0. 1≤权重≤1、Ⅱ级一般风险 0. 01≤权重≤0. 1、Ⅲ级轻微风险 0≤权重≤0. 01。通过对建筑项目的建模评估,判断出项目所处的风险级别,充分重视科学方法判断结果,提高项目安全防患意识,降低或者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保证项目平稳健康运行。现在能够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的方法很多,有的方法理论高深操作困难,有的方法要求逻辑思维强,有的方法要求具备很高的数学知识,总而言之现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善适应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施工项目的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等各方条件都容易造成风险评估和分析结果的偏差,因此评估和分析的结果是一个有波动范围缺乏确定性,但是它确实具有指导降低安全风险的作用。

三、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风险源

众多专家学者给出风险的含义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仔细分析风险的含义可以归纳总结出来人是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客观条件是构成风险形成的不确定因素,风险的不确定性不是人们片面理解的不好因素,风险含义中强调负偏离,但是现实情况正偏离也是存在的,理解风险的含义后,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的负偏离获取最高的经济利益。在建筑施工中的风险源是在多个方面存在的,它是建筑施工中的顽疾。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述下建筑施工中的风险源。

1.施工作业环境是风险源

人类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冲击高空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在我国建筑行业中高空作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施工项目中对高空作业的要求也是细致入微从实际操作人员到具体施工作业都有详细的规定。高空作业通常都会是贯穿建筑施工项目始末的。高空作业仅仅是造成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一种,施工作业环境的外部风险源主要是建筑施工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我国的疆土辽阔,地理环境是复杂多变,严峻的地理环境无形提高了建设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

2.施工作业机械设备是风险源

现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建筑施工作业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物料提升机、塔吊、钢筋弯曲机等等许多大型机械设备,它们就构成了风险源。使用机械设备的时候必是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不能因为非专业人员工资低就随意录用因小失大造成安全安全事故的发生。

3.特种操作人员是风险源

在建设施工项目中涉及到特种作业种类很多,特种作业是有技术含量的施工作业,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进行的,这些人员必须经过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系统的技能培训才能够进入到建设施工项目的生产一线上来。因为特种操作人员的专业性都是非常强的不能够让非专业的人员硬性加入到特种操作人员队伍中。给特种操作人员配备专业的防护措施,也是降低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

四、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措施

1.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控制

管理完成项目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确定控制风险的措施。执行措施的原则是: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禁止在不可抗拒风险下作业,对于存在的重大及中度风险要立刻停工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2. 实现对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创新

加强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的创新。坚决从事后事故调查变为主动出击做到未雨绸缪。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理论方法判断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加强对施工项目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从领导到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的防患意识。

3.对施工企业员工进行施工安全文明培训

现在施工作业人员一般都是文化素质偏低,教会施工作业人员正确的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懂得怎么样保护好自己,降低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因为人为因素发生的概率,施工人员应该学习劳动法内容,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体利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施工项目的不断运行,通过有效的施工管理手段有些风险会被消灭除,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新风险。坚决杜绝野蛮施工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达到降低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的目的。

风险分析的含义例10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发展逐渐迈向多样化的方向,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金融活动也实现了创新发展,给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和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且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也不断增加,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影响。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具有传导性,会影响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发展,对企业整体的发展和经营造成影响。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通过投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筹资风险等方面进行,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传导方式的控制,要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的分析水平,要及时的掌握和预见财务风险,把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基本概述

1.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含义。

目前在我国相关传导机制的含义没有明确的正式规定,其自身是来自于物理学的理念,在金融行业和各个行业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企业风险传导的含义被分为两种,首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的经济形势,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经济环境和外部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这就会给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带来相关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会影响企业中各种相关的经营活动,导致整体的企业经营预期目标发生变化,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总而言之,企业财务风险传导主要是指企业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中经营生产活动受到风险制约,并且这种风险具有传导性质会对企业的其他环节造成影响。其次,这种风险传导不仅仅只在于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也会影响企业之间的经营生产活动。通常来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通过合作行为进行,而不是单独经营的形式,这样如果企业中存在风险则会导致其他相关企业受到影响,影响整个行业的平稳发展。2.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分类。

在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控制中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种类。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的耦合形态,可以分为纯耦合传导和弱耦合传达。如果按照财务风险在传导中的性质划分,分别是稳态传导和非稳态传导。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可以分为,企业中外部风险源和内部风险源的传导。

二、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关键因素分析

1.筹集资金风险。

面临日益积累的市场金融环境,企业的筹资途径和方式都会影响筹资的成果,并且由于筹资方式不同会给筹资行为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会影响筹资结构、功能和资本管理等,这些都是企业中存在财务风险传导的重要原因。目前筹集资金风险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筹资数量不合适的风险,资本结构不协调的风险以及资金筹集时间的风险。2.企业资金使用风险。

在企业的经营生产中,利用有限的资金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企业使用资金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目前企业在进行资金运用中要注意以下风险,首先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的风险,其次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和投资的风险,最后则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复杂的特征,涉及到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并且会受到市场环境和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企业的进行投资投入方面存在风险传导问题。

三、开展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控制的措施

1.进行财务风险源控制措施。

在企业中进行财务风险控制要通过对筹资风险、运营资金风险源以及收益风险源等控制。在进行筹资风险控制中,要对企业开展筹资行为所处的整体环境进行分析,要及时掌握市场经济的走向,合理的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企业的风险影响。企业筹资要面向国际化的市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进行运营资金风险控制中,要通过建立项目账目管理体系,全面掌握客户的信息,要提高企业中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保障企业的发展符合预期目标。2.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阀值的水平。

通常企业中财务风险都来源于风险源中,要不断的加强企业的风险阀值,以此来控制风险源变成风险流,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企业要运用柔性化管理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开展财务活动中对内外部环境都进行控制和管理,减少不稳定因素,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缓冲能力,在应用过程中对财务风险进行适合的调节。创新能力指企业中存在的新式行为和方式,通过创新能力提高企业面对内外部环境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企业完善财务风险传导机制,进行资本结构调整,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财务阀值降低的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中,对从财务风险传导的过程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把握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机理和规律,对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健刚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