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风险价值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7-31 16:40:52

风险价值分析

风险价值分析例1

1.1临床资料

在获得本科室认可下进行本次研究,并将本院2016.2-2016.11收治的70例需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收集临床资料,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42/28,年龄范围在23-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03±8.73)岁,心脏瓣膜病患者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例,主动脉夹层病患者25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这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上的差异应用统计学工具分析有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因病情治疗的需要进行静脉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输注的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其内容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计划:针对科室需要进行静脉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患者分析其在输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进展、心理承受能力纳入临床护理计划的考量中。成立科室PDCA循环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进行质量监控,定期对小组成员和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实施:对PDCA循环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的理论与操作,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的各项操作流程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针对临床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并将科室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作为经验教训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进行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中应选择深静脉置管,有利于将药液冲淡。一般外周静脉的选择应粗、直以及血流量大。在输注2-3小时要进行冲管并与另外的静脉通路交替用药,减轻对血管的刺激,确保静脉通畅。设置专门的配液室,在配制血管活性药物中注意无菌操作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输注中注意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加强对输液患者的巡视,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3],禁止在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静脉通路上推注其他药物。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局部皮肤是否红肿,是否有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将患者穿刺部位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可在24小时内应用冰敷减轻肿胀[4]。检查:科室的PDCA循环护理管理小组定期进行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跟踪与检查,对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性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科室每月对进行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进行收集。处理:对科室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其经验作为推动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动力。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小组成员要对其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促进PDCA循环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5]。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输注中出现的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药液外渗发生人数和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通过SPSS22.0软件分析,其中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药液外渗发生人数和发生率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药液外渗发生人数和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PDCA循环护理管理通过对目前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它能够帮助临床更好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有助于降低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6]。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病情较重,且由于药物的特殊性,在管理上比较困难。PDCA循环护理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4个步骤将护理安全管理纳入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其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示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有效地规避风险[7]。同时它对临床护士的执业能力要求高,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促进临床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创造安全的护理环境,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疾病治疗与预后[8]。

综上所述,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中质量,有效地促进患者疾病的痊愈。

作者:张媛媛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心胸口腔科

参考文献

[1]杨翠芳.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61-62.

[2]郭雪玲,汤松,张万智,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用药错误风险的效果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9):1189-1192.

[3]蒋丽,吴小玲,叶艳萍,等.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38-39.

[4]叶玲荣,徐勤容,余丽娟,等.应用PDCA循环提高病房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的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507-3508.

[5]李彩凤.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4):205-205.

风险价值分析例2

1 前言

20世纪前半叶,法约尔的安全生产思想及马歇尔的“风险分担管理”等理论预示了风险管理思想的诞生。接着,加拉格尔在《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阶段》中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使之成为一门学科并得到系统的发展。

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 整合框架》,提出为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从“内部会计控制”面向全面管理,区分风险和机会,细化“合理保证”标准等。这表明企业风险管理成为风险管理的核心。

21 世纪后,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主要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的内涵、目标、作用、组成等。我国证监会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控制》,其核心目标与COSO一脉相承[1],即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基本的控制框架。

2 研究现状

现金流管理研究早在20 世纪50年代末就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管理领域。早期的现金流管理理论认为现金流是维持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关键。福斯特(Foster)和威廉(William .T) [2]表明现金流管理对企业有着重大影响,忽视现金流会带来严重的财务后果。昆(Kuh) 和梅尔(Myer) [3]提出企业资本支出受资本市场不完善而引起的现金流的限制,企业的利润水平决定投资。

随着现金积累的增加,人们逐渐发现过多的剩余现金降低了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因此开始重视盈余现金管理。哈佛大学简森(Jensen)[4]提出自由现金流假说,即一种企业价值评估的新方法,利用财务报表将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三大财务问题结合起来分析,研究财务决策对现金流的影响。之后的现金流理论认为企业的现金流决定投资。

20世纪80年代,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企业进入了价值管理阶段,从而使得现金流创造价值成为了必然研究。20世纪90年代,随着风险管理理论的兴起,现金流管理进入了现金流风险管理阶段。接下来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品的成长,使得对现金流风险的度量等研究逐渐成为现金流管理的核心内容。

现金流风险的度量主要有以财务指标,波动性指标及在险值技术度量的现金流风险。现金流风险一般用现金流的方差或标准差来描述[5]。现金流对企业价值、股东价值、企业融资等有重要意义。

3 实证研究

目前主要有三种现金流估价模型:股利折现模型,折现现金流量模型,投资现金流回报率模型[6]。现从企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一角度出发,研究现金流波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提出相应管理措施,为企业风险管理者提供依据。

现金流的波动影响企业的资本支出,改变外部融资的成本,最终决定公司价值[6]。假设现金流平稳的企业比现金流波动较大的企业,能获得投资者更高的价值评估。

使用托宾Q值,即市场价值与重置价值比作为公司价值的变量[7]。另外企业的规模大小、获利与否、成长指标及资本构成等因素,在分析中都将其作为Q值的控制变量(见表1)。

我们用多变量检验对托宾Q 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也就是将Q 值作为风险度量和财务指标的函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8]。为了便于计算,我们首先对风险变量进行对数变换,计算了现金流波动和盈余波动的对数。

3.1 数据选择与统计描述

3.2 运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估计

为方便统计,对上述净利润、现金流净额取自然对数。拟合结果R2=0.671,较为显著。回归结果见表3。

盈余流波动系数为0.209,盈余波动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中应计项目的控制和对现金流的管理而缩小。当考虑了现金流波动后,盈余波动系数只表示控制应计项目后的价值[9]。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层的波动性管理掩盖了大部分信息,隐瞒了公司的不良业绩,引起公众对其信息质量的怀疑,最终降低了对公司价值的评估[10]。这表明我国市场有效性不够强,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

风险价值分析例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增长,人们的生活也面临着诸多改变,在这些发展变化中,风险也在不断产生。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增加了很多的网络风险,我国的传统刑法对于这些新的风险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风险刑法的产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本文将重点分析风险刑法存在的价值和适用性。

一、风险刑法和传统法律的不同之处

所谓风险刑法,是指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多的不可预知的风险,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并扰乱了社会的秩序,从而采取相对于传统刑法的以抵御风险社会的新型刑法,以此来减少风险并为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传统刑法,是以法益侵害和罪责作为归责的基础而建立起的体系,是我国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之一,我国现今的刑事法律体系内容已经较为周详,规则严谨,但从另一方面看,新型犯罪与不同的风险层次已经动摇了这种稳定的理念与规则,致使一些违法犯罪从中逃脱,对整个社会造成威胁。刑法中的规定和框架相对较大,对社会和生活存在的风险没有详细的界定。对风险行为可以用次层级法律或行政法规解决的,就不必动用刑法。所以风险刑法应运而生,风险社会的出现必将促使刑法体系的前进与现实适应。风险是决策的结果,因而它的负面结果是归因于决策者的决断,而且风险无法依靠经验法则来判断,所以它促使人们必须对刑法理论重新认识,从而对社会和生活中常见的风险进行规范并提出合理的惩罚规定,以减少和杜绝社会风险的发生。

二、风险刑法的界定

(一)主要要素。传统的刑法以当事人对事物和人产生严重的后果,并且存在主观意愿对危害他人和事物的行为进行判决和惩治。但随着社会风险的增加,很多人对风险没有预知和控制,当事人有意识但在没有造成巨大损害时,风险刑法可以对其加以归责,并予以处罚,这不同于传统的刑法对造成危害后再进行惩治。(二)行为要素。风险刑法充分使刑罚得到细化并且全面发展,可以树立社会风气,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风险刑法对当事人的行为作出处罚,而传统的刑罚是对当事人造成的结果进行处罚。

三、风险刑法的价值分析

风险刑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维护秩序和自由上。在维护秩序方面,风险刑法维护了社会的安定,缓解了社会风险,促进了传统刑法的不断完善。在自由方面主张把刑罚扩大化,和传统刑法主观要求有些相背离。(一)风险刑法理论价值分析。风险刑法是随着社会风险的增加而产生的。在当今社会,风险无处不在,充斥在人们的工作和经济中。和传统刑法相比,风险刑法的理论基础更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例如,风险刑法可以维护经济秩序。(二)风险刑法归责要素价值分析。风险刑法采用归责的原则。只要当事人产生了具有产生危害的行为,不管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认知,也不管当事人的危害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有直接关系,一旦作出危害性的行为,就对其进行处罚。1.风险刑法归责要素秩序价值分析。当今的社会风险越来越大,传统刑法没有全面对社会时下存在的风险作出理论依据,并且传统刑法重视产生的结果,但是很多危害行为,如果在产生结果以后才对其严加惩治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给社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同时,传统刑法要求国民全面了解并遵守,这在实行上有些困难,因为很多犯罪人员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风险刑法把刑法扩大化、全面化,有利于为人们创造安定的社会秩序。风险刑法充分使刑罚得到细化并且全面发展,可以树立社会风气,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更适应社会的发展。2.风险刑法归责要素自由价值分析。风险刑法主张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归责,并进行惩治。这一点区别于传统刑法重视对结果的惩治。风险刑法的归责要素和传统刑法的理论有很大的不同。风险刑法有很大的惩治空间,但是没有重视犯罪人的责任,所以风险刑法在实施上要注意合理取舍。但是风险刑法对行为进行惩罚,可以在没有产生严重的危害后果时及时进行惩处,从而减少了犯罪行为,避免产生重大的影响。(三)风险刑法保护利益价值分析。传统的刑法重视产生的结果,即对犯罪当事人产生的危害后果进行归责。传统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侧重于具体、个人、人本性的法益。而风险刑法则侧重于抽象的、非个人、非人本。由于我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整体水平的提高。有些问题一旦产生就是大问题,并且可以影响整个世界。例如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这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发生问题,受危害的不仅仅是几个人,而是整个社会,更有可能侵犯国家的利益。因此很多犯罪行为是没有具体的受侵害对象,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所以风险刑法没有根据具体的受侵害对象为前提,而是通过对可能造成危害的犯罪行为进行惩治,力求从根本上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1.风险刑法保护法益秩序价值分析。风险刑法保护法益集中于抽象、非个人、非人本的法益。有助于缓解和解决风险社会的不负责任的问题,并可以缓解人们对传统刑法的信任危机,并且切实维护了社会的秩序、保障了社会的安定。2.风险刑法保护法益自由价值分析。我国传统的刑法,对很多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合理全面的行为规范,并且刑法保护的是个人的具体法益。风险刑法只能作为刑法的补充和辅助,如果我国全面实行风险刑法,会导致刑罚范围加大,致使社会秩序混乱。同时风险刑法只是对犯罪当事人的行为制定一个大的框架,没有明确概念和界定。

四、风险刑法的适用

刑法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刑法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进行调整。尽管我国的刑法体系已日益完善,但是目前我国的传统刑法对这些新的风险并没有进行严格规定,由于传统的刑法没有全面对社会时下存在的风险作出理论依据,所以风险刑法应运而生,风险刑法把刑法扩大化、全面化。虽然风险刑法和刑法价值有矛盾的地方,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任何的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并不能因为风险刑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就对其积极作用全盘否定。我国传统的刑法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如果一如既往地坚持使用传统的刑法,只会造成传统理论停滞不前,同时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但是也不能盲目地全面推行风险刑法,这会给刑法体系造成混乱。风险刑法在犯罪的构成上和传统刑法有明显的区别,风险刑法的理论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刑法理论,也不会动摇传统刑法的地位。风险刑法是对传统刑法的补充。刑法作为我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之一的法律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的,刑法的理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尽管目前对新的风险缺少相应的规范,但是刑法的大方向和理论是不可动摇的。风险刑法针对目前的社会风险作出相应的惩罚和规范,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但也只能作为刑法的一个分支,起到刑法的辅助作用。因此,对于风险刑法的适用,要持严谨的态度,找到风险刑法在刑法下可以适用的方面和定位,更好地维持社会秩序,充分保障人民的权益。可在急需使用风险刑法时采用风险刑法,国家通过具体的立法将风险刑法和传统刑法相融合,在大的刑法环境下,充分发挥风险刑法的积极作用,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一)风险刑法的适用原则。风险刑法从拫本上来说也是刑法的分支,刑法在应用上会给公民的权益和自由带来一定的规范和限制,因此要重视风险刑法的适用性。1.目的正当性原则。风险刑法的目的在于使刑法范围扩张化,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秩序和人们的权益,在具体的运用中,必须坚持目的正当性。风险刑法侧重于抽象的、非个人的、非人本的法益,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共利益可以通过风险刑法得以维护。比如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互联网问题,等等,如果在早期实行风险刑法对其进行严格惩治,就可以减轻危害。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2.手段必要性原则。手段必要性原则也可以说是最小侵害原则。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可以采用其他手段解决的问题不可以适用刑法,因此,风险刑法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应该被适用,只有在刑法不能发挥有效作用时,风险刑法才有适用的环境,才可以得到适用。(二)风险刑法的实现。在充分明确风险刑法的基础上,应该思考风险刑法应如何和我国传统刑法相融合。虽然风险刑法具有相应的适用环境,但是不能威慑到我国刑法的地位,也不可能单独设立专门的风险刑法,因此要让风险刑法得以应用,就必须和我国的传统刑法相融合,使其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风险价值分析例4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广义概念,影子银行是在传统银行体系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种金融实体和业务活动。而从监管的角度又进一步作了狭义的界定,即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提供信用中介职能的实体和活动,这些实体和活动由于具有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而产生系统性风险。在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改革发展背景下的一种金融创新,也是金融改革过程中的一种双轨制方案,产品主要涉及民间借贷与银行表外融资业务。伴随着近期“钱荒事件”的发生,关于我国影子银行功与过的争论再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由此,笔者从价值与风险两个角度辩证地看待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

一、影子银行的价值分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影子银行以交易证券化房地产贷款为主,曾被指为危机元凶之一,但该体系近年来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是金融机构自发形成的市场化创新行为,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大大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因此,笔者认为无论从微观个体的投资渠道,还是宏观社会的资源配置,影子银行的价值都将是不可替代的。

(一)微观分析

从微观投资者的价值来分析,发行方所承担的隐含担保机制是影子银行的核心,所以银行主流的理财产品往往就具有双重保障机制。第一层保障是融资项目的保障机制,由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山东海龙债券兑付事件、江西赛维的重组事件等,都说明不论是地方政府不会轻易让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爆发,地方企业也不会轻易破产;第二层保障是影子银行的隐含担保。在我国,影子银行的主体是信托产品、融资类的银行理财产品、合伙基金和新兴的券商基金类的信托产品,以及小额贷款、担保、民间借贷等,这些产品的管理机构不仅仅以融资中介的面目出现,还要对产品的最终兑付承担责任。

(二)宏观分析

从宏观经济分析,传统银行业无法对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提供足够的支持,而影子银行体系可以做到。在风险分散化领域,以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违约互换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产品更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核心动力的时期,影子银行的价值十分显著。银行作为一国经济与金融的命脉,风险控制至关重要,我国的地方政府不能再依靠银行业的大量贷款来支持投资,而利用影子银行的投融资功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要承担的风险。当然,这要求影子银行与银行之间有适度隔离,我国的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就拥有良好的隔离。

二、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

在对影子银行的正面作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应重视其快速发展下存在的各种风险。由于影子银行体系本身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而一些传统银行产品直接或间接地为该体系运作提供了资金或交易媒介,因此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会传导至传统银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声誉风险由此产生。

(一)信用风险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信贷业务中存在以下两类信用风险:

1.将银行信贷资金用于民间融资导致的信用风险

银行信贷客户将银行信贷资金通过民间融资中介或直接拆借给资金紧缺客户,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流入影子银行体系。具体表现为:第一,银行信贷客户从银行套取低成本贷款,然后以高利贷将资金发放给资金紧缺客户,从中赚取高额利差;第二,银行信贷客户从银行取得信贷资金后,将资金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高利率拆借民间融资中介,民间融资中介再以高利贷将资金发放给资金紧缺客户。通过影子银行体系取得高利贷的资金紧缺客户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高利贷,将影响银行信贷客户正常还款,造成信用风险。

2.将银行承兑汇票在地下票据市场贴现导致的信用风险

在表内信贷持续收紧的情况下,银行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变相给企业提供资金。银行承兑汇票客户开票后通过票商、农村信用社、有富裕资金的个人或国有企业等地下票据市场贴现,贴现资金除满足自身资金周转需求以外,还发放高利贷,通过地下票据市场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客户一旦资金链断裂,将造成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形成银行承兑汇票敞口风险损失。如:温州正得利鞋业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和民间吸存筹得资金,且涉足高利贷业务,所涉银行资金多达1.5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共计7340万元。随后在温州集中爆发的“断贷潮”中,该企业资金链断裂,其申请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垫款,引发剧烈的信用风险危机。

(二)操作风险

由于银行信贷与非银行信贷利差巨大,银行员工受利益驱动,用自有资金参与民间非法借贷、从事高风险投资或协助借款人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并从中获利。如在以往银行内部审计项目中发现,银行员工利用工作之便,自己或协助他人套取银行个贷资金,将套取出的资金借给担保公司或房地产中介进行资金运作,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同时,社会上一些非法融资中介以提供融资顾问服务名义协助借款人弄虚作假,向银行提供编造、伪造的财务报表、合同和权利证等,非法骗取银行信贷资金。银行若在业务审核中对借款人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审核不严,也容易引发操作风险。

(三)声誉风险

理财产品、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业务不同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之处在于其不占用银行自有资金,如果融资方到期不能正常还款,银行没有资金损失。但是由于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的相关产品,产品不能正常兑付会给银行带来声誉风险。如:某房地产商开发房产项目资金短缺,银行因监管等政策原因贷款额受限而不能直接向其贷款,信托公司以中间人角色出现,以房产商待开发项目为抵押,设计基于该项目现金流的理财产品,并委托银行代销,由投资者购买,房产商获得项目资金。如果房地产商到期不能还款,投资者无法收回投资本息,银行虽然只是代销该产品,仍会面临巨大的声誉风险。

三、应对策略

要应对目前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笔者提出两点应对策略如下:

1.改善影子银行体系。我国非银行融资(除民间借贷外)尽管都存在某种程度的监管,但监管方面尤其是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远远滞后于市场的发展, 提高业务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是监管层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在市场发展本身,应该允许产品违约,地方政府的不当介入只会弱化市场本身的自律机制,也会加剧投资者的道德风险问题。一个没有违约的投资产品,只会助长无风险的市场套利行为,增加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2.推进利率自由化。利率自由化如果能够加速推进,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目前影子银行中的一些系统性风险。利率自由化的完成不仅包括取消存贷款利率的管制,而且包括取消对银行体系的信贷额度控制和贷款投向管制,改用各种监管指标的管理。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目前部分基于监管套利为主要目的的影子银行业务,如几年前的银信合作、最近的银证合作、银保合作等通道业务基本上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其所涉及的金融套利行为及其带来的风险会从根本上消除。但是,关注和解决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并不意味着坚决打压影子银行,而利率自由化的完成也并不意味着影子银行业务的消亡。相反,金融改革的推进和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非银行融资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在业务模式和形式上可能会出现根本的变化。如,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专业化和与资本市场的直接对接。

参考文献:

风险价值分析例5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31—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餐饮、娱乐、美容等行业组成的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多,与之相呼应的是越来越多的商家参与到这个行业之中。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甚至可以说是购物方式,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发展着,这就是网络团购。所谓网络团购就是团购的网络组织形式,就是互不认识的消费者,借助互联网的“网聚人的力量”来聚集资金,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的价格。根据薄利多销、量大价优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团购网站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体,向消费者提供同城商家的优惠商品和服务,并从中抽取佣金,消费者得到优惠的价格,而商家也从中赚取费用与人气。

1 国内网络团购的发展状况

网络团购在中国的蓬勃兴起是在2010年的上半年。2010年1月,中国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网上线之后,团购网站的数量迅速增加,同年4月,团购网站在中国形成一股强有力的风潮,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吸引了众多涌入者,已成“百团大战”之势。截至2010年底,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已涉足团购行业,我国从事网络团购企业数量已达3268家,团购用户数已达到1875万人。目前,网络团购正向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展,预计2012年团购用户仍将迅速增长,市场份额将达到200亿元。尽管网络团购在我国出现只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却已经成为在网民中流行的一种新消费方式,网络的普及让团购成为了很多中国人参与的消费革命。

2 国内网络团购的市场价值分析

2.1 从商家角度分析

①宣传优势。商家在参与网络团购的过程中将会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得到宣传推广:第一,网络宣传。服务产品团购信息的效果,并不仅是在于最终有效订单的数量,其在某种程度中起到的网络广告作用也不容忽视。商家通过网络团购充分曝光,提升影响力。第二,口碑传播。由于团购人数底线有所设计,为了不使交易失效,消费者可能会去寻找其他潜在消费群来增加购买成功的几率,这导致了消费者的自发口碑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免费广告效果良好,还能通过羊群效应影响了尚未关注此团购信息的潜在消费者加入到团购中来。

②费用优势。目前大多数团购网站的结算方式为:从成交价中抽取20%~30%的金额再乘以成交量做为最后支付给团购网站的佣金,与传统营销模式对比,利用团购信息这种营销方式不仅在其前期准备工作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且在销售过程中兑现的是服务,不用像传统营销模式那样考虑高额的推广成本、繁杂活动监控等。

2.2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

①价格优势。目前国内物价上涨、通胀严重,人们的工资水平却未能大幅提高,而网络团购团购最核心的优势体现在优惠的价格上。消费者一般能得到从5%~40%不等的优惠幅度,甚至有些产品低到1~2折。网络经济的低成本特点使网络团购的价格优势更为突出。低廉的价格使得众多追求性价比消费的25岁~35岁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团购的主力军。消费者能够以低于平常的价格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无疑会为消费者带来极大的满足感,也就是经济学中消费者所追求的最大效用。因此,价格偏好是支撑网络团购发展的核心因素,这也势必会带动更多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加入。

②信息优势。由于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中式不存在的,这就意味着买卖双方总会存在信息的不对称。特别是在传统交易模式中,单个消费者很难全部了解商家的全部信息,最多是了解其某一方面的内容。而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个体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势单力薄的个人消费只有被动地接受卖方所给出的价格,缺乏和商家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在其利益受到损害以后,消费者又很难从那些大公司、大企业里获得赔偿。但是在网络团购行为中,由于群体力量的集中体现,消费者抱成团之后在某种程度上就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不仅可以从商家手中得到比较优惠的价格,同时对于商家欺诈行为、商品价格不透明、售后服务质量差等损害消费者的行为就能集中群体的力量和商家谈判、抗衡,从而达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

③方便快捷。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交通的拥堵,消费者找到合适的产品并购买的搜寻成本大大提高。现今的服务行业市场越来越多样化,面对大街上琳琅满目的招牌,消费者在选择服务产品时往往无所适从,而通过浏览团购网站,动动鼠标,即可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产品的内容,并且能够通过团购网站上丰富的图文资料了解商家的消费环境如何、消费方式如何等信息,避免了消费者在选择服务产品的过程中盲目和奔波。同时网上支付方便快捷,消费者只要在有互联网的地方即可实现随时购买,解除了交易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风险价值分析例6

[DOI]10.13939/ki.zgsc.2016.51.155

1 研究背景

在目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我国房地产行业早已完成买方与卖方市场的转变,特别是最近限购及限贷相关政策不断实施,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市场发展环境也日趋激烈,在资金呈现不断匮乏的同时,各方面均有完善的楼盘却销售情况不良,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即将面临破产的风险,然而也有些房地产企业却能从风险中寻求发展机会,在不断开发的新楼盘中处于优势地位,成为行业的领军者,由此可以发现,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仅是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财务风险的控制才是发展的关键,和房地产开发是否成功有直接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房地产领域企业形式和经营产品品种的不断革新,为我国房地产领域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难度。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来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去库存,为房地产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房地产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以及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模式陈旧的问题成了房地产公司发展和业务革新的桎梏,因此,本文依托价值链分析方法对于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方式提出了理论建议并构建了操作程序体系,并依托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实例,分析了这一理论模式的可行性,为广大房地产公司在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升级上提供了参考。

2 我国房产企业价值链财务风险分析

2.1 基于我国房产公司产业链的纵向价值链分析

我国房产公司当前的发展,结合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特征,以“做强销售、做大外包、拓展管理”为目标,加快产业布局,目前,大多数房产企业已形成房地产开发、建设外包、租赁与管理三大主业,能够在住宅、商业用地、商铺、建筑建设、住宅管理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与服务,为客户提供开发―产品―销售―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业务链与管理详见下图。

对我国房产公司而言,其纵向价值链更多的是对于财务成本管理的分析,在整个价值链过程中,其基本成本分析表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看出我国房地产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利润率是比较平均的。

为了能够促进公司更好地化解财务风险,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我国房产公司应当进一步探究其利润率平均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原因进一步分析后期的应对措施。

2.2 基于我国房地产公司内部价值链背景下的财务分析

所谓的我国房产公司内部价值链战略,即我国房产公司通过对公司内部当前现有的各种财务资源以及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水平的一种发展战略。

本文的分析,综合考虑我国房产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引入SPM 公司财务战略矩阵以及生命周期耦合象限的公司内部价值链战略分析方法,来对我国房产公司的整个内部价值链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和说明。

根据我国上市房产公司 2011―2014年的平均相关财务数据,本文分析得出了我国房产公司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相关指标,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能够发现:

对于我国房产公司而言,在2011―2014年经历了一个较高的增长时期,但在2011年由于政府部门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导致了公司的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公司经营的亏损导致了公司各项指标的严重下滑。而这种境况也迫使我国房产上市公司寻求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与转型。

2009―2012年,剔除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根据所处公司财务矩阵与生命周期耦合象限来看,公司所处象限均在Ⅱ象限,表明公司的持续增长能力是极强的,在企业生命周期中是成长型企业,但现金短缺,筹资压力大。

因此,对于我国房产公司而言,其财务风险管理应当专注于保障其财务战略的实施上,对其价值链中财务风险的管理当集中在其财务战略中的关键环节上,保证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业务中的经营平稳性。

3 我国房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议

3.1 内部价值链财务风险管理

(1)成本控制管理的建立。通过内部价值链分析,我国房产公司当前EVA水平较不理想,因此为了能够提升公司财务水平,我国房产公司应当注重成本控制的建立。具体而言,应当做到平衡效益与质量的关系、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建立成本核算明细账以及完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依靠科技创新等方面来实现成本控制。

(2)资本结构优化。基于价值链的资本结构优化战略,主要是指企业在筹资上实施资本结构优化战略,根据与价值链依存度的关系,合理确定融资战略。

在当前房地产“去库存”成为主基调的市场环境下,通过资产证券化模式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已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的新选择,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有关专家甚至断言,随着国内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业务趋于成熟,房地产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将随之改变。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证券化市场已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创新。从市场情况看,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产品大致可分为标准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REITs)、准REITs(或类REITs)、住房抵押类贷款支持证券、涉及收益权和债权的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等。

多种新型房地产金融工具的出现,都为我国房产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基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

3.2 外部价值链财务风险管理

外部价值链战略是指价值链的核心企业通过协调以其为核心的价值链企业群整体的财务资源来达到提升整个价值链核心竞争能力的策略。

当前我国房产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围绕客户所展开的价值链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价值服务。因此对于我国房产公司而言,其外部财务风险的管理应当注重合作伙伴的选择,从而实现共赢。

(1)公司战略伙伴与竞争者策略。对于我国房产公司而言,在横向价值链中的合作中,应当通过吸引更多的战略伙伴以及合作伙伴来实现公司技术以及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宽;在纵向价值链的合作中,应当通过产业链的不断整合来实现公司业务价值链的不断拓宽。

(2)生命周期战略。价值创新生命周期财务战略,主要是基于价值链创新具有生命周期,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予以配合。

我国房产公司在筹资战略上采取权益筹资战略,以巩固财务基础,以支撑经营战略;在投资上应集中财力,投资于最急切、最关键的环节上;分配上,应注重好激励及内源性资金,抵御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Steven Li.Future Trends and Challenge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n the Digital Economy[J].Managerial Finance,2006:Vol.30,Iss.11.

[2]俞卫国.成长期企业财务战略研究――基于HF房地产公司的案例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风险价值分析例7

一、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价值决定价格,价格长期围绕价值波动。上市公司的价值又是由其基本面决定的,包括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或流动比率、现金流量、周转率等内部因素,也是易于量化的指标。同时,还受到诸多宏观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业形势、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国际宏观形势等,这些因素难以评估且很难量化,故只能尽量加以规避或削弱其影响。

(一)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是最难以量化和控制的因素,以2016年以来发生的几件大事为例:

英国脱欧,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脱离欧盟这么简单。其一,英国脱欧表明,欧盟内部出现的是一些无法调节的问题,必然关系到一些国家的经济命脉。英国儆诶吓魄抗,其退出必然会引起欧洲经济动荡,必然也会引起全球的经济动荡。目前已经发生了的,如英镑相对于美元大幅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全球证券市场出现短暂恐慌性下跌、原油价格下跌等。其二,英国脱欧引发的连锁效应,意大利在2016年也进行了脱欧公投,虽然公投失败,让全球金融避免雪上加霜,但其影响依然很大。其三,欧洲金融动荡,为了控制经济形势,很多国家采取释放流动性的政策。受影响最大的国家,如英国,由此带来的影响是英镑暴跌,对其他国家来说,会削弱他们的贸易竞争优势,破坏国际收支平衡,可能会引发进一步的竞争性贬值,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创。

特朗普上台,这只“黑天鹅”的起飞标志着,美国重新进入了共和党领导的时代。特朗普是商人出生,商人最重利益,他的执政风格也必然会导致未来国际争端加剧。并且,美国结束量化宽松,开始从全球收回资金,FED也决定重回加息进程,这将会导致美元坚挺,国际金价下跌,美国商品的贸易优势更加弱。同时,特朗普对于对外贸易的看法也可能会导致美国贸易壁垒的出现。

再看中国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在笔者看来,该政策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可宽松,可紧缩,但不可过度。那么,货币政策必然采取对各种引起国际经济变化或顺应或对冲的取向,做到长期货币供给保证符合国内政策和发展的需要。

(二)行业形势

首先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一些高科技类的行业,属于增长型行业,这一类行业的发展取决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与经济活动周期无必然联系;还有一些周期性行业,如房地产、高端消费品跟随经济周期,还有煤炭、特定地区的旅游行业跟随季节周期;防守型行业,如家电、食品饮料等行业,这些行业与经济周期变化无必然联系,需求相对稳定。还有一些行业可以划分为出口型行业和进口型行业,单独提到这一类行业,是因为在当下国际形势,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开启加息进程,美元势必坚挺,那么中国的对美出口型行业更具竞争优势,同时欧元、英镑贬值,那么中国从欧洲进口商品的行业也更加有利可图。

(三)公司基本面分析

对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两大方面:首先,公司性质分析。具体包括公司的业务范畴和状况,如属于第一产业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地区的影响、政策导向的影响等,第二、第三产业类似。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一家公司能否做大、做好,成为龙头公司,必须要拥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用股神巴菲特的话来说,是一种他人无法复制的优势,如可口可乐公司有自己独特的秘方。还有公司的管理体制,是否有独到的企业文化,管理层次、分工是否明确,因为一个体制混乱的公司迟早会出大问题。其次,公司财务量化分析。这里有很多可供参考的数据,笔者主要列举几个个人认为很重要的指标:一是资产负债率。其体现了一个公司的负债水平,它并没有绝对的高、低判断标准,但当一个公司通过负债筹集到更多资金,但业绩没有丝毫起色,没有实现更大的利润时,明显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例如,2016年,中国许多产能过剩的行业资产负债率都比较高,而过剩的产能没能消耗掉,无法转换为利润,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二是主营业务毛利率。众所周知,在同行业中,如果你的产品和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没有更多的竞争优势,生产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大,通过毛利率我们可以分析出公司产品的利润空间,间接地反映公司产品的定价和成本水平。三是净现金流量。它体现了公司的资金状况是流入还是流出,它要在公司的一段时期内持续观察,不能仅仅从一个时点上作出结论,可能公司对一笔短期借款进行偿还或者进行比较大的投资,这都可能引起净现金流量短期呈流出状态。但长期来说公司的净现金流量若为正,则表示资金长期总体处于流入状态,体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二、上市公司项目融资风险

笔者想先说一下为什么要关注公司的项目融资的风险。首先要清楚公司融资的目的,融资无非有两大目的,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和领域,或者偿还债务。若是偿还债务,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叫做“拆东墙补西墙”,这决不是公司发展的长久之计,不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或者是竞争优势。若是第一种目的,还需要考虑融资所得资金用于哪些项目和其产生的效益,因为融资筹集到的资金是属于负债的一部分,是需要偿还的,这不同于公司的自有资金进行经营,性质上不同。再者,融资是包含杠杆效应的,收益可能更大,但同时会承担更多的风险,这是一家成熟的公司必须进行严格控制的。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金融活动,必然包含风险这一基本属性,国内许多项目融资失败的案例都是由于风险的分析、评价与处理不适当导致的。因此,采用合适的方法对风险甲、乙控制和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导致项目实际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偏差,从而保证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及项目贷款人的追索权得以顺利的实现。

针对某一个项目融资案例的风险,我们要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第一,项目的性质。首先要弄清楚进行融资的项目是参与什么样的经济活动,比如生产经营、建设等,要考虑季节,气候,地理环境,市场条件变化趋势,政策导向等。如果参与的是风险较大的经济活动,如投资股票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那么风险系数和不可控因素会更多。

第二,项目的实施过程。其包括了项目的生产期或者建设期或总的说投资期,到后面的经营期或叫投资回收期。时间因素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投资期限过长,不可控因素过多,可能引起公司的资金链断裂等严重后果。投资回收期的风险更多在于不可控的市场行情预测,商品价格水平变动,利率,远期汇率等因素。

第三,项目预期目标。项目预期目标要切合实际,否则风险分析和管理再科学、客观都会与预期产生较大的偏差。对公众的公告不能弄虚作假,欺骗公众,避免其作出错误的判断。

风险价值分析例8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06-01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医疗纠纷发生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医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中,产科投诉率居于首位[1]。因此,为确保母婴安全、减少护患纠纷,产房开展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就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产妇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年龄22至36岁,平均(29.29±3.06)岁;产次:初产妇31例,经产妇5例;孕周:36至41周不等,平均孕周(38.28±2.02)周。对照组36例,年龄21至37岁,平均(29.31±3.12)岁;产次:初产妇30例,经产妇6例;孕周:37至41周不等,平均孕周(38.78±1.02)周。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及孕周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做好产前检查与评分,严密观察产程等[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产房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助产士的安全责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范产房常规护理、隔离、消毒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学习与考核,定期总结护理质量,对潜在及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并予以及时处理[3]。

1.2.2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法律知识教育,组织其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其风险意识;全面分析产房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与不安全因素,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存在,对风险的防范引起重视,以避免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2.3对产妇实施风险防范教育 产妇进入产房后,向其全面讲解分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介绍规避风险的方法,提高其在分娩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度;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中使用药物及检查项目的目的,提高患者的风险认知水平。

1.3观察项目与指标 (1)风险因素认知水平及护理质控评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组产妇的风险因素认知水平与护理质控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其中风险因素认知水平根据其妊娠反应、贫血、内出血、术后卧床及胃肠道反应等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好;(2)风险事件及投诉发生情况:对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X±s)表示,并用t检验;且P

2结果

2.1两组风险因素认知水平及护理质控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风险因素认知评分为(92.36±3.04)分,对照组为(73.26±3.36)分;观察组的护理质控评分为(96.39±2.67)分,对照组为(79.37±2.08)分。观察组在风险因素认知水平及护理质控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产房作为新生命诞生的特殊场所,对于护理质量要求较高,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房的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极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7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风险因素认知水平及护理质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研究表明,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改善产妇及护理人员的风险认知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文清.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3,09(21):116-117

[2]胡惠荣.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1(15):83-84

风险价值分析例9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高层管理领导控制和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在企业会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对于促进企业进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内部审计及其职能特点

(一)内部审计概念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建立,为企业管理部门服务的一种能够进行独立检查、监督和评价的组织活动,在企业内部建立的独立的二级审计机构、部门或者是审计人员,必须要在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检查、监督和评价会计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依照审计特有的专业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资产及其管理的安全性,及其对企业整个完整的经营活动的规范性、经营业绩的优劣、经营的合法性等开展的一项独立的对企业的财务活动、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风险管理的审计活动。

(二)内部审计职能特点

内部审计职能是反应内部审计的本质和本身就有的内在功能,职能目标是为实现企业的审计服务,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其审计定义,主要存在如下的审计职能。

第一,检查职能,内部审计检查职能就是对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过程中的经济活动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进行检查。

第二,鉴证职能,内部审计鉴证职能就是鉴定和证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并对其做出审计结论,鉴证职能是在上述检查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三,评价职能,内部审计评价职能首先需要在企业内部制定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决策方案、预算情况等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否遵守法律法规,按照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目标进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进行评价。

第四,建设职能,内部审计建设职能就是对其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协助企业管理人员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的职能。

二、内部审计在会计风险管理中的责任

审计风险是由三个要素组成,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所谓的固有风险,就是不考虑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前提下,企业的一些管理账户余额或者是某些交易事件发生了重大错报或者是重大漏报的可能性。按照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人员的看法就是,不考虑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前提下,如果企业在会计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企业的一些管理账户余额或者是某些交易事件重大错报或者是重大漏报的可能性很高,那么审计的固有风险就比较高。在考虑固有风险大小时,通常不考虑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以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审计风险模式中是以控制风险的形式单独考虑的。既然固有风险是在不考虑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前提下产生的,那么固有风险的大小,就和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行业发展状况等有着很重要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关联方交易的固有风险就比较高,再或者是就行业发展状况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的固有风险相对就比较高。

控制风险是内部控制没有能够及时地预防和检查出的重大错报或者是重大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大小通常和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情况及其执行情况有重要关系,但是和审计人员没有关系。审计人员不能够改变控制风险,但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评估。

三、企业内部审计及其审计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实现了对外改革开放以后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成立的,因此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在我国当前内部审计组织的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只有少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独立设置的,但是大部分的企业都是纪检委、检察署等合作存在的。这就严重违反了审计的独立设置原则,对于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审计和财务合并严重影响着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使得审计组织一方面是作为审计角色存在,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了被审计组织,那么对于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结构无论是在组织建设方面还是经济费用来源方面都没有办法做到独立。

(二)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合理,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当前我国企业在审计取证过程中的取证模式比较落后,内部审计基本上就是账目基础审计和现场经验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在审计过程中,需要采取抽样审计,那么这就完全是按照审计人员的主观意愿开展的抽样审计,审计人员在抽样审计过程中都是按照一定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的,那么这就会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很容易对于一些重要的事项造成漏审,从而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在企业内部审计开展过程中,被审计对象往往有时候不能够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对于被审计材料进行隐瞒,使得审计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那么对于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

(三)内部审计缺乏合理质量控制体系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缺少必要的审计规范体系,在审计过程中,凭借的大多数是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审计经验,随意性比较大,这就增加了企业的一些管理账户余额或者是某些交易事件出现重大错报或者是重大漏报的可能性。对于被审计对象提交审计材料的完整性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控制体系,使得审计证据采集不充分,造成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为会计风险管理保驾护航

(一)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和管理体制

针对当前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现象,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使得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独立于企业的其他部门,提高审计部门领导职位,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增强企业员工对审计的充分认识,从企业管理领导者开始,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审计制度等进行操作。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内部管理,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三级复核制度,也就是最先的审计工作底稿及其报告等有审计负责人复核,之后交由部门负责人复核,最后交由审计机构负责人审定。

(二)规范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加强企业审计控制

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对企业审计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审计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选择合适的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必须要确保被审计对象所提供的资料和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书面承诺,并对此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企业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水平,在企业审计人员搜集证据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就可以实现取证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利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审计过程,保证审计结果的完整可靠。

(三)合理评估审计风险,慎重评价审计结果

这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开始审计工作以前,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必要的审计调查,对被审计单位或者是审计项目存在的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的预测,确定审计风险,那么在审计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对审计风险问题进行慎重检查和评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审计过程中,仍然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严格遵守审计程序,保证审计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合理评估审计风险,慎重评价审计结果。

五、结束语

企业风险管理需要内部审计的参与,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制定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不断地加强审计人员及其企业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认识,从而凸显内部审计在企业会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从而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风险价值分析例10

一、传统证券风险量化指标的理论源头与数学方法的应用

(一)传统证券风险量化指标的理论源头

传统的证券风险分析当中必然会同一个与之如影随形的概念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收益,同时,在西方传统的经济学当中风险和报酬存在着这么一个函数关系,甚至在一些传统的经济学课本上作者为了简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两者简单的归结为一个完美的线性关系,即风险与收益之间是一对一的数学关系,并且存在着这样一个逻辑:风险越大,报酬或者收益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即使是稍微尊重事实一些的经济学教材也运用了高等数学当中线性回归的方法将两者的关系从非线性回归为一对一的线性关系。除了学界对于风险的分析是从报酬或者收益出发的以外,在国外或者国内的民间也有类似的对于两者关系的表达,例如我国有句老百姓口中经常说到的“富贵险中求”就是对两者的关系的简单认识。因此,传统证券风险分析的源头明显是来源于对于报酬的分析。

(二)传统证券风险量化指标的数学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证券风险理论认为证券的总风险=可分散的风险+不可分散的风险,其中可分散的风险主要指的是个别证券自身存在的风险,而不可分散的风险则是指市场风险,下面笔者介绍一下传统证券风险量化的两个重要的指标――标准差与贝塔值。

第一,标准差。传统证券风险理论认为个别证券的风险可以从单个证券的报酬率为起点进行分析。财务投资专家从高等数学当中引入了一个衡量证券报酬率的波动性量化分析的指标――标准差来进行对单项证券风险的判断,进而判断出相同期望报酬率和不同期望报酬率时对于不同投资的选择。测算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各种市场需求下各类需求发生的概率;第二步,计算出期望报酬率,其实质上是对于各类市场需求下的报酬率的加权平均数。第三步:根据标准差的数学公式计算出标准差,σ=[Σ(ri-?)2×Pi]1/2其中ri是第i只证券的报酬率,?是期望报酬率,Pi是第i只证券的报酬发生的概率。结论是在期望报酬率相同的时候,标准差越大证明该证券波动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在期望报酬率不同时引入了另外一个概念即离差,由于基本原理也是根据标准差衍生而得,在此不再赘述。[1]

第二,代表市场风险的贝塔值。我们在第一点中提到的标准差主要衡量的是单项证券的风险,而贝塔值的引入主要是考虑到了证券组合的风险构成当中不可分散的风险即市场风险。而贝塔值的测算公式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利用了标准差的升级版公式即协方差,协方差主要是衡量了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以此来判断证券组合的报酬率与市场报酬率之间的数理联系,进而判断出不可分散的风险。理论上贝塔值的计算是βi=(σi /σm)ρim,其中βi第i个证券组合的市场风险程度,σi,σm分别第i个证券组合的标准差与市场证券组合的标准差,ρim代表第i个证券组合的报酬与市场组合报酬的相关系数。实际当中β系数可以通过将股票报酬对市场报酬做回归得到,拟合得到的回归线的斜率就是证券的β系数,即β=Ri /Rm。[2]

二、价值投资理念下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价值投资理念是华尔街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所创立,在其传世之作《证券分析》当中明确提出了有关投资与投机概念,其中论及投资界老生常谈的收益与风险的问题时结论与传统证券风险分析有着本质的不同,格雷厄姆明确指出收益与风险之间不存在着数学关系,并且认为证券的价格与收益并非取决于对于其风险的精确数学的计算,而是取决于该证券的受欢迎程度,而这种受欢迎程度本身包含了投资者对于风险的认识,但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如公众对公司和证券的熟悉程度,证券发行与购买的容易程度等。[3]并进一步指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当中,对投资风险进行精确的计算都是不可能成功的,现实当中并没有所谓的期望报酬率的概率经验表,即使存在也是基于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到了,而历史数据之于未来决策的有用性或相关性的大小还有待考证,其研究范围不同于保险公司对于保单的精确测算,例如人寿保险能够明确的了解年龄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而证券的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则没有如此的确定。[4]

三、价值投资理念下传统证券风险量化分析的反思

以上笔者对于传统的证券风险理论与量化方法以及价值投资理念下关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价值投资理念下有关论述对于我们重新审视证券投资中风险因素的衡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笔者认为,标准差的计算过程本身就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瑕疵,这一个公式至少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计算的人必须能够客观的预测出各种市场情况发生的需求概率,并且准确的在各种概率下发生的报酬率;第二,假定历史数据对于未来的投资决策具有确定的相关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是无法预测的,这种算法实质上是硬将自然科学当中的数学模型强加到社会问题的研究当中,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来说大量的社会问题是无法通过数学来量化的,因为证券的风险当中不仅仅只有报酬因素的影响,还有各种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又相互的的影响和动态的变化。因此,标准差的方法受到了质疑,后续的离差率、β值的计算自然也就没有了根基。

其次,β值的测算除了上述由于标准差的非客观性导致的不确定性的缺陷以外,笔者也针对实操当中第二种公式进行分析,β的第二种公式是β=Ri /Rm,从公式上来看,存在着明显的逻辑上的可疑性,单个股票的收益率假如大于市场整体的收益率,则该只股票的风险就比市场风险大?这个观点在《证券分析》当中就已经被很好地反驳了,在此,笔者只需要举一个例子就足够反驳这一个观点,伯克希尔哈撒韦上市公司每股截至2017年6月5日是249660美元,每股收益率如果从上市之初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并且这家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依然以远远超过市场平均的业绩笑傲群雄,难道说他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市场?这家公司是以价值投资的理念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的证券行业乃至我们有关的证券专家和学者们有必要从价值投资的理念来重新审视目前证券风险量化的指标在实际当中的效用。

(作者单位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朱韬(1985―),男,广西柳州人,硕士,中级经济师(金融),研究方向:财务与证券投资管理。]

参考文献

[1]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第七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