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2 14:56:32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例1

射干有效成分抗病毒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清肺止咳平喘颗粒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初探

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2009年实验用鼠健康状况的病理学调查和分析

六种全身对豚鼠心电图的影响

豚鼠性周期阴道细胞变化的研究

实创巴马小型猪疑似糖尿病敏感个体筛选实验

封闭群实验用小型猪遗传标准的建立

紫外线和臭氧在屏障设施消毒中的应用及职业防护

猴舍自动控温动物栖息架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动物实验的研究进展

从2009年生命科学研究的实例看实验动物的作用

前列腺癌动物模型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犬和猴的眼科学检查方法

“新万能细胞”可治疗小鼠白血病

显微外科技术在小鼠器官移植中的应用与体会

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获奖

小鼠腹腔注射卡介苗加脂多糖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不同日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指标的探讨

“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肾阳虚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诱导大鼠下切牙氟斑牙模型所需饮水氟浓度及时间的筛选

不同月龄实验大鼠造血细胞的定量观察

SPF级SD大鼠部分生物学指标的建立

幼龄和老龄SD大鼠肝、肾组织中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投稿须知

萍乡肉红鲫肠道粘液细胞类型及分布研究

海南省实验动物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出版

转基因动物模型在ALS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利用四倍体胚胎补偿法克隆ES猪技术

60Co-γ射线辐照技术在实验动物饲料灭菌中的应用

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抗原的制备

关于《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更名为《实验动物科学》的启事

毕格犬牙齿修复术的麻醉建立

一种麻醉方法对实验小型猪的效果观察

基因工程ROSA小鼠主要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的测定

关于《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更名为《实验动物科学》的启事

屏障条件下Wistar-Imamichi大鼠骨骼生长指标的测定

长期应用重组人睫状神经因子(rhCNTF)对谷氨酸钠肥胖大鼠血脂的影响

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模型

2型糖尿病伴随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二甲双胍的干预

兔葡萄球菌病的诊断和药敏试验

人工繁育幼年猕猴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科学家首次成功提取大鼠胚胎干细胞,朝基因敲除技术治疗疾病迈进一步

关于加强实验动物科学建设工作的探讨

农业院校教学实验动物责任合同式管理模式的探讨

局部气候调节探索屏障系统节能管理新思路

多种实验动物脑出血模型的制作

猴泡沫病毒研究进展

关于“作者简介”的写法

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影响实验动物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因素分析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例2

动物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其产业发展,社会对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正逐步成为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以各类实践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工作的成效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其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要适应社会经济规律的需要,还要满足教学、科研和示范推广的需要,因此,对实践教学改革和基地建设进行研究尤其重要。

1 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体验、自己动手、自主完成的教学过程。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分为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它包括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科学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等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创新性,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1-2]。高校中专业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理论教学是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中心环节,也是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只有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与特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学环境和有效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系统、有效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2 进行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2. 1 动物科学专业具有自身的特点 动物科学学科综合性强,与生命科学关系较大,很多实验都需要活体动物或动物组织标本;研究对象与范围包括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的基本原理、动物生长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影响等诸多因素[3]. 所以,学生实验、实践的内容非常丰富,选题面广,可操作性强.由于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各高等农业院校在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需求和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动物科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创新型、综合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缺,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重要基地, 在人才能力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2 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适应 传统的实践教学大都依附理论教学,根据理论课开设相应的实验课. 在教学中,老师的指导、示范多,而忽视了学生做验证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计划的拟定、实施方案的制订、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偏多,而综合性、研究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均偏少。

2. 3 实践性教学环节之间不协调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设实验, 专业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虽有分别开设,但实践性教学环节之间协调没有紧密联系。具有“过强”的独立性,从而导致专业内部实验课条块分割、功能单一、知识点片面而狭小。如细胞形态实验,组织胚胎学和繁殖学都上,实验内容重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 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3.1修订和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增加课程实习

根据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我们重新制定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方案,修订和完善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教材,在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重点增加课程实习内容,如《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动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家禽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和《养猪学》等课程实习,每大类课程实习时间是2周。通过实验实习, 学生综合性训练和实践, 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效果良好,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培养。

3.2 加强实验室建设,全面整和实验课程, 争取学校和国家投入

2003年长江大学成立以来,学校加大对实验室建设投入,动物科学学院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在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保证正常的运转, 重点扶持部分实验室, 促进学科建设不断发展的指导原则下, 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了整合, 理顺各实验室关系, 重组实验室和实验课程,每年学校下拨的实验设备经费由教学实验中心统一规划、安排。在科学、合理、高效使用学校下拨的实验设备经费基础上, 同时通过申请重点专业实验建设项目, 如我们申请了国家实验室建设项目, 取得了国家财政部支持, 学院进行了相应配套, 建设了动物基础实验室 、生物技术实验室、 使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实验室硬件设施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3 .3加强和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是我院“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桥梁和载体,重视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实习是我院的光荣传统。动物科学专业现有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3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开发、科研产品的转化、科研项目的联合申报与攻关、校友等途径建立广泛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外基地让学生走出去, 了解社会与市场, 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校内实习基地4个(养猪场,养鸭场、饲料加工场和动物医院)学院精心组织校内基地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立足在校内解决。近几年每学年平均有760多名学生进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由于实践基地的准备充足,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很好很关键作用。因此,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成为集教学、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是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为教学、科研提供各种服务。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对心理、品德、意志等非智力素质进行锻炼,全面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

3.4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首先是加强实验工作人员思想道德教育,道德品质是实验工作人员的根本素质。实验工作人员与教师一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明确全心全意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次是要结合岗位特点,开展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建设一支勤政、廉洁、敬业、高效的队伍,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注重加强实验室科学管理[4], 健全和完善了实验室规章制度, 重点完成实验规划、仪器使用规则、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易燃有毒物品领用管理办法等项制度。

通过进行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拓宽我们学生参与实验研究的机会,使我们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全面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创新、实践能力[5]。从而达到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金光明,王珏,宁康健,等.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研究[ J ].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9 (4) : 67 - 72.

[ 2 ] 李文华.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探讨 [ J ]. 职业教育研究, 2010, (8) :112 - 113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例3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物理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传统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受制于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了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物理能力这一目标,就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环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堂中的科学探究的探讨:

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由“情”出发,以“情”牵引。在这里,情感指的是兴趣,也只有有了深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培养出较强的能力。那么,“情”缘于何处呢?首先,师生关系要融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求知者的身份去感召和激励学生,而非训斥与嘲弄、苛刻与敌视;其次,教师必须有对物理这门学科发自肺腑的热爱。教师若能痴爱学科,有惊诧于其魅力的感叹与着迷。有愿为物理献身的精神,这样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对物理的热爱;再次,要使学生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了教学过程,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愿望和学习的热情。过去的教学,之所以不适应时代的潮流,恰恰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一点,导致了“尽管教师反复讲,学生依旧反复错”这一恶劣后果。在教学中,一定不能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机器,而是有理想、有思维、能把知识加工和创新的活生生的求知者。只要让学生发挥出其应有的主体作用,学习中的呆板与僵滞就迎刃而解了。最后,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情感,还要求教师应有较高的修养,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等。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例4

一、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学生都是好动的,好奇心强,他们正处于探究心理的发展期。活动课刚好能迎合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巩固知识。

二、“科学探究”的分类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什么形式的探究活动都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要素。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可按其探究的问题、内容和需要得到的探究结果等取向作不同的分类:

1.按涉及科学探究要素的多少可分为部分探究和完整探究。所谓部分探究,就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只涉及部分探究要素,其他探究要素由教师在教学或演示实验中体现,也可根据所探究的内容作适当的删减。所谓完整探究,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涉及全部七个探究要素的探究活动,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探究,体验科学家探究真理的艰辛和乐趣。

2.按探究的问题可分为验证性探究和释疑性探究。验证性探究就是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学的理论加以验证,也就是说学生预先知道探究需要得到的结果,而去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释疑性探究就是让学生自选探究课题,通过探究获得预先并不知道或不能确定的结论,有些问题的探究还需要得到较为科学的结论。

3.按对探究结果的要求可分为过程性探究和结果性探究。过程性探究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结果性探究除了注重探究过程以外,还关注探究的结果,因为需要学生从探究的结果中总结和归纳出某种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这种分类的陈述在《物理课程标准》中随处可见。

4.按探究活动进行的时间和空间可分为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科学探究已不局限于过去的“学生实验”范畴,它可以发生在任何空间和任何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将在课堂里进行的探究称为课内探究,将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称为课外探究。其实,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探究活动不可能仅仅靠课内或课外单一的探究来完成,往往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即课内的探究活动延续到课外、课外的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内加以总结。

5.按学生参与探究的程度可分为教师指导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部或部分探究活动,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学生自主探究是指整个或部分探究活动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仅仅作为探究活动的参与者。

三、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操作

我们老师都知道,开展活动课“花时费力”,但最困难的还是两个问题:开展什么活动?“怎样开展活动?我们主要有以下的一些操作体会:

1.打造好课堂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毕竟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外活动只是作为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益补充。所以,在课堂中,我们注重物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程序和科学方法,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为学生参加“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以物理实验(制作)为载体,形成探究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活动中,我们紧贴课本,选取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或小制作作为载体,精心设计和详尽准备;活动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或制作的科学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现象、规律、原理与对应的实际事物的联系,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实验技能、方法的掌握。

四、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初见成效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例5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170-03

Abstract:Animal science is a traditional and major subject in local university,and practice of animal produc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 for livestock production.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ed the problem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urrent animal production with development of animal science,provided with reform measures and suggested how to improv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urrent animal production with a view of improvement in practical quality and talent cultivation. Hopefully,this paper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nimal scienc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relevant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Animal science;Livestock production practice;System construction

践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就业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动物科学专业生产实践具有应用性广、操作性强的特点,良好的实践过程能够提高学生掌握动物生产技术与管理等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使其在生产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多年以来,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如何构建科学合理、适应自身发展特点的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2]。当前,许多地方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先后改革和构建了适应自身发展特点的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此,安徽科技学院对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动物科学专业已成为部级卓越农林计划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农艺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本文结合动物科学实践教学发展经验,对改革和构建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当前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 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准备到实践教学考核,特别是校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例6

1创业设计课程设置的意义

动物科学专业,即通常所说的畜牧学专业,设立比较早,是我国乃至国际上大学教育的传统专业,是一门有丰富历史积淀的、经典的学科。动物科学专业是研究动物遗传育种、繁殖、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今食品安全层出不穷的问题,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动物类食品安全、有机生态农业的开发、动物环境污染等问题都需要由动物科学技术来解决[3-4],因此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的动物科学人才来创业提出了现实的迫切要求。为深化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贯彻落实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与任务,使我校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不断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在我院动物科学专业开设动物科学创业设计课程。

2创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结合我校的现有教学条件和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学情,参考《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和《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教材,本课题组编写了《动物科学创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习指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风险及其规避、创业计划书的编制、企业开办与管理等方面全面讲解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动物科学创业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本着培养应用型畜牧业双创人才和为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思想,《动物科学创业设计》课程从理论基础知识入手,通过导师培养制,共建实践基地和科研服务平台为辅,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支持等多渠道,开展教学改革,实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3.1理论教学为基础

理论教学采用“PBL”授课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学[1]蓝佳佳,韦雯静,何丽华,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研究——以某医学院校为例[J].管理观察,2018(17):129-130.[2]尹荣焕,原婧,韩小虎,等.动植物检疫特设专业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探索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1):239-241.习的主体。每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5~6名学生,设组长1名。针对学习内容,教师设置一些案例,课前1周,将案例和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答案。课堂上,每组选派1名同学汇报自己的查询结果,各小组依次汇报,全班同学讨论。汇报结束后教师用简短的时间进行总结,归纳重点与难点,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补充总结。与讲授式教学方法比较,PBL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创业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2“导师制”配合,保障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质量

我校动物科学专业从大学一年级入学伊始,本着“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宗旨实施导师制,建立导师与学生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制度,本着思想引导、专业引导,学术引导和成长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动物科学创业设计的课程也要积极利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调动导师积极参与到本课程之外的培养中。

3.3第二课堂活动,借助校外实践基地和科研服务平台

抓好社会实践载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5]。为解决校内导师生产实践经验匮乏,对企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要求知之甚少的问题,我们聘请企业内具有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经验丰富的人才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为学生传授先进的创业理念以及企业管理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在创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主体是学生,要想高效的开展创业教育,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出来。根据学生兴趣和意愿,有计划选择、联系企业,让学生能够深入企业参观学习,甚至接受培训和实践锻炼,从而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的能力[6]。此外,本校积极鼓励学生能够就所学专业为出发点来自主创业,并针对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同时,邀请我校优秀的创业校友以及本行业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为学生做创业和企业管理相关的讲座,将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其中的深刻体会介绍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鼓励学生申请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教师指导,或者加入申报项目的导师团队中,利用项目经费的支持来完成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课题。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的锻炼,使得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得到巩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双创能力。

3.4以导师自有科研项目为载体,搭建科研实践共享平台

科学研究是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客观规律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进行的研究、实验等活动,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8]。我院动物科学专业鼓励学生积极融入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力求做到人人有团队归属,人人有项目归属,借助校内开放共享的公共平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获得创新研究的方向灵感。培养过程包括教师利用学生自选和教师根据学生特长安排的双向原则将科研工作中的实验内容拆分给专业学生,作为综合性实验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自组团队,学生在仔细了解项目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明确项目的目的与意义、项目的内容与具体操作方法、项目的创新性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思考、分析和实际操作等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并能够借助公共平台顺利完成项目内容。

3.5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的利用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例7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当今素质教育潮流的。

1.生物拓展性实验与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的掌握情况。生物拓展性实验不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基本组成部分,也包含对认知领域、操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和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我认为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素养至少应包含7个方面:①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这些原理和规律是如何用于生物科技技术领域的;② 能够理解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③ 具备正确的价值观、科学观和宇宙观;④ 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⑤ 具有一定的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⑥ 富于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⑦ 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生物拓展性实验是在教师引导下,以高中生物实验为起点,以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为出发点,对原有的实验进行探索,拓展新的实验课题,提出新的实验情境、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生物拓展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已有实验的前提下,要求原实验进行探索和创新,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高中生物拓展性实验教学的现状

(1)对拓展性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拓展性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拓展性实验并未获得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究其主要原因是拓展性实验与考试成绩关系不大所致。

(2)“教”与“学”态度敷衍。生物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认为有工夫做实验不如多做题来得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安排的实验课时经常被用来组织学生做题,就更谈不上将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验课题引入课堂,开展拓展性实验了。老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重视程度,所以学生对生物拓展性实验更加不重视,态度敷衍。

(3)实验教学不够生动。当前的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普遍比较陈旧,教材改革跟不上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而生物学教师对待生物拓展性实验的态度慵懒,导致很多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存在准备不足的现象,授课内容多年不变,不能与时俱进。另外,目前生物拓展性实验大多组织散漫,实验过程多是“走过场”,做得好与不好都一样,缺少完整的评价体系。不论是对老师的授课过程,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能做出正确的、及时的评价,降低了拓展性实验的教学效能。

3.生物拓展性实验课程的行动研究

(1)深刻认识生物拓展性实验教学的目标。生物学属于实验性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其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生物拓展性实验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另外,生物拓展性实验具有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高中时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生物拓展性实验中的落实意义非凡。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次的拓展性实验教学过程中。但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老师的个人素质,所以要求老师必须注重个人修养,为学生做出表率。

(2)生物拓展性实验的实验设计。与生物学课堂实验教学相比,生物拓展性实验的内容往往是由授课老师经过综合考虑后确定的,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但其实验设计仍需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此外,也应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水平等考虑在内。

(3)生物拓展性实验教学的实施。生物拓展性实验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 改变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②改变实验材料;③ 改变实验控制条件和实验处理方法;④ 改变实验仪器的选择;⑤ 改变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⑥ 改变实验情景。生物拓展性实验教学应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在生物拓展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循序渐进原则,把知识传授、实验操作和思维拓展结合在一起。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还应辅以有效的教学评价系统。

总之,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是生物拓展性实验可以从知识讲解、实际操作与探索创新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对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具有显著的优势。

参考文献: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例8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225-02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对本科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适应对学生进行整体化知识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对养殖类本科学生动物生产试验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动物生产实验课改革的研究

(一)内查外调,制定改革方案

2001年初,该院动物生产教研室在全国召开的“农、林高校课程改革研讨会”精神启发下,走访调研了国内兄弟院校动物生产实验课的教学情况。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动物生产实验教学经验的情况下,针对该院动物生产实验教学的实际,制定了该院动物生产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案。

(二)建立新的动物生产实验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农业院校的动物生产实验课附设在各有关课程之中,处于从属地位。评定学生动物生产课的学习成绩,主要以理论课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实验课的成绩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鉴于这种情况,该院打破了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把所有动物生产实验高度综合、融于一体,自成体系,设立了一门独立、完整、系统的新课程《动物生产实验》,在教学中单独考核计分。

(三)动物生产实验内容的改革

新课程《动物生产实验》设课后,打破了原来实验课的旧格局,对原有课程《养禽学》、《养猪学》、《养牛学》、《养羊学》本着“删重、增新”的原则,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优化实验内容,淘汰一些验证性实验(从原来验证性实验占78%减少到35%),增加一些操作性、应用性、设计性强的实验和一些综合性实验,如:体质外貌鉴定、动物屠宰、肉质评定、畜牧场设计规划等实验,使学生完成一个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学生经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完成实验、处理数据一系列实验环节,可以全面培养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改革动物生产实验课的考试方法

动物生产实验课程单独设课后,独立考核计分,学生的实验成绩有平时实验成绩、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和笔试三部分综合评定。其中,尤其注重学生平时的实验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预习、回答课堂提问、参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完成实验报告等情况,期末笔试和操作占30%。通过考核,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动物生产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改革后的效果

(一)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动物生产实验独立设课,实现了动物生产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改革后的实验动物生产涉及的知识面宽,现有教师很难承担全部的实验内容。根据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制定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队伍总体水平的长远和短期人才培养规划。长期规划是引进高学历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使该院的动物生产实验课的教学水平达到同类院校教学的先进水平;短期计划是由原来承担各门动物实验课的教师,通过内部传、帮、带,互教互学,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经过实践,效果良好,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多教师都能上多门动物生产课。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动物生产实验在教学中独立考核计分,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改变了过去动物生产试验课程的从属地位,克服了学生只重视理论课而轻视实验课的倾向,建立了新的教学体系;同时,回避了教学内容的不必要重复,节约了学时,有利于提高动物生产教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种新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动物生产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有利于建立教学新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实验课的合并,带动了教研室、实验室库房的合并,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实验资源和教学经费的利用率,节约了人力、物理、财力,适应了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扩招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动物生产实践课深化改革的设想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动物生产试验课新体系,深化的动物生产课程的改革,该院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开设多层次动物生产教学模式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我校的专业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增加。如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外,还有加工类学科,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一些新的学科,如生物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都需学习动物生产基础课,而不同专业对动物生产知识的要求不同,这些不同的要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体现甚少。根据高等农业教育在不同专业对动物生产实验能力要求的差异,该院设想将动物生产实验教学分成《实验动物生产》(I)和《实验动物生产》(II)。《实验动物生产》(I)授课50学时,其内容以基础训练为主,通过综合实验和部分设计性实验,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实验动物生产》(II)着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应用能力和单独进行研究的能力。在此阶段,主要强调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和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学生通过更严格的综合实验和实验方案设计训练,从而掌握多种仪器的操作使用,更能将基本理论学习、实验技能、综合能力训练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

(二)建立动物生产实验多媒体教学体系

面向21世纪,以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与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为此,应从实验的手段上和管理上加以改革,促进实验课及教学的规范化。在实验教学中,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实验动物生产》教材为依托,吸收现代教育技术已有的成果,尽快研究开发动物生产实验课程的多媒体CAI教学软件或采集购置相关的多媒体CAI教学软件。学生通过使用CAI教学软件,可以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和预习实验内容,在主动搜索中获取、巩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得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达到实验内容系统化,实验操作规范化。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例9

关键词:动物生产实验;课程改革;多层次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对本科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适应对学生进行整体化知识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对养殖类本科学生动物生产试验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动物生产实验课改革的研究

(一)内查外调,制定改革方案

2001年初,该院动物生产教研室在全国召开的“农、林高校课程改革研讨会”精神启发下,走访调研了国内兄弟院校动物生产实验课的教学情况。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动物生产实验教学经验的情况下,针对该院动物生产实验教学的实际,制定了该院动物生产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案。

(二)建立新的动物生产实验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农业院校的动物生产实验课附设在各有关课程之中,处于从属地位。评定学生动物生产课的学习成绩,主要以理论课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实验课的成绩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鉴于这种情况,该院打破了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把所有动物生产实验高度综合、融于一体,自成体系,设立了一门独立、完整、系统的新课程《动物生产实验》,在教学中单独考核计分。

(三)动物生产实验内容的改革

新课程《动物生产实验》设课后,打破了原来实验课的旧格局,对原有课程《养禽学》、《养猪学》、《养牛学》、《养羊学》本着“删重、增新”的原则,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优化实验内容,淘汰一些验证性实验(从原来验证性实验占78%减少到35%),增加一些操作性、应用性、设计性强的实验和一些综合性实验,如:体质外貌鉴定、动物屠宰、肉质评定、畜牧场设计规划等实验,使学生完成一个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学生经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完成实验、处理数据一系列实验环节,可以全面培养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改革动物生产实验课的考试方法

动物生产实验课程单独设课后,独立考核计分,学生的实验成绩有平时实验成绩、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和笔试三部分综合评定。其中,尤其注重学生平时的实验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预习、回答课堂提问、参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完成实验报告等情况,期末笔试和操作占30%。通过考核,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动物生产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改革后的效果

(一)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动物生产实验独立设课,实现了动物生产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改革后的实验动物生产涉及的知识面宽,现有教师很难承担全部的实验内容。根据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制定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队伍总体水平的长远和短期人才培养规划。长期规划是引进高学历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使该院的动物生产实验课的教学水平达到同类院校教学的先进水平;短期计划是由原来承担各门动物实验课的教师,通过内部传、帮、带,互教互学,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经过实践,效果良好,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多教师都能上多门动物生产课。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动物生产实验在教学中独立考核计分,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改变了过去动物生产试验课程的从属地位,克服了学生只重视理论课而轻视实验课的倾向,建立了新的教学体系;同时,回避了教学内容的不必要重复,节约了学时,有利于提高动物生产教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种新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动物生产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有利于建立教学新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实验课的合并,带动了教研室、实验室库房的合并,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实验资源和教学经费的利用率,节约了人力、物理、财力,适应了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扩招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动物生产实践课深化改革的设想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动物生产试验课新体系,深化的动物生产课程的改革,该院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开设多层次动物生产教学模式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我校的专业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增加。如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外,还有加工类学科,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一些新的学科,如生物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都需学习动物生产基础课,而不同专业对动物生产知识的要求不同,这些不同的要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体现甚少。根据高等农业教育在不同专业对动物生产实验能力要求的差异,该院设想将动物生产实验教学分成《实验动物生产》(I)和《实验动物生产》(II)。《实验动物生产》(I)授课50学时,其内容以基础训练为主,通过综合实验和部分设计性实验,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实验动物生产》(II)着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应用能力和单独进行研究的能力。在此阶段,主要强调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和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学生通过更严格的综合实验和实验方案设计训练,从而掌握多种仪器的操作使用,更能将基本理论学习、实验技能、综合能力训练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

(二)建立动物生产实验多媒体教学体系

面向21世纪,以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与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为此,应从实验的手段上和管理上加以改革,促进实验课及教学的规范化。在实验教学中,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实验动物生产》教材为依托,吸收现代教育技术已有的成果,尽快研究开发动物生产实验课程的多媒体CAI教学软件或采集购置相关的多媒体CAI教学软件。学生通过使用CAI教学软件,可以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和预习实验内容,在主动搜索中获取、巩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得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达到实验内容系统化,实验操作规范化。

动物学与动物科学例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80-2

0 引言

在高等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下,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包括其他专业本科教育都面临着培养出的人才就业难的考验,尤其是面临着中专与专科教育层次人才的竞争与挑战,因为多数涉农企业与非研发企业不需要高学历人才,而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中专或专科毕业生。在不利的条件下如何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改以往本科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牢靠而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薄弱的缺憾,突显出本科毕业生的优势与竞争力,提升本科人才的就业率和创业能力,这将是新形势下本科教育从业人员首应考验和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延边大学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过程中开展课题组活动的成功范例为例,详细阐述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新形势下对课题组活动进行的改革、完善与思考,期待为其他学科、专业的本科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和高校合校浪潮的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实施,以及畜牧与兽医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的逐步深入,对人才需求有了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多数企业单位不想人才高消费,更倾向于专业基础知识一般,而动手能力强的中专或专科的动物医学人才。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出现了人员饱和或过饱和的局面,动物医学系本科毕业生想进入事业单位更是难上加难,这要求我们农业高校动物医学系要适应新的局面与挑战,及时做出合理化调整,无论在专业方向与专业软硬件配备上,还是在具体的教育与教学环节的改革上,都要下大力气进行调查研究与合理化整改,这将是我们继续开展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针对不利的新局面与新挑战,动物医学系选派资深人士深入用人单位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经召开全系大会进行研讨,最终总结出三点共识。一是专业名称过于老化,专业方向过于单一;二是我们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盲区;三是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相对薄弱,进入企业需要较长时间培训与适应才能进入角色。

基于经调查研究形成的三点共识,延边大学农学院兽医系(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前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具体归纳为三大整改举措。首先将兽医系的名称改为动物医学系,将兽医专业名称改为动物医学专业,将卫生检疫专业停办,增加生物技术新专业方向;其次将以往应用的较为陈旧的教材换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其他部级教材;再次充分利用动物医学系的现有资源,开展以导师制为基础的课题组活动。

1.2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可行性

早在1999年,动物医学系就提出了开展课题组活动的设想,当时尚属新鲜事物,难免会遭到其他系或专业的质疑和非议,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事实证明在农业高校开展课题组活动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当时动物医学系现有的教育与教学资源基础上,开展课题组活动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

动物医学系属于延边大学农学院传统老系,办学实力和科研实力较为雄厚,拥有本科专业和硕士专业等两个办学层次,硕士专业包括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等三个专业方向,并拥有对内兼对外的教学实习基地——延边大学动物医院;在科研方面,约95%以上的教师均有校级以上科研课题,多年科研总经费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以上的软件与硬件条件为我们实施本科课题组活动提供了可行性支撑与保障。具体讲,充足的科研经费为开展本科课题组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硕士专业的研究生所开展的科研课题为本科课题组活动提供了科研平台;延边大学动物医院对外服务社会业务为本科学生接触动物病例提供了机会。可见,无论在资金、平台,还是在基地上对为开展本科生课题组活动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2 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实施办法

2.1 做好动员工作

首先是对教师的动员。通过召开全系教师大会,向大家介绍当前国家教育形势、专业生存现状、学生就业形势和课题组活动初衷等思考,使全体教师能认清新形势、新需求,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以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办学目标,充分认识开展课题组活动的重要性。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制定“课题组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组指导教师的职责,将课题组活动效果与年终教师等级评定和年终奖金相挂钩,激励指导教师参与活动的认同感与积极性。

其次要做好学生动员工作。从新生开学教育到大二课题组活动正式开始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经学前教育、就业培训、模拟招聘会等多种渠道,使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明确本科毕业生与中专毕业生以及专科毕业生相比存在动手能力差的弱点,想缓解我们的弱点,发挥我们的优势,就要从大学二年级投入到能锻炼我们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课题组活动之中,将我们从书本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和总结,以此再指导实践工作与课堂学习的良性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自发地意识到,只有参与课题组活动才能使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和生存本领。

2.2 做好申报课题组的协调工作

学生申报课题组应采取自愿和双向选择相结合的申报制度。即以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基础,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也要考虑指导教师的科研需要,使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达到默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题组活动顺利实施与开展。为此,系里采取墙报、板报、专题介绍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了解全系教师的研究领域、科研方向、项目资金等情况,在此前提下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课题组活动申请表,指导教师将按照自己的需求从中遴选本科课题生,对于未被选中的学生,以采取第二轮、第三轮等自愿申报,直到课题组分组完成。

2.3 做好课题组活动与本科毕业论文的结合工作

延边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要求远高于其他一般性院校,尤其在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对于动物医学系两个专业的本科学生,延边大学要求学生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实践与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等三项工作,短短一学期时间完成三项如此繁重的内容很难实现。课题组活动为此提供了可能,因为本科学生在第八学期之前的时间里,可以利用课题组活动对本专业的科研前沿、科研内容、科研手段、选题领域和试验设计等有个深刻的领悟与认知,避免了第八学期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手足无措的尴尬局面。

课题组活动与本科毕业论文紧密结合的具体实施办法如下:首先本科学生在大学二年级进驻指导教师的课题组后,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实验室、实验设施和实验仪器,以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向学生介绍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构想,让学生逐步熟悉实验室的日常运转流程,期间负责一些简单的实验准备工作;其次在熟悉实验室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后,指导教师与学生深入沟通,确定本科学生课题组活动研究内容,并制定研究计划;第三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与观察下,发现本科学生在课题组活动中能基本独立完成相关研究工作,且对所研究领域有一定的体会和理解后,由指导教师为本科学生拟定毕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试验方案和实施细则,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实践与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等三项工作。

3 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体会与思考

3.1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收效

近些年,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本科生课题组活动,在本科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独立完成科学研究内容、应对临床病例等能力培养方面收效显著。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从2007年的85%升到2011年的94%;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从2007年的71%升到2011年的90%。用人单位的反馈显示,多数企业和个体单位认为,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培养出的本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能很快掌握本职工作的关键技术,很多本科毕业生在几年内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和技术能手。多数事业单位认为,我们的本科毕业生在文字处理与文章撰写方面,以及协调各级关系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方面能力极为突出,以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一改以往对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积极性不够等怨言。

3.2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体会与思考

在新形势与新挑战下,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培养出的本科学生之所以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都得益于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能与时俱进,能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适时推出开展课题组活动这一新举措。

在开展课题组活动过程中我们的收获是喜人的,是显著的,也是值得在其他学科与专业进行推广的。但在实施课题组活动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在实施初期制定的方案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甚至需要大幅修改的地方;用人单位不仅对我们的本科毕业生有好的赞誉,还存在不满意的方面,如对集体协作能力差、团队意识薄弱等。这都将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淑玲,高旭.开展课题组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J].现代教育科学,2003,10:27-28.

[2] 张默,张艳,周明亮.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2-3,3: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