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动物园规划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3 16:37:48

动物园规划设计

动物园规划设计例1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3-0023-06

收稿日期:2017-02-08

修回日期:2017-05-12

Abstract: Taking Guangzhou zoo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rialism of urban zoo planning and design. Zoo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meet the goals and needs of animals and tourists. It puts forward a natural environment-based design theory which aims to integrate human and animals. It also illustrates that Zoo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be based on three elements: animal, human and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zoo planning and design framework system model,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urban and wildlife zoo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Urban Zoo; Guangzhou Zoo; Trialism; Eco-exhibit

引言

动物园的发展经历枷锁、铁链、铁笼、坑地等野蛮的展览方式,至今已逐渐摆脱旧式的笼舍展览,自然式、沉浸式设计开始盛行,力图把参观者带进实地环境。国内大多数城市动物园建设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现都面临着设施陈旧、教育服务系统不完善、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1]。现代郊野动物园的兴起,更是导致城市动物园经营能力大打折扣。1996年至今,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动物园被迫搬离市区,搬迁至郊外[2]。广州动物园、北京动物园等许多城市动物园也都曾面临着搬迁的困境。但是城市动物园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3],如交通便利和文化历史沉淀,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城市有关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城市动物园的功能,大力开展改造建设工作。因此,研究城市动物园规划设计和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动物园规划设计的三元素

动物园的规划设计需要忠实于三个实体对象。动物是设计者的伙伴;游客、管理员、饲B员、职工可以说是设计者的雇主;环境是设计者的顾客[4]。城市动物园不同于城市其他空间,必须考虑其特殊性。设计者必须为动物创造自然的生活环境,尊重环境,同时强调美学和感知,满足人的需求和舒适度。

动物园的三元素为动物、人、环境,体现了城市动物园规划设计的三个主要目标:以动物为目的,要求保护和繁殖动物,提高动物福利;以人为目标,强调满足人的需求,提供教育、休闲娱乐的环境;以环境为目标,为动物和游客创造良好的生态体验环境。对城市动物园的规划设计需从动物园的三元素出发:以动物为本,融于自然;以人为本,归于自然;以自然环境为本,人与动物的融合。

1.1以动物为本,融于自然

英国农场动物福利委员会(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UK)在1992年提议使用Brambell Committee在1965年提出的建议,推行动物五项基本自由,动物的权利逐渐被重视[5]。城市动物园与其他城市公园不同,必须充分考虑动物的利益,动物园规划设计应以动物的生活经验为基本前提,重视动物基本权利。以动物为本,融于自然主要体现在动物笼舍、丰容设计、保护研究和展区生态化等方面。

1.1.1动物笼舍

广州动物园现有笼舍建筑的形式小部分是网笼式,年代较为久远已无法满足动物的需求,亟需改造。笼舍设计应以动物为本,结合动物习性和自然环境,考虑动物对气候、环境的实际要求,生态、科学地设置笼舍的位置、大小和设施设备,创造合理、生态和经济的动物笼舍空间。动物展览方式应强调动物栖息地的模仿以及自然肌理与材料的使用,展现动物的自然行为,将动物从简单的铁笼解放到类似野外的生境中去(图1,表1)。

1.1.2丰容设计

动物园规划设计例2

Abstract: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beauty and promote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development, must think about landscape,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beauty, aesthetic principles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o use the various factors of the 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art combined, and through the beautiful form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the A variety of landscape use in the garden to get sufficient play, for people to create a kind of beauty to enjo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aesthetics from the start, pointed out its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words: principles of aesthetics;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园林规划设计需要和美学艺术相结合,既突出视觉效应中的色彩美,又能够享受听觉中的音乐美,使得大众在欣赏园林景观时能够充分的调动多感官。要实现美学原理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结合,就需要先对美学原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运用的得心应手,下面本文就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分析的过程中论述美学原理的具体应用。

一 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美学原理

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充分的运用美学原理,将景观中的各要素和美结合,能够更好的突出形象,那么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具体要遵循的美学原理有哪些呢?

首先表现为对比衬托手段的运用。对比衬托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美学规律,园林设计中,要在对比的基础上才能够凸显主题,才能够彰显丰富的色彩,才能够实现美的享受。美学中的对比不仅是色彩的对比,还有园林景观中外观的对比和形态的对比,在对比中能够体现出既统一又变化的特点。

其次,园林规划中的美学原理还表现在组合美的呈现。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有景的配置来突出美,由于每个景物各不相同,形态各异,但是单独使用又略显单调,因此要展现美感就需要进行组合,美学原理中将之称为组合美原则。

最后需要实现意境美。园林要想让他人感受到美,首先需要具备美感,而意境美在美感营造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有创造性的营造意境,做到用景物创造美感,用意境营造美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投入设计者的真挚情感,要有创新的思维,才能够充分的将这种意境美呈现在园林规划设计中。

二 美学原理在园林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尽最大限度的凸显美感,为此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坚持美学原理,上文中简单的从三个方面对这一原理进行了分析论述,下面本文就对该原理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对比衬托原理的具体应用

对比艺术是园林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美学表现手法,园林中景物配置的疏密程度,景观色彩的变化、园林空间的弯曲和笔直等,以及景物的形态和大小、虚实明暗、刚柔程度等,都是对比衬托手法经常运用的。在园林规划设计应用中,首先可以利用该手法突出重点。在人们的观念里,对比主要是突出主次,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突出重点,这样更容易激发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其次可以运用动静对比的手法在园林规划中创造美。园林中具有很多固定不变的景物,而以此为背景,运动的队形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这就是所谓的动静对比突出美感,即动态美的展现。相对于静止的景物来说,动态的景物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更能够展现外观形态,因此更能够彰显美感。例如水景,其能够在风的吹动下波浪起伏,变化多端,用动态的水景和周围的静态景物相结合,能够更加展现景物的情致和美感。最后,对比衬托原理的运用还体现在虚实对比上,古语曾用“密不通风,疏可走马”来形容疏密和虚实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这种手法也能够应用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景物在配置中可以运用疏密和虚实的对比给人一种变化多端的神秘感。在园林空间的处理上,开敞是虚,闭合是实,虚实对比之间更能够彰显美学艺术,同时虚实的对比中还能够增加景致的深度效果。

(二)组合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组合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园林组景的应用上。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经常会用到框景、借景以及障景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园林的美感,对园林空间进行剪裁和分割,在变化中营造出步移景异的效果。组合美的应用具体表现在景和景的组合中。景景组合设计中,可以采用借景的手法,园林借景,不仅能够借山水之景、植物之景以及建筑之景,还能够借助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景物,甚至是水声和风声都能够借助,这样能够在园林设计中为人们提供一种视听觉盛宴。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成功了借了清风和明月,为园林美的呈现更增添一丝风韵。

(三)意境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意境的营造能够给园林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最能够打动人并且传递美的园林设计是情景交融且充满意境的,那么意境美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是怎样应用的呢?首先设计者需要创新的思维,观赏者的素质需要提高,这样才能够发现意境美。意境美的创造需要依附于园林景观的创造上,意境美在具体应用是需要保证在景物配置的基础上实现立体布局,由景物来诠释意境美。由于意境不是像景物那样可以摸得到的,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到的,因此其是无形的、是无限的、是可以想象的,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获得的意境美也不同。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迎合大家的口味,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意境美的营造上之前需要先了解大众的需求这样大家才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园林的意境美。

结束语: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尤其是对美感的追求,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园林的规划是设计者对于风景的再创造,是在充分发挥景物用途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展现其美感,并且使人们通过对园林景观的欣赏陶冶情操。园林规划设计需要充分应用美学原理,本文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美学原理在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本文对于美学原理和园林设计的应用对于今后的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使园林的设计能够充分的展现美,最大限度的促进园林规划设计朝着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艳红 浅谈美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05期

[2] 鲁敏 李英杰 园林景观设计 科学出版社,2006-03

动物园规划设计例3

[DOI]10.13939/ki.zgsc.2015.02.020

随着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深入,校园作为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高。近年来,辽宁省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办学规模的调整,在满足高职教育规模扩张的需要的同时伴生的校园建设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原有规划理念与学校发展态势之间存在矛盾,二是校园规划模式与师生使用感受之间存在矛盾。由于高职校园规划建设的投入资金巨大,一旦规划设计出现失误,便很难更改或挽回,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研究科学地进行高职校园规划对于辽宁省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校园规划的相关理论

1.1 物流系统的概念与原理

物流曾被定义为“实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将其界定为“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各种经济活动”。在现代工厂生产企业、城市规划、交通运输业等各项功能活动中都广泛存在着物流作业。广义的物流概念界定物流是物资的转移和时间占用,这个概念通过定义物流作为一项物理流动的过程,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使物料有形或无形地从供应方转移到需求方手中,从而实现其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物流体系建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各个系统的发展和进步,而高职院校尽管不是赢利性质的企业,但是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系统的一切属性,也同样要考虑成本、效率和服务质量等各项因素。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中也同样可以考虑物流的概念,物流中的实体在高职院校中表现为学生、教师和各类信息、各种资源等,这些实体在校园内流动的过程即是物流过程,而高职院校的物流体系也应该建立在满足学校师生日常物质及精神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追求高效益与低成本。高职校园规划的科学性与否是高职院校物流系统能否高效运转的前提和基础。

1.2 设施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设施规划与设计是系统工程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规划设计的对象,如各类设施、物资、人员等要素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从而优化物流、人流、信息流,以实现有效、经济、安全等预期的建设目标。

设施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场址选择、工厂布置、物流与非物流分析、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储存系统设计等。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绝大多数应用在生产制造领域,而在其他领域中,由于长期观念的滞后和对其中物流关系的认识不够,人们对设施规划与设计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所以在这些领域设施规划往往被建筑设计所取代。而高职校园内普遍存在着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餐饮中心、体育场馆等众多的建筑物和设施,尽管教师和学生在校内的流动不像制造企业那样有序、严格,但是同样有很多规律可以遵循。

从高职校园规划设计的流程来看,它具有现代系统规划和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规划、设计、评价、创新。而高职院校校园规划过程及其后续的软硬件使用过程,不但涉及工程技术学、建筑学、经济学、教育学、环境工程学及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架构过程,具备系统工程的一切共性特征。因此,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问题的工具对高职校园进行系统状态和系统结构的分析,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进行筛选、比较、分析和评价,就具有了较高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 高职院校校园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现实的环境背景分析,多数设计单位对于高职校园的规模、布局、功能设置和交通等相关因素分析设计普遍停留在感性认识或者简单的定性分析程度,而仅仅凭借经验进行判断而形成的系统规划方案很容易出现诸如功能区域规划不合理、交通组织的便捷性欠缺等各种共性的问题。

究其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数的高职校园规划过程的分析与研究仍然存在着单一着眼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的范畴内进行,造成研究视野一定程度的局限。其不足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规划思路不清晰,规划方式过于简单

对于高职校园的规划,省内许多学校仍然停留在粗放型、单一型的定性分析阶段,导致整个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依然主要依靠主观的经验判断,同时缺乏对资料、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和系统整理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也缺乏科学的方案对比、选择的方法和决策手段。

2.2 校园规划缺乏系统性的支持

校园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辽宁省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校园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扩展。仅仅依靠传统的建筑学或者城市规划理论进行规划设计,应对高职校园规划这一复杂系统工程,显然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必须进行观念的更新和理论方法的创新,积极汲取和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秀理论和研究成果,这样才能使高职校园规划水平不断地提高,形成完备的系统设计方案。

3 高职校园建设的物流系统规划策略

高职校园建设的物流系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系统的效率,其核心环节是对校园中各种功能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具体过程包括:通过对设计对象的各类设施、人员、物资的流动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规划;优化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契合方式,从而有效、经济地达到预期目标。其中物流系统原理和设施规划设计理论对高职院校校园规划工作起到一定指导和借鉴作用。

3.1 利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

数学模型的建立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定性分析及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但是有效的数学模型的应用可以对校园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起到补充作用,特别是在进行多方案优选时通过定量计算得出的精确数据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常用的设施规划与设计使用的数学模型包括:

3.1.1 交叉中值模型

交叉中值模型主要应用在对于同一条路径或区域内的任何位置都可以作为地址的一个选择,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可以针对拟进行定量分析的校园规划方案,把师生的人流看作物流来进行分析,根据各专业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从某一较长分析时间(如半学期、或一学期)内,寻找学生的流动过程中的规律性,同时从物流成本分析的角度考虑这个均匀、连续和确定的物流量,最终选择每一个功能区域的合适位置。

3.1.2 离散点模型

在高职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对于某一个单体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规划可以采用离散点选址模型,这种数学模型更为便捷和适用。只要候选方案满足以下条件:一是限定条件中只有有限个元素,二是具有几个备选位置,就可以利用该模型来解决此类问题,即在一个给定数量和位置关系的需求集合和一个候选地址的位置集合下,分别为几个设施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并指派每一个相关的需求点到一个特定的设施,在需求点和候选地址之间寻求总物流成本最低的途径。

3.2 利用LSP方法对校园进行功能分区的相关性分析

功能分区是指将校园内的各设施、建筑按照各自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布局。传统的高职校园的规划布局,主要围绕着教学、生活、体育训练及活动等功能进行区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建筑物的布局仅仅是简单地按照交通流线和原始布局通道进行规划和安排,虽然功能分区理念在设施的规划布局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通过功能分区提供了校园规划的清晰结构,有效防止了各功能区间的互相干扰和矛盾,这种方式对于办学规模较小的校园是合适的。但是当高职院校发展到万人乃至数万人的规模之后,区与区之间的步行距离就会加大,远远超过轻松可及的范围,这时硬性的功能分区明显不完全适合这类校园的规划设计,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使用上的问题也会日益凸显并逐渐形成设计的禁锢。因此,在进行高职院校的规划设计时既要认识到功能分区的必要性,又要尽量采取一定措施避免其局限性所引致的负面影响。

在决定校园规划整体布局的时候,必须科学地分析各功能区域的设置规模及其内在联系。在分析各区域功能组成及空间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定作业单位的相互关系特性,围绕“主体―行人―空间”这一基本思路,分析活动的关联性,通过活动关系图进行图解分析。

系统规划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采用严密和规范的系统分析手段和系统设计步骤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运用SLP法进行校园规划设计,首先要对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经过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得到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矩阵;然后根据关系矩阵中反映的各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决定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的远近,按照优先顺序安排具体的作业单位位置,绘制出相应的位置关系图;将各功能区域的可分配的实际面积与之前绘制的位置相关图结合起来,形成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最后,通过逐步地调整和修正,得到可行的校园规划布置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优选和评估。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规划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系统规划的部分理论方法,利用数学模型建模求解,对于高职院校校园规划问题走出困境,寻求整体解决方案大有裨益,特别是应对当前辽宁省大部分高职院校资源比较有限,土地比较匮乏的现状,在进行校园规划时,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规划设计的目标,应用物流系统规划技术,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从而使得校园规划更加规范、科学、合理,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动物园规划设计例4

Meng Na

(Excellence Property Group Limited Shanghai Branch,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ose parks need relevant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for guida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features of such parks, 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contents for the parks' planning and desig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s have a direct guidance on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concept and features;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and design contents

近年?恚?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在全国各地已成方兴未艾之势,在此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以促进农业生态园走上功能充分发挥的健康规范发展之路,是值得探求的一个重大问题[1]。

1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内涵

1.1 基本概念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及教育培训为产业,研发并推广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新设施,从而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生产、开发、示范基地[2]。它是集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农业技术示范与教育培训及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1.2 一般特征

依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如刘钻石[3]、苗志艳等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特征的描述及分析,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特征:

1.2.1 高科技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注重农业高新科技的研发、引进及推广;积极运用信息化栽培、雨水收集、低碳能源技术等多样化新型农业高新技术,努力为园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2.2 创新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响应国家创新的政策,注重研发并推广使用创新科学技术,吸收引进具有创新性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强企业创汇能力[4]。

1.2.3 多效益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与建设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兼顾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进而使园区能够健康、长久、持续发展下去。

1.2.4 多功能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新型农业园区,其基本功能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技术研发推广、展示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

2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

2.1 规划设计原则

2.1.1 科技先行。引进并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并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和完善高效循环的园区产业链,促进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示范项目的引进及开发,提高园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1.2 以人为本。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关注人的活动需求,从园区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工作者的日常活动到游客的观光休闲活动,在充分考虑这些活动能得以有序开展进行的基础之上,对园区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及游览线路等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

2.1.3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据基地的详细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包括园区本身以及园区周边区域的资源条件等,如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耕生态文化、农业设施等各个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挖掘本土优势及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促使园区达到与众不同。

2.1.4 统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进行可持续规划,兼顾近期与远期利益,综合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兼顾考虑园区发展的生态效益及文化效益,从而发挥园区的综合作用。

2.2 规划前期分析

2.2.1 背景条件。近些年,国家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和推动,国家农业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深入分析园区所在政府相应的政策方针,对园区的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2.2 基地资源。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全方面收集园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农业资源,分析其优势资源及劣势资源,充分挖掘其特色资源,规避其劣势资源,可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对园区进行产业定位,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园区。

2.2.3 基地现状。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地现状,指的是其农业及相关联的现状条件,包括:园区与城区的位置关系,原有用地状况,园区地块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资料,园区所在地未来发展情况等方面,深入分析并进行合理规划改造,以期指导园区稳健持续发展下去。

2.3 规划设计具体内容

2.3.1 功能分区设计。根据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功能特征,可将园区分为农业生产区、科技示范区、娱乐休闲区及管理服务区,各区的规划内容各有相应的侧重,并始终以“科技示范性”为主题。

第一,农业生产区:该区域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形、气候、土壤条件较好并方便排水及灌溉的区域,一般应远离园区的出入口、规划在园区的。与一般农业园相比,农业科技示范园更注重新型农业品种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农业生产区主要包括农业种植区及农业养殖区。其中,农业种植区又可分为露地栽培区及设施栽培区。露地栽培区一般种植时令植物,注重作物间的轮作及间作种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设施栽培区常选用温室大棚进行规模化集中生产,并采用现代化、智能化温室设施管控措施。农业养殖区包括畜禽养殖区及水产养殖区,对园区有一定的污染,应规划在娱乐休闲区的边角地段和下风方向,并进行适当地隔离,远离游客的活动范围。

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是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示范、农业科普示范及农业科学研究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光照水分较为充裕的区域,可规划与农业生产区较近,可有效利用?r业生产区的农业设施资源等;该区域的示范性项目可考虑规划在游客的主要游览线路周边,便于吸引游客进行参观学习,并能体现园区的科技示范主题。科技示范区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区、科技展示区和科普教育区。科技研发区是进行农业高新品种、农业技术研发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必不可少的场所。科技展示区展示农业科技、科技示范农业品种及立体栽培、循环灌溉等先进农业技术。科普教育区常设有农业知识长廊、科普厅等,展示农业新品种及新技术,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

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是开展观光休闲活动的区域,是作为景区或景点最为丰富、最具乐趣的区域,一般较能吸引较多游客,因此常规划在靠近园区出入口,选择地形多变、景观层次多样化的区域,需要规划足够的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娱乐休闲区主要包括陆地活动区和水上活动区。陆地活动区,常建设小木屋、休闲竹楼等具有古朴农业风格的景观建筑,可充分利用农业新品种如葡萄等攀援植物,形成纳凉赏景的休闲空间。水上活动区围绕景观用水规划,可考虑开发水上垂钓、水上捕捞、水上划船等休闲项目。

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是园区管理及提供服务的区域,并能为游客提供餐饮、购物、住宿等入园活动活动的区域,规划时应考虑该区域与园区主干道有方便的联系。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配套服务区及办公展销区。配套服务区为游客提供游览、餐饮及住宿等服务,可考虑建设服务站、餐厅、住宿点。办公展销区包括园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园区农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一般规划在园区的主入口附近。

2.3.2 绿化设计。本文研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绿化设计,指的是园区园林绿化植物规划,不包括园区农作物的规划。规划时在满足植物布局规划美观的基础上,应以不影响农业设施功能为前提。园区绿化设计应与各区的农业作物保持协调统一,不同的功能分区其绿化的布局与种类选择也不尽相同。

第一,农业生产区:农业作物生产区、温室大棚周边及生产道路两侧不宜种植高大乔木,以不影响农业作物的生长为前提,一般考虑选择种植小乔木和低矮耐成活花灌木,再合理搭配种植地被草花植物,以形成丰富的“上木-中木-下木”景观效果,在保证其绿化美观效果的基础之上,所选植物所需养分应不与农作物所需养分进行竞争。

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的绿化树种选择相对于农业生产区应更加多样化,综合考虑色彩化、香味化和美观化,考虑与农作物及农业设施的搭配,烘托农业设施的科技先进性,共同展示其科技性、趣味性及观赏性以吸引游客,并兼顾对园区绿化季相变化的考虑。

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的绿化规划可根据园区的主题,打造出不同意境的绿化景观效果。在游人活动较多的区域,需规划一定的开敞空间以保证游客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可考虑规划开阔的草坪,周围种植高大乔木以形成林荫效果。另外,该区域可考虑营建不同造型的花、果、菜和大花篮景观,从而展示园区的景观丰富度。

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绿化设计较为多样化,既可以种植高大乔木并结合花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层次丰富多样化的景观效果,也可考虑种植较为低矮的小乔木并搭配彩叶树种,以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对于后勤管理,其周围可种植高大乔木进行遮挡。

2.3.3 道路设计及水体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道路系统是连接园区各个功能分区的纽带,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基地原有道路状况,有效与自然地形、地势高差相结合,以达到用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园区的道路系统不仅担负着景观序列的组织作用,还能突出园区的生态功能,如廊道效应。同时,还应考虑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进行串联,便于游客的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水体设计可以分为生产用水体系设计及景观用水体系设计。生产用水,包括水渠、水沟,结合原有地形进行开挖和改造。景观用水,多为水池、河湖,周边可开发一定区域的垂钓区。农业生产区附近水系设计以满足农业生产主要功能,同时可兼顾水系的景观效果应兼顾生产及景观功能;娱乐休闲区可仅仅考虑规划景观用水。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整个水体规划设计需充分利用园区原有水体状况,并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结合进行合理布局和改造。

2.3.4 景观游憩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游憩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游憩项目、游憩服务设施及游览线路的规划设计,与一般农业风景园的游憩规划设计比较相似,但各个项目更加突出于园区农业的“科技示范”主题。游憩项目的设置加重农业科普教育类项目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考虑规划建设农业科普展示长廊、农业技术培训教室等场所,开展农业科技的讲解与推广、传统农业文化的普及农事工具的识别,也可以考虑开发采摘、种植浇水、施肥等农业活动体验项目,从而实现游憩空间与科技示范有效组合与渗透。游憩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游览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住宿设施、管理设施及宣传设施,规划时其具体设施项目可参阅下表1所示。

动物园规划设计例5

公园绿地是公园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绿地规划设计的好,既能够带来视觉享受,也能够净化空气,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力求公园绿地的设计达到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最终的设计效果。下面本文就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要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满足公众对于公园绿化的要求。具体说来,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

1.1 要在系统性的原则下进行设计。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牵涉到很多内容,具有一定的繁杂性,并且绿地规划设计是一项有层次且多目标的工作,因此说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公园周围的环境以及该地区的整体环境特征等,全面系统的进行设计,充分体现出公园绿地设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公园绿地景观效益的完美融合。

1.2 要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

无论绿地规划设计的如何完美,设计方案一定要切实可行,这才是最为基础的工作。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增强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既要简单明了,具有绿化和美观的效果,又需要达到最好的价值效果。在坚持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强设计方案的可预见性,要实现动态设计,反应公园小环境和去与偶大环境系统的动态变化。

1.3 要坚持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简言之就是既要突出公园绿地的功能,又要达到经济高效的原则,实现公园绿地系统的循环与再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公园绿地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2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合理性要求

公园绿地存在于城市的大环境下,其规划设计自然也和城市的整体绿化规划有密切的关联,这就需要公园绿地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满足一定的合理性要求。

2.1 公园绿地要满足生物的丰度指数,即在设计的时候要确保绿地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常来讲,植物的种类是表现一地区生态性的基本指标,因此说,合理的搭配植物种类,满足多样性的需求,这是设计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物丰度不仅是指植物,还需要有一定的水域面积,因此在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中,还需要搭配恰当的水域面积,创建一个绿化且生态的区域小环境。

2.2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要和城市的风向相匹配

城市风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说,公园的绿地规划设计要和风向相匹配,这样对更好的缓解热岛效应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尤其注意的是,在绿化地区设计时,尤其是带状绿色区域,要和夏季风的方向相一致,而在冬季,垂直冬季风的带状绿地,能够减缓风速,改善局部小气候,对于整体大气候的改善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2.3 合理性的要求还需要和文化相连接

文化是一地区的特色,在公园绿地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传承这一文化气息,可以将城市的代表性植物作为设计的首选,搭配其他反应城市特色的建筑,使公园绿地能够彰显文化气息。

3 优化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措施

要想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就需要优化设计手段,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环境进行整体的规划。

3.1 需要以设计立意取胜

公园是公共场所,是要满足公众的需求的,公园绿地的设计更需要具有吸引力,抓住公众,因此,公园绿地设计的立意就是要以公众和绿色为主题。从公众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对于公园某种功能的需求。公众的欣赏水平、教育背景以及爱好各不相同,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公园的欣赏角度也各不相同,因此说在公园绿地的设计中,就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差别的人的多重需求,并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环境来确定公园绿地设计的立意,进而确定好公园的功能分区和相应的绿地设计形式,达到动静结合、分区合理、功能凸显的绿色设计效果。

3.2 需要公园绿地设计要和交通设计协调发展

公园内的大部分面积都是被绿色植被所覆盖,或是草地,或是树丛,或者是小面积的水域和建筑,这种绿色自然的形式,将公众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公园中的广场和园路之中,很难近距离的接触到绿色的自然气息,从一定程度上将,公园绿地的设计也就丧失了设计的初衷。为了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在公园绿地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多开辟一些小路,给公众充分接近自然的机会,也避免一些游人因为自身原因而践踏草坪、破坏公园设计美感的行为发生。

3.3 要合理配置公园绿地植被

通常情况下,公园中的园林植物较多,但是并不是多有的公园区域都适合园林植物的种植,不同的功能区域有不同的配置要求,所以说要优化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需要分析不同区域,合理的配置好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比例,并且合理的应用地被植物以及草本花卉,使得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既显层次,又表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植被是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关键因素,植物的选择要谨慎合理。以区域植被来讲,其能够适应公园的环境,也能够给公众带来亲近感,但是也会缺乏一定的新意,所以在配置时还需要在不同的空间搭配其他植物,既有特色,又不是稳重。同时,在配置的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的运用灌木、乔木以及地被植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植物群落,形成层次清晰、结构明确的公园绿地设计空间,这样及提升了公园的整体绿化率,也会有小的改善小环境的生态效益。

4 结束语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和城市绿化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公众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本文就以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为突破口进行分析,在指出设计原则、合理性要求的基础上论述了三点优化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措施,希望能够对今后公园绿地设计有所帮助,更好的促进公园绿地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薇.浅谈街心公园绿地系统设计[J].科技风,2011(07).

动物园规划设计例6

大多数高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培养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导致的结果是: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学生,则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

(二)实践教学相对较弱,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差

大多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实践时间和认知实习时间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

距现代园林发展要求较远现代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的层面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不同,对规划要求也不同。宏观层面的工作内容是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析,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学科。中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场地规划,是对建筑、设施、地形、给水、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城市设计是中观园林的重要内容。中观层面的规划成果包括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以及其他用于政府各主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文件资料,其规划设计的内容控制了最后所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小品等具体详细的内容。

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分析

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偏重于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同时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教学,主要培养风景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植物繁育等方面。

(一)契合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园林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囊括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因此,无论哪个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每个方面的知识学好学精,成为一个适应园林行业各部门需要的通才是不可能的。

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需求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园林植物方向: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强基础、强实践、突出方向、提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教学符合教育规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教育、园林构成要素认知开始,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复杂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2、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在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完整的知识体系。新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架了一个园林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保证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遵照学生意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突出某一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择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4、运用学院相关专业优势,依据知识群体组织课程模块,进行开放式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科领域,重视学科交叉培养,突出学院特色,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大纲设置中采取专业方向“模块化”与拓展课程“巧于因借”的手法。专业知识模块化:一是园林规划设计模块,课程包括景观评价、公共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园林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土景观、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安全、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二是园林工程模块,课程包括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设管理与法规、园林工程概预算;三是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园材料、草坪地被植物的应用、园林苗圃;四是艺术设计模块,课程包括3大构成即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与动画设计;五是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课程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环境安全、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恢复生态学等;六是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风景区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旅游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始终

1、教学实习和专业认知实习全面展开。丰富的游历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增强其对于自然、城市和人文的认知和感悟。

2、专业劳动和专业调查作为培养专业精神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教学同时进行。通过专业劳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生产性劳动实践,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园林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

动物园规划设计例7

二、第二景区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案为规则式植物配置

在其中穿插了一些路侧游园的元素。该路段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层次分别是:高大乔木层、常绿乔木、常绿灌木以及色叶灌木层。第三景区为生态长廊路侧绿地。该路段园林植物的配置主要为生态群落。要求园林规划设计既体现出自然景观自然性,又不失生态长廊的整洁感。需要注意的是,该路段的设计重点是交叉路口。因此,整体的园林规划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这样不仅能够展现出整个园林的特点,而且能够营造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群落。具体的设计方案为:道路最外层为新疆杨,并且贯穿整个第三景区。与此同时,在新疆杨前面,种植一些常绿植物、花灌木以及地被植物。通过以上几种植物的精心搭配,从而营造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第四景区为文化游园路侧绿地。该路段的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城市文化。具体的设计方案为:将日晷、迎宾马车以及迎宾方阵作为整个园林规划设计的主线,以上元素都是该城市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缩影。整个第四景区的园林规划主要为乔木,同时根据多样化的园林规划特点进行综合的植物配置。这样不仅做到了群落景观的丰富,而且保留了整个群落的原始性。除此之外,正是由于石雕、日晷、驿站等装饰品的设计,才使得整个园林规划更加生动。

动物园规划设计例8

城市居住区公园的规划设计是整个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作为规划工作中的重点。

1、城市居住区公园的规划设计

居住区公园是居住区中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中心广场绿地,为整个居住区的居民提供休闲服务的绿化空间。居住区公园的面积一般在10000m2左右,相当于城市的小型公园。公园内的设施全面,有体育活动场地、各个年龄段人群活动设施等。公园一般与居住区服务中心统筹布置,方便居民活动。居住区公园一般利用居住区规划用地可以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或有人文历史价值的区域。居住区公园除以绿化为主外,还可以有小型园林水体、地形地貌构成较丰富的园林空间和景观。其主要功能分区有休闲漫步游览区、游乐区、运动健身区、儿童游戏区、服务网点与管理区等。总体来看,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一般要满足功能、游览、审美、净化环境四个方面的要求。

功能要求:按居民各种活动的要求规划布置休闲、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等场地与设施。

游览要求:公园空间的规划与园路规划要结合组景,园路要满通的需要,又要符合游览观赏的线路。

景观审美要求:以景取胜,注重意境的创造,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物塑造景观,规划具有魅力的景色。

净化环境要求:多种植树木、花草,改善居住区的自然环境与小气候。

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应参照城市综合性公园;同时,还必须注意居住区公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灵活掌握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等布局手法,或按其具体地形地域特色借鉴多种不同的风格。居住区公园的游人一般是本居住区居民,居民游园时间一般集中在早晨和傍晚、双休日和节假日,在规划布局中要多考虑游园活动需要的场地和设施,多配置芳香植物,配套公园晚间的亮化、彩化照明配电。

2、城市居住区小游园的规划设计

(1)布局紧凑。小区小游园设计要充分考虑景观功能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因其小游园面积较小,满足的功能较多,在较小的面积内要照顾各种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要,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要按游人不同年龄特点划分活动场地和确定活动内容。

(2)要重视地形塑造。利用地形的变化反映自然,使景观更为丰富、生动,有立体感。

(3)道路组织流畅。道路是各个景点的联络,分隔空间和散步休息之地,是设计的重点。小游园道路一般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座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最基本的景观线。公园道路的设计,要赋予道路美的形式。自然式道路应随地形变化起伏,或随景观布置之需而弯曲转折,在折弯处布局树丛、小品、山石,增加沿路趣味;规则式道路可在道路转折处或轴线上设置景点。地面铺装材料和图案应按意境的设计采用多种形式。要提倡采用透水性铺装材料。

要注意主次道路的布置,主道路不可小于3m,次要道路应在1.1-2m之间。主道路贯穿全园,次道路贯穿次要小区,要注意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信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要大于2.5m,纵坡要小于2.5%。

(4)设计多功能广场。广场是居住区中最具公共性和活力的开放空间。广场设计要强调人的活动参与性。在规划设计时,广场的位置要合理,尺度形状等要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和美的原则。广场上可设置座椅、花架、花坛、雕塑、喷泉等,注重装饰和实用相结合。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广场周围及中央要重视绿化,用植物分隔空间,提供纳荫场所。

(5)点缀建筑和其他小品。小游园中设置造型轻巧的建筑小品既起到点景作用,又为居民提供停留休息观赏的地方。由于小游园周围己有较多的住宅建筑,因此,建筑小品的尺度应与小游园用地相协调,小品设置不宜过多、应精。

(6)植物设计要有特色。小游园要尽可能利用和保留自然地形及原有植物,加强植物配置,种植要突出特色。为便于早晚赏景,应种植香花植物及傍晚开放或点缀夜景的植物。禁用植物分隔小游园与居住区,减少噪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3、城市居住区组团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居住区组团绿地的特点是面积小、用地少,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建设,布局设施都较简单。

它服务半径小,使用率较高。由于位于住宅组团中,服务半径约在80m-120m之间,步行2m-3m即可到达,使用方便,又无机动车干扰。这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休闲环境和社区活动场所。

3.1居住区组团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1)组团生态绿地要满足邻里居民交往和户外活动的需要,布置幼儿游戏场和老年人休闲场地,设置小沙地、游戏器具、座椅及凉亭等。

(2)利用植物种植围合空间,树种主要包括灌木、常绿和落叶乔木,地面应铺草种花以美化环境。防止靠近住宅种树过密,而导致底层房间阴暗及通风不良等。

(3)布置在住宅间距内的组团级小块公共绿地的设置应满足大于30%的绿地面积,确保良好的日照环境,同时,要适合设置儿童的游戏设施和成年人休闲活动。

3.2组团绿地的规划布置类型

根据组团绿地在居住区组团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即:(1)庭院式组团绿地;(2)山墙间组团绿地;(3)林荫道式绿地;(4)独立式组团绿地;(5)临街组团绿地;(6)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

4、城市宅旁绿地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居住区绿地中,住宅庭院绿地面积大,分布广,使用率高,对居住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各种因素。

动物园规划设计例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园林的绿化成为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城市生活的舒适度以及幸福度有着重要影响。园林绿化维系了城市环境与自然的平衡,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同时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布局对园林绿化的质量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以下就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1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概述与重要性分析

1.1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园林设计规划的关键环节是景观的主题思想,按照不同主题设计不同特点风情的景观。景观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应该仔细推敲,匠心独运的确定主题思想。如某公园用荔枝树作为主题,设计为岭南风情的休闲长廊,进行植物配置时,长廊两边沿着草坪种植荔枝树,并设杨贵妃雕塑讲述了当年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呼应景观主题。又如广州亚运会广州的很多公园以五羊(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和运动主题,设计了很多与五羊和运动有关的雕像、园艺等。对于城市景观主题思想的确定还应该考虑园林绿地功能。

1.2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分析。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除了单纯的植树、摆雕塑、种草等简单流程外,还应该按照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划分空间达到不错的视觉效果。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达到城市美观的效果,还要注重景观功能性体现。其重要性的体现为:一是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可以使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也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综合环境;二是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营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生活重要保障;三是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与城市居民居住的舒适性、开展休闲运动、投资环境建设、人们素质提高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2.1采用立体绿化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立体绿化的积极采用让城市绿化面积大范围的提高,也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建立了一个新的发挥空间平台。进行景观立体绿化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植物生长原则和植物生长特点,设计可持续性的立体绿化景观。进行立体绿化时还可以利用园林中的灯柱、墙体、座椅、栅栏、高架、绿棚、凉亭等可以利用的建筑,增加园林空间,设计出独具风格的绿化立体景观,让人在视觉、感觉的空间变大,还能够利用绿化立体景观吸附浮尘,净化空气,成为城市高质量环境的重要保障。

2.2根据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着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保护改善的作用,因此规划设计中城市的生态环境因该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现代化的景观设计中常常出现过于看重景观的建设、规划形式,从而忽略了植物引入造成的城市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与危害。就此看来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设计员除了把握好美观与实用,更应该重点所用植物以及种植方式等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全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规避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的方法有是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可尽可能的选用该城市特有的或原生的植物,规避外来植物的侵犯。本地植物的选用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完善与发展,使当地生态保持平衡,一定程度上也为可以达到打造特有城市景观的目的,加快了城市综合文化的氛围建设。如南方某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木棉花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公园、道路等景观设计规划所用到的主要植物,快速的提高了某城市木棉花故乡的城市名片的知名度,对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结合文化主题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常见方式是以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同一主题,并以该主题命名园林。城市发展规划导致了园林建设形式分为两种,分别是改建与新建。(1)改建。园林规划设计在原有园林改建基础上应该保留原来的建筑设计风格。进行规划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该实地进行考察,对原建筑进行分析,对建筑的历史故事、建筑损耗、设计原理灯光进行了解分析,为新园林的设计规划做好充分准备。(2)新建。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按照园林的设计主题与场地的地形、城市气候条件、本土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点等综合因素进行结合与分析,最终确定景观设计主题并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2.4将互动式园林景观作为设计方向。现代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已经成为了常态,缺乏互动缺乏沟通。因此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互动式原来景观为反向,能够让人们在互动景观的带动下增进感情,丰富休闲娱乐活动,促进沟通。现代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打破以前的“景”“观”的观念,不能够只注重设计“景”忽略人的与景的互动。如,在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采用立体的石头雕塑、植物雕塑等突出景观的局部中心思想,导致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时仅仅局限在“观”上了。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和园林设计的理念相结合,注重景观和游人之间的互动性,用互动形式提供更多的、更丰富、更有趣的休闲娱乐。如,很多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中,利用水景突出整体景观视觉效果,但并没有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部分水景喷泉设计互动形式,加入了音乐的概念,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与之产生很好的互动。以互动作为原来景观设计方向,已经成为了当展的趋势。如,在水流的上方设置秋千式的吊桥让人们观赏景观同时也可以进行娱乐活动,该设置既注重了景观的观赏价值也提高了城市园林的娱乐价值,也使得园林氛围建设得到促进。

3 开阔景观设计方式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活的要求、生活环境的要求都在进一步提升,因此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与进步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园林景观设计员应该将设计思路更加放开,用多样的形式提升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如将园林景观路面规划设计使用小路用泥地、零散铺石方式进行,还将道路两边设置模仿的野生环境,设计成郊外自然风景。泥地、零散铺石方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园林绿化的面积并提供了便捷条件,泥地和路石之间缝隙大大增加了园林里绿化草种植的面积,有助于打造独特园林景观,提高园林绿化面积。

4 结束语

城市园林在现代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对城市的投资、居住等环境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是园林绿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除了要考虑空气净化、噪音吸收等问题,还应该根据景观设计对空间进行分割、对园林环境进行美化;除了提高园林的观赏性、节能型、科学性,还要考虑城市的文化氛围营造、生态平衡的把握、城市综合建设的协调。

动物园规划设计例10

前 言

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是:经济繁荣,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特征是到处绿荫掩映,风清水净,楼台与山水相依,人类与花鸟为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机活力。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使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一、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1.1 城市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目的,旨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经济文化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因此,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而进行。从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理念上来看,也有了跨越性的发展,由以往的重视景观规划和建设,到如今注重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往由于没有认识到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都是建立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而进行的。

在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在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该城市原生植物或特有植物进行景观建设。选用本地植物的目的在于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避免外来引入植物度本地植物造成不利影响,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同时本地植物的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为城市综合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例如,哈尔滨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丁香花作为主要植物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与城市形象。

1.2 结合园林文化主题的景观规划设计

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是围绕园林的一个主题,通过多种表现方式来规划设计,并往往以此为园林命名,如苏州皇家园林。由于城市规划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城市园林建设往往包括了原有场地改建和新建两种方式。城市园林原有场地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往往由原有基础建筑风格决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原有建筑历史与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风格,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奠定基础。新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园林主题,综合分析园林场地地形、城市气候环境、本地植物生长及形态特点,确定景观主题思想以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1.3 以互动式城市园林景观为规划设计方向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景”与“观”是大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动性。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通过互动方式为居民休闲与生活提供更丰富的娱乐活动,使忙碌的人们身心愉悦与放松。相较于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单一形式景观或局部景观,以观为主的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更加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以互动为方向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水景的采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水景被应用于其中以提升园林整体景观效果,但利用水景来进行互动,其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如水景喷泉等,并不能很好的与人们达到互动。②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依水而建的秋千式吊桥等:这些方式是互动式景观的常见设计方法,使人们在观赏景致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兼顾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与娱乐性,对于促进城市园林景观氛围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4 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土地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受此条件制约,现代城市园林以中小型园林为主,如何使有限的园林面积,容纳下更多的景观成为很多园林设计人员思考的问题。立体绿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则,分析植物生长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绿化园林景观在提高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合理布局景观规划和设计,如充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墙体、灯柱、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观赏性强的立体绿化景观。从城市园林空间上看,要适当利用立体结构,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空间扩大,同时立体绿化景观也具有净化空气浮尘的目的,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供条件。

二、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生态园林”强调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时,可借鉴以下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2.2 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的复杂性、 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差异会促成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2.3 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动态景观,将会呈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景观。

2.4 遗留地保护原则

保护自然遗留地内有价值的景观植物,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特点的植物,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和保护。

2.5 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三、生态园林的作用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居住环境日益城市化。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便是改造自然,创造集中的人居环境的做法。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 如何才能将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地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不仅仅是提高人们休憩、 娱乐、 观赏的场所,而是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园林,在为人类的活动环境创造美景的同时,还必须给予城市居民以舒适、便利和健康。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园林规划设计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四、总结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倡导生态保护的大形势下,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既要遵循人性化、本土化、实用性的原则,又要符合生态性与美观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余新晓[等]编.景观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毛文永编著.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3] 尹思谨著.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