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7 09:05:40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例1

Surve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Rural Drinking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YANG Hong-mei

(Yingjing County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Ya'an 6252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in our county.Methods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the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levels of the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levels of the random sel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urvey points 15,in the vicinity of the drinking water survey of villages and towns around 10 households randomly selected.Results The standard rate of water quality detection was 80%,and most of the drinking water was treated with complete treatment.The sanitary toilets were 84.97%.Conclusion In the rural area of our county residents drinking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should ca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further,increasing for rural residents health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drinking water,toilet reform policy and the specific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rrective measures,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ies,to improve the health conditions of rural residents.

Key words:Rural areas;Drinking water;Environmental health;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县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的现状,为我县制定相应的饮水安全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并根据一定的比例按照各乡镇不同的行政等级区划随机选取水质调查点15个,在水质调查点附近的村镇,每村随机选取10户作为调查对象。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地点 首先是对于饮用水调查点的选取:依据各种不同的调查内容及标准进行调查点的选取,依据水源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地下水及地表水两个方面;依据不同的供水方式可分为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式供水两个方面。按照各乡镇行政等级区划,随机选取水质调查点15个。其次是对于环境卫生调查点的选取:围绕选取的饮用水调查点附近的村子展开环境卫生的调查,在每个饮用水调查点附近的行政村随机选取10户村民展开环境卫生调查,共计调查村民150户。

1.2调查内容 农村居民饮用水检测指标:本次调查共检测了30项指标,其中包括了浑浊度、色度、pH值、总硬度、铁、锰、砷、硝酸盐氮、耗氧量、氧化物、硫酸盐、氯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等。其余调查内容:农村居民改厕、粪便处理情况;垃圾、污水处理状况;饮用水严重污染事件,其中对于农村居民的改厕与粪便处理情况主要包含:厕所类型、卫生现状等内容。

2 结果

2.1农村饮用水调查结果 在全县境内共调查了15个饮用水调查点附近的15个行政村共150户居民,其中采用集中式供水居民共125户,居民人数339人,在所调查的居民户数中占比达到了83.33%;采用分散式用水的居民共25户,居民人数72人,在所调查的居民户数中达到了16.67%。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比较衡量。本次调查中所选取的15个饮用水调查点所采集到的30份水质样本,水质达标率达到了80.00%。采用集中式供水方式的13个饮用水调查点所采集到的26份水质样本中,有22份合格,4份不合格,达标率为84.62%,采用分散式供水的2个饮用水调查点采集到的4份水质样本2份达标,2份不达标,达标率50.00%,饮水不合格项目主要为细菌学指标。见表1。

2.2改厕、粪便处理调查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15个行政村中共有厕所5377座,其中卫生厕所4569座,比率为84.97%,卫生厕所中无害化厕所2690座,比率为50.02%,卫生厕所类型主要为沼气厕所,其次为三格化粪池和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卫生未达标厕所共808座,在本次调查中占到了15.03%。对于所产生的粪便,沼气式厕所均进行沼气生产,实现了二次利用,而卫生未达标厕所产生的粪便一般均直接作为肥料直接作用于农田或排放。

2.3垃圾、污水调查结果 15个行政村每月的垃圾产生量为1466.60吨。没有进行合理安置的垃圾584吨,占所产生垃圾总量的39.82%;进行合理安置处理的垃圾共882.6吨,占所产生垃圾总量的60.18%。15个行政村的每月污水排放总量为8368.30吨。没有进行合理排放的污水3609.25吨,占所有污水排放总量的43.13%;每月采用明暗沟排放污水共4759.05吨,占污水排放总量的56.87%。我县农村所产生的垃圾和污水还存在随意堆放、倾倒和排放的现象,还有40%左右没有进行合理的安置处理,因此对于水源污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讨论

良好的饮用水和环境卫生是人类健康生存的基本条件。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而言,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性是重要的衡量指标[2]。目前农村的饮用水及环境卫生状况依然不容乐观,这一方面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整体不足,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质量[3]。集中式供应的饮用水占到了我县饮水人数的82.18%,自来水的普及率虽然远远超过我国农村平均普及率37%,但离2015年农村安全饮水达到100%还有一定的差距。调查结果显示我县的农村集中式供水还有部分只经过沉淀过滤处理而未经过消毒处理,分散式供水均未进行消毒处理。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保障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的工作,通过对饮用水水质的改善能够有效加强饮用水的卫生质量,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需要政府加大对于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的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为农村配置完善的安全饮水设施,同时要增加对于农村居民的自来水普及程度,将农村居民的分散式用水现状转变为集中式供水[4]。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开展广泛、持久的卫生健康教育,增强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意识。对农村居民的集中式供水要加强管理,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增强对于水源地的保护[5];对于分散式供水现状所应用的储水容器应当设置相应的防尘、防蝇设备,饮用前要采取加氯等消毒处理。以保证饮用水在流行病学方面的安全,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继续增加卫生厕所及无害化厕所的普及率,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向农民详细的讲解沼气式厕所的各种优点,对于进行厕所改造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同时在新农村的建设之中,要以各个行政村为单位,建设相应规模及处理能力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阻断环境污染的源头,从而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鸿斌,颜玲,张成云,等.四川省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0):3842-3844.

[2]王芹,王大军,龚海燕,等.三峡库区兴山县农村环境卫生及饮用水现状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6):11-12.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例2

【中图分类号】 G 4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147-02

学校卫生是我国公共卫生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资料显示,我国70%以上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学校突发事件80%以上的为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发病频次高,具有群体性和聚集性[1],而学校环境卫生设施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师生的身心健康。为全面了解四川省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健康的危害因素,笔者于2008年组织开展了农村学校环境卫生设施现状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四川省经济状况(富裕、宽裕、贫困)和不同地理特征,选择郫县、金堂、威远、丹棱、合江和汉源6个县,调查范围为地方规划县城管辖以外的所有农村初中、小学学校。

1.2 调查内容 调查县自然情况、财政经济、教育投入情况; 全县农村小学、初中基本情况以及卫生设施和健康教育概况。

1.3 调查方法 由县卫生部门协助教育部门开展全县农村学校调查,根据《全国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实施方案》,采用问卷、观察和现场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卫生厕所判定以《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技术要求与图集》[2]为依据。

1.4 质量控制 调查方案经多方专家论证和完善,在进行调查前调查人员经过逐级培训,在实施调查中调查员对每天调查后的调查表进行自查,检查漏项及明显的逻辑错误并及时处理,最后数据采用统一的数据录入工具进行双录入。

1.5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使用EpiInfo软件录入,导出的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的6个县共有614所学校,其中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和九年制学校各占46.58%,32.41%,15.64%和5.37%。614所学校中,教师共有230名,学生3 559名,师生比约为1∶16,所调查的学校中有113所寄宿制学校,占18.40%,有寄宿学生1 875人,占52.68%。调查的6个县GDP为318.35亿元,财政收入为44.04亿元,教育支出为13.27亿元,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的30.14%。

2.2 学校卫生设施和健康教育情况 共调查7项指标,在614所学校中有供水设施占55.70%,有卫生厕所占28.99%,有洗手设施的占70.20%,有垃圾收集设施的占69.38%,有排污水管道的占34.36%,有健康教育材料的占98.53%,有校医的占3.75%(表1)。6个县7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25,314.98,36.84,87.19,186.72,24.56,45.43,P值均

表1 四川省614所农村学校卫生设施及健康教育状况

项目学校数构成比/%

供水设施 集中式34255.70

分散式19431.60

无7812.70

厕所 有17828.99

无 43671.01

洗手设施 有43170.20

无18329.80

垃圾收集 有42669.38

无18830.62

排污管道 有21134.36

无40365.64

健康教材 有60598.53

无91.47

校医 有233.75

无59196.25

2.3 经济状况与卫生设施建设情况的关系 根据GDP[3]和地理状况将6个县划分为富裕、宽裕和贫困3种类型(丹棱县只有16.2万人口),有5项卫生设施建设的占53.09%,6个县随经济状况下降其卫生设施建设状况也随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富裕与贫困=17.40,χ2宽裕与贫困=9.06,P值均

表2 四川省农村学校卫生设施建设比较

项目县贫富等级学校数量分项设施

郫县富裕4034(85.0)

威远富裕14282(57.8)

金堂宽裕10562(59.0)

丹棱宽裕2315(65.2)

合江贫困16366(40.5)

汉源贫困14167(47.5)

合计 614326(53.1)

注:()内数字为合格率/%。

3 讨论

3.1 学生生源 调查显示,四川省农村学龄人口约占1/10,依据人口预测结果[4],2010年我国农村学龄人口为0.98亿,占农村人口的11%~12%。此次调查的小学和中学的数量比例为4:1,且寄宿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2.68%,说明四川省农村学校以小学为主,且寄宿生过半。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龄人口的数量对教育事业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学校卫生工作,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其管理重点应为改善学校的卫生条件,开展学生体检,开设健康教育课,加强饮食和饮水安全管理,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等措施[5]。

3.2 财政收入及教育支出 四川省是一个地处中国西部的大省,经济状况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还较大,虽然本次调查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的30.14%,但总的财政收入较低(6个县平均财政收入为7.34亿元),相应教育支出经费基数较少,另外调查的6个县财政收入和GDP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从调查的7项卫生设施和实施健康教育情况显示,6个县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富裕和宽裕县的卫生设施建设均好于贫困县。说明学校卫生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经济条件是影响卫生设施的主要因素。

3.3 学校卫生设施 5项卫生设施建设中,以卫生厕所和排污管道覆盖率最低,其次是供水设施和垃圾收集,有3个县农村学校都没有卫生厕所,低于目前四川省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43.9%)[3],这与学校卫生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和资金短缺有关。学校厕所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卫生状况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直接影响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据报道,粪便传播的疾病主要以蛔虫、感染性腹泻、甲肝和霍乱为主[6]。有调查表明,生活饮用水被粪便污染可引起的痢疾暴发[7]。学校没有排污管道和垃圾收集系统,致使生活污水和垃圾暴露于地面,为蚊、蝇滋生传播疾病提供了媒介条件。调查表明,校园内苍蝇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的堆积而成[8]。

3.4 健康教育 调查各县的健康教育教材拥有率平均为98.53%,有4个县为100.00%,但这并不意味着健康教育工作就做好了。文献表明,学生对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9-10]。调查的614所学校中,有591所学校没配置校医,不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要求校医与学生的比例为1∶600的标准,但在师资力量非常稀缺的偏远农村学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有效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校的卫生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教育和卫生部门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卫生设施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突发事件隐患,为了减少农村学校卫生安全隐患。提高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建议:(1)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学生的管理,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尤其以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小学为重点,缩小城乡差距,在专项拨款的同时,争取多渠道筹集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11]。(2)加强农村学校卫生设施建设,并对设施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3)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校园安全、学生健康筑就一张坚实的保护网[12]。

4 参考文献

[1] 解晓华,何海艳,刘辉,等.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39-140.

[2] 刘家义,张芯,主编.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技术要求与图集.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19.

[3]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2009四川省年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34-37,318.

[4] 袁桂林,宗晓华,陈静漪.中国分城乡学龄人口变动趋势分析.教育科学,2006,22(1):16-18.

[5] 李士凯.寄宿学校的疾病预防与管理.现代预防医学,2005,32(2):156.

[6] 李艳宏,安琪,孙贤理,等.北京市农村改厕工作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8):500-501.

[7] 司红建.某小学1起腹泻暴发疫情调查分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2):311-312.

[8] 姜雪峰,邓青,田雨禾,等.校园及周边蝇类滋生地调查研究.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7,13(3):215-217.

[9] 蒋冰玲.梧州市中小学校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86-187.

[10]樊霞,梁雅梅,白莉莉.延安大学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5):394-395.

[11]石文惠,史平,马兰艳,等.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44-766.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例3

【中图分类号】 R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107-1

苏北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人口占据的苏北人口总数绝大部分,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对环境卫生建设投入较少,这一现状成为了制约苏北新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苏北新农村的集中居住后,受经济发展落后的制约,卫生公共设施配套基础薄弱,环境卫生在治理过程出现的问题较多,经常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居中居住后的居民生活水平。所以本文从苏北新农村当前环境卫生的现状分析出发,并提出相应的合理的对策。

一、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的环境卫生现状

(一)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的环境卫生差异性较大。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与城市相比都出现了垃圾处理的问题,受以往传统的生活习惯影响,一时还很能改变以前乱扔垃圾的习惯,所以要成功改善集中居中后的新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必须采用因地制宜,要积极寻求多样化的解决方法,由于不可能找到一个适合于所有苏北新农村的标准化模式环境治理模式,这就增大了苏北新农村卫生治理的难度。

(二)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居民缺乏公共卫生意识。农村居民即使集中居住后,但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文化程度低,对新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不理解,加之对环境卫生问题普遍认识不足,村民不了解环境卫生恶化对空气、水、土壤及生物系统的危害及其通过循环对人产生的不利影响。这就造成大多数农村居民只注重自家环境卫生往往忽视集中居住的公共大环境,没有村民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改善新农村公共环境卫生,客观上也加剧了新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

(三)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环境卫生情况复杂。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受以往的生活习惯影响,很难丢弃以往生活习惯,在房前屋后堆积许多垃圾和麦草柴火等杂物,种地时留下的机具器械随处可见,也形成了复杂了环境卫生情况。这些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整体的环境建设,也给集中居住的环境卫生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要提供有效公共卫生产品的策略

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治理新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新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成功。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苏北新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问题,关注苏北新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积极寻找合适的治理环境卫生措施,能够有效改变当前苏北新农村环境卫生现状。

(一)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要明确环境卫生的提供主体。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各级政府是农村环境卫生最主要的提供者。为提高各级政府提供优质环境卫生产品的效率,摆脱苏北新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没有明确提供者的尴尬现状,各级政府可以设立专门负责苏北新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部门,做到专事有专人办理的良好局面。

(二)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要大力开发卫生环保技术。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就地取材的沼气技术、适合苏北新农村的污水管线铺设和小型污水处理技术、农村户厕方案、人畜粪便的就地转化处理技术等,对于改善苏北新农村环境具有更大的使用价值。针对具有独特要求的苏北新农村环保技术,必须开展专门化的技术研究。当前的先赚是缺少专门对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研究的开发机构,现有的环保技术研究和开发单位主要是针对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开展研究,所取得的苏北新农村环境卫生突破也主要体现在某些单项技术上。

(三)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要建立垃圾收集处理制度。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卫生问题最简单易行又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建立有效的垃圾收集制度,将集中收集后垃圾就地处理或转移出农村进行综合处理,改变以往随意堆放的不良状态,建立苏北新农村垃圾收集长效动态制度。可采取在连续的几家农户家门口设立小型垃圾箱,定期由专人统一上门收集垃圾,这样可以避免距离垃圾堆放点远的农户图方便而乱丢垃圾。苏北新农村垃圾收集转运所需要的费用,可适当向受益居住居民按户收取,费率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致的原则。

(四)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要开展民间清洁环境卫生活动。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对于提高新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各级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新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必须由政府亲力亲为,包办到底,各级政府应该调动民间力量,通过多种非行政方式改善新农村当前的环境卫生问题。但随着新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卫生情况的恶化,越来越多的新农村居民开始关注周围的公共环境卫生,多数人也希望能够改善生活环境。各级政府应顺应居民的要求和认识,因势利导。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卫生产品时,可采用市场运作模式,即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垃圾处理产业。

苏北新农的环境卫生治理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所以必须建立长效合理的运营机制,通过改善村民以往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各级政府的积极诱导加上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形成具有苏北新农村建设合理的环境卫生治理模式,积极改善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的环境卫生问题,不断提高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例4

为了解和掌握碧江区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和支持。2013年12月按照中"贵州省2013年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对碧江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贵州省2013年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要求,碧江区分别在东西南北中方位各抽取一个乡镇(灯塔、桐木坪、和平、川硐、河西5个乡镇)为监测乡镇。每个监测乡镇根据当地各村经济状况,按较好、好、一般、差四类进行分层,各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行政村),原则上在不同的村民组随机选择5户家庭作为监测户。

1.2监测内容与方法 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厕所与粪便无害化状况、垃圾与污水处理、病媒生物、土壤卫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并填写统一调查表格。

1.3数据处理和分析 监测信息由碧江区疾控中心统一录入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Excle进行统计分析。

1.4蛔虫卵测定 采用饱和硝酸盐漂浮法,参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1987)进行。

1.5铅、镉的测定 按照《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方法测定。

2结果

2.1全区概况 碧江区面积1012平方公里,共辖13个乡(镇、办事处),9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30.2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数为11.16万人;全区总户数为9.76万户、其中农村户数为3.34万户。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杂粮及其它经济作物,全区上年度GDP为96.95亿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6310元。全区有垃圾处理厂1个,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设计处理能力210吨/d,实际处理垃圾400吨/d,覆盖人口23.04万。污水处理厂1个,处理工艺为二级处理,设计处理污水50000吨/d,实际处理污水50000吨/d,覆盖人口23.04万,见表1。

2.2监测点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5个乡镇,20个监测点,其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60%)、种植业为辅(25%)、其他(15%),监测点年平均经济收入为4042.65元,村民供水状况63.67%监测点以集中式供水为主,90%监测村道路硬化或部分硬化。

2.3厕所与粪便无害化状况 20个监测点中,设立公厕1个,卫生厕所、非卫生厕所、无厕所户分别占26.18%、73.56%、0.26%。卫生厕所中,完整下水道式占71.20%,沼气池式占73,三格式占0.54%,绝大部分厕所无化粪池,粪水直接排入沟渠、农田、河流,见表2。

2.4垃圾与污水处理 我区农村主要以生活垃圾为主,40%的生活垃圾是随意堆放,60%监测点进行定点堆放,91.67%垃圾堆放点有臭味、66.67%有成蝇,70%垃圾进行了焚烧处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养殖业污水分别占污水总量的92.53%、5.78%、1.69%,排放方式除工业污水(100%),部分生活污水(4.22%)经过处理后排放外,大部分生活污水(95.78%)以及全部养殖业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至农田、道路、坑塘、河流,见表3。

2.5病媒生物 调查显示,20个村寨仅有1个监测点开展过灭鼠工作,所有监测点均未开展灭蝇、灭蚊、灭蟑工作。

2.6土壤检测结果 20份土壤样品中18份检出蛔虫卵;铅、镉检测结果在容许范围内。

3讨论

通过此次调查显示:近年来碧江区在"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等项目促进下,农村地区某些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如63.67%监测点以集中式供水为主,90%监测村道路硬化或部分硬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仅有1个村开展过灭鼠工作,其余村寨均未开展灭鼠、灭蝇、灭蚊工作,40%的生活垃圾是随意堆放,60%监测点进行定点堆放,堆放在房屋周围或随意丢弃,91.67%垃圾堆放点有臭味、成为病媒滋生地,病媒生物密度较高。卫生厕所户仅占26.18%,大部分村没有卫生保洁员,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没有卫生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 没有固定垃圾池,只停留在村民自觉的行为上。这说明我们的村镇整体规划、环境卫生综合设施、宣传教育工作效果等工作的力度不够明显,仍然欠缺,虽然农村群众对良好的环境卫生的愿望迫切,但是长期遗留的硬件设施的不足和卫生陋习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综上所述,碧江区农村经济仍然薄弱,农民主要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区、乡财政的支持力度有限, 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及管理基本没有资金投入[1-2]。由于经费短缺,农村地区环境卫生在设施设备配置、业务范围拓展、管理能力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农村卫生环境长期处在无人治理的状态下[3-5]。为缩短农村生活环境与城市间的差距,就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经费和科研投入,把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当作一项长期的、经常的、持久的系统工程来抓,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可持续发展[6]。

参考文献:

[1]罗勇,张科,陈志,等.2011年安县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11):975-978.

[2]颜小平,徐健,李赐科,等.2012年夹江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2013,29(1):157-158.

[3]张杰,祝刚,张丁,等.2012年河南省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24(6):431-433.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例5

立足农村,推动改水改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历史上,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的饮水困难、饮用水水质不合格以及环境状况恶劣等问题,严重威胁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因水致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突出,阻碍了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980年,联合国第35届大会发起“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活动,争取实现“人人享有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的全球目标。我国政府积极参加这一活动,将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国家扶贫的重大战略要素,以解决广大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为重点,改善中国农村的饮水条件和环境卫生状况。

为此,全国爱卫办筹备组建了中国农村改水技术中心,1991年正式建成后,负责全国农村改水改厕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开展了大量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卫生厕所和环境卫生建设、健康教育和人才培训工作。

2002年1月23日,随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卫生部将原预防医学科学院和改水中心等四家单位合并组建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水中心也正式更名为现名称,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下的农村改水、改厕专业技术指导机构,承担起全国农村饮水和环境卫生相关监测、科研和技术指导工作,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决策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20多年来,改水中心始终围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立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了多项重要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工作,推动我国的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为提高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和环境卫生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完成世界银行贷款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

改水中心成立伊始,就积极参与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的管理和执行工作,先后开展了四期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覆盖了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7个项目县,项目累计总投资超过6.8亿美元,使近2300万农村地区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世行项目的执行发挥了强大的示范作用,其探索建立的农村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也成为后来全国其他地区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解决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的样板模式。通过多年的项目执行,改水中心团队不仅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项目目标,提升了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执行能力,尤为重要的是,为全国培养了大量供水工程、水质管理、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打造了我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工作的核心队伍。

――建立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系统

为了更好地掌握我们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便开展了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随着农村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于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需求,改水中心不断从技术上推动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向前发展,从规范监测方案、优化监测指标、拓展监测范围、完善监测网络等方面入手,在全国组织开展了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监测工作,水质检测、监测能力逐步提高,监测网络不断完善,使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饮水监测队伍的建设上得到了加强。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尤其是2007年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纳入农村改水改厕重大公共卫生专项以来,加大了专项经费投入,监测工作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如今已形成覆盖全国2007个县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直报网络和覆盖全国5万余处农村饮水工程的饮水工程监测直直报网络,每年开展监测、监测的水样超过20万份,是我国农村地区在农村饮水与环境卫生方面覆盖最广、影响最大的监测网络,为有关部门和政府制定农村饮水与环境卫生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和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开展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

2006年,为了掌握我国农村饮用水、改厕和粪便处理现状,了解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等情况,改水中心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工作,这是自1986年以后,我国在此领域首次开展的全国性调查。

这次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57个县,全面掌握了我国农村饮用水、改厕和粪便处理现状,了解了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情况,为制定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发展规划、提出农村改厕与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污水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与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

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国务院的关注,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改水中心作为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的参与单位,在开展淮河项目地区局部区域环境医学调查,初步掌握了项目地区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基本状况的基础上,依托农村饮用水监测网络,在项目地区开展农村饮用水监测工作,为当地开展农村改水和环境卫生整治提供了基础数据,更好地掌握项目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和变化趋势,为评价淮河项目综合防治工作及其效果积累基础资料。

――推动和宣传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国农村改厕工作科学、规范开展,近年来,改水中心先后组织制订了《小康村环境卫生标准》、《农村学校改水该侧卫生要求》、《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技术要求与图集》,出版了《中国农村学校无害化卫生厕所技术指南》、制作了《农村卫生厕所的建造与使用》光盘等材料,指导农村改厕工作。同时,改水中心也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向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向广大农村地区积极宣传卫生知识,帮助他们改善居住环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更好地保障身心健康。

多年来,改水中心还围绕农村饮水和环境卫生的热点和难点,组织开展了农村地区集中式供水隐孢子虫污染与儿童感染现状调查研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农村学校饮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等大量的应用性研究,为推动相关领域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持基础。

通过20多年来不断探索和积累,改水中心成功地实践了农村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科学模式,为我国全面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创新合作,拓展业务领域

多年来,在卫生部和中国疾控中心的领导与支持下,改水中心围绕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工作,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研究,在农村改水改厕与环境卫生相关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12年12月18日,在“中国妇女慈善奖”表彰大会上,陶勇研究员代表改水中心团队,接受了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授予的“中国妇女慈善奖”荣誉称号。这个荣誉源于“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公益项目,改水中心作为项目支持单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发展以“水窖”为主要形式的人畜饮水工程,提高受益农户尤其是承担着重要家庭和社会责任的贫困妇女的生存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团队,是改水中心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有效地将国际先进技术和自身专业积淀相结合,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近年来,改水中心通过与WHO、UNICEF、WB、ABD等国际组织建立的合作关系,先后开展了数十项合作项目,并籍此全方位地掌握相关农村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如与WHO合作开展“农村饮水消毒模式研究”,了解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消毒方法在控制饮用水微生物污染和确保饮用水生物学安全性的效果,确定更适合农村地区饮用水消毒使用的消毒模式;在UNICEF资助下,开展“干旱地区对学校水与环境卫生与学生健康影响研究”,通过对干旱缺水造成的农村学校供水、饮水、用水情况进行调查,评测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和行为,测量生长发育指标,并化验寄生虫感染情况,以确定干旱对学校和学生造成的长、短期的影响等。

在保持与WHO和UNICEF合作的基础上,改水中心也积极拓宽与相关国内国际科研合作机构,在环境―水―健康研究领域扩大了影响,开拓了思路。中心与环境规划研究院和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其他部门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并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智能水研究中心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联系渠道。

改水中心还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在农村饮水与环境卫生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近年来,改水中心先后多次派人参加了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的“社区主导的环境卫生全覆盖项目和环境卫生市场化培训和考察”以及“第三届东亚环境卫生部长级会议”等国际会议。

为了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改水中心近年来先后承办了“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应急响应研讨会”、“农村环境卫生市场化研讨会”等多个专业会议,国内外专家共聚一堂,探讨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的发展方向和理念;围绕农村改水与饮水安全、改水改厕与地方病防治、环境卫生与居民健康、改水改厕新技术研发等。

在加强与国际国内的合作交流中,改水中心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多样化,拓展了业务领域,为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和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出了新的贡献。

以人为本,打造优秀团队

作为团队的领头羊,改水中心常务副主任、党支部书记陶勇研究员本身就是一名长期坚守在科研和业务工作一线的知名环境卫生专家。尽管多年来他一直投身于农村饮水卫生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但他更关注的是如何带领改水中心团队积极参与并承担各项农村爱国卫生及相关工作,如何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思想先进的一流团队。

在专业水平建设上,改水中心作为一支部级的专业技术队伍,不断整合技术力量,调整人才结构,提升专业水平,始终保持在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发挥行业带头作用。

实验室是改水中心技术革新和项目开展的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验室配备了各类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和多种精密仪器,并将于2012年购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具备了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字表检测所需要的各种设备。

为了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科研质量,改水中心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在课题申报、执行和评估各环节对课题立项设计、研究进展、调查分析和成果利用等进行评估,逐步实现科研管理规范化,提高了科研质量。在人员少、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中心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适度的科研激励机制,创新灵活的科研工作机制,优化了科研工作环境。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例6

[中图分类号] R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c)-0149-04

Surveillance result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in villages in Beipiao city from 2014 to 2015

XIE Pu-zh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Beipiao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Beipiao 122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level and dynamic changes of damage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al hygiene health care in villages in Beipiao city and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hygiene in villages so as to reflect the achievements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hygiene in villag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making scheme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in villages. Methods 200 families from 40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10 counties from 2014 to 2015 in our c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surveillance subjects and at the same time,19 schools in the chosen counties were also selected.The surveillance data was obtained by searching materials,interviewing,on-site observation,and laboratory detection. Results In the 40 counties,73.1% of the population drank tap water,98.0% of the population discharged the sewage casually and 2% sewage went into the river.Garbage mainly included domestic garbage and livestock breeding waste,no industrial waste.About the collection,92.5% garbage were put on a fixed point,3.0% were put casually.7.5% villages had the project of wiping out the mice,mosquito,flies and cockroaches.186 classrooms were sampled from the 19 school and 21 classrooms had unqualified hygiene of per capita area of the classroom and 33 classrooms had unqualified hygiene of minimum distance from the anterior edge of the front desks to the blackboard,the lamp tube was not in vertical with the blackboard in 70 classrooms,and the ratio of glasses and the ground was below 1:6 in 46 classrooms.In the 40 soil samples,the positive detective rate of roundworm eggs were 67.5% with the detective rate of live eggs of 22.5%.The pH value,lead value and chromium value was all within the standard range.The chromium value of 2.5% samples was above the National Grade Ⅱ standard and within the National Grade Ⅲ standard and the value of chromium of the rest samples was within the National Grade Ⅱ standard.About the 400 families,65% had sanitary washrooms,56% families did not use the pesticide,98% families had flies in the room and 95% families had pigpen,pens for chickens,ducks,geese and firewood pile. Conclusion The villages in our city still have the problems of low water supply pervasion,low utility rate of sanitary washrooms,low consciousness of hazard-free treatment of feces and lag of biological vecto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Village;Environmental hygiene;Surveillance

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发生了很大变化,卫生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农村卫生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1-2]。为掌握北票市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及主要危害因素以及为制订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北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和2015年对北票市农村的基本情况、饮用水卫生、垃圾收集、污水排放、厕所卫生、病媒生物防制及个人卫生习惯等情况开展了监测调查,现将监测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资料

为保证监测样本代表性,本次调查严格遵循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监测点,随机在北票市选取10个乡镇的40个行政村共200户家庭作为监测户,同时在所选乡镇选择19所学校进行环境卫生状况监测。

1.2 监测内容和方法

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包括农村户厕与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与污水、病媒生物密度与防治、农村村容村貌与环境卫生管理;农村学校卫生包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及学生健康状况;土壤卫生包括土壤寄生虫和重金属污染;基本情况包括收集监测点的自然与经济状况、人口学资料、居民健康状况等基础信息。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

2 监测结果

2.1 监测点调查结果

2.1.1 基本情况 北票市位于辽宁西部,大凌河中游,全市总面积4469平方公里,辖农村30个乡镇、7个城市管理区、261个行政村。总人口57.60万,总户数22.18万,其中农村人口数为36.30万,农村户数14.37万。2014年人均纯收入11796元。

所调查的10个乡镇总人口数11.24万人,户数3.21万户;平均人均收入1083元;60%的农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40%农村以外出务工为主。10个乡镇既往无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传染病发生。

所调查的40个乡政村,总人口数9.24万人,户数2.91万户;平均人均收入1125元;75%的村有垃圾集中堆放点;90%的村内道路有硬化;82.5%的村内河道沟渠基本畅通,垃圾、杂物较少;省级卫生村占7.5%,市级卫生村占17.5%。对320名死亡人口进行调查,平均死亡年龄68.45岁;死于慢性病者占64.7%,死于恶性肿瘤者占15.9%。

2.1.2 饮用水基本情况 40个村总人口数9.24万,集中式供水人数6.75万,分散式供水人数2.49万;饮用自来水的人口占73.1%。集中式供水的水源类型为深井水,均未进行消毒处理直接供水;供水形式:40%为定时供水,60%为全天供水。分散式供水主要水源类型为浅井水,取水方式:95%为机器取水,5%为手压泵取水。

2.1.3 厕所与粪便处理情况 40个村共有户厕数9.24万,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6.21万(三联沼气池式0.25万,三格式5.89万,双瓮漏斗式0.07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7.2%。

2.1.4 垃圾、污水情况 40个村的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养殖业垃圾,无工业垃圾。收集方式:92.5%为定点堆放,3%为随意堆放;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填埋。养殖业垃圾采取再利用即用于农业肥料。

污水为生活污水和养殖业污水,无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者占98%,2%的污水排入河流;28%的养殖业污水采取处理后排放,72%采取直接排放。

2.1.5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 40个村中,37个村有专职或兼职保洁员,35个村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31个村专门做过规划,40个村全部开展环境卫生相关宣传教育,16个村进行过环境卫生经费投入。

2.1.6 病媒生物控制方面 40个村中,开展灭鼠、灭蚊蝇、灭蟑螂工作的村占7.5%,且每年投药2次,投药点90处;开展灭鼠、灭蟑螂工作的村占17.5%,每年投药2次,投药点170处。

2.2 农村学校卫生基本情况

2.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19所学校,其中9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心小学8所,中学9所。男生2728名、女生2440名;寄宿生257名。男教职工309名,女教职工526名。学生主要饮水方式为学校提供开水;校内供水情况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学校自备式供水为辅,自备供水水源为深井水,且未对水质进行处理,直接使用。

2.2.2 厕所卫生 独立式公厕23座,教学楼内厕所2座,宿舍楼内厕所5座;学生男厕总蹲位(坑)数360个,学生女厕总蹲位(坑)360个;99%学生参与厕所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厕室内和厕所周围5 m范围内可用水龙头45个;厕室内和厕所周围洗手池均未备有肥皂。

2.2.3 卫生保健与传染病管理 19所学校均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并有校医室,建筑面积均在15 m2以上;各学校均有专(兼)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各学校均建有学生健康档案,并有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2.2.4 教室环境卫生 所抽检的186个教室中,21个教室人均面积不符合卫生标准[3],33间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的最小距离不符合卫生标准,70间教室的灯管与黑板不垂直,46间教室的玻地比小于1:6。

2.2.5 学生健康档案 共体检5168名,其中近视1021名,沙眼29名,肥胖与营养不良511名,龋齿1338名。

2.3 土壤采集与检测结果

共检土壤样本40份,均进行了pH值、铅、镉、铬、蛔虫卵检测。40份土壤中,蛔虫卵检出阳性数27份,检出率为67.5%,其中活卵检出9份,检出率为22.5%。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4]二级标准规定,40份土壤样本的pH值、铅、铬都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2.5%的样本镉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但在三级标准范围之内,其余样品镉检测值均在国家二级标准范围之内。

2.4 入户调查

2.4.1 基本情况 共调查200户农户,60%的农户以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40%的农户燃料主要为柴,90%的农户主要引用自来水,喝生水很少,60%的村民有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2.4.2 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情况 垃圾产生量平均每户每天2 kg左右,主要是丢弃在房子周围的固定堆放点,部分则丢弃在垃圾箱,少部分随意丢弃。污水基本是随意排放。

2.4.3 厕所使用及粪便使用情况 65%的农户是卫生厕所,大部分都较清洁,无臭味,无蝇蛆。使用非卫生厕所粪便暴露者占15%,对粪便均采取土埋后施肥。

2.4.4 农药使用情况 56%的农户不使用农药。使用农药者也是到供销社门市部购买,施药时穿长袖衣、裤,戴乳胶手套。

2.4.5 环境卫生状况 室内卫生都较干净,庭院环境卫生一般。厨房未发现蟑螂成虫和活卵及蟑迹、鼠迹;98%的农户室内有苍蝇;95%农户都有猪圈,鸡、鸭、鹅圈以及柴草垛。

3 讨论

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卫生城市和农村改水、改厕、改灶等活动,我市的城乡面貌已大为改观[5]。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已实施多年的农村改水工程和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设已见成效,多年的健康教育宣传有效地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习惯,这些成为长效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保证,现代化的新农村正在形成[6]。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存在自来水普及率偏低、卫生厕所使用率低、污水处理率低、公共卫生设施配套建设覆盖率偏低的情况[7],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我市农村饮水状况不容乐观

自来水普及率仍然偏低,集中式供水缺少有效的处理工艺,生活饮用水管理不到位,多为不经消毒的井水、山泉水,供水安全难以保障。建议水务部门加大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力度,疾控部门应加强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使水质监测网络化和制度化,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更加注重基础卫生设施建设[8],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农村居民供水条件和水质状况,确保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3.2 我市农村卫生厕所使用率偏低,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意识不强

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虽然得到了改善,但在污水排放和卫生厕所使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9]。部分农户虽然建设了卫生厕所,但是不能很好地维护和正常使用,达不到粪便无害化的要求。部分根本没有粪便收集和处理装置,造成蚊蝇大量孳生,这是农村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土壤蛔虫卵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很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施肥过程中所用的都是非卫生厕所中的粪便,并且大部分粪便都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进行施肥,再加上土壤比较潮湿,造成蛔虫卵大量繁殖[10]。建议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卫生意识,普及推广卫生厕所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这是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3.3 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开展滞后

在所调查的40个行政村中,能够主动开展病媒生物控制的村仅占25%,乡、村经费投入较少,所用的“除四害”药品均为我市爱卫办提供。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健康观念以及对病媒生物的危害认识不足、物资药品经费投入不足所造成。建议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广大农民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11]。相关业务部门应加强监测管理,共同将此项工作长期顺利地开展下去。

3.4 居民防病意识低,卫生习惯差,环境卫生知识匮乏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环境卫生监管,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使村民了解改善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根源上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12],自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3]。

综上所述,要改造农村环境卫生,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就必须建立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把环境卫生纳入村镇规划和建设中[14],注重环境卫生的整体改造建设,加强对农村居民健康教育的宣传,把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当作长期、经常、持久的系统工程来进行[15]。

[参考文献]

[1] 张树其,解志红,宫献生,等.2011-2012年高密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3,19(12):906-910.

[2] 游光富,苏勤,范颂,等.泸州市2011年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9)3555-3558.

[3] GB/T18205-2012.学校卫生综合评价[S].

[4]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5] 杨克敌.环境卫生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

[6] 柴志凯,赵俊英,代培芳,等.2013年山西省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5):782-783.

[7] 王兆吉,万蕾.即墨市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4055-4056.

[8] 曹志玲,陆晓娜,任淑敏.2011-2013年山西省平顺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2):1298-1300.

[9] 于丽萍,齐爱,刘凤莲,等.农村监测点环境卫生现状和饮用水调查[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4):370-371.

[10] 齐立勇.2012年新疆巴州轮台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调查报告[J].医药前沿,2013,3(16):277.

[11] 颜小平,徐健,李赐科,等.2012年夹江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57-158.

[12] 张念东.2011年南丹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4):34.

[13] 蒋馥阳,韩雪榕,张毅.2013年大连市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18):2626.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例7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78-01

为掌握寿光市农村居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政府制订、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改善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2012年8月-10月份,寿光市疾控中心对部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市抽取5个镇(街道),每个镇(街道)抽取村庄4个,每个村抽取5户居民进行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并记录,对抽取的20个村庄进行土壤检测。

1.1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对村庄基本情况与居户的基本卫生、厕所与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与污水、病媒生物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记录。

1.2土壤卫生。每个村采集农田土壤1份。采集5-20cm深表层土壤,在1m2范围内按照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混合为一个样品,检测寄生虫和重金属污染等情况。

1.3检验、监测方法及评价标准。蛔虫卵测定方法采用饱和硝酸盐漂浮法,参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1987)进行。重金属测定土壤铅、镉含量,按照《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进行。土壤pH采用电位法测定。

2结果

2.1基本情况。寿光市地处平原,辖16处镇(街道),973个行政村,总人口104.0146万人,其中农村25.1864万户,87.5630万人。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1.1253万元。全市有垃圾处理厂1个,污水处理厂8个。

2.1.1抽取的20个项目村调查结果显示,居民饮水全部实现了集中式供水,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所占比例为90.51%,养殖业占5.36%,其余4.13%为当地零散务工。2012年人均收入10325元。20个村全部进行了民居、道路统一规划,70%的村庄村内道路实现了全部硬化,25%部分硬化,5%未硬化。所有村庄均配备专职保洁人员,保洁人员与覆盖人口比例为0.36%,年人均环境卫生经费投入为23.74元。

2.1.2调查村厕所情况。20个调查村共5910户,均一户一厕,其中非卫生厕所3132户,卫生厕所2778户,卫生厕所率为47%。调查的100户居户中,79%的厕所位于室外,19%位于室内,2%位于院外。83%厕所内清洁,21%的厕所内调查者主观感觉无臭味,45%厕内无蝇蛆,62%厕内粪便未暴露。100户调查户的粪便处理方式为:土掩埋后施肥(57%),排入下水道(22%),高温堆肥(21%)。

2.1.3垃圾与污水情况。调查的20个村中,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定点收集、统一填埋率100%,但95%的垃圾堆放点有臭味和蝇类。养殖业垃圾100%用于高温堆肥。43.72%的工业垃圾处理方式为再利用,其余为填埋及废品回收。生活污水产生量为人日均2.7kg,排放方式分别为随意排放(40%),暗沟排放(35%)和管道排放(25%);工业污水67%直接排放,33%处理后排放;养殖业污水100%直接排放。

2.1.4病媒生物情况。20个调查村均每年开展集中灭鼠1-3次,共设投药点5754处;只有1个村每年开展灭蚊蝇、灭蟑工作。调查100户居户中,27%的居户房屋周围有1-4个病媒生物孳生地,分类按存在数量依次为污水沟(28处)、旱厕(19处)、垃圾投放点(13处)、柴草垛(12处)、羊/牛(8处)、猪圈(4处)、鸡/鸭/鹅棚(3处)、死水塘(1处)。调查100户平均厨房使用面积为10.19平方米,均未发现蟑迹及成若虫和活卵鞘,19%居户的厨房中有鼠迹,71%居户厨房中有苍蝇,52%居户家庭周围存在1-4个不等的积水容器共104个,其中发现有蚊幼虫的容器共67个,阳性率64.42%。

2.2土壤卫生情况。20份土壤样品为黄褐色、灰褐色、土褐色的壤土;PH值7.4-7.6之间;其中1份土壤样品中测出蛔虫卵数为2个/g,无活卵,其余未测出;重金属铅含量在9.6-16.3mg/kg之间,镉含量在0.028-0.047mg/kg之间。

3讨论

寿光市近年来致力于新农村建设,重视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农村居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100%,民居规划整齐,道路基本硬化,村公共卫生专人保洁,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处理,重视鼠害防制,居民经济状况良好。但仍存在的突出问题:2012年部分农村卫生厕所率47%较2006年的调查结果16.18%[1]有了显著提高,但仍远低于福建省农村厕所普及率72.94%[2];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不高;生活污水部分仍随意排放,养殖业与部分小型工业污水未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给环境卫生造成很大隐患;对灭蚊蝇、灭蟑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厨房卫生条件差,多数居民有在户外用敞口容器存储自来水、雨水的习惯。随着经济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环境卫生改善意愿显著增强,建议加大对农村改灶、改厕工作的宣教、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工作,对养殖场、小型工厂的污水排放加强管理,重视“四害”的防治工作,多措并举,建设卫生新农村。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例8

家禽粪便生活垃圾等无人管

据调查,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差,且长时间得不到治理,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其一,生活垃圾随意抛扔。在农村大家并不把生活垃圾看作是垃圾,没有垃圾站,也不设固定的堆放场所,房前屋后、院内院外任意堆放。

其二,家禽粪便随处可见。农村几乎家家都养有畜禽,还有的地方人粪尿用土掩盖后都堆在院墙内外,一般要等很长时间后,才能运到田里。尤其是到了夏季,这些堆在露天的粪尿再经过暴晒发酵,更是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生活环境。

其三,农村的猪狗鸡鸭平时大都散养,随处拉撒,而又无人清理打扫。加之附近小城镇由于受资金与技术局限,经常将垃圾向农村“输送”,使污染严重的农村更加“雪上加霜”。

其四,垃圾种类不断增多。过去,农村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垃圾总量不多,垃圾中可循环和可分解的东西居多。如菜皮可喂鸡、泔水可喂猪、其它的可用来堆肥,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况。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除生活垃圾外,养殖、生产、建筑垃圾也迅速增加。近几年,农村大量发展养殖、塑料大棚,大量建房,产生了不少白色污染和建筑垃圾,但垃圾处理方法却仍停留在原始状态,不是随处堆放,就是烧掉或倒入河塘。

在调查中,一些群众反映:“上级卫生部门一年到头也不见来管管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的事几乎没人过问。”这也不能不说是农村环境卫生一直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影响了村子的村容村貌,而且严重污染了土壤与地下水,给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例9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创卫、创文、创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拿回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牌子。这些成绩,凝结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凝结着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凝结着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工作中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对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新的形势面临新的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的总目标是实现“三个上台阶”,其中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是一大目标;县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实力、人文、富裕、宜居、幸福“五个”,其中“宜居”是重点任务。而“五个”最直观、最基础的体现,就是良好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尽管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发展的需要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一些问题还表现得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六个“不协调”:

一是上级对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的评价与中国旅游强县的称号不协调。近些年,我们先后获得了中国旅游强县、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中国优秀文化旅游县等荣誉称号,而且是目前全国首批、省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但是,近期以来,在市上召开的一些大型会议上,多位市级领导讲到,是各县区环境卫生最差的县。是佛教圣地、周秦文化发祥地,以“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人以文明、厚道、勤劳、善良而著称。把“最脏的县”冠在我们头上,与中国旅游强县的形象极不协调,我们必须下大气力尽快扭转这种局面。

二是全县没有一个省级卫生镇、仅百分之四的卫生村与国家卫生县城的称号不协调。我们的县城已经获得了卫生方面的最高荣誉,但至今没有一个镇是省级卫生镇,169个村只有7个村获得了省级卫生村称号,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市级卫生镇也只有2个、卫生村仅有7个,这一现状与我们获得的国家卫生县城最高奖项极不协调,只有创建更多的卫生镇、卫生村,才能让国家卫生县城这块金字招牌更亮。

三是农村陈旧的生活方式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不协调。近年来,我县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GDP年均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20%左右。然而,农村的生活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现象在村庄到处可见。不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宜居就无从谈起。

四是农村环境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的要求不协调。从党的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现在已有六年多时间,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村容整洁”,而真正达到村容整洁的村太少。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经过近年的加快发展,在县城建设上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小城镇和社区、村庄建设上我们才刚刚起步,农村的环境状况还有许多需要尽快改善的地方。

五是最直观、最基础的环境卫生状况与县党代会提出的新“三创”不协调。在前不久刚刚闭幕的县十五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未来五年我们要创建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文明县城新的奋斗目标,而这三个创建共同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城乡环境卫生,这既是各项创建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当前最薄弱、最需要改进的一项工作。

六是农村环境状况与优化投资环境要求不协调。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地方的形象越好,就越能凝聚人心、吸引人气、聚集商气,更易于形成加快发展的“洼地效应”。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农村绿化工程,开展了卫生村镇创建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发展的硬件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投资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硬件上去了,软件却没有及时跟进,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依然很差。这样的环境让客商难以舒心,难以安心投资。

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切入点,以县级领导、县级机关干部包村蹲点为抓手,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一举成功的良好势头,大打一场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攻坚战,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面貌,打造更加整洁、文明、宜居、宜业的镇村生产生活环境。

二、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强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个非常棘手的老大难问题,要使农村环境彻底改观,并得以长期保持,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最关键的问题突破,重点解决好“五有”问题:

(一)要有柴草堆放点。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主要源头,就是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柴草堆、粪堆、垃圾堆,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堆”问题,实现有序堆放、按要求堆放,我们开展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就胜利了一半。为此,各镇、各村要教育引导群众把柴草、粪土堆放到指定的区域。原则上,有粪土街的一律堆放到粪土街;没有粪土街的,由村组统一就近租用零星地,划到各农户作为指定堆放点,解决群众柴草、粪土无处堆放的问题。要实现在人口聚集区、人员活动密集区的视线范围以内,看不到柴草堆、粪堆,做到在划定区域堆放并且整齐有序。

(二)要有垃圾收集点。在创卫期间,县上为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镇、村、组修建了垃圾台,为各镇城建站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各镇村也设置了垃圾填埋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镇村垃圾填埋场已达到饱和状态,部分村民小组垃圾台不同程度损毁,村内垃圾乱堆乱放现象较为严重。为此,在这次整治活动中,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首先,各镇村要全面检查、修复和利用好现有的垃圾台,对位置不当、仍然缺少的要尽快修建到位,确保村庄的每条街道都有1—2座固定的、方便群众的垃圾台,解决群众生活垃圾无处倾倒的问题。其次,各镇村要根据人口规模和垃圾产生量,合理确定固定的垃圾填埋场,确保清扫、收集的垃圾及时得到集中处理,不再发生二次污染。再次,要及时清运、填埋垃圾,并加强监督管理。

(三)要有环卫人员。雇用专门的环卫人员是确保农村环境保持干净卫生的重要前提。镇区卫生由各镇城建站负责,至少要有8名以上环卫人员,对县住建局派驻法门镇的环卫机构,要连人带经费划拨给镇上,由镇政府负责管理;每个村要有一名村干部负责卫生工作,每个村民小组要有2名左右负责垃圾清扫和拉运的环卫人员。镇村要为环卫人员配备专用的黄马甲和架子车、扫把等必需的环卫工具,环卫人员必须对负责的卫生区域坚持每天打扫,至少每两天清运一次垃圾,确保镇区、村组环境干净整洁。

(四)要有钱办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工作,经费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是此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但是要解决经费问题,目前还存在许多困难,必须多渠道筹资解决。要采取三个“一点”:

一是“群众集一点”,包括村组和镇区两个方面。村组群众集资就是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办法,每年向农村常住居民筹集12元左右的卫生费(即每人每月1元),也可以采用筹劳的方式代替筹资,村上有集体收入的也可由村上统一支付。在这里强调两点:第一,筹资中要将特困户、贫困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众除外;第二,绝不允许搭车收费,对搭车收费的,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镇区的筹资主要采取向门店、商户、住户等收取一定卫生费的方式,具体标准由县物价局尽快会同相关部门、单位,按规定程序召开听证会确定,及时下发文件执行。

二是“财政拿一点”,就是县上在核定村民实际筹资交款人数的基础上,按照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给予配套补助。同时,每年平均为各镇下拨镇区环境卫生专项经费6万元。县财政局要尽快制订向镇、村、组配套环境卫生费的具体办法。

三是“整合一点”,县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每年挤出2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一事一议补助;分配给镇区的100个和村级的673个农村公益岗位资金,全部用于环卫人员工资;整合农村公路养护保洁和生态镇村创建方面的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由财政局牵头,人社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参与,制订整合资金使用的实施办法。

这样算下来,从明年起,每年的农村环境整治费用大致情况就是:群众一事一议大约筹资400万元,县财政奖补200万元,财政再专项列支约300万元,公益岗位280万元,农村公路和生态镇村创建50万元,总资金量将达到1230多万元。其中投入镇区的资金在100万元左右,投入村组的资金将不少于1000万元。平均到8个镇,每个镇150多万元;平均到169个村,每个村6万元左右,这样农村环境卫生资金难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初步缓解。还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镇村本级用于农村环境卫生的费用,在过去的基础上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以上提到的这些资金,对于能够一次性到位的要及时拨付,属于分批次到位的分批次下拨,需要筹集的最迟要在每年10月份以前筹集到位。所有资金到位后一律实行专账专款专用,由镇上为各村设立专账,在账户内为各组设立明细科目,分账核算、封闭运行。坚持村财镇管,由镇长一支笔审批,审计部门每年审计一次,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做到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挪作它用,一旦发现违纪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

(五)要有人管事。为了切实搞好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牛虎强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席升劳,副县长齐升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农工部、考核办、监察局、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国土局、住建局、文广局、环保局、扶贫办、工商局、文明办、爱卫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爱卫办,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从12月12日开始,全县领导干部下基层包村蹲点工作正式拉开,所有县级领导、县级部门都要包抓一个村,每名机关干部年脱产驻村不少于30天。干部下基层的六大任务之一就是整治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第一批包村蹲点的干部要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工作,督促协助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干干净净迎新春。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一名主要领导具体负责,组织领导好本镇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县级机关未包抓的村,要及时安排镇机关干部包抓。

村组干部要把工作重心向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倾斜,集中整治结束后,今后至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来抓本村组环境卫生整治,努力改善卫生状况。要教育和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整洁卫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环卫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坚持经常性打扫室内外卫生,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保持环境干净整洁。

另外,在公路碾打粮食、碾压秸秆及焚烧秸秆问题多发的重点时段,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召开专门整治工作会议,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搞好环境卫生治理,保护好绿化苗木。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一)实施步骤。主要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开展集中整治,改变面貌。就是从现在起到元月六日(腊月十三)结束,利用一个月时间,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县上给每个镇拨付10万元专项经费,由县级领导包镇包村,县级各部门、各单位抽调的工作人员包村蹲点,各镇领导和干部包村,集中开展整治,按照“五有”的思路开展工作,使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明显改观。

第二步,探索机制,形成制度。就是在集中整治结束后,围绕解决“五有”问题,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柴草、粪土堆放有序,垃圾清运及时,卫生打扫经常,督促检查严格,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干净整洁常态化。

第三步,巩固提高,树立典型。在检查中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巩固提高。县上每年将确定两个重点镇、10个重点村,创建省市级卫生镇村、生态镇村和环境优美镇村。各镇要争创省市级卫生镇、生态镇,每年至少抓两个重点村,创建省市级卫生村、生态村和环境优美村,以此推动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近期立即要开展的工作:

一要强化宣传。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是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的关键。今天会后,县电视台要立即跟进,下到基层,捕捉亮点,开辟专栏,大造环境卫生整治舆论,对行动快、进展好的典型镇、村进行宣传报道,对行动迟缓、整治效果差的镇、村进行曝光,推动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各镇和县爱卫办要通过召开会议、组装宣传车、张贴标语、挂横幅、办板报等多种方式,逐镇、逐村组深入宣传整治活动的必要性,动员全社会广大群众大力支持,积极参与,让讲卫生、讲文明、爱护环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行动。

二要立即启动。近日,县级机关将安排一次集中打扫卫生活动,具体时间根据天气情况由县委办、政府办另行通知。各部门、各单位接到通知后,要按照包抓路段,认真组织,自带工具,大造声势,按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对包抓路段进行集中整治,给镇村做出榜样。由县爱卫办牵头,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电视台等单位配合,巡回各路段督促检查,对各单位整治情况进行现场督查报道。

各镇、各单位会后要立即行动起来,全面启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明确目标任务,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具体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迅速发动各村组和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整治活动中来。县级各部门要统一在下星期一(即12月12日)将干部派驻到包抓联系村,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各镇在工作安排上要兵分两路:一路集中力量协助村组开展柴草、粪土堆放点划定分配,垃圾台、垃圾填埋点修复建设,以及环卫队伍组建、环卫工具购置等工作,并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着手开展明年“一事一议”卫生费用筹集等工作。另一路要从集中清理三堆(柴草堆、粪堆、垃圾堆)、美化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入手,全面清扫镇区和村组街道、公路两侧乱堆乱倒的柴草,清除街道、公路碾压的农作物秸秆、晾晒的玉米等,清运门前、街边、路旁乱堆乱倒的垃圾,清理渠道、排水沟杂草淤泥,修剪花草,涂白树木,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全面改观。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例10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加强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组清扫保洁、村收集、镇(办)转运、区处理”收集处置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增强村民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控制和资源化利用,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思路

深入宣传动员,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开展“清洁家园”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卫生运动等载体和手段。培养村民良好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通过设置合理方便的垃圾站点、组建专业清扫清运队伍,引导规范村民的垃圾投放行为;通过分类投放、分别收集,实现宏观意义上的垃圾类别源头分离,降低处置本钱;通过区、镇(办)村、组四级管理,达到多层参与、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效果;要通过体制的顺畅、机制的健全、目标的明确、制度的完善,实现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长效化、效果乡村化,达到全区农村垃圾管理全覆盖、无盲区,体现垃圾管理这一公益事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运行模式

全区农村建立“组专人清扫保洁、村定时分类收集、镇(办)集中分类转运、区统一定点处置”运行模式,以镇(办)为单位。基本实现全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建筑垃圾无害化填埋的目标,打造农村环境新面貌。

四、工作流程

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流程

建筑垃圾收集处置流程

五、时间布置

农村垃圾收集处置分五个阶段进行:

深入调查,宣传动员、制定方案阶段(8-9月)各镇(办)召开农村垃圾收集处置动员大会。摸清底数,制定方案,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

新建农村垃圾池(房)为农户配置分类垃圾桶。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阶段(9-10月)此阶段。

对农村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同时,集中整治阶段(11月)主要任务是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有效控制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全面实施阶段(12月)通过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和卫生保洁制度。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六、职责划分

区爱卫办、乡村管理执法局负责建成区内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和工作指导;区爱卫办、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负责建成区外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和工作指导。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村庄卫生保洁规范,各镇(办)根据本辖区农村的定位与现状。完善卫生保洁责任制和检查监督机制,并对农村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评议。

教育村民对垃圾进行适当分类投放;每个村、组应按比例配备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各村、组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处置的意义。做到日清扫、日运输,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收集池(房)负责村道、沟渠及其它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和环境卫生日常管理;要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垃圾分类制度,定点倾倒,定期清圈除粪,喷药灭蝇,逐步建立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