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社会和经济效益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0 10:29:27

社会和经济效益

社会和经济效益例1

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样做肯定是不可取的。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在考虑自己的商业利益之外,更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公共影响和社会责任。我国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经济效益提高,更多的老百姓开始关注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民生问题,也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若经济效益的获得要以社会效益为代价,就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违背了社会主义本质。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中药老字号。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这是他们只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同仁堂把“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作为制药行业的职业道德,成为全体同仁堂人的必修课,突出了同仁堂的职业特色。抗非典期间,同仁堂向社会公开三项保证:保证质量、保证供应、保证不涨价。虽然赔了600多万元,却再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才是同仁堂长久不衰的秘诀。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也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企业来自于社会,也必将还原于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的生生死死,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由社会来承接它的后果。更主要是,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因此,企业与社会有一个共荣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甚至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为了我国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兼顾,也可兼顾首先,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来引导社会。比如:制定污水废气排放指标,限制噪音污染的时间等等。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要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尽快建立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

其次,企业本身要严格自律,把社会效益也当作足企业发展的目标。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紧环保的科技创新,不仅仅要把科技应用在提高经济效益上,还应该应用到社会效益的保护上。让企业不仅成为推动经济的力量,而且成为推动社会全而进步的主要力量。

社会和经济效益例2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21-01

群众文化工作的普遍性和广泛性的体现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成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文化工作逐渐呈现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其主要的表现在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公益性上。

一、群众文化的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二、群众文化的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群众文化的重要社会价值和作用也越来越凸现出来。

群众文化工作要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所以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倡导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把握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鼓舞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斗志,就能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高尚有趣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丢弃假丑恶,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人们就会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把高尚的先进的文化思想融于头脑中,变成自觉的行动意识,就会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再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文化氛围,人们增强了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群众文化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三、群众文化的经济效益

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群众文化具有开放性、普及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它在不断的发展和整合过程中,结构也呈现出很大变化,其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科学等领域。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的同时,由于人们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就迫

使文化活动来积极推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科学发展等领域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产业,对于扩大内需,拉动人们消费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激化了人们的生产、工作热情,人们就会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积极投入到各自的行业,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四、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要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群众文化,除了公益性项目以外,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观念,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片面的经济效益,而盲目扩展许多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公益性产业和经营性产业要适应群众需求,适应市场规律,使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都迈上新台阶。

五、结语

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依存群众文化的发展要以社会效益为前提,来推动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提高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反过来就能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两者的结合才能使群众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群众文化只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才能更好地焕发出青春活力,走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宾.新时期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15).

社会和经济效益例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标准化对于我国的工业、农业、林业、服务行业等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下将分别介绍。

1 标准化的经济效益分析

德国标准化协会在2001年出版的一本公报中指出,德国国民经济增长总量的三分之一是由标准化创造的,可见标准化工作的确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国,标准化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了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证,因此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产品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就难以取得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而产品质量的好坏需要一个标准来衡量,使其在满足相关法规标准和顾客需求的前提下,也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产品的成本,而标准化的实施使得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持久的经济效益。

1.2 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产品的产出量,劳动生产率越高,则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标准化在企业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均起到重要作用,可最大程度地调动劳动资源,降低冗余劳动带来的浪费,具体体现在:第一,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并为日后的产品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标准化有利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实现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以及设备的模块化,为高效率的生产提供前提条件;第三,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使得劳动者定岗更加分明,有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1.3 消除对外贸易技术壁垒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出口的产品经常遭受国外技术壁垒,也就是增加产品的技术标准等指标来限制我国产品出口,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标准化工作,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引入国际化的标准,能够提高我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增加贸易额的目的。

1.4 促进管理科学化和产品创新

管理和创新都是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科学的管理和有益的创新对企业的产品起到增值的作用,而标准化可以指导管理,使管理更加正规、系统和科学。在表面上看来,产品的创新与标准化是相矛盾的,但其实不然,标准化为产品创新提供了经验和基础,而产品的创新成果也会不断纳入到标准里,使标准不断丰富和进步,可见标准化和创新二者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1.5 促进产品规格体系化

产品结构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标准化的产品品种规格有利于促进产品结构的简化,剔除落后的品种,促进同一规格产品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的同时,可大幅度降低产品生产周期,因此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2 标准化的社会效益分析

2.1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耗费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也因此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世界各国分别制定了大量的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标准,一方面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限定在可允许的范围内,保证人体的健康和环境的承受力,促进清洁生产;另一方面有利于节约一次能源的使用量,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2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有了标准化工作,可使产品更安全,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生产和使用产品的过程对环境更加友好,对人体健康有利,另外,以保护消费者为目的的标准制定后可使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一线生产人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从而给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2.3 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标准的制定、发行和不断修订的过程是随着当前科技发展水平而动态变化的,标准的制定既是反映当前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为科技水平的提高服务,同时也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使标准得以顺利实施,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促进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与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

3提高标准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策略

3.1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具体规划

要使标准化工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制定标准化实施的具体规划,目前国际上经济较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盟均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标准化战略规划,而随着与国际的接轨,我国也提出了相关技术标准的战略目标,但作为起步较晚的国家,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较为落后,应当在充分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实施规划,缩短与国际上的差距。

3.2标准的科学制定和不断修订

标准的制定涵盖面要尽可能广,保证标准的可行性,同时也要保证标准的质量,应当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以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同时,标准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修订,使其与当前的社会和科技水平相适应。

3.3建立健全标准化效果的反馈机制

社会和经济效益例4

我国的体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兴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在管理体制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上,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把追求经济效益同“小人喻于利”同“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联系在一起,把追求社会效益同“君子喻于义”同“社会主义优越性”联系在一起。受其思想影响,体育被看成是纯粹的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体育部门“等、靠、要”,体育经费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直到今天,在体育场馆实行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上,仍有27.5%的人认为对场馆实行多种经营、创收盈利心存顾虑。所以,要正确处理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摆脱极左思想的束缚,还经济效益以本来面目。

一、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体育产业的内涵,这是体育产业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每一个研究体育产业的人不得不首先回答的问题。本文所讨论的体育产业主要是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社会所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及其有关体育产品活动的总和”。

关于体育产业的基本特征,相对于发展公益性的体育事业运行方式,体育产业所具有的经营性是体育产业运作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的经营者享有法律规定获得利润的权利,按照法律规定交纳税赋,承担相应的义务,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进入市场进行服务和相关产品的经营。把体育中的一些内容当作一项产业进行经营,是以市场为基础和依需求为基本前提的。体育产业的经营者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配置体育资源,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项目进行投资,成本核算,提供各类体育服务和相应的体育产品,才可能在体育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因此,经营性是体育产业的基本特征。

二、体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概念及辩证关系

1 体育经济效益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所谓体育的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体育投资这一经济活动中,劳动的占有和消耗与所取得的有用成果的比较,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的实质是指在体育劳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占有,获取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在这一点上,体育产品与任何产品的经济效益没有什么差别和区分。因此,它的上位概念应该归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2 体育社会效益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所谓体育的社会效益,是指体育产品大都是精神产品,都具有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建设精神文明,主要功能是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其实质是体育产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因此,它的上位概念应该归属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文化研究范畴。

3 体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关系

体育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作为矛盾的对立体,二者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没有主次之分,其地位是平等的,唯一区别的是所属的研究范畴不同。体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相互联系的一面,其关系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的领域不同,其地位而不断变化。从微观角度,经济效益应放在首位,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从宏观角度,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应服从服务于社会效益。至于体育社会效益能否实现,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并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而是取决于法制的健全和完备,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

三、微观领域研究二者的关系及地位变化

从微观角度去研究体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确立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兼顾体育社会效益的思想观念。体育产业同其他产业企业一样,都是把经济效益当作企业的经营出发点和归宿,把利润视为自己企业的生命。这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运作的必然结果。

体育作为产业进行开发,走自己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道路,这说明推向市场的体育产品是商品。体育产品包括体育劳务与体育用品。体育产品即是商品,在社会条件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就必须遵循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优胜劣汰,最终实现对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体育产业的高速运作。在市场机制下,资源配置主体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在此基础上兼顾社会效益。因此各体育经营单位必然想方设法在尽可能降低劳动占有和劳动消耗的条件下,争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之相适应,经营者还必须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要服务对路、增添花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满足人们丰富的体育需求,惟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是政府与私人合资、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及其他国内大公司、个体投资兴办的一些职业俱乐部、商业化俱乐部、网球馆、高尔夫球场、体育健身娱乐中心等体育产业。这些投资主体的共同特征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主体,他们经营体育的目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占领市场,一些有远见的投资者似乎并不急功近利,而是在提高体育的社会效益方面下功夫,像高新聘请外籍教练、运动员,购买本国优秀运动员,投资培养二、三梯队运动员,其目的当然是服务于长远的经济效益。

体育产品含有两种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有人认为,体育劳务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认为是精神产品,具有公益性,即使是进入市场的部分也应该坚持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结合,以社会效益为主。这种认识不错,体育劳务产品是精神产品,具有公益性,从某种角度上讲,恰恰是因为它的社会价值和公益性,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权利性、公正性,才使得体育的劳务产品具备了交换的价值。

如今,正因为有了体育劳务创造精神产品的这种广泛的社会性、公益性,才有了商家争先恐后的投入,从而带动了广阔的市场消费需求,才有了体育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也使得体育商品的价格扶摇直上。就拿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来说,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售价2.8亿美元,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4亿美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7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升到13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达到16亿美元。

再拿发行体育来说,当今许多国家都把发行体育作为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筹集大量的资金,靠的就是体育竞赛商品的价值,其使用价值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公益性,我国自1994年3月起,截止到2002年底,已经顺

利发行数千亿元体育,除用于返奖外共筹集资金249.70亿元,主要用于落实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计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就微观而言,在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中,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效益,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必然结果。我们只有承认这个事实才能保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体育改革要求,才能吸引更多人关心体育、投资体育,促进体育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为最终实现体育的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物资基础。

四、宏观领域研究二者的关系及地位变化

从宏观角度研究体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树立发展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宗旨,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服务于社会效益。

体育产品按其不同的价值可分为职业体育产品和业余体育产品。业余体育产品作为体育产品的一部分不能作为商品推向市场,诸如学校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其基本任务是解决人口素质问题、福利性、义务性突出。像人们健身必备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若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由支配,其基础设施建设将无法进行。这就需要国家无偿投入,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投入的比重。我国体育法第41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这就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把体育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鼓励微观追求经济效益,赚取更多利润,这并非坏事,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办法,利用税收等手段,从经营者手中提取丰厚的利润,再把它投资到体育的福利性方面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既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可以加速体育产业化进程,使体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社会和经济效益例5

关键词: 群众文化;公益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0引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群众文化建设,群文工作涉及面广,影响深,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成为成为激励和鼓舞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武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最关键的就是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论述。

1群众文化工作要突出公益性和普惠性

群众文化工作主要是把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组织起来开展社会性文化活动,活动的开展和进行也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并且有专人辅导。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但体会到其中的快乐,而且还能接受各种艺术的熏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由此可知,群文工作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在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宁夏话剧团编排《走出大山》、《农机站长》等精品话剧,到宁夏全区城乡巡回演出,既反映了社会生活现实,又宣传了党和和政府的政策,教育了群众,同时又让宁夏话剧团的文化品牌名誉全国。还有,原州区2010年成立民族艺术团,当年编排的音乐情景剧《情系移民》,在反映移民群众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宣传了生态移民政策,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称赞。

早在建国时期,群众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质就已确定,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是国家设立的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机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开始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文化改革势在必行,群众文化的公益性有所削减,群文工作的经费投入明显下降,造成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内容也比较单一,一些专业人员不愿到这些地区工作,群众文化阵地名存实亡,甚至有些地区存在盲从现象,把精力投入到经营活动中,只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正常业务的开展,忘记了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宗旨。这一切曾使群众文化工作者感到非常茫然,无所适从。但是进入新时期,群众文化事业有迎来了萌动发展的春天。党的十七大作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小省区办大文化”的战略,固原市委、政府提出“文化固原”发展思路,原州区委、政府提出“建设宁南山区文化中心区”奋斗目标;2010年7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随后,、中组部、财政部、中央编办、人社部、发改委六部委下发《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等。这一切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进一部增强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信心和信念。

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就是要牢牢守住群众文化阵地,把社会效益摆在突出位置。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渗透、影响人们思想信仰的前沿阵地。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所履行的诸多职能,也是市场文化和正规的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公益文化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凝聚着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陶冶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操。在引导群众进行文化消费方面还可发挥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开展业余群众艺术和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方面,可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联系到目前社会上算命看相、烧香祭鬼、、等不良现象,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文化领域,群众文化不占领,歪风邪气必然乘虚而入。在当前,我们要大力发挥公益文化的功能,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来引导群众,教育群众。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现崇高向上的精神,时时处处突出“主旋律”,激励人们热爱党、热爱祖国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在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已从过去单一的文化需求转变为多层次、多元化、多需求的复杂的结构状态。群众文化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辅导和示范职能,要用健康的文化产品和丰富的娱乐形式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业务的培训、创作的辅导、社会艺术课堂的开辟、地方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搜集和整理、群众文化理论的研究都需要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来承担。只要坚持并强化群众文化的公益性,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2群众文化工作要突出地域性和传统性

地域性和传统性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必须具备的特质和必须挖掘的资源。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总面积2766平方公里,人口41.2万。秦汉明月照萧关,魏唐雄风濡大原。灿烂的中华文明在这里源远流长;清平乐章耀千古,与时俱进创辉煌,奋进的时代激流在这里汹涌澎湃。原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置县于战国,设郡于西汉,置三边重镇于明朝,自古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西塞之口”、“关中屏障”、“左控五原、右带兰会”、“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之称。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横跨全境,厚重的中原文化、璀璨的伊斯兰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粗犷的草原文化、苍劲的大漠文化交相辉映;蜿蜒百里的战国秦长城跨越千年沧桑,遗迹莽莽犹存;被誉为“宁夏敦煌”的须弥山石窟,为全国十大著名石窟之一;始建于明清时期的二十里铺拱北,古朴典雅,迤逦壮观,气势宏伟。原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秦时著名商人乌氏倮、东汉著名文学家梁竦、近代抗日爱国将领陈良壁等商贾文人、忠烈义士彪炳史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铁流越六盘,突歼青石嘴之敌,创建骑兵侦察连;一代伟人,赋词《清平乐·六盘山》,响震寰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原州儿女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攀高峰。

这些积淀深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文化资源,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开展提供了丰富详实的素材。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抓住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本着尊重、引导、充实、发展的精神,按照突出主旋律与多样化并重、强烈的时代气息与健康的民俗色彩并重的原则,积极因势利导,将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有机结合起来,给群众文化活动赋予新内容、新形式、新意境。要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工作强大的综合功能和教化功能,新春佳节搞一些喜庆的节日活动,诸如耍龙灯、观花灯;文化馆可以举办大型的职工文艺演出和趣味文化娱乐活动,使全区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在节日得到集中的体现并日趋丰富、完善。如果群众文化工作能够抓住这一特点,逐步认识到搞好节日期群众文化活动就能带动全区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并将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将人力、物力、财力向这个时期倾斜,每年提前部署、周密安排,抓典型点、示范点,就会使节日高潮期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求乐、求知、求美的需要,同时也将使群众文化工作不断跃上了新的台阶,为民族的振兴起到应有的作用。

3群众文化工作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社会和经济效益例6

一、高速公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判定

与其他工业产品不同,高速公路的发展离不开高速监控部门效益、社会和政府效益、高速通行者感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高速公路的两大主要效益。

1.高速公路带来的经济效益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绿通产品运输、集装箱运输、货物运输、高客运输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完善了公路运输结构,改进了运输效益和速度。另外,与混合行驶不同,高速公路设立了快慢车道,能够减少汽车损耗,油耗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行驶的舒适度,减少了行驶时间。

2.高速公路带来的社会效益

高速公路可以将城市之间相互连接,促进了其经济往来,使经济差的地区快速发展。城市间商品互相流通,提高商品销量,激励消费。其次,交通的便利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旅游业带来的消费。高速公路的建设给沿线带来方便,沿线对于货物方便运输、招商引资、投资建厂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城与城之间就业、亲戚走访,因而缩短了城市间距离,增加人民幸福感。

二、加强高速公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措施

高速公路可产生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应扩大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面就加强两种效益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1.规范制度增加效益

规范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运营的有效进行,产生更多的效益。高速管理运营企业中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规章的规范,促进工作有序、顺利运行。当前已的管理体系有《收费管理条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办法》、《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等,规范的管理体系可以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行,积极主动的调动员工的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避免违法违纪、贪污受贿的现象,促进高速公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创品牌提服务促进步

服务站、收费区等高速窗口与百姓直接接触,其服务象征着整个交通企业的形象。服务行业需要获得情感上的肯定,窗口化服务好坏直接决定百姓对交通行业的认可程度。为使百姓能享受高质量的服务,高速公路管理运营人员应认真遵守相应的规范,做到微笑服务、有问必答、态度随和,注意妆容,使用文明用语,给乘客留下好的印象,促进高质量的服务,带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降低成本

管理部门存在着较多的弊病,单位运营成本提高,工作者工资提高,均使经济效益降低。在进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个人优势,合理支配人力资源。并精简机构,做到信息流通无阻,政策一致,上行下效,避免人员过多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引进专业的人才,避免无用的开支,增加效率。倡导节能减排,节约办公成本。使用节能材料养护、修建高速公路,如护栏、废旧沥青、隧道led灯具等的使用,通过各种方法减少成本,促进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发展ETC促进通行

高速公路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高度公路管理运营不断趋向现代化,人们对高速安全出行的要求逐渐增加,ETC车道应广泛应用于收费站出入口。这种收费方式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成本,降低人员配置,避免人员不规范的操作所引起的偷逃通行费等现象。另外,ETC车道具有高效率通行、时间短等优点,因此我国正在全面开展人力推行全国联网收费,很多地方已经将联网收费真正的实施运行起来,高速公路的发展正朝着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ETC车道的使用可减少人员投入、加速通行效率,收费体制的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5.促进沿线附加经济的发展

社会和经济效益例7

一、社会效益是前提

作为主办方的湖南卫视一直以来都是走在娱乐最前沿的省台,是娱乐界的领头羊,风向标。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能把一档娱乐选秀节日做到具有国际影响力,其商业操作、策划、包装等等,无疑都是成功的。但“超级女声”成功后所引发的严重跟风现象应当是湖南卫视最感头痛的事情。特别是“超级女声”的节目赛制被一大批选秀节目所克隆,很多类似电视选秀节目动不动就PK,A进B的晋级赛被广泛盗用。有些节目更加直接,连节目的程序都不去修改,而直接套用“超级女声”的操作模式。众多此类行为加剧了电视选秀节目的恶性竞争,同时也凸现了我国对于产权保护方面的不健全。而这也正从另一个方面凸现了“超级女声”的优势。尤其是纯女性比赛和整体的比赛赛制、规则等方面,都是咱们中国电视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否则,也不会出现异常重视品牌保护的国际大型传媒机构要购买“超级女声”的电视节目制作模式和纯节目带的情况。

这里所要阐叙的媒介的社会效益,依我看来就是“超级女声”这个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了。试问,在社会影响力已经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我们还用得着发愁经济效益这等问题了吗?大量涌入的广告赞助商,争相的为能得到栏目的黄金时间段而拼得你死我活。在招商会上,一千万一千万的叫价争夺,那更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当然这幕后笑的最开怀的没过于湖南卫视以及天娱传媒了。姑且先不谈这些,总之,能满足受众的节目就是好节目。正如吴海荣说道的“满足受众的需求并不必然导致损害传媒的社会效益;满足受众的要求既是传媒社会效益的要求的基础。也是传媒经济效益的要求和基础;满足受众的需求并不必然产生传媒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相反,正是二者相互统一的要求和基础”。超级女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湖南卫视能把一档娱乐节目在短短三年的时间早做到国际影响,其商业操作、策划等等,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

而这一娱乐节目之所以风驰电掣般的风靡华夏大地,引得无数男女高声尖叫,其中最主要打动大家的原因,应该就是一“超女精神”了。而它最具特点的体现就是:在时下年轻一代缺少信仰的时候,“超女”给了她们激励,激励她们勇于拼搏、自强不息,让每一个有梦想的女孩有了一个施展拳脚的空间,并让她们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曾经有这样的说法;我想唱歌可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如今,“超级女声”完全颠覆了那个时代的烙印,给“超女”足够的表现空问,让自由歌唱成为精神焕发、积极进取的奏鸣曲。而每一个到“超级女声”舞台的人都是需要勇气的。从18岁到80岁,无论年龄差异多大,地域差异有多大,她们都在“超女”的舞台上想唱就唱,唱得响亮。这应该也是21世纪的中国人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就象每个人部在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在“超级女声”舞台上,快乐是属于大家的,不管歌唱得怎么样,开心、快乐无疑是最重要的。可以说,“超级女声”是一场署名快乐的精神盛宴。当然,“超女”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诚如今年年度总冠军“尚雯婕”的黑马传奇,所能映证的是:只有平凡的人才能创造奇迹,打拼出人生的精彩。

同样,站在“超女”舞台上的每一位超女都是坚强的。面临一场场残酷的PK,她们用她们的坚强感染并激励了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坚强。

超女感动天下。“快乐中国,感动中国”,是湖南卫视的品牌宗旨。在这个“娱乐并营销着”的时代,大众早已开始了他们的狂欢,这种狂欢是自发的,不由自主的。生活中充满意趣,生活中充满向往,生活中充满欢乐,生活中充满微笑的意味。参加这个狂欢的不仅是大众,同样还要有商家,他们的“上帝”需要他们同样提供感动与快乐。

人的一生是在故事中度过的。故事的本质是要通过情节感动人心。在媒介经营当中注入戏剧性,将使其在必要的时候像戏剧情节那样曲折、突如其来或激动人心!“超级女声”

真正做到让粉丝们一次又次地在“PK故事”中被感动。每位超女都是粉丝们自己选出来的明星,都是一个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生动、感动人心的励志故事,这应该就是“超级女声”成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当“超女”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一起为“超女”呐喊助威的时候;当“超女”们走进聋哑学校,和聋哑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在湘南出现灾情的时候,“超女”们站在了公益舞台上,为灾区群众募捐的时候……太多的公益之举,让“超级女声”的意义又更加的深远了。

总之,能够让中国人感动并快乐的品牌,很有可能成为中国驰名品牌:能够让全世界感动并快乐的品牌,很有可能成为国际着名品牌。品牌的影响力越大,社会效益也就越大,同时创收也就越来越可观了。由此,社会效益作为成功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和经济效益例8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88-1

1 经济效益

1.1 为农户节约资金

安装一个8m³的玻璃钢椭圆形保温沼气池,一年四季可以连续运行,有效使用期30年以上。在保持饲养四五头猪解决原料来源的前提下,年产沼气800-900m³,提供沼渣30-35m³、沼液20t左右。沼气、沼渣、沼液均可充分利用。(1)沼气用作日常炊事,供全家一日三餐,年平均节煤2t左右,节省燃料费可达900多元;(2)沼气用作照明,年可节约电费200元左右;(3)沼渣、沼液用作肥料,年产沼肥5000kg左右,折合氮肥约3000kg,折合磷肥约2000kg,可供30亩地追肥两次,节约化肥约2000元左右。由于沼肥无病菌和虫卵,能够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还可节约农药。沼肥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用沼液代替农药,进行喷施,防止农作物病虫害,年可节约农药开支200多元;(5)沼液作为饲料填加剂,喂养鸡、鱼、猪、牛等,年可节约饲料费500多元。用浓度1%沼液作为有机物复合添加剂喂猪,日增重为640-660g/头,降低耗料48-60kg/头,多盈利40元/头左右。沼渣、沼液喂牛、羊、鸡、鸭,可提高母畜怀胎率,鸡、鸭产蛋率。沼渣、沼液一般没有病源菌和寄生虫虫卵,猪、牛、羊喂沼渣、沼液不易患病,毛色光亮,生长健壮,棚圈少蚊蝇。据有关资料分析,牛、羊喂沼渣、沼液,牛日增重300-400g/头,羊日增重50-60g/只。

综上分析,一年中,一口8m3沼气池可为农户节省开支3000-4000元。

1.2 为农户增加收入

沼液中营养成分相对富集,是一种速效的水肥,也是很好的饲料添加剂。

制作花肥营养液:花肥营养液用于做花卉的液面肥和杀虫剂。500ml葡萄糖瓶市场售价2元/瓶,批发价按1元/瓶,每天收集精细沼液10kg,灌装20瓶,售价20元,除去包装费用,年获利7000多元。

制作饲料填加剂:沼液经过加工过滤,可以喂猪、喂牛、喂鸡、喂鱼。喂猪可以缩短饲养周期1个月左右,成本降低35%左右;喂牛每天可以增加产奶量超过2kg;喂鸡可以增加产蛋率;喂鱼可以促进鱼类更好生长。

制作植物杀虫剂:沼气发酵原料经过沼气池的厌氧发酵后,含有抑菌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激素、抗菌素等有益物质,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提高植物抗逆性。(1)防治农作物蚜虫;(2)防治果树红蜘蛛;(3)沼液防治大麦黄花叶病;(4)沼液防治西瓜枯萎病;(5)沼液防治小麦赤霉病。此外,沼液对棉花的枯萎病和炭疽病菌、马铃薯枯萎病、小麦根腐病、水稻小球菌核病和纹枯病、玉米的大小斑病菌以及果树根腐病菌也有较强的抑制和灭杀作用。

制作植物浸种剂:沼液中富含多种水溶性养分,用于农作物、果树等植物浸种、叶面喷施和灌根等,吸收率高,收效快,一昼夜内叶片中可吸收施用量的80%以上,能够及时补充植物生长期的养分需要,强健植物机体,增强抵御病虫害和严寒、干旱的能力。在干旱时期,对作物和果树喷施沼液,可引起植物叶片气孔关闭,从而起到抗旱的作用。

沼渣是沼气发酵后残留在沼气池底部的半固体物质,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酸、粗蛋白、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等,是一种缓速兼备的优质有机肥和养殖饵料。

配制营养土。营养土用于花卉和特种作物的育苗,二两袋装花肥市场售价1元/袋,批发价按0.5元/袋,每天收集精细沼渣5kg(干料),可装50袋,售价25元,除去包装费用,年获利8000元左右。

做有机肥:粗糙的沼渣可以做基肥、做追肥,还可以与碳铵堆沤、与过磷酸钙堆沤做有机肥。按每天收入5元计算,年获利1800元左右。

栽培食用菌:沼渣还可以用来栽培蘑菇、栽培平菇、栽培灵芝,获得更大的利润。

沼渣养殖:沼渣还能养殖蚯蚓、泥鳅、黄鳝、土鳖虫等,间接创造效益。

另外,沼气池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保持饲养四五头猪,一年出栏两至三次,出售10余头猪,每头猪纯收入100元,可增收1000元。

综上分析:一年中,一口8m³沼气池的沼渣、沼液深加工产品全部销售,至少能为农户增收两万多元。

2 生态效益

发展沼气可推动农业向无污染无废物的方向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消除环境污染

通过沼气发酵可以消除人畜粪便等农业及生活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并可以杀灭粪便中部分病菌和寄生虫卵,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2.2 减少农药用量和污染

施用沼肥或叶面喷洒沼液,能使作物基本不发生病虫害,从而可以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产品。

2.3 变废为宝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农业持续发展。

2.4 改良土壤,增加农田肥力

耕地长期施沼肥,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

2.5 减少生态人为破坏

社会和经济效益例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以下简称指引)要求:“企业应当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企业不能片面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做出损害社会利益的蠢事,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企业依据指引的有关精神,提高对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

指引第二条指出:“本指引所称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第三条又指出了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五项风险。应该说,这样的要求已经是十分清楚的了,履行这样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应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和做到的。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其所赖以立足的社会。因此,企业必须与社会和谐相处,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以损害社会利益为代价,那么这样的企业必然为社会所不容,因而也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直至不能继续存在而被社会所淘汰。很多事实已经十分明显地证明了这一点。

二、安全生产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

人们常说,“百年大计,安全第一”,企业如果在安全生产上出了问题,必然会造成人、财、名三失,尤其在出了重大事故后,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这除了人们经常看到的煤矿等容易产生重大事故的行业,在其他行业中,也无不存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对安全生产的内部控制,可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来控制,而事前控制是关键的控制。

所谓事前控制,主要是三条:一是组织上控制,即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监管工作,而且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到部门的责任人;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即对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设备和设施,该购置的就购置,该建设的就建设,不要在这些节骨眼上考虑什么“省钱”;三是抓好思想教育,增强员工安全意识,重视岗位培训,对于特殊岗位应实行资格认证制度,无证不能上岗。

所谓事中控制,即是说制度建立后,不能只是作为应付上级或安检部门的花架子,而是要切实按照制度执行。这就要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因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只要是存在安全隐患的,一个小洞也不能放过,该停产整顿的就停产整顿,直到经过鉴定事故隐患确实被排除时,才能恢复生产。企业还应建立安全生产的记录并存档,以备查阅。

所谓事后控制,即是说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一方面,应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妥善处理,排除故障,减轻损失,另一方面,在追究事故责任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严禁迟报、谎报和瞒报。从媒体报道中可见,这样的迟报、谎报和瞒报事例并不鲜见。

这里要认清的是,安全生产是企业内部的事,为何又成为社会责任?道理很简单:一个企业中如果只出现一点很小的安全事故,当然不能就说是社会责任出了事,但当矿井死人、工厂爆炸、汽车颠覆、毒气泄漏、环境严重污染等重大事故发生后,必然会引起社会的震动,人心的不稳,政府工作秩序的打乱,社会资源的损失等,这就演变成了社会责任。如果再有迟报、谎报、瞒报伤亡人员和事故情节时,更能成为恶性的社会事故。

三、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的产品都是要和消费者见面的,消费者才是产品的最后“质量检验员”。现实中所发生的重大事故中,有不少属产品质量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厂家明知有问题却为了一已之私而有意为之;一类是由于内部管理不善,产品质量把关不严造成。无论其出发点是恶意还是无意,对消费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没有区别的,只是责任人所应负的责任大小有所不同而已。

指引在产品质量问题上共设置了三条规定:第九条要求企业应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第十条要求企业严把质量关,禁止缺乏质量保障、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产品流向社会;第十一条是有关售后服务方面的要求和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和建议,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应该说,这样的要求是最起码的要求,是最不能违反的要求。

为切实做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企业应坚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首先,要把好产品设计关。我们注意到,一些外企经常发生汽车召回事件。究其原因,无一不是由设计环节所隐含的问题造成的,而其他生产加工环节不一定存在很多问题。这是因为,对生产加工环节出现的问题,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内部质量检查发现并加以处理的,唯独设计环节的问题不容易在一般质量检验中发现,这是因为产品的生产过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因而,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其首要环节应放在设计上面。

其二,要把好材料采购质量关。有毒奶粉的问题出在材料环节,企业采购并在生产中使用了含毒原材料。如果能够真正把好这一道关,问题就不会那样地发生了。当然,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一味以利润为追求目标,而置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于不顾,甚至已经出现了问题,还在千方百计地掩盖。这说明要把好材料采购质量关,必先把好思想认识关,否则再好的制度也会毫无用处。

其三,要把好生产过程关。企业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各道生产程序都有责任把好本过程的质量关,做到不合格半成品不接收,不合格产品不出生产车间,严禁在材料上以次充好,或任意简省必要的加工程序。同时,要求各级质检人员,应严格本级的质量检验,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并落实到人。

其四,在售后服务环节,要努力按照指引的要求,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和建议,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应该知道,服务也具有质量问题。如果产品出了问题,生产厂家找借口推卸责任,就会给社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就会失去好不容易才拥有的市场份额,就会自绝于顾客,也就谈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

四、环境保护不容忽视

在很多恶性事故中,往往有一个环境保护问题。可以这样说,现在由生产企业引发的环境问题相当突出,群众意见很大。据有关资料提到,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的污染严重。地表水的污染也不容乐观。据报道,松花江上游化工厂污染江水已发生多次,成为松花江污染的主要源头。松花江上游的两岸,多达20多个化工厂,稍有不慎就会污染江水。有人指出,当经济效益与民生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定要突出维护民生利益,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因此,企业应以保护环境为已任,不能片面为了企业利益而使环境受到污染。关键之点在于企业管理层要有高度环保意识,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降低污染物排放,必要时应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和设备,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环保设施,并通过加强管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发生紧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应当启动应急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节约资源是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资源有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之分,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是不可再生资源。这样的资源,消耗一点就少一点,总有消耗完了的一天。我们的责任是,尽量节约这种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延长其利用时间。但是,大家所不愿看到的是,有不少企业却只顾自己的指标,而不顾这一重大的问题。现在乱采乱用的现象并未绝迹,对资源的加工还停留在初加工阶段,利用效率很低,即使是对可再生资源也不能如此饕餮天物地消耗。

上述乱用和浪费有限资源的现象不能再任其继续存在下去了。因此指引要求:企业应当重视资源节约和资源保护,着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防止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掠夺性或毁灭性开发。为此,必须对其加强内部控制。一是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资源节约制度,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有效形式,不断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三是要重视国家产业结构相关政策,特别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要求,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和传统产业改造,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同时还应建立监控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主要还是应该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如果企业坚持老的产业结构,坚持过时的发展方式,那所谓的节约资源必将成为一句空话。在这里,除了企业本身应采取多项措施,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尤其应重视这一工作。这是因为,不少企业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不会很自觉地去做这一工作,而必须在政府部门的强力监管下,才有可能被走上这条道路。对此,不容过分乐观。

六、以人为本,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

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是企业应承担的另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

一是促进充分就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问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个口号在左右着我国某些企业的管理思路,即所谓的“减员增效”,而且不少企业还将其作为成功的经验应用。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发达国家有时会采取大量裁员的办法,如果我国的企业家没有考虑我国人多、就压力大的这一实际情况,机械地搬过来使用,其结果往往是使社会为此增添了本已沉重的负担。而且,这样做也是十分短视的,因为这往往会使员工失去信心,最后导致人才流失。因此,指引要求企业保持工作岗位相对稳定,避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批量辞退员工,增加社会负担。

二是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问题。目前在不少企业中,对员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还做得很不够,因此经常发生本是劳资双方的矛盾而演变成为社会矛盾。在这里,主要问题是在企业管理层。在一些企业中,管理层利用员工求职心切而对有关法律、法规又不很清楚的漏洞,对员工没有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也不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反而找机会克扣或无故拖欠员工薪酬。更多的是企业没有及时办理员工社会保险,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员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也没有负责任地做好员工的健康管理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没有按期对员工进行非职业性健康监护,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性健康监护。有的加班加点严重又不给加班工资。员工成为频受侵犯的弱势群体。

因此,企业应当按照指引的要求,切实贯彻国家人力资源政策,尊重员工,关爱员工,维护员工权益,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稳定和共同发展。为此,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的员工培训和晋升机制,为员工创造平等发展和提升的机会。

参考文献:

社会和经济效益例10

生物质,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的通称。生物质能是指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现今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能源、电力供应趋紧,而化石能源和核能贮量有限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有利于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是使生物质在控制氧含量条件下,通过高温热解气化将固体生物质转化成为主要含CO,H2,CH4,CnHm等可燃气体,用于工业发电、热电联产、液体燃料合成、居民集中供气、工业燃气锅炉、工业干燥和采暖供热等方面。将各种生物质能转化成为高品位气体燃料、电力或蒸汽,已经受到国内外政府和专家的广泛重视。

一、我国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概况

从80年代初开始,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也日趋完善。我国自行研制的集中供气和户用气化炉产品已进入实用化试验及示范阶段,形成了多个系列的炉型,可满足多种物料的气化要求,在生产、生活用能、发电、干燥、供暖等领域得到利用。目前,我国已进入实用阶段的生物质气化装置种类较多,用途广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已应用或商品化的生物质热解气化炉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能源动力所的ND系列、HQ~280型生物质气化炉,以及10GF54生物质燃气柴油双燃料发电机组;

2.山东能源研究所的XFL系列生物质气化炉系统;

3.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GSQ~1100大型生物质气化系统和木粉循环流化床装置等。

近年来,已将煤气化技术引入到生物质气化方面来,如沸腾流化床技术可用在细粒状的生物质气化,克服了此类原料在固定床连续加料的困难,同时开发生物质流态化热化学转化制备生物燃气和固体产品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也被很多研究单位和高校重视,有关该项技术的实验研究也在进行中。

二、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了生物质能这一清洁、可再生能源,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具有重要的能源经济意义和突出的环境效益,能逐步改变我国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特别是为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提供清洁方便的能源,产生重要的影响。

1.经济评价

ND-600型生物质热解气化炉已批量生产,用于木材烘干。北京顺义京成木材厂使用三台气化炉,每台每窑可节省6400kg的木材,增收640元,全年烘干30窑,可节省(增收)19200元,提高劳动生产率2~3倍,缩短烘干周期一半以上,取得明显经济效益。10GF54生物质燃气柴油双燃料发电机组,节油率70%,全年节油5.7t,合8000多元,扣除成本,年节油效益6000余元,同时降低发电成本50%。GSQ-1100大型上吸式气化炉以及木粉循环流化床装置,投资回收期仅3个月左右,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在民用燃气方面,若开展生物质热解气化集中供气,户均投资仅相当于城市煤气的三分之一,为户用沼气建设投资的2倍左右。

随着生物质流态化热化学转化制备生物燃气和固体产品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实施和推广应用,以秸秆、枝桠、木屑等为原料,利用农林废弃物制备生物燃气并联产生物质炭,主要产品为生物燃气,同时获得副产品生物质炭。如果将生物质燃气用于发电考虑,目前生物质资源价格情况,按照250元/t计算,生物质原料发电消耗为2kg/kWh,原料成本达到0.50元/kWh,发电成本较高,考虑人工工资、自身电力消耗、维修费用、管理费用、设备折旧费等,发电成本达到了0.62元/kWh,在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支持下,江苏省生物质电力上网价格为0.63元/kWh,因此将生物燃气用于发电运行利润微薄。然而,通过综合利用技术,发电所带来的副产品蒸汽和生物质炭,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在发电保本运行的情况下,按照规模5.0MW/h的实验工程计算,每年运行6000h,消耗原料10000t,可得到1500t生物质炭,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炭售价为1000元/t,共收入150万元/a,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弥补发电的利润不足。

2.社会、环境效益

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为生物质热解气化发电和热电联供,提供了资源保证。可以充分利用能量品位较低的生物质,减少能量品位较高的煤、油等的消耗,从而缓解化石资源带来的能源短缺的压力。从环境角度看,它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

生物质能可广泛地用来生产电力,确保了国家电网电力供应安全。要实现20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保障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必备的,但目前我国在电力供应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因而因地制宜的利用当地的生物质资源(秸秆、薪柴、谷壳和木屑等),建立分散、独立的离网或并网电站显得尤为重要。洁净的生物燃气还能合成多种化学燃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

生物质能属于清洁能源,有助于国家的环境建设和CO2与SO2的减排。生物质的有害物质(硫和灰分等)含量仅为中质烟煤的十分之一左右,另外,生物质产生和能源利用过程所排放的CO2可纳入自然界碳循环,实现CO2零排放,是减少CO2的重要的途径。

生物质热解气化的研究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有助于提升我国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技术研究水平,推动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对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实现循环经济良性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在21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今后的能源发展格局,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掠夺式粗放模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三、结论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气化技术对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缓解能源紧张、提高能源品位、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故大力开发生物质气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着气化技术的成熟和完善,生物质气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剑春:生物质能源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2.22(2)

[2]朱清时:生物质洁净能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