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1 16:21:41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例1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资源占据重要地位,谁抓住了信息资源谁就发展得好。而人才又是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以要推动信息化的人才培育。目前,在教育资源陈旧、学习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情况下,网络教育发展必不可少。依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可以利用网络,发挥教育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发展人才。学习没有年龄限制,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以及老人大学这都说明了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人们渴望知识、渴望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人们的学习需求增大。传统教育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所以网络环境下教学平台受到很多在职人员的欢迎,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对成人进行学历或非学历的教育,进行在线培训,并通过多媒体软件与网络进行网上授课与学习,建立公共教学资源库,共享精品课程,可以提高学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形象。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网络教学平台,把网络教学平台分为点播式教学平台、交互式教学平台和社会化教学平台。点播式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点播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资源,查看电子教案、课件等教学内容,在线完成教师规定的作业等。点播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育资源随时随地快速传播。交互式教学平台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服务,通过聊天工具、贴吧、社区、电子邮件等在线给学生解答难题、提供辅导以及学习导航,增加与教师的互动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使教育模式越来越完善。社会化教学平台是通过搜索引擎、留言板等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网络,集思广益,实现社会化智慧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实现学习自主化的同时实现学习社会化。

(二)成人教育

我国的初高中及大学都是采取全日制普通教学教育形式,而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学不同,时间、地点、年龄及性别等不受限制,学生自主学习,且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社会经验学习新事物。成人教育的学习心态较好,学习目的明确,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学员一般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知识。成人教育有开放教育(电大开放教育)、成人高考(夜大、函授)和远程教育这三种教育方式。电大开放教育与夜大是有专门的教师教学,并有教材书本,理论结合实际,这两种是比较常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电大和夜大在全国各地都有培训中心,学习资源实现共享,教学方式灵活。远程教育则是网络教学的典型代表,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实现远程教学。远程教育是远距离教育,是师生之间进行多种媒体的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一种教育形式。远程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借助网络参加互助学习,方便了校外学生通过网络接受授课。211、985等重点大学的远程教育发展的比较好。

二、在成人教育中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

(一)网络教学平台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教育的一种。网络教学平台与成人教育有着一样的宗旨,那就是给求学者提供教育,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网络教学平台也分是否是名牌高校开展的,如果是的话,参加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最终可获得普通高校文凭,此文凭为学士学位,而参加成人教育毕业的求学者得到的是由成人教育直接颁发的成人系列的成人教育文凭。这两种教育的入学门槛与招生对象也有很大的区别。求学者通过参加由全国统一招考的成人高考入学考试,根据考试结果而被学校择优录取。成人教育入学考试由多门课程组成,进行单科考试,并且分别颁发每个课程的合格证书,哪门课合格就颁发哪门课的合格证书,如果参考科目都合格的话就可以颁发学历证书。而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则是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并组织考试,考试难度受该招生院校的知名度及教学质量的影响。成人教育的报名者最低要求是高中专学历,报名采取阶梯状。持有普通高中学历、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的报名者可以报考专本科,专科学历报名者报名本科。在成人教育的报名者中对报名者的户籍不做要求,目前主要是优先招收本地户籍,外地学生可以参与函授学习。此外,成人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丰富,有脱产、函授、业余等方式,求学者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或者参加培训机构举办的自考班参加学习;而网络教学平台依托网络进行在线授课或者集中面授,如YY课堂等。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成人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满足成人在工作中“充电”的需求,并能够在网络教学平台发挥他们的社会经验和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网络教育不仅可以优化成人教育,并且网络教学平台自身有着很大的优势。

1.网络教学平台使资源利用最大化网络教学平台借助互联网的无地域无时间限制的特点使教育超出了校园范围,使各种教育资源跨越时空距离,使教育辐射范围更广。学校可以把优秀教师的课件、教学模式等在互联网上传播共享,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推动教育行业发展。虚拟的教学中心满足网络学员的需求,开拓新的教育空间。

2.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管理自动化及教学形式个性化

网络教学平台在互联网上有教学管理平台,并且在联网状态下可以实现自动管理及远程互动,更好地关注平台上每个学生的动态,如学生咨询哪些课程、选课情况以及报名课程等。网络教学平台有着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可以根据平台上的网络学员的浏览课程情况,记录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双向互交功能而提出有关个性化学习建议,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更好更快实现。

3.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自主化学习、交互学习

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大都是被动地学习,并且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师生等级悬殊。网络教学平台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远程教育及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及时更新出最新的学习内容及时间、地点,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另外,除了学习的基本资料在网络上共享之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都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交流沟通,解决疑难问题。

三、网络教学平台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行业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并且平台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成人教育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单一稀少的学习资源无法满足求学者的需求

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求学者的学习条件发生变化,学习需求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大都一致,或者学习资源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使得学习资源比较陈旧,不能满足求学者的需求,发挥不出学习资源的作用,反而阻碍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者通过常用固定的平台和教师、学员交流沟通,没有做到真正的集思广益,其他人的资源没得到搜集与共享,从而影响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网络教学平台大都以购买资源和“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为主,但同时也存在着自学型的教学模式。讲授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学习效果不大好。而自学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任务自主学习知识,并及时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流程不完善,大大限制了网络教学平台成人教育的发展,使得求学者的学习效果没有保障。

(三)网络教学平台维护成本高,网络教学课程缺乏个性化

教育机构对网络教育平台的师生信息和软硬件进行管理、更新与维护,导致教育机构对网络教育平台的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维护人员不专业反而加大了维护风险,容易造成重大系统问题。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的理论是把教育网络化。已经形成的网络教学课程体系大都以教材为主进行构建,这就不能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也不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

(四)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范围受到限制

我国很多教育平台利用教育机构内部网络进行搭建,得到国家教育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但由于用户规模小,且教育机构外部网络无法访问该网络教学平台,限制了求学者的访问。这不符合网络教育的特点。

四、完善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成人教育

网络教学平台是成人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根据上文分析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并完善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成人教育的建议。

(一)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完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网络教学信息资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与前提,其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可以满足学习者的各种需求,根据求学者的需求合理开发信息资源,在网络上建设阅览室和实验室等,模拟学习情境,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让求学者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二)建立多种网络教学模式

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方式也不同,有些学习者喜欢自学,而有些学习者在教师讲解下学习效果更佳。因此,搜集并分析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构建多种网络教学模式,如专题网站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及主题学习模式,从而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启用专业网络维护人员,课程设置个性化

由于教育机构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维护成本加大,所以需要合理分配好人力物力及财力,对师生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证网络平台的安全。网络教育以教育网络化为目的,在传统教育转移到网络的基础之上对教育进行交互化、社会化、个性化。使用社会性软件,借助搜索引擎、社区、论坛、留言板等,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满足求学者的需求,实现自主的、随时随地的学习。

(四)扩大教学范围

由于网络教学平台依托教育机构内部网络建设,内部网络限制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范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采用构件技术与云技术,大大扩大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范围,方便了网络教学平台的维护,也符合网络教育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学习理念。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例2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加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宣传力度。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以及了解社会时代潮流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目前,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新兴通信工具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动态的新途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例如,201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进一步强调了改革重要性与民生问题的紧迫性,借助于网络,实现了大学生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借助网络平台了解两会精神内涵,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习到社会主义最先进、最科学的大众文化。

2.搭建大学生爱国主义学习平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文化教育、爱国教育,并不断将爱国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平台,为大学生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与平台。除此之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书画、视频、音乐等多种教育形式融入到爱国教学内容中去,通过生动形象的学习方式,增强教育的多样性与思想性,逐步树立道德教化的媒体典范,采用恰当形式进行爱国精神主要内容的传递,增强爱国主义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的影响力。

3.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互联网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变化中,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舆论与信息通信工具,在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借助网络,大学生可就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发表看法,并在社会主导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自身道德素养与思政修养产生影响。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学生接触知识面广、接受信息速度快、敢于发表看法等特点,进一步扩大社会正能量的覆盖范围,批判消极、腐败的负面信息,将符合社会发展特点、先进文化的积极信息传播给大学生,进而传递到社会各个角落,形成先进、科学的社会精神文明。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空间的虚拟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空间的虚拟性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依附的活动空间是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物理空间的电子空间。它并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种特殊而真实的社会活动方式。新媒体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不真实的环境,这就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现在的大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忽略现实生活,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愈发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新媒体网络资源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网民也能够利用各种新媒体网络途径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这使得网络环境是一个完全透明、公开的世界。如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原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性,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让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大量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全面、完整,能够让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凸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促进网络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媒体网络的基础特点就是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网络资源的共享性能够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使我们更加方便地去了解信息、获取资源。它的这一特点,使得网络信息能够无限地进行复制、传播,凡是进行网络使用的用户均可以分享交流网络上的所有信息资源。

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由选择性。

21世纪,作为网络技术与交流的时代,其逐渐成为沟通交流的载体与平台,并结合时代特点创造出符合网络发展要求的创新性思想沟通方式。网络环境具有自由选择性和不可控制性等特点。因此,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素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由选择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当今的新媒体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变得更有吸引力。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代的社会形势下,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众的主体,受网络的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简单重复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的网络世界逐渐丰富多彩,与之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显得空洞无趣,内容单一。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页面单调、文字过多,首页仅仅只有新闻和简单链接,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必备的资源库。而对于一些刚刚发展起来的网络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方式又很少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教育形式也单一。要想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使其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脚步,让网络思政教育处于不断变化、不断更新、内容充实的状态。

(二)探索方法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

面对缤纷复杂的网络现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较为全面地把握本质内容,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理论体系的尚待建构、规范的分析模式尚未成型、理论支撑的有待完善等因素,要对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提升是较为困难的。同时,探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也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对于社会中出现的热点现象,其分析结果易脱离社会发展现状,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较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缺少

大学生是网络技术使用的主体,自然也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数与网络使用主体人数有一定差距,而且,当前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力量短缺,与当今社会发展、时代形势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强大,所要完成的任务更繁重。因此,加强网络思政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不明确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进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它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大多数人不明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是什么,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它的定位也模糊不清,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后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正是因为对它的定位不明确,使得其总体水平和质量得不到提高。面对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我们更需要深入研究、把握关键,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机遇与挑战在网络教育上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展产生差距,与此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新时代下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高速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互联网环境已经形成,网络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腾讯、新浪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更是凸显了当代网络技术的特点,同时要求我们不断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探索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多措并举打造网络新媒体

1.沟通方式的利用。

随着信息行业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信息接收的主要来源。高校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种通信媒体,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在互联网时代,人人、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使用频率极高,高校教育者应当立足学校新媒体,建立各种思政教育的公共主页,向大学生提供正能量的生活应用资源、学习交流资源及娱乐休闲资源,加强平台的思政化建设,吸引学生关注网络思政教育发展,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忠实参与者。作为普遍性的沟通方式,网上交流基地不断引入高校辅导员、学生干部队伍,成立网络关系门户,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精神、技术及内容上的支持,让网络思政教育内容逐渐与社会发展“同拍”,形成贴近实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背景,进而让网络新媒体凝聚优势,发挥作用。

2.网络基地的建设。

创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基地,充分发挥网页内容的公开性及共享性,将会成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网络基地即将所要探索的内容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实践,进而达到目的。思想政治网络基地的建设,主要利用文字、视频两种方式进行相关教育。在文字方面,基地负责人可以上传各种思想政治的学习内容以及当下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及现象,设立交流专栏进行教育感悟的分享。在视频方面,考虑到时间利用的限制性,上传于网络基地的教育视频应当内容精简、重点突出、富有代表性。

(二)互动交融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时期,其世界观与价值观易受外界环境及网络开放性与虚拟性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产生网络不良行为。为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发挥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双教育”作用。在网络教育方面,高校应当掌握学生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有特色、有思想的网络学习活动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宣传社会先进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针对性。同时,设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网络自制能力、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及网络使用能力。高校以学校内部网络中心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凸显人文色彩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途径。为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功效,高校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普遍性及深入性,在传授专业知识、剖析社会特点的同时,也需关注学生内心发展,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意识体现思想政治能力。

(三)深入探索弘扬网络文化主旋律

优秀思想信息传递出先进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信息发展离不开网络文化的进步。因此,形成优秀网络文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要从受教育者出发以受教育为目的,将充实网络文化内容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目标。各高校应从本校特色出发,在网络上开设文化宣传板块,从世界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先进文化等各方面营造出和谐、科学的文化氛围;从切近学生实际的文化内容入手,着重强调文化实践的重要性及学生的关注点,逐步深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需通过网络文化管理,开展优秀稿件评选、摄影、微电影、话剧创作等相关活动,拓宽优秀文化传播范围,将先进文化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旋律,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齐抓共管加强网络队伍建设

大学生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者,优质高效的网络队伍能够很好地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

1.网络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网络工作人员是指工作于校园网络建设、监督、更新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工作队伍,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提供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优秀的网络工作人员队伍应当定期检查网络安全设施,针对不良信息的侵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上传内容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形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舆论强势,完善教育环境。

2.教育者队伍建设。

高校教育者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应当将网络教育正能量传递到受教育者队伍中。各高校应从网络监督、网络评论、网络文化三方面进行教育者队伍的建设。第一,形成教育者监督队伍,要求定期上网查看网络内容及学生留言,针对不健康内容要及时反映,发现问题学生及时进行疏导与交流。第二,形成教育者评论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跟随时展而产生相应变化,教育者需浏览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推荐大学生应当关注的内容,避免学习盲区。第三,形成教育者文化建设队伍,着重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入,不断利用网络新媒体提供有效的思想信息,在信息提供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利用创新灵活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例3

一、网络教育的优势

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是一种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进行的教育方式。远程教育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函授阶段;以广播电视为主要媒介的广电阶段;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媒介的网络教育阶段。

网络教育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伴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将最终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内容、手段和方法,并将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计算机网络教育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大的影响,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本身具有的对教育、教学过程来讲特别的特征与功能。具体来讲:

1.网络教育强调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学生一直处于被灌输的状态。网络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学生可以实现在任何地点、时间,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按自己可能的进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这种学生地位的改变使得学生站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学生成了信息加工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如此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发挥自己最大潜能。

2.网络教育信息表现丰富,信息容量大。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采用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处理功能,将多媒体信息表现和处理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各个环节,使网络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拟生动的显著特征,这一点是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这种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信息传输可使学生受到听觉、视觉多方面刺激,大大提高获取信息的机会。同时,网络教育资源真正丰富,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库和所链接的海量资源库,方便地提取相关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网络教育教学信息交互性强。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与学信息的实时、非实时交互。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有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网络的这一重要特性,使网络教育成为惟一的、真正的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远程教育方式。

4.网络教育时间机动灵活,受众面广泛。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条件。网上教育是没有边界的教育,不分性别、年龄,不管职业、职务,无论时间、地点,只要具备上网学习条件,都可以主动地学习来发展自我,打破了学习空间的封闭性,有利于教育的终身化与社会化。参加网络教育的学生大多数为在职人员,他们不愿意放弃现有工作,再回到大学进行全脱产式的传统教育,但是又想继续“充电”,学习新知识,以避免不被社会所淘汰。网络教育以其灵活性的特点,可以满足社会上大量的在职求学人员的需求。那些受到各种因素限制的人,如:老人、残疾人、家庭妇女,偏远地区的学生等,也可以接受再教育。网上教育提供的不仅是课程和分数,还提供和其他人交流,共享资源和共同建构知识的机会,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二、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使“终生学习”已成为每个人一生中的必要活动。但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长期脱产到学校去参加学习与培训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由自己决定学习内容、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网络教育正好能满足这种需求。

早在1998年初,我国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

1.扩大高等教育。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利用互联网来开辟和扩大高等教育的渠道,我国也不例外。1998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4所普通高校开办试点高校网络学院,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目前我国开办网络教育试点高校逐步增多,网络远程教育配套设施逐步健全,网络教育在线学生数逐年增加。网络教育为失去接受学校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同年龄的人带来了希望。网络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在职人员提供跨越时空、接受教育的机会,包括成人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历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

2.完善基础教育。我国于2000年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教育部投入7000万元实施“西部教育科研网拓展工程”,为西部地区所有的高校、主要的中专和中小学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重点扶持的学校联网创造条件,建设西部地区远程教育体系。同年4月中国基础教育网正式开通,10月国家教育部宣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中小学网校主要工作是利用网络辅助完成课堂教学,注重课外辅导,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相信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基础教育将成为网络高等教育的奠基石。

三、发展我国网络教育的对策

1.扩大网络教育的开放程度,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所谓开放,是指目标开放即学校向学习的对象开放;教育资源即教学课程开放;教育方式即管理的方式开放;教育场所和时间开放。开放性是网络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提高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充分吸取国外开放大学先进经验,实行“宽进严出”,实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机制,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从学历层次、专业范围和规模上,扩大办学程度,同时积极推动网络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形成以现代教育为手段、社会教育为载体的全方位开放的教育网络体系。信息时代的教育将突破时间限制――教育终身化、突破空间限制――教育社会化、突破对象限制――教育全民化、突破模式限制――教育个性化,这个突破的过

程也是学习化社会不断形成的过程。

2.加强教师技术培训,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新技术培训及技术应用是网络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正象亚里亚那州立大学教授吉姆・M所说:“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教师为将来做好一切准备,而不仅仅是为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将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都离不开教师。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和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进行科研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地获取信息,正确地处理和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到高素质学生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3.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实现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教育按其性质可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目前我国已经开设的学历学位教育分为4个层次: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科起点攻读本科,高中起点攻读本科,普通专科。但网络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历教育,以在职人员培训为主要目的的非学历教育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成为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将网络教育的优势与传统教育的优势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教育相结合,网络教育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网络教育的非学历培训必须面向社会需求、就业需求,如果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不能面向需求去设计课程和内容,就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4.依托高校优秀的软硬件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普通高校是我国科技信息密集的中心,有着独特的优秀教师资源和国家扶持下的网络硬件设施优势。但培养人数却十分有限,高智商的教育力量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依托高校优秀的软硬件资源办网络教育,把普通教育与网络远程教育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实现两种教育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将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扩大教育的规模与范围,提高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使更多的人接受素质教育。依托高校开展网络教育有两种办学模式,一是以学校为主体,二是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开办。

5.加速网络教育体系建设,使其发展壮大。首先信息产业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高速、优质的网络服务。第二应加强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开发,加大投入建设精品课程。课件的制作要突出重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必须注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灵活运用。第三应重视教学软件的开发。开发素材库与素材库管理软件,简化教师开发网络课件时的素材制作负担;开发针对具体学科的网络课件模板和向导工具,并提供一些模板化的网络课件,使网上课件的制作更加方便快捷;开发一系列的课件制作辅助工具;开发针对网络教学目的的网页和网站开发工具。

6.推进网络立法进程,规范网络教育环境。加大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实施,建立较完备的质量监控体系。制作相关网络教育的法令法规,提供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体制。跟踪国际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工作引进相关国际标准。推广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完善一致性测试体系。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健康、规范的网络教育环境下,网络教育才有可能得以顺利进行。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但是网络教育立法还是空白。因此,应对网络建设投资主体,网络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和课件的开发研制、评审等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才能促进我国网络教育的顺利展开。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教育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整个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网络教育,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使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做到合理配置。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使终身教育成为现实和可能,网络教育必将成为构造社会化终身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赵国宏,朱新梅.论网络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2,(5).

[2]鲍志莹.论网络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炭经济研究,2005,(8).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例4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运用,网络教育已成为现代化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对学校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起到补充作用,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方便、节省与高效。网络教育需要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需要通过对传统教育资源的重构、弥补、整合与优化,并实现对这些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网络教育才能发挥出自身无可替代的强大功能,才能在现代化学校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也对函授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促使函授教育原有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有待改进[1],继续教育的现代化需要网络教育技术的引进与支撑,需要建设网络化的教育资源及课程体系基础,需要充分、合理、有效地优化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并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才能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形成继续教育的网络教育特色和优势,进而大幅度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为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一、函授教育对网络教育资源的需求

作为人才教育的一种方式,函授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延续,也是在特定发展时期技术条件制约下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函授教育对网络教育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对网络教育资源也提出对应的要求。

(一)函授教育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我国函授教育因起步时间晚、经济能力弱、技术条件差等原因而导致方式落后。如当前函授教育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主要就是将教学(课程)内容以信函(教材)的方式发放或邮寄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绝大多数专业内容。相比之下,学校的面授安排不但次数有限,而且时间较短,这就导致函授教育的效果与质量不尽如人意。第一,教学内容受到限制。由于函授内容的媒介为纸质材料,固定的文字内容不但限制容量,而且限制形式,使学员在自学过程中缺少灵活而丰富的辅助材料。第二,教学过程缺少互动。函授教育主要是让学员通过纸质教材而自学,师生之间难以进行沟通;面授时教师因要在短时间内灌输大量内容,也无暇进行师生互动,导致很多学习上的问题被忽略掉。第三,教学管理严重缺失。教学管理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函授教育形式的特殊,学校对学生的自学过程及学习效果无从得知,也无法监控与监管;对教师短时面授的教学过程与效果也无法做到精细管理与精确评价。第四,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自学加面授是函授的基本教学方式,学员自学多以自己的业余时间和自己的习惯方式进行,学习质量难以保证;而教师的面授时间短、内容多,教学内容要么被压缩,要么被删减,要么一带而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第五,教学资源封闭陈旧。由于各高校的函授部门相对封闭,彼此缺少沟通交流,授课教师压力不大,也无法激励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久而久之,就造成函授教学资源的封闭与陈旧,使函授教育的传统教育方式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与要求。

(二)网络教育资源在函授教育中的优势

函授教学是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及网络教育资源而实施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需要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相比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有着全面的优越性。首先,网络教学可以为学员提供多样的课件资源,使学员所面对的学习资料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极为丰富,学员在自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自行查阅、调用各种辅学习资料,还能通过文字之外的图案、图标、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影像等形式强化学习效果,大大提高自学的质量。其次,现代网络教育系统并不因为教育的远程化而淡化互动与交流,先进的互动信息交流平台是现代网络教育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学员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即时通信、微博、论坛、短信、微信等,在互动信息交流平台上沟通与交流,从而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此促进网络学习。再次,网络教育有着统一的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运行模式及教育管理机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多功能支持与服务,还能对网络教学与学习全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2]。尤其重要的是,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可使网络教育资源最大化、最充分地利用与共享,并通过共享利用而使教学资源不断优化与完善,实现函授教育网络化教育资源的科学运用及可持续发展。

二、函授教育中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

函授教育所需要的网络教育资源是保证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条件,包括能使网络教育政策运行的物质设备、技术平台、课程资源、师资配备及教育管理系统等。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以上教育资源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分类开发、集成优化、相互渗透、协同相容,以便于网络教育过程的有效控制与健康运行,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最大化的教育效益[3],从而促进函授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一)网络教学信息平台软硬件资源的整合

函授教育网络教学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个软硬件的整合过程,通过对硬件设备的软件技术镶入来完成网络教育平台的建立,并保证这一教育平台的正常健康运行,并在运行中为网络化远程教育提供可靠的输入、传送、检索、接收及调用等教育服务功能,同时通过管理系统还能对教学过程实行有效的监控管理,能够为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畅通的渠道,以便于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开展同步化的教学过程,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共用与共享,使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得到切实保证。具体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建设网络教育资源的物质技术体系,包括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设置,使得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从总体上能够符合继续教育教学应用的特点。二是建立有效的网络教育资源的管理系统,以有助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管理能够将网络资源与网络教学紧密结合,使教育资源的应用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服务性,并有利于检验教育资源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4]。三是提供服务式网络信息平台,使函授教学能基于这一平台而有效展开。各院校之间还能共享这一平台所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并在共享中携手共建,共同提供优质的资源内容,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精益求精和可持续发展。

(二)优质师资资源的整合

远程教育专业人员是函授教育网络化过程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既是网络化教育实施实践的基础,又是提高网络化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函授教育网络化的人力资源包括网络技术人员、教育平台管理人员及网络教学师资,其中尤以师资配备为重,他们既是函授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也是学员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函授教育中的网络教育师资相比于全日制高校的普通教师,有许多较高的要求必须达到,除了必要的专业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应拥有娴熟的网络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网络教育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因此,优质师资资源的整合是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键部分之一。首先,要严把教师资格标准,不但要有严格的学历要求,而且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上岗教师必须通过远程教育专业化的培训才能纳入网络教育的师资队伍。其次,要严把教师准入关口。即便教师取得相应的学历及资格,也要通过竞聘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进行优质的师资选拔,而不是降低标准,降低要求。再次,应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网络教育能力,使之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远程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与贡献,保证函授教育网络化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

(三)各类课程资源的整合

函授教育网络化的课程资源整合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是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过程。课程资源的整合包含体制建设和具体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重中之重,需要经过资源整合、优化、标准化建设以及共享机制的建立等一系列环节。第一,要加强对函授教育网络课程开发于应用的组织领导,建立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使函授教育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共建与共享真正成为一个系统性工程。第二,要严格按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以课程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以及系统理论等作为网络课程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5],使整合后的课程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元、性能齐全、功能强大等优点。第三,设计对应的学习平台和系统工具,如协作学习平台、答疑系统、测试工具等,以便更好地支持网络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第四,建立彼此共享的动态资源库,使课程资源在应用与共享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挖掘与更新,让每一位应用者都同时成为建设者,并通过这一动态的流动与循环过程来进一步提高课程资源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艺术创造性,以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课程资源的蕴含价值。

三、函授教育中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

共享是网络课程资源的特征功能与价值意义所在,函授教育中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不仅有利于提高函授继续教育的效果与质量,还有利于降低教育的运行成本,并将促进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的科学及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发展,就必须建立起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体系,以共享管理机制规范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发展。

(一)建立函授教育网络资源的管理协调机构

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的管理协调机构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与共享的重要人事机构,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有赖于这一人事机构的建设及其作用发挥。教育资源管理协调机构应由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及校内继续教育院系共同组成,并通过明确分工而投入工作、各司其职:有关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统一规划、管理机制及共享政策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共同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与整合等具体建设过程则由专家组共同实施。由于各高校函授院系传统教学方式的相对封闭性,作为网络教育资源的管理协调机构,应坚持共建、共享、协作、相容、科学的原则,应以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校内的院系与院系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交流、共同发展为宗旨,做好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与协调工作,解决好课程资源共享的具体操作问题,以保障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有序进行,以期提高函授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二)确立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在函授教育中,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不仅涉及开发过程,还涉及共享过程;不仅涉及网络教育资源的基本建设,还涉及网络教育资源的完善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的投资者与受益者、建设者与共享者之间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和谐的共建与共享机制,才能促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此必须处理好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基本项目建设,应由政府投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由函授教育院系共建。二是特色专业或优势学科的网络教育资源由教育资源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校际分配与协调,各校应明确自己的目的任务,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优势资源建设项目。当然,为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开发者的智慧与劳动,这一开发行为可以是有偿行为,但开发者必须根据有偿征集的详细内容及办法和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资源质量要求来完成[6]。三是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方式。函授继续教育的网络教育资源在共享过程中既要考虑其教育价值的发挥,也要顾及其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因此,网络教育资源可根据性质与来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无偿共享资源,如由政府投资、行政部门主建的基本部分;另一部分为有偿共享资源,即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部分,以此来激励教育资源建设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完善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越来越趋于成熟,并对许多行业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形成正向的有益影响。高等教育中的函授教育已有足够的条件与理由走向市场化,函授教育中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也完全应由市场进行支配与调节,才能使教育资源建设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前期,政府投资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起主导作用,也是为函授教育的网络教育奠定应有的基础。而随着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与完善,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应逐步向市场过渡,最终完全走向市场化,使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发挥出越来越多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资源使用的过程中,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应遵循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考虑分配均衡,实行有偿共享[7],以保护资源建设者的合法权益与创造积极性。同时,资源建设者也应努力提高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提高教育资源的建设服务水平,使资源建设与共享都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为做到这一点,资源建设者还应做好资源的应用与评价工作,通过网络资源管理评价系统搜集反馈意见,跟踪质量监控,以促进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8],函授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函授教育并不能因教育方式的不同或者教育成本的降低而使教育质量有所下降。这就要求函授教育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技术条件与经济机遇,走科学化发展的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俞菊芳.函授教育中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2012(3):116-118.

[2]毛瑞.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6):50-53.

[3][4][5]王钰洁.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资源整合问题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66-68.

[6]芮跃峰,古忠民.教育资源的建设模式与运营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57-60.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例5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全国共有网民约4.5亿,其中学生网民占网民总数的1/3以上,大学生是学生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应对网络时代冲击,结合网络特点,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与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的紧密结合,运用合理的策略及方法,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格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于虚拟社会的认知特点,应用网络传播和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进行同化的信息化教育形式。”

1999年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00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推动了网络思想教育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高校BBS、学生网站为主要形式的校园网络建设发展较快,各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网站纷纷建立,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设立标志着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实践的展开。互联网所具有的互动性、开放性,以及多媒体数字化、高速便捷的信息传输等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许多便利条件。开放的网络环境和巨大的信息量极大地充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契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宽度与广度,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宣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缩短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网络的交互性很大程度地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方式,让教育者更容易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真实思想动态,进而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但也应注意到,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与学生实际需要向脱离、专业知识与网络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直接导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具体表现在:首先,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不高。在我对在校大学生随机访谈中,绝大多数被访谈者均表示认同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结合,但同时表示自己很少访问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或是论坛。受访者认为此类网站缺乏吸引力、更新速度慢、内容空洞是大学生不愿意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因。其次,高校的教学管理者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传统课堂的补充,传统观念没有更新,认为只要建设一个网站、使用网络聊天工具进行交流、上传宣教图片文章便等同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后,网络技术的发展本身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网络上充斥着良莠混杂的信息,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网络上不负责任的信息和议论很容易给大学生造成思想混乱。境内外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政治煽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我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式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教育论坛多是尚处于单向的信息的阶段,网站内容虽丰富,却多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讲义、图片、PPT放置于网络之上,大学生参与度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需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但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学生自由选择度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简单移植到网络上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或屏蔽,忽视了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大学生日渐强烈的主体意识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之访问率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无从谈起。

(二)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现象。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教育者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网络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教学。同时,高校管理者网络知识普遍较差,缺乏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新。不能够较好地运用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流畅地与学生进行网络沟通与交流,降低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缺乏对网络时代学生特点的认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虽然都是大学生,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教学途径的差异,造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由于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匿名且不受限制地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强烈的自我意识,出现诸如偏执心理、逆反心理等网络情绪。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的成型阶段,易受网络不良信息导向,出现网络依赖或网络从众现象,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对网络时代大学生特点的认识,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仍采取旧模式、传统手段,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很难为大学生所接受,进而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进行。

三、高校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重视校园网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政策与资金上予以支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建设。同时,要积极采纳学生对校园网合理意见,以此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

依托校园网,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政府与高校应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通过在高校校园网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栏目,让学生能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充分与老师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从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1998年11月中清华大学建立了首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红色网站,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大学校园网站。网站主要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资料,学生能在网站上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大学生首个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立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学期间是年轻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科学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充分运用网络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尝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学,给大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资料,及时更新内容。方便学生自主且选择性地学习,在无形中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

(二)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开展科学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具备灵活运用网络能力。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加,这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不断丰富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其次,必须具备网络信息素质,拥有一定的网络操作能力,能够不断获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开拓自身视野,从而在网上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所收获,在网络上也能起到育人作用。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网络环境下,在个人智力因素基本相同时,教育者的教学效果、科研能力取决于他所具备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就越好。”[1]因此,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三)强化网络道德建设,优化网络管理体制。

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网络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这使网络道德问题成为网络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网络匿名性和随意性给许多不具备道德素质的人虚假信息、未授权信息等违法行为提供广阔平台。在网络缺乏有力监督和健全的法律体系的情况下,网民的网络道德素质已成为网络首要的“防火墙”。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纳入到高校网络建设中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不管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虚空的网络空间中都应该拥有起码的道德自律能力。其次,优化网络管理体制。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互联网管理规章制度,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加强对校园网、局域网的管理,设立网路“海关”,以此监控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并及时对网站上不良信息进行清除,确保营生健康向上的良好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R].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例6

随着信息技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以下简称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网络对教育的渗透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新世纪的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美国、日本、中国、法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纷纷出台了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规划。与此同时,国际的、地方的网络教育的研讨会也相继召开。

2000年10月,美国教育与技术协会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本年度第二次国际会议,会议热点是“网络教育与教学”,提交大会的论文05%与“网络教学”、“网络远距离教学”、“教师网络知识的培训”有关。2001年6月,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人研究网络与实践,促进我国新世纪网络教育的发展,中国电教协会在湖南大学举办了“新世纪全国网络教育学术研讨会”。这些充分说明了网络教育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关注的话题。

本文拟从教育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教育的特点、模式、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关系,以及网络教育的发展。

1教育技术的发展

回顾人类教育技术发展的,按照传播技术引人教育的情况我们把它分成三大阶段,如下表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信息传播技术每次新的发展都会成为这一阶段教育技术的主流,并给人人类的教育活动能力带来新的提高;而每种传播技术引人教育,都对教育传播的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引人幻灯,学校教育拥有了媒体,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引人,不仅学校教育可以提高质量,而且可以利用电视覆盖面广的特点来扩大教育的规模;计算机多媒体的引人,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规模,还有助于个别化受习,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更具有实现的可能。由此看来,学校教育的内涵处于一种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之中,在表中我们以I、II,III.IV表示。

新世纪开端,网络技术的教育正日益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主流,而目前正处于网络技术教育应用的探究初期。当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资源引人到现代教育,对原有的教育、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都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将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可以说这一次的改革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深刻,这是由网络和网络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2网络及网络教育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拥有的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网络技术的出现不仅加快了信息的增长速度,而且使信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种族人群中广泛地传播。网络提供了新的信息呈现技术和传播技术,使知识信息的流动呈现多对多的多元化态势,产生了质的飞跃,直接改变了教育的形态和传播方式,从技术上实现了平等地向民众传播信息的问题,为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营造了广阔的空间,促使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的诞生。

网络是指基于网络的教育。由于网络技术本身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资源共享性等特性,使网络教育也具有了与传统学校教育不同的新特点。

2.1教学系统的开放性

2.1.1教学对象的开放性 传统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学条件、环境的限制,教学对象一般是有限的,且处于一种相对封闭并呈阶梯级发展的状态。相对封闭是指教学任务为特定年龄的教学对象设计,无论学习者差异如何,一般都只能按照规定进入相应的年级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呈阶梯级发展指学习者必须按基础、中等、这样的顺序发展,不可逾越。

网络教育系统下的教学对象却是开放的,无论性别、健康状况、国籍或贫富贵贱,只要拥有了一网的,学习者就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任何专业、任何课程进行学习。

2.1.2教学时空的开放性 传统教育一般是通过学校、课堂教学的形式,学习者必须在学校里、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网络教育则可以使学习者在连上互联网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去获取网上资源进行学习,并且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的问题,并及时得到和帮助,所以网络教育的时空也是开放的。时空的开放性使学习者在学习行为中具有了更强的自主抉择性。

2.2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2.2.1多媒体、超文本方式的呈现方式 传统教育中的教学资源可以分别用文字、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以线性排列方式来呈现,这种呈现方式系统性强,但灵活性不够。

网络教育中的学习资源可以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按照教学需要集结在一起,以超文本方式呈现,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这种基于Web的教育教学,“可以创设一种符合建构主义理念的全新教育情境,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意义建构。

2.2.2、数据库作为资源库 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网络的最大魅力之一,而且网络信息资源是多样的,它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没有人是信息的主宰者,对于网络终端的每一个学习者而言,他们在信息面前都是平等的。拥有可共享的大量信息资源,这正是网络能在教育中有强劲发展势头的主要原因之一。

2.3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互联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交互型媒体,有多种技术可以支持网上交流,交流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师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交互方式,如下表所示。

2.4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网络上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网络学习方式有:个别化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等。个别化学习是指学习者自主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包括自主选择内容、自主安排时间地点,其间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但学习任务由自己确定和完成;小组协作学习一般是利用网络资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学习成果共享;探究性学习一般以一个选定的主题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围绕主题进行发现、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2.5普及条件的局限性

虽然网络具有诸多的优越性,但就网络教育的普及来说,也存在许多条件限制。比如购置、上网的硬件和软件、网络使用费、网络资源的开发、网络教育者的培训等等都是制约网络教育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的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普及,这些硬件设施和费用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网络教育将发挥更大的潜力。

网络的硬件建设、网络资源的开发、网络教育者的培训是网络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三个方面。根据国外发展网络教育的成功经验,三者在经济投人上应各占三分之一,只有这样,网络教育才会健康发展,充满活力。

3网络教育的模式

3.1网络远程教育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高校走出校园,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教学成为可能,于是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网络远程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的出现使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

目前,网络远程教育主要有学历、非学历与继续教育等形式,也有的是针对人员培训的,我们习惯称之为网络大学。美国早在1998年8月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等十个州就共同创建了网络虚拟大学,目前已有80多所大学开设了网络远程教育课程。1998年7月,清华、浙大、湖南大学、北邮大这四个传统大学首次开始远程教育试点,揭开了我国网络远程教育的序幕。此后,网络远程教育在中国大地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3.2课堂网络教育

课堂网络教育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传授科学知识,利用网络技术工具进行交流讨论,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丰富和发展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的形式,使课堂教学中的媒体又增添了一种新的媒体即网络。

如何对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多种教学媒体进行组合设计,如何将网络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这是目前教育技术界乃至整个教育界正在研究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

3.3网络支持教育

网络作为一种教育媒体或资源,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再通过网络或其它媒体信息。网络支持教育可以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独到的作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等都属于此类。

例如,上海中小学将全面推出研究型课程,这是一门由学生从自己身边和生活中提出问题,以老师下个人或小组搜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崭新课程。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南通市一中等学校都相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旨在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4网络辅助

高校利用校园网开设可供全日制在校生修学分的网上课程、社会与中小学校合办或学校独自设计开发的网校为中小学生的课程学习服务,这些形式都可算是网络学校,它们拥有了“学校”的共性,尊重学校的基本办学规律,如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等,与网络远程教育不同的是,它的教学对象是在校的大中小学学生。网校是网上虚拟的学校,是新生的一种辅助教育的学校形态,具有普适性、自主性、现代化的特点。

4网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

网络教育具有诸多优势,信息的及时传递、网络资源的共享、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讨论、教学空间的无限扩展、教学对象的空前膨胀、能有效解决教学难点的虚拟现实、促使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终身化的实现等等,所有这些都给网络教育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传统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例7

互联网在高校的迅速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紧贴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探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及其应用,是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内涵

模式一词源于拉丁文(MODUS),原意是指与手有关的定型化的操作样式。《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模式,亦译‘范型’,一般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在李伯黍等主编的《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中将其理解为,一个过程、一组实体或一种情境中的各个部分,尽管它们可以被一一区分开来,但却构成一种紧凑统一的、鲜明突出的结构性整体或完形,这个整体结构或完形就被称做是一种模式。综上,我们认为模式是为完成某一目标而设计的一种可操作的结构性整体。

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其内容是“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回归生活。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所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同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根据模式的内涵,我们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构性整体。一般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应是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来构建的。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表现出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性

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要求最为强烈的时期,他们希望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互联网环境下,为大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条件。任何人都不可能支配他们的网络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而是应尊重大学生的网络主体地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在尊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逐渐拓宽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视野,拓宽践行网络生活意义的途径,从而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境界。

(二)系统性

大学生处在一个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健全,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真正形成,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出易变性和摇摆性,需要接受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以大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为载体,系统、全面地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系统、全面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专一性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与社会上其他群体相比,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思维活跃,但社会体验不足,易冲动;另一方面与处于历史其他时期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以及网络行为失范问题等新挑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专门钊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现状而设计,把大学生网络生活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渗透性

当前许多高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但网站仅将“生硬的条文”、“僵化的说教”挂在网上,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共鸣,甚至使他们产生心理戒备和反感。 “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大学生只有在自己亲身经历或感受之后,才有最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身认同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点,才有可能真正根深蒂固地长扎于大学生心中。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大学生通过直观思维、兴趣注意和情感体验等受到熏陶和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内化机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达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五)开放性

网络生活突破了国界、地域的限制,给大学生网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开放的生活体验。不论身处何处的大学生只要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生活,通过文字、声音、图像把自己与他人、与世界联系起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不是一种僵化的模式,而是一种开放的模式。它随着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应用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主要包括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网络消费等内容。要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有效应用,从这一模式的特征出发,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去,让大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过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包括公共型、个人型和综合型等类型。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结合,可根据交往形式的不同,针对大学生主体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是与公共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结合。公共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包括如网络聊天室、BBS等,参与这一交往形式的大学生大多是陌生且动态变化的,但话题丰富,能吸引众多志趣相投的大学生聚在一起,形成大学生网络群体。高校教师应该针对大学生网络群体的不同志趣,与他们进行思想情感沟通,发表有见地的言论以树立威信,在此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吸引大家参与讨论。二是与个人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结合。个人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包括即时通信、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参与这一交往形式的大学生大多有一定了解且较为固定。高校教师应通过个人型交往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对性、有步骤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综合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结合。综合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包括blog、RSS、wiki、SNS等,这一交往形式颠覆了大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事实,使他们成为网络真正的主人。高校教师一方面可通过对等的网络交往,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使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深入和有效;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创建自己的网络表达空间,通过表达自己的态度体验、生活感悟等,引发大学生的共鸣,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学习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学习主要包括大学生虚拟课堂学习和非课堂学习两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结合,应在选择适当网络学习形式的基础上,系统介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是要融入到大学生虚拟课堂学习中去。大学生虚拟课堂学习,即教师在虚拟教室里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授课。在这一学习形式中,学习者可共享信息资源,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有利于群体内情感交融。。首先,高校教师可将“两课”课堂搬到网络中,通过虚拟课堂的即时互动,使大学生掌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其次,高校教师可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大规模的讨论,引发人们的思想共鸣。二是要融入到大学生非课堂网络学习中去。大学生非课堂网络学习,即大学生的非正式或非固定的网络学习,大学生上网浏览信息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过程。首先,高校教师应在网上系统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库、专题博客、专题播客等,为大学生系统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条件:再次,高校可联络大学生常去的各大门户网站或商业网站,针对其特点,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娱乐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娱乐主要包括视听欣赏型、主体参与型等类型。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娱乐的结合,一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视听欣赏型的大学生网络娱乐,视听欣赏型的大学生网络娱乐包括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这一类型的娱乐通过刺激大学生的视听器官,给人以美的享受。首先,高校教师应推崇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积极向上的音像作品上网,并在高校网站及各大影音网站或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下载。其次,开展大学生影音评论活动,在影音网站中设置评论区,供大学生发表意见,在引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要渗透到主体参与型大学生网络娱乐中去。主体型大学生网络娱乐包括网络游戏等,这一类型的娱乐具有其趣味性、互动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首先,应积极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娱乐软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高校与网络娱乐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具有娱乐性和挑战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娱乐软件,并主动占领网络。其次,实行大学生网络娱乐软件的审查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制订大学生网络娱乐软件的分级标准,并对软件产品实现严格审查,积极推广优秀的大学生网络娱乐软件产品,取缔非法的或不良的大学生网络娱乐软件产品。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购物相结合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例8

[作者简介]杨广平(1975- ),男,江苏赣榆人,徐州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徐明(1974-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江苏徐州22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文化自觉、自信:构筑文化强国梦”(项目编号:2013SJB710023)、2013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输送联合会(青年精品)课题“网络虚拟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SQB-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7-0064-02

长期以来,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脱离大学生现实生活,采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僵化、抽象、概念化,出现了“空、大、全”现象,造成了教育效果不好,引发了诸多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现象。胡塞尔、哈贝马的“生活世界”理论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提供了新的视域。

一、当前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滞后与不足

从个体道德发展的规律来说,当前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正好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然而,在他们还没完成这个转化时,虚拟网络世界便匆忙地闯入了他们的生活世界。但高校教育却不能针对网络带来的新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指导,造成了目前大学生道德行为层面上“知行分离”、道德情感层面上“知情分离”和道德信念层面上的“知信分离”的现状。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主要为课程教育,总体来讲,存在三种教育模式:第一,“推移”式,即把现实环境中的伦理教育模式照搬移植到网络环境中来,实现简单的教育“推移”。其弊端在于网络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若采取完全照搬原有的德育教育模式,只能是一种依存于惯性的教育模式,难以收到实际效果。第二,“主知主义”式,即把智力活动引入道德教育中,强调德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让学生在纷繁芜杂的网络社会中学会辨别是非曲直。其弊端在于主知主义教育模式把个体品德构成窄化处理和学习方式简约化处理的德育模式,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道德教育,它将道德行为置于次要地位,而将道德认知当作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强调使用道德的认知力去规范个体的道德行为,造成了高校道德教育和道德目标的割裂,是一种不完全的道德教育。第三,“工具理性”式,这种德育形式夸大技术与规则的作用,企图通过对网络的控制来实现对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目的。其根本弊端在于把道德与现实对立开来、道德与生活割裂开来,不可避免地产生道德教育人文目的性与理性工具性的冲突,造成了人文内涵的丧失和德育功能的弱化。

二、网络伦理教育新视域:回归生活场域

生活场域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域,是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也蕴含着人性的回归。其核心价值在于在现实生活场域中,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索,不断体验、感悟和超越,从而实现人生命价值,实现由平凡到非凡、由平庸到卓越的蜕变。胡塞尔、哈贝马斯等人提出的“生活世界”为网络伦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情况复杂、差异很大、动态多变、正在发生的教育域场。从这个意义上讲,伦理教育如果脱离了人自我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感悟,任何形式上的伦理教育都是徒然的。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是为了唤醒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其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超越。

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应该紧紧围绕教育主题的现实世界,从学生的网络生活体验入手,充分利用网络伦理道德冲突事例,全面把握教育的主客在虚实世界中的体验及感受,真正关注学生在伦理教育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注重过程性、情景性和现场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全面把握教育主客体在生活体验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意志,并通过不断积累升华来体认、领悟道德情感,在生命体验中不断提升青年的道德素质。

三、网络伦理教育的途径:高校生活化教育平台

(一)开辟网上网络伦理教育课堂

在校园网上创建面向青年大学生建立“绿色”德育网站,使之成为网络伦理教育的主阵地。为了青年大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在网络社会中健康成长,必须切实开展网上网络伦理教育课堂,把青年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综合利用多媒体、数据库、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网络伦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上投入大成本,加强主流网站的生活化建设。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主流网站的生活化建设,以学生为本,内容形式上取材于大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热点问题设立专门的交流、讨论区域,通过网络辅导员、信息员、分析员的共同协作,及时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人格。

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主流网站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其他网站加以正确引导,形成网站良性共同发展的局面,不断促进网络德育生活化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关注现在大学生登录率比较高的部分网站,如校内网、天涯社区、猫扑网、淘宝等这些以时尚、新奇而备受大学生关注的娱乐型、消费型、交往型网站。通过将这些网站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主流网站建立友情链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引导和监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浏览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自觉抵制各种网络“垃圾”。

(二)网上渗透教育

隐性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是高校构筑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平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努力创造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指导性的“道德情景”,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使网络伦理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使大学生在无形无声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鼓励学校各类社团和班级建立网站。通过各类社团组织对网络使用的具体情况,形成符合其网络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这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并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如网络辩论、网页制作、网上知识竞赛、网上调查活动、漫画制作等网络文明建设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健康的网络伦理认知能力;也可以鼓励大学生集体动手建立班级网页,并在网站上设立德育学习、历史人物风采、实事分析、社会动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栏目,兼顾内容与形式,样式新颖多样,在保障德育渗透的同时,提高网页制作技艺。

其次,要利用好校园网、BBS、博客等网络平台。目前高校均已建立起各自的校园网,甚至各个职能部门也纷纷建有自己的网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其实并不理想,问题主要是这些网站过于注重理论的宣传和政策的宣讲,更多地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再加上这些网站或者网页更新慢,格式严肃、老旧,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影响了教育的时效性与实效性。鉴于此,我们应该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完善校园网建设,充分考虑网站的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功能,努力建设成为受学生喜爱,获取健康信息的主渠道。专题网站的建设要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此外,要在网上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网上师生的互动交流,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理论问题、热点际题、实际问题加以正确引导,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三)网上与网下相结合

网络伦理教育,不能简单地就网而说网。换言之,不能完全以网对网,因为网络仅仅是人实现交流的一种载体,而人永远是网络主体。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永远活在网络虚拟中,因此,网络社会中所发生的伦理问题大多还是需要在现实社会中面对面来解决。

第一,要求高校对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具有高度的认同,认识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是相互依存、不可割裂的。高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网络虚拟文化的发展,全面研究掌握网络传播的特点,把握网络伦理教育的规律。要在传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注重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做好网络素养教育。掌握大学生网络伦理状况,做好网上热点难点问题的网下引导工作。同时,也应该利用好“网上”这一平台,充分借助网络先进技术手段,发挥技术优势,抢占网络思想阵地,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复杂、枯燥的问题通过技术处理转变为简单、有趣,进而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这些难点、热点问题,不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高校要构建网上、网下良性互补机制。网络有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很多人在网上聊天的时候都自觉地谈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困惑,这种信息比传统“一对一”的方式能更快地发现问题。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浏览可以归纳出一些典型的和集中性的问题,通过在网下开展座谈、讲座、报告会等传统手段集中而深层次地解决,把科学理论灌输和先进思想渗透结合起来,帮助人们增强上网行为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侵袭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网络上发现的不能在网上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在网下有针对性地解决。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发现一些平时不易发现的、不具有共性的、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问题,这类问题很难在网络上解决。只有在现实生活中,针对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育人、帮助人、提高人的目的。

(四)优化网络生活环境

网络环境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伦理观念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冲击和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而且网络生活环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德育生活化模式的正常运行。然而,目前我国网民的网络生活环境堪忧,互联网所来的垃圾信息、冲击着人们的视野,网络黑客、网络欺诈、网络犯罪冲击着人们固有的道德观念。因而,净化网络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是实现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的重要环节。

支撑网络传播的是高技术、高智能的国际互联网,为此,要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教育,必须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绿色网络技术,并且要对他们进行网上技术的引导教育,同时也要加强网络技术研发,通过技术手段抵制各类不良网站。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安全防护技术,通过甄别、筛选、过滤、屏蔽有害信息,阻止不良网站的运行,积极打造网络绿色防护罩;政府还应该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与研发单位强化网络防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多方位、多渠道地大力推广先进的网络防护技术。

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预警、调节、反馈机制,提升网络文化品质,不断完善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监管机制,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进华.自律与他律: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J].道德与文明,2003(1).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例9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央16号文件”,进一步提出了当前搞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网络思想教育优势,创新网络思想教育途径,预测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况、新特点、新创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现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范围和效果的全新变化。纵观近十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历程,从启动―普及―推广,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与发展。许多高校在实践中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初,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型主题网站超过了700个,形成了“阵地牢固、人员稳定”的良好态势,基本上完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构建工作。但其工作成效离党中央提出的“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而言,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思政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中宣传、引导的力度不够

2007年,我们对我校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上网只是为了聊天、收发E-mail和在线游戏,分别占上网学生的75%,12%,72%,而聊天的内容为感情交流的占47%,人生价值讨论的占14%,疑难问题咨询的占l2%,无主题闲聊的占36%。从中可以看出,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进行学习,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比例很低。部分学生对网络的功能利用不够,使用网络存在盲目性,少数学生在网上缺乏自律性。而高校在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教育中,缺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手段单一,引导力度明显不足。

2、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中网络建设丞待加强

目前,各高校相继建成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而校园网络建设参差不齐,学生访问率低,存在着内容贫乏、更新缓慢、形式呆板、语言枯燥,互动性不强,制作上不精等不足。根据最新一项网络调查显示,91%的学生认为校园网“个太少”;885%的学生认为“网页不生动”;829%的学生认为“内容更新太慢”;748%的学生一看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名字就不愿意上;722%的学生认为与课堂教育脱节。这些数据说明,要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必须深人挖掘网络内涵,紧密结合网络特点,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网络功能的整合,加大对校园网的投人和建设。

3、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有待完善

当前,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主要由党务干部、团干部、学生教育管理干部等组成。而我校正在构建一支以学工部管理人员和专职辅导员为主体,关工委老同志共同参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方面,这支队伍,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网络知识和技术培训,对网络技术掌握还非常有限,对网络的特点也难以准确把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教育,吸引广大学生参与网上思想教育活动是有一定难度的。另一方面,其组织设置偏重于行政管理部门,缺少教学一线教师的参与。如果缺少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一定网络技术的教师参与,势必就缺少了网络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各高校学生参与的程度还很有限,有待完善。

三、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育人意识

其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把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让网站在贴近学生中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网上的虚拟平台转化为真心实意为学生办实事,在解决学习、生活具体问题的同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在服务中激发大学生关心和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增强认同感。

其二、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打破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固定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重新定位教育者的角色,在网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诚恳地进行交流,建立起信任、平等的朋友关系,大学生才易于敞开心扉,教育者才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其三、增强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我们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同时外化为积极的自觉的行为。

2、强化队伍建设,造就三支高素质、技术过硬的网络思政队伍

首先建立一支专业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方面要强化这支队伍理论建设,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论探索,另一方面强化网络技术培训,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既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其次建立一支以“两课”教师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任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他们的信赖,使他们的教育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激发大学生政治信息的需求。因此,选择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网络技术水平较高的一线教师组成网络思政队伍,深人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吸引力。

再次建立一支由大学生骨干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流动队伍。在大学生中选择一批思想素质高、综合素质全面、网络技术熟练的学生骨干,让他们参与创建、维护、改版、升级等工作。通过他们的活动,在网上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教育的氛围,以便增强网络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总之,建立好这三支队伍,是有效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3、加大力度,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1)、整合网络资源,形成规模优势。

高校的网站建设要紧紧抓住网络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根据目前高校主题教育网站各自为政,缺少沟通,内容单一的实际,整合网络资源,加强合作,扩大规模,形成面向全校师生的信息含量高,网络功能全的综合性网站,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开发和运用其他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态势。

(2)、创新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吸引力。

从目前校园网建设看,形式过于呆板,网络思想教育还没有与学生上网的规律结合起来。因而,必须在充实内容和创新形式上进行全面改善。其一、针对大学生的需求实际,网络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其需求实际开设。除提供大量信息资料外,要积极开展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二、形式上结合网络互动性特点,加强BBS、书记、校长信箱的管理和维护,加快网络信息更新速度。这样,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澄清和解决思想问题,满足思想需求。

(3)、完善网络立法,加强对网络的监督。

加强规范化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健全网络规章制度,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点。一方面,追本溯源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从消息源头上对网络进行整顿。堵塞互联网不道德的源流,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本校实际,出台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使网络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网上秩序。此外,加强对网络的监控,阻止有害数据的侵入,决不允许有害信息在网上流传、泛滥;对于问题严重、危害较大的网站,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关闭。

4、改进教育方法、拓宽教育领域,实现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融合统一

第一、与计算机及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计算机及网络公共课程要及早安排,使学生在触网前就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应用水平和信息素质,为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技术伦理、信息文明和网络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在网络领域开辟教书育人的新途径。

第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课堂教学与网上咨询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相结合,借助网络技术支持,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质量和育人效益的同时,丰富网络内容,扩展思想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服务、引导、教育功能和渗透、辐射效应。

第三、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配合。进网络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矛盾。网上与网下互动配合,网上了解动态,敏感、热点和难点问题,网下耐心细致的深入工作, 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促进,产生共振和谐的规律和机制,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贡献率得到显著提高。

第四、与校园文化活动相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是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可以组织开展一些网上与网下互动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机制。

综上所述,在新的网络时代,我校新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汲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传统,与之不断融合统一,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41

[2]杨克平试论互联网的挑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3(5):122-123

[3]刘洪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版,2000(4):55-56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例10

一、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所具有的正面意义

1.思想教育的形式得以丰富

第一,快捷、时效以及广泛的传播性能,对于现代思想教育的信息传播挣脱传统意义上的时空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网络是一项双向交流媒介,可以使学习者在思想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教育的互动,实现主体思想上的融合、统一。第三,多媒体网络教育实现了教育管理模式多样化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教育管理的局限性。第四,信息化网络管理,有助于提高信息交流、学习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师生双方的和谐相处。

2.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

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教育与网络相结合机制下所形成的一大优势。学校通过将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和校园文化信息上传于网络当中,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自觉的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将教育管理与学生管理更好的融为一体。此外,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及时性,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到最新的知识理论,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3.思想教育覆盖面的扩大

据调查信息显示,通过网络途径来进行信息获取的占大学生信息来源比重的二分之一以上,因此通过网络信息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可有效促进思想教育覆盖面的扩大。加之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数量逐年加大,辅导员比例逐年下降,传统面对面、人对人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网络教育的出现无疑对弥补现代思想教育的不足具有积极的影响。在网络这一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上,不但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可以不在受到时空的限制,而且学校在思想教育工作上的经费成本也将随之大大降低。

二、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不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网络是个交流的间接平台,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感情的联络具有一定的间接性,人的真实信息往往是不被暴露的,从而导致个人神秘感的产生,使得人们在网络的空间里可以将个人感情进行随意的宣泄,并在网络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及存在感的满足。然而,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存在着极大的差别性,当一个人在现实的世界中获得不了在网络世界中的同等满足感时,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现实,而将重心更多地倾向于网络的虚拟。因此,网络成为了一些人逃避现实的理想去处,长此以往,现实与虚拟的角色将在个人意识中被混淆,大学生将在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导致行为的失调和心理的错位。

2.降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可控性

在高校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适当指导与灌输,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思想的动态易于被教师及时的发现。因此,在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理论宣讲、读书读报、收听广播等成为了思想教育的主要采用模式,其中可控性是这些采用上述模式的一个共同点。通过教育者对教育素材的选择、加工,使得受教育者能够集中持续的接受到内容特定的、意义明确的思想教育信息,从而指导受教育者思想和行为的转变。然而,在网络中受教育者并非以真实姓名来进行信息的交流互动,使得教师无法掌握具体的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指导带来了困难。同时,网络是一种自由化、自主化的学习空间,受教育者并不会完全按照教育者所提供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从而使得教育过程趋于复杂。

3.威胁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

随着自由网络信息的不断渗入,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信息的学习中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使得教师教育成为了其信息接受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降低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权威地位。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知识来源的提供者和权威性的角色,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则就意味着其失去了学习的方向。

三、网络时代如何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思想教育观念的树立应符合时展要求

明确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价值意义。首先,充分认识到网络是现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又一主要途径;其次,网络思想教育的变革并不只是教育模式表面意义上的转变,而是教育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变革。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教育时,应重视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更新,以适应现代网络教育发展的需要,要对其背后所隐藏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发掘研究,将网络与现实紧密的融为一体,促使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

2.培育专家型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

传统的思想教育理念和经验已不适应于网络教育环境的实际需求,教育工作者应从自身出发,切实转变形成为一支专家型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1)思想教育者角色应从主体者向引导者转变。(2)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素养和技能,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奠定必要的职业素质基础。(3)构建联通网络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成为网上网下互动枢纽的关键点,将网络教育与现实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4)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不断调整、创新、丰富自身的教育形式、手段、内容等,充分发挥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性。

3.建立健全现代网络思想教育的管理系统

随着网络思想教育的普及,为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教育的学习,应建立健全现代网络思想教育的管理系统。思想教育网站的建立与管理,应以现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需要为基础,在对其进行知识的教育和普及的过程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把控和正确引导。

4.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网络文化环境

首先,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机制来引导网络活动的开展。强化网络监控的力度和范围,净化网络信息资源环境,对于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教育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应主动及时地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解决。其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和谐真诚的人与人的交流为出发点,以文明生活为导向,以健康成才为目标,广泛组织以思想、文化、学术、娱乐和社会实践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从而使现实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反作用于网络环境,促进网络与现实的互动,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寰.点击网络文明[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