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成人安全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7 15:56:26

成人安全教育

成人安全教育例1

认真落实区教体局《2013年工作要点》:探索社区教育新途径,促进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规范、持续发展。加强街道成教中心规范化建设,开展各类从业、转岗、下岗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开展“特色课程进社区”活动,加强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学习需求。规范民办学校管理,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二、具体工作

(一)成人教育工作

1.做好《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工作。对照《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和措施,做好工作谋划和安排。定期召集成教中心校长等人员开展研讨交流,加强工作协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随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视部门间的合作和联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实现资源共享。

2.加强成教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和街道共管的成人教育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成人教育学校的硬件、软件建设水平,着力构建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远程教育等多功能一体的街道成人教育学校,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就部分未达标成教中心的规范化建设问题与街道及教委办及时对接,督促落实相关标准要求。

3.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和管理。深入街道成教中心开展调研、座谈活动,摸清教师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成人教育干部教师队伍。组织成教中心校长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并进行专题研究,开阔眼界,创新思路。举办成教教师专题培训班,加强对教师社区教育方面的专题培训。建立成教骨干教师队伍,定期组织专题明确的校本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成教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4.提升成人教育培训实效。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外来务工人员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成人教育资源,开展各类文化科技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断提升成人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年内开展各类培训1500人次以上。各成教中心和成人学校要加强调查研究,立足于满足社会需求,实施重点专业带动工程,有针对性地确定1-2个重点专业,合理安排班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社区教育工作

5.开展好“特色课程进社区”活动。以特色课程为带动,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载体建设。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根据实际,开发确定1-2个要重点培育的特色课程,将特色课程送进社区,并根据居民反馈意见不断完善。组织以特色课程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精品讲座”评选活动,获奖讲座享受区优质课待遇。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市民学校与周边中小学联合组织的“放学来吧”、“四点半学校”等课后学生托管活动,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区教体局将对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发的特色课程进行综合评估,对群众反响好、社会需求高的优秀课程进行全区交流推广,形成覆盖全区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6.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根据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的计划,认真总结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街道城子社区、西田社区的有效做法,2013年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社区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组织数字化学习展示和观摩活动,开发网上学习课程,引导、帮助居民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学习、休闲,拓展、丰富社区教育的载体和手段。

7.加强对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根据街道人口及活动开展情况及时申请、下拨社区教育经费,督促街道按区拨相同标准拨付社区教育经费。规范社区教育经费的使用,区拨社区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充当办公经费或挪作他用。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做到项目明确,帐目清楚。区教体局将定期开展经费使用情况检查,确保社区教育经费发挥有效作用。

8.加强工作协调,扩大社区教育影响。加强与宣传、文化、妇联、工会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社区教育工作研讨、现场观摩、成果展示等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我区社区教育成果的推介宣传,努力提高社会的知晓率和市民的参与率,使我区社区教育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确保工作成效。

(三)民办教育工作

9.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落实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招生、职称评审、评优、教师培训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相同待遇,鼓励优质民办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联系引进优质高中教育学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组织评选推荐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培养树立先进典型,打造优秀品牌学校,提升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成人安全教育例2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249-02

一、中国公共安全教育的现状和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

2003年SRSS事件之后,中国政府初步建立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同时重视并加强了对大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2006年以来,中国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做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规定。2007年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评价标准,并将其列为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和法规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1]。

可以看到,中国大中小学的公共安全教育正在有序开展。那么,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必须的。目前,对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已经开展得比较成功,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借鉴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加以开展。

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有益经验

中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形成了一些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比较系统的工作方法。

高校中的公共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宿安全。俗话说,衣食住行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高校中的食堂和宿舍是大学生三点一线生活中的重要的两点。食堂的卫生和安全是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食堂环境卫生的清洁整齐,食堂中各种主、副食品的新鲜,食堂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都是食堂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则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现代高校的住宿条件已经大为改观,大多数大学生都居住在四人间的宿舍里。80后大学生充满活力,对于各类电子产品非常感兴趣,笔记本电脑、苹果IPOD、黑莓手机成为他们的最爱,与此相关的情况是宿舍里电线乱接,插头无数,火灾的隐患日益突显出来。高校宿舍与居民住宅不同,是大学生聚居居住、集体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注重宿舍安全对维护校园的安全秩序,维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日益重要。另外,有一部分大三、大四学生习惯在校外租房生活,他们在租房过程中,被骗、被盗、被抢,甚至被杀等情况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社会和高校安定的一大因素。如何加强大学生租房安全教育和管理,是目前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社会交际安全。过去的大学校园被人们诗意地称为象牙塔,学生们和社会的联系较少。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改革,高校和社会各个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多。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各阶层人员的交往机会也就随之增加。在这些过程中,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相对稚嫩,容易受到一些欺骗和伤害,特别是在兼职勤工俭学的时候,容易被拖欠工资和欺骗。(3)学生运动和校外活动安全。运动损伤或伤害事故,将直接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现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强,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也非常强,在节假日常会组织班级校外参观访问和自助旅游。在这些校外活动过程中,交通安全和突发事件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安全。所以,对于这些校外活动,学校要派专人指导和陪同引导,防患与未然。(4)实验者与实验室的安全。现代高等教育离不开教学实验,在实验中,常常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品以及水、电、煤气等,实验者及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实验者缺乏安全防护基础知识,在出现事故时其不知所措或处理方法不当,就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2]。

高校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方法。针对新形势下高校的公共安全情况,将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公共安全教育。(1)针对大学生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共安全知识系列讲座。利用课余时间,请一些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讲解安全知识,普及安全常识。让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2)应对一些多发事件,如火灾,组织大学生模拟场景学习实用知识。纠正一些错误的逃生方法,普及一些正确的做法,在模拟实践中巩固所学到的安全知识。(3)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疏导,可以在学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可聘请专业人士或培养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在教学计划内开辟专门的课时用于心理辅导课,对于大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其健康积极的心态。(4)对于社会上的各种骗术和就业陷阱,学校要从正面上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防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受骗上当,蒙受经济损失。

三、借鉴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和管理探索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类别复杂,其中有很多业余函授的社会学员,也有很多考不上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学习形式和类别也是多样化的,有双修日学习的业余形式,寒、暑假集中学习的函授形式,还有脱产学习的形式。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主要的对象是那些应届高中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刚刚高中毕业,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相对薄弱,对他们尤其需要开展有效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借鉴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同时又要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和管理探索。

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成教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要相对薄弱许多。要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措施,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使用科学规范的教材,走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避免安全教育出现随意性[3]。针对成教学生特点,需要设置班主任制度对脱产班的学生进行相对于高校大学生更为严格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对成教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班主任要定期开展班会,安排专门的时间讲解一些安全知识和常识。在每个宿舍设立安全员,监督大家的生活习惯,防止水电引发的安全事故。成教学生和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但学校周边和社会上的“四厅一吧”(歌舞厅、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厅和网吧)随处可见,一些成教学生出入这些场所容易受诱惑、犯错误。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外出时间段的监督,晚上可以限制学生进入宿舍的时间,9点之前,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按时回到宿舍。同时也要组织学生进行外出活动,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和短途旅游,到一些红色旅游目的地接受思想的洗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开设专门的安全讲座,请一些专业人士讲解在突发状况下正确的避险方法,扫除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看法,加强成教学生在面临紧急状况时的反映和处理能力。比如在火灾现场的逃生技能和地震中的避险位置,让学生避免心中无数,在危险来临之时才能从容应对,从而避免危险、转危为安。同时,要利用办学依托的高校资源,使成教学生和大学生结对。采用大学生教、成教学生学习的方式,将所在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传递给成教学生,让成教学生在相对轻松氛围中,学到实用的知识,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创设一个温馨交流的场所,班主任老师定期和成教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生活上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老师协商解决,和谐师生关系。确保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能按照“迅速到场,及时上报,妥善处理”的原则,以“实事求是,保护学生”为目的,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网络与成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但网络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针对目前成教学生安全问题的新特点,要特别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教育和研究,分析把握成教学生心理和网络信息使用方面的新问题,预防和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如何预防成教学生网络成瘾、网络受骗、网络失德、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使成教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要随意接受他人的邀请,或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诉他人,避免上当受骗,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4],这应摆在目前成教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突出位置上。法律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尤其是成教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应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例如,《宪法》、《刑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国防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通过举办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学生守法自律意识,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这是对成教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4]。对成教大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的问题容易被忽视,要进行以学习校纪校规和学生守则为主题的始业教育,成教新生一进校,就要对其进行以校纪校规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熟悉校纪校规,特别是涉及日常行为安全的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严重违反校纪行为的人要予以严肃处理,以便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综上所述,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成教学生的切身利益。借鉴普通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和有效方法,切实推进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为成教学生营造出安全、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提升成教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光远.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104.

成人安全教育例3

一、中国公共安全教育的现状和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

2003年SRSS事件之后,中国政府初步建立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同时重视并加强了对大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2006年以来,中国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做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规定。2007年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评价标准,并将其列为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和法规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1]。

可以看到,中国大中小学的公共安全教育正在有序开展。那么,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必须的。目前,对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已经开展得比较成功,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借鉴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加以开展。

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有益经验

中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形成了一些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比较系统的工作方法。

高校中的公共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宿安全。俗话说,衣食住行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高校中的食堂和宿舍是大学生三点一线生活中的重要的两点。食堂的卫生和安全是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食堂环境卫生的清洁整齐,食堂中各种主、副食品的新鲜,食堂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都是食堂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则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现代高校的住宿条件已经大为改观,大多数大学生都居住在四人间的宿舍里。80后大学生充满活力,对于各类电子产品非常感兴趣,笔记本电脑、苹果IPOD、黑莓手机成为他们的最爱,与此相关的情况是宿舍里电线乱接,插头无数,火灾的隐患日益突显出来。高校宿舍与居民住宅不同,是大学生聚居居住、集体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注重宿舍安全对维护校园的安全秩序,维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日益重要。另外,有一部分大三、大四学生习惯在校外租房生活,他们在租房过程中,被骗、被盗、被抢,甚至被杀等情况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社会和高校安定的一大因素。如何加强大学生租房安全教育和管理,是目前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社会交际安全。过去的大学校园被人们诗意地称为象牙塔,学生们和社会的联系较少。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改革,高校和社会各个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多。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各阶层人员的交往机会也就随之增加。在这些过程中,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相对稚嫩,容易受到一些欺骗和伤害,特别是在兼职勤工俭学的时候,容易被拖欠工资和欺骗。(3)学生运动和校外活动安全。运动损伤或伤害事故,将直接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现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强,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也非常强,在节假日常会组织班级校外参观访问和自助旅游。在这些校外活动过程中,交通安全和突发事件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安全。所以,对于这些校外活动,学校要派专人指导和陪同引导,防患与未然。(4)实验者与实验室的安全。现代高等教育离不开教学实验,在实验中,常常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品以及水、电、煤气等,实验者及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实验者缺乏安全防护基础知识,在出现事故时其不知所措或处理方法不当,就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2]。

高校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方法。针对新形势下高校的公共安全情况,将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公共安全教育。(1)针对大学生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共安全知识系列讲座。利用课余时间,请一些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讲解安全知识,普及安全常识。让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2)应对一些多发事件,如火灾,组织大学生模拟场景学习实用知识。纠正一些错误的逃生方法,普及一些正确的做法,在模拟实践中巩固所学到的安全知识。(3)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疏导,可以在学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可聘请专业人士或培养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在教学计划内开辟专门的课时用于心理辅导课,对于大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其健康积极的心态。(4)对于社会上的各种骗术和就业陷阱,学校要从正面上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防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受骗上当,蒙受经济损失。 转贴于

三、借鉴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和管理探索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类别复杂,其中有很多业余函授的社会学员,也有很多考不上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学习形式和类别也是多样化的,有双修日学习的业余形式,寒、暑假集中学习的函授形式,还有脱产学习的形式。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主要的对象是那些应届高中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刚刚高中毕业,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相对薄弱,对他们尤其需要开展有效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借鉴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同时又要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和管理探索。

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成教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要相对薄弱许多。要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措施,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使用科学规范的教材,走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避免安全教育出现随意性[3]。针对成教学生特点,需要设置班主任制度对脱产班的学生进行相对于高校大学生更为严格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对成教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班主任要定期开展班会,安排专门的时间讲解一些安全知识和常识。在每个宿舍设立安全员,监督大家的生活习惯,防止水电引发的安全事故。成教学生和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但学校周边和社会上的“四厅一吧”(歌舞厅、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厅和网吧)随处可见,一些成教学生出入这些场所容易受诱惑、犯错误。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外出时间段的监督,晚上可以限制学生进入宿舍的时间,9点之前,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按时回到宿舍。同时也要组织学生进行外出活动,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和短途旅游,到一些红色旅游目的地接受思想的洗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开设专门的安全讲座,请一些专业人士讲解在突发状况下正确的避险方法,扫除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看法,加强成教学生在面临紧急状况时的反映和处理能力。比如在火灾现场的逃生技能和地震中的避险位置,让学生避免心中无数,在危险来临之时才能从容应对,从而避免危险、转危为安。同时,要利用办学依托的高校资源,使成教学生和大学生结对。采用大学生教、成教学生学习的方式,将所在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传递给成教学生,让成教学生在相对轻松氛围中,学到实用的知识,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创设一个温馨交流的场所,班主任老师定期和成教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生活上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老师协商解决,和谐师生关系。确保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能按照“迅速到场,及时上报,妥善处理”的原则,以“实事求是,保护学生”为目的,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网络与成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但网络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针对目前成教学生安全问题的新特点,要特别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教育和研究,分析把握成教学生心理和网络信息使用方面的新问题,预防和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如何预防成教学生网络成瘾、网络受骗、网络失德、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使成教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要随意接受他人的邀请,或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诉他人,避免上当受骗,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4],这应摆在目前成教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突出位置上。法律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尤其是成教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应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例如,《宪法》、《刑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国防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通过举办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学生守法自律意识,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这是对成教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4]。对成教大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的问题容易被忽视,要进行以学习校纪校规和学生守则为主题的始业教育,成教新生一进校,就要对其进行以校纪校规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熟悉校纪校规,特别是涉及日常行为安全的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严重违反校纪行为的人要予以严肃处理,以便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综上所述,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成教学生的切身利益。借鉴普通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和有效方法,切实推进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为成教学生营造出安全、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提升成教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光远.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104.

成人安全教育例4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55-001

1983年,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期,上海市教育局编写的《怎样开展校外教育》中提到“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但同时也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诸方面的密切配合。各种校外教育机构的建立,各种校外教育形式的出现,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

一、实施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的必要性

调查显示,在我国由于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自我保护教育与培训,缺乏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导致未成年人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层出不穷。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2万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40-50万未成年人受到车祸、中毒、火灾、溺水、触电、地震、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遭受意外伤害的未成年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和心理伤害。面对可怕的伤亡数据和残酷的现实教训,全社会在痛惜之中,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

事实证明,只有事先防患于未然,促使未成年人从安全的“襁褓”中早日爬出,才能确保孩子们能在事发时急中生智,脱险求生。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长效化的教育机制来提高未成年人对于生命安全危机的知晓度和应对社会潜在安全风险的能力,从而指引孩子们走在平安、健康的人生道路上,去实现各自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二、实施未成年人校外安全自护教育的关键主体

1.校外教育单位

“校外教育是指脱离于校内教育之外的,由官方的或民间的、专业的或业余的教育机构及人员对青少年实施的教育活动,其目标指向为青少年的健康、全面、个性发展。校外教育同校内教育一样,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

各地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下属的基层单位,担负着对学生开展校外安全自护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2.公共安全职能部门

各级公共安全职能部门除在本单位内开展面向学生的安全宣传和教育,还可以协同学校、少年宫等校外单位,一方提供适龄学生的健全学习场地和设备,一方派出业务素质优秀的宣讲专员,协力为未成年人上好校外安全教育实践课。

3.家庭主要成员

社会大众普遍认同对未成年人开展安全自护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当前迫切性。然而,调查发现有一些学生家长只寄希望于学校、社会对其子女开展安全教育,而忽略了自身的监护、看管和教育责任。

三、教育主体开展未成年人自护教育的可行方式

保障未成年人校外安全自护教育务实、长效,是一切校外安全自护教育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只有将场馆建设、教师培养、教学改进的具体任务践行到日常校外安全教育工作中,才能开启校外安全自护教育新局面。

校外教育是开放式的社会教育,它必须以社会为依托,紧紧依靠社会,广泛协同社会各界力量,把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整合为自己的管理力量、教育内容、教育师资、教育手段和资金渠道,才能更好地落实各项安全自护教育制度。

1.立足校外教育单位

沧浪少年宫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和双休日开办各种专题的短期体验培训活动,如自护夏令营、自护冬令营;定期举行交通、消防、地震、急救等自护知识宣传展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11月9日消防日”专题活动;主办自护主题征文和座谈交流活动;制作“星光自护我能行”网络电子杂志;开展自护安全问卷调查,使未成年人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形式趣味、内容新颖的学习过程中,将安全自护理念和知识内化为习惯。

2.发挥学校协同作用

沧浪少年宫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健全宫校合作教学机制,利用学校协同配合,最大限度弥补实践场馆活动时间有限,学生有效参与度欠缺的遗憾,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当前沧浪少年宫正设想通过网络平台的开发建设来进一步打造集约型、现代化的安全自护教育模式。

其一,可以在少年宫网站开辟安全自护专页,利用网络资源,以丰富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使网络成为传播安全自护重要性和具体技能的主阵地。设置每日登陆签到功能,确保广大在校学生在班级教师的督导下,坚持长期关注安全事故新闻和安全自护常识。

其二,可以建立网上答题系统,定期更新试题,让学生进行网上答题,答题可分自测模式和竞赛模式。是否登陆网站答题,除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之外,学校教师还必须加强具体时间下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确保学生在此项日常学习中的高参与度。

3.引进职能部门参与

校外教育单位应当与消防大队、地震馆、交通大队、红十字会、心理辅导机构等部门密切合作、积极联动,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对星光自护学校教师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共同设计切实高效的自护实践活动方案,定期对师生开展讲座指导,提出校外安全自护基地建设改进意见。

4.扩大家庭教育影响

针对目前中国大部分家长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让孩子掌握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家长本身也缺乏系统的安全常识和正确的自护自救能力,无法对孩子进行系统有效的自护教育的现实情形,沧浪少年宫开展了“苏州星光自护家长志愿团”系列活动,包括讲座、亲子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家长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自护能力的培养,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学生自护教育落到实处,并适时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座谈等方式,监控家长协同配合孩子进行自护知识学习的效果。

成人安全教育例5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

1实验室安全内涵及安全教育的要素

安全从最开始的应对危险环境的经验之举到现在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安全科学创始人之一张潜提出安全的科学概念是: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安全人体、安全设备和安全社会构成了安全3因素,加上安全的整体性因素——安全系统,构成安全的4因素。虽然研究者不断对安全要素进行修正,但其构成基础都是基于人、物以及人与物的关系这几个基本要素[3]。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事故,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后的损失[4]。实验室安全也是一门科学,它重点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下,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和保障师生员工的实验安全技术,以及研究教学科研中实验风险所导致的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止实验室意外事故发生所需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方法[5]。高校实验室药品种类多、设备复杂、参与人员范围广、层次不同且流动性大,人

员安全意识不足、安全防护重视不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6-7]。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从事故的成因入手。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和物2方面原因引起的[8]。博德认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9]。根据高校的特征,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通过教育对人产生直接影响,从最根本的人的要素出发,使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指导安全学习和安全行为。实验室安全教育要明确安全教育的内容,并利用合适的教育方式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的传播[10]。安全教育不仅要着眼于物,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实验室试剂、仪器、设备、机电、环境等,也要着眼于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员的安全理念、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工作作风等[11]。通过将安全理念渗透到师生员工的思想当中,潜移默化地对师生员工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使之树立牢固的安全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良好的安全技术和安全行为方式。

2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比较

2.1国外实验室安全教育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开展较早也相对成熟。现从国外一流大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制度和管理、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育形式、效果评价等方面,总结其安全教育特点。

2.1.1重视程度高,法律法规相对完善

欧美高校不仅在法律法规方面有明确与具体的要求,还建立许多规范的安全培训机构,对安全培训严格监管。20世纪50年代,欧美、日本等国家普遍在大学工科教育中开设安全类工程专业。1938年纽约大学成立了安全教育中心,率先创立了高等院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英国是推行国家职业安全健康考试制度较早并较为系统和先进的国家,安全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10]。

2.1.2具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在欧美高校中一般安排具有安全专业知识或者经验的人承担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教授直接负责本课题组实验室的安全,定期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并承担主要责任。

2.1.3安全教育培训课程种类多

欧美一流大学教育培训课程资源丰富。对每个师生员工进行实验室准入培训,并设计不同组别或者主题的培训内容,准入培训课程资源丰富、信息公开、自主选择性强。例如哈佛大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辐射安全、危险品运输、机器工具使用培训等。斯坦福大学组织开发了74项安全培训课程,也分为化学、生物等不同的主题。

2.1.4教育形式多样

欧美一流大学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广泛,普遍建立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线下和线上教育相结合。麻省理工学院准入教育形式有网络培训、课堂培训和实验室现场培训,剑桥大学安全管理部门职业健康安全服务一年拟提供26次培训,包括2次网络自学,24次面授。

2.1.5安全教育管理比较严格

欧美高校不仅实行了严格的培训和准入制度,还非常重视在学生的培养环节加入实验室安全的教育,例如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将安全课程作为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2],而在剑桥大学的学生手册中,有专门关于实验室安全内容的介绍。

2.2我国实验室安全教育

19世纪60年代,西安矿业学院和首都经贸大学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安全相关专业,但此后,安全专业的教育规模一直未能扩大,直到1983年全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仍只有4所[10]。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13]。

2.2.1教育和管理重视程度低

我国很少有高校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学体系,并且大多数安全教育课程也仅仅是在院系层面较分散的课程,缺乏整体设计和完善的体系。学校对安全教育缺少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教育缺乏全过程的跟进和管理[14-15]。

2.2.2师资和教材资源不足

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安全课程的主讲教师,而开设安全课的高校,师资队伍也多以兼职为主,学生对实验安全教育课程师资的评价远低于其他课程[18]。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的内容覆盖面及深度等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16]。

2.2.3安全教育目标不明确

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很少在人才培养的层面对安全教育进行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培养能力的阐述。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大都还停留在掌握消防知识等显而易见的安全知识上,没有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产生深刻的认识。

2.2.4课程内容不成体系

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不全面,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缺乏融合,课程结构不清晰[17]。同时,我国安全教育课程中工程技术方面课程较多,各行业通用知识较少,课程方案在不同院校间差异较大[18-19]。

2.2.5教学方式不灵活

绝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主要以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20]。同时大多数安全教育以理念灌输为主,学生对未知危险和隐患缺乏实际体验。

2.2.6对教育效果评价不够

随着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高校也开始逐渐重视安全管理和教育,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但是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的安全教育进行跟进和效果评价。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项全程化的教育,需要长期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制定改进措施。

3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理念

通过国内外安全教育对比,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基础薄弱,还不成体系,在众多方面都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对实验室安全教育水平进行整体提升,构建起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构建安全教育体系需要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出发,立足于我国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原则,并从各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3.1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是构建安全教育体系的基础。结合安全的本质和要素,以及结合高校实验室的功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3.1.1人本理念

安全的主体是人,安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人的思想意识直接相关。因为界定安全与否的条件是人的身心状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因此安全教育需要从人的思想观念出发,使之有明确的安全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安全教育需要在课程目标中着重强调培养人的安全素养,以此为基础指导其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3.1.2学科交叉

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是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广,具有综合交叉特点。由于安全的研究对象是事故,事故的发生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因素,因此研究事故的安全科学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多方面属性[4]。安全教育涉及工程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专业知识,因此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需要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注意安全通用性知识的提取。

3.1.3信息量大

安全教育涉及到的理论繁多零散,信息量大,因此需要在课程设计上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使被教育者对安全知识有清晰的脉络,更好地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同时由于安全知识的属性不同,对于理论性的和实践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一定要采取差异化教学,利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1.4全程化

安全教育具有全程化的特点。安全教育不是一次性教育培训就能达到教学目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跟进和教育,因为每一种设备或者环境的变化都会带来安全隐患,都需要重新学习。因此,对于教学过程的跟进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并搭建起安全教育的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管理和评价。

3.2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理念

安全教育体系是指将保障安全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相关要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21]。但是对于体系的组成要素,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并没有清晰的阐述。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包括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想、内容、保障、运作和评价5要素[22],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由领导、制度、内容和环境4要素组成[23],也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由教育目标、课程、管理、保障和评估5要素组成[21]。结合不同学者的观点、看法,以目标、内容、方式、师资、评价与管理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6要素,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效果评价和组织管理这6个方面融合起来,提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理念。

3.2.1教育目标立体化

造成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和素养的缺乏。鉴于安全教育以人为本的特点,安全教育不仅是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更是培养和塑造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使被教育者对实验室安全怀有敬畏之心,有意识地提高安全素养。因此,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应该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与防护技能、安全意识与价值观3方面进行立体化设计,培养出集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安全技能、较高的安全素养于一体,具有完整安全人格的人。

3.2.2教学内容结构化

鉴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交叉性强的特点,安全教育应该设计系统的课程结构,使其便于教学和管理。安全知识体系的构建既可以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分为知识类、技能类与素养类,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设计成通识类与专业类,还可以根据安全的要素对安全知识进行主题或者模块分类。无论哪种分类,都需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课程内容单元短小精悍,便于自由组合。同时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给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

3.2.3教学手段信息化

鉴于实验室安全知识种类多、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学方式应该保证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将MOOC等在线教育方式[24]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引入虚拟现实技术[25],将一些需要深度感知而现有条件又比较危险的教学环境设计成虚拟现实,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和探索,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的掌控能力。

3.2.4教学资源多元化

由于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资源还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师资力量,将校内具有安全经验的教师集合起来,开发适合本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制作PPT、视频等教学资料,形成设计型资源。同时充分结合社会力量,聘请具有安全经验的专家,引入成熟的教学资源,比如中国大学MOOC网、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等MOOC网站,形成应用型资源,构成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同时集中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3.2.5教学效果可视化

因为安全教育具有全程化的特点,受教育者范围广且层次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充分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开发在线学习和考试系统,既可以跟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又可以直接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评,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跟进与管理,将教学效果可视化,为教学评价改进提供依据。

3.2.6教育系统平台化

针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构建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效果评价等因素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且通过建立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服务和管理,打造实验室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将教育涉及的人、事、物都进行有机的管理,才能够实现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保证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4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探究

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是教育的核心,没有课程就谈不上教育。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具体设计和推动,带动安全教育整体发展。

4.1课程内容设置

4.1.1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结合安全教育体系的设计理念,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在设计课程内容体系的时候,可以从安全要素中人的要素出发,设计不分专业、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的通识类课程。这类课程可以从学校层面整体设计,包括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危险源识别、技术安防、安全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普遍性。同时从安全要素中物的角度出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过程接触的危险物质不同,因此安全教育内容又可以细分为各个专业,形成专业类课程,比如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其次,安全课程又可以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课程又可以分为知识类、技能类与素养类。知识类侧重理念的学习,技能类侧重实操教学,素养类侧重安全价值观的塑造。素养类课程可以有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安全产业与经济等。无论是通识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可以按照这3个层次进行分类,这种课程结构的划分不仅有利于构建起全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还能够判断每门课程的性质,方便结合相应的教学方式。

4.1.2学习方案

将安全课程内容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针对每个学习者制订教学方案、计划学习内容和学时要求,使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计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课程方案,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识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整体,每个学习者都学习一定的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同时鉴于实验室安全内容的复杂性,为了使学生的安全素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一定要保证充足的学时,明确必修的课程数量和类别。比如通识类的可以在知识类、技能类和素养类至少各选择1门,至少选够4个学时。专业类的可以根据专业需要重点选择技能类的课程,也至少选够4个学时。除此之外,由于每个学生所做的科研实验都具有特殊性,因此,每个实验室也应该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设计4个学时。这样可以从学校、院系、实验室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而课程时长也保证了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锻炼。除此之外,在规定选课要求的时候,需要因受教育者的层次不同而有所差异。安全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以及工作人员。比如对教师来讲,不仅需要学习安全知识,还需要学习安全管理,对于在实验室进行较多操作的工程师来说,其实践性更强,需要学习更多的实践类课程。

4.2教学模式的设计

较好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需要有较好的教学方式进行输出。在安全教育的每个过程环节都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技术、网络平台与线下教育的优势,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信息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分别从多方面进行设计,同时满足学习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对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学习过程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

4.2.1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混合

可以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原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线上课堂传播。线上课堂可观看视频、PPT课件、论坛信息、线上测试、线上实时视频会议、线上提问、线上教师答疑等。线下课堂教师可以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内化,传递安全的价值观,同时开展实操性强的培训课程。线上教育方便知识的学习,线下学习方便技能的训练和素养的培养。融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又可以增进交流,从知识、技能和素养多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4.2.2虚拟现实与真实场景教学相混合

虚拟现实的课程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帮助学生深度体验实验和操作环境,增加安全技能,增强安全素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可以将一些需要深度感知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而现有条件又比较危险的教学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成虚拟情境,帮助学生有效学习。适用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课程可以有:危险源识别、安全事故的教学、危险设备操作、消防应急演练、急救与应急处理。但是也需要注意利用虚拟现实时,学习者在对同一方案进行操作时,每一次出现的现象都是一样的,时间久了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定式思维,面对其他复杂环境判断力降低,因此需要将真实场景的教学与虚拟现实教学结合起来,对操作简单的实验可以采用真实场景的教学。

4.2.3网络平台管理与教师监管相混合

成人安全教育例6

1实验室安全内涵及安全教育的要素

安全从最开始的应对危险环境的经验之举到现在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安全科学创始人之一张潜提出安全的科学概念是: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安全人体、安全设备和安全社会构成了安全3因素,加上安全的整体性因素——安全系统,构成安全的4因素。虽然研究者不断对安全要素进行修正,但其构成基础都是基于人、物以及人与物的关系这几个基本要素[3]。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事故,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后的损失[4]。实验室安全也是一门科学,它重点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下,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和保障师生员工的实验安全技术,以及研究教学科研中实验风险所导致的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止实验室意外事故发生所需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方法[5]。高校实验室药品种类多、设备复杂、参与人员范围广、层次不同且流动性大,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安全防护重视不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6-7]。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从事故的成因入手。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和物2方面原因引起的[8]。博德认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9]。根据高校的特征,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通过教育对人产生直接影响,从最根本的人的要素出发,使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指导安全学习和安全行为。实验室安全教育要明确安全教育的内容,并利用合适的教育方式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的传播[10]。安全教育不仅要着眼于物,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实验室试剂、仪器、设备、机电、环境等,也要着眼于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员的安全理念、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工作作风等[11]。通过将安全理念渗透到师生员工的思想当中,潜移默化地对师生员工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使之树立牢固的安全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良好的安全技术和安全行为方式。

2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比较

2.1国外实验室安全教育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开展较早也相对成熟。现从国外一流大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制度和管理、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育形式、效果评价等方面,总结其安全教育特点。

2.1.1重视程度高,法律法规相对完善

欧美高校不仅在法律法规方面有明确与具体的要求,还建立许多规范的安全培训机构,对安全培训严格监管。20世纪50年代,欧美、日本等国家普遍在大学工科教育中开设安全类工程专业。1938年纽约大学成立了安全教育中心,率先创立了高等院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英国是推行国家职业安全健康考试制度较早并较为系统和先进的国家,安全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10]。

2.1.2具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在欧美高校中一般安排具有安全专业知识或者经验的人承担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教授直接负责本课题组实验室的安全,定期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并承担主要责任。

2.1.3安全教育培训课程种类多

欧美一流大学教育培训课程资源丰富。对每个师生员工进行实验室准入培训,并设计不同组别或者主题的培训内容,准入培训课程资源丰富、信息公开、自主选择性强。例如哈佛大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辐射安全、危险品运输、机器工具使用培训等。斯坦福大学组织开发了74项安全培训课程,也分为化学、生物等不同的主题。

2.1.4教育形式多样

欧美一流大学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广泛,普遍建立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线下和线上教育相结合。麻省理工学院准入教育形式有网络培训、课堂培训和实验室现场培训,剑桥大学安全管理部门职业健康安全服务一年拟提供26次培训,包括2次网络自学,24次面授。

2.1.5安全教育管理比较严格

欧美高校不仅实行了严格的培训和准入制度,还非常重视在学生的培养环节加入实验室安全的教育,例如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将安全课程作为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2],而在剑桥大学的学生手册中,有专门关于实验室安全内容的介绍。

2.2我国实验室安全教育

19世纪60年代,西安矿业学院和首都经贸大学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安全相关专业,但此后,安全专业的教育规模一直未能扩大,直到1983年全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仍只有4所[10]。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13]。

2.2.1教育和管理重视程度低

我国很少有高校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学体系,并且大多数安全教育课程也仅仅是在院系层面较分散的课程,缺乏整体设计和完善的体系。学校对安全教育缺少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教育缺乏全过程的跟进和管理[14-15]。

2.2.2师资和教材资源不足

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安全课程的主讲教师,而开设安全课的高校,师资队伍也多以兼职为主,学生对实验安全教育课程师资的评价远低于其他课程[18]。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的内容覆盖面及深度等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16]。

2.2.3安全教育目标不明确

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很少在人才培养的层面对安全教育进行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培养能力的阐述。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大都还停留在掌握消防知识等显而易见的安全知识上,没有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产生深刻的认识。

2.2.4课程内容不成体系

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不全面,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缺乏融合,课程结构不清晰[17]。同时,我国安全教育课程中工程技术方面课程较多,各行业通用知识较少,课程方案在不同院校间差异较大[18-19]。

2.2.5教学方式不灵活

绝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主要以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20]。同时大多数安全教育以理念灌输为主,学生对未知危险和隐患缺乏实际体验。

2.2.6对教育效果评价不够

随着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高校也开始逐渐重视安全管理和教育,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但是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的安全教育进行跟进和效果评价。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项全程化的教育,需要长期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制定改进措施。

3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理念

通过国内外安全教育对比,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基础薄弱,还不成体系,在众多方面都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对实验室安全教育水平进行整体提升,构建起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构建安全教育体系需要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出发,立足于我国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原则,并从各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3.1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是构建安全教育体系的基础。结合安全的本质和要素,以及结合高校实验室的功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3.1.1人本理念

安全的主体是人,安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人的思想意识直接相关。因为界定安全与否的条件是人的身心状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因此安全教育需要从人的思想观念出发,使之有明确的安全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安全教育需要在课程目标中着重强调培养人的安全素养,以此为基础指导其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3.1.2学科交叉

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是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广,具有综合交叉特点。由于安全的研究对象是事故,事故的发生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因素,因此研究事故的安全科学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多方面属性[4]。安全教育涉及工程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专业知识,因此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需要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注意安全通用性知识的提取。

3.1.3信息量大

安全教育涉及到的理论繁多零散,信息量大,因此需要在课程设计上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使被教育者对安全知识有清晰的脉络,更好地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同时由于安全知识的属性不同,对于理论性的和实践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一定要采取差异化教学,利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1.4全程化

安全教育具有全程化的特点。安全教育不是一次性教育培训就能达到教学目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跟进和教育,因为每一种设备或者环境的变化都会带来安全隐患,都需要重新学习。因此,对于教学过程的跟进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并搭建起安全教育的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管理和评价。

3.2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理念

安全教育体系是指将保障安全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相关要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21]。但是对于体系的组成要素,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并没有清晰的阐述。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包括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想、内容、保障、运作和评价5要素[22],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由领导、制度、内容和环境4要素组成[23],也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由教育目标、课程、管理、保障和评估5要素组成[21]。结合不同学者的观点、看法,以目标、内容、方式、师资、评价与管理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6要素,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效果评价和组织管理这6个方面融合起来,提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理念。

3.2.1教育目标立体化

造成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和素养的缺乏。鉴于安全教育以人为本的特点,安全教育不仅是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更是培养和塑造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使被教育者对实验室安全怀有敬畏之心,有意识地提高安全素养。因此,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应该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与防护技能、安全意识与价值观3方面进行立体化设计,培养出集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安全技能、较高的安全素养于一体,具有完整安全人格的人。

3.2.2教学内容结构化

鉴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交叉性强的特点,安全教育应该设计系统的课程结构,使其便于教学和管理。安全知识体系的构建既可以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分为知识类、技能类与素养类,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设计成通识类与专业类,还可以根据安全的要素对安全知识进行主题或者模块分类。无论哪种分类,都需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课程内容单元短小精悍,便于自由组合。同时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给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

3.2.3教学手段信息化

鉴于实验室安全知识种类多、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学方式应该保证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将MOOC等在线教育方式[24]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引入虚拟现实技术[25],将一些需要深度感知而现有条件又比较危险的教学环境设计成虚拟现实,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和探索,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的掌控能力。

3.2.4教学资源多元化

由于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资源还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师资力量,将校内具有安全经验的教师集合起来,开发适合本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制作PPT、视频等教学资料,形成设计型资源。同时充分结合社会力量,聘请具有安全经验的专家,引入成熟的教学资源,比如中国大学MOOC网、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等MOOC网站,形成应用型资源,构成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同时集中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3.2.5教学效果可视化

因为安全教育具有全程化的特点,受教育者范围广且层次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充分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开发在线学习和考试系统,既可以跟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又可以直接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评,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跟进与管理,将教学效果可视化,为教学评价改进提供依据。

3.2.6教育系统平台化

针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构建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效果评价等因素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且通过建立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服务和管理,打造实验室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将教育涉及的人、事、物都进行有机的管理,才能够实现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保证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4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探究

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是教育的核心,没有课程就谈不上教育。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具体设计和推动,带动安全教育整体发展。

4.1课程内容设置

4.1.1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结合安全教育体系的设计理念,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在设计课程内容体系的时候,可以从安全要素中人的要素出发,设计不分专业、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的通识类课程。这类课程可以从学校层面整体设计,包括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危险源识别、技术安防、安全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普遍性。同时从安全要素中物的角度出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过程接触的危险物质不同,因此安全教育内容又可以细分为各个专业,形成专业类课程,比如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其次,安全课程又可以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课程又可以分为知识类、技能类与素养类。知识类侧重理念的学习,技能类侧重实操教学,素养类侧重安全价值观的塑造。素养类课程可以有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安全产业与经济等。无论是通识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可以按照这3个层次进行分类,这种课程结构的划分不仅有利于构建起全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还能够判断每门课程的性质,方便结合相应的教学方式。

4.1.2学习方案

将安全课程内容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针对每个学习者制订教学方案、计划学习内容和学时要求,使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计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课程方案,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识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整体,每个学习者都学习一定的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同时鉴于实验室安全内容的复杂性,为了使学生的安全素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一定要保证充足的学时,明确必修的课程数量和类别。比如通识类的可以在知识类、技能类和素养类至少各选择1门,至少选够4个学时。专业类的可以根据专业需要重点选择技能类的课程,也至少选够4个学时。除此之外,由于每个学生所做的科研实验都具有特殊性,因此,每个实验室也应该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设计4个学时。这样可以从学校、院系、实验室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而课程时长也保证了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锻炼。除此之外,在规定选课要求的时候,需要因受教育者的层次不同而有所差异。安全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以及工作人员。比如对教师来讲,不仅需要学习安全知识,还需要学习安全管理,对于在实验室进行较多操作的工程师来说,其实践性更强,需要学习更多的实践类课程。

4.2教学模式的设计

较好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需要有较好的教学方式进行输出。在安全教育的每个过程环节都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技术、网络平台与线下教育的优势,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信息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分别从多方面进行设计,同时满足学习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对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学习过程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

4.2.1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混合

可以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原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线上课堂传播。线上课堂可观看视频、PPT课件、论坛信息、线上测试、线上实时视频会议、线上提问、线上教师答疑等。线下课堂教师可以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内化,传递安全的价值观,同时开展实操性强的培训课程。线上教育方便知识的学习,线下学习方便技能的训练和素养的培养。融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又可以增进交流,从知识、技能和素养多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4.2.2虚拟现实与真实场景教学相混合

虚拟现实的课程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帮助学生深度体验实验和操作环境,增加安全技能,增强安全素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可以将一些需要深度感知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而现有条件又比较危险的教学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成虚拟情境,帮助学生有效学习。适用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课程可以有:危险源识别、安全事故的教学、危险设备操作、消防应急演练、急救与应急处理。但是也需要注意利用虚拟现实时,学习者在对同一方案进行操作时,每一次出现的现象都是一样的,时间久了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定式思维,面对其他复杂环境判断力降低,因此需要将真实场景的教学与虚拟现实教学结合起来,对操作简单的实验可以采用真实场景的教学。

4.2.3网络平台管理与教师监管相混合

成人安全教育例7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2006年北京市将安全课设为高校的必修课,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科研、教学等相比,安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当前的形势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认识到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高校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 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 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 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

2 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1 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 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1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1 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2 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1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

2 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1 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

2 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1 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

2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3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隐性教育

成人安全教育例8

近年来,以2010年为例,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 906 164起,同比上升35.9%。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 521起,造成65 225人死亡、254 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元。可见,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我国国民意外伤害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对高校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交通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要有效地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形成遵纪守法的好局面,从而遏制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见,交通安全教育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如何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怎么样才能让交通安全教育持续有效地起作用,是我们希望能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存在问题

交通安全教育作为生命教育中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观念,掌握交通法规,保障自身安全。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一)领导机制建设不健全

一是高校机制建设不健全,导致各层面不够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认识滞后于目前交通形式的发展,学校并不明确交通安全教育应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职责不明确;二是没有把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不能明确处理交通安全教育相对其他专业课教育的特殊性,片面地认为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可有可无,有的认为只是保卫部门或是交警部门的事;三是教师忽视交通安全教育,在实际教学和日常教育工作中轻描淡写,在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课堂教学体系,缺少富有成效的课堂安全教育;因此,健全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领导机制建设是高校交通安全教育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交通安全教育资源缺乏

目前学校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资源非常匮乏缺乏系统的设计和规划。我国已经有了针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项目[1](P.15-18),但是却缺乏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开展的交通安全教育项目,缺少把高校学生吸引到教育中的项目,加上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不多,开发交通安全教育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够,导致高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的可以加以利用的资料非常少,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关于交通安全教育资料,从交通安全教育内容来看,一般只限于书面和文字材料,学校多是从口头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很少进行实践、参观、体验活动等,多数交通安全知识来自安全教育读本,缺乏生动、直观的学习内容。在教材开发,课时安排方面缺乏科学的设计、系统的规划。

(三)高校难以承担所有交通安全教育,使得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学校身兼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多重身份,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既要下力气又没有足够的精力把重心全放到上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最终的效果来看,都不是最佳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是上级安排了,就组织抓一抓,上级不强调了,安全教育就搁置一边;上级进行安全教育检查时,就集中力量应付一下,过后就万事大吉;学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就急于抓一抓,事情过后就又放松不管了,使得有些高校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二、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的对策

依据高校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原则,以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具体对策,优化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科学化路径,改进高校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以期进一步推动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领导常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日常的交通安全教育贵在持之以恒,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相关领导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学校要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暂行办法,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特别是加强对新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使新生尽快熟悉学校校园环境,了解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

针对因交通产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可以采取专家报告、典型案例光盘播放、地方经验交流、专家在线解答等多种方式,深入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对如何制定交通安全预案、完善学校交通管理制度、应对和处置学校突发交通事故,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等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在获得交通安全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落实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每年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都要确定一个安全教育主题,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宣传话动,使校园安全教育形成长势,长抓不懈。

(二)创建针对高校的新教材,积极开展课堂教学

交通安全教育是知识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在校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各类学校应积极开设交通安全教育课,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全面普及,每学期应不低于一定课时,教材应当采用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符合国家规定和当地实际的交通安全教育读本为主要学习教材、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按照在校学生配备安全教育专任教师,学校可也以聘任具有相关交通安全教育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安全兼职教师。定期对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教师进行培训,保障教师的执教能力;同时应将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及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和交通安全教育技能列入期终考试范围,作为对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检查的重要内容,列入对学校的年终综合考评。通过系统的课堂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教育,保证学生在知识性和自觉性上得到提高,达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目的。

(三)多形式开展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充分利用班、团、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常抓不懈。积极实施开展多种教育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接受并熟练掌握交通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交通安全教育可以针对一个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话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话动,也可以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因此,开发音像课程与体验课实践,通过构建文字、音像、体验活动于一体的教学环节,把握好校园交通安全教育的“三实性”――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以生动的案例及讲述,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使学生易于接受并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学校应当定期邀请相关部门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交通安全教育集体活动,开展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演练,无论是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话动,消防演练,地震演练,都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掌握逃生自救的本领。还可以与公安部门协调,开展实践体验话动,如亲自上交警岗体验交通安全的意义,在教育形式上,尽量设计模拟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在话动中、实践中指导学生形成技能,树立安全意识。

成人安全教育例9

近年来中学生安全事故频发。据教育部通报: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云南省昭通市、临沧市、宁夏青铜峡市、湖南省涟源市、河南省商丘市、甘肃省张掖市、河南省南阳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新疆阿克苏市、海南三亚市、新疆吐鲁番地区、海南儋州市、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临汾市曲沃县、长治市长治县、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等地先后发生多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交通事故、煤气中毒事故及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亡。

安全事故,令人痛心。各地各校也都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学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政策层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致家长一封信、开展主题班会、跟踪家访,社会各部门也通力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等等,尽管如此,学生安全事故还是不断发生。

学校及教师在强势的安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有些正常的活动比如春游、运动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只要涉及安全隐患因素和力量型的项目纷纷取消,甚至农村学校体育课也徒有形式,学生自由活动,搞搞无安全隐患的项目打打小球、跑跑步等,致使学生成了“笼中鸟”和“读书机器”,身心发展不平衡,客观的需求与主观的教育手段严重脱节,甚至冲突,学生厌学情绪有增无减。学生在学校获取不了的东西,他们有可能也必然去校外去寻求,比如野游、骑车比赛、探索自然的神奇。

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文件中、会议内、口头上,检查资料记录里,还没有真正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可操作的安全教育模式。比如,学生爱游泳,学校在水域面积多的地方就要开发校本课程,增加游泳课,让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会游泳的技能和相关知识;比如学生爱骑车,学校首先要教会学生骑车技巧,同时告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如果学生在校找不到潜能释放的活动,得不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安全隐患就深埋其中。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安全教育只能是盲人摸象,尽管安全教育抓得紧,抓得密,抓得强,抓得严,但收效甚微,根本无法杜绝安全事故的悲剧再次发生。

单纯的安全教育并不安全。

二、安全教育的定位

教育部于2006年6月30日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其内容显示学校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履行安全监督和管理职责。

安全教育目的就是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只有在这个目的下的安全教育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过犹不及和作茧自缚都是误区。

三、安全教育的内容、范围、途径和手段

1.安全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防火、防电、防毒、防震、防爆、防辐射、防污染、防溺水等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人身安全,活动安全,网络安全,性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等。人身安全、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的内容在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有所涉及不再赘述。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要教育学生学习交通法规,熟悉交通信号(信号灯、手势)和标志,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范,切实保障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2)日常生活安全教育

学校要教育学生掌握用电、用气、用火安全常识,严禁违章操作,能正确识别并学会使用各类灭火器。

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和用药卫生,严禁食用过期、变质、有异味的食物,不买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菜,防止食品污染、有效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防止其他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如:发芽的马铃薯、没煮透的四季豆、鲜黄花莱、认不准的蘑菇等。

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有关信息,及时向学生通报,特别是各地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要求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这可以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

(3)活动安全教育

包括运动环境和器械的安全、体育课的安全、游泳、滑冰、野外活动与游戏、放鞭炮、人流拥挤的公共场所安全等。

要教育学生遵守体育锻炼规则,作好运动前准备,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游泳要有组织和安全措施,严禁私自下河游泳,杜绝冒险行为。

要教育学生外出、乘车注意安全,管好钱物,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4)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教育

包括水火灾、暴风雨、雷电袭击、地震等发生时的自我保护。

(5)社会治安教育

包括盗贼、骗子、抢劫、挟持、绑架、黄毒等。要教育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被坏人拐骗和伤害。

(6)意外事故处理教育

要教育学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老师,掌握安全应急常识,牢记应急电话。

(7)性安全教育

性骚扰和害是生活中对中学生构成性安全威胁的主要形式。

女中学生在与熟识男生交往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不单独和熟识男生相处过久;不在一起看爱情片,更不能与熟识男生一起看“少儿不宜”的黄色影片、光碟、书刊等;不与熟识男生谈论有关身体隐秘部位的敏感话题;衣着得体、不佩戴首饰,不化妆;举止沉稳,行为朴实、严格要求自己。

当遇到熟识男生向自己提出非分要求时,应保持镇定,用理智的态度坚决拒绝,态度鲜明,并尽快离开这个尴尬之境,应坚守圣洁的身体是不容任何人侵犯的人格信念。

女中学生与成年异往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拒绝与陌生成年异性单独会面;未经家长同意,拒绝接受任何成年异性的礼物;不搭乘陌生成年异性的车辆;独自在家,拒绝陌生异性进门。

女中学生要约束、保护自已,必须做到:

上学、放学或外出游玩,应结伴而行;不独自一人到河边、山坡、树林等偏僻处读书、写生;不在深夜单独一人在偏僻小巷行路;不到营业性歌舞厅、茶座、咖啡屋、录像厅、通宵电影院等潜伏不安全因素的地方娱乐。

2.安全教育的范围

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可知安全教育涉及学校和公安、文化、卫生、交通等多个政府部门。从学生生活的空间来分,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学校安全教育的范围当然局限在学生在校的生活及学校周边环境。那种无限制地追求学校安全教育的责任范围是不合理的,同时也是推诿塞责。家庭生活的安全教育当然由学生的监护人承担和负责,社会生活的安全教育当然由除学校以外的公安、交通、文化、建设、工商等政府部门承担和负责。现在有的地方政府有一种认识:学生在节假日包括寒暑假的安全教育也要学校及教师去管理和监督,承担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无限责任,这是很危险的说法。家庭和政府有关部门在学生节假日的安全教育中难道不需要承担责任吗?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安全教育上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食其果。这才是依法执教、依法治国的表现。绝不能以地方长官的意志取代法律的规定。

3.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1)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安全是社会的,更是自己的。教育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出行的时间、地点和接触的人,消费的食品和饮用水,使用的交通工具、网络及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会不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一旦出现安全威胁,怎么办?多反思这些与安全有关的问题,无疑会潜移默化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告诉学生记住家庭及父母电话、班主任及学校电话、火警、交警、公安报警、消协投诉等常规求助电话,以便他们在遭遇危险时方便求助,从而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2)编写课程,科学系统地实施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在教育部门已经成为共识,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读本也能在书店看到,有些学校也课外选修了。但那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编写的,也进不了课堂的主渠道,仍然是选修读本。我们期待教育主管部门把与中小学安全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编成教材,安排课时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地传授安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使安全教育可持续发展。

(3)加强实践训练,把理论变成能力

把学生掌握的安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转化为能力,至关重要,那就要求学校科学安排时间,合理组织训练。防震、防火、防电等演练可以在学校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演练可以和当地交警部门联系,让学生亲历行车环境,熟知违章行为和处罚手段,进而掌握正确的行驶知识和行驶方法。食品卫生安全演练可以和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甄别合格食品和不合格食品,拒购不合格食品,禁吃不合格食品,,将相关知识转化成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4)和家庭、社会协作与沟通,多管齐下,不留安全教育的漏洞和误区

学生的活动空间就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学生从家出发到校,或者从校出发到家的过程,很有可能滞留社会某个处所,这也构成我们安全教育的危险地带。虽说社会有许多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但社会是面,不像家庭和学校是点,范围太广,容易疏忽,况且部门多也容易出现相互推诿,反而出现无人过问的尴尬局面。学校教育要和家庭、社会多协作和沟通,信息共享,互通音讯,群策群力,多管齐下。不妨利用网络平台和电子探头等现代传媒技术构筑学生三位一体安全教育网络体系,让学生的活动置于我们的网络系统控制中。学生离开家家长可以给网络平台发短信、拨电话,学生到校网络平台可以给家长发短信告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和道路交通安全部门负责学生行驶道路路况在网络平台。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让学生的活动留有真空地带,不留安全教育的漏洞和误区,安全教育才真正安全。

四、安全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因为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多发,使一些学校负责人如履薄冰,感染了“安全事故”恐惧症。为了避免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有不少学校干脆取消了一切有可能产生危险的活动。正因为学校生活死水一潭,不敢组织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校外活动,学生自己才会去做,比如私自游泳。其实,避免安全事故最佳的方法就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开展素质教育,教会孩子认识危险,躲避危险。

第一,安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地位平等的教育。

在安全教育此起彼伏的声势下,学校及地方有割裂安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其他教育的做法。有的学校公然抛出“只要安全,不要其他”的做法,有的学校认为“安全只是形式,升学仍是第一”,有的学校认为“安全教育是必须的,但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做。”其实,安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都是一样的教育,地位平等,没有谁比谁更重要。有人认为,安全教育涉及学生生命健康,没有生命安全了,其他教育就无从谈起。诚然,安全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它会影响其他教育的开展和延续,但过分强调安全教育,或取代其他教育的做法是因噎废食,不是正确的做法。既要安全教育,又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把它们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平等对待,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安全成长、健康幸福地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的内涵会随着社会实践和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其培养目标也会随之变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搞的应试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德育、智育和体育。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目标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身心的发展,适时提出素质教育,其培养目标由德育、智育、体育发展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科学,其目标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内容。可见,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既不能把安全教育凌驾于素质教育之上,也不能把安全教育排斥在素质教育之外。

第三,将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与其他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使安全教育成为学生真正安全成长的教育。

既然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外,还要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等等。安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既不能拔高,也不能忽视,更不能走过场。安全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生命健康保障,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安全教育提供智力支持、道德支撑、体质准备、审美情趣、健康心理和劳动需要的价值倾向。没有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也无从实现,没有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安全教育也是单一平面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多维教育目标。只有把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才能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提高安全教育的层次和梯度,提高安全教育的含金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安全教育成为学生安全成长的教育。

参考文献

成人安全教育例1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22-03

当前,高校面临多校区办学、管理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等现实情况,校园安全形势愈加复杂,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高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能够有效预防校园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

高校应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有安全行为习惯、有益于社会安全稳定的公民。从全国范围看,高校安全教育发展情况受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影响而参差不齐,尤其是很多高校将安全教育列入保卫工作范畴,由保卫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零散的和辅的工作,使安全教育工作的发展受到很大局限。

高校安全教育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

结合目前高校安全教育水平较低的客观实际,运用“Why+What+How”的方案解决思路,提出以下问题寻求安全教育的突破。

(一)高校、学生为何忽视安全教育?

在大众教育阶段,高校将全部资源投入到校舍建设、设备购置、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于高校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往往采用“亡羊补牢”的做法,学校并没有对安全教育予以更多的投入。这种做法进一步促使高校教育者、管理者把安全教育看作辅助教育或可有可无,主观地认为学生只要保证在校期间不违法、不出事就行。这种意识进一步导致高校忽视安全教育工作。

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忽视了从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这种安全意识的滞后性和固守性成为学生轻视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家长习惯性地给孩子安排好一切,避免孩子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危机事件,让孩子不自觉地感到身边很安全,安全防范意识很弱。此外,社会转型变革、市场经济发展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以追求金钱为目标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专业课学习尚不能按要求完成,更何谈安全教育。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方式有哪些

安全教育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七大类,安全教育的方式可分为两种。见表1。

(三)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安全教育工作

第一,通过环境熏陶,从校园环境、宣传媒体和校园文化三个方面开展。校园配置完好的安全设施、有针对性的各类安全提示;设立安全教育宣传栏,用时下流行的语体宣传安全知识。设立校园安全微薄、微信账号;在校园内开展各类以安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现场。

第二,设立学生治安保卫组织,参与校园安全管理、义务巡逻、处理矛盾纠纷等工作。通过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第三,武警、公安、消防机关进校园开展安全教育。大多数学生对于身着制服的武警、公安、消防人员持有一定的敬畏心和崇拜感,对于进入校园的军车、警车、消防车保持一定的关注。利用这个特点,通过安全机关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安全教育工作中。

高校安全教育机制创新

(一)思路创新——转变安全教育“无用论”观念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下,教育目标更加功利化,社会对高校的要求也趋向实用化。一些领导者、管理者普遍简单地认为抓好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即可。即使学校再重视安全教育,安全问题、安全事故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安全教育“无用论”的观点现在有一定的市场,造成一些高校不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而实际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工作虽不是中心工作,却能影响中心工作”的道理,彻底改变安全教育“无用论”的观念,加大安全教育人、财、物投入,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预防功能。

安全教育“无用论”的观念极易导致安全教育形式化的做法。一些高校仅仅在形式上、口号上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却没有设置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学生基本接受不到安全教育。高校领导者、管理者应树立大安全观,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筑好安全防火墙,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倡导全体师生通过学习安全知识,养成良好安全习惯,形成安全观念,建立“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使安全准则深入人心。

(二)制度创新——推进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须从严管理,落实责任,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领导、组织协调安全教育工作。要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的人、谁教育”的原则,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教育工作责任到人,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关心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引入社会保险机制,强调学生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立性、主体性和自律性,减少学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尝试建立学生自律协议,在自律协议中写清学生不能参与或涉及的风险项目,告之可能发生的后果。建立安全教育教研机构,制定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将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与其他公共学科同安排、同布置、同考核、同评比。建立安全教育效果评价机制,纳入部门工作考核目标。

(三)内容创新——不断开拓安全教育新内容

高校具有广泛的开放式和社会性的特征,使得来自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信息、心理、财产、自然、国防等方面的原因都能给大学生带来安全事件。近年来,非法组织渗透、网络交友伤害、电信诈骗、心理疾病杀人、就业伤害等事件在大学生中时有发生。因此,高校在设置安全教育内容时,必须站在大安全观的角度考虑,教育内容既要专又要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在传授传统安全知识的同时,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与要求,不断拓展和延伸学生安全教育新内容。当前,以网络安全、文化安全、心理安全为主要发案点的安全问题是安全教育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沟通的便捷性使得利用网络空间表达诉求,利用网络平台实施犯罪的事件将愈加突出。

(四)方式创新——构建立体安全教育模式

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1)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依托消防、公安部门训练营地建立学生安全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安全预案实战演练,增强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的能力。(2)加强校内实战演练。学校定期举办疏散演习、灭火演练等单项或综合应急演练活动,提升学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安全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建立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团队 学生组织是带动学生自发参与活动的良好载体。学校应组建以维护校园安全、人身财产安全防范为主要宗旨的学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安全教育与管理实务。通过参加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了解安全工作的性质,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责任感。同时,通过他们带动宿舍成员、班级成员,营造出群体学生关心安全、时刻警惕的安全防范特质。

有针对性的重点教育 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教育,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要节点前后的教育。做好新生入学、毕业前夕、开学或放假前后、小长假、社会重大安全事件时期等时间段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二是重点部位的教育。教室、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及大型活动场所人员密集,易发事故和各类案件。三是重点人员的教育。对有身体疾病、心理障碍、性格孤僻、纪律观念差的学生,教育他们调整心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防止因心理问题造成伤害。

阶段性的侧重教育 为弥补大学生安全教育意识淡薄的缺陷,高校必须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每一阶段的安全教育工作。大一阶段时,重点在于法律常识及安全知识的学习掌握,要对新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培训,逐步增加大学新生的安全知识面,减少因无知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大二、大三阶段时,重点在于开展安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安全知识的运用能力。大四毕业阶段,重点在于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引导毕业生以健康良好的心态步入社会。

(五)平台创新——创造安全教育新平台

有数据显示,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比例已达99.8%。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教育功能,把网络建设成安全教育的新阵地、新平台。

网络教育课程 高校可将安全教育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上传至校园网,学生可根据个人时间安排随时学习,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需求有选择地学习。这种图文并茂的教育方式将会明显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以网络为载体的其他沟通方式 目前,QQ、微信、微博、校讯通、移动飞信等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备受学生青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利用这些沟通工具,可以及时给学生传授安全知识、通报安全信息。作为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传输方式,以网络为载体的通讯方式将会成为有效的安全教育途径。

(六)文化创新——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高校在制定安全教育规划时,要从制度、硬件、软件等多层面考虑安全文化的顶层设计,把安全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中,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营造全校性的安全文化氛围。同时加强安全文化的宣传,把各种安全知识、规章制度转化为每个师生员工头脑中的安全观念,使全校师生员工都能重视安全、关心安全、践行安全。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以特殊意义的节日为契机,组织发动全校师生,举办以安全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创造出重视安全、宣传安全、保障安全的浓厚氛围。同时,引导学生把安全教育与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安全理论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对安全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七)模式创新——建立安全教育良性运转模型

为理顺安全教育工作思路,增强师生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预防作用和社会传递功能,实现安全教育的良性运转,提出安全教育良性运转模型,见图1。

参考文献:

[1]黄胜泉.大学生安全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谷月娟.高等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08.

[3]张海清.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探微[J].高校教育研究,2008(17).

[4]张继延,潘道广.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