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健康教育评估内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9 16:22:21

健康教育评估内容

健康教育评估内容例1

随着大众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医改方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措施的逐步推进,健康教育已成为政府及相关专业人员实现医学目的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素质则是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手段。然而,目前针对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从数量上本就不多,培训效果也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强化健康教育能力建设的目标。因此,开展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不仅需要科学的培训方法,更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客观反映培训问题、评测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效果的培训评估体系,这是加强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亟待思考并妥善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借鉴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和CIPP模型构建健康教育人员专业化培训效果评估模型,从培训评估的角度梳理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模型构建理论基础

1.柯氏评估模型内涵

柯克帕特里克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是由唐・柯克帕特里克(Donald L. 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的评估模型,故称为柯氏评估模型,也叫四级评估模型。目前,柯氏评估模型是最为人们熟知,应用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模型之一,在中国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因而在卫生机构的培训评估模型研究中较多采用。

Kirkpatrick提出的四个评估层次主要是以受训者作为评估效果的对象, 其优点在于在层级划分上, 依据行为学的研究结果, 由表及里, 由观念到行为直至结果的变化规律来划分层级,对培训效果评估进行了较为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该模型包含四个层次,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其中反应层旨在评估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程度;学习层旨在评估学员通过培训项目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程度;行为层旨在评估学员对培训知识的运用程度;结果层旨在评估培训项目创造的效益。柯氏评估模型对于培训过程涉及很少,其评估是在培训完成后进行,评估结果只能对以后的培训产生影响,而对本次培训作用不大。

2. CIPP模型内涵

与Kirkpatrick的研究对象不同, Daniel Stufflebeam将培训项目本身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分析。根据项目组织过程的规律, 提出的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的CIPP模型。CIPP由情境(Contextual)、投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四部分组成。CIPP模型将评估活动介入到培训的整个过程,不仅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还注重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是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评估。

CIPP主要从了解相关环境、 诊断特殊问题、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需求、鉴别培训机会、制定培训目标等方面进行“情境评估”,从收集培训资源信息、评估培训资源、确定如何有效使用现有资源才能达到培训目标、确定项目规划和设计的总体策略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协助等方面进行“投入评估”,通过“过程评估”为那些负责实际培训项目的组织者提供信息反馈, 以便及时修正或改进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通过“成果评估”对培训活动所达到的目标进行衡量和解释, 其中既包括对所达到的预定目标的衡量和解释, 也包括对所达到的非预定目标的衡量和解释。CIPP模型可以及时发现和总结本次培训的经验和不足,其反馈信息会对本次培训的后续项目产生积极影响,相对比较完善。

二、模型构建

目前,柯氏模型和CIPP 模型在中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CIPP评估模型实质是针对整个培训项目的评估, 而不仅仅是培训效果的评估,还用来指导培训的优化设计。而柯氏模型是培训效果评估中常使用的经典培训评估模型,主要侧重于对培训结果的评估,是CIPP模型结果层面的具体化。通过模型的综合应用可以权衡各模型的利弊,取长补短,从而保证实际模型的建立更加科学和合理。因此,我们考虑结合柯式和CIPP模型特点,兼顾目前健康教育人员的状况,从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三个阶段构建疾控系统健康教育人员专业化培训综合评估体系。

1.培训前评估

(1)目的:借鉴CIPP模型的“情景评估”和“投入评估”的内容,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2)方法和内容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广泛收集与培训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增强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深入分析不同岗位和级别学员的培训需求,确定阶段性、系统性的培训目标。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知情人访谈、头脑风暴法等方法,从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专业发展前景、行业考核标准、岗位工作绩效等角度确定培训目标、需要配备的资源和适宜的培训策略等。采用问卷调查、理论考核、小组座谈、一对一访谈等方法了解学员在专业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从个人现有专业水平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角度确定学员的培训需求。掌握的内容包括个人职称、学历、所学专业、工龄、健康教育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健康教育培训相关态度状况以及他们希望接受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等。

2.培训过程评估

(1)目的:借鉴CIPP模型的“过程评估”的内容,通过对培训学员和授课老师的调查,了解他们对培训的反应,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培训管理部门,督促其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2)方法和内容

在阶段性或周期性的培训环节结束后,培训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培训进展情况、学员对于整个培训项目的感受和评价以及即时的考核情况,根据学员的意见、建议和考核结果,对后续培训项目进行修正,以不断完善和规范培训工作。该步骤的评价了解学员对于整个培训项目感受和评价以及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可将在不同培训中反映的情况进行比较,实际上也就是在培训过程中进行柯式模型的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估。

反应层的评估从学员和教师两个角度,从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和对培训环境的反应两个方面来进行。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包括学员对于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对于学员互动、现场组织等方面的评价。对培训环境的反应则包括学员对于培训的一些基础辅助条件如图书文献资料、计算机、上网、住宿、医疗保障、相关培训设备等和健康教育特定辅助条件如摄影、摄像机、图文制作工具等的感受和评价,教师对于资源配备等方面的评价。评价采用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等方式来进行,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总体情况,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所反映的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访谈以找出潜在问题的原因。而学习层评估主要采取理论考核、实践操作如即兴演讲、知识竞赛、现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案设计等方式来检验学员对于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培训后评估

(1)目的:借鉴柯氏模型的评估内容,衡量培训结果,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估。

(2)方法和内容

第一,反应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过程中或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从对学员和教师两方面用来评估对参加培训的满意程度。

评价内容。从学员方面进行的反应层评价可细分为培训课程、培训讲师、培训环境和培训辅助等四个方面,培训课程评估指标主要针对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职业发展和工作实际的匹配程度、培训资料的实用和详实程度、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路的拓展等;培训讲师评估指标主要针对授课老师所具有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语言表述的清晰程度、系统性、是否有独到的见解、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负责和教学方式是否新颖灵活等;培训环境评估指标主要针对培训现场的干净整洁、灯光明亮、温度适宜程度以及音响音量是否适中和是否有噪音影响等;培训辅助评估指标主要针对培训所在地的网络、住宿、就餐、交通、医疗和体育娱乐等基础设备设施方面以及健康教育特定辅助条件如电脑、投影仪、摄影机、摄像机、图文制作工具等的便捷性和可得性方面的感受和评价。

从教师方面进行的反应层评价可从教师对于学员参与状况、学员互动情况、课堂纪律、现场组织、教学资源配备等方面的进行。

评价方式。反应层评估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等方式来从主观感受角度获得学员对于培训效果的反馈,从而落实培训项目的有效性这一层次的评估,对培训内容是否需要改进,培训方式是否需要转换,培训的教学进度是否需要调整等进行评价或者作为针对综合评估的参考,不能直接将此部分评价当作是系统评估的最后结果,因为学员后期可能会受到所学内容对于实际工作帮助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而改变对此的主观感受。此外,还可对培训过程中与培训结束时对培训项目主观感受和评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对培训项目进行修正以后学员对整个培训项目主观感受和评价的变化。

第二,学习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过程中或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测定学员通过培训所得知识、能力、技能、态度的提高程度。

学习层的评估应将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从知识、能力和态度三方面,采用笔试、实操、面谈和观察法四种方式进行。通过笔试测验学员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方案设计、健康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等能力,通过面谈法和实践操练来测验学员科普演讲技巧、健康教育材料设计及制作水平、人际传播技巧等,同时观察法掌握对学员在课堂提问、情景模拟、典型案例研讨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等反应教学活动参与程度的内容,并对培训前后学员相关情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学习效果。

第三,行为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结束后一段时间进行,如3至6个月进行,用来考察学员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行为层评估细分为培训前行为评估和培训后行为评估两个方面,采用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该学员包括接受培训前、后的学员的工作态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水平等。从学员自身以及其领导、同事、下级或其他相关人如特定健康教育场所包括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的人员角度了解该学员在培训前后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将通过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该层次的评估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既包括学员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评价,又涵盖了与其相关联的所有工作上有来往的人员对其在培训前后行为所发生变化的感知。通过行为层评估可查找往期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或识别新的培训需求。

第四,结果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结束后较长一段时间进行,如6个月或更长时间以后进行,用以评估培训获得的收获,主要指的是通过培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结果层评估采用采用电话回访、跟踪工作绩效及他人评价等方式,可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个人和目标人群两个层面进行。个人层面的评估指标主要针对该学员的工作效率、业务技能、职务晋升状况和薪酬等方面评价,而对目标人群层面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目标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率、行为形成率、疾病发病率、患病率以及目标人群生命质量指标等的提升和改善程度。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训执行情况的反馈和培训计划的调节器,同时也是强化培训效果,检验学员知识是否更新的有力工具;更好地了解培训是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做好整个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针对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效果评价的相关研究多进行第一、二层次的评估,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问卷和笔试,结果相对比较片面。在实际工作中较少开展第三层次的评估和第四层次的评估, 即没有对人员培训后在工作岗位上行为的改变和对单位绩效带来的变化进行跟踪。而本文借鉴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和CIPP模型用以构建科学、完善、综合的健康教育人员专业化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各公共卫生机构在对健康教育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价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 对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评估,从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培训策略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浴峰,夏芹,刘华磊等.我国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0):881-883

[2]Kirkpatrick, D(ed.).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 Berrett -Koehler, San Francisco,1994

[3]赵艳,马颖,徐王权等.国内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6):793-795

[4](美)唐纳德.D.柯克帕特里克,詹姆斯.D.柯克帕特里克著.奚卫华,林祝君等译.如何做好评估培训: 柯氏四级评估法(第3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健康教育评估内容例2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15

一、研究背景

自2001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课程改革已历经十二年,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日渐成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本次改革的13个科目中变化最大的课程科目之一,课程名称、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环境、生产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少年从事体力活动的时间与次数大幅减少。当代青少年心肺功能不足、意志力薄弱、运动素质低下等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督导评估对象体育正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重视。在国务院、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人士对督导评估对象体育日益重视的大环境下,适逢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巨变,督导评估对象主管教育部门应如何优化督导评估对象体育与健康课程督导模式,更好发挥教育督导功能是值得探讨的。

二、课程督导功能剖释

课程督导是教育督导部门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体系,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对督导评估对象的一个或多个课程教学及管理进行监测、评估、指导的教学管理活动。找出督导评估对象在课程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优点与缺点,指导督导评估对象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与管理中进一步强化优点、改进不足,提高课程教学与管理质量是课程督导的根本任务。确切一点来说,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课程督导的工作核心。

影响督导评估对象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管理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学配套设施设备因素。所以,课程督导至少应包括“督管”、“督教”、“督学”、“督配”四方面内容。

(一)督管

督管,是指督导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体系对督导评估对象的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所得情况对督导评估对象的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与指导。

课程管理服务于学科课程教学,良好的学科课程管理有助于学科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不当的学科课程管理亦可对学科课程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使学科课程教学质量无法达到应有水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课程管理可以理解为督导评估对象的管理层在学科课程教学方面的自我督导。这样的“督导”是最基本、最直接、最易到位的督导。

在小学阶段,督导评估对象对于体育与健康、美术、音乐等与学校毕业升学率无关的术科科目的课程教学是否支持与重视,对学科课程教学质量存在一定影响。督导评估对象在各班的课时编排中各个科目课程的课时数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编排,保证各科目课程每期都能按国家规定的课时数上足课时;绩效工资计算方案的制定是否有利于激励不同学科任课教师努力提高自己所任教学科的教学质量;对学科任课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情况有否进行质量监管等都能体现出督导评估对象对该课程的管理力度与态度。

通过对督导评估对象学科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督查,可以了解督导评估对象在学科课程教学管理工作上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就此形成评估意见,引导督导评估对象在做得好的地方继续加强,在没做或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予以完善。

(二)督教

督教,是指督导评估方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体系与手段对督导评估对象的学科课程任教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教”进行质量监测评估。教师是学科教学的实施者,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关系重大。因此,督教是课程督导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课程督导工作最终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

教师学科课程教学工作主要可分为课前准备、教学实施和课外拓展三部分。因此,课程督教的监测范围应包括:学科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课堂教学实施情况与教师课外拓展施教管理情况。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例,课程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则可以通过现场听课、学生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课外拓展施教管理情况可通过对督导评估对象的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情况、运动队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解。

(三)督学

教学过程包含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构成因素。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合作,行动一致,课程的课堂教学才能教学相长,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督导部门对督导评估对象课程督导时只注意督导评估对象的管理与教师方面因素,忽视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学”的督导,督导工作显然是不细致,不全面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课堂纪律等学习因素当然与教师和督导评估对象对他们的引导与管理有关,但是,教师与督导评估对象受其自身教育管理水平与能力的限制,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某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等可能指导得不够科学、不够到位,需要督导部门专家给学生提供更科学、更高明的指导。

督学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之外,还应关注教师的学。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处于课程改革浪潮之中,各学科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技术不断更新,教学质量不断朝着高精化发展,站在课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果不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必将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时代所抛弃。

(四)督配

督配,是指教育督导部门对督导评估对象各项课程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使用、维护、管理的督导。

充足的课程教育设施设备配置是开好开足课时的前提与保障。根据各督导评估对象办学情况配足相应课程所需要教育设施设备,既有督导评估对象的责任也有教育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的责任。督导部门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督导评估对象在教育设施设备使用、维护或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应给予指导;对于配备不全的,则应分清责任所在,督导评估对象的课程教学有需要,且有财力承担的,应督促配备;督导评估对象有需要,但无财力承担的,应积极帮助督导评估对象向上级反映,争取建设经费投入。

三、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性

(一)课程易受挤占

虽然目前国家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关注程度日益增加,但是,在升学成绩说明一切的信条作用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某些督导评估对象中还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处境。在某些督导评估对象中,部分高年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时长期被语、数、英课程挤占。

(二)改革前后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大

在本次课程改革浪潮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是最大的。课标的基本理念与原来大纲的基本理念差别很大。课程基本理念的改变必然需要课程价值取向与评价标准的改变以适应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

(三)教学内容开放性大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地形地貌、气候、文化等地区因素差异甚大,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室外活动课为主的教学学科,其实施受上述地区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其它学科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没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甚至连学生用的课本教材也没有。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小学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针对不同水平段给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如何达成这些目标,选用什么内容、什么手段、怎样的教学顺序全由教师自主掌控。

(四)价值取向内涵丰富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主要采用“四维”评价法,即从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四个维度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在某一课时、某一单元之中,因为选用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评价内容的权重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分配。

四、构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督导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课程督导过程中,督导评估体系的制定、督导评估涉及的范围及采用的评估方式方法要全面多样。督导评估主体只有对督导评估对象在课程的管、教、学、配四大方面都有较全面、清晰的认知基础,充分了解督导评估对象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才能进一步就督导评估对象今后如何更好开展工作提出全面准确、科学有效的督导建议。

(二)发展性原则

督导不是为了批评打击,而是为了促进发展。良好的课程督导评估模式应该是一种督导评估主体与督导评估对象能心情愉悦地坐在一起共同就督导评估对象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困惑进行共同探讨、分析、研究解决策略的教学督导。因此,课程督导应该是一种以促进发展为出发点,督导评估主体与督导评估对象共同就如何更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互动研究探讨,互相尊重,督教相长的督导评估。

(三)灵活性原则

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开放性大,课程教学价值取向复杂等特点,不同的督导评估对象有不同实际情况,课程的督导评估常常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常规的督导评估体系和方式难以有效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督导就要有所变通,灵活处理。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督导评估体系与模式设置不应该是全封闭式的,应该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式灵活结合的形式,应该是一种研究性、灵活性、形成性的综合督导评估。

(四)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制定课程督导模式的过程中,对于督导评估体系、评估方案等的制定必须顾及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双方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合理设计,使督导评估过程易于操作,不对督导评估对象的正常工作开展造成过多不便。

五、结语

基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性,相关教育督导部门在制定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督导评估标准体系与操作模式时如果只用一套评价标准细致精确评估体系、步骤方法固定不变的评估模式对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督导评估,势必有闭门造车之嫌。为此,对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督导评估标准体系与模式的制定只能由相关教育督导部门依据课程督导的内涵取值范围与原则在一定的评估框架范围内根据督导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适当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 余柯,李晓红等.优化督导模式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J].教学与管理,2008(7):21-22.

[2] 黄崴.现代教育督导引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健康教育评估内容例3

[摘 要]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文章从组织管理、教育主客体方面、环境建设、过程评估方面以及绩效等方面入手,探讨建立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工作体系。

[

关键词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29-03

作者简介:张小雁,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河南省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研究”(编号:SKL-2014-25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民办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为目的,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课堂教学等方式,以学生为载体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根据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以及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评估的内容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等,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从组织管理、教育主客体方面、环境建设、过程评估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人手,建立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并探索建立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1.组织管理评估指标。组织管理的评估,分值10分。主要是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部门机构以及人员健全情况,在校内是否有主管校领导,是否有隶属部门,机构设置里是否有专门工作人员,管理能否顺畅。主要考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效能。

2.主客体评估指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评估指标包含主体评估指标和客体评估指标,分值25分。主体评估指标包括主体构成评估指标体系和主体素质评估指标体系。客体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学生的基本心理素质。

(1)主体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主体构成和主体素质两个指标。主体构成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情况,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是执行者。包含四个方面,其一专兼职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否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设置专兼职心理咨询队伍,设置的比例是否按照1:3000来执行,评估的组织人员是否满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需要。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队伍建设,考察的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的职称,年龄、师生比例等内容。其三,学生心理社团组织的建设,指学校时候成立了心理社团,学生社团机构是否健全,社团时候开展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其四专兼职人员的心理知识培训,考察的是心理咨询人员是否接受持续的接受相关的培训,加强再教育。主体素质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功能。主要是指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指授课教师和咨询工作队伍。考察的素质包含政治素质、理论知识、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必须爱国爱校,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学生的心理素质评价指标,主要考察学生心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校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层面的工作。考察的主要方式可以借助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来进行,考察过程中注意随机性。

3.环境评估指标。

(1)内在环境评估指标,分值8分,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和管理监督体系。制度建设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选拔、培训以及管理机制的完善情况。管理监督体系主要是指是否定期对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考评。主要是考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制度化情况以及决策监督体系是否健全。

(2)外在环境评估指标,分值8分。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机构设施以及专项经费提供等指标。宣传指标考察的开展多种渠道、多媒体的宣传活动,包含网站建设、校刊、校报、宣传板以及广播等渠道,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的途径应该多种多样,有自己的宣传阵地。机构设施主要是指有无心理咨询室、监督部门的办公场所、心理咨询档案室和活动场所,以及基本的满足需要的仪器设备、测评设备,这些设备是否能符合标准。经费指标,主要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情况,经费支持是开展工作的保障和动力。

4.过程评估指标。

(1)计划评估指标,分值5分。主要包含教育的整体规划、计划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计划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计划的全面性。

(2)实施方式评估指标,分值20分。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途径。包含了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咨询、举办报告情况等5个指标。教学管理考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单位隶属,教研室的设置以及教材的落实情况。课程设置和举办报告指标考察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和必修情况以及课程的覆盖率能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主要侧重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情况。校园文化活动考察的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否丰富多彩。心理咨询工作指标考察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的团体咨询、个体咨询以及解决学生问题的实际情况。

5.绩效评估指标。

(1)活动成效评价指标,分值8分。主要通过在校生的满意度、往届毕业生的满意度、教职工的满意度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价,实行纵向和横向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纵向评价考察的是不同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横向考察的是同一时期不同群体产生的效果。

(2)科研和奖励指标,分值7分。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面是否有投入及投入绩效,通过科研项目和表彰奖励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3)安全稳定指标,分值5分。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有无发生重大影响稳定的极端事件。包含学生因心理问题发生的自杀、伤人,以及影响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事件。

二、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各个指标所占分值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才合理,才能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投入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根据目前的主要工作,对指标内容进行细化,具体情况如下表:

三、评估注意事项

评估指标体系有效发挥需要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也就是需要考核主体重视、辅导员群体的重视,否则考核就成为一种形式,有了做秀的成分。

1.及时反馈。评价部门不能将考核结果简单进行公布,评价结果应该和结果分析进行结合,避免出现只知道结果而不知道出现结果的原因、不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工作中类似的情况还会不断出现,甚至出现逆反情况,反而达不到评估的初衷,所以在评价体系中要注重及时反馈。

健康教育评估内容例4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体制是运用科学的方式与方法来收集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客观性的资料,充分了解完成的状况,并对其中的效果与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目前,我国各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工作的开展水平层次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测体系受到了中小学校非常广泛的关注,每一年都保证了较为固定的经费投入,并且还在不断增长,学校还需要设有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访谈室,具备一支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稳定性师资队伍。通过这些方面的条件可以保证学校在选修课和讲座方面的开设,极大的推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以及对学生心理方面问题实施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疏导,以此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从当前的中小学发展态势来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还是没有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

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内容需要运用系统化与细节化的方式来具体呈现。所以说,建立操作性较强的价值评估体系是当前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研究运用综合法和因素分解相互结合的方式来提取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的方式来对指标实施初选,也就是在国内外已有的成果之上,对当前存在的各种指标群体依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类聚,在已经拟定完成的指标体系基础之上来做出更进一步的归类与调整,使其成为条理化之后又形成的一套全新的指标体系。与此同时,采取因素分解的方式,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资料,在实施专家访谈的基础之上,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良好的学校,实际教育工作的结构实施逐层分解,并且还要结合对应教育部门的实际统计资料,将分解出来的重点因素当成评价的指标。

健康教育评估内容例5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32-01

1 职业教育开展德育评估的必要性

1.1 德育工作的成败得失需要通过德育评估来验证总结

德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方面的辅导与培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工作相辅相成具有同等重要性。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包含目标设定、过程实施、工作总结以及评估反馈等基本环节。德育评估工作在其中不可或缺,一是它能够为德育工作目标的设定提供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二是在德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评估及时修正目标,保障德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三是通过评估对德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总结,依据评估的结果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1.2 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需要德育评估来保障

通过对德育教育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和总结,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基于此对德育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鼓励先进保持良好的德育工作态势,鞭策后进及时纠正问题迎头赶上,通过评估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和目标,才能保障德育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1.3 德育评估能促进德育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高素质的德育教育队伍。因此德育教育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德育评估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它对德育工作者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由于众多客观因素,当前我国的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和能力相对较差,但同时他们又处在一个思维活跃、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一个关键年龄段,因此德育教育工作难度很大。而通过德育评估,使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查找自身的不足与劣势,不断增强个人的理论知识、沟通能力和道德素养,才能够真正胜任德育工作,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2 职业教育德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学校德育评估缺乏理论依据

自188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之后,教育评估的实践工作和研究才开始起步。但时至今日,专门从事德育评估研究的学者和文献却少之又少。而这些有限的学者和文献在研究中又偏重高效教育评估工作,这与当前主席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严重不符。虽然很多职业院校的德育评估工作已经开展,但缺乏德育评估理论上的支撑和方法上的指导,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德育评估工作进展困难重重。

2.2 对德育评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

德育评估对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技能教育的开展乃至最终职业人才的培养都意义重大,它是整个职业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当期我国职业学校仍片面重视技能教育,对德育评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德育评估对加强和改进职校生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股和价值观,从而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职业学校办学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重要作用。

2.3 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指标体系

2014年4月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修订)》(征求意见稿)指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公民;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职业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这一目标对很多职业院校而言仍然是一个笼统和抽象的概念,因此虽然我国很多职业学校已经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构建了自身的德育评估指标体系,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具体、动态的目标体系,远未建立其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指标体系,德育评估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3 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评估内容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同时具备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的内容也与普通教育不尽相同。所以德育工作评估的内容必须符合职业学校的特点,笔者认为德育评估的内容应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1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创新的能力、素质以及精神的培养,应当充分体现在德育评估工作的内容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最终探索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其次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包括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课基础、扎实的职业技能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最后就是素质教育,让学生具备相当的道德修养、健康心理和学习能力。

3.2 将德育工作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实训实习阶段

实践课是职业院校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重要内容,在此期间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能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职业道德素养。此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也应结合实践课的内容和特点,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德育评估指标体系在实践课阶段应当重点关注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视实践教育环节德育渗透等,突出实训实习阶段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考核及评价。

3.3 优化德育工作课程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育学生现代人格和创新能力上,因此在德育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在基本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更应深挖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实践中提升德育工作的课程理念是指标体系建设中首要关注的问题,优化德育工作课程,有机整合各项德育常规工作,才能切实提升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3.4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心理健康是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当前国家已经在职业学校教学大纲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其中,因此职业学校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中也必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归入其内。在德育课课程安排中必须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评估中要对是否配备心理辅导室、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资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数量等进行考量。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评估内容例6

《办法》在系统总结《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等文件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要求,着力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全面、指标科学、程序严格的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体现了《意见》中“加强学校体育督导检查,建立科学的专项督查、抽查、公告制度和行政问责机制”这一最新要求,为保障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办法》正文部分共9条。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方向明确。明确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教育督导机构依法统一组织实施督导评估,坚持严格标准、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二是内容全面。对督导评估的内容从统筹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评价考试、体质健康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附件《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督导评估内容进行了细化设计,由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组成。三是职责清晰。对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在督导评估中的职责进行了明晰规定,体现“县级为主、市级指导、省级统筹、国家抽查”的督导评估工作思路。四是程序严谨。对督导评估实施程序从印发通知、开展自评、实地督导、反馈意见、整改复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具体规定。五是重视结论。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小学校体育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学校问责和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督导评估结果使用进行了明确规定。

《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各地根据《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相关问答

记者:请问《办法》制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教督[20xx]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xx]3号)等文件要求,各地积极开展中小学校体育评估监测工作,有效促进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督导评估经验。

20xx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意见》,提出要“加强学校体育督导检查,建立科学的专项督查、抽查、公告制度和行政问责机制”。为落实这一新的要求,构建目标明确、机制健全和制度配套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不断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我们决定制定《办法》。

记者:请问《办法》制定中主要有哪些考虑?

答:起草《办法》办法,我们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结近几年学校体育督导评估的工作经验,突出重点,找准关键,推动政策落地生根。二是认真梳理近年来学校体育有关政策措施,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内容进行了修改,增添一些对学校体育的新要求内容,并转化为具体评估指标。三是规范督导评估的工作程序,为建立长效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奠定良好基础。

记者:请问《办法》是怎样制定的?

答:研究制定《办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学习文件、总结经验。《意见》下发以后,及时进行了认真学习,对《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教督[20xx]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xx]3号)等文件印发以来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的经验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

二是专题研究、起草文件。20xx年上半年,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就《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进行修订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和研究,调研组深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对近年来学校体育政策进行了集中梳理,摸清了督导评估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订的建议,并形成了初稿。在前期调研基础上,9月初组织全国学校体育专家和有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共同对文稿进行了修改,研究起草了《办法》。

三是征询意见、修改完善。将《办法》和修订的指标体系,向全国31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及部分学校的征求了意见。大家一致认为,研究制定这一办法很有必要,《办法》以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线,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各地学校体育统筹管理为保障,体现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必将对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起到很好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同时,大家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根据各方面意见、建议,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本《办法》。

记者:请问《办法》主要作了哪些规定?

答:《办法》正文部分共九条。对督导评估的目的、依据、实施主体、原则、内容、督导部门职责、程序、结果使用等作出了全面规定。一是明确了督导评估工作的目的是建立中小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提升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明确教育督导机构统一组织实施督导评估,坚持严格标准、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二是规定了督导评估内容包括统筹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评价考试、体质健康等五个方面。三是规定了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在督导评估工作中的职责。四是规定督导评估按照印发通知、开展自评、实地督导、反馈意见、整改复查等工作程序进行。五是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小学校体育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学校问责和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

记者:请问《办法》中规定的评估内容有哪些?

答:《办法》规定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统筹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评价考试、体质健康等五个方面。一是统筹管理。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发展规划、完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绩效考核,形成强化学校体育的工作合力等。二是教育教学。包括按国家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课外锻炼,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课余训练和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定期召开运动会等。三是条件保障。包括配齐配强体育师资,加强师资队伍培训,落实体育教师待遇,推动体育场地设施达标,实施学校体育安全风险防控,加大体育经费投入等。四是评价考试。包括完善学校体育考试制度,规范考试考核过程,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按照规定办法建立学校体育评估制度,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等。五是体质健康。包括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健康教育评估内容例7

一、各省市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的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的性质、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效果及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判定。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开展,各省市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本研究针对国内12个省市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状况、工作成效评估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对这四个标准细化,如机构设置又细化为:领导重视、有工作计划、设心理咨询室、有基本设备、专项经费五个指标,按各指标完善程度分别记分,具体方法为:在各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中若无某项指标就记为0分,若有某项指标则按标准中提到过、标准要求一般、标准要求较完善、标准要求完善分别记分为1分、2分、3分、4分。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的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包括领导重视、工作计划、设心理咨询室、有基本设备、专项经费五项指标,根据各省市的资料对其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各省市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上海、浙江等地比河南、陕西、吉林对“机构设置”这一标准的要求要高;各省市心理健康教育都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 12个省市中除河南和南京外都将有心理将康教育计划作为机构设置中的一项指标。在上海学校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并纳入了学校总体规划。在心理咨询室建设这一指标中,上海、南京、大连、浙江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有专用电脑、办公桌、电话、收音机等,还需配有图书、各类心理量表等。而北京、武汉、河南、陕西则未将心理咨询室建设作为一项评估指标,;此外,上海明确规定“学校财政预算中又有满足工作需要的专项经费,且确保经费到位。”而在南京、大连、吉林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中并未将“专项经费”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有专兼职教师、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团队干部培训四项指标。如表2所示:上海、广东、北京、南京在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标准中的得分要求比其他地区高,其中广东省将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分为三个等级,要求各镇以上学校有“a级证书”教师一名以上,中小学以上学校至少每校有“b级证书”教师2人;60%以上中小学有“c级证书”教师3—5人,校长、主任、团队干部基本上都参加过培训;在有专兼职教师这一指标中河南、陕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中只提到要有专兼职教师,但没有人数限制,其他10个地区都对专兼职教师的人数有各自的限制;武汉、大连未将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评价指标;此外,在全体教师的培训这一标准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每年都举行1—2次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教师团队化建设方面,南京要求建立一支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而天津、陕西、重庆、浙江的教师团队中主要是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包括课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咨询室定期开放、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对家长和学生的讲座情况、有无研究课题、家校之间的沟通情况、心理档案的建立情况八项指标。如表3所示:浙江、广东、北京、南京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这一标准中得分较高。浙江省除要求学校更具专项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外,还对心理辅导课的内容作了校本课程的要求;北京、上海等地则只要求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的课程,天津和吉林则未将这一指标纳入评估体系之中;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中,上海、南京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介的宣传活动,并设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在上海、广东学校还开办了心理健康教育网,并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进行网络咨询及维护更新。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比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包括有定期的工作总结、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学校有无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记录、是否重视校园心育氛围、是否重视教学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取得一定社会影响并为其他学校提供示范作用。如表4所示:各省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成效的评估都不够重视,天津、重庆、河南、陕西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标准中提出重视校园心育氛围;重庆、武汉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有实效性。除此以外,各省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有咨询记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教学实效性、产生社会影响并为他校提供示范作用这几项标准都没做出要求。

二、从评估中体现的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差别大

从地域上看,各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情况各有不同,评价标准也因地而异。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都分布在省会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在城镇农村等西部偏远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极为缓慢。

2.教师队伍的评价标准仍需完善各地并没有对学校交流学习提出明确的指向性引导,对教师的进修和培训的具体要求也依然未作说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中人员较少,充当着孤家寡人的角色,且心理健康教师本身就比其他教师相比要面临更多的烦恼,解决更多矛盾,更容易有职业枯竭感。除了心理教师自身要积极的自我调节外,学校对于心理教师的保护就显得非常必要。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缺乏全面性

健康教育评估内容例8

一、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和便利性大幅提升,而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往往会出现“迷失”的现象,进而产生心理问题。从国家卫计委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总体心理状况并不乐观,此外大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不自信”“焦虑抑郁”“自尊心下降”等问题也较为严重。在这种背景下,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开始广泛地被高等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所提出和应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信息平衡心理教育的心理评估

1.“三维一线”的评估模型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评估,不仅要从其多方面的诱因以及发展过程进行纵向评估,还要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做横向评估。本文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心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提供“三维一线”评估模型。模型构建包括时间主轴、症状维度、措施维度和诱因维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估需要从最初出现心理问题的时间开始,深入查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包括社会及环境诱因层面、心理学分类层面、医学分类层面等。从不同的层面发现问题,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2.心理健康程度评估

心理健康干预教育的实施,需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进行,这就使得心理健康程度评估至关重要。评估的内容一般包括心理问题给学生带来的自我痛苦程度以及心理问题导致学生自身的社会功能受影响的程度。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焦虑和抑郁,因此心理健康程度可从这两个维度进行评估。由于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因子并非定量因子,因此还需要对因子进行权重分析,方法通常采用专家意见法,即德尔菲法。然后对因子的程度进行计算,得出心理健康程度的最终数值。

3.非适应性观念评估

在非适应性观念评估中,一般的探查程序为:收集基本资料对收集资料进行关键词提炼参照观念系统对关键词做出界定澄清、核实观念内容并确定非适应性观念。观念提炼过程中常用到的技术包括条件假设法、关注点剖析法、连锁推论法、观念追踪法等。大学生观念的持有程度影响个体的心理状况,也为制订心理辅导计划和信息处方的拟定提供了依据。在非适应性观念评估中,心理健康程度的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分值从0到10,0表示对某一观念不认可,10表示对某一观念非常认可。这种数字评估法对评估大学生心理问题特别适用,其最终分值越高,表明观念持有的程度越强,矫治的难度越大。

三、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的应用程序

1.确定对立观念与选择治疗信息

信息平衡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平衡对等,因此在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要确定正确的对立观念,引导其建立平衡的、对等的观念。当学生的观念越趋于偏颇时,由此观念导致的心理问题越严重。比如“我对你好,你也应同样对我好”的观念,应引导为“我对别人好是我的事,别人对我的态度我左右不了”;“男女交往,女方是吃亏的”,应引导为“男女交往,男方并不沾光”。在信息平衡心理干预教育中,要巧妙地选择治疗信息,可以是视听资料,也可是文献资料和情景资料,关键在于资料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

2.信息处方应用与观念改变过程

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诱因、程度等进行清晰的界定之后,结合所选择的治疗信息,要确定正确的信息处方内容和形式。信息处方内容通常包括大学生的姓名、年龄、来访次数、信息的题目、信息内容、信息阅读时间和次数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等。信息处方的应用形式一般包括纸质处方、电子处方以及二者的结合。但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来看,电子处方更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隐蔽性,而且针对性较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隐私。在信息处方的作用下,大学生观念转变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即依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适应性观念。

而言之,虽然信息平衡心理干预教育方法具有突出的效果,但其自身的辅导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个人对信息的理解程度会左右干预效果。此外,治疗过程依赖大学生个人意愿,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其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运用中,要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应用或者结合其他方法会有更好的效果。

健康教育评估内容例9

1 互联网对护理学教育的影响

1.1 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

传统的健康评估教学, 通常包括两部份:课堂教学和实训课。护生的主要知识来源于课堂讲授和有限的实验实训。这些内容乏味枯燥, 重复脱节;难以把健康评估的知识同其他临床护理学科的内容联系起来。一成不变的课程安排不能满足学生全方位地学习繁杂零碎的健康评估知识,更难将健康评估的知识理论系统性的与各种疾病相联系。

互联网上资源丰富, 图文并茂, 正是学习健康评估的最佳方式。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将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产生原理制作成HTML形式,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为直观,记忆也更加深刻。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此外,在传统的健康评估教学中,有些资料例如肺部异常呼吸音的听诊,在课堂外几乎不可能再巩固复习,而仅仅是在实训课上的一次听诊却又很难记住并将各种异常呼吸音加以区分。如果课后利用互联网自学便可满足护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和复习的需求。

2017全国护士资格证考试全面实行人机对话考试,对于护生来说,无疑难度又加大了许多,这就要求护生必须适应并学会利用互联网学习,互联网上有各种类型的护士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的软件,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或者手机下载这些软件多做练习,以提前适应人机对话的考试形式。

1.2 教师利用互联网辅导教学

传统的健康评估教学往往难于真实生动地展现各种异常症状和体征的特点,异常呼吸音及心音等教学内容。特别是对于常见症状评估和身体评估内容的教学,只能靠教师死板生硬的讲解来传授。讲解费神费力,护生听起来更是抽象难懂。而网络上健康评估教学资源的演示不仅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更好地阐述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例如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产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放一小段心脏循环血流的视频,结合视频讲解,可以引起了护生学习兴趣,也更易理解。

近年来我们教研组通过对健康评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运用,已将健康评估制作成为精品课。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提高护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率及理解度,尤其是对体格检查、各系统疾病的阳性体征等教学内容更为适宜。例如,在讲到一般状态体检中的各种异常面容时,以往授课时仅仅是结合课本上仅有的黑白图片讲解。现在,通过网络搜索患者特征性面容(如:满月面容)的图片放入课件中,在授课时边讲面容表情边放图象片断,护生看后一目了然。下次课复习时,护生看到图片就能很快说出这是什么面容,有什么特征,常见于哪些疾病,这就顺利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效果。

当然,健康评估这门学科要求护生应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护生进行体格检查的一招一式必须严格规范准确。以往教师都会利用实训课指导学生互相检查,但这样仅能获得的是正常情况,而一些临床常见体征特别是心、肺、腹部异常情况则是无从得知的。为此为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实一体”的教育理念,我院在实训中心设立了内科实训室,总投资186万元,共配备了33套多媒体综合模拟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的电子标准化模拟病人。护生可以在理论课结束之后在模拟人上反复练习操作,熟悉明确各种临床常见的异常体征。这样,护生在进入医院实习之前除了已掌握的正常心肺听诊,同时也认识了临床常见的异常心音、异常呼吸音,触到肝脾肿大、腹部压痛点、反跳痛等。

随机抽取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护生,实验组班级为53人,对照组班级为51人,用互联网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腹部评估的教学,在分别对两个班级学生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体格检查的手法以及学习主动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取平均分,结果如下。不难看出,三种评估方式均显示互联网教学的实验组优于传统教学的对照组。

2 问题与思考

2.1 硬件设施有限

在对健康评估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时, 应该看到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尚未建立起与互联网相连的电子图书馆和多媒体课室, 这就大大限制了利用互联网开展护理学教育。当然,这需要大量的人力、资金的投入,并非一朝一夕能促成的。对此,可以考虑先利用人电脑, 以缓解对硬件集中投入的资金矛盾,护生自学也方便。虽然健康评估的教学不可能完全离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学院应 鼓励学生利用更多时间在网上获取健康评估相关知识, 学会利用网络自学,不断充实更新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 学院再逐步投入资金进行校园网络化建设。

健康教育评估内容例10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历来被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所重视,也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广大青年体质的增强,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技艺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各级行政领导科学决策、管理,从而使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体育有着不同的需求,而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也会随之改变,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学校教育管理的不断规范化、科学化,也要求我们对我国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内容和量化标准不断加以研究。农业大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校,为了使学生进一步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应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人手,制定出质量评估的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

一、体育课堂教学质,评估依据

1.坚持以未来社会发展为前提,以知识分子的健康保健实际藕要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现代科学革命正不断地促使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使生产方式朝着电气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多地被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所代替,尤其是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人的脑力劳动时间增加,肢体活动减少,造成劳动者肌肉萎缩、肌力衰退、新陈代谢降低等现代文明病。另外,城市人口的膨胀,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加之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科学的体育运动是预防现代文明病的有效的途径。21世纪,农业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应当从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加以研究和设计,以保证农业大学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据调查,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低于正常人口平均寿命大约20岁左右。许多中年科学家、教授的运动保健知识十分贫乏,据统计,在坚持体育锻炼的知识分子中,病后开始体育活动的约占50。他们锻炼的动机是为了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而不是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知识分子,特别是中高级知识分子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身体保健意识远不适应增进健康的需要;他们呼唤着掌握更多、更系统的科学保健知识。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子的前身,无一不是学校的学生。因此,如何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农业高校不同专业需求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增强其体育保健的意识,从而达到体育科学保健的最终目的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永恒主题。

2.体现身心全面发展的观点

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已由原来的单纯生物体育逐渐向身心全面发展观转变,学校体育已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课堂教学评估中,首先要看教学内容的搭配、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否满足了不同技术水平、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体育需求。以真正达到竞技项目教材化、教学内容游戏化、教学方法趣味化,练习手段处方化的教学模式,构成课堂教学活动动态递进的有序系统,并使学生领悟体育的真正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另外,任课教师是否注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把增强学生体质和技术、技能的教学转化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过程,使学生在新鲜别致的感觉中体验体育教学的无穷乐趣。

3.体现贯彻以体育教育科学本身的价值为重点,确立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是以培养现代人为出发点来确定课程内容的价值体系的。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就尽可能从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方面加以考虑,挖掘体育教育学科中最能促进现代大学生身体发展、增进健康,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科学理论和运动技能,采用最适合人类生存和自救的运动实践内容,采用合理可行的教学方式,让所有夭学生都学会自保自健、自娱自乐、自测自评的科学运动保健手段和方法,使农业大学体育教育真正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4.体育课堂教学要体现多学科渗透

体育是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重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美学、生物学、哲学、史学等多学科理论来研究体育教育规律,并将多学科理论有机地转化为可以操作的形式和内容来指导教学实践,这已成为现代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重要内容。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利用本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指导、解决教学中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我国农业大学体育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改变体育教师仅凭技术、凭经验教学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