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旅游专题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2 15:21:32

旅游专题研究

旅游专题研究例1

一、贵港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近几年来,贵港市旅游工作紧紧围绕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的总体规划关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目标,旅游产业获得较快发展。2008年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0.1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实现旅游总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长30%。旅游业已成为贵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人才的培养与行业的要求仍有一段较大的差距,专业建设仍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仍没有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设置主体结构,多门课程有机结构改革较少,课程重级优化少,用行业的话来说,就是课程“多、全、散”没有形成和突现专业职业教育特色。

(二)实践教学的缺陷:关键是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

现没有建立好专业课程的实训室,只有一个模拟教学教室,空间小、设施大大的不齐全、功能不健全,不能满足实训的需要,也达不到实训的效果。作为专业的教师,建议建立的实训室和教室连为一体,教室既像客房和餐厅,客房和餐厅也像教室。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实践操作的指导者,学生在这里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融为一体,“教、学、做”在这里得到高度的统一,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与学的真正结合。

三、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思想

依托贵港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突出贵港旅游文化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首先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积极探索适合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学生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等5种职业素质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5种职业能力的培养。

2.以生产性实训为载体,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进一步完善我院对本专业新设置的“1.5+1+0.5”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第一个“1.5”是指学生第一、二、三学期在学校用1年半的时间学习课本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第二个“1”是学生第四、五学期安排到企业用1年时间进行基础及岗位技能训练;第三个“0.5”是学生第六学期和企业之间有一个双向选择的权利,愿意留在企业的,可以签订企业的正式合同;也可以选择自由自主的选择服务其他企业。如此的专业设置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充分开展授课、实训、顶岗实习的实地演练,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方法的改革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打破传统的课堂上说教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其一,在进行酒店方面学习时将学生带入酒店工作岗位现场参观、讲授;导游知识方面的学习时,带领学生进入到景点景区,进行实地的讲解,从方法到技巧的运用进行实地的演练,从使学生获得一定感性认识;其二,聘请行业专业人士来院讲课,以弥补专业教师实际经验不足的缺陷,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旅游专题研究例2

一、贵港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近几年来,贵港市旅游工作紧紧围绕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的总体规划关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目标,旅游产业获得较快发展。2008年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0.1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实现旅游总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长30%。旅游业已成为贵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人才的培养与行业的要求仍有一段较大的差距,专业建设仍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仍没有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设置主体结构,多门课程有机结构改革较少,课程重级优化少,用行业的话来说,就是课程“多、全、散”没有形成和突现专业职业教育特色。

(二)实践教学的缺陷:关键是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

现没有建立好专业课程的实训室,只有一个模拟教学教室,空间小、设施大大的不齐全、功能不健全,不能满足实训的需要,也达不到实训的效果。WWw.133229.Com作为专业的教师,建议建立的实训室和教室连为一体,教室既像客房和餐厅,客房和餐厅也像教室。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实践操作的指导者,学生在这里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融为一体,“教、学、做”在这里得到高度的统一,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与学的真正结合。

三、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思想

依托贵港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突出贵港旅游文化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首先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积极探索适合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学生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等5种职业素质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5种职业能力的培养。

2.以生产性实训为载体,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进一步完善我院对本专业新设置的“1.5+1+0.5”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第一个“1.5”是指学生第一、二、三学期在学校用1年半的时间学习课本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第二个“1”是学生第四、五学期安排到企业用1年时间进行基础及岗位技能训练;第三个“0.5”是学生第六学期和企业之间有一个双向选择的权利,愿意留在企业的,可以签订企业的正式合同;也可以选择自由自主的选择服务其他企业。如此的专业设置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充分开展授课、实训、顶岗实习的实地演练,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方法的改革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打破传统的课堂上说教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其一,在进行酒店方面学习时将学生带入酒店工作岗位现场参观、讲授;导游知识方面的学习时,带领学生进入到景点景区,进行实地的讲解,从方法到技巧的运用进行实地的演练,从使学生获得一定感性认识;其二,聘请行业专业人士来院讲课,以弥补专业教师实际经验不足的缺陷,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改革

(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一是讲授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 ,贯穿到讲课内容之中,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能与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接轨。二是在开展实践教学时, 校内实践环节强调仿真性,从场所布置、设施设备、实操着装、职业语言、操作流程、时间控制等方面都要尽量模仿行业和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受到职业气氛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其职业适应性。

(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采用从课堂到实训室、从校内到校外、从模拟到仿真到顶岗实战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形式,达到既培养操作技能,又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专业建设与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与结构的构建,还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在专业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围绕“社会需求是办学方向,企业满意是教学质量”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旅游专题研究例3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需求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旅游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但由于旅游教育发展的速度过快,导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一、当前旅游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过快,招生结构不合理

 

笔者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10多年,经历旅游专业由新兴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从2000年起随着经济的形式发展,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迅速开设和扩招,2002年共招生417022人,较1990年增长8.5倍。但大部分分招生院校培养的学生是职业中专毕业生和高校本科生,招生结构不合理,缺少研究生和博士生,缺少高职业素质人才和科研型人才。导致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就业难,到部分学生毕业去向是旅行社和酒店、景区等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的企业,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

 

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方向模糊,没有针对性和地方特色。高等院校大部分培养综合性旅游管理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对特殊人才的需求。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围绕培养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景区经营管理的人才,而对市场需要的会展、国际导游、高级旅游顾问、高级娱乐管理人等无法满足人才需求。各地旅游企业各具特色,人文地理特点鲜明,但旅游专业教学没有针对性,学生处于比较封闭的环境,难以适应各地特色需求。

 

(三)旅游专业师资不足,科研能力不强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来自地理、经济、生态学等专业,对旅游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旅游专业就业方向不了解。由于教师缺乏系统的旅游理论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向地理的生态的和人类学等方面的课程,对于旅游专业理论教育不够重视。同时老师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在旅游科学研究上,导致旅游专业科研力量薄弱,旅游理论建设一直滞后于其他专业。没有科研力量的支撑,人才培养缺乏深度和创新性。

 

(四)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目前旅游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严重不足,导致大学生不能深入企业实习。而旅游专业是一个对实习要求很强的专业,酒店和旅行社、景区都要求学生有工作经验和实习经验。因此很多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导致学生怨声载道,旅游管理专业常年招生人数少,学生不愿意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就读。

 

(五)教学方式陈旧,教学内容重复

 

部分高等院校由于地处偏僻,因而与企业和外界的联系非常少,不了解人才市场的需要,因此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到目前为止,部分旅游专业教师还采用粉笔加口述的形式进行教学,没有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案例教学,更没有试验设备,让学生实习,而教材上的知识时间比较长,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有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师讲解的内容高度重复,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一)改革招生结构,增强旅游业整体竞争力

 

首先,国家应当真实旅游教学,加强旅游教学的引导。国家可以设立各种奖励基金来鼓励旅游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时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优秀的旅游高等教育单位和旅游教育先进个人,加强对旅游业的正面宣传,引导社会改变传统观念,正确、全面认识旅游教育。

 

(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特色

 

新疆高等院校开设旅游专业较晚,但特色比较鲜明。石河子大学注重学生特色教育和引导,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基地和实习基地,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以实习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当地特色文化。塔里木大学注重西域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的教学,塔里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常年和西域文化研究院合作设立学士实习基地,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同时与南疆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获得独具特色的实习机会和学习机会。

 

(三)加强旅游专业师队伍建设

 

新疆高等院校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常年派遣教师出国留学或参加科研会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让部分教师带学生三下乡实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对社会企业的了解。加强教师科研水平培养,塔里木大学引进内地援疆干部,注重培养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申报 课题的能力,使得教师的科研水平在几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强教师的国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出国前往中亚地区学习丝路文化,前往美国学习旅游相关知识,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新疆的大学常年派学生进入各企业进行实习,从大一开始寒暑假均可参加,增加了学生实习的机会和对当地旅游企业的了解。同时在校内建立了实习基地,如塔里木大学的西域文化研究院,学生常年在学院实习,不但可以学习大量的西域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讲解水平。

 

(五)改革教学方式,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旅游专题研究例4

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六十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1万人),今年则增至630万人。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①,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则是所有就业群体中就业的难点。本文主要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入手,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旅游教育是培养旅游人才的活动,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旅行社和旅游酒店,从事旅游交通的很少,在这里以旅游酒店为例来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以满足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从事本行业的不到30%,这一现象已经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1]。在我国的旅游行业队伍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90%;服务人才流失严重。在其他行业正常的流失率一般在5%~10%左右,而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20%以上[2]。

(二)旅游企业用人需求状况问卷调查

通过向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同时发放问卷调查,当面访谈等方式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研。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分为两大部分,即:旅游企业招聘、聘用人才倾向;被聘用的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等的反映。本次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有计划地发放,回收率为95%,有效率为93%。

调查问卷资料经过整理和统计,得出如下结果:用人旅游企业聘用我校毕业生主要分配在企业的中层、基层管理或技术岗位,比较注重毕业生的道德品质、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执行能力等,有实习经验者是聘用单位比较注重的,他们认为能力比专业更重要,当前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对于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而言,基本操作能力较好,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但缺少创新精神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当前旅游酒店人才需求问题分析

目前旅游酒店服务的现状不容乐观,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1.基层人员数量庞大,素质低下

服务性很强的行业,基层工作虽然是一些体力上的劳动,需要基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直接面对顾客,能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要善于和客户沟通,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现阶段酒店的基层工作从业者主要是技校毕业生或者社会待业人员,数量虽然庞大但质量不高,素质偏低,很难保证企业的服务质量,导致客源减少,效益降低。

2.中高层管理人员紧缺,专业水平低

中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具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和独到的见识见解。这种能力是需要大量时间,处事经验和丰富的社会阅历积累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后只有一少部分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而且大部分因为种种原因而短期改行。旅游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在几年后因为薪水待遇等因素“跳槽”,作为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的酒店,往往直接从别的酒店“挖”来人才,导致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并且近几年来越来越严重。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1990年到2000年期间,旅游院校净增980所,其中旅游高等院校净增197所;旅游在校学生净增27.89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净增6.53万人。直到2004年底,我国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开设旅游院系或专业的高等院校,全国共计574所,旅游专业在校生274701人。伴随旅游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等本科院校“招生容易,就业难”。分析其主要原因时,旅游专业的实践性环节薄弱是其病灶。事实上,国际上主要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教学中大量引入实践的做法在我国还未形成,这也正说明目前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存在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3]。

三、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完善

(一)调整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

一要根据科学的预测未来旅游产业结构及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整合、删减过多过细或重复建设的旅游专业课程。二要根据自己不同的学科,资源等背景,设置研究重

[1] [2] 

点和发展方向都有较大特色的课程体系。三要以实用性和现代化为原则,加强素质拓展课程建设,形成富于弹性和活力的现代化课程体系,鼓励学生据己所长在专业方向有进一步精深发展。

(二)教师学科结构、专业水平多元化

首先,要通过有计划的国内进修,到旅游企业兼职、挂职或是带队实习等手段,加强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其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旅游企业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为兼职教师,聘请旅游行政部门的官员、专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CEO来做讲座,同时增强校企之间的联系。

(三)重视实践教学、实习培训

首先,建设校内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室,建立标准化实训基地,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其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根据实习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好实习基地;一方面要完善原有的较为成熟的实习基地管理方案,深入调查和研究实习基地学生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专业实习的成效。再者,与企业合作,创建属于自己的星级酒店,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之路。

旅游专题研究例5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面临的问题

(一)实习目标不一致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完成,但三个主体的实习目标却各不相同。首先,学校希望学生通过实习近距离了解旅游专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基本的专业技能,以帮助学生就业。学生则是希望通过实习得到更多的指导,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而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而企业则忽视了学生的需求,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学生当作免费的劳动力使用,完全忽视学生的成长价值。

(二)实习单位不稳定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方面,虽说实现了校企合作,但学校与企业方面缺乏沟通,导致实习单位不稳定。每年的实习单位都不相同,有些单位缺乏对实习生的指导经验。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因所工作的单位类型、业务不尽相同,教师无法进行具体指导。学生在单位内部只能从事简单的工作,无法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实习效果事倍功半。

(三)高校实习指导和管理不到位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实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适应角色的转变及心理上的调整。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统一管理。一方面,旅游管理是新学科,缺乏系统规划,在学生的实习管理方面更是缺少经验。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专业技能不足,对旅游管理的市场缺乏认识。大多数教师都是在校内教学,从未从事过旅游管理工作,对市场需求并不了解,无法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

(四)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到位

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实习就是学校布置的一个学习任务,或是为了增加找工作的筹码。学生参加实习的目的不明确,甚至一部分学生随便找个公司盖个章便交给学校,并不参加真正的实习工作。而参加实习工作的学生态度不端正,认为实习就是走过场,对待公司交给的工作极其敷衍,不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践能力方面毫无长进,浪费了学校和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

(五)实习岗位单一

企业招揽实习生,一方面为自己培养后续人才,一方面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岗位需求。因此,企业为学生安排的实习工作大多固定单一,为方便管理而不是为了学生的需求进行岗位调换。学校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的实习工作大多在酒店,酒店要求实习时间必须在6个月以上,学生在长时间内从事单一工作,实习的兴趣大大降低。且学生长期待在酒店,不能很好地了解旅游的具体工作方式与最新动态。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对策研究

(一)调整教学模式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亟需调整,需重新制定教学计划。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从重视理论研究到重视具体实践。课堂上,教师应在理论的基础上辅以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知识,也能进一步贴近企业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安排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实践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参加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校企联盟,共建稳定的实习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需要学校和企业的良好配合,目前,高校和企业缺乏系统长期的合作关系,导致学生实习的质量大大降低。高校和企业之间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时沟通交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企业不应有利用免费劳动力的心理,应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招揽人才。

(三)注重实习过程管理

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方面缺少系统的管理。一方面是对教师的管理不到位,教师对旅游行业缺乏了解,学生参加实习时不能提供相应的指导,学校应提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实习过程管理不到位,学生初次踏入社会,在角色转变和适应工作方面需要一个过程,学校应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

(四)实习工作国际化

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开放性强,能与国际接轨。学生仅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国际市场需要学生掌握更加高超的技能。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联系国际水平的实习工作,如外国酒店和带领外国团队旅游。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学生的外语水平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也将大大提高,保障学生实习的质量。

旅游专题研究例6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人才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一方面旅游企业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创新型、实用性旅游专业型人才且缺口非常大;另一方面大量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

2015年,据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显示,共有星级饭店一万两千多家,在完成数据管理的一万一千家星级饭店里,员工平均人数达到一百二十万九千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为二十五万三千人,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更是少得可怜,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流失问题显得相当严重。

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潜流失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损失现象如此严重的原因,除了与这些毕业生的主观选择等相关因素有关,更应该与中国的酒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的客观原因密不可分,而且饭店的客观原因对主观因素的选择影响较大,再解决潜在流失的问题上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主观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由原来的统一分配向自主选择和双向选择转变。在这种模式下,毕业生和雇主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更加自由和公平。与此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都清楚地知道他们拥有什么,他们能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并愿意选择和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所以,虽然没有在刚毕业的时候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事业定位,但在工作中他们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二)客观原因

虽然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是流失的主要成员,但是他们发挥专业知识的平台需要饭店来提供,饭店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选择。因此,饭店本身就是造成高校毕业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饭店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潜流失的影响

潜在损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从潜流失成本的角度来看,至少包括高校毕业生的个人成本、高等教育的社会成本和酒店成本三个方面。

三、解决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流失的对策

(一)学校的思考

旅游院校的应合理设置培养目标。目前旅游院校的教育理念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全面科学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宽口径、厚基础;二是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其特点是重视专业应用能力。对于酒店企业来说,前者会有少量需求,后者则更多。因此,如何处理好博与专、高与低的关系,是旅游院校首先要研究的问题。旅游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性质、层次和目标建立切合实际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的广泛性和高的培养目标必然导致学生的目标不明确,专业不突出。二是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的基础课程,它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法的基本要求,而且满足了企业和社会的特殊需要。

(二)饭店企业的思考

饭店企业的经营思想是为了饭店企业的发展,为了有效地控制学生员工的流失,必须改善酒店内部因素,完善学生的使用管理制度。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科学确定学生的招聘需求。根据适用性原则,饭店企业应根据饭店所需人才的类型,分析和确定学生的招聘需求。二是重视职业生涯管理。

(三)大学毕业生的角度

作为旅游管理大学毕业生,想要进入饭店企业必须从服务员的准备工作做好,虽然是最基本的服务员,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锻炼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為次日后行政工作做好准备。

四、结语

旅游专题研究例7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良问题,只是注重知识的讲述,没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具有的素质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实际需求,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旅游管理教育专业需要对教育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的找寻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质量,使得学生的素质能够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我国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最早诞生于一九七九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我国旅游行业蓬勃的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涨,目前我国已经有百所高校都设立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良问题,学生的培养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于学生的发展也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符 

旅游行业是我国新生的行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同时因为我国地域辽阔、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使得我国的旅游行业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阶段旅游行业所需求的是大量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与岗位需求相不符,人才市场对于高素质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需求迫切。如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旅游专业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直接关乎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经济市场中一些旅游企业向高校反映,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毕业生走入旅游管理岗位之后,不能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岗位管理工作。追溯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具备众多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较差。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而言,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熟练的掌握多种操作技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于一些高校旅游专业而言,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不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最终使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差异性很大,与社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相不符,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较差,对于高校的剩余也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以上内容都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要及时解决的严重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满足经济市场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要对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加强高校旅游管理教学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联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掌握众多管理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模式的创建,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所增强[1]。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一)专业教育方面 

1、促进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岗位为九点管理、旅游管理,以及旅游规划等众多岗位。现阶段,人才市场对旅游规划、旅游线路设计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有着很高的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进行转变,以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主。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帮助学生在校园学习过程中做好就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国画,避免学生走出校园后面对就业岗位盲从、不知所措。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加强与经济市场中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得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相符合。高校可以聘请外界权威的教育人员在本校开设讲座,或者邀请企业优秀的管理人才深入到教学中去,为学生传授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解在岗位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众多问题,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校旅游管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相关教育人员在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基准,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亲身实践的机会,其中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技能的训练、旅游管理研究能力等众多方面。课程设计不能偏离高校旅游管理学生的就业特点,开展竞争现场、岗位工作模拟教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环境的转变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还可以将相关用人单位的职业培训、旅游管理技能竞赛等多元化的活动引入高校旅游管理教学中,拉近学生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校园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对日后的就业岗位有更多的了解。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设旅旅游实践专项活动,教师与学生一同走出校园步入到社会环境进行深入调查,从而有效的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学生就业指导 

以往高校教学中对于学生就业指导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对其常常财务忽略的态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走入了教育思想误区。就业指导可以树立学生的就业信心,帮助学生理清就业思路,避免学生在日后求职之路走得太过于艰辛。高校需要将就业指导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以现阶段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基准,将学生就业指导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相联系,构建合理化、科学的高校旅游管理就业培训体系,应用海报、校园报纸、广播、讲座等众多形式,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宣传我国大学生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学生掌握求知技能,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2]。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方面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应用丰富的课余时间帮助自身累积社会经验,与日后的工作岗位近距离接触,弥补校园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扩展旅游管理相关知识和经验,加深对现实社会环境的认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需要明确,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要短浅的看重近期的利益,而是需要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就业标准,借用我国众多就业平台的优势,将自身具有的价值充分的展现出来,获得企业的认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想在毕业后快速的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那么就必须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以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确定就业方向,树立就业理想,并且为其奋斗,提升就业质量。 

四、结语: 

旅游专题研究例8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需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故而旅游高职教育在此作用尤为明显。在高职旅游教育中,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让学生掌握旅游专业知识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必不可少。学生可以通过实训基地参与模拟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实践,可以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行业所需要的关键技能,从而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因此,旅游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对旅游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落后,脱离一线行业岗位要求

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训基地数量较少,不能满足专业课程要求;设施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所提供的专业技能训练内容不能很好的与现行的行业岗位要求对接。例如,旅游专业现场导游的实训室,室内本应使用模拟导游系统,但由于资金等方面原因,很多旅游专业仅使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取代,教师在指导实训时也只能通过简单的场景图片取代实景模拟,如此条件下的导游实训,往往缺乏导游讲解工作中所需要的现场感。另外,即便有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导游实训室具备模拟导游系统,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迅猛,每年都会有新增热门景点出现,而在导游模拟系统内却未能及时更新,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训时总停留在原有的景点当中,无法接受行业最新信息,从而无法与行业发展相接轨。

(二)校外实训基地岗位单一,学生缺乏轮岗机会

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训基地所提供的实习岗位较为单一,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往往只能在某一个岗位上完成实习任务,缺乏轮岗机会,从而不能全面的学习行业技能。例如,就旅行社而言,旅行社为学生所提供的实习岗位绝大多数都是导游,学生进入到实习单位后,往往就只能从事单一的导游工作,即便不出团,往往也就是做些前台接待工作,很难真正进入到计调等旅行社其他工作岗位。也正因为缺乏轮岗机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频繁转换实习单位的情况,从而无法保证专业顶岗实习的连续性。

(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校外实训基地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实习效果

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1]但就目前情况而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中无论是校内实训基地或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上,校企合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层次较浅,相互间联系不够紧密,合作形式单一等。虽然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都在广泛的联系旅游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但实训基地建好后,作为企业一方往往就提供一些实习岗位,校企合作流于表面,一方面,实习单位指导人员缺乏指导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实习指导教师不变参与实习单位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导致实习指导工作不到位,校企间终止合作的情况屡见不鲜,学校不得不重新寻找合作企业建设实训基地,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实习效果。

二.对策分析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建设符合行业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

针对校内实训基地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作为学校一方,应该明确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高职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实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变为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检验和巩固课堂教学质量,是学生从学校人过渡到企业人的一个必经环节。因此,校方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应首先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生将来的就业目标,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校内实训室。此外,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完善实训室内各种设施设备,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应当及时更新实训室内原有设施设备,使之与现行行业要求相一致,同时尽可能模拟真实职业环境,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旅游企业的各岗位要求,得到相应的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从而让学生在实训室内所掌握到的专业操作技能与一线企业现行操作技能相吻合。

(二)正确选择理想旅游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构建良好实习平台

针对实训基地轮岗机会较少这一问题,笔者看来,首相就应当正确选择理想的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为旅游专业实训构建良好实习平台。一般说来,理想的实习基地首先应是管理正规严格,最好是具有较高档次的。作为高职旅游专业实训基地来说,选择管理规范,档次较高的旅游企业,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理念,其良好的社会形象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本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生也会更主动参与到专业实习当中。同时也由于高档次旅游企业管理的规范性,其岗位设置也会相对于小企业而言较为系统全面,那么学生就能从不同的岗位中全面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反之,如果选择一些规模较小的旅游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由于企业管理、效益等自身方面的原因,向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较为单一,一旦学生得不到相应的实践机会,就容易出现频繁要求转换实习单位的情况,从而不利与学生专业学习。

(三)切实做好实训基地管理工作,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针对高职旅游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不稳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选择好理想的实训基地后,对其后续的管理,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能较好保证实训基地的稳定性。那么,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上,首先在管理制度上要与企业接轨。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后,学校认为学生实习期间是企业的员工,要求单位对学生按照企业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实习单位认为实习生毕竟不是企业员工,应由学校管理,这给实习生提供了一个偷懒旷工的借口。长此以往,学校和企业相互间都会对彼此失去信心,从而校方不得不另建实训基地。因此,在建立实训基地时,首先就应当建立好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定双方的权力义务,从根本上杜绝管理松散的现象出现。另外,就实训基地管理问题,应加强校方和企业间的联系,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当中,从企业中聘请相应的人员指导学生的实习,让学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建立起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高职旅游专业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培养高职旅游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仿真、实用的校内外旅游专业实训基地,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使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薛秀芳 旅游教育学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07.

旅游专题研究例9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行政单位等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深厚,专业技能熟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以胜任未来职业岗位为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分为旅游管理本科、专科两个层次。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具有比较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和旅游企业管理(酒店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能在旅游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从事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以及能够胜任中等旅游学校教学、教学研究的教师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与本院的办学宗旨是一致的,都是要培养高素质本专科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在遵义师范学院开设的本专科课程中,主要有两类课程:一是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业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旅游心理学等课程。一是与宾馆饭店相关的课程,如现代饭店管理、酒店技能训练。这两类课程的设置都局限于我国旅游业中旅行社、宾馆饭店两大传统行业与传统岗位,而对于现在的一些新兴岗位、新兴的旅游业基本没有涉猎,比较滞后,未能与时俱进。

此外,经过调研发现,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除了以上所述的常规课程教学外,实践教学环节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除了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学习宾馆饭店的叠被、叠花这些最基本的技能之外,就是大学最后一年有一次为期一周的旅游参观的实习机会。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一旦进入社会实际岗位工作,很难一下子胜任本职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目标

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课程设置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知识;重基础知识,轻应用知识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要重视实践教学,明确制定实践教学与时俱进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使实践教学的实施有据可依,不盲目。

(二)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内容体系

遵义师范学院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内容体系应该是什么?都很缺乏。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的很少,即便开展的实践教学也仅仅是课堂上学习一些叠被、叠花的基本技能和旅游参观。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掌握到的这些技能离胜任未来的工作还相差甚远。

(三)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教学如何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综合评判。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至少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的大纲、实践教学的形式、实践教学的管理、实践教学的评价等,缺一不可。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现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更需要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一开始就构建好一个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让实践教学真正的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四)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管理与保障

实践教学的成效如何,跟科学的管理和充分的保障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人经常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制定各种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并严格执行,对于实践教学最终的成效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如果缺乏,实践教学的成效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这一环节是缺乏的。由此会导致其实践教学随意性比较大,部分教师责任心欠缺,对学生放任自流,而影响最终的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要系统开展,首先必须要确定其实践教学目标,只有实践教学目标确定好,相关的工作才能开展。旅游管理专业侧重于应用性、实践性,因此,其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管理能力、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旅游管理专业素质。其次,要科学的制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科学的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科学的制定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遵义师范学院旅游方面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全面,开设了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业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旅游心理学等课程;但宾馆饭店的相关课程却只有现代饭店管理、酒店技能训练两门课程,相对薄弱,因此,在这方面要加强。此外,我们还应该与时俱进,结合现在旅游行业出现的新兴岗位开设相对应的新课程。

(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课教学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依据遵义师范学院校园的有利环境和设施,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课教学活动。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从经济上来看比较节约成本,实施起来难度不大,从教学来看比较灵活、便利。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减少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实习效率,还可以省去一定的实习费、交通费、住宿费、饮食费等,使有限的教学经费真正用到刀刃上。并且,校内实训基地一旦建设成功,可以持续使用,在授课之余可以向师生免费开放,基地还可以开展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等服务,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它的利用率。

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训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尤其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训课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需要严格按照实训目的、实训课教学大纲、实训考核办法进行授课,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如果有些实训课与理论教学不能分开,可以将理论课与实训课交替进行。

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餐饮技能训练室、客房技能训练室、形体训练实训室来进行授课。如导游模拟实训室可以模拟导游讲解,导游资格考试及相关鉴定,旅行社业务培训等;形体训练实训室可以承接遵义市区各种大型活动接待人员的礼仪培训及社会各行业礼仪培训,礼仪指导师资格培训与认证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如导游模拟大赛、酒店服务操作技能大赛等,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比赛中得到充分展示,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三)与社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除了校内实训基地,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一些地方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尤其要充分挖掘遵义作为一座历史名城的特色一一红色旅游,建设一批长期稳定的、高层次的、成熟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青年学子也给旅游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从中旅游企业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

同时,对于校内实训基地无法完成的全程导游实战、地接导游实战、领队实战等实战类课程,我们都可以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社会经济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肯定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他们必须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从社会这本大书中汲取所需的实践经验。

(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科学管理出成效。学院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按制度管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实践教学的成效才能呈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性专业人才。科学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的组织。如科学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并组织开出实训课程等。

第二,顺利的实施。把实践性教学的计划、大纲、指导教师、经费、场所和考核落到实处。开展中期检查、工作总结等环节。

第三,严密的制度。科学制定实践教学的具体管理规则和文件,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第四,严格的监督。聘请专家定期对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实践教学环节的偏差。

旅游专题研究例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75-02

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具有实践性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入酒店实习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高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习生作为酒店行业最为重要的人才储备,关系到酒店企业和酒店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酒店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生与酒店正式员工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实习中出现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自2009年开始,为加强学生的实地操作技能,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安排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统一到酒店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以提高学生的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目前已有2007级、2008级两届学生共182人参加了实习,其中,2007级学生已毕业走向社会工作岗位,2008级学生已实习结束即将走向社会。我们选择了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选择其作为调查对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一方面,这两届学生都已结束实习,便于调查了解实习全过程的心理变化和问题;另一方面,2007级学生已毕业,2008级学生也即将毕业,这有助于了解实习对毕业生择业就业时的心理影响;此外,还有助于将这两届实习生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实习生的酒店实习问题。在实习前、实习中以及实习后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不同时段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心理变化。还通过面谈、电话联系、网络联系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在此基础上,分析实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心理问题分析

(一)实习前疑虑多、显焦虑。每次实习前一个学期,即第四学期,我们就在教学中不断地输入实习信息,有意识地强调实习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学生对此表现出高度关注,但也有不少疑虑。一方面是关注酒店资质方面的;另一方面是关注生活条件方面的。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抵触情绪。有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担心自己的身高和相貌不符合酒店的要求。

实习开始前,我们对学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实习动员大会、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显示,选择“认为从事酒店业不太光彩”的学生占到12.6%,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对酒店的认识有失偏颇;有31.3%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去酒店实习”;对“你是否乐意去酒店实习”,有40.8%的学生选择了“不乐意”,20.1%的学生选择了“很不乐意”,说明学生对学校安排酒店实习的认同度偏低,抵触情绪较大;对“你家人是否支持你去酒店实习”,有35.7%的学生选择不支持,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经济相对较落后地区,大多数学生来自经济条件欠佳的农村家庭,其家长对酒店的认可度低,甚至有偏见。但也有部分学生并未告知家长实习之事,而选择“家长不支持”来支持自己不愿实习的想法。

实习前,我们选择了若干家四、五星级酒店来学校进行宣讲,并通过面试让学生和酒店进行双向选择。通过观察和与学生交流发现,面试前形象装扮与语言准备、正式的面试过程体验让学生变得兴奋起来,对酒店实习产生一些好感和期待。但面试双向选择结果公布后,部分学生的情绪又发生波动,原因是这些学生未能被自己选择的酒店选用,而是被安排在其没有选择的酒店,这让部分外形条件欠佳的学生产生自卑感,感到不公平;同时,让部分外形条件不错的学生产生自负和不满,认为酒店不公平,从而对被好酒店录用的同学有看法。这反映出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对挫折的接受能力较低,缺乏自我反省,倾向于埋怨外在因素。

(二)实习中满意度低,情绪波动大。实习生作为酒店人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满意度的高低显著影响着酒店服务质量和酒店管理工作。通过调查发现,“对酒店实习的总体感觉”一问,57.9%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21.1%的学生选择了“很不满意”。在对影响满意度的原因调查中发现,“经常加班”、“工作时间长”、“工作劳累”、“管理不公”是影响实习生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实习生反映经常加班而且没有加班工资,承诺调休而未实现,是他们“最不能忍受”的因素之一;另一个“最不能忍受”的因素是“罚得多,奖得少”、“违纪时和正式员工一样扣分受罚”,这反映出学生还是希望以鼓励、奖励为主,讨厌严格的处罚制度,这可能跟学生在校期间纪律相对宽松,一时难以适应有关,也表现出实习生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照。调查还发现,不同岗位的实习生对酒店实习的满意度是不同的,满意度最高的是客房部,满意度最低的是餐饮部。究其原因,跟工作强度显著相关。这跟岗位安排结束后实习正式开始前的情况正好相反。之前被安排在餐饮部的同学大多有一种优越感,满意度较高,因为他们认为餐饮部往往代表着较好的外在形象,客户部似乎是形象欠佳的同学的“藏身处”,且是又累又脏的。而实习后,学生发现客房部工作时间相对规范,工作也比较轻松,于是客户部的实习生满意度上升。这也反映出学生比较欠缺吃苦耐劳精神。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实习生对学校有比较强烈的依赖,常认为校方不关心他们,有被“遗弃”、“遗忘”的感觉。而实际上,实习生前往酒店时学校是派领导和指导老师送去的,实习中指导老师与学生随时保持电话联络,一旦有情况指导老师就会前往酒店看望、安抚学生。实习结束后又派指导老师去酒店找学生座谈,总结实习、安排实习后的相关事宜。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心理上独立性还不够,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爱护。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