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1 16:56:00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例1

摘要: 当前,有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招标成为地方政府的难题和焦点。本文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重点比较研究了宁波市世界银行贷款模式、德清县第三方模式,提出了招标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http://

关键词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模式;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036-03

作者简介:鲁清波(1978-),男,湖南桃江人,高级项目经理,高级经济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工业工程、组织行为学、生态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法治与企业文化。

0 引言

现有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提出明确的技术标准,甚至连污水排放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说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缺少系统的质检、验收、运维等制度,缺乏技术队伍和专业管理机构,一般由村民自行维护管理,导致已建成的部分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较低,一些设施甚至处于“零管理”状态。合理的招标策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从设计、建设到运营的一系列问题。

1 工程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统一的招标标准,监理招标环节缺失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刚刚起步,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招标尚处在摸索阶段。而现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提出明确的技术和污水排放标准。这直接导致招标单位在相关方面无据可依。有的地方干脆直接参照城镇污水厂建设模式招标。在招标策划环节,更鲜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监理招标。这种无序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实践的发展。

1.2 重建设工程招标,轻视运营管理招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前期建设是基础,后期管理更是关键,正所谓“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但是,全国大部分农村对新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如何进行后续的管理、运行和维护普遍存在困惑。这是传统的重建轻管思路的直接后果。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招标策划时,根本没有将运营管理招标作为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用”和“长效”的重要环节予以考虑,更谈不上安排专项资金向第三方购买服务了。这必然导致后续运营管理出现真空,使前面的工作前功尽弃,许多地方设施经过两三年后就瘫痪了。

1.3 重建设工程招标,忽略规划设计招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规划设计则居于这项系统工程的顶层位置。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舍本求末,在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时,没有综合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村庄分布及资源环境的现状,更没有以县域范围来统筹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规划。如果能因地制宜地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然后再根据规划进行招标,就能很好地解决城乡规划脱节的问题,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成为真正实用的受人欢迎的工程。

1.4 多零散招标,少集中采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标的额小、施工场所分散、技术和标准不统一以及财政支持体系不一致,全国各地普遍以土建施工模式为主,个别地方甚至以村为单位组织施工。因此在选择招标模式时,较多采取“以大化小”方式,分散组织招标,没有将其上升到政府采购层面,因而较少实施集中采购。

1.5 多头管理,职责不明 目前全国各地涉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的部门包括农办、环保、水务、城管、建设等,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这样的民生工程,全国竟然没有统一归口管理部门。这直接导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设备、运营等招标环节缺乏系统的管理程序。

2 工程招标模式案例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2.1 宁波市的世界银行贷款模式

2.1.1 工程概况 2010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与世界银行签订协议,由世行贷款2000万美元、市、县(市)区财政各配套2000万美元共计6000万美元,实施新农村发展项目子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计划到2015年底前完成150个村左右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2.1.2 模式特点 ①设置独立法人,统一组织管理。该项目针对多头管理、资金分散、职责交叉、相互推诿的实际情况,专门设立了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办公室,对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管理。这个办公室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项目涉及的县(市)设立子项目办,重点抓好计划落实、设计组织、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

②重视规划设计,保证工程质量。世行对每一个项目均出台可行性调研报告和成本测算清单,并落实运行维护方案。设计单位在地形测绘阶段同步实施前期调查,初步确定管网走向、处理工艺和处理终端位置;设计方案通过评审后,就着手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落实材料堆放场地;施工单位一旦确定立即进场施工,施工准备前置的做法保证了设计方案的真正落地。设计要求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农村实际,并要进行严格的设计审查。

③注重长效管理,确保项目实现最佳效能。世行贷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竣工验收后,工程承包商还需要维护运行18个月,并负责做好对相关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所发生的费用计入工程承包总价。之后,根据项目进展和分布情况,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由县(市)子项目办采用公开招标形式,择优选择专业环保公司,统一负责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确保项目实现最佳效能。

2.2 德清县的第三方模式

2.2.1 工程概况 浙江省德清县对全县151个行政村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供应商统一提供设备并承担全县污水设施的运营工作这种统一打包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的做法为浙江首创。

2.2.2 模式特点 ①五位一体,长效运行。德清县建立“县—乡镇—行政村—农户—第三方”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模式,加强对已建设施的正常运行与长效管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规范化、专业化。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模式,“将老百姓和第三方纳入责任主体中,既“包干到户”,又有专业团队解决技术难题,在全省范围内,也是一种创新和尝试。”①

②统一标准,高效推进。德清县对终端处理设施统一采用一体化处理设备。传统做法是终端设施采用土建工程由各地分散建设,由于各自施工导致质量参差不齐,隐蔽工程多,单点投资小,站点数量又多,难以有效监管,影响质量又延误工期。德清统一采用一体化终端设备,由工厂标准化生产确保质量,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投资方面与纯土建方式基本持平。

③第三方治理,率先示范。终端设施运行维护由德清县统一委托第三方采用物联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站点建好后,传统的做法是把站点的维护交由当地村民兼职管理,由于无法有效对其考核,加之责任心与专业度的原因,致使管理不善。统一委托第三方进行物业化管理后,县各级管理部门通过物联网信息化监管平台可有效对其进行考核与监督,降低管理成本,打造农村污水的移动物联管理新模式。

3 工程招标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3.1 健全法制法规,严格规范采购行为 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招标标准体系。地方政府应在国家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统一指导下,借鉴美国、日本等法规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制定全国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招标管理办法。建议将公开招标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首选采购方式。同时,要严格招标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做到公开透明。要建立分工协作、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重大金额采购项目应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加,进行现场监督。参与采购的工作人员要增强依法采购的观念,严格遵守政府采购各项规定。应将监理招标和运营管理招标统一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环节,从制度环节和经费保障环节确保招标工作的完整性。应该通过立法程序,尽早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排放和技术标准,为招标工作提供可信的政策依据。应通过法律法规健全规范招标过程,明确监管、责任、实施和考核主体,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3.2 引入国际工程招标思路,提高招标工作质量 国际上有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比如,宁波市世界银行贷款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从项目的选定—准备—评估—谈判—报批,从项目的执行到监督,到项目的后评价,工作过程十分周密。更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工程招标模式的生命力。

受宁波模式的启发,2014年8月,浙江省发改委外资处确认世界银行贷款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谈判成功。该项目总投资24.6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亿元),主要用于浙江安吉县、富阳市、天台县、龙泉市等四个县(市)578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受益农户达22.02万户。②

3.3 推行统一招标模式,提高招标效率 宁波市世界银行贷款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专门给成立了独立法人统一招标组织管理,这种统一招标模式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而言是一次指导思想的革新。虽然无法像宁波模式一样,每个地方政府都另行建立相应的独立法人来统一组织招标管理工作。但至少可以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作用。要通过使用共同财政资金,建立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实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集中采购,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可以预见,集中采购,统一招标将成为未来几年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主流做法。

3.4 发挥“第三方”优势,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由政府自己负责管理数量庞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话,成本太大,收效也比较小。较好的方式是通过招标将其委托给第三方专业化公司,浙江省德清县在这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国外经验看,日本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在日本,一类第三方服务公司负责日常维护清理,一类第三方服务公司负责定期检查,相互补充。③这样对于日常维护工作的评估更为客观。各级地方政府应组织专业培训,并委托社会组织对第三方专业人员和服务公司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定级。就国家政策导向来看,从十八大开始,环境治理领域的第三方服务已经提高到国家意识层面。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2015年4月,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计划》(俗称水十条),万亿级治污市场启动。浙江省的德清县以及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特别是成都市和南充市,近两年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第三方委托管理打包招标,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4 结束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新的现实课题。我们必须本着遵循其自身特点和规律,针对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研究剖析国内先进做法,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浙江省宁波市、德清县的做法,为我们构建一种全国性的共性做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我们要依靠健全法制法规,借鉴国际工程招标经验,推行政府统一采购,发挥第三方服务优势等创新举措来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招标工作,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既“常用”又“长效”,真正服务于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注释:

①张骥鸿,陈炜:《村民俞掌荣的“清水”生活》,载于《杭州日报》,2014年09月29日。

②程永高:《12亿世界银行贷款助22万浙江农户处理生活污水》,载于《浙江在线》,2014年08月10日。

③李育友:《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载于《科技与企业》,2012年第10期162页。

http://

参考文献:

[1]严杰.农村污水须治与理并行[N].浙江日报,2014-09-24.

[2]霍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2013(8上):19.

[3]林波,曲馨竹.浙江宁波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三年投入超70亿[N].中国新闻网,2014-07-31.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例2

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上马了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的示范工程,如利用“粪-沼-田”生态模式治理农村水污染示范工程,利用农村水塘系统对非点源生活污水进行调控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填料床-植物床”处理工程,人工湿地工程,小型污水处理站工程等。

成本有效性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现从示范到普及推广的生命线,但现有示范工程的成本是否已经实现了成本有效性,尚未得到较好的研究。因此,本文对现有示范工程成本有效性和成本下降途径的研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普及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示范工程概况

2008年1月到2008年7月,笔者对上海和苏南地区的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从调研对象来看,这9个示范工程所使用的技术多样,各村庄间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各异,说明选取的调研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有示范工程的总成本主要包括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两部分。其中,建设成本包括设计研发费用、土建费用、设备费用、管网费用和土地使用成本等,而运行成本则主要由动力费用、材料费用、管理人员工资和设备保养费用构成,各示范工程的成本情况如表1所示。

由于示范工程使用技术的差异,示范工程在建造中没有统一的成本标准,成本是否有效难以确定。本文根据处理污水的工艺原理,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分为两类[1,2]:一类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小型化(简约化)”工艺(记为A工艺),例如淞南村和碧水湾小区的厌氧升流过滤射流充氧好氧滤池技术、西庄村的CASS工艺。其主要处理流程类似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微生物载体多为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另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记为B工艺),与传统氧化塘或土壤过滤技术相似,利用土地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处理污水,调研的双津村、汇中村和中横娄村采用了B类工艺。另外,还有一些示范工程采用了混合工艺,例如,前卫村、吴桥村和绰墩山村采用的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小型化(简约化)”和“自然处理系统”相混合的工艺(记为A+B工艺)。

经过以上分类,在研究示范工程的成本有效性时,可以将采用A类工艺和B类工艺的示范工程进行区别分析,A类工艺可以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而B类工艺虽然没有具体参考标准,但由于具有共同的工艺特点,可以项目之间进行比较。

2 现有示范工程的成本有效性分析

成本有效性分析是指无法确定某公共项目具体收益的大小时,可以用目标的完成程度取而代之,并计算它与付出的成本之间的比例[3],通常用于备用方案间的选择过程[4]。如果不同备用方案可以实现同样的目标,则成本低的方案优于成本较高的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的成本有效性,由于选取的示范工程均将农村普通生活污水处理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相当于各个项目的收益相等),因此可以直接比较不同示范工程间的成本差异(即处理每吨污水花费的成本)。

以下对9个示范工程的几个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示范工程的成本有效性。

2.1 建设成本的有效性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成本主要包括管网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土建费用和土地使用成本共4部分。一方面,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管网费用在总建设成本中通常占有较大的比重(见表1),而参考标准中并没有管网投资成本的指标;另一方面,调研示范工程中没有土地价格的数据,土地成本只能用占地面积来予以衡量,因此本文将建设成本分为管网投资费用、造价(土建和设备费用)和土地使用成本三方面予以分析。

(1)污水收集管网的投资费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聚落分散、地形水文条件差异悬殊,不利于污水的收集,因此管网投资在总建设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大多数示范工程的管网费用占总费用的1/3以上。从调研数据看,前卫村、汇中村和碧水湾小区的管网投资比例甚至高于60%。管网投资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工程选址和道路开挖难度。在所调研的示范工程中,前卫村由于选址不当,示范工程距离村庄较远(约500 m),致使其管网费用高达884万元,远远高于其他示范工程。而汇中村的污水处理设施虽然位于村庄内部,但由于该村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时必须挖开硬化路面,其管网投资费用也较高。

(2)处理单位水量的工程造价。采用A类工艺的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工程,其单位水量的工程造价可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造标准进行比较。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01修订版),采用北京市1999年人工、材料、机械预算价格计算,建设规模在Ⅴ类(污水处理量在1~5万m3/d)的二级污水厂的投资估算指标为1350~1120元/(m3/d)(不含污泥消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工业生产价格指数(PPI),2008年的价格是1999年的1.20倍,其中建材类工业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要大一些,约50%~70%。因此按60%的涨幅估计,当前的投资估算指标应为2 160~1 792元/(m3/d)。根据此标准,A类工艺中只有碧水湾小区的投资造价低于这个指标。

采用B类工艺的示范工程,需要购置的设备较少,工程造价主要是土建费用。“低造价”通常是B类工艺的主要优势之一,B类或A+B类工艺的投资造价应比A类工艺低一些,但根据表1,B类工艺的工程吨水造价并不低,双津村和汇中村的吨水造价远高于A类工艺的示范工程。对于采用A+B工艺的示范工程,造价包括设备购置费用和土建费用。数据显示,该类工艺的示范工程吨水造价普遍较高。

(3)处理单位水量的土地使用成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成本还应该包括土地使用成本,所调研的这9个示范项目都是从地方政府无偿获得划拨土地使用权,土地直接使用成本为零。但考虑到未来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和在农村的发展前景,土地使用成本不可忽视。因此,有必要考察示范工程处理单位污水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A类工艺的示范工程吨水占地面积较小。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01修订版),建设规模在Ⅴ类(污水处理量在1~5万m3/d)的二级污水厂建设用地指标为1.20~0.85m2/(m3•d),除绰墩山村外,其余采用了A类工艺的示范工程都低于此标准,说明A类工艺在土地利用上更加集约;采用B类工艺的示范工程吨水占地面积较大,从0.892 m2/(m3/d)到6.876 m2/(m3/d)不等;采用A+B类工艺的项目B段占地面积在4.000~28.500 m2/(m3/d)之间。理论上,A+B类工艺经过了A段的处理,占地与纯B类工艺相比应该有所下降,但实际上大多数A+B类工艺的B段吨水占地面积反而高于纯B类工艺,说明这些工程在土地使用上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

2.2 运行成本的有效性分析

A类工艺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成本为动力费用;B类工艺一般不需耗能,成本主要为管理或设备维护成本;A+B类工艺的运行维护成本较其它两种工艺高。在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动力费用的比重达到60%以上[5],调研数据显示,能耗费用在总运行成本中占据较高的比重,因此这里主要对示范工程的动力费用进行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B类工艺的双津村、汇中村和中横娄村的运行能耗为零,符合土地处理系统的低能耗特点。而A+B类工艺的能耗主要是A段工艺的能耗,可以将其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标准相比较。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01修订版),二级污水厂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电耗在0.15~0.28 kW•h。前卫村、淞南村、西庄村和碧水湾小区基本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能耗标准。而采用A+B类工艺的吴桥村和绰墩山村的工程吨水能耗大大超出一般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0.28 kw•h/m3的上限,最高可超出16倍以上。

2.3 示范工程的总成本分析

通过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标准的比较以及示范工程之间的相互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示范工程在设备费用、占用土地面积和日常运营费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成本下降空间。另外,虽然管网投资没有相应的标准作比较,但一些示范工程由于选址不当或规划失误,造成污水收集管网的投资费用偏高。

3 成本下降的具体途径

针对现有示范工程在上述成本有效性研究中的缺陷,本文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

(1)节省管网费用。对农村地区而言,管网费用的节省将是降低示范工程总成本的重中之重。降低管网费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村庄规划,实施路面硬化工程的时候就铺设管网,防止出现土地硬化后再破坏的情况;第二,减少管网铺设的长度,即在考虑臭气或者噪声不影响村民生活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污水处理设施离村庄的距离,最好是在村庄内部建设处理设施。

不同类型的村庄应采取不同方式实现管网费用的最小化:①城市近郊地区:对于靠近城市的农村地区,可以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城市污水管道,发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化效应,实现成本的最小化。②高度集中的农村地区:对于远离城市、农民居住高度集中的农村地区,由于其污水量较大,可以集中收集污水进行处理,但处理设施应尽量选址于村庄内部或紧临村庄的位置,尽可能降低管网费用。③布局分散的农村地区:对于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采用分散治理的方式,考虑依托村庄原有的土壤、自然水体以及其他地形地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因地制宜。④混合型农村地区:对于部分集中、部分分散的农村,可以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在比较成本与收益的前提下,将集中居住区域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集中处理;分散居住区域的生活污水则分散治理,尽量实现因地制宜,减少管网的铺设。

(2)削减重复研发费用。调研中发现,许多示范工程的总成本都包含研发费用,一般用于技术方案的设计。如前卫村的工程设计费为31.26万元,西庄村为2万元。但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所使用的技术大多由成熟技术发展而来,在实际应用时并不应该花费过多费用。为了降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总成本,重复研发费用必须削减或去除。

重复研发费用的削减,可以通过区域集中研发的途径来实现。例如,可以由省级或市级政府组织相关专家或科研机构,根据区域内不同农村地区的聚落规模、与城区的距离、地形和水文特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对不同污水治理技术的适用性、稳定性等集中进行研究,找到适合区域内不同条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和工艺。另外,研发的相关成果必须实现共享,在示范工程建设时避免重复研发,从而达到在推广过程中减少研发费用的目的。

(3)设定工程建设的标准,降低工程造价。现有示范工程建设费用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在研究的基础上设定工程建设的标准,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第一,通过设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造的大致标准,避免土地利用的浪费,避免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示范工程建成“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减少不必要的土建费用和设备购置费用。第二,对于采用A+B类混合工艺的示范工程,要综合考虑工程是在哪个阶段发挥主要作用,是否可以仅用单个工艺流程就达到大致相同的处理效果,从而节省总建设费用。

(4)多主体参与,减少建设和运营管理费用。让农民和企业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建造和后续管理中,可以降低工程的建造和运营费用。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土建工程,可以在工程设计单位的指导下,由村民承担施工安装操作。工程建成后,对技术含量较低、后续管理较为简单的水污染治理工程,应该对农民进行简单培训,由农民自行管理,降低人工费用;对技术含量较高,需要定期添加药剂的工程,可以考虑由一个地区的政府或村委会与专业机构签订合同,由专业机构负责地区内污水治理工程的统一管理。

4 结 语

成本的节约和有效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得以建设和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从示范到普及推广的生命线。本文在考察上海和苏南地区9个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的成本有效性,发现示范工程在管网费用、设备费用、土地占用成本和日常运营费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成本下降空间。针对现有示范工程在成本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降低成本的措施:合理的项目选址是影响管网费用的决定因素;政府层面的集中研发可以削减单个项目的重复研发费用;设定工程建设的标准可以避免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中不必要的浪费;调动农民和第三方企业的广泛参与可以节省建设和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工程建成后的有效运行。只有实现了成本有效性,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才能实现进一步的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何刚,霍连生等.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22-25. [He Gang,Huo Liansheng,et al. Probe into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J].Beijing Water,2007,(6):22-25.]

[2]刘霞,陈洪斌.村镇及小区污水的生态处理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2):32-35.[Liu Xia,Chen Hongbin. Ec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Rural and Urban Wastewater[J].China Water and Wastewater,2003,19(12):32-35.]

[3]Levin H M. Cost Effectiveness: A Primer[M]. CA: Sage Publications,1983.

[4]Heuston M C,Ogawa G. Observations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steffectiveness[J]. Operations Research,1966,14(2):242-266.

[5]原培胜.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107-109.[Yuan Peisheng.The Running Cost Analysis of Town Sewage Treatment Plant[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08,33(1):107-109.]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Projects:

A Case Study in Shanghai and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HAO Qianjin ZHANG Ping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例3

近年来,桐庐县把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点多面广、难以集中处理的特点,采取“分散型”生态治污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桐庐县已基本完成35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试点工程,同时完成了101家“农家乐”的污水治理,有效地保护了富春江的水环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近几年,桐庐县为了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先后投入4.8亿元建成11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个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许多行政村和“农家乐”比较分散、生活污水治理难这一问题,2008年,桐庐县首先在富春江镇、莪山乡开展污水治理试点工作,先后建成10个人工湿地样板工程、5个立体解剖池和3座农家乐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把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洗涤污水和化粪池污水集中收集起来,再用人工湿地的方法予以处理,使污水中90%以上的氨氮、磷等得以去除,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效地改善下游出水断面的水质。通过总结试点经验,桐庐县按照“投资省、施工周期短、工作见效快”的要求,确定了以分散型人工湿地为主,无动力厌氧、户用沼气等为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即以5~10户家庭为一组,利用闲置地建设一个人工湿地,并在湿地四周进行绿化,从而达到美化村庄、整治环境的效果。对“农家乐”污水治理,则根据其以餐饮污水为主的特点,确定了“格栅―隔油―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上述治污模式,不仅建设成本低,100人规模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仅需投入3.5万元左右,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每家仅需投入2-4万元,而且运行管理费用少,污水治理效果好。

二、整村整乡推进“全覆盖”治理。“分散型”治污模式确定后,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饮用水源保护,桐庐县组织力量走村入户进行实地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各行政村及“农家乐”情况,并制定全面治理计划,提出用3年时间对全县所有行政村包括行政村中的自然村、农居点和“农家乐”的生活污水实行“全覆盖”治理。在推进过程中,桐庐县本着“就近就便、节约资源、科学处理”的原则,凡能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的行政村一律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处理。不能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的,则采取建设分散型人工湿地的办法予以处理,并要求每家每户都要实行治理,整村整乡加以推进。到目前,35个行政村的615个人工湿地和73个无动力厌氧处理池设施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101家“农家乐”中有28家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处理,其余73家“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单独建设并投入使用。

三、采取“四项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出台鼓励政策。制定了《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试点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奖补政策标准,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标准按350元/人计算,农家乐污水治理则按工程投入量的50%进行奖励。二是抓好组织实施。桐庐县专门召开了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库管委签订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目标责任书。三是开展技术培训。专门编制了污水治理操作指南和操作手册,设计制作了污水处理指导模型,并组织乡镇、村领导以及施工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集中技术培训,使乡镇、村干部和施工技术人员掌握施工技术和施工要求,确保了治污工程顺利有效推进。四是加强项目监管。在治污项目施工过程中,桐庐县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四统一”要求,加大对工程实施的监管,各村还专门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注重落实好长效管理机制,各行政村和“农家乐”业主单位都安排专人,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正常运转,努力实现“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目标。

四、抓好“三个结合”提高治污实效。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治污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把生活污水治理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相结合,并与改水改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清洁乡村”等行动有机衔接,严格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从而达到污水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三重效果。二是与生态县创建紧密结合。将治理工作作为生态县创建的一个重点和亮点来抓,2009年县财政专项安排1500万元资金用于治理工作,着力将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打造成为生态县创建工作的精品工程。三是与饮用水源保护紧密结合。将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重点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的行政村,同时大力开展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及漂浮物打捞处置等工作,切实保护富春江和分水江的水环境。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例4

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生态县(市)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60个、部级生态村1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1600个;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133座,已建立垃圾清扫保洁队伍的行政村累计达4088个;完成存栏猪20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433家,建成畜禽生态养殖小区13个,建成粪便收集处理中心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创建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地50个,完成2400多个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决了20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清水河道”工程建设5755公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面积834万亩,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252万亩;完成6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8个市级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完成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6547家。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09年,我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56.2%,出境水水质达标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分别比2006年提高25、58.3、16.7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好于等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8.7%,比2006年提高4.5个百分点;主城区化工恶臭发生率控制在4%以内,比2006年下降近15个百分点。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领导。2008年7月,我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大力实施农村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编制出台全国首个地市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明确各地各部门职责,提出今后10年将认真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河沟池塘整治等农村突出问题。坚持将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纳入年度生态市考核任务书之中,强化责任落实,层层签订责任书,逐年增加考核权重,初步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各级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

(二)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市政府出台《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市本级财政对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每村11万元进行补助。市政府出台《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暂行办法》,在椒江柏树里村、玉环双峰社区等地开展跨产业排污权交易试点,由企业出资帮助农村建设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削减的部分COD排放量作为企业扩大发展的排污指标,进一步拓宽了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的筹措渠道。椒江区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若干意见》,区财政共投入3450万元用于村庄整治的以奖代补,对通过验收的示范村、整治村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已有152个企业与129个村结成对子,合作资金达4600多万元。温岭市投入6.6个亿实施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三年行动,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按90%进行补助,对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按40%、配套管网按300万/公里进行补助;每年落实3000万元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资金,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由清扫队伍统一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置;建立2500万元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对按时完成建设并验收合格的治理项目,按沼气池容积实行“三级财政补助”。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一是狠抓生态系列创建。每年出台创建计划和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部级生态村、省级生态县和生态乡镇以及生态文明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创建工作。二是狠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结推广厌氧无动力、厌氧微动力、沼气净化、人工湿地等治理工艺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计划五年内全面完成市区727个不能进入城镇污水管网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三是狠抓生活垃圾整治。市委召开全市垃圾处理现场会,出台《关于农村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若干意见》和《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考核意见》,明确平原农村“户收、村集、镇中转、县处理”和偏远山区、海岛农村推广“门前三包、统一收集、集中分捡、生态处理”的思路,力争到2012年全部行政村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四是狠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加强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治理,大力推行沼气工程建设,形成“猪-沼-果(蔬)”农业生态模式,努力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坚持以“两减一控一提高”为手段,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深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不断提高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水平。五是狠抓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积极开展“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严格落实饮用水源地截污控源、生态修复、应急监测等保护措施,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建立完善长潭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有效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六是狠抓河沟池塘疏浚整治。重点开展以农村河道沟渠和池塘疏浚、清淤为重点的“清水河道”建设,建立落实河沟池塘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主干河道低水位不断流的治理目标。

(四)强化农村工业污染防治。编制实施市区及六个县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农村工业项目环境准入,严防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加强农村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环境整治,部署开展冷冻染线业、橡胶业、制鞋业、家俱业、三废银回收业、工艺制品业环境整治以及医化、电镀等行业深化整治,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平原河网水环境整治,编制实施椒江水系等7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抓好市区内河水环境整治工作,编制《市区水环境整治规划》及四个子规划,制定《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坚持截污先行、引疏结合、治保并重、多管齐下,狠抓市区水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实,有效改善了内河水环境质量。加强农村地区环境监管,坚持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飞行斩污”行动和义务环保协管员点单式执法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大农村工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农村地区环境隐患排查和调处,有效确保农村地区环境安全。

(五)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2008年6月以来,我市先后在《中国环境报》、《日报》等刊发290余篇反映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市建设等方面的新闻报道。部署开展环保手机短信宣传和永久性宣传标语设置工作,将环境质量指标、农村环境保护等贴近百姓生活的内容,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给社会各界共约2万人;在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设置环保永久性宣传标语约240块。全面启动“环保、全民参与”行动,推出省首个市级环保电视专栏《环保》,每周一期,内容涉及农村环境保护、水环境整治等内容。200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大力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月活动,联合举办“农村环保行”采访活动,精心制作《美丽新、绿色新农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题片,并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网在全市农村播放,社会反响比较好。编印《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例》、《农村环保小知识》等农村环保宣传册,积极推广各地农村环保亮点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农村环保理念。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特别是水环境质量令人担忧,金清河网、椒北河网、玉环河流三大水系水质还比较差,农村饮用水源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农村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区域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我市工业的结构性污染严重、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医化、固废拆解、电镀、食品、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大多紧邻农村地区或居民区,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仍比较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整治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同时,经济企稳回升对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三)农村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比较普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仍十分繁重,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由于资金缺口大,推进难度比较大。农村地区环保力量仍然薄弱,乡镇环保机构和农村环保协管员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例5

1.1农村生活污染严重,“脏、乱、差”现象普遍长期以来,廊坊市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在一些农村呈现出“围村、塞河、堵门”之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农村居民环境的真实写照。这些严重的污染现象,直接威胁着广大居民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

1.2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家庭作坊式污染严重近年来,廊坊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工矿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剧增,目前已占到廊坊市工业污染物总排放量的50%左右。另外,廊坊市农村规模化工业企业相对较少,大多是分散式的家庭作坊加工业。

1.3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畜禽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这些污染物大多数得不到有效处理,仅少数作为农业生产有机肥源利用,且大多数沿袭传统堆肥方式,畜禽粪便往往堆放于居所四周、村口等处,不仅污染环境,又影响村容村貌。

1.4水污染日趋严重,部分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廊坊市地表水近年来上游入境水量不断减少,本区域内每年从城市、农村、工矿、企业排出来的污水达到2000-3000万立方米,已使河流水体水质超过了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目前部分农村饮用水污染也比较严重,一些农村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污染因素的影响,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卫生设施差,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居民饮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农村简易自来水厂,多数水处理工艺流程落后,设施简陋,输水配套网系统老化,二次污染的隐患也比较突出,生活给水水质难以得到保障。

1.5农用化学品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农业面源污染加剧近年来,廊坊市化肥、农药、地膜等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大部分农村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大,农用化学品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造成了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质量退化,部分地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因素增加,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通过地表径流或淋溶等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是河流等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

1.6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不高某些村干部只重视抓经济,对农村环境保护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目标制定较软,治理措施不得力,个别村还认为农村环境要彻底治好不可能,干劲不足,单单等待上级政府资金补助。村民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低,缺乏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缺乏创造性。

2对策与措施

2.1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廊坊市农村保护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规范、条例和制度等。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研究制定农村区域间、城乡间的生态补偿政策。

2.2推广应用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根据廊坊市农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现状,研究、开发和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结合各县(市、区)开展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一批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例6

水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生命之源,其重要之处是不言而喻的,但随着农村工农商业的不断发展,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急需根据目前农村水环境污染实情,提出综合性的水污染治理措施,以改善农村水环境,为农村居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特征

1.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缺乏生活污水的收集和治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多达80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的水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而且,农村水环境问题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农村水环境状况令人担忧,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1.2 农村水环境污染特征

(1)水质特征。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污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治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2.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2.1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治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自然治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治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治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治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治理和厌氧生物治理。好氧生物治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治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治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治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治理工艺,而应该着重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治理技术。建议污水治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2.2 人工湿地治理技术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治理系统。污水湿地治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治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治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治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像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湿地治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2.3 稳定塘治理技术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例7

中图分类号 X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182-01

水源是农村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更是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影响农村水质污染问题的主要因素,具有分散较广、增长较快、污水成分较为复杂、水质变化较快等特点。农村污水的主要来源是村镇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大量污水排放,这些生活污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排放到自然水体之中,各类污染物直接进入河流,继而导致了农村整体水质富营养化,引发各种相关生态问题。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广泛推行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随着国家各部门对农村综合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以及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的综合生态环境水平和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已经有明显的改善,生活污水的治理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也占据一定的重要位置,但现阶段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及村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依旧存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业养殖所产生的大量污水严重影响了周围河流的水质,并且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分布位置较浅的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不能继续作为农村生产生活的饮用水使用,大大减少了农村进行生产生活的饮用水源,为今后的用水问题带来威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许多城镇及村庄更多致力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缺乏重视,各地用于污水治理的经济投入普遍不足,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不符合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运行和维护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大多数城镇还停留对整体生态环境和水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的层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排放、治理等问题。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没有足够完整的机构设置,导致污水治理工程存在重复建设和严重的资金浪费情况,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了农村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进程。

目前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方面还没有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污水治理的难度。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可以预防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流引起严重的水源污染问题,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对于生活污水治理普遍存在重视建设、忽视收集的情况,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网建设从污水源头收集污水,而是对原有沟渠加以改建用以收集生活污水,这些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设施无法发挥其有效作用,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在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方面,相关工程没有系统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设计,对具体施工也没有明确要求和技术规范,上述情况的普遍存在直接导致污水治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的处理需要,成了应付上级工作的形象

工程。

2 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农村居民生活以及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业养殖所产生的污水,污水的排放没有规律且相对分散,这给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带来一定难度。农村居民的人口分布比较广泛,而且大部分村镇缺少污水排放管网的建设和完善,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加剧了水污染和水质恶化的情况。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不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同时段的水质会有所不同,普遍含有氮、磷等化学成分,水质的波动较大,可生化能力较强。一般情况下,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较小,变化幅度较大,居民白天的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明显大于夜间,而且在每天的上午、中午、下午都会出现污水排放的高峰。

3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方法分析

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活污水治理的发展进程。相关污水处理设备由于得不到长效的管理和有效运营使得污水治理事业停滞不前,这与国家大量的经期投入和政策支持不成正比。切实应用有效的治污方式、促进农村污水治理事业的长效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和巨大挑战。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现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措施具体总结如下:

3.1 因地制宜,科学的选择污水治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农村自身的情况,从地势地貌、地方经济实力、农民配合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拟定科学、规范的实施方案,制定合理、完善的建设规划,切实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力争使投入建设的污水处理工程能够发挥其良好的治污作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所选择的污水处理措施一定要满足农村实际的治污需求,并且注重相关财力投入、运行成本以及管理维护适应农村的发展现状。

3.2 应用自然处理系统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的研究很多,农村污水治理在处理技术的选择上应该立足农村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选用相对成熟、操作简单适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治污技术。自然处理系统是指通过利用植物吸收、土壤过滤、微生物分解等科学原理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见的实施方式包括人工湿地的建设以及土壤渗滤系统等。人工湿地是指充分利用农村的环境资源,将农村的荒地、洼地、沼泽、废弃池塘等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地,利用土壤对污水的有效过滤功能、植物根茎对污水吸收、排污地点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达到净化污水和改善水质的目的。应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具有运行操作简单、经济投入较少、工程能耗较低、经处理的水质比较稳定等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原理的实用化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引起自身所具有的诸多优良特性在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建立长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使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发挥持续的治污作用,并且注意有效规避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缺点,保证农民的生活质量。

3.3 应用生物处理系统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生物处理系统具体包括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技术主要通过在污水中培养丰富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分解的作用原理进行污水处理;厌氧生物技术是利用一些微生物的厌氧特性和代谢功能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进行污水处理。常见的好氧生物技术包括生物转盘发、活性污泥法、SBR和AO法等;常见的厌氧生物技术包括厌氧滤池法、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4 总结

为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和水污染的现状,积极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合理选择适应农村治污需求的污水治理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农村水质污染情况,不仅保护了农村现有生态环境水平,而且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性意义。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例8

根据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和省、*市下达的责任状任务,我市属于一般治理区,“十一五”期间即到2010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处理率考核要求达到50%,*市级新农村要全覆盖。

目前我市农村有90个村、17个涉农社区,共计107个,其中*市级新农村35个。按照目标要求,全市需要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或接入污水厂的村(社区)为55个左右,受益人口约13万、3.25万户。截止2008年底,全市已完成19座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受益人口1.1万人、2786户,今明两年还有11.9万人、2.98万户的建设任务,总投资2.24亿元。其中2009年考核目标是达到30%处理率,需要完成受益人口6.7万人、1.68万户的建设任务,年度投资1.26亿元;2010年达到50%处理率,需要完成5.2万人、1.3万户的建设任务,年度投资0.98亿元。

二、处理模式的选择与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方案的选择、编制应根据农村人口分布密度、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依据全市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农村村庄规划保留点,按照“接管优先、因地制宜、经济节约、技术可行、效果可靠”的原则选择处理模式。对城镇及污水处理厂周边农村采用接入城镇污水厂集中处理的方式;对远离城镇及污水处理厂的新农村集中居住点,暂时不具备接管条件的则尽量采用有动力集中处理的方式,并留有今后改造接管进污水厂的余地,提高处理效果;对零星分散的村落可选择生态湿地等多种简易处理方式。

各村在确定处理模式时,按照“村拟定、镇初审、市核定”的程序进行,每年十二月底前各镇上报初审方案,由市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审核平衡后确定处理模式和年度建设任务。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不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二级标准,集中处理的以一级B标准控制。

三、资金补助办法

(一)、补助对象

对经市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定、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补助,补助经费下达到承担建设任务的村或社区。

(二)、补助标准

1.各有关部门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污水处理设施主体工程经费由对上争取及市级公共财政负担。

2.各实施镇村负担污水处理收集管道铺设时开挖、覆土、青苗损失、动迁补偿等费用和其他建设过程中的协调费用。

(三)、筹资渠道

1.由*市水利控股公司作为融资平台筹资,市财政贴息。

2.农林、规划建设、科技、环保等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减少市级财政压力。

(四)、拨付方式

各村和施工单位签定合同后,由市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确认后拨付补助款的20%;施工完成后付补助款的30%;余款待设施正常投运,经市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并由财政部门组织专项审计后再拨付。

四、强化领导,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确定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点,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明确责任,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部门,做到统一规划设计、规范建设程序。各村要有专人负责建设管理工作,确保按节点计划和时限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正常运行。

2.严格设施建设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治理方案和标准图纸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并对施工质量、安全负责;项目实施村做好工程资料的收集和建档归类工作,要建立工程实施监督小组,做好施工期间的监督管理;镇要加强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的检查;市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督查检查。

3.建立施工进度的月报制。各镇要派专人负责报送管辖村每月的施工进度,根据要求将进度以电子表格形式发送至市水务局,并由市水务局整理后报送市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例9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统领,以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进一步做好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摸清农村环境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进行了对策性思考。

一、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图们江下游,全境东西最长约57公里,南北最宽约37公里,总面积1142.65平方公里。地处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区南岗山南北方向纵贯全境。地貌类型分为低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图们市辖区内有4个镇,分别为凉水镇、石岘镇、月晴镇、长安镇。全市总人口12.6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农村人均纯收入7017元;农业总产值25914元。

二一一年图们市环境质量基本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主要河流水质状况保持良好,水体污染主要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基本达到其功能区水质要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较好。

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1.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到饮用水安全问题,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农村环境整治首要任务。虽然对农村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但是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4、7月份图们市质控中心对乡镇饮用水监测结果看,氨氮等大部分指标都达到标准,但是粪大肠菌群,达不到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有的水源地周边有民房,有的毗邻公路,有的管理不善造成的。

2.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图们市农村工业企业不多,但这些企业治理设施不完善,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入环境中,对农村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石岘地区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较严重,重点工业企业延边石岘白麓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处于镇内区域内。该企业所排放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对石岘镇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3.1畜禽养殖业

2011年图们市市规模化养殖场共有21家。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排放COD总量为1352 吨、氨氮排放量为39 吨。目前我市尚未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农村畜禽养殖大多为分散性,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缺乏。

3.2 农田废弃物污染治理

据调查图们市各种农作物秸秆主要有稻草、麦秸、玉米秆等。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一部分用来作牲畜饲料,大部分用于烧柴,对农村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011年图们市农膜使用量为107吨,农膜回收率很低。残留农膜极难降解,降解过程中还溶出有毒物质,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下降。

4.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图们市市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防,致使溪流、河道、池塘水环境功能下降。大多数镇虽然建有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设施,但是还不能做到统一处置,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个别村存在垃圾乱倒的现象,导致农村生活环境受到污染。

4个镇医院和26个卫生所,所产生的医疗垃圾没有统一处理,以焚烧的方式自行处理,自行处理率100%。

5.生态保护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市在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中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图们市市已创建部级优美乡镇1 个(凉水镇)。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1.主要问题

1.1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仍然缺乏完善保护措施和符合要求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1.2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严峻。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乱倒现象严重,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环境污染。

1.3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污染。目前,我市尚未规划集中养殖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造成农村环境污染。

1.4乡村工业企业污染呈加重趋势。由于工业企业有从城区向乡村转移的趋向,造成乡村污染呈加重态势。

1.5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1.6使用农膜,造成白色污染。

1.7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2.薄弱环节

2.1农村环境监管极度薄弱。农村环保机构缺失,开展农村环保工作基础条件差,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使农村环保工作和污染防治困难重重。

2.2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治污设施。

2.3法制建设滞后。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四、对策与建议

1.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生态保护。

1.1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规划方面,做到城乡统筹规划,严格农业建设项目和畜禽养殖项目的审批,设立镇乡环境保护监督所,规范工业企业管理,加大对农村违法排污企业的执法力度。在饮用水划定范围,禁止审批新设排污口的项目。农业基地建设、畜禽养殖发展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1.2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在政策上扶大控小,扶持规模养殖场,控制小规模养殖。加强对各村镇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技术指导,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采用干清粪方式收集分辨,污水厌氧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农业利用或达标排放,粪渣和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1.3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建设。

1.4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1.5抓好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

2.建议

2.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能力。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例10

1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治理现状

1.1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厕所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厨房污水和其他污水(畜禽养殖、水厂养殖和家庭农产品加工等)。据统计,农村居民人均日排污量为100L,并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上升。

1.2 现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主要是针对能集中收集污水的社区、集中居住区,采取县、区、乡镇污水处理厂集中治理及村集中治理和分散治理的模式,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常采用的治理模式有以下几种:(1)污水处理厂集中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主要是对靠近市区和中心城镇的农村,农村生活污水可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或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2)人工湿地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人工湿地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是采用人工湿地系统中生物的降解和稀释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是农村生活处理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技术。(3)地埋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降解反应器,在反应器中投放适当的降菌剂,使其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实现污水处理并再利用,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1.3 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村镇建设集中居住区,但由于村镇集中居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建设相对落后,大部分农村的社区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水管网,造成大量的农村生活污水不能进行处理,而仅在化粪池简单沉淀或根本不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或湖库。生活污水中的生活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主要含有清洁剂、洗涤剂、肥皂及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其中含有一些成分在自然界中降解速度较慢,污水中含有的磷元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这种农村集中居住区内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外排,这对于地表水的水质和周围环境生态都有较大的影响。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由于受经济方面的限制和环保意识的淡薄,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都采用明渠或暗管收集污水,污水收集设施缺乏,不能实现雨污分离的收集模式,因此收集的污水成本较复杂。水量的增多和污染物浓度被稀释,影响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低的主要因素是粗放式的排放方式和管网系统的的缺乏,因此造成生活污水形成地面径流和地下渗透,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污染农村居民的地下饮用水安全。

2.2 技术选择不符合实际。我国面积较大,农村地区也较多,这就形成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因此,农村污水的治理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地区过分的追求低投资、低运行费,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即便是运行费用较低的生态处理技术,也需要一定的运行费用。因此在技术的选择上,应该综合考虑技术的选择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如当地生活污水的水质特征、处理设施的占地等,不能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都按照同一技术进行处理。

2.3 处理设施无法长效运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通常一个村的污水处理投资就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目前我国的城乡经济差距还较大,有的农村的经济条件还较差。并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费用只是占整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的一部分。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只重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而对于后期的运行管理却缺乏重视,造成很多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缺乏一定的资金来源,无法承担运行维护费用,导致处理设施的闲置。同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缺乏专业的监管人员,由于长期无人维护,污水处理效果降低,造成二次污染,且水质缺乏专业的检测,使处理效果好坏无从得知。

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

3.1 完善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体系。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低是影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想要改善农村水环境现状,首先需要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率。随我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视,会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目前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也已经建设了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形成了完整的收集和处理体系。

3.2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并设立专项资金,对于经济条件较弱的乡镇和农村,统一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并鼓励企业或个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来,倡导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

3.3 健全管理机构,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出台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健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政府及主管们的职责,并完善监督和考核制度,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发挥其污水处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