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城乡建设与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1 16:55:45

城乡建设与管理

城乡建设与管理例1

中图分类号:Y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173-01

1.城乡规划中土地管理存在问题

1.1 城乡规划建设形式单一

部分城乡规划建设形式单一,不重视土地管理工作,欠缺全面统筹规划,城乡规划建设缺乏地区个性与特性,规划偷工减料,基本上是照搬其他城乡规划的形式,最终影响城乡规划建设质量,欠缺生机活力,还很有可能为日后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1.2 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不到位

部分城乡规划建设布局混乱,土地管理不到位,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不高,城乡规划的许多细节都没有与当地实际情况相一致,只是简单套用常见的城乡规划模式,而且对土地资源管理不善,没有对公共设施服务区、工业区、生活区及商业区进行有效划分,给人们生活带来负面影响[1],阻碍城乡的统筹发展。

1.3 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衔接不紧密

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导致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不协调,各项管理工作衔接不紧密,严重降低整个城乡规划建设质量和土地管理水平,给城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难点

为有效解决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存在问题,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做好城乡发展统筹兼顾,我们必须把握城乡建设中土地管理难点,优化城乡规划建设方案,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1 土地管理不全面

任何一项建设规划都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污染,因此,在进行详细规划建设时,必须全面考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程度,尽可能将破坏降到最低。但许多开放商没有对城乡规划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只顾虑投入资金大且资金周转期长,在城乡规划建设时常常不顾气候和土地的影响直接开荒,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该区日后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2 土地管理质量低

由于土地管理涉及范围广、影响大,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但部分城乡规划建设开发商在规划城乡建设时,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选择偷工减料,应用不合理的土地管理技术,对土地资源管理不到位,降低土地管理质量,拖慢城乡规划建设步伐。

2.3 政府资源有限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总体管理者是政府,因此每一项城乡规划项目都必须得到政府批准方可实施,对于大型城乡规划建设项目还会适当进行投资,以推动城乡建设的进行。但我国经济水平有限,在管理土地资源的城乡规划建设时,虽持支持态度,但投入资金有限,导致本来预期效果极佳的城乡规划建设项目,因得不到政府资金支持而被延迟或取消[2]。

2.4 城乡规划不稳定

在规划城乡建设项目时,一些项目开发商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缺乏全面认识,经常在城乡规划建设初步开展时,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随意调整城乡规划,导致城乡规划稳定性一降再降,也破坏了城乡规划的权威性,最终导致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现象时有发生。

3.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对策

3.1 处理好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的关系

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的关系,做到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坚持走好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节约路线。对存在的违法占用土地、违法建筑的不良情况要深入探究其形成原因,加强土地资源执法管理工作,促进城乡规划建设顺利进行。

3.2 加强部门协调和沟通

完善的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机制是保证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逐步健全城乡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间联系与沟通,促进各部门协调和联动,促进城乡发展统筹兼顾。其次,在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加强对环境保护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此外,由于绿化环境对城乡规划建设有重要作用,兼有保护环境、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美化城乡景观等功能,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重视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3],适当增加各种形式的绿地面积,提高城乡绿地覆盖率,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对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

3.3 优化城乡规划建设

优化城乡规划建设,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用科学的思想指导土地利用发展,做好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转变土地管理方式,全面统筹城乡规划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土地管理规划的整体控制

各类与土地资源利用有关的规划都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最终制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相符合,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计划安排的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及时作出恰当整改,核减用地规模。唯有如此,才能加强土地管理规划的整体控制,落实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优化城乡规划建设。

(2)科学规划城乡建设基础设施

城乡建设与管理例2

一、充分肯定成绩,辩证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紧迫感

20*年,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加大县城建设与管理力度,加快镇村建设步伐,着力培植建筑支柱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规划不断完善。完成全县城镇总体规划、12个县城专项规划、44个村庄建设规划和22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布局规划。4个重点镇规划编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特别是益林—东沟小城市协调规划的编制,成为突破镇域行政区划统筹编制区域发展规划的成功范例,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县城建设成效显著。投入资金22亿元,组织实施城市建设十类60项重点工程,县城面貌明显改观。新区建设快速推进。配套完善4平方公里核心区,崔湾北路、阜喻路、新兴路西延等工程全面竣工,基本完成新区4横8纵12条道路路网及绿化带、路灯等附属设施建设,体育馆、人武部大楼等已建成使用,新区框架已经拉开。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先后完成城河路东延西拓等道路工程、川里河和城河东路等地段污水管道铺设,县城拆迁20万平方米,新开发房屋50多万平方米。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2.2万平方米,拆除率达98%以上。组织实施县城第四次绿化会战,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2.7%。村镇建设稳步推进。阜城、益林、东沟、沟墩被列入全市工业化、城市化重点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县40个在建农民集中居住区有6个容纳住户50户以上,益林王楼、东沟市民、罗桥青沟、郭墅兴庄等农民集中居住区初具规模、特色明显。建筑业领跑苏北。全县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5亿元。创国优工程奖1项,获参建鲁班奖3项,创省优工程13项、市优工程33项,省级文明工地9个、市级文明工地18个。建筑业从业人数维持在6万人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工程”。城市资产经营卓有成效。全年公开挂牌出让土地6宗456亩,获得土地出让金3.5亿元,政府净收益1.5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城市管理力度不减。启动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加强县城秩序整治,加大环卫设施投入,主干道卫生保洁实现全天候、全覆盖,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县城进一步亮化、净化、美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地、各相关部门协力配合、齐抓共管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群尤其是建设、城管战线的同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奋战在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向一直关心支持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化是永恒的主题,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与过去相比,我们有明显进步,但是,与“奋战四年全面达小康,争先苏北跃进前八强”的目标要求比,与周边县份比,尤其是与先进地区比,我县的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还有很多不足,突出表现为“四个差距、五个滞后”。四个差距:一是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有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25项指标体系中,涉及城乡建设与管理的有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城镇绿化覆盖率和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等5项指标。截止20*年底,我县除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超过小康指标外,其余3项指标均有缺口。二是与工业化、城市化互促互动的要求有差距。工业化、城市化互促互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战略。无论主观上的重视程度、工作上的推进力度,还是客观上的发展速度,我县的城市化还未能完全实现与工业化互促互动。基础设施不配套,城市功能不齐全,城市品位有待提升,特别是较高档次餐饮娱乐场所缺乏,满足不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三是与群众的期盼有差距。随着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完善的城市功能的要求愈来愈强烈,而我县县城尚无一处能够形成高度集聚效应的旅游景点,老小区设施陈旧、功能不配套,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很高;后街小巷、城郊结合部位环卫保洁差,群众反响强烈。四是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态势有差距。与苏南地区比,我县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差距相当明显,即使与宿迁、滨海、响水比,我们也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如果稍一松劲,我们就将落伍。到时候,不是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而是只见标兵,不见追兵。五个滞后:一是规划滞后于建设。虽然我县在全市率先修编了第三轮县城总体规划,编制了县城抗震、给水、排水、供水等12个专项规划及一批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但往往是急建现编,缺乏县域战略性发展规划,规划引领建设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规划之间不衔接,特别是建设规划未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用地指标难争取。同时,规划执行不严格,建设随意性大,违章搭建、违规开发时有发生。二是功能配套滞后于规模扩张。虽然新区道路网络已基本建成,但供水、供电、供热、电信、广电、环卫等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虽然小区建设初具雏形,但菜场、停车场、超市、沐浴休闲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百姓生活较为不便。尤其在老城改造中,片面重视商住楼开发建设,忽视了环卫保安和物业管理工作,未能做到开发一片、配套一片、规范一片。三是环境改善滞后于居民需求。虽然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投资8000余万元分别在射阳河两岸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并将污水送至澳洋工业园处理,投资近600万元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无害化填埋场,但县城建成区企业搬迁难,个别企业不达标排放现象依然存在。自备深水井、小烟囱还未完全取缔。四是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全面小康序时要求。全县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除阜城、益林、开发区城市化率达小康指标外,其余19个镇区均未达标,其中17个镇未达到全县平均38.9%的水平,8个镇低于20%。五是瓶颈破解滞后于建设步伐。城镇建设投入仅凭经营土地筹资,城市其它资产经营尚未实质性运作。同时,国家宏观调控趋紧,银根紧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未能完全打破。旧的拆迁条例已经废止,新的拆迁条例尚未出台,群众对拆迁补偿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难做,拆不了,建不成,拆迁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建设的进程。

城乡建设是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互动互促始终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壮大建筑产业不仅是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县域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内在需要。我们一定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充分认清形势,抬高标杆,大干当前,拼搏争先,扎实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开创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创新工作举措,突出工作重点,强势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实现新跨越

20*年,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江淮乐地、水绿阜宁、工商城市”定位,按照“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城市建设六类36项重点工程、数字化城管和村镇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全力组织七大突破,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宜居城市。总体目标是:努力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全力实施六类36项重点工程,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倾力打造建筑业百亿产值。今年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规划引领,在城乡规划全覆盖上求突破。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城乡建设的依据,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先导和龙头。城乡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城镇总体功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协调发展。在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不动摇,要聘请资深的规划专家作顾问,选择实力强的规划编制单位搞设计,提升规划的层次和品位,努力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城乡建设。完善规划体系。主动策应沿海大开发和交通突破年活动,以县域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县域、县城、镇区、村庄4个层次,科学编制县域战略性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园区产业规划。进一步完善深化东益经济区控详规、城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重点完成县域战略性发展规划、县城扩域概念性规划,配合编制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开发区高新区规划、服务业规划和相关产业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电力三年规划。3月底前完成县城新区控详规、英雄广场规划、射阳河风光带规划和县城三大出口规划,抓紧编制、实施各镇控详规和村庄建设规划以及70%农民集中居住区平面布局规划,努力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注重规划质量。严格实行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坚持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统筹考虑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协调与衔接,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强化规划监管。坚决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没有规划不供地,没有控详规不建设。无论是县城、园区,还是村镇,所有规划必须由县规划局统一初审后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批,重点工程、重点地段的规划必须报经县政府集体会办、集体审批。对县城规划区、各镇规划区,以及沿国道、省道、阜益线、县镇道路两侧规划管理范围内的所有建设规划,要严格审批放线,跟踪监督管理。要加强对开发企业建设行为的全程监控,强化综合验收,绝不允许各项规划指标和小区配套建设与审批方案在建设中走样。要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不论什么项目、什么单位,只要是违反规划建设的一律查处、一律拆除,绝不姑息迁就,绝不以罚代拆。坚持执法队伍与基层组织相结合,法规宣传与巡查执法相结合,对各类违法建设要严管重罚,用铁的手腕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强化关注民生,在实事工程建设上求突破。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所在,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也必须充分体现这一宗旨。一要喝上干净水。实施县城饮用水取水口西移和区域供水工程,将现在自来水厂取水口西移到距离县城26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马河洞处,确保自来水水质常年达到国家Ⅱ类饮用水标准。启动区域供水计划,尽快实现县城周边镇和西南八镇集中供水。二要吃上放心菜。新建新区菜市场,逐步将老城区露天菜场改造为室内菜市场,取缔马路市场,规范生猪屠宰与销售行为,对世纪联华、星地超市等6家超市和县城的所有菜市场实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物价监管。三要吸上新鲜的空气。继续深入开展清洁家园、清理河塘和绿化造林活动,精心组织实施县城第五次绿化会战,突出抓好204国道景观建设、英雄广场建设、射阳河两岸风光带提升、滨河绿地建设和住宅小区、单位庭院绿化达标工程建设,加大对苗木的管护力度,扎实推进新沟、郭墅、施庄等镇环城防护林带建设,新增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全面提高绿化率,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市。突击整治县城小烟囱等空气污染源,逐步实施驻城企业退城进区。落实公厕管理责任,改造旧式公厕,新建标准公厕,实行公厕星级管理评比,确保县城公厕无污物外溢,清洁无异味。加快县城污水管网建设步伐,确保5月底竣工,实现县城生活污水百分之百处理。对川里河、驿马河、新老阜坎河等6条市河和各镇穿城绕镇河道进行综合整治,达到水系贯通、水清岸绿,彻底解决水黑味异的问题。四要见不到暴露垃圾。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创新环卫保洁机制,细化分解县城所有区域保洁责任,尤其是县城主要干道、后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的环卫保洁责任,定人定岗定责,全面实行绩效考核。不断加大巡查纠偏力度,逐日加大巡查密度,按周督查公布巡查结果,按月考核奖惩兑现,确保县城卫生保洁全覆盖、全天候、无缝隙。五要住上舒心小区。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加大主次干道治安技防设施建设;实现小区封闭式管理,推进小区业主自治,强化小区物业管理,确保全县所有封闭式小区物业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编制并实施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规划,改造危旧房屋,年内建设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120套7200平方米廉租房,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

3、突出重点工程,在功能配套上求突破。始终突出六类36项重点工程,细化任务,落实责任,挂图作战,倒逼工期,强化督查,强势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县城要加快实施以新兴大桥、串场河桥建设工程、阜城西大街改造工程以及射河路西延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工程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形成新区老城循环贯通、城区与开发区联动发展的格局,所有道路工程必须在3月底前全部开工。各镇区要以道路建设为重点,拉开集镇发展框架。要结合开展“交通突破年”活动,健全道路网络,提高路面等级,配套实施供水、排水、供电、电信、有线电视、宽带网、管沟建设工程,努力实现城镇主、次干道硬化、美化、亮化,逐步实现道路无杆化。完善城市功能。要加快公用设施建设,对环卫设施、停车泊位、绿化景观等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设施,做到与道路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新区医院要确保上半年投入使用,新区学校、幼儿园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公用服务项目要抓紧筹备,争取早立项、早建设、早使用。要加快服务业项目建设。金城时代广场二期工程确保年底前建成。宏玮大酒店上半年要完成主体工程,下半年完成装修。新区大酒店确保5月份开工,2009年底竣工。打造特色镇区。小城镇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农村城市化的重要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突出重点中心镇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要将区位条件优、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具有一定规模的建制镇作为发展重点,在县域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个性鲜明的小城镇发展体系。东益小城市要紧紧抓住东益园区发展机遇,全面加快建设步伐,做大城市规模,做优城市功能,尽快形成县域发展的次中心、西南部重要交通枢纽、现代化工业商贸中心小城市。沟墩、益林、东沟3个市级重点镇和吴滩、羊寨、板湖、公兴、罗桥等具有一定区域优势的小城镇要集中力量,全面实施“六个一”工程建设,即:新建或改建一个代表镇域形象、体现现代特色的园林式街道;新建一个规划、环境、设施都达标和配套的住宅小区;新建一块主题突出、设施配套、品位较高的广场绿地;新建一幢设计新颖、造型优美、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标志性建筑;新建一条内涵丰富、格调高雅的精品小景;整治一条老街道,达到面貌一新、整洁美观,塑造城镇特色,提升城镇档次。引导农民集中居住。采取严格规划审批、杜绝零星建筑、拆旧(房)让地、置换建设用地、减免规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大力引导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对镇村布局规划中确定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和近期实施的示范集中居住区,抓紧调整建设用地,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切实解决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用地矛盾。今年各镇区要再新建2-3个集中居住区,年内每个集中居住区进区农户都要达到30户以上,全县确保建成20个50户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

4、创新体制机制,在和谐城管上求突破。学习扬州、淮安等地城市管理先进经验,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创新体制,强化责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无缝隙、全覆盖。创新城管体制。利用现代网络和科技手段实行城市管理数字化。打破传统环卫管理模式,引进竞争机制,探索卫生保洁服务市场化模式,落实责任,定岗管理。试行城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交叉兼职,综合管理,为综合执法创造条件。进一步明确镇区政府及社区在城镇管理中的职责,实行责任与权利、事权与财权、管人与管事相统一,依法治城,合力管城,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推行和谐管理。加强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素质。把城市形象整治和关心弱势群体有机结合,对涉及民生的早餐熟食摊点和自行车、摩托车维修摊点等,试行政府购买统一标准、统一样式的服务工具,统一定点划区,动员弱势群体租赁,定时定点经营,化解对立情绪,变城管、就业“两难’’为“互促”。加强镇村环境整治。坚持建管并重,加快镇区环境综合整治步伐,试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环卫保洁模式,坚持把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沟塘整治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落实镇容镇貌、市场秩序、交通运输、环卫保洁等各项长效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后街巷道、镇郊结合部、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

5、创新运作模式,在经营城市上求突破。拓展城市经营范围。结合县情实际,改变单一依靠征用、拍卖土地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方法,充分利用土地、公共设施、环境等有形和无形资产,通过公开出租、拍卖和转让经营权等方式,把城市资源当作城市资产经营,原则上做到城市固定资产(除土地以外)全部用于投资经营,土地出让金三分之二用于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资产保值、增值。对出让地块实行先拆迁后上市,以净地上市出让,保证土地收益最大化和土地出让金及时入库。全年拆迁3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楼30万平方米、商住楼50万平方米。搞活城镇土地经营。要结合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加快调整城镇规划和建设用地范围。通过旧镇改造、迁村并点、荒地开发,充分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土地。对镇区存量土地、闲置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综合开发,走集约化建设之路。大力推进城建招商。用抓工业项目的理念、抓城市建设管理的力度抓城建招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要突出规划招商,积极招引外来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努力突破城市建设的资金制约瓶颈。

6、实施全城联动,在破解拆迁难题上求突破。先安置后拆迁。逐步实行拆迁零过渡,以安置房的钥匙换取拆迁户被拆迁房屋的钥匙。要教育广大拆迁户破除故土难离、就近安置的陈旧观念,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手段,鼓励拆迁户选择异地安置。要建规模大、品位高、配套齐全、管理规范的安置小区,努力改善拆迁户的居住条件。先拆违后拆迁。县将以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为契机,组织对违法建设进行专项整治,按照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自行拆除、组织强拆、巩固提高等五个阶段,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拆、干部亲属主动拆、发动群众自觉拆、属地管理包干拆、重点地段集中拆的办法,坚决打胜拆违工作攻坚战。县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将专门出台违法建设拆除的工作意见,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按意见规定落实到位。从现在开始,对违法建设一律实行先拆除、零补偿。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村(社区)、组干部有违法建设的必须申报登记,并自觉拆除,隐瞒不报、逾期不拆的停职拆违,并由纪委立案查处。一般群众有违法建设的也应自行拆除,否则将依法组织强拆。上下联动合力拆迁。坚持“谁家孩子谁家抱,谁家地段谁家拆,属地管理与拆迁户所在单位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拆迁对象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做工作,所在单位为拆迁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督查;拆迁对象是市民或农民的,所在村、社区为拆迁责任人,镇区负责督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组干部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拆迁任务的,由县监察局对相关人员实行效能监察,必要时离职专司拆迁。对支持怂恿亲友搞违法建设、蓄意阻挠拆违拆迁的党员干部、公务人员一律立案查处。县各有拆迁包保任务的镇区、单位的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同时明确一名分管负责同志专司拆迁。公安等政法部门要明确一名分管同志专门服务拆迁、拆违,对阻碍拆违、妨碍拆迁的人和事,要从严从快调查处理,绝不姑息迁就。驻城各部门、单位都要学习宣传拆迁政策,支持配合拆迁工作,真正形成合力拆迁强大阵势和整体氛围。

7、打造百亿产业,在建筑品牌上求突破。做大做强外建市场。巩固老市场。充分利用传统市场信誉高、合作伙伴多的优势,丰富经营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北京、天津、大庆、上海等老市场。开拓新市场。把握西部大开发机遇,不断拓展西安、银川、重庆、昆明、成都、合肥等中西部新兴市场;策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主攻沈阳、哈尔滨、大连、锦州等东北市场,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海外市场。在不断扩大境外劳务输出规模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合作渠道,加强与外经部门和强势企业的交流合作,力争在输出规模、直接承包和经济效益上实现大的突破。强化建筑劳务输出。坚持“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上岗”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基地,加强短缺专业工种的培训,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持证上岗率。加强建筑劳务输出管理,强化成建制输出,全年新增施工人数7000人,其中新增外出施工人数6000人。争创江苏省“建筑强县”。放大“阜宁建筑”全国优秀劳务品牌优势,继续实施质量兴业和品牌信誉战略,引导建筑骨干企业由承建传统建筑工程向承建高新建筑工程转变,争创精品名品工程,攻克高大难新特工程,力夺高层次奖项,实现鲁班奖零的突破,全力做优做强阜宁建筑业,积极争创江苏省“建筑强县”。

三、实行项目管理,严格督查考核,确保全面完成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1、实行项目管理,分解落实任务。城乡建设与管理的所有工作都必须项目化、目标化、责任化。对每项工作都要组建项目班子,实行项目法人制管理,明确工作任务、质量要求、完成时间、主协办单位及责任人,做到项目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年终考核奖惩兑现到人,按项目序时倒逼工期,挂图作战,以每个项目任务的落实和完成,来推动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县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主要统筹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对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挥、督查,对影响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人和事进行严肃处理。

城乡建设与管理例3

关键词:五个热点问题三个方面

一、处理好“五个热点问题”

第一,规划与建设的问题。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和灵魂,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是城乡建设的首要要务。我县近年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第三轮修编和新、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全面完成14个乡镇的小城镇规划,全县111个行政村已完成村庄规划80个,占72%。在城镇区域内实施的所有建设项目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实现修建性详细规划全覆盖。规划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为城乡建设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规划的实施,规划刚性的确保,成为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城镇乱挖乱占、乱搭乱建,甚之有规划空设,不按规划建设,只按领导意图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重复拆建,资源浪费,城镇建设标准不高、规模发展缓慢、环境品位较差,“零、散、乱、差”成了制约城镇建设的症结,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执行不力,致使设施服务条件改善不大,无法满足群众日益进步的生产、生活需求,相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群众矛盾,从而严重制约和影响社会与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拆迁与发展的问题。因为拆迁问题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如不妥善解决,必将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成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的障碍。城镇房屋拆迁政策性强, 影响面大,是政府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争议最大、纠纷最多的一项工作。我县城镇建设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其他县(区)一样,同样面临着加快拆迁与和谐稳定发展的两难选择。虽然我们在拆迁安置工作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一些成功经验,有力推动了城镇面貌的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单位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拆迁程序不到位,造成因城镇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和集体上访有增加趋势,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

第三,住房保障开发建设的问题。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是城市住房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城市住房建设追求的目标。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我县居民住宅建设是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被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之一,但是,应当看到,目前,城镇住宅紧张,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我县城镇居住水平低,人均在22平方米左右,人均15平方米以下城镇居民1200户,农村住宅多以土(石)窑为主,相应配套设施均不健全。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镇缺房户多,全县对住房需求量有增无减,无房、等房结婚现象突出。三是房价涨幅大,造成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从2007年至2010年,四年间,县城商品房从1200元/平方米涨至3600元/平方米,对于生活在农民人均纯收307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840元的农业贫困县的多数居民,远远没有能力承受房价过快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四是广大农村危旧房数量很大,据2010年统计全县有危旧房居民6637户,各类危旧建筑30多万平方米,尤其在农村有些房屋破旧,结构老朽,积水漏雨、阴暗潮湿,对居民的生活影响很大。同时,由于人口增加、城乡差距等因素,建筑标准、水平不均衡。从2008年以来,结合国家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政策的实施,先后改善一部分农村居民的住宅条件,但相当一部分群众还是建不起房,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足。

第四,行业管理监督的问题。城乡建设行业管理主要涉及工程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工程监理、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督,近年来,城镇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建设工程数量、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在这一领域管理工作中最容易滋生腐败、发生渎职犯罪和侵犯民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高层建筑的兴起,成为了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督的新课题,监督技术落后、技术人员短缺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对保障农民工工资、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管理等涉稳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力度不强。

第五,公用事业管理及服务的问题。道路及排水设施、供水、供热、物业服务等公用事业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管理重要内容。近年来,县城及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设施损坏及维修不及时,直接导致城镇服务水平不高。同时,为了实施集中供热,政府采取招商引资对城市供热实行市场化动作,所引发社会问题及稳定风险已突显。

二、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城乡建设与管理例4

(一)、城镇建设方面

1、县城市风貌三期改造升级项目,项目总投资2480万元,完成50余栋单体风貌改造,项目进入扫尾阶段,完成2356万元。

2、启动实施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项目总投资400万元,项目正在开展可研编制及设计方案编制中。

3、县809台广场公共厕所新建工程,项目总投资50万元,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完成投资50万元。

4、县广场公共厕所新建工,项目总投资99万元,完成房屋主体建设,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完成投资65万元。

5、县县城出口生态保护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80万元,进场施工,完成投资18万元。

6、新建基层政权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940万元,3个建设点全面完成主体建设,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完成投资567万元。

7、县乡境内G227沿线旅游扶贫公共厕所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0万元,房屋工程竣工,正在开展附属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8万元。

8、县乡境内G227沿线旅游扶贫公共厕所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5万元,房屋工程竣工,正在开展附属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5万。

(二)、2019年扶贫新村建设情况:

1、召开历年来农村危房改造资料归档两次,三年检索系统2016-2020年系统录入指导、监督19乡镇录入。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核验2299户。指导皮擦乡完善一户一档农村危房改造(藏区新居)资料作为全县归档模板,印发目录清单到各乡镇完善归档资料。

2、编制2019年大排查25户非建档特殊困户住房无保障问题实施方案,下达涉及乡镇建设任务,检查督导建房质量,督促农户建设进度,确保6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存在问题

城乡建设与管理例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态和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城乡生态问题。并落实在具体规划、建设以及管理中,以保持城市建设与城乡生态的平衡。使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迈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规划建设

(一)、城市规划

(1)重视城市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每个城市的灵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例如保留、修缮具有文化代表的街区、历史建筑,做好城市文化的传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做到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共同发展。

(2)加强城市绿化规划。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污染也日益严重,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是在进行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应对绿地、公园等进行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城市绿化带,改善城市环境。

(3)突出个性特点。由于所处位置、气候条件、文化影响等因素的不同,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围绕城市特点进行打造,突出城市个性。

(二)、城市建设

(1)硬件设施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应体现城市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城市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在进行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时,应充分结合城市的特点、历史、文化。将人文精神充分体现出来。

(2)基础工程建设。基础工程建设应科学、合理。基础工程建设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实现,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各种管道、线路铺设以及交通道路建设十分密集。特别是地下基础工程建设,由于工程具有隐蔽性等特点,监管力度被削弱[2]。必须加强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减少返工、故障的发生。与此同时,基础工程建设必须具有瞻前性,延长重建时间。

(3)产业经济建设。产业经济建设应考虑环境发展,产业经济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必须注重城市环境保护。然而,在产业经济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城市污染,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进行产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环境的承受能力,做好污染防范工作,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城市环境。

(三)、城市管理

(1)完善城市规划制度,使城市规划纳入法律保护,对于城市的各项建设必须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求,确保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因私人利益或小部分人利益破坏城市规划,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坚持城市管理制度,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筑建设按照城市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城市绿化面积、城市容量等,对于交通路口、建筑高度、建筑朝向等题目具体要求并进行统一管理。

(3)加强公共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的畅通是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在合理进行交通道路规划的同时,应加强交通管理。首先,加强机动车辆的管理,根据城市交通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实现公交车、出租车、三轮车的多样化管理。其次,优化公共车辆的乘坐制度,为市民乘车提供便利,例如实现公交车与出租车的一卡制、一票制等。此外,加强交通法规培训,保证公共交通安全畅通。

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

首先,结合上文之中提到了关于可持续化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在具体的技术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对于基础设施规划方法论方面却存在严重的缺乏。当前,随着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升,人类在进行环境开发、自然改造以及资源利用等,都不能够超越环境的承载能力。然而,关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时,必定会涉及到这些方面。其中,关于水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空间资源等的利用,都必须严格控制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另外,如果要结合环境资源的供应量以及环境自身对于污染的净化能力来判断环境的承载能力,那么两者在本质上属于一个恒量,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技术改革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要想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就必须要把城市环境承载力分析作为基础,然后结合城市发展中的资源消耗情况确定合理的消耗指标,继而制定具体的方法不断改进传统的基础设施规划方法。这样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时,规划人员就能够结合不同变量之间的改变,最终在规划编制方法上呈现出不同的政策、技术以及时期等出现的不同结果,从而客观的评价不同规划编制方法的优劣。

其次,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现阶段的经营城市就需要把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等所有方面同经济发展的经营思想统一进行糅合,并把经营思想贯穿其中,继而结合政府调控以及市场运作,以城市公共财政为范畴,有效的运作城市资产,同时结合流通、组合、转让以及裂变和出租等多种方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管理,强化城市的经济发展实力,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城市建设低投入、高产出的最大效益。而且,在经营城市时,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巧妙的运用经济学手段解决城市建设项目之中的问题,使得传统的城市技术经济逐步转变为城市市场经济。例如,利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不断满足居民各种生活需要等方式,不断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满足居民的长远利益需求。并且能够把政府的行为方式逐渐从传统的微观模式转变为宏观模式;关于城市的整体开发、利用以及管理经营等都需要政府进行参与,并且实时公开管理,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关于城市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等都需要政府进行整体化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一定要把单纯的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便利作为基础,尽最大可能的降低交易成本,借助于城市的发展带动城市周边以及所在地的整体经济发展,整体提升城市所在地的经济增长点。

三、城乡生态管理

(一)、管理理念

树立正确的城乡生态管理理念。传统的城乡管理理念已人为本,将人的利益作为管理的首要目的,无法实现城乡生态平衡。因此,城乡生态管理必须是将人与自然作为核心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高级动物,在不断进化发展中已经满足了生存需求,如今的发展重心应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利益。因此,城乡生态管理的理念应该是人与自然并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管理对象

城乡生态管理既然以人与自然为中心,管理对象应为城乡的“人-自然”系统。一切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都应划入管理范围。实现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促进城乡发展。

(三)、管理方式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环境紧密相连,这就决定了现代城乡生态管理是成为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要实现有效管理,其管理手段必须涉及到思想、法律、行政、技术等等多个层面。管理者一般是通过信息的传递、决策完成管理,城乡生态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信息的庞大与复杂,人力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已经无法满足管理信息需求,因此,可在管理方式中融入信息技术以及预警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搜集分析管理所需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实现科学、系统、全面管理。

总之,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城乡生态问题。并落实在具体规划、建设以及管理中,以保持城市建设与城乡生态的平衡。使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迈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乡建设与管理例6

Abstract: attempts through the recycling bin, Huangyan garbage collection point, toilet, garbage transfer station, garbage harmless disposal field layout and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facilities management, actively explore the rural and urba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public facilities planning, layou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ew period.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sanitation, public facilities,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框架日益拉大,这对黄岩地区环境卫生规划和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积极探索新时期条件下的城乡环卫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建设、管理模式。

黄岩城乡环卫公共设施现状

公共厕所

黄岩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管辖范围内约有公共厕所33座,其中一类4座,二类26座,三类3座,一类厕所仅占12%。城区中还存在三座三类公共厕所,与周围环境不协调。街道乡镇区的公共厕所数量分布差异悬殊,部分乡镇镇区范围内没有设置公共厕所,这给外来人员带来了很大不便。乡镇及村公共厕所等级都较低,部分村还存在较多露天粪坑。

1.2垃圾废弃物收集点

城区垃圾收集点多为小型的垃圾房,密闭式,缺少排水系统 [1]。乡镇垃圾收集点数量较少,部分行政村没有集中收集点。市区主干道废物箱设置基本合理,但其它街道及各镇区的一般街道地段设置间距过远或没有设置。另外,大多数镇的废物箱还缺乏必要性日常维护管理,存在质量较差、容易损坏等问题。

垃圾转运站

黄岩主城区共有18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其中9座压缩式、4座吊装式、2座拉臂式、3座简易式。11个乡镇中有3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其余各乡镇均没有简易垃圾转运站

环卫工人作息点和环卫工人宿舍

黄岩区仅有环卫工人宿舍3处约200间左右,缺少环卫工人作息场所和工具间。长期以来从事露天流动作业的环卫一线工人严重缺少集中点名、学习、更衣、避雨、停放小型车辆、工具和休息的场所。部分工人利用垃圾转运站或基层环卫机构作为休息更衣场所,大部分工人的小型清扫保洁、清运工具均要班前班后自行携带,遇到风雨或应急事务都没有地方躲避,这给环卫工人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黄岩区卢岙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于2007年9月被建设部评为国家一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总库容261万平方米,填埋场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填埋场库区总容量87.6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350—400吨,使用年限约8年,于2003年基本填满。二期工程于2012年开始建设,预计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量为400吨,预计使用年限12年。

2 黄岩城乡环卫公共设施规划

2.1公共厕所

黄岩主城区各街道公共厕所配置数量须结合其未来的发展功能及对公共厕所的需求程度进行设置。东城街道是黄岩主城区,远期规划37座,需新建12座,其中一类8座 [2],二类4座。西城街道,南城街道,北城街道,也充分考虑其各自特点,进行公共厕所的配置与规划。同时,在商业区、市场、根据人流量适当增加流动公共厕所,以解决公共厕所紧张问题。

乡镇集镇区公共厕所数量应按公共厕所设置标准的下限配置。新建公共厕所应按二类以上标准建设。各旅游风景区应设置不少于2座公共厕所,等级达到二类标准及以上。在旅游业发达的乡镇,可适当增加公共厕所数量并提高公共厕所等级,从而使各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提升黄岩区风景点形象。各中心村(行政村)至少设置二类标准公共厕所2座,可设置在文化中心或集市、候车区等人流集中地。各自然村因人口规模不一,因此可按服务区域进行公共厕所配置。建议逐步取消乡镇及农村的露天粪池。

垃圾回收箱

在道路两侧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回收箱。中心商业街区,回收箱设置间距为80米。在主城区主干道、次干道及有辅道的快速路如二环东路南延至黄长复线、黄长复线、世纪大道西延、二环南路、劳动路、二环西路、工业大道、北院线、站前大道等近期拟新建道路和主城区已有的主、干道侧箱设置间距宜为150米。在黄岩主城区逐步推行分类收集废物箱,新增加的废物箱以分类收集废物箱为主。

乡镇垃圾回收箱按照上述配置原则根据各乡镇总体规划中道路及广场设置情况进行配置[3]。在主干道、繁华街道两侧宜按80米间距设置,支路宜为300米。生活居住区、商业金融中心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置间距适当调近。

垃圾转运站

东城街道现状有5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其中有3座转运站因为建设年代已久,为老式的吊装式或拉臂式设备,压缩性能较差且密封性不好,距离周边建筑物较近,没有必要的绿化隔离带,夏季蚊虫孽生、气味难闻,环卫工人清晨就开始作业,人声吵杂,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周围居民对此意见较大,如电大路吊装式转运站,与电大路公共厕所合建,位于居民区内,跟周围居民仅隔一条小通道,每天环卫工人用小三轮车拉入的生活垃圾也经常会出现漏、滴现象,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近期应着手将这些对居民影响较大的老式转运站进行设备更新,转运设备更新为新型压缩式设备,并建设绿化隔离带。拟新建2座小型压缩式转运站,占地面积分别为6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同时,为保证永宁江水面清洁和水面清捞垃圾的及时转运,可考虑将东城街道1号或2号垃圾转运站建设成水上垃圾转运站。对南城街道、西城街道、北城街道的垃圾转运站设置参照具体情况考虑,新建、改造方式基本同东城街道。对新前街道、江口街道、高桥街道原有垃圾转运站进行改造,并规划转运能力,设计为80吨/日。

大件垃圾处理厂

大件垃圾主要指废旧家电和家具,如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电脑显示器、沙发、床等[4]。规划在黄岩区内形成电子垃圾的回收中心,形成对电子垃圾产生、收集、储存、处理以及再利用的全过程有效运行和监控的科学体系。同时应实现电子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并且,积极发展先进的拆解工艺技术,电子垃圾的拆解是相对于电子产品组装过程的逆过程。可考虑由台州市统一规划在整个市域范围内选择合适地点,征地100亩,建造大件(电子)垃圾处理场,对大件(电子)垃圾进行拆卸、分类处理。

环卫工人作息点和宿舍

在露天、流动作业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工作区域内,必须设置工人作息场所,以供工人休息、更衣、洗浴和停放小型车辆、工具等。根据黄岩区实际情况,环卫工人作息场所设置标准近期取1个/1.2万人,远期取1个/1万人,每座环卫作息点相应的用地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环卫工人作息点一般依托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建设。近期规划新建环卫工人作息点45座,远期新建11座,总数达到56座,规划总数小于公共厕所和转运站规划总数,因此,规划新建的环卫工人作息点与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合建,不再另外选址。

2.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超过1亿吨,且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此外历年的垃圾堆存量已达70亿吨。因此,建议卢岙里生活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以大力发展垃圾综合处理为主,综合处理厂由以下处理线路组成:对进厂原生垃圾进行适当的分选/分类或分流,再采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分别进行处理;对垃圾中可利用的物质进行回收加工和重复利用;对无法直接回收利用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处理或焚烧回收热能;对石块、砖瓦、泥土和焚烧残渣等可用作建筑材料或进行填埋处理。

城乡环卫体系的建设

环卫职工队伍建设

环境卫生队伍层次的高低是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的前提,政府要加强对环境卫生队伍的业务指导,逐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建设:思想道德、精神文明素质建设,树立“为人民服务”、“美化城市人人有责”、和“主人翁”的思想;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加强劳动保护,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适才选才,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加强管理理念的引导、法制宣传,完善法规,提高社会环境卫生意识。

环卫投资融资体系建设

积极稳妥地推进环境卫生作业市场的开放,适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盘活现有存量,实行环境卫生有偿服务收费制度。凡委托环境卫生服务单位清扫保洁以及收集、运输和消纳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非公益,应按照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协议价缴纳服务费。加快环境卫生市场主体的培育,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环境卫生实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保洁服务市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市场和生活垃圾处置市场逐步向社会开放,推进生活垃圾处置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环境卫生事业中。

环卫信息系统建设

构建覆盖黄岩主城区及各乡镇环卫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并配备绘图仪、数字化仪等设备,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全面、实用、科学、新颖的环卫管理信息系统,黄岩环卫信息系统规划,包含环卫设施管理系统,道路保洁管理系统,渣土管理系统,垃圾处置管理系统,市容环卫投诉处理系统及综合信息查询与决策系统,并与黄岩区“数字城管”系统接轨。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建设

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据分析,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并通过对废弃的电池、废塑料等严重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回收及各种废弃资源的再利用,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结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向乡村区域辐射,对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形象、保障城市管理常态化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黄岩区城乡环卫公共设施规划布局与建设管理的思考,希望对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良好发展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黎明.广州市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

城乡建设与管理例7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所以说,这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了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是城乡建设的基础。土地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和城乡规划建设密切相关的。

1、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

1.1、土地法规与政策的制定

组织开展土地管理中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调查研究;组织编制土地立法规划,组织拟定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负责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中的使用解释工作,研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草案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办理依法由国土资源部受理的行政复议工作;组织开展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1.2、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开展初始土地登记,出让、转让、租赁、授权经营及划拨等各类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登记,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及其他变更土地登记工作;研究解决历史遗留和新出现的土地权属问题的政策界限,负责确定土地权属,承担调处重大土地权属纠纷;开展土地确权、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开展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变更调查及土地条件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负责对土地资源状况进行评价。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时提供建设用地规模扩展等监测数据及分析成果;开展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状况及其变更情况的统计工作,及时开展统计分析,提供耕地变化为主的土地资源利用统计数据。

2、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环节的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也发展迅速。我国在建设现代化城市、乡镇过程对土地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财产,城乡规划建设中离不开土地的管理。通过分析城乡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提出如何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方法,促进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所以说,这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了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是城乡建设的基础。土地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和城乡规划建设密切相关的。

首先,在当代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相关内外因素的影响,不能确保该规划系统环节的稳定运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城乡规划系统的健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利益,甚至为求利益不折手段,而他们往往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比如对环境的污染、对土地的破坏等。对于土地这一无形资产来说,它的价值基础是比较大的,往往开发商需要投入很大一笔资金,加上资金的周转期比较长,就使得很多开发商不顾气候和土质等问题,直接进行开荒,不予环境的适应性全面考虑。一边退耕还林另一边却毁林开垦,导致占补不平衡,从长远来看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我们的生存要素。其次,城市规划建设过程的深化,离不开对其土地管理环节的优化,这是城乡规划建设系统得以稳定发展的需要,由于其土地管理环节的缺乏,就不能确保其城乡规划体系的健全,就容易导致一系列的难题的出现,目前来说,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土地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当中使用到的技术也很多,这也就使的一些开发商为节约开发成本而偷工减料,使用不合理的技术,导致了土地管理质量的降低,影响了城乡规划建设的进程和质量。

第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影响土地管理环节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比如土地管理的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在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其在我国土地开发的整理工作中发挥着向导和主渠道的作用。我国政府投资力度有限,难以包揽土地开发这笔庞大的资金,所以需要拓宽资金来源,多元化投资主体。

第三,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的规划管理缺乏灵活性和稳定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土地利用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和对未来的科学预测进行适当地调整,但事实上很多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表面文章,实质上一成不变,与现实脱节。但灵活性不代表可以随意调整,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是稳定,而这正也是现实中所缺乏的,规划的不稳定既损害了规划的权威性,同时也无法达到保护耕地及发展经济的目的。

3、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

城市规划离不开土地需求,土地效益则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规划建设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两个部门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合作就是资源,加强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两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可有效解决城市建设发展中因两部门各自为战所致的、规划实施难、和、土地效益低、的问题。

3.1.1、建立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

通过工作信息、简报等工作内容的实时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对方的工作动态、工作重点、工作进展等情况,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思路,使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更好地实现融合。

3.1.2、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建立规划管理与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协调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重大问题快速应对和磋商决策机制等,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根据城市发展和规划特点,提出阶段性的合作重点和既定目标。

3.1.3、加强业务协作,解决突出问题

加强两部门间的业务交流,合理制定规划和配置土地资源,有效解决、规划实施难、、土地效益低、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究对策,解决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通过两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通力合作、高效协调、优势互补、互援共助、的良好局面。

3.2、 实施科学严谨规划,提升土地利用效能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资源价值增值是无限的。土地要增值、城市要发展,就要向管理要效能、向规划要收益。为此,城市规划应当兼顾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效益、促进城市发展为核心,力求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3.3、做好编制工作

对于土地管理工作,要做好土地的利用规划,做好一切编制规划的事前工作,编制规划报告,使其有效地解决城市规划与市场脱节问题,解决信息不对称、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以保证土地的正常使用,保证国家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实现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3.4、用全局的观点考虑

从系统的角度加强和完善土地规划功能,使其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方向、速度相协调,以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并寻求集约紧凑的布局模式,强调内涵发展,杜绝形象工程。从城市的科学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功能之间的联系出发合理确定城市化布局,因地制宜制定土地规划。

3.5、充分考虑城市现有景观资源,最大限度地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

在编制规划时,要对城市现有植被、地貌、水系等景观资源的现状情况进行认真调研,掌握基本情况,并根据其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保护,特别是对那些能够体现城市特色、自然状态良好或不可再生的景观资源要重点保护。此外,还应学习一些优秀城市的规划理念,听取一些城市建设、土地管理、园林规划、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相关专业专家的意见,多征求市民的意见,制定出更加科学严谨、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规划。

4、结束语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向往,也承载着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价值的实现也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土地管理工作应紧跟时代形势,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做好相关工作,切实解决好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居民生活和谐安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贾莉.浅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华北国土资源,2012,01:57-59.

城乡建设与管理例8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城乡建设发展,针对土地的使用状况也慢慢出现了新的矛盾,土地管制机构和城市乡镇策划开发机构要兼顾计划,科学计划,为一起建设美好的生长环境而奋斗,创建合理的管制系统,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推动经济建筑的持续前进与改善。

二、关于城乡建设中土地管理环节的分析

伴随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也在迅速发展。在建设现代化乡镇、城市的过程中对土地管理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城乡建设的工作之中,少不了土地管理。我们可以由目前仍然存在的城乡建设工作中,与土地管理相关的问题,寻觅出针对土地管理,城乡建设工作有效推行的方法,由此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城乡建设的工作,主要指的是相关的机关做好整体的布局工作,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障,有效地使用资源,也是有维护现有政策公平的目的。依照现有法规,城乡建设的工作,主要是以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经济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其基本的要务,而加速改善科学化的用地,并且改变现有城乡民众生活条件为其目的,整体的工作之中包含了所有的民众生活空间划分。所以由此可知,城乡建设的工作是一个有全局意义的、综合性的工作,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是城乡基础建设的前提。土地,这样一个社会经济进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加速紧急发展的基础,于整体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相干。

第一,在城乡建设工作中,因相关因素的影响,而且工作中不能百分百保障顺利进行,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这是极其不利城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际的工作过程之中,太多的人被利益蒙蔽双眼和大脑,甚至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只是为了满足眼面前自己的私欲,如大肆毫无忌惮地对环境造成污染、给土地造成破坏等。这些对土地资源这种无价之宝来说,影响颇为深远。有些时候,开发商投资的都是巨额资金,再加上资金的周转时间相对较长,这也就会使许多的开发商完全忽视气候因素,地质因素,马上就上手施工,罔顾整体环境需要的适应过程。这样完全不科学,不合理的建设方法,直接导致生态不平衡,从更远来看会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民众生活。

第二,城乡建设的工作不断推进,绝对少不了针对土地的管理,这是城乡建设的系统能否得到稳步发展的大前提,因为工作中的土地管理能力匮乏,也因此不能保障城乡建设的完成,而且由此造就一系列的麻烦出现,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城乡建设工作中,土地管理十分有难度和挑战,涉及较多的方面,而在这此之中个别的商人为了谋求更高的利益收入,选择省成本但不合规范的方法,由此,使得土地的管理质量下降,也使原先的城乡建设方案达不到原先预期的效果和质量。

第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城乡建设工作之中,土地的管理,投资和管理通通都是来源于政府,其主要的建设意见亦是作为工作的向导发挥具体的作用。但是,一般政府的投资力度很有限,做不到包揽所有土地建设,完善开发的工作。因此,急迫地需要政府来广泛邀请投资来源,更快地完成项目建设。

第四,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的规划管理缺乏灵活性和稳定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土地利用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和对未来的科学预测进行适当地调整,但事实上很多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表面文章,实质上一成不变,与现实脱节。但灵活性不代表可以随意调整,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是稳定,而这正也是现实中所缺乏的,规划的不稳定既损害了规划的权威性,同时也无法达到保护耕地及发展经济的目的。

三、城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的管理堪称庞杂的工作量,与之紧密相关的方面还远不止一两个,其中涉及和应用的方法手段也很多,在这之中有些开发商为了削减在其成本上的投入,选择廉价但是不合要求的方法,直接使得土地的管理质量下降,也使得原先的城乡建设规划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质量。

目前,我国的城乡建设工作之中,土地的管理,投资一般还是来源于政府,政府的建设意见也作为主要向导发挥其作用。但是,政府的投资财力往往很有限,很难做到包揽一片土地,做好开发工作。所以,就需要政府去扩展投资的来源,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

根据时代的不同,土地资源的使用范围也不同,这也要按照实际的情况做好调节,不能单单只是在表面加以变化而不动其实质,这是操作和实际的脱节。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指任意的改变,而是在真正的规划操作之中加以变化,这些也是目前很难去做到的,这些工作的难度和改变不当不仅仅做不到保障城乡经济的发展,也更难维护原有的土地环境。

四、城乡建设工作中,土地管理举措

城乡建设规划,即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这不仅仅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还和土地的开发运用有关。城镇的综合发展肯定会带来城镇发展和土地之间的冲突。要深刻了解当下社会中存在的违规用地、建造等问题存在的原因,深层次挖掘出在违规用地后面的情况。各级别政府要把握全局,充分了解解决城镇策划以及土地之间冲突的急迫,主动搞好城市策划

第一,土地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与人员的专业素质。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土地开发专业技术团队是确保土地开发建设工作高效率、高水准完成的必要条件。针对于我国的这种现况,应该通过不断地加强新技术应用培训,来提高专业土地开发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以此保障土地开发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与此同时建立一套严格的、专业的考核与认证制度,定期地对专业的工作人员做好考评,认证,从而使相关从业人员提高能力与业务水平。

第二,对目前已有的土地规划要综合地、全面根据本地的现实状况,做好最好的规划与开发。进一步分析土地和城乡建设工作存有的矛盾,相应地增加执法检查,充分地认识到这两个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做好相关的工作。实现科学化、合理化地预测对城乡建设工作要做的改变。

第三,加强多种类的投资吸引,进一步扩大投资吸纳,这些都是保障土地管理工作开展的大前提。再来按照每一位投资商需求的不同,完善工作,真正实现融合政商这二者之间投资。

第四,在做土地的管理工作之前,先要安排好实现的编制工作做好,只有事先准备充分,才可以保障现实与城乡建设工作的脱节问题,改变信息的匮乏问题。从而来有效推进土地管理工作到位,所有城乡建设工作顺利的开展。

第五,由现有的系统扩展并且跟进土地的管理工作,让他和城乡建设规划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不做表面功夫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土地资源管理发展。也勿忘根据城乡建设规划案、城乡的交通建设需求作为出发点衡量整体的布局工作,做到按当地情况规划建设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得知,伴随着如今的城乡建设规划的工作开展,土地管理的工作直接相关城乡建设发展。城乡的规划工作和城乡土地管理工作同步实现,唯有努力提升服务民众的水平和工作质量,真正的有效解决这两者直接仍然存在的问题,给我们先进的城乡建设的健全发展和完善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旭晨,林伟明.浅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华北国土资源,2011(18):190-192

城乡建设与管理例9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城乡建设发展,针对土地的使用状况也慢慢出现了新的矛盾,土地管制机构和城市乡镇策划开发机构要兼顾计划,科学计划,为一起建设美好的生长环境而奋斗,创建合理的管制系统,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推动经济建筑的持续前进与改善。

二、关于城乡建设中土地管理环节的分析

伴随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也在迅速发展。在建设现代化乡镇、城市的过程中对土地管理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城乡建设的工作之中,少不了土地管理。我们可以由目前仍然存在的城乡建设工作中,与土地管理相关的问题,寻觅出针对土地管理,城乡建设工作有效推行的方法,由此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城乡建设的工作,主要指的是相关的机关做好整体的布局工作,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障,有效地使用资源,也是有维护现有政策公平的目的。依照现有法规,城乡建设的工作,主要是以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经济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其基本的要务,而加速改善科学化的用地,并且改变现有城乡民众生活条件为其目的,整体的工作之中包含了所有的民众生活空间划分。所以由此可知,城乡建设的工作是一个有全局意义的、综合性的工作,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是城乡基础建设的前提。土地,这样一个社会经济进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加速紧急发展的基础,于整体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相干。

第一,在城乡建设工作中,因相关因素的影响,而且工作中不能百分百保障顺利进行,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这是极其不利城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际的工作过程之中,太多的人被利益蒙蔽双眼和大脑,甚至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只是为了满足眼面前自己的私欲,如大肆毫无忌惮地对环境造成污染、给土地造成破坏等。这些对土地资源这种无价之宝来说,影响颇为深远。有些时候,开发商投资的都是巨额资金,再加上资金的周转时间相对较长,这也就会使许多的开发商完全忽视气候因素,地质因素,马上就上手施工,罔顾整体环境需要的适应过程。这样完全不科学,不合理的建设方法,直接导致生态不平衡,从更远来看会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民众生活。

第二,城乡建设的工作不断推进,绝对少不了针对土地的管理,这是城乡建设的系统能否得到稳步发展的大前提,因为工作中的土地管理能力匮乏,也因此不能保障城乡建设的完成,而且由此造就一系列的麻烦出现,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城乡建设工作中,土地管理十分有难度和挑战,涉及较多的方面,而在这此之中个别的商人为了谋求更高的利益收入,选择省成本但不合规范的方法,由此,使得土地的管理质量下降,也使原先的城乡建设方案达不到原先预期的效果和质量。

第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城乡建设工作之中,土地的管理,投资和管理通通都是来源于政府,其主要的建设意见亦是作为工作的向导发挥具体的作用。但是,一般政府的投资力度很有限,做不到包揽所有土地建设,完善开发的工作。因此,急迫地需要政府来广泛邀请投资来源,更快地完成项目建设。

第四,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的规划管理缺乏灵活性和稳定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土地利用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和对未来的科学预测进行适当地调整,但事实上很多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表面文章,实质上一成不变,与现实脱节。但灵活性不代表可以随意调整,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是稳定,而这正也是现实中所缺乏的,规划的不稳定既损害了规划的权威性,同时也无法达到保护耕地及发展经济的目的。

三、城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的管理堪称庞杂的工作量,与之紧密相关的方面还远不止一两个,其中涉及和应用的方法手段也很多,在这之中有些开发商为了削减在其成本上的投入,选择廉价但是不合要求的方法,直接使得土地的管理质量下降,也使得原先的城乡建设规划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质量。

目前,我国的城乡建设工作之中,土地的管理,投资一般还是来源于政府,政府的建设意见也作为主要向导发挥其作用。但是,政府的投资财力往往很有限,很难做到包揽一片土地,做好开发工作。所以,就需要政府去扩展投资的来源,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

根据时代的不同,土地资源的使用范围也不同,这也要按照实际的情况做好调节,不能单单只是在表面加以变化而不动其实质,这是操作和实际的脱节。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指任意的改变,而是在真正的规划操作之中加以变化,这些也是目前很难去做到的,这些工作的难度和改变不当不仅仅做不到保障城乡经济的发展,也更难维护原有的土地环境。

四、城乡建设工作中,土地管理举措

城乡建设规划,即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这不仅仅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还和土地的开发运用有关。城镇的综合发展肯定会带来城镇发展和土地之间的冲突。要深刻了解当下社会中存在的违规用地、建造等问题存在的原因,深层次挖掘出在违规用地后面的贪污腐败情况。各级别政府要把握全局,充分了解解决城镇策划以及土地之间冲突的急迫,主动搞好城市策划

第一,土地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与人员的专业素质。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土地开发专业技术团队是确保土地开发建设工作高效率、高水准完成的必要条件。针对于我国的这种现况,应该通过不断地加强新技术应用培训,来提高专业土地开发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以此保障土地开发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与此同时建立一套严格的、专业的考核与认证制度,定期地对专业的工作人员做好考评,认证,从而使相关从业人员提高能力与业务水平。

第二,对目前已有的土地规划要综合地、全面根据本地的现实状况,做好最好的规划与开发。进一步分析土地和城乡建设工作存有的矛盾,相应地增加执法检查,充分地认识到这两个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做好相关的工作。实现科学化、合理化地预测对城乡建设工作要做的改变。

第三,加强多种类的投资吸引,进一步扩大投资吸纳,这些都是保障土地管理工作开展的大前提。再来按照每一位投资商需求的不同,完善工作,真正实现融合政商这二者之间投资。

第四,在做土地的管理工作之前,先要安排好实现的编制工作做好,只有事先准备充分,才可以保障现实与城乡建设工作的脱节问题,改变信息的匮乏问题。从而来有效推进土地管理工作到位,所有城乡建设工作顺利的开展。

城乡建设与管理例10

Abstract: In the area of rapid urban city,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demand rapid expans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space contradi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is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planning management planning in Bijie City explores in the full establishment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ry to enrich the practical relevance and the future orient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rapid urbanization, rural planning, planning failure, control and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 management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发展背景

毕节市地处乌蒙山区中段、贵州省西北部,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破碎,是典型的岩溶山区和喀斯特地貌区。全市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贵州“工业强省”战略实施以来,毕节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据统计,毕节市的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16%提高到2010年的27%,2012年的城镇化率为30.17%,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毕节市正处于从以乡村建设为主迈向以城镇建设、乡村建设并重的发展阶段,在空间规划上偏重城市规划,而忽视乡村规划,使其面临着城乡建设空间冲突和城乡规划工作失效两个方面的突出矛盾。

1.1 建设空间矛盾突出

由于地处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的山地地区,毕节市适宜建设用地破碎零散,同时随着整体发展环境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矛盾突出。

(1)城市空间拓展迅速

根据毕节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其城市规模将从2010年的45万人、32平方公里发展至2030年的160万人、190平方公里。毕节市中心城区将进入迅速扩张阶段,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增加16平方公里,两年时间现状城区将扩大一倍。

图1毕节市中心城区2010年与2030年建设用地对照图

(2)乡村建设需求旺盛

毕节市中心城区范围内自然村落数量多且空间分布分散。据统计,2012年末,毕节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共有村庄225个,村庄密度达到23个/百平方公里,农村人口约60万人。

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毕节市“三农”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农村家庭收入有了大幅提高。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926元。农民收入提高,急需改善居住环境,促使农村建设需求迅速释放,同时由于乡村建设粗放、无序,导致用地需求量大。

1.2 规划管理失效严重

在快速城镇化初期,城乡规划工作常偏重于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研究,而忽视乡村规划建设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在面临城市空间快速拓展和乡村建设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城乡建设空间矛盾导致了规划管理失效现象的出现。

规划失效的一个表现是乡村规划管理无法开展。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核发“一书两证”(规划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依据,乡规划和村规划是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依据。一方面,由于缺乏乡、村规划作为规划管理依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目前已停止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另一方面,在毕节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重点对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了研究和安排,而没有对规划区范围内乡村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做出具体安排,在没有编制乡规划和村规划的情况下,难以指导乡村规划的编制和乡村建设管理。

规划失效的另一个表现是乡村违法建设现象严重。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回乡创业需求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乡村建设需求日益增加。在乡村建设得不到合理疏导的情况下,乡村违法建设活动亦日渐增多。

2 原因分析

规划编制与管理上“重城市轻农村”、“重管制轻疏导”是导致并加剧“建设空间矛盾”和“规划管理失效”的两个主要原因。

2.1 规划编制上“重城市轻农村”

受行政体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体系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毕节市在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上出现“重城市轻农村”,主要体现在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不足。

首先,缺乏对乡村地区规划建设进行针对性研究。一方面是毕节市原为毕节地区,受行政职能的限制,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职能由县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其规划编制工作集中于县城的城市规划而忽视了乡村地区;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欠发达,政府在规划编制费用上的预算较少,难以满足全面开展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乡村规划的编制工作。由于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偏重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对乡、村建设用地没有做出具体安排,难以指导乡、村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导致现有城乡规划难以满足城乡空间拓展和统筹协调城乡建设的要求。

其次,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对城乡规划体系进行前瞻性创新。在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前,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着重于城市规划,在乡村规划编制上的法规、规章、规范不完善,难以指导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工作。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五个层面规划的城乡规划体系。但对城乡规划编制中的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能否布置乡村建设用地、能否批准乡村建设、能否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发证的依据是什么等等,需要在相关的法规、规章、规范、标准的修改中进行完善。

2.2 规划管理上“重管制轻疏导”

受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困扰,城市政府存在“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与乡村建设用地指标此消彼长”的认识误区。同时,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在乡村建设规划管理上,采取了“城市规划区内禁止进行乡村建设”的一刀切规划管理方式。这种以管制为主导的规划管理方式导致了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管理工作出现脱节,主要表现在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统筹性不足。

首先,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不协调。一方面,在毕节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没有安排乡村建设用地,为保障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禁止在中心城区范围内严禁乡村建设;另一方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则每年都有新增的宅基地建设用地指标。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进行乡村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乡村建设因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无法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而无法落地,使区内大量乡村建设的合理需求失去了合法的建设途径,从而导致违法建设严重和规划管理成本增加。

其次,相关部门在乡村建设计划上缺乏统筹。当前,多个部门在分头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如交通部门的通村公路建设、教育部门的教师周转房核学生宿舍、住建部门的危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计划、发改部门的生态移民搬迁、水利部门的饮水工程等等,这些工程的建设缺乏统筹安排,导致城乡的无序建设和重复建设。

3 途径探索

针对前文阐述的现实问题和原因分析,在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上应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运用控制与引导并重的工作方法充实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

3.1 充实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毕节市正处在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职能的转型、城市经济的转型和城市空间的跨越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作为支撑。

(1)加强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

毕节市政府提出跨越式同城化发展战略,跳出七星关、大方原有城区在中部地区建设新城和产业园区。在快速城镇化地区,由于原来城市建成区范围较小,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其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仍为乡村地区,在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乡村建设仍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城化战略的提出,使原来处于城市边缘的乡村地区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地区,要求加强城乡建设空间的统筹规划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建立城乡空间协调机制,协调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的矛盾。

首先,统筹确定乡村发展规模。当前多数城市在编制总体规划时,重点放在了城市发展规模的研究上,鲜有对镇、乡、村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进行研究,从而导致乡村规划缺乏功能定位和发展规模上的指导。应充分研究城乡发展的动力机制和需求,激发城乡各层面对发展的积极主动性,根据规划期末的城镇化率来确定乡村人口和建设用地的规模,指导乡规划和村规划。

其次,划定乡村建设用地空间增长边界。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除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外,还应提出镇、乡、村的建设空间范围,划定乡村建设用地空间增长边界,以指导下层次的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规划,合理确定乡村建设用地标准和安排建设用地布局。

图2城市、镇、乡、村建设用地空间增长边界示意图

(2)制定乡村用地分类标准

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五个层面的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的修改将建设用地共分为六个中类: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1)、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2)、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特殊用地(H4)、采矿用地(H5)和其它建设用地(H9);其中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1)细分为四个小类,包括城市建设用地(H11)、镇建设用地(H12)、乡建设用地(H13)和村建设用地(H14)。

2011版用地分类标准中城市建设用地、镇建设用地、乡建设用地和村建设用地的划分与城乡规划法的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相对应,为总体规划中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全覆盖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乡、村建设用地的分类标准还没有制定,需在此基础上,根据乡村实际和发展需求制定乡建设用地、村建设用地分类标准,指导乡规划、村规划的编制。

(3)充实乡村建设规划内容

制定一个开放、可生长、可持续、刚性与弹性兼备的乡村建设规划。通过该规划实现统筹安排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控制和引导农村建设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协调发展,保障和促进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落地等各项核心工作顺利推进。

第一,建立农民建房档案管理制度。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充分了解农村村民住房建设需求,将农民住房情况分类进行建立档案管理,详细登记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善户、已有住房户的资料。采用“建房人申报”的方式,由村委会组织村民进行个人建房申报,经村委会、镇政府审核后报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纳入规划进行统筹安排,明确近期建设任务。

第二,提高乡村建设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划作为实施总体规划的行动计划,找准抓手逐步解决问题。探索多样化的农民住房用地管理模式和住房建设模式,合理确定农民住房建设规模、布局和标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控制引导村民建房;逐步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综合交通系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开展美化工程,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景观风貌。

第三,衔接国土部门用地管理。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城市建设征用集体土地的,应返还10%的用地作为集体建设用地,发展集体经济和配套设施建设。若城乡规划中没有乡村建设用地布局,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无法将返还建设用地落地,导致城市与乡村建设的用地矛盾进一步激化。

3.2 完善乡村规划管理机制

由于地处山区,毕节市适宜建设用地资源紧缺,在城市建设需求和乡村建设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城乡建设空间矛盾日渐凸显。如何促进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完善乡村规划管理依据和管理程序,成为毕节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也将影响未来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1)制定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办法

通过该管理办法的制定,统筹协调规划、国土、住建等行政主管部门对乡村建设的管理。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细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申请、审查、核发程序;规定乡村建设标准;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模和规划选址,划分为乡村建设控制区和乡村建设引导区两类地区;明确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申请条件;明确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标准。

(2)协调城乡建设时序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充分衔接上层次规划(土地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企业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规划(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生态移民搬迁、“五园”新村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选择投资省、见效快、带动效果明显的试点。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建设计划,协调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统筹安排各项政策性资金投入,撬动村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 结语

毕节市正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空间拓展均处在转型当中,规划将在城乡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因此,充实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和完善的乡村规划管理体系是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有力保障,作者仍将在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中尝试作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仇保兴,《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5.

2.仇保兴,《和谐与创新——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危机与对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