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学习课件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0 16:51:04

高中学习课件

高中学习课件例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083-02

信息技术的立体性、全面性、知识覆盖性等特点,为高中数学弹性课堂的创设提供了可能性与现实性,在师生共同面对学生数学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差别性上展开。在尊重与激励的基调下,充分保护与激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以人教A版教材为例展开相关研究。

1 信息技术下高中数学弹性课堂教学的表现

所谓弹性课堂,即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知识基础,教师在统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提出了不同要求的教学尝试。意在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自己的起点上实现努力学习下的进步,并最终达到基本知识与能力的同等水平。

1.1 信息技术载体下不同基础学生的弹性目标确定

弹性目标,即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为每个学生制定可以实现的短期、中期与高考长远的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多媒体的把三种目标分别以不同的板块展示出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展开自己的学习。短期提高性,即针对某堂课具体的内容,教师直接运用多媒体等展示教学的目标,如针对函数的学习,可以展示初等函数知识的短期目标,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表格或体系的形式,把知识的了解、理解与掌握目标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进步中逐渐树立信心保持积极性;中长期进步稳定性,即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把学生一定时间段内的进步情况作出基本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如运用计算机建模或Excel数据表格,建立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进步的信息成长袋。在每个章节或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在复习课或总结课上,会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进行点评。例如,针对函数的学习,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的难题,如幂函数、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综合性题目,以检验学生中长期进步与知识巩固程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仅能展示不同的目标,还可以结合目标完成情况,作出科学性的分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便捷与直观对比性的指导,如教师可以直接调取数据库的任何一个典型学生的情况,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启发,如个人学习目标的切实性制定等。

1.2 信息技术载体下不同难度知识的弹性掌握要求确定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信息多容量大的优势,教师可以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套用高考数学大纲,对该课知识点做出不同学习能力的要求展示。实践中,教师在同一课堂上根据所运用信息技术设施,可以把知识分成两类:基本了解与理解类。这类目标主要针对那些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如在学习“集合”的内容时,对于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等,对于这类学生做出了解与理解的目标定位,显然切合他们的知识基础实际,能较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理解与掌握运用类。同理,在“集合”的学习中,运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与集合语言,以及使用韦恩图表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是较高的知识能力要求,对于知识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定位学习目标较好。由此,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在多媒体屏幕或班班通的显示屏上,针对性地开展自己的学习。由于此类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的便捷性,教师还可以运用不同字体的文字与板块划分情况,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数学知识的高数量展示,对不同知识展示不同难度的训练题目,让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能见识与训练更多的知识,实现数学学习的快速提升。

2 信息技术下高中数学弹性课堂教学对学习积极性的保护与激励作用

这种保护与激励作用,是一种教学效果与方法的综合表现。需要教师立足新课改要求,继续科学地创设尊重与保护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来实现。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既要注意情感的调动,也要强化教育教学技术的激发。

2.1 运用信息技术语言尊重与激励学生正视自己的知识基础

如前述,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差异,尤其是随着高中数学的学习深入,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挥程度的不同,会在学生之间造成更大的后天结果性的成绩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对学习知识难度进行调节,及时对学生进步的前后对比,鼓励学生正视知识基础也坚定学习的信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正视整体性知识基础,即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把整个班级的知识基础情况,作出全面性的整理,如每堂课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每次测验学生的成绩及对各种知识点与题型的适应情况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情况,也了解其他同学的情况,即整个班级的情况,并展开切实性的思考,探索提高成绩的适应性学习方法。②正视不同体系性知识基础。在信息技术中的Word或Excel软件支持下,教师可以对整个教材中的知识做出宏观的系统性整理,以发现学生对不同学习的章节内容效果。比如学生学习函数与学习立体几何的区别,教师要据此积极地去发现他们学习中的方法性、兴趣性与相关知识基础性的根源。在学习“正态分布”内容时,教师可以直接围绕此知识点,运用多媒体作图的方式,把班级内对“正态分布的图形特征”等难点,有“夹生”问题的学生,有兴趣且生活有类似知识接触的学生,作出分类并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展现他们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基础平等的、动态变化的关注,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功能支持下,既具有教学的针对性,也可以发挥不同知识体系的学习引导作用,尤其会及时地把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方法进行比较,对学生的学习形成暗示性启发引导。

2.2 运用信息技术多板块比较模式尊重与激励学生的进步

教师要善于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把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都展现出来,如教师运用数据软件分析每个学生的每节课的学习情况等。因而,教师对学生进步的尊重与激励表现为两类:非退步性进步的尊重与激励。这类学生的非退步主要表现为分数或名次的不变性,即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习表现或数据分析等,以各种信息技术量规的形式,用Flash或数据图表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其该阶段的学习情况,既有个人知识学习的纵向对比分析,也有与其他同学的横向对比,让他们能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与成绩保持的方法,实现提高性的进步。不断提高性的尊重与激励,即那些分数与名次不断提高的学生,或者一直把成绩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学生,这类学生教师要注意尊重与激励的度,既要保障他们有着高昂的学习进取精神,也要把他们控制在出现骄傲的限度内,以此来实现他们的不断进步。教师在这个阶段,要注意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以榜样性引导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等为其他学生展示进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难点知识的掌握、综合性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等,让其他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分析的直观性,全面地了解其他同学并展开对自己学习的反思。对进步的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对其他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进步目标,把教师的尊重、理解与激励阳光性的滋润给每一个学生。

2.3 运用信息技术积累的积极案例尊重与激励学生的努力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三个层次的尊重与激励:①蜗牛爬行的努力。主要针对那些智力水平一般与知识基础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一直保持努力的状态与信心,哪怕取得点滴的进步。②循规蹈矩的努力。针对那些不注重学习方法的学生,尽管在努力中获得的进步较小,也要鼓励他们在继续的努力中,去追求方法性的改进与提高。③突破创新的努力。对那些智力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不仅能学习到教师教学的良好学习方法,也会根据个人的个性与特长,创新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学习方法和努力路径,实现快速的成绩跳高。信息技术在这种情况的运用中,需要把单独性的案例展示与集体性展示结合。针对前两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办公室用教师的办公电脑展示,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让他们切实地看到自己的基础与进步幅度,并运用数学评价量规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态度、方法与努力地展开数据性分析,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对第三类学生可以在全班内,以教学多媒体等技术的形式,展开典型性评析,尤其是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肯定与表扬等,给其他学生的数学学习形成启发性的影响。

3 结语

信息技术下高中数学弹性课堂教学的创设,即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容量大、目标展示灵活、板块设计多样化、教学直观化与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分析高效化的特点,以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基点,为学生树立可以进步的切实目标,实现弹性课堂的创设。

(青岛市第三中学,山东 青岛 266041)

高中学习课件例2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便是一种极好的途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这也对教师如何设计多媒体课件的策略方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掌握了好的设计技巧,便掌握了课堂学习氛围调节的主动权。

1 高中数学的现状

作为高中生,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在高考中也占了非常大的比重。高中数学不像初中时简单,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性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能力。高中生要提高数学成绩,就必须具有比较好的运算和推理能力及技巧,学好高中数学,才能为日后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高中数学主要是以新课标理念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来开展的,这就要符合新课标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的重要概念和结论进行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要求,最好使学生能够了解之前的数学家探究形成这些概念和结论的过程以及他们思维的方式方法。以便于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

掌握正确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策略,就可以使多媒体课件更加符合高中生学习数学的需求和特点,使课件更能体现新课标对数学学习的要求,从而使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更加融入到课件中,提高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加入活力,更加具有效率和高质量。所以,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2.1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数学课堂的不同授课内容、不同授课环节分别设计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高中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可以在课件中使用一定的静态或是动态的图画,再在合适的地方加上文字说明加以解释,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当传授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在课件的开头寻找比较符合所学知识的、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视频或是小故事来引出主题,接着给出概念极其形成过程,比如:讲解函数时可以给出各种函数图像的变换过程,可以采用动态的景象来呈现。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可以在课件中列出一些练习题和对本节内容的总结。

对于习题讲解的课堂,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为学生呈现习题练习的结果,总结出易错点和难点,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经验。也可以结合传统的板书方式,来对出错率高的地方进行补充,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

高中学习课件例3

自主学习型游戏型课件是这样一种计算机软件:在游戏化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的共同指导下,结合现代数字媒介,将游戏因素和学习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学习目的。在自主学习型游戏课件的定义中,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自己监控学习过程,完成自我评价的完整学习过程。游戏化学习是指为学生创设探索学习的游戏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因素是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和游戏型课件中的各种知识。游戏因素是指游戏型课件的游戏性、娱乐性和挑战性。达到学习目的是指自主学习型游戏型课件的目的是促进学习。

二、自主学习型游戏课件的优点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型游戏课件是为指定对象――高职院校学生设计的,其难易程度和学习内容的确定都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二十岁左右的学生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青睐于角色游戏。所以在自主学习型游戏课件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出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虚拟现象。课件中创设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将学习内容以声音、动画的形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形象深刻的印象,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

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达到将知识铭记于心、活学活用的最佳学习效果。

2.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受人关注,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可。但是在现实中,学生在教师、家长的主导下,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选择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但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可以自主地思考、选择、活动,利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实践方法达到学习目标。

3.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型游戏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进行自我探究的平台。对于游戏型课件的环境,学生要充分地熟悉和了解,从而利用游戏型课件中或者互联网上提供的资源,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进行探究式学习。

4.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当学生在利用游戏型课件进行自我学习时,就要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中都是存在竞争机制的。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思考如何在竞争中取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性。在游戏失败时,课件中有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不放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自主学习型游戏课件的应用策略

1.严格控制游戏环节。自主学习型游戏课件在使用当中,有一部分游戏环节不包含学习内容,只是单纯的游戏,这种单纯的游戏会导致学生只注重游戏而忽视学习。因此,在游戏型课件的设计当中,要预见到单纯性游戏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应严格控制课件中没有教学内容的游戏环节所占比重。

2.重复强调学习目标。游戏型课件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被游戏课件中的情节和画面吸引,因此,会出现只重视游戏而忽视了学习目标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设计者需要将学习目标在课件中以不同的方式多次呈献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印象深刻,并且能使学习内容深刻快速地被学生接受。

高中学习课件例4

1.促进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论告诉我们: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最基本的原则是,根据教学媒体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所具有的潜在能力来选择媒体,使每种媒体对应的每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多媒体技术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选好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能创作出符合教学实际的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特长,从而有效地调动和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增加课堂信息量

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认识的基础,听觉和视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听和看共占94%,是学习的主要手段。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中,知识量日益增多,而且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因此,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效率,恰当增加和扩大信息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表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习者增加相关内容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多倍。

3.改变教学方法与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一,尽管有创意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状况,但由于受到教学硬件制约,教学模式单一化无法彻底解决。一直到多媒体课件教学介入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使教学模式改变有了足够的前提条件。通过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学习者可通过多种媒体学习来扩充知识和能力,使学习者个别化自学成为可能。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并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必须创设情境,提供条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多种媒体进行组织来辅助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可以发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图形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优势,把多媒体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显示在屏幕上,从而刺激学习者的大脑皮层,激发起学习者的求知欲。实践已表明,完善的多媒体技术装备,丰富多彩的教学软件,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5.利于个别化教学

普通的课堂教学,学习者不得不跟从教师的教学步骤来学习新的知识,但因为学生对新事物理解能力的不一致,常常出现有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而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可以运行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使得学习者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学习的节奏可以根据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自己进行控制,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学习者还可以针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复习巩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测验,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实现资源共享

高中学习课件例5

没有学习就没有创生,培育创生型教研文化需要以务实灵动的学习为基础。为此,我们以四种理念推进学习型教研组建设。

(一)落实“生态取向”的学习理念,建设和谐创生的学习型教研组

“生态取向”的学习,是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教师需求,促进学习、工作、生活互动融合的学习,这种学习注重同伴间的共生发展。为了落实这种学习理念,我们主要采取了三种措施:一是促进工作与学习的紧密结合,在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策略,让学习成为改善工作现状、解决工作疑难、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让工作成为学习的动力和依据;二是促进团队学习。学科组的学习活动应是团队互动的交流活动,我们注意引导全组成员共同思考、民主研讨、不断争鸣、真诚交流,强化民主与集中,提高了学习的整体效益,促进了学习与研讨的紧密结合;三是构建生态取向的教师学习制度,将学习常态化、生活化。

(二)落实“高效能发展”的学习理念,建设高效创生的学习型教研组

创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师生在课堂上的发展效能;没有高效能的发展就没有创生的价值与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的高效能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累积与增加,更重要的是“习得”新的教育观念与行为,能够在学习中“扩展和重组”,实现“真实、有意义的应用的掌握”,只有抓住“习得”、“扩展”、“重组”、“应用”和“掌握”这些新的学习策略,才能真正促进教师团队的高效能发展,提高学科组高效创生的能力。

(三)落实“现场学习”的基本理念,建设灵动创生的学习型教研组

著名学者牟宗三认为:“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不是真学问。”教师的生命所在是“教育现场”,教育现场的学习能力影响着教师灵动创生的水平。每位教师至少有四种教育现场:一是自己的教学现场,把自己的教学作为反思对象,才能够日日滋养自我;二是同行的教学现场,从其他老师的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中学习,提高自己;三是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现场,教师应积极参加这些教研活动,提升教学研究力与执行力;四是培训、讲座现场,努力把现场中有用的资源“挖”出来,变成具体的教学行动,避免“听的时候很激动,听完后很平静,下来很麻木,一动也不动”等弊端,才能实现学为我用的目标。在现场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才能逐步提高课堂创生素养。

(四)落实“后喻学习”的基本理念,建设适应学生变化的创生型学科组

“后喻学习”,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和热爱学生,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学习设计。创生型课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最快最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把学生当作对话的伙伴,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才能以学科为依托,建设适应学生变化的创生型学科组。

为了落实这四种学习理念,我们优化了集体备课,形成了“分配集体备课任务——主备人自主备课——备课组成员自主研读教案——集体研讨——个性修改(二次备课)——写教后反思”的备课流程,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分配集体备课任务。学期末我们安排出下学期集体备课的任务,确定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形成备课计划表。

2.主备人自主备课。主备人通常需要完成以下备课内容:(1)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明确课标要求;(2)完成2种以上资料的习题,以与熟悉教学内容有关的题型多样性;(3)利用组内收集的各种备课资源,广泛吸收他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4)在全面考虑学情后,编写出符合教学策略、体现新理念的详案及课件;(5)备课组成员自主研读主备稿。提前一周下发主备人的主备稿、课件,备课组成员自主研读,写出修改建议,避免集体备课时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3.集体研讨。上课前两天进行集体备课。先是主备人介绍备课思路,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全组进行讨论,形成共识,第一次修改教案、课件。

4.个性修改(二次备课)。备课组成员研讨后,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全面考虑自己所教班级的学情,在主备稿上进行个性修改,使教案更符合自己的实际。

5.教后反思。教学活动结束后,备课组成员在办公室交流本节课的上课心得,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对教学机智和技巧以及创生火花进行分析,并在第一时间写下教学心得。

五环节备课和反思,既体现了和谐创生的“生态学习”理念,也关注了学情和课堂创生效益,并对课堂现场进行了及时反思,落实了“后喻学习”、“现场学习”和“高效能学习”理念,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科组的课堂创生素养。

二、抓实两种研究,在研究型教研组建设中提升学科团队的课堂创生素养

专题研究可以促进教研组的知识共享与不断创生,教师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共享,在共享中创生,达到提升学科团队课堂创生素养和创生型教研文化的建设目标。

(一)抓实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范式,在叙事研究中提高学科组的课堂创生素养

“关键教育事件”,不一定是大事情、大问题,也不一定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而是发生在课堂上看似平常的创生事件,但探寻出了它的关键原因、普遍价值、象征意义等,并对改变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事件就成了“关键教育事件”。因此,我们所研究的事件往往是普遍存在的,它的作用或许并不大,但经过加工以后,发掘出了它的创生意义,提升了事件的附加值,就成了关键教育事件。

我们在研究和叙述“关键教育事件”时,主要注意了以下方面:一是紧扣“课堂创生素养”,围绕“课堂创生素养”这一核心内容,选取和创造“关键教育事件”,立足“课堂素养”的有效发展分析日常教育事件,总结有效策略或需注意的问题;二是关注“创新能力”,围绕师生的课堂创新能力收集日常教育事件,并立足“师生课堂创新能力的发展”,观察、判断和分析日常教育事件;三是强化“高效学习”,根据高效学习的理念与基本要求,观察课堂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此发掘其普遍意义,以总结高效学习的经验或需注意的问题;四是突出“课堂创生”,学生在教师精巧灵动的引导下,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在知识上有新发展,在过程中有新体验,在能力上有新提升。

(二)抓实“链式发展”的课例研究,在课堂的持续改进中提高学科组的创生能力

高中学习课件例6

中图分类号:G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60-01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较大区别,高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心理行为还是学习特点也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存在较大差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深入研究相关课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1.1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中带有较强的情绪感,对感兴趣的内容表现出较强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则表现出厌学情绪。在学习带有积极性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通常是比较明确的,除了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不甘落后,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份满意的工作。

针对这样的学习特点,教育者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授课的生动性,知识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衔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1.2 教学课件的重要性

近十多年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定程度上取代教师繁琐、重复的板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以将教师很难通过语言、板书表达的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通过在课件中集成图片、图像、动画等内容,从而增强授课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多媒体课件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师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在说课比赛中,多媒体课件的质量高低都是衡量其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2 高职院校信息类课件现状分析

课件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工具,课件制作的好坏直接能影响到教学效果,课件制作整体水平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2.1 教学课件常见制作方法

提到课件制作,大多数人都会立刻想到如: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课件大师等常用工具软件。相对而言,Powerpoint是目前广大教师制作课件最流行的工具,它克服了Authorware不能修改和体积大的缺点,同时也能支持SWF,有自定义动画,还能够到网页。虽然有人认为Powerpoint已经落后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喜欢用Powerpoint来制作日常教学课件,因为Powerpoint简单易学,方便实用,使用效率很高,也不需要太苛刻的运行条件,几乎所有计算机里都有。就一般而言,PowerPoint的功能虽然不及Flash、Authorware强大,但用在日常辅助教学中应该说还是游刃有余、应付自如的。只要使用者掌握了一些如图片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工具软件,用Powerpoint还是可以制作出相当精美的课件的。

2.2 信息类专业教学课件存在的缺陷

虽然Powerpoint如此流行,但也有其缺点,特别是信息类专业属于理工科,在制作教学课件过程中,将含公式的文字复制到Powerpoint中就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其实,在此文中,这并不是作者要说的主要问题。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运用多媒体主要是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或能更好解决的问题。这方面,作者认为是可以不断追求完美的。当今无论是用目前哪种课件制作平台,其本质都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师需要授课或布置作业的内容展现给学生,特别在实践环节中,即使是项目式教学,ppt所展示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还是抽象的,不能让学生深刻领会到所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作者认为,要把理论形象化,最佳的课件应该体现“所学即所用”。

3 信息类专业教学课件制作新思路

为了更好的贯彻项目式教学法,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成果,作者经过教学摸索,认为信息类专业教学中所使用的课件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即所用”,这样的课件是利用授课内容的知识或技术来制作的,比如动画制作课程的课件用flash来制作、程序设计课程的课件就用某门语言来写。此课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本身也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这不得不被称为是信息类专业教学课件制作的一种新思路,也开创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新形式。

3.1 新形式课件的特点

此类课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或技术所制作。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立刻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明确学习目的与增强学习动力;该课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和复习,它运用良好的交互控制,根据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在操作方面,该课件充分体现人性化特性,采用下拉式菜单,几乎所有教学项目都集成在一个主界面中,教师或学生可以很方便的找到相应内容。

3.2 新形式课件的优势

该新形式课件能够使枯燥的纯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迅速体会到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效果。如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此类型课件可以让学生快速熟悉VS平台各类控件的使用,尽快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新知识不至于太抽象,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3.3 新形式课件的制作要求

该课件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避免让学生觉得课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太过深奥。要从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保持课件所展示的技术难度适中,使学生以足够的信心努力学好理论并运用到实践;使用新形式课件教学,建议在理论课之后立即安排实验,学生在建立了良好兴趣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操作,应该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语

此新形式课件在充分贯彻项目式教学理念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作者的一次大胆创新。但是,目前该课件也存在一些不足,并不是所有信息类课程都可以用此方法制作课件,今后也可以把该课件做成一个小型的教学系统,融入更多的功能,如加入试题库,方便教师进行考核与学生进行自测,或做成web版本,方便教师、学生在线进行互动交流。

不断学习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完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努力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高中学习课件例7

物理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许多侧重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抽象性的物理知识点或问题,这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以往,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主要采取单一化的知识讲解模式,无法使初中生顺利突破这些学习难点。而贯彻混合学习模式,有效运用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更利于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一、混合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混合学习是教育领域新诞生的一个名词,主要是指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特征与要求,在合适的教学时间,结合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等,优化组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及学习要素等,保证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以混合学习的方式帮助他们高效理解所学知识。为了确保混合学习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前期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内在学习需求以及课程教学目标等,保证可以系统化地完成相关教学知识点的科学设计。从特征角度来讲,混合学习主要体现如下:其一,立足生本理念。混合学习具有多元化的学习特征,但是无论选择何种学习模式,都需要围绕学生的“学”开展,否则一切学习模式的应用都会本末倒置,无法真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其二,倡导灵活多变。鉴于单一的学习模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将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采取动态化的教学方式,灵活地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其三,遵从师生互动。无论是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或者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授课中,都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过程,保证可以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二、基于混合学习的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价值

初中物理是一门重思维、重操作、重推理与计算的课程,其中包含的许多知识点具有比较突出的复杂性与抽象性,常常会使学生很难理解。混合学习是一种在优化传统线下面授教学的基础上,有机结合线上学习的一种混合式学习方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个重要产物。有效利用混合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运用“云”上的丰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需求,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效果有积极意义。其中,微课是当下助力线上教学或学习的一种重要模式,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需求等来设计各种各样辅助他们高效学习的微视频课件,助力他们高效开展学习活动。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融入,首先可以突出初中生在物理课程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微课教学中有机穿插集体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物理教学效果。同时,混合学习理念在教学中的融入,也有助于为不同物理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学习手段与方法,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对贯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提高物理整体教学效果同样有积极的意义。创新应用微课,可以将这些教学用的物理微课教学课件基于网络共享平台分发给班级中的学生,可以满足他们在课下随时随地地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基于混合学习的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教学需求,合理选择微课内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微课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科学地制作适用于物理教学的微课课件,选择适宜的微课内容。为了确定适宜采用微课授课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将微课课件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与性质。只有在确定恰当类型微课课件的基础上,才能合理选择适宜的微课教学内容,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混合学习的目标。因此,在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前期的教学情况分析工作,合理确定适宜教学的微课类型及内容。初中物理课程中有较多的知识点,且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微课可以将每个单元内的教学重点筛选出来,便于初中生的学习强化,可为其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初中物理课程体系的构成情况,在构建微课教学课件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应的微课课件分成知识讲解类型、实验探究类型、知识总结类型、答疑解难类型及知识拓展类型等几种比较常见的教学类型。其中知识讲解型微课课件主要以物理概念解释,以及物理性质、规律和原理等内容的论证等知识为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突出相应的重点与难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来高效理解这些物理知识。针对那些难度比较大的物理概念,教师可以摒弃以往单一化的概念复述方式,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学背景的创设来增加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实验探究型微课课件的主要内容是平时课堂授课或者虚拟教学氛围下的一些物理实验知识,尤其是那些无法进行现场操作或者伴有安全问题的物理实验,都可以借助微课课件的方式将之近距离地展示给学生;知识总结类型主要是系统化地梳理与归纳一个单元的物理知识点,或者几个相关的知识点,以专题知识教学的形式来制作微课视频课件。这种类型的物理微课课件可以使初中生在反复观看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明确自身学习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与完善;知识拓展型的物理微课课件主要是结合物理教学需求,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的角度出发,有效运用网络上充足的在线资源或者课外物理书籍内容来补充教学知识。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针对相应的物理实验,制作成对应的微课视频课件,借助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确相应探究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等,这种物理实验教学及指导方式的直观性更强,更容易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二)基于混合学习,优化微课使用形式

混合学习主要包括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两个方面。其中线下学习模式主要需要考虑如何借助微课视频课件来辅助教师开展课堂知识讲解;线上学习模式需要考虑如何满足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需求,使他们可以运用微课视频课件来辅助自己开展高效的学习活动。不同的微课会收到不同的物理学习效果,但是无论最终确定了何种微课,都要时刻围绕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从满足他们自主学习、深度思考、质疑探究及创新发展等多样化学习需求出发,合理确定混合学习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适宜的微课形式,保证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开展成效。例如,在设计面向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线上和线下双方面混合应用微课的教学需求。从线上学习的视角来讲,需要考虑如何借助微课视频课件满足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需求,即如何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教师制作的微课教学资源,以及如何借助这些线上获取的微课教学资源来开展课下自主学习活动等,力求可以借助微课使用方式的有效确定来满足初中生高效听课以及高效开展自主学习的需求。例如,在“光的折射”方面的教学中,为了保证微课导入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有效辅助学生完成自主复习任务,教师可以在制作相应课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高效开展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在其中导入“极光入水”等一些非常生动的视频内容,同时在微课中介绍及讲解光的折射方面的物理知识,同时要注意在结尾的时候灵活地为学生设计一些自主训练任务或学习活动等,强化微课在辅助教师教学和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结合性和联系性,使学生不仅可以借助微课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任务,同样可以在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利用微课完成自主复习物理知识的任务,尤其是不同学习水平的初中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物理学习成效决定自己观看微课视频课件的具体遍数,真正实现将生本理念贯穿于物理教学始终这一教学目标。

(三)立足教学评价,完善混合学习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模式,教师除了要综合考虑微课教学的内容与使用形式,还要注意结合物理教学的具体实践成效,通过及时开展教学评价的方式对混合学习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保证可以借助物理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混合学习模式。因此,在平时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混合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成效进行评价及分析,确保可以及时发现与解决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不足与缺陷。在指导初中生开展教学评价期间,教师要注意灵活应用小组合作讨论、“在线测评”等符合混合教学需求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以此更好促使初中生在物理教学评价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展积极讨论活动,保证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全体初中生在混合学习模式下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学习成效,以及微课教学模式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者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等。然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混合学习下的物理微课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改进及完善,保证可以为后续的混合学习下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微课模式的顺利贯彻落实做好铺垫。例如,在光学、大气压强、重力等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所涉及的大气压强实验、光的散射实验以及自由落体实验等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可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学生自评、师生共评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活动,以发现实际微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反映:“这些微课中所用的实验大都属于理论层面的知识点,理解起来不是非常深刻。”针对学生的这种反馈结果,教师可以在后续的物理微课课件制作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如可以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些感性材料,如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时候,可以选择生活中常用的事物或现象等,以此持续改进与完善物理微课教学方案。或者针对这部分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评估开展“在线测评”活动,“在线测评”主要是充分利用线学习网站或者各种学习用的APP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测评,通过随机抽选题库中的物理试题来完成自主作答,之后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软件或APP的后台监督班级学生整体的作答情况,之后对混合学习方案进行相应的完善,保证更好地提高混合学习下的物理学习效果。总之,混合学习是助力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养成的一个有效学习模式。其中微课是构成混合学习模式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教学因素,如果可以在物理教学中将之有效融入,则可以成为辅助教师开展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具。但无论采用何种混合学习模式,都需要贯彻生本理念,结合物理教学目标,科学设计微课教学方案,保证不断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令超.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混合学习的应用策略探析[J].数码设计,2019,42(02):248-249.

高中学习课件例8

目前,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个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个优秀成功的课件就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但是,教师们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还存有诸多问题。由于多媒体课件设计不符合高中数学的特点、不符合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导致了学生的认知负荷超载,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教学难点难以突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课堂教学目标也难以 达成,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以及课堂教 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析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对促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高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 合质量、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除了应具有一般多媒体课件设计遵循的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原则外,由于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较其它学科有自己的特性,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还要更加符合高中数学的特点以及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

1.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特点

由于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较强的逻辑性,是学生学习数学时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具体实例相结合,利用数学软件(“几何画板” 、“Z +Z 智 能 画 板 ”、 “Mat lab”、“Mathematica”、“MathCAD”)、计算机编程、平台技术等,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展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从事物的运动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探寻结论。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获得

最佳的教学效果。

2.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第一要以人为本,即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件要注重展现思维过程及结果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不断经历观察、动手 操作、归纳、交流等,从而启发、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技能。第三是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本质,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更要强调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是使多媒体课件更加符合高中数学特点、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和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更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益。主要表现在针对性、交互性、简约性。

1.针对性

多媒体课件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对不同授课类型、授课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通过恰当的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化难为易,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俗化,使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高中数学的授课类型主要分为新授课、讲评课、习题课等。

(1)新授课

新课标倡导“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受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的青睐。高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分为创设情境、概念形成、范例分析、巩固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等。创设情境环节主要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产生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椭圆的定义》一节,可以播放行星绕轨道运行过程的视频材料来引入新课,让学生对椭圆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形成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利用“几何画板” 、“Z+Z 智能画板”或编程制作软件等,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2)讲评课、习题课

在试卷讲评课中,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数据绘制图像,使考试结果分析一目了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复习与试题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行补充练习巩固,除此之外讲评课和习题课还是多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使用黑板进行板书。总之,多媒体课件要使用在最需要之处,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重点的教学内容用突出的方式加以显示或用恰当的媒体和方式加以处理,使用媒体技术展现知识形成过程与背景,突破教学难点,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最基本的要求,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教学是双向的,是教师与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在多媒体课件的桥梁作用下,进行交互探索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要为教与学、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探索等过程服务,使他们就教学内容更好地沟通交流,而不是流水形式的灌输课件,更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再现或课本 “搬家”,要体现多媒体课件的辅与服务性。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从“教”的角度来说,应该注意课件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符合教学目标; 是否能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从“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注意课件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否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形成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总之,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的特点,符合高中数学教学理念,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与教学理念,设计制作具有针对性、有良好的交互性和简约而不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方可达到一个优秀成功的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这样,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

参考文献:

高中学习课件例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09-04

当今,高职院校的大部专业课程都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主动地探究问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课件的质量上来看,目前很多课件属于备课笔记数字化型的,有的根据教材的内容简单进行知识点的罗列,中间没有任何的跳转和交互,使得学生跟随课件的思维模式变得被动,不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自,不利于高职生的自主学习。为了让高职学生在自由竞争环境下能有一席位置,让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及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大力提高和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项目导向型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

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注重实践能力训练。项目导向教学法特别适合技能型课程的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理念来源于德国。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具体表现形式为项目引领式,它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础阶段。由此进行教学内容的解构与重构,进行教学设计,开发多媒体课件(即为项目导向型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课件设计思路。下面就多媒体课件辅助“.NET网络应用”项目教学进行初步探讨,尝试以新颖的课型、课件内容的组织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NET网络应用”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课件内容的设计以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为基础,以完整的项目统领全过程,进行知识解构与重构。依托合作企业济宁远望软件有限公司的真实项目“Mypetshop”网上购物系统,根据项目开发流程及内容,确定学习任务,将.NET知识点融入每一个任务中。进行解构与重构后的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课件本身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学习者能主动地对所学的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引起学习的兴趣,激发主动探究的热情。项目下分模块与任务,每一个任务中包括几个子任务,以任务带动主体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完成项目导向下的自主学习。任务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个任务内容包括任务工单、教学课件、程序流程图、程序代码等,如图1和图2所示。

2 项目导向型多媒体课件的技术运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

为了满足高职生自主学习和协商学习的要求,课件制作采用了Authorware、Flash、Flashprint、Photoshop、屏幕录像专家V7.5等软件。项目介绍、任务模块方面采用菜单技术与文本转换技术,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程序流程图设计方面采用课件自动播放技术;利用屏幕录像专家V7.5软件将教师授课过程录下来,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无法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上课的录像,进一步理解知识点;课堂练习模块主要采用热对象交互技术。全部学习过程可以自主控制,满足学生思考、讨论的需求,同时提供拓展训练与各项帮助文档,适应个性化学习,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进度,满足不同基础学生学习需要。

3 项目导向型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实践

课件开发制作完成后,选择其中的“用户登录”任务(是“.NET网络应用”的基础和重要模块)作为学习内容,在本校2010级网络班和软件班的学生中进行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其中网络班学生使用项目导向型课件,软件班学生使用传统课件。实践结束后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评价量表(见表2)测试,结果显示,在使用项目导向型课件学习的网络班,学生自我评与教师评全部达到良好以上,其中有5名学生全是优秀;而使用传统课件的软件班,只有3名学生两项测评达到良好成绩。

4 结语

项目导向类的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提出的基于高职教学理念进行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思想和理念,可为众多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对比实践,证实了项目导向型课件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5-10.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潘敬贞.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设计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92.

高中学习课件例10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CAI课件 设计策略 制作原则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来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综合在一起组成多媒体系统,最终形成网络,进行优化教学。同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等一些学习理论及人脑记忆规律的原理对影像、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学等各种媒体信息加以控制,以实现教过程的实时性、动态性。这种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外语电话教学的交互性和个别化特征。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媒体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一直存在,并且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这种交互活动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强、提高和完善。

一、CAI课件设计制作的基本策略

计算机用于英语教学,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方法:用于课堂演示教学,用于集体学习和用于个别化学习。尽管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就其设计中的基本策略而言,应包括以下四个层面:课件控制方法,信息陈述策略,学生的应答方法,应答结果的识别与评价策略。

1.课件的控制方法

课件的控制方法的确定将决定主学习阶段的模式及流向以及相应的应答方法和判断评价的处理。通过对应答结果的处理和判断,及时给学生信息反馈;或控制转向下一内容的学习,或对学习者给予支援、矫正,最终达到完成规定的学习目标。质量高的课件,在安排教学顺序时,既要保证知识的衔接和系统性,又要使学生能够自己调整进度和选择学习内容,建立一个最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顺序。

由于学习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CAI课件应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适应不同学习者的特征和要求。其实际控制方式主要有:学习者控制,程序控制,适应性控制,有建议的适应性控制。其中学习者控制是一种以学习者自主进行控制的方法,使学习者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所希望学习的内容,实现自主的学习。程序控制是根据学习者对每个具体问题的一次性应答结果来决定其学习流程,其适合于单一知识结构的学习。适应性控制是学习控制和学习者控制的结合,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识别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任知籽陛,是提高课件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有建议的适应性控制不仅给学生以最多的控制权而且提供适当的指导,还在学生学习时提出各种建议。

2.信息的陈述策略

信息的陈述包括三部分:引人部分,指导部分,补充部分。其中引入部分包括:标题页,教学目的的陈述,引言,学习已有知识的能力的激活及必要的预考。指导部分的内容处理是处理课件设计的中心。课件设计者把教学方法和教学大纲融入信息处理中,它主要涉及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

人机交互性是CAI的基本特点,是CAI学习过程展开和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交互方式的设计,而不应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全部搬上计算机。设计者应充分利用传播媒体技术的优势,以使信息呈现饿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学生的应答方式

CAI课件的特点之一就是计算机能不断分析和处理应答的结果,所以一个课件的设计如果没有人机之间的交互活动就是不成功的。在CAI课件中,最常见的交互方法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保持学生对课堂的注意,为学生提供练习,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并且帮助学生理解信息。

4.应答结果的识别与评价策略

应答结果的识别与评价系统的设计是人机对话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应答评价的人机对话过程是一个不完全的过程。对学习者结果的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评价应明确地指出作为学习结果的应答正确与否,这种评价对学习者正确地掌握学习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评价应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予以激励,对学习者学习予以引导。其意义在于:在学习过程中,应答的判断、评价能向学生提供恰当的信息反馈,减少学生外语学习中错误的同化,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起刺激强化作用,使学生确定学习序列的流向,这是实现学习转移的依据。

二、初中英语CAI课件的制作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CAI课件的使用作用于学生——一个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保持时间性不稳定的青少年群体,因此,我们要克服CAI课件因程序教学通过强调刺激学生而形成的反应行为,不注重学生内部的心理过程弊端。CAI课件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充分考虑其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注意CAI课件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交互性等特点。

2.实用性原则。CAI课件的实用性是指课件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之中,课件的内容应具有普遍性且易于接受,有其共性的特点,可以运用于同层次其他班级课堂教学,同时课件的操作也简单易行,不但自己在上课时不因操作的繁杂而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其他教师在使用操作时也能运用自如。课件的开发,作用对象是学生,操作的是教师。一旦你的课件被认为具有普遍性、易于接受、效果好的特点,就可能成为其他教师共享资源从而被其他教师所采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与教材相结合原则。CAI课件的制作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设计的。教材的内容确定课件基本范围的选材方向。课件的使用,目的是帮助完成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的教和学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介质。制作CAI课件时,要把与教材有关的各种素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和语言环境原则,使CAI课件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相对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