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7 17:05:51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1

汉语的上述特点启示我们,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这一特点使得语法规则的强制性相对较小而语言组合的灵活性较大。表达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依靠语感。而在阅读中;感悟的意义则更大。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多读。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表达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古人提倡“读万卷书”,其中就有这样的目标。二是反复地读名篇佳作。只有反复地诵读,才能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意义和特殊价值,才能从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角度综合地体悟语言运用的奥妙和规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中也应当包含这样一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当前,特别应当提倡朗读。要读得书声琅琅,读得痛快淋漓,读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一个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的学生,不会是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一所听不到书声的学校,更不可能是好学校。

上述特点还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虚词。如果说语文教学还应当让学生学一点语法的话,那么虚词便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一方面,词序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靠语感,而虚词的使用则理性得多。另一方面,虚词,特别是连词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日常口语。只有学好虚词,才能自如地运用书面语,并提高口语的水平。而且,虚词的使用与思维的发展关系密切。当然,虚词的教学也应当是动态的,结合语用实际的。比如副词“才”,可以以“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为例。这句话表达了对焦裕禄同志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让学生去掉“才”试试,立刻变得冷冰冰的;再换一个“已经”试试,更糟糕,好像嫌他活得长了。这样学生就能生动地领悟到恰当使用虚词的重要。

汉语的另一个特点是有着很强的历史继承性。现代汉语中活跃着大量古代汉语的因素。不必说句法结构的基本格式“主—谓”和“动—宾”贯穿古今,也不必说“天”“地”“山”“水”“生”“死”“上”“下”这些基本词汇活跃始终,单是具体的表达方式就很多。现在常用的“瓜分”“血祭”和古代汉语“一狼犬坐于前”“寨中人又骛伏矣”中的“犬坐”“蛰伏”都是名词作状语,“发扬光大”“严肃党纪国法”中的“光大”“严肃”是古汉语中形容词用作动词这种表达方式的继承,“天地之间”“为语言的纯洁而斗争”中“之”“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古代汉语完全一致,这样的表达式仍然非常能产。就连作为现代汉语一般词汇的大量双音词,其词素也基本上是古代汉语的词汇。

从这一特点出发,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在于提高他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了解灿烂的古代文化,而这种文化积淀又可以成为他们运用现代汉语时的宏观语境。那些文言文读得多学得好的人,在运用现代汉语时,也往往多一份雅致和凝重,少一份苍白和飘浮;多一份精练和轻灵,少一份芜杂和笨拙。教材的选文,如果说现代文应当多选优秀时文,那么文言文则应当多选传统名篇。文言文的教学更应提倡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境界,“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精神境界,领悟孔孟的庄重与热烈、老庄的智慧与洒脱、墨家的思辩与求实。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可进行对联鉴赏和属对练习。属对是一种充分体现汉语特点、集语音、词汇、语法于一身、沟通古今的极好形式。

作为汉语书面符号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使用,与汉语少形态变化、多同音词的特点有关。表意文字的根本特点是字形有意义。从符号的编码系统来说,汉字符号是多码的。它不仅有音码、义码,而且有形码。符号的编码越多,信息量就越大,给人的刺激和联想就越多;同时,掌握的难度也越大。汉字的多码性至少决定了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初学难,另一方面是对于汉语书面语的易解、多解和深解。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2

引言

审美是一种很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美的感知应当体现在各个方面,不仅是针对好的文字、文章,在对于汉字的学习中同样可以透过汉字体会到它的规律与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汉字中从枯燥的识记过程进入到对汉字的赏析阶段,能够引导学生领会到汉字的美,那么学生对于汉字的识记必然会效率更高。

一、识字教学审美化的依据

1.汉字的审美特征

汉字本身是具有很高的美学造诣的。汉字讲求分布的对称,然而又不失灵动,汉字有繁有简,笔画繁复的汉字必然结构紧凑,笔画简单的汉字几何线条明朗、落落大方。无论在哪种文化中,文字的书写都讲求规范、美观,然而只有汉字的书写最后能演变成一门经久不衰的艺术――书法,这不仅和汉字的书写者的书写水平有关,更重要的是汉字本身就具备很深的美学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美,这不仅能够让汉字的学习更有效率,也能够提升他们对于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很深的艺术涵养,然而,他们也有自己特有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小学生的审美特点更多的是和乐趣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觉得有规律可循、有趣的东西往往是有意思的东西,而有意思的东西又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引发他们对于事物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审美心理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因此,想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美,可以从汉字构成的规律性和趣味性着手,能够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让他们想学、愿意学。

3.识字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

识字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是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息息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汉字的笔画、汉字的构字、汉字的书写等方面来充分体会汉字的美。汉字的笔画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汉字由五种最基本的笔画构成:横、竖、撇、点、折,这五种笔画各有各的特点。在学习“横”时学生会想到横跨的大桥,在学习“撇”时又仿佛看到风中婆娑的柳枝,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将帮助他们更好的体会到汉字之美。汉字的构字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例如“雨”中就有好多的雨点,让学生更多的领会到汉字的特点,也能够加深他们对汉字的识记。汉字的书写同样有很深的美学造诣,书法的美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和学生们更贴近的是让他们看到汉字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的规律,这种规律背后也能够折射出一种异样的美。

二、识字教学审美化的策略

1.生活审美化的识字启蒙

学生的识字过程如果能够和他们熟知的生活相结合,必然能够带给他们更真切也更直接的审美体验。汉字的构成其实有很多来源于生活的依据,很多字的构造都是从生活中取材。例如,“木”字就和生活中常见的树木形状很类似,就仿佛一株小树苗立在我们眼前。两个“木”在一起则构成了“林”,三个“木”的结合也就形成了“森”,这种象形的构字方法很有特点,让学生领会到这个特征,能够很好的加深他们对于汉字的识记,也能够让他们体会到汉字的美。

2.游戏审美化的识字之路

将识字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必然会深受学生们喜爱。可以在班级内展开和识字有关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让学生对于汉字和汉字描绘的实物展开对比,这会意外的让学生发现其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联结。例如“火”就像极了一团燃烧的烈火,“人”其实很像一个在走动的人的躯干,可以让学生进行“比一比”、“猜一猜”的识字活动,通过将图片和文字进行相应的对照,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关联,这个过程也能让学生意识到汉字构字的思路和依据,游戏审美化的识字之路也就随之展开。

3.书法审美化的识字之美

书法不仅是一个写字的过程,书法更是一门迷人的艺术,这门艺术后有其独有的文字之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很好的书法能力,然而,很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和书法相关的课程,书法水平的培养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学生只有勤写多练才能让自己的书法水平有进步。此外,可以更多的让学生对于名师的书法作品进行赏析,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这些作品,不同的书法家的笔法有不同的特点,有的书法如行云流水般舒畅自然,有的书法则笔触铿锵有力。让学生多看,多领会这些书法背后蕴藏的美,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书法水平,对于他们的识字过程也很有帮助。

4.意境审美化的识字之妙

汉字的构成不仅具有科学性及规律性,很多汉字还能够传达出古人的某种价值与情感,这其中自然会蕴藏着某种意境。“美”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汉字,在古人的意识中,他们觉得“羊”“大”就是“美”,于是,这两个字上下叠加就产生了这个新的汉字。让学生了解到汉字构字时的很多小故事不仅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古人内心的某种情感及价值观,这其中也能流露出一种深藏意蕴。

结语: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汉字中也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启发让学生领会到汉字的美,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于汉字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了解到汉字的构字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对于汉字的识记效率。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识字的过程更多的和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相结合,并且加入有趣的识字小游戏,这将会充分引发他们对于汉字学习的兴趣。此外,要从形式上、构造上以及发声上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中蕴藏的美,这样才能实现识字的审美化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缪顶宏;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3

一、“学讲计划”的理论指导

在实践“学讲计划”的过程中,贯穿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改的自觉性,使得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成为落脚点;教师教学素养提升成为根本;教学管理方式创新成为保障。

为什么要“讲出来”“学进去”?“学进去”是信息的输入,是学习有效的先决条件,“讲出来”是信息的输出,是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在不断“讲出来”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就像奥苏伯尔所说:你要知道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这是教师在教授新课钱要做好的充分准备工作。

二、汉字特点实质是联系识字教学开展的关键

(一)汉字特点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备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征。

2.“形声”以其一半表音、一半表意的结构模式呈现出来的,适应了记录汉语的需要,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成为创造汉字的主要方法。形声字“美化加偏旁”的结构特点,使得儿童学习汉字的整体意义,并且表音的声旁同时表示意义。

(二)识字教学的价值与目标

独立识字中要求儿童在汉字穿插编排汉语拼音内容下,能够通过认识字母,最终达到会拼读,这是最基本的拼音学习。再到由相对词串、归类、韵语、随文五种结合学习,并且要有计划的学习偏旁部首,运用插图理解字词的音、形、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工具书。通过先由儿童掌握部首学习,在到使用归类教学开启儿童在多元智力方面开发儿童的潜能。

三、遵循汉字习得规律教学生学汉字是“学讲计划”的践行

汉字习得规律中教学汉字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如下:

(一)汉字字音

在“学讲计划”中最突出的是“学进去,讲出来”。然而,学习汉字,首先就得从这个汉字的字音入手,比如徐州大马路小学示范课《海底世界》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回忆课下预习的方法,再通过课堂小组开展自学活动:通过圈字、标小节、朗读自己在预习单上所完成的以下几个模块内容:(1)生字,较难的字。(2)词,新词。(3)句,造句。(4)形近字区分“梭”“棱”。(5)提问之后学生汇报预习单上所写下的字音、字形。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预习提到本课中的一个多音字“差”,教师顺势及时进行板书,加强儿童的记忆,同时以“底”字为例,回忆归纳出形近字“抵”“低”“纸”三个字。之后,教授“底”字写法,教师有意督促半包围结构的生字写法,并且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儿歌,作为写字要领进行强化。如,把小树叶送回家。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个词语“落叶归根”,加强儿童对字形的记忆。这也巧妙地运用得到在汉字习得规律中从相对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方针。

(二)汉字字形

再比如,徐州大马路小学示范课《识字八》,教师一开始就说到“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随之就出示一只家禽图画,再过渡到甲骨文,在儿童的观察中,引申出今天要学习的汉字部件“隹”,同时理解贯穿全课的重点“长尾为鸟,短尾为隹”的概念。在认知心理学对汉字部件的加工中提到汉字的不同部位、不同结构类型所提供的识别信息是不同的。部件性质不同则加工方式不同:将标准形声字中的左形旁和右声旁与非形声字中的左右部件以部件识别的任务相比,形声字中的左形旁与右声旁差异不大,但形声字的右声旁快于非形声字的右部件,左形旁也快于非形声字的左部件识别。从而说明:在教学生学汉字时要有计划安排偏旁部首的学习,渗透分辨部首的方法,并以归类的方式,在现有的认知层次上得到提升。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4

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教学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对汉字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识字教学方法的改革成绩最显著,汉字教学研究非常活跃,取得了巨大成绩。

进入新世纪,汉字教学面临着新形势:一方面,着眼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顺利地深入推进,就小学语文而言,探索汉字教学更加科学化,更能体现汉字、汉语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是语文课改中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香港已故著名的爱国人士、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生前曾预言:“21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人类总有一天都要学习汉字!”[1]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世界范围内正兴起一股强劲的“学习汉语热”,安先生的预言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面对此情此景,进一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帮助外国友人快速学习汉字,掌握汉语,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国际义务。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文字有两种:一是拼音文字;二是表意的汉字。它们各有长短,不能说哪种文字绝对好,哪种文字绝对不好。那种认为汉字是落后文字的观点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偏见。汉字是依形、音、义三者的关联而形成的一套兼表音和表形的文字系统。汉字与拼音文字相比,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体现了汉字的科学性和优越性。认识和掌握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对于改革汉字教学,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汉字使用频率看,高频度的字很集中,常用字量少,这是汉字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特点。

70年代末,我国有四位排字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统计出中文里有3,000个“常用字”,其频度高达99%;次常用字也有3,000个,它们每个字的频度加起来也只约占1%。

安子介先生应用香港四份有份量的报纸,将连续45天中的中文报载全部字数加以统计,总字数有1,411,088个字,所计得不同的单字只有4,667个。安先生再按频率排出一张字表,其中排位最先的3,650字的频率总数竟达总字数的99.8%;《3,650个常用字频度表》于1982年公开发表。

1988年4月由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汉字频度统计———速成识读优选表》,是由贝贵琴、张学涛汇编的。他俩所用资料来自由内地用简体字写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新闻报导”、“政治理论”四个方面,从21,657,039个字中统计出来的,使用不同的字也只有5991个。

安子介先生将两个汉字频度表进行了比较研究:《贝、张》表按频度数到3,650个字时,占统计资料总字数的99.85%;而《安》表按频度也数到3,650个字时,占统计资料总字数的99.82%。这证明两个表都很正确,虽然汇编用的资料、汇编地点和汇编时间都不同,却能不谋而合。

据有关研究统计:《红楼梦》总字数731,017个字,只用了4,462个不同单字;茅盾的《子夜》总字数242,687个字,只用了3,129个不同单字;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三部剧本总字数172,005个字,只用了2,808个不同单字;老舍的《骆驼祥子》总字数107,360个字,只用了2,413个不同单字。这证明,常用字少是汉字的一个特点。[2]

上述关于汉字频率的研究,充分证明中文中常用字有高度的集中性,常用字量少,这有利于缓解汉字学习的难度。

安先生是位酷爱汉字、治学严谨的学者,他从快速学习汉字的目的出发,采用多方面的阅读资料,对3,650个字进行了频度顺序研究,经过反复检验,其结果是:认识了第一高频度500字,就能阅读一般文章的75%;再认识次高频度500字(即认识1000字),就能明白一般文章的90%;如能识到2000字,就能获得阅读书报的能力,可通晓现代书报的97.4%,甚至可以进行书面交流。[3]

上述关于汉字频率和频度顺序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探索进一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很有启发、参考和指导意义。1.频率高的常用字约3,000~4,000,这个常用字量可以作为规定学校(小学和初中)语文学科识字量的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识字总量为3,500个,其中小学3,000个,初中500个。我们认为这个识字量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是可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人、农民渴望学习新科技,为适应这种需求,我们建议:可否在初中增识500个科技方面的常用字,这应该不会有困难的。2.在字序安排上,应先学习高频度的单字,这是学习汉字的捷径之一。安子介先生主张:“初学汉文者,包括我们的小学生和成年人及想学中文的外国人,可先学最常用的五百字”。这是很有见地的建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曾于1991年在江西万载县鹅峰乡幸福村运用《安子介现代千字文》进行扫盲实验:先学最常用的500字,加快了扫盲进度,取得了实效。《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农民日报》都先后作了报导和介绍。这里的关键是要编好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教材。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理应根据常用字高度集中这一汉字结构特点,关注汉字的频度顺序。我们认为汉字的频度顺序、构字方法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这三者要通盘考虑,并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是教材编写者的责任。

从汉字构造方法看,形声字多,这是汉字系统的又一个重要结构特点。

何以形声字多?在汉字的发展史研究中,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而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西南师大刘又辛教授在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中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字体变化不是汉字发展的本质变化,不能说明汉字的历史发展规律,而应从汉字构造方法的变化来说明汉字的本质变化,并进而提出了汉字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即: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4]可以说,汉字中形声字多是其构字方法变化发展的结果。

汉字独体字少,合体字多;在合体字中,形声字最多。据有关研究统计,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80%以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是:形旁标义,声旁标音。如:方———访、纺、芳、肪、舫、坊、房、妨、防、放、仿、钫等一组字,在字形结构上大都有基本字(声旁),基本字加偏旁部首(义旁),就构成新的合体字。这就是汉字中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这种构字特点使汉字易于学习、掌握,是汉字的优越性。

在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中,集中识字较充分地利用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克服方块字音形脱节、结构复杂的弱点,化难为易,把十几个形声字放在一节课学习。这样,儿童在掌握了汉语拼音、一定数量的独体字(含少量合体字)和偏旁部首之后,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按规律成串地认知汉字。例如教学“根、跟、恨、狠、很”这一组生字,因为规律明显,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儿童理解了这些字的左边是形符标义,右边是声符标音的规律,就能作出如下分析:“根”字,一根木头,所以是“木”字旁;“跟”字,当“跟着”讲,因为用脚跟着走,所以是“足”字旁;“恨”字,可恨的恨,所以是竖心旁……。这样识字,为儿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心理条件,便于产生学习迁移,简化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根据汉字中形声字多及其构字规律这一结构特点,我们认为,无论是识字教材的编写还是识字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充分体现、运用这一汉字构字规律,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1.教材在识字内容的安排上,在保留识字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可适当增加按形声字构字规律集中识字的份量;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个指导思想来贯彻,如在“语文园地”和作业练习方面,均应安排这方面的内容。2.为贯彻按照汉字构字规律教学汉字的原则,应重视打好识字写字基础,即:学好汉语拼音、构字能力强的独体字(含少量合体字)、偏旁部首及基本的笔画笔顺,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3.在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注意做好正音工作。因为作为表音的声符,不如字母表音准确,如声符不能区分声调的差异,有的则因语音变易而丧失或减弱了表音功能。

汉字单音节字多,构词潜力大,这是汉字系统的又一个重要结构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一音一义的字多,而字有了意义就成为词和词素了。

有人统计,“在现代汉语的书面中,政治、科技类的文献中,单音词约占49%,双音词约占47%,多音词仅占4%;而文艺、生活类的作品中,单音词多达61%,双音词约占37%,多音词只占2%,平均起来单音词仍占一半以上,而双音词、多音词又绝大部分是由单音词组合而成。”[5]所以,学汉字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识字相当于识词,识字多,掌握的词就多,有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

作为语言最小单位的词,汉语的词主要用二次构词法进行复合构词,即把原来具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词结合构成双音词、多音词。这种构词法的构词能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如“节约”两字,各自都可造出很多词。词是生的,但是由熟字组成,可以收到“生词熟字”的奇妙学习效果,不仅大大压缩了字量,还缓解了学习的难度。这是汉字的一大优点。据有的研究部门统计,以复合构词为主的汉语,常用词条43,300多条,只用3730多个字构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外交往的增多,需要创新许多新词汇和翻译外来词汇,诸如经济特区、特警、特快专递、红股、红盘、沙尘暴、社会保险、基因、爱滋病、芯片、航天、航天员、可口可乐、立交桥,等等。无论是创造新词汇,还是翻译外来语,汉字都能轻而易举地加以解决,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常用词条已增至65,000余条;甚至翻译新的科学名词能音、义兼顾,有青出于蓝的优势。

从汉字与语法关系看,汉字系统结构的另一特点是不使用“变音”的办法也能构词、转化词性和实现语法功能,这十分有利于汉语的学习。我们知道,拼音文字是用变音的办法构词和转化词性的,即基本词汇一般都来自母语的词根,通过添加词干、词尾或词首的方法,连缀拼音,构成意义确定的各种品词。以复合构词为主的汉字系统,无须“变音”就能构词、转换词性,这就保证了汉字不用改变字形照样可以标示汉语的不同词性。

不仅如此,汉语只要通过变换词序与使用特定的附加助词(如的、地、得、着、了、过等等)以及变换声调等办法,就能简明精确地实现语法功能,达到表意清晰明确的目的。例如,“师爱生”改成“生爱师”,汉语根本不用改变语音,只要变换一下词序就能轻而易举地加以解决,这样也就无须改变书面词形了。可是在现代俄语里,就要通过变音的办法,当然也就要改变书面词形了。相比之下,这显然是汉语汉字的一大优点。著名英语语言学字叶斯伯森在《论英语单音节》一文中指出:“原来认为汉语是原始语言,落后语言,儿童语言。现在才知道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汉语仅用四百个音节作为基础,然后加以四声,最多不过一千六百左右。居然以这样少的单音节,颠来倒去,反复使用,就能完整无缺、毫无瑕疵地把意义表达得一清二楚。这是英语望尘莫及而又望洋兴叹的。也是英语语言学家所感到神秘莫测而又欣羡无量的。”[6]

就教学而言,识字教学法的原则,主要应根据文字系统的结构特点。拼音文字要通过“变音”来构词、转换词性和实现语法功能,所以教学就强调“三不离”(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否则就无法使学生弄明白作为主语用的“教师”与作为宾语用的“教师”为什么读音不同,书写不同。而汉字系统主要采用复合构词法,不用“变音”就能实现语法功能,自然不宜照搬“三不离”的教学原则。根据汉字系统结构的这一特点,尽快认识二千多高频度常用字很有必要,在教学识字时不排斥“三不离”的识字教学原则,而是要灵活运用。

从汉字书写系统的结构看,书写有规律,形差度(形体差异度)高,这是汉字书写系统的重要特点。印欧语系字母仅30个左右,而汉字偏旁部首不下于500个。前者的字母是以单向线性排列组合成基本视读单位(词)的,而汉字却用上下、左右、内外三种基本位置排列组合成基本视读单位(字)。所以汉字的形差度大大高于拉丁—斯拉夫字母体系的文字。汉字形差度高这一结构特点,不仅字与字区分明显,个性突出,有助于学习记认,而且汉字极便于高速阅读。从视读方面来说,一般认为横排汉字在阅读上比拼音文字速度要快,是最优越的认知符号。“日本有关部门在建设高速公路时,曾做实验,结果表明:用汉字表记的语言是假名的1/10,是罗马字的1/20,换句话说,汉字的认知速度比日本的假名要快10倍,比罗马文字要快20倍。”[7]

汉字的形体书写系统不仅有它的独特之处,而且也是有规律的。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五种,由基本笔画组成的一些部件也是有限的。所以学写汉字,入门比较难,当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部件以后,再遇到新字就不难学了。关于解决汉字难写的问题,安子介先生建议,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可把汉字分成构字能力强的812个基本单字,56个部首和75个变体部件,在写字时进行“组装”,就能写出3800个不同的单字。关键是要编写好教材,激发兴趣,打好基础,科学指导,严格训练,就能化难为易,把字写好。

各种文字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难点;要坚持两点论,反对片面性。我们论述汉字的结构特点,指出它的优点,并不是否定缺点,而是为了全面地认识汉字,扬长补短,化解难点,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1]孙引南.安子介送给文盲一把致富的“金钥匙”[n].农民日报.1994—05—15,(1).

[2][3]安子介,郭可教.汉字科学的新发展[m].香港:瑞福有限公司,1992.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5

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教学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对汉字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识字教学方法的改革成绩最显著,汉字教学研究非常活跃,取得了巨大成绩。

进入新世纪,汉字教学面临着新形势:一方面,着眼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顺利地深入推进,就小学语文而言,探索汉字教学更加科学化,更能体现汉字、汉语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是语文课改中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香港已故著名的爱国人士、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生前曾预言:“21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人类总有一天都要学习汉字!”[1]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世界范围内正兴起一股强劲的“学习汉语热”,安先生的预言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面对此情此景,进一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帮助外国友人快速学习汉字,掌握汉语,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国际义务。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文字有两种:一是拼音文字;二是表意的汉字。它们各有长短,不能说哪种文字绝对好,哪种文字绝对不好。那种认为汉字是落后文字的观点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偏见。汉字是依形、音、义三者的关联而形成的一套兼表音和表形的文字系统。汉字与拼音文字相比,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体现了汉字的科学性和优越性。认识和掌握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对于改革汉字教学,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汉字使用频率看,高频度的字很集中,常用字量少,这是汉字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特点。

70年代末,我国有四位排字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统计出中文里有3,000个“常用字”,其频度高达99%;次常用字也有3,000个,它们每个字的频度加起来也只约占1%。

安子介先生应用香港四份有份量的报纸,将连续45天中的中文报载全部字数加以统计,总字数有1,411,088个字,所计得不同的单字只有4,667个。安先生再按频率排出一张字表,其中排位最先的3,650字的频率总数竟达总字数的99.8%;《3,650个常用字频度表》于1982年公开发表。

1988年4月由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汉字频度统计———速成识读优选表》,是由贝贵琴、张学涛汇编的。他俩所用资料来自由内地用简体字写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新闻报导”、“政治理论”四个方面,从21,657,039个字中统计出来的,使用不同的字也只有5991个。

安子介先生将两个汉字频度表进行了比较研究:《贝、张》表按频度数到3,650个字时,占统计资料总字数的99.85%;而《安》表按频度也数到3,650个字时,占统计资料总字数的99.82%。这证明两个表都很正确,虽然汇编用的资料、汇编地点和汇编时间都不同,却能不谋而合。

据有关研究统计:《红楼梦》总字数731,017个字,只用了4,462个不同单字;茅盾的《子夜》总字数242,687个字,只用了3,129个不同单字;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三部剧本总字数172,005个字,只用了2,808个不同单字;老舍的《骆驼祥子》总字数107,360个字,只用了2,413个不同单字。这证明,常用字少是汉字的一个特点。[2]

上述关于汉字频率的研究,充分证明中文中常用字有高度的集中性,常用字量少,这有利于缓解汉字学习的难度。

安先生是位酷爱汉字、治学严谨的学者,他从快速学习汉字的目的出发,采用多方面的阅读资料,对3,650个字进行了频度顺序研究,经过反复检验,其结果是:认识了第一高频度500字,就能阅读一般文章的75%;再认识次高频度500字(即认识1000字),就能明白一般文章的90%;如能识到2000字,就能获得阅读书报的能力,可通晓现代书报的97.4%,甚至可以进行书面交流。[3]

上述关于汉字频率和频度顺序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探索进一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很有启发、参考和指导意义。1.频率高的常用字约3,000~4,000,这个常用字量可以作为规定学校(小学和初中)语文学科识字量的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识字总量为3,500个,其中小学3,000个,初中500个。我们认为这个识字量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是可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人、农民渴望学习新科技,为适应这种需求,我们建议:可否在初中增识500个科技方面的常用字,这应该不会有困难的。2.在字序安排上,应先学习高频度的单字,这是学习汉字的捷径之一。安子介先生主张:“初学汉文者,包括我们的小学生和成年人及想学中文的外国人,可先学最常用的五百字”。这是很有见地的建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曾于1991年在江西万载县鹅峰乡幸福村运用《安子介现代千字文》进行扫盲实验:先学最常用的500字,加快了扫盲进度,取得了实效。《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农民日报》都先后作了报导和介绍。这里的关键是要编好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教材。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理应根据常用字高度集中这一汉字结构特点,关注汉字的频度顺序。我们认为汉字的频度顺序、构字方法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这三者要通盘考虑,并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是教材编写者的责任。

从汉字构造方法看,形声字多,这是汉字系统的又一个重要结构特点。

何以形声字多?在汉字的发展史研究中,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而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西南师大刘又辛教授在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中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字体变化不是汉字发展的本质变化,不能说明汉字的历史发展规律,而应从汉字构造方法的变化来说明汉字的本质变化,并进而提出了汉字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即: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4]可以说,汉字中形声字多是其构字方法变化发展的结果。

汉字独体字少,合体字多;在合体字中,形声字最多。据有关研究统计,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80%以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是:形旁标义,声旁标音。如:方———访、纺、芳、肪、舫、坊、房、妨、防、放、仿、钫等一组字,在字形结构上大都有基本字(声旁),基本字加偏旁部首(义旁),就构成新的合体字。这就是汉字中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这种构字特点使汉字易于学习、掌握,是汉字的优越性。

在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中,集中识字较充分地利用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克服方块字音形脱节、结构复杂的弱点,化难为易,把十几个形声字放在一节课学习。这样,儿童在掌握了汉语拼音、一定数量的独体字(含少量合体字)和偏旁部首之后,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按规律成串地认知汉字。例如教学“根、跟、恨、狠、很”这一组生字,因为规律明显,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儿童理解了这些字的左边是形符标义,右边是声符标音的规律,就能作出如下分析:“根”字,一根木头,所以是“木”字旁;“跟”字,当“跟着”讲,因为用脚跟着走,所以是“足”字旁;“恨”字,可恨的恨,所以是竖心旁……。这样识字,为儿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心理条件,便于产生学习迁移,简化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根据汉字中形声字多及其构字规律这一结构特点,我们认为,无论是识字教材的编写还是识字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充分体现、运用这一汉字构字规律,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1.教材在识字内容的安排上,在保留识字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可适当增加按形声字构字规律集中识字的份量;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个指导思想来贯彻,如在“语文园地”和作业练习方面,均应安排这方面的内容。2.为贯彻按照汉字构字规律教学汉字的原则,应重视打好识字写字基础,即:学好汉语拼音、构字能力强的独体字(含少量合体字)、偏旁部首及基本的笔画笔顺,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3.在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注意做好正音工作。因为作为表音的声符,不如字母表音准确,如声符不能区分声调的差异,有的则因语音变易而丧失或减弱了表音功能。

汉字单音节字多,构词潜力大,这是汉字系统的又一个重要结构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一音一义的字多,而字有了意义就成为词和词素了。

有人统计,“在现代汉语的书面中,政治、科技类的文献中,单音词约占49%,双音词约占47%,多音词仅占4%;而文艺、生活类的作品中,单音词多达61%,双音词约占37%,多音词只占2%,平均起来单音词仍占一半以上,而双音词、多音词又绝大部分是由单音词组合而成。”[5]所以,学汉字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识字相当于识词,识字多,掌握的词就多,有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

作为语言最小单位的词,汉语的词主要用二次构词法进行复合构词,即把原来具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词结合构成双音词、多音词。这种构词法的构词能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如“节约”两字,各自都可造出很多词。词是生的,但是由熟字组成,可以收到“生词熟字”的奇妙学习效果,不仅大大压缩了字量,还缓解了学习的难度。这是汉字的一大优点。据有的研究部门统计,以复合构词为主的汉语,常用词条43,300多条,只用3730多个字构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外交往的增多,需要创新许多新词汇和翻译外来词汇,诸如经济特区、特警、特快专递、红股、红盘、沙尘暴、社会保险、基因、爱滋病、芯片、航天、航天员、可口可乐、立交桥,等等。无论是创造新词汇,还是翻译外来语,汉字都能轻而易举地加以解决,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常用词条已增至65,000余条;甚至翻译新的科学名词能音、义兼顾,有青出于蓝的优势。

从汉字与语法关系看,汉字系统结构的另一特点是不使用“变音”的办法也能构词、转化词性和实现语法功能,这十分有利于汉语的学习。我们知道,拼音文字是用变音的办法构词和转化词性的,即基本词汇一般都来自母语的词根,通过添加词干、词尾或词首的方法,连缀拼音,构成意义确定的各种品词。以复合构词为主的汉字系统,无须“变音”就能构词、转换词性,这就保证了汉字不用改变字形照样可以标示汉语的不同词性。

不仅如此,汉语只要通过变换词序与使用特定的附加助词(如的、地、得、着、了、过等等)以及变换声调等办法,就能简明精确地实现语法功能,达到表意清晰明确的目的。例如,“师爱生”改成“生爱师”,汉语根本不用改变语音,只要变换一下词序就能轻而易举地加以解决,这样也就无须改变书面词形了。可是在现代俄语里,就要通过变音的办法,当然也就要改变书面词形了。相比之下,这显然是汉语汉字的一大优点。著名英语语言学字叶斯伯森在《论英语单音节》一文中指出:“原来认为汉语是原始语言,落后语言,儿童语言。现在才知道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汉语仅用四百个音节作为基础,然后加以四声,最多不过一千六百左右。居然以这样少的单音节,颠来倒去,反复使用,就能完整无缺、毫无瑕疵地把意义表达得一清二楚。这是英语望尘莫及而又望洋兴叹的。也是英语语言学家所感到神秘莫测而又欣羡无量的。”[6]

就教学而言,识字教学法的原则,主要应根据文字系统的结构特点。拼音文字要通过“变音”来构词、转换词性和实现语法功能,所以教学就强调“三不离”(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否则就无法使学生弄明白作为主语用的“教师”与作为宾语用的“教师”为什么读音不同,书写不同。而汉字系统主要采用复合构词法,不用“变音”就能实现语法功能,自然不宜照搬“三不离”的教学原则。根据汉字系统结构的这一特点,尽快认识二千多高频度常用字很有必要,在教学识字时不排斥“三不离”的识字教学原则,而是要灵活运用。

从汉字书写系统的结构看,书写有规律,形差度(形体差异度)高,这是汉字书写系统的重要特点。印欧语系字母仅30个左右,而汉字偏旁部首不下于500个。前者的字母是以单向线性排列组合成基本视读单位(词)的,而汉字却用上下、左右、内外三种基本位置排列组合成基本视读单位(字)。所以汉字的形差度大大高于拉丁—斯拉夫字母体系的文字。汉字形差度高这一结构特点,不仅字与字区分明显,个性突出,有助于学习记认,而且汉字极便于高速阅读。从视读方面来说,一般认为横排汉字在阅读上比拼音文字速度要快,是最优越的认知符号。“日本有关部门在建设高速公路时,曾做实验,结果表明:用汉字表记的语言是假名的1/10,是罗马字的1/20,换句话说,汉字的认知速度比日本的假名要快10倍,比罗马文字要快20倍。”[7]

汉字的形体书写系统不仅有它的独特之处,而且也是有规律的。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五种,由基本笔画组成的一些部件也是有限的。所以学写汉字,入门比较难,当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部件以后,再遇到新字就不难学了。关于解决汉字难写的问题,安子介先生建议,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可把汉字分成构字能力强的812个基本单字,56个部首和75个变体部件,在写字时进行“组装”,就能写出3800个不同的单字。关键是要编写好教材,激发兴趣,打好基础,科学指导,严格训练,就能化难为易,把字写好。

各种文字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难点;要坚持两点论,反对片面性。我们论述汉字的结构特点,指出它的优点,并不是否定缺点,而是为了全面地认识汉字,扬长补短,化解难点,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1]孙引南.安子介送给文盲一把致富的“金钥匙”[N].农民日报.1994—05—15,(1).

[2][3]安子介,郭可教.汉字科学的新发展[M].香港:瑞福有限公司,1992.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6

大部分留学生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汉语中最难学的一个是声调,另一个就是汉字的书写。汉字具有数量大、形体复杂的特点,那么如何教会留学生写汉字,如何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成为摆在对外汉语教师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为了克服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困难,消除他们对汉字的枯燥感和神秘感,笔者特意针对初级班设计了这样一堂汉字形体的识记课,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形体,学习书写汉字。

为让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上课前,笔者将以下部件或汉字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到黑板上,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a:二、三、八、儿、川

b:人、刀、工、几、上

c:十、七、力、九、也

2.a:朴、札、机、杆、村

b:抡、伦、论、轮、沦

c:肝、脸、肚、肿、肋

3.a:早、音、时、旬、禺

b:只、占、咽、问、噩

c:会、从、仄、囚、巫

上课铃响后,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告诉他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老师所写的字,每一组里面都包含汉字形体方面的小规律,看他们谁能第一个发现奥秘,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时,在学生观察的同时,笔者开始板书这堂课的主题:汉字形体的书写规律。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就会积极动脑思考,紧接着讲述汉字的形体规律就不那么难。以上三组例子分别代表汉字形体的笔画、部件和结构三方面的规律,基于初级班的同学已经上过几堂汉语课,对笔画概念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师生一起分析。

第一组:

学生在仔细观察分析第一组里的a组时,可能没有看出规律或因羞愧心理而不敢说出来。笔者此时根据情况进行指点,提示同学们:看看“二”上面和下面的两个笔画之间是否有连接,是不是离得比较远?部分同学回答“是”,再让同学们看看同一组的其他例子。当大家点头一致同意时,老师适时告诉他们,这便是笔画组合的一种规律,叫做“相离”。

通过老师对a组的引导,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悟,初看b组时,大家踊跃地说b组的例字们笔画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像“人”字的撇和捺一样有连接的交点。老师及时地告诉学生:b组的例子们是汉字笔画组合的又一种方式,叫做“相接”。采用同样的观察方式,学生说c组的“十”、“力”等字的笔画既不相离又不相接,但是不知道用哪个确切的词形容。这时,老师充分发挥作用,把这种笔画组合方式的专业术语告诉大家――相交。最后,老师告诉大家,这一组字都能够单独成字,又称“独体字”。

经过对第一组例字的学习,学生感觉收获颇多,对汉字不再有畏惧感,课堂气氛活跃。在大家互相交流收获、心得的同时,老师告诉大家,汉字的学习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其中都是有小规律可循的。了解了汉字笔画的组合方式后,老师再和同学们一起探寻汉字字素的小规律,以此引入下一组例字的学习。

第二组:

同学们在经过一番观察后,大胆地说,这一组字的笔画比较多,和第一组的规律不太一样,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每一组的字有一部分是相同的,a组字的左边都是“木”字,b组是右边都是“仑”字,c组左边是“月”字。听到同学们的回答后,老师满意地微笑点头,夸同学们表现得不错,观察得也挺仔细。接下来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加以补充。

老师首先肯定同学们说的此组汉字笔画相对复杂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上组字讲到的只是三种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方式,而实际上汉字笔画组合的规律要更复杂一点,通常会在笔画组合基本方式的基础上再组合,形成合体字。如“朴”字中的“木”和“卜”之间就是彼此分开的,这就是第一组里讲到的笔画之间的相离,而“木”既包含相接,又包含相交,像“抡”、“肝”等字也有这样的规律。多数汉字是综合运用2种或3种笔画的组合方式构成的,像“伦”、“沦”、“论”和“脸”运用的便是相离和相接两种方式,而“机”、“村”和“肚”等字运用了相离、相接和相交三种组合方式。

接下来老师继续点评同学们的回答,简单的笔画组合后,就会形成刚刚大家提到的“木”、“车”等,它们可以称之为字素,也可以叫做部件,具有一定的组配汉字的功能。虽然汉字数量庞大,形体复杂,但是很多汉字都是由相同的字素构成的,像a组的这五个例字从形体上看,左半部分都是相同的。以后同学们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汉字时,可以拆分,“把一个整体的汉字分为若干字素,再以字素为单位进行笔画、笔顺和笔序的练习,然后把字素组合起来”,这样学习书写汉字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第二组例字讲完后,老师嘱咐同学们,要求每人准备一个汉字学习本。在平时的学习中,每当学到一个新的汉字时,要及时记录整理下来,并且把以前自己学到的汉字适当地归类,按照字素的不同将它们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包括以后即将学到的也不要忘记整理。这样同学们就能构建属于自己的汉字形体系统,从而更好地学习书写汉字。

第三组:

“是不是汉字形体方面的规律只有笔画的组合方式和字素之间的组合规律呢?”老师发问,同学们若有所思,感觉到还有第三组要讲,大部分同学说不是,应该还有其他的。在再次引起大家兴趣与思考的同时,老师带领大家进入最后一组例字的学习。

经过短暂观察,同学们说a、b、c三组中每一组里的字貌似都有相同的部分,但表现在每个字中又不完全相同,并且位置也是有变化的。这些相同的部分有的在字的上边,有的在下边,有的在左边,还有的在方框里面。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很满意,紧接着分别用相对专业的汉字知识术语对同学们的发现进行总结。

老师首先肯定同学们说的第一点,每一组里确实都有相同的字素,像a组里的“早”、“音”等字,其中都包含了“日”这个字素,即便最后的“禺”字也是包含的,把字素拆开来看,“禺”的上半部分是一个扁扁的“日”,只不过后来的笔画中又穿过了一条竖。同样的道理,b组和c组里的“口”和“人”也有此种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字素因为在汉字中的具置不同,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很感兴趣。老师顺势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以此进行汉字基本结构的讲解。

一个汉字中各个字素的相对位置叫结构,很多人写出来的汉字不好看,原因在于结构不匀称,各字素占据的空间不合理。相同的字素会在不同的汉字中变得有大有小,有宽有窄,都是字素在不同部位产生的不同变体,是为了让汉字整体结构美观、匀称,有的字素为了适应结构需要甚至改变末笔,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汉字方块字的形体特点。因此,老师在此处告诫同学们:在学习书写每一个汉字前都要仔细分析它的结构,做到大小、宽窄适宜。

紧接着,老师提示大家,构成汉字的字素有500多个,因为数量较为庞大,汉字字素的排列组合就必须有一个顺序,字素书写要按照顺序进行,像例字中的“早”、“只”、“会”等字都是由上下两个字素构成的,这种汉字就叫做上下结构。以此类推,“时”、“咽”这两个字呢?同学们能回答出是左右结构。在涉及“旬”、“问”、“仄”、“囚”这四个字时,同学们不知道怎样回答,老师及时告诉大家,这是字素之间组合的另一种方式,叫“包围组合”,“囚”和其他字的区别只不过是“全包围”和“半包围”之分。由于这三个术语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不再一一赘述。最后的“禺”、“噩”、“巫”三个字,老师直接讲解给同学们听,它们是合体字字素之间组合的最后一种方式,叫做“框架组合”,也可称为“穿插结构”,这种组合的汉字数量极少,暂时只要求大家了解,不要求掌握。因为它们不像上下、左右结构的汉字那样构字部件一目了然,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等大家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基础后,再书写学习这些字便会易如反掌。

经过老师的讲解介绍,同学们初步掌握了汉字形体方面的书写规律,对未来汉字的书写学习道路充满了期待,同时饱含信心和希望。

三组例字讲解分析完后,老师对所讲的内容及时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理解,并且设计课后习题,列出一些汉字,让学生对汉字笔画组合方式相同、字素相同和汉字结构相同的字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在下一节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复习提问。

本次课堂教学严格遵循学生习得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大环节,按照课前引导、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解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的步骤一一进行。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趣味性和逻辑性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再加上大量练习,学生牢牢掌握了汉字的形体特点及如何书写汉字。

参考文献:

[1]施光亨.对外汉字教学要从形体入手[J].世界汉语教学,1987(2).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3]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12.

[4]厉芹.对外汉字教学的分析和方法[J].广西大学报,2008(2).

[5]杜丽荣.“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7

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1)能否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准确地掌握字音;(2)能否运用各种构字规律,分析字形,记忆字形;(3)能否熟练地查阅字典,是否具有据词从字典中恰当选择字义的能力,是否掌握了据词定音的方法。(4)能否根据汉字的特点,找出汉字音、形、义的难点等。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掌握三套识字工具

1.熟练地掌握读准字音的工具——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才能获得识字的主动权,读准字音,学习字形和字义。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除了进行学习汉语拼音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外,教师还要根据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地位的特点,针对学习中形近字容易混淆、发音不准、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利用插图、卡片和电教手段等进行教学,并编一些形象直观、有趣好记的顺口溜,让学生眼看、口读、手写、脑记,为以后识字、查字典、正音和学习普通话打好基础。

2.掌握认清字形的工具——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字的间架结构

汉字是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笔画组成的方块字。要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认清字形,把字写好,教师必须对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进行教学。这些都是识字的基本功,也是识字的工具。只有练好这些基本功,学生才能自己分析一个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个字。

3.掌握识字工具——查字典

字典是帮助学生掌握汉字音、形、义的工具书。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一种识字的本领,不但能帮助学生弄清字的音、形、义,巩固课堂所学的字和词,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习一些新词。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生字或者回生的字,写作时遇到写不出或者拿不准的字,学生能运用字典这个工具自己解决。

二、挖掘识字潜力,培养学生分析汉字的能力

教师应相信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比一味地听老师讲印象深,记得牢。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每看到一个生字,就能自己利用拼音来读准字音,并且主动地按偏旁部首、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来分析字形;联系词、词组及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字义,从音、形、义的联系和统一来认识汉字。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三、掌握汉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

学汉字虽然难,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帮助儿童粗知一点汉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就可以克服识字的困难,使汉字的学习简易些。以形声字为例,学生掌握了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以后,往往就能够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沟通,基本上读出字音,联想到字义。这就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提高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形旁表义的特点

形声字的声旁一般都是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比较好记,而形旁差别较大,都由不同的偏旁部首充当,儿童容易记错。只有突出形旁表义的特点,落实字义的教学,学生才不会写错字,或错用同音形近字。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作为形声字的形旁,而形旁是按事类表义的。因此,教师要对有关的偏旁部首进行归类,分析比较。表示人体各部分的字一般用“月”字旁,如“脸、脚、腿、膀”等;表示心理活动的字用竖心旁或心字底,如“情、恨、惊、怕、愁、怒”等;与昆虫有关的字用“虫”字旁,如“蚁、蝶”等。讲清这些偏旁所表示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充分利用组词、造句、说话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避免错用同音的形近字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8

一、识字教学必须遵循汉字构字规律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对这些都会很有兴趣。恰当地利用这些因素,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1.象形字的教学。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教材的识字内容也是遵循了汉字自身的规律编排的。如人教版第一册中的“日、月、火、木、禾、竹”等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如“日”、“月”等字。教学时要利用这类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教师要注意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归纳学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2.会意字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会意字便很容易掌握。比如学习“灭”字,教师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它的音形义就会迎刃而解了。

3.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形声字教学重点在于“形”,所以引导学生掌握形旁表义这一规律很重要。我们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读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联系与该汉字相对应的事物,如教“清”、“情”、“请”三个字时,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懂得“清水”的“清”与“水”有关,形旁是“氵”,“心情”的“情”与心理活动有关,形旁是“心”,“请人”要说话,故有“讠”字旁。教学形近字和同音字时,根据其特点,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讲清字义,区别字形异同,然后进行组词。如“土”、“士”、“园”、“圆”,在读准字音,讲清字义,区别字形的基础上组成“土地”、“战士”、“花园”、“圆圈”等词进行比较识记。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义,并能较好地组词造句,也加深了学生对汉字构形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进行意义识记, 减轻了记忆负担。

二、识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识字教学初始阶段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从儿童智力发展来看,儿童识字的认知心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字形、分析字形、建立形音义的联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汉字音、形、义三要素中,字形识记是难点。要突破识记字形这个难点。低段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优于抽象思维,由于具象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接受,应优先把一些具象事物的汉字教给他们。首先,可以依循汉字构字规律,降低字形识记的难度。比如,“寇”字是由“宀”(房屋)、“元”(头)和“攴”(手持器械)三个构件组成的会意字,“手持器械闯进别人家里打人家的头”,这种行为就是强盗行为,如果在进行“寇”字的教学时,讲清它的构字理据,就可以降低识记的难度,突破字形这个难点。其次,可以利用结构重组规律,采用在熟字基础上(加、减、并操作)学新字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加”的操作,在熟字教学的基础上加笔画或偏旁构成新字,如目自;良粮。“减”的操作,在熟字教学的基础上减笔画或偏旁构成新字,如公么;何可。“并”的操作,两个或几个汉字相并列构成新字,如禾、火秋;门、口问;木、又、寸树。这样就简化了记忆程序,缩小了记忆单位的数量,扩大了组块记忆的容量,同样有利于降低识记字形的难度,提高识字效率。字理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有助于把握认知规律,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提高识字能力。

三、遵循识字教学规律

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体现识字教学的多元化。方法的运用应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为目的,不要流于形式。

1.识字要音、形、义相结合。在识字教学中,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这是由汉字的特点决定的。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要素构成的统—体。识字就是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使三者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当感知字的任何一个要素时,能准确地再现另外两个要素。汉字在音、形、义上各有特点:在字音上有同音字、多音字;字义上有一字多义和多字一义的现象;字形复杂,一些字字形相近。许多字结合词句、联系上下文才能读准字音,准确地理解意思,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能反复感知字形、巩固字音、理解字义,做到音、形、义的有机结合。

2.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小学阶段,识字和识词是一致的。把识字和积累词汇结合起来,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训练,使学生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在字词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巩固识记、积累词语。通过教学,学生掌握并创造了许多方法,独立识字能力不断提高。在识字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联想,能闪现出创造的火花。如:老师在教“沙”字的时候,启发学生想象河水少会看到什么,学生会说“水少而沙现”这样学生就记住了“沙”字。又如教“苦”字,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想起旧社会,不由血淋淋,我家十口人,只有草盖身。”这样把“苦”字拆成“艹”、“十”、“口”三部分,伴随这个过程的是一种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3.识字要与听说读写训练相结合。识字学词是为了运用,学生在听、读中能准确理解学过的字词,在说、写中能正确运用学过的字词,才达到了识字学词的目的。从另一方面说,学过的字词在语言实践中反复运用才能够巩固。字词的复现率越高,学生识记的效果越好。因此,识字要与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同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语言实践,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反复运用学过的字词。这样,既利于字词的巩固,又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4.识字要与写字相结合。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学生初步掌握了字的音、形、义以后,就要指导他们认真书写。写字能促进辨认字形的精确性,并加强对字形的记忆,提高识字的效果。学生掌握了字的音、形、义,有助于把字写正确、写端正,而对字形的精确辨认又是形成书写技能的重要条件。识字和写字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识字教学中二者应紧密结合。

许嘉璐先生说过:“科学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习汉字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低到可以在‘汉字难学’一语的旁边打上一个问号。这可真是利在当代功在民族的大功德。”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地探索识字教学科学化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圆满解决汉字“难学难用”问题。?开创识字教学的新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程然.汉语文化与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戴汝潜,郝家杰.识字教学改革一览[J].人民教育,1997.

[4]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李争平.小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7]王宁.汉字学概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9

教师的职业具有典型的示范性的特点,因此,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一年级的孩子存在着极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表率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卢梭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从多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的字整体上有像老师的字的倾向。因此,我们每位老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应坚持进行练字,找到写好这些字的难点和技巧所在,这样课上的指导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学习汉字要掌握规律,掌握了规律,学生记的就快,如单人旁的字大多数与人有关,木字旁的大多数与树木有关。学汉字如此,写汉字也一样,也有规律。只有熟练掌握了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字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至于“想一笔,写一笔”,从而提高书写的速度。因此,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1.笔画的书写规律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要把汉字写得工整美观,首先要把笔画写得规范、美观。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等8种。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因此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在写汉字之前,我先指导学生反复练习这八种基本的笔画,让学生体会笔画的形状,领悟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要领,从而掌握好每个基本笔画的规范写法。笔画的书写规律包括运笔的规律及变化的规律:

(1)运笔的规律。笔画形状各异,但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三个基本步骤,即下笔――行笔――收笔,书写任何笔画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步骤,只是用力部位不同而已。

(2)变化的规律。汉字笔画富于变化,比如撇画,在”八”字中写成斜撇,在“开”字中写成竖撇,而在”升”字中就要写成短撇。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让他们自己揣摩笔画的变化规律,从而逐步适应和掌握这些变化,形成自己的书写习惯。

2.结构的处理规律

汉字字数繁多,字形各异,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

(1)横平竖直。汉字中,横画和竖画占的比重最大,要求写得正,写得稳。正和稳的具体表现就是横要平,竖要直。这里所讲的”横平”,不是绝对的水平,而是视觉上的平稳,书写时略呈左低右高的斜势。竖直有两种基本要求:只有单一的竖画,要求正且直;有对称的两竖画,是短竖的,可以呈上开下合之势,是长竖的,可以基本并行。

(2)中空匀等。在汉字中,有许多笔画是连续平等排列的,一画与一画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忽紧忽松,如“三、春、自”等这些字,都有很多个横,所有横的中空都是均等的,如果没有把横的位置摆正,使之中空大小不一,写出来的字就不端正了。

(3)掌握主次。这一规律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突出主笔。一个字中往往有一笔是主要的。一般来讲,主笔所处的部位往往是字的顶盖、横腰、底托和垂中线。突出了这一笔,字就显得平稳,富有神采。

三、多种方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写字教学来说,兴趣同样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1.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写字过程本来就枯燥乏味,再加上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给写字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写字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运用比较,提高兴趣

比较是我在教学工作中运用较多的方法,我认为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事物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发现事物的优点,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只有发现事物的缺点,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写字教学也是如此,在比较中寻找到不足,再练习、再比较、再练习从而逐步提高。

3.巧用多媒体,进一步提高兴趣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尽管我反复强调要“眼、耳追老师”,但是,有一些学生还是注意力不集中。上学期,我下载了一些课件,课件动态地演示字的结构、笔顺及书写规律,当屏幕上显示汉字一笔一画书写过程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注意力非常集中,观察很仔细,使写字教学增色不少,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10

[摘要]根据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具有激励机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的识字教学才能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汉字识记兴趣?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一些看法。

[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汉字规律;识字方法;识记能力培养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需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与生理心理特点,实行识写分开,多识少写,把识字和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儿歌韵文以及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使识字环境文化气息浓郁,拉近了识字与学生的距离。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与体会,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探索识字规律 掌握识字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汉字的字形虽然难记,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识字教学中,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时,教师放手让学生研究、探索,寻求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一)引导学生识字 发现汉字规律

汉字本身有规律可循,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可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和认知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教师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

1.“换部首”识字

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形旁的区别和声旁的联系识字。教学中根据声旁表音与形旁表义的规律,只要声旁不变,换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组成一组音、形相近的字。如:以“青”为声旁能组成“请、清、情、晴、睛、蜻、精”等字,还可以编成一个顺口溜来识记:有水方说清,有目是眼睛,有言去邀请,有心情意浓,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通过“换部首”识字的学习,可增强学生学习识字的主动性、积极性。

2.“比较”识字

课本中汉字在读音上、形状上或意义上有某种联系,根据这些特点,采用“比较识字”方法,即在对比过程中,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识字。如:“人”与“入”、“出”与“山”等,可区别其形来识记;“出”与“粗”可进行读音比较来识记。通过“比较”识字,学生印象深刻,提高识字的准确率。

3.“猜字谜”识字

“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学生喜爱。识字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能编出了各种生动有趣的字谜,如:“回”编成“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美”编成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等。“猜字谜”识字法既可激起了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运用汉字规律 掌握识字方法

1.表象文字的规律

汉字中的许多字都是由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的。 如《识字的小秘密》一文中的“浇、烧、闷、问”,通过联系学过的一些形声字,让学生从大量的表象中悟出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学生很容易记住许多字,并逐渐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进而悟出学习形声字的一般方法,即从形旁去猜想字义,从声旁去猜读字音。在学习中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这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2.表意文字的规律

汉字是表意文字,起源于图画,但是汉字毕竟不是图画,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字形中表意的成分已经不是很明显了。了解字的意义需要靠猜想,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如《象形字真奇妙》一课全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让学生在图和字形之间产生联想记忆,在对比中发现规律。让学生不仅能快速准确地记住所要认识的汉字,也为今后学习象形字奠定了基层。

二、创设识字情境 激发识字兴趣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创设生活情境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首先,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便捷的识字途径,创设的情景与生活密切结合,反映出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拉近了识字与生活的距离。鼓励学生用生活素材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根据学校校园环境特点,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校园中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请教他人、自己试猜等多种途径来参与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随时随地识字的兴趣。如校园内的各种挂牌、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单位名称牌等都成了学生识字的素材,使学生们学得乐此不疲。

(二)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识字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游戏,可增强识字的趣味,并使学生乐意识字。

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采用开火车、找朋友、看画贴字卡和动作演示猜字等游戏,让学生多感官同时参与识字活动,一边玩,一边学。如摘苹果、鼓掌传字、卡片游戏、捉迷藏、词语接龙等巩固刚刚学过的生字。例如:摘苹果的游戏,苹果上写有生字,然后把苹果贴在苹果树上,让学生上去摘苹果,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三、开展识字活动 体验识字快乐

语文趣味识字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它既能够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通过模拟创设情境开展识字活动,如“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参观动物园”、“逛南京路”、“闯迷宫”、“小小邮递员”、“商品包装展览会”等等,把课外习得字与课内学到的字相结合,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快乐主动的识字。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乐于探索的“热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年新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