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7 17:05:52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例1

2、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与价值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音乐鉴赏已经成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音乐鉴赏活动者滋润着每一个人的精神活动。音乐鉴赏的特点就是指通过鉴赏活动可以使得人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够使得个人的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在艺术熏陶过程中,要通过使用艺术化的手段来形成美感意识。

2.1音乐鉴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一个音乐作品,是作者多种情感的综合表达,而不是简单的旋律。听者的乐感,对于其与音乐作品作者共鸣的创造与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音乐鉴赏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乐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与欣赏音乐作品的重要能力。乐感包括许多方面,节奏感、音色感、结构感等等。本文在鉴赏课设计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乐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拔根芦柴花》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听音乐《烟花三月》;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诗句填词:故人西辞黄鹤楼,( )。再次,欣赏扬州风景。

最后,教师要简要介绍:扬州八怪,风味小吃。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引导学生走入到音乐作品当中来。教师这种教学模式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由浅入深,对音乐的节奏型有一定的了解。久而久之,在鉴赏课的影响之下,提升乐感。

音乐鉴赏的教学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美感意识、创新性思维、爱国、健全的人格、启发智力以及提高情商等,但是美感意识居于首要地位。在培养学生美感意识的过程中,第一,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音响的形式来对人格中的心理能量起作用。通过音响的张力可以使得学生的心理能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学生的受阻的心理得以畅通。第二,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能够使得学生的心情能够放松下来,最终促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

视唱练耳训练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手段。视唱练耳训练主要是对学生的听觉与视唱能力进行训练。听觉训练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在小学之前有学过音乐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乐感。因此,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十分重要。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是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应当利用音乐鉴赏课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视唱练耳的训练。教师可以利用情景的创设,吸引学生投入到视唱练耳训练当中来。

2.2在提高学生艺术能力过程中,音乐鉴赏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乐感的培养,需要音乐鉴赏课程的支持。乐感的培养,需要学生聆听众多乐曲,从中发现乐音的高低不同与长短区别,对乐音的强弱进行辨析,明确音乐的不同等等。只有这样,在鉴赏课中乐曲的聆听,可以促成学生建立明确的音乐形象,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对音乐进行感受与欣赏。听觉是学生与音乐进行接触的最好与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利用音乐鉴赏课教学,引导学生多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审美情趣,能够辨别音乐的好与差。另外,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模唱,使学生对原唱与自己的模唱进行分辨与评价,产生正确的视听标准。

3、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的内涵

3.1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艺术实践是决定条件

通过长期生活以及艺术实践的积淀下可以促使欣赏者的审美意识得以形成。一些受众者在生活学习环境中受到审美理想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这就使得他们的审美意识得以形成,并且这些受众者成为审美的主体。欣赏着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以及分析作品过程中,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及情感积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要使得艺术实践的要求符合相关的课程的要求,促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

3.2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艺术知觉是途径

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艺术知觉主要是指受众的理解与感知能力。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学生要把握音乐本身的内涵以及创作背景,并且要观察创作者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当学生在把握到这种真情实感的时候,促使自身的审美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3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审美观念是灵魂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例2

音乐不是凭空而生,也不会孤立存在。音乐最初的、原始的、本质的形态为音响,只有人的参与、聆听行为的产生,才使其成为音乐。“五线音符或工尺是记录音乐的符号,曲式调性或腔调是建构音乐的手段,乐声或现代音响也是音乐的介质,所有音乐组合的材料也都只是音乐的载体。而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①《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音乐看作“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我们可以说,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而是作为文化或文化的反映、载体存在于人类活动中。不论是创作音乐、演绎音乐还是欣赏音乐,本质上都是人的行为的参与,都是基于其所属文化环境下自我体验的感受和表达。音乐鉴赏就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在文化中体验音乐,在音乐中学习文化,实现审美修养、文化修养以及人格修养的塑造和提升。

《标准》中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这样界定:“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②文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独立感受”三个动势,明确表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与义务教育阶段“感受与鉴赏”的本质上的不同,即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其音乐鉴赏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和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文化、音乐与历史、音乐与人生的深层内涵。

本文是笔者对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人民音乐家——聂耳》所做的教学设计。笔者以人物介绍为教学内容,以史学研究的原则对音乐家聂耳进行还原,按“作为音乐家的聂耳”和“作为革命者的聂耳”两条主线,客观再现聂耳的成长道路,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

一、教学目标

1.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了解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

3.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慢慢导入音乐创作背景,告诉学生有这样一首歌,它诞生于民族危亡,给民众以希望;它传唱于烽火苍茫,给中国以力量;它见证了新中国的每一个足迹,它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每一代人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由此引入,介绍作者: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天才音乐家,是坚定的革命者;他用音乐吹响中国革命之号角,为大众呐喊、为民族而歌。他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

然后再设计一种情境:在教室的幻灯屏幕上显示出油画《国歌》,同时放上《义勇军进行曲》(器乐版)的背景音乐,教师此时再富有感情地朗诵一些激励的话,同时对聂耳进行初步介绍及简要评价,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介绍聂耳生平

聂耳(1912—1935年),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应该告诉学生,聂耳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经历,他完全靠自学成才。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1933—1935年这三年的时间,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然而,聂耳是如何由热爱音乐的青年成长为无产阶级音乐家的?接下来再一一介绍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成长足迹。

由此引出的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下一步学生了解聂耳的学习、创作历程做有力的铺垫。

3.详细介绍音乐家聂耳

具体可以给学生做如下讲解: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

告诉学生,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教材中介绍的《金蛇狂舞》。在聂耳给母亲的信中,在聂耳的日记里,以及聂耳对自己的规划中都曾反复提到过民间音乐素材的重要性(同时课件展示相关内容)。③然后,通过一首经聂耳整理和改编的民间音乐,让学生感受、走近这位天才音乐家。

4.对作品《金蛇狂舞》的讲解

《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具体讲解如下。

(1)音乐片段欣赏。请学生谈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适合的演奏场合是哪里。

(2)再次欣赏。把乐曲分为几段,问学生他们听后各自的情绪是怎样的。

(3)告诉学生此曲是采用“螺蛳结顶”的旋法(民族器乐创作手法),上下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同时分析这部乐曲的创作手法,带领学生体会音乐的变化,并试着进行相关创作活动。

在具体讲解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形象、flash动画(如龙舟竞渡时的场景)去表现螺蛳结顶的手法,便于学生进行直观了解。

5.介绍革命者聂耳

在介绍聂耳的“革命者”身份时,一定要讲到他的生活经历。聂耳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也没有高学历。他当过兵、闯过上海,曾经流浪街头、卖艺为生,但是聂耳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他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对于自己的理想有明确的追求。讲到此时,可以给学生播放1959年拍摄的电影《聂耳》的片段,影片中有一段演到聂耳参加上海国立音专考试的经历,从这段视频中可以看出,考官对于聂耳出身的诟病和聂耳对音乐的认识,与当时主流音乐界还有一定冲突,而正是这种对音乐认识上的不同,也注定了聂耳在以后的音乐创作中走出了一条与前人不同的新路。

应告诉学生,聂耳所处的时代正值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在中华民族遭受内忧外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的音乐向何处去?这是当时每一个中国音乐工作者面临的社会责任和重要课题。下面可以再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去了解当时的主流音乐观念所面临的尴尬与抵触。结合这个视频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认识到聂耳的音乐创作对当时社会现状下民众的影响,他创作的一系列代表中华民族呼声、充满感召力的艺术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革命歌曲,为革命音乐开辟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6.对作品《毕业歌》进行赏析

(1)首先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毕业歌》,然后介绍《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影片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是影片中一群青年学生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歌。该歌曲在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揭示了影片的主旨,意在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同时播放电影视频以增加学生的观影感受,随后再让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介绍这首歌曲时,应告诉学生如果没有毕业的离情感伤,没有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的忧愤与担当,就无法把救国的责任心和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表达出来,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气概,又充满了强烈的乐观主义,表现出了中国革命青年的光辉形象。

(2)让学生都学唱《毕业歌》。

(3)让学生分组进行编排、设计,展现他们自己心中的《毕业歌》。

结语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这样说:“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法埃尔也只会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语道破了作曲家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果把音乐看做是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讲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聂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个特定的民族时代息息相关。他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正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民众心声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注:本课程获山东省滨州市音乐优质课评选二等奖)

注释: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例3

音乐不是凭空而生,也不会孤立存在。音乐最初的、原始的、本质的形态为音响,只有人的参与、聆听行为的产生,才使其成为音乐。“五线音符或工尺是记录音乐的符号,曲式调性或腔调是建构音乐的手段,乐声或现代音响也是音乐的介质,所有音乐组合的材料也都只是音乐的载体。而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①《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音乐看作“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我们可以说,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而是作为文化或文化的反映、载体存在于人类活动中。不论是创作音乐、演绎音乐还是欣赏音乐,本质上都是人的行为的参与,都是基于其所属文化环境下自我体验的感受和表达。音乐鉴赏就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在文化中体验音乐,在音乐中学习文化,实现审美修养、文化修养以及人格修养的塑造和提升。

《标准》中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这样界定:“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②文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独立感受”三个动势,明确表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与义务教育阶段“感受与鉴赏”的本质上的不同,即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其音乐鉴赏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和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文化、音乐与历史、音乐与人生的深层内涵。

本文是笔者对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人民音乐家——聂耳》所做的教学设计。笔者以人物介绍为教学内容,以史学研究的原则对音乐家聂耳进行还原,按“作为音乐家的聂耳”和“作为革命者的聂耳”两条主线,客观再现聂耳的成长道路,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

一、教学目标

1.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了解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

3.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慢慢导入音乐创作背景,告诉学生有这样一首歌,它诞生于民族危亡,给民众以希望;它传唱于烽火苍茫,给中国以力量;它见证了新中国的每一个足迹,它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每一代人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由此引入,介绍作者: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天才音乐家,是坚定的革命者;他用音乐吹响中国革命之号角,为大众呐喊、为民族而歌。他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

然后再设计一种情境:在教室的幻灯屏幕上显示出油画《国歌》,同时放上《义勇军进行曲》(器乐版)的背景音乐,教师此时再富有感情地朗诵一些激励的话,同时对聂耳进行初步介绍及简要评价,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介绍聂耳生平

聂耳(1912—1935年),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应该告诉学生,聂耳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经历,他完全靠自学成才。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1933—1935年这三年的时间,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然而,聂耳是如何由热爱音乐的青年成长为无产阶级音乐家的?接下来再一一介绍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成长足迹。

由此引出的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下一步学生了解聂耳的学习、创作历程做有力的铺垫。

3.详细介绍音乐家聂耳

具体可以给学生做如下讲解: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

告诉学生,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教材中介绍的《金蛇狂舞》。在聂耳给母亲的信中,在聂耳的日记里,以及聂耳对自己的规划中都曾反复提到过民间音乐素材的重要性(同时课件展示相关内容)。③然后,通过一首经聂耳整理和改编的民间音乐,让学生感受、走近这位天才音乐家。

4.对作品《金蛇狂舞》的讲解

《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具体讲解如下。

(1)音乐片段欣赏。请学生谈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适合的演奏场合是哪里。

(2)再次欣赏。把乐曲分为几段,问学生他们听后各自的情绪是怎样的。

(3)告诉学生此曲是采用“螺蛳结顶”的旋法(民族器乐创作手法),上下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同时分析这部乐曲的创作手法,带领学生体会音乐的变化,并试着进行相关创作活动。

在具体讲解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形象、flash动画(如龙舟竞渡时的场景)去表现螺蛳结顶的手法,便于学生进行直观了解。

5.介绍革命者聂耳

在介绍聂耳的“革命者”身份时,一定要讲到他的生活经历。聂耳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也没有高学历。他当过兵、闯过上海,曾经流浪街头、卖艺为生,但是聂耳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他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对于自己的理想有明确的追求。讲到此时,可以给学生播放1959年拍摄的电影《聂耳》的片段,影片中有一段演到聂耳参加上海国立音专考试的经历,从这段视频中可以看出,考官对于聂耳出身的诟病和聂耳对音乐的认识,与当时主流音乐界还有一定冲突,而正是这种对音乐认识上的不同,也注定了聂耳在以后的音乐创作中走出了一条与前人不同的新路。

应告诉学生,聂耳所处的时代正值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在中华民族遭受内忧外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的音乐向何处去?这是当时每一个中国音乐工作者面临的社会责任和重要课题。下面可以再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去了解当时的主流音乐观念所面临的尴尬与抵触。结合这个视频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认识到聂耳的音乐创作对当时社会现状下民众的影响,他创作的一系列代表中华民族呼声、充满感召力的艺术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革命歌曲,为革命音乐开辟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6.对作品《毕业歌》进行赏析

(1)首先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毕业歌》,然后介绍《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影片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是影片中一群青年学生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歌。该歌曲在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揭示了影片的主旨,意在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同时播放电影视频以增加学生的观影感受,随后再让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介绍这首歌曲时,应告诉学生如果没有毕业的离情感伤,没有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的忧愤与担当,就无法把救国的责任心和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表达出来,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气概,又充满了强烈的乐观主义,表现出了中国革命青年的光辉形象。

(2)让学生都学唱《毕业歌》。

(3)让学生分组进行编排、设计,展现他们自己心中的《毕业歌》。

结语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这样说:“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法埃尔也只会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语道破了作曲家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果把音乐看做是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讲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聂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个特定的民族时代息息相关。他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正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民众心声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注:本课程获山东省滨州市音乐优质课评选二等奖)

注释: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例4

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选择经典音乐作品,以提升音乐鉴赏效果。在选择国内音乐作品时,要加大民族音乐的成分,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要注意学生认知起点。学生有一定音乐基础,对一些经典的电视插曲、电影歌曲特别熟悉,还有那些经典老歌,也有比较大的传唱渗透和影响。教师要注意整合音乐鉴赏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鉴赏机会。

在欣赏《哆来咪》这首歌曲时,教师专门为学生准备了《音乐之声》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并对音乐情节进行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随音乐展开演绎活动,一部分学生歌唱,一部分学生表演,还有一部分学生伴奏,参与表演的学生都自制头饰,课堂学习气氛被成功点燃。为丰富学生感知信息,教师引入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欣赏,体会音乐形象个性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将音乐欣赏上升到体验感知维度,学生在多重音乐表演中获得的音乐感知是深刻的、多元的。音乐欣赏不需要解读专业内涵,只要能从音乐中获得感染力量,产生心动,就是典型的音乐欣赏。教师选择其他音乐作品作为欣赏补充,往往能够弥补单个音乐作品的不足,形成重要音乐感染力量。

二、优化音乐鉴赏方法,提升鉴赏针对性

音乐鉴赏具有多元性和个性化特征,教师要利用多种教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要对引导方法进行优化处理,以贴近学生学习思维。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展开音乐欣赏,接受音乐的教育与洗礼,可以形成重要的课堂教学进取点。为提升音乐鉴赏品质,教师不妨多创设教学情境,利用音乐媒介展开教学激发,发挥教学情节深度渗透,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

在欣赏歌曲《拉萨谣》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逐渐掌握歌曲旋律,了解歌曲基本内涵,然后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讨论,对歌曲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在具体操作时,教师组织学生在歌曲伴奏下学跳藏族舞,感受西藏牧民生活的豪放和快乐。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并快速掌握藏族舞蹈基本特点。学生在歌曲伴奏下展开自主舞蹈练习,课堂學习气氛热情。为让学生建立相关学习认知,教师发动学生针对歌曲特点设计音乐活动。有学生设计歌伴舞,有学生建议小合唱,也有学生设计音乐剧。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音乐表现形式,说明学生对歌曲内涵有了一定的挖掘和体验。音乐欣赏形式众多,让学生展开音乐活动设计,这无疑是欣赏教学的创新尝试,值得我们大力推演。

三、创设音乐鉴赏活动,塑造鉴赏独特性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例5

中图分类号:G6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1-0116-03

多年来,我国适应时展的需要,在普通高校开设公选性艺术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加强学生的总体文化修养。一个完善的人在具备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性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具有关心友爱的情感素质和美化世界、创造优秀文化的感性素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曾经在一定时期偏面强调理性素质的发展,急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忽视了情感素质和感性素质的全面发展,导致一种普遍的社会现实:素质教育越喊越响,而学生压力却越来越大。面对这种现象,我国高校普遍开设公选性艺术教育课程,其中音乐鉴赏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研究我国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把握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的切入点

音乐鉴赏是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相对于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具有明显的不同。中小学阶段是学校教育的不定向阶段,学生聆听音乐主要是处于音乐欣赏的初级层次,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高中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准定向阶段,由于年龄的增长,聆听音乐以鉴赏为主。“鉴”字在过去是指镜子,鉴赏是一种对音乐的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在鉴赏过程中,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以及对音乐历史和音乐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大学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定向阶段,学生从事专业学习,他们即将走向社会,这个阶段的音乐鉴赏更具有独创性。首先,音乐鉴赏的目的发生很大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驱动力大,目的性强,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而且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理性思维与判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理性探究。

由于高校音乐鉴赏的教学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他们基本没有专业音乐知识和专业音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避免特别专业的音乐术语,或者深入浅出有选择的讲授。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培养的不是专业音乐人才,而是使大学生音乐审美和鉴赏力得到提升。因此,音乐鉴赏教学的切入非常重要,应该放在心理学、音乐美学、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层面。

我国高校音乐鉴赏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进行常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专业性很强的音乐知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作曲家的背景介绍,音乐故事讲解,播放音乐。这是传统的主流教学形态。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开始使用,并迅速推广。它综合利用图、文、声、象技术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硬件设备简陋,声像效果差,多媒体的使用简单化,严重影响着我国高校的音乐鉴赏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师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水平不高,课堂教学与实践性课外活动脱节,电教媒体取代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多边互动。因此,教师要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找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佳结合点,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水平,完善现代教学操作模式。当今,中国社会需要终身学习型人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自我提高,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并迎头赶上时代的潮流。

二、制定合理教学目标,科学编写教学大纲

我国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教学内容简单随意,教材很不统一,也不够严谨。在教学实践中,高校音乐教师选择教学材料存在盲目性,教学目的缺乏明确性,教学理念没有创新性。因此,高校音乐鉴赏需要制定系统的知识框架结构体系。而且,音乐鉴赏在整体高校教育中被边缘化、小科化。2012年6月国家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以后,对我国教育发展的解读更加务实、人性化,要求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对于我国高校教育,我们能够充分体验到教育改革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上。它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提高了人的全面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要提高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编写大纲是很关键的。我国高校音乐鉴赏课时少,很难在有限时间内渗透大量的教学内容,这需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有重点的整合、系统、精简教学内容。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也没有动力,教学内容和材料也就一盘散沙。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编写教学大纲,增减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按部就班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国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目标:培养大学生终身喜爱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独立鉴赏音乐的能力,而不是专业音乐知识和技能。他们不需要掌握深奥的专业性知识。音乐鉴赏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经典性、可接受性,要与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水平相适应,不能过浅,也不能过于深奥,超越学生的理解范围。选择材料最好从音乐的表现要素:如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艺术风格层面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多涉及音乐作品所涵盖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知识,尽量避免乐律、和声、调式、复调等专业性强的内容。

三、认真备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认真备课程度。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音乐展示给我们的仅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音响。音乐的基本属性告诉我们,音乐不能象语言那样准确地表达概念、观念、思想等内容,也不能象绘画那样描述鲜明的视觉形象,音乐的表达具有不确定性、多解性。每一个学生听完同一首乐曲,可能会产生各不相同甚至相差甚远的思想和感受,因此会加大音乐鉴赏授课的备课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音乐材料,设计教学方案,在精研教学材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可供教学参考。

(一)感性体验,尽享音乐之美

音乐鉴赏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觉音乐以及对音乐历史与音乐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音乐鉴赏首先是赏,也就是对音乐音响形式的感性体验。在聆听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把握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

感性体验是音乐鉴赏的初级层次,这一过程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音乐产生理性探究的冲动。感性体验重视学生的直接感官体验,是现代教学方式的突出特征之一。它强调亲身参与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脑想。当然感性体验并非毫无目的地聆听音乐,音乐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要注意所选择的作品是否融入了相关的文化主题,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正确处理音乐材料的专业语言要素的深层纵向挖掘,与横向跨学科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比较教学方法的协同关系。

(二)理性比较,细品艺术韵味

理性比较是音乐鉴赏的更深一步层次,它是在感官愉悦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持续,进入理性层面的判断比较。理性比较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占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旨在培养学生一种能力,力求在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中,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为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的持久热爱奠定基础。理性比较分多种类型,比如音乐作品本身不同段落之间的比较,同一体裁不同音乐作品的比较,同一题材不同音乐类型的比较等。比较的内容则可以分为不同体裁、不同音乐风格、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等。

(三)深层探究,把握人生意义

在中学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大学阶段,深层探究仍然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搜集、整理音乐资料,深入细致地研究,同时要搭建一个学术平台,提供学生交流研究成果的机会。课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容易操作,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和音乐知识水平。

四、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的有力延伸,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布置的研究课题,音乐材料的收集整理,音乐鉴赏的方法,都可以在课外音乐活动中得到实践、检验、反馈。然后再进入课堂交流经验。课外歌唱、舞蹈、音乐学习、音乐表演等音乐活动,是间接性的音乐鉴赏,同时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以音乐为载体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课外活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间接经验的传授,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个人经历感受,自我体验,自我解读,自作的过程。

五、认真编写教学流程,确定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流程是对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的布置与设计,编写教学流程有利于教师熟悉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控。教学流程一般应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组织音乐材料、设计教学方法。找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外活动的内容。教学结构是对教学流程的整体布局,是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科学的教学结构,应该体现音乐鉴赏课的特性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活动步骤清晰、容易操作,教学效果显著,最终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海宏.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J].中国音乐学,1992,(1).

[2]周海宏.“内容”与“形式”问题的梳理――兼再谈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J].人民音乐,1999,(1).

[3]齐易.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5]王岳川.艺术本体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6]谢嘉幸.音乐教育研究指南[J].中国音乐,1997,(增刊).

[7]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8]邢维凯.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 on Public Music Appreciation in the Ordinar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Huo Pengfei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例6

音乐鉴赏课的对象一般是大学低年段的学生,教学内容有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和戏曲鉴赏。对于学生来说,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既没有统一教材,也的确比较难找到适合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教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没有音乐基础,音乐鉴赏课的内容显得专业性太强,容易导致学生望而生畏。而对于教师队伍而言,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他们是接受过系统、专业的音乐教育的,但是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并不成正比。有很多老师专业上非常强,但是教学水平却并不高。如何能让专业性较强的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听懂、接受,这也是新形势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音乐鉴赏课对于教学条件和设备也有一定的要求,配备有专业的设备和专门的音乐教室,以方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更好的赏析音乐,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我国,并没有多少高校具备专业的音乐教室和设备,大多数的音乐鉴赏课都只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改革也应该规范教学设施和条件,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分享平台。

二、亟待改革的原因

(一)音乐鉴赏课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音乐鉴赏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音乐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这就归咎于两点:首先是老师安排课程的随意性太强,目前的音乐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明确目标。课程都是根据各个老师的任意安排,进度不一致,难度深度也各不相同,也就必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了。其次,是由于学生对此门课程的不重视。音乐鉴赏课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选修课,对大多数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强。所以在这一块,很容易造成学生缺乏对该课程的热情,从而消极上课,不重视该课程,这同样也打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老旧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目前来看,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是沿用传统的方式,并没有推陈出新。然而时代在变化,我国正处于这个日新月异、继往开来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教育教学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自我修订,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发展教学计划,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综合型的实用性专业人才。

三、新形势下的音乐鉴赏课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教育教学体系啊,明确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向,从实际教学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任务,从体制上给课程改革建立一个风向标。为音乐鉴赏课程的规范和改革提供一个明确的提纲和方向。规避从前教学上的弊端和疏漏,革故鼎新的将我国的音乐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要构建针对性较强、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音乐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老的那一套教学办法已然行不通了,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团队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的站在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真正对音乐鉴赏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对专业领域的探索,把这门具有深刻内涵、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寓教于乐,用学生乐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上好这门课。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去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上课效率。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行之有效的音乐教育,不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世界的美,而且还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强其综合素质的建设,提高个人的音乐修养。

最后,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每位教师心中,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各不相同,但是良好的学习效果一定伴随着学生高昂的积极性和对音乐的热情,对鉴赏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对音乐领域的不断探索。同时这也是我们要改革的目的和根本原因。我们就是要让音乐教育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被音乐的魅力所吸引,进行深入的欣赏和情感上的理解。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使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和艺术修养,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受教育的成果。

四、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一)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团队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应从兴趣出发,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再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音乐鉴赏。所以这个教学目标应该切合自身实际情况,不宜过高也不宜太简单,带领学生真正的去感悟音乐之美。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数高校都能先安排学生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待有一定基础后再来进行音乐鉴赏,这对于音乐中艺术价值的理解有着莫大的作用。它能够促使学生听懂、理解那些经典名曲,提高学生的兴趣,对音乐产生欣赏、分析和探索的热情,然后再随着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逐步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从而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设备对于教学效果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音乐鉴赏课的课程内容很多,除了中外名曲、音乐剧、歌舞剧和传统戏曲外,还有视听练耳等教学内容,所以对于音乐设备有较高的要求。改革应该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资,建立一个适合音乐鉴赏课的多功能音乐教室。除了一些基础设备之外,还应该配有高品质的音响投影设备和钢琴若干架。只有硬件达到要求,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个较为灵活的课程。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可以取消一些较难的乐理理论知识和谱曲练习,转而增加一些具有时代特征、雅俗共赏的新内容,方便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交流,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鉴赏课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分析和艺术思维能力,所以,应该规范教材,选择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简单明了、便于非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公共教材。

五、结语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例7

1.对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理解不充分

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都把音乐教学的各个科目混淆在一起,把音乐鉴赏课看做音乐课,上成了唱歌课。这种教学方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需求。

2.对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投入不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对信息的综合和收集,但是很多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设施仍然不完善,无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

3.不能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计划

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中教学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常常会受到其他教学科目的排挤,为考试科目让位,特别是学期末尾,很多高中音乐鉴赏课都处于停课状态,纷纷为主科“开绿灯”,这样就会使音乐鉴赏课教学时间减少、内容大大缩水,大多数学校不能完成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计划。

二、对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欣赏氛围

加大对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使音乐鉴赏课教学真正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另外,可以利用学校已有的设施让学生充分欣赏到音乐,如利用校园广播站在课余时间经常播放一些适合高中生欣赏的音乐作品,在学校的礼堂或多媒体教室多举办一些文艺活动,使他们在欣赏到佳作的同时,开阔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加大对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投入力度

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设施是完成教学的保证,对此要加大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在一些经济条件好的高中,可以多配置一些音乐鉴赏课必备的教学设施,如广播、电视、DVD、多媒体教室等;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就要利用当地的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资源,把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与当地的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在欣赏地方特色音乐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例8

一、正确把握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的切入点

音乐鉴赏是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相对于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具有明显的不同。中小学阶段是学校教育的不定向阶段,学生聆听音乐主要是处于音乐欣赏的初级层次,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高中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准定向阶段,由于年龄的增长,聆听音乐以鉴赏为主。“鉴”字在过去是指镜子,鉴赏是一种对音乐的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在鉴赏过程中,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以及对音乐历史和音乐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大学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定向阶段,学生从事专业学习,他们即将走向社会,这个阶段的音乐鉴赏更具有独创性。首先,音乐鉴赏的目的发生很大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驱动力大,目的性强,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而且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理性思维与判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理性探究。

由于高校音乐鉴赏的教学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他们基本没有专业音乐知识和专业音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避免特别专业的音乐术语,或者深入浅出有选择的讲授。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培养的不是专业音乐人才,而是使大学生音乐审美和鉴赏力得到提升。因此,音乐鉴赏教学的切入非常重要,应该放在心理学、音乐美学、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层面。

我国高校音乐鉴赏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进行常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专业性很强的音乐知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作曲家的背景介绍,音乐故事讲解,播放音乐。这是传统的主流教学形态。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开始使用,并迅速推广。它综合利用图、文、声、象技术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硬件设备简陋,声像效果差,多媒体的使用简单化,严重影响着我国高校的音乐鉴赏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师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水平不高,课堂教学与实践性课外活动脱节,电教媒体取代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多边互动。因此,教师要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找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佳结合点,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水平,完善现代教学操作模式。当今,中国社会需要终身学习型人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自我提高,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并迎头赶上时代的潮流。

二、制定合理教学目标,科学编写教学大纲

我国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教学内容简单随意,教材很不统一,也不够严谨。在教学实践中,高校音乐教师选择教学材料存在盲目性,教学目的缺乏明确性,教学理念没有创新性。因此,高校音乐鉴赏需要制定系统的知识框架结构体系。而且,音乐鉴赏在整体高校教育中被边缘化、小科化。2012年6月国家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对我国教育发展的解读更加务实、人性化,要求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对于我国高校教育,我们能够充分体验到教育改革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上。它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提高了人的全面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要提高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编写大纲是很关键的。我国高校音乐鉴赏课时少,很难在有限时间内渗透大量的教学内容,这需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有重点的整合、系统、精简教学内容。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也没有动力,教学内容和材料也就一盘散沙。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编写教学大纲,增减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按部就班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国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目标:培养大学生终身喜爱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独立鉴赏音乐的能力,而不是专业音乐知识和技能。他们不需要掌握深奥的专业性知识。音乐鉴赏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经典性、可接受性,要与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水平相适应,不能过浅,也不能过于深奥,超越学生的理解范围。选择材料最好从音乐的表现要素:如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艺术风格层面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多涉及音乐作品所涵盖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知识,尽量避免乐律、和声、调式、复调等专业性强的内容。

三、认真备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认真备课程度。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音乐展示给我们的仅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音响。音乐的基本属性告诉我们,音乐不能象语言那样准确地表达概念、观念、思想等内容,也不能象绘画那样描述鲜明的视觉形象,音乐的表达具有不确定性、多解性。每一个学生听完同一首乐曲,可能会产生各不相同甚至相差甚远的思想和感受,因此会加大音乐鉴赏授课的备课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音乐材料,设计教学方案,在精研教学材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可供教学参考。

(一)感性体验,尽享音乐之美

音乐鉴赏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觉音乐以及对音乐历史与音乐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音乐鉴赏首先是赏,也就是对音乐音响形式的感性体验。在聆听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把握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

感性体验是音乐鉴赏的初级层次,这一过程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音乐产生理性探究的冲动。感性体验重视学生的直接感官体验,是现代教学方式的突出特征之一。它强调亲身参与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脑想。当然感性体验并非毫无目的地聆听音乐,音乐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要注意所选择的作品是否融入了相关的文化主题,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正确处理音乐材料的专业语言要素的深层纵向挖掘,与横向跨学科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比较教学方法的协同关系。

(二)理性比较,细品艺术韵味

理性比较是音乐鉴赏的更深一步层次,它是在感官愉悦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持续,进入理性层面的判断比较。理性比较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占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旨在培养学生一种能力,力求在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中,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为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的持久热爱奠定基础。理性比较分多种类型,比如音乐作品本身不同段落之间的比较,同一体裁不同音乐作品的比较,同一题材不同音乐类型的比较等。比较的内容则可以分为不同体裁、不同音乐风格、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等。

(三)深层探究,把握人生意义

在中学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大学阶段,深层探究仍然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搜集、整理音乐资料,深入细致地研究,同时要搭建一个学术平台,提供学生交流研究成果的机会。课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容易操作,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和音乐知识水平。

四、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例9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1―0116―01

音乐鉴赏是一门“听”的艺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不仅是锻炼高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课程,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感官的愉悦,并得到精神的升华,实现感性和理性的完美融合。“听”音乐容易,如何“听懂”音乐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积极探索提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措施,促进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进步。笔者对众多教育方法和理论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能够提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代表,音乐欣赏不仅是一项大众化的娱乐活动,也是能够影响人灵魂的高雅艺术。作为娱乐活动,当以娱乐为主,主要目的是愉悦心情;而作为一项艺术,则需要创设一个优雅的音乐鉴赏环境,才能够使学生心无旁骛地将感官和思想投入到音乐世界中,实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目的。创设优雅的音乐鉴赏环境,我们首先要做好音乐欣赏教室的环境布置,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欣赏音乐。为了使视觉环境和音乐的深层内涵相融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展播资料,并配上相应的歌曲,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中感受音乐。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掌握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去学习去感受作品带来的美的体验。如,对于《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体会、了解,教师就必须要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进行角色表演、学唱等参与活动,这样课堂气氛会非常好,学生既欣赏了京剧,也能从视觉、听觉、心理上都感受美,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

二、灵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我思考

问题是引人思考的前提,而思考正是帮助教师完成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聆听音乐之前,可以根据音乐内容适当提问,并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寻找和思索答案。这种提问的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时有方向地思索音乐的内涵,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会逐渐按照教师的设计完成音乐欣赏训练。比如,在欣赏歌曲《阳关三叠》时,找一些与乐曲描写的意境相符的一些图片,并在意境优美的幻灯片或动画上配上诗人王维写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学生在意境中欣赏作品、去思索音乐内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并和音乐的艺术特点相结合。

再如,在欣赏《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问题去欣赏,如:“西北歌曲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在聆听后就能根据自己生活的地域特点回答问题并能很好地感受歌曲的风格及音乐情绪等。学生聆听、思索并得出结论的这一过程,正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经过课堂教学活动的放大,将会牢牢印在学生心里,并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习惯最终会转变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例10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美育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音乐鉴赏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材体系、课程设置、鉴赏模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发挥音乐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真实价值。本文将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育价值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问题,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

一、音乐鉴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新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将“以音乐审美为教学核心”放在了课程的头条位置,音乐的艺术美决定了音乐鉴赏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价值提升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自觉审美的过程中,应贯穿所有主观和客观审美元素,并以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而言,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所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均需要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这种特性也决定了音乐鉴赏是学习或感悟所有音乐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能力的主要措施,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是高校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其具体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审美认知,例如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2.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升华。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更应该将重点放在音乐审美的核心价值上,而并非只注重音乐的时代意义与韵律形式。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音乐鉴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也追溯到春秋孔子时期,当时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外音乐教育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并未对音乐鉴赏课程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求,各院校大多是针对学校本身情况制定音乐鉴赏教学计划。教学的主要对象一般为大一学生,内容以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传统音乐鉴赏为主,对学生而言,由于在高中时期缺乏音乐教育基础,在接触音乐鉴赏课程时容易产生专业性代沟,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此外,从教师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大多数为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教学水平却与专业水平不成正比,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讲的专业术语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也是目前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弊病。

2.高职鉴赏课教学存在问题。一是音乐鉴赏课程未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效果却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安排的音乐鉴赏课程随机性太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的鉴赏曲目,教学进度不一致,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音乐知识有限;其次,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不重视,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缺乏学习热情,此外,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也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音乐鉴赏课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音频和乐器设备,导致音乐鉴赏课只能局限在多媒体教室中,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场交响乐、钢琴曲等需要现场进行细致欣赏的曲目,制约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二是鉴赏教学方法欠创新,无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仍然沿用欣赏———讲解———评价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音乐潮流,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当前的音乐文化对鉴赏课程进行改革,导致音乐鉴赏教学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逐渐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脱节。

三、多元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思考

1.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建构分析。首先,高职院校需针对音乐鉴赏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从而规避传统教学的疏漏;其次,需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针对性强、鉴赏内容丰富、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音乐鉴赏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寓教于乐;最后,音乐鉴赏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教师心中,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必定是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音乐领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这也是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培养其艺术修养,端正音乐鉴赏的学习态度。

2.结合多元化背景,丰富音乐鉴赏的内涵。首先,安排教学内容时多元化音乐并举。音乐鉴赏课程与音乐教学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种类各异,且时间和地理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按照世界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传统教学中通常分为西方音乐、东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模块进行单元鉴赏教学,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特点和作曲家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但由于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历史上每位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仅以“面”的扩展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显得内容空泛,缺乏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面”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选取音乐作品定的“点”来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分析,例如在鉴赏20世纪初的Twelvetone(十二音)音乐时,可选取A.Schoenberg(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为例,对作品片段化、急剧跳动的主旋律,不规则、出人意料的节奏以及无调性的和声等微观特征进行鉴赏,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曲家所描述的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太人悲惨的心理世界。通过“面”与“点”的结合,可让学生掌握多种音乐观念,提高了对具体音乐现象和整体格局的分析和聆听能力。其次,将音乐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情境。音乐是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直接联系,但现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对文化情境的差异进行强调,缺乏对社会背景、宗教、艺术、经济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教师需将音乐置身于多元文化情境下,例如在西方中世纪音乐鉴赏过程中,对GregoryChant(格里高利圣咏)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从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等知识的讲解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到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广泛影响,而GregoryChant的功能则是作为宗教礼拜仪式的背景音乐,主旋律偏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带有庄严、肃穆、超凡脱俗的宗教意味,这样学生就便于理解记忆。再如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鉴赏时,可结合多媒体屏幕,创设对应的自然环境,例如教师在讲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可将作品置身于无锡二泉池旁,月恋水、水怀月,在泉与月的相互衬托下,全曲时而沉静、时而躁动变奏、时而激昂愤懑、时而深沉忧伤,这也凸显出了阿炳一生的辛酸痛苦,以及内心对生命的豁达体验。

3.改革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是充分运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聆听欣赏,并尝试着理解作品中的核心音乐元素,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Fade》《克罗地亚狂想曲》《IntroAE86》等流行电子音乐和钢琴曲,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的版本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对不同演奏家的版本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发言,并将发言情况纳入到评价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前提下与同学进行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二是由传统讲授式课堂朝讨论主导课堂转变。在进行讨论式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对讨论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维也纳派的三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导致这种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位作曲家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其音乐是如何被社会接受的?等等,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和音频资料。在课堂上选取几名学生进行陈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提示和指导,或者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裁判,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将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各学科、专业和课程相互交叉的趋势,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音乐鉴赏教学融入到多元文化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媛.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改革初探[J].音乐时空,2015(15)

[2]卞红煊.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16(21)

[3]王文臻.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6(01)

[4]杨楠楠.关于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