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有机化学的起源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4 16:14:57

有机化学的起源

有机化学的起源例1

米勒实验的结论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个过程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然而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有机化学的起源例2

当前,很多高校都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了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需要把招聘、培训、留住和使用与高校战略规划需求一致的高新技术人才作为核心内容,学会并善于招募人才;要着眼于长远,抓紧对教师队伍,尤其是对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进行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一、要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1)营造尊重知识的人文环境。高校要切实加大对现有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从而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教师主体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默契双赢的局面。(2)提高薪酬水平。工作和奖酬对个人的价值越大,其引力就越大,这时激励教师积极性的作用就越大。许多高校师资管理工作者在师资管理过程中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学校从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拨出一定金额用于师资培养,而不少青年教师取得高学位后往往以“学校设备不行”、“专业不对口”等为理由另谋高职,还有部分大学教授在晋升教授之前能保持较好的工作状况,而一旦晋升后,则出现工作动力不足、热情不高的情况。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一方面,提高内在奖酬的吸收力,如通过工作本身来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或其他较高层次成长需要;另一方面,提高外在奖酬,如工资、提升等由学校控制的奖酬的吸引力,增加教师的满意感。(3)采取多种激励形式。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于他们的具体需求更应从奖酬内容、奖酬制度等多方面来考虑,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存的激励方案,以达到激励机制的最佳平衡点。(4)强化培训工作。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校教师队伍将面临着知识结构的调整与更新,因此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必须从基本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性教育逐步转变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5)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基本方式是报酬。报酬最大化是最好的激励措施。

二、要把人力资源政策与高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高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把人作为资源进行管理的战略规划,在高校中,与正式的组织机构结合在一起产生行为准则的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所构成的系统就是高校文化。(1)要从高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中提炼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管理理念。其一要在高校内部创造平等、自由、竞争的工作环境;其二要树立起“学生至上、质量第一”的信念;其三要树立起创新就是最大效益的思想;其四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绩效与分配面前人人平等。(2)要以高校文化为指导,招募认同本高校文化的人才。(3)在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实施中培育高校文化,建立起高校文化的控制体系,维护其正确的发展方向。(4)要把薪酬政策与高校文化结合起来,做到相同的绩效,相同的回报。(5)高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要适应高校文化的变化,并能及时做出调整。

三、机制创新,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

机制创新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好的机制”甚至比“好的人才”更为重要,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肯定教师在高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关注教师的需要,从满足其需要出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学校应精心培育创造机会,提供舞台,从满足教师不同层次需求的角度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四、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要立足于实际,吸收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

配置高效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校人力资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专任教师和行政人员。针对这两种主要的人力资源组成部分要合理的进行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首先,对于专任教师来说,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公平竞争的输入方式,促进合格优秀人才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同时,对于高校行政人员来说,可借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录用的方式引入行政人员,同时可以引入企业管理中的绩效管理机制,改变行政人员现今效率低、工作态度差的现状。

高校的发展状况和境遇各不相同,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运用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重新构建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体系;重新审视人力资源发展的趋势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策略;改善安全和健康保障措施;创造良好的劳资关系;面向市场,寻求高校更长远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蒋金兰,胡婷.试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2)

[2]万秋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商业时代.2007(1)

有机化学的起源例3

人力资源相比较其他资源来说,具有更高的能动性和增值性,一个组织要想拥有真正的竞争力,就要求必须具有高质量的人才资源。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创新知识的学术组织,人力资源无疑在学校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是支撑学校战略目标的重要关节点。如何进一步优化高校的人力资源配置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一)高校人力资源比例不协调

高校将一群能够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集合起来,这就是学校的人力资源。当这群学有所长的个人在高校这个平台中汇集起来,共同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时,他们既能发挥自身的学术特长,又可以吸收其他人的优秀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共同促进高校的发展。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人才比例不协调的问题。

(二)高校人力资源成长环境受限

高校人力资源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资源,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意识,也就是主观能动性。人类可以制定计划,并依靠自己的意识,逐步实现计划,并达到改变自身生活条件甚至是周围环境的目的。而人才进入高校,其最基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和能够拥有继续学习的环境,因此选择进入高校,为高校创造科研和学术价值。但是,有些高校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善,在人才相关的住房制度、户籍管理、奖金制度等方面不到位,缺少能够为人才提供的学习和科研的机会,不能为高校人才提供一个安心发展自身才能的环境,因此无法很好的引入和留住人才。

二、优化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的策略

(一)优化高校组织结构

高校的组织结构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党政管理机构、教学科研机构、教学辅助机构和服务机构。长期以来,高校的党政管理机构并不是按照学校内在的关系来设立,而是按照政府机构相应的来设置学校的机构,其设置更倾向于“政府化”,与学校的运作不匹配,机构臃肿,职能交叉,工作效率低下。而学校的教学机构也不是按照学科的发展来设置,有的教学机构重复设置,有的划分过于细致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等。因此要根据各机构的特点和功能,坚持高效、精简、统一、规范的特点,转换高校的内部管理模式,重新理顺学校各部分的工作关系,减少管理层次,降低管理中心,调整内部机构组织,重新规定各机构的责任范围,建立起高效、科学,符合学校发展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在教学机构的建设上,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不同需要,在充分进行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按学科或学科群组件教学机构,规范学科的建设体系,注重优势学科的深度发展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为优势学科的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只有建立这样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使系统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高效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实现系统的优化是高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

(二)建立高效用人机制

聘用制是通过学校与教职工双方签订聘用合同而确立双方的聘用关系,合同中明确了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等范围,这种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能够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是使人与岗位进行有效结合的最佳方法。实行聘用制,单位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来设置相应的岗位,教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个人情况来应聘适合的岗位,高校根据岗位的要求择优聘用人员,并对人员进行目标管理。双方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工作任务并且获得应有的报酬和奖励。双方如果有任何的不满,单位可以解聘,个人也可以辞聘。

实行全员聘用制对于高校人才制度来说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如此一来,一些优秀的青年学者就可以脱颖而出,通过竞争机制走向高级管理岗位,而一些资历较高而能力有限的人员则回到一般的职工岗位。通过聘任制,整个高层领导干部队伍的结构将会得到合理的优化,平均年龄下降,学历层次也会得到提高,激发整个领导层级的活力。其次,通过聘任制,一些教学教师也会兼任管理岗位,而一些管理干部和实验室人员则可以选择调到后勤部门服务,增强这些部门的工作实力。这样有利于减少学校雇佣临时工和非专业管理人员,即节约了学校的办学成本,也使整个管理队伍的素质提升。

(三)优化激励机制

要实现学校高校有序的运作,实现学校办学成果的最大化,关键在于最大程度发挥每个人员的才能,充分调动起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教职工的利益与学校的利益一致化,才能使整个系统有效的运转。

激励方式有很多中,首要就是目标激励。将满足教职工的个人目标与满足学校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制定出即符合职工的职业规划同时又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目标。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认真调研和考察的情况下,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再将学校的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然后将目标层层拆解,落实到各个机构和教职工的目标中去。这个目标要设置的合理,既要切实可行又要具有一定难度,才能真正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拼搏精神,加速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其次就是精神和薪酬激励,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人价值和被组织认同的程度,尤其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对精神激励的需求更加迫切,他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薪酬激励可以满足人才目前的生活需求而吸引人才,而精神激励可以激发职工的内在动机,达到持久的效果,让教职工对组织有良好的归属感,有效稳定人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者应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吸引和留住人在,并使人才的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此才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的起源例4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已进人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在此发展进程中,知识和信息是主要要素,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将成为全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热点。因此,强化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整合管理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环节。伴随该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之中。尤其是自我国正式启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已经是高校当前的主要工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其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教学资源主要来自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中心,以及各院系等部门,教学资源陈旧并且比较分散,因此,加快构筑与高校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是高等学校课程整合改革与发展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把原有传统的教学资源经过计算机采集、压缩、编码等数字化加工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它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处理数字化。

所有的教学材料经过采集转换与抽样量化后使用二进制符号来记录,其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纠错性强。

2.显示多样化。

主要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而且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3.传输网络化。

信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实现网络远距离传输,而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4.使用便捷化。

多个学习者可以同时、重复、任意地使用或者复制教学资源。

5.教学智能化。

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综合使用,使教学过程多彩纷呈,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教学资源具有下列优势。

1.组织形式为非线性结构。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意进行复制、传输与再编辑,不受传统线性顺序限制。

2.存储形式多媒体化、数字化。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存储,可以存放在硬盘、光盘、U盘等多种存储介质上。

3.网络化传输教学信息。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得以应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整合的概念与前提

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把数字教学资源与课程进行整合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这里的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新的整体。

数字信息资源与高校教学的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技术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二是从内容层面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技术与教学过程优化组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为了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的完美整合,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做好整合工作。首先要有专业的理论、技术人才团队作支持,应该有专业教师、主管教学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等,所有人员各尽其责,为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承担保障作用。其次要把创新推广理论引人到整合中来,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从而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校课程整合的途径

1.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并非“书本搬家”,也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图像与动画等在计算机中的集中反映,而是由这些多媒体元素,通过独特的连接方式组成有序的开放信息集合体系,是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多种类型的教学过程迫切需要利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元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类型的现代化教学用具也涌现出来。如: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电子教鞭、电子讨论版等。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建立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多种媒体元素能灵活有机地结合应用,活跃了教学过程。

2.建立数字化社区,搭建新型的网络学习环境。

数字化社区又称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教育平台与学习者和教师组成的人机教学系统。由于虚拟学习社区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自网络得到广泛普及以来,其在国内外的高等教育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功能。该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具有方便开展计算机网络协作模式的学习形式。因此,在高校研究充分使用数字化社区,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学科知识,而且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技术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3.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配套资源。

有机化学的起源例5

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特点 以几个成员组成一个团队或者是小单位,先把小问题分配给团队内部成员中的每一位,各个成员之间进行协作,共同完成一项目标的行为称之为协作学习。采用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协作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运用网络,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学生有了更多的自我思考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关系,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也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创造性。

基于课堂的网络协作式教学模式 通常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论基础包括了奥苏贝尔的“学和教”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动机理论”;其二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其三是“先行组织者策略”。虽然此种教学模式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发展背景和体系,但是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比如:很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等等。但是采用这种基于网络协作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出多种优势,比如: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更加全面地进行知识学习,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主体,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造力。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弱化。但是,基于课程的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将能够使这二者进行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2 基于课堂的网络协作教学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实践

以机电专业课程为例,机电专业课程重点分为三个教学体系,一个是理论教学,一个是实践教学,最后一个是网络教学。目前高校针对机电专业课程改革提出较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案,真正体现出了发挥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和学习主动性,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拥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以机电理论知识为指导,全面提升高校机电专业课教学质量。

网络协作模式下的机电专业课程建设

1)课堂教学资源建设。集中学校优秀教师资源,编写适合本校学生机电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课外教材,构建出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可运用的机电教程,并且加以多媒体配套运用,不断满足机电专业课堂教学的需要。并且还在课件中适当加上动画,借此来解析机电专业知识中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这将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和容易接受,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资源是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设施,因为只有真正建设出良好的机电专业教学资源,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机电专业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应该不断加强和课堂教学理论相配套的相关实践课程建设,主要包含实验大纲、实验过程指导以及实验目标计划等。实践环节是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才能更加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实现理实一体化。因此,只有优化并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才能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实用技术型人才。

3)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全面提升机电专业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搭建起更加完善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学资源平台,学校应该加大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化,建立起专业的机电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包含教学视频、电子教案以及课件等优秀资源。另外,还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的具体变化实现对机电专业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实时更新。网络是教学资源的来源渠道之一,通过网络,学校之间可以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Eduprisc的网络协作教学支撑平台建设 建立高效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仅仅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教学资源,更加应该建设起相应的支撑平台,还应该使资源的建设能够真正地辅助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和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做到充分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出动态性、开放性以及互动性的原则。建立Eduprisc数据库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工具以及技术工具,对于搭建网络教学提供了许多方便的地方;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合适的设计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分组学习,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

基于网络协作模式的“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机电专业课程”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强调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建立起基于网络协作模式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和教师亲密互动的平台。因此,机电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应该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做到紧密联系,在上课之前归纳和总结此节课程的学习目标。然后针对每一个章节的具体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与此相对应的参考材料,进行任务布置。组合几个小组进行学习,积极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

3 小结

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的协作教学模式不仅仅充分继承了原来优秀的机电课程教学模式,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能够有效实现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化,强调对资源建立共享平台,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但是鉴于目前机电专业的课程比较复杂,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平台的搭建能够有效实现教学资源、教学平台以及硬件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使用高精尖的网络技术,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本科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2]桑新民,李林英,李翠白.思维导图与学习:学习科学与技术新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有机化学的起源例6

例1 (2007年兰州市中考题)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下列地球上的能源中,来源于太阳的是( )

A、地热能。B、煤、石油、天然气。

C、潮汐能。D、核。

解析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它是由古代植物的遗体,深埋在地下,经过多年地质变化而来的,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而只有化石能源、水能、风能来于太阳能。故上述能源中只有煤、石油、天然气来源于太阳能。答案:选B。

2 考查环保问题

例2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绿色奥运”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随意将矿泉水瓶扔在林区。

B.选用优质电池、不乱扔废旧电池。

C.驾车时经常在居民居住区大声鸣笛。

D.电视、空调等电器不使用时仍让指示灯亮着处于待机状态。

解析 随意将矿泉水瓶扔弃在林区,若下雨时矿泉水瓶内进入一定量的水,则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易引起火灾,故A做法是错误的;选用优质电池可以节能,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非常大,一定不能乱扔,B做法是正确的;在居民区内大声鸣笛,影响居民的正常休息、生活,发生噪声污染,故C做法是错误的;电视、空调处于待机状态时仍然消耗电能,造成能源的浪费,故D做法是错误的。答案:选B。

3 考查节能问题

例3 (2006年长春市中考题)目前大多数家用电器都有待机功能,如有的电视机可以用遥控器关机而不用断开电源,即处于待机状态,在此状态下电视机仍消耗电能。

(1)如果某家庭中用电器的总待机功率为20W,每月总待机时间为600h,每月将消耗多少电能?

(2)据报道,我国城市家庭中,用电器在待机状态下,消耗的电能约占家庭消耗总能的10%,对此现象你有什么建议?

解析 要针对这种现象对消费者提出你的建议,就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计算出每月待机所消耗的电能,然后从使用和制造两方面考虑,提出你的建议。

(1)W=Pt=0.02kW×600h=12kW・h。

(2)从使用方面:看完电视后及时关掉电视机上的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而不用遥控器“关机”;从制造方面:要改进设计,提高技术,使电视机的待机功率减小或取消待机功能等。

4 考查能源转化

例4 (2007年宁波市中考题)近期澳大利亚科学家进行了这样一项实验:他把自己关在一个密封舱里,并将密封舱浸没在一个湖中,在水下生活了12d,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过着自给自足生活。(1)他通过踩踏一辆特殊的自行车来发电。自行车转动时,______能转化为电能。(2)他利用海澡的_____作用来吸收密封舱内的二氧化碳,从而得到空气。

解析 自行车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所以利用海藻能够得到氧气,供人呼吸。

5 考查新型能源

例5 (2007年温州市中考题)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当务之急。(1)生物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 它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作用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2)沼气是农村推广使用的一种新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沼气发电是把沼气中的______能转化为电能;(3)利用温差可以发电。某种新型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将A端置于待测的高温处,与B、C端存在温度差,电路两端就会产生电压(图中虚线框部分相当于电源),电流表会有示数显示对应的温度。电路电压与A端及B、C端的温度关系如下表所示。当A端的温度为200℃,B、C端为20℃,定值电阻R=10Ω,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多少mA?

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供植物生长;而沼气的发电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通过数据表格可以看出,当A端的温度为200℃,B、C端的温度为20℃时,产生的电压对应为15mV,所以由欧姆定律可得:

有机化学的起源例7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的第一节,从大的方面来看,第三章可以看做是整个中学生物学学习的高潮部分。

由于本节课的主题“生命的起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只是存在着众多的假说,因此本节内容伸缩性比较大。课本上除介绍了传统的“化学起源学说”以外,还提到了“宇生说”的部分内容。

2.教法与学法的构思

2.1教法

2.1.1学生情况分析

心理分析:八年级学生表现欲强,好奇心重,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能力分析:经过一年多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经适应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具备了一定的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知识分析:因为牵扯了一些有机化学知识,对此沪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P74―75阅读材料提到的疯牛病病毒――朊病毒有关内容,应该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米勒试验中得到氨基酸就让人类看到了研究生命起源的曙光。

2.1.2本节课遵循的教学规律

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获得知识。

2.1.3各种资源的利用和实施

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查找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2)课堂讨论:各组推举出一个代表在课堂发言,并且成员可以对其他小组的见解提出质疑。(3)课堂总结:可以根据课堂讨论结果选择自己认可的观点。

2.1.4教师的作用

课前学生搜集资料时协调各个小组搜集的内容,并帮助他们综合利用各种材料。在课堂上运用语言和技巧,在不同教学环节中起到转承作用,在各个小组发表见解以后给予简单点评,并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该点内容。

2.2学法:本课首先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分析综合搜集到的资料,形成集中观点。最后,指导学生在确立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分析评价其他观点,从而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

3.教学过程的设计

3.1创设情境导课:生命是多么美好,多么神奇呀!可是你知道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是如何诞生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这个问题。

3.2过渡

针对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做好了准备,有了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的“百家讲坛”就正式为大家开放了,请各个小组的代表分别阐述各自的观点。当然,阐述完毕,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3.3学生活动

第一小组:神创论

内容:女娲造人,上帝造人。

疑点:女娲和上帝是谁创造的?他们又在何处?

教师点评:这些神话传说,是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对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所做的猜想,虽然它们在证据面前会不攻自破,但这里面也蕴含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第二小组:自然发生学说

内容:腐草化萤,腐肉生蛆。

疑点:巴斯德的鹅颈瓶试验,意大利医生F.Redi证明腐肉不能生出苍蝇的实验。

教师点评:这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直到1861年法国的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试验,才彻底了这一学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能盲目地迷信权威,在科学面前,我们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

第三小组:宇生说

内容:1969年9月28日,科学家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一颗炭质陨石中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6种是构成生物的蛋白质分子所必需的。

疑点:宇宙空间的物理条件,如紫外线等各种高能射线及温度等条件对生命都是致命的。而且,即使有这些生命,在它们随着陨石穿越大气层到达地球的过程中,也会因温度太高而被杀死。

教师点评:“宇生说”是近来比较有争议的学说之一,一些有机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分子可以在星际尘埃的表面产生,这些有机分子可能由彗星或其陨石带到地球上,并在地球上演变为原始的生命。

第四小组:化学起源学说

内容:化学起源说将生命起源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疑点: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没有实验根据。

教师点评: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学说的前三个阶段都能在实验室里被证实,只有第四个阶段还有待大家进一步努力探究。

3.4教师展示视频资料,具体介绍化学起源学说内容和相关证据。然后让学生填写图表,巩固该点知识。

活动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四个学说,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能好好学习,为揭开这个谜团作出自己的贡献。

3.5课堂知识检测

1.下列哪一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的( )

A.氨B.水C.氧气D.氢

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

A.小分子有机物B.大分子有机物

C.小分子无机物D.原始生命

3.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是营养物质B.许多生化反应是离不开水

C.水中有氧 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4.原始大气在 、 ,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4.教学体会

本节课引用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这种新型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每位学生在准备该活动的过程中基本上已经掌握住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学说知识。教无定法,学生学到知识才是关键。通过检测,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的起源例8

1 绪论

目前我校教师还保留着纸质化备课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一些十分优秀的教学资源很容易就丢失,也不便各校之间、各教师之间资源的交流。因此,为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更好的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我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我校必须加强建设完整的教学数据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同时也是省级示范专业。因此,首先要完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数据库建设,加强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优势,以适应广西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同时也能以点到面向我校的其他专业辐射和扩张,为我校全面的构建数字化教学数据库提供宝贵的经验,以提高我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影响力。

最初的教学数据库建设由于没有科学的指导和缺乏经验,只是将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课件加以整合,没有对优秀的数据资源加以筛选,导致教学数据库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达不到期望值。为此,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委员会在2000年5月颁布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以规范的教学数据化建设。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教学软件的开发,教学数据库有了新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我国教学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2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研究

2.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来源

搜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进行数字化教学数据库构建的第一步。目前,我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有:

1、各个课程教材配备的PPT课件;

2、市场上出售的和互联网上下载的相关视频、PPT、图片、文献等信息化资源;

3、我校历年来收集积存的视频、音频等资料;

4、通过征订、购买、和同其他学校交流等手段获取的和机电专业有关的;

5、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和整理的备课资料可通过扫描方式录入计算机;

6、和企业合作、调研获取的相关资料;

7、我校机电专业的考试题库和学习指南。

2.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筛选

由于在搜集数字化资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资源过于繁杂且各个资源良莠不齐,因此必须对这些数字化资源进行筛选后才能被录入教学数据库。在筛选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数字化资源的科学性,能做到准确无误,而且要求这些资源的质量能满足机电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教育意义,又要保障能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对资源的筛选需要对其类型进行分类,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笔者将我校搜集到的机电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分为九种类型,分别是文本类、案例类、音频类、课件类、视频类、动画类、试题类、图片类和文献资料类。

3 机电专业教学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3.1教学资源库的总体设计与开发

由于数据库分为客户端和管理端,其需要实现的目的和功能不同,所以设计的架构也不同。客户端主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能让用户查询、浏览和下载教学资源。管理端主要是面向数据库系统管理员,不仅包括以上客户端的功能还需要能实现对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功能,包括资源的添加和删除等。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的教学资源库设计需要实现用户注册、用户登录、资源导航、资源检索、资源浏览、资源上传、资源下载和用户评价反馈等客户端和管理端的功能。除此之外,管理端还需要实现系统管理的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的管理和分类管理。为了减少教学资源库在日常管理中的难度,我校采用的是集中式储存方式,即用一个指定的服务器来集中储存资源库中所有的数据,该服务器需要完成所有数据的调用工作,该储存方式更加的有利于资源库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3.2资源库前台网页设计和开发

根据前文中资源库构架的设计可以将本资源库的页面分为:主页面、用户注册页面、用户登录页面、搜索页面、导航页面、浏览页面、下载页面、上传页面、信息反馈页面和系统管理页面。

以用户登录页面和资源浏览页面的设计为例,简单介绍前台网页设计的基本思路。用户登录页面的设计基本思路是用户必须先等登录才能享用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用户需要在该页面上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并确定,系统会自动对该信息进行核实,信息正确则可以进入首页;错误则需要重新输入用户信息。浏览页面的设计思路是,没有注册或者未登录的用户只能浏览资源库中的资源文件列表,不能进行下载等操作。

3.3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功能设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数据库管理功能设计包括安全管理和数据管理两方面内容。在互联网环境中,资源库很可能会受到黑客、病毒的攻击,会导致用户的信息丢失和资源库中数据的安全,由此可以看出资源库系统的安全是保障其正常工作的前提。数据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分类管理等,其中资源管理包括及时更新和扩充资源库、定期清理价值不大的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描述和修改。因此,科学化的数据管理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实际价值和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水平。

4 总结和预期目标

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时进行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整体过程,初步完成教学资源库的建立。需要注意的是资源库应用的好坏关键是录入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这就需要在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十分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对大量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同时也需要工作认真和富有经验的资源库管理人员加强在资源库使用阶段及时的补充、修改、删除资源。在使用工程中,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用户的使用频率、使用效果、满意度等基本情况的统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论证其使用效果。

此次,我校构建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预期目标是:(1)建立共享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2)增强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辐射功能,促进校际交流;(3)建立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评价体系,论证其使用效果。这就需要对该资源库不断的研究和完善,以不断的提高其质量。

有机化学的起源例9

2.教师素质结构的不平衡,角色难以转化。教师素质结构的不平衡直接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学校管理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而致使信息化建设不能提到应有的议事日程上;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但是对整个信息化教育概念的理解不是很全面,把信息化教育单纯地理解为用信息技术“彻底包装”起来的外在形式,这种片面的认识让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大打折扣,也缩减了其发挥作用的空间环境和时间维度,致使设备无用武之地。由于地域的差异和城乡观念的差异,农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难以实现信息化所要求的角色转换。

3.教育资源匮乏,仅有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很多学校使用的教学资源主要由上级部门配送(以光盘为主)或利用卫星接收,网络下载和校本开发获得的资源甚少。为提供并开发教育资源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三模式”———多媒体计算机房、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光盘播放点在农村很多学校已经配置到位,但是这些系统真正被利用起来为教学服务的又有多少值得我们思考。同时,上级配送的光盘资源存在实效性、可修改性及交互性差,不能与课程教学配套等弊端,大多数已经被淘汰。可见,教学资源获取渠道单一,种类少,质量不高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还很弱,几乎没有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创造教育资源的作用。

二、有效对策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发展过程中总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而信息化建设完善和发展过程,正是以解决一系列矛盾为体现。因此,要使信息化建设在西部地区中小学,尤其是在贫困边远地区良好的发展下去,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在人力和物力上做一些中长期的投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优化资金投入。农村中小学学校要有自己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要管理好、用好现有的电教资金,还要多方筹措。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不容忽视软件建设,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校要充分分析其在教学中所能发挥的教育功能,选择教学效率高的系统进行建设,同时还要考虑其运行成本和现有资金。

有机化学的起源例10

实践证明,要想在新时期下的经济形势实现良好地发展,不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行不通的。对石化企业而言同样适用,随着石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且行业竞争已从最初的硬件比拼上升至人才与管理的软文化竞争,因而传统的硬件优势已然无法推动石化企业新时期下的发展。对此,石化企业应当顺应时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强自身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下文,笔者将谈一谈石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思路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对策。

一、当前石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思路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正确认识

随着石化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其对人力资源培训的认识也日益深刻,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自身的培训力度。然而这与现代化企业发展需求相比,仍然显得不足。笔者认为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石化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正确认识,这不仅表现在部分企业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认为人力资源培训只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不愿做过多投入,从而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只有简单的培训。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还存在着人力资源培训是为人做嫁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这种错误认识,如此一来必然导致石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得不到应有的投入,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不健全

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不健全也是当前石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思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企业更多注重的是职工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而缺乏诸如企业文化、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等思想文化内容的培训。这样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虽说能够有效地提升职工的岗位工作效率,但由于缺乏思想工作的建设,极易导致石化企业人才发展的不全面,从而严重的影响队伍素质的快速提升。此外,在对职工岗位知识技能的培训中,部分企业还存在着没有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如此一来便导致了企业在投入相应的资金后,无法获得良好的岗位知识技能的培训效果。

(三)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价与奖惩机制

要想实现良好的石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果,有效的培训评价与奖惩机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当前石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中恰恰是缺乏这两方面的机制。以培训评价机制来说,一旦企业没有该机制便会导致其无法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估,进而使得石化企业不能确定培训是否真的有效果。其次,石化企业没有就培训制定出相应的培训奖惩机制,在没有将培训效果的奖惩与职工晋级加薪、职业发展等联系在一起时,便会导致他们缺乏对培训的重视以及积极主动,如此一来将会致使培训缺乏动力变得可有可无。

二、改善石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思路的对策

(一)加强石化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视

要想改善缺乏对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管理层做起,因为只要当他们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能更好的重视起培训工作。对此,企业的培训应当先从管理层入手,组织参与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使其通过培训转变观念,在学习到专业管理技能的情况下,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重视起来。对于人才流动,管理者应当充分理解“人玩高处走”的道理,并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重点是采取怎么样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对此,可以通过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书》规范员工培训后在企业的服务年限,把培训的投资通过学员服务期的服务回收回来;此外还可以通过薪酬奖励与职务提升相结合的措施将优秀的人才留住。

(二)构建起健全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首先,石化企业应当转变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只注重知识技能培训的局面,必须将企业文化、思想观念以及职工价值观等内容加入到培训体系中去,从构建起职工岗位知识技能与思想文化培训相结合的健全的人力资源培训。其次,通过科学的岗位能力模型分析,制定出针对不同岗位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应当将岗位知识技能与思想文化一起纳入其中,从而使得石化企业能够实现职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的培训目的,以此为推动石化企业良好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价与奖惩机制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石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成效,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价与奖惩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在培训评价机制的建立中,要严格根据所制定的培训方案内容细分出相应的培训效果评价指标,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考核,从而有效地检查与评估培训活动是否达到成效。其次,在培训奖惩机制的建立中,石化企业除了将培训评价机制作为奖惩评定的依据外,还需将职工的绩效、职务晋升等与培训绩效相结合,如此一来使得奖惩机制不但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价机制变得客观公正,同时与职工个人利益相挂钩更能调动其对培训内容重视以及学习的积极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