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4 16:14:42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例1

品中国茶,更品中国茶文化

世博未到,茶已飘香,去年12月,由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上海市茶叶学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签约仪式暨世博茶经济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根据16家由当地政府和茶企业报名的传统历史名茶中,按照联合国馆的“硬指标”和招管会制定的严格规定,评选出10款“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它们分别是:安溪皴观音、西湖龙井、都匀毛尖、祁门红茶(润思)、六安瓜片(一笑堂)、湖南黑茶、武夷岩茶(大红袍)、茉莉花茶(张一元)、天目湖白茶和太姥银针。这次评选不仅是将中国茶文化元素与世博会进行一场完美的融合,更是能通过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让国际社会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和上海市面市茶叶学会等更是联合评选出上海百家优质茶馆作为世博会指定接待单位,为世博游客提供“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品尝地点,对于这些茶馆来说,立处上海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仅能够近距离感受到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更大一部分还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一部分的茶文化,更是在各种不同经营模式的茶馆中,被演绎出丰富多样的形态。为了能在世博会上更好地展示中国茶品牌,传播中国茶文化,各大茶馆也是相应推出各种措施,要让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通过世博会的窗口,得到更好的传播。传承和发展。

告诉外宾 什么是中国茶

从去年4月开始。中国茶界有识之士就不断地大声疾呼中国茶要抱团合作、要联合出征世博会。终于, “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集体亮相作为一个伟大的创举。意味着十大“茗”星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登上世界舞台“中心”――联合国馆与世界进行对话,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茶文化终于跨上了一个更高的历史舞台。

在中国茶叶国家队组建之前,不论是茶企还是茶馆,各名茶都有自己生产、营销的一套机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中国茶坛各自为政、各立山头的不利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的体制,加上各地对传统名茶的培育采取所谓产区“地域保护”的宗旨。故而像中国茶品牌的整合始终没有出现过新的气象,于是,将整合后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集体“打包”成“中国茶”的概念,是在特殊组合的形式下,达到完成共同目标的目的。

南香茶业的老板说: “不是说中国7万家茶企都抵不过一个立顿么?如果我们再各自为政,那将永远也无法与立顿抗衡。世博会是给我们一个重新整合资源的机会,虽然我们现在已经通过了世博特许零售商的申请,但是我们所有销售的特许商品,不管是品质还是包装,都希望传达的是,这是优质的中国茶。而说到对企业的影响力,我们相信,得到世博会的认可,将会使我们企业的品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于是。在南香茶业,我们能看到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的专柜,有已经做好系列培训的销售顾问,而每款产品,也像老板所说,品质则更上乘,包装也更高档。最重要的是,不仅在门店,同样的商品在世博园区内销售,仍旧是“中国茶”这个品牌的完美代表。

持相同看法的还有上海秋萍茶宴馆的负责人刘秋萍女士,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茶叶协会的常务理事,客人会经常看到她出现在店里,有时是跟自己的朋友聊天,有时是向客人介绍店内丰富的收藏。还有时仅仅只是坐着,静静品自己面前那一杯绿茗。当我们聊到关于世博会对中国茶的影响时,她就像弥勒佛一样乐呵呵地笑开了: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世博会是中国茶推向世界的一个良好契机。那对于我来说,作为中国茶叶协会的常务理事。我更希望能通过这个机会,将所有的资源达到完美的整合。我常说,各大茶馆以及各款名茶都像是散落在各处的珍珠,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做这样一根线,将这些珍珠都串起来,串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这才能体现这些珍珠的最大价值。到时候,即使这串项链是戴在别人身上,仅仅是远远地欣赏,我都觉得足够了。”

而作为秋萍茶宴馆的女主人,她又从另一个身份努力经营着中国茶文化,秉承着“无论怎样先要做好自己”的理念,她开创了中国首家茶宴菜馆并经营得风生水起。刘秋萍在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旁边一位男士会时不时插上几句话,发表下自己的观点,让我们觉得他似乎是刘秋萍的同事,而谈话结束后他竟自我介绍说自己仅是这里的常客,久了就和秋萍成了很好的朋友。他说他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秋萍的经营理念,所以几乎每次宴请都会选择这里。随着他的描述,我们才开始慢慢打量这个地方:这里确实很特别――简洁的明清风格装饰带着浓郁纯朴的江南乡情,茶香和着隐隐约约的江南丝竹声令人感觉耳目一新、心境悠然,平添几分心醉。绿瓦顶、红立柱、花窗格的仿古轩廊、大红的宫灯、随处可见的字画、瓷器、古董和奇石,处处无不突显出非凡的文化品位。秋萍说: “餐馆旨在营造出幽静的氛围,没有喧哗与杂闹,在这里用餐,不敬酒,只敬茶。”

这里堪称中华一绝的茶宴更是给客人带来一场全新的饮食体验,茶是淡淡的君子。远腥膻,避荤腻,在菜中留下浅浅的色泽、隐隐的清香,同时又不喧宾夺主。茶菜的精髓在于丰厚的中国饮食文化中植入了茶文化的思想理念,不同的菜性加上不同的茶性,两者在秋萍茶宴馆有了完美的结合。秋萍茶宴馆还推出了一席经典古诗宴: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坡的“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到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年古诗化成美味佳肴,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饮食真正成为一种艺术。而秋萍茶宴馆所展示的一切,用秋萍的话说: “这只是希望客人能更全面地了解茶文化,了解中国文化,世博期间,会有很多外国客人来到这里,我们希望通过秋萍茶宴馆的各项服务。让客人知道什么才是中国茶。”

一杯好茶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每家茶馆都有着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宣传之道,而对于世博期间的茶馆来说,接待外宾将成为不可或缺地需要考虑的一个环节,而这也将是在与客人的互动中,近距离接触国际市场推广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契机,服务的方式与质量将成为中国茶文化推广的成功之本。

说到接待外宾。琦泰茶博物馆算是很有发言权,位于城隍庙东华美钻地下1楼的琦泰茶博物馆,算是非常隐蔽且极难寻找。但其负责人王建祥对此却不以为然。由于琦泰茶博物馆自经营之日起就定位清晰,主要消费群属于来沪外宾,并由于琦泰与各大国际旅行社有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客流量完全不在经营考虑范围之内,这更能为经营者留出足够的精力打造优质的服务团队。王建祥说: “我们这里的导购顾问至少都是大专以上文凭,且熟练掌握日、韩、英三国语

言,在琦泰茶博物馆。客人从进门的邢一刻就能感受到我们热情舒适的服务,我们会先带领客人参观博物馆内的藏品,为客人介绍中国茶的发展历史、中国茶与日本茶和英国茶等茶品之间的关系、各藏品背后的故事和价值等,在客人对中国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为他们泡茶。我们会根据不同国家的客人推荐更适合他们饮食习惯的茶品,例如日本客人我们经常为他们泡铁观音。欧美客人则多以花茶为主。英国客人则会对祁门红茶和滇红更感兴趣。在泡茶时还需要讲茶,所以我们茶艺师的全面素质要非常的高,不仅会各种茶品的冲泡方法、语言能力,还要具备临场应变和察言观色的能力。所以一般从培训学校毕业后要至少3个月才能讲茶。讲茶结束我们会带领客人到购物大厅,导购人员会根据客人的需求介绍更适合他们的产品。这一系列的过程,我们都要求有品质上乘的服务支撑。”

谈话问王建祥还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茶博物馆。这里藏品丰富,购物环境也很舒适。聊到世博期间的经营,王建祥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虽然我们平时就以接待外宾为主,经验已非常丰富,但是世博会会带来非常大的客流量,通过旅行社的初步估计,要达到15万人次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加服务人员,现在我们的预备服务人员正在接受培训,到时候可以正常上岗。除此之外,我们还将针对商品结构进行一些调整。例如针对学生参观团,购买能力不强的,我们就在茶文化的宣传上下足工夫,力求让他们了解更多中国历史和中国茶文化;针对购买能力高的中年人,我们会多增加些品质好、档次高的礼品,这样他们可以带回去送给同事、朋友或上司;而针对中老年人,我们的导购人员也会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推荐更适合他们的健康茶饮。只有形式多样,才能获得更多客人的认可。”问到如何看待这次世博会对中国茶的认可,王建祥更是兴致勃勃地打开手机给我们看他拍的照片,原来,安溪铁观音被第一个授予“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称号的时候,他就即刻将这个荣誉时刻记录了下来。他说: “奥运会的时候我就期待中国茶能有所推广,但是奥运会时间太短。开幕式上只短暂地出现了几秒钟,之后我就开始盼望世博会能给中国茶带来新的机会,开心的是我们安溪铁观音能够位居十大名茶首位,到时候还可以在联合国馆展示茶品以及表演铁观音茶艺。世博真的给了中国茶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将会极大程度上推动茶品的宣传。”一直到我们离开,那股兴奋之情还一直停留在他的脸上。

同样一直在做外国人生意的还有地处衡山路的唐韵茶坊。唐韵茶坊的董事长唐恒祥是个比较内向的人,看到我们先是招呼了好多瓜子玉米等茶点,说“边吃边聊边吃边聊”,到头来却―个劲在吃。后来他说: “我其实是个不喜欢说只喜欢做的人,我希望的是,我的想法能在做的过程中让大家都看到。”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衡山路这个酒吧一条街上仍能十年如一日,甚至越做越好的茶坊。唐恒祥坚持的是: “所有最好的地方都要有我们中国的东西。”所以,他选择在衡山路开店,并得意地看着外国人来这里感受中国茶文化。他说: “我非常喜欢看外国人喝茶,他们很认真,会很仔细地去寻找你告诉他的那种感觉。”说着便拿起桌上的杯子模仿起外国人喝茶来,滑稽的神情逗得我们都开怀大笑。原来唐董并不是不苟言笑的人么!聊着聊着慢慢地热络了,说起唐韵茶坊准备如何迎接世博,唐董说: “人们都说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其实说白了,茶就是生活,我们拿《红楼梦》举例,里面的人物饭前要喝茶,饭后要喝茶,待客要喝茶,吟诗也要喝茶,当茶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茶是平凡的。但茶又很高雅,在妙玉那,茶就上升到了精神追求的层面,它又显得极为高贵且有层次。再说到茶禅一味,你又能在茶身上得到哲学思想的升华。我说那么多,其实总结下来,我的意思是,一个茶馆,能够循茶理、顺茶性,不生搬硬套所谓的茶文化,通过理解按照茶的精神再展示出来。即使只能做到沧海一粟,那也就已经足够了。所以平时的一点一滴我们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世博期间我们更会在环境上重新装修一番,提高品质。品饮上也会通过更新潮一些的方式进行改进。既坚守传统,又不失时尚。更会配合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配合国际茶文化节,作为分会场,做好自己该做的那一部分。”

品中国茶更品中国茶文化

4月15日。由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上海市茶叶学会等发起举办的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将在闸北区隆重举行,本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主题为“中国茶喝彩世博”,活动围绕“世博会与中国茶”图片展、世博与茶文化等内容展开。

回顾过去,中国茶与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5年。1912年2月,为庆贺巴拿马运河开通,美国宣布于1915年2月在旧金山市举办第13届世博会“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包括坦洋工夫、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在内的21种中国茶与贵州的“茅台”酒获得了金奖。此外,还有一些中国茶叶也获得了其它的奖项。那一年,中国茶成为了世博会上一颗最闪耀的新星。而2010年的今天,我们却可以在上海以举办一年一度茶文化节的形式喝彩世博,这不能不说是经济进步。中国茶地位上升的一个标志。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例2

二、茶馆茶楼茶文化传播的民间力量

杭州的爱茶之人很多,种茶、讲茶、售茶,都是他们传播茶文化的方式。而处于宣传全民饮茶最前线的茶楼茶馆人同样身体力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茶文化的传播作着贡献。坐落于千年古街—清河坊的太极茶道苑讲究太极易学与茶道的融合,是秉承传统茶文化的典型。店内布置古色古香,清一色为男性的“茶博士”身着长衫,手持特制的长嘴铜壶,为来客展示最传统的技艺,让客人们领略茶文化的古典魅力。作为杭州知名茶馆,青藤茶馆在涌金门社区、湖滨泊车处推出“四季茶坊”,免费向行人赠茶,并会根据季节的不同提供相应的茶叶。比如前段时间气温较高,青藤就会为来喝茶的人多泡一些花茶和绿茶,以解暑气。除此之外,青藤还会在四季茶坊不定期推出一些茶艺表演,以此来推广茶文化。杭州还有一家叫福慧居的茶馆,店家是爱茶之人,以分享茶文化为己任,经常把自己认识的茶人、好茶分享给大家。店里每周几乎都会举行好几次茶分享会,还定期举办茶道演习会、在母亲节举办亲子茶会、在七夕节举行茶友一期一会等等。“茶文化的传播更多地还是要依靠民间的力量,这份力量是杭为茶都持久的生命养分之一。”茶学博士徐懿如是说。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例3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

来到联合国馆,先是被高挑的展厅所震撼,展厅内部是一片反映贫穷与发展、战乱与和平、饥饿与健康的照片丛林,

“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入驻世博会联合国馆暨中国茶展示区启动仪式”在联合国馆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会议厅的电子显示屏上不停地在滚动播放着来自世界各地充满爱心的笑脸和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憧憬的录像,主题背景板的蓝色调与2010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海宝”的色调一致,表达着东道国中国与世界历史文化的交融。在这样的环境下。品一杯中国香茶,无论是当天的与会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对倡导和谐、合作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增添了一分理解和向往。

启动仪式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来自中国七大茶行业组织和全国有关省、市的茶文化、茶学、茶产业、茶艺、茶道等各种茶文化、茶经济形态的几十家行业组织以及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参加并见证了本次盛典。可以说,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国茶文化和中国茶产业的盛会。从神农氏发现茶到今天,五千年的中国茶今天终于兑现了一个承诺,世界茶文化史上中国茶第一次走进世博会联合国馆,并诞生了属于中国茶界自己的《共同宣言》,这预示着中国茶经历了从药用、食用、引用到品用4个阶段,今天终于跨上了一个最高的台阶。

“联合国馆是世博会众多展馆中最特殊的一个展馆,是一个世界各国和平交往、合作共赢的大舞台。让传递和谐、美好信息的中国茶走进联合国馆,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活动组委会主任黄汉庆这样说到。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总策划舒曼宣读了《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共同宣言》。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关心作为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代表发言。现场展示的加盖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组委会篆印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授牌牌记长卷,更是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随后大家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茶艺表演,由北京、江西和河北分别选送的茶艺表演团队带来了风格各异的茶艺表演,令人心旷神怡。

这次入驻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中,当属福鼎白茶最为用心,在会议进行的同时,福鼎白茶还专门在会议厅旁设了一个茶席,由茶仙子表演现场泡茶并为每位游客奉茶品饮,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的福鼎白茶,形状似针,色自如银,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游客们品尝后纷纷称好,连不懂茶艺的外国游客在看了茶艺表演之后也对中国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强烈要求和茶仙子一起拍照。还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她们攀谈了起来。

会议结束,所有与会者都来到了联合国馆内的中国茶展示区,一睹来自北京、杭州、六安、池州、都匀、武夷山、安溪、益阳、溧阳、福鼎的十大名茶风采。这个展示区不仅为每款世博名茶都设立了专柜进行展示售卖,在靠墙的位置还展示了非常精美的中国风桌椅。我们看到这些桌椅全体都是用玻璃制作的,接口的地方采用中国青花瓷的设计元素。新颖且别致。除此之外,条案上展示的茶器和青花瓷花瓶也为整个展区增加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气氛。与会者不仅关注名茶的售卖情况,还对茶叶质量和茶罐的设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每个人都对中国十大世博名茶组合礼盒装的设计称赞有加,还表示会购买一部分赠送亲友留作纪念。

世博园寻茶第二站

台湾馆

大榕树下喝杯茶

造访台湾馆纯属缘分,跟一位朋友说起要做世博园寻茶的专题,他马上告诉我台湾馆有陶作坊的赞助并介绍展商的官方网站给我看,浏览完网站后我觉得这家展商品质非常好,于是马上联系总负责人,而总负责人林荣国竟然在这一个月内只有5月17号一个晚上的时间在上海,15号参观完台湾馆后。我们在上岛咖啡约见了他。如此巧合,除了缘分,还有什么能解释?而茶,就是连接我们的那份缘。

说起赞助台湾馆整件事情的始末,林总说任谁都不能相信。整个活动他们只用了1个月的时间准备,当台湾馆组委会临时决定邀请陶作坊参加台湾馆茶艺的展演时,已经是4月份了。选中陶作坊,除了认可陶作坊的品质,能够参加这次世博会台湾馆茶艺的展演,陶作坊在上海已经拥有的成熟的运营机制。便于迅速对组委会的要求作出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迅速集合所有资源之后,就有了我们现在在台湾馆看到的一幕。

不论风和日丽还是艳阳高照,台湾馆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白天3000张的预约券只需一个小时就能发放完毕,排队的人龙可以绵延数百米。多数参观世博园的游客已经将台湾馆设为。不看会后悔”的展馆之一,这其中会后悔的原因除了有全天域球幕剧场和点灯平台之外,城市广场的展演项目也是游客们蜂拥而至的原因之一。而这城市广场吸引人的奥秘就在于。整个广场被设计成一个竹编的大榕树。游客们分批有序地进入,陶作坊的工作人员为每人奉上一杯台湾高山茶。游客们在品饮的同时,坐在大榕树下的长凳上。观看集合台湾各大学国乐系美女的“无双乐团”演奏融合传统与现代风情的创新国乐,在竹编大榕树下欣赏美妙的丝竹之音,随着口中慢慢四散开来的高山茶茶香,人们仿佛真的被带到了美丽的宝岛台湾,热情的台湾人民和美丽的宝岛风景浮现眼前,令人沉醉。

“游客们接受到的服务看似简单,我们在背后却做了非常多的准备”。林总这样说到,“先说人员准备,我们从台湾专门邀请了高级茶艺师来台湾馆做表演,世博会持续时间那么久,对她们来说也是一种牺牲,所以公司采用轮休制安排她们3个月回一次台湾。再说设备,由于现场奉茶时间上不允许,我们只能在后台准备好泡好的茶。而这就得用到泡大桶茶,泡大桶茶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水温上都有很多的讲究。泡好的大桶茶注入水柱子保温,游客到了就倒入准备好的小杯子中供他们品饮。你可以看到台湾馆组委会还专门为此设计了漂亮的杯子,这样游客品完茶之后就可以把杯子带回家,不仅环保,还能给他们留下一份对于台湾馆的纪念。”听着林总这样自豪又热情地陈述,我想到了当天在馆内遇到的一个老人家,在品完茶离开台湾馆时他跟我说:“平时都喝大陆的茶。这是我第一次喝台湾高山茶,很清香很特别。我尤其喜欢这个小杯子,还有这个小布袋,这次我老伴有事没能来。我回去可以带给她。”

除此之外,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陶作坊这次选择的参展茶席――怀汝系列。林总说:

“汝窑的经典作品非常

稀少。我一直认为好的作品是靠缘分才能产生的,材料、天气、时间、温度和制窑人的心情都能影响到一个作品的品质。而我们陶作坊就是希望以艺术的情怀、专业的素养和实用的考量来创造每一件作品。这个‘怀汝系列’可以说是陶作坊的经典系列,茶艺师运用台湾高山行萘法进行泡茶,希望能通过每一个细节向游客展示台湾的人文风情”。是啊,与其他场馆相比,不论是精心准备的小礼物,还是优美精致的茶席,在台湾馆,游客领略到更多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到我家喝杯茶”的台湾人文风情。

世博寻茶第三站

宝钢大舞台

“来了您呐,里边请!”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例4

北京扑克博物馆

坐落在北京报国寺内的北京扑克馆,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扑克王国。这里展出的古今中外各色扑克有一万两千多个品种。

在那里,除了传统形式的扑克外,你还能看到各种异型、异材扑克,这些扑克显然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实用意义,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观赏和收藏的需要。据了解,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头号扑克大国,每年生产扑克牌20亿副,占世界总产量的80%,而国内每年消耗的扑克牌数量已达15亿副。

这里有几张牌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特别,其实不然,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扑克,比我们平常娱乐用的扑克大了几十倍。再看看那些小不点儿,它们的个头只能与这枚一元硬币一比高下,是世界上最小的扑克。

在扑克牌漫长的历史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还曾经做过一位国王的“教科书”。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年轻时,红衣主教担心他不肯学习,就把神话寓言和地图之类绘制在扑克牌上,向他传授知识,也算是一种寓教于乐吧。当然,这副扑克牌早已失传了。

老上海茶馆博物馆

上海老街里有一座老上海茶馆博物馆。街是一条不折不扣的老街,白墙灰瓦的房屋,繁华狭窄的小马路,茶馆博物馆更是一种老上海的典型代表。

老上海茶馆原本只是一座小型博物馆,专门展示馆主的私人收藏物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冰箱、缝纫机、明星海报、书本封面等应有尽有。开馆一年后,馆主考虑到客人的喜好可能有所不同,于是把靠窗走廊摆上桌椅供参观的客人喝茶小歇,至此才有了“茶馆”之说。没想到这么一来茶馆的名气就突然响起来,馆主便索性把博物馆和茶馆完美结合,丰富小吃,定期更换新的展品,甚至连客人们留下的只字片语都成为茶馆的收藏内容。

楼梯口,靠墙一侧立着一个古色古香的账台,账台上一台老式的电话机、一本上世纪40年代的英文版上海电话号码簿,都是博物馆非常具有亲和力的展品。

细细品味清香的茶,沉浸在上世纪30年代的氛围中,近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两位白胡子老者正在演奏中国古典曲目,一位敲着扬琴,一位拉着二胡,闭目弹奏颇有自我陶醉之意。这两位演奏家自从茶馆开业第二年起,就每周都按时来演出,几乎从不间断,不禁令人感慨。若既想品茶,又想参观博物馆,还想聆听正宗的中国古典音乐,老上海茶馆博物馆是个好去处。

马来西亚猫博物馆

在马来西亚的古晋,有一座以猫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坐落在高山上,从这里可以俯瞰猫城古晋的风景。

一走进博物馆,就有一只招手的大白猫在迎接人们,接着就进入到猫的世界。这里能看到几乎涵盖了所有与猫相关的东西,图画、书、木雕、纪念品等等,就连加菲猫和中国传统工艺布老虎也都占据了博物馆的一席之地。还有猫的坟墓、猫城古晋市的名字由来以及猫在上古时代的角色,歌手猫王也沾了名字的光儿被搬进了博物馆。还有一些和猫本身相去甚远的事物,老远就看见橱窗里几个穿着时尚靓丽的模特,正奇怪她们与猫有何关系时,她们脚下的牌子提醒了人们——“猫步”。博物馆里更是记载了无数关于猫的故事。

对于喜爱猫的人来说,在这个博物馆里轻轻松松逛上两个小时是没有问题的,这里有太多关于猫的东西可以去了解,猫在各个国家的神话故事、猫在各地区的神奇演变等,相信会令你大开眼界。

生态博物馆

在贵州有四座与挪威合作的生态博物馆,所谓生态博物馆就是具有人文特色的寨子,寨子本身就是值得展示的博物馆。寨子中的建筑物、风景以及人文景观都是生态博物馆展示给人们的珍贵展品。

堂安是四座生态博物馆中评价较高的一个,它是一座具有一百多年历史且依山而建的侗寨。这个完整但不算大的侗寨有七个寨门,这座寨子依山形而建,形成一个层层向山顶递进的扇形,而对侗家人最重要的鼓楼就在扇形围绕的中心位置。鼓楼是寨子中商议大事的地方,过去遇到敌人进攻,款首会敲击挂在鼓楼上的皮鼓,寨子中的人听见鼓声,根据鼓声的大小、连续性可以判断出敌人的来势,好做应战准备。鼓楼也是人们谈天、休息的地方,侗族青年男女的交友活动叫踩堂,也在鼓楼中进行,于是这里也是谈情说爱的地方,鼓楼与侗族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下水道博物馆

下水道博物馆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这里没有显眼的建筑,只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售票亭,掏3.8欧元购票后即可从旁边狭窄的旋梯进入地下6米的深处,探究巴黎的“五脏六腑”。据介绍,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有近10万人。

这里是博斯凯大街的污水干道,浓缩了巴黎下水道的全貌。沿着一条长500米、标着路面街道名的蜿蜒通道前行,脚下是3米来宽的水道,污水在里面哗哗流淌,身边摆放着各种古今的机械,每隔一段又出现岔路和铁梯。再往前是一个陈列馆,陈列着从高卢罗曼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帝国和七月王朝、现代和近代巴黎下水道6个历史时期的图片、模型,并配以英、法两种文字说明。通道终端是一个大厅,放着3台电视机,播放一个长约20分钟的介绍巴黎下水道情况的短片。

据博物馆提供的数字,巴黎密如蛛网的下水道总长近2300公里,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固体垃圾有1.5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排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40万立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

漫画博物馆

在比利时,有个非常出名的漫画博物馆,它的地图就被做成了“丁丁”头发的形状。这个博物馆坐落在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一个略显破旧的街区,不过其建筑本身非常漂亮:曲线优美流畅,窗户高大明亮,屋顶由不透明玻璃建成,光线透过玻璃屋顶柔和地洒落在博物馆内。

漫画博物馆共有三层。第一层向参观者介绍了漫画是如何产生的。第二层被称为“想象的世界”,介绍的是从上个世纪初到上个世纪60年代比利时最活跃的漫画家。在这里,首先看到的就是“丁丁”的作者埃尔热在创作时的一幅照片。埃尔热的后面是日杰、雅科等十几位漫画家。第三层的名称是“比利时现代漫画博物馆”,上百件的展品勾画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比利时漫画的发展情况。

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天桥南大街126号,它的前身是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始建于1950年,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展览面积6000平方米。

自然博物馆有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馆藏文物、化石、标本10余万件,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

“动物陈列”按系统发育顺序展示了现在主要动物类群,反映了动物界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历程。

“植物陈列”展示了原核生物的细菌、蓝菌,真核生物的藻类、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的大量标本及生态照片,展现了植物的多样性,再现了植物演化的历程,反映了植物对动物、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例5

一路上,我一直在听歌,可后面那一群女生则一直在唱歌,到了目的地,他们终于消停了。

我们首先换上汉服,我原以为要把外套脱掉,没想到,直接穿上就行了。换上汉服,我们便前去拜孔子。我们该怎么拜呢?双臂打直,大拇指在手掌中间,手指闭紧,拜三下,完了后,老师就让我们在纸上写一个人字,我写了一个,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我的人字变胖了,这时,老师就让我们诵读弟子规,读完了,老师就带着我们去博物馆体验茶艺了。

来到大足石刻博物馆的最下面一层,老师给我们分好小组,就让我们入座了。我发现桌上摆着两个杯子,两个提壶,一个过滤器。老师说:“大家看我这边,我姓邓,大家可以叫我邓老师。下面,我就得大家示范一遍泡茶,先舀半勺茶叶放在那个有盖子的提壶,加入开水,将水倒掉,因为我们用的是红茶,红茶有一个味,这一遍就是将味去除,第二遍才正式开始。这一遍也是跟刚才一样,只不过,我们要在另一个提壶上放入过滤器,将经过过滤的茶水倒入杯子里,就可以喝了。”我们看老师做完示范,就自己动手了。我和何苏洋分工进行,不一会儿,我们就沏好了,老师又叫我们喝茶的姿势——左手是一个横着的掌型,右手是一个横着的u字型,端着茶杯,先闻一下茶香,再喝一口,品尝一下,再喝一口,回味甘甜。之后,老师就让我们把茶磨成粉,先给我们示范了一遍,就让我们自己开动了。我和何苏洋你一下,我一下地磨,直到茶都成粉末状。这个沏茶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居然有那么多的学问,那么多的技巧,弄错了一个步骤也不行,我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像沏茶一样,小心。

接着,我们拿着画板,来到了大佛湾,一边写生,一边游览。第二个石刻就是地狱的图片,里面有一面镜子,凡是下地狱的人就能从镜子上看到自已一生犯了多少错,另一幅,则是天堂的景象,上面有三个佛祖,一进去,佛祖就会欢迎你,有一个佛祖,看一眼,你的愿望就会实现,只能看一眼,多看几眼,佛祖就会认为你很贪心,也会下地狱。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之后,我们便来到了一个庙里,看到一个千手观音,有许多只手,每只手都握着不同的法宝,老师就要求我们在这里写生,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画啥,最后,我定下来画千手观音,可我刚把脸画好,就叫集合,我只好收拾东西,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大足石刻博物馆了。

在博物馆里,我了解到:大佛湾的千手观音是经过三次修理的,外面用的是非常薄的金箔;最早的时刻是从印度发现的,1999年的时候,才有的这个大足石刻。参观完了博物馆,我们意犹未尽回学校了。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玩了,也学到了东西——原来茶艺不仅是门艺术,还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还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拜孔子的手势也非常重要,弄错了,就是对孔子的不尊重。这次的活动非常让我非常难忘,也受益匪浅。

【范文2】

“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最早中国在临汾。”上周日,学校组织同学们来到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令我收获多多。

我们首先来到《远古足迹》展厅,这个展厅向我们讲述丁村人在旧石器时代获得食物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是丁村人打造出来的工具——细石叶。它厚度小于3毫米,宽7毫米左右,用作骨角工具的镶嵌石刃。它代表了打制石器的巅峰时期。现如今,我们的精密仪器打造出这种工具都很困难,更何况丁村人是纯手工制作的!丁村人的智慧和动手能力令我们啧啧称奇。我们在《最早中国》展厅看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观象台可以根据太阳升起的位置来确定当时的节气,使人们有准确的耕作时间。我们站到裸眼3D展示台上,大屏幕出现气象台的介绍。同学们瞠目结舌,赞叹不已。

陶寺出土的彩绘龙盘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龙盘中的龙头在外圈,龙尾蜷盘中,口衔谷禾,是中国早期龙的形象。蟠龙整体沉稳而强健,威严而神秘,这说明早期中国社会已经出现龙图腾,我们自称“龙的子孙”也渊源于此。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例6

元泰红茶屋的展位在文化中心副一层帝芙特国际茶文化园里,其右边是上海天坛茶业,左边是鸣龙茶业,对面是帝芙特做的立体花草茶包。这一层展馆里最特别的地方是中心的一块区域,差不多有3个标准展位大小。这片区域是被福建省茶叶学会包下来的,分给福建的小茶企。因为小茶企大多数都不能全程参与世博展示,因此就分成3个月一周期,两批茶企轮换参展,这样能充分利用资源,让更多的茶企走进世博。东南收藏家协会也在这里举办过“品茗论壶”紫砂专题活动。

小庄在元泰红茶展位上做的是接待游客、推荐并冲泡茶品的工作,和另一位同事小刘一人一天轮着上班,每天早上9点要到展位上打扫卫生,整理好泡茶器具,摆放好产品,10点左右游客陆续进来,然后泡茶、给客人介绍产品。客人走后及时清洗茶具,一直重复着这些工序,直到晚上9点闭馆之后才坐地铁回到住处。

世博文化中心里每天来往的游客要比那些热门国家馆少,但也不乏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游客。小庄粗略统计一下,外国游客要占中国游客的三分之一。通过半年来和老外打交道的经验来看,小庄觉得和外国游客交流要先从知道对方口感喜好入手。见到对中国红茶感兴趣的老外。小庄便会先问他们喜欢什么样口味的中国茶,浓的还是淡的?用选择题式的询问可以直接而且快速获得答案。然后再根据对方的描述来推荐适合的茶品。如果遇上那些想要喝清淡高香的茶,可以直接把他们带到旁边鸣龙茶业或者对面帝芙特去试品绿茶和乌龙茶。

小庄说,不用对老外介绍太深奥的东西,直接把卖点告诉老外即可。而元泰的卖点就是有18款来自全国的红茶,几乎把中国各地的红茶都收罗到一起。这也是极为难得的。有些老外会好奇地反问小庄这里是否真的有18款红茶,甚至要点算一番。大部分外国客人就是因为这样被吸引,然后驻足品尝。还有一点让小庄特别自豪,每一个坐下来品尝红茶的老外都会被冲泡的过程深深吸引,这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极具魅力。小庄边冲泡边把每个步骤都告诉他们,比如温杯、闻香。到了最后把茶冲泡出来盛在玻璃杯里递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满脸神圣,对杯中之物格外珍惜。每一次续杯。老外都特别有礼貌地对小庄说“谢谢”,小庄便把叩手礼教给他们,用指尖在杯子旁边轻敲两下就是向为你斟茶者表示感谢,这也是中国茶桌上很常见的礼节,老外知道之后都忙着现学现用,喝茶的气氛显得特别融洽。

有两个老外分别来自西班牙和法国。他们是朋友但平时很少见面,这次两人把见面地点直接约在上海世博园里。他们逛到元泰红茶的展位,小庄先后请他们品尝了贵州黔红和正山小种。也许是先入为主,他们都表示更喜欢黔红,也因此爱上了中国红茶。这次中国茶缘让他们和小庄成了好朋友,现在还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系,聊的最多的话题还是关于中国红茶。

小庄在招待游客的时候也常常收到一些有趣的礼物。有一次是两个日本女人带着一个翻译,小庄穿着旗袍给她们展示红茶茶艺,冲泡了“政和工夫”和“滇红”给她们品尝,这两款红茶带着花香,她们很喜欢。为了表示感谢。其中一个日本女人送给小庄一串精致的挂饰,另外―个因为事先没有特别准备礼物就找出一枚五日元的硬币给小庄作纪念。后来她们同时看上了元泰的一套玻璃茶具,但是只剩最后一套。这对日本朋友很有礼貌地相互谦让了很久,小庄灵机一动,把正在使用的那套茶具冲洗干净送给她们。她说,日本客人那种谦虚敬让的礼节特别能感染身边的人,可以看出她们是发自内心对中国茶的喜欢,无论如何也要满足她们的愿望。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例7

台湾茶界早有“北包种、南冻顶”之说,指的是坪林文山包种茶与南投鹿谷的冻顶乌龙茶,二者皆为台湾茶的翘楚。其中坪林更因拥有全球最专业的茶业博物馆,多年来一直是东亚各地茶人必游的胜地。只是在2005年北宜高速公路通车后,原本作为台北宜兰之间最大中继站的坪林,不仅重要性骤降,包种茶的营销也受到严重冲击。因此地方政府特别自2006年起,每年春、冬两季各举办一次“坪林包种茶节”,希望将清末传承至今的深厚茶文化,结合生态保育的好山好水,再度推向两岸与国际舞台。

赶1500多种茶花娇艳绽放的同时,2010冬季坪林包种茶节也于12月4日~5日与11日~12日两个周末假日在坪林茶业博物馆广场、坪林老街等地盛大登场。以茶为主题安排了茶艺大观、传统制茶、四季茶赏、养生茶餐等展演,除了运用在地包种茶与食材做出养生茶餐料理,展现在地人文的时光老街,还有体验坪林自然景观资源的生态健行之旅、制茶体验营等。

包种茶本源自福建安溪,今天却成了台湾独一无二的半发酵,其中的缘由还应追溯到170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间,当时安溪的王义程仿武夷岩茶的制作法,将每一株或相同的茶青分别制造,并以方形毛边纸两张内外相衬,以茶叶4两置入,包成长方形的四方包,再盖上茶品名称及行号印章而得名。清朝同治十二年,台湾乌龙茶遭受世界茶业不景气的打击,茶商不得已将乌龙茶转运福州改制包种茶,当时通称为“花香茶”,这是乌龙茶改制包种茶的滥觞,也是台湾从事包种茶制造的先声。而真正台湾产的包种茶,则迟至清朝光绪十一年才由王水锦改良成功,成为台湾全新的茶叶制造方式。不过今天古意的四方包法早已不见使用,“包种茶”徒留内在精神,外观上已不具任何意义了。

坪林的拓垦则始于清朝乾隆末年,当时来自福建安溪的先民在北势溪沿岸山区栽培茶叶,看到谷地平坦周遭却有茂盛的森林分布,故而称之为“坪林”。其种植的茶叶以青心乌龙为主,并以“芽嫩柔软”成为包种茶的上等茶种。根据统计,当地从事茶叶或相关行业的人数高达全乡总人口的九成以上,可说是名副其实的茶乡了。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例8

老手艺定格市井百态

某日正午,最热的时候过了,书茶馆的听客们慢慢多起来,随着堂倌起伏错落的“来了,您呐!”,身着长袍马褂八旗子弟放好画眉笼子,在八仙桌旁边坐定,悠闲地捧上一碗氤氲的“香片儿”(老北京人对茉莉花茶的俗称),翘上二郎腿,或者舒舒服服地把腿放在架在长凳上,美美地听上几回书,就两个字,舒坦!

没有穿越,面前的一切,只是老北京传统商业博物馆特别邀请“面人汤”正宗传人冯海瑞老先生历时数年打造的几十座微缩面塑复原场景之一。

面塑,是老北京最具特色的手工艺,京腔呢称“面人儿”,是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制成色彩缤纷的面团后经过捏、搓、揉制成人物动物等,质优价廉,是几百年来胡同孩子们的最喜爱的小玩意。如今,那些知名老面塑已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中外游客来京首选的旅游纪念品。

冯海瑞老先生不愧工艺美术大师,在他的精雕细琢下,一座座面粉变幻的茶馆、二荤铺、酒馆、戏楼、乐器铺、绸缎庄、理发店纤毫毕现,人物栩栩如生、动感十足。许多观众在此驻足细赏,沉醉在漫长的旧京岁月里。那时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若有空闲,都会经常到茶馆听曲子、交流意见或传播小道消息。

北京茶文化不如南方精致悠久,但茶馆同样分工详细,既有专供商人洽谈生意的清茶馆,也有饮茶品食,兼卖低档炒菜的“二荤铺”;既有表演曲艺说唱的书茶馆,亦有兼各色茶馆之长,可容三教九流的大茶馆,甚至供文人笔会、游人赏景的野茶馆,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馆等。半个世纪过去,它们仍然如同香而不浮,爽而不浊的“香片儿”,散发着历史的余温。

老物件是市井的灵魂

水是茶的载体,也是任何商业活动或居民生活的必需品,按1:1比例复原的水车,自然也就成了博物馆中最引人瞩目的展品:老北京传统水车用骡马驾辕,车上系一大桶,桶盖上有方口,底有圆洞,是运取饮用水的专用工具。因北京井水咸苦,民国时绝大多数市民商贾,均会常年向水车购水,这也催生了许多靠卖甜水为生的卖水人。夏日的胡同深处里,伴随着木制水车沉闷的咕咚咕咚声,水夫们一声声 “甜水”的叫卖,早已成为无数北京老人记忆中最难磨灭的市井片断。

“磨剪子嘞锵菜刀!不管生活变化怎么多,你的剪子菜刀还得磨……”若不是在老北京传统商业博物馆里看到磨剪子锵菜刀的工具,若不是刘欢曾经的歌声,你可以早已忘记了这个留存至今,屈指可数的老行当之一。磨剪子的工具比较特殊,是一把既可以坐下磨,也可以背着走的短板凳,条凳前头固定着磨刀石,前面的小铁桶里,水、备用磨刀石以及各式小工具,真实而亲切。如今行走在南城胡同,或许仍然可以听到那铿锵有力,但多半深厚苍老的吆喝声。

不过,老北京“剃头”用的各种工具,如:手推子、木梳、剪刀、刮头刮脸刀、剃头挑子、唤头等老物件儿,怕是很少见到了。老北京人都爱说剃头,既然剃头店挂着镶红色狗牙边 “灯下剃头,朝阳取耳”的幌子(后改为“灯下理发”),那就一定是要在灯下理发,朝着太阳掏耳朵,错不得。同时,和剃头工具一起,在幌子阴影中时隐时现的药捻子、药铃、窗帘钩、秤砣、铜鞋拔子、竹筐萝、佛尘、纳袜子和缠线板等老物件,即使你从未动手使用过,也很难抵抗它们浸染在骨子里的无穷魅力和深厚质感。

消逝的味道

老北京平民生活“五味杂陈”,其中,最独具一格的“味道”,也许就是烟袋那种迷离浓烈的香气。在北京传统商业中,烟铺,又称“烟儿铺”,专门卖叶子烟,又称“旱烟”。据清室后裔爱新觉罗・瀛生在《京城旧俗》中回忆,北京旗人仍延续满族传统,用“旱烟袋”和“水烟袋”抽烟叶,关东烟是早年烟铺的主要商品,老头子吸关东烟,老太婆吸潮烟,甚至还有专供年轻女性吸食,柔和清香,没有冲劲儿的兰花烟。

虽然北京最著名的烟店,位于鼓楼东大街的“北豫丰”早已在20世纪40年代歇业,但当你面对热闹的面塑场景和体积庞大的烟杆烟袋时,或许会发现曾经的烟尘,已化作护城河深处的缕缕波痕。

林语堂说,北平代表了和顺安逸的生活,使文化发展到最美丽、最和谐的特点,同时含蓄着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论调。当你在北京传统商业博物馆里蓦然回首,你就会深深体味到,“北平”的美丽、安适和和谐,都浓缩在这里无数不经意的细节之中。

此时,要是随风飘来的博物馆隔壁“艺苑”非遗演出中心里悠扬的《牡丹亭》唱词:“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是那处曾想见!”恍惚间,你也许会觉得自己是前世的胡同居民,因特网等稀奇古怪的“洋玩意”,已经离你很远很远。

TIPS:

老北京传统商业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例9

博物馆馆主杨育新现年54岁,是上海市收藏协会理事、汲古斋总经理。他从小就酷爱传统书画艺术,15岁时随哥哥离开父母,离开故乡,上山下乡到北大荒插队,虽然条件艰苦,但并未削弱他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执著追求。这种文化积淀为他日后创办汲古斋,创办中国古茶器博物馆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返城后,他在煤气公司担任工会干部期间,组织了集邮协会、书画协会、足球协会,并自任秘书长。1992年,领导让他带领一批富余人员搞三产,他在一无资金,二无场地的情况下,借当时福佑路古玩市场附近一间15平方米的店面办起了画廊,并请著名画家唐云题了“汲古斋”店名,从此开始了经营书画的生涯。孰料,正当他欲一展抱负之时,与他一起在北大荒战天斗地的“黑兄”,竟瞒着他以公司的名义向某企业借了130万元去炒股,及至发现又携款潜逃。从那年清明节开始,杨育新便沦为“犯罪嫌疑人”,历时两年半。当法律终于还其清白时,他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终究要失败。事后,他把这年的清明节定为“耻辱日”,请著名美学评论家邵洛羊在耻辱碑上撰写碑文,以告诫员工,并由此更坚定了搞企业文化的决心。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汲古斋已发展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大店,底楼有老宁波花板店、苏州永昌红木家具店、古玩店、上海艺术网画廊;二楼中国古茶器博物馆旁,辟有名人字画陈列室、书画家活动室、茶室、邓廷毅古陶瓷修复室,雕塑创作室以及王贻强、张国恩、周京生、高林等海上书画家工作室。还经常举办古玩鉴赏知识讲座,推出各类画展,上海市收藏协会更是经常借此风水宝地举行各类活动。汲古斋已成了沪上收藏界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正如汲古斋大门两侧的对联所云:“汲英咀华融四海名士,古玩真品飨五湖藏家”。他是杨育新以诚信为本,广交朋友,打造企业文化的真谛。十几年中,他先后组织唐云、吴青霞、邵洛羊等名家作品赴新加坡办展;组织钱君90岁寿辰艺术展,陆一飞、钱行健、毛国伦个人展;组织海上50位名家曹简楼、乔木、高式熊、钱行健、杨正新等首次赴京办展;为庆贺香港回归,组织海上十大名家程十发、王康乐、乔木、顾炳鑫、林曦明、颜梅华、刘旦宅、汪观清、陆一飞、王宏喜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盛大展览和“沪港情”大型画册首发式;与《新民晚报》《古玩宝斋》专版联合举办名家印谱征文活动;组织收藏爱好者随书画家、古玩鉴赏家赴徐州、龙泉、安吉等地进行文化考古之旅。进入21世纪后,他更是不遗余力地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程十发、周慧、韩天衡等数十名书画家泼墨试纸九龙云纹宣,徐昌酩百鸡图展,军旅画家郭德照首次国画展,颜梅华书画展,以及全国首创的保真拍卖会。对于这一切,杨育新解释道:“一个文化企业,必须要有企业文化。我的宗旨就是要打造一个‘北荣南汲’的局面。”

也许是日久浸淫于中国传统文化,杨育新结识了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著名书画家孙仲威,两人一见如故,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把壶言壶。一个是为匡正民族茶文化历史的使者,已收集了100多件中国古茶器;一个是以探寻企业文化为己任的儒商与收藏家。于是,两人在2000年成立了中国古茶器博物馆。在6次迁址后,中国古茶器博物馆终于在汲古斋生了根。

当人们步入汲古斋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程十发先生题的“中国古茶器博物馆”匾额,字体苍劲、古朴。50平方米左右的展馆内,靠墙而排的是12只仿明式红木立柜,还有一件2平方米左右的平面橱,里面陈列的120余件各个朝代的古茶器,大多来自孙仲威的捐赠。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两代,林林总总,绵亘2000多年,有春秋的、战国的碾,钵、汉代的灸鼎、晋代的茶(gs),也有唐代的青铜扬勺、宋代的茶罐、元代的茶碗、明代的茶碾蔚为大观。材质从银、铜、铁到陶瓷,几乎囊括了中国古茶器的全部形制。平面橱上方还张贴一幅图文并茂的古茶器探微图,有茶臼、五管瓶、铁碾、青铜扬勺和药茶,其中,铁碾的注解:是碎茶的工具之一,茶碾似船形,有一车轮形“堕”,堕中心穿轴,以便于手推或脚踏,早期还有石碾、铜碾、瓷碾等。五管瓶的用途是东晋时代饮茶时,将擂好的芝麻、花生、核桃、松子等粉末,分别装在小罐中,逐一放在五管瓶上,任客人随意选用。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例10

在她9岁的时候,她的邻居开了家贸易店,她很喜欢这家老店的家具味道和茶叶味道。于是9岁的她就有了个梦想:将来要办一个茶博物馆。

9岁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有过“收藏”的癖好。卷笔刀,橡皮,铅笔盒,芭比娃娃,小木偶……吉塞拉也是,她从9岁起就开始收藏各种各样的茶具。她的第一件收藏品就是邻居家的一只茶杯。邻居搬家时清理家具,把她向往已久的美丽茶杯给了她。从那一天起,那只茶杯就一直留在她的生命里。

一个人对孩童时代的收藏能有多认真?一个人对孩童时代的梦想可以有多执著?

吉塞拉没有读过大学,父母都是平民阶层。办一个博物馆这样的梦想于她似乎遥不可及,但她从来没有觉得办博物馆不可能,只是需要一些策略。

吉塞拉开始在一家瓷器贸易公司工作,在那儿完成了三件事情:了解关于瓷器茶具的知识,珍贵茶具的收藏,和茶叶公司联络。

为了实现梦想,每一步吉塞拉都考虑:要去哪里?必须要做什么?谁是自己想进行沟通的人?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去和这些人沟通和交流,同时不需要太大的经济负担?她总是先建立一个小小的人际网络,再在其中拓展新人脉。

吉塞拉为此进入过茶叶贸易圈,在全球旅行采购茶叶和熟悉茶叶贸易各环节的同时,搜罗未来的展品。此后,她开了一个成功的贸易公司,后来又卖掉了这个公司,开始做财务和贸易咨询。她长袖善舞,热心参与地方商会的工作,从地方商会代表渐渐成为一个州商会代表,并得以进入高层商会,那是“商业大佬们的活动空间”,有她想接触和沟通的人们。

在一次商界首脑的会议上,吉塞拉遇到了德国产业贸易集团的老总。吉塞拉居然毫不留情地把对方批评了一顿。她说现在人人都喝茶,可没有人关心这后面的文化。东弗丽斯兰的茶文化这样下去会渐渐凋零,作为一家从这里起家的商业集团老总,怎么可以袖手旁观?

这个德国北部最大的商业集团的老总震惊了,马上问她有什么好的想法,并提到他们集团当年卖茶的铺子那里还有几间空闲的老房子。

“我立刻对他说,办一个茶博物馆吧。” 吉塞拉微笑着说。——为了这个历史性的会面,她从9岁开始,准备了将近40年。

吉塞拉在桌上画了两个点,说:“这是我,这是目标,如果直线不能抵达,就只能曲线。虽然可能有几个点你不喜欢,但为了下一步,必须这么做。就像画圣诞树一样,只能一步步曲折地向上前进。我如果在20年前突然跑去跟那个集团的老总说,我要建个博物馆,谁会听我说呢。他们只会嘲笑我。”她选择了最恰当的时候,和最合适的人,谈了最恰当的事。

为了抵达圣诞树的顶端,她准备了近40年。这是梦想的力量。

梦想不是想想就可以的事情。吉塞拉每时每刻都在做着准备。吉塞拉在印度做茶叶生意时,看见对方的仓库里堆放着打算扔掉的杂物,立即说:“如果你们不要那些东西,我很乐意接收。” 所以如今博物馆的展品中甚至拥有当年东印度公司的票据和账本。她甚至搜罗到了19世纪印度街头的巨大水龙头,这些在一个激进的现代化进程中因失去实用性而被当作垃圾的东西,却在茶博物馆里成为了见证历史的宝贝。“我不买首饰,也没有什么奢侈品,钱都用在买各种各样的茶具上了。” 吉塞拉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

对历史的毫不顾惜不单单在谋求极速发展的国家中存在,即使在后工业化的德国,人们也渐渐遗忘了过去的文化。吉塞拉的茶博物馆就是为了呼唤那份渐渐消失的记忆。其中一个展厅,完全按照19世纪末的欧洲茶室来布置,有壁炉的房间里,茶桌上摆放着珍贵的瓷器茶具。另一个展厅也充满了怀旧情怀,完全按照20世纪初的欧洲家庭茶室来布置,木制的家具,铜制的烛台,让人恍惚置身另外一个时空。

这种精心制造的氛围是吉塞拉的刻意设计。在这个属于茶的梦幻时空里,她给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做讲座,表演茶文化礼仪,教授茶的配方。

吉塞拉用德国西部的传统茶礼仪接待了我。她点亮了蜡烛,摆出茶具,泡茶,然后在茶杯里加一颗巨大的冰糖,缓缓地倒入茶,再用特制的小勺子沿着茶杯的边缘缓缓地加入奶油。重点在于整个过程不用搅拌,最美的环节在于等待和看到奶油在茶杯里如浮云一般升腾而起,那一瞬妙不可言。平常的喝法是轻轻吮吸,因为这茶里有三层味道,奶油一层,茶一层,糖慢慢融化之后成为了沉在茶底的另外一层味道。

宛如梦想,要有耐心,才可能品尝之后到来的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