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国际商务会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3 16:28:49

国际商务会计

国际商务会计例1

一、跨境电子商务在会计业务的应用特征

1、跨境电子商务在会计业务中的国际化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需要依靠互联网平台开展一些列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地点以及区域的限制,在商业交易活动中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跨境的采购、在线的支付交易与结算、网上的报税规则以及会计核算的方式等。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范围内,因为所有的业务交易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互相交易的,具有一定的全球化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会计结算,使得会计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化特点。

2、跨境电子商务在会计业务中的电子化特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传统的书面合同与纸质签字逐渐被电子商务的数字合同以及数字时间所代替,传统的现金与支票逐渐被电子票据与电子货币所代替。人们逐渐接受了电子化的交易方式,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实现了无纸化,甚至书籍与音像也逐渐趋于电子化,在信息科技发展的现阶段,电子化势必会迅速占领全球市场,渗透到各行各业中,迎来账务结算和资金支付的电子化时代。

3、跨境电子商务在会计业务中的实时性: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中,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传真、电话或者信函的方式进行传递,存在长短不一的时间间隔,且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存在。在跨境电子商务的活动中,信息交流具有非常高的实时性,与之存在的订单信息以及交易记录也都是实时性的,会计信息能够进行迅速的处理,将企业的财务ERP系统与电子商务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将企业的经营情况都反馈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实现会计信息的实施性与高效性,能够让企业领导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的现状,方便进行企业的决策。

二、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财务困境

1、结汇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国传统的结汇方式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类别进行的,针对企业规模的大小与发展成熟的程度进行结汇手续的办理。目前国内大部分的跨境电子商务主要以中小型企業为主要发展方向,而淘宝中的店铺卖家是典型的跨境电商经营模式,这些淘宝店铺不需要具备传统的外贸企业结汇的资格,通过邮寄的方式将商品邮至国内外,没有正规的报关程序,无法进行结汇操作。

2、退税存在一定的困难:退税是增加出口货物竞争力的一种方式,为了防止不法分子规避出口退税的此功能为,税务机关必须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对退税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查,没有问题后方可进行退税操作。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商务产业在法律与政策支持方面处于空白状态,如果跨境电子商务长期处于出口退税的现状下,不仅不利于经营成本的降低,还会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消极性。

三、跨境电子商务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

国际商务会计例2

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商业银行具有重要作用。国际会计准则确立了会计核算标准,明确了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全球趋同的核算和披露平台。它已经普遍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和采用,欧盟已经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自2005年起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案等一系列会计丑闻披露后,国际会计准则更是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肯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03年度报告指出,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拟在2005年开始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国际惯例和通用标准,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首先,它有利于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竞争力。其次,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披露的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再次,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适应wto的要求,实现银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便于国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发展潜力,方便商业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为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了动力。1994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开始了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通过改革,国有银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银行的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国有商业银行为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尚未真正实现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换,其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突出表现在: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制度缺陷决定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无法得到根本改善;经营运行机制特别是风险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积存的大量不良资产尚未得到有效处置,潜在的风险依然很大。在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迫切需要有更为根本的措施,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加快了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步伐,目标是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为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了动力。首先,股改可以解决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包袱,化解历史风险,为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了基础。其次,计划在海外上市的银行还需要严格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是股改的必然要求。最后,股改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落实国际会计准则在披露、核算、经营和管理各方面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披露的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为全面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保障。

二、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要实现海外上市目标,不仅要按照中国上市银行的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而且还需要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进行财务披露。要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实现两个转换:一是要实现由现行会计核算制度向《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的转换。二是要实现财务信息披露由《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转换。由于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会计标准在资产计量、负债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的分类和确认、财务风险披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实现这两个转换,不仅影响股改的整个过程,同时还会渗透影响到股改上市后的相当长时间,将对国有商业银行在多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是会计信息更加谨慎真实。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直未能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执行审慎的会计政策。以资产减值准备为例,各项准备计提范围过窄,标准过低,总量不足。国有银行在股改过程中,首先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进行清产核资,确定各项资产的实际公允价值,然后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的要求合理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并逐步按照ias第36号《资产减值》的要求,扩大计提范围,选择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等办法,合理计量资产减值,更加公允地反映资产价值,更加审慎的反映财务状况。因此,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股改前真实审慎的核定历史包袱,合理确定股改方案。有利于股改前后真实审慎地反映资产价值和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是会计核算更加公允科学。首先,会计计量基础更加公允。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是国际会计准则所采取的基本指导原则。随着股改的深入,公允价值的计量范围将逐步扩大到金融资产、非货币性交易、固定资产、收入和或有负债等。公允价值的计量可以极大提高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能反映出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其次,会计分类更加规范。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过程中,需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调整现行对金融资产采取长、短期分类核算的方法,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类、持有到期类、贷款和应收款类、可供出售类,有助于更清晰界定不同资产类型的投资和收益。最后,会计核算的内容更加科学。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例,近年来,国有银行均不同程度地在境外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国内衍生金融工具(如银行间债券远期交易、认股权证等)市场也已经起步,并将有较快发展,但衍生金融工具一直在表外核算。国有银行在股改过程中,需要按照ias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要求,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而不是仅在表外披露,这有利于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增加量化分析,充分披露其风险状况。

三是信息披露更加严格透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标准不尽统一;二是形式不够规范;三是内容不够到位;四是频度不够及时。股改前后,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ias第30号《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中的披露》的要求,执行统一的披露标准和规范,增加套期、证券市场价值以及资产负债偿还期限分类等披露内容。同时,要根据ias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具体披露金融工具的性质、交易条件、实际成本与公允价值、损益金额以及风险状况等。因此,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后,信息披露将更加统一、严格、规范和透明,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后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是业务经营管理更加稳健精细。国有商业银行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在股改前后都将促进业务经营和管理更加稳健和精细。首先,经营理念将更加审慎稳健。执行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更加谨慎公允,财务披露更加严格透明,必然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审慎、稳健、透明和合规的经营理念。其次,管理内容更加精细。例如,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引入后,要在管理上对套期业务进行严格的区分,对嵌入式衍生工具进行合理拆分,对衍生工具的风险实行分类限额管理。再如,金融资产分类和公允价值广泛采用后,要求在管理上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区分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并对金融资产的价值按市场的波动实行动态评估、管理和考核。最后,管理方式更加细化。例如,金融资产减值实行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后,需要信贷人员合理预测每笔贷款一定期间内的还本、付息等现金流量情况,需要配套相应的管理考核政策和办法。总之,国际会计准则的真正执行,将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后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式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引进国际会计准则需要关注的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是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将贯穿于股改的整个过程以及股改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应处理好国际接轨与中国国情的关系。会计理论和国际会计研究表明,会计规范是在特定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和不断演进的,并且反映它所服务的环境。会计规范的改变,如果不是基于对自身环境的准确把握,难免导致历史教训。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过程中,还应该客观把握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上的特殊性及其与国际银行业的差异,正确处理好国际接轨与中国国情的关系。一是要充分考虑我国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育、法制建设和中介服务等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十分健全的现实国情。二是要充分考虑到我国金融改革还在逐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良资产等包袱巨大、资本充足率不足、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等。正是这些现实限制因素,决定了我国银行业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对国际会计准则与金融会计制度的差异作深入分析,要分辨哪些内容是已经接上了的,哪些正在接上,哪些需要接而没有接上,哪些根本不能接或不需去接。同时还应注意时机,哪些是可以放一放再接,哪些是刻不容缓,必须尽快接上的。我们应根据新形势,适时修订、补充和完善会计准则,既要保持国际会计准则的通用框架和核心原则,又要满足中国银行业特有的这些要求。过分强调国际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本国的特色,而过于强调本国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又会阻碍国际化,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国际商务会计例3

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商业银行具有重要作用。国际会计准则确立了会计核算标准,明确了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全球趋同的核算和披露平台。它已经普遍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和采用,欧盟已经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自2005年起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案等一系列会计丑闻披露后,国际会计准则更是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肯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03年度报告指出,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拟在2005年开始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国际惯例和通用标准,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首先,它有利于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竞争力。其次,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披露的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再次,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适应wto的要求,实现银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便于国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发展潜力,方便商业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为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了动力。1994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开始了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通过改革,国有银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银行的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Www.133229.Com国有商业银行为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尚未真正实现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换,其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突出表现在: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制度缺陷决定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无法得到根本改善;经营运行机制特别是风险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积存的大量不良资产尚未得到有效处置,潜在的风险依然很大。在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迫切需要有更为根本的措施,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加快了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步伐,目标是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为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了动力。首先,股改可以解决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包袱,化解历史风险,为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了基础。其次,计划在海外上市的银行还需要严格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是股改的必然要求。最后,股改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落实国际会计准则在披露、核算、经营和管理各方面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披露的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为全面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保障。

二、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要实现海外上市目标,不仅要按照中国上市银行的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而且还需要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进行财务披露。要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实现两个转换:一是要实现由现行会计核算制度向《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的转换。二是要实现财务信息披露由《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转换。由于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会计标准在资产计量、负债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的分类和确认、财务风险披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实现这两个转换,不仅影响股改的整个过程,同时还会渗透影响到股改上市后的相当长时间,将对国有商业银行在多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是会计信息更加谨慎真实。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直未能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执行审慎的会计政策。以资产减值准备为例,各项准备计提范围过窄,标准过低,总量不足。国有银行在股改过程中,首先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进行清产核资,确定各项资产的实际公允价值,然后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的要求合理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并逐步按照ias第36号《资产减值》的要求,扩大计提范围,选择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等办法,合理计量资产减值,更加公允地反映资产价值,更加审慎的反映财务状况。因此,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股改前真实审慎的核定历史包袱,合理确定股改方案。有利于股改前后真实审慎地反映资产价值和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是会计核算更加公允科学。首先,会计计量基础更加公允。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是国际会计准则所采取的基本指导原则。随着股改的深入,公允价值的计量范围将逐步扩大到金融资产、非货币性交易、固定资产、收入和或有负债等。公允价值的计量可以极大提高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能反映出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其次,会计分类更加规范。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过程中,需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调整现行对金融资产采取长、短期分类核算的方法,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类、持有到期类、贷款和应收款类、可供出售类,有助于更清晰界定不同资产类型的投资和收益。最后,会计核算的内容更加科学。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例,近年来,国有银行均不同程度地在境外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国内衍生金融工具(如银行间债券远期交易、认股权证等)市场也已经起步,并将有较快发展,但衍生金融工具一直在表外核算。国有银行在股改过程中,需要按照ias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要求,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而不是仅在表外披露,这有利于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增加量化分析,充分披露其风险状况。

三是信息披露更加严格透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标准不尽统一;二是形式不够规范;三是内容不够到位;四是频度不够及时。股改前后,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ias第30号《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中的披露》的要求,执行统一的披露标准和规范,增加套期、证券市场价值以及资产负债偿还期限分类等披露内容。同时,要根据ias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具体披露金融工具的性质、交易条件、实际成本与公允价值、损益金额以及风险状况等。因此,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后,信息披露将更加统一、严格、规范和透明,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后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是业务经营管理更加稳健精细。国有商业银行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在股改前后都将促进业务经营和管理更加稳健和精细。首先,经营理念将更加审慎稳健。执行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更加谨慎公允,财务披露更加严格透明,必然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审慎、稳健、透明和合规的经营理念。其次,管理内容更加精细。例如,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引入后,要在管理上对套期业务进行严格的区分,对嵌入式衍生工具进行合理拆分,对衍生工具的风险实行分类限额管理。再如,金融资产分类和公允价值广泛采用后,要求在管理上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区分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并对金融资产的价值按市场的波动实行动态评估、管理和考核。最后,管理方式更加细化。例如,金融资产减值实行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后,需要信贷人员合理预测每笔贷款一定期间内的还本、付息等现金流量情况,需要配套相应的管理考核政策和办法。总之,国际会计准则的真正执行,将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后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式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引进国际会计准则需要关注的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是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将贯穿于股改的整个过程以及股改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应处理好国际接轨与中国国情的关系。会计理论和国际会计研究表明,会计规范是在特定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和不断演进的,并且反映它所服务的环境。会计规范的改变,如果不是基于对自身环境的准确把握,难免导致历史教训。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过程中,还应该客观把握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上的特殊性及其与国际银行业的差异,正确处理好国际接轨与中国国情的关系。一是要充分考虑我国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育、法制建设和中介服务等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十分健全的现实国情。二是要充分考虑到我国金融改革还在逐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良资产等包袱巨大、资本充足率不足、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等。正是这些现实限制因素,决定了我国银行业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对国际会计准则与金融会计制度的差异作深入分析,要分辨哪些内容是已经接上了的,哪些正在接上,哪些需要接而没有接上,哪些根本不能接或不需去接。同时还应注意时机,哪些是可以放一放再接,哪些是刻不容缓,必须尽快接上的。我们应根据新形势,适时修订、补充和完善会计准则,既要保持国际会计准则的通用框架和核心原则,又要满足中国银行业特有的这些要求。过分强调国际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本国的特色,而过于强调本国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又会阻碍国际化,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国际商务会计例4

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商业银行具有重要作用。国际会计准则确立了会计核算标准,明确了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全球趋同的核算和披露平台。它已经普遍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和采用,欧盟已经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自2005年起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案等一系列会计丑闻披露后,国际会计准则更是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肯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03年度报告指出,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拟在2005年开始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国际惯例和通用标准,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首先,它有利于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竞争力。其次,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披露的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再次,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适应wto的要求,实现银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便于国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发展潜力,方便商业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为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了动力。1994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开始了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通过改革,国有银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银行的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国有商业银行为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尚未真正实现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换,其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突出表现在: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制度缺陷决定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无法得到根本改善;经营运行机制特别是风险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积存的大量不良资产尚未得到有效处置,潜在的风险依然很大。在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迫切需要有更为根本的措施,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加快了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步伐,目标是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为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了动力。首先,股改可以解决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包袱,化解历史风险,为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了基础。其次,计划在海外上市的银行还需要严格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是股改的必然要求。最后,股改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落实国际会计准则在披露、核算、经营和管理各方面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披露的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为全面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保障。

二、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要实现海外上市目标,不仅要按照中国上市银行的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而且还需要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进行财务披露。要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实现两个转换:一是要实现由现行会计核算制度向《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的转换。二是要实现财务信息披露由《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转换。由于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会计标准在资产计量、负债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的分类和确认、财务风险披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实现这两个转换,不仅影响股改的整个过程,同时还会渗透影响到股改上市后的相当长时间,将对国有商业银行在多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是会计信息更加谨慎真实。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直未能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执行审慎的会计政策。以资产减值准备为例,各项准备计提范围过窄,标准过低,总量不足。国有银行在股改过程中,首先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进行清产核资,确定各项资产的实际公允价值,然后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的要求合理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并逐步按照ias第36号《资产减值》的要求,扩大计提范围,选择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等办法,合理计量资产减值,更加公允地反映资产价值,更加审慎的反映财务状况。因此,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股改前真实审慎的核定历史包袱,合理确定股改方案。有利于股改前后真实审慎地反映资产价值和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是会计核算更加公允科学。首先,会计计量基础更加公允。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是国际会计准则所采取的基本指导原则。随着股改的深入,公允价值的计量范围将逐步扩大到金融资产、非货币易、固定资产、收入和或有负债等。公允价值的计量可以极大提高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能反映出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其次,会计分类更加规范。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过程中,需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调整现行对金融资产采取长、短期分类核算的方法,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类、持有到期类、贷款和应收款类、可供出售类,有助于更清晰界定不同资产类型的投资和收益。最后,会计核算的内容更加科学。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例,近年来,国有银行均不同程度地在境外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国内衍生金融工具(如银行间债券远期交易、认股权证等)市场也已经起步,并将有较快发展,但衍生金融工具一直在表外核算。国有银行在股改过程中,需要按照ias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要求,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而不是仅在表外披露,这有利于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增加量化分析,充分披露其风险状况。

三是信息披露更加严格透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标准不尽统一;二是形式不够规范;三是内容不够到位;四是频度不够及时。股改前后,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ias第30号《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中的披露》的要求,执行统一的披露标准和规范,增加套期、证券市场价值以及资产负债偿还期限分类等披露内容。同时,要根据ias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具体披露金融工具的性质、交易条件、实际成本与公允价值、损益金额以及风险状况等。因此,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后,信息披露将更加统一、严格、规范和透明,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后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是业务经营管理更加稳健精细。国有商业银行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在股改前后都将促进业务经营和管理更加稳健和精细。首先,经营理念将更加审慎稳健。执行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更加谨慎公允,财务披露更加严格透明,必然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审慎、稳健、透明和合规的经营理念。其次,管理内容更加精细。例如,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引入后,要在管理上对套期业务进行严格的区分,对嵌入式衍生工具进行合理拆分,对衍生工具的风险实行分类限额管理。再如,金融资产分类和公允价值广泛采用后,要求在管理上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区分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并对金融资产的价值按市场的波动实行动态评估、管理和考核。最后,管理方式更加细化。例如,金融资产减值实行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后,需要信贷人员合理预测每笔贷款一定期间内的还本、付息等现金流量情况,需要配套相应的管理考核政策和办法。总之,国际会计准则的真正执行,将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后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式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引进国际会计准则需要关注的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是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将贯穿于股改的整个过程以及股改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应处理好国际接轨与中国国情的关系。会计理论和国际会计研究表明,会计规范是在特定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和不断演进的,并且反映它所服务的环境。会计规范的改变,如果不是基于对自身环境的准确把握,难免导致历史教训。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过程中,还应该客观把握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上的特殊性及其与国际银行业的差异,正确处理好国际接轨与中国国情的关系。一是要充分考虑我国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育、法制建设和中介服务等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十分健全的现实国情。二是要充分考虑到我国金融改革还在逐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良资产等包袱巨大、资本充足率不足、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等。正是这些现实限制因素,决定了我国银行业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对国际会计准则与金融会计制度的差异作深入分析,要分辨哪些内容是已经接上了的,哪些正在接上,哪些需要接而没有接上,哪些根本不能接或不需去接。同时还应注意时机,哪些是可以放一放再接,哪些是刻不容缓,必须尽快接上的。我们应根据新形势,适时修订、补充和完善会计准则,既要保持国际会计准则的通用框架和核心原则,又要满足中国银行业特有的这些要求。过分强调国际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本国的特色,而过于强调本国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又会阻碍国际化,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国际商务会计例5

二、电子商务概述

(1)电子商务概念。电子商务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Internet作为网络交易平台来完成的商品贸易的经济事务以及经济活动。电子商务是一种交易的方式也是商业上广泛使用的信息传播途径。电子商务具有诸多的特点,例如高效性特点、开放性特点、区域的广泛性特点以及成本的低廉性特点。打破了传统贸易的种种约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电子商务的特征。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就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全球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和条件,最主要的是基础性的技术保障。电子商务使用到了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电子商务的经营者提供了交流和管理的平台。电子商务是商务智能化的体现。电子商务的具体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子商务面向全球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只要拥有互联网科技就可以进行电子商务的经营。其次,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通常比较便捷、简单。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国际贸易的交易变得简单起来,一切步骤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支付便捷。最后,电子商务能够使贸易成本降低。在国际贸易中,双方的谈判、合同的签订以及定金的支付在传统理论和实践中,都需要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样就在吃住行上有了一笔开销,招待费、交通费的节省使国际贸易的整个交易活动大大节约了成本的开销。

三、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国际贸易基本是贸易双方根据贸易合同以书面文件的方式来展开贸易交流,电子商务的产生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文件实地的交流方式。互联网的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形成了虚拟的国际贸易方式,再这样的平台上开展电子营销的模式。在国际贸易中,电子营销模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

(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管理方式的改变。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依据于计算机互联网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这就给我国的国际贸易提供了资源。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竞争中,电子商务能够拥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实现市场中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世界各国都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不断地进行销售模式的创新,以此来适应时代的步伐。

四、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中问题

(1)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不到位。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在电子商务方面的运用比较少,我国的电子商务处于一个刚刚崛起的阶段,相应的法律程序还不够完善。导致电子商务在运用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也影响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运用程度。很多企业因为没有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和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致使在电子商务的实际运营中容易出现很多的纠纷和矛盾。国际上,关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体系也不够完善,这样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没有了相关条文的制约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会严重的阻碍各国之间的电子商务贸易往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持,我国的物流行业的管理比较分散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这样物流行业不能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会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2)我国的国际贸易主体在运用电子商务方面存在问题。我国的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信息化基础不够,网络规模也不大。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在我国的外贸企业中,很多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不够丰富,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工作人员也不多,传统的商业贸易往来没有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突然兴起对我国的外贸企业来说有措手不及的感觉,本身我国的计算机水平和其他发达国家就存在相当的差距,这样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的外贸商业往来就形成了一种范围狭窄、使用率低的状态。在目前我国的外贸企业中,建立起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是当务之急。

五、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

(1)法律法规的完善。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任何企业得以继续发展的前提,明确建立起国际商务往来中的电子商务法律规范能够确立起各国之间电子商务往来的行为规范,统一的规定有利于保护每一个国家的商业贸易利益。建立健全的法律在国际市场中商贸往来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才能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建立起信用保障体系,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往来提供信用保障。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工商管理部门、政府部门和银行机构的共同协商形成统一的信用制度评价体系。在国际贸易往来之前要对企业的财政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对以往的贸易行为进行监督,才更有利于彼此之间的健康来往。

(2)对我国的外贸企业进行网络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条必行之路。外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国际商贸往来,不被新时代所落下。加快我国外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能够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的利用。在我国的外贸企业硬件设施完善的情况下,提高外贸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提高电子商务使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工作支持,员工对电子商务不知晓、不了解就不能使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健康稳定的发展,对我国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形成阻碍的作用。企业在提高员工的素质方面要不定期地进行网络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员工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的储备量,使人人都能够懂得电子商务的流程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3)我国的外贸公司还要不断地学习和引荐电子商务方面的成功案例。每一个国家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其外贸企业的发展模式都不相同。我国要对他国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形成完善的学习策略,然后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国家的实际情况、以往的贸易往来经验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良自己的商业模式。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商业水平,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大环境的优势发展自己的外贸产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国际商务会计例6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需要新的会计准则

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要求资本、商品和服务必须冲破国界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流动。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在这一过程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个利益主体都希望通过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对市场交易进行决策, 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上市必须要遵循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要求。因此,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与海外上市不仅面临着国际资本市场的考验和要求, 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其必须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披露会计信息。

近年来,为了和国际惯例接轨,我国的会计准则修订和颁布明显加快, 但是会计准则体系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仍显薄弱,加上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无论从理论深度上还是从包含的内容上对会计实务都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有鉴于此, 我国应当完善基本会计准则, 提高其对会计理论问题的阐述, 加强对具体会计准则的指导性。同时应积极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发达国家在制定和修改会计准则的经验和内容, 在相似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实务中使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保持一致, 提高会计准则的深度和可操作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使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已基本接近,这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商业银行

2006年2 月15 日, 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39 项新企业会计准则, 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从此在国际上取得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同等”的地位。新会计准则由1 项发挥基本财务框架概念作用的《基本准则》和37 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1 项首次采用新会计准则时与旧会计准则进行实务衔接的《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组成。新会计准则于2007 年1 月1 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新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 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外企业的平等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企业的广泛建立和长远发展。正式出台的39 项新会计准则中, 与商业银行有关的主要有4 项, 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 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 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 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在这些准则中, 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分类、公允价值的运用、衍生工具的确认、资产减值的计提等提出了新的会计理念和计价处理方法, 并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及其监管约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 必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国际化的主要难点

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和采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不仅是国家对外开放,长期发展的制度要求,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自身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商业银行实行会计国际化还存在诸多难点。

(一)体制与制度方面的难点

近几年, 国有商业银行在拓展业务、防范风险、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但纵观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现状, 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 如任其蔓延和发展, 统一法人的经营管理战略在基层机构和网点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进而影响整个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这些误区, 尽管其表现是多方面的, 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统一法人意识不强, 容易滋生本位主义思想。总行与分行之间、分行与支行之间、支行与支行之间整体联动意识、上下形成整体合力的能力与现代化商业银行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2.经营不计成本, 成本核算意识不强。 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与其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不相适应。3.资源配置不合理。 金融内部资源紧缺和浪费现象并存, 资源配置不合理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的“瓶颈”。

(二)管理理念与手段方面的障碍

近年来, 各国有商业银行围绕两个转变, 强化管理, 有效遏制了粗放经营行为, 树立了良好的集约经营、规范经营形象。但在市场营销、客户资源管理、经营决策和内控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粗放经营的痕迹, 与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 国外银行对投资类业务和交易类业务有明确的区分, 投资类业务纳入银行账户管理, 交易类业务纳入交易账户管理; 在业务收入的划分上, 投资类业务带来投资利息收益, 交易类业务带来手续费收入, 也有明确的界限。而国内银行对投资和交易业务的管理较为薄弱。按银监会的要求, 国内银行自2005年3 月起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 但目前多数银行面临从业务管理到具体操作的一系列问题, 远未形成完善的做法。

(三)在数据支持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差距

数据加工是信息披露的基础工作, 但国内银行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以“经验”为导向的管理方式, 对数据加工尚未有足够的重视。目前, 多数国内银行在数据管理上尚存在很多症结, 总结起来,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障碍:1.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还没有完全转变思想观念, 真正意识到信息对正确决策的重要性, 未认识到运用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和决策是商业银行发展业务、强化管理、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缺乏增强决策信息化的紧迫感。2.对实施管理信息化工作还缺乏总体规划, 各部门信息系统重复建设、资源分散、交互不畅。3.银行信息传导机制还存在着信息渠道单调、信息传递不规范、信息可利用程度低的问题。

四、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应对策略

(一)监管部门应该与商业银行加强交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系统性风险、道德性风险等多个方面的风险。这就要求银行监管部门从实际出发,密切关注商业银行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进程,关注可能引发的风险,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对话,通过交流和沟通,制定切合实际的监管政策,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政策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

(二)商业银行应健全内部治理机制,防范道德风险

面对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的现实状况,公允价值很难直接获取,短期内仍然需要依赖银行内部的模型使用估值技术来确定。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研发能正确测算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工具和科学的内部评估模型,客观地反映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健全权限控制与转授权制度, 重点抓好业务控制制度建设, 对信贷、票据贴现、信用证、保证等表内表外业务, 建立完善的内部制约监督与风险防范制度。 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机制, 特别加强对财务风险、利率风险、信贷风险、网络风险、清算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的研究, 对银行经营的总体风险和单项风险进行及时评估, 增强对经营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相互协调,有效地制约不正当操纵行为和投机行为。

(三) 统一商业银行内各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完成全行MIS 基础平台的构建

统一全行各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是构筑我国商业银行MIS 系统的第一步。 首先, 应在充分论证现有业务及应用系统的基础上, 规范全行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标准; 其次, 尽快统一全行各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 使不同信息系统中相同的数据定义一致, 减少某些共用数据信息的不一致性, 增加这些数据在各子系统间的共享程度; 再次, 在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基础上建立共用的中央资料库, 该公共库应集中已建成的各子系统中已经明确数据标准的共用数据, 如客户基本信息(包括完整的客户地址档案、第三方资料等客户的基本属性)、业务经营统计数据、外部宏观经济金融信息等, 各部门相关人员可根据权限随时随地使用此类信息。总之, 为适应银行国际化的需要, 我们在发展本国会计规范方面需要借鉴国际经验, 需要权衡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协调程度和进度上的利弊得失,从而更加有效地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

(四)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培训工作

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对相关准则的熟悉程度。因此,新会计准则给银行会计核算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也给各层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带来挑战。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金融市场的操作人员以及基层从业人员等多层次的人员培训,重点加强有关金融工具准则的理解和实际运用等方面的培训,使各个层次的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髓,领会新会计准则的实质,尽量缩短从旧会计制度向新会计准则的过渡期。

(五)积极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公允价值的确定依赖于完善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新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外部条件,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也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因此我们应加快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强化市场运行机制,优化制度环境,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商业银行通过深入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推动金融衍生工具广泛应用,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构建和谐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书玲,王文奎.试论商业银行实行贷款定价的基本要素.江苏商论,2004(1).

[2]吴华茵.对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国际化的探讨.北方经贸,2007(10).

[3]钟靖华.浅谈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国际会计准则转换的难点与对策.时代金融,2007(9).

国际商务会计例7

(一)三家上市银行境内、外累计未分配利润的差异情况

根据三家上市银行对外公布的年报,截至2000 年12月31日,中国民生银行累计未分配利润境内(即法定财务报告)为3.65亿元,境外(补充财务报告)为-3.21亿元,相差6.86亿元。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累计未分配利润境内为4.97亿元,境外为-0.93亿元,相差5.9亿元。深圳发展银行累计未分配利润境内为0,境外为-8.99亿元,相差 8.99亿元。三家上市银行境内(又称法定财务报告)、外(又称补充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均分别经过境内、外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意见全部为“无保留意见”。其境内、外累计未分配利润的主要差异情况如下(表一略):

(二) 导致差异的原因分析

1. 三家上市银行境内、外财务报告适用的主要会计政策的差异比较。

(1)呆账准备金的提取。中国证监会2000年12月发出通知,要求上市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计提呆账准备金,但没有规定计提的比例。在这一点上,上市银行的规定已与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一致。

(2)表内应收利息核算期限。2000年12月,财政部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有关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中对上市银行的表内应收利息核算期限作出了规定:“发放的贷款到期90天及以上而未收回的,其应计利息停止计入当期利息收入,纳入表外核算;已计提的贷款利息收入,在贷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转作表外核算”。

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则是“发放的贷款到期90天及以上而未收回的,其应计利息停止计入当期利息收入,纳入表外核算”。相比之下,三家上市银行执行的政策比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更加谨慎。

(3)开办费的摊销。在开办费的摊销上,国际会计准则是当年摊销,国内准则是分五年摊销。

(4)拆放同业利息收入及部分短期投资收益的核算原则。这一点仅发生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国际会计准则按权责发生制核算,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则是按收付实现制核算。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上市银行执行的会计准则从总体上讲,其谨慎性甚至已超过国际会计准则。

2. 境内外会计公司在审计中的估计差异是导致境内外审计差异的主要原因。

在2000年度报告中,上市银行根据新的政策对其财务状况作了追溯调整。按照一般的常识,既然境内、外关于呆账准备金提取的规定是一致的,那么上市银行管理层在其编制的境内、外财务报告中对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提取的比例也应该一致,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出现很大的差异。据此,我们不难推测:这是因为境内外注册会计师在呆账准备金提取方面的估计和判断存在较大的差异,上市银行管理层在与境内外审计无法协调一致的情况下作出妥协所导致的结果。

我们先来看看境内外审计公司关于呆账准备金计提比例的具体做法:

从表二(略)可以看出,三家银行境内报告的计提标准大致相同,境外的计提标准也相差不大。

然而,更令人不解的却是中国民生银行境内外审计产生的差异。该银行聘请的境外审计公司为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境内审计公司是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系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在中国的合作所),两家审计公司执行的是一样的操作标准,但在对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的判断上却相差颇远。不过,境内审计的计提比例与其他两家上市银行境内审计的计提比例相近,境外审计则与其他两家上市银行境外审计的计提比例相近。看来,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的境内审计是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并与“国内惯例”接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上市银行境内外财务报告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所执行的会计政策的差异,而是由于境内外审计公司在会计估计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所致。

需要指出的是,上市银行在其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境外财务报告中,应收利息核算期限规定采用了国内的、也是更为严格的规定。

二、商业银行补充财务报告中财务状况不容乐观的政策原因分析

客观上讲,三家上市银行成立的时间都比较晚,和其他银行相比,没有因承担政策性任务带来的历史包袱,其管理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都符合制度的要求。但为什么由境外会计公司审计后的财务状况如此之差呢?我们对此进行了如下分析:

1.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执行的财务、会计政策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但是必须承认,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商业银行执行着不够谨慎的财务政策,已使商业银行积累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主要体现在: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偏低和应收利息的核算期限过长。

上述政策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银行收入虚增,需缴纳营业税、所得税的基数也虚增,甚至(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还分配给了股东大量的利润,从而导致了上市银行的累计亏损逐步增大。

2.我国商业银行的税收负担(主要指营业税)远高于世界各国(多数国家的商业银行不缴纳营业税),也是导致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和国外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 1994年起,金融保险企业的营业税率为5%.1997年,国务院将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率由5%提高到8%.2001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商业银行营业税税率从2001年起、三年内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

3.盈利手段单一。目前上市银行乃至国内所有银行经营主要依靠信贷收入。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命周期逐步缩短,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大,加之连续多次降息,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也逐步下降。与此同时,国外商业银行却在纷纷向服务型商业银行转变,服务类收入已成为其主要的收入来源,银行的信贷风险、利率风险却大幅度降低。但在国内,中间业务的价格尚不能由市场自主确定,商业银行在提供.

服务的同时不能收取合理的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向服务型银行转变。

三、 若干政策建议

要想解决上市银行(乃至所有银行)所存在的,除了商业银行本身要逐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外,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由于原因造成的包袱,考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的政策上的障碍,从政策环境方面予以必要的支持,同时要保证各商业银行在公平的条件下展开竞争:

(一)要解决上市银行境内、外财务报告存在的差异问题

1.取消上市银行分别编制境内、外财务报告并审计的规定。上市银行执行的准则已接近国际准则,而且在表内应收利息的核算期限上比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更加严格。上市银行分别境内、外财务报告产生的巨大差异,主要原因是境内、外审计公司的会计估计(主要是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存在差异,并非境内、外会计准则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上市银行按照境内外会计准则分别编制法定财务报告和补充财务报告并接受境内外审计的规定,除了增加上市银行的财务负担并容易引起的误解外,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2.统一呆账准备金提取比例,改革呆账核销制度。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已经能够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标准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但在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上却没有形成与国际惯例相近的惯例性标准。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保证接轨的措施要比政策本身的接轨更重要,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与国际惯例相近的参考标准,尽量减少商业银行主观判断的成分。对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应按统一的五级分类标准划分贷款类别,对每一类贷款确定相应的计提比例。而且,为符合国际惯例,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应该区分普通呆账准备金和专项呆账准备金,普通呆账准备金在资本充足率时可计入附属资本核算,专项呆账准备金则不能计入。对呆账的核销,现有的规定是商业银行不能随便核销,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其实,呆账的核销并不意味着债权的损失,出于执行审慎会计准则的考虑,商业银行及其有关管理部门应转变思路,在呆账的核销上赋予商业银行自主核销的权力,而且要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及时如实核销。

3.要使不同时期的政策相互衔接,对历史原因造成的包袱,建议允许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分三到五年逐步消化,之后国内商业银行的的会计准则和相关政策完全和国际接轨。

(二)要统一商业银行的财务政策,促进商业银行公平竞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1.要使商业银行执行相同的财务政策。当前,上市商业银行和非上市商业银行执行不同的财务政策,主要的差别包括:上市银行执行贷款五级分类提取呆账准备金,非上市银行执行“一逾两呆”的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上市银行表内应收利息核算期限为90天,非上市银行为180天;上市银行的年度会计报表必须同时接受境内、境外会计公司审计,对非上市公司则没有要求。从客观上讲,三家上市银行无论从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还是经营机制上都比其他非上市银行要好一些,但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在业务竞争中并没有占据有利的地位。如果不考虑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包袱、仅仅要求上市银行执行接近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政策并对外披露,而非上市银行却执行相对宽松的会计政策且没有对外信息披露的义务,很有可能会导致上市银行的市场形象受到严重的,从而使其在业务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这与市场竞争的发展方向是完全背离的;此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为准备上市而不得不重新调整其财务报表,会计政策的一贯性将因此受到了侵害。因此,我们认为不应该以上市与否来决定商业银行执行的财务政策,所有的商业银行应执行统一的财务政策。

2. 非上市银行也要对外披露信息,这同样是我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因为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和的存款,一旦发生风险,

自身很难承担。《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也明确提出,市场纪律是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之一,非上市银行也对外进行信息披露,有助于社会各方面加深对商业银行的认识,增强商业银行间的公平竞争,同时也有利于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当然,非上市银行对外的信息披露要求可以比上市银行宽松一些。

国际商务会计例8

一、互联网,WTO对财务管理的冲击

财务管理是伞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软件是企业电子"商务奉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耳取网引发的企业经营环境的革命性变化也必然冲击着传统财务及其相应的软件系统,并导致发生相应的变化。

1、对会计功能的冲击和变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很多企业将成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不结点,企业的众多业务处理活动都将在网上进行,如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电子广告、电子合同等传统的财务计价、财务控制、结算方式等都要进行革命性的创新,以往的融资、筹资、资金管理等将成为财务的一个方面而不再是主要内容,财务的重心是全面介入到产品和市场上。

传统会计的单一货币计且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多国货币、电子货币。W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全球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业务将越来越普遍,英支付方式也将由现有的纸质现金、支票、汇票等结算方式转变为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等网上结算方式。财务软件在设计中就必须具备电子货币交易结算系统。同时,财务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不仅仅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数据,更重要的是诸如网络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反映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经营、领导决策提供全方位服务。

2、财务走向集中式管理,财务信息实时动态化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经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普通企业同样可以拥有原来只有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才具有的优势和资源。这样,企业经营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各种虚拟企业,其业务分散在全球各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印、可以随时随地将全球的信息掌握在手中,为财务的集中化管理创造了条件,而传统会计期间的假设也不再显得如此重要,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将得到快速便捷的反映从而实现财务信息的动态实时处理。

3、财务业务协同处理,管理信息全面集成

财务如何协同业务一直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财务业务的协同包括企业内部协同、供应链协同等。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地分支机构以及与客户、供应商等每一结点在发生供、产L销、控制、预测等业务活动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信息,如果伴有财务信息,企业就必须及时将这些信息并行送人财务系统进行处理并将产生的结果反馈给业务系统,保证财务业务的协同处理并集成各种管理信息。这时,财务人员必须利用互联网这一先进的技术进行网络化操作,如在线办公、移动办公、分散办公、远程传输和查询等等。

4、财务的国际化

随着WTO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电子商务浪潮的影响,财务的国际化问题已是必然选择,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展开国际竞争更要强调财务的国际化。财务的国际化其目的就是要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这需要做各方面的工作,如必须打破传统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接轨,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支持多币种和电子结算,并将财务融人Internet时代,最终解决财务的国际化问题。

二、传统财务软件望e兴叹

传统财务软件是为替代手工计帐,从以会计核算对外报告为主要目的传统会计中产生的,这些软件面对Internet及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网络经济时代显得如此脆弱而只能望e兴叹!

1、过分强调中国会计制度,会计信息缺乏国际可比性。传统财务软件所依据的基础是中国会计制度,从某种角度讲,正是中国财务会计制度的特殊性给中国财务软件创造了较大的市场空间。然而,中国会计必须走国际化道路,闭封自守不是它应有的特性。

2、体系封闭,无法实现网铬化管理,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传统软件由于产生的技术背景落后,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或只支持局部网络应用,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不能适应网络时代企业的斋求。

3、会计信息单一、落后且缺乏前特性,财务业务协同更无法谈及。一方面,由于传统会计核算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计价方法多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其软件也只是核算一经发生的历史会计信息,而忽视了前瞻性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传统财务软件无法做到会计信息的实时动态处理、事前的预测并提供称瞄性信息。

4、对管理会计考虑甚少。财务软件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监僵会计的束缚强调的是遵循会计准则,以对外报告为其存在目的。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汤谷良教授认为,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不断融合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将越来越关注于通过财务软件获取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真丐有用的信息,财务软件不单单是一个核算的工具而已。

5、单币种、单语言。《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计帐本位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律通过人民币进行技算反映,"这就决定了传统财务软件单币种和单语言性。

三、面向e时代的财务软件

1、实现功能的多样证;厂话务软件的功露某诗扩大,软件在设计中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以财务会计报告系统为核心,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响·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朽铀态管理。

2、基于Internet、WEB的全面应用:全面采用网络计算技术,网络化管理,移动办公;体系开放下支捧电子商务;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铰算实时监控;闷上操作等。

3、财务国际化:软件衣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多语言、多币种的传况下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4、财务业务协同,钩金信息流、票据流有效整合。新时代财务软件应最大限度地做到各种数据信息的共享,企业信息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而必须扩展到业务信息,做到财务业务的协同。

四、各厂商的努力:窜际财务和两络财务e比高低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商机国内财务及企业臂理软件厂商的软件产品纷纷开始向仙侄庇l领技进军,然而真正具有实力的是新中大、用友等少数领导厂商。1999年7月,新中大公司在深刻反思财务软件现状的基础上,率先对中国财务软件进行了重新定义。其中针对Internet广泛应用和日趋成熟的电子商务,新中大公司在国内首创"网络化管理",大举进攻Internet ;1999年8月,用友、金抉等相妓互联两故略,提出了。网络财务概念,并了相关财务软件产品。

2000年,中日加入WTO进人了倒计时的阶段,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更是如火如荼。2000年3月21日新中大公司再次凭借其领先技术和对业界的敏锐洞察,推出?quot;国际财务软件"。紧接者,4月18日用友向业界了其基于Web应用的网络财务产品V8.11和v9.00。随后,新中大和用友为他们的新产品分别举行了"国际财务,龙腾国际"和"企业触网,应用为先"的大规模全国巡展活动。对于这些新产品,,我们的用户也许会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在这里我们不妨对两者作简单的比较。

2、国际财务和网络财务均的商业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

3、两者都能实现财务远程公、实现财务的集中式管理。

4、将实现财务业务协同物

相比传统的财务软件而言,新中大国际财务软件具备四大特点:一、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参与国际竞争;二、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支持移动办公;三、全新架构管理会计,支持领导决策;四、全方位开放体系,支持电子商务。其中,国际化和网络化是新中大的国际财务IntFi(其中Int既指International也指Internet)的核心。

国际财务是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和电子商务浪潮迅猛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就是满足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4月22一23日,由北京工商大学主办、杭州新中大软件有限公司协办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管理、财务与会计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国内外的会计专家都谈到财务国际化的重要问题,申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问题。因此,国际财务软件强调与国际会计的接轨,既要符合多国和国泳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同时强调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远程怅务处理,移动办公更是软件所应具有的普通功能之一。软件的开放性体系更使企业的电子商务大有作为。细心的财务人员会发现,新中大国际财务软件始终强调网络化管理和基于Internet的应用,这与新中大公司"首创网络化管理"理念有关。据新中大的介绍,"网络化"是新时代财务软件的一个必备条件,财务软件应能基于网络计算,但并不是说,财务帐套应建立于互联网上,通过www或Web平台来运行财务软件。但不管怎样,二十一世纪的财务软件应能完全支持Internet和电子商务,完全满足企业在整合实现电子商务方面的需要,并实现财务远程实时处理的所有功能。

国际财务还强调管理会计。其实,财务软件在提供对外报告等财务会计的功能外,"更多的应该强调内部管理会计功能,更好地发挥财务在提高经营管理和规避运营风险方面的作用。

用友公司认为,网络财务软件是基千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与传统财务一个最根本的区别是平台的发展 Web乎台。它强调基于Web平台的应用方案,此时,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将是3W化,软件的运行也将Web化。显然,这是互联网环境下对财务软件的革命性变化。它将实现与财务相关的几乎所有网上操作,软件功能大大提商。

国际商务会计例9

一、互联网,WTO对财务管理的冲击

财务管理是伞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软件是企业电子"商务奉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耳取网引发的企业经营环境的革命性变化也必然冲击着传统财务及其相应的软件系统,并导致发生相应的变化。

1、对会计功能的冲击和变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很多企业将成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不结点,企业的众多业务处理活动都将在网上进行,如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电子广告、电子合同等传统的财务计价、财务控制、结算方式等都要进行革命性的创新,以往的融资、筹资、资金管理等将成为财务的一个方面而不再是主要内容,财务的重心是全面介入到产品和市场上。

传统会计的单一货币计且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多国货币、电子货币。W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全球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业务将越来越普遍,英支付方式也将由现有的纸质现金、支票、汇票等结算方式转变为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等网上结算方式。财务软件在设计中就必须具备电子货币交易结算系统。同时,财务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不仅仅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数据,更重要的是诸如网络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反映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经营、领导决策提供全方位服务。

2、财务走向集中式管理,财务信息实时动态化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经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普通企业同样可以拥有原来只有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才具有的优势和资源。这样,企业经营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各种虚拟企业,其业务分散在全球各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印、可以随时随地将全球的信息掌握在手中,为财务的集中化管理创造了条件,而传统会计期间的假设也不再显得如此重要,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将得到快速便捷的反映从而实现财务信息的动态实时处理。

3、财务业务协同处理,管理信息全面集成

财务如何协同业务一直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财务业务的协同包括企业内部协同、供应链协同等。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地分支机构以及与客户、供应商等每一结点在发生供、产L销、控制、预测等业务活动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信息,如果伴有财务信息,企业就必须及时将这些信息并行送人财务系统进行处理并将产生的结果反馈给业务系统,保证财务业务的协同处理并集成各种管理信息。这时,财务人员必须利用互联网这一先进的技术进行网络化操作,如在线办公、移动办公、分散办公、远程传输和查询等等。

4、财务的国际化

随着WTO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电子商务浪潮的影响,财务的国际化问题已是必然选择,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展开国际竞争更要强调财务的国际化。财务的国际化其目的就是要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这需要做各方面的工作,如必须打破传统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接轨,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支持多币种和电子结算,并将财务融人Internet时代,最终解决财务的国际化问题。

二、传统财务软件望e兴叹

传统财务软件是为替代手工计帐,从以会计核算对外报告为主要目的传统会计中产生的,这些软件面对Internet及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网络经济时代显得如此脆弱而只能望e兴叹!

1、过分强调中国会计制度,会计信息缺乏国际可比性。传统财务软件所依据的基础是中国会计制度,从某种角度讲,正是中国财务会计制度的特殊性给中国财务软件创造了较大的市场空间。然而,中国会计必须走国际化道路,闭封自守不是它应有的特性。

2、体系封闭,无法实现网铬化管理,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传统软件由于产生的技术背景落后,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或只支持局部网络应用,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不能适应网络时代企业的斋求。

3、会计信息单一、落后且缺乏前特性,财务业务协同更无法谈及。一方面,由于传统会计核算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计价方法多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其软件也只是核算一经发生的历史会计信息,而忽视了前瞻性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传统财务软件无法做到会计信息的实时动态处理、事前的预测并提供称瞄性信息。

4、对管理会计考虑甚少。财务软件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监僵会计的束缚强调的是遵循会计准则,以对外报告为其存在目的。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汤谷良教授认为,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不断融合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将越来越关注于通过财务软件获取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真丐有用的信息,财务软件不单单是一个核算的工具而已。 

5、单币种、单语言。《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计帐本位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律通过人民币进行技算反映,"这就决定了传统财务软件单币种和单语言性。

三、面向e时代的财务软件 

1、实现功能的多样证;厂话务软件的功露某诗扩大,软件在设计中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以财务会计报告系统为核心,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响·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朽铀态管理。 

2、基于Internet、WEB的全面应用:全面采用网络计算技术,网络化管理,移动办公;体系开放下支捧电子商务;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铰算实时监控;闷上操作等。

3、财务国际化:软件衣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多语言、多币种的传况下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4、财务业务协同,钩金信息流、票据流有效整合。新时代财务软件应最大限度地做到各种数据信息的共享,企业信息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而必须扩展到业务信息,做到财务业务的协同。

四、各厂商的努力:窜际财务和两络财务e比高低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商机国内财务及企业臂理软件厂商的软件产品纷纷开始向仙侄庇l领技进军,然而真正具有实力的是新中大、用友等少数领导厂商。1999年7月,新中大公司在深刻反思财务软件现状的基础上,率先对中国财务软件进行了重新定义。其中针对Internet广泛应用和日趋成熟的电子商务,新中大公司在国内首创"网络化管理",大举进攻Internet ;1999年8月,用友、金抉等相妓互联两故略,提出了。网络财务概念,并了相关财务软件产品。

2000年,中日加入WTO进人了倒计时的阶段,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更是如火如荼。2000年3月21日新中大公司再次凭借其领先技术和对业界的敏锐洞察,推出?quot;国际财务软件"。紧接者,4月18日用友向业界了其基于Web应用的网络财务产品V8.11和v9.00。随后,新中大和用友为他们的新产品分别举行了"国际财务,龙腾国际"和"企业触网,应用为先"的大规模全国巡展活动。对于这些新产品,,我们的用户也许会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在这里我们不妨对两者作简单的比较。

2、国际财务和网络财务均的商业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

3、两者都能实现财务远程公、实现财务的集中式管理。

4、将实现财务业务协同物

相比传统的财务软件而言,新中大国际财务软件具备四大特点:一、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参与国际竞争;二、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支持移动办公;三、全新架构管理会计,支持领导决策;四、全方位开放体系,支持电子商务。其中,国际化和网络化是新中大的国际财务IntFi(其中Int既指International也指Internet)的核心。

国际财务是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和电子商务浪潮迅猛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就是满足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4月22一23日,由北京工商大学主办、杭州新中大软件有限公司协办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管理、财务与会计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国内外的会计专家都谈到财务国际化的重要问题,申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问题。因此,国际财务软件强调与国际会计的接轨,既要符合多国和国泳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同时强调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远程怅务处理,移动办公更是软件所应具有的普通功能之一。软件的开放性体系更使企业的电子商务大有作为。细心的财务人员会发现,新中大国际财务软件始终强调网络化管理和基于Internet的应用,这与新中大公司"首创网络化管理"理念有关。据新中大的介绍,"网络化"是新时代财务软件的一个必备条件,财务软件应能基于网络计算,但并不是说,财务帐套应建立于互联网上,通过www或Web平台来运行财务软件。但不管怎样,二十一世纪的财务软件应能完全支持Internet和电子商务,完全满足企业在整合实现电子商务方面的需要,并实现财务远程实时处理的所有功能。

国际财务还强调管理会计。其实,财务软件在提供对外报告等财务会计的功能外,"更多的应该强调内部管理会计功能,更好地发挥财务在提高经营管理和规避运营风险方面的作用。 

用友公司认为,网络财务软件是基千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与传统财务一个最根本的区别是平台的发展 Web乎台。它强调基于Web平台的应用方案,此时,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将是3W化,软件的运行也将Web化。显然,这是互联网环境下对财务软件的革命性变化。它将实现与财务相关的几乎所有网上操作,软件功能大大提商。 

国际商务会计例10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会计业务遵循着三种不同的会计规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1993年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会计规范逐渐从1993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转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1993年至2000年之间,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业务主要遵循1993年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至2003年,除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采用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外,其余银行仍然采用1993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财务重组之后的中行和建行采用了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工行和农行仍然采用1993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银行中,除了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和广发行之外,其他银行都采用了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从2005年起,我国商业银行的年报编制全面采用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已经上市的五家银行还需要根据证监会的要求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调整,但转换尚未涉及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和第32号的内容;在海外上市或拟上市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年报。

2005年8月财政部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该规定于2006年1月1日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面率先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2005年9月,财政部又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四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与国际惯例相比,四项金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实质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和第32号的规定大多是相同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暂行规定》和金融会计四项准则征求意见稿的,突破了传统会计理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束缚,弥补了我国在金融工具会计领域的空白,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迈出的重要一步,必将加速我国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对我国的银行业,特别是上市和拟上市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二、金融会计国际化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首先,金融会计国际化将改变传统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分类方式,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负债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资产与负债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这种分类方法能够充分反映商业银行持有金融工具的目的和意图,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做出有效判断。

其次,资产负债表项目将更加丰富。根据《暂行规定》的要求,当且仅当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企业才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金融资产转移》对金融工具终止确认的条件是:金融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回报是否已经实质上发生转移,而且没有保留对金融资产的控制权。根据这些规定,商业银行应将衍生工具隐含的各种权利和合同义务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已经证券化的信贷资产以及其他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和负债也要进入表内核算,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将更加丰富,提供的信息将会更加全面。

再者,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部分,其价值随着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断变动,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权益,进而影响了权益的变动,因此在没有其他资产和负债变动的情况下,金融工具价值的波动必然会带来资产负债率的波动。同时《暂行规定》对上市和拟上市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外,其余金融资产的减值均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相对于“五级分类法”,会加剧资产的波动。

《套期保值》对从事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做了明确规定,对其运用的先决条件——套期关系作出了严格要求。由于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品种较少,商业银行进行套期避险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很难达到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因此近期内套期会计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不会很大。

三、金融会计国际化对商业银行损益表的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经营损益的影响。

根据现行会计框架,金融工具经济价值的变动仅在其实际实现时确认为收益,导致银行可能仅仅为了增加会计利润而进行某项交易。而《暂行规定》要求几乎所有的金融工具都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照金融工具持有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资本公积,从而遏制了银行利用金融工具价值变动操纵利润的行为。对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要求,也降低了利用减值准备转回操纵利润的可能性。《金融资产转移》对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加以限制,意味着商业银行可能提前确认的利得将会更少,调控收益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对商业银行损益表的影响。

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也对传统的损益表披露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的损益表根据实现原则确认收益、成本、利得、损失,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确认必然会导致大量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的存在,因此以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为特征的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不断出现的问题,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如英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在致力于财务业绩报表的改进,一张被称作“第四财务报表”的“全面收益表”正在形成。我国金融会计的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确认和公允价值计量必将会促使我国损益表不断改进。

四、金融会计国际化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有利于其在表内反映,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更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和现代化管理风险技术,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商业银行真实财务状况,更易于评价银行通过使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公允价值的运用也会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产生负面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不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公允价值的任何变化都将反映在损益表中,使财务报告波动性上升,可能导致市场对银行经济价值的错误判断。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受到市场发展程度的制约,非市场化资产的价值确定严重依赖于银行所采用估价模型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假定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假设采用不同的估价模型,其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账户的影响在不同银行之间可能相差悬殊,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对于外部独立审计来说,证实通过模型获得的公允价值是否可靠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二)减值准备方法的改变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我国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要求,信贷资产专项准备按照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计提,这更加符合银行监管的目标,即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而《暂行规定》对上市和拟上市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外,其余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按照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定。这不仅充分考虑到了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抵押品经营状况,而且还综合考虑了债务人所处行业发展前景、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和时间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对于五级分类法,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更加客观、公允,更符合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要求。

五、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一)促进商业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会计的国际化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会计处理规范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银行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涉及以下四个方面:风险识别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决策机制、风险规避机制,是进行有效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因素,与金融工具的计量、减值准备的计提、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会计、金融工具风险的披露等紧密相连。商业银行只有在风险管理体系完备、风险管理技术成熟的情况下,金融工具会计才能得到有效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