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资产盘点的目的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2 16:26:44

资产盘点的目的

资产盘点的目的例1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150-02

随着经营规模不断增长,电网企业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价值高、变动频繁、地点分散、使用周期长等特点,给资产盘点带来诸多挑战。目前通过人工比对实物发现差异,工作量大且盘点效果差。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对资产集约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借助身份识别及加解密、手持端设备、无线传输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产信息智能盘点,确保实物与信息一致,减少人工工作量,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支撑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1 系统概述

资产智能盘点系统由资产身份识别及加解密读写、资产盘点终端、资产盘点管理系统三部分构成。资产盘点终端通过资产身份识别及加解密读写实现资产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GPRS、3G、4G等)将数据存入服务器,自动生成资产盘点报表,也可与其他资产管理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系统概览如图1所示。

1.1 资产身份识别及加解密读写信息

针对资产管理特点,读写终端应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及加解密技术,实现资产身份识别及加解密读写信息。资产投运环节将资产信息、供应商信息、资产保管信息、资产维护信息等以加密方式写入RFID标签,资产盘点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资产身份,也能跟踪显示相关信息。

1.2 资产盘点终端

资产盘点终端指一定范围内能自动采集和传输资产信息的手机或PAD,借助智能手机GPS定位、重力感应等技术,可将手机变为智能终端并完成数据处理,或通过手持PDA终端采集和处理资产信息,然后将资产信息通过GPRS、3G、4G等无线通信技术上传服务器,或将采集数据通过数据接口(USB、串口、蓝牙、红外线等)上传服务器。

1.3 资产盘点信息系统

(1)资产信息集成。通过与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PMS(生产管理系统)集成,自动集成资产信息,为盘点准备、资产盘点、出具盘点报告等功能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2)资产盘点管理。提供资产智能盘点的全过程智能管理,包括盘点计划管理、记录盘点结果信息、盘点过程辅助管理、编制和审核盘点报告等功能。

(3)资产更新管理。根据资产盘点终端采集的盘点信息,结合盘点处置意见,与ERP系统、PMIS系统集成实现资产信息自动更新。

2 系统建设应用关键点

2.1 全面清理资产信息,完成RFID标签挂牌

资产智能盘点系统的应用效果依赖于基础数据质量,因此清理和完善资产信息十分重要。首先建立资产信息模型,根据电网企业资产管理规范,遵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规范,综合设计资产信息模型;然后以资产信息模型为标准,清理现有资产数据,实现资产信息在物资、设备、资产、挂牌的有机统一;最后执行RFID标签现场挂牌工作,由于挂牌设备多、参与人员多、工作量大、协调难度大、挂贴准确性高,该项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同时应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2.2 调整工作方式,固化业务流程

RFID相当于资产的身份证,为满足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规范,需优化和固化资产投运、运维、处置的三个阶段业务流程,即在工程投运转资阶段明确初始挂牌工作、在运维阶段明确资产盘点和挂牌维护工作、在退役处置阶段明确摘牌回收重用工作。流程优化和固化工作对现有资产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均有较大冲击,应推动企业员工转变工作思路,通过流程固化新的工作方式。例如资产盘点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2.3 制定配套制度,明确各环节员工职责

为良好应用资产智能盘点系统,除固化优化业务流程外,还需制定配套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人员职责。资产盘点工作涉及电网企业财务资产部、设备实物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等众多管理部门,部门与部门间、业务节点间需协同开展工作。

2.4 固定周期适时开展资产盘点工作

在电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变换频繁(尤其是电网生产性设备),电网企业应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工作。每月均发生资产设备检修、技改、转移、调拨等业务,资产信息也需及时调整,需定期适时开展资产盘点工作,保证RFID标签记录的资产信息与资产实物信息保持一致,确保资产设备数据与实物相符合。

2.5 利用系统报表支撑,辅助盘点决策

资产智能盘点系统提供盘点计划管理、盘点报告管理、盘点结果处理等几个核心功能,电网企业可利用系统报告辅助决策。盘点计划管理提供年度、季度等盘点工作计划管理,可根据实际业务制定和调整盘点计划,确保盘点工作顺利开展。盘点报告提供盘点结果差异的直观展示,为盘点差异审批提供数据支撑。盘点处理功能根据盘点处理意见,调用ERP、PMS等系统集成接口,自动调整资产信息,保障账、卡、物的一致性。

3 系统应用展望

3.1 支撑资产各环节管理

资产智能盘点系统通过功能扩展,未来可支撑资产各环节管理。在电网企业资产管理业务大致分为投运、转移、调拨、退役、报废、再利用、检修、技改等业务,这些业务在各流程环节中均需求调用资产信息,可借助资产智能盘点系统的RFID技术,通过其他资产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信息共享融合,确保资产实物与系统信息一致,保障账、卡、物一致。

3.2 支撑资产全寿命周期闭环管理

目前部分单位已建设智能仓库管理系统,通过RFID技术(或条码、二维码)实现物资智能出入库和仓储管理。通过集成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时可自动将物资信息带入资产卡片和RFID卡,减少信息录入,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

目前在电子商务平成废旧物资处理,然后线下告知财务人员记账,存在管理不连贯、信息不共享的不足。可集成电子商务平台、ERP系统,全程记录资产退役报废到废旧物资处理的整个环节信息。

4 结语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具体落实,在经历“SG186”、“SG-ERP”工程建O后,信息系统支撑资产管理已经迈上新台阶。资产智能盘点系统支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需结合基础管理工作循序渐进,借助RFID、无线通信及无线互联等技术的应用,转变工作方式,优化管理流程,以实现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支撑力度。

参考文献

[1]李跃峰,牛永强,张才俊,王鑫.基于RFID的电力资产电子化标签管理应用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12,28(9):306-309.

资产盘点的目的例2

一、固定资产盘盈核算的不同观点

对于固定资产盘盈业务的账务处理,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一)主流意见。根据《固定资产》准则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的规定,盘盈固定资产一律视为前期差错,全部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盘盈所得不得计入当期损益,此规定适用大中型企业。这样处理的主要依据是认为盘盈固定资产价值较大,且一定是前期错记、漏记所致,由于其发生的概率很小,同时为了防止企业以此类业务来调整当期利润,所以将此类业务统一作为前期重大差错,一律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

(二)小企业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调整。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盘盈固定资产不采取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与重述,只按照未来适用法进行调整,即与一般资产盘盈一样,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调整,盘盈所得计入当期损益。

(三)其他意见。

1.对于固定资产盘盈,首先要确定会计主体的性质,如是一般企业,则按照《固定资产》准则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否则按《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进行处理。

2.对于一般企业固定资产盘盈,要区分是年前还是年内盘盈的固定资产,即盘盈所属的会计期间,如是年前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前期差错,按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是年内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年内正常盘盈的资产进行处理,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

3.应区分盘盈固定资产价值大小分别进行处理,如价值较大,按重要前期差错处理;如价值较小,则按非重大前期会计差错来处理。

4.应区分盘盈固定资产的性质并分别进行处理。如属于意外所得或故意错记、漏记或无法查明原因的,按前期重要会计差错处理;如属于工作疏忽造成的错记、漏记所致,应比照存货、货币资金盘盈来处理。

由于小企业固定资产盘盈业务处理比较简单,笔者从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期间、价值大小、是否已抵进项增值税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一般企业固定资产盘盈业务的处理。

二、年前盘盈固定资产核算

按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的规定,将盘盈的固定资产全部作为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来处理,即一律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采取追溯调整法调整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期初数,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重述与说明。笔者认为,盘盈固定资产既有年内盘盈的固定资产,也有年前盘盈的固定资产,只不过年前盘盈的几率较大;同时盘盈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也有大小,性质也不相同,所以一律作为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来处理,肯定不妥。同时新会计准则还没有考虑到2009年以后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的有关规定,根据新税制的规定,一般纳税人购买生产用固定资产可以抵税。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8号的规定,将抵税期间从3个月延长到6个月,过期不能抵税。所以笔者认为,对于盘盈固定资产应区分盘盈会计期间、价值大小、盘盈性质不同并考虑增值税等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由于以前年度盘盈的固定资产一般没有抵税(因为账面上无记录),同时一般也过了抵税期,所以只须考虑价值大小及性质不同分别处理即可。

(一)盘盈固定资产价值较大,其性质为意外所得或故意错记、漏记或无法查明原因。根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的规定,重要前期差错是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做出正确判断的差错。其重要性可以根据其差错的规模和性质作出判断,即差错的金额大小与性质是判断前期差错是否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对于盘盈固定资产价值较大、又是前期差错,同时为意外所得或故意错记、漏记所致,当然属于前期重要会计差错。对于无法区别是本期还是前期差错,或无法查明盘盈原因的,本着重要性原则的要求也按此类情况处理。对于前期重要差错应按追溯调整法更正,一律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组织核算。具体处理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分析差错影响数,编制相应会计分录进行调整;第二步:调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第三步: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重述。

例1:江苏南通万通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所得税率25%,中型企业,按净利润10%提法定盈余公积)在2012年12月31日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发现车间盘盈设备一台,八成新,其同类市场新产品价值为117 000元(含增值税)。经查,该设备很可能是去年从某公司进货时对方不小心夹带所致。

分析:该设备系以前年会计差错所致,价值较大,且为意外所得。所以按重大前期差错处理,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组织核算。

1.按重置价值(含税)、新旧程度调增固定资产价值:

借:固定资产 (117 000×80%) 93 6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3 600

2.调增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3 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3 400

3.结平“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0 2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0 200

4.调增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 020

贷:盈余公积 7 020

5.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相应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的期初数,主要有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6.在有关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必要的说明。

(二)盘盈固定资产价值较大,其性质为非主观原因造成的漏记、错记所致。对于此类盘盈的固定资产,虽然其价值较大,但性质发生了变化,是非主观原因造成的漏记与错记,因而不符合前期差错重要性定义,所以无须按重要前期差错进行更正,即不必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组织核算,也不必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只需要比照一般资产盘盈处理即可,其盘盈所得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例2:承例1,经查,设备是上年5月份从某公司购入固定资产时漏记所致。

分析:该设备虽然是年前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也较大,但不是意外所得,而是漏记所致,所以不属于前期重大会计差错。

1.确定盘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17 000×80%=93 600(元)

2.调增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93 600×25%=23 400(元)

3.计算盘盈净值:93 600-23 400=70 200(元)

4.编制分录调整有关资产、负债项目金额,并确认盘盈所得:

借:固定资产 93 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3 400

营业外收入 70 200

(三)盘盈固定资产价值较小。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较小,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不符合前期差错重要性定义,所以无须采取追溯调整法进行更正与重述,只需要按照未来适用法直接更正盘盈相关资产即可,即直接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其盘盈所得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笔者认为,按此法处理,至少有以下四点好处:一是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的相关规定并不矛盾,因为它不符合重要前期会计差错的定义。二是这样处理简单直观,能减轻财务人员负担。三是这样处理与传统的会计实务做法相统一。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往往力图规避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出差错,特别是会引起税务部门的特别关注,对企业往往不利。四是这样处理不会给企业因盘盈固定资产业务而带来多大的利润操纵空间。因为固定资产至少每年应盘查一次,由于其价值相对较大,盘盈几率很低,只要切实贯彻好盘存制度,同时加强税务监管,基本上能杜绝企业利用盘盈固定资产来操纵利润的行为。

三、年内盘盈固定资产核算

对于盘盈固定资产,如能查明系年内取得的固定资产,不能按前期会计差错来处理,而应比照年内盘盈的一般资产进行处理,即直接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组织核算。另外,由于是年内取得的固定资产,按照新税法的规定,要考虑增值税的有关问题,具体是:一看能否抵税;二看是否抵税;三看是否过了抵税期。

(一)年内盘盈固定资产且已抵税。

例3:江苏南通万通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所得税率25%,中型企业)在2012年12月31日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发现车间盘盈设备一台。经查,该设备系2012年6月20日购入并交付使用,其发票价为50 000元,增值税 8 500元(已抵税),预计使用时间为5年,无残值,直线法计提折旧。

分析:由于盘盈的固定资产系年内购入,一般很容易找到购入相关原始凭证,所以直接按购入原价调增固定资产,同时补提相应折旧即可。

1.调增固定资产与补提折旧:

借:固定资产(按购入不含税的发票价入账)

5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5 000

累计折旧 5 000

2.盘盈所得计入当期损益: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45 000

贷:营业外收入 45 000

(二)年内盘盈固定资产、未抵增值税(且未过期)。

例4:承例3,假设车间盘盈的设备系2012年8月20日购入,尚未抵扣增值税,其余资料相同。

分析:由于该设备还可以抵税,但因各种原因未抵税,且未过抵税期,所以必须要考虑到抵税的问题。

1.调增固定资产,补提折旧并抵税:

借:固定资产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8 5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5 167

累计折旧 (50 000÷5÷12×4) 3 333

2.盘盈所得计入当期损益: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55 167

贷:营业外收入 55 167

(三)年内盘盈固定资产,未抵增值税且已过抵税期。

例5:承例3,假设盘盈设备的增值税未抵税,其余相同。

分析:因为盘盈设备系2012年6月20日购入,虽然没有抵扣增值税,但已过了抵税期,所以不能抵税,盘盈固定资产应按价税合计确认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1.调增固定资产与补提折旧:

借:固定资产 58 5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2 650

累计折旧 (58 500÷5÷12×6) 5 850

2.盘盈所得计入当期损益: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52 650

贷:营业外收入 52 650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一般企业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笔者认为应根据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期间不同、价值大小、性质不同并结合增值税有关问题分类进行处理。为了直观起见,以下用流程图来反映一般企业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及要点(见右侧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M].上海:立信出版社,2011.

3.张焕平.新旧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盘盈会计处理方法之差异[J].新西部,2013,(9).

资产盘点的目的例3

一、企业财产清查的概念

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各项资产的实地盘点以及对各种债权、债务的查核,将一定时点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核对,借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二、企业财产清查的内容、要求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

库存现金的清查。通过实地盘点的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进行核对?以查明余缺情况。

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核对法,即将开户银行对账单与本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进行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在清查过程中?查找双方未达账项的余额、并据以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清除未达款项影响,以便检查双方有无差错,并确定银行存款实存数。

(二) 存货的清查

存货的清查是指对库存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的清查?清查方法主要采用实地盘点方法。首先将材料物资账簿上的数量、金额填在存货清查表上,然后根据账存数对材料物资进行实地盘点,账实差额作为盘盈、盘亏,对盘盈、盘亏金额要分析产生的原因,做出单独说明。

(三) 固定资产的清查

固定资产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将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记录情况与固定资产实物一一核对,包括明细账上所列固定资产的类别、名称、编号等。在清查中发现固定资产盘盈或毁损,还要查明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己提折旧额等。如发现固定资产盘盈,要对其估价,以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估计折旧等,据以编制固定资产盘亏、盘盈报告单。

(四)应收、应付款项的清查

应收、应付款项的清查,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清查,清查一般采用同对方核对账目的方法。

清查时,首先将各项应收、应付的往来款项正确完整地登记入账,由财务部向往来单位发函证,如对方单位核对无误,应在函证上盖章后退发出单位;如对方发现数字不符,应在函证证明不符原因处签章并注明金额后退回发出单位,或者另抄对账单退回,作为进一步核对的依据。发出单位收到对方的回单后,对错误的账目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方法加以更正,最后根据清查结果编制“往来款项清查报告表”。

三、 企业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般企业常用的财产清查方法包括:

(一)实地盘点法。一般适用于机器设备、包装物、原材料、产成品和库存商品等的清查。

(二)技术推算法。一般适用于散装的、大量成堆的化肥、饲料等物资的清查。

(三)抽样盘存法。一般适用于数量多、重量均匀的实物财产。

(四)函证核对法。一般适用于委托外单位加工或保管的物资。

四、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方法

为了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和运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同时开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财产损溢一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二级明细分类科目进行核算。财产清查的结果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同。在会计实务中,可以按照下面的情况分别处理。

(一) 财产物资盘盈的核算

例:某公司在财产清查中盘盈X材料50000千克,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经查明属于材料收发计量错误。该公司的会计材料如下:

(1) 批准处理前

借:原材料 5000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0000000

(2) 批准材料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0000000

贷:管理费用 50000000

例: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账外机器一台,估计重置价值为10000元,已提折旧4000元。 账外固定资产经批准后转销。该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并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1)批准处理前

借:固定资产一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10000

贷:累计折旧 4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0

(2)批准处理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一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1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000*25%) 1500

同时: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000-1500) 45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4500*10%) 45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50

(二)财产物资盘亏的核算

例:企业盘亏材料1000元,属于额内损耗。其会计处理如下:

(1) 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00

贷:原材料 1000

(2) 批准处理后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00

例: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设备一台,账面原值10000元,已提折旧8000元,经批准后转销。

(1)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000

累计折旧 8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

(2)批准处理后

借: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 2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 2000

小结:财产清查结果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资产盘盈

资产盘点的目的例4

一、新旧会计准则下盘盈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差异

旧会计准则下,盘盈的固定资产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新会计准则下,作为前期会计差错处理,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具体差异如下:

旧会计准则下,企业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在向上级部门报经批准前,应按上述确认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在报经批准后或期末结账前,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根据《企业会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即把发生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事项作为前期重大差错来进行会计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编制相应会计分录。在向上级部门报经批准前,分析确定引起的前期重大差错影响数,并编制三笔会计分录进行调整。第一笔:按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第二笔:按应交纳的所得税,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第三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差额结转到留存收益,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第二步,调整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第三步,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信息。

二、新旧会计准则下盘盈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差异的重新思考

由上述可知,新旧会计准则的处理有本质的区别,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实务经验,认为新旧会计准则下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各有千秋。

(一)旧会计准则下,将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营业外收入”,违背了会计真实性原则

旧会计准则认为,固定资产盘盈应计入当期损益。其会计处理较为简单,便于操作及理解,但容易被企业当作调增利润的手段,造成企业利润波动较大,会计信息失真,违背了会计真实性原则。因为在会计实务中,固定资产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客观因素如自然升溢等造成固定资产盘盈发生的概率极小或甚至是不可能的,一旦出现盘盈,大多数是企业发生财务舞弊行为,即出于人为虚增利润的目的而造成的。

例1:2012年12月28日,东方晓旗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年底财产清查,发现了2011年未入账的八成新的一台生产用的机床,该机床的市场价格为100 000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假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发行股票数额100 000万股。旧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1.盘盈固定资产,报经批准前:

借:固定资产 8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80 000

2.盘盈固定资产期末结转(报经批准后),转为营业外收入: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8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80 000

营业外收入作为损益类账户到期末时要结转到“本年利润”中,是企业总利润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企业实现利润时,要在国家、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法人之间进行利润分配,形成国家的所得税收入,分给投资者的利润和企业的留成利润(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不同项目。最终将导致企业所有者的财产损失,显然不符合资本运作规律。

(二)新会计准则下,将盘盈固定资产一律视为前期会计差错,有点差强人意

新会计准则把盘盈固定资产视为前期差错,认为应通过调整前期留存收益来处理,其会计处理比较复杂。按前例,新会计准则下,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分3个步骤:

1.固定资产盘盈时:

借:固定资产 (100 000×80%)8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0 000

2.计算调整应交纳的所得税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 000

3.调整留存收益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0 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 000

贷:盈余公积 6 000

新会计准则下的上述做法,笔者也心存困惑。

困惑一:

众所周知,前期会计差错即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信息(准则中有明确的规定),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

在设计财产清查的会计处理时应当遵循持续经营基本假设。当假设企业每年都能够进行严格的盘点清查时,就意味着上年度也进行了严格的盘点清查,上年所有的实物盘盈都被发现并且已经进行了适当的处理,本年发现的实物盘盈与上年度没有关系,全部是本年发生的,该假设对固定资产盘点盘盈盘亏也应一样均适用,如果从这一点来考虑的话,固定资产的盘盈不应计入上年,而应计入当期。

困惑二:

追溯重述法适用于重要性的前期差错更正,对于非重要性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更正,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

如果企业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较小,属于不重要的前期会计差错,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原则,则不需进行追溯调整,应当将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计入当期损益,但究竟如何进行核算新准则和应用指南上都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其账务处理可参照旧会计准则的规定,以反映清查处理的过程。

(三)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有争议

旧会计准则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的市场价格,减去该项资产的估计价值损耗后的所得,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新会计准则没有对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做出明确的规定,但众多会计专家认为,由于新会计准则更注重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在资产计价中的运用,而旧会计准则规定的入账价值正体现了这一做法,因此,新会计准则下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可以参照原来的规定处理。

上例,旧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盘盈时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 8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80 000

上例,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盘盈时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 8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0 000

争议:

笔者在教学过程发现相当一部分教材认为以上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是太合理,认为“固定资产”科目反映的应是固定资产取得的原值,应当用原值作为入账价值,即按同类或类似固定的市场价格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有磨损,应把该项资产的估计价值损耗记入“累计折旧”科目里进行反映。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方正生教授编著的由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学基础》的P240中例13-14的做法。

这样,上例中的固定资产应是100 000元,累计折旧应是20 000元。详细做法如下:

上例,旧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盘盈时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 10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80 000

累计折旧 20 000

上例,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盘盈时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 10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 000

累计折旧20 000

三、总结及建议

总之,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相对比较合理,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可靠的信息。但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在使用新会计准则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时需注意两点:

第一,判断差错造成的所属期间。如果当期差错造成的,应在当期改正,既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也不计入营业外收入,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错误的科目;如果确定属于前期差错的,根据前期差错的处理办法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即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处理。

第二,判断是否属于重要的前期差错。如果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重要的前期差错,必须按新会计准则下规定的追溯重述法进行调整,即采用三步骤会计处理方法,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如果企业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较小,属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则不需追溯调整,应当将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计入当期损益,其账务处理应同旧会计准则的规定,以反映清查处理的过程,即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

(注: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2400440132)

参考文献:

资产盘点的目的例5

任何企业正常地经营存续,都需要以一定的资产作为基础,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而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定期清盘,保证资产的账实相符。目前我国的会计实务,对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有比较详尽的清盘核算方法。这些资产的盘查结果由清盘人员记录,但处理意见一般需要公司领导人员做出或批准,因而在会计处理上产生一个时间差,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个会计科目。

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是为了方便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损毁的价值,其根本目的是划分管理上的职责与授权,从而明确企业人员的权责利,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可以说,“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实际上是会计核算对工商企业界的让步,把资产清查结果先记入该账户,然后根据企业管理层的意见再做进一步的处理。目前,在财产损溢的确认及其处理上仍存在部分不妥之处,下面笔者将针对“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阐释个人的分析及观点。

一、有关财产损溢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目前我国对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三项主要资产盘查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一)对现金清盘的会计处理

企业出纳人员每日营业终了进行账款核对,同时清查小组也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和核对,如若发现长款或短款,应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长款转入贷方,短款转入借方),并于期末前查明原因,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在结账前从该科目转出。

对现金短缺部分,属于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XX个人)”;属于保险公司赔款的,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无法查明原因的,经批准后借记“管理费用”。

对现金溢余部分,应支付给有关个人或单位的,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付现金溢余”;无法查明原因的,贷记“营业外收入”。

(二)对存货清盘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存货进行盘点,及时处理种种原因造成的存货盘盈、盘亏及毁损,以保证账实一致。清盘账实不符的部分,首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对盘盈的存货,如无特别原因,在得到授权后一般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的贷方,冲减企业的管理费用。

而对盘亏或毁损的存货,属于一般性损失的,将扣除残料价值与可收回赔偿款后的净损失额作为企业的管理费用处理,而属于自然灾害、霉烂变质等非正常损失的,应将净损失额确认为企业的营业外支出。

(三)对固定资产清盘的会计处理

企业每年至少应在编制会计决算报告之前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以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对盘亏或损毁的固定资产,在有关方面审批之前,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

需要注意的是,对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一般是以前年度发生的会计差错,应根据重置成本直接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现将其账面净值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借方,经企业内部程序审批后,再计入企业的营业外支出。

二、“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及其合理性

在会计体系当中,“待处理财产损溢”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科目。它的借方登记的是企业的财产损失,在未处理之前,仍是企业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具有资产性质;而贷方登记的是企业的财产盈余,反映了资产取得的一种特殊方式,具有权益性质。同时,通过资产清查获得的盘盈、盘亏信息需要先计入该账户,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这样就会有一定的挂账期。可以说,“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具有明显的双重性、过渡性。

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应当“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具有双重性与过渡性,但一般将其作为资产科目列示,于是曾经出现过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下长期挂账以虚增资产或者推延费用的情况。因此,要求年终结账前转出“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余额,反映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清晰明了。

对企业财产损溢情况的确认需要“待处理”,这一做法在西方的财务会计中普遍不适用。这与我国过去以国营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有关,宏观部门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管理制度执行得过于严格,以至于对资产的盈亏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由不同的权限单位做出决策或者授权。从国际趋同的角度来看,“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可以取消,由企业针对实际情况结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财产盈亏确认为损益。但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出发,企业管理中带有行政色彩的审批主义仍未为政企分离、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所取代,企业内部的组织和权责仍不能适应完全自主的会计工作的要求,因而“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仍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但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进。

三、对财产损溢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

通过资产清盘,将财产的损溢情况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等待授权后再根据损溢原因做进一步的会计处理,这一步骤反映的即是企业内部对资产管理权限的划分。如果资产损溢有明确的责任方的话,一般转入往来款项,这种处理也没有太多争议。但对于没有责任方或者无法查找具体原因的资产损溢的处理过于繁琐。

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对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计入“营业外收入”;对存货的盘盈,则冲减“管理费用”;对固定资产的盘盈,却作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而对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以及存货的一般性损失,都确认为“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的盘亏和存货的非常损失,则作为“营业外支出”。可以看出,对于这些未明确责任的资产损溢的会计处理,过分偏执于对损益去向的划分而显得尤为复杂。

首先来看资产的盘盈,存货的溢余往往是由于企业存货出入库时的账实不符而形成的,因此将盘盈的存货作为“管理费用”的贷方,仅仅是为了冲销企业存货盘亏造成的管理费用。这种做法就不尽合理,因为存货的盘盈与盘亏的管理责任前后不可辨认,将盘盈的存货统统冲销管理费用,会导致管理费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同样地,将固定资产的盘盈作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思路就是认为固定资产盘盈是由过去的会计差错造成的。实际上,固定资产由于数量少、价值大,在盘查中出错的可能性本来就相对较小,但将其作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问题恰恰在于其他的资产盘盈或者盘亏最终都反映到利润表的经常项目中去,而固定资产的盘盈却通过该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这就造成了资产损溢的会计处理的不可比。

对于资产盘亏的处理,同样有其不合理之处。如前文所述,盘亏的资产在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之后,主要转向“管理费用”与“营业外支出”。财产清盘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保护企业资产、特别是有形资产的安全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把资产的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的话,那么就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与责任。当然,对存货损失划分正常情况与非常情况有其合理性,但存货的非常损失大多数也是由保管不善所致,而且直到清盘时才发现存货不足,也很能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的欠缺。对于价值大而数量相对较少的固定资产的盘亏,体现的不仅仅是企业的一种损失,更是一种重大的管理责任。

四、对财产损溢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建议

对没有明确责任关系的财产损溢,其会计处理方法应当统一,以使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相互可比。

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资产溢余,先根据实际情况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在管理层批准之后,可以统一转入“营业外收入”。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利得,即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前所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贷方具有权益性质,能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特殊增长方式,将盘盈的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转入“营业外收入”,体现的正是利得与权益之间的联系。同时,营业外收入核算的是偶然事项,如果一个企业管理有效的话,那么它的资产盘盈也应该是较少的。因此,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贷方余额在结账前确认为“营业外收入”比较合理。

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资产损失,先按净损失额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在取得授权之后,可统一转入“管理费用”科目。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一般情况下金额不大但明细繁多。资产的盘亏基本上都是由于企业资产管理能力不足,或者管理制度有缺陷所致,从管理活动论的角度来看,把盘亏的资产确认为营业外支出虽然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但其游离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外,相比之下,将盘亏的净损失确认为管理费用更能反映企业对其所有的资产的管理责任。同时,“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借方具有资产性质,但仅仅是对实际损失在会计上的推迟确认,原因就是资产损失造成的管理责任需要有关方面承担。费用可以看作是瞬间的资产,那么对于这种资产在会计上的特殊存在形式,在得到授权后转入费用也相对更加合理。

综上所述,通过资产清查盘盈或者盘亏的资产,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在明确损溢责任或者取得授权之后,对有责任方的可以转入往来款项并追究和处理造成损溢的原因;对无法查明原因的资产溢余,在结账前将“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贷方转入“营业外收入”的贷方;对难以明确权责的资产损失,在结账前将“待处理财产损溢”的借方转入“管理费用”的借方。以上的处理,是基于对“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双重性和过渡性特征的理解,同时也符合企业内部管理的权责划分,更为重要的是,统一财产损溢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助于会计信息的清晰明了、统一可比,以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判断。

参考文献:

1、戴德明,林钢等.财务会计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康瑾.“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弊端[J].煤炭经济研究,2002(3).

3、石胜永.财产清查账务处理的再认识[J].财会通讯,2004(9).

4、王桂英.如何正确使用“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J].中国农垦经济,2002(6).

资产盘点的目的例6

一、水利工程物资供应的内容

(1)保质保量地按时将经招标采购、零星采购的材料、设备从生产厂、供应商等处,通过经招标确定的运输单位,组织运输到施工现场或业主指定的库房。(2)严格按照施工单位提出的经本单位领导、监理工程师和项目部领导审核的材料计划、申请报告,办理发放工程材料、设备的出库手续。(3)办好提货、运输、入库、出库及对账结算手续,报财务支付货款。(4)做好材料的仓储工作。(5)确保所供应的每车、每批材料的接收单位、项目及出厂检验报告单跟踪明确,查有依据。

二、原则

(1)确保材料供应的质量:要保证材料供应的质量,选生产厂、供应商是关键。其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确保选厂合适和加强对生产厂的台账检查及到货后的抽检。(2)确保工作质量。按照各业务岗位各自的岗位职责,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即从领导到职工各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层层把关、互为监督。要按规定的管理办法处理日常业务。全面实行电算化,用最少的管理人员做到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材料、设备的收、发、存、结算等工作,同时使材料的储备合理化、管理规范化。

三、流程

(1)采购、运输。①合同规定业主提供的主要材料:如水泥、钢材、矿渣粉、机电设备等。②选生产厂、供应商考虑的主要因素:生产设备的优劣、领导的管理水平、员工的技术水平、企业及其产品的社会信誉等。须查验并要求厂家、供应商提供的资质资料有:法人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书及税务登记证书、商标注册证、生产许可证、质量或检测体系等认证;供应商的资质资料有: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信誉证书等。③原则上直接从生产厂家订货,以减少中间环节,确保材料质量。④按统一招标确定运输单位,中标的运输单位方可投入运输。

(2)仓储、调拨。①材料调拨、退货的基本依据:根据施工单位提出的经过审核认可的当月材料需求计划。对于施工单位申请退货的材料须申报退货计划。②调拨材料的基本方法:所供材料要尽可能直供到施工现场,以减少库存。

(3)材料调拨、退货的基本程序:①材料计划申请。各施工单位在当年提供次年的材料需求计划。当月提供下月的材料需求计划或退货计划。根据年度计划集中订货,根据月计划组织调拨。材料计划申请单由施工单位填写.盖单位公章并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主管人员签字。②组织运输:查验计划申请单、计划执行单以避免超计划供货现象的发生。③发货。供货单位发货时必须开具随货同行单。列明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相关信息。④货到查验。⑤收验提运单:业务员检查收货单位是否签证:即单位名称、实收数量、出厂检验报告单及合格证已收,材料员或指定人员的签名。⑥办理入库。根据已验的提运单由保管员开具入库单,并将入库单号与提运单号互相注明以备查询使用。运输单位承运的货物发生短缺或丢失,入库时保管员需将施工单位实收的数量与短缺和丢失部分的数量分别办理入库手续,实收部分按合同价入库;短缺和丢失的部分按调拨价入库。其短缺和丢失部分的运费不予结算。⑦办理出库。⑧对于内部各库房之间的材料调拨则开具调拨单。调出部门办理入库,调入部门组办理出库。⑨材料计划执行情况。业务员根据当天开出的出库单,登记各施工单位材料计划执行单,并审核供应材料是否超出所报计划量。⑩数据管理。每天备份数据,按月将数据刻录至光盘。

(4)发票、单据的传递。发票的收、转须用发票收转登记表,经手人在收、转时必须签字。

四、盘点

(1)盘点的法律依据。《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应当规定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组织程序,保证财产清查得以具体落实。

(2)盘点的作用及目的。①确定物资的现存数量,保证账实一致。②检验物资管理的绩效,进而从中加以改进。例如物资的保管和维护,积压物资的品名、规格和数量以及积压的原因,经过盘点认定,进而总结经验教训。③检查库存物资盈亏数量及其原因,以改进仓库管理。

资产盘点的目的例7

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新制度要求将医院资产按照资金来源进行详细划分,并按新的固定资产单价标准及分类重新界定、梳理,确定应计提折旧的资产范围。鉴于此,医院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盘点、追溯调整,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和相关成本核算体系。

在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面,财务处首先应追溯调整固定资产经费来源,根据新制度的分类和折旧方法,计算院所现有资产累计折旧账户的累计余额,参照新财务制度中的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合理确定资产折旧年限,补提累计折旧,并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

在资产清查方面,新会计制度要求建立严格的资产清查制度,清查过程中要保证数量和质量的账实相符。其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拨给医院的资产、医院按国家规定运用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医院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定为医院所有的资产。具体包括:房屋、医用专用设备、办公设备、一般设备、家具、交通工具、药品和各类材料物资、银行存款、对外投资等。同时也要对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员现状、资产占用、资金渠道、收入支出、债权债务等情况,进行全面统计核实。

针对以上要求,医院在准备阶段应制定资产清查登记表,按照固定资产分类,对清查小组人员进行分组、分工;实物登记阶段,由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对所有固定资产实物信息进行登记,使用部门及人员进行确认;在帐、卡、物核对阶段,将实物登记情况与原有卡片核对,对清理中增减的固定资产查清原因,登表造册。

正如新制度所要求,在对实物资产数量进行清查的同时,还要对实物的质量进行鉴定。这可根据不同的实物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直接观察法等。为了明确经济责任,便于查阅,进行实物清查时,实物保管人员和盘点人员必须同时在场。对于盘点结果,应如实登记盘存单,并由盘点人员和实物保管人员一起签字或盖章。

在清查工作中,清查小组的工作应事无巨细。这就需要办公室、监察室、信息中心等部门密切配合。对实物、卡片逐一核实,做到物卡相符;对有物无卡、有卡无物、卡物不符的固定资产,如实登记。

总之,医院需要严格按要求开展工作,组织进行内部审核和复核,务求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准确。相关科室应认真填报固定资产信息,如实填报资产清查报表,真实反映情况并如实暴露问题。对已核实的固定资产,由使用人、部门责任人共同签字认可,防止虚报、瞒报现象,对出现帐物不清或帐实不符的情况,认真查找原因,并按规定处理。

依项目定清算方法

不同项目的清算方法各异,主要清查方法有实地盘点法、抽样盘存法、核对账目法、质量检查。在对医院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中,具体执行方式如下:

清查货币资金

对医院的货币资金进行清查,可分为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两类。

对库存现金进行清查,可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进行核对,以查明余缺情况。除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明有无违反现金管理制度规定。盘点结束后,应根据盘点结果,及时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并由检查人员和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对长款、短款情况要进行分析,明确经济责任。

针对银行存款的清查,可采用核对法,将开户银行对账单与本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进行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在清查过程中,查找双方未达账项的余额,并据以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清除未达款项影响,以便检查双方有无差错,并确定银行存款实存数。

其他货币资金的清查,与银行存款的清查相同。

清查存货

存货的清查是指对库存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的清查。清查方法主要采用实地盘点,首先将材料物资账簿上的数量、金额填在存货清查表上,然后根据账存数对材料物资进行实地盘点,账实差额作为盘盈、盘亏。对盘盈、盘亏金额要分析产生的原因,做出单独说明。

清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将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记录情况与固定资产实物一一核对。

其中包括明细账上所列固定资产的类别、名称、编号等,在清查中发现固定资产盘盈或毁损,还要查明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己提折旧额等;如发现固定资产盘盈,要对其估价,以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估计折旧等,据以编制固定资产盘亏、盘盈报告单。

对出租的固定资产要检查相关租赁合同:检查各单位账面纪录情况,检查是否已按合同规定收取租赁费。对临时借出、调拨传出但未履行调拨手续,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转让去的资产,要求各单位收回或者补办手续;对查出的各项账面盘盈(含账外资产)、盘亏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工作责任,提出处理意见;检查房屋、车辆等产权证原件并取得复印件,关注产权是否受到限制,如抵押、担保等,检查取得的相关合同、协议;对批量购进的单位价值低的图书等,如果被资产清查单位无法列示明细金额的,按加总数量清查核对实物,按总计金额填列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并注明总数量。

资产盘点的目的例8

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资产盘盈盘亏核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设“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将发生的损溢分别计入有关科目;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经批准后净损益计入“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科目。二是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资产盘盈盘亏核算的相同点是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固定资产盘盈除外),不同点在于查明原因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要计入不同的会计科目,而不是全部计入“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科目。

(一)现金盘盈盘亏 企业通常需对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盘点结果经常会出现盘盈或盘亏的状况,在未查明原因,以及后期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都不尽相同。

[例1]企业盘盈现金500元,经查原因不明,经批准予以转销。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现金 5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

《小企业会计准则》:借:库存现金 5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

《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做法相同。

[例2]企业盘亏现金100元,经查原因不明,经批准予以转销。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管理费用 100

贷:现金 100

《小企业会计准则》: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

贷:库存现金 100

借:营业外支出 1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

《企业会计准则》: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

贷:库存现金 100

借:管理费用 1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

(二)存货盘盈盘亏 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需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核实库存。盘点出现的盈亏以及后期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都不尽相同。

[例3]企业盘盈原材料1000元。经查属收发差错,批准后予以转销。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材料 1000

贷:管理费用 1000

《小企业会计准则》:借:原材料 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0

《企业会计准则》:借:原材料 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贷:管理费用 1000

[例4]企业盘亏产成品2000元。经查属管理不善,其中1500元应由责任人赔偿。盘亏在产品800元,经查属于非正常损失。本题不考虑增值税。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管理费用 1500

营业外支出 800

其他应收款 500

贷:库存商品 2000

生产成本 800

《小企业会计准则》: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800

贷:库存商品 2000

生产成本 800

借:营业外支出 2300

其他应收款 5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800

《企业会计准则》: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800

贷:库存商品 2000

生产成本 800

借:管理费用 1500

营业外支出 800

其他应收款 5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800

(三)固定资产盘盈盘亏 为保证企业财产安全,企业需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盘点出现的盈亏以及后期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都不尽相同。

[例5]企业盘盈设备一台,估计7成新,同类设备的市场价格为3000元。该企业所得税率为25%,计提盈余公积的比例为10%。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固定资产 2100

贷:营业外收入 2100

《小企业会计准则》:借:固定资产 21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0

《企业会计准则》:借:固定资产 21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1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25

贷: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52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417.5

盈余公积 157.5

[例6]企业盘亏设备一台,原值4000元,估计折旧2800元。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营业外支出 1200

累计折旧 2800

贷:固定资产 4000

《小企业会计准则》: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200

累计折旧 2800

贷:固定资产 4000

借:营业外支出 1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200

《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做法相同。

二、资产减值损失核算的主要变化

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资产减值损失核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短期投资、存货项目,如果发生减值要事先计提减值准备,实际发生损失时同时冲减减值准备和资产账面价值。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量,当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冲减资产账面价值。即《小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直接转销法。二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款项等资产损失的确认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

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两者对资产损失核算的相同点是都对资产损失的确认条件作了严格、明确的规定,不同点主要在于《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直接转销法;并且资产损失计入的会计科目也不一样。

(一)短期投资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的期末计量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会计期末,小企业将持有的短期投资的总市价与其总成本进行比较,如总市价低于总成本的,按其差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其市价以后又恢复,应在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短期投资采用成本计量,并且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规定短期投资的内容,但大致对应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内容。由于期末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额一方面计入当期损益,另一方面直接增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例7]企业持有的从A企业购入的、不准备长期持有的股票期末公允价值为95000元(账面成本为100000元)。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投资收益 5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5000

《小企业会计准则》:不需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00

(二)应收款项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按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实际确认坏账时,同时冲减坏账准备和应收款项。但对确认坏账的条件没有在制度中规定。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直接转销法,并在准则中规定了详细的确认条件。《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规定:小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作为坏账损失:一是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二是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三是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四是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五是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六是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应收及预付款项。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坏账核算备抵法,计提的坏账准备同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和“坏账准备”科目,实际确认坏账时,同时冲减坏账准备和应收款项。

[例8]企业20Ⅹ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估计可以收回的净额为98万元;20Ⅹ2年2月,确认一项应收账款5万元不能收回。

《小企业会计制度》:20Ⅹ1年末:借:管理费用 20000

贷:坏账准备 20000

20Ⅹ2年2月:借:坏账准备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小企业会计准则》:20Ⅹ1年末不需账务处理;

20Ⅹ2年2月:借:营业外支出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企业会计准则》:20Ⅹ1年末: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

贷:坏账准备 20000

20Ⅹ2年2月:借:坏账准备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三)存货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期末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会计期末,小企业计算出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其价值以后得以恢复,应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应以原计提的金额为限。《小企业会计准则》不确认存货减值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期末计量方法、账务处理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基本相同;不同的在于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不是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例9]企业年末某项存货(库存商品)余额50万元,可娈现净值为40万元。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管理费用 10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00

《小企业会计准则》:不需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00

(四)其他资产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上述三项资产以外的资产不确认减值损失。《小企业会计准则》除规定了应收款项资产损失的确认条件外,还对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规定了资产损失的确认条件。如第二十六条规定: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损失:一是被投资单位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二是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三是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10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3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的。四是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3年以上的。五是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企业会计准则》除对应收款项、存货规定资产减值的条件及会计处理外,还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符合《资产减值》准则范围的资产发生减值的条件及会计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对符合符合《资产减值》准则范围的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和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并且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能转回。

资产盘点的目的例9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验收管理,主要是对所购置或自建的固定资产在计划(预算)、购买、投资分析、验收方面的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管理,根椐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后续支出、盘盈盘亏、报废等环节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三是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维修、技改等后续管理,及时地消除一些不安全因素,保证固定资产能够正常地运行,或者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或延长其使用寿命;四是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对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妥善处置。

二、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即认识不清,责任不清,家底不清。一是在思想上不重视,导致意识不到位,认识不清。片面认为只要抓好了生产经营,提高业务量,就能提高企业效益,而固定资产管理只是为业务一线提供服务的“后勤”工作,于是很多企业资产管理就被边缘化,成为了被淡忘的工作。二是一些企业重钱轻物、重用轻管,导致企业资产家底不清。对于企业资产过去有多少、现在有多少、中途用了多少、库存有多少、缺货有多少,以及各种物品的规格、型号等,管理人员心中常常是只有一本糊涂帐,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形成“闲时不收拾,用时找不到”现状。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谁该管、谁不该管,谁能管、谁不能管,管什么,界定不清,随意性强。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松散。一是资产购置后,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登记不全,无固定资产验收、登记等制度,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的领用、调拨、转移等没有详细记录,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二是未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长期不对账、不盘点,没有定期检查和盘点,造成账实不符,监管不力。三是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企业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会计核算不准确的现象。一是很多企业财务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无法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实行账账核对,账面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账面数与实物数无法核对。二是接受无偿调拨、捐赠和其他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形成账外资产。三是盘亏、盘盈,变卖、报废等处置的资产未及时入账及核销,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还挂在财务账上。四是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增加的部分作为费用支出,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工程建设项目完工后未及时进行竣工决算,致使固定资产入账滞后,甚至竣工决算后一直未入账或仍挂在“在建工程”账户中,没有及时、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1)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明确盘点人员组成、盘点时间、盘点方式、盘点报告要求以及盘盈盘亏的处理等内容。定期盘点的次数一定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固定资产的数量确定,但是一年不能少于一次。通常固定资产盘点成员可以由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对于盘盈盘亏的资产要分析原因,分清楚责任,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及时地处理。(2)建立固定资产的处置及报废制度。企业对于固定资产处置一定要做到物尽其用,制定合理的设备报废条件,对于一些超过规定使用年限和性能落后的零部件和主要结构,则需要及时地报废。明确报废要履行的审批程序,要求报废手续及时传递到财务部门,确保在实物资产报废后,账面得到及时处理,避免报废资产长期挂账。(3)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制度。由于现代企业生产,大部分是流水线生产,生产线是联动的,如果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那么就会造成资产组的停产,因此需要对固定资产实施全方位的管理:一是制定对固定资产全过程采取监督的规章制度;二是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三级管理制度,实施基层使用部门、财务部以及实物归口管理部门,采取业务处理统一管理,最终形成一个以流程作为导向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不断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1)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制度。针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认、折旧方法选择、后续支出核算、盘盈盘亏处理、报废处置等,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制定企业自己的核算管理方法,作为财务工作具体指南。统一核算方法,并保持一致性,科学、客观反映固定资产价值。(2)采取合适的方法计提折旧。企业通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但考虑某些固定资产的具体特点,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但折旧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调整。

3.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报废以及使用等变动情况,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企业在选择管理软件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性价比高、操作简单而且功能全面的管理软件,然后再配合一些管理台账、设备的相关卡片,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做到透明化、有效化和有序化,实现信息无障碍传递和分享,从而真正做到相互监督,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企业大量的固定资产若管理不善,就会在不经意间导致固定资产的减值和毁损甚至流失,这势必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加强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来解决先进的管理目标和落后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管理机制与落后的管理基础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以适应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资产盘点的目的例10

实务中对盘盈、盘亏资产的会计处理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先调资产,做到资产的账存数与实存数相符,将盘盈、盘亏财产的账实差额,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第二步,再调整对损益的影响,即查明原因,报经单位主管作出处理决定后,区别不同情况,从“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转入损益。对于盘盈的流动资产,冲减管理费用;对盘亏或毁损的流动资产,应当先减去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剩余净损失,记入“管理费用”;资产毁损属于非常损失部分,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后,列入“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

在这两步会计处理中,第一步只是一个过渡步骤,第二步的处理比较关键。第二步处理的是否正确会影响利润表各指标的计算。笔者对我国会计制度及实务中对盘盈、盘亏流动资产的第二步会计处理有一些疑问,具体表现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流动资产盘盈、盘亏会计处理第二步作了详细的规定:流动资产的盘盈,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贷记“管理费用”科目;流动资产盘亏、毁损,应当先减去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借记“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剩余净损失,属于非常损失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属于一般经营损失部分,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

然而,在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的现金科目中却规定:

1.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或“现金”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处理,借记“管理费用—现金短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

2.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科目。

通过以上比较,《企业会计制度》在两个科目的说明中出现了两点矛盾。一是在“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的使用说明中规定对盘盈的流动资产,报请批准处理时应冲减“管理费用”,而在“现金”科目的使用说明中却规定,对“现金溢余”进行处理时贷记“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二是在对现金清查的会计处理中,规定对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记入“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科目。对无法查明原因,经批准后处理的现金短缺,却记入“管理费用—现金短缺”科目。

二、关于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