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资产智能化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7 15:54:43

资产智能化管理

资产智能化管理例1

中图分类号TB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0-0149-02

0 引言

电能计量箱的安装点多面广,现场管理界面较为模糊,管理难度大,不利于安全生产;随着中低压智能电网改造的推进,有必要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实现电能计量箱的在线监测和全寿命管理。

1 目标设定

1)实现台变、计量箱、电能表隶属关系核对、实现计量箱漏电与窃电在线监测,实现箱柜门开关的在线监测,抄表及巡视管理人员到位率监测,计量箱出线开关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提高电能计量箱安全管理水平;

2)将电能计量箱等同于电能表、互感器等计量设备一并纳入资产管理,实现资产全寿命管理。

2 技术方案

研发计量箱智能管理模块,采取低压电力载波定位抄表技术,实现计量箱设备在线监测。

2.1 台变、电能计量箱、电能表隶属关系自动核对

2.1.1 设计思路

计量箱内智能管理模块通过RS485总线,采用多端口广播表号抄表的方法,获得并自动建立计量箱与电能表的隶属关系。模块再通过低压电力载波定位及抄表技术自动建立计量箱与配变的隶属。建立健全配变与计量箱及表的关系管理,提高线损管理及计量箱管理力度和管理效率。

2.1.2 技术实现

采用多RS485总线端口通讯的方式,对计量箱内的每一路电能表RS485端口都提供一对一的RS485端口,这样就可能通过广播表号采集该端口所接的电子式电能表的表号信息,即可达到自动采集电能表与计量箱的隶属关系的功能。

计量箱智能管理模块上电时会自动向该模块所安装配变台区的数据采集集中器进行编号(身份)注册。每日零点,管理模块向其所有RS485端口发出广播抄表指令,并将采集到的表号与端口对应关系数据及抄表数据保存。数据采集集中器定时对管理模块进行数据抄收,并将配变-计量箱-电能表的隶属关系信息上报给主站,实现计量箱与台区集中器的自动核对。

2.2 计量箱漏电与窃电在线监测

2.2.1 设计思路

在箱内装设零序电流互感器,智能管理模块采集其输出的零序电流,当零序电流达到漏电电流范围内时发出漏电报警,当零序电流达到窃电范围内时发出窃电报警,报警信号通过低压电力载波主动传输到集中器,并上传主站,实现计量箱漏电、窃电实时在线监测,提高安全用电水平。

2.2.2 技术实现

通过对零序电流进行采集及分析的方法,对计量箱(用户)范围的漏电及通过“相-地”接线进行窃电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当零序电流达到漏电电流范围内时发出漏电报警,当零序电流达到窃电范围内时发出窃电报警。

2.3 计量箱柜门开关的在线监测

2.3.1 设计思路

在箱内装设“类行程开关”,智能管理模块采集行程开关的状态,当状态变化时,将其开关状态通过载波主动传输到集中器,并通过集中器传回主站,实现计量箱开闭实时在线监测,提高反窃电水平。

2.3.2 技术实现

选用简单可靠的机械式行程开关进行开关门的状态采集,智能管理模块在采集到一秒内稳定的开关状态改变信号后,发出开门或关门报警信息。同时,为防止在开关门操作中门抖动而造成的短时间内多次开关门报警,在上一个报警后3秒内的开关门动作不予响应。

智能管理模块在采集到稳定的开关门动作信号立即向装设在配变台区内的数据采集集中器上报:电能计量箱号、开关门的实际状态信息及开关门事件的发生时间。

数据采集集中器收到下属计量箱智能管理模块的报警信息后,立即向主站传递报警信息,内容包括:台区编号、电能计量箱号、开关门的实际状态信息及开关门事件的发生时间。如当时该数据采集器处于离线(掉线)状态,该数据应保存在集中器内存中,在上线后传回主站。

2.4 抄表及巡视管理人员到位率监测

2.4.1 设计思路

模块带有射频卡读卡器,抄表巡视员通过到电能计量箱现场用专用射频卡刷卡,进行现场“签到”,模块将签到信息通过集中器传回主站,确保抄表巡视到位率,提高管理力度,降低客户投诉率。

2.4.2 技术实现

通过在模块内装设射频卡读卡器,现场使用射频卡进行刷卡,模块通过TTL串口与射频卡读卡器进行通讯,同时检测读卡器输出的读卡有效信号。当检测到有效信号时,将串口输入的卡号进行解析后,向集中器发送上报台区编号、计量箱号、读卡签到的卡号及刷卡时间。

2.5 计量箱出线开关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

2.5.1 设计思路

模块采集各出线开关后线路的电压状态,当状态变化时,将其开关状态通过载波主动传输到集中器,并通过集中器传回主站,实现对各智能电表出线开关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监测,识别智能电表的“已断电、已复电”功能,提高电表运行可靠性。

2.5.2 技术实现

模块对各路出线开关(或智能表分闸开关)下端的出线侧电压进行采集,当电压状态变化时,将其开关状态通过载波主动传输到集中器。集中器发出事件信息。对智能电表的费控分闸的正确动作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反馈。同时对用户非法合闸与授权合闸的动作进行实时跟踪反馈。

3 管理手段

制定涵盖设计审核、需求制定、订货、SG186系统资产的编号获取、领用、台帐建立,施工验收、编号、钥锁管理、台变隶属关系建立及核对、故障检修与更换、退库、报废全过程管理的岗位职责。

4 结论

通过对计量箱的在线监测,计量箱的各种状态实时更新,提高了计量箱建档率与验收合格率,整体管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但目前台变、电能计量箱、客户电能表隶属关系的自动核对还没有在SG186系统建立数据交互,需要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资产智能化管理例2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29

随着我国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使物流公司对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质量直接对物流公司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影响着电子商务信息的传递质量。因此,做好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从而保障物联网信息传递及时、信息交换准确。进而保障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1 物联网对智能物流供应链的影响

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其给我国物流工作提供了很大的物流供应信息传输空间,从而使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大更远,并使其物流产业发展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并且,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技术能将每个产业中的同类资源进行物流资源信息集中化,从而实现同类资源信息横向整合。同时,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技术能对每个物流产业中的物流资源进行专业化物流信息采集,从而实现物流资源信息的分层整合优化,进而实现物流产业中物流资源的纵向整合[1]。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是将在此供应链上的企业制造商、企业批发商、企业运输商以及企业零售商所供应的物流资源,进行物流资源、物流资金流进行信息整合,从而对企业物流供应链信息进行决策管理,进而使管理决策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其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现在同步化信息共享、优化企业供应链以及供应链可视化等方面。因此,本文将对以上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1 同步化信息共享

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目标为信息同步化与信息共享,并且在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过程中,对物流供应链中的物流资源进行资源追踪。同时,向物流供应链中所有企业进行实时的物流资源信息传递,并保证其物流资源信息的准确性,从而避免物流资源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高效的进行物流资源信息传输,能对物流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减少各物流企业的库存量[2]。

12 管理过程优化

在物流供应管理过程中要优化企业供应链,并将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物―人―物的模式转变为物―物模式,进而使企业物流供应链得到优化。在物流供应物与物的供应传输模式运转下,能提高整个物流供应的供应链效率,同时能降低管理人员进行物流管理工作时的出错率,从而实现物流供应运行中物与物之间的直接传输,并对物流供应过程中的物流资源进行实时监控与追踪管理[3]。

13 供应链可视化

在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供应链能够实现可视化。其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链在网络运行中,可对物流中的每一个产品进行产品物件标记工作,相当于对资源产品贴“标签”,其“标签”内容为此资源产品的产品信息与互用性信息,从而使供应链管理人员通过“标签”内容便可对物流资源产品进行识别,进而使物流资源供应链实现网络内部企业资源信息共享与交换,实现零透明度供应链管理,保证了供应链管理的公开化[4]。

14 网络无缝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其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也随之提升。这就使网络无缝化工程要进行不断地提升与完善。同时,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物流资源供应企业必须提升资源供应速率,并保证资源供应的灵活性与变通性。但由于这种资源供应模式,使资源供应的管理成本提升。因此,应采用智能型供应链网络,从而提升资源供应信息交流、资源资金流以及资源供应的控制水平,并使企业选择最为正确的资源供应路线,进而减少企业库存量。同时提高企业产品资源的运输效率,从而实现物流资源供应链的物流资源再造。

2 基于物联网构建智能物流系统

传统的物流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只能对各个企业的物流信息进行采集整合,不能对其有用的物流资源信息进行采集提取,致使对物流资源信息管理程度较低。现如今,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系统会大大提升物流资源的信息采集速率与有效信息提取速率,从而保障物流资源供应运行的高效率与高稳定性,进而使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能高效率的进行。同时,通过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链,企业能对物流资源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提取,从而能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决策能力与决策效力,进而提升物流资源供应信息的准确性,并能快速的对市场做出供应反应。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系统是通过物流资源信息流动进行信息采集,同时通过运用现代物流运输配送技术、物流信息技术、信息自动化技术以及物流资源系统集成技术等,尤其是现代物流运输配送技术,其可通过物流信息优化与物流资源可控化对物流资源信息传输全过程进行信息合理采集与信息提取,从而保障物流供应链管理质量与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

21 整体工作流程

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是基于物联网RFID 的物流管理系统进行的,并通过几个物流系统处理服务器对智能物流供应系统中的物流供应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其中ONS处理服务器主要对物流供应系统中物流资源产品IP进行获取分析,PML处理服务器对物流供应系统中物流资源产品的各种原始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同时通过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管理系统中收集到的物流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进行企业管理决策。

22 系统功能分析

通过对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其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链系统运用EPC/RFID技术,并在实际物流供应配送中对物流资源的生产运输环节与存储销售环节进行物流资源供应配送,其物流供应链上的企业生产批发商以及运输零售商通过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系统,对其供应链上的产品进行动态追踪,并能对市场需求迅速地做出反应,从而降低企业产品的库存量,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5]。同时要结合互联网中的系统信息,并实施企业产品生产销售管理与库存运输管理工作。

3 结 论

现如今,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技术处于技术初始阶段,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其物联网的物流供应管理运行模式将不断完善与成熟,从而实现物联网物流供应智能化可视化管理,进而提升物联网物流供应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敏,师源,徐祯炜,等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0(26):123-124

[2]戴定一物联网与智能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8):122-123

资产智能化管理例3

文化产业是现代的一个新兴产业,在资产定义方面,现行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将智力元素纳入到资产范畴当中,使得财务报表中资产的范围过于狭隘,财务信息不够完整。在产权观念方面,文化产业的主要产权是智力资本,是以智力作为产权要素进行确认和反映的产业。智力或者创意的所有者是文化创意企业中最为活跃、最重要的部分。智力成为一种资本以后就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会计准则强调的是财务资本,采用的是物资资本体制,需要从物资资本向智力资本转型,逐渐完善智力资本的产权主体地位。文化产业注重产品的研发,在财务支出方面,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是将无形资产的研制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层次。在研究阶段,所有财务支出都按照费用化计入期间损益;在开发阶段,财务支出以是否满足一些资本化条件为判断标准,若满足,就按照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来决定是否摊销,否则就费用化。同时,还要在期末测试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并对比账面价值,如果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则要计提减值准备。这种传统的财务理论并不能适用于文化产业的财务工作,主要原因是:首先,基于智力的文化产业资本价值无法以数量的方式评估出来;其次,有一些智力资本在现行标准的比照下并不属于无形资产;再次,与传统资本不同的是,智力资本具有保值或增值的特点;最后,智力资本具有动态性,会随着时间和用途呈现价值上的不同。在成本管理方面,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针对的是供、产、销三个环节,管理内容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对象化支出,没有将研发阶段的支出囊括在内。在文化产业中,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意和研发,主要是靠智力支持,成本有65%以上的份额是用于智力支出。因此,文化产业的成本管理也要充分考虑智力因素进行转型调整。

2 增加文化产业管理中的财务工作内涵

2-1 进一步增加文化产业管理中会计目标的内涵

文化产业管理中的会计目标可以确定为:第一,为文化产业管理者制定文化产业发展决策、准确计算产业经营成果提供依据;第二,为产业内部使用者有效、充分利用智力资源提供数据来源;第三,为非产业内部使用者提供关于智力资源、物资资源等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

2-2 扩大资产内涵,加强计量与核算

文化产业管理中应该更加注重无形资产的核算,尤其是从事文化产业的工作人员的学历和技术水平较高,科技研发能力较强,文化素质较高等,在计量中要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文化品牌、网络信息系统、工作人员教育状况等无形资产的价值都很大,在计量时,要延伸计量的范畴,扩大资产的范围,满足使用信息者的数据决策需要。

2-3 增加智力资产科目,合理有效核算智力资本

根据文化产业资本构成特点,可以将其资产划分为物力资产和智力资产两个模块。在文化产业中,物力资产一般会小于智力资产,随着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提高,智力资产的比重会不断上升,而物力资产的比重则会不断下降。文化产业管理中的财务人员可以在权益类科目下增加智力资本会计科目,按文化产业人力资源设置明细账,同时,用“物力资本”科目取代现有的“实收资本”科目。文化产品中无形资产的研究和开发不能严格的区分,在计算费用时,要把研究和开发的全部费用都算作当期费用。文化产业具有智力支持特点,研发支出可以按照需要适当的资本化。研发支出的资本化要满足以下条件:研发支出有利于无形资产的销售或使用;研发支出的目的是生产无形资产,并且所产生的无形资产可以预期获得经济收益;研发支出产生的无形资产有可能被销售或使用。

在成本管理方面,增设成本核算项目。文化产业中主要的支出为研发支出和创意支出,因此这两项支出也成了文化产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会计实务中,有两种方法来进行成本管理:第一种方法是在研发支出的科目下设“研究支出”“开发支出”和 “创意支出”,按照现行企业会计中关于无形资产研发支出核算的原理来操作。项目研制成功之后,把以上三个支出的余额资本化,统一结转到无形资产账户;如果没有成功就全部费用化,结转至管理费用账户。第二种方法是将人力成本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摊。

资产智能化管理例4

1.1 什么是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服务概念泛指以产品或劳务形式向用户提供和传播信息的各种信息劳动,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存贮、加工、传递以及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提供服务等;而狭义的信息服务(或称信息提供服务)则是指专职信息服务业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将开发好的信息产品以用户方便的形式准确传递给特定用户的活动。

开展信息服务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信息用户、信息服务者、信息产品、信息服务设施、信息服务方法。(1)信息用户:是信息接收者,是信息服务的对象,是信息产品的利用者,是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动力;(2)信息服务者:是从事信息服务的各机构及机构中的有关人员,是信息服务的主体,它通过选择、加工、提供信息产品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3)信息产品:是指信息服务者收集、整理加工的各种已知的或潜在的社会信息、科学知识及科研成果,它构成了信息服务区别于其他服务的本质特征;(4)信息服务设施:是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手段,包括计算机、通讯设备、复印机、图书流动车等技术设备以及阅览室、情报咨询室、照排室等服务场所;(5)服务方法:是指开展信息服务中的各类操作技巧、方式、程序,如索引技术、软件技术、视频技术等,它是实现信息服务效能的必备“软件”。

将信息服务作为一个行业,从一般的经济活动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行业部门,在我国是近20年来的事情。我国信息服务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据统计,2004年我国拥有信息服务机构4万余家,除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省、市建立了信息机构外,各种类型的信息经营企业也纷纷成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市场经营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无论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还是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普遍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人们的工作效率、领导层的决策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1.2 智力资本的概念

智力资本是在特定领域有一定的专长,或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化知识水平并具有研究、实践潜力的人力资本。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核心、精华部分,从智力水平与知识结构角度看,属于高层次的人力资本。

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是在1969年John Kenne Galbraith写给经济学人的主编Michael Kaleeki的信件中出现。Galbraith认为智力资本是指运用脑力的行为,而不单是知识和纯粹的智力。

给智力资本最早下定义的是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图尔特,他在1991年对智力资本提出较具体的定义:所谓智力资本是每个人能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一切知识、能力的总和,因此智力资本是指个人与团队能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一切知识与能力的总和。他提出了智力资本的“H-S-C”结构,即企业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三因素构成。在智力资本的三因素中,人力资本是核心,是企业价值创造和实现的重要基础;结构资本既为人力资本发挥作用提供桥梁与平台,又为人力资本设计创造结果;关系资本是人力资本运营的结果,同时,其形成之后又对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和实现产生影响和作用。

布鲁金提出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基础结构资本构成,即智力资本的“四模块”。企业人力资本是由体现在员工身上的才能和特定的心理素质所构成;市场资本是指公司拥有的、与市场相关的无形资产潜力,主要包括客户和他们的信赖度、销售渠道等;知识产权资本包括公司商业机密、技术专利、产品商标等;基础结构资本是公司骨架和黏合剂,为员工及基本工作的联合提供力量和方便,它包括公司管理哲学、公司文化、管理程序、信息技术系统、网络系统等。

此外,其他学者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如Hugh MacDonald认为智力资本指的是存在于组织内,并能产生差异优势的知识。Sveiby将智力资本分为雇员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三部分。1999年,世界智力大会把智力资本定义为“可以转化为利润的知识”。

因此,我们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以员工和组织的技能和知识为基础的资产,企业智力资本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各种无形资产,诸如专利、商标、许可证、企业形象、顾客忠诚度、管理技能,等等。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均能给企业带来价值。例如,商标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带给企业的首先是防御性价值,即从法律上保护企业的名称或其产品的品牌不被别人使用。同时,商标也具有进攻性价值,它在市场上把一个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其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有助于实行差别化战略,建立品牌优势。

2 智力资本在信息服务业中的作用

2.1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服务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科技信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桥梁的信息服务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全球电子商务大潮的冲击,当前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国内传统信息服务行业存在着重设备、轻信息资源开发,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的传统观念,导致文献信息服务只停留在文献的流通上,难以跟上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而受到了诸多挑战。

(1)信息资源网络化,使得部分科技信息资源公开化、共享化。科技信息服务部门对这部分信息无法垄断,难以保密。换句话说,用户与信息服务业在获取信息的全面性方面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2)随着电子出版物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出版物信息资源的国际合作使得很多信息最后犹如江河归海般流入美国。这种趋势更强化了其霸主地位。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如何开发我国的电子信息资源,是信息服务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3)信息交流网络化,使用户的信息成本大幅度下降,用户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质量以及网上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为用户提供导航式的服务,如何制造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缓解信息噪声、信息垃圾的压力,如何提高信息服务的实际效率是信息服务业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

虽然我国信息服务业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知识经济仍然带给我们相当多的机遇。如我国十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信息产业的目标,在政策上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互联网络经过多年的孕育和发展,为用户营造越来越广阔的“电子空间”,我们现在面临的市场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公众对以图书馆为代表的传统信息服务业有较强的信任感和认同感,这是传统信息服务产业的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2.2 智力资本在信息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发展使顾客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导致企业的竞争优势已不仅仅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本身是否具有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即是否具有足够的生产柔性以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

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形态也随之由劳动密集型(人力为主体)、资本密集型(财力为主体)向知识密集型(智力为主体)转化。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正从人力资本走向智力资本。在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今天,智力资本不仅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为稀缺的资源,也是企业价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稀缺性资源。1996年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报告指出:依据100多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财富资源(指资金、有形资本)占这些国家总资源的12%,自然资源(指土地、矿山、水资源等)占24%,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占64%。可见,占多数的就是人才、技术、管理、无形资产与各种软件组成的智力资本。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企业中最关键的资产并不是资本而是智力。由于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与功能的创造性等特点,智力资本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生力军的作用,拥有某项专利、拥有某些领域的专家或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及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都是增强企业长远竞争力的关键。由于创意、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构成成分,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增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与价格,而取决于所拥有的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因此,如何获得智力资本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已成为企业获得持续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服务业,智力资本作为一种独特而无限的资源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将是围绕争夺高智商头脑、高知识人才的激烈角逐。企业资源排序无疑将把最稀缺的智力资本放在第一位。

3 如何加强信息服务业的智力资本管理

在高速变化的国际大环境下,企业要获得并保持领导地位,需要采用一整套创新、开发和应用知识的周密战略。这主要缘于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来自物质资源和体力劳动的有形资源的比例正加速减少,而越来越多地源于创造智力财富和知识的无形资源。因此,知识时代的组织需要一种能够保持竞争力的,可以产生、获得和应用智力资本的管理模式。知识密集型企业,无不把对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作为获得并保持竞争能力的战略手段。依据智力资本的理论和实践,信息服务业应在下列几个方面加强对智力资本的管理:

3.1 建立智力资本管理体系

成功的企业应该具备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而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于他们做出最好的决策。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智力资本管理,最终要形成智力资本管理机制,以更好地促进智力资本的发展。有效智力资本管理的根本措施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规范的管理模式,以制度的形式奠定智力资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这对企业智力资本管理的贯彻落实是一个根本的保障。因此,必须依据信息服务企业的特点,遵照指标体系确立的准则,建立适合于信息服务业的智力资本评估指标体系。

3.2 设立专职智力资本管理人员

近年来,国外许多著名大公司因重视企业智力资本的作用,纷纷设立了首席知识官(Chief Knowledge Officer,CKO)。CKO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技术开发、智力资源开发、企业本身知识共享体系的建立等职能工作。目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42%建立了智力资本管理平台,出现了“首席知识主管”、“首席学习执行官”、“全球知识经理”等新职位。

3.3 以智力资本开发推动智力资本管理

智力资本开发是指在系统全面地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在正确确定企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目标之后,通过有效发挥企业已有智力资本、不断创造并增值新的智力资本,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在企业所在网络范围内实施一系列系统的动态的战略管理活动。我国企业应构建以企业智力资本开发为核心的企业战略管理框架,“以人为本”开发企业人力资本。

3.4 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实力来自于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员工。目前,我国信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服务机构还难以从市场上寻觅到满意的从业人才,另一方面,许多信息服务机构规模小,经营能力差,对高素质服务人才缺乏吸引力;其次,信息服务机构急缺具有企业家素质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素质的咨询服务职业专家(如企业诊断师、企业管理顾问师、工业工程师、企业信息化工程师等),对咨询服务执业专家队伍建设,我国尚没有建立培训制度及相应的能力认定制度。因此,在强调人才年轻化的同时,在培养信息服务人才时主要要求具备以下五项能力:现代信息传播能力、图书馆网络延伸能力、信息加工分析综合能力、信息产品的营销能力以及灰色文献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努力实现从人力资本管理向智力资本管理的转变。

3.5 加强管理创新活动

对智力资本管理的实质是管理创新,以此获得企业智力资本的增值。管理创新是对智力资本进行重新整合,使企业达到既定目标。一般来说,在企业的智力资本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本的管理是前提和出发点,以结构资本为保障和支持,促进个人智力的创造,鼓励将个人潜在的智力转化为企业的智力资本,并对其中重要的智力资本实行法律保护。

3.6 促成企业人力资源向智力资本的转变

资产智能化管理例5

将人工智能引入投资理财领域,为金融投资者提供智能化的投资顾问服务,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又一创新举措。但该项创新业务模式在为投资理财顾问服务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存在多方面的运营风险。本文拟通过对智能投资顾面临的具体风险提出相应监管对策,以促进其进一步创新发展。

一、智能投资顾问的界定

(一)智能投资顾问的含义

智能投资顾问,也称智能配置理财,自动化理财等,是指互联网金融平台运用在线风险测评等渠道,收集客户的理财需求、抗风险能力等数据。以投资组合理论为理论基础,量化金融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处理投资者相关数据。并依据计算结果,在线向客户推荐与其自身投资能力向匹配的个性化投资组合方案,并可在后期依据大数据持续追踪投资收益的一种信息智能化投资顾问服务。

(二)智能投资顾问与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区别

1.服务提供方式不同。智能投资顾问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投资管理领域,实现了整个投资顾问流程的智能化。依靠大数据分析、金融数据模型等技术手段,通过对数据的量化分析来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方案。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则采用的是线下一对一的服务方式,相对于智能投资顾问来说,投资建议具有非标准化的特征,更易受经验、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2.目标客户不同。互联网金融以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服务长尾市场为发展定位。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之一智能投资顾问同样具有普惠、共享等特征。参与智能投资顾问服务的投资者多为长尾人群。与此相反,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由于服务效率低但成本较高,其目标客户一般为财产具有高净值特点的人群。

(三)智能投资顾问的优势

1.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智能投资顾问在作出投资决策前需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投资者信息,有助于解决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的识别出投资风险以保护投资利益。智能投资顾问以投资组合理论为理论基础,其背后的逻辑是“在用户的风险承受范围内给出资产配置的最优解”。即该种投资方式并非简单的以追求收益最高为目标,而是依据各方条件为投资者提供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最优决策。

2.具有服务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智能投资顾问服务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依托,通过网络为投资者提供投资顾问服务,有效的减少了传统投资顾问服务需要承担的机构运营、投资顾问佣金等成本。智能化、网络化的服务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平台能够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快速的为多个投资者提供投资组合建议,提高投融资效率。

二、国内外智能投资顾问发展现状

(一)美国智能投资顾问发展现状

智能投资顾问2010年左右发源于美国,其业内最知名的Betterment和Wealth-front两家公司,均通过基于互联网技术算法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组合建议,包括基金、债权、股票期权等多类型配置。截止2016年2月底,利用Wealth-front智能投资顾问系统决策投资的金额接近30亿美元,Betterment通过智能系统管理的资金总额在2015年就以超过30亿美元。

美国智能投资顾问行业的快速发展,除了涌现出Betterment、Wealth-front、Personal Capital等一大批专门从事智能投资顾问的金融科技企业之外。因智能投资顾问服务成本远低于人工投资顾问、技术性强、发展前景广泛等优势,逐渐受到传统大型金融机构的青睐。2015年以来高盛、德意志银行、贝莱德等大型金融机构通过收购新兴智能投资顾问平台或自主开发的方式开始布局智能投资顾问领域。①

(二)我国智能投资顾问发展现状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有二十余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开发或引入了智能投资顾问工具。虽然各平台的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在宣传理念和技术构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技术控制角度来看,各平台的智能投资顾问服务步骤都是六步――对用户进行风险测评,利用大数据获取用户数据、匹配各类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方案、连接账户、进行投资、更新方案、完成投资。

国内智能投资顾问业务大致可分为两类模式:

第一类,独立建议型。采取该种业务模式的平台主要有理财魔方、百度股市通等互联网投平台。采取在线问卷的方式,获取用户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数据,通过构建数据模型为用户提供投资组合方案。方案中的金融产品包括货币基金、债权基金、股票基金等平台所代销的产品,平台自身并未开发金融产品,依靠代销金融产品和为用户提供投资理财方案建议获取佣金。

第二类,混合推荐型。以京东金融、懒财网为代表,其理财产品除涵盖销售的股票基金、票据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之外还包括平台自身特有的金融产品。与独立建议型的区别在于,混合推荐型理财智能投资顾问平台提供的投资方案中除其他机构的金融产品外,一定会包含有平台自身特有的金融产品,将平台自有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混合销售。

三、智能投资顾问的风险分析

由于金融监管体制的局限和智能投资顾问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客观现实,智能投资顾问这一技术创新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不符现行法律引起的合规风险

智能投资顾问虽然在业务模式和名称上区别于传统投资咨询服务,但就其业务实质而言,仍旧是为客户提供个人理财管理与咨询服务。根据我国《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等相关监管文件要求,从事投资顾问业务的主体应当是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②同时,《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七条要求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实行资格准入制度,证券投资顾问服务从业人员,需要获得执业资格并向证券业协会备案。目前从事智能投资顾问服务的主要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互联网平台并不具备相关金融牌照,并非法规中所要求的证券公司。而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因依靠计算机程序进行,平台中从事此类操作的人员主要为计算机程序操作员,相关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除此之外,证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对利用“荐股软件”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监管的暂行规定》要求,即使是利用或者销售“荐股软件”获取经济利益,亦属于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需要获得相关机构的许可。

若参照现行法律智能投资顾问业务属于违规操作,面临着巨大的合规风险。智能投资顾问业务未来的发展,需要解决相关法规滞后于金融发展的现实,解决智能投资顾问业务面临的合规风险。

(二)信息披露监管缺失导致的欺诈风险

信息是金融的核心并构成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息处理是其与传统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最大区别。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因采用数据模型算法,专业性极强,同时投资过程的线上操作方式也使得资金安全等风险难以管控。相关信息的有效披露是投资者接受投资方案,管控资金安全的重要依据。

智能投资顾问的投资对策基于平台搭建的数据模型算法,各个平台都未公开与数据模型的相关信息。在我国智能投资顾问市场尚处发展初期,各平台的智能算法模型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完善。智能计算方式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如果不向投资披露有效的算法信息供投资者选择,有可能出现不具备技术实力的理财平台以智能投资顾问为幌子欺诈用户。

平台在智能投资服务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平台即是投融资双方信息的中介人和审核人,又负责提供智能投资服务、销售投资产品等多项职能。此外,部分平台还向投资者混合销售其自身开发的投资产品。多数平台并未披露投资产品的相关信息、投资资金托管情况、风险管理机制等内容,也未披露平台所属投资产品的相关信息、推荐方式、是否采取风险隔离措施等内容。因信息披露不足形成的投资者与平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导致平台形成资金池、产生道德风险,将不具备投资价值或虚构投资产品推荐给用户,出现投资欺诈、违法利用资金池资金等现象。

(三)基础制度不完善产生的智能化不足

完善的征信系统和大数据风控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制度。而智能投资顾问对征信系统和大数据体系的依赖又远远超过了互联网金融的其他模式,用户信息的获取、风险控制、投资方案的确定都需要依赖征信系统和大数据的支持。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尚未形成完整的征信系统,各平台间征信体系相互独立,未形成共享系统也未与人民银行等较为完整的第三方征信系统相连接。同时,各平台的大数据收集模式、数据来源与真实性等都有待验证,以此为基础制定的投资方案可行性也会存疑。③

智能投资顾问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智能投资顾问风险控制需要相应基础制度的完善。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大数据风控的缺陷使得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发展还处于概念阶段、智能化不足,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投资。难以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量化的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风险,影响智能投资顾问的发展,也不利于投资者保护。

四、智能投资顾问的监管对策

效率是经济法的核心价值,安全价值的同步实现是效率得到可持续最大化发展的保障。智能投资顾问对于解决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其风险的存在也使得我们在追求融资效率的同时,必须关注和防范风险的产生。为此,可采取如下法律对策规制智能投资顾问的风险。

(一)完善监管法律法规

金融创新的监管首先需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智能投资顾问服务的监管需要在有利于金融创新与投资者保护之间寻求平衡。首先,虽然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属于金融创新模式,但就业务实质而言仍旧属于投资顾问服务,与传统的投资顾问服务有相当的重合部分。就此重合部分,提供智能投资顾问服务的平台应当按照《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等相关监管文件的要求,在人员准入资格、平台基础设施等内容上符合现行法律之规定,以便保护投资权益。与传统投顾问相比智能投资顾问毕竟属于金融模式的创新,在诸多方面与传统服务存在差异,并将会随着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增多。从长远来看现行的监管制度必将滞后于智能投资顾问的发展。智能投资顾问监管制度的建立,需要完善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依据智能投资顾问在实际运行中所产的各类风险,对智能投资顾问在产品设计、用户服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予以完善。

(二)构建信息披露制度

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提高投资流程的信息透明度是智能投资顾问用户了解智能投资顾问服务,作出理性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必须构建强制信息披制度,并确定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

作为投资决策与风险控制的重要依据,信息披露的内容一是关于平台智能决策系统的数据获取、信息参数以及计算方式等,此类信息是判断平台给出的投资决策是否具有合理性的关键。二是投资产品的核心信息,包括投资方式、利润来源与分配方式、相关风险等。三是智能投资平台的运营信息,包括有关平台治理情况的平台治理结构、风险控制措施、与其他投资产品提供机构关联情况、自身投资产品的风险与在投资建议中所占比例计算方式等信息。此外,对客户投资存在的风险、投资买卖点等信息做到每日告知,使投资人能够时刻了解智能投顾进行的投资操作及盈亏情况。

信息披露制度的落实有赖于信息披露责任制度的落实,应建立信息披露责任机制,明确平台等各类参与主体的信息披露责任。披露的信息应当达到法定标准,各责任主体需要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便于融资参与人及时获取和理解。而披露的披露方式则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信息化的特征,以电子化的方式在通过平台或其他便于获取的渠道向公众披露。同时,平台应当接受监管机构的信息监管,定期向监管机构提交其所披露的信息。

(三)完善征信体系、大数据风控等基础制度

通过征信体系与大数据所提供的各方信息与风险变动等信息,来解决信息对称问题的全社会性的征信系统是防范因互联网融资所产生风险的基础。我国目前的征信系统建设较为落后,在大数据的数据质量、真实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因此,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确立征信体系建立的法律基础;有必要建立各类金融企业间的信息互通机制,加大信息共享,多维度地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质量,从而将大数据风险控制引入到智能投资顾问的风险控制之中有效降低风险。

五、结语

智能投资顾问是当前科技与金融融合的典型代表,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金融的创新。当然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完善、变革乃至创新相关法律制度,为规制智能投资顾问的风险提供制度支持,能够对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带来积极的影响。

注 释

{1}2016年3月,高盛宣布收购线上退休账户理财平台Honest Dollar,2015年12月,德意志银行推出了机器人投资顾问Anlage Finder;2015年8月,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收购了机器人投创初创公司Future Advisor.参见《我国智能投顾行业发展报告》。

{2}《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2条:本规定所称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接受客户委托,按照约定,向客户提供涉及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建议服务,辅助客户作出投资决策,并直接或者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经营活动。

{3}关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风控现状参见巴曙松.候畅.唐时达.《大数据风控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金融理论与实践[J],2016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徐慧中.我国智能投顾的监管难点及对策[J].金融发展研究,2016(07).

[2]张烽.智能投顾的合规与监管[EB/OL].http://weiyangx.com/182519.html,2016-9-20

[3]徐慧中.我国智能投顾的监管难点及对策[J].金融发展研究,2016(07).

[4]未央网.中国智能投顾行业现状分析[EB/OL].http://weiyangx.com/206106.html,2016-9-20.

[5]王晓洁.监管有所滞后,智能投顾是噱头还是创新?[EB/OL].http://weiyangx.com/200836.html,2016-9-22.

资产智能化管理例6

(一)无形资产概念界定综述 对无形资产的概念,迄今还没有一个完全共同的认识。对无形资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增长、社会日益进步,其概念的内涵(特征)和外延(范围)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相应地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仅在有关会计准则的规范中对无形资产的界定(定义)就有多种。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1998年10月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指出:“无形资产,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

(2)国际评估准则的定义。《国际评估准则――国际评估指南四――无形资产》中对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

(3)《企业会计准则》(1992)的定义。该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4)《企业会计准则》(2001)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2001)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

(5)《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6)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定义。《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1996)中规定:“无形资产指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而对生产经营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并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资源。资产评估中的无形资产可分为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和可确指的无形资产。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商誉,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包含专利权、专有技术(诀窍)、生产许可证、特许经营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矿藏勘探成果资料等。”

(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定义。《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2001)中规定:“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上述各种认识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种观点:资产论,认为无形资产是一种资产或长期资产,如上述(1)至(5);资源论,认为无形资产是一种资源,如上述(6)与(7)。这两种观点反映了人们从不同方面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但什么是无形资产,还需要对各种无形资产的认识进行分析。在无形资产概念中各种定义相同和基本相同的是: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无形资产是一种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能带来收益;无形资产是获得的某种权利;无形资产是所有者持有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不相同的是:无形资产能长期使用;无形资产是可以辨认的;无形资产包括的内容不完全相同。

(二)无形资产概念的科学界定 无形资产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和经济管理要求。要科学界定无形资产概念,还必须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就其内涵和外延进行科学的界定,以促进无形资产的发展。

对无形资产概念的界定首先要明确:(1)无形资产概念的外延(范围)不只是财政部规定列入会计核算的几种无形资产,而是涵盖全部无形资产。(2)无形资产概念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反映其特征的基本要素,有无实体、收益、所有者持有、长期使用、资产(非货币)或资源、权利等。(3)不能以可辨认性来区别是否是无形资产,凡符合条件,可辨认的是无形资产,不可辨认的也可以是无形资产。(4)知识形态不是确定无形资产的必要条件,凡符合条件,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是无形资产,不以知识形态存在的也可以是无形资产。(5)是否能进行货币计量不是确定无形资产的必要条件,凡符合条件,能以货币计量的是无形资产,不能以货币计量的也可以是无形资产。(6)在无形资产概念的定义中,不宜列出具体的功能(具体用途)。(7)无形资产既是一种资产(非货币)、资源,也是一种获取的权利。

无形资产的内容包括:(1)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2)特种权利。(3)关系无形资产,如企业的专家网、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关系、销售网、销售关系、顾客关系、客户名单等。(4)企业形象――商誉。(5)人力资本。

综上所述,可将无形资产界定(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没有实物形态、长期使用、预期会带来效益,并获得一定权利的资产(资源)。无形资本是无形资产的货币表现。这说明:无形资产是一定主体(企业、事业等单位)拥有;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无形资产由一定主体长期使用于各个方面;无形资产预期会带来效益;无形资产是获得的一种权利;无形资产是一种资产(资源)。可见,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是无形性、资源性、垄断性、高效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等。应该指出,无形资产是人类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它既是商品,又是一种以知识形态体现的经济资源,在知识经济时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知识资产(知识资本)

(一)知识资产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一种新型的经济即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知识经济也在逐渐发展。从经济发展史来看,以产业结构划分,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高技术经济;以资源配置来划分,可以分为劳力经济、自然资源经济和智力经济。称知识经济或高技术经济、信息经济、智力经济,在内容上没有本质区别,但一般都称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智力资源成为第一要素;软资源比硬资源更重要;高技术成为核心;信息技术成为支柱;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学技术一体化;资产投入无形化;强化创新;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决策知识化;终身教育。

在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关注建设知识型企业和提倡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正成为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和现代管理之后的新一代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正从传统的依靠资本积累转向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企业管理进入新的阶段――知识管理阶段。目前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一些企业管理的热点和重点,成为各部门行业的管理者、管理界学者、信息专家所讨论与研究的热门课题。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运用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进行的管理。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内容,是企业已有、获取和创新的知识资源,是对知识(包括技能)的获取(收集)、开发、创新、存储、学习、传递(沟通)、共享、扩散和利用的管理。

知识管理者运用的知识体现为知识资产。对知识资产的定义,有多种认识,如:“知识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物形态、对生产和服务长期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企业的知识资产,是企业拥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并对企业的发展有作用的知识。”“知识资产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对生产要素不断扩展内涵所赋予技术、教育、管理、信息等知识资本以资产的含义。”“知识资产是指那些可被界定、保障及买卖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品牌、商标及数码内容,但并不包含不能买卖之无形资产,如企业文化。”有的是对知识资产的货币表现――知识资本下定义,如:“‘知识资本’或‘智力资本’被定义为公司账面价值和某人准备为它付出的价钱之差。知识资本是无形资产,往往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孙涛,1999)“知识资本就是存在第三个千年的企业无形资产总和,包括市场资产、人力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和组织管理资产。”(申明,1998)综合以上各种认识,知识资产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或控制、没有独立实物形态、长期发挥作用、会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形态的资产。知识资本是知识资产的货币表现。

知识资产是不同于有形资产的无形资产,具有创新性、垄断性、积累性、长期性、共用性、扩散性和效益性等特征。知识资产是知识经济形态下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利润的主要源泉。

(二)知识资产的要素 一般认为知识资产包括知识产权资产、市场资产、人力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等四类:(1)知识产权资产,是企业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所取得智力成果依照法律享有的权利的资产。它包括专利、技术秘密权(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商标、著作权(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2)市场资产,是企业拥有的与市场相关的无形资产。它包括各种品牌、客户的信赖、长期客户、销售渠道、订单、特许经销证或合同、协议等。(3)人力资产,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可以运用的以人为载体的,以体力和脑力表现能力的资产。它是企业员工所具有的技能、创造能力、开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等一切才能。(4)基础结构资产,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知识因素的资产。它包括反映技术、工作方式和程序的管理哲学、管理方法、企业文化、信息技术系统、财务结构和市场数据库等。

三、智慧资产(智慧资本)、智力资本、智能资本

(一)智慧资产(智慧资本) 在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智慧资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

什么是智慧资产,台湾学者成树芬在其所著《企业智慧资产管理》一书中认为:智慧资产是指尚未被会计制度承认,但已具备市场价值,具有高知识含量工作的经验的人、环境、制度、技术与知识。也有人认为:智慧资产是人工成品具有的显性知识和个人、社群拥有的隐性知识。文献中更多地是对智慧资产的货币表现――智慧资本下定义,如:智慧资本是能够提升公司竞争优势,或能产生出超过公司账面价值的无形资产。智慧资本是创意、发明、技术、主要知识、计算机程序、数据技术、流程、创造力以及出版物的总和,是能够转化为利润(财富)的知识。“智慧资本是指能够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知识,是企业所有能够带来利润的知识和技能。”(张寿宝,1999)综上所述,智慧资产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或控制、没有独立实物形态、能提升竞争优势、能创造财富的智慧形态的资产。智慧资本是智慧资产的货币表现。智慧资产(资本)具有高增值性、长期受益性、与主体不可分割性、不可继承性和价值易损性等特征。需要指出智慧资产不同于智慧财产。在台湾使用的智慧财产,是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利,是对知识产权所使用的概念,智慧财产即知识产权。在台湾设有智慧财产局即知识产权局。

智慧资产按其知识载体不同,分为人才资产、市场资产和结构资产。或智慧资本包含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人力资本主要由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与学习知识的能力、技能、发明创造力、完成任务能力等人力因素所构成。……结构资本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组织文化等不依附企业人力资源而存在的组织的其他能力,它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因素。如信息技术系统、组织结构形式、企业形象、知识产权等。……市场资本则指市场营销渠道、营销网络、企业商誉及客户评价等经营性资本。”(张寿宝,1999)

(二)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亦称智力资产、智慧资产,有的学者提出:智力资本的理论是从知识管理理论发展而来,所以国内很多学者将“智力资本”译为“知识资本”。美国学者加尔布雷斯(J.K.Galbraith)在1969年最早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知识性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他将智力的含义由个体范围拓展到组织范围,描述那些存在于组织中的,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无形资产。对智力资本还存在多种定义:智力资本是人的一种综合能力,一种能够创造价值或效用的能力,也是智力和知识相互融合而带来效益的资本。智力资本是以知识为基础,以智能和开拓创新为特征的,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巨大财富的资本。智力资本是企业的技能、诀窍、经验及创新能力的知识性资源型的资源。智力资本是公司中所有成员所知晓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智力资本是无形资本的总和。智力资本作为物质资本的一个相对概念,指在现有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中,有形资产所不能反映的部分,也就是使一个企业组织得以运行的无形资产的总和。智力资本是通过人的智力运作发挥知识的创造力,在运行中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增值。“智力资本是对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安妮・布鲁金,1998)综上所述,智力资本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或控制,以知识为基础,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巨大财富的智力形态的资本。

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部分。或者,智力资本的构成分为四类,即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市场资产是公司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的无形资产潜力,其中包括各种品牌、客户和他们的信赖、长期客户、备用存货、销售渠道、专利专营合同协议等。……知识产权资产包括技能、商业秘密、版权、专利和各种设计专有权。它们还包括贸易和服务的商标。……人才资产包括群体技能、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企业管理技能。……基础结构资产中使企业得以运行的那些技术、工作方式和程序,其中包括企业文化、评估风险的方式、管理销售队伍的方法、财政结构、市场或客户数据库。”(安妮・布鲁金,1998)

(三)智能资本 在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智能资本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三资源”。对智能资本有多种定义:智能资本是指个人与团队能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一切知识与能力的总和。智能资本是一种对知识、实务经验、组织技术、顾客关系和事业技能的掌握,让企业或组织享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在商业实践中,无形资产通常被称为智能资本,智能资本被广泛地定义为:在工作时间内,工作区域内产生的所有和能够被转化为价值的知识。智能资本是企业在市场上的价值与现有资产价值间的差距。智能资本是技能、知识与信息等无形的资产。智能资本是无形资产的总和,能增加组织价值有助于完成组织目标。综上所述,智能资本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或控制,运用知识和技能,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增加价值的智能形态的资本。

智能资本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力资本、顾客资本、创新资本及流程资本。或者,智能资本由两项要素构成,即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结构资本细分为顾客资本和组织资本;组织资本再细分为创新资本和流程资本。一般将智能资本分为人力资本、顾客资本和结构资本(再分为创新资本和流程资本)。

四、无形资产与知识资产(知识资本)、智慧资产(智慧资本)、智力资本、智能资本的比较

(一)定义比较 无形资产(无形资本)与知识资产(知识资本)、智慧资产(智慧资本)、智力资本、智能资本的定义如表1:

从无形资产(无形资本)与知识资产(知识资本)、智慧资产(智慧资本)、智力资本、智能资本定义的比较可以看出,其定义基本上是相同的,正是“知识资产是不同于有形资产的无形资产”,智力资本的理论是从知识管理理论发展而来,所以国内很多学者将“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译为“知识资本”;还需要指出,同是“Intellectual capital”一词,可以译为智慧资本、智力资本和智能资本,说明其定义基本上是相同的。

(二)特征比较 无形资产(无形资本)与知识资产(知识资本)、智慧资产(智慧资本)、智力资本、智能资本的特征如表2:

从表2有关无形资产(无形资本)与知识资产(知识资本)、智慧资产(智慧资本)、智力资本、智能资本特征的比较可以看出,其特征是基本相同的。

(三)内容比较 无形资产(无形资本)与知识资产(知识资本)、智慧资产(智慧资本)、智力资本、智能资本的内容如表3:

从表3有关无形资产(无形资本)与知识资产(知识资本)、智慧资产(智慧资本)、智力资本、智能资本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出,其内容的分类虽有不同,但其具体内容是基本相同的。

通过以上比较说明,进入21世纪,不论是知识资产(知识资本),还是智慧资产(智慧资本)或智力资本、智能资本,都不能代替无形资产概念,只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其时代特征,从某一个方面突出其内容而相应提出或强调某个概念,正如在强调发展知识经济和知识的重要性时,而提出知识管理、知识资产或知识资本,在强调发展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和智慧的重要性时,而提出智慧资产(智慧资本)或智力资本、智能资本,并强调“资本的革命”,“智慧资本是知识经济时展的基础”,“智力资本是第三资源”。

知识资产(知识资本)、智慧资产(智慧资本)、智力资本、智能资本的提出,只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从不同方面突出了无形资产的本质,进而发挥无形资产的巨大作用。可以预见,无形资产还会以各种形式按其本质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相子国:《知识资产会计的研究与探索》,《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第10期。

[2]万君康、梅小安:《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及其绩效评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袁庆红:《企业智力资本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4]景莉:《智力资本与公司价值》,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冉秋红:《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孙涛:《知识管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

[7]申明:《知识资本运营论――第三个千年的企业管理核心》,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8]成树芬:《企业智慧资产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资产智能化管理例7

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人们深刻意识到从西方引入的智力资本这“第三资源资本”的重要性,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智力资本的投资、管理、控制,不仅可为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还能使企业处于良性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中,增加企业的经济附加值。

一、智力资本的概念及特点

(一)智力资本的概念

什么是智力资本?许多学者都讨论、分析过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智力资本是对人所拥有的智商、知识、实践经验、创新能力,以及新概念、新诀窍、管理技术等能够给企业产生更高价值的作为产权要素确认和反映的资本。也有人认为智力资本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参与生产经营并长期发挥作用的、具有价值创造能力的智力资产的价值。

智力资本早在五六十年代西方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中说到,人力资本就主要包括了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智力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西方已经逐渐被社会认可。然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使智力资本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高新技术产业所具有的市场价值远远超过它的有形资产价值,它的物质资本对其最终产品(服务)的贡献远远小于无形资本。人们开始发现,人员的技能、高效的管理、品牌忠诚度等无形资本是企业超值收益的主要来源。因而,人们认为这些无形资本的总和应该称为智力资本。

(二)智力资本的内容

智力资本比传统会计中无形资产概念的范畴要大得多。企业智力资本一般可分成三部分,它们是人才资本、(内部)结构资本和市场资本。

1、 人才资本

人才资本是指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经验以及为客户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包括员工对公司的知识和经验更新、共享的能力,即学习的能力,以及员工对公司和工作的态度等。人才资本是企业中每个人优秀品质和能力的总和。

2、结构资本

结构资本是指支持人才资本的“基础设施”或“知识平台”,如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企业文化、信息管理系统、组织结构形式、企业形象、知识产权等。结构性资本还包括一整套的企业特有的能力与系统,例如企业促进创新的能力、提高和创造自身价值的能力,以及使得员工学习知识的时间缩短并且更快、更容易和更有效地共享公司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微软公司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们的高智力员工及其拥有的知识,也在于它们根据知识企业的要求建立的激励制度并由此形成的创新能力。

3、市场资本

市场资本是指市场营销渠道、营销网络、公司信誉及长期客户关系等。在智力资本向市场价值转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性资本起着桥梁与催化作用。市场资本是人才资本、结构资本发挥作用的主要条件,是公司(企业)创造市场价值的重要途径。市场资本常常是使公司的市场价值远远大于其账面价值的主要原因,如可口可乐公司,品牌效应使其市场价值达到其净资产的24倍之多。

在智力资本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人才资本是核心,是企业价值实现和增值的重要基础;结构资本的作用是为激励人才资源创造知识并发挥知识的增值作用提供环境支持;市场资本的作用就是保证人才资本和结构资本的有效互动和匹配所创造出的知识的价值实现。

(三)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比,智力资本的特点

对于企业而言,资本应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比,通常具有无形性、增值性、依附性特点,具体是:

1、无形性

与财务资本相比,智力资本具有明显的无形性,即其组成要素都是无形因素,无形的智力资本往往能给企业创造出超额的创新利润,但传统的财务报表很难在财务上对其给予充分的反映,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智力资本这一项。

2、增值性

对于一般的实物资本来说,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会发生损耗,并且普遍存在着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但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增值,会给企业带来利润。

3、依附性

智力资本只能依附与一定的组织系统而存在,离开了特定的组织系统,智力资本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没有了根基它就变得毫无意义。

二、智力资本是管理会计的新要素

(一)管理会计的发展与改革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由于传统的成本性经营模式,相应地传统管理会计通常是以成本预算和控制为工具,强调“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仅运用企业内部已发生的财会数据和事件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信息,这种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电子技术开始引入企业并转化为生产力,导致高新技术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有人将其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本次革命使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对传统管理会计形成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念应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实践,使管理会计冲破了财务会计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结合和利用了企业内部和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价值。

(二)管理会计的核心――智力资本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作为真正反映企业价值的核心资产,以其流动性和自我增值积累的资本特性,充分发挥了人才或是人力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因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更有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有效地管理企业智力资本就要做到对智力资本的有效量化评估。企业的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在通过一系列行为和活动后,转化为以资金形态存在的财务资本,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利润。这为人才的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评估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智力资本中诸如客户关系、企业商誉等细分项目,由于其主观性而难以简单地将其价值划入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报表模式对资产价值数据化的客观要求,不适合智力资本的价值特性。因而,智力资本的引入将打破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

现代管理会计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视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形式、创造价值的人及相应的过程。智力资本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管理会计新要素,智力资本不仅应能够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还应反映智力资本的转换形式和应运趋势,所提供的智力资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与质量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与动态信息,物质化与精神化信息等等。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一个复杂的企业信息支持系统,将会对企业的决策、计划、控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评估

(一)智力资本的计量角度

1、从投入的角度计量

对于智力资本项目,一般来说均可以仔细地分析其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及相关支出。例如,对机构资本管理思想与企业文化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在酝酿与讨论阶段,通常需要进行外部学习与交流,内部访谈,会议研讨等以系列活动来明确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宣传阶段,则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如印发宣传册,举办讲座,内部网上传播等来传播企业文化这些活动的相关支出就可以认为是结构资本价值的一部分采用类似的方法即可以计算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顾客资本的成本,进而计算出智力资本的总成本值得指出的是,现行会计系统并未计量各具体智力项目的成本,更未对其进行规范,因此,对企业智力项目的划分以及实际成本的计量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形成一些指导性原则。

2、从产出的角度计量

智力资本按产出价值计量方法中,均假定由当前的智力资本所带来的超额收益在未来无限长的期间内持续存在,实际上使用的是超额收益资本化价格法。其理论基础是由于智力资本具有非实体性、无形性和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智力资本的计量只能尽量地将智力资本的内在实质放映出来,以未来为导向。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实物期权方法或层次分析法(AHP法)对企业的智力资本的价值进行计量和分割。实物期权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与金融期权类似的实物资产投资的选择权,其逻辑的关键是在建立期权和面对期权的决策期间减少不确定性的信息流,智力资本毫无疑问要影响企业市场价值,只要企业有了如创新成就新产品市场化和技术突破等类似的智力资本,企业市场价值将出现间断。因为这些信息到达资本市场,就会使股价出现跳跃,相对跳跃高度取决了重要信息的相对重要程度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运筹学方法,它是将人的主观定性判断予以量化,并用来处理一些多因素、多目标、多层次复杂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定性与定量方法。在具体计量企业智力资本价值时,先根据智力资本的三元构成说构建层次分析模型,接着设计出反映各层次之间,各要素间相互关联的判断矩阵调查表,并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高管人员,根据企业的历史业绩现行结构,未来预期等各种因素,填写调查表然后,根据调查表和层次分析法的要求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得到方案层总排序权重,最后,用企业智力资本的总价值乘以其权重,即得到不同企业智力资本组成要素的价值,成为会计核算的具体对象对智力资本的计量,总体上来说,应采用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定性预测时需要综合考虑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市场总体趋势的演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因素,以对企业收益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性质与程度上的判断。在进行定量预测时则可以通过对企业前几年的收益变化状况进行分析,采用一系列评估模型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与计算。

(二)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

对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模式量化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提供智力资本的各种信息,提高智力资本管理质量,考核和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效果,以及企业利用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效率。

1、智力资本的评估模型―――导航仪模型

1991年,瑞典SkandiaAFS公司以客户、财务、流程、人力因素、更新与发展五方面为重点,对其智力资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形成了智力资本评估和管理模型,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智力资本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并通过智力资本评价发现现存的问题。

财务关注,Skandia导航仪首先关注企业各项活动的财务结果。有些人仅仅将其视为企业的收入,但是,我们应该具有长远眼光,应该将其视为其他关注的一项重要前提条件,也是股东对于企业的期望、股东利润和企业增长。

顾客关注,顾客关注是衡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了顾客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新顾客的销售额是多少?与现有顾客比较情况如何?顾客的忠诚度如何?顾客关注代表的是一种自外而内审视企业的视角。

流程关注,它包括对一系列的流程问题作出回答,例如,怎样处理客户支持系统?企业运作是否高效?企业运作方法是否正确?内部关注的重要性在于内部流程和企业的结构资本紧密相关。

更新和发展关注,目的在于确保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目标,不断更新,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关注。人力资源既是组织的核心也是组织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通过Skandia导航仪,员工知识创造的过程形象可见,更为重要的是,员工对于他们工作的环境、流程亦感到满意。只有满意的员工才能产生满意的顾客,才能提高企业的销售和回报,才能最终为企业创造出价值。

这种用于智力资本评估的导航仪模型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设置一系列的指标来考核量化智力资本,并揭示智力资本的战略和长远影响。

2、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成本途径法

使用成本途径评估人力资本的市场公允价值主要是评估该类无形资产的复原成本或重置成本。复原成本相当于开发一项与目标无形资产完全一致的复制品的成本,而重置成本则被定义为重新开发一项与目标无形资产功能相当的资产的成本。评估无形资产的复原成本可按现行价格重新计算实际的历史开发成本。该方法可以估算出复原某项资产的必要成本。估算重置成本可采用直接预计重新建造一项类似资产必要现行成本的方法。

在评估一个有相关能力的劳动力价值重置时,成本包括招聘、雇用和培训一个替代劳动力的费用。招聘和雇用费用一般包括:①招聘替代员工所支付的公司职工薪水和福利;②面试替代员工所支付的公司职工薪水和福利;③招聘和雇用替代员工所发生的与该等员工相关的管理费用;④猎头公司的招聘费用;⑤直接的招聘和雇用支出。培训费用一般包括:a、培训替代员工所支付的公司职工薪水和福利;b、培训替代员工所发生的与该等员工相关的管理费用,如办公用品支出等;c、在替代员工接受培训直至上岗期间的薪水和福利;d、直接的培训费用,如为替代员工支付的参加外部培训的费用。

在重置成本法中,以上预计的费用通常按照员工全部报酬的一定比例来表示。如果公司员工是按级别(这里的级别代表公司内部不同的责任层次)来划分的,可按照员工级别分别预计招聘、雇用和培训费用。划分员工不同类别的另外一个标准是被公司雇用的年限。不同级别员工的全部历史补贴分别乘以招聘、雇用和培训的预计成本比例就可以得出有相关能力的劳动力的价值。

四、智力资本的核算

对智力资本的核算可以设置“智力资本”、“智力资产”、“资本公积――智力资本”、“智力资本增值”、“智力资本贬值”,来反映智力资本的产生、提升、价值贬值和价值消耗等,还可以开设“智力资本收入”、“智力资本成本”、“智力资本税金及附加”、“智力资本费用”、“智力资本利润”等账户,具体用来核算智力资本实现利润的状况。在财务报告中,由于智力资本是科技创新企业中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资产形式,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所以可以将其列于现有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两个项目之间,同时在所有者权益类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项目中分别单列“其中智力资本”项目。

科技创新企业是智力资本所有者和财务资本所有者共同签订的市场合约,其所有权应由智力资本所有者与财务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为了充分调动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让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智力资本所实现的利润,在现行利润表的基础上,在“主营业务收入”等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根据智力资本收入-智力资本成本-智力资本税金及附加-智力资本费用=智力资本利润,计算出智力资本产生的利润。在利润分配表中的“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项目下增设“其中:对智力资本的分配”项目,以反映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的投资收益大小。

结束语

智力资本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参与生产经营并长期发挥作用的、具有价值创造能力的智力资产的价值。具有无形性、增值性、依附性特点。

智力资本是管理会计的新要素,即战略管理理念应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实践,使管理会计冲破了财务会计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结合和利用了企业内部和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价值。

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评估方法具体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计量及其评估。

智力资本的核算可以设置“智力资本”、“智力资产”、“资本公积――智力资本”、“智力资本增值”、“智力资本贬值”,来反映智力资本的产生、提升、价值贬值和价值消耗等,还可以开设“智力资本收入”、“智力资本成本”、“智力资本税金及附加”、“智力资本费用”、“智力资本利润”等账户,具体用来核算智力资本实现利润的状况。

我们知道,知识具有无限增值性,而知识经济又是基于知识创新获取智力资本的经济,因而知识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智力资本成为决定创办企业的主要动力,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人力和资金资本已不再是带来竞争优势的主要驱动力,而智力资本将成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吴大军,牛彦秀.管理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资产智能化管理例8

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物业管理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物业管理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成为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其中,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科技应用促进智慧物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准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成为智慧物业管理的核心。

1.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客户创造了更舒适、更便捷的物业服务,例如,采用图像识别系统,同车库管理相结合,形成对车辆车牌号的识别和自动控制道闸功能,实现了车库的智能化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同门禁相结合,实现智能化门禁管理,提升了住宅和办公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智能化服务,同时也提高了物业管理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1.2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推进了物业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大数据是指大量的数据资料及其蕴含的信息价值,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对物业管理有利的信息资源,促进物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云计算指通过网络资源获得自身所需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帮助物业公司获取自身需要的资源和信息,对客户的需要进行分析并转化为更优质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帮助物业公司推进智慧化发展和管理,对设备和设施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风险评估,为智慧物业管理提供助力。

1.3ERP管理系统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ERP管理系统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建立完善的用户信息档案、资产和设施信息库以及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智慧物业管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和APP等现代化通信工具,连接物业公司信息库,搭建ERP管理系统的框架和应用系统。智慧物业管理系统的建立要借助呼叫中心平台完成同ERP管理系统的互动,其中,与呼叫中心平台相关的客户信息、缴费记录等资料也需要建立在ERP管理系统中。上述各个部分共同构成了ERP平台,保障了智慧物业管理应用的实施,ERP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用户信息档案和资产设施信息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1.4智慧物业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智慧物业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物业公司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ERP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和管理工具的应用,推进物业管理产业不断改革。例如,智能空调系统的实施能够运用传感器进行全天候监控,对监控区域内的问题实现智能化管理,改进了原先通过人为调控的管理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能源管理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实现了更标准、更精细的管控,通过传感器进行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全天候监控,对供电设施、供暖设施、电梯和空调等耗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能源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并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自我调节,实现能源应用的最大化。在智慧物业管理中,对于发生故障的设备、设施,通过物联网终端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实现快速定位,准确找出异常和故障的发生原因,快速反应,将故障排除,提高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传统物业管理需要专业人才来实施,无形中增加了管理难度;智慧物业管理模式应用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具有很高的复制性和可操作性,解决了物业管理的瓶颈并实现更好的成效。

2智慧物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的建设

资产智能化管理例9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核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的智力资本已逐渐地引入企业的管理战略之中,并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关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同样给现代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创新价值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模式,并且作为管理会计中1个新要素拓展了会计学研究领域和方向。

1、知识经济下,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指以高技术产业为第1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的价值根本不再直接取决于物质资源、货币资本和硬件设备的数量、规模等,而是依赖于人才的智慧积累和创新,从而达到知识的转化和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本是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的,它是1种潜在的、wu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企业价值增值的非物质资源。有关智力资本的定义,先从2个智力资本等式来认识(智力资本=市场价值-帐面价值,企业=wu形资产+智力资本),这能体现智力资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价值量化的本质。瑞典第1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是这样定义智力资本的:它是企业所拥有的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的专业知识、应用经验、组织技术、客户关系和职业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业的集体知识。著名学者圣特。昂格提出,企业的智力资本,是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借以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1般地除知识产权资本外还包括人力资本、市场关系(顾客)资本、组织结构资本3个延伸部分,智力资本正是通过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动企业发展,成为创造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在知识经济中,企业对智力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对于财务资本,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理论,智力资本应该获得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分离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的平等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财务资本投资者总是以风险最小化原则进行投资转换,不断减少承担的风险;而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资本的专用性则日渐成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两种资本的所有者间还存在着委托———关系,作为委托方的财务资本投资者控制人的最佳契约就是让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因而,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就自然地从“财务资本雇佣智力资本”的方式转变为“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说,智力资本即知识和智慧,将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人才取代了资金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将成为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国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网景公司的发展奇迹,充分说明了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体现。

2、人力资本是管理会计中崭新的、能动的要素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有用信息需要的会计。由于传统的成本性经营模式,相应地传统管理会计通常是以成本预算和控制为工具,强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仅运用企业内部已发生的财会数据和事件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信息,这种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念应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实践,使管理会计冲破了财务会计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结合和利用了企业内部和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作为真正反映企业价值的核心资产,以其流动性和自我增值积累的资本特性,充分发挥了人才或是人力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因而对于1个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更有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有效地管理企业智力资本就要做到对智力资本的有效量化评估。企业的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在通过1系列行为和活动后,转化为以资金形态存在的财务资本,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利润。这为人才的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评估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智力资本中诸如客户关系、企业商誉等细分项目,由于其主观性而难以简单地将其价值划入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报表模式对资产价值数据化的客观要求,不适合智力资本的价值特性。因而,智力资本的引入将打破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现代管理会计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视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形式、创造价值的人及相应的过程。智力资本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管理会计新要素,智力资本不仅应能够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还应反映智力资本的转换形式和应运趋势,所提供的智力资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与质量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与动态信息,物质化与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绪婴,1998)。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1个复杂的企业信息支持系统,将会对企业的决策、计划、控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3、智力资本的评估

对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1个重要“里程碑”(冯之浚,1998)。以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模式量化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提供智力资本的各种信息,提高智力资本管理质量,考核和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效果,以及企业利用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效率。(1)智力资本的评估模型———导航仪模型(Skandia对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的最早实践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该公司以客户、财务、流程、人力因素、更新与发展5方面为重点,对其智力资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形成了智力资本评估和管理模型(图1),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智力资本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并通过智力资评价发现现存的问题,促进今后长远的发展。Navigator)

这种用于智力资本评估的导航仪模型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设置1系列的指标来考核量化智力资本,揭示智力资本战略的、长远的影响。作为1种真正可行的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系统,导航仪不仅反映了智力资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资本的价值转换、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实施有效的监测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研究领域的1个重要里程碑。

(2)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价值逆向推导法

智力资本在企业中创造的价值最终必然会经历实物(货币)形态来体现,它与财务资本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就形成了更广义的资金循环流动。资金流入智力资本的过程是财务资本转化为智力资本的过程,而智力资本的产出是资金流入企业,从而以财务资本形态存在的过程。1项新技术可以转化成新产品,进而给公司带来收益,顾客满意度、员工素质等因素最终影响到企业收入或成本,并最终在相关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对智力资本的全面评价应包含财务部分的内容,可借助部分财务指标实现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价。

企业的价值(这里主要是指企业的帐面价值)是由企业的不同工作项目或领域所创造的,这些项目在1定程度上与企业的智力资本存在着复杂的相应的因果关系价值链,其中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有单个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以其价值的货币形式来反映各个项目承载的价值及相应的比重,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其中的关键性项目以建立与智力资本的对应评估关系,进而可由此逆向推导出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及其各部分的价值指数。

具体可以设计为,首先结合关键工作项目(KeyWorkProject)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给予不同的经验权数或系数标准。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直接影响(80%以上影响比例,影响比例的测算是依据当年各关键项目所涉及的人员的层次、数量、工作性质等因素)100%归入具体智力资本中;受间接影响的(35%—80%影响比例),分别以受影响比例归入相应的智力资本,最后计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的价值指数和总的价值指数。如:某企业的企业价值中的93%与智力资本有1定程度的关联,假定由4个关键工作项目分别按2.6、3.4、1.3、2.0的比例承载这部分企业价值,并按关键工作项目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分别给予1.44、1.0、1.7、2.1的权数(图2),则各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影响程度测算如下:人力资本价值指数=3.41.04.1+1.31.710+2.02.13.6=51.16

市场关系资本价值指数=2.61.446.0+2.02.14.4=40.94

组织结构资本价值指数=2.61.443.5=13.10

智力资本价值指数=51.16+40.94+13.10=105.20

则可以说,相对于该企业帐面财务价值,105.20的智力资本价值指标是相当的。

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是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数据信息,可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不同年度的智力资本的存量变动进行智力资本的流量分析。从资本的循环转化的方向而言包括3个方面:1是智力资本向财务资本转化的价值分析,可评价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及效率;2是财务资本向智力资本转化的价值分析,可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绩效和效率;3是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间转化的增减变化分析,可在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智力资本预警信号。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信息支持,必须能有效为企业提供战略化指导,既要充分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又能及时地指明企业存在的缺点不足,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而,作为企业管理中新的活跃因素,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信息将进1步增强企业管理会计的“评估”作用和“导航”作用,更加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资产智能化管理例10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核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的智力资本已逐渐地引入企业的管理战略之中,并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关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同样给现代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创新价值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模式,并且作为管理会计中一个新要素拓展了会计学研究领域和方向。

一、知识经济下,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指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的价值根本不再直接取决于物质资源、货币资本和硬件设备的数量、规模等,而是依赖于人才的智慧积累和创新,从而达到知识的转化和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本是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的,它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企业价值增值的非物质资源。有关智力资本的定义,先从二个智力资本等式来认识(智力资本=市场价值-帐面价值,企业=无形资产+智力资本),这能体现智力资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价值量化的本质。瑞典第一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是这样定义智力资本的:它是企业所拥有的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的专业知识、应用经验、组织技术、客户关系和职业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业的集体知识。著名学者圣特。昂格提出,企业的智力资本,是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借以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一般地除知识产权资本外还包括人力资本、市场关系(顾客)资本、组织结构资本三个延伸部分,智力资本正是通过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动企业发展,成为创造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在知识经济中,企业对智力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对于财务资本,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理论,智力资本应该获得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分离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的平等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财务资本投资者总是以风险最小化原则进行投资转换,不断减少承担的风险;而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资本的专用性则日渐成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两种资本的所有者间还存在着委托———关系,作为委托方的财务资本投资者控制人的最佳契约就是让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因而,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就自然地从“财务资本雇佣智力资本”的方式转变为“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说,智力资本即知识和智慧,将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人才取代了资金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将成为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国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网景公司的发展奇迹,充分说明了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体现。

二、人力资本是管理会计中崭新的、能动的要素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有用信息需要的会计。由于传统的成本性经营模式,相应地传统管理会计通常是以成本预算和控制为工具,强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仅运用企业内部已发生的财会数据和事件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信息,这种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念应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实践,使管理会计冲破了财务会计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结合和利用了企业内部和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作为真正反映企业价值的核心资产,以其流动性和自我增值积累的资本特性,充分发挥了人才或是人力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因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更有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有效地管理企业智力资本就要做到对智力资本的有效量化评估。企业的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在通过一系列行为和活动后,转化为以资金形态存在的财务资本,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利润。这为人才的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评估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智力资本中诸如客户关系、企业商誉等细分项目,由于其主观性而难以简单地将其价值划入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报表模式对资产价值数据化的客观要求,不适合智力资本的价值特性。因而,智力资本的引入将打破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

现代管理会计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视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形式、创造价值的人及相应的过程。智力资本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管理会计新要素,智力资本不仅应能够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还应反映智力资本的转换形式和应运趋势,所提供的智力资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与质量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与动态信息,物质化与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绪婴,1998)。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一个复杂的企业信息支持系统,将会对企业的决策、计划、控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智力资本的评估

对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冯之浚,1998)。以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模式量化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提供智力资本的各种信息,提高智力资本管理质量,考核和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效果,以及企业利用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效率。(一)智力资本的评估模型———导航仪模型(Skandia对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的最早实践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该公司以客户、财务、流程、人力因素、更新与发展五方面为重点,对其智力资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形成了智力资本评估和管理模型(图1),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智力资本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并通过智力资评价发现现存的问题,促进今后长远的发展。Navigator)

这种用于智力资本评估的导航仪模型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设置一系列的指标来考核量化智力资本,揭示智力资本战略的、长远的影响。作为一种真正可行的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系统,导航仪不仅反映了智力资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资本的价值转换、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实施有效的监测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价值逆向推导法

智力资本在企业中创造的价值最终必然会经历实物(货币)形态来体现,它与财务资本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就形成了更广义的资金循环流动。资金流入智力资本的过程是财务资本转化为智力资本的过程,而智力资本的产出是资金流入企业,从而以财务资本形态存在的过程。一项新技术可以转化成新产品,进而给公司带来收益,顾客满意度、员工素质等因素最终影响到企业收入或成本,并最终在相关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对智力资本的全面评价应包含财务部分的内容,可借助部分财务指标实现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价。

企业的价值(这里主要是指企业的帐面价值)是由企业的不同工作项目或领域所创造的,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智力资本存在着复杂的相应的因果关系价值链,其中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有单个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以其价值的货币形式来反映各个项目承载的价值及相应的比重,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其中的关键性项目以建立与智力资本的对应评估关系,进而可由此逆向推导出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及其各部分的价值指数。

具体可以设计为,首先结合关键工作项目(KeyWorkProject)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给予不同的经验权数或系数标准。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直接影响(80%以上影响比例,影响比例的测算是依据当年各关键项目所涉及的人员的层次、数量、工作性质等因素)100%归入具体智力资本中;受间接影响的(35%—80%影响比例),分别以受影响比例归入相应的智力资本,最后计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的价值指数和总的价值指数。如:某企业的企业价值中的93%与智力资本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假定由四个关键工作项目分别按2.6、3.4、1.3、2.0的比例承载这部分企业价值,并按关键工作项目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分别给予1.44、1.0、1.7、2.1的权数(图2),则各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影响程度测算如下:

人力资本价值指数=3.41.04.1+1.31.710+2.02.13.6=51.16

市场关系资本价值指数=2.61.446.0+2.02.14.4=40.94

组织结构资本价值指数=2.61.443.5=13.10

智力资本价值指数=51.16+40.94+13.10=105.20

则可以说,相对于该企业帐面财务价值,105.20的智力资本价值指标是相当的。

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是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数据信息,可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不同年度的智力资本的存量变动进行智力资本的流量分析。从资本的循环转化的方向而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智力资本向财务资本转化的价值分析,可评价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及效率;二是财务资本向智力资本转化的价值分析,可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绩效和效率;三是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间转化的增减变化分析,可在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智力资本预警信号。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信息支持,必须能有效为企业提供战略化指导,既要充分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又能及时地指明企业存在的缺点不足,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而,作为企业管理中新的活跃因素,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信息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会计的“评估”作用和“导航”作用,更加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